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技术(共12篇)
共享技术 篇1
1 检测原理简析
现在电信运营商的带宽越来越大, Internet技术的发展和高昂的接入价格, 使得越来越多的用户采取合租方式通过路由上网。但是有线宽带由于没有无线宽带那种SIM防复制, 防止破解等技术, 因此控制路由器上网一直是他们研究的重点。
原来电信运营商常用SMTP检测技术来判定是否路由,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设备的更新, 现在运营商很难从设备层来控制用户, 于是更新的检测技术, 采用IPID判定法、TTL判定法、时间戳判定法、User-Agent判定法等方法来检测路由后面的用户数。
1) IPID判定法:根据Windows协议栈的特性, 一台计算机IPID值是连续的。通过分析IPID值的跳跃我们可以得出计算机的台数。Windows网络协议栈实现时, ID字段的值随着发送IP报文数的增加而增加, IPID的初始值是随机值, 一般说来, 不同主机的初始值有较大差距。由于Linux、Unix的IPID是随机值, 故此判定方法对Linux、Unix无效。
2) TTL判定法:TTL指生存时间, 指定数据报被路由器丢弃之前允许通过的网段数量。TTL是由发送主机设置的, 以防止数据包不断在IP互联网络上永不终止地循环。转发IP数据包时, 要求路由器至少将TTL减小1。不同的操作系统其TTL不同:LINUX为64, WIN2K/NT为128, WINDOWS9X系列为32, UNIX系列为255。如果检测到有多个TTL的值则可以断定有多台主机。
3) 时间戳判定法:由于不同主机的物理时钟一般存在偏移, 且网络协议栈时钟与物理时钟存在对应关系, 同时不同主机发送报文的频率与时钟存在统计关系, 因此可以分析发现不同的网络时钟偏移数目来确定主机的台数。
4) User-Agent头判定法:HTTP头分为HTTP请求头和HTTP应答头。HTTP请求头为HTTP客户在浏览服务器上的主页时, 向服务器发送请求的时候必须指明请求类型。请求类型是指HTTP-GET或HTTP-POST, 每个HTTP-GET和HTTP-POST都由一系列HTTP请求头组成, 这些请求头定义了客户端从服务器请求了什么, 而响应则是由一系列HTTP应答头和应答数据组成, 如果请求成功则返回应答。在HTTP头中有一个User-Agent头标明了浏览器类型。不同操作系统、不同IE版本、不同补丁的User-Agent字段不同。由此可以根据user-Agent头的不同来判定主机的数量。
2 分析WindowsTCPIP协议栈数据处理过程
在众多检测原理中, IPID判定法判定准确, 用得较多, 其他再作为辅助判定方法。下面我们主要分析一下WindowsTCPIP协议栈数据处理过程。
1) WinSock的数据包形成后, Tcpip.sys会将其传递给防火墙驱动程序 (Ipnat.sys) 进行处理。防火墙检查该数据包是否属于所要阻止的Internet控制消息协议 (ICMP) 消息类型。如果ICMP消息被阻止, 防火墙就将丢弃该数据包。
处理完后, 防火墙会将该数据包传回给Tcpip.sys,
2) Tcpip.sys将数据包传递给筛选器驱动程序 (Ipfltdrv.sys) 进行处理。
Ipfltdrv.sys根据下一跃点接口, 将该数据包与已配置的出站IP数据包筛选器格式进行对比。
若出站数据包筛选器不允许该数据包通过, Ipfltdrv.sys就会直接下, 丢弃该数据包。若出站数据包筛选器允许该数据包, Ipfltdrv.sys就会将该数据包传回给Tcpip.sys。
3) Tcpip.sys将该数据包传递给Ipsec.sys进行处理。
Ipsec.sys根据IPsec筛选器组, 决定是否允许、阻止或保护该数据包。若允许的话, Ipsec.sys会在不修改该数据包的情况下, 将其发回给Tcpip.sys。若阻止的话, Ipsec.sys会直接丢弃该数据包。若要进行保护的话, Ipsec.sys会在将数据包传回给Tcpip.sys之前, 对其添加适当的IPsec保护。
Tcpip.sys随后会通过下一跃点接口, 将该数据包发送到下一跃点IP地址。完成数据包的出站。
3 解决方案
1) 对于IPID检测的破解
因为各运营商破解时是采集其前置机上的数据包通过分析IPID来判定的其主机数目。由上面我们知道只需要我们出去的数据包在发出前我们修改其所有数据包的IPID头设定为一个统一的值或者随机值即可。因此我们只需在图1第2步黑色椭圆的位置添加驱动程序修改IPID头即可。
既然破解检测的核心在于修改Windows协议栈, 我们选择修改开源驱动DrvFiltIp.sys来完成IPID头的修改, 因为数据包通过ipfltdrv.sys以后, IP层的数据包结构都不会拦截或者修改, 这个时候我们只要在他进入TCPIP.sys之前使用一个hook驱动, 加载了DrvFiltIp.sys, 将IPID改为固定值或者随机值, 就可以解决所谓IPID检测问题。
修改FilterPackets过滤函数
2) 对于TTL的检测, 我们有多种解决办法:
(1) 修改注册表办法, 在windows下我们可以直接修改注册表让TTL同一为一个固定值。
在“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TcpipParameters”, 找到“DefaultTTL”, 将该值修改为十进制的固定值, 重新启动服务器系统后即可。
(2) 修改驱动的办法:在上面ipid改动代码中加入ipp->ipTTL=111 (111为固定值)
(3) Linux下修改方法:
命令行#sysctl-w net.ipv4.ip_default_ttl=N, (N=0~255) , 若N>255, 则ttl=0, 重启服务器即可生效。
3) 统一时间戳, 这个可以通过服务程序在内网建立一个动态的UDP的时钟服务器, 将每台计算机启动后时钟进行同步, 保证内网的计算机的时间都是一致的, 这样就解决了时间戳的检查问题。
4) User-Agent头判定法同样可以通过修改注册表修改User-Agent头。这个办法网上介绍了很多, 就不再阐述。
4 改进和建议
上述办法虽然比较完美的解决了网络尖兵的检测问题,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电信商又通过Windows的TCP连接数不超过255个来做文章, 判定后台端口使用数量等问题, 这些问题虽然可以通过路由器编程直接解决, 但是也可以通过一个服务来统计连接数解决, 总之未来将会有更新的检测技术产生, 研究检测原理的办法也将不断的更新。
摘要:随着互联网带宽的发展, 运营商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不让用户几家合用路由上网, 于是普遍采用IPID、时间戳、User-Agent头等技术来检测技术来判定路由器后面有多少台计算机在共享上网。该文深入剖析这些技术的基础上, 提出如何防范运营商的共享检测, 着重分析了IPID解决方案。
关键词:共享神盾,共享神矛,网络尖兵,IPID
参考文献
[1]赵丙秀.ADSL共享上网检测原理与实现[J].电脑学习, 2009 (2) .
[2]安志锋.破解网络尖兵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6 (22) .
[3]吴县植.让您的宽带继续共享[J].办公自动化, 2007 (6) .
共享技术 篇2
资源共建共享是个系统工程,应该由学校和各级部门整合各种力量,集人力、财力、技术等优势,根据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需求,建立开发就用的新机制,实现资源建设最优化。在学校中,学生是最具有创造性和灵动性的一个群体。学生成为技术专家,能为数字化资源的共建共享注入很多新的元素,从学生的角度来开发资源会满足更多教师和学生的需要。
把“学生作为技术专家”不是只停留在嘴上,还是体现在行动中。能真正地 “把学生视为技术专家”,让学生参与到资源共建共享的设计和实践中去,将对数字化资源的共建共享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
一、“学生作为技术专家”对资源共建共享带来的影响
对于学校而言,学生成为技术专家,从学生的角度来开发资源会满足更多教师和学生的需要,这符合学校建立数字化资源库的初衷——为教学服务!
学生成为技术专家,可以帮助教师及其团队共同开发具有创新性的数字化资源,合作探讨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支持有意义的技术应用。我们通常把这些小专家称作“业务骨干”,这些“小专家”能做的的事情很多,比如自己先行完成操作任务然后指导其他学生,操作教学管理软件,发送电子学习材料、演示优秀作品等,是教师得力的“小助手”。
学生成为技术专家,会极大地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增强自信心的同时也会萌生自豪感。通过参与,增强自身数字化资源建设意识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数字化学习技能,比如管理学员的资源订阅、整理组织电脑上的文件夹、及时备份数据、下载并保存常用软件、学会保护版权并宣传版权意识等等。
二、有利于组织和实施“学生作为技术专家”的条件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有利于组织和实施“学生作为技术专家”的项目的资源有: 教材本身、计算机教室、教学软件,电子学案及电子材料料、优秀电子作品资源库、现有计算机数据、常用应用软件等等。
学生可以培养的技术知识和技能有:电子教学资源的开发、计算机教室及计算机的使用和维护、教学管理软件的操作和控制、电子学习材料的发送、优秀作品的收集和展示、计算机数据备份、常用软件的使用和作品的生成、用新技术开发学校课程新的呈现方式等。
可以用于和学生一起分享开发技术培训工具的资源有:校园网的信息技术学科平台(发布通知)、问卷星(问卷调查)、教师博客(动态追踪)、RSS订阅器(订制资料)以及其他有关开发技术培训工具的网站及平台。
三、让“学生作为技术专家”的措施和途径
要充分信任并尊重我们的学生,相信他们的能力和潜力。尽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遇到问题可以先通过上网搜索或相互探讨去解决,老师不要代劳。让学生在探究的同时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在资源共建共享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资源共建共享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视学生为技术专家,支持学生成为技术专家。具体操作中,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充分发挥“技术专家”榜样作用,提升其自信心和行动力。
2.了解每个适合做技术专家学生的特长及兴趣爱好,使他们各尽其能、各显神通,收获成就感。
3.和学校及家长沟通,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认可。
4.定期公布他们的成果与努力。
结束语
实现信息共享 探索技术合作 篇3
会上,高检院职务犯罪预防厅宋寒松厅长向与会人员介绍,近两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充分发挥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作用,努力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职务犯罪。以集中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项预防工作为例,两年来检察机关在3890个工程建设项目中开展预防工作,提出的预防建议就达六千多件,推广了工程预防信息共享机制、专家咨询预防机制和招投标动态监控等措施。在展望2012年工作规划时,宋寒松表示,检察机关将积极开展预防职务犯罪保障投资安全专项预防工作,特别是做好社会保障、劳动就业、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以及扶贫资金救灾款物和其他涉及民生领域的政策性、保障性投资在发放使用监管中的职务犯罪的预防工作。此外,在强农惠农等政策实施过程中,涉农职务犯罪的预防工作也是重点,同时将继续开展服务和保障换届选举、食品安全等领域的专题预防工作。
在听取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情况和今后的工作打算后,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有关负责人相继发言,对本系统强化内控机制、有效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新进展作了通报。与会联席单位一致认为:
加强工作协调配合、共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十分必要。检察机关发挥专业优势,各有关部委、行业共同协作配合,是防范区域性、行业性职务犯罪的有效方式。借助于联席会议平台,联席单位在树立防范意识、强化防范措施、完善内控机制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要继续坚持这种有效形式,进一步加强相互间的情况交流,加强预防经验的推广、转化和应用,更好发挥联动作用。
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还对进一步加强配合协作,共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胡泽君在讲话中对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对检察机关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她说,检察机关与各有关部门预防职务犯罪配合协作机制是惩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中央纪委的组织协调下,在国家预防腐败局的指导下,检察机关和各有关部门积极行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源头防治腐败体制机制建设,不断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胡泽君指出,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必须坚持综合治理,把各部门的协作机制纳入惩防腐败体系建设之中。预防职务犯罪必须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强化专门工作,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必须加强检察机关与各有关部门的联系、配合和协作,只有依靠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才能形成预防职务犯罪的协作机制和网络体系,发挥有效预防职务犯罪的整体功能作用。检察机关的专门预防与各有关部门的系统、行业预防紧密配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才能形成惩防职务犯罪工作体系,增强预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各项预防措施落到实处,取得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发生的实际效果。
胡泽君希望,检察机关与各有关部门坚持和进一步健全预防职务犯罪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探索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司法工作與国家行政管理、行政执法相关制度的有效对接,促进相关系统、领域、行业的监督、管理、服务、执法活动的法治化、规范化建设。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情况交流,实现信息共享,积极探索职务犯罪技术预防的合作。共同开展经常性的预防宣传和警示教育工作,积极推进预防职务犯罪宣传教育进党校、进行政学院等工作,根据党和国家重大部署和有关部门重点工作安排,共同开展专题性预防宣传工作,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社会宣传,重视运用大众传媒、现代网络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公共宣传,促进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法治文化建设。
邱学强在主持会议时表示,检察机关将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中央纪委的组织协调下,在国家预防腐败局的指导下,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败方针,不断加大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深入推进惩防腐败体系建设,以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新成效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编辑:黄灵yeshzhwu@foxmail.com
共享技术 篇4
因计划性检修或受紧急缺陷、故障处理等因素影响, 配网10kV线路及设备需进行相应的停、送电操作, 停送电操作涉及用户日常供电, 是配网运行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汕头供电局近年来配网系统发展较快, 停电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主要的停电检修申请方式有纸质表单、系统表单流程, 停电通知方式有电话告知、短信及系统通知。但计划停电信息以及计划停电的延时、变更或取消等信息, 仍只能通过人工电话的方式进行通知和记录, 不利于提升客户服务工作, 也不利于电网的监控、操作和事故处理。基于上述现状, 传统的停电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的业务需求, 需建立一种新的用户停电信息管理模式, 其必须依托安全、稳定的系统技术平台, 能实现用户停电信息的快速传递和综合共享。
2 技术方案
2.1 现有系统的应用情况
目前, 配调集约化系统与停电相关的表单主要有停电检修单、故障抢修单、转供电方式单。以上“三单”的停电信息数据来自于营配信息集成的相关系统, 数据包括停复电时间、停电影响范围、用户负荷统计等, 停电信息的发布对象涉及变电部、区县局、客服中心等多个部门, 每种表单依托不同的功能模块, 对应着不同的业务需求。
2.1.1 停电检修单
停电检修单对应配网线路的停电检修工作, 停电计划在配网MIS系统的流程完成后, 会通过相应接口触发营销系统, 对停电涉及的用户自动进行短信通知, 提前通知受影响用户停电的相应时段, 调度员可通过检修单记录停送电时间及工作开始、结束时间。
2.1.2 故障抢修单
故障抢修单对应着配网10kV线路跳闸的故障处理工作, 调度员通过发布故障抢修单通知客服、变电巡维、急修等部门, 客服人员可根据表单内的信息, 进一步做好停电影响客户的咨询答疑工作, 调度员可根据表单记录故障处理及复电信息。
2.1.3 转供电方式单
转供电方式单对应配网10kV线路的转供电倒闸操作, 可分为停电及不停电转供, 调度员通过方式单填写操作票、执行转供电操作, 操作结束后通过转供电方式单进行回填记录, 并通过电话方式对客服人员进行通知。
2.2 存在问题及缺陷
2.2.1 停电检修单
计划类、临时类的检修单停电信息, 可由关联的停电计划单查询计划停、送电时间, 并通过GIS系统获取停电用户的统计数据。然而, 实际的停复电时间只能由调度员在检修任务结束后, 对停电检修单进行回填归档时录入集约化系统, 再通过电话对客服人员进行告知, 无法通过系统实时传递, 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其次, 如果停电检修工作无法在计划时间内完成, 需要进行停电计划的工作延时、变更时, 停电信息只能由调度员人工电话通知客服, 再由客服人员进行手动记录, 该方式的缺陷一方面在于耗时且工作效率低, 另一方面是人工记录信息容易出错。
2.2.2 故障抢修单
目前, 故障停电信息已经能够通过配调集约化系统以调度员发布故障抢修单的形式共享给客服人员, 停电的用户数据取自GIS系统的追踪统计, 客服人员因此能够掌握停电区域内的用户范围统计。但对于故障线路复电的时间, 通过故障单显示的是变电站开关送电的时间, 并不是线路全线送电的时间, 故对于各分片区用户的实际复电时间, 客服人员并不能实时掌握。
另外, 由于各分段的复电时间不同, 一些用户数据如:时户数=用户数量×停电时间, 损失电量=停电负荷×停电时间, 因缺少每一段的停、送电时间, 对于分段开关复电 (分支线路) 的用户暂无法统计, 主要原因是系统缺乏对分段复电时间的追踪记录手段。
2.2.3 转供电方式单
计划类转供电必须关联相应的停电计划, 但临时性转供电无相应的停电计划, 如采取停电转供则影响用户, 此时调度员只能通过电话对客服人员告知停电信息, 无法通过系统以表单形式传递, 计划类转供电的临时取消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2.3 解决方案及措施
2.3.1 检修单、方式单的系统关联
目前, 配网调度员使用的是配调集约化系统, 客服中心人员使用的是客户服务调度系统, 可通过打通系统接口, 将客服调度系统关联集约化系统中的检修单、方式单 (图1) , 获取实际的停复电时间, 结合停电用户数据信息以表单方式呈现, 客服人员即可根据表单内的信息, 进一步做好停电影响客户的咨询答疑工作。
2.3.2 添加工作延时、变更通知功能
在配调集约化系统添加停电事件的信息变更功能, 数据来自停电检修单所关联的停电计划对应表单, 调度员对停电检修单进行延时或取消操作后, 系统能对延时原因、延长的时间、预计复电时间等自动进行记录, 并生成对应的系统清单, 通过短信通知客服、变电等相关人员, 完成延时、变更信息的实时传递。
2.3.3 故障单新增“分段送电”功能
在故障抢修单的调度工作中新增“分段送电”功能, 通过与集约化系统的图档功能进行关联, 在图档相应的环网图纸中, 调度员对分段开关进行置位操作, 并提供可记录操作时间及操作人、受令人的表单栏。
系统根据调度员所录入的信息自动生成分段复电清单, 清单样式如表1所示。
具备分段开关复电时间记录后, 便可得出分段开关区域的用户数据统计, 通过GIS系统拓扑出各分段开关的停电影响范围、用户数量、负荷数, 再利用不同的送电时间进行计算得出用户数据如时户数、损失电量等。
2.3.4 与“6+1”系统的接口建设
目前, 南网公司正大力推广“6+1”系统平台建设, 可利用这一契机, 在原有平台的基础上通过项目的推广建设, 将配调集约化、客服调度和市场营销等系统, 通过接口搭建完成所需的系统互联 (图2) 。例如与生产系统搭建接口实现“停电池”的信息共享, 将其中的用户数据、停电信息传递给客服人员, 实现信息传递的电子化、无纸化, 提高信息共享效率。
3 应用效果及总结
配网调度用户停电信息共享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项目, 依托配调集约化平台及其技术功能支持, 结合各技术系统的运行优势, 以相应的表单为载体, 展示所有停电事件, 实现停电用户信息的快速记录、数据统计、综合共享, 使调度员能更好地掌握、把控不同停电事件的开展与实施, 尤其是用户停电数据的汇总、统计, 停电信息的传递、共享等方面得到了有效提升, 可将停复电时间、停电影响范围、用户负荷统计等信息快速传递给客服部门, 方便客服人员做好与停电影响客户的沟通, 提高了客户满意度水平。
目前, 项目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汕头配网调度和所辖的4个县级调度, 得到了广泛的实施及推广应用。2014年, 配网调度对检修、故障、转供电等各类型的停电事件用户通知率达100%, 通过运用系统功能模块与各种相关表单, 实现了停电用户信息的传递与综合共享, 并且在系统互联、接口搭建、功能拓展等方面的应用实施也取得了一定进展。该项目的推广应用提升了部门的协同能力, 提高了调度员的工作生产效率, 进一步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确保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与优化调度。
参考文献
[1]王仁祥.电力新技术概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9.
[2]谢传胜, 刘小玲, 宋育红.电力系统MIS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现代电力, 2003 (6) .
[3]唐明.湖州电网故障信息联网技术的开发与应用[D].杭州:浙江大学, 2010.
[4]李绍强, 马敏, 张建领.电力信息技术在电网运行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 2011 (24) .
共享技术 篇5
依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会议精神,为全面完成我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任务,确保在建国60周年大庆前实现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覆盖目标,结合我市实际,现制定如下文化共享工程技术培训计划。
一、搜集我市乡镇可施行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数量和人次,还有文化素质程度,以及对电脑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的进行业务和技术辅导。
二、因制宜,不但辅导其电脑的学习,还要切实帮农民解决一些实质性的事情。帮助他们尽快脱贫致富,提供最好的最快捷的经济信息。
三、培训计划地点和时间,地点定于大石桥市图书馆,时间每月三次。培训课程结束后,我馆派专门人员去各乡镇进行业务辅导。
四、各乡镇派来学习人数为三到五人。
五、技术培训主要是电脑基本知识的普及和应用。年辅导总人次(含大弄致富讲座)可达三千人左右。
计划实施过程中,如有个议和预料之外的各种情况,再行完善,拟合理解决。
大石桥市图书馆
共享技术 篇6
关键词:教学资源;信息孤岛;元数据获取协议;共享式系统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5-0058-02
网络教学资源,也称数字教学资源,是指用于教学过程及其评价的数字化形式的教材、课件、教案、辅助学习资料、习题试题集、工具型资料等。近十年,随着国家教育部对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视,及各级教改项目的拉动,各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程度逐渐提高。各种资源类、课程类、教学类的信息系统几年间便迅速地被国内高校运用,大学内各院系的教育资源均实现了数字化。 但由于信息系统标准的各异性、技术的复杂性、应用的多样性等特征,使得大量的教育资源难以共享,不同的教育系统间难以互相沟通,而各类教育资源快速增加所带来的综合管理、整合运用等问题逐渐成为各高校在教育信息化改革中的主要难题。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电子资源,为校内乃至校外远程教育用户提供丰富的数据应用服务,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教育信息标准化。
一、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及整合应用的意义
高校内的教学及科研资源共享是每个高校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必然方向,也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一个重要指标。但目前大多数的资源都掌握在各个教师或者教研室手中,或者分布存储在不同数据结构、不同技术标准的信息化系统中。共享性比较差,时间一长逐渐被趋势所淘汰,而当时需要使用这些资源的人却难以获取。如果能将这些分散的资源通过一套标准整合起来,梳理分类,提供统一的查询借阅等服务,在教育资源应用领域将极具意义。
若能再进一步地让所有往后的资源生产者都依循这套标准去制作资源,那么实现校内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及统一管理将变成可能,相对以往的散乱的模式,大大地节约管理及建设的成本。此应用模式还可以拓展到校际及各科研单位之间的教学科研合作领域,从而实现区域内或者专业内的资源大规模的共建共享。通过网络可以让这些优质的资源延伸到一些资源匮乏的边远地区,为地区教学资源均衡化做出贡献。
二、共享式教学资源系统的需求及应用分析
1.目前高校教学信息化系统存在的几种现象
(1)资源分散,查找困难。数据被分别存储在不同的系统里面,应用逻辑各异,有时甚至会因系统的功能缺陷而无法检索,导致数据难以被发现,非常不利于老师与学生的运用。
(2)缺乏规范,无法管理。目前大部分系统从功能上都未能达到全格式多媒体数据管理的要求,缺乏对元数据管理科学规范的标准和方法,导致相同的数据存放在不同应用需求的系统里面,进行分别管理,这样不仅给数据的统一管理造成极大不便,且浪费人力物力。
(3)信息孤岛,无法共享。由于各系统的软件架构、运行环境差异很大,系统间各自为政。犹如一个个的信息孤岛,数据无法互联和共享,导致一件多存、重复建设的现象。
2.共享式教学资源系统需达到的几个目标
建立一套简易通用的适用于教学资源的数据参考标准。使用这套标准能开发中间件接口去集合已有的数据,并能指导往后各类数字教学资源的生产。
系统本身需具有共建共享的机制。除自身数据外,能集合各方资源数据,整合后能再次对外提供服务,服务对象可以是直接的用户,也可以是第三方的系统平台。
系统的表示层需符合易用性、高效性的要求。能统一检索,并且实现全媒体的在线借阅,用户只需要通过一个入口,就能快速地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并且能按一定规则选择借阅或在线预览。
系统需达到较高的安全标准,并且具有较高稳定性。采用多级部署的方式,提高并发量,在业务逻辑层及存储层需采用多级权限验证的安全机制,采用一定加密处理手法,保证元数据无法被窃取。
三、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法
已有教学资源的整合需要考虑与应用低耦合,能遵循公共标准,且易于实现的方法。而元数据获取协议[1](Open Archives Initiative Protocol for Metadata Harvesting,简称OAI-PMH),恰好是一个基于HTTP协议、与应用无关的、易于实现的低成本元数据共享和互操作协议。将OAI-PMH引入到网络教学资源系统来,实现了基于教学资源元数据的提供、收割、存储、管理以及应用的整套流程。其他系统则遵循元数据操作协议并发布自己的元数据记录,本系统则按照各系统提供的基地址[2](Base URL)将其他系统的元数据信息收集起来,实现对分布式系统的统一查询和数据获取。而OAI-PMH中的两个主要参与者是数据提供者和服务提供者,本系统如何实现服务提供者和数据提供者是本系统区别于一般教学信息系统的关键。
按OAI-PMH协议的角色分配,系统应该作为一个服务提供者,系统内置了元数据收割器[3],收割来自不同异构系统的数据,开发收割器的具体操作方法时参考OAI-PMH互操作协议中的6个动词方法,分别是(1)Identify、(2)Listmetadataformat、(3)Listsets、(4)ListIdentifiers、(5)ListRecord、(6)GetRecord。图1为OAI的元数据互操作框架。
在已有的教学信息化系统中,OAI-PMH服务程序可以作为一种数据发布方式,嵌入到这些系统中,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把OAI-PMH数据提供者程序设计为软件模块或者插件即可。例如把接口做成Java或Perl[4]的软件包,利用这些模块对原有应用系统进行简单改造,就可以实现数据提供者的功能,本系统则按照各系统提供的基地址(Base URL)将其他系统的元数据信息收集起来,调整业务逻辑对外再次提供数据级或者应用级的服务。嵌入式数据提供者实现如图2所示。
四、结束语
本文在分析目前高校教育资源整合应用中的主要矛盾、研究元数据获取协议的基础上,结合南方医科大学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一个共享式网络教育资源系统,并对该系统做出了分析,探讨了一些具体的实现办法。共享式网络教学资源系统能够实现不同数据库格式的教学资源高效的集合运用,为解决教学数据共建共享难这个问题提供了一定的解决思路。系统在设计及实现时充分考虑了各方面的应用需求,除了自身面向终端客户提供直接的查询运用外,更重要的是打造一个健全的教学科研类数据底层,作为一个数据提供者为以后各个应用需求的系统提供数据服务,如全日制本专科教学数据服务、远程教育数据服务、职业教育数据服务、科研数据服务等。?
参考文献:
[1]沈艺.OAI协议及其应用[J].现代图书馆情报技术, 2004(2):25-26.
[2]毕强,朱亚玲.元数据标准及其互操作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7(5):25-27.
[3]Diann Rusch-Feja. The open archives initiative and the OAI protocol for metadata harvesting: rapidly forming a new tier in the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J].Learned Publishing, 2002(15):35-36.
[4]李勇文,牟锐.OAI数据提供者接口的设计与实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 65-66.
实践教学屏幕共享技术的研究 篇7
1 系统分析
现在某些公司也提供了专门视频类屏幕共享设备,如实时协作服务器R-HUB。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使用这些设备,会增大教学成本较大,而且大材小用造成设备的功能浪费。还有诸多屏幕共享工具Net Meeting和Inletex EMC等软件也可以提供屏幕共享和同步操作等功能,但是实践教学过程中,大量并发访问会造成系统当机,经常导致学生端无法正常访问。另外诸如红蜘蛛等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师在演示的过程中,只能让学生看到教师操作,而不能跟着同时操作,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经分析发现教学屏幕共享,实质上共享的就是通过某种技术将教师机的屏幕传给学生端。因此,本文首先采用基于GDI+技术和JPG图像压缩的方式,以C#程序语言为设计工具,通过循环抓图的方法生成教师机屏幕的图像,然后借助开源Web服务器采用B/S模式传给学生端。这样做,不仅可以实现屏幕共享,而且可以让学生边看边操作,从而加强学生记忆,以免演示过后,学生遗忘操作步骤。
2 系统设计
屏幕图像的抓取采用微软提供的图形设备接口GDI+技术,该技术可以实现操作系统与屏幕绘图之间的资源共享,包括光标和其他程序界面的显示。程序员借助这些资源的上下文句柄HDC,便可以获取教师机的含有光标痕迹的屏幕图像,而无需关心显卡驱动和具体的绘图过程。在C#中,可以通过Graphics类的方法来获取屏幕图像,然后Cursor类的Draw方法将光标绘制在抓取的屏幕图像中。
抓取的屏幕图像默认是位图格式,若直接传输到学生端不但浪费带宽,而且由于循环抓图时间间隔不长,将会导致学生端图像显示卡顿。因此需要对抓取的图像进行压缩。在C#中Image Format类的Jpeg属性便可以实现将图像转换为JPG格式。最后通过B/S模式来将屏幕图像传给学生端。
3 系统实现
本系统设计一个名为get Scr Pic的方法来实现屏幕图像的获取,该函数将返回一个Image对象。该方法首先根据Image对象的Bitmap方法创建屏幕大小的一张位图,采用Graphics类提供的From Image方法将其转换成Graphics对象,以便该对象的Copy From Screen方法拷贝教师机的屏幕图像。其部分代码如下:
最后,设置一个计时器,根据所设间隔时间调用上述定义的get Scr Pic方法不断截取教师机最新的屏幕图像。在该方法的实现中,由于截图时常占用内存,若不处理好内存资源的回收问题,将会导致内存爆满问题。本文采用Image对象的Dispose方法和GC垃圾回收机制共同来解决这个问题,由图1给出的资源占用情况对比图可以看出本文给出的方法效果不错。其参考代码如下:
系统设计的最终界面非常简单,如图2所示。其中单机开始按钮将会调用系统计时器timer Scr_Tick方法来完成循环截图,并Process对象的Start方法启动开源的Web服务器软件Mini Web.exe。学生端将访问屏享系统的主页index.html,该网页将会借助Java Script脚本循环显示教师机截取的图像。
4 总结
本文所设计的系统解决了屏幕共享跨网段的问题,并简化了教学系统的安装过程。不仅改进了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帮助老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而且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摘要:目前,高校多媒体教学实验室存在难以跨网段演示的困难,即便是能够演示也多需要增加额外的物理设备。通过分析和研究现有的屏幕共享技术和方法,提出了基于GDI+技术采用C#实现的实践教学屏幕共享系统,实现了教学屏幕的跨网段广播,避免了实践教学中不必要的重复性劳动。
关键词:屏幕共享,C#,GDI+,垃圾回收
参考文献
[1]张宗飞.VB中屏幕共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8,(4):84-86.
[2]陈剑瓯.java Script基础教程(第8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
MES系统数据共享技术方案研究 篇8
呼和浩特石化公司炼油与化工运行系统 (生产运行系统, 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 简称MES) 采用Honeywell公司软件, 项目于2008年10月启动, 2009年6月上线运行, 历时8个月时间, 按照中国石油信息管理部统一的软件版本和实施方法论完成了14个功能子模块的实施, 系统形成统一的生产数据平台。
2012年初, 随着呼和浩特石化公司500万吨/年炼油扩建工程建设的推进, 公司信息化建设也全面展开, 呼和浩特石化公司在生产执行层面将陆续建设一系列信息系统, 包括以MES的数据和核心模块为基础的计量管理系统、蒸汽管网优化系统、ERP等, 这些系统都是MES系统上的功能完善和应用延伸 (以下简称扩展系统) , 用来充分挖掘生产执行信息的价值, 为生产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更便捷、丰富的应用。
2 数据共享需求及可行性分析
在企业生产执行层面, MES系统居于核心地位, 扩展系统均基于MES的数据和核心模块来提供方便用户的辅助应用, 因此MES系统是其他扩展系统的基础, 扩展系统的主要数据提供者, 因此扩展系统与MES系统之间存在大量的数据共享需求。
呼和浩特石化扩展系统数据源可分为7大类, 分别是公共数据、生产管理数据、运行管理数据、能源管理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和HSE数据。通过对扩展系统数据源分析, 充分对比企业MES系统的现有数据, 得到如下结果:
2.1 扩展系统七大类数据源MES系统基本可以全部提供。
2.2 MES系统数据库中只存储了各类基础数据, 报表展示的数据, MES系统只进行了汇总和展示, 未进行存储, 因此, MES各类基础数据具备共享条件, 汇总类数据不具备共享条件。
可以看出, 扩展系统的数据源与MES系统数据吻合度较高, 具有共享可行性, 部分MES系统暂无法提供的数据可以通过加强MES系统应用或增加数据录入接口的方式获得。
3 数据共享技术方案研究
3.1 方案设计
呼和浩特石化MES系统主要使用两套数据库:Oracle数据库和PHD数据库, 扩展系统所需数据全部从这两个系统抽取。扩展系统与MES系统的数据共享方案总体设计思路是:搭建Oracle和PHD中间库, 中间库从MES系统中提取数据, 扩展系统从中间库中提取数据, MES系统不对扩展系统直接开放。
对MES系统而言, 系统数据成功传输到中间库即标志着数据共享的成功, 因此方案研究的重点是MES系统数据如何顺利传输到中间库中, 即中间库如何搭建。
3.2 Oracle数据共享方案
Oracle数据库 (包涵LIMS子系统数据库) 里存储着MES系统的所有静态配置信息和手工录入的动态数据。Oracle数据共享方案示意图如图1所示。
中间库从Oracle数据库提取数据有三种方案。
方案1:在Oracle数据库上进行程序开发将数据送入中间库
Oracle数据库的数据同步 (或定时) 传输最常见的方式是在Oracle数据库中做开发工作实现, 开发接口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3.2.1 在每张所需的源数据表上开发触发器, 实时将数据写入Oracle中间库中。
3.2.2 在每张所需的源数据表上创建JOB, 定时将数据写入Oracle中间库中。
呼和浩特石化MES系统中已经开发存在存储过程、触发器若干个, 系统数据共享后, 需要对Oracle数据库中的多张表新创建触发器和存储过程, 这些触发器和存储过程和已有的触发器同时执行, 在加重服务器负荷的同时, 对系统的稳定性也会产生影响。JOB方式情况与写触发器的方式类似。
方案2:使用ODI数据共享工具搭建中间库
Oracle的ODI数据抽取转化工具支持基于日志实现变化数据捕获, 以Oracle数据库到oracle数据库的数据同步功能, ODI提供四种数据同步方式, 分别是:触发器方式非实时单项复制方式、触发器方式实时单项复制方式、LogMiner方式非实时单项复制方式和LogMiner方式实时单项复制方式。
其中, ODI LogMiner的正常使用要求Oracle数据库必须启用ARCHIVELOG归档模式, 使用ODI LogMiner方式进行中间库搭建可以用以下方式实现:
3.2.3 更改呼和浩特石化公司的Oracle数据库为ARCHIVELOG归档模式, 以满足ODI LogMiner的前提条件。
3.2.4 在Oracle数据库系统建立一个独立的表空间, 为ODI的变化数据准备存储空间, 独立的表空间可以有效避免对MES系统产生影响。
3.2.5 为数据捕捉建立一个数据库用户, 该用户被ODI用来连接数据库, 并获取变化数据, 该用户需要被授予以下权限:
3.2.6 使用ODI提供的图形开发工具进行数据同步的开发和配置工作, 实现中间库的数据传输。
呼和浩特石化Oracle数据库归档模式更改为ARCHIVELOG, 不会对数据库产生任何影响, 但需要科学设计服务器磁盘空间, 并需要对归档文件进行规范管理。
为扩展系统创建的用户对MES系统数据具有只读权限, 不会影响数据安全;但该用户需要被授予创建扩展系统独立表空间的权限, 并对该表空间内的表有完全操作权限, 会给数据库稳定带来潜在风险。
方案3:使用物化视图方式搭建中间库
Oracle的物化视图在9i版本之前称为快照, 是包括一个查询结果的数据库对像, 它是远程数据的本地副本。根据使用功能来分, 物化视图可以分为用于数据复制的, 或用于预计算查询重新的, 在呼和浩特石化数据共享中, 选择使用用于数据复制的, 用以下方式实现:
3.2.7 在Oracle数据库上创建一个只有查询权限的数据库用户以供中间库物化视图刷新时连接数据库使用。
3.2.8 在中间库中创建2张表, 一张是物化视图管理表TT, 该表的作用是无论数据是否刷新成功, 均需记录刷新日志 (成功或失败) 帮助系统维护人员查询数据是否刷新成功, 该表包含要刷新的表名、刷新方式、是否刷新成功等信息;另外一张是物化视图刷新表XX, 记录需刷新的表及刷新语句。首次物化视图创建需人工进行创建, 也可通过创建存储过程自动创建, 存储过程简单语句样例如下:
3.2.9 将要刷新的源数据表配入接口管理表TT中, 自动刷新程序循环读取源数据表名。然后开始进行数据的刷新, 如刷新成功, 则将成功标识写入TT表中的相关字段中, 否则写入失败标识。刷新失败的接口需要重新二次刷新, 直至刷新成功。
物化视图的管理表和刷新表所配置的存储过程和其他接口信息均在中间库上创建和执行, 对Oracle数据库仅仅只读访问, 影响有限。同时, 当发生异常时, 如由于网络中断等原因造成session一直运行而无法自动执行下一天刷新时, 需要进行人工干预。这种情况需要重新启动中间库数据库, 无需对Oracle库进行操作。
三种方案的对比详情见表1.
可以看出, 采用触发器方式建中间库, MES系统的数据传输量将至少是目前的两倍以上, 服务器负载会有较大升高, 隐患较大, 不建议使用;ODI工具和物化视图方案都对Oracle连接数产生影响, 但风险可控;ODI工具由于所需的数据库用户账号权限较大, 会对整个数据库的平稳运行带来潜在风险, 相比之下物化视图用户权限则较小, 风险相对较小。
3.3 PHD数据库共享方案
PHD数据库里存储着MES系统的所有实时数据和部分可回写的手工录入数据, MES扩展系统所需要的实时数据均从PHD数据库中提取。搭建PHD中间数据库需要同时搭建PHD和Oracle两套中间库 (PHD和Oracle数据库可以装在一台服务器上, 也可以分开安装) , 中间服务器上配置所需要的实时点的信息, 利用Honeywell OPC接口实现从PHD数据库实时取数, 从而达到为扩展系统数据库提供数据源的目的, PHD数据共享方案示意图如图2所示。创建PHD中间库的技术较为成熟, 有完整的实施办法, 整个过程对MES系统服务器几乎不会产生影响, 这里就不对方案进行详细论述了。
3.4 风险分析
在进行数据共享方案研究、分析时, 充分考虑了以下风险:
3.4.1网络安全。由于数据共享采用中间库方式, 中间库与MES系统是单向数据传输方式, 因此扩展系统用户登陆和扩展系统服务器病毒不会影响MES系统安全。
3.4.2数据安全。MES数据库对扩展系统无论封闭还是只读开放, 扩展系统的操作都不会影响到MES系统数据, 数据安全性无影响, 但只读开放方式要充分考虑数据保密因素, 需要设计相关约束。
3.4.3系统安全。无论哪种取数方式, 在中间库访问MES系统数据库时 (特别是Oracle数据库) 一定会对系统的负荷以及平稳性带来或大或小的影响, 可以通过及时进行数据备份等方式做到风险规避。
总结
经过研究和分析, 可以看出MES系统与扩展系统数据共享具有可行性, ODI工具和物化视图共享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同时, 以扩展系统共享需求为导向, 可以更加充分的挖掘MES系统应用需求和应用深度, 促进MES功能的完善和应用水平的提升, 可以预见, MES系统和扩展系统集成共享, 相互促进, 将会提高整个呼和浩特石化生产执行层面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帅.以数据库为核心的MES系统框架[J].现代计算机, 2006 (7) .
[2]韩建忠.中国石油总部炼化MES的数据集成[J].数字石油和化工, 2008 (3) .
[3]高跃成, 王连年, 郭西春.炼化企业MES及其异构数据源的完善[J].炼油技术与工程, 2008 (9) .
共享技术 篇9
当今网络化和服务化条件下数据信息的共享模式
在网络化和服务化不断深入的条件下, 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信息共享模式也应该采用一种新的模式, 在物联网时代发展, 也就是基于共享空间的一种数据v共享模式, 要重点解决数据的可见、可理解和可访问等重要的问题, 可以通过构建数据共享空间的方法实现。共享空间的一大特点就是可以使各个系统之间不需要预定义的接口就可以将信息进行灵活的交换。共享空间是一个逻辑空间, 任何授权用户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访问, 可能以分布式的结构在物理上存在。为了保证信息资源的可理解和可发现性, 共享空间中的两类元数据目录用于存放信息产品的结构化元数据以及发现元数据信息两个方面。数据内容仓库提供数据访问的服务接口并且存放信息资源的具体内容。信息的提供者在共享空间中把产品数据以服务的形式进行发布, 到相应的元数据目录的元数据信息是按照标准的格式注册结构化的元数据信息和发现元数据信息, 在共享空间中完成信息产品的发布。
实现共享的元数据技术是支撑物联网信息的技术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的趋势下, 网络上的信息资源也在慢慢增多, 信息技术发展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随之也产生了许多问题, 信息量巨大导致人们在信息的查找和检索方面的问题就越来越复杂和困难。在网络当中各式各样的信息充斥着整个信息化的平台, 许多人都不知道究竟该如何快速正确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为此物联网提出了有效地解决查找网络资源这个问题, 元数据概念被提出来了。元数据还被人们称之为关于数据的数据, 用于专门对数据的特征和属性进行描述。元数据的的类型可以按照功能划分成五类:管理型元数据、描述型元数据、保存型元数据、技术型元数据和使用型元数据。元数据在网络资源组织方面也起五个主要的作用, 这五个作用分别是:描述、定位、发现、评估、选择。物联网作为对象元数据在资源描述和资源发现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物联网信息共享平台面向服务化
关于物联网的海量信息数据资源和异构处理平台、多样化信息系统的大系统构造方式为了构建全局核心的服务功能, 解决各个领域的信息系统的互相关联的性能, 能够大限度的提高服务、业务、数据的复用性和互操作性可以通过以网络为中心、面向服务的构架, 采用同一的基础设施。要实现统一提供信息安全、信息搜索、信息编目等功能是通过物联网全局核心服务完成的。真正的实现信息资源的便捷的法是统一提供信息安全, 信息收索, 编目等功能这些核心服务与物联网资源中心互联互通, 从而能够实现各类信息的资源共享和每项业务能够协同办理。解决物联网应用领当中的条块分割的现象可以采用支持各级部门和各大企业和用户之间数据信息的交换, 对海量的信息实现最广泛的应用便于使资源性能信息实现最快速和最便捷的共享。全局核心服务的一大优势是能够给物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资源共享的机制, 它能够帮助信息的提供者给予信息的注册以及发布的方法支持, 还能够给信息的使用者带来信息获取的方、手段。
总结
当今社会处于物联网的时代中, 科学技术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 物联网的数据资源共享在企业和单位当中的应用将原本封闭式的数据资源开放化, 这给物联网带来了更大的活力和机会, 我们在利用物联网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便利和机会的同时也要看到其中存在的弊端, 在物联网数据资源共享技术的研究中渐渐使它的功能得到完善, 为我们社会发展带来更多地财富。所以在物联网的领域和不断深入开展的服务化信息平台中, 资源共享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具有深刻的意义。
共享技术 篇10
在最近几年,物联网被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确立竞争的优势地位,我国正不断地加快步伐,推进物联网技术的开发和产业的布局。我国正在抓住物联网产业的战略性,面对此前新兴产业的机遇,我国已经在大力推进物联网科技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探索物联网应用的新模式,通过应用的普及带动产业的发展。本文对物联网时代数据信息共享技术进行了研究,为企业和机构在技术上提供数据服务,实现灵活运用,随机应变提供所需。
当今网络化和服务化条件下数据信息的共享模式
在网络化和服务化不断深入的条件下,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信息共享模式也应该采用一种新的模式,在物联网时代发展,也就是基于共享空间的一种数据v共享模式,要重点解决数据的可见、可理解和可访问等重要的问题,可以通过构建数据共享空间的方法实现。共享空间的一大特点就是可以使各个系统之间不需要预定义的接口就可以将信息进行灵活的交换。共享空间是一个逻辑空间,任何授权用户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访问,可能以分布式的结构在物理上存在。为了保证信息资源的可理解和可发现性,共享空间中的两类元数据目录用于存放信息产品的结构化元数据以及发现元数据信息两个方面。数据内容仓库提供数据访问的服务接口并且存放信息资源的具体内容。信息的提供者在共享空间中把产品数据以服务的形式进行发布,到相应的元数据目录的元数据信息是按照标准的格式注册结构化的元数据信息和发现元数据信息,在共享空间中完成信息产品的发布。
实现共享的元数据技术是支撑物联网信息的技术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的趋势下,网络上的信息资源也在慢慢增多,信息技术发展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随之也产生了许多问题,信息量巨大导致人们在信息的查找和检索方面的问题就越来越复杂和困难。在网络当中各式各样的信息充斥着整个信息化的平台,许多人都不知道究竟该如何快速正确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为此物联网提出了有效地解决查找网络资源这个问题,元数据概念被提出来了。元数据还被人们称之为关于数据的数据,用于专门对数据的特征和属性进行描述。元数据的的类型可以按照功能划分成五类:管理型元数据、描述型元数据、保存型元数据、技术型元数据和使用型元数据。元数据在网络资源组织方面也起五个主要的作用,这五个作用分别是:描述、定位、发现、评估、选择。物联网作为对象元数据在资源描述和资源发现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物联网信息共享平台面向服务化
关于物联网的海量信息数据资源和异构处理平台、多样化信息系统的大系统构造方式为了构建全局核心的服务功能,解决各个领域的信息系统的互相关联的性能,能够大限度的提高服务、业务、数据的复用性和互操作性可以通过以网络为中心、面向服务的构架,采用同一的基础设施。要实现统一提供信息安全、信息搜索、信息编目等功能是通过物联网全局核心服务完成的。真正的实现信息资源的便捷的法是统一提供信息安全,信息收索,编目等功能这些核心服务与物联网资源中心互联互通,从而能够实现各类信息的资源共享和每项业务能够协同办理。解决物联网应用领当中的条块分割的现象可以采用支持各级部门和各大企业和用户之间数据信息的交换,对海量的信息实现最广泛的应用便于使资源性能信息实现最快速和最便捷的共享。全局核心服务的一大优势是能够给物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资源共享的机制,它能够帮助信息的提供者给予信息的注册以及发布的方法支持,还能够给信息的使用者带来信息获取的方、手段。
总结
共享技术 篇11
【关键词】高职院校 软件技术专业 共享型 教学资源库
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是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部分。因此,我院要建设软件技术特色专业,就必须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建设好统一的教学资源库平台,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
一、建设目标
通过系统设计、统一管理、网络运行、持续更新的方式,借鉴国内经验和标准,依托行业、合作企业,校内外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建设成为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符合企业、行业人才培养需求、满足常规教学需要、特别适合引导学生规范化自主化学习的专业教学资源库。所有数字化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本院范围内共享,带动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系统化改革及其相关专业群发展,提升我院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服务能力。
二、建设思路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本着共享性、可扩展性和高可靠性原则,以数字化、信息化等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网络信息化为载体,构建基于校园网络的教学、管理、学习平台。坚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资源开发为核心,以教学改革为主线,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为目的,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途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全面带动软件技术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教学改革。建成基于网络运行、开放式管理与教学改革有机结合的数字化共享教学资源库。
1. 集思广益,校企共建
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依据企业人才需求确定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以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以企业成熟技术与先进技术应用为重点,通过与同行探讨、合作企业研究,集思广益,取众家之所长,通过项目的顶层设计、需求调研、规范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制订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核心课程,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建成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标志性教学资源库系统。
2. 先进理念指导,高起点开发教学资源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坚持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与课程开发理念,在建设示范性软件技术专业的契机下,在校企深度合作的保障下,在现有中央财政支持的软件技术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以一个高起点的平台推进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资源库的建设。
3.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稳步推进
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为核心,在与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的基础上,充分融合企业资源,依据先进的教学资源开发方法与统一的建设标准进行专业课程开发,同时以专业课程为抓手进行专业教学资源建设。首批开展建设的课程为本专业核心课程。
三、建设内容
1. 专业建设资源库
包括软件技术专业及长株潭四化两型社会服务外包人才需求调研、行业职业标准及岗位职业能力调研、专业介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等资源,该资源同时考虑全国范围内的普适性和区域特色性,并将软件开发新技术、新标准不断融入专业发展中,使软件技术专业充满活力和生命力。
2. 课程资源库
包括课程标准、课程作品方案、职业标准、理论教材、实训教材、实训指导书、教学课件、习题库、试题库等资源。通过调研、问卷、座谈等方式了解全国及区域软件技术专业人才能力需求状况,以《Java程序设计》、《软件测试技术》《Oracle数据库》、《ASP.NET程序设计》等课程为公共基础平台建设课程,建设规范课程,并共享数字化资源。
3. 教学资源库
包括企业案例分析、实训项目、考核评价体系、技术标准、业务流程、作业规范、教学录像等资源,结合全国规范课程及区域特色课程,提供相应教学资源,满足教师、学生及企业资源需求。
4. 实训及其基地资源库
包括虚拟企业、虚拟场景、虚拟设备以及虚拟实训项目、企业生产工具、生产对象、生产场景、校内教学条件、基地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实施及管理制度等资源,引导本院相关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即能满足教学、学生技能培养需要,又能满足企业使用人才需求。
5. 社会服务资源库
包括学生作品库、专业实验室作品库、大赛作品库、师资培训项目、技能取证项目及题库、其他社会服务项目等资源,为本院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补充智力因素。同时社会服务项目资源还将考虑地区特点,多开发拓展模块,以便形成区域社会服务特色。
6. 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
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是教学资源库开发与使用的桥梁。借助本专业技术优势,依托专业自主创新实验室,通过对教学资源库系统的需求分析,结合企业、学生、教师等多方面需求,完成专业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的设计与构建,为教学资源库使用、推广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罗廷锦,余胜泉.浅谈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J].现代教育技术,2002(2).
[2]胡华进.学院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及管理[j].高教论坛,2004(4).
[3]何晓青.高职实训教学资源库建设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9(7).
共享技术 篇12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公安业务的发展和公安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公安工作对基础数据从种类丰富程度、数据关联程度、数据时效性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数据整合与共享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公安工作的一个棘手问题, 各项业务数据分散存放在各业务单位的数据服务器中, 导致数据存放零散, 造成信息孤岛, 各单位间的数据无法形成良好的“沟通”渠道, 使数据协调困难, 影响公安工作的开展。深入研究公安数据整合与共享领域数据接口技术, 切实提高数据整合与共享整体工作水准, 对于推进信息数据整合与共享、支撑信息化实战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存在的问题
数据资源是公安信息化应用开展的核心要素, 是提升各级公安机关打防管控能力的重要基础资源。城市公安信息化经过多年建设, 各业务信息系统应用涵盖了各警种, 并沉淀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 形成了海量记录。在处理与应用中遇到新难题。
一是数据库类型复杂。需要用一套中心数据库 (数据仓库) 及数据接口来解决不同类型数据库之间的数据汇集与数据共享。二是数据类型复杂。在于涉及到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类型。无法仅使用一种数据存储设计和数据接口, 而是需要采用多种数据存储设计和数据接口集的方式来应对。三是访问方式复杂。因各业务部门对自身数据管理的要求不同, 造成存在多种特殊的访问限制, 导致在设计数据接口时须兼容多种方式及第三方数据交互平台等。
3 数据转换集成工具的研究
国外数据集成的研究开展比较早, 许多数据库系统提供了专门的数据转换集成工具。这些数据库附带的、第三方公司开发的数据集成工具对于结构化数据在功能上可以说已经基本上能满足一般的要求。而国内大部分应用系统采用针对系统本身设计开发的数据集成工具, 有的甚至用手工方法实现数据抽取、转换和加载。当目标数据库结构发生变化或者重建时, 需要重新编程实现该过程。流行的数据库接口主要有ODBC、OLE DB、ADO和JDBC等。
目前国内外公认较好的数据集成工具有以下几种:微软公司Data Transformer Server (DTS) ;CA公司Advantage Data Transformer Enterprise (ADTE) ;Oracle公司Oracle Warehouse Builder (OWB) 。数据库系统的整合目前已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 我们侧重研究公安综合数据库的架构设计和模型构建, 在技术手段上运用了目前已较成熟的技术。
4 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从技术层面看, 要同时研究解决数据仓库中数据的“一出一进”两方面的问题。“出”, 实现数据从多种数据源整合至数据仓库 (N:1) , 数据仓库的数据接口 (数据整合接口) 应能适配获取多种数据源的数据;“进”, 实现数据从数据仓库共享至多种数据库 (1:N) , 数据仓库的数据接口 (数据共享服务接口) 应能向多种数据库推送所需数据。
当前异构数据库系统集成主要采用三种策略:公共编程界面、公共数据库网关和公共协议。它们都是基于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的, 这样可以综合各种计算机协同工作, 各尽其能, 也可实现对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规模优化和规模缩小化。公共编程界面包括客户应用编程界面 (CAPI) 和服务器应用编程界面 (SAPI) ;公共数据库网关 (Gateway) 是一个转换器, 客户通过它就可以访问异构数据库:公共协议是指对客户和服务器间通讯的格式和协议 (FAP, Fralne and Protocol) 及对数据库语言进行标准化。这是一种最理想的解决异构数据库系统集成的方法。这三种策略在异构数据库系统集成中可以配合使用, 且并不互斥。从各种数据库产品所提供的异构数据库集成的主要机制来看, Gateway和API是当今集成异构数据库的主要方法。当前一些主要的大型数据库厂商的新版本DBMS几乎都采用了客户机/服务器 (C/S) 体系结构, 强调对分布式功能的支持。它们都具有访问异构数据库的能力, 实现了异构集成。不足之处是其集成通常都是单向的、主从式的;一种产品一般只提供从自己的DBMS访问异构数据库的机制和产品。
5 数据同步平台的设计
数据同步平台是共享数据仓库的建库、过程监控、运行管理、信息发布等内容的配套管理软件, 其中包括对ETL过程实施管理的子系统, 对数据资源归档分类的管理子系统, 对数据面向外部服务的管理子系统, 以及对共享数据仓库总体情况的操作和管理门户等。
数据同步平台以可靠集成、整合公安内外网各类数据资源的异构数据库群为基础, 具备面向各警种提供丰富、安全、高性能数据服务能力的, 可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工具平台。它是公安信息化整体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 用于对上层应用提供数据共享和服务支撑, 包括对DQB平台、PGIS平台等。数据同步平台框架如图3所示。
数据同步平台架构按照数据获取层、数据组织层、数据服务层3个层次进行设计;一方面, 通过部门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获取社会化数据, 与党政军各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进行信息共享交换;另一方面, 通过请求服务平台获取异地公安服务资源, 以及通过请求服务平台对异地提供数据服务;同时, 与公安部通过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数据交换, 实现数据的上传下发。同步平台通过数据服务 (基于共享服务子系统) 为信息综合应用和业务综合应用提供支撑。数据整合过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
数据同步与整合过程包括:
(1) 创建数据抽取和标准代码库:数据抽取到转储数据库中, 同时整理各个业务部门的代码数据形成代码数据库。这一步骤执行的操作为“抽取”和“代码库建立”, 产生的数据是转储数据和标准代码库。
(2) 数据清洗:对转储的业务数据, 根据定义的数据清洗规则进行清洗。产生的数据是问题数据库。
(3) 数据转换:定义好数据转换规则, 对经过第一步清洗的数据, 进行转换。
(4) 数据集成:对转换完成的数据进行关联关系查找和存储;同时把数据按照要素和层次进行组织。
(5) 数据装载:把完成前面步骤的数据装载到综合库中。产生的数据是经过整合的综合库。
(6) 数据校验:对完成整合的综合数据通过校验器按定义好的校验规则进行数据校验, 找出第二批的问题数据, 使得数据的质量进一步提高。
6 数据整合管理接口的设计
数据整合的核心内容是从数据源中抽取数据, 然后对其进行转化, 最终加载到目标数据库或数据仓库中去, 及ETL过程。某城市公安机关数据同步平台采用的数据整合管理是软件IBM Web Sphere Data Stage, 它为整个ETL过程提供了一个图形化的开发环境, 它是一套专门对多种操作数据源的数据抽取、转换和维护过程进行简化和自动化, 并将其输入数据集或数据仓库的集成工具。通常数据抽取工作分抽取、清洗、转换、装载几个步骤:
一是抽取。针对各个业务系统及不同网点的分散数据, 充分理解数据定义后, 规划需要的数据源及数据定义, 制定可操作的数据源, 制定增量抽取的定义。清洗主要是针对系统的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数据二义性、重复、不完整、违反业务规则等问题, 允许通过试抽取, 将有问题的纪录先剔除出来,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相应的清洗操作。
二是转换。针对数据仓库建立的模型, 通过一系列的转换来实现将数据从业务模型到分析模型, 通过内建的库函数、自定义脚本或其他的扩展方式, 实现了各种复杂的转换, 并且支持调试环境, 清楚的监控数据转换的状态。
三是装载。将经过转换的数据装载到数据仓库里面, 可以通过数据文件直接装载或直连数据库的方式来进行数据装载, 可以充分体现高效性。在应用的时候可以随时调整数据抽取工作的运行方式, 可以灵活的集成到其他管理系统中。
数据整合管理主要用于实现业务库向数据仓库进行ETL同步抽取工作及相关整合过程的统一监控和管理。
7 数据应用服务规范的设计
应用服务规范规定了接口名称、接口参数、返回值等, 数据源必须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开发。我们在应用资源管理中设计了服务规范, 并可以由用户下载所需的规范。
8 结语
通过建立数据同步平台, 统一提供数据共享服务。该平台可以简化数据库管理和配置、以友好的人机界面完成复杂的ETL作业调度与管理服务, 有效地实现了数据的抽取、整合、装载、入库及综合管理, 为实现信息共享奠定了基础。
摘要:随着金盾工程二期的深入推进, 公安信息化进入大集中、高共享阶段。城市公安机关数据整合与共享应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各项业务数据分散存放, 造成信息孤岛, 使数据协调困难, 影响信息共享。本文针对这一难题, 研究提出了城市公安机关数据整合与共享技术, 经实战应用检验效果良好。推广这一技术对于促进数据整合与共享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公安,数据整合,共享,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1]朱顺泉.管理信息系统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51-80.
[2]萨师煊, 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56-103.
[3]邵佩英.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30-200.
[4]郭超.基于MIDAS技术的数据库的连接[J].计算机世界, 2010.13 (6) :51-52.
[5]王双平.三层数据库与MIDAS技术开发MIS实例[J].软件, 2011, 13 (8) :14-16.
[6]吴玥, 李占羽, 李丹宁等.关联数据在公安情报研判系统的应用[J].贵州科学, 2011, 29 (2) :26-31.
[7]张玉峰, 王翠波, 吴金红等.基于流程挖掘的企业竞争情报采集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8, 34 (2) :42-46.
[8]解萌, 兰月新.SPSS在公安情报中的应用[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2, 24 (6) :14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