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发展与会计信息化(共12篇)
会计发展与会计信息化 篇1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我国会计行业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会计行业管理体制机制框架已初步建立, 初步建立与国际会计审计通行规则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会计信息已经从传统的企业基础信息上升为宏观经济的管理信息和投资决策信息;会计工作已经从传统的计量核算扩展到企业管理、控制、决策和战略实施各个方面。
下面就会计准则体系建设和会计信息化建设, 谈谈自己对财会改革三十年来会计行业变化的认识。
一、会计准则体系不断完善, 与国际会计准则不断接轨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我国企业会计改革历程在强调中国特色的基础上, 十分重视与国际惯例接轨。到目前为止, 企业会计在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等方面充分体现了这一改革思路:从1980年至1992年国有企业一直执行《国有工业企业会计制度》;1992年底财政部颁布了《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制度》, 《企业会计制度》, 这“两则两制”于1993年7月1日起在所有境内企业实施;到2006年开始对1993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和1996年开始执行的16个会计准则进行修订, 并陆续出台22个具体会计准则, 形成包括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会计准则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新会计准则体系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目前非上市公司执行原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 (2001年开始执行) , 小企业仍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 (2005年1月1日起执行) ,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我国经济的全面对外开放, 为了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吸引更多的外商资金, 加快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发展的步伐, 促使我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 要求会计这一国际商业语言应进一步提高其可比性和可理解性, 增强其透明度, 以利于会计信息用户在进行筹资、投资、经营决策时能更好的理解和运用, 避免决策失误。我国会计行业进一步与国际惯例接轨, 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也是会计改革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其他具体会计准则的陆续出台, 会计法律、法规、准则、制度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我国会计行业必将全面与国际惯例接轨。
西方部分国家实行的会计准则虽然由有关职业团体制定并发布, 但公司在实际执行中必须根据会计准则制定会计科目体系, 据以进行会计核算。所不同的是这种会计科目体系是公司自行制定的, 属于公司内部核算制度。我国目前将会计制度由企业自行制定的条件还相差甚远。随着会计科目体系的形成和逐步完善, 将来有可能会形成由企业根据会计准则自行制定或者由中介机构制定会计制度。但目前还不能做到, 因为准则和制度的差别在很多方面无法消除。准则和制度可能会长期并存, 从而成为中国特色会计的重要内容。
二、会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经过30年改革开放, 我国企业会计核算已经历了由手工会计向电算化会计过渡阶段。与手工会计比较, 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传统会计核算的手段、方式、方法, 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 减轻了会计工作量, 使企业财务部门从以大量繁琐的会计核算为主转入会计管理为主成为可能。从近几年来我国的会计信息化有如下发展趋势:
1. 会计电算化普及程度有很大提高。
近几年, 我国会计电算化会计软件水平提高很快, 一些专业软件公司的软件产品很受欢迎, 为企业会计电算化开展工作准备了很好的前提条件。但是, 会计软件的应用水平及普及程度却受到会计人员水平的影响, 尚未达到理想的状态。
2. 会计电算化管理将更加规范。
在前几年实践摸索的基础上, 通过完善会计电算化管理, 运用新的管理手段, 进一步组织实施已有的管理办法。同时, 制定符合我国会计电算化特点的计算机审计准则, 研究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制度, 便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
3. 商品化会计软件更加实用。
自80年代末以来, 我国会计软件得到了高速发展, 一大批经过财政部门评审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投放市场, 为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提供了丰富的软件。
4. 会计软件的标准更加成熟。
经过多年实践的摸索, 人们对会计电算化的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有利于形成更加科学、细致的标准。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深入, 人们越来越重视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工作, 会计制度将进一步完善, 计算机审计准则不久将制定, 这一切都将促进会计软件的标准走向成熟。
目前, 虽然已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会计向会计电算化转变的目标, 但是绝大多数企业会计电算信息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业务信息、物流信息相互融通性差, 会计信息与其他信息基本上还是分离的。
会计信息化就是会计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产物, 它要求会计这一信息系统能够将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分析和决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能自动实现会计信息与其他管理信息相互交换和融合, 通过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 对经济业务活动的信息进行搜集、加工、存储、传送及应用, 促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业务流、物质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相互融合, 为企业管理决策和国家宏观控制、决策实时提供所需的财务信息及相关信息。
(作者单位:福建新华发行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
会计发展与会计信息化 篇2
随着信息的来临,信息技术的飞速和日新月异,世界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随着加进WTO,如何进步中国的竞争力已经成了政府、企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已经熟悉到,选择信息化道路是必由之路。而一直是企业信息化先锋的电算化,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我们有必要就会计电算化未来的发展进行和探讨。而要正确把握会计电算化的脉搏,就必须首先了解企业信息化以及企业信息化对会计电算化的新要求。
一、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治理和决策、研究和开发、市场和销售等各个方面全面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调整或重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模式,服务企业发展目标,进步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的治理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密切联系,有着丰富而复杂的内涵,扼要地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信息化是一个覆盖整个企业的庞大系统工程,从材料的采购到生产、销售,从研究开发到高层决策,无一不是企业信息化所涉及的领域,即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企业方方面面的大型系统工程。
2.企业信息化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①全面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②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③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模式。企业信息化必须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开发,以至调整业务模式,进步效率,降低本钱、进步决策的质量、加快对外部变化的反应,进步企业的竞争力。
3.企业信息化的目标非常明确:进步企业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服务。企业信息化不是为了装点门面,也不是新技术的实验场。它是企业整体战略中的一部分,与企业所有的目标结合为一体。
二、企业信息化的结构
1.在企业信息化的三个构成中,信息技术是企业信息化的条件条件。自机诞生以来,信息技术得到了高速发展,主要包括:网络设施、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自动控制技术、自动存储技术、自动运输设备、自动输进设备以及各种辅助设备和大量软件等。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给我们实施企业信息化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丰富的手段。公道地采用信息技术,为企业建立一个安全高效的信息平台,让企业的各种信息得到及时的反映和正确的处理,是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先决条件和有力保证。
2.信息是基础。曾以为,采用信息技术越先进的企业,其企业信息化也越好,现在看来这个观点过于片面。对企业的各项战略目标和未来发展直接产生的实在是信息,因此,能否为各个信息使用者提供完整、正确、及时、适用的信息,是企业能够正确处理生产经营中的各项,以及能否正确估计形势和判定未来的基础。而信息能否满足完整性、正确性、及时性、适用性(以下简称“四性”)也成为企业建设信息化成果的主要评价标准。
3.企业信息化能否取得成功,还取决于企业信息化的出发点。根据一些实施案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由于某项技术的先进,而实施企业信息化,其成功的几率将非常小;由于治理出现了题目或瓶颈,需要采用信息化来解决题目,其成功的几率将比较大。两种不同的出发点,代表了企业实施企业信息化的决心有多大。以治理作为出发点,企业进行改革的力度将比较大,碰到困难时,也不会轻易退缩。同时,也表示企业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采用新技术、进步工作效率,而是必须解决治理中存在的题目,将治理水平进步到一个更高的层面。所以,治理既是企业信息化的动力,又是其回宿。
三、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状况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的持续增长,企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与世界经济的接轨,很多企业投进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开展本企业的.信息化工作,使我国的企业信息化进进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根据1999年对我国100家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调查显示,这100家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累计投进了300亿元,这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企业比较也许还很少,但与我国1999年以前的情况比较,还是有了较大的改善。进进21世纪,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始从大型企业走向中型企业,甚至是一些小型企业。通过各个省市的企业信息化调研报告可以看出,实施企业信息化的企业数目以及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资都有了较大幅度的进步。伴随着竞争的加剧,进步企业竞争力,建设企业信息化,显得越来越迫切和必要。
四、企业信息化赋予会计电算化新的使命
会计电算化是对应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通俗名称,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的代名词。另外,也将会计电算化称为“电算会计”、“电子数据处理会计”等。
实际上,会计电算化就是利用计算机作为运算工具,融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及会计和于一体,实现会计数据的记录、计算、分析、猜测,为核算、考核、控制和规划再生产过程提供经济信息。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会计电算化提出了以下新的要求:
1.会计电算化必须实现整个企业的财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而仅仅对会计实施电算化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会计电算化必须覆盖整个企业的财务流,成为企业的财务信息处理的中心。
2.会计电算化必须服务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与企业信息化系统有机结合。企业信息化涉及诸多的信息系统,为了取得全面的财务信息和财务相关信息,要求会计电算化系统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保持一致,实现财务信息与企业的其他信息无缝连接,融为一体,构成企业的信息基础。
3.会计电算化必须加强信息的处理,使财务信息全面满足“四性”。作为企业信息化成果的主要评价标准,“四性”也是对财务信息的要求。所以,强化会计电算化对财务信息的处理、加工能力,使财务信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各个方面的需求,也就成为了会计电算化所追求的目标。
五、电算化的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电算化保持了一种高速发展的态势,究其原因在于会计电算化有其独特的上风:一是会计工作是一个日常经营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会计工作的好坏直接企业的经营决策;二是国家对会计软件市场进行了规范,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使得会计软件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三是会计电算化需要的投进较低,其硬件方面主要需要的是机、设施以及一些辅助设备。投资基本保持在几十万元左右,尽大多数企业都能承受。
在这些有利的条件下,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具体地说,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发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起步阶段(1982年以前):我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58年,从那时起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主要是用于技术工作。在这一阶段中,主要是进行一些探索和试验。
2.推广阶段(1983年到1988年):从20世纪80年代起,由于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计算机技术得以普及。据财政部对全国3万多家单位的调查表明,至1988年3月,已有14%的单位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工作。
3.普及进步阶段(1988年到现在):一些行业主管部分通过组织开发通用会计软件,减少了开发用度,同时也加快了会计电算化的进程。与此同时,一些商品化会计软件公司也纷纷建立,逐步形成了商品化会计软件市场。
六、会计电算化面临的
会计电算化固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以下很多题目:
1.覆盖范围太小。
通过对会计电算化的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在会计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即会计数据的计算机化。其处理的对象是会计数据,其处理的范围基本上局限于会计部分内部。而财务信息遍布整个企业,涉及企业中很多相关部分,如采购部分、人力资源部分、销售部分、生产部分、运输部分等。正是这些部分,构成了企业财务信息的产生、传递和变化的过程。会计部分只是财务信息的最后处理者,会计电算化也只是对已经形成的财务信息进行计算机处理,满足企业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2.会计电算化轻易成为信息孤岛。
很多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企业信息化工作就处于停顿状态,没有及时开展其他系统的建设。如:服务于生产的制造系统、服务于仓储的自动存储系统、服务于治理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服务于决策的决策支持系统等。有的企业固然也在开展其他系统的建设工作,但由于缺乏整体的规划,没有用企业信息化的观点来同一指挥信息化工作,造成各个系统与会计电算化系统之间数据格式不同一和不一致,使会计电算化必须采用手工辅助的办法与外界交流,其信息化的作用也大大降低。
3.落后于技术。
由于在一段时期内,我国信息化工作偏重于技术,造成理论相对比较落后,会计电算化领域也不例外。很多企业是满怀期看开始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最后却失看地收场。有一些是取得的结果远远低于预期的效果,没有起到进步治理水平的目的;有一些是采用会计电算化后并没有进步会计工作的效率;还有一些干脆就是全面失败,整个系统全部放弃,仍然采用手工工作。这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理论的缺乏却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会计电算化建设至今,理论界很少提出过对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指导性,也很少就企业实施过程中会计部分的改革、流程的规划、职员职责的变迁、岗位的设置等进行深进的研究,对企业会计电算化后制度的建设也停留在一些大框架内,对企业而言缺少实际意义。
七、会计电算化的未来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已经发展到一个性阶段。为了适应新的环境,满足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会计电算化必须进行改革,融进整个企业信息化中,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中流砥柱。笔者以为,会计电算化应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变:
1.会计电算化应扩展为财务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要求整个企业的财务信息化,而仅仅在会计部分采用电算化是无法达到这个要求的,会计电算化的定义与功能必须改变和扩大,才能真正实现这个目标。有的文章提出了会计信息化的概念,笔者以为,这还不够,必须打破“会计”的范围,会计电算化才能达到新的高度。会计电算化应转变为财务信息化,即在企业整个财务信息中,使用计算机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治理体制,对财务信息进行充分的利用和开发,真正实现财务信息的完整性、正确性、及时性、适用性,服务于企业发展目标,进步企业竞争力。
2.加强理论研究。
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一直落后于技术的发展,究其原因,与会计电算化自身不无关系。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在会计工作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即在手工的模式下,用计算机改变处理的手段。所以对技术的需求必然大于对治理的要求,而理论方面也是依附于手工会计理论的发展。而财务信息化不仅需要技术,更注重技术、信息、治理的结合,理论方面的研究显得更为迫切。如各种类型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的基本模式探讨、财务信息化与企业组织结构的关系、企业财务流程对财务信息化的影响、财务信息化下治理体制的变革、财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等。这些都是影响企业财务信息化乃至决定企业信息化能否成功的关键。由此可见,理论研究必须加强、加快,为财务信息化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将是未来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3.大力发展财务治理软件。
从各个财务软件公司最新的软件版本可以看出,这一点实在已经开始进行。以金蝶软件为例,2000年的金蝶软件V6.3版本中,还是以账务模块为核心,以凭证的输进、账簿的处理等以核算为主的功能。到2002年的K/3系列,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增加了采购、销售、库存、固定资产、工资、应收应付等覆盖企业各个方面工作的模块,而且还加进了大量的治理功能,为企业提供了与经营决策相关的财务信息。财务软件的发展和成熟,为财务信息化提供了技术基础,同时,也提醒我们必须加快对信息和治理方面的研究。
4.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财务信息化中人才的重要性是毋庸质疑的,对人才的培养是财务信息化的重要课题。笔者是一名工作者,一直从事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工作。依据个人的经验以及对各种教材的研究,笔者以为,目前高校会计电算化的教育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以使用财务软件为主;二是以开发财务软件为主。第一点实在就是对信息技术的把握,是财务信息化的条件,应该得到加强。而技术的特点是发展快,更新快。现在的教材几乎均落后于技术的发展2 ~ 3年,所以,如何让学生最新的技术是急需解决的题目。第二点笔者深表迷惑,会计电算化主要是面向财会类学生,能否培养出熟练编制财务软件的学生呢?即使培养出来,他们的就业方向又是什么?以笔者的经验,每年的学生中能达到编制程序要求的的确未几,这些学生,主要是到财务软件公司从事售后维护工作。而企业一般是从财务软件公司购买软件,通过引进开发财务软件的人才来开发财务软件的寥寥可数,而且往往也达不到效果。
会计发展与会计信息化 篇3
关键词:互联网+会计;会计信息化;发展路径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型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互联网成为了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现代企业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企业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复杂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取得优势,必须将基于互联网的企业信息化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目标,并将其纳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竞争力。2015年8月8—9日,由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国会计学会第十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在哈尔滨召开,年会就“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发展展开了交流讨论,这又推动了我国会计工作朝着全面信息化的方向又迈进了一大步。本文主要是由“互联网+会计”对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之路进行了探讨。
一、“互联网+”时代的会计信息化特点
在信息时代,网络存在并影响着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给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互联网+”以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存在于社会各个经济发展领域当中,它能够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互联网作为一种特殊的工具来实现各类生产要素的集成和优化配置,从而达到提高生产力、节约成本费用、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互联网+”理念的提出是致力于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依托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各个行业发展的融合,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实现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对于会计行业而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现代企业也开始将会计工作与互联网进行深入融合,网络代理记账、云会计与云审计服务等第三方会计服务模式开始活跃在各个领域,并且为会计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我国要想实现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有必要利用“互联网+会计”这一发展契机,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优化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模式,从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质量和效率,使“互联网+会计”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辅助力量。
二、基于“互联网+会计”的会计信息化发展路径
(一)基于云计算的会计信息化
云计算作为近年来的一种新生事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应用到会计工作当中就是要基于互联网通过可配置的计算资源达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云会计则是利用互联网开放性和共享性的优势,使云计算为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个性化服务,改善会计信息化发展现状。
云会计是基于互联网,向企业提供会计核算、会计管理和会计决策服务的虚拟会计信息系统,云会计服务的建设需要必要的软硬件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并且要有基于企业发展实际的集成化的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服务系统、业务管理系统等,从而使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云会计能够为企业的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决策等提供可靠的依据,提升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和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效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由于是在互联网环境下,云会计是虚拟的、透明的,能够为企业各部门提供最直接的、个性化的会计信息服务。我国有必要加大对云会计相关技术的开发和改进力度,以提高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水平。
(二)基于大数据的会计信息化
大数据是信息行业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兴词汇,大数据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像云计算一样也在社会很多行业都得到了应用,对于会计行业来说,大数据的应用对于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推进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是因为,在会计信息化工作中应用大数据,可以从海量的、结构复杂的、类型众多的会计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的会计信息,能够有效提高会计信息化工作效率。以全面预算为例,由于受信息记录、分析工具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以往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数据大多来自企业内部,无法与同行业先进企业对标,利用大数据技术就可以通过专业的数据搜集和分析工作通过多次博弈,实现全面预算管理,从而提高会计信息化工作效率。另外,利用大数据对企业自身与相关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科学的会计数据信息,有助于企业预测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和战略计划,从而实现长期快速发展。
三、小结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企业要想实现会计信息化建设,跟上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就要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比如云计算、大数据等来推进会计信息化进程的发展,从而实现我国会计行业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参考文献:
[1]赵男男,单昭祥.由“互联网+会计”谈会计信息化发展之路[J].特区经济,2015,09:147-148.
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篇4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电算化,会计软件,回顾与展望
20世纪70年代以来, 信息技术不断创新, 信息产业持续发展, 信息网络广泛普及, 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 并逐步向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演进。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 企业也必然成为信息化的企业。企业信息化包括生产流程的信息化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双重内容, 通常谈到的企业信息化, 主要是指后者。所谓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利用现代管理科学和信息技术构建现代信息网络系统, 使企业管理活动各个环节通过信息的快捷流通和有效服务, 实现资金流、物流和工作流的整合, 达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能力的过程。企业信息化的核心组成之一是会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 是由会计电算化发展而来, 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 融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与业务流为一体, 反映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高度数字化、多元化、实时化、个性化、动态化的会计信息系统。它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 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 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 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通过系统, 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 信息高度共享, 能够进行主动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它不仅仅是信息技术运用于会计上的变革, 它更代表的是一种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思想。会计信息化的实质是在新的会计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会计业务流程重组, 并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建立起以“集成”与“互动”为特征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集成”是指对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功能集成的财务业务一体化解决方案;“互动”是指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相互结合, 会计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的相互影响, 他们互为主动关系。在进行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注意:技术平台的构建, 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会计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是会计信息化的核心;人才的培训, 管理制度的建立和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日常运行和管理等等, 是会计信息化健康发展的保证。
会计信息化发发展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 从简单到复杂, 从个别到普遍的发展历程。我国会计信息化起步较晚, 在经历过最初几年的艰难摸索之后, 迅速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
一、起步 (1979-1982)
几乎在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同时, 会计电算化工作也同时迈开了蹒跚的第一步。1979年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会计电算化试点工作, 1981年8月, 中国人民大学和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的讨论会, 会上把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这标志着我国会计电算化已经起步, 并逐步跨入应用阶段。在这期间, 我国会计界曾经为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究竟应该叫“会计电算化”还是叫“电算化会计”进行了较长时间的争论。
在这段时间, 我国只有少数单位将计算机技术用于会计领域, 主要是用于对职工薪金的核算、库存材料的核算、现金收支等会计的单项业务进行数据处理, 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50年代中期的发展水平。在这个阶段, 会计电算化发展比较缓慢, 其原因是: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 计算机硬件昂贵且功能偏弱, 会计软件开发与应用几乎是一处空白, 更重要的是会计电算化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实务界, 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观念上的落后严重阻滞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二、自我发展 (1983-1987)
1983年后, 微机在我国市场大量出现, 多数企业都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 能够拥有自己的微机, 这为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与此同时, 企业也有了开展会计电算化的愿望。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国门进一步打开, 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机会倍增, 理论界和企业界都从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中领悟到:会计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石。
基于新的认识, 企业纷纷组织力量开发会计软件。但由于缺乏宏观的规划, 此阶段, 电算化处于各自为战, 闭门造车的局面:会计软件一家一家的开发, 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 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会计电算化技术远远落后于计算机的发展和会计变革的形势, 使会计信息化在我国的推进非常缓慢。
三、普及与推广 (1987-1996)
针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 国家财政部、各地区财政部门以及企业管理部门逐步开始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进行组织和管理, 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了有组织、有计划的发展轨道, 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这个时期, 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市场已经开始从雏形走向成熟与规范, 有三十家商品化会计软件通过了国家财政部的评审, 二百家的商品化会计软件通过了地方财政部门的评审, 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会计软件市场和会计软件产业。
很多企事业单位都认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 纷纷购买会计电算化软件或自行开发会计软件, 建立了会计电算化系统, 把会计人员从大量繁杂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步入了会计电算化的行列。
在此阶段, 会计电算化人才短缺成了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瓶颈问题”。在发展软件的同时, 培养既掌握计算机知识又精通会计业务的复合人才, 受到了政府、高校、社会的重视。一些高校和研究所制定了专门的会计电算化教学计划, 在研究生教育中, 设立了会计电算化研究方向, 大学本科和专科教育中, 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国家财政部及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也积极组织在职的财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与考核工作, 大大提高了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技能。
由于会计电算化的迅速发展, 会计电算化的规范化管理也纳入了财政部门的管理范围。财政部于1989年12月制定了第一个全国性会计电算化的管理规章《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 1994年6月, 制定颁发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 1996年, 又制定了《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 使得我国在会计电算化制度管理、会计核算软件管理、替代手工记账管理等方面步入了正轨, 推动了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网络会计与会计信息化 (1996-至今)
1994年4月, 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进入互联网, 实现和Internet的TCP/IP连接, 从而开通了Internet全功能服务。从此我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互联网的国家。之后, 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个互联网络项目在全国范围相继启动, 互联网开始进入公众生活, 并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96年底, 我国互联网用户数已达20万, 利用互联网开展的业务与应用逐步增多。
在此阶段, 经济与技术的飞速发展, 大大促进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此时的会计电算化明显呈现了两个趋势:1.对外, 会计电算化向网络会计转变。网络会计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环境下, 信息系统有着不同于单机环境下的特点:数据信息通过网络传递, 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 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 财务数据流动过程中的签章等传统手段不再存在, 但数据信息的完整与真实却难以保证, 财务信息易被截取, 给网络会计带来一定的风险。
网络会计, 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对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会计活动。它是建立在网络环境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 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帮助企业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远程报表、报账、查账、审计等远程处理, 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 支持电子单据与电子货币, 改变财务信息的获取与利用方式。2.对内, 会计电算化系统和企业信息化的其他系统的相互对接势在必然。企业信息进程的步伐之快, 迫使会计电算化系统和企业信息化的其他子系统比如销售系统、采购系统、生产系统之间的对接必须加快。
相对于传统的会计电算化, 会计信息化是适应时代的要求, 根据现代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实时性的特点而产生的。它是从管理的角度进行设计, 具有业务核算、会计信息管理和决策分析等功能;其会计程序是根据会计目标, 按照信息管理原理和信息技术重整会计流程。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企业业务处理及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 其大量数据从企业内外其他系统直接获取, 输出也是依靠网络由企业内外的各机构、部门根据授权直接在系统中获取。上述两个趋势目前正在相互接近, 相互融合。
这一阶段的软件市场和产业的发展, 已经从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型, 以用友和金蝶为代表的会计软件产业已经显露出霸主态势, 它们的一些技术标准有的已经成为了行业标准, 无论是在单纯的会计电算化市场还是ERP综合企业资源系统市场, 这两家公司的产品都占据了绝对的份额。
会计电算化人才在这个阶段也得到了较强的充实。数百家高校在专科和本科段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 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 有的高校已经有了会计电算化博士点, 杨周南教授成为我国第一位会计电算化的博士生导师。各级财政部门也开展了会计电算化的中级、高级培训, 从而解决了电算化人才的“瓶颈问题”
但作为规范会计信息化的管理制度在这阶段明显滞后, 自从1996后, 相关部门就没有再出台有关的规章制度来专门规范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 (只是在2000年修改的《会计法》中有所涉及, 但线条太粗, 不具备操作性) 。相对于日新月异的会计信息化发展, 陈旧的规范很大程度上约束了会计信息化的进程, 管理层在这方面的迟钝应该受到问责。
五、展望
会计信息化是在历经了20多年所积累的会计电算化丰硕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改变了信息的载体和信息存储方式, 加快了信息处理、披露和使用的及时性, 增强了信息的共享性、针对性和交互性。在现代化进程中, 会计信息化功不可没, 无论是政府部门、企业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利益相关者, 都在会计信息化的进程中获益非浅。
纵观会计信息化进程, 联系经济和技术发展的趋势, 我国会计信息化未来之路将会在以下几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拓宽和开发。
1. 趋同于国际。
⑴标准趋同。经济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 作为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信息必然会与国际标准趋同。规范的会计信息披露, 既是自身的, 也是现代经济发展必然结果。遵循国际会计准则, 支持比较会计。会计软件应符合国际会计准则、支持多国语言和多币种核算, 可将会计信息按照不同国家会计准则或者会计核算制度进行相互转换、翻译, 为企业提供具有国际可比的会计信息, 是会计信息国际化的潮流。⑵系统趋同, 由于市场的开放, 国际会计软件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已是必然, 这必将会使会计信息化软件产业重新洗牌。事实上, 作为国际ERP的巨头SAP、Oracle、Baan等公司已经进入了中国市场, 中国会计信息化产业的大震荡时代已经来临。
2. 会计理论的重构。
任何理论都有其赖以生存的客观环境条件, 会计理论也不例外。传统会计理论是工业时代发展起来的, 它是与工业时代的会计环境紧密相连的。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和逐步进入信息时代, 原有的传统会计理论必然会受到挑战, 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会计假设, 会计核算基础、会计方法和程序、会计报告与会计检查。会计信息化在以上诸方面都与传统的手工会计、电算会计有着明显的区别。
3. 货币与非货币计量并重。
表格式信息揭示的框架, 要求所有的会计信息都能够数字化, 且具有能够汇总的经济意义, 即会计信息货币化的要求。但实际上, 由于信息使用者的多元化, 他们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个性化, 而会计信息化技术的进步, 为这种多属性的会计信息的计量提供了极大的可能。这种变化, 将导致会计信息向非货币延伸, 从货币计量转向货币与非货币计量并重, 从报表发布向多元化发布的转变。
4. 会计内控的重心转移。
⑴内部控制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会计信息化后会计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发生了转移, 特别是与企业内各信息子系统的的信息互动的增加, 对信息的流入和流出的控制必然成为一个新的重点, 同时由于网络会计的逐渐被采用, 会计的网络安全尤其重要。由于系统建立和运行的复杂性, 内部控制的范围相应扩大, 包含了传统电算系统所没有的控制, 如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网络系统权限的控制、修改程序的控制等以及磁盘内会计信息安全保护、计算机网络病毒防治和外网授权等。⑵内部控制手段的变化。内控手段从原先的制度控制向制度控制、软件控制、硬件控制和远程控制相结合的立体控制体系发展。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先进的控制手段和技术, 不断完善会计内部控制的许多具体的方法和措施, 可以对编制计算机程序进行严格地、一丝不苟地控制, 可以集团对子公司的远程、实时监控等。
5. 专业兼容。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目前较多的是财务会计信息化, 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以及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明显滞后。随着经济发展, 支持多系统决策的财务系统、实时远程的异地查询、审计、甚至跨国的会计信息预测、决策、计划、审计系统都可以实现。因此, 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以及部分审计学科的内容的界限会逐渐模糊, 专业之间的兼容性会越来越强, 信息化系统功能的多样性和兼容性及可扩展性必将是用户选择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依据。以信息工程指导会计信息化的设计、实施和使用是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最优选择。
会计信息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同时也是推动现代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突破传统会计理念, 破解会计发展难题, 创新会计信息化的模式, 已成为我国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战略任务。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 是一种会计精神的变革, 是会计职能的发展和延伸, 主动积极的推进会计信息化进程, 使会计能更好更快的服务于经济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梁丽瑾.会计信息化理论与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12
[2].康俊兰.论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会计之友 (电子版) , 2006 (35)
[3].王京.会计信息系统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业经济[J], 2008 (1)
浅探会计信息化发展问题论文 篇5
摘要:本文总结了过去二十多年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和现状,阐述了今后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专家系统 网络财务
我国会计信息化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最早将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召开的“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上,专家们认为,随着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信息需求的日益增加,会计电算化的功能不断拓展和丰富,将会计电算化改为“会计信息化”更有利于与国际接轨,有利于推进新形势下会计的研究和发展。因此会计信息化逐渐提到日程。
一、会计信息化的特点及现状
1.会计信息的实时性
传统会计主要是事后核算,会计信息滞后,所需的信息一般要到当月会计业务结束之后才能从账上反映出来。在网络环境下,发生交易的数据通过网络传递,直接下载到会计应用程序中,使得从原始单据到生成最终会计信息的过程瞬间就可完成,所需的会计信息随时都可获得。使用者亦可以根据不同的权限,浏览查询所需最新的和历史的财务信息,从而减少其决策风险。
2.会计信息的智能化
会计信息化系统不仅具有核算功能,而且具有控制功能和管理功能。因此,它离不开与人的相互作用,尤其是预测与辅助决策的功能必须在管理人员的参与下才能完成。所以,会计信息化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模拟仿真系统,而是一个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系统。
3.会计信息的网络共享
网络环境下,连入互联网的任何一台计算机,只要在允许的情况下,都可以合法地获得信息资源和会计数据,还可以任意使用网络上其他计算机内的会计数据。网络上的任何一个工作站都享有系统的全部功能,使会计信息化最主要的特征——会计信息资源共享性得以实现。
由于会计电算化模式还是模拟原始的手工模式,所以应用水平还仅仅停留在“算”的阶段,而这种“算”出来的数据也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如果企业财务部门内部会计核算实现了网络化,即凭证处理、记账算账、报表都能通过电算化网络进行,那么,将会大大缩短财务人员的工作时间,同时也使财务数据更为准确、合理。与此同时,由于会计人员、财务管理人员、企业领导、相关部门均可以通过局域网连接,不仅满足了多人同时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而且便于同时进行必要的财务管理、账务查询。
二、我国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经过多年的不同发展阶段,我国会计信息化有了长足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应用也越来越普及,现在一般大、中型企业都已不同程度地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应用了核算型会计软件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国会计信息化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会计软件不标准和不规范,影响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发展;会计信息系统网络化刚刚开始,还需要加快发展;会计信息化水平偏低,仅处于管理型会计信息化阶段与更高一层次的决策型会计信息化还有不小的距离等。
1.发展智能化管理和决策型会计系统
会计信息化分核算、管理、决策三个层次。作为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仅有核算功能是不够的,还需要对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分析和方案等。因此,会计信息系统除了核算功能外,还应具有参与管理和决策功能。
管理型会计是对企业管理进行支持,它包括财务计划、分析和控制管理功能;决策型会计是对企业经营决策进行支持,它包括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资金使用和管理决策等。因此,全面实现会计信息化应包括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决策三方面的信息化,尤其是后两者,而决策型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信息化的最高层次和最终趋势。
由于财务会计职能的复杂性,管理会计和决策会计需要解决许多复杂的管理和决策问题。其中一部分可以依据会计的历史和现实数据,经过数学模型计算得以解决,而更多的问题是要依赖财务专家和财会工作人员丰富的实践经验、宝贵的智慧和思维才能圆满地解决。人工智能的发展为管理会计和决策会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因此,为了建立功能齐全的、有效的管理型会计和决策型会计信息系统,很有必要在系统中引入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的`先进技术和方法。
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中研究和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它的功能是让计算机模拟某领域专家求解不能量化的、复杂问题的专门知识、推理方法和能力,因此,专家系统是一种工作在专家水平上的信息系统。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应用专家系统,建立相应的计算机辅助系统,使财务管理和决策智能化,是实现会计信息系统由核算型向经营管理和决策型转变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的会计信息系统仅发展到管理型会计阶段,与智能化会计信息系统相差较远。我们必须要加大开发力度,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引入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尽快发展高性能、高层次的会计信息系统,以适应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2.发展“网络财务”系统
“网络财务”就是基于企业内部网和企业外部互联网的会计信息系统。通过企业内部网,可以把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信息模块连接起来,从而有利于企业内部信息管理和共享,有利于管理型和决策型会计信息系统的实现,有利于企业内部信息准确、迅速地流通,有利于领导对市场作出最及时的反映等。通过功能强大的互联网,可以在网上实时处理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税务、保险等部门之间的财务和会计业务,如:网上结算、网上理财、网上查账、网上缴税、网上保险、网上审计等等,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加快了交易速度,降低了交易成本,扩大了采购和销售市场。由此可见,“网络财务”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是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方向。但是,在“网络财务”软件建立过程中有两个问题必须引起充分注意。
首先,“网络财务”软件必须实现与国际接轨
财务进入互联网后,将会与国际公司间相互交往和合作,这将涉及不同的语言、币种、商务、会计处理方法和社会文化背景等。因此,网络财务会计软件必须要符合这些要求,具有多语言、多币种处理能力,符合国际会计和商务惯例等。这就要对现存的会计体系、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国家财政部去年着手建立国家统一会计核算制度,并逐步取消原有的分行业会计核算制度,陆续出台了多项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会计标准,这些都为“网络财务”软件与国际接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其次,要注意“网络财务”的安全性问题
财务信息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商业机密,不得出错、泄漏和损失。因此,实施“网络财务”后如何使财务数据在网上安全存取和传递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为了保证“网络财务”的安全性,必须建立全方位的安全保护措施,包括采用先进的软、硬件技术和手段,保护信息安全和保证系统安全的可控性强化内部系统和应用人员的管理和控制等,从而保证“网络财务”的安全性,使之在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化程度距离经济发展的要求还差得较远,还有较长的路要走。需要政府、开发商、应用企业共同努力,来促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快速和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论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 篇6
【摘 要】会计;信息化;发展;实施;目标
在进入本世纪之时,现代信息技术带动了全球信息化,并在这个的基础上不断影响着守旧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化已经演变成本世纪的主题。为了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趋势,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变更守旧会计,达到会计信息化的目的,已经是当今国内会计行业发展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一、国内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尚未解决的问题
1.信息安全难以保障
会计信息化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会计信息网络显露的安全,且它最大的安全隐患来源于黑客的入侵。在企业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以及先进的技术水平的情况下,企业要和技术提供商保持亲密合作关系。
2.信息共享性不好
当前,国内会计行业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在会计网络显露的有关法律法规上也相对匮乏,会计信息资源处于自闭的状态,存在于各个企业以及部门,很难进行及时的更新,同时也很难对会计数据进行共享。
3.信息不畅通
由于受到公司经济实力、周边环境以及会计本身特征的影响,信息处理大多没有实现电算化,除去上市企业以外,企业信息显露不具备网络化,信息处理也只是在特定的范围,没有建立全国有机联系的网络,导致会计信息不能进行及时的传播。
4.信息技术人才匮乏
当前,在国内不仅有会计知识而且还懂得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很少,缺少足够的实力来实现信息资源的规划,不能很好的掌握信息化工程质量、成本以及进度三者之间的联系,很难找到高难度信息化解决办法,同时在短时间段内也很难达到信息化服务、信息化管理的目标。
5.公司整体信息化水平较低
当前很多公司的会计仍在使用以前的用手记账、结算、报账的方法,这种方法只能针对劳动力和成本,无法公开其它的信息,造成会计信息不畅通,无法实现资源上的共享,乃至出现财务管理监控薄弱,市场反应比较慢。
二、实现国内会计信息化的相关办法
1.强化数据管理,执行信息安全保护方法
为了改善会计信息的质量和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强化对数据输入的管理。在会计信息化的影响下,尽管可以由多个用户共同分享数据库,然而一定要在授权上进行严格控制,不允许那些来历不明确以及未经过审核的数据流入会计信息系统。第二,强化数据处理的控制。通过使用集中分散的方法和授权的方法实现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所谓的集中分散的方法指的是由不同的部门在不同的时间点把业务输入到服务器中,再由网络服务器按照时间顺序统一解决全部的业务,同时还要对数据库进行集中监管;所谓的授权的方法指的是由不同的工作站点可以依据自己的权限浏览网络服务器,服务器依据当时的状态做出相应的响应,即允许或拒绝访问。第三,形成数据双备份体系,防止由于操作不当或突发事件而导致信息的丢失。第四,创建系统安全维修部门,指派专业员工按期进行维护,及时防御非法用户入侵以及不法分子的不合法攻击,从而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进而确保会计信息化的安全。
2.加强对人才的培训,重视培养综合型人才
为了更好的实施会计信息化,首先应该高度重视人才。①国家应该在信息化上增加教育方面的投入,加大在信息技术、能力上进行教育宣传的力度,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建立门类丰富、层次多、专业技术水平高的优秀人才团队,形成精明干练的信息化管理团队。②公司应该针对自身的发展、资金等情况,加大对上级管理人员、技术部门领导人员和技术上的主要人员培训的工作力度。
3.重新架构公司全局共享数据库,实现互相联通的统一化管理
会计信息化不但有利于达到会计核查、计算业务的目的,而且还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把会计信息系统和相关子系统集成,有利于达到会计核查、计算和财务监管的目的,它的原理是共同集中管理。在此情况下,会计信息化应该重新架构公司全局共享数据库,也就是根据公司财务、设施、购买等方面的需要进行整体剖析,将原来的资料进行重新组合,创建全局共享数据模型,这是达到信息化要求的前提和先决条件。然而,对系统进行融合并非是把程序堆放在一起,也并非是依靠数据标准、传递接口或子系统之间的数据转换来完成的。
综上所述,在会计信息化影响下,因为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具有智能化、动态化以及网络化等优点,所以核算工作是否复杂以及资料获取是否困难不再是会计核算方法抉择时顾虑的问题,取代它们的是会计信息是否标准、是否准确、是否及时等。只有在统一了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情况下,降低因主观选择的机会,制定更好的核算方法,才能对决策提供更有效的会计信息。然而在规范的过程中也要把握好这个度,针对不同类型公司的业务要给予一定程度的选择空间,以便它们可以科学使用会计核算方法。
参考文献:
[1]田金花.企业信息化环境中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7)
[2]俞立平.会计信息化的特征及对服务软件的影响,会计研究,2011(7)
会计信息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篇7
若交易费用为零, 无论权利如何界定, 都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然而, 现实经济生活中交易费用不可能为零, 由此人们推出“科斯第二定理”:在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 不同的权利界定, 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根据“科斯定理”和“科斯第二定理”, 我们可得出如下结论:在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 不同的会计信息产权界定, 会带来不同效率的会计信息资源的配置。而会计信息具有经济后果这一特征表明, 不同效率的会计信息资源的配置, 最终会影响到其它社会资源的配置。因此, 如何确保会计信息市场的秩序, 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根据现代产权理论, 我们认为, 有效的会计信息产权应符合以下几个基本标准: (1) 明确会计信息供需双方的产权; (2) 供需双方能够保护自己对会计信息的产权; (3) 能够降低会计信息交换中的交易费用; (4) 能够将会计信息提供中的“外部性”内部化; (5) 会计信息产权界定的“公共领域”最小化; (6) 尽量避免会计信息提供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控制管理阶层的事前或事后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
然而, 就目前我国会计信息的产权界定而言, 其现状并不乐观,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 在目前会计信息市场上, 企业管理当局垄断、控制着会计信息的生产和供给, 会计信息的披露存在随意性、不充分性、滞后性以及虚假性, 严重损害会计信息需求者的利益, 但企业管理当局并没有承担相应的成本或只承担与此不对称的甚少成本。
第二, 由于会计法规仍不甚健全;投资者会计知识很少, 甚至看不懂会计报告;投资者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 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对会计信息所拥有的产权, 或即使意识到了但却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对会计信息所拥有的产权。
第三, 尽管会计信息是一种稀缺性资源, 但到目前为止一直是以公共物品的形态供应 (正的外部性) ;另一方面, 企业管理当局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使投资者作出不正确的决策而蒙受损失;国家的征税部门无视会计环境的变迁 (如物价变动) , 忽视税法和会计差异的具体原因而一味强行按税法核算税收, 过度征税导致企业规模不断萎缩, 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负的外部性) 。严重的外部性的存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会计信息产权界定中留下了很大的“公共领域”。
第四, 目前的会计信息产权仍未能显著降低会计信息交换中的交易费用。会计信息市场运行机制的不完善性使得会计信息的交换难度增大, 会计信息市场不能向投资者提供真正有用的信息服务, 从而产生并增加了交易费用。
第五, 会计信息不对称现象也可视为会计信息产权界定不完善或低效率的一种表现。管理人员拥有大量的私有信息, 不断地进行收益平滑和盈余管理, 给会计信息市场传递不正确的信号;此外, 管理人员的机会主义倾向如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都会影响会计信息产权效率。会计信息产权界定不明晰, 使得会计信息的供求双方就会计信息的权责关系比较模糊。会计信息虽由企业经营者管理但其并不明白为谁管理, 股东亦不知其为会计信息的所有者或即使知道但却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权利。
广大会计信息使用者选择以会计经营管理者作为生产会计信息的代理人, 会计信息产权界定不明晰, 使得会计信息供给缺乏市场激励与约束, 信息易受到内部人控制, 会计信息的生产工具的独立性因此而弱化。会计信息产权界定不明晰的另一结果, 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市场的非竞争性。从目前我国会计信息需求方看, 投资的主体除了国家外, 主要是单个居民, 他们关心的是股市行情, 主要进行投机而赚取买卖差价, 而不是关注企业财务经营状况, 对企业成长性并不看重, 更何况许多投资者对会计报告没有较深理解, 甚至看不懂会计报告。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成熟和对会计信息缺乏内在动力等原因, 导致会计信息需求的严重不足, 再加上委托人本身与代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等客观事实, 都会导致企业管理者操纵会计的执行成本远远小于其收益, 并且由于委托人不能直接观察到其代理人的日常行为和努力程度, 因此, 会计造假不易被受损方发现, 或者即使发现了, 受到的惩罚也很小。
2 合理界定会计信息产权, 促进会计信
息产权化、市场化在信息日益成为商品的网络时代, 会计信息能否成为一种商品, 主要取决于会计信息的产权能否有效界定。’提出, 只要有明确的私有财产权, 很多外部性的经济活动都可以通过适当的契约安排达到最优福利效果, 而不管这种私有财产属谁所有和作何种分配。因此, 会计信息成为商品的前提是产权的明晰, 亦即会计信息到底归谁所有。我们以为, 会计信息的本质是企业所有的一项经济资源, 而企业又归股东所有, 会计信息天然的产权所有者应该是企业的股东。确认股东为企业会计信息的产权所有者, 为会计信息的市场化提供了可能:虽然会计信息是稀缺的, 但一直以公共物品的形式供应, 如果赋予股东以会计信息的产权, 产权所有者就有可能以私人商品的形式供应会计信息;作为企业资源的所有者, 股东可以选择经营者以外的生产会计信息的代理人;消费者对现行的标准会计信息产品之外的需求将会刺激产权所有者扩大供给, 会计信息的供需可在市场中进行, 价格与产量由供需决定。会计信息产权的明晰化, 只是为会计信息市场化提供了可能。
要使这种可能成为现实, 则取决于会计信息产权界定和产权保护的成本是否足够低廉。张五常指出, 具有外部性的活动能否通过市场交易来进行, 其实质在于事前产权界定的交易费用与事后交易费用 (表现为激励机制中的问题) 的比较, 前一类交易费用的增加 (减少) 可能使后一类交易费用减少 (增加) 。因此, 问题现在就变为会计信息的产权界定成本是否足够的低廉。网络技术的发展, 使得会计信息可望以较低的成本完成产权界定, 从而以私人产品的方式在市场上出售;谈判成本的降低, 使原本的会计管制可能变得宽松;会计信息的实时报告成为可能, 信息远程实时传送成本的下降, 使得会计信息的生产职能可能由市场来完成, 即股东可将会计信息的生产委托给企业经营者以外的受托人。
网络信息技术大力发展, 可以改变传统的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媒体的网络革命使得会计信息不仅可在报纸上公布, 还可以选择网络传播, 设立自己的网址。会计信息可以作为商品出售给网络媒体公司, 而不是像现在上市公司还得付钱给证券报刊登其会计信息。供需双方在站点的人机交互界面上, 需求方按一定的访问权限在有关的网页上浏览各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 并对网页上的会计信息进行查询、分析以及对感兴趣的会计信息进行下载, 显然, 这一过程即是供需双方就信息产权的使用或让渡达成契约、履行契约的过程。
交易的即时完成、逐步普及和网上支付系统的成熟, 使得交易费用极大地降低, 安全性也得到了保障。高效的网络机制取代传统的披露方式, 使得会计信息能够以“私人物品”的面目出现, 成为可供使用的商品, 最终的交易价格和披露量完全由供需双方决定, 此时市场是高效率的, 均衡时会计信息的披露量在理论上达到最优境界。这不仅有效地克服了信息披露的管制缺陷, 而且成功地摆脱了信息披露充分性难以“适度”把握、成本难以分摊的尴尬局面。
参考文献
会计发展与会计信息化 篇8
关键词:XBRL,XBRL GL,会计信息系统,原生XML数据库
一、新一代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方向预测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 针对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的不足, 已有人提出了要构建全新的会计信息系统, 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的阿妮塔·S·霍兰德, 他在《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一书中对全新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了探索, 并将出现在未来的全新的会计信息系统称为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迄今为止, 对新一代会计信息系统的研究探索已经历了近三十年, 但现行的会计信息系统并没发生实质的变化。笔者认为新一代会计信息系统应由现行的会计信息系统变革而来, 其过程表现为渐变还是大的变革, 不容易确定,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每次变革必然有新的信息技术应用, 新的信息技术应用可以成为新一代会计信息系统诞生的标志。在众多的信息技术中, 有的在会计领域应用还为时尚早, 有的已进入实际应用阶段。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 (XBRL) 是可扩展标记语言技术 (XML) 于财务报告信息交换的一种应用, 自1998年诞生时起就在会计领域得了广泛的应用。
XBRL技术被誉为21世纪以来会计信息化领域的最大突破。XBRL技术应用能否成为新一代会计信息系统诞生的标志, 要看其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式。如果是原有会计信息系统功能结构不变, 外加上XBRL处理模块这样的应用模式, 不能算是新一代会计信息系统;如果是XBRL技术融入到会计信息系统, 由此产生整合了XBRL的新会计信息系统, 这种应用模式的出现, 意味着新一代会计信息系统的诞生。XBRL与会计信息系统的整合是指将XBRL数据的准备、检验、申报、储存以及分析和利用的相关软件融入到会计信息系统。XBRL在企业中的应用, 应该是一个与会计信息系统整合的过程。财政部在2009年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软件开发商要参与符合XBRL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和通用分类标准要求的财务软件或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 实质指出了XBRL应用的发展模式:与会计信息系统整合。笔者大胆预测:新一代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发展方向, 将是XBRL与会计信息系统的整合。
二、实现XBRL与会计信息系统整合的必然性
(一) 从XBRL数据处理流程分析
按照XBRL国际组织的建议, XBRL在企业实际应用中的数据处理一般可以分为生成XBRL文件所需要的数据准备、检验、以及XBRL格式报表的申报、XML文件的储存和数据的分析和利用五个阶段, 其具体内容见表1。在这五个阶段中, 处在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处理范围内的是数据准备阶段和检验阶段, 其中数据准备阶段是XBRL数据处理的关键阶段, 也是XBRL数据处理的起点。在这个阶段中, 会计信息披露为XBRL格式的数据并生成实例文档, 是XBRL应用的关键环节。在转换过程中, 生成XBRL实例文档的模式有两种, 其内容和特点见表2。
不论是第一种方式还是第二方式, 都是在会计信息系统以外使用专门的工具软件对会计信息系统生成的数据进行转换, 必然会增加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影响会计信息的时效性。要提高会计数据的XBRL格式转换效率, 实时提供XBRL格式的会计信息, 从而充分发挥XBRL带来的技术优势, 最理想的应用模式是实现XBRL与现行会计信息系统的整合。通过对现行会计信息系统的改造或升级, 在系统中集成XBRL处理器, 增加能够输出符合XBRL分类标准实例文档的功能, 实时生成相应的XBRL实例文档。
(二) 从XBRL应用层次分析
XBRL的应用经过10多年的发展, 已由财务报告层次的应用 (XBRL for Finaneial Statemenis, 缩写为:XBRL FR) 发展到会计账簿层次的应用 (XBRL for General Ledger, 缩写为:XBRL GL) 。XBRL GL能有效地处理和披露各种信息, 包括财务报表、工作底稿、预算计划等决策所需的明细数据, 因此XBRL GL的应用是今后XBRL技术的发展方向。由于XBRL GL所表示的会计信息都是以会计科目、金额、时间为基础, 并且以会计分录、账簿来表示所收集会计信息, 因此与XBRL FR相比, XBRL GL与企业的日常业务关系更为密切, 这决定了其应用必须与企业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实现有效的整合。从一些国外XBRL GL成功应用案例来看, XBRL GL的应用都是通过与会计信息系统的整合来实现的。例如华歌尔公司, 全球第一个成功应用XBRL GL会计信息系统, 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 业务子系统收集数据后进入XBRL GL系统;第二步, 通过嵌入定义XBRL GL规则的转换器转换为XBRL GL文档后进入财务系统。虽然从系统结构优化角度来看, 华歌尔公司的整合方案并不理想, 但是也可看到:通过与企业现行会计信息系统的整合, 将大大降低XBRL GL的实施成本, 提高其运行效率和灵活性, 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三、XBRL与会计信息系统整合面临的困难
(一) XBRL会计数据的存储
XBRL与会计信息系统的整合采用何种数据存储方式, 是构建基于XBRL的会计信息系统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XBRL与会计信息系统的整合必然使得原本已存在的XBRL会计数据存储问题更加突出。
(1) 可供选择的存储方式。当前XBRL数据的存储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文件系统方式、关系数据库方式、原生XML数据库方式。它们的特点见表3。
(2) 选择的困难。以文件的方式保存XBRL会计数据显然并不符合系统整合的要求。因为XBRL会计数据以文件的方式, 而原系统的会计数据以关系数据库存储方式, 这无法实现整合。XBRL与企业现行会计信息系统整合后, 系统只使用一种数据库管理和存储数据。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存储方式保存XBRL会计数据能用于整合后的系统, 但并不是理想的选择。由于现行会计信息系统基本上都采用关系型数据库技术, 因此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存储方式对原系统的改变较少, 可降低系统整合的成本。同时关系型数据库技术是一种成熟的技术, 可保持整合后的系统的稳定性。但整合后的系统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存储会计数据也不是理想的选择。原因有两个:第一, 关系型数据库需要在XML文档存入时进行“打碎”操作, 取出时需要进行“组合”操作, 因而十分耗时, 也容易出错;第二, 关系型数据库与XML文档之间的转换较复杂, 对XML文档的处理性能较差。使用原生XML数据库存储方式保存XBRL会计数据无疑是合适的。因为XBRL作为XML的一个子集, 其文档本身就是一个合法的XML文档。在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中创建一个XML会计数据库, 使用会计信息时, 就不需要在关系数据库格式与XBRL格式之间进行频繁的转换。
从上述分析看, 原生XML数据库存储方式用于整合后的系统是合适的。但是目前尚存在以下问题 (见表4) , 导致采用原生XML数据库存储方式实施XBRL与会计信息系统的整合存在困难, 采用原生XML数据库构建基于XBRL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时机尚未成熟。
(二) XBRL的安全风险
(1) XBRL会计数据自身的潜在风险。首先是易受到篡改和攻击的风险。XBRL是可扩展性标记语言, 任何组织包括公司、个人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添加标记。因此, XBRL的会计数据文档容易受到篡改和其它非法攻击。其次是标记数据的错误风险。这种风险来自于被标记的会计数据是否正确和完整, 具体表现在分类标准的使用和标记的使用两个方面。一方面, 数据的描述需要相应的分类标准, 因为数据的繁复, 在此过程容易出错;另一方面, 数据检索的正确性有赖于标记的正确设置、标记的准确映射, 而此过程容易受会计数据正确性和完整性的影响而出现错误风险。
(2) XBRL GL应用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XBRL GL的应用将增大企业信息泄露的风险和防范成本。XBRL GL设计的目的是要求能够将经济交易或事项中的原始数据直接转换成XBRL格式存储, 以满足各类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但这样会使企业遭遇新的信息安全风险。第一, 越权使用的风险。XBRL GL实例文档的数据都是包括会计信息的, 当信息使用者搜索、采集、分析和使用信息时, 容易出现越权使用的风险。第二, 分类标准太细带来的泄密风险。XBRL GL分类标准的“粒度”难以把握, 太粗不便于信息的归类、汇总、分析和使用, 而太细则容易泄露信息。第三, 内部管理数据的泄密风险。要实现报表项目的数据“下钻”, 需要将经济交易或事项的原始数据转换成XBRL格式的会计分类账明细信息, 这些信息元素包含了不少的内部管理数据, 从而增大了内部管理数据的泄密风险。
四、XBRL与新一代会计信息系统整合构想
(一) 采用双层分类标准数据库
李九斤等 (2010) 在《基于事项会计和XBRL技术构建新型网络财务报告模式》一文中认为:为满足XBRL的应用, 企业应建立多个分层次的、具有不同功能的数据库, 以储存其希望披露的完整信息以及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个性化要求, 即基础数据库、报告数据库和客户个性化需求数据库。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对构建实现XBRL整合的新一代会计信息系统有很大的启发, 实现XBRL整合的新一代会计信息系统中应采用双层分类标准数据库。在双层分类标准中, XBRL GL分类标准位于底层, XBRL财务报告分类标准位于上层。XBRL GL标准用于经济事项的细节数据分类, XBRL财务报告分类标准对细节数据进行归类合并。采用XBRL双层分类标准构建数据库的系统结构见图1。
基础数据库利用XBRL GL分类标准进行构建, 对交易层面的每一个业务可作完整的反映, 使每一个业务中每一个元数据都具有唯一的身份标识, 以此作为基础实现反映企业发生的所有经济事项的细节信息, 是会计事项处理的前提和财务报告的基础。
报告数据库依据财务报告层面的XBRL财务报告分类标准构建, 是一个由基础数据库映射生成的数据库。
双层分类标准数据库的主要作用是解决整合XBRL的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从图1可看到, 企业外部用户要分享企业XBRL格式的信息, 可访问企业的报告数据库。而报告数据库的信息是按XBRL财务报告分类标准生成的, 没有企业经济事项的细节信息, 因而不存在企业内部管理数据泄密的风险。基础数据库与报告数据库只具有映射关系, 在基础数据库中可进行XBRL GL的数据“下钻”, 数据可“下钻”到企业经济事项细节, 而报告数据库的数据“下钻”是不能到达基础数据库的。因此, 实现XBRL整合的会计信息系统在对外提供XBRL查询功能时, 不用担心内部管理数据的泄密。
(二) 引入数字版权管理技术构建XBRL GL的信息安全风险防范机制
XBRL GL的应用增大了企业信息泄露的风险和防范成本, 采用双层分类标准数据库通过限制企业外部使用基于XBRL GL应用的基础数据库达到防止内部管理数据泄密效果, 但是无法解决下面的问题:企业会计信息的外部用户的需求是不一致的, 有的外部用户会对会计信息有更深层次的要求 (例如审计机构、关联方企业等) , 而基于XBRL财务报告分类标准的报告数据库是无法满足的。因此, 需要有限度地开放基础数据库的数据查询权给一些外部用户。那么, 应如何控制基础数据库的数据查询权, 以避免出现内部管理数据的泄密?
数字版权管理技术提供了借鉴。数字版权管理技术最初源于歌曲、电子书籍、软件等数字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数字版权管理的技术手段是加密, 实行许可证管理, 其运行程序如下:第一, 供应者在商品上加许可证;第二, 许可证授权中心发放许可证;第三, 客户去授权中心申请许可证。数字版权管理技术的许可证管理模式可以引入XBRL GL信息的查询权限管理。XBRL GL实例文档完全可以当成一种数字产品, 实行许可证管理。企业可以为信息使用者发放不同权限的许可证, 让信息使用者持许可证对XBRL GL实例文档进行查询, 从而避免内部管理数据的泄密。应用数字版权管理技术许可证管理模式的双层分类标准数据库的XBR L GL信息查询过程见图2。
新一代会计信息系统应由现行的会计信息系统变革而来, 其变革必然有新的信息技术应用。XBRL技术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式决定其能否成为新一代会计信息系统诞生的标志。本文预测XBRL与会计信息系统的整合将是新一代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一个方向。要实现XBRL与会计信息系统的整合,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生XML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和XBRL的安全风险的解决。采用原生XML数据库存储方式实施XBRL与会计信息系统的整合虽然是最合适的, 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其关键问题是原生XML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尚未成熟, 这需要会计和IT业界共同努力;为解决XBRL的安全风险, 本文提出了两个设想, 虽未有深入的探讨和实践的验证, 但希望能起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欧阳电平、王子、剑何雯:《XBRL GL信息安全风险与防范机制研究》, 《财会通讯》 (综合·上) 2009年第5期。
会计发展与会计信息化 篇9
1 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 我国加大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投入和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会计信息化技术已在我国许多企业得到了运用及普及。但是, 在运用的过程中许多方面还是存在着不足和缺陷, 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缺乏正确的认识
目前, 由于许多企业缺乏对会计信息化的正确认识, 在进行会计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都存在着轻“软”重“硬”的问题, 其通常表现在:第一, 注重对硬件设备的购置, 甚至是不惜重金, 而对于一些软件配置缺少运用及开发;第二, 十分重视对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 却不注重对会计信息化系统的运用及管理, 硬件设施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使用价值;第三, 忽视对人员的培训, 许多企业的会计人员其信息化水平并不高, 极大地制约着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发展。
1.2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不高
我国的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并不高, 还处在初级发展的阶段, 表现出被动、保守、实用性差、无法形成完整体系的等方面的缺点。目前还有部分企业采用传统式的手工报账、记账及算账方式进行会计管理, 受到成本及人力极大限制, 许多有用的会计信息都得不到真实的记录和反应, 信息的流通也十分不畅, 信息资源无法实现共享, 引发某些财务管理的问题, 对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利。
1.3 缺乏安全的会计信息保障
在实现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 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也受到极大的威胁, 其主要表现在:第一, 某些内部人员非法对原始数据信息进行篡改或采用其他手段导致信息泄密, 造成许多会计虚假信息的出现。第二, 磁性介质容易遭到损坏, 使会计数据和信息面临着毁坏及丢失的危险。第三, 电算化系统容易遭到破坏, 如软件故障、非法操作、硬件故障及病毒入侵等, 极有可能致使会计电算化系统发生瘫痪, 严重影响到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1.4 缺乏科学的管理
目前虽然有许多企业对会计信息化技术加以运用, 但还是没能对其进行流程化的管理, 其管理方法、管理模式及管理流程都比较的落后, 致使资金流、信息流及物流出现脱钩的现象, 会计信息化的运用效果也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因此, 必须加强会计信息化的规范化管理, 建立科学的会计信息管理规范, 保障企业会计信息化工程的顺利进行, 实现会计信息化的科学管理[2]。
2 加强会计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对策
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信息技术在企业的深入发展, 也是企业组织管理和经济管理的进一步延伸, 其已日益成为表现企业特征及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 也为了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我们必须对上述问题加以解决, 以下将具体的阐述其解决对策。
2.1 树立正确的会计信息化认识
会计信息化对传统的会计理论进行了一次重大的革新, 如在会计信息的收集方式、核算方式、储存方式、处理方式等方面都作出了改变, 会计内部审计与控制的技术及方法也得到了改变, 使会计信息的领域得到了扩大, 其信息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企业会计技术的进步和发展[3]。同时, 会计信息化也极大的促进了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 让其在方方面面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如:会计信息化拥有数据集中管理和存放的特征, 有效实现了数据的集中与分类存放, 极大的减少了某些会计对账及分账操作, 各类的报表数据都可以通过数据平台及时有效的进行传播及获取, 极大的提高了会计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
2.2 加强对软件的开发和利用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对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开发, 对信息化系统设置相关的保密控制、声音监测、口令控制、存储控制、操作控制及指纹辨认等, 以方式信息丢失。同时对使用人员的权限进行限制, 以避免不法分子进入到企业的财务系统, 对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进行非法的获取及使用, 使企业财务风险增加。此外, 严重遵守我国相关的会计信息化协议, 协调好各部门的财务工作, 这不仅需要财会人员的努力, 还需要生产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的共同参与及密切配合, 保障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各子系统可以进行相互的衔接, 有效实现会计信息数据的共享。
2.3 加强系统的安全管理
会计信息与企业的财务数据息息相关, 关系到企业的重大商业机密,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及发展。对于会计信息系统必须加强电磁屏蔽, 防止受到电磁的辐射及干扰。制定相关的操作管理规定, 采取相关的防火、防盗、防鼠、防水等措施, 对突发事件进行积极的应急处理。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信息同信息技术、计算机、数据库、网络等相互结合的产物, 其信息具备联通性、全球性、共享性及开放性的特点, 容易受到来自网络黑客的威胁, 信息安全
廊坊市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期权激励的研究 (1)
廊坊师范学院管理学院侯婧
摘要:近年来, 廊坊市在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紧紧围绕“置身沿海、借势京津、加快崛起”的定位, 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为核心,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 带动了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但人力资源的流失制约了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 它缺乏一种有效的激励约束制度来留住管理、技术人才。本文从这里入手, 探讨在廊坊市实施一种期权激励制度来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期权激励人才流失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00 (2012) 10 (a) -109-03
1廊坊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关系到经济的长远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升。高新技术企业作为连接科技与经济的桥梁, 已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是城市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廊坊市是京津走廊上的一座新兴城市, 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 作为廊坊支柱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1.1产业规模迅速扩张, 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截至2010年, 纳入廊坊市高新技术产业统计范围的企业782家, 完成总产值591.3亿元, 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58.5亿元, 实现高新技术产品收入445.6亿元。随着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的不断扩
(1) 基金项目:2012年廊坊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 (2012095) 。课
题组成员:秦明、靳微微、丁晓艳、张冀锋。
作者简介:侯婧 (1981-) , 女, 廊坊师范学院管理学院教师, 主要从
事区域经济、公司治理研究。
得不到保障[4]。因此, 必须加强对系统安全的维护, 运用各种杀毒软件及安全防护措施, 及时地对会计信息进行录入及备份, 防止黑客的攻击, 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
2.4 加强对管理制度的建设
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相关人员必须加大对这方面的重视, 各部门之间也必须相互支持、通力配合, 企业领导也要加强对这方面的组织及监督, 对其进行科学化的管理[5]。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一方面, 进行相关的制度建设, 实现统一化、合理化及规范化的管理, 保障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可以顺利进行;另一方面, 要保障制度的有效实施, 必须有一个规范性的管理环境, 实现对会计行为的考核及监督。
2.5 加强对人才的培养
要进一步加快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 就必须加强对人才的培养,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会计信息队伍。首先, 企业需要引进一批高素质的会计信息管理人才, 加强对人才的选拔;其次, 注重对现有人员的培养, 对其进行相关方面的培训, 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最后, 在提高其专业知识及业务能力的同时, 还需要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爱岗敬业精神及创新精神, 让其综合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满足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需求, 推动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大, 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也逐步提高。2010年廊坊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利润总额88.6亿元, 实现增加值174.8亿元, 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提高, 拉动经济作用明显, 增加值率达29.6%, 高出同期规上工业增加值率8.1个百分点, 产业获利能力不断增强。
1.2产业带已见雏形, 发挥作用
廊坊市以华为、富士康、中兴等国内知名高科技企业为点, 以燕郊开发区、廊坊开发区、固安园区、永清园区、霸州开发区为线, 以三河、香河、大厂、广阳、安次、固安、永清、霸州等县 (市、区) 为面, 点线面呼应、呈扇形分布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已初见雏形仅2010年全市建设和谋划50亿元以上的高科技含量、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低排放的“三高一低”型项目就有40个, 其中总投资超100亿的有15个。在众多高端产业项目中, 华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本年实现利润38.5亿元, 占全市利润总额的比重为43.5%, “龙头”作用尤为明显。2010年, 电子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24.8亿元, 比上年增长53.5%, 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重达27.2%, 成为最
3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国经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企业要想获得长期的生存及发展, 就必须不断提高会计的信息质量, 合理、科学、高效的进行会计信息化管理, 保障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安全、稳定、高效、实时、顺利的运行, 这也是目前我们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 企业需加强自身的信息化认识, 进行体制、管理及技术的创新, 以不断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及发展, 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徐晓鹏.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问题及对策[J].新疆农垦经济, 2011 (02) .
[2]阿不力米提.尕衣提.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 (14) .
[3]曹凌云.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09 (06) .
[4]刘汉初.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 (理论版) , 2009 (08) .
会计发展与会计信息化 篇10
一、以“会计的稳固性——定价和解决——投资者保障”为主要理论基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会计是投资者自身的保护工具之一,其中投资人员的保护效用能够通过会计信息的定价和治理制度来完成。因此,稳固的会计信息是怎样影响投资人员对效益成本的确定的呢?我们认为,稳固的会计信息主要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影响投资人员确定企业的投资成本的。第一对将来资金流量的影响;第二对将来资金流量方差的影响;第三是企业和相关企业在资金流量协方差方面的影响。也就是如果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加的稳固,就会给外部投资人员带来三方面的估值预期,分别是:一是对将来企业资金流量的预期就会提升;二是将来资金流量的方差预期就会下降;三是企业的资金流量和市场中有关企业的资金流量的协方差预期就会下降。从而严重的影响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
现在,会计目标主要是在通过“委托责任——有效的决定——投资者保护”的转化过程。企业是其中的结合体,稳固的会计信息能够有效的解决信息的不相称、合约健全程度较低的问题,从而有效的进行内部的调整。并且,稳固的会计信息能够利用治理制度来完成企业的优化治理。所以,会计的稳固性主要进行内部治疗和外部治理的相互融合,从而有效的实现投资者的目标。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稳固的定价和治理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所以构建会计稳固性经济的主要理论模式是:会计稳固性——定价和解决——保障投资者。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影响因素就是:一是会计稳固性的高低,它是定价与治理水平之间联系密切;二是外界制度和环境转变,以相关的会计信息质量为基础,对投资者的保护效用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金融发展环境与稳健会计信息的定价在保护投资者方面的作用
早在2001年和2007年的时候Healy和Palepu;魏明海,就指出会计信息主要是利用定价效用和治理效用对投资者进行保护。高水准的会计信息就是要有强大的稳固性,稳固性的会计信息的定价作用主要表现在处理事情之前信息存在不对称的情况,它能够给投资人员进行正确的资金预估,为相应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减少内部问题的出现,使得投资者的权利得到保护。会计稳固性的保护作用不但表现在定价和治理两个方面,还能对风险进行防范。金融体系的发展、创新会让企业面临更多的风险问题,其中的风险资产就具有相关和可靠两方面的计量和报告属性。公允价值计量注重的是会计信息的相互联系,但是会计稳健性注重的是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我们在注重联系性的时候可能会忽略准确性,。但是过分稳固的会计信息也会给投资者的决策造成严重的误导,容易出现盈余管理的行为。在现在的金融危机和公允价值计量共同存在的社会,需要强化会计的稳固性,从而更好的减少金融风险的出现。
三、制度转变中金融发展环境与稳健会计稳固性的经济结果推测
(一)会计稳固性和股票超额收益之间的关系
稳固性的会计信息是高水准会计信息的重要特点,所以一些高稳固性的公司,就要拥有更高的已经实现的经济回报。所以研究会计稳固性和股票超额收益之间的关系,可以对投资人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二)会计稳固性和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
权益资本成本主要是对企业预期风险的评价,我们认为,会计稳健性越强,其信息不相吻合的状况出现的机会就会越少,其中的抵抗风险能力就会相应增强,相应的权益资本成本就会降低。反之,如果会计稳固性如果不够,抵抗风险的能力就会相对较弱,最终造成相应的权益资本成本就会升高。因此,要通过改善金融发展环境来达到减低权益资本成本的目的,就必须提高会计的稳固性。
(三)会计稳固性和代理成本、合同有效性方面的研究
稳固性的会计信息能够减少代理成本,加强合同的有效性。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中,会计信息能够有效的加强合同的效用并且降低代理成本。针对会计稳固性对代理成本的影响,可以使用多种案例探索的方案,探究会计稳固性、大股东占有和经理占有之间的关系,研究高水准稳固信息的实际效用。评价公司合同的有效性是和决策的正确性密切相关,对管理层进行监管,能够进一步提升其效率。我们认为,为了更好的提升合同的有效性,稳固的会计信息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式来进行保护:第一,减少契约方信息不相吻合的状况,进行监督和激励;第二,通过利用企业的治理制度,来减少监督缺失和激励失误的状况。
参考文献
[1]罗书章,叶陈毅,陈爱英等.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再思考[N].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3,(3):81-84
会计发展与会计信息化 篇11
【关键词】会计信息 发展 现状 对策 探究
一、会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各种会计信息资料的加工、传输和应用,为企业提供更全面的资料信息,以方便企业进行决策管理,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相关的意见。会计信息化具有普遍、集成、动态等特点,虽然现阶段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已经取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二、现阶段我国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信息化会计理论研究滞后
现阶段,很多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都没有落实正确的会计信息化管理,他们片面的将会计信息化认为是解放会计人员繁重劳动力的手段,认为会计信息化只是为了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会计劳动效率和信息输出速度的新途径,而并没有实现会计信息化建设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联系;一些企业甘于现状,不认为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能真正实现企业的发展,甚至还有一部分企业盲目开展会计的信息化,相关措施落实了,可是企业的管理水平、管理手段、管理措施等却仍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提升;更有甚者是一些企業的高层,他们认为会计电算化就已经能够满足企业的发展,因此,再落实会计信息化就是一种“资源浪费”;高层的不重视,导致企业整体对会计信息化不重视,会计信息化难以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目标。
信息化会计理论研究滞后是制约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阶段的会计理论很少将信息化网络技术考虑进去,然而二十一世纪是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的时代,忽略电子信息技术会严重阻碍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具体的表现有如下三个方面:第一,作为会计主体的企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外延不断变化,企业的主体形式越来越模糊,落实会计的信息化缺乏清楚的界限;第二,新时代中,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可持续发展难以保障,会计的时间界限被大大的缩短;第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化会计需要突破速度问题,实现财务管理由静到动的转变。
(二)财务资源和数据等难以实现共享
企业在生产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是落实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统一。想要单纯依靠财务部门管理或是相关财务软件实现“三流”的有效控制,是极其不切实际的想法。只有让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实现自身业务信息与软件管理的有效融合,将软件的功能真正的落实进企业经营、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才能实现财务系统与其他系统资源的有效共享,也才能实现企业信息管理的一体化,让信息真正成为企业决策的良好后盾。然而就当前的实际情况看来,很大一部分的企业缺乏管理意识,加之资金短缺、人员缺乏、业务链脱节等原因,根本不能落实管理的一体化,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更是难以实现。
现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财务信息的传递依靠网络,因此,网络信息传递的真实、可靠又成了会计信息化中另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除此之外,网络信息的使用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对企业信息使用者而言,不当的信息使用,会降低企业的内部控制,继而导致信息滥用和信息泄密,严重影响企业的财务安全。
(三)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低,企业缺乏复合型人才
根据相关的调查报告显示,现阶段我国会计领域高尖端的人才缺乏,中低档人才供给过剩。具体的表现在于手工记账仍然占据着市场的主体地位,计算机网络技术没有被科学合理的应用进会计工作,没有相关的专业人才,会计信息化的实现缺乏必要的条件。虽然近些年来人们的思想意识不断提高,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也越来越多,但是毕业生很难实现“学以致用”,更难以满足社会的根本需求,继而导致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难以满足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三、发展我国会计信息化的相关措施
(一)提高相关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
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想要全面落实,必须从企业领导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企业领导阶层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为在企业内部全面开展会计信息化的相关活动提供保障。与此同时,联系相关部门,尽可能的取得国家的认可,在国家宏观政策下推广会计管理信息化,号召全民参与。具体的措施可以按照如下的步骤:第一,企业高层需要纠正自身的观念,从信息时代信息社会出发,正确思考会计信息化的意义,要明确自身不仅是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负责人,更是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受益人;第二,结合以往经验在企业内部落实会计信息化的全面认识,使企业内部全体员工都拥有建立会计信息化的迫切愿望。
(二)完善管理制度,加快建设理论体系
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是完善的会计信息化理论体系。健全的会计信息化理论体系可以为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在建立会计信息化理论体系的时候,政府部门需要立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协调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政府部门是信息化发展的引导者和协调者,通过宏观管理来落实会计信息化发展,其主要作用有四:第一,对组织信息管理、财务会计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健全信息化管理理论体系;第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全面落实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第三,制定统一的会计信息化认证标准,完善市场竞争;第四,建立快捷、安全的网络环境,为信息的共享、传输提供保障。
(三)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
现阶段,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人员素质不高,缺乏管理意识。相关部门的领导应该有意识的为各个部门储备人才,定期不定期的组织会计人员进行信息化的相关培训,提升员工的会计信息化知识,为企业储备专业的信息化人才,为建设会计信息化创造条件。组建企业自身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推动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继而落实会计信息化的建设。
除了以上三点,企业想要发展会计信息化建设,还需要从网络安全建设的角度出发,利用网络的优势,为会计信息化提供服务指导。
四、结束语
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标志是会计信息化的实现。会计信息化是推动现代科技管理信息化的必要途径,只有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在保证管理效率的基础上落实科学的管理决策,才能保证信息化在企业管理方面发挥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信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企业只有在落实会计信息化过程中不断探索,及时发现问题,并实现问题的及时解决,才能保证会计信息化的质量,提高会计信息化的水平,保障企业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静.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4(08).
[2]彭良军.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优先出版[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3).
会计发展与会计信息化 篇12
一、关于管理会计信息化与传统会计的分析
管理会计信息化与传统会计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作用却高与传统会计。尽管管理会计信息是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形成的,但管理会计信息化却快速促进我国企业经济增长。由于管理会计信息化在处理财务工作时能精准的分析出财务数据,并帮助财务人员科学的管理财务数据,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就会自愿应用管理会计信息化。然而,传统会计却只能依靠人工完善对财务数据的分析,人们在使用传统会计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规划财务数据,然后才进行整理数据,在整个过程中,传统会计的工作方式比较复杂、繁琐,稍有不慎,在保存数据的过程中将会丢失重要的文件。因此,人类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研究出管理会计信息化,以此来提升企业经济发展。
通过对管理会计信息化和传统会计的比较分析,管理会计信息化虽工作效率较高,但产生的时间远远短于传统会计,这样管理会计信息化在企业实施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大量的问题,而要想解决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我国企业就应不断对管理会计信息化进行改革和创新,在不改变原有本质的基础上,探索出一个崭新的发展道路,从而保障企业稳定健康的成长。
二、关于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企业领导缺乏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关注
根据对我国部分企业的调查显示,管理会计信息化并没有广泛应用在全国的企业中,只有部分大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采用管理会计信息化。而中小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却没有实行管理会计信息化,这主要由于企业领导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缺少了解,使得企业领导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缺乏重视度。因而,部分中小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容易遇到外界因素的阻碍和影响,致使中小企业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
(二)管理会计信息化与企业经营制度不相符
目前,许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自身的独特经营理念,但这种独特的经营理念却很难与管理会计信息化相融合。这就使得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受到市场因素影响。由于企业缺乏科学的经营制度,导致企业全责统一,这不仅不利于企业应用管理会计信息化,也使得企业的经济发展缓慢。如果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只注重眼前的经济效益,而忽视长远利于,那企业的管理水平将会下降。
(三)企业会计的工作能力存在差异
在中国有80%的财务工作者从事会计行业,但在这80%的财务工作者中只有少数人的工作能力较高,能熟练的操控企业的财务,而另一部分的财务工作者只掌握基础的会计知识。由于企业会计的工作能力存在差异,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结构不科学,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下降。
(四)传统会计阻碍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
受传统会计的影响,大部分企业的发展模式为传统会计与管理会计信息化并存。许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敢全面实施管理会计信息化,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管理会计信息化。但这种发展模式却阻碍企业信息的传递功能,致使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降低,并且这种模式给企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使企业缺乏整体的发展体系。
三、针对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问题提出的对策
(一)为管理会计信息化提供优质的发展环境
企业在实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企业要为管理会计信息化提供优质的发展环境,使其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合理的结合科技技术、政治文化等发面,促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效率,让管理会计信息化立足于当今市场中。其次,企业应结合外部环境,加快企业的转变,制定科学的发展方案,保障管理会计信息化良好的成长,只有企业为管理会计信息化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才能维持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正常运作。
(二)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实施管理会计信息化
对于我国中小型企业而言,在实施管理会计信息化时,应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企业的发展情况,分析影响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构建完整的发展体系,让企业员工对管理会计信息化得到认可。然后,采用合理的方法运用管理会计信息化,从而使管理会计信息化在企业中发挥实际的作用和价值。其次,企业要增加对员工的指导与培训,将先进的工作理念灌输到员工的思想中,让员工意识到实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素质。最后,完善企业的工作制定,为财务部门提供生存依据。
(三)构建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平台
现如今,信息化的发展形式已普遍运用在我国的企业中,因此,管理会计信息化将很快实施在各行业中。而要想让企业认同管理会计信息化,并敢于在企业中全面实施管理会计信息化,我国就要为管理会计信息化构建一个发展平台。发展平台的构建不仅可以使企业重视管理会计信息化,也能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具有规范性和计划性,从而帮助企业快速的发展经济、科技,让我国企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更具有展现力。
(四)利用XBRL技术实施管理会计信息化
XBRL技术是一种财务工具,财务工作者要想准确的分析出财务数据,就要合理的使用XBRL技术处理主要的财务数据,并利用XBRL技术将数据转换为文件的形式,以便于企业领导对数据的查询和研究,而且这种技术工具操作起来简单便捷,可以节省财务工作者的工作时间和任务,从而减少财务工作者的工作压力。因而,企业可以利用XBRL技术实施管理会计信息化,实现各种数据的转换和管理。
(五)培养优秀的会计人才,增强对财务人员的监管
由于我国企业缺少大量优质的会计人才,因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增强对于会计人才的培养,将企业的发展理念和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工作方法讲授给会计人员,并在适当的时期内对管理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审核,寻找工作人员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对其进行改正。其次,在提升财务人员工作能力的同时,要增强对财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设立相关的管理部门,制定管理系统,提升财务人员的工作意识和责任感,在满足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时,对其进行岗前培训,严格要求财务工作人员,只有加大对财务人员的监管力度,才能防止财务人员违反法律。比如:企业在培训财务人员的过程中,将相关的法律法规贯彻到培训过程中,并举出实际的例子,时刻提醒财务工作人员,让财务工作者加深对自身的约束力,管理自身的行为举止,当财务工作人员受到一定的限制后,财务工作者就会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在不断的转型,我国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明确发展方向,制定科学的发展方案,选择正确的发展方法,将管理会计信息化合理的实施在发展过程中,从而利用管理会计信息化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其次,企业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在引进先进科学技术时,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能熟练的操作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工具,这样企业就可以推动十二五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中国商业会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研讨会征文启事[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2,(05):13-24
[2]魏有财.现代会计理论特点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6):56-67
[3]邹淑芝.浅谈管理会计信息的意义[J].科技创新导报,2010,(03):30-31
【会计发展与会计信息化】推荐阅读:
会计信息系统发展动因05-23
信息化会计管理发展07-11
信息化发展管理会计的07-17
绿色会计与企业发展12-19
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09-14
会计行业发展与会计高职教育论文07-29
会计教育的创新与发展10-23
我国会计的产生与发展10-07
科学发展观与环境会计11-10
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方向探讨论文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