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体系(共6篇)
选题体系 篇1
数字出版将成为未来出版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在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转型中, 对于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但是目前国内编辑出版学专业多是针对传统出版社制订培养方案, 学生缺乏实践经验, 对口就业困难, 学科认同度较低, 既无法满足传统出版社的人才需求, 又跟不上数字出版领域的产业发展。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 仅仅依靠出版业现有人才转型是远远不够的, 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是培养数字出版人才的主力。
多媒介高度融合的行业背景不断冲击着传统出版业态, 在信息传播主体全民化、渠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受众群体扩大化的全媒体时代,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推进教育平台建设与行业发展同步, 整体优化与更新教学内容, 使得出版选题学这一实践性的课程知识体系得到合理优化, 培养与出版行业衔接、具有整体策划能力的编辑出版专业人才, 是解决目前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科规划及就业难题的关键。
总体而言, 与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偏重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不同, 国外出版学教育注重对经济类、管理类课程的设置。国外编辑出版高等教育不仅注重在本科阶段培育人才, 而且注重在研究生阶段培养编辑出版人才, 更重视在职培训。相对而言, 亚洲一些国家更倾向于认为编辑和出版是对熟练程度要求较高的行业, 所以出版社在用人时更看重其所学的专业, 而不是对编辑和出版的了解多少。因为编辑和出版方面的知识和技巧是经验性的, 在实践工作中可以得到, 而某些学科的专业知识却并非可以速成。正因为有此认识, 所以在这些国家的大学里, 专门设置培养编辑出版人才的专业并不多。
国外课程教学多注重实践性, 细分程度很高, 涉及出版行业的各个业务环节, 如出版策划、编辑、营销、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而国内高校专业课程多以理论性课程为主, 课程更偏重语言文字类、文学类、新闻类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专业性不强。
现代出版业作为知识和信息的拥有者, 数字传播技术促使它转型为内容的提供者, 并且拓展出版空间, 从而吸引多种媒体的力量, 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不断的产业化使得出版业中人才的构成更复杂, 新的技能素养和从业理念变得日益重要, 陷于供需尴尬的人才培养模式, 编辑出版教育势必不能按照传统书本教育方法培养出版人才。现代编辑出版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不同环节的从业人员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如何形成、建立一个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科平台?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衔接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这些都对教学内容更新与教学方法改革提出要求。
出版策划作为出版优化理论与出版创新劳动实践相结合过程中的产物, 在推动出版产业优化升级和优质高效方面, 有着独特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出版策划学作为与业界衔接密切的重要实践性课程, 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与现代视野的专业人才提供了保证。
在新媒体环境下, 如何界定新的出版形态, 学界、业界往往通过制造概念实现对于现象的认知, 于是“概念”层出不穷, 却多流于表面, 仅作夺人眼球之用, 在没有得到清晰界定之时, 便已得到普遍性应用。近年来, 出版界言必称及“数字出版”、“多媒体出版”、“全媒体出版”等概念化名词, 正在冲击着传统观念里“以文教化”、“以文化成”的图书出版行业, “从纸介质出版物向多介质形态出版物的产业转型”已成浩荡之势。
在数字出版环境下, 出版选题学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需注重引入最新出版业市场状况, 通过讨论性课程探讨出版业运作方式, 培养具备出版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 以及懂得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出版、印刷和发行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未来编辑出版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这就要求在出版选题学的课题教学中做出如下改革:
一、利用案例教学模式, 推进专业教材内容的更新。
从广义上讲, 案例教学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 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围绕核心知识体系组织案例, 并通过选取具有典型性、时效性的案例, 将学生尽快引入案例情境, 从而进行知识点的传输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缩短课题教学与行业实践之间的差距。通过及时更新出版案例, 更新学生对专业课程及行业的认知, 出版属于内容产业, 创新是其不竭的灵魂。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更是为出版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与挑战, 面对日新月异的行业, 出版策划学课程对于教材的需求更多的不是理论知识的提供, 而是行业知识的更新。寻找一本体现创新原则, 吸收出版界最新理论成果, 反映出版界改革发展最新动向的教材作为课程依托, 以此贯穿学期教学的传统模式, 在出版策划学这门培养创新性与实践性的课程中并不适用, 并且目前国内现有教材建设远未能跟上出版产业的发展。于是要创新高校课题教学模式, 在现有基础上, 在全媒体背景下, 使课堂教学成为融知识讲授、案例教学、小组研讨、模拟出版、网络学习平台搭建于一体的现代教学模式。
二、作为教学方式的模拟出版社, 突出媒介融合理念, 培养数字出版的综合能力。
参考国内外法学专业广泛采用的模拟法庭这一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方式, 研讨在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学中设置模拟出版社的可行性。模拟出版社通过出版选题分析、角色划分、选题策划案提交、选题策划会、文字编辑、三审三教、排版设计、印刷 (或电子书制作) 、上市销售、宣传营销、数据反馈等出版常规流程模拟出版社。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模拟出版社作为实践性情境教学, 引导学生完成出版社建构、角色设置、选题策划会, 最终完成电子书的制作, 并利用新媒体进行营销策划的推广。因为纸质书成本较高, 电子书成本低, 所以更适合日常教学实践, 使学生在出版情境中实践出版选题的理念。
三、增设研讨性课程, 改进教学方式。
作为编辑出版学专业课程, 课堂教学引入出版社选题例会的模式融行动导向教学法与行业模式于一体, 通过分组开拓小组研讨性空间, 促使学生自由思考与辩论, 充分体现案例式、启发式与探究式教学手段。教师针对课程进度确定研讨题目, 各小组围绕一个相关问题有意图地开展一个实时集体会议, 将大家的思维和智慧集中起来解决问题、发现思考, 然后每个小组在汇总陈述之后, 通过与其他小组的讨论, 形成第二轮研讨, 深入洞察问题并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使更多学生参与到教学研讨中, 使每位学生都有参与意识, 并充满热情地对待课程学习。研究证明, 学生间的合作比竞争及各自单独的努力更有效, 取得更高的学业成就。作为一门策划类课程, 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辨力与创新力, 传统课堂教学只能为学生提供教师一个人的观点与视野, 而这一行动导向性教学法的引入, 使得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观点的提供者, 一方面鼓励学生的参与意识, 另一方面为彼此视野的开阔提供参考性角度。
四、邀请业内专业人士进入课堂, 参与研讨。
行业前辈与学生一起针对出版界热门话题进行讨论, 从而使学生对出版行业有更直观、更深入、更真切的认识。
出版选题与策划作为出版工作的第一步, 既是整体编辑流程的基础, 又是统领整体编辑工作的灵魂。在全媒体背景之下, 选题策划与组织成为出版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现有教材为数不多, 并且仅有的几本教材提供的理论知识相对陈旧, 面对此困难, 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 充分运用案例式、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 把全媒体出版、数字出版等新鲜业态带入课堂教学, 并且开拓产学研教学, 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课程教学空间, 使课堂知识与行业现状衔接。
数字时代为编辑出版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出版选题学课程之于出版工作的意义尤为突出, 且呈现出明显的“整体策划”、“全程策划”趋势, 教学应以“大出版”、“大传播”为目标培养跨媒介型人才, 不仅培养内容的提供商, 更需培养胜任多种媒体的传播商, 甚至是技术设计者。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国际出版人才以面对国际市场竞争, 是出版选题学教育改革应实现的目标。
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是编辑出版学教育发展的机遇。编辑出版学专业应及时调整并进行教学改革, 探索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模式, 促进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选题体系 篇2
1、毛泽东思想的本质特征是:(B)A、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目标B、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C、马克思主义注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马克思主义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根本标志是:(A)A、新的领导阶级B、新的时代条件 C新的革命指导思想D、新的革命前提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中国不可能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内部没有起码的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这种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进程的一个主要形式是:(C)A、争取民主B、农民运动 C、武装斗争D、工人运动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是:(D)A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B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办封建社会的面貌 C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D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人民共和国
5、新中国成立,尤其是土地制度的改革完成是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C)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B、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6、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指导性路线。党中央制定这个路线的主旨是:(B)A、变革经济体制B、变革所有制C、变革政治制度D、变革生产力 7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D)A、坚持马克思主义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8、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D)A、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B、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D、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9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C)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D、开拓创新
10、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D)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以公有制为主体,共同富裕
1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D)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B、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在:(B)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B、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D、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后
1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A)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B、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14、邓小平关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的论断:(C)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C、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D、概括了社会主义的特征
15、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是:(B)A、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B、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C、在社会稳定中推动改革发展 C.独立自主D.党的建设 D、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3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是B 16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快经A、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 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核心是正确处理好:(B)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A、积累与消费关系C、西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B、速度与效益关系 D、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C、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35、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D、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科学命题是在A?
17、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要求是:(A)A、党的十二大上B、党的十三大上 A、坚持以人为本B、实现共同富裕 C、党的十四大上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C、发展社会生产力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3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D
18、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市A、党的先进性B、党的阶级性C、与时俱进D、立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要求是:(D)党为公,执政为民 A、经济社会协调发展B、可持续发展
37、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于A C、以人为本D、“五个统筹” A、坚持与时俱进B、坚持党的先进性
19、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是:C、坚持党的阶级性D、坚持执政为民C)
38、率先批判“两个凡是”的是C A、建设创新型国家A、毛泽东 B、华国锋C、邓小平D、周恩来 B、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9、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是在B C、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A、“文化大革命”过程中D、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B、“文革”结束后的扰乱反正过程中 2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A)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D、新民主义革命过程中 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40、改革开放一开始就遇到的争论是B C、可实现经济的平衡A、和平与发展 B、姓“社”姓“资” D、可保障社会公平C、理论与实践 D、生产与生活
2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C)
41、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B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A、城市到农村B、农村推向城市B、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C、城市农村同时开始D、首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2、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根本是A D、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A、农业B、工业C、服务业D、信息业
22、我国所有制结构存在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
43、邓小平指出,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BD)A、改革B、科学C、生物工程D、尖端技术 A、各种所有制形式的性质不同
44、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和经济B、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属性 运行应采取D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A、计划经济的形式B、计划经济为主的形式D、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的要求C、不要任何计划的形式D、市场经济的形式
2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B)
4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A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A、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础性作用 C、具有公有性质的经济 B、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共同发挥基D、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础性作用
24、关于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的正确C、国家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说法是:(C)D、不要国家宏观调控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A、按要素分配是按劳分配的补充 础性作用 B、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初级
46、下列关于民主的说法,错误的是D 阶段的分配制度 A、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总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C、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体现了按B、民主是一个历史范畴 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原则 C、民主是与阶级和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D、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是截然不同的分配原则。D、民主具有永恒性
25、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是:(B)
47、精神文明B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依法治国 A、与文明是同一概念C、人民群众当家作主D、政治体制改革 B、是教育、科学、文化等事业的总和
2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C)C、是人类改造主观世界的积极成果,包括思想建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设成果和文化建设成果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D、与物质文明相互对立 东思想
48、香港特别行动区基本法的修改权属于C
2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A、香港特别行动区立法会B、香港特别行政区A、人民民主专政行政会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会常务委员会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9、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A
2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B)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 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B、第三世界的存在机统一 C、资本主义的存在B、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D、社会主义的存在 C、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50、社会主义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总目标是B D、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A、促进国家的各项改革B、统一祖国、振兴中华
29、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B)C、实现我国的战略总任务D、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1、统一战线内的社会主义联盟和爱国主义联盟的B、实现国家统一 关系是C C、加强民族团结A、前者是后者的主体和基础D、增强人民凝聚力B、后者是前者的主体和基础 3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C)C、从根本性质上说,前者是社会主义的,后者是A、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非社会主义B、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D、后者受前者的领导 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5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核心。党C、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的领导地位是由C D、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和吸收各国优秀A、党的宗旨决定的B、党的性质决定的的思想文化成果C、党的历史使命决定的D、党的章程规定的 31.实事求是.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概念的53、鼓吹在我国实行多党制的实质是B 人是C A、改善党的领导B、否定共产党的领导 A.张如心B.刘少奇C.王稼祥D.邓小平C、加大共产党的被监督力度32.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C 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A.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5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 A C.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D.抗日战争时期 A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33.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是 AB .把马克思主义同外国经验相结合C .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D .坚持调查研究和走群众路线
55、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B
A .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B .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C .革命的前途不同D .革命的对象不同
56、中国在对资产阶级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D A .统筹兼顾 B .劳资两利C .公私兼顾 D .四马分肥
57、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中不包括的是 B
A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B .有理、有利、有节C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58、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在于 A
A .有无群众观点 B .有无自我批评精神C .有无坚强的组织 D .有无优良的作风
59、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 D? A .党的先进性 B .党的领导C .执政兴国 D .执政为民
60、邓小平理论中,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 D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是姓“资”还是姓“社”的判断标准D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61、邓小平历来十分重视农业问题。他强调指出: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他告诫我们:“ 90 年代经济如果出问题,很可能出在农业上;如果农业出了问题,多少年缓不过来,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都要受到严重影响”。这些话的意思是,农业 B
A .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第一产业B .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C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D .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62、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 B A .速度、比例和效益的统一
B .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C .形成一、二、三产业的合理结构D .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63、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 C
A .四个现代化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 .小康社会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4、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效率和公平等关系方面,能够比西方国家做得更好和更有成效。这是因为 C
A .我国既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又允许和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 .我国既坚持按劳分配约主体地位,又允许和鼓励多种分配方式并存C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D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同四项基本原则结合在一起的65、“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民主就是承认少数的国家。”这句话理解为 A A .民主是指一种国家制度B .民主是手段不是目的C .国家的实质是少数服从多数D .民主是固体不是政体
6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 A .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B .发展教育和科学
C .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D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67、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是 D)
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B.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C.股份制企业职工按股分红收入D.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
68.在20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贡献最为突出的是(D)。
A.陈独秀B.李大钊C.蔡和森D.毛泽东 69.在党的(D)上,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农业搞不好,工业(70.中共十六大报告的灵魂和贯穿报告全篇的一条主线是(C)。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71.(C),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D.开拓创新
72.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说到底就是(A)。A.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B.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D.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73.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标准是(B)。
A.综合国力标准B.生产力标准C.人民生活标准D.社会主义标准 74.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D)。
A.实行公有制B.实行按劳分配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D.生产力高度发达 75.提出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会议是(B)。
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7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是(D)。
A.坚持党的领导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坚持改革开放政策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77.党在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中,明确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D)。
A.基本方针B.基本路线
C.基本制度化D.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78.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C)。A.非对抗性的B.人民内部矛盾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D.革社会主义的命,是第二次革命
79.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由(D)。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B.简单再生产向扩大再生产的转变 C.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变D.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转变
80.21世纪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即新三步走,第一步是(D)。
A.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B.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
C.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十分富裕。
D.建国一百周年(2049年)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将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81.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是指(A)。A.以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利润为生产经营目的的私有制经济
B.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以个人劳动为基础,劳动所得为个体劳动者自己支配
C.股份制经济D.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82.加强党的建设,要摆在首位的是(A)。A.思想建设 B.组织建设 C.作风建设 D.制度建设 83.“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首先是从解决哪个问题开始的(A)。
A.台湾问题B.香港问题C.澳门问题D.南沙群岛问题
84.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不会改变社会主义制度性质,其原因是(C)。A.特别行政区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
B.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两种制度的地位不同,中国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D.特别行政区除高度自治外与大陆各行政区没有什么分别
E.特别行政区属于大陆 85.列宁说:“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这说明(C)。
A.公民的政治权利是受教育程度限制的B.文盲与受过教育的人不能享有同等的政治权利 C.文盲由于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不能真实有效地参与政治活动
D.文盲没有表自己达自己意愿的权利 86.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D)。
A.全体劳动者的先锋队B.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C.中国人民的先锋队
D.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87、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A.和平竞赛政策B.新经济政策结合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代表人物是:A C.国有化政策D.开放政策A.毛泽东B.朱德C.邓小平113.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于 B 88、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A.五四运动时期的会议是:A
B.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 A.中共七大B.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C.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C.41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114.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C89、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A A.中共六大 B.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A.农民问题B.工人问题C.革命道路问题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90、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A
115.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A.武装斗争B.农民运动C.工农武装割据 初步提出了关于A9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A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A.过渡性质的社会B.社会主义社会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92、邓小平理论产生的起点是党的:A
D.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三大C.十五大 116.改革开放近十三年来的基本经验,归结起来93、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就是(D)。
初级阶段”的论断是在党的:A
A.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A.十一届六中全会B.十三大C.十五大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9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A
C.坚持改革开放
A.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D.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本实现
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B.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117.党的十六大确立的(A)目标,是中国特95、党的十五大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制定了党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A
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A.基本纲领B.基本路线C.基本方针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96、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C A.全面实现现代化
A.阶级斗争 B.物质利益原则C.改革 B.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97、在改革、发展、稳定的相互关系中:C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A.改革是目的 B.发展是动力 C.稳定是前提 D.建设高度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98、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正式确立是在:C 家
A.邓小平南巡谈话B.中共十五大C.中共十118.我国人民生活目前在总体上(C)。四大
A.已接近小康水平99、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B
B.已达到小康水平
A.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C.已达到总体上的小康水平B.都是配置资源的手段 D.正在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C.属于基本制度的范畴
119.下述经济形式中属于公有制范畴的有(B)。100、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A.南方讲话的发表
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由(A)决定: B.党的十四大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括 A.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B.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 D.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提出
C.社会主义生产力性质和生产关系性质
120.领导干部必须大力发扬的“两个务必”,是101、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指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的“务必使同是:B
志们继续地保持(C)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A.国有经济 B.公有制经济C.外资经济 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0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B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A.计划经济B.生产资料公有制C.人民当家作主 B.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103、社会主义建设在思想政治上的根本保证是:C.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B
D.密切联系群众
A.坚持改革开放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实121.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行依法治国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104、毛泽东明确提出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持和引导(C),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实际情况相结合,是在(C)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互相促进,共同发展。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A.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 B、古田会议决议中
B.个体经济发展 C、《反对本本主义》中C.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
D.私营经济发展
10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C)12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是B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A邓小平理论B毛泽东思想C 社会主义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2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A 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邓小平理论B毛泽东思想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0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创造了国家资本124、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内容由几个部分组成主义的各种形式,其高级形式是(D)谁?B
A、统购包销B、委托加工,计划订货 A、四部分B、五部分C、六部分 C、经销、代销D、公私合营
125、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C107、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思想、邓A、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独立自主小平理论的精髓,其中邓小平理论更突出的重要特B、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开拓创新 征是(B)
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A.破除迷信B.解放思想C.与时俱进D.开拓创新 126 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哪一次108、1977年邓小平在写给党中央的信中强调要完会议确立的B
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率先批评了(A)A、十三大B、十四大C、十五大 A、“两个凡是”的错误B.文化大革命的错误12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C.徘徊不前的错误D.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错误 党的哪一次会议确立的B109、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从实质上说是(B)A、十四大B、十五大C、十六大 A.数量扩张型增长方式B.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 128、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C
C.速度扩展型增长方式D.适度膨胀型增长方式 A、全面发展B、协调发展C、以人为本
110、邓小平南方谈话回答了长期困扰人们思想的129、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哪次会议A 一系列重大认识问题,被誉为新时期第二次思想解A、十六届三次会议B、十六届四次会议放的宣言书,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的时间是(D)C、十六届五次会议
A.1978年B.1991年C.1989年D.1992年130、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111、判断我们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系有下列三种做法,你认为哪种是正确的?C 准是(A)
A、认真通读毛泽东的所有著作
A.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 B、掌握和了解毛泽东的几部主要著作的观点 B.是否做到“三个有利于”
C、掌握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和贯穿其C.是否大多数人的积极参与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D.工作进展是否顺利畅通
13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的精髓是A 112、在十月革命和“战时共产主义”时期以后,A、实事求是B、解放思想C、与时俱进 列宁提出了利用资本主义的成果建设苏联社会主132、近代中国(1840起)社会性质是什么?B 义的构想即(B)
A、封建主义社会B、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C、半资本主义社会
133、阻碍近代中国独立发展的首要力量以及给中国带来灾难和祸害的根源是什么?B A、封建主义统治
B、帝国主义操纵中国的政治、经济C、官僚资本主义剥削
134、近代中国面临两大任务是什么?C A、民族独立B、人民解放
C、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和人民富裕 13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
A、发展生产力B、调整生产关系C、处理人与人的关系
136、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B
A、阶级斗争B、改革C、工业革命137、我国的国体是C
A、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C、人民民主专政
138、我国最大的实际和国情是C
A、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B、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C、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13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实现发达的社会主义140、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对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是 D
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C、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141、非公有制经济是B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补充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部分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权宜之计
14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 A 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B、以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主
C、以按资本收益分配为主D、以劳动者贡献为主
143、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B 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C、依法治国 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14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是 C A、人民当家作主原则B、公平、公开、公正原则
C、民主集中制原则D、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原则145、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C A、共产党的一党制
B、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多党制
C、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共同执政的两党制146、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是B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147、延安整风运动的中心任务是C A.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
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C.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D.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148、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C
A.新民主主义性质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D.社会主义性质
149、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提出的重要思想不包括A A.经济建设必须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 C.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D.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150、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其原因主要是A A.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B.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 C.全国大陆即将解放
D.中国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151、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A
A.创新 B.改革 C.革命 D.发展
15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B A.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促进效率提高与体现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 D.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15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实行这一制度的理论依据是D A.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性质 B.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
C.发展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 D.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154、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A
A.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实现祖国统一
C.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2000年翻两番,实现小康 155、实现“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C A.台、港、澳享有高度自治权 B.中国坚持社会主义 C.一个中国
D.台、港、澳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169、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的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是D 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是由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17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A A.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171、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
A.法制建设有机统一起来B.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C.政治体制改革有机统一起来
D.社会稳定有机统一起来
17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D
A.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
B.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C.树立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D.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73、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D
A.特别行政区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行政区域
B.特别行政区政府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C.特别行政区享有内地一般地方行政区域所没有的高度自治权
D.两种制度地位不同,社会主义制度是主体
156、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C.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和战斗力的保证是D
D.保护民族工商业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161、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决议提出,中国共C.发扬党内民主D.坚持从严治党
产党是A157、张某应聘到一个乡镇企业担任厂长,按合同A.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规定,除工资外,池每年还可以从企业利润中提取B.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的英勇战5%的报酬。今年他获得3万元提成,这3万元属士
于C
C.全国范围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A.联产计酬收入 D.中国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者
B.资金分红收 162、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C.经营风险收入 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就D.按劳分配收入
是D158、当前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D A.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A.产品质量的竞争B.经济资源的B.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竞争
C.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C.产品价格的竞争D.科技和人才协商制度的竞争
D.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把中国建设成为社15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B 会主义强大国家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16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家政治生现
活的主题是D?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A.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实现发达的社会主义 C.进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16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C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有
164、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B.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心任务是C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16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A A.与时俱进B.改革开放 C.执政为民D.四项基本原则
166、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D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167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B A.改革B.发展 C.依法治国D.依德治国 168、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2020年力争比2000年B
A.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B.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
新闻采写中的选题和选题策划分析 篇3
新闻选题主要包括标题与主题的选择, 主题的选择即中心思想与新闻观点的选择。在新闻报道中, 所有内容应围绕主题展开, 这样才能让新闻有吸引力[1]。而标题的选择则是合适新闻标题的确定, 新闻标题往往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既能够突出文章主题, 又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尤其是在当前信息爆炸的社会, 一则新闻传播效益的提升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好的标题。
新闻策划内容包括对已经发生新闻的采写方向、新闻线索收集及后续报道的深入。良好新闻策划能够使新闻事件更完整地呈现出来, 使短新闻传播效益提升、长篇新闻有深度、事件描写更详细。
2 新闻采写选题技巧分析
2.1 题材应贴近我国基本国情
新闻采写选题应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及政治主旋律, 以我国各项方针政策及基本国情为出发点, 真正发挥新闻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作用。因此, 在新闻选题时, 要求新闻采写人员掌握国家最新的政策与制度, 注重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闻事件中体现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 如“高物价上涨对高校食堂以及学生的影响”选题, 新闻采写人员就应结合国务院相关政策, 将政府提出的给予高校学生伙食补贴这一政策体现出来。
2.2 题材应贴近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
新闻报道中, 贴近民众日常生活的新闻往往会吸引受众的注意[3]。因此, 新闻采写人员在选题上应从群众的日常生活出发, 通过深入基层群众, 挖掘基层中可用于报道的新闻素材与事件, 记者通过深入了解人民真实的生活状态, 才能报道出吸引民众的新闻, 在拉近新闻与民众距离的同时, 实现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的选题上应彰显人文特性, 引导正确的舆论, 传递正能量。例如, 针对我国民众中普遍存在的“扶老人难”现象, 就可以进行相关的选题报道, 选题上侧重报道积极正面的新闻, 如扶老人得到回报等。通过贴近群众生活及传播积极向上的观念, 全面提升新闻报道的全面性。
3 新闻采写选题策划技巧分析
3.1 充分发挥新闻工作者各种素质能力
新闻采写看似仅仅是对已经发生事件的报道, 通过对事件进行组织并传播给受众, 但是要完成这一工作却对新闻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能力要求较高。新闻事件的价值与新闻吸引力需要新闻工作者具备新闻敏感性与社会责任性, 从同一事件中挖掘与他人不同的观念或者新闻报道方向。例如, 在“5.12大地震”的报道中, 一则“地震男背妻”的新闻瞬间火遍网络, 在所有记者都在关心地震的伤亡与现场情况时, 该记者从亲情方向入手, 收获出其不意的效果。
此外, 新闻工作者在选题策划时, 还应兼顾新闻的全面性与深度性, 把握受众关注点, 反映民众的心声与想法, 这样才能保证新闻策划的完整性与报道全面性[4]。
3.2 坚持走群众路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人们物质得到满足, 在此基础上逐渐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在这一需求下, 各个阶层对身边事的关心度不断提升, 新闻媒体为了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应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 在选题的策划上应从民众关心的日常事出发, 使新闻表达的内容使民众喜欢看的, 寄托民众的思想情感, 反映群众的诉求, 为群众解决问题、办实事, 使新闻达到推动老百姓道德素质全面提升的作用。
3.3 借助现代新媒体提升新闻深度
在以往的选题策划中, 新闻采写者对民意的调查往往是在小范围进行的, 这使新闻报道常不能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 新闻传播效应及新闻舆论导向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因此, 在选题策划中, 新闻采写工作人员应充分利用当前新媒体工具, 收集更广泛的民众意见, 以期对新闻内容进行合理的策划与报道。例如, 新闻采写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微信、微博对民众搜索与点击量较高的内容进行分析, 找出民众的关注点,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事件报道, 使新闻的吸引力不断提升。
4 结语
在新闻采写过程中, 做好新闻选题与选题策划工作对提高新闻采写质量以及新闻传播效应有积极意义。因此, 新闻采写工作人员在新闻报道过程中一定要明确选题与策划的重要性, 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走群众路线及充分结合现代新媒体工具, 使新闻报道质量不断提升, 进而推动我国新闻事业的稳步发展。
摘要:新闻采写既是新闻传播最关键的步骤, 也是新闻传播质量与传播效果提升的关键。进行新闻采写前, 好的选题与策划是新闻采写成功的一半。因此, 新闻采写工作人员一定要重视新闻选题与选题策划环节。本文结合具体事例, 对新闻采写过程的选题与策划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新闻采写,选题,策划
参考文献
[1]李道荣.论经济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J].当代传播, 2010 (1) .
[2]王凤俊.浅谈新闻采写选题和策划的重要性[J].新闻传播, 2013 (11) .
[3]周阳.加强选题策划, 打造内刊品牌[J].青年记者, 2016 (5) .
选题体系 篇4
1、关于发展海西旅游的思考
2、关于“农家乐”旅游开发的思考
3、丽水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思考
4、安吉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思考
5、首个“中国旅游日”对发展旅游产业的影响
6、浅谈古镇旅游开发
7、浙江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8、丽水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的思考
9、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与浙江山区开发
10、关于楠溪江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的探讨
11、生态旅游与当地居民的利益分析
12、浅析假日旅游
13、浅谈旅游区的个性化经营管理
14、民俗旅游文化的开发初探
15、浅析老年旅游市场
16、旅游从业人员的形象约束与形象拓展
17、如何解决长假旅游的“瓶颈”现象
18、探讨特色节庆旅游的发展趋势
19、主题公园经营思考
20、对旅游节庆活动转化为旅游产品的思考
21、旅行社与人本管理浅析
22、谈江南水乡古镇特色旅游资源及保护措施
23、丽水旅行社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6、谈景宁畲族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
27、关于旅游对环境影响问题的思考
28、创造性思维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29、旅游动机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30、旅游发展对风情民俗资源的消极影响分析及其对策
31、浅谈义乌商务旅游开发
32、论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其保护
33、旅游购物的投诉心理及服务对策
34、旅游保险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35、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传播策略初探
36、浅谈导游讲解对旅游景区形象的影响
37、浅论旅行社对散客的服务方式
38、浅谈导游讲解对旅游景区形象的影响
39、导游服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40、旅行社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感影响因素分析
41、浅谈形体语言在旅游服务中的运用
42、浅谈导游人员的基本素质
43、论导游的品质对服务的影响
44、导游管理实践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45、浅谈旅行社服务礼仪
46、浅谈导游促销的优势
47、旅行社的人才培养战略——从管理角度分析人才流失现象
48、论旅游企业的职业道德——从旅游纠纷谈起
49、旅行社产品的个性化经营初探
50、旅游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1、公共关系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
52、浅谈饭店业的绿色管理
53、丽水住宿餐饮业发展现状、特点、问题及对策
54、饭店如何吸引更多宾客
55、浅谈餐饮菜单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6、浅析饭店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
57、丽水餐饮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
58、人本管理在饭店中的应用
59、浅谈酒店人才流失原因及对策
60、饭店员工流失引发的思考
61、浅谈酒店个性化服务
62、饭店与企业文化建设
63、探讨丽水市餐饮业连锁经营
64、浅谈餐饮企业服务意识的培养
65、论酒店如何吸引更多的客人
66、浅谈餐饮大众化经营之道
67、论饭店环境管理
68、小议论饭店餐饮与社会餐馆的差异
69、饭店企业营销卖点分析
70、饭店服务人员个人能力培养途径
71、饭店文化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探讨
72、浅谈饭店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
73、需要层次论在旅游饭店餐饮管理中的应用
74、旅游饭店顾客导向定价模式浅析
75、浅谈处理投诉的要点与技巧
76、浅谈“宾客至上,员工第一”
77、丽水乡村农家乐
78、工业旅游初探——温州工业旅游
79、试述旅游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80、台州农村旅游业的开发性研究
81、金华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问题分析
82、现代农业旅游的市场营销状况分析——以杭州双浦镇为例
83、衢州农家乐发展现状及前景
84、关于旅游行业过度销价的探析
85、遂昌金矿黄金工业旅游的现状与对策
86、丽水畲族旅游的继续开发及对策
87、黄金周调整对丽水旅游业的影响
88、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以衢州为例
89、主题旅游饭店
90、浅谈酒店人员的语言艺术
91、旅游产品创新问题
92、导游提高游客满意度的策略
93、横店旅游产品创新问题
94、南明湖旅游开发探讨
95、丽水旅游专业人员的培养及对策
96、浅谈横店影视旅游资源
97、海岛休闲旅游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舟山为例
98、浅谈桐庐旅游业线装及发展趋势
99、试探横店景区市场营销模式的现状与发展
100、旅行社市场营销方略
101、旅行社市场营销方略102、旅游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分析
103、旅游市场促销策略研究
104、旅游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分析
105、丽水旅行社在市场营销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选题体系 篇5
如今, 当你在当当、淘宝、亚马逊等电商网站的图书搜索一栏输入“舌尖”关键词时, 一系列的“舌尖”扑面而来:《舌尖上的中国:文化名家说名吃 (珍藏版) 》, 2012年6月版;《舌尖上的中国味道:中国名菜的故事》, 2012年7月版;《舌尖上的上海》, 2012年7月版;《品味舌尖上的中国》, 2012年7月版;等等。其实, 借鉴畅销书的选题思路、操作手法、营销手段本是无可厚非, 甚至是应该肯定的赞扬的, 因为从传播学角度来看, 跟风行为是对某种创新成果的一种模仿和仿效, 是对某种成功案例的沿袭。跟风会使具有某种优势的出版产品迅速在较大范围内产生影响, 较快地形成规模, 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优势产品创新的影响力和传播的范围。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看, 如果不注意控制, 不深入了解畅销的本质而只是浮于皮毛, 或者仅仅是迫于年度考核指标和任务的压力, 哪本热卖就跟着做哪本, 选题的立意根本就没有创新, 则难以保证图书质量, 会造成出版资源的浪费和盲目的重复出版。
笔者认为, 在出版产业规范化、市场化发展的进程中, 出版单位要想在畅销书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需要在选题策划时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 抓住市场的三个关键点:卖点+特点+难点
第一, 卖点。卖点即选题中最吸引购书者的特点, 有卖点的图书一经出版问世就会吸引住读者的眼球, 抓住读者心理, 促使读者购买。它使图书一出版面市就能吸引读者、抓住读者、征服读者、激发读者的购买欲。卖点其实也是畅销书选题策划的关键点。畅销书没有卖点, 就等于无法吸引读者, 无法吸引读者, 也就没有市场, 没有市场就不会产生经济效益, 没有经济效益, 就等于印出来一堆废纸。所以, 畅销书卖点是策划编辑首先要想到和考虑的一个问题。本文中的卖点就是“舌尖”, 不论是出书, 还是销售畅销书, 只有找到了“卖点”, 才能吸引读者, 才能占领市场, 继而创造出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 但是即使找到了市场书的卖点, 这才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第二, 特点。特点即选题策划的特色之处, 或者说与同类书比较的一本畅销书假如没有自身特点, 就不可能有生命力和较强的市场影响力。畅销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图书的内容结构、语言文字、体例编排和装帧设计上。当今许多读者不论是上书城买书, 还是网上购书, 都是非常理性的, 货比三家, 通常会选择适合自己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 有助于自己工作学习和生活的, 或者休闲娱乐消遣的畅销书。在琳琅满目的同类畅销书中, 看来只有具备特点显著、个性突出的畅销书, 才会吸引读者的眼球, 从而激发读者的购买欲。对于那些人云亦云, 亦步亦趋, 一味简单跟风, 毫无创新、简单重复组合的所谓“畅销书”, 一定不会有人问津的。
第三, 难点。难点就是编辑在策划选题时, 为确保“卖点”, 抓住“特点”的困难之处。策划编辑策划畅销书, 就要在策划过程中贯穿“全程策划”的理念。但是一本畅销书从选题策划、组稿加工, 再到出版发行想做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编辑在策划选题和组稿时, 第一要想到把书做成功的困难之处, 找到策划中的难点, 比如, 会计类畅销书是否按照最新企业会计准则进行编写和操作的;管理类畅销书是否案例符合中国实际国策和国情, 而不是一味地“拿来主义”。只有这样, 才能想办法去克服困难。克服困难的有效办法有, 召开读者 (作者) 座谈会, 交流读书 (写作) 心得, 吸收有益的, 排除无益的, 深入调查研究, 从而优化选题结构和内容。经过优化的选题才可以说是选题策划到位, 然后策划编辑需要根据畅销书推出的档期精心组织稿源, 保证书稿在预计的档期正常面市。书稿到达出版社之后, 还需要在编辑、校对、装帧设计、定价等诸多方面协调沟通, 才能真正达到合格策划编辑的基本要求。
2 关注两个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所谓两个效益, 主要是指图书出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出版单位生产出来的出版物, 必须通过市场交换才能体现出社会价值。换句话说, 任何出版物没有其经济效益也就很难实现其社会效益。譬如, 内容质量特别高的图书, 如果销售不出去, 就无法发挥其社会作用。图书出版管理工作的运用和发展必须以大局为重, 图书出版工作必须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 坚持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 不断提高图书出版的质量,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3 做到“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优”
出版单位转企改制之后, 作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 就要满足企业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在选题策划时需要换位思考, 加强沟通, 以“全程式”策划提高图书选题的针对性、实用性。
出版企业推进产品结构的市场转型, 应着力从两个方面加以推进。
第一, 打造图书品牌, 提升产品和品牌知名度。出版企业可以基于各自在某一种类出版物方面的优势 (如质量优势、规模优势和特色优势等) , 努力细分市场, 明确市场定位, 通过挖掘和发挥现有的资源 (包括人才资源、资本资源和文化资源等) 潜力, 打造具有特色的品牌产品, 不断提高品牌的影响力和客户的忠诚度, 进而不断扩大出版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和提升出版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 着力开发横向和纵向两条产品线上富有特色的出版物。策划编辑在内容创新和产品结构上追求一条独特的道路, 力求在选题策划中做到“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优”, 即立足专业分工和品牌特质, 拓展优势资源领域的产品形式, 做到人有我新。横向比较是指与同行业兄弟出版单位出版的同期出版物进行对比, 兼收并蓄、扬长避短。纵向挖掘是指在出版单位有限的资源内不断挖掘新的出版潜力资源。只有做到横向比较与纵向挖掘的有效结合, 实现资源、信息、时效等的有效重新组合, 才能做到人新我特。在人特我优方面, 需要策划编辑找准市场切入点, 寻觅独特视角, 力争做到人特我优, 不断提升选题水平和策划能力, 逐步巩固市场份额和提升产品品牌知名度, 从而形成市场内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 随着数字出版时代的到来, 还要适应和推动出版业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转变, 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多元文化生活需求的需要。伴随市场经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文化交流的增强, 广大读者的读书需求也日益显示出理性化、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近几年, 在新闻出版总署“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思想的倡导下, 出版物产品种类繁多、品种丰富, 但由于读者阅读兴趣分散、购书目的性不强等因素的影响, 出版物产品的市场接受面都相对不够大, 加之智能手机、数字图书馆等各种阅读媒介的出现和阅读方式的兴起, 读者的阅读习惯有所改变, 越来越不受时间、空间和载体的影响和控制, 因而对阅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上述这些就对出版业产品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策划编辑, 除了需要对读者加以细分以外, 还需要通过多种方式 (比如市场调查、问卷调查等) , 设计出能够满足读者对传播内容多样化的要求的出版物产品, 全方位打造全新出版产业链, 这已然成为每个出版单位专业化的战略选择。
在开展选题策划前, 首先要搞清楚出版社的市场定位, 现在全国500多家出版社中, 有中央社、地方社和大学社, 每家出版社都在多年的经营中形成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盲目地跟风开发选题后果是很严重的。表面上是在挖别人的“墙角”, 实际上是松动了自己的根基。成熟的模仿, 应该是一种创造性模仿。创造性模仿是指一种有高度发展性和开拓性的模仿性创新, 它是抵消简单重复模仿的有效途径之一, 不仅克服了“跟风”的恶劣影响、恶性循环, 而且也是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的动力之一。所以说, 创造性模仿也不可以不说是有效的市场竞争策略之一。
正如在《舌尖上的中国》里指出, 人们体味到久违的感动, 这种感动来自人类对自然馈赠的感激和珍视, 也有都市人心灵深处的某些缺失, 更有人类对自我劳作的认可和尊重。作为出版策划人, 如果将自己更多的聪明智慧用在开发对大众读者有用的、有益的图书上, 为大众读者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精神食粮, 那么就会少一点浪费、多一分启迪。
参考文献
[1]图书版<舌尖上的中国>面世.北京日报, 2012-06-25.
[2]赵娟.图书出版模仿现象探析.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 2007.
[3]当当网:http://searchb.dangdang.com/?key=%C9%E0%BC%E2&page_index=1.
[4]http://hi.baidu.com/g_peach/blog/item/27c13939be21f0d79e3d62a8.html.
[5]王绍来.图书出版要兼顾两个效益.新闻传播, 2010 (10) .
编辑记者选题探究 篇6
编辑与记者本来是一组相对立的新闻人员, 编辑是编写别人的稿件;而记者是编写自己的稿件, 但是在一些较小的报社编辑和记者的工作往往是由一个人来完成。本文主要以编辑和记者为一个人的情况来对编辑记者的新闻选题进行探究。
在网络日益发达, 新闻及时性的需求日益增大的情况下, 各大媒体电视台对一些突发性事件往往都进行及时的报道, 那么作为编辑记者, 当重大事件发生时, 如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对事件进行最有效的报道, 考验着编辑记者对这个事件的切入角度的把握程度, 也就是编辑记者从哪个角度进行选题, 从而使自己的对同一事件的报道在同行中能够一鸣惊人。笔者认为, 编辑记者应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选题:
一、尊重事实以事实为依据进行深入挖掘
一个事件发生后, 记者要第一时间感到现场, 对事件的起因、经过进行详细的了解, 要做好五个“W”, 在此基础上, 采访事件现场的目击者, 从他/她的口中对整个事件进行一个完整的了解。在这一过程中, 由于事件的目击者在讲诉事件的经过时, 并不是按照我们所预期的情形进行讲述, 所以我们要准备好录音笔, 在目击者的讲述全部收集回来。目击者在讲述过程中, 作为记者的我们, 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判断出他/她讲述的内容是不是我们需求的重点, 若不是, 那我们要适当的去引导, 何为适当的引导呢?就是我们要不时提出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必须是有深度的, 这个问题的抛出主要目的是让我们了解到这个事件的核心与本质是什么?我们要充分了解到整个事件的事实经过, 以便于我们回去后整理录音。
二、以点带面用最简练的文字传递最大的信息量
对事件的采访结束后, 我们的下一步任务则是对整个事件的录音进行整理, 在整理录音过程中, 我们要直接“去粗取精”, 作为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媒体人, 我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判断出, 我们所采访的录音哪些对我们即将入手的稿件有着重要作用, 哪些是可直接删除的信息。录音整理好以后, 那么就开始着手进行新闻的编辑。众所周知, 一则新闻的标题是新闻的“文眼”, 那么我们在编写新闻时, 如何撰写一个吸引读者眼球的, 能够让读者在看到新闻标题后有继续阅读下去的欲望, 才不失为一个好的新闻标题。
如, 最近好多国家都职责中国内地人到他们国家的超市抢购奶粉事件, 那么这则新闻《香港奶粉荒蔓延全家出动跑遍六区仍需托人抢购》, 这篇报道中, 记者不仅采访的几位已经为人母的妇女, 其中对政府官员也进行了采访, 但是最后成文后, 我们看到的是, 文章主要从几个方面对香港闹奶粉慌的情况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说明: (1) 要全家人出动转战几个地方的超级市场买婴儿奶粉; (2) 对“水货客”每人买了几十罐奶粉现象进行了说明; (3) 港政府正在考虑如何进行限购。其实, 抢购奶粉的现象一直存在, 相信关注的记者也不在少数, 为什么该篇报道会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呢?原因就在于, 该篇报道的选题更加符合目前的热点, 更能贴近百姓的民生生活, 从而引起共鸣。
三、精雕细刻以读者的角度对整则新闻进行打磨
稿件整理并编写完成后, 我们要转换自己的身份, 将自己看成是一个读者, 那么作为读者的你, 在阅读这篇报道后, 对整个事件是否有兴趣继续阅读还是只看一下新闻的标题就让这则新闻“石沉大海”了呢?所以作为编辑和记者在采写新闻的过程中, 你是专家;在阅读新闻的时候, 请把读者放在首位, 有时候多听听读者的意见, 那么对整个新闻的选题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
编辑记者作为大众传媒的主体, 肩负着为人们传递及时、准确信息的责任, 那么在新闻采编写过程中, 如何对一个事件的选题进行深度的把握, 考验着我们每个媒体人的反应速度和生活阅历。我们要时刻从读者的角度出发, 本着以事实报道为前提, 以事件的切入为准则, 以对公众度责任、以读者的姿态来挑刺的原则, 来对我们的新闻进行修饰, 从而在这个信息传播时代, 使得我们的新闻选题更加新颖, 更加有说服力, 更能吸引大众读者的眼球。作为传媒人, 请学会换位思考, 懂得标新立异, 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理论来确定新闻的选题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摘要:在网络日益发达, 新闻及时性的需求日益增大的情况下, 各大媒体电视台对一些突发性事件往往都进行及时的报道, 那么作为一名合格的编辑、记者, 在采写采编新闻时, 如何选题、如何使自己编写的新闻更加与众不同, 更加有深度、更加吸引读者的眼球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的主要能力。
关键词:编辑记者,选题,事实,换位思考
参考文献
[1]由海梅.关于对编辑记者的素质要求的思考[J].科技传播, 2009 (01) .
[2]李广.浅谈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以及如何把握受众心理[J].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01) .
[3]粟龙梅.论电视栏目名称的传播功能[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 (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