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筹划

2025-01-20

投资筹划(精选11篇)

投资筹划 篇1

0前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地推进, 城市地面交通越来越不堪重负, 越来越多的城市把目光投向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 用城市轨道交通的准时、快捷和大运量来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 为城市又增添了一种可供人们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的专业众多、牵涉面广、建设周期长、施工难度高、工程建设投资巨大。从最近几年的建设情况来看, 已建和预备要建的项目投资额越来越高。造成工程建设项目投资越来越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政策性的、设计方面的、施工方面和管理方面的。因此, 人们在不断地探讨怎样去更好地控制不断增大的投资。笔者以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多年来积累的经验, 从另一个人们平时不太注重的初步设计阶段的工程筹划, 来谈谈它对建设项目的影响, 供大家探讨。

1 工程筹划的内容

初步设计工程筹划是对拟建地铁项目的工程概况和工程特点作简要描述, 合理安排全线工程设计进度计划, 根据各单项工程施工进度指标, 合理确定建设项目的总工期计划和年度进度计划, 最终确定整个地铁项目的竣工时间;另外, 还应包含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工程实施阶段划分和主要进度指标, 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措施, 施工用地指标, 地上、地下管线调查和原则性处理意见, 弃土场地与施工运输路线, 重点及难点工程的施工组织方案, 文物的保护施工技术措施, 工程建设管理机构, 工程合同分割与招投标, 全线工程筹划进度图表, 其他有关内容等等。

2 工程筹划的作用

工程筹划设计是地铁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编制分年度投资的基础资料, 是指导项目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一经批准, 可作为项目建设管理的重要依据。做好工程筹划设计对控制工程投资, 降低工程成本, 优化资源配置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3 工程筹划对投资的影响

3.1 年度施工计划和总工期

年度施工计划就是在项目实施计划的总工期内, 以年为划分单位, 在各个年份时间段内, 以设计计划需要完成的各分项工程实施综合进度计划, 同时, 也是计算分年度投资额的重要依据之一。

地铁项目总工期是根据每条线路的开工起始时间, 按照组成项目的每项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 从施工围挡、到地面和地下各类管线迁改、车站土建施工到车站装修、区间洞通和轨道铺设完成、机电设备安装和单机调试、机电系统联合调试、试运营的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之合为项目的总工期。完成各分项工程所需时间是根据全国各地已施工建成的多条线的工程经验、工程规模、施工方法、施工场地条件、交通疏解等因素, 通过大家不断地分析和总结, 最终汇总出来的经验成果, 其各项主要分项工程进度指标如下:

目前国内地铁项目建设总工期, 一般都是用以上分项工程指标, 通过合理地编排确定的, 总工期一般地下线路控制在5年以内。

3.2 分年度投资计划和投资影响

分年度投资是在项目确定的总工期内, 根据工程筹划设计中的年度施工计划, 每年计划需要完成的工程量所对应的投资额。这也是我们在编制初步设计概算中, 计算建设期贷款利息时采用的基础数据。

工程建设期贷款利息是指项目建设中分年度使用贷款, 在建设期应归还的贷款利息, 它占整个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总投资的8%~9%左右。不同的分年度施工计划安排, 带来不同的建设期贷款利息计算结果。因此, 在工程筹划设计中, 合理地编排分年度施工计划, 也是一种对建设项目投资的控制。下面我们就我国某城市的一条地铁项目的不同分年度施工计划设计, 对投资的影响展开探讨。

某城市地铁六号线一期工程线路长约20.208 km, 均为地下线;设车站15座 (其中换乘站7座) , 最大站间距2.680km, 最小站间距0.861 km, 平均站间距1.393 km;地下区间长16 502.82 m:其中盾构施工长14 424.32 m, 矿山法施工长2 078.50 m;设车辆段一处, 出入段线长1 182.55 m;新建主变电所一座, 并利用三号线太白南路主变电所为六号线一期工程供电。表1为六号线一期工程工程费用总投资表, 从表中各分项工程费用比重看, 车站和区间工程费就占工程费总投资的50%以上。

图1是经过简化后的六号线一期工程工程筹划时程示意图, 从图上我们能看出, 整个项目建设总工期为5年整, 控制总工期的关键工程为地下暗挖车站。该车站地处城中心区繁华路段的十字路口, 道路下管线埋深大, 管线迁改困难, 地面道路交通繁忙, 交通疏解不易, 采用暗挖法施工, 车站总工期为28个月。

根据初步设计的工程时程图分年度施工计划, 测算出与之相对应的分年度投资计划比例, 再按国发[2009]27号《国务院关于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要求, 本线资本金与贷款比例为4∶6。通过建设期贷款利息计算公式, 得到如表2的一种贷款利息计算结果。

建设期利息=∑ (年初付息贷款本息累计+本年度付息借贷款额÷2) ×年利率

表2计算利息的依据, 是根据合理的分年度施工计划设计得出的。下面通过改变工程筹划分年度施工计划设计, 我们将得到另外一个建设期贷款利息计算结果。还是图1六号线一期工程筹划时程示意图, 建设总工期5年不变, 试运行和系统联调时间保持不变;如果把其他车站的开工时间都提前到2008年初, 也就是和暗挖车站同时开工建设;区间、铺轨和机电系统安装都相应调整。在这种情况下, 第一年分年度施工计划对应的投资额就要增加5%, 第二年和第三年投资额保持基本不变, 第四年投资额减少5%, 第五年投资额不变, 最终通过建设期利息计算公式计算, 结果见表3。

通过以上两种不同的工程筹划分年度施工计划设计安排, 得到两种不同的建设期贷款利息结果, 两者相差7 697.13万元。

4 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复杂, 投资巨大, 建设周期长, 影响工程投资也是多方面的, 这就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良好地持续发展, 从建设项目的各个不同设计、实施和管理阶段中去精细控制投资。

投资筹划 篇2

投资类型公司非常广泛,包括诸如VC、PE、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产业投资基金、并购基金、私募投资基金、公募投资基金等各种类型。从2016年5月1日我国实现了全行业的“营改增”,各类型投资公司大多可以归纳到“金融保险”项下的“资产管理、信托管理、基金管理”项目,由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本次主题是对“营改增”政策做一次解读以及谈谈该政策给各种类型投资公司带来的影响,并给大家提出一些风险防范建议。

相比较于营业税,国家对增值税的管理更加严格,涉税行政、刑事风险更大,尤其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刑事风险不可忽视。全面营改增后,所有单位和个人,只要发生增值税应税行为,都是增值税纳税人,按照年应税销售额超过500万的标准,绝大部分投资公司都会纳入一般纳税人管理,并实行抵扣纳税模式,相比较于较为简单的营业税纳税模式,新税制给纳税人带来了更多的税务筹划的空间。

一、投融资模式

根据“营改增”政策规定,纳税人购进贷款服务,以及纳税人接受贷款服务向贷款方支付的与该笔贷款直接相关的投融资顾问费、手续费、咨询费等费用,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对于债权融资而言,增值税相应的进项不能扣除,是否考虑融资结构的调整,增加股权融资,虽然股息红利不能所得税税前扣除,但是投注分红不涉及增值税。同时,针对文件“与该笔贷款直接相关“的规定,签署融资合同中,对于投融资顾问费、手续费、咨询费等费用具体条款设定需要充分考量,可以考虑分别签署合同。

二、金融商品转让特殊税务风险

按照营改增政策,金融商品转让,按照卖出价扣除买入价后的余额为销售额。转让金融商品出现的正负差,按盈亏相抵后的余额为销售额。若相抵后出现负差,可结转下一纳税期与下期转让金融商品销售额相抵,但年末时仍出现负差的,不得转入下一个会计年度。金融商品的买入价,可以选择按照加权平均法或者移动加权平均法进行核算,选择后36个月内不得变更。同时规定,金融商品转让,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年末时仍出现负差的,不得转入下一个会计年度,此规定延续了营业税税制得规定。因此,对于金融商品转让交易频繁的公司,需要金融市场的情况,合理规划会计年度内的转让行为,最大程度消化“负差”,降低计税基础。

三、收益性质的界定与节税 投资公司取得收益的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同性质的收入在纳税义务方面也不一样。比如,权益性投资的股息红利不属于增值税的纳税行为,债权型投资取得利息,管理费等收益则属于增值税的纳税行为,需要按照规定申报缴纳增值税。

投资公司可以合理规划投资报酬的具体取得形式,具体需要和被投资方协商解决,当然,一项税务筹划的实施,同时需要考虑可能带啦的隐形税负,投资者需要综合权衡。

四、转让房产可简易计税

按照营改增政策,针对房地产、建筑业、不动产经营租赁、转让房产等行业出台了特殊性政策,比如,规定:一般纳税人转让其2016年4月30日前取得的不动产(包括以直接购买、接受捐赠、接受投资入股、自建以及抵债等各种形式取得的不动产)可以选择简易征收,适用5%的税率。

政策层面虽作出了上述的规定,实操中还会面临一些实际的难题,比如,面对合同法、物权法、税法背景下不动产产权交割的复杂形态,“2016年4月30日前取得的不动产”如何界定“取得”的时点,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明确,作为投资公司,可以在第一个纳税申报期到来之前,积极补充完善相关资料,并进行简易征收的备案工作。

五、收益权转让如何处理

针对收益权的转让行为,营改增附件《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注释》中并没有明确规定,与之较为接近的是“金融商品转让”,金融商品转让,是指转让外汇、有价证券、非货物期货和其他金融商品所有权的业务活,其中,其他金融商品转让包括基金、信托、理财产品等各类资产管理产品和各种金融衍生品的转让。

收益权作为一项财产权益,从税法的基本原理来看,应该课以流转税、所得税等,但是难点在于,收益还没有真正实现、具有不确定性且价值难以衡量,从投资公司的角度来看,应该是尽可能通过筹划,推迟纳税义务产生或实现递延纳税。

六、服务价款的界定

营业税属于价内税,计入当期损益,增值税属于价外税(拆分为不含税销售收入和应交销项增值税收入),不纳入利润表;

与投资人等签署相关协议时,针对管理费等相关费用需要明确是否含增值税,一方面涉及计算增值税的税基,另一方面也关系到投资双方的利益分成问题。

七、价外费用有风险

增值税纳税人的销售额,是指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其中,价外费用是指价外收取的各种性质的收费,参照《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12条规定,包括价外向购买方收取的手续费、补贴、基金、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滞纳金、延期付款利息、赔偿金、代收款项、代垫款项、包装费、包装物租金、储备费、优质费、运输装卸费以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部分项目不包括在内)。

投资公司应尽可能在合同中列举价外费用的名目,并约定其是否包含增值税,以及相应的增值税发票义务。

八、可抵扣进项管理、规划

增值税下,一般纳税人投资公司当期应缴纳增值税按照“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计算得出,因此,增值税税负高低主要取决于进项税额的大小。

投资公司购进的不动产、办公设备、器材、车辆、员工差旅费中的住宿费、过路费、过桥费等取得合规抵扣凭证都可以进行抵扣,特别需要注意的是,2016年5月1日后取得并在会计制度上按固定资产核算的不动产或者2016年5月1日后取得的不动产在建工程,其进项税额应自取得之日起分2年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第一年抵扣比例为60%,第二年抵扣比例为40%。并需要建立台账,做好记录。

九、进项发票认证及管理

增值税下,国家通过“金税三期”对增值税发票开具、认证等进行严格管理,只有取得法定合规抵扣凭证且经过认证的发票,才能进行抵扣,对于逾期没有认证且不具有法定情形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

需要提醒的是,根据最新规定,2016年5月1日起,纳税信用A级、B级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销售方使用新系统开具的增值税发票(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可以不再进行扫描认证。2016年5月1日新纳入营改增试点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6年5月至7月期间不需进行增值税发票认证,登录本省增值税发票查询平台,查询、选择用于申报抵扣或者出口退税的增值税发票信息,未查询到对应发票信息的,可进行扫描认证。对于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纳税人,在2016年8月以后,让需要对取得的进项发票进行认证。

十、受托收款行为

营业税制下,针对经纪代理等行为出台了大量的差额计税的规定,比如,“金融企业从事受托收款业务,如代收电话费、水电煤气费、信息费、学杂费、寻呼费、社保统筹费、交通违章罚款、税款等,以全部收入减去支付给委托方价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而按照最新营改增政策规定,经纪代理服务,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向委托方收取并代为支付的政府性基金或者行政事业性收费后的余额为销售额。政策层面,是否继续适用差额计税的规定,没有更进一步的规定。

投资公司存在代收等行为时,应签署代收协议,并由实际收款方开具发票,否则面临按照全额计征增值税的风险,当然,对于从代收款提取的佣金需要按规定申报缴纳增值税。

十一、虚开专票的风险

国家税务总局在税务稽查中一直非常重视发票的“三查”工作,即“查税必查票”、“查账必查票”、“查案必查票”。所谓“三流一致”是指资金流(银行的收付款凭证)、票流(发票的开票人和收票人)和物流(劳务流)保持一致,具体而言是指不仅收款方、开票方和货物销售方或劳务提供方必须是同一个经济主体,而且付款方、货物采购方或劳务接受方必须是同一个经济主体。被认定为“虚开”的行为,将面临一定的行政处罚甚至遭到刑事处罚的法律风险。

根据《关于纳税人对外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39号)规定:纳税人通过虚增增值税进项税额偷逃税款,但对外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同时符合以下情形的,不属于对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一、纳税人向受票方纳税人销售了货物,或者提供了增值税应税劳务、应税服务;

二、纳税人向受票方纳税人收取了所销售货物、所提供应税劳务或者应税服务的款项,或者取得了索取销售款项的凭据;

三、纳税人按规定向受票方纳税人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相关内容,与所销售货物、所提供应税劳务或者应税服务相符,且该增值税专用发票是纳税人合法取得、并以自己名义开具的。

十二、视同销售的风险

营业税制下,没有将无偿服务行为界定为“视同发生应税行为”,不收取营业税;营改增后,引入“视同销售”概念,并将“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无偿提供服务”纳入其中,目前在更进一步的政策规定出来之前,有关公司间的无偿资金拆借等行为,面临被税务机关认定为视同销售、并要求缴纳增值税的风险。与此同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的有关规定,诸如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等8种法定情形,也面临视同销售的风险。

相关合同条款应调整“无偿”、“免费”等表述,明确服务类型、期限、金额等事项,以防范相应的税务风险。

十三、可以简易计税的投资项目

根据最新营改增政策,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由银行业机构全资发起设立的贷款公司、法人机构在县(县级市、区、旗)及县以下地区的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服务收入,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按照3%的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

温馨提示,简易征收项目相应的进项不得抵扣。

十四、2016年税务检查、稽查风险

2011年以来,金融投资一直是国家税务总局要求稽查的重点领域,曾多次作为当年的指令性稽查项目。营改增下,投资公司可能面临两方面的税务检查、稽查风险,一是营业税之下的历史遗留问题,原地税部门后续可能会加大检查的力度;二是金融投资一直是国家税务总局要求严格稽查的重点领域,投资公司会面临稽查部门的严格

从我们获取的信息来看,金融投资是2016年税务机关稽查的重点领域,投资公司在规范税务处理的同时,应做好自查,尽早化解重大税务风险。

十五、可以享受的优惠政策

根据营改增政策,下列项目免征增值税:(1)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委托境内公司在我国从事证券买卖业务;(2)香港市场投资者通过沪港通买卖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A股;(3)对香港市场投资者通过基金互认买卖内地基金份额;(4)证券投资基金(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运用基金买卖股票、债券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5)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人运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买卖证券投资基金、股票、债券;(6)个人从事金融商品转让业务;(7)国债、地方政府债利息收入。

十六、“营改增税负分析测算明细表”带来的风险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30号文,在增值税纳税申报其他资料中增加《营改增税负分析测算明细表》,由从事建筑、房地产、金融或生活服务等经营业务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办理增值税纳税申报时填报,具体名单由主管税务机关确定。

温馨提示,填写测算表是为了掌握纳税人税负变化的情况,同时也为税务机关开展纳税评估等提供了信息数据支持,因此,投资公司在税务筹划中,需要考虑税负变化情况或有充分的理由和相关证明材料。

十七、进销项倒挂问题

部分投资公司设有大量的分支机构,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分属不同的机构,营改增后,可能面临进销项倒挂问题,成本费用中心进项多,却无销项,利润中心没有可供抵扣的进项税额,增值税税负重。

温馨提示,可以向有关税务机关申请合并汇总纳税申报,或者进行业务链条的重塑,消除进销项倒挂的问题。

十八、兼营行为应分开核算

营改增后,取消了混业经营概念、保留了兼营行为概念(试点纳税人销售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适用不同税率或者征收率),按规定纳税人应当分别核算适用不同税率或者征收率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一般从高适用税率。对于合同经济行为中涉及到兼营行为的,为了避免因从高适用税率而导致承担额外的税负,有必要在合同中将涉及到的经济行为的价款分别明确,建立分开核算的合同依据。

十九、规划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按照营改增的最新规定,对于纳税人从事金融商品转让,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金融商品所有权转移的当天。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并收讫销售款项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

温馨提示,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涉及到申报日期、滞纳金起算日期、专用发票抵扣认证日期以及复议、诉讼期限的规定等。因此,需要结合税法规定合理规划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从投资公司角度来看,应推迟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在开票、合同、产权变更等方面进行规划。

总结:合同、账务、税务处理相匹配

注重法律凭证、会计凭证和税务凭证的相互印证,相互联系和相互支持。法律凭证是用来明确和规范当事人权利义务法律关系的重要书面凭证或证据。在商事经济活动中,主要体现为合同、协议、法院判决或裁定书等法律文书和其他各种证书。如土地使用权证书、采购合同、建筑合同、销售合同等等都是法律凭证。法律凭证,特别是商事合同的正确签订在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中起着根本性作用。为了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有时需要给当地税务主管机关提供各种合同材料,有时需要通过合同的正确而巧妙的签订使相关业务符合税法规定。

企业投资税务筹划探讨 篇3

一、通过选择企业类型进行税务筹划

公司制企业与合作制企业选择。公司的税后利润以股息的形式分配给投资者,投资者又得缴纳一次个人所得税;而合伙企业的营业利润不缴纳公司所得税,只缴纳各个合伙人分得收益的个人所得税。

分公司与子公司选择。子公司和分公司的税收待遇一般都是有差别的,前者承担全部纳税义务,后者往往只承担有限纳税义务。许多国家对外国公司既征公司所得税,又征收“分支机构税”。当然有些国家为吸引投资只对其未再投资于固定资产的利润征税。我国原《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中规定对外资企业汇出利润课征10%的预提税。在具体筹划公司形式时,还有许多可考虑的因素,如公司的发展规律,当地税率的高低,税基的宽窄以及税收的优惠条件等等。对于税收优惠条件的考虑,一般都是独立公司优惠政策多,但优惠条件严格复杂;分支机构享受优惠少,但优惠条件不如独立公司高。跨国公司为达到最优税务筹划效果,可以并用两种公司组织形式,比如某些附属机构设立为子公司、某些设立为分公司。公司组织形式的选择与搭配是公司设立中的第一步,应该特别对待。

二、通过选择投资行业进行税务筹划

生产性行业选择。内资企业获得税收优惠比较少,主要是对新办企业、产品出口企业、福利生产企业等实施一定的减免优惠,但期限一般不长,主要有以下几类可供选择:利用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内资企业,可在五年内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内资企业、事业单位进行技术转让,以及在技术转让过程中产生的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的所得,年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免征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对农产品、自来水、暖气、冷气、热水、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沼气,居民用炭制品,图书、报纸、杂志,饲料、化肥、农药、农膜,金属矿、非金属矿采选产品等,适用13%的优惠税率。对出口货物适用免税零税率;对于在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除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外,对于新办的企业,自投产年度起,免征企业所得税两年;新办的城镇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当年安置待业人员超过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60%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查批准,可免征所得税三年。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免税期满后,当年新安置待业人员占企业原从业人员总数30%以上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可减半征收所得税两年;民政部门举办的福利工厂和街道的非中途转办的社会福利单位,凡安置“四残”(盲、聋、哑、肢体残废)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的35%以上,暂免征收所得税;凡安置“四残”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的比例超过10%未达到35%的,减半征收所得税。对于外商投资的生产型企业,一般有较多的优惠,主要针对从事农、林、牧业的企业,从事港口码头建设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产品出口企业、先进技术企业等。

非生产性行业选择。我国现行税法中,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都体现了对非生产性行业的税收支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农村中为农业生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行业,如气象站、畜牧医站等,暂免征收所得税;对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的技术服务收入,如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等,暂免征收所得税;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的企业实行减免征收所得税的优惠;对从事信息业、技术服务业、咨询业、公用事业、商业、教育文化业、居民服务业等行业的新办独立核算企业实行减免征税。

三、通过选择投资地区进行税务筹划

分析税收制度的区域导向型优惠,选择税收负担轻的投资地点。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制度规定,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率一般是15%,其他地区一般是33%,相差18%,而且,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年度起免征所得税二年。自我国西部大开发以来,在税收方面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如果企业到西部投资,就可以享受这些优惠。

从国外的情况看,有的国家或地区不征收所得税,有的国家的所得税率高于我国或者低于我国。因此,投资地点不同,税收负担会有所差别,最终影响到投资收益。对于跨国投资者,还应考虑有关国家同时实行税收居民管辖权和收入来源地管辖权而导致对同一项所得的双重征税,以及为避免国际间双重征税的双边税收协定有关税收抵免的具体规定,以进行投资国别或地区选择。

企业进行投资时,应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税制差别或区域性税收倾斜政策,选择整体税收负担较轻的地区进行投资,使得该投资收益较大。

四、通过选择投资合作伙伴进行税务筹划

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资金问题而出现联合投资的现象。选择一个适当的投资伙伴会对自己的投资收益大有帮助。在选择投资伙伴时,应主要考察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合作伙伴的税收待遇;二是合作伙伴的实力。

选择好的投资伙伴有时会使企业享受优惠税收待遇,如与外国投资者或我国港、澳、台投资者合作开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或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等。选择好的投资伙伴应充分考察对方的实力,因为能力低下的投资伙伴往往会连累己方企业,轻则毁掉联合投资项目,重则使联营双方“同归于尽”。

五、通过选择合适投资规模进行税务筹划

对于一家企业的生产经营来讲,投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当然也不是越小越灵。投资规模扩大,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标志,往往可以带来规模经济;但是投资规模不顾具体情况而过度膨胀,也往往會导致资源的浪费。投资规模小,一般可以使企业具有灵活运行的优点,但企业的投资规模太小,往往不具备规模效益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在残酷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很容易遭到淘汰。

如何确定企业投资规模呢?首先,对企业自身营运能力进行分析,即通过对存量投资重组、潜能开发及增量投资优化组合的分析,确定投资的既有能力、潜在能力和追增能力。其次,把握企业经营外部环境的变动情况。市场经济环境变化多端,必须利用预测手段把握经济环境发展态势,决定投资规模的大小。另外,还需对税前收益最大化的投资规模进行实证分析。投资规模应该趋近于企业营运负荷能力的极限,即投资的追加边际成本等于其边际收益,此时,投资规模是适宜而有效的。需要注意的是,投资规模的确定依据是企业营运能力和外部经济环境,因而必须注意到其动态演进的变化特征。

六、通过选择投资方式进行税务筹划

企业投资方式可分为购买经营资本兴办企业的直接投资和对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的间接投资。一般来说,直接投资考虑的税制因素比间接投资多,因而其筹划的空间较大。在直接投资时,一般涉及各种流转税、收益税、财产税和行为税等。而间接税仅涉及所收取股息或利息的所得税及股票债券资本增加产生的资本利得税等。按投资期限投资方式又可分为分期投资方式和一次性投资方式,一般选取前者。依据有关规定,分期出资可以获得资金的时间价值,而且未到位的资金可通过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融通解决,其利息支出可以部分地准许在税前扣除。这样,分期投资方式不但能缩小所得税税基,甚至在盈利的经济环境下还能实现少投资、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

按投资物的性质,一般投资方式分有形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和现汇投资三种方式。虽然在税务筹划时可考虑用现汇购买享有税收优惠的有形资产,但毕竟受到购买范围的限制。在投资方式筹划中,一般都采用有形资产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两种方式。首先,有形资产投资方式中的设备投资折旧费及无形资产摊销额可在税前扣除,从而达到削减所得税税基的节税效果;其次,在变动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产权时,必须进行资产评估,由于评估方法选择的不同会导致高估资产价值,这样既可节省投资成本,又能通过多列折旧费用及摊销额缩小企业所得税税基。此外,还涉及到是采用固定资产还是流动资产投资的选择,若采用固定资产投资是选择购置方式还是租赁方式等。不同的选择,税负亦不相同,企业实现的价值亦不一样。

七、通过选择会计处理方法进行税务筹划

存货计价方法选择。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各种存货可以采用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3中方法计价。企业发出存货时可任选一种,不同的计价方法对企业的成本、利润、当期实际缴纳的税款是不一样的。

费用分摊方法选择。费用分摊方法有实际分摊法、平均分摊法和不规则分摊法。这三种分摊方法计入费用的金额是不一样的,从而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程度和纳税金额就会产生差异。企业可以利用这种差异进行税务筹划。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分为平均法和加速折旧法两种。这两种方法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期内,计算的折旧额是一样的,但平均法的特点是各年计提的折旧额是相同的,加速折旧法的特点是开始计提的折旧多以后期间逐渐下降。所以这两种方法在固定资产的使用期内各年的折旧额是不同的,这样就会对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苏春林:《纳税筹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企业投资税务筹划探讨 篇4

一、通过选择企业类型进行税务筹划

公司制企业与合作制企业选择。公司的税后利润以股息的形式分配给投资者, 投资者又得缴纳一次个人所得税;而合伙企业的营业利润不缴纳公司所得税, 只缴纳各个合伙人分得收益的个人所得税。

分公司与子公司选择。子公司和分公司的税收待遇一般都是有差别的, 前者承担全部纳税义务, 后者往往只承担有限纳税义务。许多国家对外国公司既征公司所得税, 又征收“分支机构税”。当然有些国家为吸引投资只对其未再投资于固定资产的利润征税。我国原《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中规定对外资企业汇出利润课征10%的预提税。在具体筹划公司形式时, 还有许多可考虑的因素, 如公司的发展规律, 当地税率的高低, 税基的宽窄以及税收的优惠条件等等。对于税收优惠条件的考虑, 一般都是独立公司优惠政策多, 但优惠条件严格复杂;分支机构享受优惠少, 但优惠条件不如独立公司高。跨国公司为达到最优税务筹划效果, 可以并用两种公司组织形式, 比如某些附属机构设立为子公司、某些设立为分公司。公司组织形式的选择与搭配是公司设立中的第一步, 应该特别对待。

二、通过选择投资行业进行税务筹划

生产性行业选择。内资企业获得税收优惠比较少, 主要是对新办企业、产品出口企业、福利生产企业等实施一定的减免优惠, 但期限一般不长, 主要有以下几类可供选择:利用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内资企业, 可在五年内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内资企业、事业单位进行技术转让, 以及在技术转让过程中产生的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的所得, 年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 免征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对农产品、自来水、暖气、冷气、热水、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沼气, 居民用炭制品, 图书、报纸、杂志, 饲料、化肥、农药、农膜, 金属矿、非金属矿采选产品等, 适用13%的优惠税率。对出口货物适用免税零税率;对于在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 除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外, 对于新办的企业, 自投产年度起, 免征企业所得税两年;新办的城镇劳动就业服务企业, 当年安置待业人员超过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60%的, 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查批准, 可免征所得税三年。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免税期满后, 当年新安置待业人员占企业原从业人员总数30%以上的, 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 可减半征收所得税两年;民政部门举办的福利工厂和街道的非中途转办的社会福利单位, 凡安置“四残” (盲、聋、哑、肢体残废) 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的35%以上, 暂免征收所得税;凡安置“四残”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的比例超过10%未达到35%的, 减半征收所得税。对于外商投资的生产型企业, 一般有较多的优惠, 主要针对从事农、林、牧业的企业, 从事港口码头建设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产品出口企业、先进技术企业等。

非生产性行业选择。我国现行税法中, 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都体现了对非生产性行业的税收支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农村中为农业生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行业, 如气象站、畜牧医站等, 暂免征收所得税;对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的技术服务收入, 如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等, 暂免征收所得税;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的企业实行减免征收所得税的优惠;对从事信息业、技术服务业、咨询业、公用事业、商业、教育文化业、居民服务业等行业的新办独立核算企业实行减免征税。

三、通过选择投资地区进行税务筹划

分析税收制度的区域导向型优惠, 选择税收负担轻的投资地点。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制度规定,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率一般是15%, 其他地区一般是33%, 相差18%, 而且, 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 自投产年度起免征所得税二年。自我国西部大开发以来, 在税收方面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 如果企业到西部投资, 就可以享受这些优惠。

从国外的情况看, 有的国家或地区不征收所得税, 有的国家的所得税率高于我国或者低于我国。因此, 投资地点不同, 税收负担会有所差别, 最终影响到投资收益。对于跨国投资者, 还应考虑有关国家同时实行税收居民管辖权和收入来源地管辖权而导致对同一项所得的双重征税, 以及为避免国际间双重征税的双边税收协定有关税收抵免的具体规定, 以进行投资国别或地区选择。

企业进行投资时, 应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税制差别或区域性税收倾斜政策, 选择整体税收负担较轻的地区进行投资, 使得该投资收益较大。

四、通过选择投资合作伙伴进行税务筹划

企业在投资过程中, 往往会因为资金问题而出现联合投资的现象。选择一个适当的投资伙伴会对自己的投资收益大有帮助。在选择投资伙伴时, 应主要考察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合作伙伴的税收待遇;二是合作伙伴的实力。

选择好的投资伙伴有时会使企业享受优惠税收待遇, 如与外国投资者或我国港、澳、台投资者合作开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或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等。选择好的投资伙伴应充分考察对方的实力, 因为能力低下的投资伙伴往往会连累己方企业, 轻则毁掉联合投资项目, 重则使联营双方“同归于尽”。

五、通过选择合适投资规模进行税务筹划

对于一家企业的生产经营来讲, 投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 当然也不是越小越灵。投资规模扩大, 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标志, 往往可以带来规模经济;但是投资规模不顾具体情况而过度膨胀, 也往往会导致资源的浪费。投资规模小, 一般可以使企业具有灵活运行的优点, 但企业的投资规模太小, 往往不具备规模效益和雄厚的经济实力, 在残酷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很容易遭到淘汰。

如何确定企业投资规模呢?首先, 对企业自身营运能力进行分析, 即通过对存量投资重组、潜能开发及增量投资优化组合的分析, 确定投资的既有能力、潜在能力和追增能力。其次, 把握企业经营外部环境的变动情况。市场经济环境变化多端, 必须利用预测手段把握经济环境发展态势, 决定投资规模的大小。另外, 还需对税前收益最大化的投资规模进行实证分析。投资规模应该趋近于企业营运负荷能力的极限, 即投资的追加边际成本等于其边际收益, 此时, 投资规模是适宜而有效的。需要注意的是, 投资规模的确定依据是企业营运能力和外部经济环境, 因而必须注意到其动态演进的变化特征。

六、通过选择投资方式进行税务筹划

企业投资方式可分为购买经营资本兴办企业的直接投资和对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的间接投资。一般来说, 直接投资考虑的税制因素比间接投资多, 因而其筹划的空间较大。在直接投资时, 一般涉及各种流转税、收益税、财产税和行为税等。而间接税仅涉及所收取股息或利息的所得税及股票债券资本增加产生的资本利得税等。按投资期限投资方式又可分为分期投资方式和一次性投资方式, 一般选取前者。依据有关规定, 分期出资可以获得资金的时间价值, 而且未到位的资金可通过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融通解决, 其利息支出可以部分地准许在税前扣除。这样, 分期投资方式不但能缩小所得税税基, 甚至在盈利的经济环境下还能实现少投资、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

按投资物的性质, 一般投资方式分有形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和现汇投资三种方式。虽然在税务筹划时可考虑用现汇购买享有税收优惠的有形资产, 但毕竟受到购买范围的限制。在投资方式筹划中, 一般都采用有形资产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两种方式。首先, 有形资产投资方式中的设备投资折旧费及无形资产摊销额可在税前扣除, 从而达到削减所得税税基的节税效果;其次, 在变动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产权时, 必须进行资产评估, 由于评估方法选择的不同会导致高估资产价值, 这样既可节省投资成本, 又能通过多列折旧费用及摊销额缩小企业所得税税基。此外, 还涉及到是采用固定资产还是流动资产投资的选择, 若采用固定资产投资是选择购置方式还是租赁方式等。不同的选择, 税负亦不相同, 企业实现的价值亦不一样。

七、通过选择会计处理方法进行税务筹划

存货计价方法选择。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企业的各种存货可以采用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3中方法计价。企业发出存货时可任选一种, 不同的计价方法对企业的成本、利润、当期实际缴纳的税款是不一样的。

费用分摊方法选择。费用分摊方法有实际分摊法、平均分摊法和不规则分摊法。这三种分摊方法计入费用的金额是不一样的, 从而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程度和纳税金额就会产生差异。企业可以利用这种差异进行税务筹划。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分为平均法和加速折旧法两种。这两种方法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期内, 计算的折旧额是一样的, 但平均法的特点是各年计提的折旧额是相同的, 加速折旧法的特点是开始计提的折旧多以后期间逐渐下降。所以这两种方法在固定资产的使用期内各年的折旧额是不同的, 这样就会对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企业筹资投资中的税务筹划研究 篇5

关键词:税务筹划 筹资 投资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税收作为一种调节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利益分配关系的手段,影响着企业、单位和个人的经济利益,成为人们经济决策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对纳税人而言,税法在规定其纳税义务的同时,也赋予其合法纳税的权利。通过税务筹划来减轻税负、增强自身竞争力,成了纳税人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谋取更大经济利益的客观需要。

一、税务筹划的概念

税务筹划是纳税人在不违反现行税法及其它法规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税法所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通过对筹资、投资、经营等事项的事先安排和筹划,对多种纳税方案进行优化选择,从而取得节约税收成本,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活动。

二、筹资活动中税务筹划

企业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会不断的产生对资金的需求,需要及时、足额的筹措资金。同时,企业因开展对外投资活动和调整资本结构,也需要筹集和融通资金。因此,对企业筹资活动进行税务筹划十分必要!

1.企业筹资税务筹划的一般原理思想

从税务筹划的角度分析,可以将筹资方式主要分为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两种类型。在分析企业筹资的税务筹划时,需要考虑企业应如何合理调整筹资结构,以同时实现节税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双重目标,即合理的处理好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的结构比例。

2.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税收负担的均衡分析

筹资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行为,其对企业经营理财业绩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资本结构的变动而发生作用的。资本结构是由筹资方式决定,不同的筹资方式,形成不同的税前、税后资金成本。负债筹资较权益筹资的最大优势则在于,企业借款利息可以在所得税前作为一项财务费用加以扣除,具有一定的抵税作用,能够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

为此,本文借鉴企业资本结构决策中的理财方法,提出利用筹资平衡点法,找出企业筹资税务筹划的最佳方案。所谓筹资平衡点是指两种筹资方式下,每股净利润相等时的息税前利润点。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息税前利润是多少时,采用哪种筹资方式更有利。具体计算公式为:

R为筹资平衡点, 为筹资方式Ⅰ的年利息, 为筹资方式Ⅱ的年利息,

a为筹资方式Ⅰ下普通股股份数, 为筹资方式Ⅱ下普通股股份数,

t为所得税税率

当上述公式左边大于右边时,即当筹资方式Ⅰ的每股净利润大于筹资方式Ⅱ的每股净利润时,此时的息税前利润大于筹资平衡点,应选择筹资方式Ⅰ更有利;同理,当上述公式左边小于右边时,即当筹资方式Ⅰ的每股净利润小于筹资方式Ⅱ的每股净利润时,此时的息税前利润小于筹资平衡点,应选择筹资方式Ⅱ更有利。当上述公式左边等于右边时,筹资方式Ⅰ与筹资方式Ⅱ同样有利。

三、投资活动中税务筹划

投资的税务筹划,是指纳税人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通过对企业投资方向、投资期限、组织形式等多个方面进行优化选择,做出预见性安排,利用税收优惠的规定、纳税时间的掌握等途径获得中长期节税利益,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

1.投资方向的优化选择

(1)投资行业的优化选择

税收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体现着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税收政策。为了优化产业结构,国家往往通过税收政策影响企业投资行业的选择:国家限制或不鼓励的行业,往往赋予较高税负水平的税收政策,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目的的产业,又往往提供较低税负水平的税收政策。所以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些优惠条款进行税务筹划.

(2)投资地点的优化选择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对投资地税收待遇进行充分考虑,充分利用优惠政策。例如,国家为了支持某些地区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实行税收政策倾斜,如税法规定: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在2001年至2010年期间,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若在这些地区投资,可以明显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又完全符合政府的政策和税法的立法意图。

2.投资期限的优化选择

(1)充分选择分期投资方式

我国对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各方出资期限的规定是:合营各方应当在合营合同中订明出资期限,并且应当按照合营合同规定的期限缴清各自的出资额。合营合同中规定一次缴清出资的,合营各方应当从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六个月内缴清;合营合同中规定分期缴付出资的,合营各方第一期出資,不得低于各自认缴出资的15%,并应在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三个月内缴清,其最后一期出资应在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三年内缴清。所以,在投资中尽可能延长投资期限,未到位的资金通过向银行或其他机构贷款解决。而企业在这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照实际发生数税前扣除。这样就可以缩小所得税税基,达到节税的目的。

(2)延期执行减征、免征优惠

我国税法规定:如为年度中间开业,当年实际生产经营期不足6个月的,可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选择就当年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其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执行期限,可推延至下一年度起计算。所以当企业实际生产期不足6个月并有盈利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条款,延期执行减征、免征优惠。

3.企业组织形式的优化选择

(1)合伙制企业与公司制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

现行税法的每一税种,都有它的特定的征税范围和纳税义务人。公司的营业利润在企业环节课征公司税,公司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而税后利润作为股息分配给投资者,投资者还要缴纳一次个人所得税,又成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而合伙企业在税法上则不作为公司对待,营业利润不交公司税,不构成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只课征各个合伙人分得收益的个人所得税。因此合理的选择好企业组织形式,对企业投资税务筹划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2)子公司和分公司组织形式的选择

分公司不同于子公司,从法律上讲,子公司是一个独立的法人,而分公司则是一个非独立的法人,只是作为公司的分支机构存在。根据我国法律,母公司与子公司不是同一法律实体,子公司的亏损不能计入母公司的账上,而分公司与母公司是同一法人实体,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亏损可以计入母公司的账上,经营成果与母公司合并后缴纳所得税。

根据初始投资选择的一般特点,由于公司在初创时期,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生产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发生亏损的可能性比较大。当生产经营和贸易活动转入正轨,产品销路打开了,这样就可以盈利赚钱。这样,企业往往一开始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量的投资,往往选择设立分公司,以使分公司的亏损转嫁到总公司,从而使发生亏损可以与母公司的利润互抵,从而减少纳税义务;如果生产有了一定的起色,外在的投资环境、经营状况比较熟悉和拓宽之后成立子公司,享受当地政府提供的很多税收优惠。也就是说,如果组建的新企业一开始就盈利,那么组建子公司较为有利;如果组建的新企业一开始会亏损,那么选择分公司的形式较为有利。

综上所述,在企业的筹资投资活动中进行税务筹划是一种长期行为和事前筹划活动,需要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而筹资投资是企业战略经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筹资投资中的税务筹划处理得当,对企业的发展非常有利。当然,税务筹划涉及许多不确定因素,从而具有一定的风险,筹划者如有不慎,就会使筹划活动由合法走向非法,从而演变为避税、偷税、漏税、骗税行为。

四、企业筹资投资中税务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1.充分考虑税务筹划的风险

由于环境及其他考虑变量有时错综复杂,主观认定与客观行为的差异以及税法的变动,使得企业进行税务筹划充满风险。因此,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时,除必须精研税法及相关法律规定外,还必须进一步了解税务部门从另一角度的可能看法以及税法相关条款的适时变动和调整,以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法律规范。总之,企业进行税务筹划时,应充分考虑税务筹划的风险再作出决策。

2.税务筹划要服从于财务决策过程

企业税务筹划是通过对企业经营的安排来实现,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投资、融资、生产经营、利润分配。如果企业的税务筹划脱离企业财务决策,必然会影响到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甚至导致企业做出错误的财务决策。

3.税务筹划应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企业的税务筹划不是企业税收负担的简单比较,必须充分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因为一个能降低当前税收负担的纳税方案可能会增加企业未来的税收负担,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评估纳税方案时,要引进资金时间价值观念,把不同纳税方案、同一纳税方案中不同时期的税收负担折算成现值来加以比较。

参考文献:

[1] 刘东民.企业纳税筹划.第一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00-101.

[2] 计金标.税收筹划.第一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19-126.

[3] 盖地.企业税务筹划理论与实务.第一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79-83,102-105. □

境外投资的纳税筹划 篇6

我国最早于1993年提出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制度, 1995年出台了《境外所得记征所得税暂行办法》, 在1997年对该文件部分条款进行了修订。2008年新《企业所得税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出台。

2008年出台的新税法进一步推行了抵免制度, 加上外部因素, 2008年成为自2005年后我国对外投资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2009年12月25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有关问题的通知》, 该规定进一步规范境外投资纳税活动, 使抵免制度更具有操作性。2010年我国又以公告的形式颁布了《企业境外所得税抵免操作指南》, 至此我国基本明确了抵免制度的原则及具体操作。

二、相关概念

(一) 投资方式和投资架构

境外投资方式多样, 目前税法中列明, 境外投资方式主要分为对外直接投资、对外间接投资、其他对外投资。

由于各国税收方式、税率均有所不同, 从投资国的角度, 通过投资的合理分配, 在不同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子公司、合营企业等商业实体, 或以间接投资的方式在国际市场寻找未来收益较高的投资渠道, 均能带来良好的收益。

(二) 抵免类型

税法规定的抵免方式分为直接抵免和间接抵免。

1.境外所得税的直接抵免。企业直接来源于境外的所得采用直接抵免方式。该种应税所得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来源于设立在境外的分支机构直接取得的利得;第二类是在境外未设立分支机构, 但有来源于境外的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财产转让等所得。

按照公司结构来说, 没有利润分配职能的分支机构 (如分公司) 在境外所取得的所得应当以经济收益纳入年度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境外缴纳的所得税按规定直接进行抵免。

2.境外所得税间接抵免。居民企业从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外国企业分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外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外国企业在境外实际缴纳的所得税额中属于该项所得负担的部分, 可以作为该居民企业的可抵免境外所得税税额, 在抵免限额内抵免。需要强调的是境外所得税间接抵免的前提条件是居民企业对境外的被投资企业有直接或者间接的“控制关系”。

3.税法中的控制。税法中控制关系与财务中的控制关系略有不同。财务体系中主要以企业是否能够对投资公司的经营决策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只要通过直接、间接、协议等方式能够持有50%以上的表决权即可。税法中的控制是指各层企业直接持股、间接持股以及为计算居民企业间接持股总和比例的每一个单一持股, 均应达到20%的持股比例。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 居民企业直接或间接持有20%以上股份的外国企业, 限于符合以下持股方式的三层外国企业:一是单一居民企业直接持有20%以上股份的外国企业;二是单一第一层外国企业直接持有20%以上股份, 且由单一居民企业直接持有或通过一个或多个符合本条规定持股条件的外国企业间接持有综合达20%以上股份的外国企业;三是第一、第二层外国企业直接持有20%以上股份, 且由单一居民企业直接持有或通过一个或多个符合本条规定持股条件的外国企业间接持有综合达20%以上股份的外国企业。超过三层则不纳入间接抵免范畴内。

4.税收饶让。税收饶让, 亦称“虚拟抵免”和“饶让抵免”, 指居住国政府对其居民在国外得到减免税优惠的那一部分, 视同已经缴纳, 同样给予税收抵免待遇, 不再按居住国税法规定的税率予以补征。目前税收饶让抵免的方式主要有差额饶让抵免和定率饶让抵免两种。

三、境外投资结构

(一) 分公司与子公司的比较

1.子公司优势。

(1) 法人实体。子公司与分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 子公司是作为法人实体存在的。在一般的境外投资情况下, 即使为分公司, 东道国也会根据其实际经营情况收取相关税费。但由于分公司不是独立的法人, 其一般无法享受免税期限、减免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这使得分公司在一些税收优惠较大的国家难以享受到该国的税收优势。

(2) 当期可不纳税。分公司所得利润当期必须给其母公司所在国家进行纳税, 而子公司可以通过不分配利润的方式做到递延纳税, 从而缓解当期税收负担。

(3) 所得免税。许多税收政策发达的国家, 为了吸引外资投入会对子公司向母公司支付的红利进行减征甚至免征。

2.分公司优势。

(1) 成本相对较低。由于分公司并非独立的法人实体, 其管理层级一般较短, 故其管理费用等成本相较于子公司一般较低。

(2) 可弥补亏损。由于分公司当期所得需要与母公司同时报税, 故其当期亏损可以冲减母公司利润 (我国不允许, 但可以通过投资结构实现子公司的分公司) 。

(3) 便于资产转移。由于分公司与母公司为同一法人实体, 故其资产的转移不存在所有权的变动, 可以减少税收负担。

(二) 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架构比较

1.直接投资架构 (子公司) 。企业直接投资结构下的境外投资子公司, 需要缴纳境外所得对应的所得税、分配红利时对应的预提税、母国收到红利后的境内所得税。但由于我国目前的税收政策, 其实际抵免限额为境外投资收入乘以我国使用税率, 超过限额不得抵扣, 低于限额只能抵扣实际缴纳金额, 如投资国税率无变动, 其实际缴纳所得税与我国境内所得相同。从较少税收的角度直接投资并不适合我国。

2.间接投资架构。间接投资架构下, 一般通过建立境外控股公司, 以控股公司名义对目标公司进行控制, 这种架构可以使得目标控制公司在不经过我国的情况下将其盈利以红利的形式形成境外再分配。由于控制层数增加, 这种方式容易增加税收负担。但是, 目前境外许多国家或地区对于境外投资的所得是免税的, 如中国香港。此外, 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签订有税收优惠政策时, 对协议国家的境外投资分配的股息予以减征或免征, 这使得间接投资架构有了很大的免税空间。

四、境外所得抵免案例

(一) 一般情况下的抵免

A为我国居民企业, 2015年实现境内应纳税所得额1000万元, 适用我国企业所得税税率25%。境外收入如下:

甲国设立的分公司B于实现税后利润1400万元, 由于分公司不享受该国相关税收优惠, 所得税税率为30%, 2014年分公司B亏损500万元;

乙国设立的分公司C实现了税后利润1700万元, 乙国所得税税率30%, 由于乙国鼓励外来投资, 对国外在境内投资的企业适用15%的所得税减免, 乙国与本国签订了相关协议, 税收优惠适用税收饶让政策;

将自有设备D出租给丙国某企业, 获得租赁税后利润850万元, 丙国适用所得税利润为15%;

丁国设立的子公司E全面实现利润向全体股东派发了1000万元股利, 其中A居民企业持股60%, 该国所得税税率为20%, 预提税率为10%。

根据我国《境外所得税抵免计算明细表》 (表1) 计算2015年应纳所得税。

1.我国采用分国不分项的境外所得税纳税方式, 故对不同国家的公司要进行分别计算。其中B、C、D均属于直接抵扣的范围;由于A持有E的60%股权, 大于税法规定的20%, 故其达到控制关系, 适用间接抵免的方式。

2.根据案例描述, A分别自B、C、D、E获得了境外所得 (不含税所得) 1400万元、1700万元、850万元、432万元 (计算过程:1000× (1-20%) × (1-10%) ×60%) 。

3.境外所得换算含税所得及将2步骤中税额加上所得税金额:

甲 (B) 境外所得换算含税所得=1400÷ (1-30%) =2000万元

乙 (C) 境外所得换算含税所得=1700÷ (1-15%) =2000万元

丙 (D) 境外所得换算含税所得=850÷ (1-15%) =1000万元

丁 (E) 境外所得换算含税所得=1000×60%=60万元

4.在填报时某国投资如有以前年度亏损应填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中, 但该亏损抵扣只适用于同一国家设立的不具有独立纳税地位的分支机构。需要注意的是, 根据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某境外亏损只能对应抵扣该境外投资所得, 不得抵扣境内或其他境外所得, 同一境外亏损在5年内有效。

根据以上规定, B企业2014年亏损500万元, 可以在2015年内进行抵扣。E在间接抵免范畴内, 不得填列该内容。

5.免税所得用于填报按照税收规定予以免税的境外所得, 但现行税法尚无具体规定, 本文暂不举例。

6.根据3、4、5计算的金额, 按照弥补亏损前境外应纳税所得额 (6) =境外所得换算含税所得 (3) -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4) -免税所得 (5) 计算:

B弥补亏损前境外应纳税所得额=2000-500=1500万元

C、D、E不存在4、5项填列, 故与3项金额相同。

7.可弥补境内亏损是指A公司于境内发生的亏损额。与境外发生亏损不同, 境内发生的亏损可以作为境外投资所得的抵减项进行抵减。本案例中A国未发生亏损, 故该列不填列。

8.根据6、7计算的金额, 按照境外应纳税所得额=弥补亏损前境外应纳税所得额 (6) -可弥补境内亏损 (7) 计算。

由于案例中A公司境内未发生可弥补亏损, 故该项与6项金额相同。

9.该项填列居民企业境内适用的所得税税率, 案例中A居民企业在其本国境内适用税率为25%。

10.8、9项填列金额及税率, 按照境外所得应纳税额=境外应纳税所得额 (8) ×税率 (9) 计算:

甲 (B) 境外所得应纳税额=1500×25%=375万元

乙 (C) 境外所得应纳税额=2000×25%=500万元

丙 (D) 境外所得应纳税额=1000×25%=250万元

丁 (E) 境外所得应纳税额=1000×60%×25%=150万元

11.实行分国不分项限额抵免的纳税人填报第10至16列。本列填报从境外子公司取得的所得在所在国家或地区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额, 可分为直接抵免和间接抵免。子公司从境外取得的所得在所在国家或地区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额为直接抵免税额;从境外二级子公司取得的所得在所在国家或地区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额为间接抵免税额。二级子公司可抵免税额= (纳税人分得的所得÷同一纳税年度子公司税后应分配总额) × (子公司分得的所得÷同一纳税年度二级子公司税后应分配总额) ×二级子公司同一纳税年度已缴所得税。

根据以上规定, 该项目金额为:

甲 (B) 境外所得可抵免额=2000×30%=600万元

乙 (C) 境外所得可抵免额=2000×30%=600万元 (该国适用税收饶让政策, 减免税优惠的视同已经缴纳, 实际缴纳所得税300万元)

丙 (D) 境外所得可抵免额=1000×15%=150万元

丁 (E) 境外所得可抵免额=1000×60%×20%+1000×60%× (1-20%) ×10%=168万元

12.该项核算境外所得税抵免限额, 按照抵免限额=中国境内、境外所得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条例的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总额×来源于某国 (地区) 的应纳税所得额÷中国境内、境外应纳税所得总额计算:

2015年度境内应纳税额为=1000×25%=250 (万元) 。

甲 (B) 抵免限额= (250+375) ×1500÷ (1000+1500) =375万元

乙 (C) 抵免限额= (250+400) ×2000÷ (1000+2000) =433万元

丙 (D) 抵免限额= (250+250) ×1500÷ (1000+1000) =250万元

丁 (E) 抵免限额= (250+150) ×600÷ (1000+600) =150万元

13.根据11与12项较小的金额计入年度允许抵免的金额。

甲 (B) 可抵免金额=375万元

乙 (C) 可抵免金额=433万元

丙 (D) 可抵免金额=150万元

丁 (E) 可抵免金额=150万元

14.可抵扣金额未超过境外所得税款抵免限额可以用于抵免以前年度结转的待抵免的所得额:

丙 (D) 未超过境外所得税款抵免限额=250-150=100万元

其他国家由于可抵扣金额均超过了抵免限额, 故为0, 此外由于丁国为间接抵扣范围, 该列不填。

15.本年可抵免以前年度未抵免、结转到本年度抵免的境外所得税额。如本案例中丙国2014年实际缴纳所得税300万元, 当年可抵扣限额为250万, 则未抵扣的50万可以用2015年未超过境内所得税款抵免限额的金额进行补抵。本案例中不存在该情况, 该项不填。

16.根据财税[2009]125号《关于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超过抵免限额的余额允许从次年起在连续五个纳税年度内, 用每年度抵免限额抵免当年应抵税额后的余额进行抵补的规定, 也就是说应先抵当年的, 有余额时才能用以前年度的结余。

甲 (B) 未来可抵扣额= (上年16项-已超过5年未抵免税额) +600-375=225万元

乙 (C) 未来可抵扣额= (上年16项-已超过5年未抵免税额) +600-400=200万元

由于丁国为适用间接抵扣, 该项不适用。

17.该项适用于实行定率抵免境外所得税款的纳税人, 填报此列的纳税人不按以上算法计算, 采用直接乘以定率进行抵免。

(二) 间接抵免

如股权结构比较复杂, 则需要通过本层企业所纳税属于由上一层企业负担的税额= (本层企业就利润和投资收益所实际缴纳的税额+符合地面规定的由本层企业间接负担的税额) ×本层企业由上一层企业分配的股息 (红利) ÷本层企业所得税后利润额, 案例如下:

根据上文对控制的分析, 我们了解了G3、I不能纳入间接抵免范畴内。其他企业均在可抵免范畴内。

以F4、G4、H列为例 (其他公司方式类似) , 计算可间接抵扣所得税。

1.计算H所得税。首先计算最后一层即第三层企业H的纳税情况。假设企业H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万元, 适用税率20%。本年应缴纳企业所得税200万元。同期企业H将净利润 (税后利润) 800万元全部分配给股东。

由于G4持有H企业55%股权, 按照比例计算器分得红利440万元。

根据“本层企业所纳税属于由上一层企业负担的税额”公式计算G4适用于间接抵扣范畴内的税额:

H所纳税属于由G4负担的税额= (200+0) ×440÷800=110万元

2.计算G4所得税。假设企业G4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万元, 适用税率20%。本年应缴纳企业所得税200万元。此外, 从境外分得440万红利, 在其H所属国家境内 (H与G非同一国家) 缴纳了40万元预提税, 在间接抵扣范围内的金额为110万元。综合税后利润为1200万元 (1000+440-200-40) 。当期H将全部利润进行分配, F4可获得红利为600万元 (1200×50%) 。

根据“本层企业所纳税属于由上一层企业负担的税额”公式计算F4适用于间接抵扣范畴内的税额:

G4所纳税属于由F4负担的税额= (200+40+110) ×600÷1200=175万元

3.计算F4所得税。假设企业F4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万元, 适用税率20%。本年应缴纳企业所得税200万元。此外, 从境外分得600万红利, 在其H所属国家境内 (H与G非同一国家) 缴纳了100万元预提税, 在间接抵扣范围内的金额为175万元。综合税后利润为1300万元 (1000+600-200-100) 。当期F4将全部利润的50%进行分配, E可获得红利为650万元 (1300×50%×100%) 。此外, F4将上年度未分配的利润600万元 (当年缴纳所得税120) 全部分配给E。

根据“本层企业所纳税属于由上一层企业负担的税额”公式计算F4适用于间接抵扣范畴内的税额:

(1) 本年F4所纳税属于由E负担的税额= (200+100+175) ×1300÷1300=475万元

(2) 上年F4所纳税属于由E负担的税额=120×1300÷1300=120万元

故E从F4分得的红利中可进行减抵抵免的税额为595万元 (475+120) 。

五、结论

由于我国目前施行的税收政策, 直接投资 (子公司) 的方式只有在投资公司不分配利润的前提下才得以取得递延纳税的税收优势, 但如果需要利润再分配, 则需要照常缴纳所得税。但通过间接投资架构, 我国企业可以将境外投资实体进行转移, 通过香港等地的利润分配公司从而实现对境外投资的管理。

随着我国境外投资逐渐增多, 间接投资结构逐渐被许多企业采用, 通过结构分配的方式越来越多的企业成功避税。为了防止企业在低税率国家或地区建立受控外国企业, 将利润保留在外国企业不分配或少量分配, 逃避国内纳税义务, 我国参照国际上一些国家的做法, 引入了受控外国公司的反避税措施。但我国目前内需不足, 不能消化闲置资金, 且我国境外投资逐渐成熟, 国家是否会出台相关激励性政策并不明朗, 故做出投资架构决策前, 公司应对最新政策与案例进行详细研究, 避免不必要的税务风险。

摘要: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 开始我国主要以小规模、低层次、单一型的方式开展境外投资活动。随着我国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逐渐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了雄厚的力量。目前, 我国在不断完善税收政策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企业所得税为框架的境外投资税收制度。

关键词:境外,投资,纳税筹划

参考文献

[1]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中国居民企业对外投资与劳务税收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 2012.

[2]邹国金.让“走出去”企业走得更快更好[N].中国税务报, 2012-02-13.

[3]姜浩美.美国联邦公司税法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8.

企业投资业务税务筹划探析 篇7

一、研发无形资产的税务筹划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往往与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直接相关。因此现代企业对研发无形资产的投资越来越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企业研发无形资产的支出分为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两个部分。

研究阶段支出由于不能形成无形资产价值, 全部费用化, 计入当期损益 (管理费用) ;而对于开发阶段支出, 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部分, 形成无形资产价值, 计入“无形资产”, 而不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 同样只能计入当期损益。

另外, 国家为了鼓励企业创新, 在税务上给予适当的优惠。根据税法规定, 对于符合加计扣除条件的企业, 其研发支出中未形成无形资产的支出, 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 再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部分, 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案例1:某公司按规定可享受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2009年, 该公司根据产品市场需求, 拟开发系列新产品, 计划开发两年完成, 科研经费预算700万元, 据预测, 在不考虑技术开发费的前提下, 公司第一年可实现利润400万元, 第二年可实现利润1000万元。假定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预算安排不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进度。下面有两个方案可以执行, 试评析改两种方案。

方案1:第一年预算400万元, 第二年预算360万元。

方案2:第一年预算为260万元, 第二年预算为500万元。

分析:

方案1:第一年发生开发费400万元, 加计扣除50%即200万元, 则可税前扣除额60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400-600=-200<0, 该年度不交企业所得税, 亏损留抵下年;第二年发生技术开发费360万元, 加计扣除的50%即180万元, 税前扣除额为540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1000-540-200=260 (万元) , 应交所得税=260×25%=65 (万元) 。

方案2:第一年发生技术开发费260万元, 加计扣除50%即130万元, 则可税前扣除额390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400-390=10 (万元) , 应交所得税=10×25%=2.5 (万元) ;第二年技术开发费500万元, 加计扣除50%即250万元, 则可税前扣除额750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1 000-750=250 (万元) , 应交所得税=250×25%=62.5 (万元) 。两年共应交所得税65万元。

由案例不难看出, 尽管企业技术开发费享受加计扣除优惠总额相同, 但由于发生时间不同, 造成企业每一年度应交所得税额不同。

二、直接投资的税务筹划

直接投资行为, 可按以下几种方式进行税务筹划:

第一, 选择恰当的投资方向 (行业) 。为了优化产业结构, 国家往往通过税收政策影响企业投资方向 (行业) 的选择。企业在进行选择投资方向 (行业) 时, 先确定投资产业, 据此再选择投资行业、商品类别等, 并且可以进一步确定不同的税目组合, 权衡收益和支出, 使企业效益最大化。

第二, 考虑合适的投资地点。国家为了支持某些地区的发展, 在一定时期内实行税收政策倾斜。因此, 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 需要考虑合适的投资地点, 充分利用优惠政策。如税法规定, 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 在2001年至2010年期间, 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不仅可以利用国内的地区税收优惠政策, 而且还可以在国际避税港、避税国进行投资, 以达到投资效益最大化。

第三, 采用有利的投资方式。企业投资时, 可以采取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不同的投资方式。根据税法对不同投资方式的规定, 合理选择投资方式, 可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

案例2:甲企业 (非房地产开发企业) 拟将一处房地产转让给企业乙, 房地产公允市价为6 000万元, 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分别为7%和3%。企业面临两种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1:直接将房地产按照6 000万元的价格销售给乙企业;

方案2:将房地产作价6 000万元投入乙企业, 然后将持有的股权以6 000万元转让给乙企业的母公司, 站在税务筹划的角度, 哪种方案更适合 (不考虑土地增值税, 假定印花税税率为0.05%) ?

分析:

方案1:企业直接销售房地产。

应交营业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6 000×5%× (1+7%+3%) =330 (万元)

应交印花税=6 000×0.05%=3 (万元)

合计应交税金=330+3=333 (万元)

方案2:企业先将房地产投入乙企业然后转让其股权。

根据税法相关规定, 企业以房地产作为出资投入企业并承担投资风险和分享利润, 无需交纳营业税、城建税及附加, 但需交纳印花税, 投资后转让其持有的股权时仍不需交纳流转税, 但需交纳印花税。

房产投资时应交印花税=6 000×0.05%=3 (万元)

股权转让时应交印花税=6 000×0.05%=3 (万元)

合计应交税金=3+3=6 (万元)

所以从税务筹划角度看, 企业采用第二种投资方式更适合。

第四, 设立适当的企业组织形式。企业的分支机构有分公司和子公司两种形式, 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 而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根据税法的有关规定, 对于具有法人资格的子公司, 需要独立申报企业所得税;而对于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分公司, 则需由总机构汇总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因此, 根据企业分支机构可能存在的盈亏不均、税率差别等因素来决定分支机构的设立, 将合理、合法地降低税收成本。

案例3:某企业为扩大产品销售, 谋求市场竞争优势, 打算在A地和B地设销售代表处。根据企业财务预测:2010年A地代表处将盈利100万元, 而B地代表处由于竞争对手众多, 2010年将暂时亏损50万元, 同年总部将盈利150万元。公司高层正在考虑设立分公司形式还是子公司形式对企业发展更有利?假设不考虑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因素, 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分析:

假设两分支机构都采取分公司形式设立销售代表处, 则均不具备独立纳税人条件, 年企业所得税额需要汇总到企业总部集中纳税。则2010年公司应缴纳所得税为[ (100-50+150) ×25%]=50 (万元) ;

假设A分支机构采取分公司形式设立, B分支机构采取子公司形式设立, 则企业总部应缴纳企业所得税为[ (100+150) ×25%]=62.5 (万元) , B分支机构当年亏损所以不需要缴纳所得税, 其亏损额需留至下一年度税前弥补;

假设A分支机构采取子公司形式设立, B分支机构采取分公司形式设立, 则企业总部应缴纳企业所得税为[ (-50+150) ×25%]=25 (万元) , A分支机构当年应缴纳所得税为100×25%=25 (万元) ;

假设两分支机构都采取子公司形式设立销售代表处, 则均为独立法人, 具备独立纳税条件从而实行单独纳税, 则企业总部应缴纳所得税为150×25%=37.5 (万元) , A分支机构当年应缴纳所得税为100×25%=25 (万元) , B分支机构当年亏损所以不需要缴纳所得税, 其亏损额需留至下一年度税前弥补。

通过上述分析比较, B分支机构设立为分公司形式对企业更有利。

三、间接投资的税务管筹划

间接投资相比直接投资来说, 能够考虑的税收因素较少, 但只要认真研究税收法律法规, 还是有税收筹划空间的。如企业在投资债券时, 可以考虑投资国债和企业债券。对国债而言, 其利息收益免交企业所得税, 而购买企业债券取得的收益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所以, 企业在投资债券时, 可以比较综合收益, 权衡投资风险, 选择最佳投资项目。

案例4:某企业目前有1000万元的闲置资金, 打算近期进行投资。其面临两种方案:一是国债投资, 年利率5%;二是投资金融债券, 年利率为6%, 企业所得税税率25%, 请问从税务角度看哪种方式更合适?

分析:

方案1:若企业投资国债, 投资收益=1000×5%=50 (万元) , 根据税法规定国债的利息收入免交所得税, 所以税后收益=50 (万元) ;

方案2:若企业投资金融债券, 投资收益=1000×6%=60 (万元) , 税后收益=60× (1-25%) =45 (万元) 。所以站在税务角度, 选择国债投资对于企业更有利。

参考文献

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税收筹划 篇8

1 企业跨国投资税收筹划的可行性

1.1 税收制度的差异为企业跨国投资税收筹划提供了可能

企业税收负担的高低是税收筹划最基本的问题, 由于世界各国税收制度的差异, 相同投资带来的税收负担是不相一致的。首先是各国税负水平设计的不同, 有的国家为了吸引外来投资, 不课征所得税和一般财产税, 或课征的所得税和一般财产税的税率比国际一般水平低, 国际税收中通常将这些国家称为低税国或避税地。其次是各国税制中规定的税收优惠各异, 带来的税收负担不同, 税收优惠将使投资者的税负减轻, 增加其投资收益。科学分析各国税收优惠政策的内容及其对外国投资的优惠程度, 将有利于投资决策的选择。

1.2 各国税收管辖权的不同为跨国投资税收筹划提供了机遇

海外国投资企业必须同时与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在其各自的权力管辖范围内发生税收征纳关系, 因此, 税收管辖权又是国际税收筹划中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税收管辖权是一个国家在税收领域内所行使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管理权力。国际上实行的税收管辖权主要有居民税收管辖权和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两种。居民税收管辖权是指征税国对其境内的所有居民来自于世界范围内的全部所得行使征税权力;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是一国政府对来自于本国境内的所得行使征税权力。从实际实施情况来看, 有的国家同时行使两种税收管辖权, 有的国家单一行使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各国实行不同的税收管辖权, 一方面使投资者面临国际双重征税的风险;另一方面, 也给投资者带来利用不同的税收管辖权进行国际税收筹划的机遇。

1.3 各国税收征管方式和效率的不同为海外国投资税收筹划提供了空间

由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历史背景、社会环境、法治程度、人员素质各异, 导致各国和地区的税收征管方式和效率也大不相同。一般来讲, 经济发达国家税收征管措施较严, 效率较高, 企业的实际税负与名义税率趋于一致。而发展中国家征管手段落后, 征管效率较低, 从而使得企业的实际税负低于名义税率。这也是国际投资税收筹划必须考虑的因素。

2 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税收筹划的基本思路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税收环境不同, 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税收待遇各异, 因此企业海外投资的税收筹划是全方位的, 下面就税收环境的选择, 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和国际税收协定条款的选择介绍企业海外投资税收筹划的基本思路。

2.1 税收环境的选择

我国企业海外投资在税收环境的选择上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2.1.1 税收管辖权

由于世界各国实行税收管辖权的不同, 有的实行居民和收入来源地双重税收管辖权, 有的单一行使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 应优先选择实行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的国家或地区进行投资, 以避免承担无限纳税义务。

2.1.2 税收制度

世界各国税收制度的差异体现在多方面。 (1) 税种的设置。各国对跨国投资征收的税种主要包括公司所得税、增值税 (或销售税) 、关税、预提所得税及其他税种, 相对而言应选择税种少、税基稳定、税额确定的国家或地区进行投资。 (2) 税率的设计。在各国的税制中除了设置的税种不同外, 在税率的设计上也存在较大差别。有的国家实行比例税率, 有的国家实行累进税率, 有的税率较高, 有的税率较低。应该选择税率较低、税负透明度高的国家或地区进行投资。 (3) 税收优惠的规定。就实施税收优惠来考察, 一般情况下, 发达国家实行的是国民待遇原则, 对外资企业单独实行税收优惠较少, 而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外资, 都对跨国纳税人提供了各种税收优惠条件, 使得这些国家的实际税率, 大大低于名义税率。因此企业海外投资尽量考虑选择税收优惠程度较大的国家和地区。

2.1.3 税收征管制度

世界各国税收征管制度有宽有严, 在相同税收制度下, 税收征管力度的强弱直接影响企业的税收负担的大小。企业海外投资中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 应优先考虑选择税收征管程度较弱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

2.2 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

2.2.1 避免成为常设机构

世界大多数国家利用常设机构的概念, 作为对非居民公司征税的依据。构成常设机构就可以认定其所得来源于该国机构, 可以行使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 对各种所得都征税。不构成常设机构, 就不对其所得征税。在国际税收协定中, 常设机构是指企业进行全部或部分经济活动的固定场所, 如管理场所、分支机构、建筑工地、作业场所等。关于常设机构的判断标准, 要具体看国与国之间税收协定的规定, 但一般而言, 都是大同小异的。目前发达国家遵循的都是《OECD税收协定范本》所规定的常设机构标准, 发展中国家遵循的则是《联合国税收协定范本》 (UN范本) 所规定的常设机构标准。在许多税收协定中, 有一些不视为常设机构征税的特殊规定存在, 这些特殊规定为税收筹划提供了机会。例如, 我国分别与美国、加拿大、比利时、丹麦、泰国、新加坡等国签订的税收协定中, 就有哪些情况不视为常设机构的规定。企业可以利用这些规定, 依靠从事一项或多项免税活动来进行税收筹划, 也可以利用服务公司进行税收筹划, 如果企业的母公司是建立在避税地或另一个设有税收条约或协定的国家, 这些做法的效果就会更为明显。例如, 当我国某毛皮加工公司想了解北欧、北美国家关于裘皮服装的需求情况并寻求合作伙伴时, 就可在丹麦、加拿大分别设立一个专门为该公司搜集北欧和北美国家裘皮服装信息的机构, 来承担与相关企业订货合同的除代表本公司签字之外的全部谈判协商任务, 从而成功的回避着两国的税收管辖权, 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

2.2.2 建立国外的子公司与分公司

就法律地位来讲, 外国子公司与母公司均为独立的法人, 各自以其名义独立对外进行经营活动, 但鉴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股权, 享有对子公司重大事务的决定权, 实际上控制子公司的经营。作为海外投资企业, 在税收筹划方面采用的有效方法之一, 是利用各国税法中有关延期纳税的规定, 各国税务会计处理一般采取收付实现制原则, 即在国外子公司没有把股息等汇给母公司之前, 对这项利润不予征税。这样海外投资企业就可以在低税国等地的一个法人实体进行所得和财产的积累。这些利润可能根本就不必汇回, 也可能在拖延一段时间后, 再以股息形式汇回, 对于投资企业来说, 能拖延一段时间迟缴税款, 就等于获得一笔无息贷款, 增加了企业集团整体的流动资金。特别是当企业需要继续在海外进行投资时, 就更不需要将利润汇回本国, 可以将其他企业的利润直接投资于新的企业, 这样可以减轻税收负担。

当然, 这种纳税筹划方法应当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内, 超过一定的限度将被税务机关进行纳税调整。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由居民企业, 或者由居民企业和中国居民控制的设立在实际税负明显低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税率25%的50%的国家 (地区) 的企业, 并非由于合理的经营需要而对利润不作分配或者减少分配的, 上述利润中应归属于该居民企业的部分, 应当计入该居民企业的当期收入”。分公司是指受总公司管辖的分支机构, 分公司没有法人资格, 因此没有独立的财产, 其经营活动的所得成果由总公司承担。在国外建立分公司的有利之处在于, 在计算分公司的应税所得时可以扣除其向总机构支付的有关管理、咨询、营销和其他类似的劳务费用, 正是在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的管理费用分配上有很大的弹性, 各国税制和税收协定又存在着差异, 海外投资企业才可以利用这点来减轻税收负担。另外, 在国外开展任何一项生产经营活动在初始阶段往往可能出现亏损, 作为税收惯例, 多数国家一般允许总公司用国外分公司的亏损冲抵总公司的利润, 这一点正是分公司在税收筹划中的主要优势。但是应注意, 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在汇总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 其境外营业机构的亏损不得抵减境内营业机构的盈利”因此, 我国企业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时, 设置子公司和分公司在亏损弥补问题上的税务的处理是一致的。

2.3 国际税收协定条款的选择

2.3.1 利用不同国家之间的税收协定的优惠政策

不同国家之间签订的双边税收协定往往规定了避免双重征税的措施, 或者规定了一些鼓励双边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但是这种税收优惠往往只给予签订协定的两个国家的居民, 第三国的居民不能享受该税收优惠政策。如果第三国居民和其中一个国家签订了税收协定并且规定了相关优惠政策, 那么, 第三国居民为了享受与另外一个国家的该税收优惠政策必须首先在其中一个国家设立一个居民公司, 由该居民公司从事相关业务就可以享受该税收协定所规定的优惠政策。

2.3.2 利用税收饶让抵免制度获得相关税收利益

纳税人来源于境外的所得首先要在来源地国纳税, 回到居民国以后还要向居民国纳税, 这就产生了重复征税。为了避免重复征税, 居民国的税法一般都允许纳税人来源于境外的所得已经缴纳的税款可以在应当向本国缴纳的税款中予以扣除, 但一般都有一个上限, 即不能超过该笔所得根据本国税法规定应当缴纳的税款。有时, 国家为了吸引外资而给予外资一定的税收优惠, 外资回到本国时对于该税收优惠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将税收优惠视为来源地国给予外资的优惠, 虽然本国纳税人没有实际缴纳该税款, 仍然视为已经缴纳予以扣除, 这种方式就是税收饶让抵免;另一种就是对该税收优惠不予考虑, 仅对纳税人在来源地国实际缴纳的税款予以扣除, 这样, 来源地国给予外资的税收优惠就无法被外资所享受了。目前, 我国与绝大多数国家的税收协定都规定了税收饶让抵免制度, 只有美国等少数国家没有该项制度。在没有税收饶让抵免制度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在具有税收饶让抵免的国家设立居民公司来享受该项优惠政策。

3 我国企业跨国投资税收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3.1 要对影响跨国投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前面分析是针对各国的税收制度和税收征收管理单项差异而言, 然而海外投资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将面临各种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 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 影响税负的因素是各不相同的, 有时甚至是相反的。因此必须认真分析和比较各国的优势和差异, 并结合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和目的, 做出最优的选择。

3.2 要正确认识税收筹划的可行性

由于各国税制存在很大的差异, 本文所述是海外投资税收筹划的基本方法, 并非在任何一个国家都能使用, 有的方法在一些国家会受到限制, 甚至在一些国家被视为违法行为。企业海外投资在运用这些方法时, 要注意相关国家的税法和税收协定的有关规定, 特别是与这些方法有关的反避税条款。否则企业不但不能从税收筹划中得到利益, 有时还会要承担高于正常税额的负担。

3.3 企业税收筹划要着眼于企业的整体财务目标

税收筹划要做到可行, 仅考虑应纳税额大小是不够的, 它必须着眼于企业的整体财务目标。如果通过税收筹划, 企业的应纳税额确实减少了, 但其它成本、费用却加大了, 那么这样的税收筹划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林根.企业对外投资税收筹划中应考虑的因素[J].税务研究, 2003, (12) :60-63

[2]盖地.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5

投资筹划 篇9

中国境内集团企业纷纷走出国门,通过在境外注册或收购、换股等形式新设、收购注册中资公司,搭建国际融资平台。境外注册中资公司通过现金和换股的方式取得境内集团企业所属的境内子公司的股权,从而将境内企业的原股东从直接控股变为通过境外注册中资公司间接控股境内企业,形成境外注册中资公司控股境内企业(以下简称“境内子公司”)、境内企业原股东(以下简称“境内母公司”)通过境外注册中资公司间接控股境内企业(即境内子公司)的“中外中”投资结构(如图1所示)。

二、“中外中”投资结构的重复征税问题

实务中,有些境外的中资公司仅仅是个壳公司,主要业务在境内,境外公司所取得的所得最终是要全部分回境内母公司,因集团内部境内外企业之间的收益分配导致税收成本巨大,更有甚者集团整体所得税税负达到40%左右,而我国企业所得税合理税负应为25%或者享受税收优惠者更低。“中外中”投资结构的重复征税问题已成为跨国集团不得不面临的重大税收课题。

这种“中外中”投资结构安排下重复征税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境内子公司向境外控股公司分红需要扣缴企业所得税

境外注册中资公司控股境内子公司,境内企业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后进行利润分配,在向境外股东分配股息、红利等投资性收益时,按照税收政策规定对非居民企业取得的来源于境内的所得,需要按10%或协定税率代扣预提所得税。境外注册中资公司取得的境内子公司分配股息、红利所得存在重复征税问题。

2. 境内母公司取得境外注册中资公司分红款需要缴纳所得税

“中外中”投资结构下,境外注册中资公司是境内集团母公司的子公司,同时又参股原集团公司的境内子公司。境外注册中资公司基本上设在避税地或税率较低的地区,由于在境外没有缴纳或缴纳较低的税收,所得收益向股东进行分配时就面临着,境内母公司从境外分回的股利又要按25%全额缴纳企业所得税。我国的税收政策虽然对来源于境外的股息、红利等投资性收益所得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允许限额扣缴来消除重复征税,但间接抵免的适用范围在持股比例、投资层级做出了限制规定,重复征税问题并未解决。

实线:新设、收购境外注册中资公司前投资结构;虚线:新设,收购境外注册中资公司后的“中外中”投资结构。

三、“中外中”投资结构的税收筹划

在目前国际税收环境、我国税收政策下,可以考虑以下三种模式解决跨国集团内部的重复征税问题。

模式一:将境外注册中资企业认定为中国居民企业

1. 模式简述

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境外注册中资控股企业依据实际管理机构标准认定为居民企业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9]82号)的规定,境外中资企业同时符合生产经营管理场所、财务人事决策机构、主要财产、账簿档案存放、高管在中国境内四个规定条件的,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和实施条例的规定,应判定其为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居民企业(以下称非境内注册居民企业),并实施相应的税收管理,境外中资企业可向其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或中国主要投资者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提出居民企业申请,认定为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居民企业,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征收企业所得税。

境外注册的中资公司被认定为中国居民企业后,首先,境外注册中资公司取得的境内子公司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和实施条例第八十三条的规定,属于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作为免税收入,境内企业不需要对其代扣代缴预提所得税。其次,境外注册中资公司其向境内的母公司分配股息、红利时也可依据规定享受免税,境内母公司取得的境外注册中资公司分配的股息、红利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作为免税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2. 模式分析

(1)优点

境外注册中资公司被认定为中国居民企业后,按中国居民企业进行税收管理,相互之间股息红利分配重复征税问题得到了解决,不受投资层级限制和持股比例限制。

(2)限制条件或缺陷

①境外注册中资企业取得境内股息、红利可以享受优惠,但正常生产经营所得的税收负担会相应增加。

若境外注册中资公司属于壳公司,仅从事境内股权投资活动,没有其他生产经营业务,认定为居民企业后其取得收益全部为股息、红利等投资性收益,属于免税收入,则不会增加税负。

若境外注册中资公司注册地在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等低税率或不征所得税地区,公司有正常的生产经营业务收入,认定为居民企业后,就应该按照中国居民企业居民经营所得适用税率25%缴纳企业所得税,这样就会增加境外注册中资公司的税负。

②境外注册中资公司的境外股东税收成本增加

若境外注册中资公司存在非居民企业境外股东,认定为居民纳税人后向非居民企业境外股东分配股息时,应当按照中国税法规定按10%或税收协定税率代扣代缴预提所得税。

此外,非居民企业境外股东转让非境内注册居民企业股权所得,属于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也应当根据中国税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

③境外注册中资公司可能被认定为双重居民身份

境外注册中资公司认定为中国居民企业后,其注册地国家或地区有可能根据注册地原则也将其认定为该国或地区的居民企业,需要通过国家税务总局双边或多变进行磋商。

3. 适用范围

适用此模式的企业集团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①经营业务、经营收益全部或大部分来源于中国境内;

②在境外依据外国(地区)法律注册成立,实际管理机构位于中国境内;或者海外借壳上市的企业;

③由中国境内的企业或企业集团作为主要控股投资者。

模式二:申请专项税收政策,扩大境外所得间接抵免的可抵免持股层级

1.模式简述

对于收益全部或大部分来源于境外的企业集团,在不影响企业集团正常经营、战略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压缩对境外投资持股级次至3层及以内,提升股比集中度至20%及以上,以符合《关于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25号)、《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操作指南》(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1号)等法规关于境外所得间接抵免的政策规定。

若投资层级超过了现行税收法规规定的允许抵免层级,可以申请专项税收政策,适当扩大可抵免投资层级,使更多下层企业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款得以抵免,以消除境外所得分配至境内时重复课税问题。

2.模式分析

(1)优点

更多下层企业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款得以抵免,可以有效消除境外所得分配至境内时重复课税问题。

(2)限制条件或缺陷

①若投资层级超过了现行税收法规规定的允许抵免层级,需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申请专项政策文件。

②对持股集中度、投资层级有一定要求

财税[2009]125号文、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1号等法规对于间接抵免的主体有两个限制:由居民企业直接或者间接持有20%以上股份的外国企业;最多只有三个层次可享受间接抵免。企业申请扩大可抵免层级的专项政策时,首先应当符合法规对持股比例的要求,再申请适当扩大抵免层级。

投资层级过多情况下,取得境外分配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不能完全消除重复课税问题。

③无法解决股权架构在境内境外反复穿插的收益分配重复课税问题;境外企业取得境内企业分配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仍需按规定缴纳预提所得税。

3.适用范围

适用此模式的企业集团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①收益全部或大部分来源于境外的企业集团,

②持股比例较集中,单一上一层外国企业直接持有20%以上股份,且由该企业直接持有或通过一个或多个符合规定持股方式的外国企业间接持有总和达到20%以上股份;

③投资层级不超过五层。

模式三境外收益用于境外投资

1.模式简述

专项申请扩大抵免企业层级和申请将境外注册中资公司认定为居民企业的解决模式都具有局限性,多为中央企业适用,该类企业具有收益全部或大部分来源于境外或境内的特征,且均处于垄断行为,尤其以境外注册中资公司认定为居民企业的解决模式企业垄断特征更为明显,非控股地位的境外投资者由于所投资企业能够获得高额的垄断超额利润,往往可以忽略因改变纳税人性质而被课征的所得税。另外,央企申请专项税收政策的通道也较为通畅,因此前两种模式多为中央企业集团采用。

其他“中外中”投资结构的企业可“以不变应万变”,不作任何调整或变动,暂将境外收益滞留在境外,用于新的项目投资,静待财税部门出台解决“中外中”投资结构重复征税的新政。

2.模式分析

境外收益无法即时汇回中国境内,若境内控股方对境外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依赖程度较高,会对境内控股方产生不利影响。

3.适用范围

大部分的民营集团企业,以及对境外中资公司的股息、红利分配依赖度不高的境内集团企业,在境外有长远战略投资需求和重大投资利益,均可以采用这种模式。

投资性房地产利弊分析及税务筹划 篇10

摘 要 随着我国税收法规的不断完善,高税负的压力使不少房地产企业将部分高利润率的开发产品转为投资性房地产,论文在新会计准则开始实行的背景下,探讨房地产开发企业转向投资性房地产的利弊及相应的税务筹划。

关健词 投资性房地产 利弊 税务 筹划

房价无疑是目前中国最热门的话题,国家近期颁布的与房地产有关的政策都是为了遏制房价,这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利消息。客观来说,我国房价过高的原因很复杂,其中税费比重大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国家税务总局2010年6月正式下发《关于土地增值税清算有关问题的通知》,加大了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的力度,并调增了预征比率。有实力的地产公司为减少高利润开发产品所带来的高额土地增值税转向商业地产经营,已成为一种新模式。如何认清利弊、有效地进行投资性房地产税收筹划逐步成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思路中的重点。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利弊分析

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开发的部分房地产转为用于出租等商业用途时,如果产权未发生转移,不征收土地增值税,在税款清算时不列收入,不扣除相应的成本和费用。这无疑有效地避免了利润率高的商业地产部分的高额土地增值税。开发企业自留商业地产项目要进行立项审批,同时存在着一些弊端:

1.减少现金流,增加企业财务成本和资金占用率。对于资金链易断裂的房产开发行业来说,房地产开发企业并非都具有自留商业地产项目经营的实力。另外由于商业地产一切要靠收益率说话,开发商为了营造商业氛围只能延长周期,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周转速度。

2.投资性房地产避免了土地增值税,但要负担房产税。

3.房产发生产权转让时仍然要征缴土地增值税。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税务筹划

投资性房地产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目的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自用和作为存货的房地产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一)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核算的计量方法

新会计准则对于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规定了两种计量方法,成本法和公允价值法。成本法下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折旧减少当期利润,具有递延纳税的意义;而公允价值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但不可以计提折旧,即使当期发生了资产减值,因此减少的企业所得税只能作为递延资产,等到资产处置时才能确认。

(二)租金收入的筹划

1.将出租业务策划为承包业务

房产税的计算有从价计征和从租计征两种方法。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许多早期建造的房屋尽管账面原值很低,由于地处市区中心地段,现在的市场价格远高于原建造成本反应出来的账面价值,其每年的租金收入甚至远高于其账面原值。但租金则偏高,这样就造成了两种计税方法下房产税负担不公平的现象,从租计征税负重,从价计征税负轻。房屋出租除了需要交纳租金收入12%的房产税,还需缴纳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和教育费附加、印花税等等,税收负担偏重。而从价计征房产税是对纳税人自有非出租房屋,以房产余值作为计税依据,其税率是1.2%。如果企业以自己的名义领取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将房屋承租人招聘为经纪人,将房屋出租行为变为自办商场再承包出去,收取资产管理费,那么原有的房产税就可以按从价计征方法征收房产税,也可以避免了营业税及其附加,从而减轻了企业负担。成都中心商业街则出现将40年的商业产权转化成10年、20年的经营权出售给小商家,产权不变的情况。

2.租金收入分解为其他形式

如果房地产开发企业将投资性房地产出租以赚取租金收入,租金收入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应缴纳的营业税和房产税,应尽量考虑分解租金收入,将部分租金收入以其他形式表现,这样既可以减少租金进而减轻企业税负,又不影响企业收入。

案例: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将所开发的商住楼中的1-6层商业地产部份3万平方米自留打造成童装批发中心用于对外出租,公司计划由所属物业公司作为中介按照平均每月每平方米1500元的价格出租,该价格包含了所有费用。

筹划前公司需要缴纳的税金如下:

营业税及其附加:由于每月租金总收入为4500万,需要缴纳营业税及附加为 4500×5.5%=247.5万。

房产税:企业的房产税应按照房屋租金收入的12%缴纳,因此房产税为4500×12%=540萬。

企业所得税等其他税费本例中暂不考虑。

筹划分析:从合理分解租金的角度进行筹划。将水电费、卫生费、中央空调维护费、保安费、会员费(房租可打折)、物业费从房租中分解出来,与客户签订房租合同注明其他各项费用的收取标准,单独收取房租。假设该公司每月收取客户的其他各项费用合计为1500万元,那么,由于租金收入直接减少1500万元,甲公司写字楼的出租将直接减少房产税为180万元(1500×12%),而水电费、卫生费、中央空调维护费、保安费也降低了营业税及其附加。可见合理的分解租金收入,可以在不影响公司收入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公司的税负。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利用投资性房地产税收筹划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的节税空间,而应结合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并依据税法的具体规定,再利用计算、比较分析等方法手段来甄选具体的操作方案。

参考文献:

[1]章颖凌,常苏芬.论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税收筹划.会计之友.2010(11).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基于所得税筹划的企业投资决策 篇11

一、所得税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

所得税日渐成为企业投资选择的重要因素。所得税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是通过对投资收益的影响而发生的, 而投资收益又受投资成本的影响, 所得税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投资成本水平, 企业在投资决策时所关心的正是企业投资所获得的税后净收益。

所得税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对企业投资活动征收所得税, 降低了企业的投资报酬率, 从而对投资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二是征收所得税也刺激投资的增长, 企业所得税法允许企业在税前列支一些扣除项目, 如折旧、利息费用等, 这些税前扣除项目会减少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使企业节省一定的所得税支出, 实际上降低企业的投资资本, 从而对投资又起到一定的鼓励作用;三是政府为了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引导企业投资方向, 还会有一些优惠税率、投资税收抵免等所得税政策, 促进企业投资。企业应该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投资所得税优惠和鼓励, 进行有效税收筹划, 科学进行投资决策, 促进企业投资效益的良性增长, 实现对税收政策给投资带来的不利影响的自我调整。

二、基于所得税筹划的国内投资决策

(一) 投资设立分支机构的选择

企业在投资过程将会成立众多分支机构, 根据分支机构与企业是受控还是所属, 可分为母子公司与总分公司。我国从2008年起开始实行法人所得税制度, 强调法人企业或组织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而非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将自动汇总到公司总部缴纳企业所得税。分公司由于不具备企业法人资格, 故应与其总公司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总分支机构汇总纳税, 可以互相弥补亏损, 从而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但分支机构若是独立法人的子公司, 则不能汇总计算纳税, 所缴企业所得税将会更多。从汇总计算所得税的角度看, 由于分公司与总公司允许合并纳税, 在总、分公司盈亏两种情况同时存在的情况下, 具有抵税作用, 汇总纳税比分开纳税更能节省税金, 因而分公司组织形式较优, 这样可以充分利用亏损结转优惠政策。并且企业在成立分支机构的初期, 由于当地情况不熟、生产经营处于起步阶段、发生亏损的可能性较大, 考虑设立分公司, 从而使外地发生的亏损在总公司冲减, 以减轻总公司的负担。

例如, 假定总公司每年获得销售收入600万元, 应纳税所得100万元, 所得税税率为25%。现拟成立一家分支机构, 由于分支机构的生产经营处于起步阶段, 估计成立当年销售收入50万元, 发生亏损20万元, 有两个备选方案:方案一, 成立分公司;方案二, 成立全资子公司。如果成立分公司, 当年税收总额为 (100-20) ×25%=20万元, 如果成立子公司, 则子公司纳税额为0, 总公司税收总额为100×25%=25万元。如果仅从分公司与子公司承担的税收总额来看, 分公司要优于子公司。

(二) 投资地点和行业的选择

我国2008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所得税法, 将以往“区域优惠为主”的税收优惠政策调整为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优惠政策。只保留部分区域的所得税优惠政策, 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的通知》 (国发[2007]39号) 规定, 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继续执行;《国务院关于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新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实行过渡性税收优惠的通知》 (国发[2007]40号) 规定, 对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登记注册的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 在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内取得的所得, 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 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 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因而在深圳等五个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内新设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 以及在西部地区设立国家鼓励类企业仍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另外,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对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中属于地方分享的部分, 可以决定减征或者免征。由于现行企业所得税法实行法人所得税制度, 企业可将总机构或实际管理机构设在税收相对优惠的西部地区, 这样, 即使税源产生地在高税率地区也可不在或少在高税率地区缴纳企业所得税, 而是汇总到西部低税率地区缴纳。

由于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税收优惠政策以产业优惠为主, 税率的地区差异已不明显, 企业应该更加关注投资行业的选择。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 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之前的内外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的税收优惠均为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 新创的高新技术企业自获利年度起两年内免交所得税, 免征期结束后执行15%的优惠税率。2010年11月5日, 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2010]65号) , 决定自2010年7月1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止, 在北京、天津、上海等21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对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 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除所得税减按15%征收外, 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 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 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超过部分, 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因此企业可以选择在这21个城市投资设立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 以享受税收优惠。

另外,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对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 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 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 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 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企业可以有选择性地进入这些领域进行投资。

(三) 投资方式的选择

企业在投资方式上应选择实物性 (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 投资方式为宜。主要原因是实物投资的折旧费可以作为税前扣除项目, 缩小计税所得额, 无形资产摊销费也可以作为管理费用税前扣除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从而降低所得税税收负担。出资期限的选择上, 应选择分期出资方式, 而不选择一次性出资方式, 在投资中尽可能延长出资期限, 未到位的资金通过向银行或其他机构贷款解决。投资结构的控制上, 企业通过在投资总额中减少投资资金, 降低注册资本, 可以实现税收的优势。项目的总体投资一定, 降低投资资金数额, 贷款数额就要增加, 也就增加了贷款所需支付的借款利息, 可以列入被投资企业的期间费用, 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三、基于所得税筹划的海外投资决策

(一) 投资国家或地区的选择

一是尽可能选择在低税国或避税地进行投资。企业进行海外投资主要为了实现全球税负最低化的目标及方便海外资金的调动, 因此应在国际主要避税地建立没有实质性经营活动的基地公司或生产基地, 通过内部转让定价的方式, 将整个跨国企业母公司或其他子公司的利润从高税国转移到低税国以降低总体税负, 并减少调动海外资金的难度。选择在税负水平低、资金汇入汇出自由, 实行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的国家或地区进行投资。

二是尽可能选择税收优惠程度较大的国家或地区进行投资。通常, 衡量各国的税收优惠程度是企业选择投资地点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国给予投资者的具体优惠措施主要有投资产业或项目优惠、再投资退税优惠、税前扣除项目优惠和资本利得税减免等, 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时应充分考虑这些税收优惠。

三是尽可能选择有广泛税收协定的国家或地区进行投资。企业在国外进行直接投资或购买外国公司一定的股份时, 东道国通常会对企业汇出的利润或股息征收预提税。在订有税收协定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因利润分配而发生的预提税率通常较低。因此, 企业在进行跨国投资时, 就要充分考虑有关国家或地区之间税收协定的因素, 在海外投资利润分配的过程中实现企业总体税负最低化。

(二) 投资控股架构的选择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09年12月25日联合发布了《关于企业海外所得税收抵免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9]125号文件, 以下简称“125号文”) , 对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关于海外所得税抵免制度的原则性规定作了进一步明确。

不同的投资方式架构选择, 以及海外利润的汇回安排, 都将对企业的整体税务状况产生影响。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 中国居民企业直接或者间接持有外国企业20%以上 (含20%) 股份时, 上述外国企业汇回的股息所负担的实际缴纳的海外所得税才允许从中国居民企业就该股息收入缴纳的中国企业所得税中进行抵免。如果中国居民企业直接持有外国企业的股份低于20%, 则不符合125号文关于海外所得税抵免的规定。因此, 企业在海外选择控股比例时, 应尽量符合125号文的相关要求。

在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可以采用单层直接控股架构, 直接持有外国企业股权, 也可采用间接控股架构, 通过在海外低税负国家或地区设立的一个或多个中间控股公司, 间接持有外国企业的股权。在间接控股架构下, 未来转让外国企业的股权时, 可以将股权转让所得保留在海外中间控股公司, 递延中国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 同时在外汇资金循环使用、海外引进战略投资者或海外资本市场上市等方面, 间接控股架构均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因此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时应尽量选择间接控股架构。

(三) 海外投资分支机构形式的选择

当海外项目所在地的实际税负 (包括公司所得税和利润汇出预提税) 低于中国时, 选择不同的海外项目公司组织形式, 会带来不同的税务影响。由于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企业在汇总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 其海外营业机构的亏损不得抵减境内营业机构的盈利。因此, 我国企业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时, 设置子公司和分公司在亏损弥补问题上的税务的处理是一致的。因此, 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决策时, 主要应考虑海外分支机构产生的利润时如何有效进行税收筹划。如果设立为分公司, 其取得利润应在当年计入中国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需立即按税率差补缴中国企业所得税。相反, 如果设立为子公司, 子公司的税后利润在汇回中国时才需要按税率差补缴中国企业所得税;因此, 若投资者暂时将子公司的税后利润保留在海外, 可有效递延中国所得税的纳税义务。特别是当企业需要继续在海外进行投资时, 就更不需要将利润汇回本国, 可以将其他企业的利润直接投资于新企业, 以减轻税收负担。

摘要:所得税对企业投资收益会产生较大影响, 企业在进行投资选择时日渐关注所得税因素, 文章针对所得税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 提出基于所得税筹划的国内投资决策和海外投资决策, 对我国企业优化投资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投资决策,所得税筹划

参考文献

[1]李光凤.企业税收筹划的博弈分析 (J) .求索, 2010 (11) .

[2]霍江林, 刘素荣.两税合并后企业设立的税收筹划 (J) .企业管理, 2010 (5) .

上一篇:发展型企业的成功特质下一篇:中职生数学素质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