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染H7N9(共10篇)
人感染H7N9 篇1
禽流感 (Avianinft Llenza, AI) 是由禽流感病毒 (Alv) 引起的, 禽流感病毒主要侵害鸡、鸭、鹅和野生鸟类, 同时也感染哺乳动物。禽流感病毒表面抗原血凝以及神经氨酸酶抗原性的不同, 可分为16种HA亚型和9种NA亚型, 均可从野禽中分离到。其中对人有致病性的是H5N1、H7N7、H7N9等禽流感病毒。
在2003年的荷兰、日本、捷克和美国都发生过H7N9感染禽的事件, 但我国的出现的H7N9流感病毒亚型根据遗传进化分析表明, 与发生过的H7N9亚型流感病毒不同, 这一新的亚型病毒的出现给人们生命和养禽业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同时增加了人们对流感病毒不安的情绪。
人感染H5N1以后会经常出现严重的结膜炎症状及轻中度的呼吸道症状, 病患在感染H5N1以后刚开始的3到5天, 只有痰少、咳嗽、查验血常规以后显示白细胞偏低等症状, 和普通流感没有差别。如果按照普通流感治疗病情会迅速加重。然后的5~9天高热不退, 并伴随肺部炎症;之后患者会在24到48小时病情恶化, 出现突然呼吸衰竭, 心、肝、肾器官衰退等症状, 最后会导致死亡。
目前认为H7N9禽流感病毒的传染源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H7N9在禽类中为低致病性病毒, 禽类感染以后症状不明显, 表现为产蛋率下降或轻度呼吸道感染等临床症候群, 其本身并不一定造成禽群的大规模死亡。由于它们对家禽养殖和贸易的影响没有高致病性禽流感严重, 因此没有被列为A类或B类疾病。但感染H7N9以后往往造成禽群的免疫力下降, 抵抗力降低, 很容易发生并发或继发感染。虽然这种病毒对禽类危害不大, 但此次在中国大陆对人的危害却呈现出高致病性。H7N9这种在禽类身上仅在上呼吸道复制的病毒, 却容易很快侵入人的肺部底部, 大量繁殖。H7N9型禽流感对人具有高致死率, 人发现是此种禽流感时往往是晚期。
疫苗是预防禽流感病毒最好的方法, 但研制疫苗必须是支系或区系特异性的病毒株, 这样无疑就给H7N9疫苗研制带来巨大的挑战。近些年来, 通过接种H7亚型流感疫苗控制家禽流感的发生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功[1], 而且H7亚型病毒用于人的疫苗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相信很快就可以研发成功。开展流感病毒病原生态学调查, 对完善流感病毒的监测数据, 了解流感病毒分布及流感病毒制剂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针对流感病毒急需研制一种新的治疗制剂。抗体是有效的紧急预防治疗制剂, 但流感病毒基因易发生突变重组, 单一抗体不能应对新的亚型流感病毒, 在应用抗体治疗流感病毒时, 多种单克隆抗体混合使用会取得抑制多种亚型流感病毒的效果。
大量研究表明抗流感病毒药物神经氨酸酶类抑制剂药物 (如奥塞米韦和扎那米韦) 和M2离子通道抑制剂药物 (如金刚烷胺) 的疗效已不显著, 因为H7亚型病毒株对这些抗病毒药物敏感性正逐渐降低, 所以我们有必要加强禽流感病毒耐药毒株的监测, 并加大力度开发出新型抗病毒药物, 用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未知亚型病毒的控制。
此外, 尽可能避免与禽类有不必要的接触, 特别是与病死禽的接触。要勤洗手, 注意远离家禽的分泌物, 如果接触过禽鸟或禽鸟粪便, 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干净双手。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保护好眼睛, 发现眼部症状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时应积极主动就医。禽流感病毒对热非常敏感, 70℃下几分钟就能灭活, 100℃下1到2分钟即可灭活, 所以, 生活中要吃完全煮熟的禽肉、禽蛋等等就不会感染禽流感。鸡蛋的蛋壳应用流水清洗干净再加工食用。要保证有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休息时间, 均衡的饮食的营养, 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力的食物。
人感染H7N9 篇2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基本要求
(一)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知识的培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二)按要求设立发热门诊和隔离留观室。
(三)加强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
二、隔离技术
(一)隔离的原则。
1.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患者进行单间隔离,不设陪护。患者的活动应当限制在隔离观察室内进行。
2.根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传播途径,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措施。具体措施包括:
(1)疑似患者应安置在隔离观察室内,并有明确的标识。
(2)隔离观察室的门必须随时保持关闭,门口应放置速干手消毒剂、有盖容器(收集脱下的防护用品),室内放置脚踏式医疗废物容桶及利器盒。(3)尽量减少进入隔离观察室的医务人员数量。(4)隔离观察室应设有专用的卫生间、洗手池。
(5)用于疑似患者的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实行专人专用。非专人专用的医疗器具在用于其他患者前,应当进行彻底清洁与消毒。
3.对患者应当进行培训和指导。具体内容包括:
(1)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佩戴外科口罩。
(2)在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然后将卫生纸丢入医疗废物桶。(3)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及时洗手,再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二)不同部门的隔离措施。
1.发热门(急)诊 设立发热门(急)诊,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及时引导相关患者到发热门(急)诊就诊。发热门(急)诊应采取如下措施:
(1)远离其他门诊、急诊,独立设区,出入口与普通门急诊分开,标识明显。(2)候诊区应当通风,其空间应能够满足患者候诊需要。(3)有独立诊室。(4)设隔离卫生间。
(5)挂号、就诊、取药等能全部在该区域内完成
(6)发热和急性呼吸道症状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然后将卫生纸丢入医疗废物容器。
(7)近距离接触(距离<1米)急性发热性呼吸道症状患者,医务人员应采用“标准预防+飞沫传播预防”的措施;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
2.隔离留观室
(1)独立设区,标识明显。(2)疑似患者单间隔离。
(3)患者病情允许时,应当戴外科口罩,并限制在留观室内活动。
三、防护技术: 医务人员防护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并根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措施。医务人员在工作时按照导致感染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合适的防护。
1、医务人员应当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的防护措施。
2、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3、每次接触患者前后及时正确进行手卫生。
4、医务人员应当根据导致感染的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时,应戴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
(3)对疑似或确诊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
(4)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
(5)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6)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防止被刺伤。
(7)对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灭菌措施。
四、消毒技术
(一)空气消毒
1.保证空气的流通是控制和预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可以采取的方法包括:
(1)在有人的情况下:1)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2)安装通风设备,加强通风3)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2)在无人的情况下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二)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和消毒 发热门(急)诊的物体表面、地面都应当进行清洁消毒,受到明显污染时,随时去污与消毒。
1.清洁消毒的一般要求包括:(1)进行湿式清洁,动作轻柔。(2)所有清洁消毒后的物体表面、地面应当保持干燥。(3)清洁消毒工作应当区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逐区进行。抹布、拖把要标识清楚,分区使用,及时更换。(4)工作完毕后,应当及时清洁和消毒工作用具。
2.物品表面和地面的消毒按照常规的消毒方法,消毒剂可选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
(三)防护用品的清洗与消毒
1.可以重复使用的布制防护用品:应当将使用后的防护用品先用500mg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密闭运送洗衣房,专机清洗消毒。
2.防护眼镜、防护面罩:可以使用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或75%的乙醇浸泡30 分钟后,清洗干燥后备用。
(四)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患者使用物品的消毒
1.患者使用的床单、被罩: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后及时更换。用后的上述物品用用500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密闭运送洗衣房,专机清洗消毒。患者使用物品与医务人员使用物品应当分开清洗、消毒。
2.呼吸治疗装置:在使用前应达到高水平消毒,螺纹管尽可能使用一次性使用物品;若重复使用,用后应当立即用500mg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 分钟后,再清洗消毒;也可以使用专用清洗机清洗,水温80℃-93℃清洗10 分钟,烘干备用。氧气湿化瓶应当每24小时进行更换,使用后的湿化瓶浸泡于500 mg /L含氯消毒剂中 30 分钟,无菌水冲洗后干燥备用。呼吸机主机表面清洁后,用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3.接触患者的精密仪器设备,设备表面使用75%乙醇擦拭消毒2遍4.使用后的体温表先浸泡在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5分钟,流动水冲洗擦干再在另一个容器中浸泡在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流动水冲洗,消毒纱布擦干备用。听诊器等每次使用前、后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压舌板一人一用一灭菌,或者使用一次性压舌板。5.氧气瓶在移出隔离观察室前,用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外表面。7.患者使用后的痰盂:浸泡于1000mg/L含氯消毒剂中,作用30 分钟,清水冲洗,干燥备用,使用的一次性痰杯,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
(五)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经过预处理后排入下水道,适当增加污水处理消毒剂的投药量,保证污水处理的余氯含量大于6.5mg/L。
(六)终末消毒:接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患者的诊室或观察室,当该病人离开后,应当对其房间的环境和使用的物品进行终末消毒。
五、医务人员的健康管理
1.医务人员在接诊、救治和护理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时,应做好个人防护。2.在发热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要每日接受体温监测和流感样症状排查。
3.医务人员出现发热或流感样症状时,要及时报告并接受排查,被诊断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的医务人员,应立即接受隔离治疗。
4.合理安排医务人员的工作,避免过度劳累,并及时对其健康情况进行监测,注意监测医务人员的体温和呼吸系统的症状。
六、医疗废物的管理 发热门诊产生的所有废物均按医疗废物进行处置,置于双层黄色垃圾袋中,封口严密并贴上标签,医疗废物管理中心指定专人定时收集,交接手续齐全,最终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处置。
医院感染管理科
人感染H7N9 篇3
【关键词】 H7N9;禽流感;预防与控制;治疗方法
2013年2月以来,我国上海市、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以及北京市先后发现不明原因的重症肺炎病例,所以病例均为散发,患者发现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出现呼吸衰竭的症状,后经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下面将学习卫生部下发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的学习心得论述如下。
1 禽流感的病原学
禽流感属于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其病毒颗粒呈现球形,其中直径在80-120nm,有包膜。依据其外膜血凝集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不同,将其分为16个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禽甲型流感病毒除可以感染禽类外,还可以感染人类、猪、马水貂以及海洋哺乳动物,其中感染人类的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此次报道的为H7N9禽流感病毒。该病毒属于新型重配病毒,该病毒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摄氏度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度2分钟即可杀灭。病毒在较低的温度中可以存活一周,在4度的水内可以存活一个月,对酸性环境有一定的抵抗力,在PH4.0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
2 流行病学调查
2.1 传染源 目前已经在禽类的粪便中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与人类感染的H7N9病毒高度同源。传染源目前确定可能为携带H7N9的禽类。目前没有证据证明人际传播。
2.2 传播途径 该病为呼吸道传染,也可通过人类密切接触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或直接接触病毒感染。
2.3 高危人群 发病前一周接触过禽类者,比如从事禽类养殖、屠宰、贩运、销售以及加工等人员。
3 临床表现
患者表现为一般流感的症状,比如:头疼、发热、咳嗽、少痰、肌肉酸痛以及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较为迅速,一般5-7天即出现重症肺炎,体温39度以上,呼吸困难,可伴有咳血,并且病情发展迅速,很快进展为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部分患者出现纵隔气肿,胸腔积液等。
4 临床辅助检查
4.1 影像学检查 已经发生肺炎的患者可见肺内出现片状阴影,边缘模糊,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见大面积的肺部实变影,内见空气支气管征,胸腔内见积液应。发生ARDS时,病变广泛分布。
4.2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白细胞总数以及淋巴细胞减少,可见血小板降低;血生化检查: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C反应蛋白升高;核酸检测:对患者的呼吸道标本采用real time PCR检测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动态检查双份血清H7N9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以上升高。
5 治 疗
5.1 首先对确诊或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给予患者吸氧、应用解热药、止咳祛痰对症治疗;及早应用抗病毒药物。
5.2 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原则为:在使用抗病毒药物之前应留取呼吸道标本,抗病毒药物应尽量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对于人感染G7N9病例、甲型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的流感样病例、甲型流感病毒检测阳性或无条件检测的流感样病例作为重点使用对象。
5.3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奥司他韦[1]成人剂量为75mg,每日2次,重症病例剂量加倍,疗程为5-7天。一岁及以上的儿童应根据体重用药:体重不足15Kg的,给予30mg每日2次;体重15-23Kg,给予45mg每日2次;体重23-40Kg的,给予60mg每日2次;体重大于40Kg的给予75mg每日2次。扎那米韦,成人及7岁以上儿童的用量:每日2次,间隔12小时,没空吃10mg。对于较轻的病例首选的药物为奥司他韦与扎那米韦,依据病情决定是否延长用药时间。
5.4 中药治疗
5.4.1 发热、高热、咳嗽、痰少、胸闷憋喘、白细胞减少或疑似病例、確诊患者,采用的中药处方为:金银花30g、连翘15g、炒杏仁15g、生石膏30g、知母10g、桑叶15g、芦根30g、青蒿15g、黄芩15g、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2剂。每4-6小时口服一次,中成药选用莲花清瘟胶囊、金莲清热泡腾片,中药注射液选用喜炎平注射液[2]、热毒宁注射液。
5.4.2 高热、急性呼吸窘迫症,感染休克患者,采用中药处方为:生大黄10g、金瓜蒌30g、炒杏仁10g、炒葶苈子30g、生石膏30g、生栀子10g、虎杖15g、莱菔子15g、山萸肉15g、西洋参15g。水煎服每日1-2剂。中成药选用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
6 转科室或出院标准[3]
因基础疾病或合并症较重的患者,需要长时间住院治疗的患者,待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连续2次阴性后,可转出隔离病房到相应科室进一步治疗;体温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呼吸道标本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连续2次阴性,可以出院。
总之,应对疫情,我们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提前准备、有效应对、加强培训,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给辖区人民一个满意答复。
参考文献
[1] 凌云,狄亚敏.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学及其治疗药物[J].解放军药学学报,25(3):238.
[2] 杜东玲,丁黎.喜炎平治疗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40例观察[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6,23(1):20-21.
人感染H7N9 篇4
1 临床资料
2013年3月~2014年6月共收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10例, 其中确诊病例8例, 疑似病例2 例。男性6例, 女性4例。年龄34~74岁, 平均53.5岁, 其中2 例为父女关系。
2 预防与控制对策
(1) 确定患者的就诊流程: (1) 在门诊、急诊分别设立预检分诊台, 对发热 (腋温≥37.5℃) 、有流感样症状, 包括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等症状的患者由专人指引到发热门诊就诊。 (2) 合理布局发热门诊, 设有单独的挂号收费处、药房、化验室、放射科、发热诊室、治疗室、输液室、观察室、抢救室、处置室、卫生间、专用隔离室等, 其布局和工作流程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对于预检分诊出的发热患者由专人引导到发热门诊的专门诊室就诊。如发病前1周内与动物 (鸟、禽类或猪) 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接触史, 或与确诊患者有接触并出现发热、咳嗽等肺部症状的, 进行H7N9禽流感病毒的监测与筛查[2]。 (3) 在普通病区设立应急隔离室, 用于一旦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的隔离与救治。 (4) 疑似和确诊患者均收入隔离病房。疑似患者安排单间病室隔离观察, 不可多人同室;确诊患者同病种可多人同室。
(2) 规范各项防控制度及工作流程:根据卫计委《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结合我院具体情况迅速制定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预案、H7N9禽流感消毒隔离制度、三级防护措施、防护要点、防护用品的穿脱流程、医疗废物的处置、医务人员和患者进出病区的流程、各种导引标识等, 并将制度和流程张贴上墙。明确各种物品以及后勤保障的进出流程, 保证各类物品经专用通道出入, 确保各种消毒物品、污染物品、标本等有序流动[3]。
(3) 加强人员培训与考核, 组织应急预案演练。依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2013年版) , 结合医院情况, 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分级、分层培训及演练。重点针对医务人员自我防护、工作流程、消毒隔离制度等进行培训, 使每一位进入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都熟练掌握培训内容, 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1) 加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进入隔离留观室和隔离病区必须戴N95防护口罩, 每6~8h更换1次, 感潮湿时立即更换;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对病人实施近距离操作时, 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穿脱防护用品时严格执行穿脱顺序, 以防污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2)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根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4], 为减少疫情传播风险, 在隔离病区划分了相对独立的三个区域, 即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 患者分室安置, 其活动应限制在病室内, 不设陪护, 原则上不探视。病室内保持良好的通风, 有人状态下用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进行空气消毒, 无人状态下采用紫外线消毒。地面和物体表面湿式打扫, 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拖地、擦拭, 当被血液、体液污染时, 先用含有1000mg/L含氯消毒剂的吸湿材料去除污染物, 再按常规清洁消毒。能专用的物品做到专人专用如呼吸机、监护仪、听诊器、体温计等, 每次使用前、后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如呼吸机管路、吸痰装置、压舌板、压脉带、床单被套等。需复用的物品, 先经5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后再清洗消毒或特别标注后送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隔离病区产生的废弃物 (包括病人的生活垃圾) , 均作为感染性医疗废物, 用双层的垃圾袋及时密封, 损伤性废物放入利器盒。外包装怀疑污染时应进行喷洒消毒或加套一层包装袋, 并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要求做好转运、保存、交接记录。
(5) 加强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定期到现场检查指导, 并制定《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管理现场督查表》, 具体内容包括:工作人员的防护、医疗废物的处置、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手卫生及各种流程的执行等, 发现问题要求立即整改, 并追踪整改情况, 充分体现质控质量的持续改进, 确保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3 结论
我院作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定点收治医院, 在收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期间, 通过加强预防与控制措施, 未造成疫情的扩散, 实现了院内零感染。但是目前有不断新发的传染病疫情, 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必须对传染病的传播及危害有充分的认识, 切实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防止医院成为新的感染源。
摘要:目的:探讨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预防与控制对策。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收治在我院的10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预防与控制对策。结论:经过采取各项有效的预防与控制对策, 实现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院内零感染。
关键词:人感染H7N9禽流感,预防与控制,院内零感染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 2013, (02) .
[2]宋蕊, 成军.认识甲型H7N9禽流感.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4:3.
[3]沙莉, 华琳.前馈控制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20:6.
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预案 篇5
我国部分省份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为有效防范禽流感(以下简称禽流感)救治及疫情传播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人禽流感的预防控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第1版)》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订本预案。
一、组织与领导
1、领导小组及有关人员职责 为切实做好人禽流感防治工作,成立医院人禽流感防治领导小组,全权负责人禽流感防治工作和疫情突发后应急处理工作,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2、领导小组所属机构职责及组成人员 为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成立人禽流感防治领导小组下设工作组,各个工作组根据职能确定人数,并结合实际进行增减。
(1)人禽流感防治办公室:具体负责人禽流感防治的日常工作,上报情况,落实上级精神。
(2)医疗组:负责全院人禽流感防治工作的诊断、治疗指导工作,参与和组织疫情处理和技术服务工作。
(3)护理组:负责人禽流感防治工作中的整个护理工作。
(4)专家组:负责全院人禽流感防治的技术指导和会诊、排查。
(5)院前急救小组:负责发热病人或疑似病人的院前急救工作,随时听从主管部门及卫生局的调遗。
(6)物品供应小组:负责人禽流感防治所需设备、防护物品和药品、卫生材料的供应。
(7)医护人员防护小组:负责全体医护人员和社会群众的防护工作,对职工和社会群众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8)后勤服务小组:负责医护人员的生活、饮食等后勤服务
(9)健康宣传组:积极稳妥的.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预防宣传工作,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3、对领导小组和所属工作机构的要求
(1)对领导小组全体人员的要求是头脑清晰,决策果断,指挥有力,措施得当,安排周密,行动迅速,紧张有序,确保工作高效率,令行禁止。
(2)对办公室和各个小组的要求是必须按照本预案的规定和领导小组组长的命令,做好本职权范围内的各项工作。
(3)遇有突发疫情,应立即进入战备状态,各组组长、副组长要保证24h通讯畅通,确保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4)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及时掌握国内外人禽流感防治信息和国家对人禽流感防治的各种要求,严格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二、加强医院人禽流感的预防
1、医院成立人禽流感防治知识培训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专门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使广大医护人员掌握最新人禽流感诊断知识和防护标准。
2、加强对人禽流感防治健康教育宣传工作。要求制定宣传计划,明确宣传内容,固定专职宣传人员。
3、深入开展人禽流感预防知识宣传教育。通过深入社区、下乡开设健康教育课堂、利用新闻媒体开辟专题栏目等形式扩大宣传。
4、加强医院人禽流感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的管理。将人禽流感防治知识宣传教育作为各科室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要求广大医护人员利用自身行业的特殊性,向患者和社会群众宣传预防人禽流感疾病的知识。医务科、护理部、预防保健科定期考核该项活动的落实。
5、在政府及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爱国卫生运动和科普知识宣传等活动。
三、人禽流感疫情的监测、报告
1、疫情监测的分工 由预防保健科组织人员具体负责疫情的检测与报告工作,实行“零报告”制度,由专人24h值班,严格报告程序。
2、疫情的监测与报告
(1)各科室对接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特别是住院的呼吸道感染病例,开展监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一旦发生人禽流感疫情,应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日常监测资料,适当扩大检测范围和采集标本的数量。
(3)所有医务工作人员,发现人禽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应立即报告预防保健科和医教科,预防保健和医教科及时汇报分管院长和院长,由预防保健科向卫生局汇报,不得缓报和瞒报。
四、人禽流感的综合防治措施
人禽流感的防治,要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各科配合,积极救治,降低病死率,严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减少发病人数的原则。
1、医疗救治
(1)医院成立人感染H7N9禽流感院前急救小组和人禽流感专家防治救治队对疑似患者进行筛查,发挥我院中医药特色优势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并做好医护人员的防护工作。
(2)我院由发热门诊专门接诊发热及呼吸道感染患者,配备专职人员,根据患者病情,严格按照流程预检分诊,进行留观,筛查。
(3)人禽流感门诊和专病病房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卫生部统一制定的《人禽流感诊疗方案(试行)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第1版)》和《禽流感消毒技术方案》的要求对患者进行技术治疗和消毒,同时要按照《禽流感职业暴露人员防护指导原则》的要求,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和医护人员的防护,防止发生医院内感染。
2、流调工作和污物的处理
(1)结合卫生局及主管部门的要求,建立院内完善的疫情监测和流调网络。
(2)发现人禽流感疫情,感染科要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消毒喷杀,同时做好流调人员和消杀队员的个人防护。
(3)对人禽流感患者要及时报告,及早隔离,积极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服药、留检,医学观察10d,必要时予以隔离。
(4)对感染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要及时消毒处理,消毒可参考《禽流感消毒技术方案》执行。
3、开展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加强医院内部,尤其是食堂的卫生监督管理,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门诊、病区、工作区、家属区的环境卫生,开展消毒、灭蝇工作。同时,教育职工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科学饮食、合理饮食。
五、保障措施
1.药品保障 药学要保障应急预防性药物、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药品、消杀药械、检测试剂等药物,对药品采取专门贮备、专人管理、专病供应。
2、防护用品保障 根据临床需求,购置防护服、防护口罩、防护眼镜、一次性乳胶手套或橡胶手套、鞋套、长筒胶鞋、医用工作服、工作帽、消毒垫、污物桶、消毒桶等防护材料。对防护材料建立专门仓库,实施专项供应,落实专人管理。
3、病人所需物品供应对病人所需物品集中供应与管理。由所在门诊和病房护士长具体负责患者所有物品的专门管理、专门清洁和消毒。
4、经费保障 医院拨出专项经费,用于人禽流感的防治工作。
附1 人感染H7N9禽流感各小组成员名单:
附2 各执行组成员名单:
附3 专职人感染H7N9禽流感信息上报人员
相关文章推荐
药品促销活动方案
企业植树节活动方案
学雷锋活动策划方案
203.12植树节活动方案
人感染H7N9 篇6
1 病例介绍
[例1]病人, 男, 66岁, 2月1日发病, 2月8日咽拭子H7N9核酸检测为阳性, 经省专家组诊断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病人病情危重, 出现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ARDS和多脏器功能衰竭, 且既往有癫痫基础疾病, 入院后给予奥司他韦 (达菲) 抗病毒、抗感染、抗休克、对症及全身支持治疗, 同时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密切监护病人病情变化。经过50d抢救治疗和精心护理, 病人肺功能无法逆转死亡。
[例2]病人, 女, 14岁, 2月11日发病, 2月13日咽拭子H7N9核酸检测为阳性, 经省专家组诊断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通过7d的住院隔离治疗和护理, 痊愈出院。
[例3]病人, 男, 40岁, 5月11日发病, 5月18日咽拭子H7N9核酸检测为阳性, 经省专家组诊断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病人病情危重, 出现重症肺炎、呼吸衰竭, 入院后给予奥司他韦 (达菲) 抗病毒、抗感染、对症及全身支持治疗, 同时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 密切监护病人病情变化。经过22d精心治疗和护理, 痊愈出院。
2 建立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2.1 建立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领导小组
由分管护理的院长任组长, 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担任副组长, 科护士长任组员, 护理部干事任联络员;具体工作落实到人, 专项管理, 从而形成网络化的有效协调与管理。护理部主要负责对隔离重症监护室 (ICU) 护士的选派以及统一调配和各科室间的协调工作, 感染疾病科护士长主要负责工作的部署和落实, 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2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抢救护理急救小组
紧急医疗抢救护理急救小组共有20人组成, 分别从重症医学科、呼吸科、全院各ICU等科室抽取, 成员要求高年资且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护理部负责对小组成员进行相关培训, 以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应急救援能力, 小组成员在非应急状态下由所在科室护士长管理、调配使用, 在应急状态下必须坚决服从护理部统一管理和调配, 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绝。
2.3 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各班职责和工作流程
为了保证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 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特别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查对制度、差错管理制度、药品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 严格按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制定并规范各级人员及各班工作职责, 制定并优化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置流程, 病人出入院流程, 医疗卫生用品送入流程, 病人标本传送流程, 病人被服、医疗垃圾运送流程, 防护服及隔离衣处理流程。
3 组织应急管理实施方法
3.1 加强人员培训和应急实战演练
加强人员培训和应急实战演练, 增强相关人员对急诊发热病人主动服务意识, 学习相关专业知识, 由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学习《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并进行实战演练, 请ICU、呼吸科等专家授课, 讲解H7N9禽流感的防范知识, 提高护士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应急能力。
3.2 人力资源调配与管理
3.2.1 隔离ICU护士的调配
隔离ICU内均为危重病人, 多合并基础疾病, 呼吸衰竭进展快, 需要密切观察。要求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急救知识和技能以及各项呼吸、循环的监测和支持技术, 如气道管理、呼吸机使用、中心静脉压 (CVP) 监测、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 (PICCO) 监测、各种静脉输液、注射泵的使用、精密性集尿袋使用等。隔离ICU内护士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抢救护理急救小组中抽调组成, 并抽调1名胸外ICU护士长负责技术指导、排班和管理;隔离ICU设在感染疾病科内, 感染疾病科护士长负责整个病区和隔离ICU的隔离管理及物品等后勤保障支持。
3.2.2隔离ICU护士的培训
隔离ICU开放前对抽调的护士进行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诊断标准、治疗护理方案、隔离要求自我防护的理论及操作培训演练。
3.2.3 普通隔离病房护士调配
原则上轻症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人的收治由感染疾病科内调配, 护理部负责科内人员配比到位, 护士长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科要求合理安排。
3.3 隔离ICU护士管理
当ICU内为1例病人时也根据APN排班模式, 每班2名护士, 3d为1轮。理由: (1) 护士进入ICU后无特殊事宜不会离开, 同时也保证了1名护士需要离开ICU时病人身边不会无人照管。 (2) ICU内病人病情危重, 管道多, 在进行护理和操作时一人难以完成。 (3) 减轻护士和病人的心理压力, 身着各种防护设施的护士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上都承受巨大的压力, 同伴间的交流能减轻一些心理上的压力, 对病人来说多一个人的陪伴和交流也能减轻其恐惧感和心理压力。ICU护士每轮班后休息2d, 再上第2轮, 2轮结束后回原科室工作1周, 再回隔离ICU上2轮, 如此交替进行。
3.4 感染疾病科的病房管理
3.4.1 物品管理
感染疾病科护士长应备齐常规的抢救物品和药品, 尤其是气管插管用物、简易呼吸气囊、呼吸机、急救药品等。做好中心用氧和中心吸引停用的准备, 如瓶装氧和电动吸引器等相关用物。各种用物定点放置, 标识清楚, 便于各科抽调的护士尽快熟知各种物品放置地点, 同时做好隔离ICU内外的一切后勤保障工作。
3.4.2 人员管理
将隔离ICU和感染疾病科病房护士的排班表放置于醒目位置, 让隔离ICU内外的护士了解各自的班次安排情况, 让抽调人员互相熟悉, 便于隔离ICU内外工作合作与协调, 提高工作效率。隔离ICU内外均设有电话装置, 利于内外工作人员及时有效沟通。
4 小结
综合医院建立一支强有力的高素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护理抢救队伍是提高人感染H7N9禽流感抢救成功的保证, 同时也可增进人们对医院救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信任和信心, 避免恐慌, 这不仅可以解决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问题, 并能解决日常和紧急的公共卫生问题。通过对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人的救治, 加强了医护人员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知识的认识, 体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重要性[3];积极应对突发流行性传染病, 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优化各项工作流程, 强化专业知识培训, 积极的抢救治疗和精心护理是战胜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关键;同时也可提高应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预防和控制能力。采取应急管理方法, 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应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 对有效控制疫情蔓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简报总第36期[S].2013-05-09.
[2]董晓毅, 孙长贵.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及其实验室诊断[J].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3, 31 (2) :105-107.
人感染H7N9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在马鞍山市和县选取一家家禽规模化养殖场和一家屠宰加工厂从业人员共102名。
1.2 方法
结合国家《职业暴露人群血清流行病学监测调查》方案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由疾控中心专业人员面对面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职业暴露情况,预防知识及个人防护与就医行为等。
1.3 问卷质量控制
质控人员现场审核、收集调查表,如有不完善或错误地方现场予以补充完整。调查员事前统一培训,使其充分了解调查项目、内容。
1.4 统计分析
问卷收回后使用Epi Data 3.02软件进行录入,采取双人录入和一致性检验,以保证数据录入质量。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
1.5 有关定义
知识知晓率=回答正确题数之和/(总题数×人数)。
2 结果
2.1 家禽职业暴露者人口学特征
共调查家禽从业人员102人,其中男性37人占36.3%,女性65人,占63.7%。被调查对象平均年龄44.8±8.22岁,最小26岁,最大69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63人(61.8%),初中36人(35.3%),高中及以上3人(2.9%)。
2.2 家禽职业暴露者预防H7N9流感知识水平
102名从业者预防H7N9流感知识总知晓率为25.0%,“即使H7N9禽流感流行只要家禽相关肉类产品煮熟均可吃”和“加强室内通风换气是否有利于H7N9禽流感的预防”知晓率最高为39.2%,“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潜伏期在7d以内”知晓率最低为2.9%。见表1。
2.3 家禽职业暴露者日常防护行为
不论是规模化养殖场还是屠宰加工厂,从业人员均无人使用过护目镜,带手套比例较高,占78.4%。有17.6%的调查中基本无防护措施。接触禽类后吃饭前每次都洗手比例为92.2%。见表2。
2.4 家禽职业暴露者就医行为
如果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46.1%的人会及时就诊,25.5%的人会先抗几天不见好转后才去就诊。如果到医院就诊,53.9%会首选乡镇或社区医院,38.2%的人会首选私人诊所。
2.5 人口学特征与人感染H7N9流感知识正确认知的关系
男性和女性从业者正确率分别为29.1%和22.7%,男性高于女性(χ2=4.072,P=0.044)。文化程度高中以上的正确率为58.3%,高于初中和小学文化水平的从业人员(χ2=18.780,P<0.05)。规模化养殖从业人员正确率为31.8%,屠宰加工厂人员正确率为22.9%,前者高于后者(χ2=6.139,P=0.013)。见表3。
2.6 对H7N9流感的态度和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
54.9%的调查中对人感染H7N9流感持无所谓态度,19.6%的人感到轻微害怕,25.5%的人表示恐慌,担心自己被感染。获取H7N9流感预防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电视(72.5%)和通过与周围人讨论交流(21.6%)。
3 讨论
人感染H7N9流感作为一种新发传染病,可在禽间传播,但不同于H5N1禽流感,禽类感染后可无明显症状,使其难被发现与检测[2]。如果该病毒在禽间持续传播并发生高效的进化变异,未来很有可能再次发生大规模人际间疫情[3]。因此,在开展潜在疫源禽类监测工作的同时,提高禽类职业暴露者预防知识水平,加强个人职业防护意识,形成正确就医行为对防控人感染H7N9流感意义重大。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马鞍山家禽从业人员预防H7N9流感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孙美姣[4]等报道,从事活禽人员对H7N9传播途径的认知度不如其他人员,同时也更担心被感染。因此应提高家禽从业人员预防流感、禽流感相关基本知识,消除对疫情的恐慌。调查对象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电视和与周围人交流。此次调查对象为农村居民且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有63人(61.8%)。农民文化娱乐活动较少,接受防病宣传的机会也非常有限,电视是他们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和途径。通过电视宣传有关防病信息传播面非常广,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是收看时间不好掌握,二是传播的信息量有限,三是不能进行沟通互动。因此今后需针对该人群特征开展易于被他们接受的健康教育。
目前禽类养殖业和加工业特别是农村小型企业,缺乏规范的管理和有效的监管机制,禽类暴露者存在潜在感染风险[5,6]。个人职业防护方面,本次调查发现家禽从业人员工作中带口罩和带手套比例较高,每次工作后吃饭前及时洗手比例也达到了92.2%。说明本次调查的2家单位管理工作较好,但仍有17.6%的人基本无防护措施,也提示在今后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中,可以加大对工厂管理人员或员工中的组长进行宣传和干预,借鉴艾滋病宣传中的“同伴教育”形式,引导本单位所有家禽从业人员学习了解防控知识、改变个人职业防护行为。卫生部门也可以积极联系农业部门,联合深入禽类职业暴露场所,为他们开展现场专题防病宣传咨询活动,形成良性互动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环境,为此类人群预防流感、禽流感提供健康保障。
人感染H7N9流感或其他禽流感,及时就诊,早发现早治疗对患者预后非常重要。本次调查发现,仅46.1%的人会在出现流感样症状后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25.5%的人会选择身体抗不住后再去医院就诊,这也比较符合我国目前农村居民看病行为现状[7]。但如果有禽类流行病学接触史人员出现发烧等呼吸道症状,应第一时间主动前往医院就诊。这也需要卫生部门在日常宣传教育中加以积极宣传引导,形成正确的就医行为。调查还发现,38.2%和53.9%的人如出现发热等症状,首次就诊会选择私人诊所和乡镇(社区)医院,与胡明霞等[8]调查结果相似。这与农村医疗资源分布有关,但私人诊所和乡镇级医院鉴别诊断、发现人感染H7N9流感能力有限,采集样品和检测能力也不具备,因此,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断鉴别能力、减少基层就诊滞留时间非常重要[9]。
摘要:目的:了解马鞍山市家禽从业人员对人感染H7N9流感预防知识知晓情况、职业防护及行为状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由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对涉禽从业人员进行面对面询问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H7N9流感预防相关知识及职业防护与就医行为等,同时采集调查者血液样本,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共调查家禽从业人员102人,预防人感染H7N9流感基本知识总知晓率为25.0%,男性(29.1%)高于女性(22.7%)(χ2=4.072,P=0.044)。规模化养殖从业人员正确率为31.8%,屠宰加工厂人员正确率为22.9%,前者高于后者(χ2=6.139,P=0.013)。78.4%的人工作时能够带手套和口罩,17.6%的人基本无防护措施。如果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46.1%会及时就诊,就医时53.9%会首选乡镇或社区医院,38.2%的人会首选私人诊所。结论:马鞍山市涉禽职业暴露人员预防H7N9流感知识知晓情况较差,职业防护意识不强,需加强对该类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关键词:人感染H7N9流感,职业暴露者,就医行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4年版)的通知[EB/OL].2014-01-24/2016-08-25.http://www.Nhfpc.Gov.cn/yzygj/s3593g/201401/3f69fe196ecb4cfc8a2d6d96182f8b22.shtml.
[2]Parry J.H7N9virus is more transmissible and harder to detect than H5N1.say experts[J].BMJ,2013,346:f2568.
[3]秦川.H7N9禽流感的研究现状及对未来的思考[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4,22(1):2-7.
[4]孙美姣,朱军礼,胡跃强.金华市城区居民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健康教育干预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35(8):1034-1037.
[5]曹广文.新型H7N9流感防控中的公共卫生问题与应对对策[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3,34(6):581-584.
[5]朱军礼,王凤英,方琼楼,等.活禽市场H7N9流感检测及职业人群感染风险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8):1088-1089.
[7]王志勇.杭州市社区居民流感样症状就诊行为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35(8):1032-1034.
[8]胡明霞,杨艺.杭州市区居民冬季流感样及急性上呼吸道疾病发病情况电话调查[J].疾病监测,2008,23(1):14-16.
人感染H7N9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样本
患者王某, 男, 38岁, 汉族, 农民, 从事活禽宰杀销售工作。患者自述4月8日出现畏寒、咽痛, 自行服药治疗, 病情未见好转, 于4月11日上午前往乡卫生院就诊, 初步诊断为“左下叶肺炎”。下午患者自行到郑州市某市级医院急诊科就诊, CT诊断报告为:左肺下叶炎症。患者以“肺炎”转至省传染病医院隔离排查。当晚, 郑州市疾控中心实验室采集患者的鼻咽拭子样本进行Real-time RT-PCR检测, 检验结果显示患者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阴性, 鉴于患者为禽类接触的高危人群, 疾控机构持续关注患者病情变化。4月16日, 省传染病医院报告该患者病情出现进行性加重, 故市疾控中心再次采集患者鼻咽拭子和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检测, 4月17日初步检测结果为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4月18日, 省疾控中心复核检测阳性。经省级专家组会诊, 判定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1.2 检测试剂与仪器
病毒核酸提取试剂盒购自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甲乙型流感、季节性流感 (包括H1N1、H3N2) 、甲型H1N1流感和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RNA检测试剂盒 (荧光PCR法) 均购自北京金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RNA检测使用的AM1005试剂盒 (荧光PCR法) 购自ABI公司;人感染H7N9禽流感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由国家疾控中心下发;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 运用Bio-Rad CFX96和Bio-Rad IQ5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6]。
1.3 引物和探针
由国家疾控中心下发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序列见表1。
1.4 检验方法与步骤
1.4.1 核酸提取
吸取5.6µL Carrier RNA至含560µL AVL的Eppendorf离心管中, 吹打混匀。加200µL标本到上述离心管中, 吹打混匀, 安全柜内孵育10 min。加560µL无水乙醇 (96%~100%) 到离心管中, 吹打混匀。吸取660µL溶液至Rnase-free吸附柱CR2中, 盖上离心管帽, 7000 rpm离心1 min弃掉套管。重复一次。加500µL缓冲液GD, 盖上离心管帽, 7000 rpm离心1 min, 弃掉套管。加500µL漂洗液RW, 盖上离心管帽, 11 000 rpm离心3 min, 弃掉套管。将吸附柱放入一个新的1.5 m L无RNA酶离心管中, 打开吸附柱盖子, 放置3 min, 使吸附膜完全变干, 加入70µL Rnase-free dd H2O, 盖上盖子, 孵育5 min, 7000 rpm离心1 min, 收集病毒RNA模板。
1.4.2 Real-time RT-PCR
人感染H7N9禽流感检测使用ABI公司的AM1005试剂盒进行体系配制, 反应总体积为25μL, 组分构成见表2。
将上述反应液混匀, 分装每管20μL, 将5μL模板加入分装好的PCR小管, 分别做好标记。同时分别以DEPCH2O和RNA阳性模板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使用Bio-Rad CFX96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进行病毒核酸检测, 反应程序为:45℃10 min, 1个循环;95℃10 min, 1个循环;95℃15 s, 60℃45 s, 40个循环。
甲乙型流感、季节性流感 (包括H1N1、H3N2) 、甲型H1N1流感和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检测分别使用北京金豪公司的系列试剂盒进行体系配制, 反应总体积均为25μL, 组分构成见表3。
将上述反应液混匀, 分装每管20μL, 加入5μL模板, 分别做好标记。同时分别以DEPCH2O和RNA阳性模板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使用Bio-Rad IQ5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进行病毒核酸检测, 反应程序为:50℃30 min, 95℃3 min, 1个循环;95℃15 s, 50℃30 s, 72℃1 min, 5个循环;95℃10 s, 55℃40 s, 40个循环。
2 结果
2.1 本疾控中心检测结果
检验结果显示, 甲型流感通用引物、H7和N9特异性引物的扩增结果均为阳性, 其中H7和N9特异性引物的扩增结果结果见图1。
2.2 省疾控中心和国家疾控中心复核检测结果
按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要求, 郑州市疾控中心将初步检测呈阳性的样本送至河南省疾控中心和国家疾控中心进行复核检测, 结果与本实验室检测结果一致, 证实该病例样本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
3 讨论
自2013年2月份以来,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已波及我国多个省份, 病例数持续增加, 但截至目前病例分布仍呈现高度散发的特点, 尚无人传人的确切证据[7,8,9]。传染源目前尚不明确, 推测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根据现已掌握的流行病学资料, 患者多为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 以及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10,11]。郑州市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王某正是从事活禽宰杀销售工作的, 发病前与禽类有明确的接触史。
注:1、2分别为H7、N9阳性对照;3、4分别为样本的H7、N9扩增曲线
甲型流感病毒血清型较多, 发病初期的临床症状又较为相似, 这为病例的临床鉴别诊断带来了较高的难度。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预后差。重症患者病情发展一般十分迅速, 表现为重症肺炎, 体温39℃以上, 常发生呼吸困难;病情进一步恶化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及急性肾损伤等, 病死率较高[2,3]。因此, 实验室准确、高效的诊断技术, 对于疑似病例的早诊断、早治疗, 减轻患者的病痛, 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最准确的诊断方法就是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H7N9禽流感病毒或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12,13,14]。Real-time RT-PCR检测流感病毒核酸, 方法成熟、敏感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 是目前实验室首选的快速检测方法[15]。
流感样病例标本采集质量的好坏是实验室能否得到客观、准确诊断结论的前提和基础, 临床上对此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在本次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首次实验室标本采集和检验中, 检测结果为阴性。在几天之后的二次标本采集和检验中, 检测结果又为阳性。在两次病例标本的采集和检验过程中, 相同点是均是使用同批次的病毒采样管和检验试剂、同样的仪器设备和检验方法;不同点是两次标本采集的采样人员不同, 所采集标本的种类亦不相同, 同时患者的病情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过程之中。笔者分析造成两次实验室检测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大概有两种可能:一是第一次检测的标本采集质量不过关。流感样病例标本的采集首先应选用合格的病毒采样管和聚丙烯纤维头拭子进行采样。其次, 采样部位要准确。咽拭子应采集患者的悬雍垂后咽后壁及双侧扁桃体, 应尽量避免接触舌头、口腔内壁等含菌较高的部位。鼻拭子应深入鼻鄂部采集。最后应注意的是, 采样要有一定的力度, 尽可能的多采集一些标本。在第一次标本采集过程中, 有可能是在采样部位上掌握的不够准确, 或是采样力度不够造成了标本采集质量不过关。二是第二次检测的标本更具有典型性。第二次标本采集除了采集了患者的鼻、咽拭子外, 医院方面还使用专用设备采集了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 这更加符合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标本的要求, 提高了病毒检测的阳性率。
人感染H7N9 篇9
1 舆情监测对象和范围
媒体网站上社会、公众关注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热点和焦点问题;政府网站上发布的中国和国际组织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重要防控政策、措施和动态情况;防控专业机构 (特别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动物疫情监测机构) 网站发布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信息, 重要研究进展, 重要管理措施和重要活动信息;各种社会机构和个人微博以及国际网站、promed-mail邮件上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感言、分析、问题、建议、质疑以及评论。
2 人感染H7N9禽流感舆情监测专刊的分类及内容2.1疫情动态
人感染H7N9禽流感各地发病和确诊情况、病例分布、流行趋势、病例个人的主要信息、传染源和病例转归情况等。
2.2 防控动态
全国和各地政府部门、防控专业机构出台的新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政策、防控措施和防控成效等。
2.3 社会舆论
国际国内 (包括港澳台) 媒体报道的社会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公众反应、对防控工作的正反舆论等。
2.4 专家观点
专业机构、著名专家和权威人士所发表的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看法、预测和对防控措施的评论和意见等。
2.5 预防措施
各地报道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具体的预防措施、方法以及对这些措施的评论等。
2.6 治疗措施
各地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治疗措施、治疗方法、体会和预后等。
2.7 本期看点
对每期专刊的重点内容、特别提示和应该高度关注的看点等。
2.8 其他
每期栏目并不统一, 根据监测到的舆情和需要增减栏目。
3 舆情监测方法[4,5,6,7]
3.1 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舆情主要用搜索引擎采用关键词网络搜索采集
目前舆情监测软件工具较多, 由于智能抓取、过滤和选择信息过于繁杂, 正在逐步完善中, 目前仍选择半人工整理方法。
3.2 作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防控的应急机制, 舆情监测采用日报制度, 根据舆情信息发布的时间特点定时搜索
根据政府部门规定的疫情报告时间、媒体新闻发布时间, 一般每天下午将一天中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舆情采集完毕, 制作成专刊初稿, 经审核后发布。
3.3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舆情监测专刊的服务对象
主要是政府和主管部门及领导、相关部门和本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以及本单位领导和业务相关部门等内部系统交流。
3.4 专刊的分发途径主要采用电子期刊方式传送
3.5 所有摘录的舆情每天都需填写检索记录
包括报道时间、来源、题录、内容提要和网址, 外文的还需记录原文和译文。务必保持舆情来源真实、有效。
4 人感染H7N9禽流感舆情监测的效能分析[8,9,10]
4.1 有利于政府部门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应对和预警
如针对公众反映的问题, 疾控机构健康教育部门会做专题宣传, 解答公众的疑惑;热线咨询的答疑准备也会比较充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疾控专家可以有针对性地解答相关问题等等。
4.2 有利于专业机构对防控措施的判断
(1) 北京监测的一例儿童感染H7N9禽流感核酸阳性为健康带毒者, 有舆论认为防控机构应加大主动监测力度, 争取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更权威的机构认为尚没有必要采取过度的防控措施, 包括易感者的主动筛查。 (2) 预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最有效方法是生产H7N9禽流感疫苗, 有报道说疫苗将不久问世, 疫苗生产单位说最快要六个月以后, 也有专家认为流感病毒变异快, 在没有证明人传人的情况下, 没有必要生产。
4.3 有利于澄清社会舆论
(1) 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疫情发生后, 不少地方采取取缔禽肉市场、扑杀禽类的做法, 有舆论认为, 在传染源尚不清楚的情况下, 采用灭禽的做法会影响经济、影响民生。世界卫生组织的代表认为, 人感染H7N9禽流感不需要全民不吃禽肉, 主要是改变食用方法, 居民不要直接接触活禽, 禽肉煮熟后仍可以吃。 (2) 有舆论猜测, 猪易感染流感, 这次人感染H7N9禽流感事件与黄浦江死猪事件有关。经新闻调查, 死猪都是正常死亡, 黄浦江死猪虽多数来源于浙江嘉兴, 是与当地落实死猪补偿机制有关, 从病原上检测, 死猪与人感染H7N9禽流感无关。 (3)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发生后百姓纷纷购买板蓝根服药预防, 有的地方板蓝根卖断货, 还有不少管理机构和商家推出中药预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预防药方, 政府机构作出回应, 不要盲目服用预防药方, 不仅没有确切预防效果, 对身体健康反而不利。
5 讨论
5.1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公共卫生技术和管理机构, 既服务于政府更是服务于公众
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发生后, 政府和技术机构作出的防控政策、措施效果如何, 百姓反映如何, 亟须社会和公众的反馈信息。通过舆情监测, 对进一步作出防控措施和对原有的防控措施进行修正都是必不可少的。为此, 政府部门和疾控机构对舆情的反馈信息有着更多的期待, 这次舆情专项监测作出了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尝试。
5.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中有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检索的要求, 并作为信息部门绩效考核内容
2012年以来, 在信息检索基础上, 增加了每周一次的舆情监测报告制度;2013年4月以来随着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出现又在舆情监测基础上, 专项进行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舆情监测。在方式方法上取得了初步经验。信息检索范围较大, 涉及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治的各个领域, 特别是这次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专项舆情监测针对性更强, 目的性明确, 在公共危机时件发生时, 实际效用和效能更直接。
5.3 对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疾病监测是最为重要最为常规的专业手段
当前正处于一个宏量信息的大数据时代, 有理论认为疾病信息既然可以从疾病监测的抽样调查中获得, 同样也可以从公众的宏量信息中获得, 疾病专业监测和舆情信息监测是两种不同方法的监测, 具有同样的价值和意义, 甚至更为灵敏, 反应更快[11、12]。当然多数舆情监测用于政府对媒体的监督和对社会负面影响的监管上, 对疾病控制专业机构来说, 疾病常规监测和舆情监测就是两种监测手段, 不可或缺, 也不能替代。专业机构的舆情监测, 主要放在政府、社会和公众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的监测上, 作为公共管理部门反馈机制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郭山.开展政府机关网络媒体舆情监测服务的实践与思考——以吉林省图书馆的实践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3, 25 (1) :78-80.
[2]薛丹枫.浅谈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及对策[J].电子世界, 2012, (24) :161-161.
[3]李祥洲, 钱永忠, 廉亚丽, 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走势监测与分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3, (1) 47-51.
[4]尹朝晖.公共危机事件中的谣言传播与政府治理[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2, 30 (6) :132-135.
[5]马晓薇, 刘艳慧, 袁俊, 等.微博与传统网络媒体对一起人禽流感疫情舆情监测特点分析[J].疾病监测, 2013, (1) :61-64.
[6]丁芳, 缪林芳.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2, (18) :102-105.
[7]唐涛.基于搜索引擎日志分析的网络舆情监测方法研究[J].情报杂志, 2012, 31 (8) :27-30, 26.
[8]刘丰, 韩辉, 周蕾, 等.网络信息技术在传染病舆情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12, 35 (4) :273-276, 281.
[9]徐夏娟, 胡晓云.公共卫生舆情监测与风险研究综述[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1, 22 (5) :72-74, 77.
[10]王超, 谭枫.12320在甲型H1N1流感中风险沟通与舆情监测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 2010, (11) :1471-1472.
[11]王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微博舆情监测与引导初探[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5) :148-151.
人感染H7N9 篇10
关键词:人感染H7N9禽流感,知识,心理,行为
自2013年3月以来, 我国相继在上海市、安徽省及北京市等地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由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急, 死亡率较高, 在部分人群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紧张心理。为了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预防和控制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和传播, 同时为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新发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北京市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3年4月随机抽取辖区内食品从业人员、学生和社区居民共670人进行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相关知识、心理、行为和对政府采取措施状况的问卷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2013年到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加健康检查的食品从业人员244人, 居民225人和学生201人作为调查对象, 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食品从业人员为餐厅服务人员和厨师, 学生为初中一年级至三级学生, 居民为在昌平区居住生活半年以上社区居民。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由调查员统一发放调查表。采取当场自填式和个别一对一询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基本信息, 与禽类接触史, 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症状和预防措施, 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认知程度和获得禽流感知识的途径, 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后政府采取措施和个人行为改变 (包括食用禽类产品变化情况、饮食改变情况、去公共场所变化情况和出行旅游计划是否受到影响等) 等相关信息27道选择题。填写问卷前先填写知情同意书、采用匿名方式进行, 并要求填写时不相互讨论。
1.3 指标定义[1]
(1) 传染源:目前尚不明确, 根据以往经验及本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推测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 (2)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 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 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 (3) 高危人群:现阶段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 以及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 (4) 诊断标准:发热 (腋下体温≥38℃) ;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 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 d, 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根据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可做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诊断。在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 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特别是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H7N9禽流感病毒, 或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可以诊断。 (5) 政府举措:指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后, 当地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包括对疫情信息动态发布、防病知识宣传及行为干预等。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由专人负责收集整理, 审核问卷并弃除不合格问卷。有效调查表统一编号后采用Epi Date 3.0软件进行双录入核查, 经逻辑效能检验对录入结果进行校正。采用SPSS 10.0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690份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670份, 有效应答率97.1%。670名调查对象的情况, 见表1。
2.2 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认知情况
3种人群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相关知识 (6项) 回答正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见表2。
注:问卷相关问题中多项选择题需选择80%的正确答案判断为正确, 否则均为错误。
2.3 不同人群对政府采取措施满意度情况
在被调查的670人中对政府采取措施满意度达到97.8% (655/670) , 其中非常满意率为22.2%, 满意率为75.5%, 不满意率为2.2%。见表3。
2.4 调查对象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态度
670名被调查人员中, 有44.5%的人对疫情动态比较关注对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有64.8%的人感到紧张紧张的原因中有47.3%的人担心疫情扩大, 有95.4%的人知道北京市出现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见表4。
2.5 人感染H7N9禽流感后行为改变情况
在调查的670份有效问卷中, 3种不同人群的行为改变率 (22.1%、32.4%和16.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5.65, P<0.01) 。见表5。
2.6 不同人群获得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知识来源
在调查人群中, 90.9%的人获得人感染H7N9禽流感知识是通过电视, 76.3%的人通过网络, 47.6%的人通过报纸, 42.4%的人通过广播。获得禽流感知识的4种渠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69.63, P<0.01) 。3种不同人群获得知识的来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食品从业人员=234.79、χ2居民=143.68、χ2学生=121.19, 均P<0.01) 。见表6。
3 讨论
3.1 加强禽流感尤其是H7N9的研究工作
禽流感是病毒引起的动物传染病, 通常仅感染禽类, 偶尔感染猪。家禽尤为易感, 且会迅速导致流行。禽流感有两类:一是引起轻微的疾病, 有时仅表现为竖毛或产蛋量下降;二是为众人所关注的高致病性禽流感, 其1878年在意大利首次发现, 在禽中有极强的传染性并迅速导致死亡, 死亡率近100%, 禽类可在发病当天死亡。1997年香港报道第1例H5N1病毒感染鸡和人, 为首次发现禽直接传给人。因此, 国内外专家加强了对禽流感的研究工作, 王冰[2]通过对外文光盘检索1994—2003年数据库, 共检索到论文532篇, 涉及146种杂志;中文文献多为译作或综述类论文;从禽流感文献的研究发现, 禽流感研究课题尚属于新颖, 文献增长缓慢, 说明研究存在一定难度, 国内选择此课题攻关与国外水平接近, 不仅具有先进性, 也能增强竞争力。我国的禽流感研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关于人禽流感基本知识[3]、人禽流感及其预防与控制[4]、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诊断与鉴别诊断[5]等相关知识的教材在专业期刊陆续发表, 为人禽流感的预防与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北京市、福建省、安徽省等地相关专家对人感染禽流感知信行、病例调查、人感染禽流感临床特点等方面做了相关报道[6,7,8,9,10]。但是2013年3月国内多地出现H7N9禽流感病例以来, 关于H7N9禽流感相关报道甚少, 因此建议有关专家加强对H7N9禽流感的研究工作。
3.2 政府采取措施及时有效
北京市发现有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后, 政府采取疫情信息公开发布、指定专业医院就诊治疗、对防控知识进行普及、对可疑禽鸟的处理、患者诊疗费用纳入医疗保险范围和对密切接触者的疾病排查等措施。调查结果显示, 食品从业人员、学生和社区居民多数对人感染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市民对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知晓率为95.4%, 高于易波等[11] (83.3%) 和孙立梅等[12] (88.6%) 的报道。此次调查有95.4%的人知道北京市出现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 说明北京市政府公布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真实、及时的, 得到了市民的肯定。有47.3%的人担心疫情扩大, 提示政府在对感染者采取的医疗救助措施方面应加强宣传报道, 对传染病信息的报告制度透明、公开。
3.3 调查人群对于禽流感疫情存在行为改变及紧张情况
本次调查发现, 有23.9%的调查人群在北京市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后有不吃鸡肉、不去外面吃饭等不同程度的行为改变, 以居民行为改变率 (32.4%) 较高。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态度上, 有36.4%人担心自己会感染, 35.2%选择不紧张, 47.8%有点紧张, 6.0%非常紧张。因此提示, 在当有禽流感疫情发生时, 应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 尤以普通居民为主, 以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心理。
3.4 现代传媒设施是获得禽流感知识的主要来源
3种人群获得禽流感知识的渠道依次为电视、网络、报纸、广播。可见作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电视, 在传染病疫情的宣传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 从网络获取信息的人越来越多, 因此出现类似突发公共卫生疫情时, 通过电视和网络渠道普及知识和公布信息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本次调查了解了不同人群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知信行情况, 分析不同人群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知信行存在的薄弱环节, 为政府及部门决策提供相关参考依据。通过各种有效媒体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基本知识和信息宣传, 能降低社会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恐慌, 有利于控制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维护人们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1]高占成, 冯子健.人感染禽流感防治知识回答[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35.
[2]王冰.国内外禽流感文献的调查研究[J].现代医院, 2004, 4 (6) :121-122.
[3]陈焱, 胡世雄, 刘文.人禽流感[J].实用预防医学, 2005, 12 (1) :208-213.
[4]彭国文.人禽流感及其预防与控制[J].华南预防医学, 2004, 30 (2) :69-70.
[5]惠禽, 李鹏.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7, 35 (2) :92-93.
[6]郝素芝, 吕建华, 周燕.北京市大兴区部分外来人员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知识现状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 2007, 13 (1) :15-17.
[7]何春荣, 吴水新, 阎建平.龙岩市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高危人群防护行为与防治知识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 2007, 13 (11) :969-970.
[8]周蕾, 向妮娟, 彭质斌, 等.如何进行人感染禽流感H5N1病例的感染来源调查[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2, 13 (11) :879-882.
[9]吴家兵, 李群, 柳燕, 等.安徽省5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10, 16 (5) :339-341.
[10]徐小元, 万华.人感染禽流感临床特点[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 (电子版) , 2007, 1 (3) :129-130.
[11]易波, 徐文林, 袁俊, 等.北京市城区居民对禽流感认知态度的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 2006, 12 (4) :393-395.
【人感染H7N9】推荐阅读:
人感染H7N9禽流感10-29
人感染H7N9防控知识试题01-11
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宣传12-14
医院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预案11-14
官地小学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预案07-05
人感染H7N9禽流感培训试题及答案12-1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应急处置预案12-11
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10-01
人感染禽流感演练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