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需求

2024-09-09

电力需求(精选12篇)

电力需求 篇1

一、概述

曾经发生的加州电力市场危机、北美大停电及相继的停电事故, 以及我国2004年夏天的严重电力短缺, 这些现象是更体现了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重要性, 如何协调电力供应和需求侧资源, 防止电力危机的发展, 以达到全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同时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确保电力工业的持续发展又成为各国电力企业关注的焦点。DSM的概念最早于1984年由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提出, DSM是指电力企业制定的影响用户用电方式, 改变负荷曲线形状的规划和实施措施。包括负荷管理、使用新技术、储能、电气化等。

二、电力需求侧管理机制

电力市场机制, 研究的就是电力市场这个复杂工作系统的结果、功能和系统内外的相互关系。我们研究的内容包括电力市场作为市场的一般规律和作为电力市场的特殊规律。从共性与特性的的辩证关系出发, 我们的研究当然首先考虑的是电力市场要符合市场规律的通用原则, 然后考虑的是作为电力这样的商品, 在电力市场中运营是应该遵循什么样的特殊规律。当然, 在考虑电力市场时必须考虑到中国的市场条件和市场环境。

市场机制的运行方式决定论电力行业管理体制运行。不同的市场机制下有着不同的运行效果。显而易见, 只有在某种市场机制条件下, 才能充分发挥电力管理体制的作用。

(一) 建立长效机制

电力需求侧管理 (DSM) 分为长期改变负荷特性的行为和机制及短期负荷响应行为和市场机制, 进一步丰富了DSM的内容。我们在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时候, 不仅要重视DSM的长效机制, 还要重视短期负荷响应。其实我们在过去的长期缺电过程中和最近几年的缺电时期, 不仅抓了长效机制, 如采用节能灯和节能型家用电器, 也抓短期的负荷响应, 如错峰、避峰、限荷、拉路等。长效机制一旦实施将长期发挥作用, 而短期负荷响应只在短时间内起作用。我们不仅要抓DSM的长效机制, 同时也要重视抓短期的负荷响应。在缺电电价高的时候, 例如对居民来说, 如果既有电炊具、电水壶、电开水器, 又有燃气炊具和天然气热水器, 同样也是一个很好的柔性负荷用户。所以我们在培育DSM长效机制的同时, 也要研究和培育需求响应机制。应当学习国际能源机构, 研究电力需求侧竞价机制, 开发新的实施方案, 同时还要研究需求响应资源。

我国在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中, 各地都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 从总体来看, 与发达国家相比, 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 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 切实加强需求侧管理工作。”经过10几年的工作, 能够把电力需求侧管理, 提高到坚持科学的电力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 这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应当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 为建立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长效机制而加倍努力。

要建立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方向已经明确地提出来了, 就是按照电力需求侧的定义去做就是长效机制。那么怎样建立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长效机制呢?需要考虑的方面如下:

(1) 、电价改革

电价是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 电价是电力发展的支持力量, 电价也是建立电力需求侧管理长效机制的必备条件。电力需求侧管理中的负荷管理和节约用电措施的效益与电价有密切的关系, 为了建立DSM的长效机制, 首先要做到电价合理化, 电与其他能源的比价合理化。

(2) 、要搞好综合资源规划

电力需求侧管理不是孤立的, 电力需求侧管理资源很多, 但并不是所有的需方资源都可以利用的, 在制订DSM发展规划中, 要按费用最小和费用有效原则, 把DSM和供应侧资源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进行优选、排比、组合, 选出最佳的资源配置。也就是说DSM资源只有消耗比供应侧资源小才能被开发利用。我们应当通过综合资源规划, 确定近期应当采取的DSM措施, 制订电力需求侧管理规划。

(3) 、要建立激励机制

电力需求侧管理要以电力公司作为实施主体, 但是实施DSM对于电力公司来讲, 存在着开拓能效市场与开拓电力市场之间的利益冲突。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行DSM, 在开始的10余年进展缓慢, 实施的效果不大, 后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激励机制, 使DSM取得了良好进展。我国同样存在这个问题, 一般对于电力公司的激励政策有三:一是实施DSM计划的成本回收;二是实施DSM计划的收人损失补偿;三是实施DSM计划的效果奖励。

(4) 、筹集必要的资金

要建立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长效机制, 有的可以通过电价来解决, 如移峰填谷的措施, 可以通过峰谷电价获得补偿;可中断负荷措施可以从可中断负荷电价得到补偿。但是有些措施需要对用户进行经济补偿, 如推广节能灯, 要求用户提前更新电力空调器、电冰箱等家用电器, 采用蓄冰空调、地热采暖、利用天然气搞冷热电联产装置等, 需要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和激励, 这方面在美国及一些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 我国河北等省也进行了一些试点, 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⑸、节能机制

借鉴国外的节能机制, 节能服务公司EMC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开展专业化的节能服务, 已经成为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利用市场机制开展DSM的重要方式, 促进了全社会节能项目的实施。

四、电力需求侧管理促进农村电网的发展及完善

农村电力市场在我国电力市场中占有基础性的地位。服务于80%的人口, 覆盖90%的国土是支撑农电市场成为电力市场基础的主要因素。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人口消费能力和生活条件的改善, 农村电力市场将成为一个巨大电力消费市场。农村电力市场的建设与发展涉及面广, 市场主体情况复杂, 发育与完善的难度最大, 所要解决的问题最多, 因此, 农村电力市场的成熟与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电力市场发展到了相对成熟的时期。

(一) 农村电力市场结构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 农村用电由以排灌和照明用电为主转变为以农村工业用电和农村生活服务用电为主的多种类别用电增长并进的局面。

(二) 农村电力市场各类用户发展速度不一致

虽然农村用电量增长始终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 但各类用户发展速度并不均衡, 有的还相差较远。其中, 乡镇企业与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较快, 而其他行业用户用电量增长较慢。

(三) 调整农村电价, 提供高效电能

电价一直是广大农民普遍关心的问题。电价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电能消费。城乡同网同价是两改一同价工程的一个主要目标, 农民对此期望很大。电价的降低要从多方面着手, 要有硬的措施和铁的手腕来管理。首先要加强设备的运行维护减少电能的流失;其次要打击窃电, 维护良好的用电秩序。

(四) 加快农村电网建设, 努力优化农村消费环境

农村电网薄弱是影响农村电力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改造好农村电网, 是大力开拓农村电网的基础和基本途径。首先, 要根据轻重缓急合理编制电网改造与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其次是投入巨额资金按照规划和计划对电网进行改造, 改善布局, 提高科技含量, 降低线损, 达到安全可靠供电标准, 为客户提供低廉电价、高质量的电能。

五、灰色预测模型在电力需求侧的应用

(一) 灰色预测模型GM (1, 1) 及其检验

1.1建立灰色预测模型

灰色系统理论是中国学者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3月首先在国际上提出来的。该理论除了研究工业控制外, 还研究包括:社会、经济、农业、电力等灰色系统的分析、建模、预测和控制等。一般建模是用数据列建立差分方程, 而灰色建模则是运用历史数据列累加后生成新的数据列, 再建立微分方程模型。GM (1, 1) 模型的建立如下:

现介绍的应用最广泛的模型GM (1, 1) 是灰色预测模型的基础, 表示所建立的微分方程是一元一阶的。其建模步骤如下:

设原始数据序列为变量x

生成一阶累加生成序列

其中

由于序列y (k) 具有指数增长规律, 而一阶微分方程的解恰是指数增长形式的解,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y序列满足下述一阶线性微分方程模型:

根据导数定义, 有

若以离散形式表示, 微分项可写成

其中y值只能取时刻k和k+1的平均值, 即

因此, 式 (4-3) 可改写成

将上述结果写成矩阵形式有

上述方程组中, 和B为已知量, A为待定参数。由于变量只有a和u两个, 而方程个数却有 (n-1) 个, 而 (n-1) >2, 故方程组无解。但可用最小二乘法得到最小二乘近似解。因此公式 (4-7) 可改写为

式中E—误差项。

利用矩阵求导公式, 可得

将所求得的、代回原来的微分方程, 有

解之可得

写成离散形式 (令) , 得下式

公式 (4-11) 、公式 (4-12) 称为GM (1, 1) 模型的时间响应函数模型, 它是GM (1, 1) 模型灰色预测的具体计算公式, 对此式再做累减还原, 得原始数列的灰色预测模型

1.1.2模型检验

最常用的模型精度检验为残差检验、后验差检验和关联度检验, 现应用的是第三种方法关联度检验。

关联度分析系统中各因素关联程度的方法。计算关联度首先计算关联系数。

1、关联系数

设原始数据序列为变量x

生成一阶累加生成序列

则关联系数定义为:

(1) 为第K点X0与Xi的绝对差

表示在各序列找出的最小差基础上需求所有序列中的最小差。

(3) 、为两级最大差。

(4) 、p称为分辨率0

2、关联度

关联度是各类关联系数的平均值, 公式为:

3、最后, 模型检验精度条件是:当p=0.5时, 关联度大于0.6便是满意的

1.2实际算例

1.2.1建立灰色模型

按照上述模型所述顺序计算得:

则建立的模型如下:

预测灰色模型:

1.2.2求关联度检验灰色模型的精度

检验结果:

取P=0.5时

模型经检验合格可用于预测。

六、结论

(一) 电力需求管理策略, 最重要的是电价管理, 因为电价不仅是电力市场供求关系的信号, 而且也是电力市场设计运营的经济杠杆。

(二) 对北京各行业特别是高耗能行业的需求侧管理在以上理论的基础上, 价格联动政策成为开拓高耗能电力市场的有效手段, 价格联动政策是在政府指导下为了增强电能产品的市场份额, 通过联动电价转移电力企业自身利润到用户企业, 刺激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高耗能企业的脱困与地方经济的发展, 又将促进电力市场的扩大。

(三) 电力市场机制即指电力市场的构造、功能及相互关系, 它是以“支配市场经济运行”为特征的, 因而是电力市场的制衡系统。市场机制的运行方式决定了电力行业管理体制运行。不同的市场机制下有着不同的运行效果。我们在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时候, 不仅要重视DSM的长效机制, 还要重视短期负荷响应。

(四) 借鉴国外实施DSM的成功经验, 出台相关政策法规, 建立经济激励机制鼓励电力公司发挥主体作用, 引导终端用户参与DSM, 提高全社会对DSM的认知, 为DSM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五) 开拓农村电力市场, 加强农村电网需求侧管理, 一方面对工业用户实行峰谷分时电价, 对电力排灌实行峰谷分时电价, 对农村居民用户采用鼓励用节能、节电产品。

(六) 本文论述了灰色模型的可行性。运用灰色模型和进行用电量及负荷的预测, 对电力需求侧的管理有着预见性的作用, 通过实例计算和误差分析看到模型的建立是正确的、合理的。而且, 由于灰色系统理论不是从统计规律的角度出发, 因此它要求的原始数据少, 这一突出的优点使灰色预测模型成为用电需求预测的一个可行、可靠的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杨志荣, 劳德容.需求侧管理 (DSM) 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9

[2]徐建军.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能效工作[J].电力需求侧管理, 2000, (2) :42-43

[3]史玉波.积极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J].中国经贸导刊, 2002, (16) :15-16

[4]王晓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与电力发展战略关系[J].宏观经济管理, 1997, (1) :32-35

[5]增鸣.电力需求侧管理2002

[6]滕颖辉.需求侧管理 (DSM) 在农网中的应用

[7]邓聚龙.灰色预测与决策.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6

[8]邓聚龙灰色系统的GM模型.模糊数学.1985

电力需求 篇2

宏观经济快速发展

1979~2009年30年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25%。2003年至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达到10%、10.1%、10.4%、11.6%、13%、9%和8.7%,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必将推动电力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电源建设的发展

根据电力年鉴统计,我国用电量已由2001年的14,683亿千瓦时增长到2009年的36,430亿千瓦时,年均复合增长12%。在用电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电网装机容量发展明显滞后,二者的数据对比如下:我国电网需电量和装机容量的巨大缺口使得输变电行业存在较大发展空间。根据《2005—2030年电力需求预测及发展战略研究》预测,我国到2010年发电设备装机容量将达到或超过92,000万千瓦,2020年将达到165,000万千瓦。这一结果显示,2010~2020年期间,年平均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7,300万千瓦。电源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将对输变电设备产生巨大的需求。

2.国网近几年市场需求

1国网公司计划

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全面发展特高压电网,形成以华北、华中、华东为核心,连接各大区电网、大煤电基地、大水电基地和主要负荷中心的坚强网架。到2020年,计划建成特高压交流变电站53座,变电容量33,600万kVA,线路长度4.45万公里;建成直流输电工程38项,输电容量1.91亿kVA,线路长度5.23万公里。

2总体需求前景

总体需求前景 展望未来10~20年,我国电网投资依然会保持快速增长。除为新增装机配套的输变电设备以外,大中城市电网升级改造和小城镇化建设所产生的市场需求也是巨大的。世界能源署在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07—中国选萃》报告中预测,自2007~2030年期间,中国在发电、输变电方面的累计投资将达到2.77万亿美元,其中发电容量投资需求为1.26万亿美元,输变电投资需求为1.51万亿美元。

3.国网、南网产品需求

“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投资超过17 000 亿元,新建5 100 座110kV 及以上智能变电站,对1 000 座变电站进行智能化改造,建成三纵三横特高压同步电网和13 条直流工程。特高压电网建设将是中国电网建设的长期发展方向。“十二五”期间是中国特高压电网发展的重要阶段,特高压投资金额有望达到“十一五”的十数倍。这将为高端电力变压器生产企业带来发展机遇。“十二五”期间,国内将新建变电站9 273 座左右,其中,1 000kV 变电站35 座,750kV 变电站21座,500kV 变电站约309 座,330kV 变电站约69 座,220kV 变电站约1 993 座,110kV 变电站约6 820 座。按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要求对已达到运行寿命的变电站进行改造,以提高电网安全性、可靠性、灵活性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十二五”期间规划改造500kV 变电站约25 座、330kV 变电站约10 座、220kV 变电站约455 座。全国电力500kV 变压器新增台数为600 多台;220kV 变压器新增台数为3 500多台;110kV 变压器新增台数为14 000 多台。

“十二五”期间,南方电网新建500kV 变电站39座,增加变电容量2 925 万千伏安,新建220kV 变电站310 座,增加变电容量7 440 万kVA,新建110kV变电站1 050 座,增加变电容量8 400 万千伏安。按照电力系统规划基准方案,“十二五” 总投资约5.3 万亿元,其

江苏电力需求侧管理成效显著 篇3

一、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取得的成效

尽管缺电严重,但由于加强需求侧管理,组织工业企业实施多种错峰方式,今年以来全省最大错峰让电达806万千瓦,全省没有发生大面积拉闸限电,供用电秩序井然,减少电网拉电达90%以上,用电峰谷差由去年同期平均520万千瓦下降到320万千瓦,峰谷差率由31%下降到18%。目前,全省电力缺口通过错峰限电等措施得到有效弥补,拉闸限电得到有效控制,且拉闸负荷小、次数少、时间短。全省基本做到确保居民和重要单位基本用电,实现安全有序用电、有序限电、有序供电,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995.14亿元,同比增长23.2%,增速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

二、主要措施

(一)创新机制,提高全省能源工作行政协调决策效率

省委、省政府专门成立了省能源联席会议,省政府分管副省长任主任,省经贸委、省发展改革委、省物价局、省电力公司等相关部门和单位作为成员单位。省能源联席会议及时召开会议,部署相关工作,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合作,共同做好工作。省内各地方成立了市领导挂帅的电力供应协调领导小组。全省形成了一个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错峰工作的组织网络,并涵盖了各级有序用电领导小组,经贸和电力两个系统,省、市、县和乡镇四个层面。各系统、各层面实现了信息畅通,层层控制,条块结合,能迅速实施科学、合理的错峰方案。

(二)科学合理安排错峰方案

遵循“有多少、用多少,缺多少、错多少”和公平负担的基本原则,先错峰让电、再避峰限电、必要时削峰拉电,按照确保居民生活用电、确保农业生产用电、确保医院、学校、金融机构等重要客户用电的总体思路,编制完成了《2004年江苏省电力需求侧管理错峰方案》。

1.充分挖掘错峰潜力

今年全省参与错峰单位达到12万多户,比2003年扩大了6倍,从去年高耗能用电大户扩大到全部工业企业,从生产企业扩大到流通服务业等各个行业。在扩大错峰面的同时,研究分析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生产用电特性,通过组织企业错开用电时间,优化均衡周负荷和日负荷,提高用电负荷率。并根据连续性生产企业、非连续性生产企业、商业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正常用电与降温用电的负荷特点,将高耗电设备避开用电高峰,空调主机周期性暂停,对不同类型用户制定不同的错峰菜单,采取经济、技术和行政手段,实现科学、经济、有效的错峰方式。错峰方案包括总体方案、宣传方案、实施方案、操作方案、督察方案等五个执行方案,分6级预警系统、13个错峰子方案,执行层次分明、准确到位、灵活有效。

2.充分考虑用电企业的实际需求

省经贸委和供电公司主动积极走访企业,帮助企业现场进行用电需求实测,根据企业不同的用电特性,研究制定相应的错峰方式,将错峰与企业生产需求相结合,做到既错峰让电于民,又能将错峰限电对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点。主要有高耗能设备检修、企业轮休、可中断负荷、可转移负荷、负荷管理系统控制负荷、日均衡负荷、企业开五错二、空调避峰、企业放高温假等9种错峰方式供企业选择。改变原来简单的指令式用电管理为合理的个性化用电管理。

3.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错峰用电氛围

以去年同时段各市用电负荷为基数,在考虑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新增用电负荷和空调负荷等多项权重的同时,确定各市用电比例(错峰比例),且每月、周、日将全省可用电力资源公布给各市,各市预测本市电力缺口安排错峰方案,自我控制,不超用全网负荷,确保了用电秩序的稳定。

今年提出全社会同舟共济,公平负担,共渡难关的错峰用电要求,各类企业不分所有制,全部参与错峰,打消了有些企业怕吃亏的心理。同时,各级政府表示不打招呼,不批条子,不给任何企业搞用电特权。

(三)加大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进度

为改变过去那种“一拉一条线、一停一大片”的简单、粗放的限电方式,充分利用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这项先进有效的技术手段,实现“既能保证客户的基本用电负荷,又能较大限度地削减负荷”的目标。江苏省出台有关规定,明确容量在200KVA及以上的用户应安装负荷管理装置,安装在用户侧的电力负荷终端所需费用由用户承担,其他各项费用由供电部门承担。目前,全省所有的省辖市(共13个)和31个县(市)建成了电力负荷管理中心,总投资超过了6亿元。电力负荷管理用户终端达23776台。全省可监控负荷1203万KW,可限负荷560万KW。建设了统一的电力市场需求分析与预测系统,合理制定负荷调控措施。

(四)多措并举,落实电力需求侧长效管理

1.建立示范项目,大力推广需求侧管理技术

2002年,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江苏省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江苏省电力需求侧项目实施办法(试行)》,重点推广应用削减最大用电负荷技术。为调动企业投入资金开展电力需求侧项目管理,从2002年起,筹措7000万元用于补贴示范工程项目,组织实施了电蓄能、最大需量控制、水泥磨机扩容、绿色照明、变频调速等125个需求侧管理项目,带动企业投入资金约6亿元。实现年减少高峰负荷25.5万千瓦,年节约用电量5.8亿千瓦时,企业年新增效益3.6亿元。根据测算,这些项目的实施相应可减少电力投资约12亿元,每年可减少碳排放量8.05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2246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3468吨,减少大气颗粒物排放量1.1万吨。

2.运用经济杠杆,引导企业合理利用电力资源

2002年,在全国率先开展《可中断负荷方案》试点工作,对高能耗钢铁企业试行可中断负荷避峰,并按照1万元/万千瓦时的标准对企业给予经济补偿786万元。按照其避峰40万千瓦的容量推算,若要建设同样容量机组则需投资20亿元;若按3个月计算季节性外购电量,则需5亿元。通过需求侧管理,以较小的代价保证了全省电力供需的基本平衡。

1999年10月起,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在六大主要工业行业315千伏安以上用户试行峰谷分时电价,峰谷分时电价比为3∶1;2003年为调动企业采用生产流程重组、技术改造等方式来实现移峰填谷的积极性,峰谷分时电价比扩大为5∶1,并对居民用电试行峰谷分时电价。2004年,为进一步发挥价格杠杆配置资源的功能,企业实行分时电价的范围从六大行业扩展到100千伏安以上的所有工业企业。目前,全省有2万余户工业企业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换装居民分时电表360万户。从2003年起,全省新增转移负荷100万千瓦以上。

(五)加强督查,促进错峰措施落实

为确保错峰方案落实到位,全省各市均成立了由各地政府机关、司法部门授权的约8000人的有序用电督察和检查队伍。督查人员不仅将各项错峰措施落实到每个企业,细化到每台设备,具体到每个负责人,而且采取负荷管理系统监测、电话抽查、现场检查等方式对错峰执行情况进行督查,对不执行错峰方案的企业给予新闻曝光、警告、停电等处罚。

开展有序用电错峰限电模拟演习,通过演习发现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细化方案创造了条件。

(六)重视舆论宣传,不断提高供电服务水平

今年,江苏省提出“缺电不缺服务、限电不限发展”的理念,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基层、服务于企业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的错峰措施中。优质的服务有效地化解了缺电带来的用电矛盾,取得了全社会对需求侧管理错峰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广泛开展错峰用电、避峰用电、节约用电的宣传,取得社会理解。政府部门和电力公司带头开展节约用电,倡导“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以“节约用电,缓解瓶颈制约”为主题,积极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宣传需求侧管理的知识和方法。

三、几点建议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既涉及政府、电力企业,又涉及到电力用户和节能产品制造商。实施需求侧管理是综合资源规划的一部分,有利于提高我国能源使用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缓解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突出矛盾。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创造有利于工作推动的良好环境。

电力需求侧管理应纳入电力工业发展规划,与有形资源(如电厂)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参与平衡,达到资源配置最合理、投资成本最低的效果。应树立以效率和效益为基础的节能节电新观念,而不仅仅是为了弥补电力供应缺口。要引导电力用户积极采取经济可行、技术可行、环保允许的节约用电措施,优化用电方式,提高用电效率。

电力营销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研究 篇4

关键词:电力需求侧管理,电力营销,协调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每年都新增1000万kW以上的新发电机组 ,并投入巨资新建和改造电网 , 而现有的电力设备仍然处于不能满足电力供应的需要和利用率较低的境地。这种局面主要是社会经济的增长带动用电负荷的增长 ,负荷的增长带动用电峰谷差逐年增大造成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就是为改变负荷形态 , 合理有效解决用电矛盾而有意介人用电市场的活动 , 属于先进的营销管理理念 , 是电力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真正从供求双方的角度出发实现电力需求侧管理和电力营销的协调发展 , 才能有效解决电力市场供需矛盾 , 出现电力市场各方多赢的局面。

1 电力市场发展中的电力营销

电力营销是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 ,电力营销工作的质量关系到供电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 决定着供电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根据当前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供需形势 , 可将电力营销管理总体策略确定为 :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 以政策法规为准则 , 以优质服务为手段 , 以满足客户需求、引导客户消费为重点 , 建立一个能适应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充满活力的营销体系 , 为客户提供优质电能和优质服务 , 实现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效益的“多赢”目标。

电力营销必须采取市场导向模式 ,把电力营销定位为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 ,电力的生产经营活动须服从和服务于电力营销的需要。电力营销的开展则应立足于“电网是基础 , 技术是支撑 , 服务和管理是保障”的原则。供电企业应重点加强电网改造和建设 , 完善输配电网络 , 提高电能质量 , 不断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 , 同时运用先进的通信、网络、计算机技术 ,为客户提供高效的、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并以严格规范的管理对各项业务进行监控 , 才能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基于买方市场的要求建立起新型的电力营销理念 , 未来的电力营销市场是一个买方市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供电企业应当改变过去建立在卖方市场基础上的旧的供电管理模式 , 建立一个能适应市场需求 , 充满市场活力的市场营销体系和机制。

2 电力需求侧管理

2.1行政管理措施

政府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主导者 ,在电力供应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时 ,在电力市场没有真正形成时 , 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 , 有序地腾出负荷空间以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 , 保证电力供应的安全是必要的。当电力供需形势出现大的波动时 , 管理措施对平衡电力供需矛盾的作用更为突出。我国很多电力供需紧张的地方通过实施有序的用电行政管理措施 ,如调整部分企业的周休日、调整工业企业设备检修时间、安排规模较小而能耗较高的企业停产、安排企业转移用电负荷避峰以及安排非连续性生产企业轮休、组织调整作业程序等 , 较好地稳定了当地社会正常的用电秩序。

2.2经济措施

为解决电力负荷不均衡问题 , 电力部门逐步实现“削峰填谷”措施。将每日分为几个不同的电力负荷时段 : 高峰时段、平峰时段与低谷时段等 , 电价在维持平峰时段电价不变的基础上 , 通过高峰时段电价上浮 , 低谷时段电价下浮 , 用经济手段将高峰时段的用电转移到低谷时段 , 均衡电网负荷。这是实施电力负荷管理的主要激励手段 , 是运用经济手段促进调控目标和客户利益的有机结合 , 改变了过去单一依靠拉闸限电等行政手段调整电力负荷的做法。这样可以有效地发挥电价的经济杠杆作用 , 鼓励用户削峰填谷 , 合理用电 , 尽量避让用电高峰 , 从而有效地减少了用电负荷的峰谷差 , 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 尽可能地发挥了机组的效益 , 提高了用电客户、电力企业和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

2.3客户自我管理

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 , 电力企业需求侧管理的不断深入 , 客户自我利益的需要 , 广大用电客户自我用电管理意识越来越强。客户自觉利用电价等相关政策错峰用电已成为企业、公民理财的重要手段之一。

2.4改善用电技术

改善用电技术是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必要手段 , 是针对具体对象、生产工艺或生活用电特点采用技术成熟的先进节电设备来提高终端用电效率 , 从而节约电量、削减高峰负荷。

技术措施又可以分为提高能效与负荷管理两类。其中 , 绿色照明、高效电动机、变频调速、无功补偿、节能家电等属于能效技术 ; 负荷管理系统、蓄能空调等属于负荷管理技术。后者是利用抽水蓄能电站优化负荷特性 , 积极推广高效的电蓄冷 ( 热 ) 节能技术 , 利用蓄热锅炉或蓄冷空调等设备 , 在用电低谷时段蓄热或蓄冷 , 能起到平衡用电负荷的作用。

3 电力需求侧管理和电力营销协调发展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目的是降低高峰负荷增长 , 减小峰谷差 , 提高供电企业和用电客户供用电的效率 , 而不是简单地降低用电客户的用电量。从这个角度看 ,电力需求侧管理和电力营销并不是矛盾对立的 , 而是相辅相成 , 是可以协调发展的。对供电企业而言 , 电力需求侧管理可以削减高峰时段电网调峰的压力 , 增强调节峰谷能力 , 提高机组发电效率和电网的输送能力 , 改善电网负荷特性 , 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与经济性 , 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及服务水平。对用电客户而言 , 通过电力需求侧管理可以节约用电 , 减少成本 , 并可为社会节约能源作出贡献。

电力营销故障到达管控系统需求 篇5

现状:

目前电力用户在遇到送电、供电等电力故障时,第一时间会拨打电力抢修热线95598进行报修。然后所能做的,就是十分无奈地等待电力抢修人员慢吞吞的赶来,进行故障的检查,线路的检修,等工作。

省电力营销中心,作为主管部门,非常关注从接到95598报修电话、备案、派出人员到抢修人员赶至现场的所用时间,该时间的长短,直接决定用户满意度。但主管单位对所辖抢修人员的监管手段很缺乏,无法精确跟踪、落实抢修人员到达现场的所用的时间,及反馈的维修情况。

抢修人员在完成现场工作之后,会上报到达事故点的时间和故障解决的时间。但往往都不是实际情况,通常是瞒报,虚报。

需求:

解决目前这种现状,对外派的抢修人员,加大监管力度,做到每个操作步骤,进行备案,形成流程化的操作记录。对于到达现场时间,故障解决时间,重点进行即时记录,并回传到省中心。

可用资源:

电表上的条形码,涉及终端读取,比如类似顺风的快件收揽,扫描后就能进行全面的状态跟踪。

抢修车上配备的GPS设备,进行车辆定位,对接,集群,以及视频会议等系统。

建议考虑

引入物联网技术和概念

拉进中国移动或者联通,使用其3G网络进行无线网络传输

引入GIS系统,纳入每台抢修车

营销中心建立保修抢修档案数据库

后台专家与抢修现场视频会议

关于这个需求的构想:

用户的关键是解决对施工人员现场处理的监控和管理,同时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这里涉及人员定位,设备状态,维修和处理结果的反馈,用户的确认与评价。

因此我们需要为电力营销构建一个系统平台,平台具有物联网(设备信息)人员信息,与CRM等业务处理系统对接,有GIS及人员定位,能够管理用户电力设备资产状态,维修状态,使用状态统计,设备生命周期等,可以对设备进行全面的管理。

系统能与95598呼叫中心电话系统对接,以软交换为基础,可以实现调度,集群,对讲,信息发送,派单等。

设备管理,包括电表及电力设备的信息,(可以有条形码,也可以有RFID芯片)

维修人员配备专用的手持移动终端,系统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具备条形码识别,RFID识别,同时具有GPS人员定位,对讲(软调度),视频对话(视频会议),95598维修系统派单,或者与CRM系统对接,能将系统进行互联互通。通讯手段采用联通3G或者移动通信,进行数据传输。现场人员如果解决不了,可以将现场状况进行拍照,上传,也可以与中心进行多方视频沟通,实现远程协助,以快速解决故障。

电力需求 篇6

[关键词]电力企业;电力营销;需求侧管理

众所周知,电力产、销、用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同时也涉及国家电价政策、相关管理体制。当前,由于社会宏观环境的影响,各类企业和广大居民要求电力行业打破垄断、提供优质服务和降低电价的呼声越来越高。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在资源配置以市场为主的大环境下,国家已经逐步取消过去计划经济下由于严重缺电而给予电力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面对日益激烈的电力市场竞争格局,如何做好电力营销工作,就成为一个全新的问题。其中把市场营销观念引入电力企业可以说是对电力企业经营理念的革新,它将对电力企业的建设、生产、销售、服务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使电力企业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因此,针对电力目标市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需求侧管理与电力营销

1.需求侧管理的含义。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指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引导电力用户优化用电方式,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和保护环境,实现最小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由于电力企业存在基础性、公益性的特殊性,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已日益成为电力作为一种商品的价值体现,只有优质服务才能赢得客户,从而赢得市场,取得更大效益。

2.需求侧管理与电力营销的相关性。电力企业要开展优质服务,除了要从自身做起外,还要设身处地为客户着想,以维护客户的利益为出发点,不能单纯地考虑该如何扩大电量销售,以增加效益,还要大力推广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将先进的技术推荐给客户使用,并帮助他们实施,从而使客户降低用电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随着效益的提高,客户的用电规模也会不断扩展,用电需求也会逐渐增加,相应地促进了电力销售的增长,形成了多方受益的良性循环状况。因此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活动已成为电力企业拓展电力市场的一项新思路。

二、国内电力营销存在的问题

1.服务观念有待进一步提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之间优胜劣汰,电力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为用户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但由于电力企业长期垄断经营,服务有待进一步提高,用电营销人员素质还不够高,服务设施不够先进,管理手段不够现代化,不能及时解决用户提出的问题,不能及时给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这些直接影响到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不利于在市场经济中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要赢利、要发展,就应将客户奉为“上帝”,谁用电谁就是电力企业的“上帝”。这就需要转变旧观念,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牢固树立“客户是上帝”的思想,开创优质服务的新水平。

2.市场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我们必须高度认识电力营销是电力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市场营销的需求,电力产品销售困难、供电服务质量差、服务体系不健全、不能完全适应电力需求的增加,这些都制约着电力销售,使得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形成了电能需求量大但供应不足和电力企业销售困难同时并存的矛盾性电力市场。因此必须完成从生产管理为主到市场营销为主的转变,转变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3.用电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首先是我国一些商业电价偏高,制约了客户的用电量,究其原因主要有虽然我国基本完成了商业电网改造,但不够彻底。设备陈旧,线路老化、失修漏电现象仍然严重,一部分电量白白地流失掉;私人承包电费使少数人在用电上占便宜,其负担转嫁到客户身上;窃电现象还长期存在,往往是电价越高的窃电越严重。少数不法分子擅自破坏和调整电力计量设备,从而达到偷逃电费的目的,给国家和供电部门造成大量的损失。据北京电力部门统计,每年偷电问题造成本地区电力系统数千万的直接经济损失。

三、需求侧管理在国内电力营销的商业模式应用

需求侧管理强调在提高用电效率的基础上取得直接的经济效益,建立电力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伙伴关系,还非常强调基于用户利益基础上的能源服务。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主要采取技术、法律、引导、服务、队伍等五项措施。

1.技术策略。电力企业要有意识地与生产厂家合作,推广新型节能产品的使用。比如蓄冷空调是指在夜间电力低谷时段,采用电制冷机制冷,将建筑物所需的空调冷量部分或全部制备好,并以冰的形式储备起来。在白天非电力低谷时段,通过融冰把储存的冷量释放出来,这样在用电高峰时期就可以少开甚至不开主机。这样,当空调使用时间与非空调使用时间与电网高峰和低谷同步时,就可以将电网高峰时间的空调用电量转移至电网低谷时使用,达到节约用电的目的。蓄冷中央空调之所以得到政府和工程技术界的重视,正因为它对电网有卓越的移峰填谷功能,是电力需求侧最有效的电能储存方法。因此,要积极推广冰蓄冷空调技术的广泛使用。

2.法律策略。电力企业应采用必要的法律手段,避免电费坏账损失。电力企业应与用户签订供用电协议和电费协议,以书面形式明确用户交纳电费的方式、日期等有关问题及用户违反协议发生欠费后应支付的违约金。用户一旦发生欠费行为,电力企业一方面应认真执行电费违约金制度,另一方面应按照供电营业规则对用户实行限电、停电,依法维护企业的利益,树立企业依法收缴电费的权威性,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电费回收环境。如果经济效益不佳的企业发生欠费行为,电力企业应及时与用户签订不动产担保协议。一旦企业破产,使电费作为有财产担保的债权,避免由于用户破产带来损失。

3.服务策略。优质服务策略是电力营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企业形象的支撑点。在市场经济下,电力企业要盈利,要发展,就应将客户奉为上帝。要提高服务水平,就要有服务内容、业务流程的创新,包括便捷服务、提高供电质量服务和紧急服务、信息服务和社会服务等内容。便捷服务要从方便客户出发,只需简单程序和操作就能快速響应并满足客户的用电要求。主动向客户推出多种用电方式和付费方式,让客户自由选择,这样才能满足客户对电力的多种需求。可推出多种付费方式让客户自己选择,例如电话付费、电子货币付费等方式,并且要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不扰民。

总之,力营销是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 电力营销工作的质量关系到供电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我们需要建立一个能适应商业化运营,加强需求侧管理,从而建立充满市场活力的市场营销体系和机制。

参考文献:

[1] 余春平,林刚.澳大利亚发电企业的营销策略[J].国际电力,2012

电力需求 篇7

一、电力营销的相关问题分析

近几年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 电力事业逐渐被纳入市场体系中, 开始受到市场经营的影响。电力营销是我国供电企业实施最为核心的业务, 是企业核心市场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所以它的工作状况将直接影响到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当今时代, 随着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对于供电需求的转变, 确立新的电力营销策略成为电力企业的工作重点。

具体而言, 电力营销在当今时代应该遵循这样一种策略:电力营销以市场的需求作为主要导向, 在政策法规的规范及带动下, 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电力服务, 并将引导客户的需求及消费作为营销重点, 争取在追逐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推动市场营销体系的商业化、法制化、充满活力的发展, 达到企业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当今时代, 电力企业的发展必须从这样一种策略的角度出发, 实现新型的社会营销, 推动电力营销对于市场的适应力度, 使其自身的运行及发展充满市场营销管理的活力。

此外, 在这种电力营销策略中, 工作人员必须明确电力营销在供电企业业务中的核心地位, 在市场需求的正确导向下, 实现电力企业中其他各项事业为电力营销服务的局面。就电力营销活动开展的原则来讲, 电力营销要以电网作为基础, 用先进技术作为支撑, 而服务和管理则是保障。所以, 供电企业在实施电力营销时, 必须注意加大电网的建设及完善力度, 使用先进的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同时实现对于各项业务的有效管控, 这样才能充分推动电力营销目标的实现。

二、电力需求侧管理相关问题分析

当今时代, 我国各项事业对于电力能源的供应需求逐渐提升, 而且电力供应的谷值和峰值的差距日益拉大, 电力企业的电力供应遭遇了极大的压力。电力企业的负荷渐渐超出了其能承受的范围, 从而对电力事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电力需求侧管理则是为了应对这种挑战而设立的一种对策, 它为了改变电力负荷的形态, 而加入到用电市场中去开展一些活动, 属于一种先进的电力营销管理方式, 为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而在将来有可能成为电力发展的一种趋势。

具体而言, 电力需求侧管理首先要以行政管理作为一种措施。电力事业与国家是息息相关的, 所以政府是电力需求侧管理主体, 电力需求侧管理必须通过政府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放负荷空间, 从而推动技术以及其他经济措施的顺利进行。尤其是在电力负荷短时间内波动巨大的时候, 政府采取措施来平衡用电管理的作用更为明显。政府可以通过调整企业的休息时间以及设备检修的时间, 来安排一些能耗高、规模小的企业暂时停产, 以便于用电峰值能够错开, 缓解短时间内电力短缺的问题, 从而稳定社会对于电力的正常使用需求。

再者, 电力部门还应该采取一些经济措施来削峰填谷。比如, 电力部门可以将每天的用电时间分为不同的电力负荷段, 在电力的平峰及低谷时段保持电价的不变, 或者在低谷时段将电价下调, 而高峰时段则要将电价适当调高。这样一来, 电力的使用状况就能通过谷值和峰值的调整而得到实际的缓解。实际上, 这种经济手段就是电力部门通过影响客户利益, 来达到对于客户用电的调整, 进而为社会提供一个比较稳定的用电环境, 从而整体上提升用电的平衡性, 以及整个电力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利益。

此外, 国家及电力工作部门还应该呼吁广大的用电客户自觉地错开用电的谷值和峰值, 使用电状况可以在分时的情况下达到平衡。对于一些用电的大客户, 国家及供电部门要针对当地的用电状况对其实施定时、定量、定设备等规定, 通过规范他们的行为使普通民众得到用电需求的满足。

三、推动电力营销与电力需求侧管理协调发展

电力营销是为了在满足社会供电需求的前提下, 达成电力企业的某些经济利益, 而电力需求侧管理是通过调整用电方式, 加强用电效率, 以达到对人民用电的满足和自身利益的保证。就这一方面而言, 电力营销和电力需求侧管理是相互融合的, 二者可以通过相互推动达到彼此的协调发展。通过电力营销策略与电力需求侧管理, 国家的用电需求定可以得到缓解, 而供电企业也可以获得健康的发展。接下来本文将谈论推动电力营销与电力需求侧管理协调发展的几点策略:

首先, 电力企业要通过电力需求侧管理手段为电力营销提供更多的电力需求。电力企业对用户的用电实施管理工作时, 可以通过电力需求侧管理中的相关技术策略来进行管理, 发挥电力行业自身的优势, 提升掌握客户需求的能力, 着手研究满足客户需求的长效措施, 使客户更愿意通过供电企业实现自身生产生活的用电。而且, 电力企业还可以通过电力需求侧管理手段来调整电力供应的谷峰值情况, 实施一些优惠措施引导用电客户多使用谷值电, 从而帮助用户减轻用电的成本压力并实现用电管理效率的提升, 使用户的用电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达到对于电力营销的推动。就电力需求侧管理这两个方面的工作手段的实施而言, 它们都可以在一定地程度上解放用户的用电潜力, 为电力营销提供更多的用电需求。

其次, 电力企业还可以使用电力需求侧管理手段为电力营销提供比较灵活的市场适应性。电力企业可以通过调整电力谷值和峰值的电价, 引导电力用户调整自己的用电习惯, 从而达到对供电价格的市场化调整, 为电力供应营造一个灵活的市场环境。当前时期, 我国农村使用一种通行的同网同价的电价系统, 而其他生产生活的用电则采用物价部门综合评定的用电价格。所以说, 供电企业可以通过调整电价, 使市场的用电价格得到一定程度的平衡, 从而为电力营销具体策略的制定提供较为稳定的市场环境, 也在电价浮动较小的前提下, 推动电力营销对于市场电力价格变动的灵活反应。

再者, 电力企业还应该运用电力营销的手段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顺利实施。电力企业在实施电力营销工作时, 应该充分注重广告的作用, 通过有效的广告设计将企业的供电服务及电力产品传递到用户的视野中, 同时通过用户使用电达到对于用户合理消费的引导, 减轻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压力。而且, 电力企业还应当转变现代电力营销的观念, 加强营销中的服务意识, 真正地改善企业的精神面貌, 加强用电客户对本企业的信任, 从而愿意选择本企业的供电服务。而且, 在电力企业以服务理念推动营销的过程中, 客户还会逐渐在用电这一方面以电力企业的用电建议作为导向来使用电力。这样一来, 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就能够得到顺利的实施。

结语

电力企业在当今时代必须随着时代以及用电环境的变化对自己的电力营销策略实施必要的调整, 使电力营销策略与先进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结合起来, 从而推动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振荣.对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策略的探析[J].广东科技, 2009 (14) .

[2]孔晖.小议供电企业电力调度与市场营销[J].广东科技, 2008 (04) .

[3]尚红玲.浅谈规范用电营销业扩报装流程的管理[J].中国西部科技, 2011 (13) .

[4]曾黎黎, 粘中元.电力市场营销策略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03)

[5]王丹.浅议供电企业营销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08) .

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 篇8

第一条为提高电能利用效率, 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 保障用电秩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等法律法规,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指为提高电力资源利用效率, 改进用电方式, 实现科学用电、节约用电、有序用电所开展的相关活动。

第四条满足电力需求应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节约优先的原则, 在增加供应的同时, 统筹考虑并优先采用需求侧管理措施。

第五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全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电力运行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工作。

第六条电力需求侧管理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都应积极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七条电网企业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重要实施主体, 应自行开展并引导用户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 为其他各方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第八条电力用户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直接参与者, 国家鼓励其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和措施。

第二章管理措施

第九条各省级电力运行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组织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需求侧管理规划、年度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 做好电力需求侧管理资源潜力调查、市场分析等工作。

第十条各地区有关部门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目标和电力供需特点, 将通过需求侧管理节约的电力和电量, 作为一种资源纳入电力工业发展规划、能源发展规划和地区经济发展规划。

第十一条各级价格主管部门推动并完善峰谷电价制度, 鼓励低谷蓄能, 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实行季节电价、高可靠性电价、可中断负荷电价等电价制度, 支持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

第十二条各地区有关部门定期选择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需求侧管理潜力较大的用户, 组织有关单位为其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提供咨询服务, 并鼓励节能服务公司积极发挥作用。

第十三条电网企业应加强对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采集、分析, 为电力用户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

第十四条各省级电力运行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电网企业的年度电力电量节约指标, 并加强考核。指标原则上不低于有关电网企业售电营业区内上年售电量的0.3%、最大用电负荷的0.3%。电网企业可通过自行组织实施或购买服务实现, 通过实施有序用电减少的电力电量不予计入。

第十五条鼓励电网企业采用节能变压器, 合理减少供电半径, 增强无功补偿, 引导用户加强无功管理, 实现分电压等级统计分析线损等, 稳步降低线损率。

第十六条鼓励用户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要求的高效用电设备和变频、热泵、电蓄冷、电蓄热等技术, 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装置, 加强无功管理, 优化用电方式, 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和电网企业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

第十七条鼓励通过第三方机构认定电力电量节约量。

第十八条电网企业应通过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开展负荷监测和控制, 负荷监测能力达到本地区最大用电负荷的70%以上, 负荷控制能力达到本地区最大用电负荷的10%以上, 100千伏安及以上用户全部纳入负荷管理范围。

第十九条有序用电应优先满足维护社会秩序、避免发生人身或重大设备安全事故、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居民生活的用电需求。

第二十条各省级电力运行主管部门每年根据电力供需形势和国家有关政策, 组织编制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序用电方案, 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后组织实施, 并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

第二十一条有序用电方案实施过程中, 电力运行主管部门应组织好信息发布、监督检查及相关统计工作, 电网企业应做好配合, 电力用户应按照有序用电方案采取相应措施。

第三章激励措施

第二十二条电力需求侧管理所需资金来源于电价外附加征收的城市公用事业附加、差别电价收入、其他财政预算安排等。

第二十三条电力需求侧管理资金应主要用于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 实施试点、示范和重点项目的补贴, 实施有序用电的补贴和有关宣传、培训、评估费用。

第二十四条电网企业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合理的支出, 可计入供电成本。

第四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中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是指用于对电力用户用电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及对电力负荷进行控制的软硬件平台和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信息技术辅助系统。

第二十六条各省级电力运行主管部门可会同有关部门结合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际情况, 制定相关实施细则。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

·相关链接·

电力需求侧管理新动态

2010年以来, 国家颁发了一系列电力需求侧管理新政策、新文件, 对电力需求侧管理作出了新的部署, 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电网公司为贯彻这些部署和要求, 规划了公司未来一个时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这些新部署、新要求、新规划, 将对电网企业电力需求侧管理乃至营销管理产生重大影响。

1、国务院要求全面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发展节能服务产业。2010年4月2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改委等4部委《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 (国办发[2010]25号) 。《意见》明确了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及政策措施, 要求到2012年培育一批节能服务公司, 到201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 使合同能源管理成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的主要方式。财政部等部委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

2、11月4日, 国家发改委等6部印发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 (发改运行[2010]2643号) 。自2011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办法》主要内容如下:

(1) 对电力需求侧管理进行了重新定义 (第三条) ; (2) 明确了电力需求侧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 (第六条) ; (3) 明确了电网企业是实施主体 (第七条) , 要求加强对用户用电信息的采集、分析 (第十三条) ; (4) 明确了电网企业年度电量节约不低于年度售电量的0.3%, 电力节约不低于最大用电负荷的0.3% (第十四条) ; (5) 要求电网企业通过采用节能变压器等技术和管理措施降低线损 (第十五条) ; (6) 电网企业负荷监测能力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70%以上, 控制能力达到最大负荷的10%以上, 100千伏安及以上用户全部纳入负荷管理范围 (第十八条) ; (7) 对需求侧管理所需资金来源作出了规定 (第二十二条) 。

3、国家电监会将供电企业实施需求侧管理纳入供电监管。2010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供电监管办法》 (电监会27号令) 对供电企业节能减排和实施需求侧管理监管作出了规定。第二十四条规定:“电力监管机构对供电企业执行国家有关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政策的情况实施监管”;第二十五条规定:“电力监管机构对供电企业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情况实施监管”。

4、2010年以来, 国家工信部公示了一批节能服务公司。

电力需求响应通信交互研究 篇9

电力需求响应 (Demand Response, DR) 是智能电网用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用户接收到供电方发出的诱导性减少负荷的直接补偿通知或者电力价格上升信号后, 改变其固有的习惯用电模式, 减少或者推移某时段的用电负荷, 保障电网稳定, 并抑制电价上升[1]。

按照需求侧所面对的响应信号性质不同, 可以将DR划分为基于价格的DR和基于激励的DR[2]。DR的通信过程涉及电网的抄表系统、电力交易系统、营销业务系统、客户服务系统, 用户的能源管理系统、用电智能设备及二者间的通信网络[3]。

二、DR系统结构研究

DR系统通信过程涉及电网的抄表系统、电力交易系统、营销业务系统、客户服务系统, 用户的能源管理系统、智能用电设备, 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DR主站用于发布动态电价、负荷需求, 能主动发布事件通知;连接DR客户端在用户参与响应后能快速接收响应系统的反馈信息, 对反馈信息进行数据存储、核对, 并做数据分析;对大量用户聚合后进行DR服务。

DR客户端对主站发布或转发的事件信息作出响应, 并DR相关数据信息反馈给主站;获取电网发布的动态电价、负荷需求, 能主动发布事件通知;在用户参与响应后能快速接收响应系统的反馈信息, 对反馈信息进行数据存储、核对, 并做数据分析。

DR聚合端将DR事件向下分解、向上聚合, 在用户与电网之间交互预处理DR信息, 降低主站处理数据量。

电网端的调度系统根据电网需求实施协议避峰行为;营销系统用于统计DR资源, 对用户进行结算补偿。用户的能源管理系统、智能用电设备是用户改变用电模式的载体, 接受DR客户端或聚合端的DR指令。

三、DR通信交互研究

按照第2节的DR系统结构, 可以将DR的通信交互划分为电网操作信息、主站信息、聚合端信息、客户端信息、能源自动化系统信息、负荷设备信息之间的交互。

(1) 电网操作信息。处理DR事件:初始化DR事件、编辑或删除DR事件、获取正在等待事件的信息;自动竞价信息:接收当前电力用户出价、通知DR主站电力用户出价接收或拒绝、关闭竞价。配置DR主站信息:配置DR项目和事件数据实体;监测DR主站相关行为。 (2) DR主站信息。配置参与方:配置DR客户端、配置DR聚合端、参与者;发布DR事件;竞价代理:为电网传送反馈竞价信息。 (3) DR聚合端信息。分解DR事件, 将从DR主站接收的DR事件分解成多个DR事件并下发。 (4) DR客户端信息。DR信号生成与下发:将DR主站或DR聚合端接收的DR事件生成DR信息并下发。 (5) 能源自动化系统信息。控制负荷设备:通过接收的DR信息控制负荷设备;反馈负荷设备信息:向DR客户端反馈设备运行情况。 (6) 负荷设备信息。接收控制指令:根据接收的控制指令运行设备。

四、结论

DR通过供电方的诱导性信号, 改变电力用户固有的习惯用电模式, 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整体效益, 保障电网稳定, 并抑制电价上升。DR的通信过程涉及电网的抄表系统、电力交易系统、营销业务系统、客户服务系统, 用户的能源管理系统、用电智能设备, 论文归纳了DR系统一般模型结构, 进而对DR系统的交互信息进行了研究。

摘要:电力需求响应 (DR) 是智能电网用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文研究归纳了DR系统的一般性构成, 并就详细就电网操作信息、主站信息、聚合端信息、客户端信息、能源自动化系统信息、负荷设备信息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电力需求响应,智能电网,信息交互

参考文献

[1]张钦.智能电网下需求响应热点问题探讨[J].中国电力, 2013, 06:85-90

[2]赵鸿图, 朱治中, 于尔铿.电力市场中需求响应市场与需求响应项目研究[J].电网技术, 2010, 05:146-153

电力需求 篇10

1 电力市场发展中的电力营销

作为供电企业的核心, 电力营销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供电企业的生存与进步, 决定市场竞争力。根据当前我国电力市场的形势及供需情况, 我们将电力营销的策略定义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以政策法规为准则, 以优质服务为手段, 满足用户的需求为目标, 引导客户消费作为工作重点, 建立适应当前的商业模式, 建立现代化的营销体系, 创造“多赢”的效益目标。

作为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 电力营销的重要性不容置疑, 要以市场为导向, 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都为电力营销服务。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要立足“以电网为基础, 不断提高技术, 增强管理, 保障服务”的基础之上。同时供电企业要不断深化电网改造与建设, 完善网络, 改善电能质量, 满足用户的需求。另外, 运用现代化的网络、计算机等科技手段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加强对业务的管理, 实现供电企业现代化的营销目标。未来的电力营销市场必然是买方为主导的市场, 这就要求供电企业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 建立现代化的供电管理模式, 满足市场发展需求, 建立新型的市场营销体系与管理机制。

2 电力需求的侧管理

2.1 行政管理对策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由政府主导的, 如果电力供应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没有形成完整的电力市场时, 就有必要采取对策将负荷空间腾出来保障社会与经济稳定, 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如果供需形势发生变化, 管理措施对电力供需矛盾的影响更大。当前, 我国仍有很多地区处于电力紧张的环境中, 必须要从行政管理角度采取对策加强管理, 例如可以加强对设备的检修, 增强企业间的竞争, 减少能耗较多的企业, 安排企业转移用电负荷避峰, 非连续生产企业轮休、组织调整作业的程序, 使社会用电秩序更加稳定。

2.2 经济对策

目前, 我国电力负荷不均衡情况严重, 电力部门对此采取削峰填谷的方式进行管理, 将每日用电负荷分为高、平、低三个阶段, 高峰用电电价提高, 低谷时下浮, 运用经济手段进行调节, 与客户利益相结合, 改变传统的调节方式, 发挥经济杠杆功能, 鼓励用户削峰填谷, 提高用电的合理性, 避免高峰用电, 降低峰谷差, 改善系统稳定性, 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2.3 调整措施

近年来, 国家对电网的调控政策力度逐渐增加, 需求侧管理也在日益深入, 随着客户需求的增加, 其自我管理意识也在不断强化, 越来越多的客户都善于运用电价政策进行错峰用电。这一措施受到用户的欢迎, 加强了用户的自我管理, 在削峰填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4 改善用电技术水平

用电技术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必要手段之一, 也是针对具体对象及工艺特征而采取的技术策略, 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用电效率。一般我们将技术措施分为提高能效与管理负荷两类, 绿色照明、高效电动机、无功补偿等属于能效技术, 负荷管理系统、蓄能空调属于负荷管理对策。

3 电力需求侧管理与电力营销的协调

3.1 建立直面客户的完整营销服务体系

要以客户为营销服务的中心, 运用当前电力行业的现代化技术不断地优化用电方案, 不断提升新技术水平, 强化过程管理, 解决用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合理分配, 减少成本, 提高客户的用电成本。

3.2 发挥电价杠杆的主动作用

目前我国农村仍然执行同网同价的电价模式, 以及其他物价部门批准的综合电价, 政府仍居主导地位, 与目前的市场形势不符。在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 供电企业有必要积极探索出符合当前市场行情的激励电价模式, 为客户提供更多选择, 发挥电价杠杆的积极作用, 调节供需矛盾, 提高用电企业设备的使用效率, 改善电能质量。

3.3 加强营销与宣传

根据当前形势选择合适的宣传方式, 增加客户的节约意识, 实现科学、平衡、节约用电, 与客户共同面对难题, 引导资源的优化配置。

3.4 创新服务观念, 提高服务质量

现代的供电企业要以服务为核心, 创建与当前发展形势相适应的营销体制, 创新服务理念。进一步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和服务水平, 通过对文件、条例的学习使职工体会到转变服务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转变服务理念, 树立平等意识。建立健全服务监督体系, 确保各项工作的服务质量。聘请行风监督员, 对公司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通过每一季度的测评, 来激发员工的服务意识。

4 结束语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与供需矛盾的加剧, 电力营销变得越来越重要, 它不仅决定了营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更加决定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电力需求侧管理与营销管理协调发展, 可以为社会及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实现双赢, 同时也可以推动我国电力事业的长远发展, 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摘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 我国的电力营销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要求逐渐提高, 与电力营销相辅相成。电力需求侧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高峰负荷增长, 同时可以提高用电效率, 营造良好的电力营销环境, 而逐渐成熟的电力营销则可以使电力需求侧管理不断完善。

关键词:电力需求,侧管理,电力营销,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升, 邱向京.多措并举缓解电力供需紧张矛盾[J].电力需求侧管理, 2005, (7) .

电力需求 篇11

【关键词】电力企业;大客户;需求侧管理

需求侧管理即通过电力供需双方共同完成对用电市场的管理,以提高用电稳定性与可靠性为目的,降低峰谷用电差异,选择优化高效的用电方式,达到减少能源消耗与降低供需双方费用指出的要求。就我国用电现状来看,存在明显能源问题,一直以来将建设重点放在基础设施投资上,忽视了节能降耗方面的管理,以及降低环境污染方面的问题。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很好的解决了电力能源的供需平衡,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电网的不稳定。因此本文从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方式进行了浅析。

1.大客户用电需求侧管理简析

用电需求侧管理即在政府法规与政策支持下,结合市场需求,利用有效的措施,并从电力企业以及用电大客户实际需求出发,确定合适的运作方式,将供电企业、产品供应商以及电力用户等联系起来,通过共同管理来提高用电效率,在实现同样用电功能的基础上,降低能源消耗的管理方式[1]。第一,大客户用电需求侧管理,主要从大客户用电需求着手,以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为基础,通过对成本效益、资源竞争等方面进行管理,争取不断提高能源服务的经济性以及高效性。第二,大客户用电需求侧管理,应以供电服务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对管理体制以及电力需求侧管理节电运作机制的建设,克服市场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将节能降耗落实到终端,转化为节电资源。第三,用电大客户是节能节电的主要实施者,应制定具有约束与激励性质的政策,引导并激励其资源参与电力需求侧管理计划。通过政策的实施,促进用电大客户明确意识到节电并不是限电,提高用电效率并不是限制用电需求,使其能够与供电企业一起面对管理初期的困难,激发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用电大客户现存问题以及实施措施

2.1无功补偿问题

电力系统的无功补偿对保障电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并且能够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有效提高供电质量与经济效益。无功补偿存在的作用主要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提高供电系统以及负载的功率因数,降低设备容量,减少功率损耗。第二,对于三相负载不平衡的系统,可以利用无功检达到平衡三相有功或无功负载目的。第三,稳定电网以及客户端电压,提高供电质量。其中,对于部分长距离输电线,通过设置动态无功补偿装置,能够有效改善输电系统稳定性。在实施方面主要包括变电站集中补偿、低压集中补偿以及用户终端补偿等,其中变电站集中补偿主要应用于输电网的无功平衡,补偿装置有同步调相机、并联电容器以及精致补偿器等,通过改善输电网功率因素,提高终端变电所电压与补偿主变压器的无功损耗[2]。

2.2用电成本问题

很多大客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并没有对二级用户进行确定,只有变压器后有计量电表,计量系统不完善,缺乏奖惩制度,导致客户以相同方式用电,浪费情况严重。并且很多大企业楼层布置为大开间,空间利用效率比较低,用电管理不到位,照明与空调等用电设备负荷比较大。如果在加上企业节能意识低,用电浪费情况严重,造成用电成本增加。针对此,第一应采用节能技术进行改造,尤其对公共用电设备必须要制定节能运行方案,与当地用电收费政策相结合,采取节能技术降低能源费用。第二,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需求,合理报停变压器,即以企业年生产计划为依据,预测年度用电需求,在供电需求低谷期时,采取阶段性报停变压器方式,降低企业在用变压器容量,减少基本电费。而在需求高峰期,为满足供电可靠性与稳定性,再次恢复报停变压器[3]。

2.3用电质量问题

对于部分变电站,不但要对各大客户企业进行供电,同时还需要对居民区以及中小企业供电,用电类型相对复杂,对负荷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经常会出现供电电压突降问题,出现闪断,影响生产线的正常运行。针对此,可以对电机与控制部分进行补偿处理,对电力部门供电线进行调整,尽量选择用稳定供电的专线,或者是对企业内部不稳定供线下生产设备進行调整,最为重要的是应加装动态电压暂降补偿装置,以此来降低电压骤降造成的影响。

3.结束语

电力需求侧管理在大客户服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提高电力供需双方综合利益的重要措施之一。在电力营销市场化背景下,供电必须要保证安全性、稳定性,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引导大客户可以选择优化的用电方式,提高终端用电效率,改善用电环境。

【参考文献】

[1]黄惠.电力市场环境下用电大户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探讨[D].华南理工大学,2013,21:54-55.

[2]黄正超.电力大客户负荷管理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54:95-96.

强化运用电力需求侧管理手段 篇12

辽宁省在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方面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但是从总体上看, 且不说与发达国家相比, 就是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先进地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许多地方仅仅处于起步阶段。 全面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 无疑是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 实现电力工业对辽宁经济提供可持续发展支撑的战略选择。 因此, 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 切实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 加强舆论宣传引导, 组织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和支持。

笔者认为, 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 必须采取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的各种手段, 只有多管齐下, 才能开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才能建立起需求侧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1 法律手段是奠定需求侧管理的坚实基础

电力需求侧管理产生于20 世纪70 年代, 由于它适合市场经济运行机制, 遵守法制原则, 鼓励资源竞争, 讲求成本效益, 提倡经济、优质、高效的能源服务, 为此得到发达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 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标准和政策, 为开展需求侧管理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纵观发达国家加强以需求侧管理为主体的节能工作的政策体系, 一是通过机构升格、扩大编制来强化对节能工作的管理;二是健全法律法规, 比如日本修改后的《节能法》, 即对政府节能管理工作作了明确的界定; 三是建立能源效率标准和标识制度; 四是采取激励政策, 主要形式有现金返还、税收减免和低息贷款等;五是通过财政预算支持节能技术的研发和示范等。

我国于20 世纪90 年代初才引入需求侧管理, 经过20 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特别是近几年来, 需求侧管理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此, 电力需求侧管理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并制定下发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将需求侧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早在1998 年, 《节约能源法》的颁布实施应该说是开展需求侧管理工作的首部纲领性文件。2003 年, 国家发改委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用电需求侧管理的通知》, 公布了加强需求侧管理的有关规定, 其中包括制定加强需求侧管理方案;制定错峰、避峰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大力做好节电工作;运用价格杠杆引导电力消费;正确引导高耗能产业发展; 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 加强监管工作等方面。 随后, 国家电网公司下发了《关于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实施办法》。 前几年, 辽宁省经信委下发的《辽宁省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对全省需求侧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性、规范性的作用, 使这项工作更具体化, 更具有可操作性。

这些法规、条例、制度的颁布实施, 尽管为需求侧管理工作创造了一定的法制环境, 但仍缺乏系统性和强制性, 缺乏财政、税务、物价、标准、环保等相关部门的完善的配套政策和有效的监督机制, 在需求侧管理的规划、政策目标、绩效评价、经验反馈等各个环节, 也存在着很多欠缺。

需求侧管理是社会行为, 只有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 运用法律、法规的威力和相关政策的支持, 置于法制化的轨道, 方可全面蓬勃地开展起来。 法律手段是否有力, 直接关系到需求侧管理的成效。 所以, 各级政府部门务必发挥好主导作用, 把实施需求侧管理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运用法律手段为实施需求侧管理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2 经济手段是强化需求侧管理的关键措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推进需求侧管理工作必须更多地依靠经济手段, 这已经成为各地、各企业的共识。 而利用经济手段主要是运用价格杠杆, 也就是发挥合理的电价体系的作用来调节电力供求, 促进经济合理用电。 模拟显示, 如果运用好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 降低5%的高峰负荷, 那么全国每年可至少节约4000 万吨发电用煤, 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由此可见, 电价对于需求侧管理的能否成功实施是一个关键因素。 能够正确、及时反映成本和供求关系的电价体系是吸引电力用户积极参与需求侧管理的有效激励机制, 同时需求侧管理的投资也将通过电价调整程序予以回收。 然而, 目前我国的电价体系中, 电价结构, 电价的形成与监管机制, 电价水平的审批均存在着不适应市场化改革需要的环节, 其中电价结构的问题尤为突出。

推行峰谷分时电价是改变电价结构的重要方面, 既可以提高用电负荷率, 缓解高峰用电的紧张局面, 也可以提高社会的综合效益, 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另外, 实施季节性电价和可中断电价等也是实施运用经济手段, 改变电价结构, 适应需求侧管理的组成部分。 实施可中断负荷补偿, 鼓励企业在用电高峰期让出负荷空间, 缓解高峰压力, 成效也十分显著。

3 技术手段是推进需求侧管理的不竭动力

实施需求侧管理, 必须要有相应的技术手段加以支撑。 无论是电力供需的信息交流, 负荷管理以及服务, 节电的全面推广应用, 有关耗能系统的控制等都有赖于技术进步。 需求侧管理的效益, 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技术进步, 因此, 实施需求侧管理必须以先进的负荷管理技术和节能技术手段等为后盾。

需求侧管理的技术手段应主要运用在错峰避峰和节能上。 首先要大力推广负荷控制装置, 有效削减、转移高峰负荷。 负荷监控系统的建立, 为错峰避峰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条件, 使之更加准确化、合理化、科学化。 电力蓄能也是实施需求侧管理的技术手段。 辽宁省通过树立示范工程, 使蓄能技术逐步扩大了应用范围。 大连市是在东北地区第一个开展推广电力蓄能技术的城市。 2010年开始兴建第一个蓄冰空调基项, 目前已建成26 个, 负荷面积达530 余万平方米, 在供冷季节可转移高峰电量500 余万千瓦时。 推行电力蓄能型的电热锅炉, 其前景也是远大的。

节能降耗是需求侧管理中举足轻重的技术手段。 全社会用电量中, 工业用电比重占70%以上, 而工业电动机耗电量占工业用电量的70%以上, 这2 个70%表明, 对工业中使用的风机、水泵、空气压缩机、提升机等电动机, 大力推行变频传动技术的高效电动机, 可大大节约工业用电。 同时, 在工业电力消费构成中, 照明用电只占7%左右, 但采用高效照明技术, 可使节电率达到75%。 因此, 对工业用户推光高效荧光等, 高效电子整流器、 光学反射器、时控 (光控、声控) 控制控制开关等高效照明装置也是提高工业用户用电效率的有效途径。 如果在工业、建筑、商业、机关、家庭等社会方方面面都能够大力推广节电技术应用, 那么节电的效益简直无法用数字来进行计算, 其需求侧管理必将取得辉煌的成果。

4 行政手段是实施需求侧管理的根本保证

在特定的情况下, 也就是说, 在经济等手段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情况下, 加强政府协调, 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 确保有序用电、安全供电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 各地、各级政府部门, 在推行需求侧管理中, 要把人民群众生活用电安排好, 要把保证重点用户特别是居民生活用电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要把电力供应预案制定好, 做好电力负荷的预测工作, 制定切实可行的可转移负荷预案, 做到有备无患;要把各方面的关系处理好, 充分考虑电力用户和电力企业的实际利益, 帮助他们解决实施需求侧管理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把各项政策落实好, 采取具体办法, 研究落实相应的措施。

运用行政手段, 改变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是需求侧管理中的重要方面。 近年来, 有些地区第一产业的用电比重出现降低的趋势, 第三产业用电比重基本持平, 而第二产业却持续上升, 这种不尽合理的产业结构, 已是形成用电瓶颈的主要因素。 政府部门必须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 采取宏观调控的措施改变产业结构, 最大限度地控制高耗能企业的发展速度。 辽宁省是一个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典型省份, 高耗能企业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因而在这方面的任务是艰巨而繁重的。 在调整能源结构上, 政府部门要把需求侧管理纳入能源发展的总体规划, 要加强电源、 电网建设的步伐, 特别是要形成多元化的能源结构, 大力开发可再生资源和清洁能源发电。 同时, 要以行政手段, 加强对用电的督查和检查, 彻底遏制窃电歪风, 严厉打击破坏电力设施的犯罪行为。

政府的行政手段还表现在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 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用电、合理用电的基本理念。 各级政府要善于利用新闻媒体, 介绍有关需求侧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 使节能节电成为千家万户的自觉行动, 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电的良好氛围。 通过宣传引导, 使实施需求侧管理, 有效错峰避峰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上一篇:电子服务系统论文下一篇:人口老龄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