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生命期

2024-09-26

项目生命期(通用11篇)

项目生命期 篇1

科研项目或计划(基金、专项等)是政府引领和指导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相继推出了星火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火炬计划、973计划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2年,我国财政部、教育部又推出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以期解决国家重大需求,提升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虽然我国在实施科研项目或计划方面已经或预期取得巨大成就,但是由于政府在科研项目或计划管理方面缺乏全面战略规划和过程管理,某些项目或计划并没有很好地达到预定目标或者存在达不到预定目标的风险,因此,《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强调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研管理创新,提高科研管理的水平。本文以美国国家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简称NSF)开展的科学和技术中心(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s,简称STC)项目为例,深入剖析NSF先进成熟的科研管理模式,分析归纳其特色和经验,并结合我国科研项目管理现状和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提高我国科研管理水平。

1 STC项目简介

STC项目由NSF于1987年推动实施,旨在通过学术机构、国家实验室、企业等不同主体的跨学科合作研究提升所有科学领域前沿基础研究的成效,提高数理科学教育的质量,并加强知识在大学、国家实验室和私人企业等不同群体之间的转移。截止到2015年11月,NSF支持了1989年度、1991年度、2000年度、2002年度、2005/06年度、2010年度、2013年度共7批50个STC中心,累计资助金额达1 233 461 729美元,其中已完成资助中心34个,淘汰2个,现存资助中心14个(见表1)。实践证明,STC项目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知识转移等方面产生了显著的成果,并有效地催化和培育了跨学科与变革的科学和技术[1],形成了以中心资助模式为特色的解决重要科学技术难题的机制[2]。而STC项目能取得如此辉煌成就,是与NSF卓有成效的管理是分不开的。

注:根据http://www.nsf.gov/od/oia/programs/stc/网站相关信息整理

2 STC项目生命周期与过程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认为,项目生命周期是指从启动到收尾所经历的一系列阶段,阶段的名称和数量取决于参与项目的一个和多个组织的管理与控制、项目本身的特征及其所在的应用领域[3],并将项目生命周期分为预测型生命周期、迭代和增量型生命周期以及适应型生命周期。在迭代和增量型生命周期中,迭代方法是通过一系列重复的循环活动开发产品,而增量方法是渐进的增加产品功能,迭代本身可以顺序或交替进行,一次迭代将执行所有项目管理过程组中的活动并完成一个或一组可交付成果。显然,根据美国STC项目的多批次和循环的特点,可以将其归为迭代和增量型生命周期。本文单就STC项目一次迭代的特点和实践,并根据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划分的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5个项目管理过程,把STC项目管理的全过程细分如图1所示。

2.1 启动和规划阶段

NSF在收集上一批次项目的信息并结合战略咨询委员会的建议、自身意愿之后适时决定启动项目。目前,STC项目各批次的间隔时间一般为2至3年。在宣布启动STC项目之后,NSF会根据自身财政状况以及内部各研究分部的研究发展需要制定一个宏观的战略规划,以确定拟资助的中心数量和资助水平。在这个过程中,NSF有意识地在有限财政资源内通过限制数量来提高STC项目的质量。事实上,NSF于1989年和1991年分别支持第一批11个、第二批14个之后,每批资助中心数量稳定在3~6个,资助金额也由原来的每年150万美元至400万美元上升到每年500美元左右。NSF在确定招标意向后,由综合活动办公室(Office of Integrative Activities,简称OIA)组织制定项目申请指南并公布于NSF官网上。

2.2 执行阶段

在申请机构提交申请提案以后,OIA会组织内部专家和外部专家对其展开评审。NSF的专家评审是一个严格的价值评价过程,主要分为预案评价、决案评价、实地考察、综合评价和内部评价5个子阶段(见图2),各个阶段采用的标准如表2所示。评审过程中的内部专家由相关研究学部人员和OIA员工组成,主要负责专家小组评价、内部评价;外部专家评价者由OIA聘请专业评估团队(蓝丝带小组),或者由NSF任命的STC项目官员从申请者提交的提案参考文献、提案推荐、相关杂志等信息中确定候选,并在考虑专业领域知识、综合知识以及评审成员构成多样化、利益规避等因素后确定[4],主要负责专案评价、实地考察和综合评价。评审专家只参与一个阶段的评估。因为拟资助的数量较少,所以NSF对申请者进行了严格筛选以保证项目质量。2000—2006年间,STC项目共收到申请预案585份,决案114份,进入实地考察阶段的有39个,最终获得资助的只有17个,资助率仅为3%[5]。在由NSF内部,主任评估委员会作出是否立项的最终决定后,资助与协议部门(Division of Grants and Agreements,简称DGA)将与拟资助的中心签订第一资助阶段为期5年的合作协议,该合作协议全面规定了NSF的责任和义务、NSF对中心的管理、STC中心成本费用等各个方面[6],重点强调了STC中心的责任和义务、STC中心行为以及相关惩罚措施。

注:资料来源于www.nsf.gov/od/oia/programs/stc/STCWebcast_2011April11.pdf

注:根据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s:Integrative Partnerships Program Solicitation NSF14-600号文件整理

2.3 监控阶段

监控过程主要在于跟踪、审查和调整项目进展,识别与项目管理计划的偏差并及时进行调整。在项目的监控阶段,沟通管理是必要的。在立项后,由STC项目官员负责与受资助中心的沟通和管理。项目官员主要负责传达NSF的要求和指示,解决STC项目面临的各种问题,具体活动有:参与中心有关STC项目层次和技术层次的焦点讨论;提供关于整合和协作等方面指导和建议;审查合作协议中要求中心提供的报告和信息等。项目官员一般任期较长,保证了沟通的专业性,提高了沟通效率。此外,NSF建立了一种解决超出单个中心能力范围的问题机制———全国性STC中心主任委员会,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中心之间经验的分享和人才、资源的交流,策划联合行动、研讨会以及论坛,开发和分享最佳实践等,从而为NSF实时了解中心状态、更好完成STC项目目标提供保障。

NSF监控的手段主要是年度评价和合作协议审查。年度评价由NSF内各研究学部负责实施,OIA从旁协助。年度评价不仅关注中心的年终绩效,还重视中心的战略动态;不仅依靠中心提供的间接数据,还通过实地考察获得直接资料。NSF要求中心每年提交战略计划,内容包括研究、教育、知识转移、多样化、中心目标、领导和管理等方面的战略完成及变更情况,以便及时掌握中心的战略动态;NSF亦要求中心主任提交一份年度项目报告,全面涵盖基本信息、研究、教育、知识转移、外部合作者、多样性、管理、中心产出和问题、间接或其他影响9个方面的目标完成及资金使用情况。年度实地考察在年度评价中同样相当重要,内容涉及中心研究项目进展及中心管理运行状况。可以说,NSF的年度评价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综合考量了中心的“状态”,其结果是高度符合实际的,年度评价结果与中心下年的资助力度挂钩;此外,资助与协议部门在项目官员协助下,每年对中心的合作协议履行情况进行考察,并根据考察情况适时采取继续、暂停、终止资助或除名的措施。

NSF会在第一资助阶段的第4年展开阶段性评估。在这一年度,NSF要求中心提交第二资助阶段全新提案,并展开专案评价以及正式的实地考察来评估STC中心目前所取得的成就及其未来项目计划的科学性,以决定是否给予其额外5年资助。未通过第4年评价的中心会逐步淘汰,其下年的支助金额会大幅削减。NSF最多支持一个中心10年。在STC项目的历程中,共有1989年度高级粘合材料、高性能聚合物、光致电荷转移3个中心、2000年度行为神经科学中心未通过第4年评价而止步于第二阶段的资助,这些中心的资助总额平均在700美元左右,远低于STC项目单个中心2 000多万美元的平均资助水平;2000年度以后STC中心成功率极高,没有出现中途退出者,可见NSF的监控机制发挥了重大作用。

2.4 收尾阶段

NSF规定第二资助阶段的第9年和第10年为淘汰期,如果STC中心在这,2年内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就有可能淘汰。STC中心在淘汰或结束时需提供最终项目报告和面向大众的项目成果报告以便NSF进行成果验收。在STC项目的结尾阶段,NSF会聘请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STC项目的绩效展开评估。在1995至1996年间,面对公众的质疑,NSF聘请美国公共管理研究院(NAPA)[7]、美国国家科学院(NAS)[8]和阿布特合伙人(Abt Associate)[2]等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分别对STC项目展开绩效评价。2010年,NSF又聘请美国科学促进会从科学和技术、教育、多样化、知识转移、伙伴关系等方面对STC项目的绩效和成就、STC中心资助模式的有效性展开全面评估[5]。正是由于上述评估资料客观公正地肯定了STC项目高目标完成度及其作出的卓越成就,NSF决策者才坚定了继续开展STC项目的决心。

3 启示和借鉴

经过多年积累,我国初步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科研项目管理体系,促进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同时,由于历史路径依赖、管理理念和体制机制的制约,我国科研项目管理仍然存在薄弱环节:一是科研项目管理观念不适应。当前我国仍把把科研项目管理作为一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务性活动,忽视了科研项目管理自身所具有的创造性和对科研工作的宏观引导和调控作用[9];科研项目安排盲目追求“大而全”、“小而全”,造成科研项目资源配置分散、目标发散、创新链条脱节。二是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尚不完善。我国科研项目管理较为重视前期的立项评估和后期的结题验收,忽视项目的“中期”监控和管理[10];并且在科研项目中期管理中较注重中期检查而忽视年度评价,信息收集也主要依靠项目承担方填报的项目执行情况统计表以及管理部门的抽查,造成管理者对项目最新的实施进度、战略动态了解不够,无法对项目进行及时有效的动态调整;同时,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定量管理以及演化的量化考评助长了科研人员片面追求科研成果数量的功利化倾向,严重阻碍了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水平[11]。三是项目立项评审过程的科学性有待提高。当前,我国科研项目的立项过程中评价流程和标准不完善,专家数据库支撑不足,评审专家的选取标准不清晰、程序不规范,评审专家在评审过程中的偏见难以克服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立项评审过程的科学性。四是第三方评价机制不健全。第三方评价机制的核心在于“独立、公正、科学”,而这在我国科研诚信体系不完善,评价机制本身存在问题的现实情况下独立、公平和客观评价的目标难以实现[12]。

针对我国科研项目存在的薄弱环节,可以借鉴NSF对STC项目管理的经验,从以下4个方面予以改进:

(1)转变科研项目管理定位。NSF实施的STC项目管理不局限于一种机械被动的事务性管理,并且跳脱出来,实现了其作为“管理”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体现在STC项目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上,还体现在STC项目宏观规划上。NSF在考虑战略咨询委员提供的战略建议基础上,全面审视科研需求与自身财政能力,宏观规划STC项目间隔年限,控制资助数量,提高资助水平;宏观规划STC项目间隔年限保持了项目的延续性;控制资助数量,专家评审时就极其严格,保证了申请者质量,同时减少了中期监控成本范围,为加强动态监控创造了条件;提高资助水平极大提升了STC中心的科研能力和范围,保证了中心的成功率。可以说,NSF开展的宏观规划将有限的财政资源发挥了最大的效用,完美地实现了STC项目的目标,实现了财政投资的“增值”,是一种具有重大价值的活动。另外,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活动,NSF还对STC项目管理展开了评估[13],以增强管理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因此,我国在实施科研管理的过程中要重视科研项目管理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并把该价值观念融入科研管理活动。首先要特别注重科研项目的宏观规划,可以通过组建战略咨询委员会方式强化科研项目前期的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统筹项目资源,以实现有限财政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其次,应加强对科研项目管理本身的评估,以改进科研项目管理。

(2)健全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体系。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是与科研管理“价值”观念一脉相承的。NSF在管理“价值”观念基础上形成了完善的STC项目全过程管理体系,其不仅重视项目的前期立项和后期绩效评估,更重视项目的中期监控。在STC项目实施过程中,NSF主要采取了合作协议审查、年度评价和阶段考核等监控手段,其中年度评价和阶段考核都不仅仅依赖STC中心提供的战略计划和年度报告等间接资料,还通过实地考察获得直接资料,以全面了解中心的实时动态;另外,年度评价和阶段考核不仅注重中心研究进度和绩效、资金使用等的定量评估,还关注中心的领导和管理、人才培养、伙伴关系等定性考量,全面综合鉴定中心的“状态”。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NSF将评价结果与中心下年资助金额和期限挂钩,以实现对中心的激励和约束。借鉴美国STC项目的经验,在完善我国的项目全过程管理体系时,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一是健全考核、评价的方式,实现年度评价和中期考核的结合,关注科研项目的战略动态,适时采取实地考察的评价形式;二是建立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科研项目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对科研产出展开定量评价,也要对人才培养、知识转移、社会贡献等进行定性评估;三是完善动态调整策略,在资金分期拨付的基础上将评价结果与下年资助金额挂钩;建立退出机制,允许在阶段评价中结果较差且又无潜力的项目承担方退出。

(3)完善项目立项评审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NSF形成了一套被全球科学和工程团体视为“黄金标准”的项目评审体系———价值评价过程[14]。该体系致力于客观公正地筛选出最有价值且符合项目目标的申请者。在保证申请者的“价值”上,NSF设计了预案评价、决案评价、实地考察、综合评价和内部评价等评审阶段,并制定了各个阶段相应的评价标准,以层层筛选、环环相扣,避免重复。其中,实地考察的作用相当突出,它在正确评估申请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筛选掉过半数的申请者而保留少数最有价值的申请者进入下一阶段。在保证立项评审过程的客观公正性上,NSF选用内部顶级专家、外部专业评估团体和经过层层筛选的多样化专家团队共同来对申请者展开评估,该方法保证了评审过程的专业性和全面性,使NSF可以在符合STC项目目标的前提下客观公正地选择最具价值的申请者。此外,NSF为解决评审专家无意识的偏见问题,会对参与评审的专家展开培训,以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鉴于此,我国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完善项目立项评审体系:一是逐步完善项目评价流程,实现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的完美结合,并注重项目立项过程中的实地考察。二是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不同评审阶段的评价标准,从不同角度综合考量申请者的实力。三是逐步完善专家评审制度,在评审专家的遴选上应注重专家成员的多样化,既要有该申请领域的“专才”,又要有通晓相关领域的“全才”;同时应采取严格的利益规避制度和匿名评审制度,并加强对评审专家的培训,以降低因评审专家身份地位、社会关系、申请者名人效应等因素而影响评审公正性的程度;建立并扩大专家库,网罗各个研究领域的顶尖专家为项目立项评审提供支持。另外,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聘请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展开专业性评估。

(4)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价机制。保持“独立性”是第三方评价机制的基石,第三方机构只有具备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才能秉承科学、公正、客观的理念,中立地评估项目绩效。STC项目绩效评价中第三方评价机构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制度安排及社会环境两方面。在制度安排上,STC项目践行了美国科技项目评价由政府资助但不主持评估的一般特点,具体由NSF聘请第三方评价机构并签署合同,双方在评价期内具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在社会环境上,美国第三方中介制度相当完善,机构众多,像NSF聘请的阿布特合伙人和美国科学促进会等专业性评估团体都具有法人资格以及极高的执业资质和信誉,能独立执行科研项目评估并承担相应责任。根据美国STC项目的特点以及我国的实际,可以通过以下3个方面加快建立完善第三方评估机制:一是政府要有意识地转变评估理念,重视第三方评估,改变以往政府主导科技项目评估的局面,简政放权,公开遴选,发挥第三方评估机构作用;同时应大力支持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建设,提供诸如税收减免、法律服务、开放项目库和专家库等政策支持,为第三方机构发展提供厚实的土壤。二是推动第三方评价机构法人化,通过立法,强调第三方机构的“法人”地位,使其能以平等的姿态实现自身的权利和义务。三是逐步完善第三方中介评估行业准则,提升第三方机构的专业水平。在第三方评估机构专业资质评定上,应该由非政府组织和机构如行业协会等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促进第三方机构间的竞争,以推动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层次分化和流动,使其不断获得市场对第三方评价机构独立性和专业性的认可。

项目生命期 篇2

项目生命论,就是将项目看作一个生命的存在,它具有生命的特征,能够适应自然与环境,与自然和环境追求和谐,它的存在和发展,都应融于自然之中,在自然中新陈代谢、生生不息,并能适应自然与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自我。项目是人类社会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生命应由人类的生态智慧催生、并与自然环境共同赋予,其生命周期根植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远智慧。倡导项目生命论,旨在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人类发展模式,追求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并进而为解决人类迫在眉睫的巨大的生态灾难、以及为解决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性难题提供资粮。危机人类文明数千年进程几乎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奋斗史。人类为了争取适于自己的生存环境而适应自然,了解自然,改造自然。自工业革命以后,人在与自然的争斗中终于占到了上风,科技带来生产力的革命性进步使得人类终于建立起了繁盛的现代文明社会。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城市代替了原有的田野和乡村,四通八达的道路网在地球表面纵横交错,交通运输的发展使人类社会的交往距离大大缩短,高科技的通信手段更使整个人类社会成为了一个整体。人类早已实现了登月,甚至开始对宇宙的产生和消亡进行研究;人类已经勘破了遗传的秘密,甚至能够按照自己心意改造和创

造物种。人类文明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繁荣和强大,似乎确实证明了人类就是地球的主宰,能够随心所欲的予取予求。但是自然似乎并没有接受人类的统治地位,它以它的方式顽强证明着人类社会只是整个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之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资源耗用一旦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必然导致整个自然环境失去平衡,从而反噬人类自身。自二十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象灾害频发,土地沙漠化和盐碱化日益严重,空气、水源严重污染,酸雨和臭氧空洞出现,各种新型疾病在人群中蔓延,人类的生存条件在恶化。更为可怕的是,在人类不经意之间,可供人类生存的基础资源已接近枯竭。以水这种人类不可或缺的基本资源为例,据统计全球约有五分之一的人无法获得安全饮用水,40%的人缺乏基本卫生设施,至本世纪中叶,全球60多个国家的70亿人口将陷入水资源供应严重匮乏的困境。而目前现代社会倚为支柱的石油、煤炭、天然气这三种占能源消费约90%以上的传统能源,据BP集团发布的《2004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的最新数据显示,以目前的消耗速度。世界石油仅供生产41年;全球天然气仅供开采63年;全球煤炭埋藏量可开采231年。而据美国能源部资讯署的预测,1999—2020年全球能源总消费量将增加60%.当一切耗尽后将会如何?生存在一个没有资源、没有基本的空气和水、物种灭绝的荒漠化地球上的人类,倒要应付900吨半衰期达数万年的核废料以及数以百亿吨计 的固体垃圾和持续性有机污染物的处理。这是一幅多么令人触目惊心的景象。环境污染和破坏直接毒害着每一个生存着的人的机体,而资源的枯竭则使整个人类面临着二世而亡的危机。虽然危险已迫在眉睫,但是被现代文明的繁华迷住双眼的人类,在经济的刺激下,在唯我独尊的自大中,仍在疯狂发展、盲目发展。而传统的唯以GDP为衡量指标的发展模式,竟将这种失去理智的做法看作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标志。莫非人类文明只能像一部失控的列车,不可遏制地冲向自我毁灭吗?求索早在上个世纪即有各类环保组织、环保人士纷纷向世界呼吁保护环境,遏制污染,停止破坏性开发,然而和者甚众,收效寥寥。一方面环保观念尽人皆知,另一方面疯狂发展我行我素。何以如此?不外乎以下原因:首先,目前的环保大多是针对已有的破坏和污染,是事后的一种补救性措施。而污染和破坏的发生,必然有相应的得利者。要使既得利益者放弃其已有的收益改弦更张,无异于虎口夺食;其次,环境保护不能脱离人类发展的主题,环境和资源问题乃是人类发展这一前提下产生的问题。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存在,发展是其根本利益之所在,片面强调保护而要求人类放弃文明回到茹毛饮血,那是不现实的。因此要解决好环境和资源问题,必须和人类的现实利益现实发展相结合。环境保护与发展并非对立的概念,能否先谋发展然后再回头整治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呢?也曾有人幻想过通过现代技术

构建一个人类适宜生存的环境,美国即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耗费巨资建立了一个两个足球场大小的封闭空间“生物圈二号”,希望通过人造环境实现独立的生态系统,然而很不幸,失败了——人类目前的技术尚无法使人不依赖自然独立生存。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不正视自然问题,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国际社会对地球生存环境的认识也经历了从先发展后治理到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过程。从联合国1973年发布的《人类环境宣言》到1992年《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至2002年《约翰内斯堡政治宣言》一步步向我们昭示出这种思想发展的轨迹。随着全球对环境与发展问题认识的统一和深入,我国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其理论核心,紧密地围绕着两条基础主线:其一,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通过认识、解释、反演、推论等方式,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及其关系的合理性存在。把人的发展与人类需求的不断满足同资源消耗、环境的退化、生态的胁迫等联系在一起。事实上,全球所面临的“环境与发展”这个宏大的命题,其实质就主要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调控和协同进化。其二,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通过舆论引导、观念更新、伦理进化、道德感召等人类意识的觉醒,更要通过政府规范、法制约束、社会有序、文化导向等人类活动的有效组织,去逐步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包括代际之间关系)的调适与公

正。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人类发展历程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发展思想的一次觉醒,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时代的降临。圣地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握住人与自然的平衡?实现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协调,最终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关键点就在于项目上。项目是人类在实现经济活动中的具体行为之所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均是由一个个具体的项目组成;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对自然造成的影响,也是通过一个个项目运行的过程与结果体现的;同时,项目也是经济活动中能够被约束和管控的具体指标。可以说,项目向上则作用于整个人类社会,向下则关乎一方民众,正是建立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所在。每一个项目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即决定了整个人类社会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项目实践,首先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成为自然的一部分,方能得到自然的认同。其中修建于战国时期的千古一绝都江堰,经数千年风霜历久弥新,独步中外,可称为个中典范。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当年李冰为解每年岷江泛滥之祸,率众建成此堰,化害为利,2200年来造福于整个成都平原。此乃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且至今仍在使用的宏大水利工程。可称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都江堰何以如此出类拔萃,卓然不群?一,有其实效,造福于民。与其同时之营建造物,或为一时排场享乐,或为军事构建。一旦朝代更替则

化为丘墟。而都江堰泽及万民,所以代代修葺,保存至今。

二、匠心独运,耗费低廉。两千三百年的都江堰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项目,必然是造福天下人的项目、可持续千秋万代的项目。要实现这个目标,则必须赋予一个项目以生命,使其在诞生之初即与自然、与社会交流互通,作为自然与社会的有机部分共同成长和发展。项目是人类社会作用于自然环境的实践方式和过程,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点和交汇点。人与自然是融合还是对抗,就是发生在这个作用点和交汇点上。而人类社会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开发建设实践行动是能够与自然环境达成默契,实现统一与和谐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给我们指明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道路;都江堰的历史实践、都江堰之魂——李冰精神,给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实践提供了知解无碍的经典巨著,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面临和将要遭遇的诸多难题,都可以在这个项目圣地得到启发和求解。当前人类正处于可持续发展这个历史性长征的起跑线上,人类发展观念正处于新的觉醒时期,在前进的道路上可见与未知的项目,将由我们和我们的后人去谋划、规划、决策,去开发和建设,项目生命理念应该也必须成为项目建设的思想起点,“做利济天下的项目,做千秋万代的项目,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命永续的项目”应成为每个项目参与者的最高思想境界和行为准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现在和未来的项目是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人类可持续发展大厦的基石。项目生命是人类主导并与自然界共同孕育的,项目生命力是人类主导并与自然界共同赋予的;项目作为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实践作用于自然界的基础单元,项目的生命力首先是人类可持续发展能力决定的,是人类的精神境界、思想观念、生态智慧决定的。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首先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变革。改变并升华项目观、改变并升华自然观、改变并升华发展观,是人类创新发展模式,自觉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前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权利和责任,人类自觉修正、升华发展观、自然观和项目观是必由之路,并随发展实践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基于以上的共识,基于共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在此宣告我们的愿望和行动计划。建立项目生命论坛,打造面向世界的公众参与平台公众参与是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建立和谐社会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建立论坛可保证社会各界对项目的知情权、参与权,通过论坛对项目的构思、战略、诉求、政策、法律各方面与企业、政府进行良性的互动和思想碰撞,甚至形成一套有效的项目孕育模式和形成机制。向全世界宣传李冰与都江堰,让四川成为项目建设的圣地,建立都江堰-可持续发展研究咨询机构都江堰仅被看作古迹或文明遗产,这是远远不够的。都江堰并非僵死的遗迹,而是正在运行的富有生命的项目。对于这个历经两千多年的奇迹,应不吝笔墨向

世界推广、宣介。要使四川-成都-都江堰成为世界项目建设者心中的圣地。对于泽被后世的伟大设计者李冰,更应作为可持续发展哲学思想的先知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先驱为全世界所传承。应汇集专家学者建立专门的机构,对都江堰、李冰文化进行系统的挖掘整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研究、升华,完善项目生命理论,供全人类共同分享。该机构还应承担对项目生命理论的推广工作,以咨询的形式直接为项目提供帮助,促进更多“都江堰”式的项目破壳而出。建立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征集储备平台项目的生命力,往往是在项目的构思、谋划的初始阶段即已决定。把握项目孕育源头至关重要,它决定着项目的生命周期,决定着项目对于人类社会同自然界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我们提出:建立面向全国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征集、储备、孵化平台。凡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有重大影响,对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有重大影响;与社会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项目,都应在面向社会公开的前提下提前征集,供政府、专家、公众共同评判,以确保项目决策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社会的和谐和人类发展进步的需要设立中国的诺贝尔奖-“李冰奖”,缔造可持续发展激励机制对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造福大众的生命力项目,必须加以扶持和鼓励,将设立专门奖项奖励。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实践者——优质项目的提出者和参与者,应使其千古留名,与先贤同列。

项目生命期 篇3

休闲体育教育按照学生的不同特点,传授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的扩展休闲体育的教育范围,提升教育的效果和质量。目前,休闲教育逐渐向更深的层次演化,进而提高整体的教育层次。休闲体育教育内容通过与相关学科的不断融合,体现了很强的包容性。尽管很多学科之间的重点都有所不同,但是它们都是以休闲为主要核心,进行相互的补充。休闲体育高度的融合性不仅能够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需要,而且还可以进一步的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休闲体育教育的普遍推广使得休闲体育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大多数人的掌握。休闲体育教育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体育的发展。

一我国休闲体育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1课程设置的区分度比较低

我国目前的休闲体育课程与社会体育、体育管理的区分度比较低,重叠的现象比较严重,而且没有把休闲体育教育从以往的专业中分离出来,进而难以达到体育和休闲的有效融合。休闲体育专业是从社会体育专业中分离出来的新型专业,是社会发展阶段的新产物。

2教学模式的单一

我国的休闲体育教育还处于发展的初期,我们有必要汲取发达国家的经验,进一步促进我国休闲体育教育的发展。发达国家的休闲教育主要是与大学的相关专业而设置的,并且将所有的资源进行共享化,拓展专业选修和基础选修的范围和种类,进而优化学生的择业环境,使休闲体育的发展更加的广泛。我国现在还是主要以专业的教育模式来培养高端的人才,没有进一步的确立通识教育的重要性。

3教育资源方面的问题

我国休闲体育教育的场地、教材和师资力量等都比较的缺乏,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休闲体育是以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为主的新兴学科,薄弱的实践经验和基础知识不能及时的把握体育产业的运作方向。所以在加强一线教师培训的同时还要不断的引进专业的体育教育人才。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适合休闲体育发展的教材,以及与运动项目相匹配的体育器材。

二安全教育在休闲体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生命安全教育的内涵

从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黑龙江省城市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生命安全教育一直是体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侧重的是学生的生命健康与安全,并且还要注重学生生存技能的培养。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形成学生对身边安全环境的负责态度,进一步的培养学生学生评价和认识危险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并选择合适的应对策略进行应对,及时消除危险状况下的不良影响和后果。所以生命安全教育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实用性。

2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休闲体育的活动种类比较多,大多数情况下都存在对抗性和竞争性,所以其中存在一定的风险。降低体育活动中的损伤和事故的发生在休闲体育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其次,我国的生命安全教育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发展相对比较缓慢。在理论方面,还缺乏系统和深入的理论建构。在教材建设方面,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教材和课程标准。在实际操作方面还缺乏必要的师资力量,课程的安排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因此生命安全教育在休闲体育教学中有其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它不仅能够有效的预防教育过程中的意外事故而且还能促进安全教育课程建设。生命安全教育和体育教育都是以促进学生的生命健康为目的的,并且两者均是以技能教育为主要内容。另一方面,生命安全教育和体育教育都注重体能的锻炼和提高。教师的能力和其知识结构在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优势,教学人员一般都具有比较强的技能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所以生命安全教育在休闲体育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生命安全教育主要包括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两个方面,其中安全问题主要包括设施安全、人身伤害安全、教学行为安全等方面。公共安全教育在近几年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可以为公共安全管理培养专门性的人才,进而提高科技文化素质。

三针对生命安全教育的有效对策

根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高校运动防护课程的SWOT分析及常态化研究》,我们首先要改变学校的休闲体育教学理念,进一步的扩展学校休闲体育教育的空间,在最大程度上将生命安全的教育内容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去,实现生命安全教育、运动教育和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当前很多高校正在向着这个方向发展。

1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将生命安全教育充分的纳入到休闲体育教育之后,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的创新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使休闲体育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和自然情境。进而能够在体育活动和日常教学中进行合理的整合、设计和演绎生命安全教育和避险技能等内容。

2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我们要根据休闲体育的教学情况来改变之前的教师职后培训和体育教育的专业培养,进一步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师的自身能力,强化生命安全防护和应急的认知教育和实际操作能力。在提高教师素质的基础上来促进休闲体育教育的发展和巩固,将生命安全和身体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在最大程度上推动休闲教育的发展。

3丰富课程内容标准

建设生命安全教育需要进一步确认生命安全教育是避险能力教育的目标,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目前的休闲体育课程,制定相应的标准。另外,我们还要根据休闲体育教育的特点,将生命安全教育训练纳入到体育课程和教学的范畴,使休闲体育教学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四关于休闲体育教育方面的思考

1休闲体育方面的实证研究

很多学者在研究休闲体育文化的过程中,没有将自己置身于休闲体育的现实情境中去,导致一些研究只是文字的叙述,比较抽象,不能触及到我国休闲体育的实质。对于休闲体育的研究必须走出理论性研究的模式,并且进行深入的研究以进一步把握休闲体育方面的发展规律和本质,为中国特色休闲体育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实证研究在学科研究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是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调查,进而实现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实证性研究主要包括调查、观察、实验和文献分析四个方面,为了能够进一步做好研究,我们要结合实际运用合适的研究方式。在进行休闲体育文化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要以实际的休闲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进一步的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在此基础上综合使用比较分析、因果分析和系统分析等分析方法,进而使休闲体育文化研究更加具有学术性和科学性。endprint

2多方面地进行休闲体育文化研究

休闲体育文化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围,我们应该从休闲学、文化学、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方面来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是我国休闲体育文化相对比较薄弱的地方。首先体育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我们应该顺应主流的发展趋势,进而促进休闲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和谐共处。在对休闲体育文化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关注与之相关的两种主流文化,其中一种是地域文化,另一种是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我国当今社会,主流文化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一步的吸取中华民族的的优秀传统。这是休闲体育文化首先要注意的大文化背景,然后就是要具体考虑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文化对休闲体育文化在特征、表现形式等方面都有直接影响。在主流文化背景下,休闲体育文化和主流文化相互影响,并在相互融合的基础上,促进休闲体育文化的发展。

3以全球视野进行休闲体育文化研究

世界全球化对各个国家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也包括体育教育。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西方的一些休闲文化形式也不断的登陆中国,因此我们要加快全球化背景下的休闲体育研究。在全球化视野下来研究休闲,休闲不再是孤立的社会现象和纯粹的时间概念,它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现象,并且与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在开展全球化情境下的休闲体育文化研究需要面临很多问题,首先是全球化休闲体育文化所面临的挑战和机会。其次是发达国家体育文化的表现形式、发展模式和主要特征等。最后是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进一步的创新和继承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休闲体育文化。

4加强休闲体育文化的个别案例研究

个案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单位案例的详细分析来进一步的研究社会现象。我们所研究的个案可以是一个事件、一个群体、一个人或者是一个过程。个案研究主要是通过研究个案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且通过详细的分析来得出普遍性的结论,进而适用于同类的其它案例。个案研究一般是与典型调查有一定的相似性,它如今已经成为人文社会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我国由于悠久的历史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文化体系。在这种体系下,我们要重视体育文化的差异性和多元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城市都有其独特性,我们要对特色的休闲体育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而构建完善的休闲体育文化理论体系。

总之,针对生命安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与挑战,我们要结合我国体育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参考西方先进的休闲体育教学经验,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改革,促进我国休闲体育教育中的生命安全教育向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振国.现阶段发展休闲体育的理性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1):23-25.

[2]王帆,杨雪芹,牟少华,路丁.生命安全诉求下学校体育运动教育的价值[J].体育学刊,2012(1):101-103.

[3]郭文吉.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必要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6):87-89.

质量控制—工程项目管理的生命 篇4

在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中, 需要系统有效地应用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建立和运行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体系, 落实项目各参与方的质量责任, 通过项目实施过程各个环节质量控制的职能活动, 有效地预防和正确处理可能发生的工程质量事故, 在政府的监督下实现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

由于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是由业主 (或投资者、项目法人) 提出的, 即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总目标, 是业主的建设意图通过项目策划, 包括项目的定义及建设规模、系统构成、使用功能和价值、规格档次标准等的定位策划和目标决策来确定的。因此,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贯穿在工程勘察设计、招标采购、施工安装、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 项目参与各方均应围绕着致力于满足业主要求的质量总目标而努力。

2 监理单位在工作中有效控制质量的方法

在现阶段, 我国的监理工作主要是施工阶段的监理, 为确保监理单位能够有效控制工程项目质量, 使监理工程师能够较好地履行监理合同所规定的各项职责, 达到控制工程质量的目的。业主应对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达到如下要求。

(1) 业主要树立监理的权威性。就是明确监理的权限, 使其能够真正发挥公正第三方的作用。要做到根据委托的监理合同对监理充分放权。使其真正具有建设工程有关事项和工程设计的建议权;对工程三控的监督控制权;组织协调有关单位的主持权;重大事件的及时处理权;工程索赔的审核权等各项权利。

(2) 要对选派监理人员进行考核。选择适当的总监理工程师和适当的监理人员, 考核监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个人素质以及监理部人员配备的合理性和协调性。

(3) 要对监理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制定考核的标准、考核的时间及要求, 对监理的工作进行考核, 重点考核工作目标的实现, 工作人员的基本职责, 出勤到岗情况。现场监督监理严格按照监理工作程序进行, 完成监理应该完成的工作, 如编制监理规划, 制定监理实施细则, 实施施工中的监理, 参与竣工验收, 签署监理意见, 提交监理文件档案。业主派驻现场管理人员, 来督促监理和施工单位对有关质量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共同搞好质量控制, 达到质量控制的预期目标。

施工质量验收应按照《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3) 进行, 对不同类型的分部工程及隐蔽工程, 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也不同, 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及行业标准进行验收。在施工过程中随完工随验收, 通过验收后应留下完整的质量验收记录和资料, 为工程竣工质量验收提供依据。

3 对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

(1) 重视招投标工作, 确定良好的施工队伍。施工单位作为建设工程“三大主体”, 施工单位的选择对工程质量将产生直接的影响。招标工作应遵循公正、公平、公开、诚信的原则, 应严格审查施工单位资质, 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 防止施工质量低劣、财务状况差、信誉差的施工单位混入投标单位之列。

(2) 要确定工程质量控制流程。主动控制影响质量的因素 (包括人员、材料、机具、设备、施工顺序和方法等) 。工程质量控制流程明确后, 进一步完善质量监督组织, 业主可以委派工地代表, 直接负责监督监理和施工单位的质量行为, 并协调二者关系。

4 对供货单位的质量控制

建筑材料、设备、构配件等供应厂商, 应按照采购供货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提供货物及其合格证明, 包括检验试验单据、产品规格和使用说明书, 以及其他必要的数据和资料, 并对其产品质量负责。

严把工程材料关。首先要求施工单位在人员配备、材料购进、制作、检测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 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对单位工程重点材料, 如土建工程中的每一批钢筋、混凝土做到“双控” (既要有质保书、合格证, 还要有材料复试报告) , 要求监理按照国家相应标准认真监督检查, 建设单位现场代表随机抽取, 未经检验的材料坚决不许用于工程, 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 及时清退出场。

5 对设计单位的质量控制

建设工程的使用效果和质量水平, 主要取决于设计的质量和水平, 建设单位应从源头抓好工程的质量管控工作。重视设计前期工作, 对设计方案进行深入的必选、优化, 同时委托业绩好的勘察单位进行现场测量和勘察, 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使勘察成果尽可能完善、准确, 符合工程建设的实际, 为工程设计提交好基础资料。通过资质审查、招标等形式在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图纸设计过程中, 派专人与设计单位做好衔接工作, 及时为设计单位提供基础资料。设计成果提交后, 组织专家及时进行审查, 提出审查意见, 以便修改设计, 为工程建设提供准确、详细的设计图纸。

6 抓好项目全过程的施工管理

(1) 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在工程施工前, 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对施工图进行交底及审查, 并形成会议纪要, 作为施工图纸的补充, 为项目的高质量施工做好基础性工作。

(2) 从项目监理环节, 抓好质量管控工作。项目的建设过程执行工程监理制, 是现行工程建设市场走向规范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 并与国际上通用的项;目建设管理方法接轨。工程项目建设监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工程建设进行质量控制。为了能够保证项目的正确实施, 以及监理单位能够有效地对实施工程进行有效管控, 业主应将委托的监理工作内容具体化, 并赋予监理相应权利。

应与监理单位达成协议, 采取考核的手段配备技术能力强、业务素质高、工作负责的现场监理人员, 对于工作过程中不负责, 相关业务能力不强的人员建设单位有建议辞退。

7 加强对工程竣工工作的管控力度

竣工验收是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 也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后期工作, 是全面考核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竣工验收前, 应责令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 在此基础上, 建设单位应及时委托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检测单位对工程建设质量进行全面检测, 为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奠定基础。及时组织有参建各方参加的单位工程验收, 并严格按照验收规程进行工程验收, 发现质量问题, 责令有关单位限期处理, 消灭质量缺陷。客观、公正地评定工程质量等级, 使工程质量等级评定能够准确反应工程建设的内在质量。

竣工验收作为最重要的一次验收, 应该引起充分重视。除构成单位工程的各分部工程应该合格, 并且有关的资料文件应完整以外, 还必须进行以下三方面的检查。涉及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分部工程应进行检验资料的复查。不仅要全面检查其完整性 (不得有漏检项) , 而且对分部工程验收时补充进行的见证抽样检验报告也要复核。这种强化验收的手段体现了对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的重视。

8 积极协调参建各方关系, 保证工程按质完成

由于工程参建建设各方所处的位置不同, 各自所关注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作为业主的主要任务之一, 就是要以质量管控为纽带, 协调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三者的关系。参建各方积极配合、相互监督相互促进是搞好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9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是从施工准备、施工、材料、竣工等几个阶段谈了业主方如何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进行质量控制。在实际工作中, 质量控制始终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 这就需要从事建设项目建设和施工管理的有关方面, 特别是业主方要全面负起职责, 以确保工程项目安全、美观、环保、耐用, 造福子孙后代。

摘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是决定工程安全性能的关键, 是实现工程施工三大控制目标 (质量、投资、进度) 的重点, 特别是业主方由于是建设工程项目实施的总集成者。因此, 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业主方科学有效地进行质量控制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工程建设项目的业主方, 如何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管控, 提高工程的质量水平, 是值得我们所有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文主要就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管控措施进行浅析。

关键词:控制,管理,质量,建设单位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监理概论》.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9 (09) .

[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3 (5) .

[3]《工程建设质量控制》.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 (9) .

项目生命期 篇5

项目生命周期管理研究毕业论文

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

柔性资源受限的多模式项目调度问题研究

G市供电局负荷管理系统项目后评价研究

金沙制药厂冻干生产线安装项目管理的实施 论我国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的项目管理

云南大德油库改扩建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S258线设计过程质量控制研究

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制定A公司的发展战略

聊临公路建设项目进度控制管理研究

辽河局煅烧焦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

齐河公铁立交桥施工阶段项目管理案例分析 辽河油田土地公路GIS建设项目进度控制

乐陵至济南高速公路BOT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EVPM项目管理监控方法应用研究

中国建筑师与业主项目全程管理合作模式研究 代建项目管理绩效改善及评价研究

新疆聚甲醛工程投资项目管理评价研究

“农户参与式”扶贫项目在广西马山县的实施研究 基于成熟度模型的ERP应用绩效评价研究 呼叫中心项目绩效管理的偏差研究

东软股份税务事业部项目管理方案设计与实施 建筑施工项目的目标控制分析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在球罐工程总承包中的应用 采油企业项目投资管理研究

国防系统工程实施能力成熟度评价模型研究

基于SpringSide框架的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准格尔500kV输变电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

上海市轨道交通M8线牵降变工程项目后评价

更多论文相关题目请上轻风论文网,保定地勘院企业化改革项目策划研究

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西地数字化变电站”项目研发管理研究

我国电力建设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

面向过程的项目成本控制方法与应用研究

证券行业渠道营销项目化管理研究——以招商证券武汉中北路营业部为例 电网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与实例分析

PVC型材设计项目质量管理研究——以宝硕型材公司PLUS80系列型材设计

项目质量管理为例

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建设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研究——以应急物资储备仓库改扩建工程为例 天津电建施工项目技术管理方法研究

莱钢原料燃料盘点项目化管理应用研究

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时间资源管理研究

中国石油管道企业一体化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深港城市供排水工程建设与运营管理比较研究

广州市南沙区体育馆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研究

津汕高速第A合同段项目进度管理案例研究

辽河油田井下作业公司设备采购项目研究

锦州油田欢三联合站油改煤项目可行性研究

敏捷模式在新版海员证系统开发管理中的应用

项目管理方法在电信投资项目评估中的运用——以南宁某企业电子办公系统网络建设项目为例

葛洲坝集团基础公司项目管理实践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中小型企业项目管理系统的研究

项目管理方法应用——以华东理工大学学生“创业实战赛”为例

缺陷管理在软件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中小型工程承包企业在机房工程中的项目管理研究——以南京市审计局中

心机房改造工程为例

Zen Stone Plus产品开发项目管理研究

面向网络化制造的分布式项目管理系统研究

基于现代项目管理的西飞公司民机研制流程研究

银行住房补贴信息系统开发及项目管理

陕北榆林聚氯乙烯项目计划诊断报告

安装工程项目管理过程研究

MLFT公司IOMEGA项目管理研究

航天型号总体设计部项目管理的研究

项目过程质量控制及应用

信威通信公司项目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项目管理在《桂林市2002-2003年黄页电话号簿》出版中的应用 中国海洋大学校园广播系统建设项目管理与控制

北京中丽制机化纤工程公司项目管理研究

金湖大桥的项目管理研究

基于项目管理的NAIRC-PDM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基于CMMI模型的H公司软件测试项目过程改进研究

福建联通CRM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经济适用住房项目管理研究

EPC总承包项目中的采购管理研究

北亚乳业项目管理的研究

PMC项目管理模式及其应用研究

胜利油建公司项目管理研究

考虑变量相关性的Monte Carlo方法在建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基于MOSS 2007平台的上海梅赛德斯奔驰企业信息门户实施研究 软件项目管理在综合业务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应用与实践

核电站大修项目管理模式的研究

科技型中小企业嵌入式系统研发项目管理研究

全寿命项目管理方法在收益型地产中的应用

扬州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脱硫项目进度与质量控制研究 低压配网自动化项目进度管理的研究

上海通用汽车公司采购项目管理研究

手术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自主研发与应用

通信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研究

S公司新产品开发项目中的采购管理研究

伊莱克斯公司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研究

对我国智能建筑行业及建筑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的研究

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的发展研究

阳光嘉园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研究

项目管理在民航三大区管中心自动化系统建设中的应用

供电企业项目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研究

青岛市政道桥实业有限公司项目管理研究

淫羊藿注射液临床前研发项目管理研究

项目管理方法在空气预热器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四十三所A项目管理研究

软件公司日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新疆钻井公司面向HSE的日费制钻井项目管理体系研究及应用 网络化快速制造服务中的项目管理

稀土发光材料研发项目管理研究

项目管理在收购项目中的应用与实践

和谐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

呼市集中供热项目建设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DHS公司MAERK项目生产过程管理案例研究

工科院校科研项目知识管理研究

JVC公司市场营销组织结构研究

系统工程理论在企业技改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P3E/C的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项目管理体系的探索

世行贷款湖南城市发展项目的移民安置管理

输变电工程项目进度优化管理研究

项目管理方法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

消费电子产品的物流配送项目管理

南京市基础设施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工程项目联合体总承包模式及其管理研究

中铁八局集团项目质量管理研究

房地产项目风险管理:以皇家公馆项目为例

协同项目风险管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高等院校减排项目策划与评价

房地产企业项目全过程动态成本管理的应用研究

项目管理中项目经理与沟通管理的探析

项目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新科企业项目组合管理流程的研究

SS公司摄编一体机项目管理方法应用研究

ERP实施过程控制与动态评价研究

北京某医院项目的代建制管理研究

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研究

单纯监理企业向工程咨询企业发展可能性的研究

高星级酒店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业主项目管理应用研究

科技产业化项目管理与评估研究

外贸企业ERP实施项目管理

电子消费品开发的项目管理研究

介入式进度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于CMMI的软件测试项目质量管理研究

风险管理在BOSS三期项目计费话单流处理系统中的研究与实践 通信设计工程项目的时间管理

承建非洲国家制药厂项目的实践研究

岭澳二期项目计划管理应用研究

火电建设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苏通服门户和OA系统实施研究

在网通信设备搬迁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

PHS转型方向及其网络改造项目范围管理方法 项目管理在新兴电信运营商的应用研究

现代项目管理在北京电力设计院中的应用研究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供应商风险识别和管理 项目管理的发展及其在技术创新中的应用 国际石油钻井项目模块化管理应用研究 攀煤(集团)煤矸石发电技改项目研究 复杂产品系统开发团队知识共享效率研究

项目生命期 篇6

绿色项目

“生命灯”是一款带照明的空气净化器,但它与普通节能灯及空气净化器有着绝对的与众不同之处。“生命灯”既具有普通照明灯的功能,又能有效地消除室内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苯、甲苯、甲醛、氡、氰等)及日常室内空气中的烟尘、烟雾、病毒、细菌、异味、臭味,吸烟广:生的尼古丁等,同时可调节人体造血功能,促进肌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能提神醒脯、舒缓精神、消除疲劳、增强记忆力,能够改变人类生态环境,让人们在家即可享受一份大自然森林般的新鲜空气!

健康项目

“生命灯”带给消费者的是看得见的健康承诺:拿出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将一支香烟、一支普通的白炽灯和一支“生命灯”置入其中,先点燃香烟,拧亮普通白炽灯。一分钟后,容器内就烟雾缭绕。然后再打开“生命灯”,只见香烟照常在燃烧,可是容器内一点烟雾都看不到,直到香烟燃尽,容器内仍是晶亮澄清的……

节能项目

“生命灯”与白炽灯相比,除具有它独特的净化空气功效之外,还具有高亮度、低耗能、光效稳定,寿命长等优点。一般来说,“生命灯”的耗电量仅为普通白炽灯的20%左右,如果以功率为15W的生命灯代替lOOW的白炽灯,不仅减少耗电85%,亮度还能提高25%-35%。以每天使用4小时、推广使用12亿只计算,一年可节电858.48亿度。

经济项目

空气净化器功能单一,不能照明,而且价格也贵,每个在200-300元之间。“生命灯”不仅能照明、净化空气,而且还具有保健和理疗作用,能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改善心脏功能、降低血压,堪称多功能的生活、办公用品,物美价廉。

朝阳项目

近年来,室内装修污染和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呼吸,呼唤绿色产品的到来,“生命灯”的问世必将取代传统照明灯而独霸市场。

生活中,人们花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装修房子,面对既可用于照明又能净化空气,更有保健和理疗作用的“生命灯”,谁会吝啬这区区几十元呢?“生命灯”市场前景必定广阔,无论是家庭,学校、医院、幼儿园、写字楼还是酒店、宾馆、舞厅场所都广泛适用。

百分百零风险项目

投资“生命灯”项目必然赚钱有以下三大理由:

首先,成功的投资是要围绕人们生活的所需和U常消费去选择的。“生命灯”正是满足了人们所急需,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家庭必用品,以它独特的优势成为传统照明的最佳替代品,只要宣传得当,很容易得到广大消费者认可,定能引爆消费狂潮。

其次,相对于餐饮、汽车美容、服饰等传统项目来讲,“生命灯”投资极小,只需2000元即可起步,且经营模式灵活,市场空白,没有竞争对手,回报喜人。

第三,“生命灯”对加盟商提供了保姆式全程服务。对部分经营无盈利者实行政策倾斜机制,派资深专家上门指导,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为其策划、制定改进方案、调整经营策略和经营方向,直至化险为夷,对无力继续经营者,总部将提出兼并,收购、转让、退货还款等建议,卖出去的产品是你赚的,未卖出的产品可返还本公司,公司负责退货返款,投资者可后顾无忧地退出联盟体系,绝对零风险。

百分百高利项目

为了增强投资者的信心,“生命灯”公司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该公司规定:一次性购货达2000元者,就可成为公司普通经销商,可享有优先晋升为本区域独家代理的权利。也就是说,“生命灯”这一项目的投资成本仅为2000元,且经营方式灵活,可实行无店铺经营,省去了大笔店铺租赁费和装修赞,是真正适合广大中小投资者创业的好项目。

投资小、利润大,这种巨大反差,使得投资“生命灯”项目绝对“价超所值”!

百分百灵活经营项目

值得称道的是,“生命灯”经营模式上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传统产业如餐饮、汽车美容、服饰等都必须实行店铺经营,需要有固定营业场所,而“生命灯”则有多种经营模式,方式非常灵活。

一、无店铺、流动经营。由于“生命灯”设计巧妙、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所以从业人员在初期资金欠缺的情况下,可采用此模式,到居民小区、学校、办公楼、厂区直接兜售。此种方式不需租门面,可节省一大笔门面租赁费,适于学生、下岗人员小本创业,公职人员兼职亦可。

二、挂靠式经营,即与灯饰品店或商场柜台合作经营,分摊租金,客户资源可直接从这些店铺获取。

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 篇7

由于项目立项、建设项目管理、生产管理分阶段划分各自风险管理责任,项目前一阶段风险管理成果不能有效传递到下一阶段,因此,如何避免建设项目各阶段风险管控脱节,如何对建设项目的风险实施系统、有效地管控,则成为中海油能源公司日益关注的问题。

几年来,中海油能源公司安全环保部作为公司投资的上中下游各类项目的上级技术、业务主管部门,在组织了多个项目的投产验收以及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较大隐患及诸多影响生产的问题,并通过对其进行整理分析,认识到项目的前期研究、设计、采办、建造等每个阶段工作的缺失,都会对下一阶段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在项目的前一阶段,开展相应的风险管理(评估评价等)工作,并根据结论需要,投入适当的人力和物力,就可以有效避免后一阶段出现较大风险,大大减少因为各种变更,而延误工期、停产等情况,能够切实降低风险。因此,中海油能源公司提出在内部实施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即根据我国法律法规要求,借鉴国际石化行业通行做法,制定能够贯穿油气领域上中下游且贯穿项目前期研究、设计、建造、调试、生产、维保和弃置的全过程,涵盖各类项目的综合性风险管理,适应本行业本企业项目建设风险管理的规定,并使得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各种风险管理工具得以在一项公司制度中完整实现,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项目主要类型

根据对中海油能源公司所有建设项目的统计,所涉及的项目有如下类型:

上游项目

主要包括浮式储油装置,如FPSO (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Offloading,浮式生产储存卸货装置);固定式(自升式)海上平台或可移动工程支持平台等;各种类型船舶,如环保船、液化天燃气运输船等。

下游项目

主要包括液化天燃气相关设施,如液化天燃气冷能综合利用;石油化工设施,如化工厂;危化品码头和危化品仓储,如危化品仓库、油气码头等。

项目阶段划分及风险管理重点

根据项目管理特点及需要,将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划分为10个阶段,并提出了各阶段风险管理重点:

1.预可研/立项阶段。管理要点为危害辨识,主要对象包括:有毒有害物料、本质安全程度、选址(条件安全论证,周边环境、居民区、敏感区域、征地等)、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毒物、火灾爆炸、高温高压作业等)、历史上在类似项目发生过的事故等。

2.可研/整体开发阶段。管理要点为更新危害辨识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其中更新危害辨识主要对象包括:工艺物料特性;工艺物料之间的反应活性;各种工况及大气排放情况;潜在的火灾、爆炸和毒物泄漏;职业健康;交通/运输危害;选址对相关方的影响(周围居民、当地环境等);建造风险等。

3.初步设计/基本设计阶段。管理要点主要包括更新危害辨识;制定项目风险管理方案;规划项目在各阶段进行风险评价/分析原则、可接受标准;编制职业卫生专篇和环保专篇;实施危害与可操作分析;编制项目变更管理程序;制定项目质量保证程序等。

4.详细设计阶段。管理要点主要包括更新安全专篇、职业卫生专篇和环保专篇;完善并执行项目风险管理方案;实施变更风险分析;编制执行项目施工应急响应方案;执行项目质量保证程序;更新危害与可操作分析等。

5.施工图设计/建造施工阶段。管理要点主要包括完善并执行项目风险管理方案;严格执行项目变更管理程序;实施变更风险分析;严格落实项目质量保证程序;重大作业危害分析等。

6.单机调试/机械完工/中交阶段。管理要点主要包括严格落实质量保证程序;不符合项风险分析;完工状态确认;遗留问题整改计划;编制试生产方案等。

7.系统调试/试车阶段。管理要点主要包括投产物料、应急相应方案;试生产前安全分析报告;制定生产运行HSE管理体系;审查试生产方案;遗留问题整改落实;安全生产许可等。

8.试生产阶段。管理要点主要包括试生产前安全检查;完善执行试运行应急响应方案;按照法规要求开展安全验收评价;完善生产运行HSE管理体系等。其中试生产前安全检查主要包括安全预评价报告在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备案;安全设施设计文件获政府相关部门审查批准;环保政府检查备案;首次开工方案和联动试车方案获批准;安全管理机构健全,上岗人员培训,资质要求;安全生产责任制;消防设施政府检查备案;职业病防护设施健全;重大危险源有检测、评估和监控措施;环保设施检查、备案;投产应急物料;重大隐患清单等。

9.生产运行阶段。管理要点主要包括执行并持续改进生产运行HSE管理体系;安全现状评价;根据生产作业实际情况,实施危害与可操作分析;变更管理等。

10.废弃处理阶段。管理要点主要包括制定废弃风险管理方案;制定本阶段应急响应方案;按照法规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论证评估;开展危害辨识,制定重大危害控制措施。

风险管理活动内容及要求

为了更好地对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风险进行管控,中海油能源公司对项目的各个阶段的风险管理活动内容均做了规定,提出了强制性要求与非强制性要求。风险管理方法主要分为评价与非评价两大类。评价类

对于强制性要求的评价类风险管理活动,旨在必须满足国家对于安全预评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安全专篇、职业卫生专篇、环保专篇、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

评价等方面的强制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石油化工行业通用做法,并综合考虑国家法规发展趋势、企业现状以及自身需求,本着充分辨识危害、合理降低风险,避免项目前一阶段对后续阶段工作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原则,补充提出了部分强制要求。如在可研阶段,增加了“危害识别”;在基本设计阶段,增加了“危害及可操作分析”;在重大施工活动中,增加了“作业危害分析”;在试生产前,增加了“试生产前安全分析及措施报告”;改造项目增加了“基于风险的检验”等,并对每一项风险管理活动,提出项目风险管理重点。对于非强制性要求的评价类风险管理活动,针对不同特点的项目,推荐使用常规通用适用的评价方法,如危害识别、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结构完整性管理、工艺安全分析等。非评价类

中海油能源公司对于非评价类型风险管理活动,除国家强制要求的“三同时”之外,在不同阶段,强制推行了项目HSE管理方案、生产运行阶段HSE管理体系、变更管理、项目应急预案、投产前安全检查/投产验收程序、试生产方案等及风险管理重点。

应用实例

中海油能源公司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下属石化服务公司涉足化工产品延深加工领域时间较短。从2009年开始,至今陆续投产了石油焦煅烧装置、加氢尾油综合利用装置、惠州/福建空分装置,目前正在建设丙烯酸及酯装置。

现以40万t/a加氢尾油综合利用项目为例,简述实施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情况。该项目为加工中海油惠州炼油高压加氢裂化尾油,生产国际水平高品质APIⅡ、Ⅱ+、Ⅲ类润滑油基础油,属高温、高压、临氢、化学反应并存的高风险工艺。从项目前期论证起至运行,各个阶段贯彻实施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

从项目源头管控风险

主要工作包括:前期研究阶段进行风险辨识,关注重大风险,技术论证充分;通过国际国内相关工艺技术筛选,化工装置工艺引进国际领先水平、技术成熟的美国雪佛龙与鲁玛斯技术合资公司异构脱蜡专利技术、工艺包和催化剂;选择国内石油化工一流设计单位——中国石化建设工程公司;选择国内高压加氢施工业绩最多最好的施工单位——中石化第十建设工程公司;择选用质量可靠的进口氢气压缩机及高压进料泵等关键设备、加热炉管等高压临氢材料。

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

完成了如下工作:开展安全预评价、环境影响评价、职业卫生预评价;编制安全专篇、环保专篇、职业卫生专篇;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消防设计审核;防雷检测、消防验收、危化品试生产备案、临时排污许可;安全验收评价、环保验收、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开展安全、职业卫生现状评价。

认真进行项目各阶段风险管理

主要包括:落实修改可研报告专家审查提出设计修改意见324条;落实修改基本设计专家审查提出设计修改意见845条;落实采纳危险与可操作分析意见68条;落实修改施工图审查提出设计修改意见1 045条;按要求制定并实施风险管理方案;每项重大作业开展作业危害分析,制定相应风险控制措施;各阶段开展变更风险分析评价;辨识并评价投料试车过程危险有害因素449项;辨识并评价日常生产危险有害因素1 398项,环境有害因素831项;落实整改三查四定提出设计及施工整改意见1 648条;首次开工方案专家审查等。

该项目自投产以来,安全生产平稳,与以往项目比较,隐患、变更等明显减少。虽然暂时没有统计直接经济效益,但其装置发生安全、环保事故的可能性却大大减少了。

持续改进

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在国际尚属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在一些国际大型公司得到部分应用。国内引入并已应用在产品研发项目中,对于大型油气工业设施的建设项目未见有关应用报导。通过文献检索,国内对全生命周期概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控制项目综合成本方面,而对于风险管理在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应用未见成果报告。

项目生命期 篇8

1 生产运行阶段

该阶段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核心思想就是将项目前期、建设期和生产运行期综合考虑,对项目建设期成本和生产运行期的成本综合分析利用,提高生产效率。深化研究生产运行、检修的优化工作,逐步引入风险控制、资产全生命管理、绩效管理等先进理念,提高资产全生命周期运行效率、降低整体成本,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绩效和效益。在生产运行阶段,供电公司与运行维护单位都有各自相应的运行管理工作,需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

2 生产检修阶段

电力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将检修分为日常维护、例行维护和特殊性检修3类,检修方式有定期检修、状态检修、改进型检修和故障检修4种。在生产检修阶段,按照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的要求,检修应在以定期检修为主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设备的重要性、可控性和可维修性,通过学习先进的检修管理方法,运用设备状态在线、离线检测和诊断技术等手段,逐步增加状态检修设备的比例,最终形成一套融定期检修、状态检修、改进型检修和故障检修为一体的优化检修模式,以实现设备可靠性和经济性的最优化。

电力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在生产检修阶段强调:检修工程要以安全、质量、效益为核心,强化综合计划管理和标准成本管理,在实施设备状态评价及确保设备安全的基础上,统筹安排、分级实施、提高质量;为有效开展预防性和预知性检修工作,需要对检修周期、检修时机和检修策略进行选择,了解设备故障规律,强化设备运行维护和改造,提高设备使用效益,规范开展状态检修工作,努力降低设备检修、试验成本;将检修工作的重点从设备检修转移到对设备状态的检测、分析、评价和监控,通过及时发现设备隐患和缺陷,避免发生设备突发性故障,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性;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大幅降低检修费用支出。

3 技术改造阶段

技术改造是指供电企业的设备或设施经过技术论证发现其性能指标不能满足安全生产及运行可靠性要求,或按照反事故技术措施要求,需对原有设备或设施进行技术更新或改造。按照技术改造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技术改造项目须经过上级部门审批和核准后方可实施。该阶段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技术进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经济的运行,实现多供、节能、降损,提高供电企业安全文明生产水平,增加电网综合效益。

3.1 技术改造的原则

依照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法,电力技术改造工程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技术改造应以安全为基础,引进吸收先进成熟的技术;以效益为中心,查找影响生产设备经济运行的因素;以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落实反事故技术措施、节能降耗为重点,以国家产业政策和上级有关规定为依据,努力降低设备损耗,提高整体运行经济性,满足安全生产、经济效益最优化的要求。

(1)安全可靠性。技术改造应确定生产设备是否满足安全运行的要求以及设备故障可能对运行造成的影响,合理安排生产设备的技术改造计划;应以现有设备水平和电力设备评估为基础,发现生产设备存在的技术差距,寻找现有生产设备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有针对性地确定技术改造方案,以提高生产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

(2)经济性。技术改造前应进行生产设备运行的经济性分析以及投资经济效益评估,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益;应适应工程管理要求,努力缩短工期、保证质量、降低工程造价。

3.2 技术改造的管理方法

电力技术改造工程管理应结合现有设备的运行分析,合理安排老旧设备更新改造顺序,提高在网设备的可

“一牵n”在导引绳展放中的应用

●湖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张应文宁仕元佘上正

±500k V溪洛渡送广东同塔双回直流线路工程施工第19标段由湖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承包施工,该工程全线位于桂林地区,施工场地地形环境复杂,经济林密布,高山大岭更是占了80%。湖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为提高架线效率,减少树木砍伐和劳务人员数量,降低高空操作风险,在施工过程中导引绳展放决定采用逐级牵引,通过“一牵n”放线方式将导引绳一次展放到位。

1“一牵n”施工方案

1.1牵张场的选择

因地形条件限制,全线牵张两场选择十分困难。经过现场反复选择,最终确定696~712#为一区张段,该段放线长度8.808km,铁塔17基;在696#后侧450m处简易公路旁设置张力场,经简单修筑后,张力设备、导线等材料均可运达;牵引场选择较为困难,只能利用712#左前侧一处山头做场,放线时需通过712~713#间的一处靠性和健康水平;加大高耗能设备的改造资金投入,努力降低电网运行损耗;加强电力技术改造定额管理工作,加大项目审核力度,建立技改工程造价分析常态机制,逐级开展技改工程的造价审核工作,强化工程造价关键因素的预测和控制,合理控制技改工程造价。

4 报废与项目终止阶段

电力工程项目须经历研究决策、建设实施、生产运行、报废的过程,从交付使用至报废的阶段一般称为生产运行阶段,期间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运行保修期才达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终点。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项目终止、固定资产报废处理时,需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上级部门批复后,方可办理报废的相关手续。

固定资产报废、毁损应按照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履行:正常磨损已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并失去生产能力的,或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原因致损而存在重大隐患无法修复的固定资产方可办理报废的相关手续。需要报废的固定资产,应由原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经生产计划部组山脊转向回牵,放线最大高差达166m。经过受力计算表明,将696~712#作为1个放线区段,所选用的牵张设备、牵引绳、滑车等放线工机具均可满足相关要求。

1.2施工前期工作

在该区段牵引设备进场前一周利用动力伞在地线支架两侧各展放1根Φ4迪尼玛绳,导线挂2×1040三轮放线滑车,地线采用Φ660放线滑车。在所有放线滑车按照放线作业图及设计要求悬挂好后,将两侧Φ4迪尼玛绳分别转入上横担放线滑车中即可用机动绞磨做牵引,Φ4迪尼玛绳分段牵引Φ8迪尼玛绳,Φ8迪尼玛绳牵引Φ13导引绳并连接,最后完成Φ13导引绳牵引Φ15牵引绳的任务。

1.3“一牵n”牵引防扭钢丝绳及地线

工程具体施工中,导线展放采用“2×一牵2”方式展放,一般杆位每相导线需挂2组放线滑车,即每相需要展放2根Φ13导引绳,1个放线段需要4次“一牵3”才织设备物资部、财务部进行技术鉴定,依据鉴定结果批准报废申请,并提请上级主管和税务部门同意后办理报废手续。对未到正常使用年限过早报废的、因使用人过错造成报废的和非正常事故引起报废的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严肃追究。

5 结束语

基于生命周期的科研项目管理模式 篇9

科研项目作为一种一次性活动, 是有始有终的。一个科研项目从项目开始到项目结束的整个过程就构成了该科研项目的生命周期。尽管项目的规模和复杂性各不相同, 但不论其大小繁简, 所有项目都呈现下列生命周期结构:启动项目;组织与准备;执行项目工作;结束项目。本文按照生命周期结构介绍科研项目管理模式。

一、科研项目的启动

科研项目启动者或发起人根据所在单位的战略计划、科研方向和所拥有的资源条件, 设计项目总体需求, 确定项目可行性, 提出明确的项目目标。为了使项目负责人在开展后续科研活动时能够充分运用组织资源, 在启动项目时, 科研单位就应授予项目负责人相关权利。具体包括如下项目管理过程:

(一) 项目立项。科研单位或科研项目立项单位根据发展要求, 进行科研项目需求的识别, 并从众多申报项目中确定研究方向, 即项目立项。科研项目立项后, 由科研单位或科研项目立项单位与项目承担单位或项目负责人签订项目合同书, 明确科研项目研究目标、进度安排、项目可交付成果等。

(二) 识别项目干系人。找出所有积极参与项目, 并将对项目的结果产生影响, 或被项目结果所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明确其对项目的重要性、参与项目的情况以及将对项目成功所产生的影响。

二、科研项目的组织与准备

科研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立项后, 要明确项目的研究范围和研究目标, 并制定相应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鼓励所有相关干系人共同参与项目规划和项目管理计划的制定;同时, 要充分考虑项目的性质、背景、研究方向以及研究过程中需要开展的监控活动等。具体包括如下项目管理过程:

(一) 制定项目管理计划。项目管理计划是关于如何对项目进行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的主要信息来源。在这一过程中, 要进一步细化项目目标和项目可交付成果;分析项目研究过程中的开展研究活动的顺序、所持续的时间、所要使用的资源和对项目进度的约束条件, 并据此编制项目进度计划;根据项目总体目标和进度安排, 编制项目子计划, 并进行合理的整合和协调;根据项目研究中的工作分工和所需的技能, 计划项目组人员的配备;了解并明确项目干系人对实现项目总体目标的要求。

(二) 定义项目活动。在这一过程中, 需要根据项目目标将项目研究工作进行分解, 即创建工作分解结构 (WBS) ;确定在项目研究过程中需要应用的方法和采取的行动;明确对项目及其可交付成果的质量有何要求, 和 (或) 要达到的标准, 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将如何达到这些要求和 (或) 标准。

(三) 项目估算和预算。在项目研究过程中需要估算开展各项项目活动所需的材料、人员、设备和用品的种类和数量等活动资源, 并根据该估算结果进而估算完成单项活动所需的工作时间;还需要估算完成所有项目活动所需的资金额, 然后将所有单个活动估算成本进行汇总, 制定项目预算。

(四) 项目风险管理。在这一过程中, 需要对如何实施项目风险管理活动进行规划, 判断哪些风险可能影响项目, 评估并综合分析这些风险产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影响, 并就风险对项目整体目标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 最后, 针对项目目标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

三、科研项目工作的执行

科研项目负责人在完成项目的组织与准备后, 要按照项目管理计划中确定的工作, 协调相关人员和资源, 有序开展项目活动, 以实现项目目标。具体包括如下项目管理过程:

(一) 管理项目执行。在这一过程中, 需要按照要求切实执行项目管理计划中所确定的工作, 确保采用合理的质量标准和研究方法来开展项目研究工作, 最终实现项目目标。

(二) 管理项目团队。在这一过程中, 需要综合项目研究工作的需要和所在单位的工作实际, 确认可用的人力资源, 组建项目研究所需的工作团队。项目团队组建后, 应密切跟踪团队成员的表现, 及时提供工作反馈, 解决存在的问题, 并进行必要的管理变更, 从而优化项目绩效。在项目团队开展研究的过程中, 应注意通过提高工作能力、促进团队互动和改善团队氛围等手段进行团队建设, 这样有利于提高项目绩效。

(三) 项目监控。项目监控包含跟踪、审查和调整项目进展与绩效, 判断、确定并启动相应的计划变更。为了能够准确、高效地实现项目管理计划中所确定的绩效目标, 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密切跟踪项目进展情况, 收集并发布绩效信息, 当项目进度、项目可交付成果、项目文件、项目预算或项目管理计划等需要做出变更时, 要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整个项目研究过程中, 要严格实施风险应对计划, 保证应对措施的有效性, 实时监督项目的执行质量和合同绩效, 以便在出现偏差时能及时采取相应的变更和纠正措施。

四、科研项目的结束

当科研项目的所有过程完成时, 项目管理过程的所有活动也全部完结, 其主要表现为完成项目目标, 正式结束合同责任。具体包括如下项目管理过程:

(一) 结束项目并进行项目验收。在这一过程中, 将完结该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所有活动, 通过项目立项单位的验收, 并进行项目后评价。

(二) 项目收尾。在这一过程中, 需要总结该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将所有相关项目文件归档, 完结项目工作。

虽然基于生命周期的科研项目管理模式能为科研项目的管理提供基本框架, 但由于每个科研项目都具有一次性、创新性, 针对每一个具体的科研项目的管理方法都有所不同, 因此, 在实际的科研项目管理中, 需要综合应用项目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等多种项目管理方法。

摘要:科研项目管理就是将知识、技能、工具与技术应用于科研项目活动, 以满足科研项目的要求。一个科研项目由始至终的整个过程构成了科研项目的生命周期。本文从项目生命周期结构入手, 从启动项目、组织与准备、执行项目工作及结束项目四个方面对科研项目管理模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生命周期,科研项目,项目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兴根.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分析方法[J].浙江水利科技, 2009, 2:61~64, 71

[2].李凝.科研项目管理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 3:174~176

项目生命期 篇10

近代项目管理学科源于上世纪50年代,而我国真正开始实施工程项目管理的是上世纪80年代利用世行贷款的“鲁布革水电站”项目,随后,全国开始推广鲁布革经验,形成了一系列的建设项目管理制度。2002年,我国出台了第一部有关工程项目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使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步入了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道路。2006年,新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颁发并施行,加快了我国项目管理与国际项目管理的接轨。

近年来,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项目运作不规范、忽视员工激励管理等许多问题。对工程项目管理来说,员工的工作质量、效率及团队凝聚力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生产效率和管理能力,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市场竞争力,这样,就必须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提高项目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项目的劳动生产率和管理水平,才能确保实现项目目标和企业的经营目标。同时,由于工程项目具有周期长、程序复杂、环境恶劣以及劳动力密集等特征,导致其员工激励管理比其他行业复杂,因此,运用有效的激励措施是顺利实现项目目标的关键,而全面、准确地认识项目员工的需求及激励因素是进行有效激励的前提。

1 文献综述[1]

Mark T Chen提出项目活动是由人发起并完成的,优秀的项目管理者的管理工作必须要兼顾目标导向和人性化,在工作和人之间不断地寻求并维持平衡以保证项目目标的完成。

M Tampoe和L Thurloway认为,虽然项目管理知识和技术在快速发展,但实现项目目标的最好方法还是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如使员工的归属感增强、适度授权、创造性的自治以及增加薪酬等。

Adnane Belout指出,项目管理在过去被视为一种技术,几乎没有人注意到其人力资源的因素。而Pmbok则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项目管理的六种基本功能之一。

Roderic J.Gray[2]提出当项目员工感到环境的威胁增加时,项目成功的概率就会下降,项目能否成功与项目的组织环境,如激励机制、分配制度等有很大的关系。

陈万明和张晔林[3]在《项目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一文中提出,在完成项目目标所需的各种资源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项目组织中的人员有不同于其他人员的需求特征,成员以团队精神为前提,更加关注自尊和自主的需求。项目团队的发展可以分为形成、震荡、正规和表现阶段:在项目团队的形成期,应侧重于人力资源的整合;在项目团队的震荡阶段,应加强人力资源的协调和沟通;在项目团队的正规、表现阶段以及后期阶段,要更加关注人力资源的激励和安抚。

郑谦[4]在《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一文中提出,根据工程项目中不同类型人力资源的动机和目标,针对其不同特点和优势分类进行管理、培养、灵活使用是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从而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在上述有关项目管理员工激励的研究中,很多学者认识到员工激励管理的重要性,探讨了很多关于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但是,很少有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探讨有效的员工激励问题。因此,本文将项目生命周期与员工激励相结合,探讨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的工程项目管理中员工的动态激励模式,使项目管理的员工激励针对性更强,富有实效性。

2 工程项目中员工的类型及特点

项目作为一个复杂的整体,其员工的组成也非常复杂。在工程项目中,依据员工在项目运作过程中的职能不同,主要分为专业技术型员工和劳务型员工两类,这两类员工具有各自的特征,对需求层次和自身价值的实现要求有所差异。

2.1 专业技术型员工

专业技术型员工是指利用专业知识在企业或项目中从事相关工作的知识型员工。所谓知识型员工,指掌握知识或技术,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和综合,为企业带来知识资本增值并以此为职业的人[5]。这类员工具有以下特点:

(1)个性和创造性强。大多数专业技术型员工的个性较突出,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性,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充分发挥个人的灵感和才智。

(2)工作自主性和责任感强。专业技术型员工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更倾向于拥有一种宽松、自主的工作环境,并能够在工作中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他们的工作方法与工作性质使其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感和自主性。

(3)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愿望强烈。绝大多数专业技术型员工对社会的认可和自我成就有着强烈的渴望,比较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

(4)重视沟通与参与。专业技术型员工热爱和尊重知识,他们需要良好的沟通环境,以便能够让自己更加平等地进行交流、共享信息与获取知识。

(5)工作过程与成果不易监控和衡量。由于专业技术型员工的工作大部分是脑力劳动,工作过程往往是无形的,因此,很难对他们具体的工作过程进行监控,也不易通过一般的经济指标准确评价他们个人的工作成果。

2.2 劳务型员工

劳务型员工是指在工程项目中从事现场具体作业或辅助性劳动的员工,这类员工主要进行体力劳动。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工程项目还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因此分析此类员工的特点,探讨其需求特征和激励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类员工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有特定的工作时间和地点。劳务型员工主要从事的是一些体力劳动或辅助性的作业,需要在特定的工作场所进行现场作业。

(2)可替代性强。劳务型员工所从事的作业技术含量普遍较低,有很强的可替代性。

(3)容易监督评价其工作过程和成果。劳务型员工的工作过程相对具体,对其考核多数可以采用计件的方式,容易被监控和考评。

3 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的两类员工的动态激励模式分析

3.1 项目的生命周期及其各阶段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提出:“项目是为完成某一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所做的一次性努力[6]。”项目的最大特点是有始有终,具有明确的开始期与结束期,项目从开始到结束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便构成了项目的生命周期[7]。

针对项目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国内外学者存在很多争议,但无论项目发展阶段的划分如何不同,大部分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都可以分为启动、规划、实施、收尾四个阶段(如图1)。

3.2 项目生命周期中专业技术型员工的需求特征与激励措施

专业技术型员工属于知识型员工。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针对企业知识型员工的需求因素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如表1所示 [8]。

从表1中可以看出,目前对知识型员工需求因素的研究较为笼统,而为了对员工的激励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则需要分析专业技术型员工在项目全过程的需求特征及激励措施。

(1)启动阶段专业技术型员工的需求特征与激励措施。

这一阶段,专业技术型员工作为项目中的重要成员,需要彼此之间相互了解,明确各自的职责和角色,以便尽快融入到项目团队中,因此,在此阶段应针对专业技术型员工的以上需求特征,采取以下几种激励措施:

1)目标激励。项目管理人员要使专业技术型员工了解项目的背景与预期目标,通过设想项目的美好原景,明确其努力方向,增强信心,激励他们为实现美好的预期目标而充分发挥核心作用。

2)信息激励。项目管理人员要对专业技术型员工公开有关重要信息,如项目工作范围、进度计划以及预算控制等,让他们清楚工作方向和目标,使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有一个良好的开始。

3)参与激励。通过让专业技术型员工参与确定各自的角色,分解项目目标以及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激发他们参与项目的主人翁责任感,激励其为努力实现项目目标而工作。

(2)规划阶段专业技术型员工的需求特征与激励措施。

随着项目的实施,开始出现各种问题,专业技术型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处于紧张状态,只有使员工能快速适应这种陌生的人际环境,形成相互不断支持、关心、共事的习惯,才能减少不必要的人际阻力[9],所以,此阶段应重点考虑他们的人际关系需求,采用下面几种激励措施:

1)责任激励。项目管理人员要使专业技术型员工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角色,通过相应的约束机制和奖励措施,让他们准确地识别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增强其责任意识。

2)尊重激励。规划阶段是项目发展过程中的磨合时期,项目管理人员要理解专业技术型员工的不满情绪,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让其参与解决有关问题的决策,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决策认可度,以保决策顺利实施。

3)沟通激励。项目管理人员要加强与专业技术型员工的交流沟通,增加信息透明度,就有关问题交换意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同时,要尽力创造一个理解和支持的工作环境,通过及时有效的反馈刺激他们的行为动机。

(3)实施阶段专业技术型员工的需求特征与激励措施。

到了实施阶段,项目的规程逐步稳定与规范,专业技术型员工的不满情绪开始下降,凝聚力得到提升,他们开始考虑自我成就和自我发展的需求。此阶段,在做好参与激励之外,还应关注下面的激励措施:

1)自我激励。项目管理人员要为专业技术型员工营造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环境,尽量减少指令性的工作,注重支持和指导其工作;同时,对于他们的工作成绩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使其成就感增强,从而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激励”的工作氛围。

2)知识激励。项目管理人员应该尽可能地增加专业技术型员工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在相关知识和技能方面形成共享,以便在努力工作的同时能不断地汲取知识的营养,满足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4)收尾阶段专业技术型员工的需求特征与激励措施。

项目工作进入收尾阶段后,专业技术型员工除关注绩效考核与奖励兑现等方面以外,还会考虑个人的去向问题,因此,为保持他们的积极性和稳定性,应重视以下激励措施:

1)薪酬激励。项目管理人员应该建立个人衡量奖酬价值标准,做好专业技术型员工的绩效考核,并及时反馈考核结果,根据绩效考核标准与结果评优奖先。

2)成长激励。项目管理人员应该有机结合项目目标与专业技术型员工的成长需求,通过有效的沟通协调,正确处理项目整体目标与其个人成长目标间的关系,保证他们努力工作的结果能够满足其个人成长发展的需求。

3.3 项目生命周期中劳务型员工的需求特征及激励措施

3.3.1 劳务型员工的需求特征

劳务型员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需求特征:

(1)相对关注生理和安全需求。劳务型员工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决定其对工作场所没有很强的选择性,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也比较差,所以,他们的主导需求仍是生理和安全需求。

(2)工作自主性与积极性较差,但忠诚度较高。大多数劳务型员工受教育程度低,工作自主性和积极性较差,习惯于被人安排,但喜欢相对安定的工作环境,工作忠诚度高。

(3)不太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注重情感需要。劳务型员工多数要长时间地在外地或野外工作,他们比较注重社交、情感与尊重的需求。

3.3.2 项目生命周期中劳务型员工的激励措施

根据上面对劳务型员工需求特征的分析,在启动与规划阶段,项目管理人员要做好信息沟通和相关培训工作,让员工了解项目的工作范围、质量、进度计划以及相关规章制度,在劳动工具、劳动保护等方面满足他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在实施阶段要加强对众多劳务型员工的物质激励,如预付工资、关键时期的奖金发放等。另外,由于部分劳务型员工已认识到文化知识和职业技术的重要性而迫切需要学习和培训,因此,在此实施阶段也要注意对劳务型员工进行职业技术培训。收尾阶段的报酬激励对劳务型员工来说尤其重要,他们最关心的是能否得到一份及时、满意、公平合理的报酬。

3.4 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的专业技术型员工的动态激励模式

综上所述,启动阶段是对专业技术型员工进行激励的关键,对他们采取的激励措施有目标激励、信息激励和参与激励等;作为重要时期的规划阶段,对专业技术型员工采取的激励措施包括责任激励、沟通激励与尊重激励等;而进入实施阶段,应针对专业技术型员工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需求,采用参与激励、知识激励和自我激励等;随着项目尾声的接近,专业技术人员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奖酬上面,并关注个人去向,激励的主要措施包括薪酬激励、情感激励与成长激励等。

根据以上对专业技术型员工的需求特征和激励措施的分析,对其在项目生命周期中的激励模式如图2所示。

3.5 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的劳务型员工的动态激励模式

根据劳务型员工的需求特征,在启动与规划阶段,需要做好相应的信息沟通和培训工作,满足他们在劳动工具和劳动保护等方面的需求;进入实施阶段后,需要对加大进度的具体实施者——众多劳务型员工给予物质激励,同时关注负强化激励的作用,避免延误工期和浪费资源,另外,将他们的学习与培训纳入项目进程中,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当然,劳务型员工尤其看重收尾阶段的薪酬激励,他们最为关心的是能否获得一份及时满意且公平合理的报酬。

根据上述对劳务型员工的需求特征和激励措施的分析,其在项目生命周期下的激励模式如图3所示。

4 结语

本文通过以上各部分内容的论证,主要得出以下三个结论:

(1)项目生命周期4个阶段的差异性使工程项目员工激励管理具有复杂的动态变化特征,通过了解项目生命周期的这些差异性,项目管理人员可以准确地把握在各时期对员工的激励重点,作出合理决策,使项目的活动按照既定目标高效运行。

(2)在工程项目中,员工依据其在项目运行过程中的职能不同可以分为专业技术型员工和劳务型员工两种类型,这两类员工具有各自的特点,在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有着不同层次的需求特征,应采取差异化的激励措施,使员工的激励更具实效性。

(3)在工程项目运行的各个阶段,员工的需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结合这些变化,在每个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构建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的员工激励模式,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

摘要:从项目生命周期的视角来探讨工程项目的员工激励,分析各个阶段员工的需求特征及构建员工的动态激励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借鉴国内外关于工程项目管理员工激励研究的基础上,按照项目生命周期的启动、规划、实施、收尾四个阶段,结合工程项目中专业技术型员工和劳务型员工的特点,分析生命周期各阶段这两种类型员工的需求特征及激励措施,探讨了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员工的动态激励模式,以期达到最佳的激励效果。

关键词:工程项目,生命周期,需求特征,激励模式

参考文献

[1]许学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激励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

[2]RODERIC J GRAY.Organisational climate and project succes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1,19(2):103-109

[3]陈万明,张晔林.项目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04(8):13

[4]郑谦.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J].国际经济合作,2004(7):45

[5]李锡元,张灿,谭黎明.我国知识型员工激励模型及实施途径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09(12):428

[6]宾图.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3

[7]殷焕武,周中华.项目管理导论[M].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6

[8]杨春华.中外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比较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6):169

项目生命期 篇11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高校科研项目,过程管理

一、引言

长期以来, 高等院校作为国家科研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承担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同时, 也担负着基础科学研究、新技术开发等多项科学研究重任。随着国家对科学技术发展与创新能力的不断重视, 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与规模均呈现高速增长之势, 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高校科研项目, 充分发挥科研投入在科学研究与高校学科建设方面的作用, 已成为高校监管部门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从近年来对高校科研项目的审计结果来看, 普遍存在项目过程管理松散、科研经费使用监督不严、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

二、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现状与问题

(一) 立项论证缺乏整体规划

目前, 我国高校科研项目主要包括纵向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两大类, 其中纵向科研项目主要指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立项资助的科研项目, 而横向科研项目主要指国内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资助的科研项目。目前, 高校各个科研项目之间缺乏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 各个横向科研项目完全由各个院系甚至某个导师自行安排, 纵向科研项目由于归属国家科技计划统一管理相对较好, 但也存在国家、省、局等不同层级之间同一领域重复立项的问题。

(二) 项目过程管理严重不足

高校科研项目普遍存在“重两头, 轻中间”的问题, 即项目组高度重视科研项目的前期立项和结题验收, 而不重视项目实施过程的质量与进度管理。这个问题一方面由于高校科研项目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另一方面作为项目负责人的高校老师需要同时兼顾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 时间与精力有限导致了项目执行中进度、风险等要素的跟踪与控制往往处于失控状态, 因此很容易出现项目进度延期、课题研究范围人为裁剪、科研成果缩水等违规现象。

(三) 项目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

必要的奖惩机制有利于政府职能机构、高校管理部门以及最终用户在项目实施发挥各自的监督管理作用, 保证项目的既定目标和任务计划能够顺利完成。当然, 建立奖惩机制并不是要求科研项目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对于一些探索、预先研究类的项目应当根据科学规律允许存在失败的可能性, 其目的在于惩罚科研项目中的渎职和不作为现象, 鼓励科研创新和对新技术、新方法的积极探索。然而, 目前科研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基本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 或者奖惩措施仅仅流于形式, 项目执行得好坏对于承研单位或个人发展或声誉没有太大影响, 未起到实质性的监督和鼓励作用。

(四) 项目结题验收考核过于宽松

结题验收作为科研项目既定目标完成情况的重要考核手段, 目前普遍存在项目合同延期、结题验收“走过场”、结题验收缺乏评价等现象。在当前高校科研项目中, 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往往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通常监督评价机构就是高校或主管业务部门, 由于相关人员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联系, 一般很难公正公平地进行评判。一些科研项目的立项参与部门与监督主管部门均为同一部门, 这种既当裁判又当球员的角色, 使得该项目无论科研工作完成得好坏, 注定是以“圆满”完成各项科研目标而收尾。

(五) 科研成果转化与市场应用有限

长期以来, 科研项目的成果价值都是以争取经费多少、论文发表数量、项目获奖情况来衡量, 这种单纯追求学术价值与地位的评价体系, 导致大多数科研项目严重偏离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 科研成果成为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的“空中楼阁”。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脱节一方面是由于我国高校科研工作的价值导向造成, 另一方面也因为未建立有效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 科研人员对科研成果转化缺少积极性。

三、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思路与建议

全生命周期是一个被广泛应用的概念, 通俗的理解就是“从生到死”的全部过程。对于科研项目而言, 其生命周期是指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 包括立项论证、项目实施、结题验收、成果转化四个阶段。科研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指将科研项目按照生命周期划为若干个阶段, 对每个阶段的执行过程和关键点进行控制管理, 以保证整个项目按照既定计划执行, 避免项目出现进度失控、质量下降等问题。

之所以在高校科研项目中引入全生命周期管理, 是因为通常科研项目都需要一定的研发周期, 由于每一个项目都有其特殊性, 无法找到完全相同的项目作为参考系进行度量考核。如果项目不按阶段划分, 就会出现由于距离最终目标太远而无法衡量当前执行情况。如果把项目划为若干个阶段, 每个阶段制定明确的阶段目标, 按照阶段目标度量项目的整体执行情况, 则项目的整体进度与质量就能够有效地进行控制。

(一) 立项论证阶段

项目立项论证阶段, 评审专家的水平与责任心是科研项目立项质量的重要因素, 因此需要科学合理地建立相关领域的评审专家库, 评审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回避与双向匿名机制, 保证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此外, 逐步推进专家评审评议责任制, 结合评审结果和项目执行情况开展专家库的动态更新。

为了充分引入竞争机制, 除了涉及国家安全和秘密的项目外, 其他科研项目都应当采取向全社会开放招标的方式, 在透明公正的前提下选择最优的项目承研单位,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全社会的整体创新能力, 而且可以减少项目招投标中的暗箱操作和腐败滋生。

(二) 项目实施阶段

项目实施阶段重点关注强化科研项目计划的制定与执行, 科研项目计划是保证科研项目目标实现的必要手段, 也是用来指导组织、实施、协调和控制研发项目过程的工具。科研项目计划的制定一方面是对项目工作进行分解, 项目工作分解是确定科研项目可交付成果所进行的具体活动, 科研项目工作分解结构 (WBS) 就是将科研项目划分为客观独立的工作单元, 以便较容易确定这些工作单元的质量、成本、进度和其他方面的信息;另一方面是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计划网络图, 即分析项目活动工作顺序、工作时间和资源需求, 编制科研项目时间进度计划。完成科研项目计划制定的各项工作后, 在科研项目的执行期间应严格执行各项计划安排, 在保证计划有效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 根据变化合理调整科研项目计划。

为了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 在现有科研项目中期评估机制的基础上, 可进一步结合项目的里程碑节点建立多节点评估机制。多节点评估机制是在项目的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等不同里程碑节点分别开展评估工作, 从而在各个小的阶段对技术方案、经费投入、配套建设等各个方面展开评价, 及时发现科研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在的风险点, 尽早尽快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与应对措施, 避免问题与风险累积导致后期项目产生无法弥补的损失。

(三) 结题验收阶段

结题验收阶段一方面需要明确结题时间节点的严肃性, 无法按时结题的项目需给出客观理由和正式的延期申请, 延期仍无法完成项目的则对承研单位和负责人予以追责和相应的处罚。另一方面对结题验收工作也应加强管理监督, 必要时可引入独立的第三方评审机构, 避免出现结题验收中出现“既当裁判又当球员”的现象。

从长远的眼光来看, 可借鉴个人征信记录的模式建立科研信用机制, 一方面对于科研项目中出现的不作为、弄虚作假等行为建立长效的失信记录;一方面奖励在科研项目中有突出表现的人员, 从而在科研领域树立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和良好风气。

(四) 成果转化阶段

科研成果转化一方面需要政府建立完善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通过成立科技服务机构鼓励高校及时将科研成果向社会公布, 为高校与社会之间搭建科研成果转化的桥梁。同时在政策上给予相应的优惠措施, 适当减免部分参与科研成果转化企业的税收, 形成科研成果与社会需求的双向流通机制。

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综合考虑高校科研项目投入、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等多方面因素, 将科研成果作为商品进行合理定价和市场交易, 真正实现科研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转变, 由于高校和企业参与各方都有相应的合理利润, 使科研人员和企业都愿意积极参与到科研成果转化中。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提出将全生命周期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科研项目管理中, 从立项论证、项目实施、结题验收、成果转化四个不同阶段分别提出相应的管理思路与建立,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对于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型在高校科研项目中的实际应用, 以及引入该理论后各个阶段的量化管理分析, 还需要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上一篇:平面交叉口设计下一篇:《老人和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