音乐的商业化及其影响

2024-10-07

音乐的商业化及其影响(共11篇)

音乐的商业化及其影响 篇1

在现阶段的多元化商业空间里, 各种风格的音乐元素已悄无声息地包围着我们, 并且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审美情趣和欣赏习惯。有调查显示, 98%的学生喜欢的是被广泛商业包装的音乐, 包括广告音乐、流行歌曲、影视、游戏等, 而被奉为经典的古典音乐只占2%。

商业化音乐之所以如此受到广大青少年学生的青睐, 主要是由于它的大多素材取材于日常生活, 演唱风格不拘一格, 突出“自我感受”, 符合青少年学生的追求自由、彰显个性心理, 表现手法强调群众性, 强化交流, 符合青少年的强烈参与意识。再者, 商业化音乐作为大众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态发展迅猛, 它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主导文化、精英文化, 这种艺术形态是适合青少年的审美趣味和审美需求的。可见, 商业化音乐已经渗透到当代人的生活中, 并且青少年对此也表现出了相当大的兴趣。

一、为了追求“利益”或“效果”, 商业化音乐存在如下严重问题:

1、金钱至上的倾向

商业化音乐作为一种具有商业属性的精神产品, 在市场交换过程中如单一的将生产者和消费者联系起来实行经济商品结合就会产生负面影响, 即被异化, 马克思语录中提到:商品化是一种“物化”, 即人们的劳动成果只是被当成商品来看待, 只被用金钱衡量, 商品化的同时, 可能不仅仅是劳动的作品被物化, 作为劳动者的人们也被物化了。这样的物化, 就是异化。社会音乐的商品化, 若出现了异化, 歌手、乐手、创作者将看不到真正美好的自己, 他们看到的只是金钱, 且自我定位日渐模糊, 只剩下猥琐的“计较理性”、“计算理性”, 将音乐变成只是商品, 而非质的好坏。

2、歌曲内容浮浅, 缺乏艺术作品应有的深度

音乐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 然而大部分商业化音乐歌曲歌唱爱情, 缺乏生活的“真”, 没有过多地歌唱当代年轻人是怎样用真诚的态度去感受生活, 怎样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原则性。而这些却又是当今大部分青少年的内在心理要求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譬如, 《香水有毒》这首歌曲充满了消极因素, 对爱情迷失方向且采取悲观态度。《乱世巨星中》歌词这样写到“我定我写尊自我的法律, 这凶悍闪烁眼光的野狼, 这些歌词具有暴力倾向。

二、消极的商业化音乐对青少年的影响

总体来说, 商业化音乐的发展壮大有其客观原因, 它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是双重的, 有积极健康的一面, 也有消极不利的一面。然而, 商业化音乐存在的消极不利的一面, 客观上给社会特别是一向拥护它的青少年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表现在:

1、诱发早恋情节, 荒废学业

青少年的自制力比较差, 如果过分的追逐商业化音乐, 就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在听音乐上, 必然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嘴里哼的、耳朵听的、晚会上表演的歌曲, 常常是一些表现男女爱恨情愁的, 这样的歌曲容易诱发早恋情结, 使人陷入个人哀婉缠绵、多愁善感的狭窄天地, 导致思想消沉, 学业荒废。

2、产生拜金主义的价值观

商业化音乐的拜金主义、爱情至上等价值观使青少年对人生价值观趋向多元化、对价值观的选择比较困难, 在价值观念冲突时显得更加直接、更加剧烈。尽管他们的生活方式可以看作是思想解放、社会进步的充分体现, 可是却偏离了当代青少年生活的主流。

3、弱化道德意识

受经济利益驱使, 有些商业化音乐偏离了艺术本性, 露骨的商业化倾向往往扭曲社会道德意识, 不具有育人的作用。商业化音乐歌词中的不健康内容极易让青少年把它们当作社会认可的主流歌曲去接受、模仿, 使普遍的伦理道德准则遭到冷漠与愚弄, 对青少年负面影响非常大。

三、关于商业化音乐对青少年影响的建议

鉴于青少年对于商业化音乐具有强烈兴趣以及商业化音乐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本文就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的思想, 提出如下建议:

1、家庭要为青少年的启蒙教育做好艺术铺垫

父母是每个孩子的启蒙教师, 因此健康的家庭音乐教育环境, 对提高青少年音乐文化素养、培养青少年高品位的生活情趣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每个家庭中的父母都应该为青少年创设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 使青少年能够树立正直、和谐等积极的人生价值观。譬如, 欣赏高尚的经典音乐、有积极影响的流行音乐等。

2、学校要为青少年创建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

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通过校园生活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以提高青少年对商业文化判断的道德标准与价值观念。一方面, 学校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好学校广播电台、学生社团、读书讲座等各类校园的宣传活动弘扬文化精品意识, 让学生追求进步的、高层次的、高品位的文化。另一方面, 学校要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拓展自我的生活空间, 满足学生对艺术和美的强烈追求, 促进学生审美情感的释放。

3、全社会要为青少年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方面, 全社会的各个行业都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的方针政策。国家教育部在2008年九月五号, 《中华人们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强对艺术活动的管理。任何部门和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与商业性艺术活动或商业性庆典活动, 不得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媒体或其他社会团体举办的有收费营利行为的艺术竞赛等活动”。另一方面, 全社会的每个行业要齐抓共管, 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文化宣传部门要弘扬优秀文化, 严格对商业化音乐实施过滤、净化, 尽量使不良音乐作品杜绝流入青少年的生活, 并且要让青少年能够欣赏到真正优秀的音乐作品。广播电影电视、文化、出版部门要坚持正面引导和加强监督相结合, 同时要规范媒体的传播行为, 让其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总之, 商业化音乐的存在是不以人的主观愿望和意志为转移的, 但是如果家庭、学校、以及社会能够和谐统一的对青少年进行教育, 使青少年能够正确的认识它、准确的辨别它、理智的对待它, 并能遵循青少年的成长规律对他们进行因势利导, 会使青少年积极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邹静.从商业音乐谈高校音乐教育.[J].爱满天下2007. (6)

[2]宋正.浅谈音乐商品化的两面性.[J].美与时代2004 (10)

[3]盛滋波.家庭音乐教育谈.[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4]刘爱玲.论音乐与商业的互动发展.[J].艺教视界2005

[5]伍帆, 谭跃军.浅论中国通俗音乐的商品化.[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 (6)

[6]吴鸣.论网络小说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及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 (6)

[7]蔡音颖, 叶亚玲.网络歌曲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07 (8)

音乐的商业化及其影响 篇2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人们意识到影子银行体系在金融系统中已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这场由影子银行掀起的金融海啸,很快波及到了传统商业银行,并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资金的需求量迅速上升,具有中国特色的影子银行也随之壮大。尽管中国的影子银行还处于萌芽阶段,但作为游离于监管之外的影子银行,其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仍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

一、影子银行的定义

本文认为,影子银行应该是指游离于监管之外或存在监管漏洞的,能够引起系统性风险或者监管套利的信用中介活动。

二、中国影子银行的现状

(一)中国影子银行的现状

1.中国影子银行的构成

第一,商业银行内生的影子银行。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上还占有主导地位,庞大的商业银行体系能够为例如对冲基金、信托机构、货币市场基金、担保公司等其它影子银行部门提供丰富的客户资源。

以最近兴起的银信合作为例。这种理财产品的基础资产可为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应收账款收益权以及其它资产组合。商业银行可以不使用自己的资金,将风险转嫁给信托产品发起人和投资人。并且,信托资产属于表外资产,这样,商业银行绕过监管可以将资金贷给由于法律政策等原因不能放贷的目标客户。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在银信合作的项目中可谓是收获颇多。

第二,非银行业的金融机构。

这部分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信托投资公司、小额贷款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消费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汽车公司等等。这种类型的公司近些年发展迅速,并有一部分已经纳入监管体系之下。

第三,政府批准的非金融机构。

例如典当行、担保公司、青年互助与创业信贷等均属于这类机构。这类机构具有较详细的职能分工,能够协调部分资源以支持特定的服务对象。由于对金融市场需求的加大,这类型机构在近几年也迅速壮大。

第四,民间借贷和地下钱庄。

近些年,随着银行利息的不断上升、信贷的紧缩以及对房市的打压政策,民间借贷正呈爆发式增长。据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2011年10月发布的《中国民间借贷分析》估计,中国民间借贷的余额已经达到为3.8万亿元,占中国影子银行贷款总规模约33%,相当于银行总贷款的7%。1

(二)中国影子银行的特点

1.以直接融资为主要功能

与西方影子银行体系的金融交易类型不同,我国的影子银行是以直接融资为主要职能。我国由于金融市场体系发展起步较晚,还处于初级阶段,金融创新产品较少,尚未形成标准化的资产证券化通道,所以中国的影子银行主要服务于实体经济,同商业银行的融资和股权融资一道,解决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效率问题。

2.金融工具较为单一

由于中国的投资银行和投资基金较为落后,所以中国影子银行的金融工具种类较少,设计也较简单,现阶段主要以银行理财产品为主,其它也包括如小额贷款公司的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等。其杠杆率也不像美国金融衍生品那样高。

四、中国影子银行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影子银行是对商业银行的有益补充

如前所述,从2011上半年数据来看,商业银行贷款占总贷款的53.7%,说明商业银行仍然占据着市场的主导地位。但我国商业银行对于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较为分散的、风险较高的资金需求没有成熟的体系与之相对应,这部分企业的融资能力受到很大限制。而民间借贷的借款方式比较灵活,没有利率限制,也不像银行那样需要繁杂的手续,更能够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在农村金融问题上,影子银行的发展也推动了农村的金融改革与创新。另一方面,民间资本一般会将资金投向回报率较高的行业,有效地将储蓄转化为投资,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二)影子银行引导商业银行创新

在严格的监管政策和巴塞尔条约的限制下,再加之中国商业银行数量多,业务相似度较大,银行业竞争激烈,急需进行金融创新。而影子银行中各种灵活的融资形式,一方面为传统商业银行提供了可借鉴之处,另一方面也为商业银行与影子银行合作提供了可能。例如民间借贷便捷、灵活、注重信用关系的操作方法,就对商业银行的改革和提高服务质量颇具借鉴意义。

(三)影子银行与商业银行形成竞争

音乐的商业化及其影响 篇3

[关键词]财税法律传统比较商业

一、中西方财税法律传统的差异

财税法律既是国家收支运行的制度保障,也是对社会经济发展调节的经济杠杆。财税制度的模式、理念与一个国家的经济范式、生产力水平、各产业的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关联,经济决定财税;财税又会影响经济。中西方不同财税法律历史皆根植于其不同的经济基础,并对其不同的经济发展路向产生重要的影响。比较而言,其差别之一在于西方财税发展史较早完成了由直接税向间接税的转变,其税种侧重稽征个人财富与社会财富在商品流通中的增值份额;中国传统上侧重按人丁(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如土地)收取固定的税金,无论贫富,一体分担。其差别之二在于西方税收经常按区域隶属关系分级征收,财税隶属关系的多元既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控制,也造就了税收与纳税主题的多样化,为私营经济和商业的发展预留了空间;中国传统上将税额由中央直接指派到每一个人丁和户籍,中央通过税收对每一个最基层的经济生产单位的控制富有力量和效率,政策微调都会对经济走向产生影响。其差别之三在于西方较早实现了税收法定主义的税法原则,事权与财权分立、征纳对象与税率分明,使纳税主体特别是商业经营者可以合理预期其税后利润,设定其商品价格;中国历史上的税收直接受制于国家财政需要,依政策调整不断变化,租税的加派和加征随意性很大,而历史上著名的“变法”活动都与税收政策的调整相关。

二、 中国传统财税立法的特征——以汉代为例

我国封建社会系统的财税法律始于秦,定型于汉,其原则为后世沿用不辍。是故汉代财税法制可以成为研究我国传统税法原则的一个理想切入点。其赋税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租税,即田租。封建社会生产力较低,基本属于短缺经济,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于农业,是故租税不分。汉代租税税率由秦时十税一,改为十五税一,又改为三十税一,定为旧制。史载:“汉兴……上于是约法有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湖北张家山出土的汉初法律《二年律令·田律》记载:卿以下,五月户出赋十六钱,十月户出刍一石,足其县用,余以入顷刍律入钱。

(2)口赋,又称口钱,俗称人头税。汉代口赋最初专指三岁(文帝时改七岁)至十四岁未成年人所征的口钱。原定每年每人纳二十钱供宫廷费用,武帝时加征三钱供补充车马。史载:“民七岁至十四岁出口赋钱,入二十三,二十钱以食天子,其三钱者,武帝加口钱以补车骑马。”

(3)算赋,是与口赋相同的另一种人头税,征收对象是十五岁到五十六岁的成年人,每人每年缴纳一百二十钱为一算。史载:“(高祖四年)八月,初为算赋。”如淳曰“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算,为治库兵车马。”

(4)更赋。更赋是徭役的一种代役钱。汉制,每个成年男子(二十三至五十六岁)皆在戍边之调,称为“更”即轮流服兵役,但又不可能人人成行,没有被征发者每年都要缴纳一笔赋税。即“诸不行者皆出钱三百入官,官以给戍者,是为过更也。”可见以汉代为代表的传统税收以土地和人口为基础,并附之以百姓的义务劳役,是一种典型的直接税。马克思指出:“直接税作为一种最简单的征税形式,同时也是一种最原始最古老的形式。”直接税的特点是依课税对象的外部标准规定税额,诸如人丁多寡、耕地大小,房产数量,并不考量当事人的实际支付能力,也没有任何扣除。

三、 西方传统财税立法的特征——以包税制与间接税为例

从税收体制上,西方传统上有弱化中央财税权力的倾向,比如在罗马帝国时期,罗马在行省范围内实行包税制。即由一些大的商业高利贷者将一省税收承包下来,然后再由自己去组织征收。法国等国家在中世纪也延续使用这种方法,这使得税收权力从中央到地方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层层落实,弱化了最底层民众与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对于市民社会和契约理念的生成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西方国家在封建社会中期广泛的采用了间接税。间接税主要在商品流转过程中征收,如消费税、关税、过境税等。这对西方商业的发展和商业文明的兴起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特点之一,间接税发生在商品的流转过程中,较直接税更为隐蔽,不易为纳税人察觉。其特点之二,间接税非常有利于商业发展。因其是对商品课税,因而只要被征税商品能够按较高价格销售出去纳税人缴纳的税款就可以全部或部分地转移到购买商品的消费者身上,商品经营者负担较少的税收,在供小于求时还可以免予负担税收。间接税实质上是对商品生产者和商品销售者的优惠政策。其特点之三,间接税的纳税商品在初期以高档消费品为主,主要是封建贵族消费的奢侈品这使得社会财富集聚到工商业者手中,有利于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周而复始,形成良性循环。西方的财税理念较多的强调税收的一般目标即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工商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必然导致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所以其财税政策较少考虑工商业的发展对社会/政治结构的影响

四、 财税法与商业的发展路向

从根本上说,税收同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文化价值取向以及国家的经济模式紧密相连。税收即时政治国家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存在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调整其产业政策、选择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模式的重要手段。过去对中国传统税法与商业发展的关系的研究中,过于侧重分析传统农业经济对传统财税体制进而对商业发展的客观影响,忽视考察国家财税法律政策对农业型国家的塑造和对商业发展路向的选择。而这种塑造力和选择性对国家工商业的演进和社会结构的转型所具有的巨大作用力也往往为人们所忽视。中国历史上的财税法律制度得重要特点就是以税收特定目(经济调整的手段性)大量介入并侵蚀税收的一般目的(国家运转的财政支持),根据征税人的经济利益需求对税收解释、调整和变动,致使商业的自然发展受到来自人为行政因素的干涉过大。“中国是大陆型国家,重农抑商已久,是传统政策,重生产而不重分配。”这也是形成中國传统财税法律特点的内在动因。汉代税法规定:“人出一算,算百二十钱,唯贾人与奴婢倍算。”即规定商人比常人多缴纳一倍的人头税。此外还加收商人的巨额财产税:“各以其物自占,率缗钱二千而一算。诸有租及铸,率缗钱四千一算。”并奖励对商人隐瞒纳税的举报“匿不自占,占不悉,有能告者,以其半畀之。”就是说商人隐匿财产不进行纳税申报或者纳税不实,别人可以向官府举报,并将隐匿的财产的一半作为赏金奖励举报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氐(抵)破。”传统农业社会的财政不依靠利润丰厚的流通领域获得,而是通过赐民田、定傅籍的方式造成大量小自耕农成为国家纳税、服徭役兵役的社会基础。作为传统的“惠民”政策,政府常降低租税,其反作用是使田产多的地主受益而将税收负担通过更赋和人头税广泛地负担在普通民众身上。其结果之一导致百姓生活拮据、消费能力降低;结果之二社会资金主要投向土地。土地兼并的同时,工商业却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支持。这都是造成制约工商业发展的原因。

由古老的直接税体系向近代的间接税体系演变是经济发展的进程本身决定的。一个国家是否能进入现代商品经济的重要条件之一在于政府是否为商品的生产和交换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护。从中外财税法历史观察:国家的商业政策既来自于其经济模式,又对其经济模式的塑造、引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今天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了刺激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税种结构仍然以对商品课税为主体。税收负担直接涉及国计民生最尖锐、最敏感的问题,国家是向商品征税还是向商人与商人的财产征税是解读国家商业政策的重要参照系。西方各国在历史的发展中将主要的税收对象分担在商品交易之上,是与国家鼓励商业增长、刺激商品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政策密不可分的,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商业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食货志[M]

[2]张家山247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张家山汉墓竹简(247号墓)》,文物出版社,2001年.168页

[3]班固:汉书昭帝纪[M]及如淳注引汉仪注

[4] [5]班固:汉书高帝纪[M]及如淳引汉仪注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八卷[M]人民出版社.1961年,543页

[7]刘剑文:财政税收法[M],法律出版社,2004年,177页

[8]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M],三联书店,1997,26页

[9]班固:汉书惠帝纪[M]

[10]转引自许卓云:汉代农业[M],广西师大出版社,2005年,178页

音乐的商业化及其影响 篇4

一、满族音乐文化特征

史料记载, 在统一女真各部时期, 努尔哈赤曾“自弹琵琶, 耸动其身, 舞罢, 优人八名各显其才”“厅外吹打, 厅内弹琵琶、吹洞箫、爬柳, 其余都围绕站立, 拍手唱曲, 以助酒兴”, 表现出当时女真人的音乐生活场景。

无论祭祀、婚丧、节日, 满族都有喜歌丧歌等民间音乐, 至今在东北农村依然如此。而八旗入关之后, 满族上流社会渐渐脱离了民间的音乐生活, 而追求戏曲评弹以及精致的宫廷音乐, 直到乾隆年间京剧大兴。但在民间, 反映渔、猎、牧等劳动场景、妇女与家庭生活以及八旗兵出征及思念亲人为内容的歌曲, 却经久不衰地流传下来。满族民歌的特点, 是歌词语言通俗、易懂, 旋律质朴、优美。

满族民歌有儿歌、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等, 形式多样, 内容包括其具有民族特点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 礼仪歌曲

满族仪式歌曲主要使用在婚娶、贺生、送葬、新屋落成等礼俗仪式和重大祭祀时。礼仪歌多为祝福性的, 例如满族婚礼是有固定套式歌谣的, 其中新婚人洞房“坐福”, 在为其铺被褥时, 司仪要吟诵:“被窝一放, 孩子一炕。被窝一拎, 孩子一群。被头搭被头, 养个孩子住高楼。褥边搭褥边, 养个孩子做高官。”

在满族盖房时, 上梁很重要, 在上梁歌中, 升梁一段最精彩:“大梁好比一条龙, 两头拴上红绒绳, 四大金刚往上拽, 摇头摆尾往上升, 拽到高空等一等, 亲戚朋友来挂红。”

因为满族人信奉萨满教, 有祭神灵、祭祖先的习俗。企图通过祖先神灵的保佑摆脱苦难, 得到幸福, 驱逐病灾, 这反映了满族人民祈求美好生活的愿望。祭奠活动集说、唱、舞为一体, 曲调高昂, 粗犷流畅, 每唱必舞, 节奏感强。满族仪式歌不允许即兴发挥, 演唱时遵守固定套式。

(二) 童谣

满族童谣中有大量颂扬民族英雄的内容, 特别是颂扬民族创始英雄努尔哈赤。这些童谣均表达了满族人民对民族历史记忆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认知与情感, 以童谣的形式世代相传。如“半夜里, 刮大风, 罕王起来发大兵。骑青马, 挎弯弓, 灭了大明建大清”, 又如“一块砖, 两块砖, 老罕王起兵长白山。三块砖, 四块砖, 萨尔浒大战天下传。五块砖, 六块砖, 八旗兵打进山海关。”

游戏儿歌是儿童游戏的有机组成部分, 能统一游戏动作, 使游戏更加生动, 如“玩嘎拉, 笑呵呵, 炕上一群俊格格。钱码头, 铜线穿, 稀里哗啦上下翻。你一把, 我一把, 炕头耍起嘎拉哈。嘎拉哈, 真有趣, 一玩玩到二月二。二月二, 龙抬头, 对着镜子梳旗头。梳旗头, 穿旗袍, 一群合合赶来瞧。”

二、满族曲艺的艺术形式

清中期, 满族说唱开始兴盛, 有子弟书、八角鼓、岔曲等类型。

(一) 子弟书

“子弟书”也称“清音子弟书”, 是满族说唱曲艺的一种形式。源于清初在远戍边关的满族八旗子弟中流行的民间俗曲和巫歌 (萨满神调) , 以词曲配以八角鼓击节, 编词演唱, 借以抒发怀乡思亲之情, 后传入北京。最初“八旗子弟书”用满语写作演唱。其后根据听众的需要, 后因满族通用汉语, 故“子弟书”也都用汉语写作和独唱了。

(二) 八角鼓

八角鼓是满族民间说唱艺术的一种, 以演唱者所用的击节乐器八角鼓而得名。八角鼓源于 (下接第143页) 满族在关外渔猎农耕时期的民伺艺术。当时满族人常在行围打猎之暇, 以八角鼓自娱自乐。八角鼓原系一种坐腔岔曲形式, 清中叶演唱盛极一时, 曾被称为太平歌, 后随着驻防八旗的四处流传, 逐渐成为一种曲艺形式, 主要流行于北京、东北和内蒙古等地。

八角鼓在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两种流派, 一为“曲戏”, 一为“单弦”。曲戏是以多种唱腔、多种曲牌和乐器组成联奏、联唱的, 并有场次、布景、故事情节, 其形式类似“话剧加唱”, 其唱腔多采用八角鼓的正调唱法, 似与“单弦”又有不同。单弦演唱者手持鼓, 而“曲戏”则把鼓隐于乐队中, 但鼓还是领衔。

(三) 岔曲

岔曲是清代曲艺八角鼓、单弦的主要曲调, 用作曲牌联套体的曲头和曲尾, 同时也是可以单独演唱的短小曲艺形式。岔曲兴盛于清乾隆年间。乾隆四十一年 (1776年) , 阿桂平定金川土司叛乱回京后, 曾以“群曲”的形式演唱赞颂武功的凯歌, 以后遂为满族旗籍子弟习唱并编写新词, 用以自娱娱人。

三、满族音乐文化产业化发展

音乐的商业化及其影响 篇5

关键词:地铁经济;运作模式

一、地铁交通对郑州商业经济影响的理论综述

地铁交通对于节约土地资源、减少交通事故、提升沿线房地产收益、增加就业、方便群众生活、改善城市商业布局,具有重要的正效应,其具有正的外部性。正因为如此,地铁交通才能够得到大发展。

地铁交通具有极大的社会经济效应。首先,地铁交通对周边经济的带动效应。地铁线路能够吸引居民和企业聚集于其附近,从而有力地促进沿线房地产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其次,地铁的开通运营还会催生地铁交通产业。地铁交通属于城市公共事业,其开通运营本身不能够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但是围绕地铁交通所进行的房地产开发和商业经营能够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从而形成“地铁交通产业”。特别是在公共交通不发达的区域,地铁对周边土地价值的提升效果十分明显。所以,地铁交通对城市范围的辐射,对城市人口向郊区疏散,以及对促进卫星城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地铁交通的商业地产效应可以提高区域价值,从而带来更多的商业机遇,并大大改变城市原有的商业格局。

二、地铁交通对郑州市经济的影响

地铁交通对郑州市经济格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郑州市的商业经济重心将弱化,且沿地铁线路逐渐外移。由于地铁交通网络的逐步形成和完善,城市外围交通条件逐步改善,老城区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区位优势将有所弱化,尽管老城区作为郑州商监核心区的地位短期内不会动摇,但其商业地位将趋于下降。随着一号及二号两条地铁线路的相继开通,二七广场将不再是郑州市的交通中心,商业、交通中心将逐渐外移。二是,地铁将改变老城区内的商业格局,地铁交汇处和地铁端点将逐步发展成重要的商业中心。紫金山商业中心、航海路站、会展中心站等作为地铁交汇站将逐渐成为郑州市市最重要的商业中心;西流胡站、惠济区委站、经开区站、西元广场站等原本地处偏僻的区域,如今均位于地铁端点,将随着地铁线路的开通逐步发展成为市区外围的繁华商业中心,这些地区的房地产价值将得到充分发掘,经济、社会面貌将发生深刻变化。

三、郑州地铁构建“聚合化、立体式”地铁商业经济圈模式的探索

伴随着地铁工程建设的推进, 地铁经济发展模式也在不断演进。三种主要的模式有:一是土地与商业多元化开发模式。二是土地与商业综合开发模式。三是“商圈”模式。随着城市地铁的建成,地铁站口已成为经济发展强有力的黄金地带。借助地铁客源优势,地铁商场将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相互扶持,促进周边地区地产、物业、商业发展,带动地区消费,形成新的商业氛围。

郑州地铁应该借鉴前三种模式,开发新的即“业态多元化化、交叉式”地铁商业经济圈模式。“业态多元化”是指在产业布局上,充分考虑区域消费水平、消费者层次和消费需求,合理分布各类商业业态,通过各类商业业态的有序化互补式经营,产生向心力、凝聚力、辐射力,达到商流、物流、客流、信息流高度集中,产生经济效益。“交叉式”是指在空间布局上,从横向和纵向上综合考虑,减少城市空间资源的浪费,向深层地下空间发展,组成城市地上地下建筑互应群,使商业布局在空间上呈现完整性。根据郑州地铁站口规划,紫荆山站将有四层地下空间。绿城广场、二七广场、光大广场等地下都将被开发,或建成商铺,或建成停车场。同时,适宜开发的地铁站口上方将建成商场或商住两用地产,或者城市综合体。

那么,如何建好“业态多元化化、交叉式”地铁商业经济圈模式,需要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以构建地铁沿线产业集群。金融业、餐饮业、旅游业、商业等多种产业相互交错、有效合作、积极互动、紧密联系,共同构成集各种产业于一体的多元化商业经济模式,产业集群的聚合使整个地铁沿线形成一个区化极具竞争实力的范围经济;二是痛过资源整合,构建错落有序的经济共同体。这需要客流、物流及信息流的的整合,地铁承载城市交通、输送客流作用源于自身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缩小了城市网络与用户需求之间的距离,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网优势;现代物流体系的先进性在于它拥有完善的功能、齐全的网络、规范的管理和高质量的服务;同时,发挥信息在地铁商圈应用范围、视角、目标、层级、要求等方面的整合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士君.发展地铁经济的探讨[J]. 现代商业. 2012(10)

音乐的商业化及其影响 篇6

长期以来银行体系一直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当前的银行业实行的仍是分业经营模式。随着近十多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在资本市场投融资工具多样化、便利化的环境下,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及其地位和作用正日益受到挑战;从另一方面看,资本市场发展也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资本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资本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地位的挑战

资本市场的发展促进了金融资源和金融功能的再分配,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角色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金融功能主义者Zvi Bodie和Robert C.Merton(2000)认为,随着金融体系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传统商业银行的地位和作用日渐势微,资本市场将承担大部分金融功能,他们甚至断言,传统商业银行在不久的将来会消亡。

这一观点或许有点过于激进,但从实践上看,在资本市场非常发达的美国,商业银行的地位无可置疑地在下降。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商业银行虽然在所有金融机构中依然占据首位,但其相对份额却是逐步下降的。从图1可以看出,在美国金融机构的资产中,商业银行的占有份额由1970年的38.5%下降到2007年的25.8%,与此相对的则是共同基金和养老基金份额的大幅增加,达到几乎与商业银行同等的份额。商业银行对金融体系的支配地位,逐渐被迅速发展的资本市场所动摇。在新兴资本市场的中国,虽然目前商业银行仍然控制了金融体系中约65%的金融资产,(1)但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银行的这种主导地位也正发生着变化。

资料来源:Federal Reserve Bulletin,Flow of Funds Accounts of the United States.

(二)资本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冲击

1. 资本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冲击。

在一定的时点上,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给总量是既定的,如果流入资本市场的资金增加,就意味着流入银行体系的资金减少了。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投资品种、工具的增多,人们投资理财观念的增强,储蓄已不是人们结余资金的唯一选择。人们开始把大量的资金投向资本市场上的股票、基金、债券、期货等具有较高收益的金融产品,这样银行体系中储蓄作为比较稳定的和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就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首先,资本市场中股票、债券的大量发行和交易的快速增长导致了商业银行存款的分流。截至2007年12月31日,沪深两市总市值已达32万亿元,较上年增长257.9%,是当年GDP的1.3倍,而在2006年底其占GDP比重才49.6%,2005年更是不足18%。(2)2006年企业债和国债的发行额分别为3 938.3亿元和8 883.3亿元,成交额则达18 279.3亿元,债券市场已形成了较大规模。(3)在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居民和机构投资者手持的现金和其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将大量流向资本市场,给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造成较大冲击。从图2可以发现,中国金融机构储蓄存款增量与股票成交增量总体存在一个反向变化关系,当股票成交量增幅较大时,当月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增量就较少;反之,则较多。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其次,资本市场上证券投资基金的迅猛发展进一步削弱了商业银行的存款基础。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国共设立了346只证券投资基金,基金资产规模从2006年的8 564亿元急剧扩张到2007年的32 762亿元。(4)基金发展速度之惊人,银行体系中的存款被大量搬到基金账户之下而流向资本市场。由于基金的申购与赎回主要是通过托管银行进行,因而基金交易对商业银行的活期储蓄存款影响较小,但对定期储蓄存款的影响则要明显得多。从图3可以看出,基金交易增加额与居民的定期储蓄存款增量也存在一个反向变化关系,当基金交易增量增大时,居民定期储蓄存款增量就减少。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使得商业银行的存款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使定期存款活期化、长期存款短期化,资金结构的不稳定性增大。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最后,资本市场中保险业的发展也分流出一部分银行存款。我国保险业的资产规模在1999年才1 817亿元,2007年底已迅速增长到26 722亿元,8年间增长了13.4倍,其中保险基金有相当大部分是来源于银行的储蓄存款。(5)并且,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政策限制的逐渐放松,保险公司的投资开始呈现多元化,其在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行为日趋活跃,保险公司开始将其大部分资金投资于股票、基金、债券等具有较高收益的金融产品,从而导致保险公司资产中银行存款的份额日益下降。从图4可以看出,2003年以前银行存款一直占据保险公司总资产份额的50%左右,而从2004年开始保险资金大量流向资本市场,2007年底投资(股票、基金、国债)在保险公司总资产份额中的比重快速上升到75.6%,银行存款的比重则下降到了24.4%。保险业的发展及其资金运用渠道的拓宽给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资料来源: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2. 资本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冲击。

资本市场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融资渠道,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和商业票据等方式融资,也可以借助风险投资和民间资本进行其他形式的直接融资,而不再局限于银行的信贷资金。具体而言,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得更多的大型优质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和商业票据等低成本的直接融资方式来募集资金,而这些企业本来是商业银行青睐的贷款对象。股票和债券的发行减少了银行中长期信贷的需求,商业票据的发行则挤出商业银行部分的短期贷款。创业板和风险投资资本的发展使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该渠道获得资金支持,从而分流了商业银行的优质中小客户资源,进一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

在社会资金需求总量一定的前提下,以直接融资为特征的资本市场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到以间接融资为特征的商业银行贷款的增长。1996年中国直接融资额只有610.44亿元,到2006年增加到了6 402亿元,10年间约增长了10倍。其在总融资额中所占的比例也在逐步上升,尤其是近几年资本市场不断得到规范发展以来,其比重由2003年的4.1%上升到2006年的17.3%。以此相对应,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贷款(间接融资)所占比重则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见表1)。在这种情况下,“金融脱媒”的现象日渐明显,以传统存贷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商业银行正面临利润空间被压缩的挑战。

注:间接融资指全部金融机构年度贷款新增额,直接融资指股票(包括A股、B股)和企业债券的年度筹资额(不含国债和金融债券)。资料来源:根据《中国金融年鉴》2007、2001计算整理。

(三)资本市场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深化给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造成了冲击,但另一方面它也给商业银行的转型和发展带来了机遇。一个富有效率的、具有相当广度和深度的资本市场可以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大的业务空间、更多的获利机会、更好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以及更广阔的资本来源。

1. 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多元化。

资本市场的深化发展为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多元化带来了机遇,在广阔的资本市场领域,商业银行可以与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和财务公司等企业开展广泛和深入的合作。根据发达资本市场国家商业银行的经验,以资本市场为平台展开的商业银行业务主要有以下几类:(1)资本市场结算及代理业务。主要包括为证券市场提供清算与结算服务、代理券商经纪业务与零售业务、代理股票账户开户业务以及基金托管、基金零售、基金代销业务。(2)为券商和上市公司提供融资服务。包括为券商提供短期资金融通业务、为上市公司提供过桥贷款、证券抵押贷款等资金融通业务。(3)为促进企业转制,带动商业银行资产优化而开展的新型咨询顾问业务。主要包括企业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兼并收购、企业资本运作策划等。(4)自营资本市场业务。包括债券、股票的承销、买卖、转让及基金的发售、管理、买卖与转让等。(5)投资银行业务。主要是银团贷款、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企业及项目财务与投资、发展战略顾问、企业年金托管、保理业务、个人投资者理财与投资顾问等。这种多元化的业务发展将有利于拓宽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渠道、分散经营风险、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高银行竞争力。

2. 商业银行上市。

股票市场的发展为商业银行进行股权融资提供了良好平台。银行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并在市场上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通过上市,商业银行还可实现体制转轨、健全和完善治理机制、规范运作及增加透明度,这些都有利于提高银行的竞争力。而且,商业银行上市使其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优质股票,而且稳定了资本市场,丰富了资本市场的内涵和外延。截至目前,中国已有14家商业银行在沪深股市上市,其中5家成功在海外上市,12家上市的商业银行为两市权重的前50只股票,银行板块对熨平市场的非理性波动、稳定股市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发达国家的大型商业银行通常都是上市公司,银行上市可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商业银行上市将是中国银行体制改革的一大趋势。

二、中美商业银行资本市场业务现状比较

(一)美国银行业资本市场业务发展现状

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末的经营危机后,美国商业银行从90年代开始实行全面的改革,1991年《现代金融服务法案》的颁布为商业银行全面进入资本市场业务铺平了道路。美国商业银行由此开始进行了战略调整,通过机构的改革和经营业务的调整,商业银行加大资本市场业务的发展力度,从而开创出新的盈利空间,使经营绩效得到显著改善。从表2可以看出,全美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比重从1988年的29.8%快速上升到2005年的49.9%,已占总收入的半壁江山。其中一些较大的银行,如花旗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等的非利息收入比重甚至高达70%。资本市场业务已经成为美国商业银行业绩的重要来源。

资料来源:Federal Reserve Bulletin,Report on the Condition of the U.S.Banking Industry.

资料来源:摩根大通2003年年报。

以摩根大通银行为例(见图5),2003年其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70.8%,其中投资银行业务收费占13.8%,交易费收入占19%,手续费和佣金类占36.9%,证券收入占3.3%,整个非利息收入来源的90%以上都与资本市场业务有关。可见,作为美国一流银行的摩根大通,其利息收入只占其总收入的不到1/3,而来自资本市场业务的非利息收入则已成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中国银行业资本市场业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也给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提供了契机,商业银行开始涉足资本市场业务领域,其收入结构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利息收入,开始呈现多元化的趋向。本文选取了中国较具代表性的8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见表3),我们发现,中国主要上市商业银行的平均非利息收入占比已从2004年的8.3%逐渐上升到2007年的13.0%,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趋势。但与美国银行业相比,中国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所占份额仍是相当低的,即使是2007年非利息收入占比最高的华夏银行也才20.9%,还不及美国银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

资料来源:各银行年报2007、2005。

以非利息收入水平较高的中国银行为例(见表4),2007年其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总收入的15.0%,比前几年有了较大提高;其他非利息收入也提高到了10.2%;交易净收入和证券投资净收益则是负值,这主要是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所致。从这可以看出,与美国一流银行相比,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市场业务仍存在很大差距,商业银行的资本市场业务仍需进一步拓展,并且也非常有必要加强在资本市场业务方面的风险防范和管理。

资料来源:2007年中国银行年报。

由于目前中国金融业实行的仍是分业经营,商业银行在开展资本市场业务方面仍受到不少限制,但混业经营将是一个必然趋势和目标。另一方面,欧美的商业银行已经深入涉足资本市场业务领域,并取得相当的成功。未来中国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国外银行的全面进入将使中国的银行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因此,中国商业银行应提前为此做好准备,根据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及金融创新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整和修订,积极推进商业银行资本市场业务的深化发展。

三、结论及对策

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兴起,这给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带来了挑战;资本市场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信贷业务造成了很大冲击,使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空间受到挤压。但资本市场的深化发展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机遇,银行可以以资本市场为平台开展多元化的业务经营,拓宽利润来源渠道;此外,商业银行还可通过上市完善自身的治理机制,扩大资本来源和社会影响力。中国商业银行已经开始涉足资本市场业务领域的经营,但业务规模和绩效还很低,与美国银行业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在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商业银行应及时抓住机遇努力拓展资本市场业务,具体策略主要包括:

(一)继续推进金融业务创新,提高银行经营效率

资本市场为商业银行在传统业务之外提供了广阔的业务创新平台,在涉及到资本市场领域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方面仍需进一步推进。

首先是负债业务创新。商业银行应从传统的被动负债转向部分主动负债,以银行自身的资产和信用为依托,在资本市场上发行金融债券、大额可转让存单等。此举一方面可以为银行筹集资金、充实银行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另一方面,它还可锁定银行的负债期限,减少流动性风险敞口。

其次是资产业务创新。商业银行可以进一步发展新的贷款品种,主要包括银团贷款、消费信贷、为证券公司提供质押贷款、收购兼并贷款和承销业务贷款、为非券商提供股权质押贷款或其他金融资产质押/抵押贷款、对拟并购上市的企业提供过桥贷款等。同时,商业银行还可在资本市场上进行适当的证券投资,主要包括持有适量的国债、企业债券及金融衍生品,提高银行的资产收益率。此外,商业银行还可推进资产的证券化,将较长期限的信贷资产如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等,通过“打包”对其进行证券化处理后在债券市场上进行销售,赋予资产以流动性,降低银行整体资产的久期,优化存量资产结构。

再次是中间业务创新。一是要继续扩展目前已有的一些基础性中间业务,包括代理发行国债和投资基金、基金托管、保险业务、票据结算、银行卡业务等。二是要积极拓展投资银行类业务,包括理财咨询服务、企业并购、企业资产债务重组、资产管理业务、保理业务等。商业银行应在目前法律允许的条件下大力发展和创新中间业务,它将成为中国商业银行未来的重要利润来源。

(二)积极进行技术和制度创新,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资本市场的发展要求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迅速、便捷的服务,这就需要强大的技术力量的支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金融产品、金融机构的经营方式、金融制度等方面的革命,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商业银行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各项业务的效率,还可以通过网上银行服务拓展业务范围。因此,商业银行应积极把握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大力发展网上银行业务,推进银行服务网络与证券、基金、保险等其他金融服务网络的对接,促进相关业务的拓展。

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商业银行面临同业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同类业务的激烈竞争,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进行制度创新,提高其金融服务水平。主要措施有:一是借助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建立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整合客户信息资源,在内部实现客户信息资源共享,以为客户提供周到便捷的服务。二是设立金融超市,为客户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所掌握的客户信息,挖掘上市公司的潜在融资需求,根据每个公司的不同需求制定相应营销策略,为上市公司提供差异化、高效安全便捷的组合式金融服务。

(三)加强人才培养,增强银行竞争力

商业银行开展资本市场业务,需要一批既精通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又通晓资本市场运作并具有金融业务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且,未来银行之间的竞争将很大程度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因此,商业银行应充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利用,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为优秀的专业人才提供良好发展平台。通过这种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提升银行的竞争力,促进商业银行资本市场业务的全面发展。

摘要:资本市场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信贷业务造成了冲击,同时也给商业银行的转型和发展带来了机遇,银行可以以资本市场为平台开展多元化的业务经营,并通过上市完善其治理机制。商业银行应推进金融业务创新,以提高银行经营效率;进行技术和制度创新,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加强人才培养,进一步增强银行竞争力。

音乐的商业化及其影响 篇7

一、俄罗斯侨民迁入哈尔滨的历史背景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我国当时的社会现状,俄罗斯要求修建中东铁路,以方便对加强对我国东北地区的控制,对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完成,哈尔滨地区逐渐被掌控在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内,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东北地区尤其是哈尔滨地区的资源掠夺,沙皇政府开始大量迁入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人以及工人家属、企业主以及商人,第一批次大规模的移民开始了,哈尔滨开始真正成为一个移民城市,也正是由于大批俄罗斯侨民的迁入,以及大量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主、商人的开发,哈尔滨逐渐朝着具有俄罗斯风情的近现代城市发展,哈尔滨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第二次移民开始于俄国的十月革命之后,沙皇政府的倒塌,白匪政权复辟运动的失败,大量的白俄军官、依附白俄政权的资产阶级,以及被挟持的平民百姓开始迁入我国哈尔滨地区,当时哈尔滨地区的俄国侨民大约有30万人左右,在现在看来虽然不多,但当时在哈尔滨地区已经是非常庞大的移民人口数字。第二次世界过程中,苏联的犹太民众为了躲避战火的侵袭,纷纷躲避到我国的哈尔滨地区,这就是历史上比较大的几次俄国侨民移民运动。

在这几次大的移民活动中,有大量的俄国音乐家和艺术家也迁入到我国的哈尔滨地区,他们当中的一部分甚至有欧洲生活和求学经历,甚至毕业于欧洲著名的音乐学府,在迁入我国哈尔滨地区之后,为了工作、为了生活或者为了满足自身的兴趣爱好,也为了满足俄国侨民对文化生活的需要,一些音乐家和艺术家开始继续音乐艺术的创作、演出。最具代表俄国艺术形式的芭蕾舞、歌剧、交响乐、爵士乐开始传入哈尔滨,并在哈尔滨迅速获得了大批的观众,为了更好地将这些音乐形式传入哈尔滨地区,一些音乐家或艺术家开始兴办音乐学校,聘请有专业知识和艺术的教师授课,这为我国培养了大量具有俄罗斯音乐艺术的优秀专业音乐人才。

二、俄国侨民创办的音乐学校

1. 哈尔滨第一高等音乐学校

这所学校创办于1921年5月,是由著名的作曲家C·M·达弗里泽、钢琴家E·П·得鲁任尼娜等共同发起创办的,同年,该校成立了第一届艺术委员为,以更好的领导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该校的教学制度明确规定学期为6年,开设有钢琴、木管、铜管、大提琴、小提琴、声乐等专业,并开设乐理、音乐史、和声等基础课,是严格按照前沙皇俄国的皇家音乐协会、皇家音乐学院的课程教学的。当时的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是当时哈尔滨地区乃至亚洲地区最具盛名的音乐学校,该校聘请了许多著名的专业音乐教师任教,但由于历史以及其他原因的影响,该校在1943年停办。

2. 哈尔滨音乐学校

该校成立于1929年,校长是著名的钢琴表演艺术家Л·Б·阿普捷卡列娃,该校主要招收俄国侨民作为学生,也就是拥有苏联籍的学生,该校的师资力量也比较庞大,主要开设有钢琴课、大提琴、小提琴、声乐等,培养了大量的钢琴艺术家,该校在1935年停办。

3. 哈尔滨音乐训练班

哈尔滨音乐训练班并不是一所具有规模的学校,其成立于1927年10月,由毕业于基辅音乐学院的巴拉诺娃·波波娃和俄东正教圣伊维尔教堂的Н·沃兹涅欣斯基主教创立,是一所拥有宗教性质的音乐学校,主要招收女学生,收入主要来源于学费,聘请了多位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彼得堡音乐学院的音乐家,先后开设了钢琴、大提琴、小提琴、声乐、合唱、教堂唱诗、合唱指挥等课程。

三、俄侨音乐教育发展及其对哈尔滨音乐的影响

俄侨音乐教育发展对哈尔滨音乐是有重要影响的,随着俄国音乐教育的传播和发展,极大的推动了哈尔滨地区音乐文化的发展,例如哈尔滨第一音乐学校1922—1930年共举办18场音乐会,而1930—1941年则举办了88场学校表演会;哈尔滨音乐训练班先后举办40多场露天音乐会、60多场室内音乐会。这些音乐会演出曲目多种多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水平,也丰富了哈尔滨的城市文化生活。俄侨音乐家在培养俄侨子弟的同时,也为哈尔滨培养出大量的音乐人才几十年卓越的音乐积淀,使哈尔滨成为国内知名的音乐城。

可见,俄侨音乐不仅是俄罗斯音乐文化史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哈尔滨音乐文化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俄两国人民共同谱写的音乐史篇章。

参考文献

[1]李德滨,石方.黑龙江移民概要[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2.

[2]黄定天.20世纪上半叶旅华俄侨的由来及其人口结构[J].人口学刊,2014(6).

[3]孙占文.黑龙江省史探索[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

音乐的商业化及其影响 篇8

一、利率市场化进程

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逐步放松和消除对利率的管制, 由市场主体根据资金市场的供求变化自主调节利率,最终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

自1996年开始,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进行了18年,1997年货币市场利率实现市场化,1999年债券市场利率实现市场化,2004年,外币存贷款利率完全市场化,同时不再设定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及存款利率下限,实现了“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2005年完全放开了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利率。至2013年,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已经实现了由固定利率向浮动利率的转变,即已基本放弃了固定利率体制,实现了利率的浮动。但存款利率的上限仍未放开,即仍由人民银行规定各个期限的存款利率的上限。规定存款利率上限,是因为目前在我国储蓄率高、存款量不断上涨的情况下,规定上限以限制商业银行利用提高利率作为争夺存款的手段,避免因利率大战降低银行的经营成本,进而稳定金融秩序。

2014年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稳步推进,目前贷款基础利率已经推出,贷款利率下限已经基本放开,贷款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的记者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存款利率放开在最近一两年就能够实现。

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商业银行利差缩小,同业竞争加剧,中小银行所受到的冲击将大于大型银行

利率改革导致的利差收窄,使通过简单的规模扩张维持长期稳定收益的传统经营模式受到挑战。利率市场化前,中央银行的利率管制为银行提供了利差保护,银行业的净息差基本稳定在2.5%至2.8%,净利息收入占比较高,是银行营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当前受制于经济增速下行,贷款利率上行空间有限,但随着存款利率市场化逐渐深入,银行负债成本增加相对较快,银行利差收入面临向下压力。自2012年利率市场化取得明显进展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息差出现不同程度缩小,银行依赖利差收入的盈利模式难以持续,且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深入,银行的利差盈利空间收窄,依靠存贷差收入的业务发展模式已不适应未来的资本市场。

利率市场化将促使银行同业竞争加剧,中小银行所受到的冲击将大于大型银行。利率市场化之前,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是在利率限定的情况下,即按照统一价格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展开的,商业银行竞争主要集中在科技力量、服务质量、营销机制等方面。利率市场化之后,商业银行可以对资金产品自主定价,并根据资金供求状况、目标利润高低等,把金融产品创新与定价有效结合起来,银行间的竞争由原来的非价格竞争转变为以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相结合的新型竞争模式,竞争手段也由此多样化。大型银行为抢占市场份额会动用利率定价权提高存款利率,同时降低贷款利率,存贷款利率出现逆向走势,利差收入极大缩减。而中小银行作为价格追随者,只能被迫跟进甚至要更加激进才能保持市场份额,从而进一步降低利差水平。因此,相对于大型商业银行,中小银行由于资金规模小、资本实力弱、收入渠道窄、议价能力低以及风险管理能力相对不足等原因,受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冲击将大于大型银行。

(二)利率风险加大,利率风险管理压力加大

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的不利变动而导致的银行利率预期值与市场价格偏离,是一种潜在的损失。按照来源不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重定价风险,也称作错配风险或缺口风险,来源于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到期期限或重新定价期限所存在的差异。这种重新定价的不对称性使银行的收益或内在经济价值会随着利率的变动而变化。如银行以短期存款作为长期固定利率贷款的融资来源,当利率上升时,贷款的利息收入是固定的,但存款利息支出增加,从而使银行的未来收益减少,经济价值降低。

2.基准风险,是指因基准利率变化对相同期限的资产负债项目的影响程度不同而造成的不利影响。在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所依据的基准利率变动不一致的情况下,虽然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的重新定价特征相似,但因其收益的利差发生了变化,也会对银行的收益或内在经济价值产生不利影响。

3.收益曲线风险,也称为利率结构变化风险,是指收益率曲线的非平行移动对不同期限的同一种金融产品的影响程度不同而造成的不利影响。一般情况下,期限较短的金融产品收益率较低,期限较长的金融产品收益率较高。但当利率水平上升或下降时,期限较短金融产品收益率上升或下降的幅度可能不等于期限较长金融产品收益率上升或下降的幅度。另外,在季节性资金紧张时,期限较短的收益率会高于期限较长的收益率。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多以限额管理、敞口分析等相对简单的方法反映所有利率风险来源,城市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资金业务起步晚、规模小,尚处于较为初级的头寸管理阶段。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存贷款利率逐渐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利率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波动频繁,同时利率的期限、结构也更为复杂,定价难度显著增大,利率风险大大增加。

(三)信用风险增加

信用风险,又称作违约风险,是指获得银行信用支持的债务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或者不愿意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使银行遭受经济损失,即受债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银行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其本质特征是借款人违约,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

一直以来我国存在着金融抑制,利率市场化后,被压抑的实际利率水平上升,利率市场化使银行间的竞争加剧,银行为吸收存款,必然会提高存款利率。同时银行为维持利差收入,必定会提高贷款利率,从而刺激了借款人的融资需求,企业为融资不计成本,再加上信息不对称原因,会埋下借款人道德风险的隐患,在缺乏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情况下,必定会降低信贷资产质量,增加信用风险。

(四)银行的操作风险增加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及应对外部环境变化选择不适当策略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风险。操作风险,既有银行员工心理和行为变化导致的主观故意和过失,又包括员工知识和技能不足导致的操作不当情形。传统存贷业务息差的减少促使银行加快了如网银、理财产品、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增强了银行进行“表外”扩张的动力,新的表外业务,大多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加上短时间内扩张过快,很难被银行内部正规的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体系完全覆盖,且员工培训相对滞后、对新产品新业务缺乏经验教训积累等,为操作风险的滋生提供了空间,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商业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更加多样化。

三、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

(一)优化银行信贷资产结构

1.优化信贷期限结构。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长期贷款余额和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短期贷款,存、贷款期限结构不匹配、信贷资产长短期限结构不匹配形成的利率风险不容忽视,应积极予以调整优化。

2.优化客户结构。在依据风险状况合理确定利率的基础上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强化“大、中、小”并重的客户模式,创新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体系和机制,积累中小企业信贷管理经验。利率市场化引发的价格战最容易在大公司及优质中小企业业务领域发生,中小和小微企业数量众多,分部广泛,对价格不敏感,所以,不同规模实力的银行可以根据市场选择不同的客户结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同时,应积极拓展个人信贷业务,丰富个人信贷业务品种。

3.优化产业结构,转变营销理念。商业银行应逐渐摒弃唯大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逐渐削弱集中度过高的行业贷款比重,贷款分布更广,控制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逐步退出产能过剩及经济结构失衡的行业。

4.优化信贷产品结构。在强化传统业务品种的基础上,不断尝试新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产品需求,丰富公司业务品种,如国内信用证、保函、承兑,贴现等,不断适应经营方式转变的要求。在当前信贷资源紧张的情况下,积极转变业务经营模式,通过产品置换、捆绑销售、综合服务等手段,提升客户的综合贡献度,实现有限信贷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对客户实行差别化定价

银行在产品定价中,要充分考虑银行与客户的关系,依据综合权衡、区别对待以及价值最大化等原则,对于较少发生业务关系或价值贡献较小的客户,可以选用某一贷款模式进行标准化定价;对于与银行发生业务较多,对银行价值贡献度比较大的重点客户,在全面考虑银行与客户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投入与产出分析,且要充分考虑不同行业、区域、贷款品种的风险状况进行定价,保证贷款经营目标的有效实施。

(三)建立完善、高效的风险内控机制

建立完善、高效的利率风险内部控制机制,一是建立长期稳健的风险管理理念,将风险作为绩效考核的内在要素,推进经济资本回报率(RAROC)考核,从会计利润最大化观念向股东利益最大化转变,从短期行为向长效发展转变,根本上确保稳健经营。二是完善风险治理结构,逐步建立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和内控部门三道风险防线,尤其做好定价授权与尽职免责的设计,否则既可能出现高利率、高风险冒险行为,也可能出现“人情利率”。提高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和风险决策的及时性,提高风险管理效率。三是提高风险管理技术,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利率风险计量系统,推广风险投资量化管理技术,全面反映与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头寸相关联的所有重大风险,确定可承受的利率风险总额,并将其按产品及部门进行分解,由各部门、机构分别承担相应的风险。

(四)坚持金融创新,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在我国商业银行总收益中,传统存贷款业务收入占比约80%,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不足20%,而发达国家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为30%-40%。这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金融市场上的所有参与者都将不可避免地承担利率变动的风险,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缩小,同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也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寻求新的获利途径。

利率市场化造成的银行收益缩减,银行必将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增强贷款定价规避能力,从以赚取利差收入为主转向以赚取服务费收入为主,从服务功能、服务质量和服务范围的广度和深度上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重点发展投资理财、咨询和财务顾问等中间业务;逐步开展咨询、托管、代理、现金管理等资产管理、承诺和信用担保、国内外结算业务、融资安排、财务顾问等高附加值的、与金融现代化相适应的中间业务,完善服务功能,增加获利空间,以实现适当规避贷款定价和抵补贷款定价损失。中间业务不仅占用经济资本较小,而且对客户有很强的吸引力,即有利于维护即有客户,又能够带来较高的综合收益。

(五)注重银行队伍建设

音乐的商业化及其影响 篇9

《乐记》的《乐本篇》在叙述上述问题的同时, 也叙述了音乐与政治的关系, 文中用了六句话阐述了音乐可以反映政治。治世之音乐具有安定民众, 精神乐观的情感形象, 音乐作为反映政治的具体方法, 是通过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 以及存在变化音的七声音阶, 来反映社会中人情事物的。

《乐记》把音乐作为一种文化, 这是它体现的重要内容, 从我国早期音乐产生的萌芽时期起, 音乐就不是一种简单的娱乐工具。自春秋战国以来, 音乐就被当作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乐记》着重坚持音乐的文化礼仪, 其意义不容低估, 这是对中华礼乐文明的一种传承。“礼、乐”作为安邦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是用以征战和法治社会所进行的政治体现。

《乐记》之“乐象篇”阐述我们作为人的“人性”是源自自然的, 人有许多天生的本性自身就存在的。以音乐的特殊语言来塑造具体的音乐形象;用“高音”象征天, 用“众音”来象征地, 用“始终”来象征四季, 用“音阶”的快速滑动来象征风雨, 描写万事万物的运动规则, 及大千世界间万物的彼此关系。

《乐记》之“乐象篇”着重阐述了人的气质, 表述人认识社会、认识自然是人类天生所具有的潜质, 人的心理情感受外部的影响而不断变化。音乐的表达方式是以“心术”方式体现, 从音乐的专业术语中, 我们可以感知音乐所反映的内容。当音乐旋律表现为“含蓄、缓慢”时, 体现悲思、忧愁的情感音乐内涵;当音乐表现“宽广、和谐”节奏时, 音乐旋律体现欢快、明朗的内涵等。

《乐记》之“乐情篇”讲的是音乐是人们在劳动生活中的必然产物。“礼”又是人类理性的必然产物, 是为适应人的精神需要所产生的。“礼、乐”所发映的是天、地、神、明、人、及社会伦理的种种关系。“黄钟”“大吕”都不是音乐常规表演所能体现的, 究其音乐内涵的决定性因素是它的精神之所在。音乐有认识、教育、审美、使用功能, 可以使人们的行为更规范, 能辅助君主大治于天下。“乐”可以使人平易近人, 宽容慈爱, “礼”可以使人庄重威严, 使社会和谐, “礼”的手段是谦让, “礼”也能使音乐形式更具丰富性, 但只求“丰富”不讲“节制”会使人或社会之心态、现象更加放纵。“礼尚往来”与“乐要节制”其意义是近同的, 二者的关系从手段与目的来讲, “礼、乐”有教育人与引导社会净化风气、和谐之功效。

《乐记》之“乐施篇”有两种解读;其一是“天子之为乐也”, “乐施篇”之内容颇具远古的音乐史;其二它体现由“内”向“外”, 泛指各类艺术的象形轮廓。在《碣石调·幽兰》中, 所记载文字没有“南风”字样, 其“谱”很可能为后人之作。天子以“乐”赏赐有道德的各路诸侯, 以当代“乐舞”行列、排列距离, 象征各路诸侯的修德之高低。

《乐记》之“魏文侯篇”是魏国之君发表儒学有关“新乐”和“古乐”的差异学说, 畅谈了由“新乐”与“古乐”的不同审美效果。文中记载“堂上”“堂下”管弦乐器和着鼓的节拍, 在体现音乐节奏快慢的特点时, 有各种打击乐器, 突出在旋律结构中的音乐元素。君子用音乐——言志、治国、修身, 治家等, 应用于“和平天下”之景。古乐、新乐彼此相对比中, “奸声”用音不合规范, 本质上只追求音的享受。文中的“溺音”指的是郑音、宋音、燕音与齐音四类, 其中各有各的不足;郑音不守规范随意性强, 是一种过分的表现;宋音柔美;燕音密度大, 过于浮躁;齐音怪僻, 过于做作。溺音的实质问题是形式上“过份”, 内容上不合“道德”。

《乐记》之“宾牟贾篇”指乐舞开始时, 表现等待的一幕场景, 用“乐象”再现过去的事实。从“乐言”的角度分析“乐象”的意义, 每一乐段均是“段”与“成”的一种乐曲构成, 其区别主要是“成”为大曲中可以独立出来的一章, 而“段”并不独立于整个乐曲。音乐中“铿”的声音象征号角气势, 也象征着威武之君子, 从钟声中想起武臣;“磬”声象征谦明, 也是志向的象征;君子听到“琴瑟”就会想起正人;“竹声”象征着团结, 君子听到竹声就会想到守城之士;“鼓声”象征运动, 听到鼓声仿佛看到了前方将士们的嘶杀, 君子听音不是单一的停留在层面上, 而是感悟音乐所包含、表现的内涵。

《乐记》之“师乙篇”里言说“音乐”是一种文化, 通过音乐可以提高文化修养, 影响人的行为与能力, 道德精神、道德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可借助音乐歌唱的艺术形式来实施。停止错误的道德弘扬方法——即四种错误感觉:冲破压力而上行的感觉、如同物体下坠的感觉、似断似连的感觉、干净利落的感觉。在汉代把音乐歌舞作为人的内在需求, 应该是这一时期最能体现的“美学”命题。

《乐记》的“乐论篇”及“乐礼篇”所言, 人的一生在贫穷中生活就思变, 劳作辛苦疲倦就怨天忧人, 疾病疼痛未必不呼父母。

《乐记》作为一部古典乐论专著, 不仅集“乐论”之大成, 也是对我国人类文明进步的记载, 在世界音乐史上也有着重要地位, 这一文化记载概括了音乐哲学、音乐美学、音乐史学、音乐教育等各学科, 分类比较明确, 足以说明当时的西汉统治者, 对“礼乐之邦”的中华民族文明形式, 给予了认证、推动、弘扬、发展, 将人文的两个方面“礼”与“乐”加以确认, 使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与西方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音乐的进步发展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支持, 各种音乐遗产的整理, 在世界音乐艺术史上也较少见。

《乐记》在美学方面的重要性, 一是总结了秦朝以前的功能论, 对音乐的本质有了长足进步的认识;二是加强了美学的传承与美学视野的开拓, 从“功能论”转向音乐艺术自身——对音乐自身的理解与认识, 对我国现在的音乐文化, 其影响与指导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参考文献

[1]修海林老师.《中国古代音乐专题研究》课堂笔记.

[2]王耀珠老师.《中国古代乐论》课堂笔记.

音乐的商业化及其影响 篇10

[关键词] 电子竞技 电子竞技产业 发展模式

电子竞技运动作为一项体育项目,可以锻炼和提高参与者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协调能力、团队精神和毅力,以及对现代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然而,中国电子竞技运动产业与电子竞技运动发达国家的电子竞技运动产业发展相比,还处在初级阶段,商业模式还不清晰,产业链的发展模式还没有形成,产业价值有待开发。因此,寻求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竞技运动产业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试图在分析中国电子竞技运动发展现状和国外电子竞技运动产业模式的基础上,研究中国电子竞技运动产业化的发展模式。

一、国内外电子竞技运动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1.国际电子竞技运动产业的发展现状

电子竞技运动产业在韩国、日本、美国、法国已经形成了巨大的产业规模,并且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三大电子竞技运动赛事分别是美国的CPL(电子竞技职业联盟)、韩国的WCG(世界电子竞技大赛)以及法国的ESWC(电子竞技世界杯)。特别是CPL和WCG被称为电子竞技赛事中的“世界杯”和“奥运会”,参赛国家和地区已经达到近百个之多。世界上电子竞技运动发展比较成功的国家主要是韩国和美国。

韩国是电子竞技运动开展比较普及和竞技水平较高的国家。电子竞技运动一直受到了韩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扶植,WCG就是由韩国政府直接主导推动举办的赛事。电子竞技已经成为韩国3大体育竞技(足球、围棋、电子竞技)之一,电子竞技堪称“国技”。强大的财力和政府推动力,使WCG在短短时间内发展起来,韩国的电子产品也随着比赛,随着WCG渗透到参赛的各国去,WCG甚至被称为电子竞技运动的“奧运会”。

美国跟韩国完全不同,CPL是完全独立的机构,在制定标准和发展业绩方面,效率比以前WCG提高了很多,不受任何部门的控制。CPL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运营的模式吸引了软件厂商、赞助商和媒体围绕在它的周围,它的专业性非常高,持续性非常强。但是由于美国政府整个政策不是很明确,从支持力度上也很弱,所以形成了谁都可以做的特点。

总的来看,欧美和韩国都已经纷纷形成了各具规模的电子竞技产业。世界性的电子竞技比赛正在日渐成熟,赛程赛规也正在制度化和正规化。很多国家的政府都大力支持发展电子竞技运动,计算机硬件厂商更是对赛事投入很大。与此同时,三大赛事CPL、WCG和ESWC逐渐项大型多元化娱乐活动过渡。

2.我国电子竞技运动产业的发展现状

电子竞技运动在中国则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同样受到青少年的广泛喜爱,增长的速度极快。和世界上成熟的比赛相比,中国的电子竞技赛事目前还处于不甚理想的组织状态当中。虽然玩家数量增长迅速,但电子竞技运动竞技整体水平较低,尽管中国选手在包括WCG上一度取得了成绩,但是国内的电子竞技距离产业化、职业化高度还有一定差距。目前,尽管随着CEG(中国电子竞技运动会)联赛的举行,中国的电子竞技将逐步迈向正规化,但是目前的电子竞技仅仅还是个行业,而不是产业,这点和韩国相比,劣势十分明显。

二、影响我国电子竞技运动产业化发展的因素分析

目前,国内专业从事电子竞技的公司寥寥可数,规模较大的仅有ESWC中国、ESAI、IGL和浩方等4家。2004年电子竞技的总产值至少不会少于8000万元,虽然这个数字看上去十分惊人,但与韩国电子竞技年产值40亿美元相比却相差甚远。而CCTV5电子竞技节目的停播,也阐明了官方对待这一新兴行业的态度。也不得不重新思考阻碍中国电子竞技运动产业化发展的因素。

1.传统观念的障碍

国外的电子竞技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出现了相关的组织机构和职业队伍,定期举办类似足球联赛一样的电子竞技大赛,不少比赛已经跨越国界,形成了自己相对固定的观众群,优秀的职业竞技手就像球星和影星一样受人追捧和拥戴。而在中国,如果有谁说自己的理想是打游戏比赛,多半会遭到周围人的冷眼和嘲笑,电子竞技则被很多人视为不务正业。目前的中国选手几乎全部处于业余爱好阶段,可以说真正的职业化模式还没出现。

2.市场机制不完善的障碍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职业化模式?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可以参照韩国的电子竞技市场现状。目前韩国共有518家游戏开发公司与发行商,几大游戏电视台Ongamenet和MBC等常年举办各种赛事,KTF、LG等许多韩国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俱乐部和战队,而Intel、AMD、三星等赞助商则是比赛的强劲后盾。除了著名的WCG外,大大小小的赛事一年有几十场,奖金丰厚,许多欧美的职业选手为了参加赛事甚至定居在韩国。在韩国,游戏明星和影视明星、足球明星具有同样的号召力、受到普遍的尊敬,其收入水平和体育明星一样。

3.无国家正式标准的障碍

中国电子竞技运动的国家标准尚未出台,严重制约了电子竞技运动在中国的顺利开展。没有标准就没有比赛和竞争,电子竞技作为正式的体育运动项目,在发展初期就应该规范,首先就应该从标准做起。从运动员技术等级到教练员、裁判员等级,甚至比赛场所,都应做到有章可循。只有国家制定出一套包括赛事举办、转会条例等等完善的行业准则,电子竞技在中国才能够真正的实现职业化。

4.各层次管理规范的障碍

从俱乐部的经营与管理,到运动员的培养、选拔和训练,都存在着管理障碍。俱乐部的管理障碍主要是因为参与电子竞技赞助与经营的企业数量不多、经验不足。运动员的培养、选拔和训练的障碍主要原因是硬件设施的统一、训练场地的标准化、培训手段的科学化等等。

5.无职业化训练的障碍

影响职业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没有过硬的培训基地和线下训练竞技平台。中国的电子竞技大量人群还集中于网上对战平台上,对战平台也曾被认为是电子竞技盈利的重要来源,但这并非事实的全部。网上对战平台目前采取完全免费的形式,并且打算永久免费。如果要通过对战平台收费,就要涉及到游戏制作方等第三方利益,也就是版权费用。而目前由于中国电子竞技比赛本身的盈利非常少,游戏制作和代理企业一般不会收取版权费用,只要取得赛事许可就可以办比赛了。连锁网吧被认为是理想的职业化俱乐部训练基地和竞技平台,但是网吧产业的低迷和网吧业主的认识不足,无法使网吧产业和电子竞技产业紧密结合。中国缺乏大规模的标准的线下平台,因此也给网吧产业参与电子竞技产业留下了上升空间。

三、电子竞技运动产业化结构要素理论考究与模式构建

从国内外电子竞技运动的发展现状和产业化进展情况来看,电子竞技的产业链由软件商、赞助商、专业组织和媒体这4大块组成,其中电子竞技比赛和电子竞技运动员是形成产业链的两大核心要素,其竞技水平高低与市场化水平高低是职业化标准的体现。电子竞技产业模式和产业链要围绕比赛和运动员这两个核心形成,最终让电子竞技产业链中的各个元素都从中获益,使运动员、专业组织、赞助商、媒体和厂商一起发展。中国网络游戏为什么发展这么快?因为它的整个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从网吧到游戏的代理商,到软件开发商,甚至到电信运营商,都有相当可观的利润,所以各方都有积极性,并促进其健康发展。

在中国,电子竞技运动产业链覆盖面很广:政府管理层、软件业、硬件、通信、媒体、比赛组织、俱乐部等等。但是中国的电子竞技运动产业链都要包含软件商、赞助商、专业组织和媒体这4大块,其中必须以电子竞技比赛和电子竞技运动员为形成电子竞技运动产业链的两大核心要素。

1.政府与专业组织的支持

中国的电子竞技运动需要统一赛事的标准、出台权威的制度,国家与相关专业组织的支持对电子竞技的发展,对电子竞技在中国得到良性的循环,这是电子竞技运动产业链形成的龙头。国家对电子竞技的投入体现了对电子竞技产业的理解和支持,正规的管理机构、统一的比赛规则等有序的赛事体系,就意味着有序的市场开发,意味着与国际的接轨,意味着有组织的梯次训练体制。

2.电子竞技运动赛事赞助商

电子竞技运动产业链的形成离不开企业等赞助商的支持。電子竞技运动赛事赞助商的投入回报会体现在规模效益上面,政策上的支持也避免了赞助商的投资风险,当然也要完善赞助机制保护赞助商的利益。

3.媒体正面宣传效应

媒体对电子竞技的正面宣传、支持,将给电子竞技运动产业带来新的希望。从媒体的角度来说,迅速发展的庞大的受众群体、持续性的正规赛事,便于媒体长期投入。媒体的正面宣传是当前培育中国电子竞技市场的关键,媒体的参与是中国电子竞技运动产业化经营不可或缺的市场合作伙伴。有了媒体的宣传,赛事才能广为人知,于是观看赛事和广告的市场需求增加,使赛事的无形资产增值,市场与媒体互惠互利。

4.软件商

作为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来讲,还面临一个电子竞技产品的开发问题。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电子竞技产品几乎是国外的软件,中国人要发展自己的电子竞技,发展自己的游戏产业,中国人必须有自己的游戏。因此,开发以中华文化为内涵的,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竞技产品是中国软件开发商的重要任务。同时,对软硬件厂商来说,有了电子竞技运动产业链以后,会鼓励国内的软件厂商开发中国自己的品牌。

总之,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各方面以及相关产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在市场开发,宣传推广,赛事赞助,赛区经营,比赛场馆(线上和线下)等各方面携手同进,并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电子竞技软件的国产化,必将对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电子竞技联赛,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格局,促进中国电子竞技运动的普及与产业化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将电子竞技运动产业的各个环节的利益的增长同整个产业的良性循环结合在一起,才能促进整个中国电子竞技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http://game.sports.cn/subject/ceg/official/2003-11-08/3031.html

[2]李宗浩王健李柏:电子竞技运动的概念、分类及其发展脉络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1):1~3

[3]雷曦夏思永:对我国电子竞技运动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8):1033~1034

音乐的商业化及其影响 篇11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如今,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和普及, 诸如众筹、P2P、第三方支付和数字货币等形式的互联网金融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发布的《2015年至2018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 2014年年底,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规模已经突破10万亿元。

一、互联网金融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人民银行等十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 互联网金融是指互联网技术和移动设备与传统金融相结合的, 能够实现资金借贷, 线上线下支付以及理财和信息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与传统商业银行模式相比, 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 从融资模式角度看, 互联网金融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直接融资模式[1]。

和传统的金融模式相比, 互联网金融能够让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互联网这个信息平台, 高效而快速地完成供需信息匹配、即时交易等。由于互联网金融各方业务主要由计算机处理, 操作流程实现了完全标准化, 因此商户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从申请贷款到发放的过程, 日均可以完成贷款1万笔。因此, 相比于传统的直接融资模式, 互联网融资模式有着诸如信息广泛、筹资成本低、便捷高效等特点。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

1. 影响着传统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支付和理财等方面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渠道、畅通的信息, 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以拉卡拉、支付宝等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正在影响着银行的支付比重, 2015年11月11日当天, 阿里巴巴旗下各平台总交易额超过912亿元, 再创新高。而以“余额宝”等为代表的各种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也不断冲击着传统商业银行的存贷业务, 目前, “余额宝”规模已超过2500亿元, 客户数超过4900万户。而以人人贷、宜信等为代表的P2P网络借贷平台也如同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 迄今已达数千家。2015年上半年我国众筹平台总数量已经达到211家, 成功募集46.66亿元。

2. 影响着传统商业银行的收入和发展方向

(1) 影响了商业银行的收入

诸如“余额宝”等新兴的互联网理财产品近年来发展较快, 这些理财产品本质上属于T+0型货币基金, 其主要面对的则是有闲散资金的居民等客户。一方面, 这些互联网理财类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商业银行部分存款流失;另一方面, 由于这类理财产品收集的资金大多投资于协议存款、同业存款、大额存款等, 相当于又最终通过各种渠道流回到了商业银行的内部, 引起了商业银行利润的减少。

(2) 影响着商业银行在金融中介方面的地位

一方面, 互联网金融平台通过相似和相近的金融中介功能, 一定程度上对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功能形成了替代效应, 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对它的需求;另一方面, 互联网金融平台还有效地改变了信息的传递方式和传播途径, 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 而与P2P网络借贷等平台的结合,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风险问题和融资成本高的难题, 解决了了许多个人和民营企业的中小额度的短期借贷问题[2]。

(3) 促进了商业银行金融理财产品创新

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 带来了金融发展的又一次春天。开放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以其收益高、流动性好、操作方便等优点, 受到了越来越多理财者的青睐, 商业银行也开始更多地关注与之相关的理财产品的创新。从原来的主要依靠窗口网点销售转向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多渠道线上线下销售, 并且方式日趋多样化。“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出现, 引发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比如说, 平安银行推出了其理财产品“平安盈”, 这不仅是一款传统的基金理财产品, 而且可以和其名下的保险等产品相关联, 同时, 具有实时赎回、起购点低、开放型好的优点。而民生银行也推出了其电子银行卡, 与传统的储蓄卡相比, 该卡主要功能为理财, 用户在卡中的存款可以享受到与货币基金相当的收益率, 而当用户需要流动性时, 亦可以随时支取, 方便灵活。

3. 未来二者发展方向

(1) 互联网金融无法从根本上撼动和取代商业银行

尽管互联网金融凭借其自身优势发展迅速, 但依旧存在诸多不足。首先, 互联网金融平台与传统银行金融机构相比, 主要依托网络平台与客户沟通, 既无法掌握真实的资金流向, 也无法接入央行征信系统,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在信用审核、风险管理等关键环节存在一定风险。而且, 由于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 其本身易受到互联网不安全因素的影响, 给消费者带来潜在的风险和不稳定因素。此外, 银行体系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中枢, 在社会金融的方方面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 二者应该发挥各自特点, 优势互补, 加强合作

一方面, 互联网金融有着丰富的供需信息资源和互联网技术方面的优势, 而商业银行则是个信息需求量非常大的企业, 二者通过信息共享合作, 能够降低商业银行的运行成本, 也能促进互联网金融企业自身的发展。与此同时, 第三方支付等既需要依托银行作为中介机构, 又能够减轻银行的小额支付负担。另一方面, 互联网金融平台可以参考大银行征信系统数据, 对潜在的资金需求者做出合理的风险评估, 优化投资风险收益。此外, 二者合作还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信用创造, 促进众多小微企业的发展。

总之,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虽然对传统商业银行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但并不会对商业银行产生颠覆性的影响。相反, 二者如能够各自发挥优势, 加强合作, 取长补短, 则能够促进金融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平, 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 2012, (12) :11-22.

上一篇:陶渊明诗下一篇:还原型谷胱甘肽滴眼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