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指导

2024-09-30

选题指导(精选10篇)

选题指导 篇1

单项选择考查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名词、代词、冠词、形容词和副词、动词短语、动词时态及语态、非谓语动词、情态动词、虚拟语气、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强调句型、倒装句、省略和情景交际等。近年来, 单选的题干内容越来越贴近生活, 语言更加灵活。它既要求考生对英语语法知识、词语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 又要求根据题干所给的语境条件进行分析、对比, 灵活地运用英语基础知识。要做好英语单选题, 考生除了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基础知识的积累外, 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一、理解句意, 整体把握

做题时, 一定要通读全句, 理解整句话要表达的意思, 切忌在没有弄懂句意的情况下, 根据只言片语, 以偏概全, 盲目做题。例如:The number of students admitted annually to this school ( ) from more tha n 1, 000 in the year 2000 to some 2, 000 las year.A.increases、B.has increased、C.is increasing、D.increased。答案:B。有些同学误选D, 他们没有看懂原文, 把last year看做了时间状语。

二、注意语境, 捕捉句子中暗含信息

近年来, 单项选择题设置特定的语境对语法和词汇进行考查, 这样, 准确了解语境信息是成功解答语境单选题的钥匙, 而语境信息在题干中可以是单词、短语或完整的句子。例如:———I stayed at a hote l while in New York.———Oh, d id you?You ( ) with Ba rb a ra.A.could have stayed、B.could stay、C.would stay、D.must have stayed。答案:A。

三、分析句子结构, 明确句子成分

分析句子结构, 明确句子成分特别是选项在句子中所充当的成分, 有时对于我们选择正确答案是很必要的。在分析过程中, 要特别留意标点符号, 句子中的and、but、or等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 从而判断出这是一个简单句、并列句, 还是主从复合句。例如:At last, we found ours elve sina pleasant park with trees providing shade and____down to eatour picnic lunch.A.sitting、B.having sat、C.to sit、D.sat。答案:D.

四、细心观察, 注意相似句型之间的差别

有些句型看上去极其相似, 解题时必须细心审题, 加以辨别, 找出所考查的句型。

五、留意日常交际用语

高考中经常会考查日常交际用语方面的内容, 因此要注意两个不同民族的交际习惯, 熟悉中、英两种文化的差异, 掌握各种情景中交际应酬的用语, 避免汉语式英语。

六、注意排除思维定式的干扰

在复习过程中做了大量习题, 对一些题目产生了思维定式。当题干略有变化时, 不能随机应变, 结果造成错误。例如:———I'm thinking of the test tomorrow.I'm afraid I can't pass this time.——— ( ) !I'm sure you'll make it.A.go ahead、B.Good luck、C.No prob le m、D.cheerup。答案:D。

选题指导 篇2

1.直接法:直接利用相关语法,通过题干中的已供信息,捕捉到解题线索,得出正确答案。例:

——will you come to the net bars(网吧)with me?

——sorry. my mother always tells me______ there。

a. not go

b. go

c. not to go

d. to go

根据句意可知此题考查动词不定式的否定形式,即tell sb. not to do sth。故此题应选c。

2. 关键词法:许多题目中都有些词对于快速而准确地判定答案起着重要作用。这些词就是关键词(key words)。找到句中的关键词,也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例

he hardly hurt himself in the accident,______?

a. doesn’t he

b. didn’t he

c. did he

d. does he

该题中hardly与hurt是关键词。凡陈述部分含有hardly、never、little、few等否定意义的词时,反义疑问句用肯定形式;而hurt一词的过去式与原形相同,此处hurt未加s,应为过去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3. 类推法:若对题目的备选答案没有把握或把握很小,不妨用“如果a对,那么b也对”的类推法,从而可将a、b否定。例:

——who’s the man at the door?

——______ 。

a. he is a doctor

b. he is a friend of mine

c. he is a famous singer

d. he is twenty

仔细分析备选答案可发现:a、c选项针对的是“职业”。若a是对的,那么c也会是对的,单选题不可能同时有两个正确答案,因此判断a、c都不对。d选项回答的是年龄。故唯有b才是正确的。

4.前后照应法:此方法多用于两个以上句子或对话形式命题的题目。解题前透彻理解,然后联系上下文,捕捉隐含信息,方能准确找出答案。例:

——he isn’t a teacher,is he?

——______. he works in a hospital。

a. yes,he is

b. no,he isn’t

c. yes,he isn’t

d. no,he is

本题考查否定句的反义疑问句的回答。由后半句的回答,我们知道“他”的身份不是教师;否定反义疑问句回答中的yes其实际含义为“不”,no的实际含义为“是”。因此应选择的是b。

5.排除法: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先把一眼就看出的干扰项排除,缩小选择范围,然后将剩余的选项填入空白处进行检验,辨别真伪。例:

the girl asked the teacher ______。

a. what does the museum looks like

b. what did the museum look like

c. what the museum looks like

d. what the museum looked like

本题主要考查宾语从句中的语序及时态的对应关系。主句动词是过去时,从句的谓语动词也应是过去时的某种时态,故a、c被排除。而b中有词序错误,所以d为正确答案。

6.交际法:此方法可用一些常用的交际用语,联系上下文直接解题。例:

——would you like to have another cup of tea?

——______。

a. yes,i do

b. not at all

c. no,thanks

d. help yourself

选题指导 篇3

综合实践 选题 问题

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选题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第一步,选题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方向,而且选题能力的培养本身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任务。选题指导课是综合实践活动多种课型中的基本课型之一,当前学生在选题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并合理规避,对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选题指导课中的常见问题与分析

1.“问题”属性单一,学生成为“资料搬运工”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问题”划分为三类:“是什么”的问题、“为什么”的问题和“怎么做”的问题。相对而言,“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解决难度高、研究价值大。但学生在选题指导课中提出的问题往往较为单一,“是什么”的问题居多。比如学生进行“有趣的纸的研究”,分成了若干的研究小组,分别研究“纸的历史”、“纸的用途”、“纸的种类”、“纸的故事”、“我们身边的用纸”、“纸与环境的关系”等小课题。这些课题,学生往往足不出户,通过网络搜索就能拿出内容丰富的研究报告。结果,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成了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交流资料的过程,学生从小就养成了“书斋式研究”的习惯,遇到问题,不是自己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也不去亲身实践,而总是依赖于网络,这与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初衷相去甚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因为选题指导课上,教师习惯于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入研究主题。这些研究主题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教师指定的,学生自己不太熟悉,所以当学生面对自己较为陌生的主题时,首先能够想到的问题大多数都只能是“是什么”的问题。因此,在选题指导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与他们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问题是指导的重点,只有学生对研究的主题有一定的认识基础和经验储备,才可能提出“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2.问题的汇总、分类扩大或“偷换”了问题内涵

选题课一般都有这样一个环节:当学生们七嘴八舌地提出了各种问题后,教师会引导学生将这些问题进行汇总、甄别和分类,把有些重复的问题剔除,将某些相似的问题进行合并。

比如说,当学生提出“喝可口可乐对身体有没有坏处”这个问题时,问题本身是非常具体的,跟学生的生活也息息相关,为此学生的研究兴趣很浓。但是在问题的汇总、甄别、分类环节,学生的问题很可能就被教师归到“饮料的成分”或者“饮料与健康”这样的类别中。在此过程中,具体的问题被偷换成了抽象的主题,研究范围一下子扩大了。面对这样大的研究主题,学生的研究很难深入。

为什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分类呢?有不少教师认为,学生提出的问题太多,难以指导,分类后减少了问题的数量,降低了指导的难度。还有教师认为通过问题汇总可以将研究内容相似的学生分到一组,有利于学生的互助合作。教师的考虑不无道理,但在汇总分类环节,很多学生提出的问题就被合并掉了,而且教师在汇总分类的时候,更多是从知识逻辑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学生的兴趣生活出发。

3.问题过于简单,虚假研究盛行

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是千奇百怪的,比如,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狗撒尿的时候要抬起一条腿?”“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外星人?”“美人鱼的传说是真的吗?”等等。这些问题看上去要么不着边际,要么就是不知如何下手。在从问题走向课题的时候,教师们往往认为具有现实性、可操作性的问题才具有研究的价值,才能够把它转化为研究的课题。为此,学生很多感兴趣的问题根本不可能成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在现实性、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下,很多学生研究的问题相对而言都过于简单,每一个学生通过研究都能拿出精美的研究成果,很少听说有哪个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失败了。

事实上,任何真正意义上的研究,都是一项未知的旅程,有很多的不可确定性,也有很多的困难。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当一项任务对人们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有所挑战的时候,才能更好地激发人们的潜能,发挥人的创造性。为此,过难和过易的问题都不适合学生研究。所谓“研究性学习”,关键在于让学生在研究中进行学习,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学生经历了研究的过程,体验到了研究对于自身的挑战和提升,体会到了自身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不足,从而产生了积极学习的动力,那么不管研究成功或失败,对学生的发展都是有利的。为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出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

4.问题不具独特视角和创造性

在选题课上,教师们往往关注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关注研究课题是否明确,表述是否规范,研究是否具有可行性,而相对忽视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否具有个人独特的视角。

对学生而言,选题本身就是研究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为研究做准备。选题本身就需要具有创造性和挑战性,具有一定的内涵,这样才能避免让学生总是在进行一些低水平的重复研究,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创造性是课题的本质,课题要体现研究者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要熟悉别人在这方面已经进行的研究,避免做重复的工作。选题的过程是创造的过程,首先要训练学生动脑的能力,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它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促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技能、技巧较好地迁移到生活中去。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爱莉诺·达克沃斯认为:学生的独特性集中体现在每一个人观念的独特性,教学的目的或价值就是帮助学生在原有观念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更精彩的观念。达克沃斯发人深省地问道:“所有儿童在其一、二年级都有惊人的智力进步……为什么许多儿童的智力发展随后就慢下来了呢?在儿童的童年时代晚期,他们的好奇心和智慧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继续拥有自己精彩观念的人如此之少?”她认为这是由于成人的忽略或偏见、社会的习俗或禁忌阻止孩子们探索他们自己的观念,并使他们觉着他们没有自己的重要观念,仅有愚蠢的或罪恶的想法。她认为每一个人的自己的观念是其智力的核心[1]。endprint

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要将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性的个人观念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在选题过程中,我们要看到学生提出问题和选择问题的独特视角,只有提出独特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在研究中形成具有特色的个人观点,而不是简单地去网络上,或通过调查访问将其他人的观点一一罗列出来。

5.问题成人化、学术化,缺乏儿童视角

在选题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往往会提出各种问题,这些问题虽然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但并不是他们真正想研究的问题。比如“感受家乡之美传承乡土文化”、“体验中华戏曲”、“水资源的浪费与污染调查”、“尊师孝亲,为幸福人生奠基”这些问题明显可以看到其中教师引导的痕迹,学生很多时候往往是处于“被问题”的状态。再比如“教室里的桌椅怎样排放才能减少人为的干扰”、“选怎样的餐具才能减少同学挑食”、“怎样能够就近打羽毛球”这样一些问题显然更贴近学生学活,更能体现儿童的视角。

所以,在选题课上,当学生提出各种类型的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分析,这些问题是学生真正想研究的问题还是为了迎合教师而提出的问题?只有学生提出的问题是自己真正所关心的、想要解决的问题的时候,学生的自主性、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6.问题的选择无法兼顾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一般来讲,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会涉及到来自不同领域的各种活动主题。比如说上学期研究“美食与健康”、“消防安全”、“家乡经济的发展”,下学期研究“环保你我他”、“交通安全”、“学会理财”等。应该说,不同的主题有利于学生从多方面、多领域了解各种知识和信息,有利于拓展学生研究的广度。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如果学生每次研究的问题都没有相互的联系和连贯性的话,对拓展学生研究的深度是不利的。

当学生真正开展一项研究的时候,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才是学生真正感兴趣的研究对象。为此,在选题课上,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在前期的研究和积累上,提出一些新的问题。这样具有一定连贯性的研究问题,比学生今天研究这个问题,明天研究那个问题,更有利于激发其对某一类问题的持续关注,也有利于学生将自己的研究不断引向深入。

二、选题指导课中常见问题的规避与解决

1.保护学生问题意识,珍视学生的原生态问题

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需要我们培养,更需要我们的保护。孩子天生就喜欢提问,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究的欲望,但是我们的传统教育往往不注重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我们既要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更要珍视学生提出的各种原生态问题。比如说在三年级某班学生在开学初第一次接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候,教师问:“你们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想要研究?”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晚上为什么没有太阳?白天为什么看不到星星?地球为什么是圆的而不是方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为什么有的蛇有毒有的蛇没毒?可见,没有上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生也是具有非常强的问题意识的,教师需要呵护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这些问题看上去天马行空,但是背后却折射出三年级学生的兴趣特点。有经验的教师会发现,三、四年级的孩子普遍对大自然、植物、动物感兴趣,到了五、六年级才会逐渐对社会、文化问题感兴趣。教师在选题指导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兴趣是引领孩子走进研究性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都是可以去研究的,哪怕最后研究不出什么结果,失败的研究过程也会带给孩子很多深刻独特的体验,教师千万不要用自己的评价标准去扼制学生的研究欲望。“走弯路”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也是一种必要的过程。

2.注重课外的观察和积累

选题指导课的成功,关键在于课外的观察和积累。教师首先要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关注点,从学生的身边提炼和发现问题,提出预设的研究主题。其次,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与积累生活中的问题,对于一些好的问题,要善于积累、归类,形成问题素材库。素材库里面丰富多彩的选题也可以让学生拓展视野,打开思维,激活它们的问题意识。

比如南京的南湖三小从三年级开始鼓励学生记录身边的问题,鼓励四年级以上学生口头调查社区问题,鼓励高年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及成长中的困惑。学期结束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学期开始,召开讨论会,召集学生针对自己关注的问题发表看法,教师汇总本班同学提出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搜集与整理,学生更容易提出自己感兴趣、质量也较高的问题。以下是南湖三小汇总的学生研究问题。

2011~2012第一学期学生研究问题汇总表

3.通过情境创设、活动体验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选题指导课其实没有固定的教学结构和程序,可以灵活地放在学生研究活动的各个阶段。比如说,学生在总结前期研究的课题成果中,又生成了一些新的问题,那么这些问题就是非常值得挖掘的新课题,教师可以适当地在一旁引导,帮助学生生成新课题。此外,当学生在课堂上无法提出高质量的、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课题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对相关主题产生更加直观、深刻的体验,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问题研究,学生提出的问题就会更加具有深度。比如说,南京黑龙江路小学的王宁老师执教《地铁与生活》一课时,学生刚开始对地铁提不出什么问题。于是老师布置了以下几项体验活动:第一,利用节假日乘坐一次地铁,感受一下地铁的舒适性;第二,体验一下,从家里到地铁站,是不是很便捷;第三,查看南京的地铁规划图,看看未来你家附近有没有新的地铁站;第四,访问一下你的邻居,了解他们对地铁的看法。在两周的体验活动中,有学生不仅访谈了自己的邻居,还访谈了地铁上的工作人员,还有学生把1号线和2号线的换乘路线用手绘地图表示了出来。通过深度的体验,学生最后提出了很多非常具体、现实的问题:能否在上下班高峰时间,增加地铁班次?能否多增加一些地铁站点?在新街口换乘2号线的时候,能不能更节省时间?能否在地铁口建1~2个简易厕所等等。endprint

4.运用多样方法,帮助学生提升选题内在品质

学生在选题课上提出的问题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的。但是这些问题的品质往往不同,有的问题比较肤浅,没有什么研究的价值,有的问题老生常谈,没有什么新意。如何提升学生选题的品质?

首先,汇总分类并不是一种提升问题品质的好办法。因为,通过汇总分类,孩子提出的问题往往被放大了,这会给孩子造成这样的错觉:越大的问题越好。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整理的时候,最好能够同时保留学生提出的原始问题。比如南京赤壁路小学的教师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时,采用了以下这种二级泡泡图的方式,既将学生提出的若干相似问题归到了“饮料的成分”这一类中,又保留了学生提出的原始问题。研究相似问题的学生可以归为同一小组,大家可以共同研究“饮料的成分”这一大课题,也可以各自围绕自己的原始小问题展开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相互交流和学习。这样的做法对于保护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很有帮助,也有利于学生围绕具体内容展开较深入的研究。

其次,在筛选提炼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越俎代庖地替学生作出评价或判断,也不要简单地给出问题评价的标准。一般来说,老师喜欢把既定的问题评价标准抛给学生,比如“有价值、感兴趣、可操作”,其实这样的标准在实践中很难准确把握。因此,在筛选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对比等方法,让学生自己尝试评价不同问题的质量,并说明自己的理由。在尝试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了解问题的好坏、质量、价值。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的是:切勿用成人的标准和眼光去评价学生的问题。在自主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感悟什么样的问题是好问题。只有当学生真正明确好问题的评价标准,才有可能提出越来越具有品质的问题。

5.从问题到课题,教给学生具体的转化方法

问题与课题是不一样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很大或者很小,有时非常含糊,不明确。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学生也往往并没有预设好解决问题的途径。而当把问题转化为具体课题的时候,需要将太小的问题合并,太大的问题拆解,要进一步明确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内容和主要的研究方法。比如,学生在开展“我们的学校”的研究时,提出了若干个小问题“学校原来是怎样的?学校有多少个教师?学校的地址在哪里?”转化为具体课题的时候,可以合并为更适宜研究的课题“学校的历史和现状”。

再如,学生提出研究小区植物的问题时,由于研究的问题比较笼统,可以拆分成以下三个更加具体的问题,再开展研究,这样的可操作性更强一些。

参考文献

[1] 张华.教学即研究——达克沃斯教学思想探论.全球教育展望,2006(12).

【见习编辑 郑雪凌】endprint

4.运用多样方法,帮助学生提升选题内在品质

学生在选题课上提出的问题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的。但是这些问题的品质往往不同,有的问题比较肤浅,没有什么研究的价值,有的问题老生常谈,没有什么新意。如何提升学生选题的品质?

首先,汇总分类并不是一种提升问题品质的好办法。因为,通过汇总分类,孩子提出的问题往往被放大了,这会给孩子造成这样的错觉:越大的问题越好。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整理的时候,最好能够同时保留学生提出的原始问题。比如南京赤壁路小学的教师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时,采用了以下这种二级泡泡图的方式,既将学生提出的若干相似问题归到了“饮料的成分”这一类中,又保留了学生提出的原始问题。研究相似问题的学生可以归为同一小组,大家可以共同研究“饮料的成分”这一大课题,也可以各自围绕自己的原始小问题展开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相互交流和学习。这样的做法对于保护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很有帮助,也有利于学生围绕具体内容展开较深入的研究。

其次,在筛选提炼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越俎代庖地替学生作出评价或判断,也不要简单地给出问题评价的标准。一般来说,老师喜欢把既定的问题评价标准抛给学生,比如“有价值、感兴趣、可操作”,其实这样的标准在实践中很难准确把握。因此,在筛选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对比等方法,让学生自己尝试评价不同问题的质量,并说明自己的理由。在尝试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了解问题的好坏、质量、价值。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的是:切勿用成人的标准和眼光去评价学生的问题。在自主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感悟什么样的问题是好问题。只有当学生真正明确好问题的评价标准,才有可能提出越来越具有品质的问题。

5.从问题到课题,教给学生具体的转化方法

问题与课题是不一样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很大或者很小,有时非常含糊,不明确。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学生也往往并没有预设好解决问题的途径。而当把问题转化为具体课题的时候,需要将太小的问题合并,太大的问题拆解,要进一步明确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内容和主要的研究方法。比如,学生在开展“我们的学校”的研究时,提出了若干个小问题“学校原来是怎样的?学校有多少个教师?学校的地址在哪里?”转化为具体课题的时候,可以合并为更适宜研究的课题“学校的历史和现状”。

再如,学生提出研究小区植物的问题时,由于研究的问题比较笼统,可以拆分成以下三个更加具体的问题,再开展研究,这样的可操作性更强一些。

参考文献

[1] 张华.教学即研究——达克沃斯教学思想探论.全球教育展望,2006(12).

【见习编辑 郑雪凌】endprint

4.运用多样方法,帮助学生提升选题内在品质

学生在选题课上提出的问题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的。但是这些问题的品质往往不同,有的问题比较肤浅,没有什么研究的价值,有的问题老生常谈,没有什么新意。如何提升学生选题的品质?

首先,汇总分类并不是一种提升问题品质的好办法。因为,通过汇总分类,孩子提出的问题往往被放大了,这会给孩子造成这样的错觉:越大的问题越好。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整理的时候,最好能够同时保留学生提出的原始问题。比如南京赤壁路小学的教师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时,采用了以下这种二级泡泡图的方式,既将学生提出的若干相似问题归到了“饮料的成分”这一类中,又保留了学生提出的原始问题。研究相似问题的学生可以归为同一小组,大家可以共同研究“饮料的成分”这一大课题,也可以各自围绕自己的原始小问题展开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相互交流和学习。这样的做法对于保护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很有帮助,也有利于学生围绕具体内容展开较深入的研究。

其次,在筛选提炼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越俎代庖地替学生作出评价或判断,也不要简单地给出问题评价的标准。一般来说,老师喜欢把既定的问题评价标准抛给学生,比如“有价值、感兴趣、可操作”,其实这样的标准在实践中很难准确把握。因此,在筛选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对比等方法,让学生自己尝试评价不同问题的质量,并说明自己的理由。在尝试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了解问题的好坏、质量、价值。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的是:切勿用成人的标准和眼光去评价学生的问题。在自主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感悟什么样的问题是好问题。只有当学生真正明确好问题的评价标准,才有可能提出越来越具有品质的问题。

5.从问题到课题,教给学生具体的转化方法

问题与课题是不一样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很大或者很小,有时非常含糊,不明确。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学生也往往并没有预设好解决问题的途径。而当把问题转化为具体课题的时候,需要将太小的问题合并,太大的问题拆解,要进一步明确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内容和主要的研究方法。比如,学生在开展“我们的学校”的研究时,提出了若干个小问题“学校原来是怎样的?学校有多少个教师?学校的地址在哪里?”转化为具体课题的时候,可以合并为更适宜研究的课题“学校的历史和现状”。

再如,学生提出研究小区植物的问题时,由于研究的问题比较笼统,可以拆分成以下三个更加具体的问题,再开展研究,这样的可操作性更强一些。

参考文献

[1] 张华.教学即研究——达克沃斯教学思想探论.全球教育展望,2006(12).

选题指导 篇4

一、选题指导的意义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 中 , 课题的选择决定了研究的方向, 制约着学习的内容, 关系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能否实现。从理论上讲, 无论选择怎样的课题都会让学生有收获, 可在实际操作中, 课题的大小、难易等往往会直 接影响到 学生的兴趣、知识面、思维方法、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发展。 从教师的角度讲, 选题也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 实施整体规划的重要一环。没有课题, 研究性学习容易流为空谈;课题不恰当, 往往会将研究性学习引入盲目。

二、选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所选的课题必须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事实基础, 符合科学原理, 预期结果合理, 研究方法要正确严谨。

2. 价值性原则 。所选的课题必须具有一定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符合道德法规, 符合自身的需要, 能解决学生学习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有一定的独创性和新颖性。

3. 可行性原 则。要求 学生在选题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课题研究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要从自己所学的知识水平, 自身积累的经验, 兴趣爱好, 时间和精力及与其他人的配合等实际情况出发, 选择自己通过努力可以获得成功的课题。

4. 安全性原则 。选题时需要注意在研究的过程中保证不会对学生的身心和生态环境造成伤害。

5. 可持续性 原则。优 秀的选题可产生持续的探究兴趣, 同时可以使学校的各学科研究小组进行不断深入研究的系列课题, 并具有可持续的创新性。

三、选题方法的指导

选题方法须从两个层面上来理解: 一是指教师组织学生选题的方法; 一是指学生选题时对问题的切入方法。

组织学生选题可以由学生自选, 其优点是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不足之处是不能保证课题的质量; 也可以由教师确定, 其优点是能保证选题的质量, 但可能造成学生被动参与;从实际效果来看, 更多的应由师生协作, 共同确定研究的课题。

选题切入的方法, 主要有:

1.切面抓点法。当面对的问题大而复杂时, 可以从不同侧面把问题 切分成细 小的面或点, 择取问题的一个方面, 抓住其中的一点作为课题, 通过剖析这一切 面来探究 问题的实质, 这种选题方法可称之为切面抓点法。其优点是切入点小, 方向明确, 学生容易掌控。如学习《鸿门宴》时, 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某一方面进行研究性学习 :“谈西楚霸 王的刚愎 自用”、“论项羽的君子之度”这是选取同一人物的不同性格侧面切入的课 题 ; “杜牧眼 中的项羽”、“王安石眼中的项羽”这是探究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

2.因果联系法。就是抓住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如:“从项羽的失败看项羽的人才政策”“从刘邦的胜利看刘邦的人才政策”就是从结果探求原因切入的课题。

3.对比分析法。就是抓住类似事物之间的本质区别, 通过对比分析, 分辨事物的优劣高下, 从而认清事物的本质。如:“刘邦和项 羽的性格 比较”这是两个主帅之间的对比;“张良与范增的谋略对比”, 这是两个谋士之间的对比;“樊哙与项庄在鸿门宴中的作用”, 这是两个大将之间的对比。通过比较, 可知刘邦知人善任, 谋臣能从容定计, 将士能见危授命;项羽用人唯亲, 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 将士不能效其力。两个集团之间的胜负不言自明。

4.以小见大法。“小”可以使课题紧密联系教材, “大”又可以保证课题伸展的广度和深度。如“从项羽 的悲剧谈 纳谏的重 要性”、“项羽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 还是历史的悲剧?”等都是用以小见大法成功选题的例子。

心理健康指导单选题 篇5

当人受到挫折后,通过想象自己达到了目的或获得了成就的方式属于心理防御机制的哪一种表现()

[A]

补偿

[B]

分离

[C]

幻想

[D]

升华

[参考答案]C

[单选][难度:0.5][分数:1]

[单选][难度:0.5][分数:1]

以下哪种不属于病理状态的心理问题?

[A]

强迫症

[B]

拖延症

[C]

抑郁症

[D]

焦虑症

[参考答案]B

[单选][难度:0.5][分数:1],对于精神疾病发作的个体,以下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A]

通过对话方式干预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B]

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不药而愈

[C]

患者的神经机制、生理功能某种程度上会受到损害

[D]

可以通过心理疏导缓解,无需心理治疗

[参考答案]C

[单选][难度:0.5][分数:1]

关于心理健康水平的说法,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

健康与亚健康水平是恒定的[B]

造成心理健康水平波动的因素不包括天气因素

[C]

大多数人都在健康和亚健康水平之间波动

[D]

完全没有心理问题、心理极其健康的人占多数

[参考答案]C

[单选][难度:0.5][分数:1]

以下关于心理健康水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健康与亚健康水平是波动的[B]

梅雨天气都可能会引发情绪低落

[C]

心理健康的人遇到挫折也会情绪高涨

[D]

大多数人都在心理亚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状态之间波动

[参考答案]C

[单选][难度:0.5][分数:1]

当一个人被欺负后选择忍气吞声,ta的愤怒就会

[A]

会时不时呈现出来

[B]

随着时间自动消失

[C]

通过压抑慢慢消失

[D]

会越积越多,永远不会消失

[参考答案]A

[单选][难度:0.5][分数:1]

关于愤怒爆发的说法,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

冤有头、债有主,人们不会无故迁怒

[B]

当愤怒积累久了,就容易爆发

[C]

即使愤怒爆发,人们也会就事论事

[D]

愤怒压抑久了,就不会爆发

[参考答案]B

[单选][难度:0.5][分数:1]

情绪疏导期待我们

[A]

在理性的范围内引导情绪

[B]

有愤怒需要立刻宣泄

[C]

不再压抑自己的悲伤,想哭就随时哭

[D]

恐惧时不要忍着,可以随时退缩

[参考答案]A

[单选][难度:0.5][分数:1]

以下哪个关于“理性”的说法是准确的?

[A]

理性就是绝对的冷静、客观

[B]

理性的人遇事不惧、不慌不乱

[C]

理性的人从来不会有情绪困扰

[D]

理性的人只关注解决办法

[参考答案]B

[单选][难度:0.5][分数:1]

如果你的朋友冒犯了你,以下哪种是理性的宣泄愤怒的方式?

[A]

直接撕破脸向对方破口大骂

[B]

面上不显,私下打击报复

[C]

找知己好友倾诉

[D]

吃饭时找服务员泄愤

[参考答案]C

[单选][难度:0.5][分数:1]

破口大骂,又哭又闹,这是()的表现

[A]

退行

[B]

分裂

[C]

否认

[D]

重构

[参考答案]A

[单选][难度:0.5][分数:1]

用新的正面思维重新看待与诠释同一事件,这是()的表现

[A]

否认

[B]

升华

[C]

分裂

[D]重构

[参考答案]D

[单选][难度:0.5][分数:1]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中,没有形成哪一种固化的应对危险的反应模式?

[A]

高度集中注意力

[B]

快速提升攻击性

[C]

果断采取行动

[D]

冷静思考解决方法

[参考答案]D

[单选][难度:0.5][分数:1]

以下哪项不是心理疏导需以科学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原因?

[A]

理论学习可以弥补我们本能、直觉、生活经验上的不足

[B]

科学取向的心理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客观、全面地理解人性

[C]

科学理论才有说服力,能更好地说服当事人听疏导员的话

[D]

科学理论才有说服力,能更好地说服当事人听疏导员的话

[参考答案]C

[单选][难度:0.5][分数:1]

当我们看到当事人的做法刚好与某个理论假设相契合时,我们就容易

[A]

迅速又准确地做出判断

[B]

通过理论帮助当事人意识到TA自己的问题

[C]

掉入“懒人陷进”,先入为主地对当事人做出过于主观的预判

[D]

以上都对

[参考答案]D

[单选][难度:0.5][分数:1]

理性的重要性体现在()

[A]

保护自己,照顾他人

[B]

以更积极更少伤害的方式思考问题

[C]

构建长期规划

[D]

以上都对

[参考答案]D

[单选][难度:0.5][分数:1]

鼓励当事人重视滋生的情绪意味着()

[A]

鼓励当事人沉浸在负面情绪中

[B]

鼓励理性缺位、感性万岁

[C]

鼓励观察、了解情绪是如何影响我们

[D]

鼓励做真实的自己、以任意方式表达情绪

[参考答案]C

[单选][难度:0.5][分数:1],以下哪一项描述的是选择性倾听?

[A]

员工们只听到了涨新的信息,但没听到相应的绩效要求

[B]

母亲嗽孩子吃饭时,孩子虽然听到了,但充耳不闻

[C]

妻子抱怨丈夫不做家务时,丈夫虽答应以后会做,但完全没往心里去

[D]

审讯官在听嫌疑犯的陈述时,比起内容更关注嫌犯的表情信息

[参考答案]A

[单选][难度:0.5][分数:1]

对不感兴趣的信息选择性忽略,因此无法完整理解对方的意思,这是()的误区.[A]

不听或假装听

[B]

选择性倾听

[C]

盲目性倾听

[D]

目的性倾听

[参考答案]B

[单选][难度:0.5][分数:1]

自以为理解了对方的意思,但其实与对方的原意想去甚远,这是()的误区.[A]

不听或假装听

[B]

选择性倾听

[C]

盲目性倾听

[D]

目的性倾听

[参考答案]C

[单选][难度:0.5][分数:1]

()缺乏温度和共情,在平常的谈话中容易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

[A]

不听或假装听

[B]

选择性倾听

[C]

盲目性倾听

[D]

目的性倾听

[参考答案]D

[单选][难度:0.5][分数:1]

“别说你,我听到这样的事都气死。”这是有()的反馈.[A]

内容

[B]

力量

[C]

余地

[D]

参与

[参考答案]D

[单选][难度:0.5][分数:1]

有力量的反馈不意味着()

[A]

要像太阳般和煦,不要像北风般凛列

[B]

需要展示“我要说服你,我要改变你”

[C]

包容、稳定、抱持

[D]

遭词造句上要更加用心

[参考答案]B

[单选][难度:0.5][分数:1]

在反馈中能够关注到当事人整体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体验,属于()

[A]

二级共情

[B]

三级共情

[C]

四级共情

[D]

五级共情

[参考答案]D

[单选][难度:0.5][分数:1]

“人性的相遇”形容的是()的状态

[A]

五级共情

[B]

四级共情

[C]

三级共情

[D]

二级共情

[参考答案]A

[单选][难度:0.5][分数:1]

以下哪项不属于封闭式间题的优势?

[A]

快速获取需要的信息

[B]

缩小话题范围,聚焦重点事件

[C]

鼓励当事人主动表达

[D]

帮助快速收集资料、澄清事实

[参考答案]C

[单选][难度:0.5][分数:1]

以下哪项不属于开放式问题的优势?

[A]

当事人可以自由地谈论他们的情况、想法、情绪等

[B]

快速收集资料、澄清事实

[C]

鼓励当事人充分表达自己

[D]

使交流更加顺畅、深入

[参考答案]B

[单选][难度:0.5][分数:1]

以下哪一项是“澄清”的定义?

[A]

对不清楚、含糊的地方发问,从而获得更加精准的信息。

[B]

确定信息、时间的重点,把复杂的情况汇聚到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上

[C]

确定事实、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

[D]

发现自身资源,着眼解决之道

[参考答案]A

[单选][难度:0.5][分数:1]

“这些事情里面目前最让你烦恼的是哪一件?

“这是提问用于()

[A]

聚焦

[B]

澄清

[C]

赋能

[D]

质询

[参考答案]A

[单选][难度:0.5][分数:1]

以下哪项不是有效释放情绪的方式?

[A]

呼吸放松调节法

[B]

认知重评调节法

[C]

音乐调节法

[D]

合理宣泄调节法

[参考答案]B

[单选][难度:0.5][分数:1]

哀伤处理的五个阶段的正确排序为

[A]

愤怒一否认一妥协一绝望一接受

[B]

否认一愤怒一绝望一妥协一接受

[C]

否认一愤怒一妥协一绝望一接受

[D]

愤怒一否认一绝望一妥协一接受

[参考答案]C

[单选][难度:0.5][分数:1]

绝望属于哀伤的()阶段

[A]

第一

[B]

第二

[C]

第三

[D]

第四

[参考答案]D

[单选][难度:0.5][分数:1]

激情是爱情中的()成分

[A]

情感

[B]

动机

[C]

认知

[D]

意志

[参考答案]A

[单选][难度:0.5][分数:1]

亲密是爱情中的()成分

[A]

情感

[B]

动机

[C]

认知

[D]

意志

[参考答案]B

[单选][难度:0.5][分数:1]

()是爱情中的动机成分

[A]

激情

[B]

亲密

[C]

陪伴

[D]

承诺

[参考答案]B

[单选][难度:0.5][分数:1]

“随大流”描述的是哪一种心理学效应?

[A]

从众效应

[B]

服从效应

[C]

模仿效应

[D]

群体效应

[参考答案]A

[单选][难度:0.5][分数:1]

兴趣的三个层级不包括()

[A]

感官兴趣

[B]

自觉兴趣

[C]

意志兴趣

[D]

潜在兴趣

[参考答案]C

[单选][难度:0.5][分数:1]

有认知行为参与的兴趣,兴趣源头从外转向内,变成我们自发时,属于()

[A]

感官兴趣

[B]

自觉兴趣

[C]

意志兴趣

[D]

潜在兴趣

[参考答案]B

[单选][难度:0.5][分数:1],以下哪一项不是否认的形式?

[A]

实质上的否认

[B]

言语上的否认

[C]

行动上的否认

[D]

幻想中的否认

[参考答案]A

[单选][难度:0.5][分数:1]

当事人虽然有引起生活困难的症状和行为,但不认为自己的症状或不适应行为和丧失有关,这属于()

[A]

迟缓的哀伤

[B]

伪装的哀伤

[C]

夸大的哀伤

[D]

长期的哀伤

[参考答案]B

[单选][难度:0.5][分数:1]

当事人体验到强烈的正常悲伤情绪,觉得不胜负荷,因而产生不适应的行为,这属于()

[A]

迟缓的哀伤

[B]

伪装的哀伤

[C]

夸大的哀伤

[D]

长期的哀伤

[参考答案]C

[单选][难度:0.5][分数:1]

过度延长,且永远达不到一个满意结果的哀伤反应,这属于()

[A]

迟缓的哀伤

[B]

伪装的哀伤

[C]

夸大的哀伤

[D]

长期的哀伤

[参考答案]D

[单选][难度:0.5][分数:1]

人际距离可以分为4种,不包括以下哪一种?

[A]

亲近距离

[B]

个人距离

[C]

社会距离

[D]

公众距离

[参考答案]A

[单选][难度:0.5][分数:1]

以下哪一项属于亲密距离?

[A]

朋友之间

[B]

上下级之间

[C]

医生与病人之间

[D]

父母与子女之间

[参考答案]D

[单选][难度:0.5][分数:1]

朋友之间的距离一般称为()

[A]

亲近距离

[B]

个人距离

[C]

社会距离

[D]

公众距离

[参考答案]B

[单选][难度:0.5][分数:1]

上下级之间、医生与病人之间的距离属于()

[A]

亲近距离

[B]

个人距离

[C]

社会距离

[D]

公众距离

[参考答案]C

[单选][难度:0.5][分数:1]

从归因理论的三个维度来看,个人能力属于

[A]

内部因素,稳定因素,不可控因素

[B]

内部因素,稳定因素,可控因素

[C]

内部因素,不稳定因素,可控因素

[D]

内部因素,不稳定因素,不可控因素

[参考答案]A

[单选][难度:0.5][分数:1]

从归因理论的三个维度来看,努力程度属于

[A]

内部因素,稳定因素,不可控因素

[B]

内部因素,稳定因素,可控因素

[C]

内部因素,不稳定因素,可控因素

[D]

内部因素,不稳定因素,不可控因素

[参考答案]C

[单选][难度:0.5][分数:1]

从归因理论的三个维度来看,运气难度属于

[A]

内部因素,稳定因素,不可控因素

[B]

内部因素,稳定因素,可控因素

[C]

内部因素,不稳定因素,可控因素

[D]

内部因素,不稳定因素,不可控因素

[参考答案]D

[单选][难度:0.5][分数:1]

以下关于归因理论的哪项说法是不正确的?

[A]

将成功归因为稳定因素的个体,会对下一次的成功抱以积极期待

[B]

韦纳认为,人们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会对以后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

[C]

韦纳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因素的分析可以归纳为4项

[D]

归因理论是说明和分析人们活动因果关系的理论

[参考答案]C

[单选][难度:0.5][分数:1]

以下关于激励因素陈述不正确的[A]

激励因素是指能让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

[B]

激励因素改善而使员工感到满意,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C]

对激励因素来说,“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

[D]

激励因素是能够影响人的工作动机并短期起到主要作用的因素

[参考答案]D

[单选][难度:0.5][分数:1]

以下属于激励因素的是

[A]

工作的责任感

[B]

公司的管理

[C]

同事关系

[D]

工资

[参考答案]A

[单选][难度:0.5][分数:1]

社会学习理论由()提出

[A]

华生

[B]

桑代克

[C]

班杜拉

[D]

斯金纳

[参考答案]C

[单选][难度:0.5][分数:1]

以下哪项不属于观察学习过程的子过程?

[A]

注意过程

[B]

知觉过程

[C]

保持过程

[D]

动机过程

[参考答案]B

[单选][难度:0.5][分数:1]

生态系统理论是由心理学家()提出的个体发展模型?

[A]

科尔伯格

[B]

斯膝伯格

[C]

布伦纳

[D]

德鲁纳

[参考答案]C

[单选][难度:0.5][分数:1]

个体发展模型的第一个环境层次是()

[A]

微观系统

[B]

中间系统

[C]

外层系统

[D]

宏观系统

[参考答案]A

[单选][难度:0.5][分数:1]

个体发展模型的第二个环境层次是()

[A]

微观系统

[B]

中间系统

[C]

外层系统

[D]

宏观系统

[参考答案]B

[单选][难度:0.5][分数:1]

个体发展模型的第三个环境层次是()

[A]

微观系统

[B]

中间系统

[C]

外层系统

[D]

宏观系统

[参考答案]C

[单选][难度:0.5][分数:1]

个体与环境的价值系统完全一致,这属于社会适应的()

[A]

初期阶段

[B]

容忍阶段

[C]

接纳阶段

[D]

同化阶段

[参考答案]D

[单选][难度:0.5][分数:1]

以下哪种描述属于社会适应的接纳阶段?

[A]

个体不承认新环境的价值,仍然抱着旧环境不放

[B]

个体和新环境彼此对于价值系统与行为方式都表现出相互宽容的态度

[C]

在新的环境同时也承认个体的某些价值的情况下,个体承认并接受新环境中的主要价值系统

[D]

个体与环境的价值系统完全一致

选题指导 篇6

一、关注流程与注重创新

选题课的一般教学流程很重要, 这是构建选题课的骨架。选题课的常规流程是创设情境, 导入活动;主动探究, 生成问题;归纳提升, 确定小课题;合作分组, 制定课题计划。一般选题课都是从创设问题域情境开始, 激活学生原有经验和积累, 激发学生多元思维, 提出其感兴趣的各类问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筛选课题, 表述课题, 但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有很多种, 如从挂图、插图、声像等素材中发现问题,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 从各种俗语中发现问题, 从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 从自身体验中发现问题等。

不管怎样, 教学流程只是一种范式, 不能死守不变, 不然只能是邯郸学步。

二、关注预设与注重生成

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在于它的生成性。如一位老师在指导《探秘空气凤梨》一课的小课题生成环节, 老师原先预设的小课题是关于“叶”“花”“根”“生长环境”“繁殖方式”“养护”“装饰搭配”等研究小课题。但课堂上学生对“空气凤梨的装饰搭配”并没兴趣, 而是对凤梨叶子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 他们的思维更接近植物的本原探究, 研究空气凤梨与众不同的特性。教师不能让学生进入课前预设的研究子课题, 不要拼命把学生往自己的“套”里引, 或是不停地“抛绣球”让学生接, 老师也不应用对话“掏”出学生课题内容, 不然就与课程主旨大相径庭。

因此,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中,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表达的言语中、撰写的问题中、参与的行动中、展示的结果中捕捉稍纵即逝的闪光点, 将它燃烧起熊熊大火, 绽放出智慧的光芒。这体现出教师的睿智, 凸现出教学的机智, 呈现出师生的才智。

三、关注结果与重视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中, 老师更要学会静听花开的声音, 最怕急于求成, 把提炼出几个适合学情的小课题作为最终结果。有位老师是这样做的:

在请一些同学向朋友推荐家乡的小吃并且认识一些小吃后, 老师说:你还想了解这些小吃的哪些问题呢?学生提出了众多的问题:小吃是否卫生?小吃是怎么做成的?小吃有没有营养?小吃会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小吃的由来?羊肉串是怎么制作的?意大利面需要哪些材料?北京烤鸭怎么做?日本寿司怎么做?……这里问题众多, 有的重复, 有的提法不太科学, 教师引导学生作适当的整合、归类, 从而形成“历史文化”“制作工艺”“营养卫生”“天下小吃”等几个研究小组开展研究活动。这个过程, 老师要舍得花时间, 帮助学生梳理。

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应从问题入手, 对同一个主题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可能是五花八门, 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问题, 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归并、整合, 删除重复的或暂时不可能开展研究的, 合并那些同一指向的问题, 使研究大主题得以成功分解, 为学生的分组研究奠定基础。选题指导课要重视活动过程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通过指导提高学生观察、比较、综合、分析、概括能力。

四、关注方法与尊重问题

选题指导课不能为了体现教师的方法指导一味将贴近生活、容易操作、具有价值作为标签, 对学生所提问题简单判断, 轻易否定。

其实, 学生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已属不易, 至少代表着他思考的轨迹、困惑和疑问。在活动起始阶段, 学生研究那些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也未尝不可。随着活动的深入和推进, 再引导学生研究那些“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 不能用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考;或蜻蜓点水, 用现成的粘贴代替分析的必要;或唯我独尊, 用课件的冲击代替学生的质疑……这样的指导省事了, 省心了, 却难以在学生心中留下思维的痕迹, 探究的足迹, 判断的意义。

五、关注规范与关心现状

研究性学习要将问题转化为课题, 课题名称需要规范、简洁的语言去表述。开展课题研究得有计划、有步骤。课题计划表得包含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等要素。但对小学生来说, 完成这些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这个指导过程中, 教师要先给学生铺设一些台阶, 给予一些范式指导, 如提供范式“关于______的研究”来填写课题名称。列好计划表的一些项目内容让学生从中选择, 便于操作。

其实, 方法是为活动服务的, 而不是简单地外加。在研究过程中, 他们就会不知不觉地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 对问题的内涵和外延逐步明晰。研究这个问题, 需要什么方法, 就是一种思考, 也是一种研究。没有研究, 就来规范, 是削足适履。我们要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 从孩子的现状出发, 贴近学生的实际指导。这样的指导才是有效和有意义的。

选题指导 篇7

一、在选题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课题没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通过调研访谈, 我们发现学生研究的课题有许多并不是来自自己的兴趣, 这些课题多数是由学校或教师指定的。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 主要是因为部分学校及个别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对学生不放心, 认为学生生活知识面窄, 作不了课题研究, 没有发挥学生的潜能, 限定了学生选择课题的范围。还有部分原因是同一些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错误认识有关, 他们认为在中高考成绩决定一切的今天, 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浪费学生的时间, 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2. 课题脱离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

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从其研究过程来说, 大多数并不具备严格意义的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规范性, 但从其研究结果看, 已有科学研究成果的“再发现”。所以, 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 通过这样一种基本形式和手段, 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课题缺乏研究条件的支持

没有对课题研究具备的条件进行可行性、科学性评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所处的学年段知识结构, 年龄及生活经验;另一方面是客观条件, 如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 即学校、家庭和社区能给学生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物质资助方面, 如信息资料、实验设备、经济支持和活动空间等等。

4. 选题过于空洞抽象

学生在选题过程中, 出现选题过于抽象的问题, 可能引起研究方向不明确, 指导教师不易指导等问题, 这样会使研究有一定障碍, 甚至无法实施。如“关于通化市市民消费观的调查”“当前我市学生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我校初中生道德水平的调查”等等, 都是很抽象的题目, 无法操作。有的学生选的题目方向很好, 但因为不够具体, 也无法操作。

5. 课题的表述不规范

选择一个研究课题并不意味着这个课题有了恰当的表达方式。研究课题的表述方法一般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叙述式 (或称描述式) , 另一种是问题式。前者主要是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 如课题“废电池的危害与利用”。后者主要是以疑问句的形式出现的。学生的选题有许多课题的表述随意性较大, 问题表述不够理想和完善。

二、要建立问题意识

1. 要认真对待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和自然界中的现象

在观察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和自然界中的现象时, 要特别关注那些新奇的、重复的和密集的现象。平时要有目的地对这些偶然的现象、个别的现象多提几个为什么, 多提几个问题。

2. 要学会观察与思考, 养成不断提问的习惯

学生观察现象应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这就是说, 一个人要有问题意识, 要有怀疑一切的精神, 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 发掘其潜在的意义和价值。

3. 要建立一个自己的问题库

要养成记录发现问题的习惯, 随时记下所想到的问题, 每个学生每学期要形成2~4问题, 以建立自己的问题库。

三、如何使问题变为研究性学习课题

问题的提出可以从自己兴趣出发。可以从自己学习的学科出发, 提出自己观察到的一些难以解释的现象问题。然而,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成为一个值得我们开展深入研究的课题, 在众多的问题中选出一个能转化为研究课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例如, “某一类型的数学题有几种解法?”这虽然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但它仅能作为一个最基本的数学问题, 而不是一个研究课题。而“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这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但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大, 人们可以从许多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对它进行探讨、研究, 它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领域, 但不是一个合适的课题。“关于我校学生早餐问题的调查研究”这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是人们关心的饮食与健康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可以成为一个研究课题。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选题”环节反映出来的问题很多, 指导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指导方法与手段来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要针对不同小组课题的不同问题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以鼓励学生为主,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努力使学生真正受益于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一门课程领域实施以来, 学生和教师都遇到不少困难, 特别是在发现问题, 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的“选题”环节就遇到困难, 以至课题无法研究下去。我们通过调研实践针对学生研究性学习“选题”环节存在的问题, 结合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与基本操作程序, 给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教师和学生指出如何提出问题, 如何将问题转化为研究的课题, 使指导教师与学生所选择的课题更加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选题,研究方法,问题转化为课题,指导

参考文献

选题指导 篇8

一、以教材内容为依据, 围绕基本原理指导选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根据教材内容, 启发学生的思维, 帮助学生发现捕捉问题, 因此确定选题时应注意不能完全脱离政治学科教学内容。如在学习到高一思想政治课《价格变动的影响》一框的关于牛蒡价格探究的小栏目。这一探究主要是围绕着牛蒡价格的涨落是怎样影响药农的生产活动展开讨论的!从而得出价格的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原理。在教学中, 学生们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积极的讨论, 这时我适时地提示全班的同学举一反三, 在身边有没有相关的例子?几个农村的学生立即反应:“2009年云霄的特产水果枇杷价格暴跌的现象!”我进一步发问:“为什么会出现枇杷价格暴跌的现象?产生这样的现象会不会出现什么影响?怎样才能减少枇杷价格暴跌带来的损失?”这个问题引起了绝大多数的同学的共鸣和大讨论, 从6年前的3·28枇杷节后的大规模种植到2009年果贱伤农等等现象纷纷地提出了自己的各个角度的看法, 就此我及时地引导学生确立相关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关于云霄枇杷价格暴跌现象的探究》并指导学生做社会调查, 通过调查实践, 学生们通过实地考察果园, 采访果农, 走访了物价局、民政局、政府相关领导。加深了对枇杷现象的了解以及如何利用价值规律为我们服务原理的理解。在结题中不仅比较深入的运用经济学的知识分析了枇杷价格暴跌现象的原因, 更是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在对政府防止“果贱伤农”问题所做出的相关措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得到了良好的研究学习效果。可见, 结合教材内容, 开展研究性学习, 经常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探索与教材密切相干、学生很感兴趣的问题, 从而确立好课题, 能使学生在加深对原理理解的基础上, 开拓了思维, 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二、指导学生结合本地区的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开展研究, 引导学生选择有特色的研究主题

抓住热点而且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由教师确定研究主题。课题内容要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但指导不能变成包办, 尽量避免成人化和功利化。由于研究性学习是近几年才开始进行的一项课题, 因此难免很多学生选题时角度过大, 过于空谈!例如有些学生选择“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及对策”“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等, 虽然也是社会热点重点问题, 但是课题内容的难度不适合于学生所处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即使结题也是通过上网查查抄抄资料, 得不到真正的锻炼, 也形不成自己的研究特色。这时老师更应当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去关注本地区的政治经济现象, 比如2010年我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 广泛开发想象和综合分析能力, 针对我县经济发展的重点工程, 选择了“打造光电之都———云霄发展光电产业的现象分析”等题目。学生抓住了身边耳熟能详的经济发展问题, 既能从发展光电产业对企业、农业、就业、经济的积极影响去分析研究, 又能从消极影响带来的不利因素及其对策去分析研究。研究题目确立后, 他们积极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访问、调查、查找资料、整理资料等。针对发展光电业问题, 他们选择了“工业立县和保护资源”“光电产业的发展对云霄经济的影响”等角度, 通过广泛调查研究, 取得如何开发光电资源、发展光电产业中又可能出现哪些破坏资源的行为、要采取怎样保护措施等实证资料, 论证了发展光电产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在辨证思维指导下开展实践活动, 学生敢于探索、调查, 提出自己的设想和观点, 又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辨证思维能力。

三、结合德育的目的进行选题指导

根据学生成长过程中密切相关的问题开展研究, 在学习的同时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选择学生自身成长过程中密切相关的课题, 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研究积极性和主动性, 更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贯穿了德育的目的。例如“对网吧经营管理和规范的建议”“中学生的消费观”“中学生早恋现象”、对“校服”的思考、“学生对考试的看法”等课题。这些课题都与学生生活实际以及成长过程关系密切。这些都是以往在课本或学校里对学生再三进行教育的内容, 由于是被动教育, 感受不深, 甚至被有些人当成耳边风。而现在是学生自己在研究中去认识, 不仅受到的教育深刻, 而且, 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其辨别是非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

又如2008年, 云霄县开始设立公交车路线!县城的公交车成为了一个比较新鲜的话题, 但是运行一年来, 伴随着各种道德、经济、习惯、交通的问题接踵而来。我的一组学生们在我的指导下确立了《云霄公交车现象的探究》, 学生们亲自跟访了几路公交车, 并采访了公交车的司机、交通主管部门, 并对车上的乘客进行了调查采访。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和体现, 并且对公交车上的道德现象有了深入的了解, 对公交车的管理和对云霄人们的生活影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并针对道德风尚, 劳动报酬, 路线的改革和基础建设投入等方面对相关部门和乘客群众做了建议和倡导!这一课题也取得了十分优秀的结题报告, 获得了多项评比奖项!

选题指导 篇9

由于小学生受思维水平、生活经验、学识素养等方面的限制,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题时, 需要教师热情参与, 适时调控, 合理引领。本学期, 通过几次指导学生选题的尝试, 笔者基本形成了选题指导课的教学思路:创设情境, 引入主题→揭示选题原则, 确立班级主课题→围绕主课题提炼小组子课题→自由组合, 制订活动计划。下面笔者就主要环节的教学思路做进一步分析。

一、主题———创设情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对的是学生丰富的生活世界和鲜活的人生经验, 因此, 教师在引入主题时, 要适时创设生活情境, 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资源挖掘出来。在《交通与城市发展》综合实践选题指导时, 刚上课, 我先让学生欣赏一段介绍家乡盐城交通发展的短片, 了解六十多年来盐城交通的发展以及城市容貌、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巨大变化。看了这段振奋人心的视频资料, 学生感慨万千, 仿佛打开了话匣子, 提出了许多感兴趣的话题。最后, 我们把这些问题归纳为三大方面:空中交通与城市发展、陆上交通与城市发展、水上交通与城市发展, 从而明确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进行研究的几个方向。由此可见, 情境的创设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进行研究的积极性, 使学生尽快融入角色。

二、选题———切中肯絮

倡导学生对综合实践研究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活动的关键, 所以, 课题的选择权自然是在学生手上的。但学生以往几乎没有接触过系统的综合实践活动, 如果老师不加以引导, 往往会天马行空地提出很多相关话题。因此, 指导学生使用好选题原则这个“筛子”, 才能从众多话题中筛选出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

选题原则主要有这样三个:感兴趣、有价值、易实践。“教育即生活, 生活即教育”。应让学生知道, 选题要贴近自己的生活, 从自己的兴趣出发, 同时, 还应该考虑到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 是否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研究能力。例如, 笔者在指导《健康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时, 学生通过讨论形成了“运动与健康”、“饮食与健康”、“环境与健康”、“心情与健康”等研究方向, 接着出示选题的三个原则, 继而请学生谈谈对三个选题原则的理解, 分析各个课题是否符合选题原则。对于能够结合选题原则去分析的学生, 我给予充分的肯定, 最后, 通过举手表决选出班级的研究方向, 大家意见较为一致, 选择了“饮食与健康”这个研究方向, 规范并完善了课题的表述。最后, 把班级综合实践的主课题定名为“关于饮食与健康关系的调查研究”。

三、子课题———提炼延伸

主课题的提出给班级一个阶段的研究活动指明了方向, 为了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研究, 还需要对主课题进行分解, 让研究的课题更加精细化, 这就需要提出一些子课题。子课题的提出同样要遵循上述三个选题原则。同时, 因为子课题是主课题的分支, 所以要紧紧围绕主课题。如果把班级主课题比作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那么一个个子课题就是组成这棵繁茂大树的枝枝丫丫。在《健康与生活》选题指导时, 形成班级主课题后, 学生又通过小组讨论, 推荐了“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调查研究”、“关于食品安全与健康的调查研究”、“饮食种类与人体健康的调查研究”、“过量饮酒对健康危害的调查研究”等七个子课题。

小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主要应采取小组合作形式, 通过小组合作, 在平等对话的气氛中逐渐生成了班级子课题。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更好地参与到下一阶段的研究活动中来, 还需要形成新的学习小组, 对子课题进行研究。于是, 我鼓励有共同兴趣的同学分组合作研究子课题, 在理性思考和短暂交流后, 学生自觉形成了六个“天然小组”, 这是孩子们基于兴趣做出的选择, 这种选择使他们对自己的研究持有了更多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从而使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成为可能。通过这样的选题过程, 同学们有了自己渴望探究的课题和志同道合的研究伙伴。重要的是, 这一切都是基于学生自身的思考、交流、审议产生的。

最后, 新的学习小组可以推举出组长, 根据自己的小组特色确定小组名称、活动口号等, 以增强团队的气势和凝聚力。布置各组课后制订一份详细的活动计划, 小组成员根据兴趣和优势条件进行合理的分工。

以上就是一节综合实践选题指导课的基本思路, 这一看似简单的过程却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突破口。课堂上, 孩子们的流利表达、自如谈吐展示了一定的综合素质;活动中, 他们学会研究、学会交流、学会共同生活, 选题能力、表述能力、合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选题指导 篇10

一、选题的辩证观

在考虑选题时,应用辩证的思维来考虑问题,即要有正向思维也要有反向思维,常见的写作形式有以下几种,利弊要作出正确的评估:

(一)大题大做。这是所有学生在论文写作上都应尽量避免的,因为时间、精力、能力上都不具备。比如:《论乐感》《论xxx对音乐发展的贡献》,题目太大,很容易写得空泛,如果对所论证的内容没有大量详实的资料和自身丰富的知识修养,很难完成这样的论文写作。

(二)大题小做。看似面面俱到,但论述浅,纵深性不够,只能是泛论式的文章。比如:《浅论xxx的创作风格》《对xxx的艺术特色的初探》,作为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这样的写作显得过轻,没有多少学术分量。

(三)小题小做。没有学术上的说服力,容易以偏概全,出现片面的、不严谨的论点。比如:《论xx在演唱xxx歌曲时的技巧运用》《分析xxx歌曲的结构特点》,这类文章首先在学术上就站不住脚,更没有实际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四)小题大做。这是最适合在本科或研究生时期所写的论文选题形式。集中某一点进行深入剖析、论述,常常有可能产生创见或出现闪光点。比如:《叙事结构与音色策略———对艺术歌曲xxx的分析》《语言声调与民歌曲调的形态异合———以xxx歌曲为例》,从横向、纵向的多维角度、多个视觉出发,去探讨、发掘,就可以把小题目作成精彩的大文章。

(五)争鸣。学术界正在时兴的话题、正在讨论的观点,常常众说纷纭,但这种内容往往见仁见智。以此为论题,有助于学术发展,更可作为一家之言。比如:《对xxx歌曲演唱版本的比较研究》《再议xx唱法与xx唱法》,结合自身舞台经验与实践,综合当前的各种观点,进行逻辑梳理和分析,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以期达到业界商榷、争鸣的效果。

二、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声乐表演专业硕士论文的写作类别大致有:综述类(例如声乐发展史)、作品分析类(例如舒伯特艺术歌曲分析)、音乐表演类(例如声乐表演技巧、声乐表演与伴奏)、音乐评论类(例如威尔弟歌剧艺术节观感)等等。无论是从哪一个方面进行写作的论文,学生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普遍的共性问题,具体概括下来有以下几点:

(一)选择不熟悉的领域,缺乏该领域的基本常识

以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为例,演唱和舞台实践除了检验自身的技能技巧之外,也考验着每个人的舞台心理素质。由此,论文中常常出现心理现象分析、心理学术语。但写作者往往又没有在音乐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上下够功夫,仅仅是道听途说一些术语,或者人云亦云的牵强附会。这样的论文可想而知,往往漏洞百出,只是将现有的概念及理论当成了标签和包装,“贴”在所分析的音乐现象上,将心理学阐述的普遍规律简单地转换到音乐表演的活动中,以理论套表象,这是行不通的,在学术上造成不严谨的效果。

(二)重感性的浅层介绍而轻理性的深层分析

比如:演出比赛的介绍,艺术实践的体会等。但凡这类文章大多只罗列现象、过程和经验,发表点感慨,却并未“透过现象看本质”,没有揭示出表象后面的深层逻辑原因。当然,这些内容不是不能写,关键是要有理性的整理和总结,把一些内在的联系、所要表达的目的、探讨的意义等形成概念,最后进行结论性的文字。

(三)老套路,无新意

拿某些作品分析的文章来讲,现在只要是跟作品分析相关,学生们的硕士论文大多采用和沿袭了同一个套路:比如取名为“通过xx咏叹调深入剖析xx人物的性格特征或者演唱风格”。接下来首先是作曲家生平,第二是创作背景,接下来就是逐字、逐句、逐段的分析。再选几个谱例,进行机械地形态分析:这里是单乐段结构;这里是xx调式,要演唱得抒情;高潮段落曲调从x小调转到了x大调,音乐变得激扬,演唱时要把握好情绪的处理,不一而足。硕士论文,就是研究者针对某一个专题进行了较长时期且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后所发表的成果,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没有慧心,人云亦云,就成了空洞词汇的堆砌和填充,这样写出来的论文也没有太大的学术价值可言。

(四)结构松散,行文不通畅,表达能力差

既然是学术研究,就应以学者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学位论文,严谨、一丝不苟、勤学、敏思是缺一不可的。同时,积累大量学术信息,了解学科前沿的动态和进展也非常必要。虽然有的学生也读了一些理论书籍,由于缺乏理论分析的方法和思路,找不到一个较好的、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切入点,对于比较法、分析法如何在技术与艺术之间进行运用不娴熟,因此文章中常常出现前言不搭后语,一个论点刚提出,紧接着又在说另一个问题;或者,用辞不当,陈述的问题表达不清楚,令人看不懂,或者有意识地堆砌一些晦涩的词句,以为这样一来论文就显得“高端大气”,其实不然,更有可能适得其反。

三、论文的写作规范

(一)摘要。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摘要以提供论文内容梗概为目的,对论文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的一种陈述,内容要有针对性和限定性,文字要有概括性和准确性,不能等同于引言和结语。摘要的目的有二:一是便于读者一目了然地审视论文内容与质量,第一时间作出是否具有学术价值的判断;二是便于交流和传播。摘要应该客观公正,切忌大而空,不说作者自己的话、自我评价或以第三人称进行评价。如:尽量避免“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建议采用“对……时期的圣咏进行了研究”、“报道了……时期歌剧复兴的现状”、“……观点的提出”等作为记述方法来表明文章的性质和主题。

(二)关键词。关键词为检索带来了方便,因此应选取论文中起关键作用的、最能代表中心思想和意思的词或词组,一般不少于3个,不多于8个。尽量做到关键词的专指性、代表性、可检索性。在声乐表演专业学生的论文写作中,应围绕文中各段所阐述的观点精准提炼出关键词,做到一目了然。

(三)注释。注释是对正文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者补充说明,它是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论文以外的附属物。其目的是为了让读者领会作者的意图,使文字更具有说服力。文内注释常用(1)、(2)、(3)上标注明,常用的有有脚注和尾注两种方式,其他注释在此不一一赘述。

(四)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在撰写论文时引用、借鉴、参考的文献资料,包括:论著、论文、史料、百科全书等书籍或文章。其目的一是表明自己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研究,二是用以区分自己的研究与别人研究成果的不同,这也是遵守著作权法,体现论文作者诚信的重要标准。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有:作者、题名、期刊名(专著名)、出版年、期、起止页码,尾注,用[1][2][3]……标示。常见一些学生的硕士论文在参考文献的格式上很不严谨,要么只有出版年没有页码,要么又漏掉了期刊名(专著名);特别是对于乐谱的引用,由于市面版本很多,有些学生图省事,常常在文中引用的谱例并不是文后罗列出的参考乐谱的版本。这些不严谨的态度都应该规避。

一篇好的声乐硕士学位论文是研究者在经过了深思熟虑、深度研究考察后才形成的带有自我主观意识的学术文章,它反映着研究者的学识水平、学识深度和广度,体现出研究者在声乐这个学科领域的专业性、独到性。因此,切忌在论文写作时浮躁,更不能有为写论文而写论文的心态。一般情况下,声乐表演专业研究生应该在制定出毕业音乐会曲目的同时就应该有了初步的论文写作方向,舞台与理论齐头并进,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学会自省,以良好的心态对待自己所热爱和研究的专业课题领域,因为良好的心态是学术生命得以长青的锁匙。其实,学位论文的写作是要和自己的学术兴趣挂钩的,这也是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更高的体现方式。脚踏实地,潜心吸纳,终有“滴水石穿”“铁杵磨成针”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高拂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审稿谈音乐学论文写作问题[J]人民音乐,2012(6).

[2]伍国栋.编辑萃语:怎样写论文的“摘要”[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2(3).

[3]边起.怎样写论文注释和参考文献[J].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

[4]杜苏.怎样写论文[J].福建质量管理,1999(6).

上一篇:生物质炭制备方法研究下一篇:情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