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职业

2024-10-06

规划职业(精选11篇)

规划职业 篇1

先就业后择业到底对不对?

现在许多高校在大力提倡“先就业后择业”, 从就业结果的角度来看是正确的, 但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是否值得商榷?作为权威的职业规划咨询机构, 向阳生涯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认为, “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正是造成大学毕业生一年内频繁跳槽的一个主要原因。大学生要及早为自己做出职业生涯规划, 根据自己职业方向和目标进行选择才是科学的就业观。

在2009中国就业与职业规划论坛上, 向阳生涯高级专家, 日本生涯教育学会会员王一敏老师在演讲中指出, 从职业规划角度讲, 青年阶段最重要的发展课题是职业的选择, 现在如果让其先就业有个饭碗, 将个人的选择置后, 如果目标和起点无法结合, 就是浪费时间、精力和人生, 希望大学就业指导师对学生们的人生负责。王一敏指出, 职业发展先有一个成长期、探索期, 再到确定期, 维持期, 然后再下降, 到了什么年龄做什么事。可能到四五十岁时先就业再择业会好一点。在青年阶段上升时期随便找一个饭碗再考虑今后事情的话可能会浪费生命。

怎样解决职业规划与就业压力大的矛盾问题?其实就业和择业是不矛盾的。先择业就是规划的问题, 首先要树立职业目标。今后到底想做什么事情。为了做这个事情要迈开第一步, 有的人一下子定得很高, 非要进微软不可, 然后当财务总监。很多职业目标可以从低位进入, 要自己有所“妥协”。妥协不是贬义词, 是中性或者是褒义词。关键是你在选择时妥协的方面和程度, 交大一个毕业生一进微软八千块, 他很满意, 进去之后就不满意了, 因为总是打杂, 所以要找到百分之百满意的工作非常困难。这时人是不是可以想一下, 进到这个单位失掉多少, 得到多少。二八开是优秀的, 失掉三得到七也是优秀的, 得和失在迈开第一步时是非常清晰的, 我的得失是为了今后的目标。这一步不一定要跨的非常高, 其实是不矛盾的, 其中是有一个操作的流程。你要当一个MBA的话, 第一步并不一定要到微软去, 可以先到一个小机构去。但是选择是需要的。选择是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 是自己的事情, 也是对社会的责任, 所以我们应该是先选择、后就业。

职业规划的个人与社会价值在哪里?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 但中国是人力资源数量大国, 人力资源质量的次国、差国, 正因为这样才更应该发展高等教育。而发展高等教育, 培养出来的学生不适合市场依然是没用的, 而且造成社会负担。怎么扭转?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姚裕群老师认为, 职业规划可以起到优化人才配置、促进社会稳定的作用。现在仅让大学生有一个工作, 即把吃饭的人口变成有用的人手, 这个当然是重要的, 但是很不充分的。如何将人, 尤其是接受了高等教育几百万大学生, 既能够吃饱饭, 又能够通过他们的知识产生社会价值, 真正实现黄炎培先生提出的“让无业者有业, 让有业者乐业”, 才是个大课题。

对于个人来说, 职业规划的价值在哪里呢?姚裕群老师简单地归纳为四句话, 维持人的生存、发挥他的才能, 有利于其长期发展, 进一步促进其自我实现。这个“自我”不是脱离社会, 实现遥不可及的目标, 不是说想当总理、当外交部长, 当500强大公司老板就行了, 而是要根据个人素质和社会需求在竞争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充分重视个人的价值观, 让其在社会上公平竞争, 努力实现自我的价值。美国社会学家分析, 人的价值追求是多元的, 同一种职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如, 当警察伸张正义, 也有人追求当警察是看重职业稳定, 还有人当警察是为了追求金钱, 可以得到很多灰色收入, 也有人是因为父辈当警察执行公务牺牲了, 有一种惩恶扬善、为父报仇的想法。但一定是在社会发展的格局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根据美国学者描绘的成功, 用这个公式S=f[ (EE+CT+SP) ×DD]i来总结职业规划的价值, 成功是什么的函数呢?第一, EE教育和经历。贵州的老干妈大字不识, 就会写三个字, 也做成了亿万富翁。第二, CT创造型的思维, 第三, SP推销自己, 第四, 一定是动机, 最后一个是方向, 搞错了就南辕北辙只能牺牲。这就是职业规划, 帮人塑造一个符合自己的情况, 也是符合社会需要、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职业, 这一点至关重要。i次方就是机会。机会没有的话, 有时再坚持一下也许会有新的机会。假如指数是负的, 最后的东西还是能够维持的, 是一个“1”。如果机会是10的话, 会把里面的东西扩大很多倍。最最关键的是目标和人的动力。

非名校生在大一时怎样规划自己?

来自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一位朋友在2009中国就业与职业规划高峰论坛上提到, 学校的学生都是专科高职, 孩子有两种心态, 一种是比较自卑, 一种是比较自负, 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引导学生做比较好的规划?作为高职毕业生在大一时怎么来规划自己?

洪向阳认为, 从做专业职业咨询、生涯管理角度来讲, 高职院校的学生应从最基本的处理职业心态开始, 得帮助他建立起“未来是有奔头”的一种信念。另外是确定其职业定位, 即他未来到底适合从事怎样的工作。现在学的专业跟职业定位是否相符合, 如果相符合的话就继续。不论是自负或者是自卑面对的都是就业, 只有增加商业价值系统, 然后才能有效寻找职业机会, 剩下的就是踏踏实实来做了。

向阳生涯首席组织生涯管理专家马士斌指出, 高职院校的学生最大的问题是自卑, 要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让他们认识、进行反思、进行讨论, 从而能够消除自卑的心理。2004年美国学者罗尚斯提出心理资本。职场中的工作人员要想成功必须要有心理资本, 第一是自我效能感 (自信) , 第二是希望, 第三是乐观, 第四是坚韧。一个人如果没有信心就不能成功, 信心除了先天因素也可以后天培养。可以有很多培养办法, 暗示, 夸奖, 如果家长、老师能够给学生更多的暗示, 让他们树立信心, 消除自卑的障碍, 高职的很多学生也能有一个非常好的未来。

在这个基础之上, 帮助学生进行详细的心理测量, 看看这些学生到底优势在哪里。每个人必定有自己的优势, 把潜能找出来, 引入一些心理学的方法, 有针对性地帮其做规划, 找到的优势是他自己能够感受到的。这项工作应在大一时做。如果是三年制的大一上学期就得做, 大二、大三选择课程, 进行个性化的社会实践, 有针对性地参加课程、有针对性地进行自学、有针对性地进行人际关系的积累, 到大三或大四就业时则水到渠成。

大学生如何做好职业规划?

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 写好职业规划书后, 难道就要按照这个计划书一步步走吗?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就业服务和职业发展中心主任刘建新认为, 大学生要规划, 但是不能止于规划。在大学期间仍然是生涯规划的探索期, 学生要允许自己有改变, 允许自己探索。不要认为计划书形成了, 探索后觉得要改变就是这个计划书的失败, 这个错误的观念一定要纠正。

向阳生涯高级专家王一敏指出, 职业规划不能纸上谈兵。人在变化、社会也在变化, 对自己的项目书、计划书是在不断思考的。比如说你定了一个目标, 如果你去实习、见习、职业体验的话就会发现原来的想法不现实, 自己做不到。所以, 职业规划千万不要纸上谈兵。至于怎么去做规划, 怎么一步一步走下去, 其实是有具体的操作方式的, 包括量表、价值澄清法。

向阳生涯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指出, 职业规划的关键并不在于纸上写多少写得有多好。真正解决方案的内容基本上不超过一千个字。对于一个真正合适的职业规划, 很多东西是在咨询者自己的心里。自己内心深层次认同才会有动力来执行, 否则就成了纸上谈兵。

向阳生涯首席组织生涯管理专家马士斌认为, 在大学阶段制定规划, 如果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 在校期间要结合学习、社会实践、人际关系的建立, 这是一个阶段。另外一个阶段是毕业后, 在校期间所制定的规划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校期间规划的制定, 而不是毕业后。毕业后的规划不需太细, 但要有一个五年、十年长远的目标, 不一定要规划出详细的道路, 因为这是学生不可预见的。离开校园来到企业需要细化规划, 或者调整大学期间不合理的规划, 这样才能顺利实现对接。

职业规划进课堂,在规划中成长 篇2

中学生职业规划就是让学生可以尽早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学会职业决策,能从小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目标,从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锻炼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很多学生、家长以为,职业规划就是很早给学生一个职业目标,让学生根据这个职业目标去学习,所以害怕限制学生的发展。其实职业规划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社会,了解职业,这是一个开阔学生眼界的过程:同时,还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发现自己内心的渴望,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职业目标,在整个过程中,我们非常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不是将家长、老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更为重要的是,职业规划非常强调学生亲身的实践和体验,在职业探索和职业体验的过程中,能锻炼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积极的态度和主动出击的精神,这些综合素质,正是社会对人才的核心要求。通过这样长期锻炼出来的学生,必然有很强的实战能力,成为社会热捧的人才。

多数初中生升学听父母安排

有关调查显示,现在绝大多数初中生虽然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却并没有意识到如何去实践自己的人生理想,对社会职业以及自己的兴趣特长也不了解。而由于缺乏对未来的思考,使得许多初中生学习动力不足,面对学习压力有的干脆选择逃避甚至辍学。据了解,近年来广东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初中生非正常流失现象就有所反弹。由于缺乏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了解,许多初中生面临升学选择时,更多是听从家长安排。

人生规划课进初中课堂

规划职业 篇3

大学校园是孕育学术思想、培育专业人才的场所, 校园环境的建设历来受到重视。著名建筑师小沙里宁曾说:“大学就像我们时代文化沙漠中的绿洲, 校园里有美好的步行区、林荫道, 而别处却没有。”可见, 大学校园在世人心中已成为理想生活环境的一种写照。自由、开放、绿色、生态则成为大学校园规划设计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然而, 由于教育理念的不同, 高职校园的规划理念与高等院校校园规划理念也有所差异。目前, 高职院校大多是由中职学校合并、升格而来。因建校时间较短, 资金缺乏, 大多校园基础建筑和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校园景观建设较为薄弱, 传统的规划理念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发展需要。这也对当今高职校园的规划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次, 我们在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校园规划中就解决总体布局、校区环境融合和校园生态绿化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1 学校概况

隶属于辽宁省教育厅的辽宁建筑职业学院位于古城辽阳, 由原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与辽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于2012年5月合并重组而成。学校秉承“上善建道, 精技筑邦”的校训精神, 在长达60余年职业教育的历史中, 不断践行以人为本的现代办学理念。形成建筑、制造、电工电子、计算机软件及应用、经济管理、现代服务等近50个专业。

学校现有南北两个校区, 均位于辽阳市中心位置。总面积现有358523平方米 (约合538亩) , 建筑面积200096平方米。南校区占地13.8万平方米, 北校区占地22万平方米。

2 注重校园规划的整体性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是两校区合并办学。北区为原辽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旧校区, 2002年由辽宁省供销学校、辽宁省电子工业学校合并而成。功能分区有待于进一步划分, 应作为校园规划的重点。南区为原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旧校区, 地理位置相隔北区有一段距离, 目前可拆建的建筑和用地不多, 唯东南侧有规划预留用地60亩, 必要时可用于新建。

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等多重原因, 校园规划建设受到各个时期的局限, 多年来基本处于边规划、边征地、边建设的状态, 造成目前校园占地面积难以扩大, 发展空间受到局限, 校园内功能分区不尽合理, 学生室内文体活动场所匮乏等方面问题。

为了满足学校未来发展需求, 依据辽宁建筑职业学院的校园现状及发展的方向, 对校园的功能分区、道路交通系统及空间景观环境进行规划调整 (见图1、图2) 。规划中注重南北校区之间的联系和整合。之前两校区均独立自主, 合校后需合理配置资源, 处理好校区交通组织、校区整体建造风格等的协调。

3 营造特色校园文化氛围

3.1 用传统文化协调校园整体建造风格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坐落在历史文化古城辽阳, 有着半个世纪的职业教育历史, 深厚的人文背景使学校的建筑风格、空间概念等均体现了传统文化。特别是北校区原辽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 建筑风格较为统一, 大部分教学建筑外观上采用砖红色主墙配合灰色勒脚、白色窗线和坡屋顶的低层建筑形式。

北校区古老的中专教学楼 (见图3) 是典型特色建筑代表, 也是学校最早期的建筑。其他教学建筑在日后的发展建设中均参照此种风格, 延续了传统的文脉, 形成了目前别具特色的建筑风格。而南校区建筑风格无明显特色, 建筑色彩以灰色为主, 教学楼均为平屋顶多层建筑。两校合并后, 将南校区主要教学建筑按照北校区建筑风格进行了统一改造, 用特定的形式和符号协调了校园整体建造风格, 起到了显著效果。

3.2 鲁班精神与时代特性交融

规划在南北校区以鲁班文化为主题, 创作体现校园文化的景观雕塑。用视觉语言, 直观表现辽宁建院的鲁班文化, 并作为辽宁建院校园文化的核心部分, 发扬光大。

鲁班是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发明创造的典范, 是能工巧匠和发明家象征性的符号。鲁班文化体现了中华儿女不断进取, 敢于创新的精神,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性格影响久远, 而且成为实现科教兴国和民族复兴的不竭动力。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是辽宁省建筑职业教育学府, 无论从行业背景到专业角度, 还是职业特点到技术应用, 正是现代社会对鲁班文化传承地最直接反映。建院人六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充分体现了鲁班文化精神内涵, 鲁班文化筑就了辽宁建院之魂。

4 建设绿色生态校园

4.1 生态优先, 人工与自然融合

当代环境建设遵守的首要原则就是生态优先。规划中依托校园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地理环境, 充分利用了原有绿化, 加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校园文化”设计要素, 将人工与自然环境融合, 努力营造出别具特色的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校园生态景观, 使之成为校园整体的一大特色。南校区图书馆南侧与围墙之间有一大片空地, 规划中将这片空地打造成为风景秀丽的学生活动景观绿地 (见图4) , 为师生提供了舒适宜人的学习和交流活动场所。

此外, 为顺应师生户外学习、思考和交往的行为要求, 规划在南北校区的中枢位置设计了公共活动带, 体现了包容性与以人为本。将教学区和室外活动区以便捷的路线相连。这条步行活动带包含了交通、游憩和交往等许多功能, 体现了新时期校园户外活动空间的发展方向。

4.2 创立“人文内涵”的绿色景观带

“人文内涵”是校园文化的主要灵魂, 规划将人文内涵贯穿校园整体空间景观, 建造具有“古城情调、人文情怀”的绿色大学校园。

规划在校区入口沿线形成绿化景观带, 将景观的图形融入“文化内涵”, 其意境与大学文化气质相融合, 使其成为学院里最富有特色的主题景观。南校区主要以建筑类专业为主, 为弘扬鲁班精神, 在南校区入口绿化景观带中建造了鲁班园 (见图5) 。北校区以信息会计类专业为龙头, 规划在北校区入口绿化景观带东西向各建造一个主题景观雕塑, 分别为计算机雕塑和古老算盘雕塑, 在景观带的东端广场上, 规划设计一大型齿轮雕塑, 立于机械系教学楼的正门。此外, “人文内涵”生态带还将贯穿校园公共绿地、文化广场和空间景观雕塑, 在两个校区内分别形成主景观轴, 从南到北穿行于理性校园建筑之间, 形成交响乐一般的韵律。

5 结语

综上所述,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高职院校提升素质教育的基础, 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条件。高职校园的建设应转变规划理念, 注重营造校园人文环境, 尊重场地的自然与文化内涵, 突出个性, 合理设计, 建设适应高职教育的、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新校园。

参考文献

[1]周逸湖, 宋泽方.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4.

[2]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当代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3]张树云.高职学校校园规划的实践与思考[J].建筑设计与规划, 2002, (6) .

[4]谢勇.高等职业院校规划与建设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09.

职业规划职业规划 篇4

平面模特首先要进行专业的培训,通过专业训练和教学实践才能从根本上了解平面模特的专业知识,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二、面试、实拍加强专业

平面模特主要是进行拍摄类工作,所以,要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平面拍摄活动面试来提高你的专业技能,尤其是一些外拍活动,更会从专业上提升自己。户外拍摄可以借助很多的场景来表现模特的专业,更能从摄影师的要求中体会所学的专业技能。

三、参赛加强经验

可以参加一些知名的模特赛事,来提升经验,例如:首席超级模特大赛、网络平面模特大赛等等,获取比赛经验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尤其是对一些腼腆的模特更有帮助。如果条件优秀,取得名次,必然会影响到接单的数量。

四、化妆、体型等常识

模特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型体,男孩的肌肉、轮廓感,女孩的曲线感觉等,是模特面试的重要条件;其次,女孩要学会化妆,对自己的轮廓结构和适合的妆面有一定的了解,才能给摄影师最美的一面。

五:了解流行趋势

很多时候,停步不前就会被淘汰,平面模特同样如此。流行的造型技巧、流行的妆面及感觉,尝试新的感觉会让你有更好的发挥,同样更能被市场认可。

浅析职业技术院校的职业规划教育 篇5

【关键词】职业生涯 职业规划教育 职业技术院校

近几年,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得到蓬勃地发展。越来越多的初中、高中毕业生经过毕业会考后分流进入各种中等、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习。虽然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没有了升学的压力,但是他们要面临两三年后即将进入社会工作的挑战与考验。特定的群体、特定的专业、特定的培养目标,以及传统的择业心理和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等都极大地影响着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心理状况、学习效果,并相应影响着职业技术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开展对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将增强学生学习目标的明确性、主动性,消减职业院校学生心理矛盾等,并将进一步提升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整体素养。

一、职业技术院校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职业规划是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不能体察时代变化和环境变迁的人往往不知所措,导致事业无成。尤其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通过科学地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道路,才能在未来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找到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并且不断增强对职业生涯的控制和管理能力,帮助自己实现持久、高效、平衡的人生价值。而如何帮助学生进行人生职业的规划或设计,很大程度上在于学校职业规划教育的开展情况。在这方面,职业技术院校面临更为紧迫的任务与挑战。

1.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有利于消除职业院校学生的矛盾心理

目前,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是中高考分数相对较低的学生。一方面,由于传统心理认为考上本科或名牌大学才是有出息的。反之,就是没出息的;另一方面,由于学习基础较差、不良习惯等,他们很多形成自卑心理。面对专业的理论和技能,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前景,很容易就放弃努力,从而变得沮丧和失望。他们的矛盾心理主要产生于对自身认识不足,目标不明确。

2.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是切实提高职业技术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近几年,由于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造成人们对职业教育认识不够清晰,加之培养出来的学生含金量不高等。有些人对职业教育的评价是没有前途的教育。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大众教育,是帮助大多数学生实现学校教育向社会工作转变的过渡型增值教育。

要转变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评价,就是尽快的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是“以人为本”,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挖掘自身的潜力,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职业规划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设计和找到适合自身个性、兴趣的职业方向和职业学习动力。

二、职业规划教育的主要内容

每个人要想使自己一生过得有意义,都应该有自己的职业规划。特别对于职业技术院校的在校学生而言,正处于对个体职业生涯的定位时期,这一阶段的职业规划,将对一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应注重以下方面:

1.分析自身需求,制定升学或就业方面的具体目标

2.进行自我评价,明确自身优势

职业规划就是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和潜力,从而设计适合自身个性、兴趣的职业方向。首先,引导学生摒弃把自己划入“弱势群体”的自卑心理。在气质、性格、能力、兴趣、体力、适应性和创造力等方面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其次,让学生充分了解和认识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为每个不同经历背景、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勾画出一幅幅美好的未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准自身的优势,明确了专业发展方向,树起追求目标的信心和勇气。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现代的择业观念,学会生存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整个世界,温家宝总理去江苏考察时特地到当地一所职业院校,与学生交流中讲到,现在就业形式比较严峻,高职学生不仅要懂得知识,还要掌握技能,更要学会生存。第一,职业院校学生要尽量地选择与自身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基本适应的职业,这样可避免出现工作不适应现象,并能尽早地找到职业兴趣感和成就感。第二,克服依赖性,自觉地收集就业信息,自动地走进人才市场,自主择业。第三,破除一次择业定终身的旧观念。现代社会,职业流动性越来越大。职业院校学生应抱着先就业后择业,甚至多次选择的心理逐步找到适合的职业。

三、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实施方式

1.打造专业化的职业规划师队伍

职业规划教育应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教育序列之中。建立健全专门的职业规划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理论和实践、就业求职心理研究、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打造一只规划师队伍,促进职业指导工作的专业化,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职业指导。一方面,河北女院打造专业职业规划咨询队伍;另一方面,学院允许学生在接受职业规划建议后转专业。这不仅对学生一生的职业发展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丰富职业规划教育内容,实施全程指导

目前,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课都是学生面临毕业时才开始设立或只走形式。职业规划教育应该是一个全程化指导,而且让学生越早接受越好。有关专家提出如下实施建议:一年级主要进行“专业教育”,帮助学生认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明确“社会和职业发展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二主要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学习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社交礼仪教育和挫折教育等。三年级主要进行“就业咨询和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目标,掌握求职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进行简历准备,模拟面试等。

3.进行毕业生职业适应力追踪评价与反馈

进行毕业生工作信息定期追访,建立职业规划在线咨询-反馈制度,以便继续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角色转变过程中的突发心理问题等。

总之,在职业技术院校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是必要的,是体现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学会生存,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参考文献:

[1]周一菁.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矛盾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6).

[2]吴呤颗.探索职业生涯教育的若干思考[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6).

[3]陈智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题教育研究[J].职业圈,2007,(9).

[4]李大勇.浅议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7,(15).

[5]孙裴.职业教育更需要“成功心理”[J].内肛科技-教科园地,2005,(6).

[6]张柏清.浅谈高校职业规划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6,(26).

[7]沙海影,吕光.浅谈以职业规划为导向的大学生思想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5).

[8]王平.用职业教育心理学指导高职生择业[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9]李慧娟.谈谈对职业教育的几点看法[J].甘肃科技纵横,2006.

规划职业 篇6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

中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但其根本目的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 中等职业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外, 还要重视学生的自身价值, 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 让他们拥有自己喜欢的事业并愿意为之奋斗。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依据

1. 根据个人兴趣、能力、特长设计职业生涯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求。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对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计划, 其目的是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 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展自身长处的位置, 并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正如本·富兰克林所言:“一个人, 拥有一份工作就拥有了一定的资产。但只有那些做他们最擅长的事情的人, 才能赢得财富和荣誉。”因此, 首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发现自己的优势, 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 根据所学专业设计职业生涯

每一个专业都有一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 经过三年的学习, 中职生大都具有某一个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而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 首先要考虑的也是所学专业, 因此, 中职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 应当以所学专业为依据。同时, 要具有变通性, 善于应对社会分工的不同需要, 避免就业选择的单一性、盲目性。

3. 根据社会需要设计职业生涯

要引导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特别是社会职业的现实要求, 使之以更广泛的视野来审视自己职业选择与所学专业及人生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并在此前提下对其拥有的各种发展资源进行评估, 学会选择与规划, 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现实条件, 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严峻的就业形势给中职生带来了巨大的精神负担, 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 要及早在非毕业班学生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竞争意识和适度的忧患意识。

1. 明确目标

美国职业生涯管理专家Super.D.E (舒伯) 从人的终生发展的角度出发, 把人生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五个阶段。其中, 中职生处于探索期 (15~24岁) , 是建立个人生活方式, 确立人生理想目标, 学会与人交往与竞争, 选择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职业, 并创造实现自身价值的条件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 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意识, 确立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

职业生涯目标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 它的定位是否准确、规划是否合理, 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职业成功的可能。因此, 引导学生在校期间学会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目标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在教学实际中, 除了摘录较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案例供学生参考之外, 还将往届同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生涯目标和该学生的职业生涯现状结合起来, 以资学生分析、借鉴, 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职业生涯目标。

职业目标的选择并无定式可言, 关键是要依据自身实际, 确定符合自己兴趣与特长、适合于自身发展的职业路线, 从而正确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 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2. 评估环境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首先, 要做到“知己”, 即客观地认识自我, 评价自我, 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识、能力、品德等有一个综合性的客观评价, 确定合理的期望值, 使自己在求职择业时做到心中有数, 把自己摆在合适的位置上去求职, 即明白“我能干什么”。

其次, 要“知彼”, 人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 任何人职业生涯的规划都不可能脱离现实环境和未来的发展, 这就意味着中职生在求职时一定要重视外部环境, 包括社会环境、行业发展状况、企业文化和制度等方面。

再次, 要对职业机会进行评估, 分析内外环境给自己职业生涯的机遇和阻碍。在对环境的充分评估之后, 才能够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

3. 制定措施

制定措施是指为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有很强可行性的行动计划。在职业生涯规划中, 必须引导学生围绕职业目标, 制定具有针对性、明确性与可行性的行动计划, 要明确“我怎么干”, 具体方法有构建人际关系网、参加组织培训、考取各种证书等。在制定计划时可制定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 注意区分轻重缓急, 并学会时间管理和应对干扰, 要有具体的行为措施来保证, 近期行动计划最好详尽到每一周。

在校期间, 中职生应该按照自己制定的行动方案科学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 为个人开始真实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 还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进修班等方式掌握一些额外的技能或知识, 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

4. 适时修正

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它随着人生的发展、环境的变迁而不断变化, 因此, 每过一段时间, 就需要学生不断地审视内在和外在环境的变化, 并且及时调整自己既定的职业生涯规划, 尽量使自己职业的选择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 即明确“干得怎么样”与“应该怎么干”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 中职生在做职业规划的时候, 要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和变化有所分析, 并结合自己的个性特质及实际情况, 制定出合理、可行的职业发展备选方案。

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都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 但大多数学校的就业指导均限定在毕业年级, 就业指导课程大多侧重于就业政策的宣传、就业技巧的培训和就业信息的提供;在方法上, 也沿用传统的课堂和供需见面会。实际上, 职业生涯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养成的重要环节, 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就业指导。做好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面对当今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 从新生入学教育伊始, 就必须让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社会, 了解自己, 树立从基层做起踏实地去实现人生理想的就业观;依据不同职业对从业者的不同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促进职业道德的养成;根据自身特长、爱好, 准确定位, 确定就业、择业、创业目标。同时, 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变通性,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就业期望值, 对就业地域、就业单位、就业岗位、工资薪酬等及时做出合理调整, 以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变化。

2.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包括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 如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中职学生知识根基薄弱, 文化课成绩不尽人意, 学生普遍缺乏自信, 所以, 必须引导学生建立稳定的自我概念, 使学生学会接纳自己、欣赏自己, 依照自己的兴趣与能力等个性特质, 尽可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 使自我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和实现。笔者在本校每年开展的“三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自” (自尊、自信、自强、自爱) 教育中发现, 中职生非常渴望心理和人文关怀, 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帮助他们构建精神家园、寻求信仰支撑、获得心灵的安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逐渐把关注自我的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社会, 在关注社会需求的同时, 学会追寻和体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3. 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单纯的职业生涯教育不能使学生准确自我评估, 而社会实践环节则可以通过各种职业环境使其更好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 并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优劣势及真正的兴趣与专长。同时, 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 能使其将职业生涯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 进一步明确了具体的职业目标, 更有目的性地围绕目标展开努力, 有助于其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循序渐进地走向成功。

4. 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

创业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 它重视人的主体性, 弘扬人的主体精神, 体现了素质教育内涵的同时, 突出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功的创业教育能够使学生具有自我创业的精神, 学会自我创业的技能、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寻求适合自己的创业方法, 使学生真正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具有宽广的就业面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将来择业、就业、创业和立世做人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 中职学校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创业教育与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有机结合。如与相关机构合作, 聘请有成功创业经历的企业家或毕业生担任职业生涯培养教师, 并出台相关文件、提供创业资金, 以支持毕业生结合自身实际创业等。

随着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 中职生的就业形势也将更加严峻, 但只要中职生不断努力, 强化自身素质, 转变就业观念, 在学校的指导下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就有可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为谋求自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摘要:中职生进行合理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 不仅能帮助个人实现目标, 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了解自己, 掌握个人竞争优势, 实现全面发展。本文从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职业规划的依据、职业规划的方法及加强职业生涯指导四个方面对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做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再生.职业生涯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M], 2002:145.

[2]林泽炎, 李春苗.员工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3:79、90.

[3]程社明, 戴洁等.人生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团结出版社, 2003.

[4]邢于仓, 柳国强.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J].社会科学论坛, 2005, (4) .

[5]洪风仪.一生的职业规划[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2.

规划职业 篇7

一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并针对调查结果做出分析, 给出建议。

二调查方法

参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 结合红河卫生职业学院学生的特点, 制定具体问卷题目, 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 利用晚自习时间到教室随机抽取两个班级进行现场调查, 并收回问卷, 进行分析。

三调查对象和时间

从在校学生三年制大专班二年级的班级中抽取专科药剂1班 (61人) 和专科护理19班 (49人) 共110人进行抽样调查, 调查问卷回收率100%, 有效问卷108张, 无效问卷2张。

调查时间:2014年9月。

四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 (1) 对自我的认识; (2) 对所学专业的认识; (3) 对本行业的认识; (4) 对目标的认识; (5)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6) 对未来的认识。

五调查结果

1. 自我认识:自我评估能力增强, 自我认识方式多样

第一, 状况分析:此项共设计四个问题, 包括对性格、能力、优势和劣势以及通过何种方式来了解自己。

从表中可以看出, 50%左右的学生比较了解自己, 自我认识清楚;有一部分学生对自己不太了解, 而非常了解自己的只占少部分。一份成功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建立在充分正确认识自身条件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要审视自己, 了解自己, 认清自己;做好自我评估, 弄清楚我是谁, 我想干什么, 我能干什么, 我应该做什么。

而在“你通过什么方式了解自己”的问题中, 80%的同学通过自己体会、他人评价、测试和其他方式来了解自己, 没有一个同学只用一种方式来了解自己。

第二, 建议: (1) 充分认识自我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应加快学生自我认识的进程; (2) 学校和老师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

2. 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偏低的专业满意度和不从自身实际出发来选择专业

第一, 状况分析:此项共设计两个问题, 调查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看法。结果表明, 67%的学生不喜欢现在读的专业, 喜欢的占26%, 7%为一般。77%的学生选择这个专业以其他因素为依据, 而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潜力为依据的只占18%。大部分学生选择这个专业时, 对此专业认识肤浅, 仅凭自己的个人感觉或道听途说做出一些片面判断, 一旦实际情况与自己的主观想象不一致时, 学习热情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从而影响自己对专业的兴趣。很多学生迫于当前就业的压力或其他原因选择这个专业, 不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潜力出发, 所以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也会影响到职业生涯的规划。

第二, 建议: (1) 教师要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学习和认识, 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 (2) 请专家来给学生做讲座和交流, 拓宽认识途径, 开阔学生眼界; (3) 社会要创造多种就业渠道, 使学生爱学、学会, 学有所用。

3. 对本行业的认识:缺乏实际经验和对本行业了解不多

第一, 状况分析:此项设计一道问题“你是否了解自己打算进入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背景”, 82%的同学不了解, 比较了解的占16%, 非常了解的占2%。极大部分学生一直生活在学校, 接触社会太少, 尤其对相对特殊的医疗行业更是知之甚微, 导致对这行业的职业情感无法培养, 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二, 建议: (1) 由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做行业方面的介绍和宣传; (2) 请学校优秀毕业生来给学生做讲座, 现身说教, 增强认识。

4. 对目标的认识:学生阶段目标和长远目标模糊, 学习缺乏动力

第一, 状况分析:此项设计两道问题, “你在大学期间有明确目标吗”, 测试学生的阶段目标, 有明确目标的占55.5%, 目标模糊的占39.5%, 无目标的占5%左右。“你对自己未来发展方向是否明确”, 测试学生的长远目标, 回答肯定的占47%, 比较模糊的占46%, 非常明确的只占7%。确立目标是职业生涯设计的关键, 要想取得成功的人生, 必须及早制定自己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远目标和人生总目标, 坚定不移地把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围绕目标进行。

第二, 建议: (1) 结合学生实际, 帮助他们确立目标; (2) 短期目标要具体, 长远目标要立足现实, 也要有前瞻性。

5. 对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认识: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

第一, 状况分析:此项设计六道问题, 调查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认识情况。

第二, 建议: (1) 系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知识, 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和方法; (2) 加强学院管理部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组建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指导队伍; (3)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此门课程的教学, 举行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迫使学生去学习和掌握。

6. 对未来的认识:就业依然是毕业后的第一选择, 工资和福利待遇是选择单位时首先考虑的因素

第一, 状况分析:此项设计三道问题, 在“毕业前, 你最担心哪些问题”中, 选择“就业压力大, 找不到工作”的同学占79%, 而选择“自身能力不及用人单位的要求”的同学占12%, 担心“因为没有规划而不被选择的同学”只占9%。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成为广大学生毕业时最担心的问题, 这与中国的教育体制有关, 学习最终还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在“毕业后你的打算”时, 89%的同学选择就业, 9%的同学选择创业, 2%的同学选择升学。“就业时你选择单位会考虑”的问题中, 45%的同学选择工资和福利, 35%的同学选择个人发展前景, 20%的同学选择工作环境和医院前景。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 很多学生认为就业就要考虑经济价值, 甚至把自己的人生价值用经济收入的高低来衡量。

第二, 建议: (1) 国家和政府要创造就业机会, 让更多的学生能就业, 缓解就业压力; (2)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 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

规划职业 篇8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既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也是中等职业教育本质任务的迫切要求。著名管理学家诺斯威尔表示:职业生涯就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制约因素, 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结合时代特点, 根据个体的职业倾向, 个体对自身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 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等进行综合分析, 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及其有效安排。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经济变革的需求, 是实现学生发展和人职和谐的共同需求。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 各种行业不断调整, 出现了人力资源的重新分配。个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可能很快过时, 一辈子从事一种职业岗位的可能性逐渐降低。约翰·纳斯比特曾说过: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 没有一种或一组技能和知识能为你服务一辈子。在这种形势下,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不能只满足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 而更应立足于整个人生来思考、安排自己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 把自己的人生发展和社会变化结合起来, 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劳动者, 尽量减少“毕业即失业, 上岗即下岗”的尴尬局面。因此, 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个体发展的需要

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体对自己一生职业发展轨迹的设想, 是对个人前途的预见与展望, 是个体努力奋斗的加速器, 它有利于个体了解社会, 为自己的将来做好准备。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将来面向社会岗位的职业技术人才, 然而多数学生是以学习的失败者身份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 他们对自己缺少合理认识, 对中职学校态度淡漠, 对未来职业缺少正确的认识, 学生学习劲头不足, 缺少上进的动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通过职业导向教育, 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职业情况, 同时通过科学的测试方法,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平时学业和生理、心理表现以及职业兴趣、爱好、才能和体质特点, 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职业。因此,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确定未来职业方向, 设定一个具体而现实的职业理想。

3.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需要

2001年2月, 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大纲》 (试行) 中将《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程。2004年11月教育部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明确中职学校的德育目标之一是“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确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 形成符合社会和个人实际情况的就业观, 提高自我就业能力, 做好适应社会的准备”。在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中, 将职业生涯规划列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必修课。从而,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中职学校德育的有效途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职业发展与需求、培养就业创业能力、培养自我生涯规划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贴近学生实际, 贴近学生的生活, 贴近学生就业与创业, 与德育教育紧密相联, 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平台。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几点建议

1. 课程开发本土化

所谓本土化是外来文化与本民族传统文化相互沟通、融合的过程;是外来文化及传统文化改变自己的初始形态以适应社会文化发展要求的过程;也是两种文化发生碰撞时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因此, 本土化是传统文化结合外来文化而迈向现代化的中介与桥梁。教育受文化环境、社会环境等多因素影响, 在文化背景各异的情况下, 如果生搬硬套别国的教育经验, 哪怕是成功的经验, 其结果可能导致失败。课程是教育的重要载体, 课程开发要因地制宜。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发既要借鉴国外成功的课程经验, 又要根据我国国情, 结合就业形势, 人才需求规格变迁, 学校办学条件状况, 学生实际需求, 师资力量分布等多因素, 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

2. 课程实施主体多元化

课程实施主体是一个广阔的群体, 从学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专家、学生家长、学生到社会人士。在课程实施过程中, 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提高全体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 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日常教学和学生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大对专职任课教师的培养力度, 本着“走出去, 请进来”的原则, 促进专职教师能够迅速成长, 担当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指导者。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应发挥主体的作用, 他们应与教师一样, 成为课程的创造者, 在学什么与怎样学的问题上与教师展开对话。社会人士的参与有力地加大了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支持, 使学校教育不是孤立于社会, 而是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学校教育的工作也不仅仅需要教师尽职尽责, 还需要社会各种力量的大力支持。

3. 课程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评价要有利于学生发展, 有利于教师提高, 有利于改进教学实践, 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 有利于个体的一生发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评价应是一种因地制宜的评价, 评价模式可实现多样化。但是, 在评价中应充分关注学生, 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以促进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形成三维评价体系即关注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除了关注成果外, 更要重视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课程评价应遵循以下评价原则:

参与性原则。在评价中重视学生亲身参与程度, 力求学生全员参与, 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做出考核, 同时提高学生的自觉参与性。

自主性原则。学生既是课程活动的参加者, 又是课程活动的设计者, 学生应该学会科学地评价自我。

激励性原则。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 施展自己的才能, 积极进取, 勤于实践, 不断促进职业能力的发展。

过程性原则。评价应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及实践体验, 重视在过程中评价学生。评价不是一次就完成的工作, 要给学生多次评价的机会。评价时家长、同伴、教师、社会共同参与, 采用教师评、同学互评、自评、家长评、社会人员评等。

摘要:当今, 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已经引起社会多方面的关注与重视,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以就业创业为主题, 以生存教育为核心的教育, 其重要性已突显出来。本文从社会、学校、个体三个层面探讨了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从课程的视角构建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策略

参考文献

[1]王一敏.当代青年的职业选择与指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2]姚贵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的初步构想[D].西南师范大学, 2004.5.

[3]黄饶宇.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教育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7.7.

[4]王鉴.我国少数民族教育课程本土化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 1999, (3) :85-90.

如何制定职业规划 篇9

职业规划从自我认识开始, 才能建立可实现的目标, 并确定怎样达到这些目标, 以及考察目标是否实现。这种认识自我的过程称为自我评价。客观准确的自我评价, 可以帮助人们挖掘更多的潜在机会, 避免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错误。在自我评估中应注意以下要点:

(1) 评价要客观。心理学认为, 人在进行自我评估过程中, 存在刻意回避自我不足以及不利于自身发展客观条件的潜意识。因此, 职业规划中的自我评估, 应有意识地避免。另外, 这种客观还应体现在观念的随时更新上, 对自我素质的评价应以不断更新的时代标准为参照, 而不是那些过时的传统的就业标准和观念。

(2) 机会成本。在工作中, 人们必须学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而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 这势必影响到个人的私人生活, 形成职业升迁或职业成业的机会成本。在每一职业阶段, 人们必须认真考虑这种成本, 权衡为了私人或家庭生活, 他们能够放弃哪些晋升的机会;或者为了职业上的发展, 他们能够放弃哪些个人生活。

(3) 工作和家庭的协调。虽然许多人希望“工作和家庭互不相干”, 但现实是:工作和家庭总是难以分割。人们有时拒绝承认上班和下班后作出的决策相互影响。他们希望他们上班和下班完全分离开来, 获得某种“自由”的轻松。可是, 他们马上发现, 这是不可能的, 人们的生存空间已经是一个联系越来越紧密的整体, 而且这种联系在不断增多而不是减少。那些不能理解或者不能接受这一事实的人, 将会无所适从。

(4) 对职业途径的把握。这需要建立在对自我“职业铺导”的客观分析上。稳定但压力小的工作和发展机会多但压力大的工作之间的选择;技术/业务能力上发展和管理层次上发展之间的选择;在某一职业领域发展和在多个职业领域发展之间的选择等都需要人们在选择职业之前进行权衡。

(5) 对机遇的充分准备。毫无疑问, 机遇在职业的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然而, 机遇靠人们自己把握, 他们可以创造机遇, 也可能使机遇从身边溜走。更多的社会交往, 积极地参与民间和行业组织能扩展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网, 给他带来潜在的机遇。过于封闭则会使一个人的社交圈越来越窄。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愿望, 并努力地争取一些特别的工作任务能使一个人得到更多的机会, 而消极等待和隐藏愿望及抱负则刚好相反。因此, 如果说一些瞬间的机遇给人带来了机会, 那么, 有计划地创造机遇则是自身的责任, 也是自身所能做到的。

二、选择方向

在选择方向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职业环境, 分析职业的市场价值和素质要求, 明确是否能胜任自己喜欢的工作, 从而对自己进行分析定位。在充分考虑自己职业兴趣的同时, 还应该了解自己的个性、综合能力及职业经历, 要看自己的个性及综合能力是否适合, 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 做自己适合的职业。也就是说要尽量把自己的专业与职业相结合, 尽量把自身的综合特点与职业发展和生涯规划相结合。这个过程中, 需要分析三个方面的因素:

1、个人能力。

个人能力可以分为:硬能力与软能力。硬能力包括:个人受教育情况、专业背景、工作经历与成绩等。软能力主要指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学习能力等。一个人的能力是从事某项工作的基础。有什么样的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的处于什么样的层次。但在现实操作中除了“适才适用”外, 还有两个极端。一是自身的能力不被认可, 能力达到了但没有找到相应的职位。二是公司提拔时没有考虑到个人能力是否达到, 造成职业人高处不胜寒的窘境。高位虽好, 但如果能力达不到, 很可能遭遇彼得原理陷阱。

2、行业。

行业众多, 每一个行业也都有各自的发展规律。“隔行如隔山”的至理名言似乎早已把我们定位在了某一行当中。然而彼“行”非此“行”, 独之秀职业顾问认为我们现在通常所讲的行业与过去的行之间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现在行业之间交叉的现象并不少见。职业人选择工作中, 除了可以考虑专业的领域之外, 还可以考虑与其相关联的众多行业平台。

3、公司及岗位情况。

不同的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不同, 相同的岗位不同的公司对人才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有些公司更注重人才的硬实力, 也就是专业背景。而有些公司, 特别是一些大公司或外企更注重人才的软实力。一般而言, 软实力的积累需要更长的时间周期。求职者在选工作时, 要对招聘公司以及应聘的岗位做一番分析, 确定公司看中的是人才的哪些方面, 以衡量自己是否适合该公司该岗位。

三、确定路线

成功者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 每个人有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究竟如何确定具体的发展路线呢?首先要考虑阻碍你达到目标的自己的缺点和所处环境中的劣势, 这些缺点一定是和你的目标有联系的, 而并不是分析自己所有的缺点。例如人脉关系、性格方面、素质方面、知识方面、经验方面、能力方面、创造力方面、财力方面或是行为习惯方面的不足。要明确自己需发挥哪些优势、克服哪些缺点, 并为之制定行动计划。例如:需要掌握某些新的技能, 提高某些目前的技能, 或学习新的知识等等。

那么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职业规划方案, 如果已在一个单位工作, 对从业人员来说进一步的提升非常重要, 要做的则是进行角色分析。反思一下这个单位对员工的要求和期望是什么。做出哪种贡献可以在单位中脱颖而出?大部分人在长期的工作中趋于麻木, 对自己的角色不清晰, 所以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让单位认可职业者的价值和成绩, 从而明确自己的发展路线。

以上三个步骤, 即首先要进行自我分析, 适合做什么;然后制定个人职业发展中的方向和阶段性目标;最后制定一个职业发展目标的实施计划。有了成功的职业规划, 我们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向成功。

摘要:所谓职业规划, 是个体一生的工作经历, 包括从事的职业、职位的变动及职业发展目标实现的整个过程。职业生涯的规划与管理, 是具体设计如何实现职业发展目标的合理计划, 是对个人职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和资源配置。

职业规划不任性 篇10

2015年2月28日,是中国美术学院本科招生报名现场确认的第一天。在现场维持秩序的保安中,中国美院网络游戏专业2014届毕业生余子豪被人认了出来。

余子豪当年是以专业成绩第二的名次考上美院的,并且学习一直不错。老师倪镔评价他“是块做网游设计的料”。网游专业是眼下美院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就业率很高,余子豪却选择留校当保安,这让倪老师很是不解。

关于自己的选择,余子豪说,从大三开始,他发现自己对网游设计没兴趣。他说自己从小喜欢看书,还会写小说,大四上学期,在一本书中读到“永远青春,永远热血沸腾”这句话后,有所触动,觉得自己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于是决定留校当保安:“学校里氛围好,去图书馆的大多是勤奋的学生,可以鞭策自己。”在余子豪的计划里,先“读万卷书”,再“行万里路”,等攒够了钱,他就去骑行中国。不过,这些都是短期计划,未来他还是希望从事与艺术、文学相关的工作。

对余子豪的选择,有人认为是大材小用了,有人觉得他辜负了父母和老师的期望,更多人则表示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每一份工作都有其价值,各人有各人的前途规划。”

还有人由此指出当下学生在人生、职业规划上的不足:“父母和老师只教育我们要成为更优秀的人,却鲜少问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怎样才算实现自我价值。”

其实,像余子豪这样发现所学专业并非自己兴趣所在或者与自己的设想有差异,中途改弦易辙的人并不少。

比如,2013年辽宁省高考文科状元刘丁宁,进入香港大学才一个月便退了学,原因是港大教授的课程与她所认为的中国古典文学并不一样。复读一年后,刘丁宁考上了北京大学,开始在未名湖畔追寻心中的国学梦。

又比如,曾是青海省高考理科前五名的周浩,2011年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退学,进入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学习数控机床的操作。周浩说自己从小就喜欢摆弄机械,而北大生命科学院的理论课比较多,不太适合自己。

规划职业 篇11

认同是一种情感、态度乃至认识的移入过程,属于态度领域[5]。作为社会心理学领域中论证态度和行为关系的著名理论之一,国外学者Henning认为,专业认同是指个体对于社会现实中的专业在主观上的一种感受,是个体与该专业内心保持一致和平衡的程度[6]。李志(2011)等认为大学生专业认同包括五个维度:投入度、美誉度、喜好度、认知度和匹配度[7]。国内外均对专业认同这个概念有所研究,例如Mary对影响法学博士专业认同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8];Chia论证了管理顾问们的所学专业对他们在组织中的职业适应度和专业认同度有着重要作用等[9]。而现阶段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多局限于某一领域,对联系心理应激和心理健康的整体路径研究还较欠缺。

专业认同不但对大学生心理应激、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也对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培养专业兴趣及促进大学生就业有积极作用。因此,研究大学生的专业认同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7]。目前,如何提高大学生专业认同和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研究,已成为了国内外各大高校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在研究对象上,从整个应激过程来探明大学生心身健康作用机制的综合性研究甚少;在研究方法上,借助结构方程模型来说明心理应激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也不多[10]。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心理应激这个中介变量的设立为独特视角,以SEM结构方程路径分析为研究方法,就此问题进行了调研。

本文旨在通过专业认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路径构建研究,揭示专业认同和职业规划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心理应激在该路径中的中介效应是否成立,并且深入剖析该路径中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

1.2 研究工具和对象

本研究在国内外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专业认同的五个维度:投入度、美誉度、喜好度、认知度和匹配度,以及大学生心理应激的主要原因即社会性与心理性应激等理论依据来设计问卷,主要目的是探讨大学生专业认同和职业规划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心理应激这个中介变量是否在其中产生影响。

研究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在对所学专业有了一定了解的一年级和二年级大学生中,发放调查问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来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3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4份,有效率92.12%。其中男生147人,女生157人。专业来源上,文科68人、理科79人和工科152人,未回答5人。

研究提出研究假设如下[11]:

假设1:专业认同对心理健康有着正向的影响作用;

假设2:职业规划对心理健康有着正向的影响作用;

假设3:心理应激在专业认同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发挥中介效应;

假设4:心理应激在职业规划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发挥中介效应。

本文使用AMOS20.0软件,进行SEM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信度和效度检验

本研究利用SPSS20.0软件检验了各类指标的信度系数。结果发现信度系数Cronbach’a在(0.762,0.899)区间,都大于0.7,说明各变量指标满足了信度分析标准。

在效度检验方面,本研究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对回收的304份有效问卷进行因子分析的适应性检验,KMO=0.765,依据Kaise(1974)的观点,KMO值在0.7以上适合进行因素分析[12];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1472.161(P<0.001),达到显著,表明适合做因子分析。

从检验结果来看,各测量指标的因子载荷基本大于0.6,累计解释变异量基本均大于0.6的可接受标准,收敛效度尚可。各变量指标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见下表。

2.2 路径分析

由图2得出了四大潜在因子之间的因果关系和载荷,在专业认同上,喜欢打分(1.08)和匹配打分(1.00)的因子负荷很大,这说明大学生的专业认同状况深受该生是否喜欢本专业和是否适合学习本专业这两项因素的影响;在职业规划上,发展打分(1.00)最高,这说明对职业发展的认知最能够影响到该生的职业规划状况;而在心理应激上,心理应激打分(1.00)因子载荷较高;在心理健康上,社会适应打分(1.10)因子载荷最高。

从路径系数上来看,专业认同对心理健康有着较小的正向的影响(0.04),专业认同越高的人,其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好。由此,假设1成立。

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专业认同直接影响心理健康的路径系数仅为0.04,远小于专业认同影响心理应激的路径系数(0.2),专业认同有可能通过心理应激这个变量对心理健康产生了更大的间接影响。

从路径系数上来看,职业规划对心理健康有着较小的正向的影响(0.02),职业规划越好的人,其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好。由此,假设2成立。

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职业规划直接影响心理健康的路径系数仅为0.02,远小于职业规划影响心理应激的路径系数(0.12),职业规划也有可能通过心理应激这个变量对心理健康产生了更大的间接影响。

对于上述表达的作用路径,每一条路径系数的显著性可以用CR指标来衡量。由表2可见,CR值几乎均具有很强的统计意义,其他变量的路径关系均显示非常显著。专业认同和职业规划虽然对心理健康均有着正向影响,但直接影响并不显著。

根据模型的各拟合系数来看,CMIN/DF系数为17.704,GFI系数为0.927,RMR为0.077,均在合理范围内。

2.3 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

由上述表格中分析数据可知:

①专业认同对心理健康产生直接效应的路径系数为0.057,专业认同对心理健康产生间接效应的路径系数为0.184,专业认同对心理健康总效应的路径系数为0.240(0.057+0.184)。其中,直接效应的因子载荷系数(0.057)<间接效应的因子载荷系数(0.184)。所以,心理应激是专业认同影响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心理应激这个中介变量在路径中发挥了中介作用。

由此可见,假设3成立,心理应激在专业认同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发挥中介效应。

②职业规划对心理健康产生直接效应的路径系数为0.027,职业规划对心理健康产生间接效应的路径系数为0.150,职业规划对心理健康总效应的路径系数为0.177(0.027+0.150)。其中,直接效应的因子载荷系数(0.027)<间接效应的因子载荷系数(0.150)。所以,心理应激是职业规划影响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心理应激这个中介变量在路径中发挥了中介作用。

由此可见,假设4成立,心理应激在职业规划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发挥中介效应。

3 讨论与结论

研究发现:专业认同通过心理应激影响心理健康的间接效果,明显强于专业认同影响心理健康的直接效果;职业规划通过心理应激影响心理健康的间接效果,也明显强于职业规划影响心理健康的直接效果。在专业认同和职业规划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过程中,心理应激都呈现明显的中介作用。心理应激是这个路径中非常关键的中介因素的假设成立。

当大学生受到专业认同和职业规划方面心理困扰的时候,心理应激机制会适当的产生调整,来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通过良性的心理应激调节适应,大学生能进一步加深专业认同感,提高职业规划能力。

因此,我们在各大高校不但可以通过加强职业规划、提高专业认同来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更加可以通过对心理应激进行正确引导和控制,来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减轻专业认同和职业规划中不良认知对心理健康的恶性影响。

3.1 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课程,指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期望

现今的大学生身处校园环境相对闭塞,虽然他们的主要精力是学习,但是并不了解职业发展前景和社会现实,也不清楚将来自己的职业目标,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所以,在校园生活中,感觉到迷茫和困惑的大学生并不少见,而这种失去目标的茫然感和无力感,很容易造成心理问题。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这门课程在各个大学的开设,在课程中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和指导。一方面,学校应当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这门课程加强大学生对其自身学习生涯的目标性;另一方面,学校也要鼓励大学生适当适时的进行职业期望,以通过自我规划,合理界定未来方向。从而让他们深刻感受到大学阶段的学习对实现自己将来职业目标的重要,建立更加正确的以目标为导向的学习观。

3.2 以就业为导向,找到与个人兴趣的结合点,逐步建立起专业认同

目前有很多大学生在快毕业的时候,才了解到自己的专业是什么、自己能做什么。由于在低年级的课程中,我国高校以公共基础课,英语、计算机等为主的特性,使得专业认同这个概念在低年级学生中很难真正普及。

我们可以在低年级学生中,通过邀请本专业老师举办讲座、校外优秀毕业生回校交流、带领学生进行本行业企业参观……等形式,让每个人对自己的专业尽早产生了解和共鸣,在个人兴趣的基础上,最大化的剖析自己的专业、善用自己的专业,以在就业时树立起个人明确的要求和独特的目标。有了能够实现个人专业抱负的学涯规划,自然会逐步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专业认同。

3.3 通过心理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应激进行指导,以学会正确应对模式

心理应激这个因素在研究中,对专业认同和职业规划,均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在心理教育中我们要教育学生:一是,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减轻不良心理应激源的刺激效果。对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而言,良好的性格品质始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是,学习建立心理防御机制,比如利他型、娱乐型和升华型预防,从而使自己压抑的情感得到疏解,以这些良性模式应对心理应激,进行心理防御,避免心理崩溃的出现。

3.4 健全学生管理,建立互助融洽的氛围,营造和谐校园文化

所谓校园文化环境的和谐,是指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者之间的和谐,任何一个都缺一不可。健全的学生管理必须建立在健全的体制和完善的制度之下。而作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总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对大学自身的历史文化沉淀和现有大学文化进行深入分析,提炼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理念,尽量给大学生建立起一个互帮互助的生活环境和融洽和谐的学习环境,以增强大学生对高校大环境的融入感和集体主人翁意识,减少大学生的孤单感,以对大学生心理应激的源头进行干预,构建起大学生们良好的心理秩序。

摘要:目的:在《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课程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的专业认同和职业规划影响心理健康的作用路径进行实证研究。方法:对来自工科、理科、文科的30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20.0和AMOS20.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大学生的专业认同和职业规划均对心理健康有着正向影响,心理应激在专业认同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发挥中介效应,心理应激在职业规划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发挥中介效应。

关键词:专业认同,职业规划,心理应激,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曹颖,王博.大学生心理应激的识别与干预.教育探索,2012,(9):141-142.

[2]周剑平,朱浩亮.大学生心理应激的应对策略[J].教育评论,2005,(4):31-33.

[3]Goyne JC,Downey GS.Tress,social support and the coping process.Ann Rev Psychol,1991,(42):401-426

[4]孙晓青,姚本先,王东华.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趋势及启示[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5(6):414-420.

[5]费穗宇.社会心理学词典[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45.

[6]Henning,Salling,Olesen.Professional identity as learning processes in life histories[J].Journal of Work-place Learning,2001(13):7-8.

[7]李志,王琪琪,齐丙春.当代大学生专业认同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11,(2):131-136.

[8]Mary,Lee.Swickert.Perceptions re garding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counselor education doctoral graduates in private practice:a qualitative study[J].Counselor Education and Supervision,1997,36(4):55-56.

[9]Chia-an chao.Toward full participation in man-agement consulting practice:Experiences of recent collegegraduates[J].Education and Training,2005,(47):13-18.

[10]马伟娜,徐琴美.大学生心理应激模型的初步构建[J].中国心理卫生,2005,(8):521-524.

[11]黄洁,张慧勇,商士杰.心理弹性对大学生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关系的中介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12(6):813~818

上一篇:低血压的诊断及治疗下一篇:社会经济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