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相容(共12篇)
心理相容 篇1
一、心理相容原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 有利于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建立相互理解与信任的关系
心理相容原则是奠定良好的师生关系、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良效的必备条件。教育对象只有在心理上认可、赞同教育者, 才能对教育内容产生认同和信服, 教育者只有关心和爱护教育对象, 才能真正把情感寓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从而促使师生之间在心理上相互认同, 情感上相互交融, 建立起相互理解与信任的关系, 进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2. 有利于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心理相容原则能够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良好的心理氛围, 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潜能, 从而促使他们积极地接受新知识, 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让他们在充分发展个性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 并由此产生心理愉悦感, 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3. 有利于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逆变
大学生正处于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期, 其自我管理的抑制能力较弱, 常常会因为班主任、辅导员或家长的不理解、不信任, 而产生一种负面的消极对抗情绪从而造成了他们在情感上的心理逆变。
这种逆变行为, 是大学生在人格、心理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异常现象, 而要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逆变必须以情入理, 并把这种情感体现在对青年大学生的关心、爱护、信任、尊重上, 达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心理相容, 从而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现心理相容的必备条件
1. 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
事实上, 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本来是没有任何利益冲突的。但在高校的现实生活中, 由于教育者或教育对象对某些问题的处理不当, 出现各种矛盾及意见分歧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 教育者就需要对教育对象进行耐心的心理疏导, 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冲突, 避免矛盾扩大升级。与此同时, 教育者也要做自我牺牲的榜样, 主动引导双方进行换位思考, 有助于双方减少误会, 促使教育对象认识到教育双方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从而消除教育对象的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
2. 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价值观念较为一致
根据心理学上的相似性原理, 持相同或相似观点的人容易相互吸引, 人们一般容易接受和喜欢与自己持一致或相似观点的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观念、信念、价值观等方面有一致或相似的认同, 会使彼此感到“志同道合, 情趣相投”, 因而, 在心理上就容易接近和相容。在这种情形下, 教育者就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 使教育对象在各样实践活动中自觉形成与社会需要一致的思想观念。而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思想观念, 要比空洞的口头说教所取得的成效明显得多。
3. 教育者应具备良好的人格魅力与个性品质
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者, 其思想政治素养、知识结构水平等都要满足教育对象对教育者的期望。如果教育者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与人格魅力, 就能够增强教育对象对教育者及教育过程的认同度, 提高教育的效果;反之, 就会导致教育对象对教育者缺乏应有的信任、理解与尊重, 弱化了教育的效果。当前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 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 也是信息的接受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界限已变得模糊了。在这种情形下, 教育者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与信息储备, 就会处于被动的地位。另外, 身教胜于言教。这就要求教育者高度重视身教的作用。一个具有良好品质的人, 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吸引力, 就能把教育对象紧密地团结在他的身旁。
三、科学运用心理相容原则,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1. 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应建立民主与平等的关系
任何教育的结果, 都是伴随一定的师生关系而产生的。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应当建立民主与平等的关系, 因为在这种关系下, 双方注意协调与沟通, 关系也比较和谐融洽, 教育对象会感到轻松愉快。他们自己在所认同的目标要求下, 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 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也比较高。好的教育效果, 离不开民主与平等的教育氛围。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 如果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能够建立并保持民主、和谐、平等的关系, 教育效果就会非常好。
2. 教育者应善于观察教育对象细微变化的心理因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教育对象心理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方式与方法的选择上, 应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与个别差异, 遵循其个性发生、发展的规律, 顺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教育者要善于观察教育对象细微变化的心理因素, 准确把握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深入研究教育对象的心理规律。只有这样, 才能做到准确地预测其思想行为。如若教育者忽视教育对象的心理水平及规律, 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心理需要, 就难以在教育中获得预期的效果, 甚至会引起教育对象的逆反心理。因此, 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心理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前提和基础, 教育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3. 教育者应坚持以生为本, 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
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应当具备新时代人才的素质能够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 教育者应有针对性地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设计教育内容时应突出以生为本, 抓住学生成长、成才中的热点问题以及种种情感困惑, 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 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所处教育阶段的特点, 遵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规律, 适应大学生身心成长的特征和接受能力, 了解他们的业余爱好和兴趣, 分析他们的实际心理需求, 听取他们的意愿, 心系他们的利益, 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来引导、教育他们。
4. 教育者应不断加强已经建立的信任感与情感联系
大学生兴趣广泛, 精力充沛, 乐于参加各类文体活动。针对这一特点, 教育者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 可以结合学生实际, 有选择性地采取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方法, 融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创建良好的“情境教育”的情感环境。对于个别逆反心强纪律意识差的大学生, 教育者可选择其在参与各类文体活动的时机, 适时激励、关心与表扬他们, 营造“情境”。这样, 就易于激发教育对象的竞争精神, 抑制和弱化其萎靡不振的消极心态, 以心换心, 入情入境, 使受教育者感到你可亲、可近、可信, 在轻松愉快的教育环境中受到感染和转变。从而达到心理相容, 促进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5. 教育者应坚持以身作则, 做好教育对象的表率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过程中, 教育者只有真正身体力行其所提倡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与道德标准, 才能凭借其高尚的人格魅力与道德行为去赢得大学生们由衷的敬佩。实践证明, 如果积极采用让“有道德的人讲道德, 有理想的人讲理想, 守纪律的人讲纪律”的方式, 对学生采取正面引导, 就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者应坚持以身作则, 做好教育对象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育者只有做到身教重于言教, 重视自身的榜样作用, 才能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受教育者良好道德品行的养成, 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芷英.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刘鑫.心理相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方法[J].江汉论坛, 2000, (11) .
[3]赵自力.心理相容原理在思政教育中的运用[J].思想教育研究, 2005, (10) .
[4]仇静莉.高校思政教育中情感因素的作用[J].人民论坛, 2009, (18) .
心理相容 篇2
定义哈维茨(Hurwiez)创立的机制设计理论中“激励相容”是指:在市场经济中,每个理性经济人都会有自利的一面,其个人行为会按自利的规则行为行动;如果能有一种制度安排,使行为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正好与企业实现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这一制度安排,就是“激励相容”。现代经济学理论与实践表明,贯彻“激励相容”原则,能够有效地解决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使行为人的行为方式、结果符合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让每个员工在为企业“多做贡献中成就自己的事业,即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的两个目标函数实现一致化。
参与者理性实现个体利益最大化的策略,与机制设计者所期望的策略一致,从而使参与者自愿按照机制设计者所期望的策略采取行动。
管理意义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许多企业“存在着激励不相容问题,在具体工作中表现为,企业认为职工”没有集体观念“、”个人得失看得太重“、”没有长远发展的眼光“等,另一方面,个人则认为企业”没有为个人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制度设计不合理,抑制个人才能的发挥“、”劳动成果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酬与认可“等等。这些现实的矛盾与冲突,根本原因就在于激励相容机制的缺失,使得企业与个人在实现各自价值的过程目标函数产生了异化,进而表现出了企业与个人的”相互抱怨“,并造成”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出个人与企业价值的激励相容机制,从而实现两者价值最大化的”双赢“之道呢?设计激励手段产生“相互抱怨”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激励机制的缺失或扭曲。论资排辈、岗位僵死、固定的工资、平均的福利等现象在一些企业“普遍存在,企业对个人的考核主要是根据资历、学历、职务或职称来确定。这种情况下,鼓励了员工片面地追求高学历、高职务、高职称,忙于应付各种考核,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在满足这些指标上,而忽视了实际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造成的结果是劳动报酬与劳动贡献发生偏离,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态度,甚至出现怠工、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现象。解决问题的途径就是要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及手段,要将劳动贡献与报酬直接挂钩,淡化资历、学历、职称等对收入的影响,破除惟学历、资历、身价等条条框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激励手段中要将个人的收入更多地以货币收入的形式出现,尽量抑制个人对非货币收入的动机,使个人与集体的两个目标函数一致起来,使两者的价值追求”相容“,为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双赢“打下良好的制度基础。
为员工提供发展路径目前,大多数企业员工的薪酬待遇是随着个人管理地位的提高而增加的,也就是说,对于从事具体业务的人而言,要想收入提高,就需谋得较高的管理职位。这种实质上收入分配的职务化,导致了员工个人发展路径的盲目化。一些员工本身优势在于专业项,但为了更高的物质收入,不得不把相当一部分精力从钻研业务中抽出来,去谋
“职”、求“位”。为员工设计多渠道的职业发展路径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20世纪初,美国在一些企业实施的“双阶梯激励机制”,是为了给组织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与管理人员平等的职业发展机会而设计的一种职业生涯系统和激励机制。在这种机制下,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可以有两条平等的路径:一条是管理职业生涯路径,一条是技术职业生涯路径,走技术阶梯人员能够与管理人员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层级。这样,一方面可以鼓励那些在业务技术上有优势和潜力的员工专心走业务技术的道路,为企业“业务的创新与发展做出特有的贡献,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扭转了员工把进入管理层作为惟一的职业发展道路的局面,为员工个人职业生涯打开更多的通道,为员工提供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发展空间。
探索培训方法不可否认的是,目前许多企业“的培训还只是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付工作性阶段。变革这种陈旧的培训理念与方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遵循人才培养规律与人才成长的内在规律,探索新型的培训方法。在培训方式上,把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全员培训与个别培训、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适应性培训与前瞻性培训、脱产学习与在岗学习、请进来与走出去等多方面相结合。在培训内容上,既要注重对具体业务知识的培训,又要突出对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新方法的培训,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对员工的整体素质、思维方式、创新能力的培训。
要使培训工作制度化,根据各企业”的具体情况,在广泛征求员工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与计划,从应付性的培训中走出来,既要培养岗位能手、业务骨干,又要培养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专家型、管理型人才;既要培养员工的基本知识、业务知识,又要培训员工的整体素质,使员工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培训是对自己进一步发展的积累,是企业“给个人提供的一种无形而高价的”福利“。
凝聚优秀人才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员工与企业“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休戚相关。实践表明,企业仅仅靠条条框框的”条例“、”规章“、”制度“是不能有效地解决组织运行中的诸多问题,尤其是不能使设计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企业文化作为各种规章制度发挥作用的根基,作为可以使人心服的”软件“,在人力资源潜能的调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在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按人性的规律对人进行管理,将企业的经营思想、价值理念、行为方式等整合到员工的思想和工作中去,促使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得以充分释放。
只有充分尊重劳动成果、激发个人潜能的制度设计,才是有效的、激励相容的制度。企业在设计激励相容机制时,要真正做到岗有所需、人有所值,实现人力资源配置最优化,切实把人力资源变为人力资本,保证企业价值实现的同时,能够使员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得到充分发挥,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知识的升华和价值的实现。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个人与企业“价值的”双赢“。
示例
目标冲突与激励相容来自军队的启示
在战争中,将军与士兵的目标既有一致的地方,也有相异之处。打赢战争,减少伤亡,是将军与士兵的共同愿望。相异之处在于目标的排序:将军以赢得战争为第一,减少伤亡为第二,而士兵则以自身安全为第一,赢得战争为第二。此类问题也存在于企业或其它类型的组织中,例如在目标排序上,经营者阶层视企业生存和长期发展为第一目标,将员工收入和脑体力支出列为其次,而员工的目标排序则与此相反,将自己收入的提高和安逸甚至是“偷懒”视为第一,将企业长期发展视为第二。军队是一个
特殊的组织,存在于其中的目标冲突及解决办法,于企业或其它类型的组织也不无启迪。
一支军队作为一个整体,在战争中只有人人向前,英勇善战,不避艰险,不畏牺牲,才能赢得胜利,减少伤亡。只有这样,才能从总体上既满足将军的目的,也符合士兵的愿望。因此,从战争的总体目标出发,人人都应该奋勇向前才是。但从士兵的角度看,一马当先或奋勇向前则意味着自己不伤即亡,若伤亡在即,胜利于我何益?况且作为个体,士兵只能控制自己的战斗行为:如果我往前冲,别人向后撤,则我亡人存;如果我往后撤,别人也往后撤,全员皆退,那就要比比脚下的功夫,看谁撤得快。所以作为个体,一个理性的选择是:他人在前我在后,他人先冲我后上;他人迟疑不前,我就悄悄地开溜;如果大家都想溜,我就捷足先溜。如果人人都持定这样的想法,则兵将均亡,满盘皆输,个人的理性选择招致了集体的灾难。为解决这一矛盾,军队开出的药方与其它组织并无二致,赏罚并用或规范地说,是正激励与负激励措施相结合,差异只在于表现形式不同。
正激励战前及战争中的鼓动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古代作战最讲求士气的调动,就是说除了战争的硬件条件外,还要注重软件建设,即重视战争主体——人的作用,所谓“一鼓作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兵家泰斗毛泽东的政治军事思想体系中,人在战争中的作用被提升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地位,如战争胜利愿景的描绘,军队中设立政治委员,支部建在连上,强调政治思想工作,强调政治宣传的作用,注重政治思想觉悟的提高,战前动员大会,爱国主义教育,战前忆苦和讨伐声势的营造„„,凡此种种,无不在他运筹帷幄的战争艺术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解放战争中,有经验的老兵通过《白毛女》戏剧的演出,就能够嗅出大战在即的味道。战后奖励的形式更多,如表彰英雄,按功行赏,加官晋级,抚慰战争遗孤等等。军队中的各级长官都或多或少地享有一些特权,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特权也扮演着正激励的作用。因为升迁与否,是与战争绩效紧密挂钩的,况且,升迁之后,在战争中伤亡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这与士兵减少伤亡,打赢战争的目标排序是吻合的。
负激励体罚、打骂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负激励形式。古代军队中的割耳、鞭笞、差遣苦役„„,现代军队中的批评、教育、警告、记过、关禁闭等,都是负激励措施。夺命是负激励的最高形式,古今中外的军队都设有不同
形式的督战队,对逃逸和开小差的士兵,都无一例外地施以夺命的极刑。所以,开溜的想法是断不可有的,只能奋勇向前;左右都是一死,何不来得壮烈些,或许还会荫福家人。
“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一种将正负最高激励形式都演绎到极限的一种战法。它为全军模拟了一种死期逼近的环境,生机只在奋勇向前。但此法的适用条件较为苛刻,一旦失败,战争成本较高。古者,有马谡失街亭,迫使诸葛亮罢兵的战例。今者,有抗日战争中的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战前请樱,信誓旦旦,试与南京共存亡。为表示背水一战、自断退路的决心,他将渡船全部销毁,让原来两艘可容七八百人的轮渡开赴汉口,同时指示江北的胡宗南第一军和江南悒江门外的宋希濂36师:若有人私渡,军法处置。岂料战事未几,唐生智却突然向各路守军发出撤退命令,自己也背弃了与南京共存亡的誓言,于1937年12月12日晚8许,乘坐为他保留的最后一条小汽艇北渡长江逃窜,成为中华民族的罪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法原理既适用于组织,也适用于个人。有人考托福,不惜大事张扬,搞得全单位人人知晓,既拉开了一种不成功决无退路的架式,也巧逼单位提供种种备考的便利,可谓一举两得;也有的人,遮遮掩掩,生怕考不好辱没了声名,无颜面对父老乡亲。相比较之下,前者将鼓足风帆,一路向前,而后者则欲步趑趄,甚至中途见弃。
人们通常认为,军服或为草绿,或为米黄,或为迷彩,只是一种便于伪装的保护色而已。其实,军服也是一种区别敌友的标志。在战败之际,不同的服饰使溃散之敌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有利于对方识别、清剿。不胜则败,不进则亡,军服在溃败之际也发挥着一种负激励的作用。
军队作战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此类现象可谓举目皆是,我们手中可以“驭人”的武器——正激励和负激励——也始终没有发生变化。不论我们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领导者,老板、经理,中层干部,为人夫或为人妻,为人父母或为人师长,概莫能外,只是激励的形式和程度不同而已。
启示意义对于组织或企业而言,军队例证的启示意义在于:1.某些强制性的负激励措施,如行政部门处罚和政府管制等,是必要的;2.作战中士兵少打枪、不瞄准乱开枪或脚底抹油——开溜等行为,与现代企业组织团队作业中有人偷懒、怠工等消极行为,多有相似之处,因此运用正、负激励手段,以期奖勤罚懒,也始终是企业“将领”使役“士兵”的不二法门。3.在战争中,极刑是对官兵的最高惩罚,而企业充其量只能将员工“开
老夫妻怎样心理相容 篇3
心理“搀扶”:步入老年的老人企求朝夕厮守的老伴能给予精神依托和生活照料,这是其他亲属所不能替代的。当一方因生理变化或发生某些意外而产生烦恼和苦闷时,另一方的心理“搀扶”和生活护理,都会使对方从精神上得到慰藉。
在对方患病时,不仅要用关怀的语言去询问病情,鼓舞对方战胜疾病的信心,尽量减轻对方的心理压力,还要及时携其就医。若对方遇到诸如丢失钱物、失手损坏物品等不愉快的事,切忌生硬地责怪,而应尽力安抚,以减轻其心理负担。
老年人碰到烦心事,总想找人诉说一番,一吐为快,这种宣泄的对象当然是自己的老伴最为理想。因此,任何一方不应责备对方心胸狭窄或嫌其唠叨烦人,而应主动接受对方的宣泄,并进行劝慰、疏导,排解其内心的痛苦。
心理“保鲜”:老年夫妻在年复一年的日常生活中容易趋向过分求实而缺乏浪漫,满足现状而保持平淡,正所谓“老来情比少时淡”。因此,双方要不断创造魅力,以持续吸引对方。
日常生活中多赞美、多欣赏对方,如“你穿这件衣服真漂亮”,“你今天的气色特别好”等等,使对方感到你对他的关注,并为你而保持自己异性的魅力。在相互关注、相互扶持下,保持温馨的感情生活。
已故百岁老人张学良正是与赵一荻女士的恩爱甘露,才使其生命之树常青。张学良曾作诗:“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尽英雄;我虽并非英雄汉,唯有好色似英雄。”足见他与赵一荻女士恩爱之深,或许这也是他长年身处逆境而创造长寿奇迹的神奇力量之一。
心理“磨合”:夫妻的性格、爱好和生活习惯不完全一样,只有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不断“磨合”,才能相互适应。应该尊重和允许对方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爱好,尽量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有条件的应当参与到对方的活动中去,共享其中乐趣。
同时,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对方的生活习惯,爱其所同,敬其所异。某老两口,一个是南方人,一个是北方人;一个喜吃米饭,一个喜吃面食。他俩经过长期“磨合”,不断改变着各自的习惯,吃着综合南北方口味的饭菜,和谐地度过了大半辈子。老年夫妻应注意情感交流,使“磨合”的过程,成为感情互动和加深的过程。
液氧相容性材料研究现状 篇4
液氧作为航天领域用氧化剂已得到广泛应用, 与液氧接触使用的材料要求不发生化学反应, 不爆炸, 可抵抗液氧冲击反应, 适合在高温与深冷下循环使用。传统的液氧贮箱是由金属材料制备而成, 金属材料与液氧的相容性较好, 但质量过重, 因此航天领域用的材料要求质量轻并能与液氧相容性好的非金属材料。
1 与液氧相容材料的研究现状
液氧具有强氧化性和低温性, 从安全性角度考虑, 与液氧接触使用的各种结构材料、密封材料、以及零部件材料都必须与液氧相容, 用于液氧中的金属材料应具有金相稳定性, 用于液氧中的非金属材料要求材料在液氧中不变脆, 在低温下有一定的弹性, 线性膨胀系数最好接近于金属。
与液氧相容的金属材料主要有不锈钢、9%镍铬合金、铝及其合金、铜及其合金、镍及其合金等;钛与液氧能发生缓慢反应, 碳钢在低温下会变脆, 都不宜选用;可在液氧下使用的非金属材料主要有聚四氟乙烯 (TFE) 、未增塑的聚三氟氯乙烯、氟橡胶、氟醚胶、石棉等, 其中聚四氟乙烯是化学惰性最好的聚合物, 在10 kg·m冲击能量下不与氧发生反应, 可作为液氧输送系统的密封材料。目前运载火箭用典型低温密封材料有橡胶材料、塑料材料和金属材料, 氯丁橡胶作为基材配制成4101胶料其耐天候老化性能和耐水性能都比聚氨酯橡胶好, 可用于液氧管路静密封件。
非金属材料与液氧的相容性一般很差, 易与液氧发生氧化燃烧。目前研究较多的复合材料是环氧树脂和氰酸树脂基体体系, 美国以环氧树脂为基体材料研制的与液氧相容性聚合物基体及复合材料获得了巨大进展。环氧树脂成本较低, 并具有良好的低温力学性能且工艺性能较好, 是目前常用的聚合物基体材料。普通固化剂固化的环氧树脂中含有大量的羟基基团, 在液氧环境中受到激发易发生氧化燃烧。氰酸树脂具有耐热性、韧性和优良加工性,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OC-N官能基的芳香化合物单体缩合形成的含三嗪环的网状聚合物, 工艺性与环氧树脂相近;与增强纤维有良好的浸润性, 具有优良的粘性或涂覆性及流变学特性。聚合物与液氧相容的化学本质在于聚合物的热氧降解和燃烧, 与液氧不相容的程度与其发生常规热氧化的难易程度是一致的, 聚合物抗氧化性能的增加和阻燃性能的改善可以有效提高其与液氧的相容性、降低材料的液氧冲击敏感概率, 添加抗氧化剂和着重进行凝聚相阻燃分布是改善其与液氧相容性的较佳方法。
2 液氧与材料相容性试验方法
液氧与材料相容性的试验测试有效而简单的实验室评价方法是测定材料在液氧中的冲击敏感性, 与液氧冲击敏感的材料, 对碰撞、振动、摩擦、火花、冲击波等作用也是敏感的。冲击敏感性试验是在标准的落锤冲击试验机上进行的, 根据冲击次数和高度等不同变化条件下的冲击, 材料发生着火或爆炸的情况, 评价材料的性能。目前美国已出版的标准ASTM G86-98 (2011) 和ASTM D2512-95 (2008) 规定了材料与液氧相容性能的评价测试方法。我国在此方面也已出版了相应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在常压液氧和加压气氧/液氧环境中测定材料对机械冲击敏感性所使用的试验室和控制室、机械冲击判定标准等内容。其中我国的参考了美国材料试验学会标准ASTM D2512-95 (2008) 、ASTM G86-98 (2011) 等标准。
此外复合材料与液氧的相容性测试还有燃烧性能测定、低温力学性能、热循环寿命分析等方法。其中燃烧性能测定主要根据材料在液氧中自燃点和燃烧热评价材料的安全性。低温力学性能测试从复合材料在低温下, 根据其拉伸、压缩、剪切和承压所受到的影响来评价材料的安全性能。热循环寿命分析是根据复合材料在常温和低温的反复热循环下, 根据材料的松弛应力以及损伤程度, 材料发生塌陷、层剥离以及微小裂纹等情况评价材料与液氧的相容性。此外高温氧气氛下的热分析测试手段可以作为判定材料与液氧相容性的一种有效测试手段。
3 国内外复合材料液氧贮箱应用现状
液氧作为航天领域常用推进剂氧化剂, 金属与液氧的相容性较好, 是传统的液氧贮箱使用材料, 但复合材料对减轻液氧贮箱质量有显著贡献, 研究表明相比锂-铝合金材料, 用石墨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可以使液氧贮箱减重27%, 保温材料减重12%。2001年NASA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共同研制的复合材料液氧贮箱重不到225kg, 质量比相似的金属贮箱下降18%, 能把发射有效载荷上天的成本从22000美元/kg降到2200美元/kg, 试验时复合材料液氧贮箱承受了相当于运载火箭上的液氧贮箱所经受的温度和压力环境。
美国航天器生产厂家道格拉斯对复合材料进行氧化试验, 将材料浸泡于液氧中, 复合材料的试样经184h的浸泡后失重率<0.1%, 将失重归因于复合材料浸泡前所固含水分的丧失。洛马公司 (MO) 与NASA一起开发解决了液氧相容性问题的方法。MO成功开发并验证了X-34用复合材料制成的液氧贮箱及供给管的材料, 进行了如下试验:1) 5周低温循环验证, 加压到765k Pa, 其中在液氮中循环1周, 在液氧中循环4周;2) 47周低温寿命循环验证 (每周增压5次) , 加压到510k Pa, 其中在液氮中循环1周, 在液氧中循环46周;3) 52周低温循环验证, 其中在液氮中循环2周, 在液氧中循环50周。另外在低温环境完成了240次增压循环。
4 展望
液氧材料相容性与安全性密切相关,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与金属材料相比, 具有质量轻等优点, 研究与液氧相容性好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是航天领域研究的主要方向。国内研究的环氧/溴环氧/氰酸树脂三元共固化体系有望作为液氧复合材料贮箱材料的树脂基体, 增加耐温度范围, 对现有材料进行改性或研发新的材料体系是今后航天领域用材料的发展方向。
在液氧与材料相容性的实验室评价方面, 美国材料试验学会标准ASTM D2512-1995、ASTM G86-1998和NASA STD 6001已更新为新的版本, 因此应对比国外更新的标准, 并根据我国航天应用方面的国情应修订相应标准。另外由于液氧贮箱用复合材料的测试还有燃烧性能的测定、静电摩擦产生放电、低温力学性能、复合材料热循环寿命分析等方法, 因此我国应开展相关研究, 针对复合材料建立相应的液氧相容性测试评价标准, 同时应加快将复合材料应用到航天液氧贮箱方面的研究步伐。
参考文献
[1]张起源.液氧与材料相容性的安全问题[J].低温工程, 1982 (2) :85-88.
[2]陈风波、王立峰.运载火箭用典型低温密封材料[J].宇航材料工艺, 2009 (3) :12-15.
输血相容性检测制度 篇5
1.临床标本采用二次血型法即住院患者普查血型鉴定,输血前再复查血型一次。2.血型鉴定、抗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试验均采用微柱凝胶卡片法,血型复查运用试管法或玻片法。另运用盐水凝集试验、凝聚胺试验、吸收试验及放散试验辅助鉴定红细胞血型抗原和抗体。遵照技术操作规程操作规程。3.必须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ABO血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
4.凡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等患者,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机器单采血小板应采用ABO血型同型输注。
5.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参见相关文件)。
6.血型鉴定作正反定型,常规应用微柱凝胶卡片法,疑难结果以试管法为准,血型复查常规使用试管法或玻片法为准、交叉配血试验和抗筛试验以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卡片结果为准。
7.开展不规则抗体筛查。凡遇下列情况时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有关规定作抗体筛选试验:交叉配血不合时;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接收多次输血者。
8.两人值班时,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并填写配血试验结果。
心理相容 篇6
纵观恩爱夫妻的经验,可归纳为三点:
心理“搀扶”
步入老年的老人企求朝夕厮守的老伴能给予精神依托和生活照料,这是其他亲属所不能替代的。当一方因生理变化或发生某些意外而产生烦恼和苦闷时,另一方的心理“搀扶”和生活护理,都会使对方从精神上得到慰藉。
在对方患病时,不仅要用关怀的语言去询问病情,鼓舞对方战胜疾病的信心,尽量减轻对方的心理压力,还要及时携其就医。若对方遇到诸如丢失钱物、失手损坏物品等不愉快的事,切忌生硬地责怪,而应尽力安抚,以减轻其心理负担。
老年人碰到烦心事,总想找人诉说一番,一吐为快,这种宣泄的对象当然是自己的老伴最为理想。因此,任何一方不应责备对方心胸狭窄或嫌其唠叨烦人,而应主动接受对方的宣泄,并进行劝慰、疏导,排解其内心的痛苦。
心理“保鲜”
老年夫妻在年复一年的日常生活中容易趋向过分求实而缺乏浪漫,满足现状而保持平淡,正所谓“老来情比少时淡”。因此,双方要不断创造魅力,以持续吸引对方。
日常生活中多赞美、多欣赏对方,如“你穿这件衣服真漂亮”,“你今天的气色特别好”等等,使对方感到你对他的关注,并为你而保持自己异性的魅力。在相互关注、相互扶持下,保持温馨的感情生活。
已故百岁老人张学良正是与赵一荻女士的恩爱甘露,才使其生命之树常青。张学良曾作诗:“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尽英雄;我虽并非英雄汉,惟有好色似英雄。”足见他与赵一荻女士恩爱之深,或许这也是他长年身处逆境而创造长寿奇迹的神奇力量之一。
心理“磨合”
夫妻的性格、爱好和生活习惯不完全一样,只有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不断“磨合”,才能相互适应。应该尊重和允许对方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爱好,尽量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有条件的应当参与到对方的活动中去,共享其中乐趣。某老夫妇就一同赋词作诗,有共同的兴趣和语言。
同时,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对方的生活习惯,爱其所同,敬其所异。某老两口,一个是浙江人,一个是黑龙江人;一个喜吃米饭,一个喜吃面食。他俩经过长期“磨合”,不断改变着各自的习惯,吃着综合南北方口味的饭菜,和谐地度过了大半辈子。老年夫妻应注意情感交流,使“磨合”的过程,成为感情互动和加深的过程。(骆丽萍)
老年人的“心灵整容”
人到老年是人生的一大转折,但绝不是人生的终点站。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的寿命也越来越长。人活到八九十岁并不稀罕,百岁以上也常见。如果以60岁为定界,老年段的时间,比少年、青年、壮年任何年龄段都要长,尤其需要做一次认真的“心灵整容”。
“白头虽老赤心在”、“壮志不与年俱衰”。一个人意志的衰退是最大的衰退,信念的滑坡是致命的滑坡。所以人到老年,要有点“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这是首要的。
“力微休负重,年老莫逞能”。壮心不已不等于要“奋不顾身”。能挑百斤只担八十。做任何事,以无损心身健康为限,切莫透支健康,预付寿命。
“向前看,不向后看”。我们这一代老年人,尤其是知识阶层,受过伤害的不少。如果向后看,委屈太多,感叹不已;向前看,雨过天晴,美景无限。尽管不如意事寻常见,但什么问题都会解决。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穷”。要宽容别人,让别人合法地追求名位和财富;同时,要让自己耐得住寂寞,保持晚节。粗茶淡饭能健身,无名无财少拖累。朴实无华也是一种境界。
她用创意让冰火相容 篇7
小时候对夏天最甜美的回忆不过是站在槐树的树阴里, 吃5分钱一根的、甜丝丝的红豆冰棍儿。人越长越大, 对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空调取代了树阴, 而红豆冰棍儿也被来势汹汹的各式各样冰淇淋所替代。每年夏季来临, 各大冰淇淋生产厂家、冷饮店、休闲屋通通摩拳擦掌, 不断推出新产品、新口味, 谁能占据冰淇淋市场的一壁江山, 当然得用产品来说话!如:冰城哈尔滨生意火爆的南极冷饮厅、台湾卖得很火的土豆冰激凌, 韩国的炒冰淇淋等等多种多样, 而冰淇淋里最吸引人的则是它多种多样的配料。或冰或奶油合成物, 上面的浇头更是花样频出, 水果、坚果、果汁、巧克力你能想到的一切都和那爽口爽心的冰淇淋结合在一起。
2008年, 第十一届中国冰淇淋乳品技术博览会上获得金奖的是一系列令人咂舌的冰淇淋:冰淇凌也能进烤箱?下油锅?常温保存?还有铁板烧冰淇淋?油炸冰淇淋?冰淇淋火锅?冰淇淋披萨?等等, 一时间被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华工商时报等媒体纷纷报道。
获奖者竟是一位进城打工干保姆的农家姑娘, 叫周小燕。出生在河北邯郸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 从小就品尝生活的艰辛, 经常吃不饱, 穿不暖, 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小燕很懂事, 学习也非常好, 考试经常是在班里前几名, 她也从小立志要考大学, 但是在中考的时候, 家里却让她报考中专, 因为中专可以分配工作, 可以早点为家里解决一些负担, 在父母的建议下, 她放弃了县里的高中, 只好报考了中专。
2000年, 周小燕中专毕业, 但此时的中专毕业生已经不再分配工作, 都靠自己找, 有关系的同学都找到了好工作, 没有什么家庭背景的小燕只好硬着头皮去寻找工作, 但找来找去也没有找到什么合适的工作, 为了生计, 她做过很多别人不愿意干的工作, 她做过饭店里的服务员, 当过保姆, 曾有一段时间没有办法还摆过地摊, 被城管追着满街跑, 为了生计, 为了帮助家里减轻负担, 她吃了很多苦、受过别人想象不到的累, 难道这是命吗?有时候她也忍不住在没人的地方掩面而泣, 更让她受刺激的是她的一个邻居大姐, 大学毕业后, 就找了一份薪水丰厚的工作, 还交了有钱的男朋友, 可谓事业爱情两丰收。她心底突然有了再上大学的想法, 她要用知识改变命运!
家里人听说她要继续去上学, 说什么也不同意, 再过两年就该找婆家了, 还上什么学, 但小燕很有主见, 也很倔强, 对父母以死相逼, 父母才同意她去上学。于是她联系好北京的同学, 踏上了北上的列车。
求学北京, 命运再次开了玩笑
对于周小燕来说, 第二次走进教室让她的目标更明确, 就是要学好专业知识出人头地 (学的是饭店管理专业) , 为此她下定决心, 一定要比别人学的更出色。
大学的生活快乐而美好。但因为家里不支持, 仅提供学费, 生活费靠自己打工来挣, 坚强而倔强的她愣没跟家里要过一分钱, 所有的生活费都靠自己平时兼职所得, 生活非常清苦, 咸菜和馒头曾经一直成为生活的主导;一元的菜她嫌贵每次只打半份, 就两个馒头就是一顿“大餐”;北京的冬天冷, 寒风刺骨, 她却舍不得为自己添一件羽绒服, 冻的缩手缩脚, 同学看不下去, 送了她一件, 至今让她心存感激。
虽然生活很艰苦, 但她的学习精神得到同学们的一致认可, 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有个男生还对她敞开了心扉, 说愿意一起比翼双飞, 共创属于自己的未来, 她也感动的落下眼泪, 在艰难的求学中, 爱情的到来也让她倍感温暖。但等到毕业的时候, 正赶上国家大学扩招生毕业, 上百万的大学生挤满了人才市场, 找个好一点的工作比登天还难, 由于身上没有多少钱, 只能租住在拥挤而黑暗的、泛着霉烂味的地下室, 为了省钱, 她几乎一日三餐都是白水煮面条, 在微弱的白炽灯下, 周小燕再一次痛哭, 为什么老天对她如此不公, 不得已他和男朋友随便在一家酒店找了一份工作, 微薄的薪水仅够生活开支和交房租, 连她自己都没想到, 她大学毕业后竟然是这样的结果。
发现冰淇淋商机, 靠创业改变命运
作为半路上大学的周小燕来说, 改变贫穷的命运是她最大的追求, 但眼下落魄的境况让她心里很不是滋味, 同时男朋友的家人, 要求她们早日回老家结婚, 她坚决不同意, 如果就这样结婚, 下一步就更加艰难, 为了寻找出路, 她经常失眠, 夜不能寐。
在酒店工作期间, 她利用休息时间在麦当劳店打过一段时间的短工, 她没想到来麦当劳的人很多, 还得排队, 这让她感到诧异, 为什么这么多人要吃冰淇淋?有那么好吃吗?这个生意自己做行不行?她自己也买了一款冰淇淋蛋筒, 一吃, 果然味道非常好, 外皮酥脆香甜, 里面的冰淇淋粉嫩可爱, 吃一口甜滑柔美, 是一小口一小口添着吃完的, 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妙不可言, 这个冰淇淋还真是不错, 于是便萌生了要做冰淇淋生意的想法。
此后她便有意地时刻关注着冰淇淋方面的有关情况。由于不太了解市场, 她专门到各大商场、超市、小店区调查, 还跟一个在美国留学的同学了解国外情况, 听同学说美国做冰淇淋的小店一年四季都非常火爆, 经常有顾客排队购买, 她觉得不可思议, 同学还通过QQ发给她很多照片, 这让她惊讶不已, 一个冰淇淋店竟然这么火!自那之后, 她就非常留意国内的冰淇淋市场变化, 即使在北京, 专业做冰淇淋店的都很少, 如果开一家冰淇淋店是否也非常火呢?想到做到, 她赶紧联系那个同学, 让同学寄来了一些美国风味冰淇淋技术资料, 自己就钻研了起来, 没想到还真学会了。但是她男朋友却不同意她创业, 跟她说“我们两个一起上班赚钱多好啊, 多踏实啊, 创业有风险, 万一赔了可怎么办, 我们也没多少钱!”而小燕却安慰男朋友, 只要好好干, 肯定能赚钱, 男朋友被他说的半信半疑, 只好同意。为此他们想办法凑够了两万块钱, 准备大干一场。
经过多方考察后, 她认为冰淇淋销售必须在人流量大的地方才行, 加上对大学生活的熟悉, 她把小店设在了一所大学的附近, 当时这个地方还没有卖冰淇淋的。在一系列详细的准备之后, 她的冰淇淋小店终于开张了, 那一刻, 她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可是好景不长, 她自认为不错的冰淇淋竟然销售一般, 像冰淇淋蛋筒、奶昔冰淇淋等等, 这些在麦当劳销售很好的品种, 为什么在自己的小店里就不行, 为了弄清楚原因, 她专门与来消费冰淇淋的顾客攀谈, 了解他们的想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 她终于明白了, 她的小店品种太单一, 口味单一, 吃两次就没有什么新鲜感了, 同时她也明白了, 要想做好生意, 除了免费请顾客品尝、打折促销等手段, 最重要的是冰淇淋要创新。
于是她又马不停蹄的学习研究新的冰淇淋系列。旁边一个烤面包店的红火生意给了她很大启发, 冰淇淋能不能做出烤制系列的?她的异想天开让她兴奋和激动, 经过不断的尝试, 她终于做出了“冰火两重天”的“烤冰淇淋”, 热气腾腾的糕点裹着冰凉爽滑的冰激淋新鲜出炉, 零下4oC的冰淇淋不仅完整地保持了不变的形体, 而且完美的保存了细腻爽滑的梦幻口味和独特口感, 美味刺激又能果腹的新鲜美食就此诞生:徐徐散发着蒸腾热气的脆皮外衣+丝丝流露的爽滑冰点+甜蜜松软的意大利蛋糕, 轻咬一口, 酥脆纤维在舌尖咔咔断裂, 齿间冰爽感被痛快切割, 糕点的甜蜜急速漫溢口腔, 味蕾在递进交替的瞬间感受极致体验……一经推出, 立刻受到顾客们的热烈响应, 销售场面异常火爆, 周小燕的冰淇淋小屋的生意一下子火起来了!
淡季不淡, 创意冰淇淋火爆四季
烤冰淇淋的成功让周小燕意识到, 只有创新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 不断研发新的品种、推陈出新成为她的重中之重。
然而销售冰淇淋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 尤其是在冬季的时候, 冰淇淋几乎面临关门歇业的境地, 怎么办?总不能关门吧, 周小燕又参考时尚餐厅的做法, 决定加上一些咖啡、点心、西式快餐之类, 整个一个冬天下来, 她竟然比以往多赚了20多万元!真正实现了淡季不淡的常赚局面。
就这样, 周小燕博取众家之长, 发挥聪明才智和创新思想, 陆续创制出一系列的特色美味冰淇淋。如, 将冰淇淋放在低温冷却的铁板上, 衬以海绵蛋糕, 再辅以巧克力、冰淇淋及新鲜水果串, 然后在铁板上浇上特制果酱等配料, 由消费者自己来进行炒制的铁板烧冰淇淋;将玫瑰、薄荷、薰衣草、迷迭香、依兰花等花卉制成具有美容、养颜、抗衰老、排毒等功效的花卉冰淇淋, 让女人惊喜不已;利用水果、蔬菜、干果和优质的奶油等主要原料, 再加入钙粉, 制作成多维高钙冰淇淋, 深受老年人喜爱;利用鲜果、果冻、冰淇淋粉等制作而成的卡通果冻冰淇淋深受儿童学生的喜爱……周小燕用她的执着和不懈的努力, 创制了油炸冰淇淋、冰淇淋蛋糕、中药冰淇淋、太空冰淇淋、茶叶冰淇淋、冰淇淋火锅、冰淇淋炒饭, 鸡尾酒冰淇淋等400多个品种, 这一切, 让周小燕看到了成功的明灯, 她欣慰地笑了。
由于冰淇淋店的生意格外火爆, 周小燕的同学、朋友也都纷纷要求开她这样的店, 她感到她的事业终于来了, 在经过详细的考察和规划后, 她决定全国布局。如今, 广州、深圳、郑州等地都有了她的创意分店。
中国消费市场的高速增长是带动中国冰淇淋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从最原始的盐水槽生产“冰棍”到先进设备生产的雪糕、冰淇淋, 中国的冰淇淋逐步向成熟化方向迈进, 而消费者消费口味与需求结构越来越呈多样化, 也为冰淇淋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创意空间。从周小燕这一现象也可以看出:当今社会, 创意引领时尚, 创意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
心理相容 篇8
一、目标调控与预期管理
截止到3月底, 全国657个城市中已有608个城市公布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 占92.5%。国家统计局统计并公布新建住房价格指数的70个大中城市, 均已公布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
细观各地出台的目标调控, 不得不说, 地方政府其实是将中央提出的问题直接当作了答案。在诸多公布住房价格控制目标的地方政府中, 只有吉林的长春直接给出了房价收入比的控制指标, 另外还有北京提出“稳中有降”。除此之外的绝大多数城市都是“当地的房价涨幅将不超过GDP增幅或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我们认为, 如果中央政府在任务中明确提出结合住房支付能力, 而不要加上经济发展目标或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等提示性语言也许效果会更好。
至于说地方政府制定的目标实际上是在暗示房价会继续上涨, 没有解决预期管理的问题。我们对此有不同意见。预期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央政府的任务, 例如货币供应量或通胀预期的形成都与央行的行为紧密相关, 地方政府对此无能为力。退一步说, 即使地方政府所提出的目标真的导致了房价继续上涨的预期, 在限购和营业税的制约下, 这个预期房价涨幅对住房投资需求几乎是毫无吸引力的。
二、房价目标调控必须考虑激励相容
我们认为如果地方政府真的能实现房价涨幅低于GDP增幅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目标, 那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在“十二五”规划中, 我国经济增长率的目标已经下调到7%, 远远低于“十一五”时期实际经济增长率11.2%。如果房价增幅持续低于收入增幅, 短期很难熬, 但长期能自然实现房价的软着陆。关键是, 制定目标容易, 实现目标靠什么来保证呢?
我们认为, 从机制设计的基本原理出发, 实现这个调控目标需要考虑到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中国经济的大环境是地方政府在经济增长中的动力世所罕见。为什么中国的地方政府如此热衷于经济增长, 解释的线索从文献看来有两条, 一条是将地方政府看作是“经济人”, 财政分权后地方政府就类似于承包制后的农户一样, 有了经济发展的热情和动力;另一条线索是将地方政府看作是“政治人”, 中央政府通过人事任免和晋升激励促使地方官员参与到经济发展的大潮中。
2007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赫尔维兹在其创立的机制设计理论中提出了“激励相容”的概念:在市场经济中, 每个理性经济人都会有自利的一面, 其个人行为会按自利的规则行为行动;如果能有一种制度安排, 使行为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 正好与企业实现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 这一制度安排就是“激励相容”。毫无疑问, 在中国经济发展动力的问题上, 无论是财政分权还是晋升激励都是满足激励相容的。
那么, 针对目前中央政府要求地方政府制定的房价目标调控, 有没有考虑到激励相容问题呢?机制设计理论告诉我们, 如果一种制度不满足激励相容, 则其结果必然是不满足委托人的目标的。坦率的说,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上的目标并不一致, 已有的制度安排尚未满足激励相容的要求。
我们认为, 处于竞争中的地方政府都有收益内化成本外化的冲动, 地方政府实际上没有控制房价的动力。土地财政确实已经是根深蒂固。现有的房产税征收方案暂时无法承担起地方财政支出主流税种的重任。既然如此, 地方政府即使制定了房价调控目标, 也可能只是一个“应急”措施或“应付”而已。
不过也不是没有转机, 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即约束条件的改变会导致参与人的行为发生变化。随着无限劳动供给逐渐终结, 民工荒愈演愈烈, 而高昂的房价会阻碍城市化进程。地方政府很快会意识到劳动力稳定供应对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这会迫使地方政府稳定房价并加强住房保障建设。如果再在一些根本性的土地制度上有所变革, 例如吸取重庆、成都等地农地确权的经验、跨区域耕地占补平衡的试验和推广等。从中央层面上说, 货币收紧解决通胀预期问题也有助于地方政府的目标调控。
三、充分信息与房价目标调控
英国前首相迪斯累利曾经说过, 世界上有三种谎言, 一是谎言, 二是该死的谎言, 三是统计数字。如果房价统计数据失真, 则完成现有的目标轻而易举。这样一来, 解决好房价目标调控的另外一个必备条件就是解决好房价信息问题。机制设计理论还告诉我们, 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往往会采用机会主义的行为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在中国的住房市场上, 地方政府毫无疑问拥有信息优势。
现在地方政府纷纷表示房价目标不低于GDP增长速度或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 还有一些二、三线城市直接给出了上涨速度控制。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 在过去的5年中, 只有房价疯涨的2009年房价涨幅高于全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所以, 初看起来, 各城市要完成所定的控制目标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但这其中至少涉及到三个问题。一是鉴于现在收入分配差距巨大, 收入分布严重右偏, 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代表性也越来越差, 多数人的收入增幅赶不上平均增幅, 所以, 即使地方政府宣布实现了目标, 可能也无法改善中低收入阶层的支付能力。二是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人为“调节”新建住房价格, 例如控制高价住宅销售许可证的发放, 就像在完成节能减排中直接拉闸限电一样;再比如保障房也被纳入到新建住房中, 而保障房价格较低能直接拉低新建住房价格水平。三是市场会出现潜在的价格上涨, 即房价确实没有涨多少, 但是消费者就是买不到房。这三个问题都涉及到住房市场的充分信息问题, 地方政府既有能力又有动力掩盖这些真实的信息, 而使得其无法向上流动。
论信访与法治的相容性 篇9
对信访的批判并非一个新鲜话题。不少论者将信访乱象归因于信访与法治的冲突, 个中理由则不仅在于信访的法律依据单薄, 更在于其认为信访活动与法治逻辑上不相容, 信访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法治的破坏。
尽管饱受诛伐, 信访却未在法治建设中如预期般销声匿迹, 反而不断涌现洪峰。或许, 在义正辞严地批判信访之前, 法治论者有必要先确实地回答: 法治社会中是否真的没有信访的立足之地? 而若信访可以与法治相容, 又如何理解其相对位置呢?
本文试图借助法价值研究的现有成果回答上述问题。结论是, 信访具备与法治的相容性, 可以作为司法裁判外的纠纷解决方式而与法治并存。一种法治主义者的最佳姿态不是排斥信访, 而是关注如何在本应由司法解决的矛盾范围之内, 确保裁判独立性和终局性。
二、法治的核心: 作为解纷机制的司法裁判
导致人们认为信访与法治矛盾的主要原因, 是对法治的误解。不少人将法治概念的核心理解为任何主体应使自己的有公共意义的活动合乎法律。据此, 信访既在法律依据上可疑、又可能使人“信访不信法”, 故不利于守法, 自然与法治不相容。
但法治与信访的最重要关联恰恰在于社会纠纷的解决。法治的核心就在于发挥司法裁判解决纠纷、树立判准的终局效能; 论者也难以否认, 信访从功能上讲也正是一种解纷方式。据此, 解纷机制作为讨论法治与信访关系的解释框架便呼之欲出。法治在根本上可否兼容信访, 就不取决于是否存在严密有效的现行法制约它, 而取决于信访作为一种解纷机制是否必然与司法裁判相冲突, 侵蚀法的核心价值。
三、冲突的化解: 解纷机制的三个层次
纠纷解决的途径有三: 一自行解决, 即矛盾双方内部解决矛盾。这可能是单方的, 但更多是交互的; 二是同等关系第三人解纷, 即由与矛盾双方处于同等关系的第三人、依三方共享标准解纷。三是中立第三人解纷, 即由与矛盾双方皆无关者、依公开之判准解纷, 主要指司法裁判。
上述三者具备一种递进关系。自行解纷处于第一阶层, 解决轻微纠纷较合适, 解决较重则往往诉诸复仇而缺陷明显。针对第一种解纷方式无法妥善处理的纠纷, 同等关系第三人解纷应运而生。不过面对分歧日益增多且价值多元的现代社会, 第二种解纷方式的不足也愈发显现。于是第三种解纷方式的优势便得以凸显: 一来, 裁判标准和审判活动的公开性和结果的终局性, 克服了同等关系人解纷缺乏示范功能的低效问题; 二来, 法官的独立确保解纷中立, 使结果在价值多元社会更显公平。
根据解纷机制的上述层次性结构, 信访与法治的相容性不难察觉。该结构中, 信访显然可在第二层获得一席之地。信访人既非自行解纷也不诉诸独立第三人, 而是请求官员作为同等关系第三人解纷, 为民做主。而位于机制第三层的司法裁判, 其存在本即为解决那些无法为前两类方式所解决的矛盾, 故以发挥裁判效能为核心的法治, 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排斥另两种解纷方式的适用, 从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排斥信访。法治意味着裁判应成为终局性解纷方式, 而不意味着它应成为唯一解决方式, 不意味着将上述三层次结构变为一元化的。法治背景下, 既然那些不必也不应诉诸司法的分歧不会消失, 那么包括信访在内的同等第三人解纷方式, 自有发展空间。
反对者指出: 现实中, 一些本应司法解决的矛盾也由信访“越俎代庖”了。笔者认为, 此观点实际效果值得商榷: 不是信访的存在导致相关情况, 而是司法的不足导致信访的乱象。无论已有判决而访或无视司法而访, 相关情形的泛滥都体现了同一事实: 裁判的结果未被认可为具有最后效力。就是裁判的终局性没得到确保才是问题关键。在此意义上, 现象恰恰证明、而非瓦解了解纷机制的解释力: 根据前述三层结构, 当本应发挥终局性效能的司法无力给出具备最后效力的结果, 法治难以发挥其内在价值, 本应在第三层解决的矛盾就不得不退回第二层, 而由于这些矛盾本非第二层可妥善安置的对象, 削足适履的结果, 自然是乱象难免。
四、结论
综上可见, 信访与法治是相容的。法治价值的核心, 取决于裁判能否发挥作为终局性解纷方式的效能, 而在解纷机制的层次性结构中, 属于第二阶层的信访与属于第三阶层的司法裁判之间是递进关系。信访乱象之源不在于信访与法治有何天然矛盾, 而是司法裁判未能发挥应有效能, 即乱象乃法价值未能实现的结果, 而非其原因。
因此, 在中国法治社会建设中, 信访不仅有存在余地, 甚至可能是必要装置。法治论者最应关心的, 恐怕并非如何出于法治理由废除信访, 而是如何确保司法裁判的独立、融贯与终局性, 使解纷机制在各个层面上发挥应有效能, 系统化解决日益复杂的社会纠纷, 实现法治维系社会整体的终极目标。
摘要:本文试论证信访与法治之间无必然冲突。从解纷机制整体结构出发, 信访与司法裁判是层次性递进关系, 而非矛盾关系。法治作为废除信访的理由值得商榷。
关键词:法治,信访,解纷机制
参考文献
[1]徐显明主编.法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9.
[2]陈景辉.法律的内在价值与法治[J].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2 (1) :3
[3]潘素敏.浅论中国法制进程中的信访制度[J].法制博览, 2012 (11) :221.
相容性评价指标及改进分析 篇10
碰撞相容性是指汽车在碰撞中保护自己的乘员, 同时也保护对方车辆乘员的能力。在碰撞中, 当两辆车乘员的死亡率很低的时候, 才能够表明两辆车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这就明确指出汽车相容性不仅仅包括对自己的保护, 同时也包括对对方车辆的保护。在车辆碰撞法规日益严格的今天, 汽车的碰撞相容性也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满足了相关法规的同时, 也要考虑到汽车碰撞相容性的因素, 这样才能真正地为乘员提供一个安全的乘坐环境。
1 相容性研究方法及评价指标
相容性是一个前沿性的课题,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研究方法, 同时也没有出台相应的法规。国内与相容性相关的法规主要有GB 11567.1-2001和GB 11567.2-2001。这两个法规主要是针对侧面和后下部防护装置, 对于相容性并没有明确的指标规定。
目前国内外有关相容性的研究主要采用以下一些衡量指标:速度变化量、乘员承受的最大加速度、轿车前端变形区域长度、轿车车身变形率。由于乘员承受的最大加速度与轿车的乘员约束系统有很密切的关系, 并且约束系统各部件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不易评判, 而轿车前端变形区域长度及车身变形率同样与轿车本身的结构相关, 因此本文创新性地采用轿车方向盘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作为衡量指标。因为该指标易于测量, 同时也是导致乘员受伤的关键部件, 文献[4]中指出汽车正面碰撞时转向盘是使驾驶员重伤的主要元件。
2 模型建立
考虑到相容性对模型的要求以及计算效率等问题, 在本例对相容性的分析中, 对重型车模型进行了适当的简化。因为驾驶室、鞍座、油箱、排气系统、电瓶箱等总成不参与和轿车的碰撞, 因此把其简化为质点, 这样既不影响整车惯性又提高了计算效率, 简化后的重型车基础模型见图1, 轿车基础模型见图2。鉴于篇幅关系, 对详细的建模过程不再阐述。
3 仿真分析
3.1 参考模型分析
根据已经建立的模型, 进行了仿真分析, 图3、图4分别为计算的仿真结果图、能量变化曲线图, 图5、图6分别为仿真中仪表盘和方向盘的侵入量及侵入速度曲线。
从图4中可以看出:总能量守恒, 沙漏能比较小, 验证了参考模型的有效性。从图5和图6可以看出:侵入量和侵入速度的值都比较大, 同时, 轿车速度的改变量也达到了5.7 m/s。对比轿车正碰变形及侵入量、侵入速度曲线, 可以发现:从相容性的角度来讲, 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因为主要考察点在方向盘, 因此以后的碰撞结果只对方向盘进行测量分析。
3.2 改进结构设计及分析
针对基础模型的变形结果及曲线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轿车前端已经完全钻入重型车下面, 造成轿车侵入量和侵入速度过大。从图5、图6也可以看到:轿车的在与重型车的初始碰撞后, 侵入量增加比较迟缓, 这个过程正是轿车下钻的过程, 当轿车下钻完成后, 侵入量的增加又比较迅速, 轿车的下钻时间从图中看, 应该是45 ms~60 ms之间, 与侵入速度的变化趋势一致。
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轿车的侵入过大主要是由于其下钻造成的。因此, 改进结构主要从防止轿车下钻入手。
图7为改进结构部件, 图8为其截面图。图7中A部件为改进结构, 原保险杠结构向下复制延伸, 同时增加吸能部件, 吸能部件为如图9所示的薄壁帽形结构, 共分为上、下两排, 厚度只有0.6 mm, 材料为屈服强度为129 MPa的低强度钢。
结构改进前后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对比曲线分别见图10、图11。
改进之后的保险杠有效地防止了轿车的下钻, 这个作用也在关键点的测量曲线有所体现, 改进结构使得轿车方向盘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有了大幅度的降低, 侵入量降低了30.2%, 侵入速度降低了26.4%。
3.3 改进结构验证
由于发生的车辆事故边界条件比较复杂, 因此考虑其中影响比较大的两个因素做参数分析以验证改进结构的有效性, 所选取的参数为速度和偏置量。
3.3.1 速度验证
该结构对于原模型的改进效果已经进行了仿真验证。为了进一步验证改进结构的有效性, 还计算了不同速度的碰撞模型。图12~图13是将碰撞速度提高的结果曲线图。
速度提高之后, 轿车前端受到的冲击更大, 驾驶室几乎已经完全变形。从侵入量和侵入速度曲线中也可以看到, 该改进结构使得侵入量降低了17.1%, 侵入速度降低了25.8%, 可见对不同的速度都有一定的改进效果。
3.3.2 偏置量验证
为了验证改进结构的有效性, 还计算了不同偏置量的碰撞方案 (初始偏置量为50%) 。图14~图15是降低偏置量 (偏置量为10%) 的碰撞结果曲线图。
偏置量降低之后, 轿车整体的变形变小, 这主要是因为轿车和重型车的吸能区域增加了, 因此有更多的能量转化为内能。从变形曲线中也可以看到, 侵入量和侵入速度明显降低, 验证了改进结构对不同偏置量的改进效果。
4 结论
根据对相容性概念的阐述以及研究方法的探究, 最终确定研究方案以及衡量指标。通过对不同方案的对比优化, 确定了最终改进结构, 改进结构对方向盘的侵入量降低了30.2%, 侵入速度降低了26.4%;同时还针对不同的速度和偏置量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显示, 改进结构同样有效。
摘要:对大量文献进行了查找总结, 确定了新的相容性衡量指标, 并且建立了相容性模型。通过对碰撞结果及影响相容性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 提出了改进方案, 最后对改进方案进行了速度及偏置量的验证, 证明了改进方案的有效性。
关键词:衡量指标,相容性模型,改进方案
参考文献
[1]朱西产, 程勇.载货汽车防护装置最佳离地高度和刚度的分析[J].汽车工程, 2002, 24 (5) :420-421.
[2]袁泉, 李一兵.基于碰撞相容性因素的车辆追尾事故深入数据分析[J].汽车技术, 2006 (增刊) :73.
[3]程勇, 朱西产.大型载货汽车被动安全性的特点及改进措施[J].汽车技术, 2002 (5) :3-4.
水火相容 和声共鸣 篇11
李清的工作室位于成都市郊的三圣乡红砂村,这里远离城市喧嚣,富有自然情调,对艺术创作大有益处。六月初的某个下午,我见到了李清。当天他正忙于某电视台的人物专访,便先由他的经纪人带我参观了他的作品。稍后,我们三人便坐在茶桌前,品起了这种能在火中烧出水的质感的奇妙艺术。
S:《收藏参考》 L:李清
S:这种釉中彩浮雕瓷版画在材质上容易磕碰,在后期装裱方面有什么特殊的处理?
L:这个问题我们考虑到了。现在我们每幅作品都有一个精美的盒子,这个盒子在功能性上做得比较到位,陶瓷该有的防护都有。这个一般都没问题,包括发货时用的框也是用很好的木头制成的。
S:对于某些客户定做的作品,内容题材一般是你自己来定还是根据客户要求来定?
L:一般按照我自己的题材来定。因为客户觉得自己再来选择其他题材,既会影响我的创作,也会影响他自己拿到手的作品价值。他们有时候也会有自己的要求,但大多是在我的原创思路上再去寻找一些东西。
S:我看到你的一些作品题材与蜀绣蜀锦的题材有相似,具体你在创作的题材上有倾向于哪些方面?
L:我的整个审美构架是来自于传统的,主要是用现在的方式去表达,所以我的题材一般是别人比较容易接受与理解的题材。
比如鱼的系列,它的范围比较大,鱼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是一个比较吉祥的符号,比如年年有余 (鱼)、如鱼得水等。创作时就要考虑这个鱼用什么方式来表现,这个瓷器和颜料都是可以恰到好处来表现鱼这个题材的。
值得现当代艺术家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技术的结合。这样的表现形式是一种可以打通中西方文化桥梁的东西。我的题材就是从传统过渡到现代的。也有一些学术性很强的作品,比如青花类型,这是具有很深的意境和思想的题材,从它的材质面和艺术面,两者有机的结合,符合大众的审美。
釉中彩浮雕瓷版画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涉及地域性审美,在艺术创作与陶瓷技艺上不分先后,二者是结合体。
S:现在这种釉中彩浮雕瓷板作品,对于它的推广与发行你有没有特别的想法?
L:我是想以学术作为支撑,把工艺和艺术结合起来,有秩序、有层次的推动。目前也有很多机构来找我们做合作,但是我们都没有接受,我们有我们的思想,我们就是要尽量避免像现在很多艺术家只为商业服务的这种现象。很多做收藏的到我们这来,主要是因为这里是以艺术为主导的,不受商业驱使。
艺术来源于生活,很多艺术灵感也许就来自于一个细小的事件或别人一句简单的话。对于长期从事水彩画的李清来说,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欧阳世彬一句话“如果你这些画做到陶瓷上,绝对是艺术界的一朵奇葩。”将他推向了创作釉中彩浮雕瓷版画的路上。
瓷版画可溯源至唐代,明清时期也发展成多种形式,但是以往四川地区的生活用瓷较多,对于这类瓷版画并无多少经验可借鉴。李清经过多次创作烧制经验后,作品越趋成熟。
陶瓷制作需经过诸多工序,《天工开物》载:“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瓷版画在制作时要经历三次高温烧制。拿李清常采用的鱼系列瓷版画作品来说,初次烧制前要先在泥板上用毛笔蘸上泥浆绘制出浮雕图案,再用喷壶喷上釉,经过1300多度的高温,冷却后就出现了青色的瓷板,透出水一样的润泽。之后,在这青色瓷板上用各色颜料进行彩绘,彩绘后的瓷板进入窑中进行第二次烧制。二次烧制后,进行最后的细节处修整,再第三次烧制,这样一件完整的瓷版作品才算完成。
李清的釉中彩浮雕瓷版画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吸引着我。一是它的这种表现形式,就如他说的一样,这不能笼统的叫美术陶瓷或工艺陶瓷,这是艺术创作与工艺技艺的一种结合。二是这种作品呈现出的美,它不同于其他的二维或三维空间,按照李清自己的话说,它是二维半空间,釉中彩浮雕瓷板,能将水彩的玲珑剔透表现得淋漓尽致。三、作品透出的艺术格调与艺术家本身的艺术追求是我在爱上这种艺术形式后升华出的另一种喜爱理由。
“水火既济”虽出自《易经》,在中医学上也应用,但我觉得在釉中彩浮雕瓷版画上也是一种水火相容的结合,最好的结果就是出现了让人视觉为之一震的美。
相容关系下的覆盖粗糙集 篇12
1983年Zakowski[3]从实际应用出发,提出了覆盖粗糙集模型,并讨论了相关的性质。2003年William Zhu和Fei-Yue Wang[4]在覆盖粗糙集的基础上给出了约简的概念和方法,证明了一个覆盖通过约简得到的最简覆盖是唯一的,并且证明了最简覆盖相同的两个覆盖产生相同的上、下近似。在实际应用中覆盖比划分更具有一般的表现形式,它在数据挖掘方面的应用潜力是可观的。为了更有效地将该理论应用到数据挖掘领域,我们需要关注其中的一些问题,从各个角度去研究覆盖粗糙集。本文主要从只满足自反性和对称性的相容关系入手,对相容关系下的覆盖粗糙集进行一系列的探究。
1 背景知识
本章主要讨论的是文章中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Pawlak经典粗糙集、Zakowski覆盖粗糙集以及相容关系等。
1.1 经典粗糙集和覆盖粗糙集的基本概念
定义1(粗糙集[5])设K=(U,S)是一个知识库,其中U为论域,S为U上的一簇等价关系,对于坌X哿U和论域U上的一个等价关系R∈IND(K),则X关于R的下近似和上近似分别为:
当时,称X是R-精确集;当时,称X是R-粗糙集,即X是粗糙集。
定义2(覆盖[4])设U是一个非空有限论域,C是U的子集构成的集簇,若C中的元素均非空且∪C=U,则称C是U上的一个覆盖。
显然,论域U上的划分也是论域U上的覆盖,因此覆盖的引入是对划分这个概念的推广。下面将要介绍覆盖粗糙集模型中的两个重要的概念。
定义3(最小描述[4])设C是论域U上的一个覆盖,任意x∈U,则称集族:
为论域U中元素x的最小描述。
定义4[6,16](隶属族)设(U,C)为覆盖近似空间,x为U中的一个对象,则x在近似空间中的隶属族为
定义5[4](可约元)设C是论域U上的一个覆盖且K∈C,若K是C-{K}中的一些集合的并集,那么称K是覆盖C的一个可约元,否则称K是覆盖C的不可约元。
在论域U上的覆盖C中,若任意元素都是不可约的,那么该覆盖C是不可约,否则C是可约的。
定义6(单一的[7])设C是论域U的一个覆盖。若坌x∈U,都有|Md(x)|=1,则称C为单一的。
如果C是单一的,则表示坌x∈U,其最小描述中的集合个数为1。
1.2 相容关系
定义7(相容关系[2])设U任意集合,R为上的二元关系,若R是自反的、对称的,则称R为U上的相容关系。对任意x,y∈U,若
例1设集合U={x1,x2,x3,x4,x5},U上的一关系R表示为:R={
定义8(最大相容类[2])设R是集合U上的相容关系,A⊆U,若对坌x,y∈A,有x Ry,则称A是由相容关系R产生的相容类。不能真包含在任何其它相容类中的相容类,称作最大相容类。
2 相容关系下的覆盖粗糙集
覆盖在实际应用中比划分更具有一般性,所以为了更有效地发挥该理论在应用领域中的作用,我们需要进一步地研究覆盖粗糙集。下面将在相容关系的基础上对覆盖粗糙集进行一系列的探究。
2.1 基本概念
定义9(基于相容关系的覆盖)设R是非空论域U上的相容关系,C是U的子集簇。若任意K∈C是由相容关系R产生的相容类,且∪C=U,则称C为论域U上基于相容关系R的覆盖。
需要注意的是:任意K∈C,K中的元素都是相容的;若给定论域U上的相容关系R,那么可构成不同的论域U的覆盖。
例2由例1中的相容关系构造一覆盖C={K1,K2,K3,K4,K5},其中K1={x2,x4,x5},K2={x1,x2},K3={x2,x3},K4={x1,x4},K5={x3,x5}。
命题2设C={K1,K2,…,Kn}是论域U上基于相容关系R的覆盖,对坌Ki∈C,Ki对应的相容关系可表示为:Ri={
证明:(1)由Ri={
(2)因为C={K1,K2,…,Kn}是由相容关系R构成的,且Ri为Ki对应的相容关系,所以对坌
命题3论域上所有最大相容类的集合必为基于相容关系的覆盖。
证明:设U为非空论域,C为由相容关系R产生的所有最大相容类生成的集合。易知:对∀x∈U,必埚Kx∈C,使得x∈Kx。
由可得:,则∪C=U。又因为集合C为最大相容类的集合,所以C中的元素都是相容的。由定义9可得:集合C为基于相容关系R的覆盖,即所有最大相容类的集合必为基于相容关系的覆盖。
通过命题3的证明,我们可以说R是集合U上的相容关系,那么其最大相容类的集合构成了集合U的基于R的覆盖的一个特例。
命题4设R为非空论域U上的相容关系,由R产生的所有最大相容类的集合生成的U上基于R的覆盖是唯一的。
证明:假设满足题设要求的覆盖是不唯一,那么设所有最大相容类的集合能生成两个不同的U上的覆盖C*和C#,则有C*-C#={K|K∈C*∧K∉C#},此集合非空(或者C#-C*={K|K∈C#∧K∉C*},此集合非空)。现取∀Ki∈C*-C#,∀Kj∈C#-C*易知:Ki≠Kj,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1)Ki和Kj元素个数不相等,覆盖C*和C#都是U上的所有最大相容类的集合生成的,但是C*和C#中存在元素个数不相等的元素,则说明C*或者C#中还存在不是最大相容类的元素,即C*和C#中有一个不是符合题设条件的覆盖,这与假设矛盾,假设不成立。
(2)Ki和Kj元素个数相等但内容不同,由于覆盖C*和C#是由同一个相容关系R生成的,由命题2可知:C*中所有元素对应的相容关系的并集为R,C#中所有元素对应的相容关系的并集也为R。但是由于Ki、Kj中的内容不同,故C*中的元素Ki和C#中的元素Kj会产生出互异的相容关系,所以C*中所有元素对应的相容关系的并集和C#中所有元素对应的相容关系的并集互异。这与前面的结论矛盾,假设不成立。
综上可知:命题4成立。
例3由例1中的相容关系产生的最大相容类的集合生成的唯一的覆盖C={K1,K2,K3},其中K1={x2,x4,x5},K2={x1,x2,x4},K3={x2,x3,x5}。
设论域U={a,b,c,d,e},U上基于某个某相容关系的覆盖C^={{a,b,c},{a,c,d},{a,b,e}},C*={{a,b,c},{a,d},{d,c},{a,e},{b,e}},覆盖C^和C*哪个是由相容关系R产生的所有最大相容类的集合生成的呢?下面的命题将讨论这个问题,分析什么样的覆盖才可以由基于相容关系的最大相容类的集合生成。
命题5设论域U上基于相容关系R的覆盖C={K1,K2,…,Kn},若满足条件:∀Ki∈C,当x∈U-Ki时,对∀y∈Ki,若埚
证明:根据定义8最大相容类的定义,易证命题5结论成立。
2.2 相容关系下的覆盖粗糙集的可约元
由定义5可知,若C是论域U上的一个覆盖且K∈C,如果K是C-{K}中的一些集合的并集,则称K是覆盖C的一个可约元,否则称K是覆盖C的不可约元。这部分将着重讨论由最大相容类的集合生成的这类覆盖的可约元的情况。
命题6若覆盖C是由论域U上的所有最大相容类的集合生成的,那么此覆盖中不存在可约元。
证明:假设覆盖C={K1,K2,…,Kn},假设Ki为可约元,那么根据可约元的定义可知,Ki定为C-Ki中的一些元素的并集,易知C-Ki={K1,K2,…,Ki-1,Ki+1,…,Kn},设Km1,Km2,…,Kmp是C-Ki中并集等于Ki的那些覆盖元(其中p≤n-1)。所以对于∀Kmp∈{Km1,Km2,…,Kmp},都有Kmp⊂Ki。
现在需证明的是在符合题设要求的覆盖中任意元素之间不存在真包含关系,即证明:设覆盖C={K1,K2,…,Kn},其中∀Ki为集合U的最大相容类,那么对∀Ki,Kj∈C(i≠j),若Ki⊂Kj(Ki⊃Kj),则必有Ki=Kj。
当Ki⊂Kj时,易知Ki和Kj上的相容关系都达到最大,所以Ki⊂Kj与这点矛盾,可得真包含关系不成立,则上述命题结论成立。当Ki⊃Kj时,同理可得。
综上可得:若覆盖C是由论域U上的最大相容类的集合生成的,那么该覆盖中不存在可约元。
2.3 相容关系下的覆盖粗糙集中单一的覆盖
已知相容关系R及论域U上的覆盖C,且任意C中元素均为最大相容类。当覆盖C中的任意元素之间交集为空时,覆盖C退化为划分,易知划分这类特殊的覆盖一定是单一的覆盖[7];下面讨论当覆盖C中存在两个元素交集非空时的情况。
命题7设论域U上基于相容关系R的覆盖C是由R产生的最大相容类的集合生成的,FM(x)表示x的隶属族。若∀x∈U,使得|FM(x)|≥2,那么C一定不是单一的覆盖。
证明:单一的覆盖即对于∀x∈U,都有|Md(x)|=1。那么对于命题7只需证明Ǝx∈U,使得|Md(x)|>1即可。
由命题6可知,由论域U上基于相容关系R的最大相容类的集合生成的覆盖C中是没有可约元的且任意两个元素之间不存在包含关系。则对于∀K∈FM(x),都有K∈Md(x)。又因为Ǝx∈U,使得|FM(x)|≥2。则可得:Ǝx∈U,使得|Md(x)|>1。
综上:命题7得证。即:如果由相容关系R产生的最大相容类的集合生成的覆盖C中,存在两个元素的交集不为空,那么此覆盖不是单一的覆盖。
例4已知覆盖C={{a,b},{d,e},{b,c,e,f}}。易知:覆盖C中的元素都是最大相容类。覆盖C中有FM(b)={{a,b},{b,c,e,f}},FM(e)={{d,e},{b,c,e,f}},由命题7可得:覆盖C不是单一覆盖。
2.4 相容关系下的覆盖粗糙集最小描述
定义10(k-最简覆盖)设C是论域U上基于相容关系R的覆盖,k为正整数。对∀x∈U,∀Kx∈Md(x),如果|Kx|=k,则称覆盖C是k-最简覆盖。
在由相容类生成的覆盖中,由最大相容类的集合生成的覆盖k值为最大。所以在同一相容关系R下,为了得到一个k为满足要求取值时的最简覆盖,可按下面的算法进行:
输入:一个相容关系R。
输出:相容关系R下的一个k-最简覆盖。
第一步:由已知的相容关系R得出与其相对应的最大相容类的集合组成的覆盖C;
第二步:设C={K1,K2,…,Kn},进行如下循环:i从1到n依次求出元素Ki的幂集2Ki。
第三步:依次从幂集2Ki中选择元素个数等于k的Ki的非空子集,这些满足要求的子集构成一个覆盖,它就是相容关系R下一个k-最简覆盖。
第四步:输出得到的覆盖。
例5已知由相容关系R对应的最大相容类的集合生成的覆盖C={{a,b,c},{b,c,e},{b,d,e}}。
集合{a,b,c}的幂集为:{{a},{b},{c},{a,c},{a,b},{b,c},{a,b,c},Ø};
集合{b,c,e}的幂集为:{{b},{c},{e},{b,c},{c,e},{b,e},{b,c,e},Ø};
集合{b,d,e}的幂集为:{{b},{d},{e},{b,d},{b,e},{d,e},{b,d,e},Ø};则有覆盖C^={{a,c},{a,b},{b,c},{c,e},{b,d},{b,e}}为2-最简覆盖。
命题8 1-最简覆盖一定是划分并且此划分是由论域中的元素的单点集组成的。
证明:由1-最简覆盖可知:对∀x∈U,任意Kx∈Md(x),都有|Kx|=1。即∀x∈U,Md(x)={{x}}。故1-最简覆盖可表示为C={{x}|坌x∈U}。根据上式可知:1-最简覆盖一定是划分并且此划分是由论域中的元素的单点集组成的。
2.5 评价相容关系下的覆盖粗糙集的数值标准
定义11(r-均匀覆盖)设C为论域U上一个基于相容关系的覆盖,r为正整数。若FM(x)满足条件:|FM(x)|≤r,则称覆盖C为r-均匀覆盖。特别地,当r=1时,覆盖C退化为划分。
定义12(绝对覆盖率)设C为论域U上一个基于相容关系的覆盖。∀x∈U,定义
为元素x的绝对覆盖率。
定义13(相对覆盖率)设C为论域U上一个基于相容关系的覆盖。∀x∈U,定义
为元素x的相对覆盖率。
命题10若覆盖C中任意两个元素之间不存在包含关系,那么对∀x∈U,x的绝对覆盖率和相对覆盖率相等。
证明:由于覆盖C中的任意两个元素之间不存在包含关系,则有:对∀x∈U,有Md(x)={K|x∈K∧K∈C}。又因为FM(x)={K∈C|x∈K},故|FM(x)|=|Md(x)|,即x的绝对覆盖率和相对覆盖率相等。
若覆盖C是由论域上的所有最大相容类的集合生成的,易知C中任意两个元素之间不存在包含关系,根据命题10可得结论:此时对∀x∈U,x的绝对覆盖率和相对覆盖率相等。
3 结论
本文介绍了基于相容关系的覆盖的定义,指出这种覆盖中的元素对应的关系是等价关系,并证明了由所有最大相容类的集合可以生成一个覆盖且此覆盖是唯一的;证明了相容关系下由所有最大相容类的集合生成的覆盖一定不含可约元,并对其是否为单一的覆盖进行了探讨,得出结论若由最大相容类的集合生成的覆盖中存在两个元素的交集不为空,那么这个覆盖一定不是单一的覆盖;提出了k-最简覆盖的概念,并对特殊的1-最简覆盖进行了探讨;给出了一些评价相容关系下的覆盖粗糙集的数值标准,包括r-均匀覆盖、绝对覆盖率和相对覆盖率,证明了若覆盖中任意两个元素之间的交集不为空,那么此覆盖的绝对覆盖率和相对覆盖率相等。本文是对覆盖粗糙集模型的进一步探究,后续的研究中将会继续探讨这一方面的问题。
摘要:为了更有效地覆盖粗糙集理论应用到数据挖掘领域,所以对相容关系下的覆盖粗糙集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首先介绍了基于相容关系的覆盖的定义以及基于相容关系的覆盖的特例--最大相容类的集合生成的覆盖的一些性质;其次对相容关系下由所有最大相容类的集合生成的覆盖中的可约元进行了讨论,并对这个条件下覆盖是否为单一的覆盖进行了探讨;接着借助于最小描述提出了k-最简覆盖这个概念,并对其做了简单的探究;最后探究了一些评价相容关系下的覆盖粗糙集的数值标准,并且分析了绝对覆盖率和相对覆盖率相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