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护理行为

2024-06-16

高素质护理行为(精选8篇)

高素质护理行为 篇1

护理行为是20世纪70年代国外学者在长期和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近几年来, 如何保证高素质护理行为的实施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研究热点。目前, 认为护理行为是指护士为护理对象提供服务的一切活动, 包括心理、生理和社会活动。它强调的不仅是对护士护理技术的要求, 还注重护士对患者的生理、心理护理, 对社区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卫生宣教等能力的发展。这提示在当前的中专护理教学中, 除保证护理技术、护理心理、护理礼仪、人际沟通等相关专业知识和素质教育外, 还应及时提供多种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法使护生能直接、有效地运用和体验学到的知识。在提高护生护理技术的同时, 使护生逐步具备生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及卫生宣教等能力, 保证护生在将来的临床工作中能独立实施高质量的护理, 并借此加快中专护理教学改革的步伐, 使护理素质教育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

1 实施背景

中专护理教育一般安排两学年在校教育, 一学年临床实践。这样的安排能使护生系统而全面地接触临床实践, 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很多护生由于没有及时实践而无法很好地掌握甚至遗忘某些专业和素质知识, 到最后一学年临床实践时才重拾部分知识。所以能否提供及时的临床实践机会是培养护生高素质护理行为的关键。

为此, 我们充分、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向护生提供多种及时有效的临床实践机会。护生通过理论学习、临床实践、经验总结, 有效地体验到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的效果, 思考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关系, 最后不仅知道了“做什么”“怎样做", 还搞清楚了“为什么要这样做”。

2 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在2005~2006级护理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467名学生, 其中2005级202名学生为实验组, 2006级265名学生为对照组。

2.2 研究方法

2.2.1 教学方法

实验组按进程学习理论和操作, 减少课余操作练习时间, 把相应的练习时间安排到医院里进行相关内容的见习。在医院见习期间, 除进行专业技术操作见习外, 还要进行与患者的沟通、健康教育等练习。安排学生定时深入社区进行健康教育和卫生宣教。轮流安排学生在学校设置的社区服务站值班, 接受各类患者的咨询。要求学生把见习和宣教心得体会和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 并定时召开经验座谈会进行相关的讨论, 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2.2.2 考试方法

操作考试以抽签方式进行, 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马如娅主编《护理技术学习指导》的评分标准。理论考试采用统一的题目, 教师根据标准答案统一阅卷。

2.2.3 问卷调查

实验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参与临床实践活动的满意情况。发放问卷202份, 全部收回且有效, 有效回收率为100.0%。

2.2.4 评价方法

课程结束后, 对2组理论和操作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

2.3 统计学方法

调查结果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课程结束后2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 (见表1)

注:实验组理论和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2 实验组对参与临床实践活动的效果评价

(见表2)

4 讨论

4.1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培养自学能力

现代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对已知的创造和对无知的探求过程[1]。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习缺乏针对性。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能够结合相应的临床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的教学理念[2]。由表2可见, 74.4%的学生觉得参与临床实践活动, 对学习专业知识有大的帮助。学生能把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这样, 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很多学生懂得通过查找相关的资料解决问题, 拓展了学习空间, 培养了自学能力。

4.2 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师讲授完理论后只能通过反复操作练习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因此, 学生普遍觉得这个过程比较乏味, 互动性较差。多种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更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 通过观察临床护士的操作过程, 思考临床操作和规范操作的不同点, 加深对每一项操作技术的理解。通过和患者面对面接触, 深化对临床课程理论的认识, 学会全面评估患者, 懂得有效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性, 并将此情景运用到实验室的模型上进行模拟训练, 从而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4.3 树立服务的职业观念

通过医院见习和社区护理实践活动, 让学生更加明确以健康为中心的内涵, 理解护士的角色[3]。学生在见习体会中写到, 进入医院和社区, 接触到患者后, 认识到自己专业的价值, 增强了职业责任感。也有学生在了解社区中的残疾家庭和老年家庭后, 对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也有了新认识。

总之, 多种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护生提供了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 提高了护生的护理技能, 培养了护生的自学能力, 对培养护生高素质护理行为非常有帮助。

摘要:目的针对中职教育特点, 探讨护生高素质护理行为培养的方法。方法将467名2005~2006级护理专业学生分成实验组 (202例) 和对照组 (265例) 。实验组采用临床见习、深入社区进行健康教育、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实践活动相结合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结果多种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自学和创新能力。结论采用多种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护生的高素质护理行为。

关键词:中专,护生,高素质护理行为

参考文献

[1]孙亚南, 王丹, 何晓明, 等.高职教育中《护理学基础》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 2008, 5 (5) :262~263.

[2]郭明贤, 刘冬焕, 徐巧玲, 等.创新教育与护理教学[J].护士进修杂志, 2002, 17 (1) :24~25.

[3]梁涛.护理临床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4) :302.

高素质护理行为 篇2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政府也依据此思想对学生进行了减负。而在基础教育改革中,以小学的教改相对比较顺利能够偏向素质教育。这一方面与小学升初中的考试没有中考和高考一样巨大的考试压力,另一方面也与小学生对教师的服从性相对较高,教师的指导效果较好有密切关联。

在小学素质教育中,存在多种不同的思想争论,体现对素质教育的不同理解。有些观点认为,素质教育是提高人的综合知识的教育,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提倡对小学生的音乐、美术、体育等副科的教育,让小学生获得多学科的发展。有些观点认为,素质教育是有别于应试教育的教育,应该以创造性思维发展为主,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小学提倡进行求新、求异的思想,采用类似公务员形测式的题目考察学生的能力。而还有一些观点认为,素质教育是在于对学生基础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应当掌握学习的高级技巧,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教师倾向于对学生传授学习科学的应用性知识,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学习计划等技巧。

小学的素质教育已经持续多年,不同的观点都有支持的研究者。但是,从总体的教学效果来看,小学素质教育的教育成果在进入初中、高中后没有起到对应的作用。这就促使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的本质进行反思。小学的素质教育到底应该如何进行,到底应该在人的一生的教育中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1]。

二、小学的素质教育承担的教育内容的分析

当前小学的素质教育存在的种种尝试,都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小学的教育究竟应当在人的一生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将该问题简单化就是:小学的素质教什么能对初中有用,对应就需要解决以什么样的标准选拔出的小学生能够在初中也表现良好。

按照初中生所学习的内容来看,要求初中生有较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自我控制能力,能够制定学习计划,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有较强的学习耐力,能够长时间地在没有积极性反馈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对这些内容所包含的意义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初中对小学的教育的需求,首先,要求小学生有基本的教育素质和基础知识。其次,要求小学生能有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学习计划组织能力、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要求小学生能够有较高的延迟满足感,能够长期坚持既定目标。

进一步将以上的要求结合小学生实际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发现,目前小学的素质教育中,对学生行为的培养是非常符合初中的教学要求。而对小学进行多学科的教育,在小学生缺乏对应的学习兴趣的条件下,不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并且,不是每名学生都适合进行多方面的教育,离开个人的特色谈多学科的教学难以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也决定了不能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全方面的资源,只能由学生另行寻找。基础教育本身要实现的是国民基础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的知识水平,这也需要学生对大量的知识进行识记。我国的基础教育已经进了相当长的时间,尽管对与初中和高中的内容还所有所争议,但对于小学教育部分所应当教学的内容已经取得了相当的一致性。从当前的教育内容来看,由于小学教育的基础性,识记的内容占主要的部分是必然。在这种情况下,考试的题型过于倾向成人化,则不利于小学生按部就班地发展思维能力。

三、小学的素质教育主要在于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小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随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发现,由于信息、物质条件的发达,小学生的身体发展向前推进,青春期明显提前。这就使小学教育面临新的问题,随着青春期的提前,学生的叛逆期的提前,使教师对学生管理和教学的权威性大大下降。这就使在小学教育早期阶段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显得更为迫切。

由于小学教育的大部分内容在于记忆,而记忆对小学生本身相当消耗时间和精力也相当的枯燥,考验小学生学习的耐心。因此,教师对小学生进行的记忆技巧的传授,帮助小学生进行记忆计划的制定,教导小学生如何按照记忆计划进行自我管理,促进学习的自主性的提高,均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非常地短暂,也非常容易疲劳,当前小学生完成作业的困难,很大的原因在于其注意系统本身发展不足。在这种条件下,如何加快小学生注意唤醒能力,使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由注意分散再次集中,就成为一个解决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再进一步,如何教会小学生能够把握自己注意的兴奋与低落的规律,掌握自己的学习节奏则成为影响小学生一生发展的关键。

一方面小学生的相关知识与自我控制能力水平均较低,另一方面则是其学习与发展的客观需要,那么教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相关教学?可行性较高的一个解决方法是依靠学习习惯。即,教师根据本班的学生的学习现状,强制指定小学生的学习、休息的时间以及学习的强度,让小学生适应这些强度并形成学习习惯。一旦学习习惯养成,那么小学生在被动的条件下就养成了合格的学习模式。而这一学习模式随着学生的成长,当其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时可以进行调整。

摘要:小学的素质教育已经开展多年,本文对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三种主要的倾向思想进行了总结。由于对教育的考核方式所具有的滞后性和不完全性,因此,需要对当前小学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三种主要倾向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本文以持续发展观点,结合初中对学生素质的需要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分析的结果认为,当前小学的素质教育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为主。

关键词:小学教育,学习习惯,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高素质护理行为 篇3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根据乌审旗教育局关于《中小学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的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责任落实,推动和促进办学行为和教育教学秩序的进一步规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紧紧围绕自治区实施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工作目标,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法规的错误做法,全面规范学校的管理工作,加强教育行风建设,走内涵发展道路,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人民满意学校,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

二、工作目标

坚持以“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强化督查、严肃问责、标本兼治、务求实效”为原则,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思想、自觉查纠,统一做法、坚决查纠,统一行动、彻底查纠。充分认识当前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执行鄂尔多斯市《贯彻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的通知》的精神,严肃治理学校办学不规范行为,确保学校办学水平明显提升。

三、工作重点

当前要集中力量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社会反响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成效。

1、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按照不同学段和年级学生的实际需要,对学生休息时间、在校学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在校活动内容和家庭作业等方面作出科学合理安排和严格规定,并组织全面检查。坚决纠正各种随意侵占学生休息时间的做法,正确引导家长和社会积极参与,切实把课内外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依法保障学生的休息权利。学生在校时间、睡眠时间、体育活动时间要符合《通知》规定要求。

2、规范课程和课时。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任何学科课时安排不足与超课时都是错误行为。坚决纠正任何违背教育规律、随意加深课程难度、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的现象。坚决纠正随意占课、拖课、调课等现象。坚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保障学校开展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时间。鼓励和表彰在规定教学时间内、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育质量,大力倡导和推广一些地方和学校减负增效的成功做法。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严格遵循教育规律,不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违教育规律的竞赛和不当竞争,不占用学生法定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坚持健康第一,注重创新精神培养,不挤占体育课、艺术课、综合社会实践等教学时间。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

3、规范学生课外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当天没有课程的学科不能安排家庭书面作业。所有自习课不得安排到学科。

4、规范考试评价。一律取消各种形式的校内统一考试。学校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积极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立学生发展报告或成长记录,逐步强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功能。根据教育局提供的试题,期末考试由学校自行组织。无论何种考试,都不得进行校与校、班与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排队。大力倡导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政绩观,建立健全学业水平考试和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坚决禁止下达升学指标和简单用升学率奖惩教育工作的做法,形成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机制。

5、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课程标准。积极推行“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当堂达成”的教学模式,大力开展研究性、探究性、自主性学习,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自主学习效率。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加强校本培训,制订和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深入践行“让每一个学生都成功”的办学理念,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确立“能力中心”课程观,“学生中心”教学观,“综合发展”评价观,面向全体学生,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6、加强招生管理,严格规范招生秩序。学校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不得违规招生。小学一年级招生一律不得小于6周岁,小于6周岁者,一律不予注册学籍。做好规定区域内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工作,切实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能接受和本地适龄儿童同样的教育。

7、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全体教师要认真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职教师不得搞有偿家教,不得举办辅导班、培训班,不得在社会举办的文化补习学校(班)兼课。不得将校舍设施对社会出租用于营利性文化及专业课补习活动,不得与社会机构以及个人联合举办文化及专业课补习班、培训班。学校举办兴趣小组以及组织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一律不得向学生收取费用。

四、实施步骤

此次集中整治活动,分四个环节进行,没有时间限定,反复抓,抓反复:

(一)宣传发动

认真学习领会区、市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有关文件,通过学习讨论,把全体教职工的思想统一到上级文件精神上来,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规范办学行为有关文件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使全体教职工深入领会精神实质,在工作实践中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业绩观。

(二)查摆问题

按照教育局“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对照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的通知,对本校办学行为进行全面梳理。通过调查摸底,找准问题结症,确定整治重点,制定整改措施,形成自查报告。

(三)集中整治

对查摆出的问题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对重点问题重点整改。重点整治乱补课、占课、随意调剂、侵占学生休息和活动时间、乱推销教辅资料等突出问题,不走过场,切实解决问题。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和检查整治结果,并及时总结和反馈。积极落实规范办学行为的长效机制,明确责任,巩固成果。

在这次整治活动中,全校教师要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局制定的鄂尔多斯市《贯彻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的通知》的要求。切实纠正办学中的违规行为,认真自查自纠,积极整改。通过建立制度,统一思想,真正规范办学行为,树立教

育形象,落实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四)总结提高

在集中整治的基础上,迎接教育局对此项工作的检查和督导,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深入查找薄弱环节,并进行全面的自我评估和总结。积极探索建立办学行为的长效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为切实规范我校办学行为,按照有关文件要求成立规范办学行为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副校长担任,成员由刘耀峰、尚德炯、杨建华、白志雄、武晶、崔峰、王彦霞、尚德炯同志组成。设立举报电话,接受师生和社会的监督。举报电话:7540100

(二)落实措施。各部门要根据本方案,制定具体措施,认真开展自查自纠,针对办学行为和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的制度和措施,纠正办学中的违纪违规行为和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从严整改。学校领导小组开展整治办学行为不规范专项行动,对办学行为和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问题新型检查,并建立通报制度。对于办学行为不规范和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违规行为,或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治理和改进,造成不良影响;或对存在的问题,虽进行治理,但由出现反弹,造成不良影响等情况,将在全校通报批评,涉及本人的不得参与本的评优等活动。河南学校

高素质护理行为 篇4

一、微信发展的现状

微信是一种通讯软件, 是2011年腾讯公司推出的一种新型免费的应用程序[3], 是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进行设计, 通过网络信号实现信息之间的传递。其信息内容包括:语言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 具有低流量消耗、速度快、信息容量大等优点[4]。微信是融合其他软件优点为一体的通讯软件, 同时还有其他软件所没有的功能, 比如: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订阅号等, 通过微信能够更方便地寻找朋友和查找信息。据相关资料显示, 直到2013年11月, 微信用户的注册量已经达到了6亿人, 成为了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同时, 在2014年9月, 为了完善微信功能, 为微信用户提供在线支付功能, 微信服务号已经减免了电商的投入费用[5]。随着网络信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现阶段, 微信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日常通讯不可缺少的通讯软件, 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 即:丰富了大学生日常生活, 满足了大学生多元化需求。微信中存在着较多的信息, 大学生可以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免费查找和浏览, 以此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 同时丰富自己的闲暇生活;促进大学生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微信是一种通讯软件, 能够利用最低能耗发挥最大的效用, 传递信息速度快, 便于大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 扩大大学生的交流范围, 同时还能增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微信对大学生社交行为的影响和德育素质教育

(一) 微信对大学生社交行为的影响

大学生的社交行为指的是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随着智能手机在生活中的普及, 微信以智能手机为载体, 已成为现阶段大学生进行日常通讯交流的必备通讯软件, 这种交流方式对大学生社交行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微信对大学生社交行为的有利影响。 (1) 微信以网络信息为媒介, 能够提高大学生社交信息传递的速度。通讯工具是一种不受距离、时间、环境影响的信息软件, 讲求的是时间和效率。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的通讯软件, 利用了最新的科学技术, 采用网络信息作为交流途径, 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微信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图片、视频、多人视频、语音录制等形式和他人进行通讯交流[6], 可以增强大学生与其好友之间的互动和联系。同时, 微信可以使用最少的流量达到最佳的通讯效果, 语音通话和视频聊天不受时间和距离的限制, 以此提高了微信信息传递的速度。除此之外, 微信的将其他通讯软件的功能融合为一体, 能够实时更新信息, 便于大学生正常社交活动的开展。 (2) 微信信息的广泛性, 扩大了大学生社交交流的朋友圈。微信是一个免费使用的通讯软件, 用户免费注册, 其中有添加好友的项目, 可以根据电话号码、微信号码等进行好友添加, 既可以添加自己认识的朋友和同学, 又可以添加陌生人, 朋友圈比较固定。因此, 大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加强自己和朋友以及同学之间的交流, 也可以和附近的人或者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进行交流, 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在微信中, 添加好友不受距离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可以通过微信的这项功能, 实现自身社交的多元化, 完善自己的社交体系。 (3) 微信拥有丰富的信息内容, 能够完善大学生的知识和思维体系。微信是顺应时代科技发展而出现的新型通讯工具, 几乎将其他通讯软件的功能集合为一体, 但又和其他软件相互区别, 同时还具有较多的新功能, 能够满足现代大学生多元化的需求,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 微信以网络信息为媒介, 大学生在利用微信交流时, 可以对其中的信息进行阅览和查找, 这些信息涉及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 能够完善大学生的知识和思维体系。[7]

2.微信对大学生社交行为的不利影响。 (1) 微信信息的多样化, 会造成大学生对社交认知的错误判断, 对大学生人格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由于微信是一个免费使用、信息公开阅览的通讯软件, 其中的信息内容比较复杂, 同时存在的人物也比较复杂。在微信中, 人与人并不是面对面地进行交流, 存在着身份的不确定性问题。大学生在这种环境中, 无法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地筛选, 对微信中的朋友缺乏实际真实的了解, 由此会对大学生认知意识产生干扰, 容易出现错误的判断, 不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2) 大学生容易将大量时间花费在微信上, 而忽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现在大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 各种各样事物的出现都会对大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影响。一些大学生的自制力较差, 对微信的内容和其中陌生人的交流容易过度投入, 从而沉浸在这种虚拟的生活中, 对现实生活失去关注和兴趣, 造成性格上的不健全。同时微信允许信息离线传递, 导致大学生将大量注意力和时间放在微信上, 会产生口袋的震动感, 从而持续关注微信的实际动态, 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3) 微信信息的公开, 会使大学生的隐私权受到影响。微信的个人信息是公开的, 陌生人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搜索到微信号或者微信信息, 对大学生的生活造成困扰。同时, 大学生自身的好奇心也比较大, 防范意识较差, 从而会导致大学生的隐私权受到侵犯。

(二) 微信对大学生德育素质教育的影响

德育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点, 培养学生的道德、教育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对促使学生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有着显而易见的影响。大学生毕业之后就会面临就业, 因此, 德育素质教育对大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1.微信对大学生德育素质教育的有利影响。 (1) 微信具有较多的信息内容, 能够促进大学生德育素质教育的形成和发展。微信是信息公开的通讯软件, 大学生可以在其中学习各方面的知识, 也可以在其中学习到相应的德育素质教育知识。同时, 教师也可以在微信中建立群聊, 宣传德育素质教育的知识, 也可以下载与之相关的视频、文字、图片等, 分享给大学生, 促进大学生德育素质教育的形成和发展。 (2) 微信交流的便利性以及快速性, 能够促进大学生德育素质教育的完善和发展。微信中的信息内容具有时效性。依据现实动态, 实际发布, 可以在微信中发布德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 引起大学生的关注, 同时还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各样德育素质教育内容, 促进大学生德育素质教育的完善和发展。

2.微信对大学生德育素质教育的不利影响。微信交流对象和信息具有复杂性, 会阻碍大学生德育素质教育的学习。现阶段, 微信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通讯所必须的设备软件, 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造成了重要影响。由于微信是公开的信息平台, 其中的用户和信息存在复杂性, 会对大学生的认知思想产生冲击, 这些信息和环境会阻碍大学生德育素质教育。

综上所述, 本文主要从社交行为和德育素质教育两方面来探讨微信对大学生的影响, 分析其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促进大学生全面学习和发展。大学生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人才, 大学生的健康学习和成长会对社会整体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而微信是一种新型的通讯软件, 其中夹杂着各种各样的信息, 会对大学生的社交行为和德育素质教育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 要合理使用微信信息平台, 促进学生健康学习和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我国电子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越来越多新型的通讯工具应运而生, 对现代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相关资料显示, 现阶段应用最广泛的通讯软件是微信, 截止到2014年年底, 微信活跃用户已经达到了五亿人, 同比增长了41%[1]。微信是利用现代信息网络系统设置的一种通讯软件, 其中包含着广泛的信息数据, 现代大学生不仅利用微信进行日常交流, 还在其中开展相应的学习。本文主要从社交行为和德育素质教育两方面来探讨微信对大学生的影响, 分析其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促进大学生全面学习和发展。

关键词:微信,社交行为,德育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赵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平台的生态环境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高教版) , 2015, (2) :78-80.

[2]吴秋霖.微信对大学生社交行为的影响[J].华章, 2013, (17) :108.

[3]牟艳艳, 邱志武, 李晨光, 等.高校思政教育中微信对大学生的影响剖析[J].学理论, 2014, (12) :289-290.

[4]唐郡, 麦泳诗.微信口碑营销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J].科技传播, 2015, (2) :104-105.

[5]祝阳, 王欢.大学生对微信社交所持态度的实证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5) :83-88.

[6]李琳, 李志伟.“微时代”大学生德育现状与对策[J].新校园 (中旬刊) , 2013, (8) :55.

高素质护理行为 篇5

微信是腾讯公司出品的新型社交工具, 构建形成社交媒体中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以及社交网络的连接。微信作为新型的社交工具, 带来一些新型的传播特点。

(一) 语音性

语音性, 是微信的独创。随着语音识别功能的高度发展, 微信可以通过语音的方式来沟通, 发送语音信息。语音信息的发送, 可以节省用户的使用时间, 而且通过声音识别, 增强用户之间的联系。

微信的语音性深受大学生喜爱, 许多大学生会长时间地使用微信, 发送语音消息, 无论是静止状态还是行进状态, 都会通过微信与他人保持联系。

(二) 群体性

微信的发起群聊功能, 使群体性的交流变得越来越便捷。不同于QQ等软件在建群时还需要申请和验证等, 微信的发起群聊功能将这些程序尽可能地简化。只需要建群人与所有人均为好友关系, 即可很快建立群聊, 相互沟通。

发起群聊的功能在于, 可以使非好友的人以最快的方式相互熟识, 互相交流, 即使不是好友, 也可在群聊中互相讨论, 甚至发展成为好友关系。这对大学生而言具有很大优势。人是群体性动物, 大学生更是如此。

(三) 社交性

微信已经开发出许多种社交方式, 满足大学生的社交需求, 如“摇一摇”、“漂流瓶”或“附近的人”等。其中, “摇一摇”, 是指随时随地可以找寻和自己同时摇晃手机的人, 不受地域限制;“附近的人”是指, 找寻自己附近的微信用户, 不受时间的限制;“漂流瓶”, 是指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自由进行社交的方式。

大学生天然热爱交际, 微信这种方式不但能很大程度上满足大学生的交友需求, 还能运用灵活多变的社交手段, 帮助大学生扩展交际范围。

二、微信对大学生社交行为的影响

(一) 碎片化

碎片化是微信对大学生社交行为的最重要的影响。在微信等社交网络尚未形成的阶段, 大学生的社交行为需要耗费许多时间。无论是社交舞会, 还是聚餐交流, 都需要连续性的时间来与他人进行交流, 认识彼此。

但, 微信颠覆了这种社交行为。在微信中, 大学生只需要用零碎时间就可以完成社交活动。比如, 大学生可以在从宿舍到图书馆的路上, 通过“摇一摇”认识新的好友, 也可以在图书馆中通过“附近的人”结实新的学习伙伴。

(二) 电子化

电子化是指, 受到微信的影响, 大学生的社交行为越来越依赖手机等电子设备。在传统社交时代, 大学生的社交行为需要依靠学生会、广场等媒介, 但如今的社交媒介就是一部手机, 大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所有想要获得的社交资源。

电子化式的社交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在于可以使大学生的社交变得轻松容易, 不受场地和天气的影响, 但不利之处在于虚拟社交的产生会使大学生的人格进一步分裂, 影响身心健康。

(三) 群体化

在微信的影响下, 大学生的社交行为越来越呈现出群体化的特点, 并非以往的一对一的社交方式, 如单独吃饭或是散步, 而是更多的一群人进行热热闹闹的谈话或游戏。微信群聊就是一个典型表现。此外, 类似桌游的网络群体游戏也是群体化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 微信的抢红包活动火热, 每个微信用户的聊天列表中都会出现无数群, 其主要内容就是互相发红包。这一方式代表着大学生的交往出现群体化的特征, 抱团性越来越明显。

(四) 娱乐化

微信的交流方式存在很大的娱乐化倾向, 典型的就是emoji表情的诞生以及广泛应用。微信聊天过程中, 许多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意思, 大学生往往会选择运用emoji表情来引起共鸣, 且乐此不疲。

同时, 娱乐化语言的广泛应用也使得大学生的社交行为呈现出娱乐化的特点。如今, 许多大学生会选择在问有没有的时候说“有木有”, 也会有人说“+1”等, 这些娱乐化的网络语言不仅会在微信交流中运用, 也渗入日常社交行为中, 成为大学生社交的一大特点。

(五) 从众化

从众心理是大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大学生这一群体往往是刚刚步入社会的一群人, 对于许多问题并没有解决清楚, 因此常常会在出现问题时选择从众, 随大流, 跟着大家走。

而且, 微信的出现又助长形成这一特点。微信的“朋友圈”等功能使大家看到对方都在看哪些文章, 在做什么事情, 容易使人们产生从众心理。“朋友圈”中常常被某一篇文章刷屏, 就是大学生社交从众化的一个例证。

三、微信对德育素质教育的启示

(一) 碎片教育

传统的德育素质教育往往以一对多的形式进行, 由一位德育教师对全部学生开展德育素质教育, 针对课本上的要求完成相应的课程安排。然而, 这样的德育教育往往生涩、无聊, 甚至会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反弹或抗拒。

然而, 微信启迪德育素质教育工作者, 可以通过碎片化的时间以及碎片化的方式, 对学生进行碎片化的德育素质教育。例如, 通过群聊, 不时地分享内容, 对学生开展德育素质教育, 让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不知不觉间渗透在学生中。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 润物细无声, 在学生的不知不觉间将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渗透在学生生活中, 或是在没有受到学生抵触之前, 先让学生接受一些优秀的德育品质, 从而提升自身素质。

(二) 互助教育

互助教育是微信对德育素质教育的另一重要启示。学生之间通过互帮互助, 彼此要求和监督, 共同开展德育素质教育。以往的德育素质教育, 所有的要求都由教师提出, 这一方式会使德育素质教育的任课教师背负较大的压力。

互助教育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 毕竟在微信中, 学生之间彼此结合形成朋友圈和群聊模式, 可以借助朋友之间的交流方式, 让学生形成互助教育。例如, 学生之间互相帮助, 彼此监督, 克服不良行为。

如今在大学生中, 抽烟是男生中很普遍的现象, 这一现象的产生在很大程度是自身缺乏自制力。因此, 可以通过互助教育, 在男生之间或男、女生之间形成彼此监督的态势, 从而远离抽烟, 远离不良的生活和生存方式。

(三) 娱乐教育

微信的娱乐化是指可以在德育素质教育中采用娱乐化教育的方法, 使学生在轻松和快乐的氛围中, 接受德育素质的相关知识与信息, 在不知不觉间符合德育素质教育的相关规定、规则与要求。

这种娱乐化的特征在德育素质教育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性。例如, 通过播放有趣的综艺节目对学生进行教育。正如《娱乐至死》中所言, 人们在娱乐化的环境中可以逐渐降低自己的防备心态, 从而对所接受的知识进行全盘接受。

娱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方法。教师可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尽量采用娱乐化和年轻化的语言。例如, 在教育学生应孝顺父母时, 可以告诉大家:“你妈在喊你回家吃饭!”这一贴近年轻人的交流方式, 可以让学生在轻松娱乐的环境中了解德育素质教育的规范。

四、微信在德育素质教育方面的应用

(一) 微信公众号的应用

微信公众号是指由特定人或特定组织发布文章、视频或图片的公众账号, 他人通过订阅公众号获得相关信息。目前, 许多微信公众号有极大的粉丝量以及极高的阅读量和分享量, 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德育素质教育中, 微信公众号也可以发挥较大的作用。例如, 德育部门可创立自己的公众账号, 定期发布文章。通过发布奖励、讲座门票、展览馆门票等方法, 获取关注量和粉丝量, 从而让德育素质教育的相关微信公众号获得极大关注。

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效果, 是以内容的优秀程度作为主要的判别方式。好的内容, 在快速阅读时代, 仍能够获得极高的关注, 因此, 发布者要对内容进行一定的包装。

(二) 微信群的应用

微信群可以在大学生的德育素质教育中发挥极大的作用。微信群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 或是组织大家共同学习优秀事迹或优秀案例。这一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和教师的平等位置, 从而更加主动地开展德育素质学习。

在微信群的应用中, 需要组织者注意定期性的原则。组织者要定期在微信群中开展活动, 如邀请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德育人物进入微信群, 和大家分享经验, 回答学生提问。央视《开讲了》获得大学生的极大欢迎, 重点在于其人物的选择具有贴近性, 其所邀请的人物如成龙、周杰伦等, 都是受到当代大学生热烈欢迎的人物。人们对他们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故事比较感兴趣, 愿意与他们交流和沟通。若能把大学生感兴趣的人物邀请至微信群中, 则会使微信群成为德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

(三) 朋友圈的应用

朋友圈是微信的一项重要功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 可在其中发布照片和文字, 随时随地发表感想。然而, 朋友圈也具有一个重要特点, 就是人们可以通过朋友圈来了解特定人的性格或动态, 也可通过朋友圈让他人了解自己的动态。

分享是朋友圈的重要特点之一。微信会让大学生的社交行为具有很大程度的从众性, 如果绝大多数的人在朋友圈中分享一篇内容, 会使大学生降低抗拒心理, 而是抱着探索的心态, 了解这些内容究竟有怎样的优点, 从而引起众人的争相转发。

由此, 德育素质教育者应科学运用微信功能。例如, 用微信公众账号发布德育素质教育的相关优秀内容, 将其发布在微信群中, 引起大多数学生的注意, 通过争相转发, 在朋友圈中形成“刷屏”态势, 从而引起所有学生的共鸣。

这一方法可以在无形中对所有学生进行德育素质教育, 依靠彼此间的相互转发, 以及人际关系和人际连接, 从而使相关德育素质教育内容发挥最大程度的效果。

在实施整体护理中护理行为的转变 篇6

1为病人解决健康问题是整体护理工作的目标

传统的护理观念其工作目标是被动的执行医嘱, 按常规护理进行。而整体护理模式是确定病人对健康问题的反应, 确定预期目标和制定护理计划, 就是应用解决问题的理论, 使用决策的方法与技术, 体现了发现问题“是什么”, 确定“做什么”和决定“怎么做”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应用解决问题理论, 使用决策的方法与技术的过程。

2护理程序是整体护理的基本工作方法

传统护理的工作方法是按时间安排工作程序, 而整体护理的基本工作方法是护理程序。整体护理是用护理程序这种科学的方法来确认护理问题, 通过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这个网络形成一个完整解决问题的系统, 使各个环节相加, 以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目的。

3按病人需要是护理病人的依据

传统护理是按医生开的等级护理作为护理病人的依据, 所以对病人的护理有的关心多, 有的关心少, 也有的护理人员将一级护理给予整体护理, 二级护理病人给予功能制护理, 三级护理病人让病人自理。而整体护理要求按病人的需求给予适合于不同个体需要的护理, 因为每个病人都有护理需求, 只是需求不同。护理人员应该根据需求给予生活援助、心理支持、健康教育、给予知识和技能, 或有需要与医生合作进行病情观察监测, 预防并发症。那么如何确定病人的需求呢?唯一科学方法就是运用护理程序, 评估病人的需求, 提供适合病人需求的护理。

4在整体护理中实现护士自主权

传统护理主要是行使依赖性行为, 护士工作是以执行医嘱加常规的被动局面。整体护理要求护士直接为病人负责, 责任护士自己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 自己判断病人的健康问题, 自己解决护理, 决定护理与执行护理是一致的, 均是这个护士负责。护理程序的实施, 护士用行动证明了护不仅是执行者, 而且是思考者, 护理专业并不是依赖性专业。护士能够相对独立并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5每天评估是整体护理的基本行为

在实施责任制护理时, 常常是对一级护理的病人进行评估, 或者是病人病情、心理有变化时给予评估, 或是进行阶段性评估。所以评估缺乏系统性或连续性。整体护理不是以一个病人为重点, 它着眼于整个病人群体, 要求护士对每个病人每天都进行评估, 在评估中发现问题, 而不是有了问题再去评估。

6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体护理中

6.1 健康教育是系统的也是随时进行的

健康教育是以科学的思维和工作方法为病人解决健康问题, 注重调动病人维护自身健康的潜能, 激励病人解决参与促进康复的护理全过程[1]。在实践中笔者体会到, 健康教育是系统的。因为, 在整体护理中, 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理活动的各个阶段, 体现在病人从入院、检查前、检查后、治疗前、治疗后、手术前、手术后、康复、出院等各个阶段均有护士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健康教育。它与治疗过程一致, 循序渐进, 环环相扣。健康教育也是随时进行的。因为人是动态的, 病情、心理变化也是动态的, 每个病人文化程度不同, 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同, 对疾病本身理解各有差异。病人每天都会遇到很多疾病的变化及很多未知的治疗、护理项目, 所以健康教育也要随时进行, 并根据个体差异将它贯穿于各项治疗操作和护理中。随时进行健康教育可随时减轻病人心理负担, 丰富病人的健康知识, 提高病人住院适应能力和配合治疗的能力[2]。

6.2 健康教育利于提高自护能力

在整体护理过程中, 护士必须充分认识到病人疾病转归的不同时期的个体有不同的照顾需求, 这要求护士具有丰富的广泛的知识, 在工作中思维定势, 因人而异, 加强健康教育。出院指导以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为主, 为病人制定详细的自我护理计划, 指导病人和家属学会自我护理技巧。如果病人具备常规流感或是肠道传染病等疾病的预防知识, 有较强的自我防护意识, 可防止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这就要求护士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 做好自护指导工作。

7护理评价是一持续过程

评价是一系统分析的过程, 是一动态过程。在整体护理实施过程中逐渐转变了护理评价患者是护理程序的最后一个步骤, 但又是下一个护理程序循环的开始。因为护理程序是周而复始动态进行着的。护理人员要每天按照护理计划执行护理措施, 同时评价病人每天健康状况的变化及对护理措施的反应[2]。在整体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要不断地对病人的健康状况及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才能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措施。才能不断发现新问题, 解决老问题。

8共同参与型护患关系是整体护理较为理想的护患模式

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 只强调护士对病人单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这种护患模式忽略了病人的主动性和积极主动的配合作用, 病人只能被动的接受护理, 病人在治疗护理中, 不仅要主动配合, 而且还主动参与。因为临床护士每天要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 收集病人资料, 要求病人反映自己的健康状况, 反映自己对治疗、检查后的反应, 对药物治疗反应, 反映自己的心理活动和实施护理措施后的反应。通过护患交流可产生新的护理方法, 每天护理评估后, 责任护士要将评估的情况反馈给病人, 有一点微小的进步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并提出要注意的问题, 与病人一起讨论采取的措施并实施, 这种共同参与型护患关系, 决定了病人参与护理决策, 要求病人应对其自身健康有关的自我护理负责。调动了病人的潜能, 完善了护理计划内容, 提高了护理质量。

9持续性质量改进是护理质量整体提高的保证

整体护理的质量标准是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设计出相对固定的考核标准, 如评估资料中病人情况符合率、护理诊断符合率、护理措施落实率、健康教育知晓率、基础护理合格率等, 通过定期检查来保证护理质量标准水平, 仍不能促进护理工作的整体提高, 还必须树立一个持续性质量改进的理念, 要从不满足达标, 要找出本部门、本科室中最频发的影响质量的问题, 寻找出改进的方法, 注重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 寻找问题发生的过程、环境和客观原因, 从根本上避免出现质量问题[3]。这样才能从现有的标准基础上再提高一步, 在持续质量改进过程中常运用PDCA循环原理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和提高。

关键词:整体护理,护理行为,转变

参考文献

[1]黄津芳.刘玉莹.护理健康教育学 (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28-94.

[2]袁剑云, 金乔.系统化整体护理 (M)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6:5-70.

高素质护理行为 篇7

1 病情观察

1.1 心律

当心电图或心电示波监护中发现频发性室性早搏或室性早搏是二联律,连续出现两个及以上多源性室性早搏,反复发作的短阵发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落在前一波动的T波上,心室颤动或不同程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以上任何一种心律失常,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并做好急救处理。

1.2 心率

当听心率、测脉搏1 min以上发现心音,脉搏消失且心率低于40次/min或心率在160次/min以上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并作出及时处理。

1.3 血压

如果血压低于80 mm Hg,脉压小于20 mm Hg,面色苍白、脉搏细数、出冷汗、神志不清、四肢厥冷、尿量减少时应立即进行抗休克处理。

1.4 阿斯综合征

患者意识丧失、昏迷或抽搐,此时大动脉波动消失、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到、呼吸停止或紫绀,瞳孔放大。

1.5 心脏骤停

突然意识丧失昏迷或抽搐,此时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血压为零、呼吸停止或紫绀,瞳孔放大。

1.6 睡眠的观察

睡眠情况可从侧面反映病情变化,如患者有焦虑、恐惧、疼痛、腹胀等不适,均可影响睡眠。因此观察患者时应仔细耐心,在床边停留几秒钟,以确认患者是否正常睡眠。对于烦躁不安、坐起未睡者,应问明原因必要时与医生联系,同时应增加对该患者的观察次数。

2 护理

2.1 心电监护

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及较高的心电专业知识,能准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表现,对心律失常的高发时间特点进行预见性护理,减少或避免猝死的发生。对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心律失常进行24 h连续心电监护,观察并记录心率、心律变化。在监测过程中要重视恶性心律失常的预警信号。当发生多源性室性早搏、频发成对室性早搏,Q-T间期较长、阵发室速、扭转型室速、低血钾、高度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应引起护士的高度重视。

2.2 电复律和电除颤

对房颤、房扑、室上性心动过速单形、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若药物疗效不佳,应积极考虑施行同步电复律。如心室扑动、心室颤动一旦出现,心脏立即丧失排血功能,循环处于停顿状态。因此应立即施行非同步电除颤。在电除颤的同时要进行有效地心肺复苏,以提高除颤的成功率。由于除颤需争分夺秒,对预测可能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应将除颤器放置床旁,并经常检查、充电以保证性能良好,随时使用。

2.3 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护理

正确按医嘱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用药过程中注意心率、心律变化及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及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等。如可达龙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冠脉循环及减少心肌耗氧量的作用,对于室性或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疗效,临床上较常用。静脉注射可导致血压下降、心源性休克及心功能不全、静脉炎等。因此临床上注意控制用药浓度及速度,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重患者主诉。

2.4 心理护理

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时,患者一般多有焦虑、恐惧心理,护士应及时与患者沟通,进行心理疏导,让其适时地释放心理压力,并使患者得到家庭及社会支持,减轻患者思想负担,使患者达到最佳心理状态,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5 基础护理

做好生活护理,保持病室安静、整洁。并避免劳累、寒冷、饱餐、失眠、排便用力等不良诱因。在饮食上告诫患者晚餐忌饱食,忌食刺激性食物,宜少量多餐,对低血钾者鼓励其多食含钾食物。通过对症护理,有效地降低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

3 体会

恶性心律失常多为急性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室颤4~6 min内就会出现不可逆脑损伤,随后数分钟过渡到生物死亡,在治疗抢救过程中,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好的护理人员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还要有较丰富的医学知识(如心电图知识、特殊检查目的)及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这样才能对恶性心律失常出现的各种应激情况敏捷洞察并及时报告医生,在医护配合抢救中做到心中有数,抢救器材和药品准备及时、得当。如在心电监护中对突发的室扑和室颤,即使当时没有医生在场,护士也有权独立使用除颤器立即为患者施行非同步直流电复律以争取充分的抢救时间,使患者化险为夷。心内科护士应具有对恶性心律失常的紧急判断能力,精湛的护理技术和熟练掌握各种异常心电图的特点,熟练掌握各种心律失常的抢救程序与用药特点,并能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与保养,确定仪器处于良好状态,严密观察心电图变化准备充足的抢救药品与设备,以便及时发现、及时救治,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恶性心律失常,护理,高素质护理人员

参考文献

高素质护理行为 篇8

1 重视实验教学,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考试轻操作考核, 导致学生对实验课不够重视, 走上工作岗位后, 不能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为此, 我们在课程结构和考试中, 加大了实验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 以引起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在实验课教学中,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和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以及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学风;精心指导, 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 强调规范化操作。

2 多种途径、不同方式提高操作技能

2.1 开展操作技能大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提高学习效果, 不仅需要学生智力因素的参与, 还需要动机、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为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我们按专业特点举办了操作技能大赛,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赛按照预设项目依次分组进行, 从器材准备、具体操作到器材收拾归整, 统一计分、计时标准。此项活动的开展,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2.2 创造见习机会, 让学生提前接触临床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吸收和理解、掌握, 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特点, 结合实际情况, 从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 除正常教学的见习课外, 利用周末时间分期、分批安排学生到医院见习, 使学生提前参与临床实践。参与临床实践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对人进行卫生保健的能力, 实现以能力为本的教育[2]。通过多次见习, 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水平提高, 提高了其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 拓宽了视野, 增强了专业学习兴趣, 加深了对专业的了解, 为今后的实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3 开放实验室,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 因此, 大多数高校都非常重视护理操作技能训练。但由于人力及实验资源不足等问题, 学生练习的项目及时间太少, 从而影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为增强实验课教学效果, 使学生熟练掌握操作程序, 实行实验室全天开放制度, 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练习, 以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从而使学生有更多时间自己动手操作, 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综合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

3 认真对待毕业实习, 重视实践教学

临床实习作为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护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护生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后, 必须进入医院接触临床, 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实践能力, 可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护理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3.1 精心选择实习基地, 努力打造专业人才

我系在学校所安排实习医院的基础上,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基地, 为其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曾多次到十余家大型医院的医教科和护理部为学生联系实习单位, 从中选择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病源较多的数家三甲医院作为我系的实习基地。经过学生1年的实习, 实习医院普遍反映我系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遵守纪律、工作认真负责、动手能力普遍较强。

3.2 重视生产实习, 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为了规范管理, 在实习前给每位学生都印发了实习管理制度和实习手册。为了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 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到各实习点检查。并且召开座谈会征求学生意见, 听取学生对教学工作和带教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并及时向护理部反馈。

3.3 重视业务学习, 定期举办学术讲座

为了增加学生信息量, 及时了解本专业新进展、新知识, 拓宽视野、启发思路, 各实习医院非常重视实习生的带教工作, 几家实习医院定期给实习生举办学术讲座。听了讲座后, 学生对护理专业的前景更有信心, 也更加喜欢本专业知识的学习。

关键词:护理学,实践技能,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景龙.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2]辛崇萍.护生参与社区老人健康教育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 2006, 21 (13) :108.

上一篇: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下一篇:课堂教学的有效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