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和汉语研究

2024-10-16

汉字和汉语研究(共9篇)

汉字和汉语研究 篇1

一、“民族自卑感”和“弱国心态”给我国语言文字学界造成的惨重创伤

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 历经“甲午战争 (1894) ”和“八国联军 (1900) ”等一系列的列强侵华战争, 结果都是我国失败并割地赔款。继之又有外国军队在我国领土上发动侵略性的“九一八事变 (1931) ”和“卢沟桥事变 (1937) ”。这一百年来的丧权辱国的历史, 不仅在政治上、军事上和经济上使我国沦为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 而且在思想上、文化上和学术上给我国造成了惨重创伤, 表现为我国学术界的“民族自卑感”和“弱国心态”。

“民族自卑感”和“弱国心态”的共性是“民族虚无主义”, 具体说是“凡是中国的都不如外国的好”。在军事上中国不如外国的洋枪洋炮;在工业上中国不如外国的洋机器洋技术;在学术上中国也不如外国的洋观点洋理论。

如果说“西学东渐”是西方列强的文化扩张, 那么“全盘西化”则是中国学术界一部分人主动地全面崇洋, 个别人竟然达到对西方理论“顶礼膜拜”的程度。

从整体看, “民族自卑感”和“弱国心态”在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界比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界表现得严重一些, 而语言文字学界则是人文社会科学界中的重灾区。

原来我国的语言文字学研究, 跟希腊、印度并称“世界语言研究传统的三大中心”。我国的语言文字学研究俗称“小学”, 意思就是“基础学科”。它以“字”为中心, 下设三个分支:“文字学”研究“形”, “音韵学”研究“音”, “训诂学”研究“义”。我国传统的语言文字学研究也是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学东渐”对我国的语言文字学研究带来了重大影响和惨重创伤。标志性的事件是“甲午战争”四年后的1898年出版了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应该说, 马建忠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可惜他没有深刻认识汉语的特点而错误地夸大了西方的语言理论, 以至于在《马氏文通》“后序”中有这样的论断:“吾观泰西, 童子入学, 循序而进, 未及志学之年, 而观书为文无不明习;而后视其性之所近, 肆力于数度、格致、法律、性理诸学而专精也。故其国无不学之人, 而人各学有用之学。”事实证明了这种论断不符合实际, 据1900年的统计, 美国约有四分之一的青年没有阅读能力。而为什么这个近于“只要认识了26个英文字母, 就能阅读全部英文书籍”的荒唐言论, 能让马建忠自欺欺人地迷惑那么多学人呢?就是因为马建忠本人和有些中国学者在灵魂深处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民族自卑感”和“弱国心态”的创伤。

正是缺乏对汉语汉字的深入研究和正确认识, 再加上灵魂深处的“民族自卑感”和“弱国心态”的创伤, 导致一些具有高度爱国主义的学者和政治家产生了“要用拉丁化的拼音文字来取代汉字”的误解。

《马氏文通》和“用拉丁化拼音文字来取代汉字”这两个误导, 中断了我国语言文字学的优良传统, 使思想上的“民族自卑感”和“弱国心态”成为学术研究上的实际行动, 又加深了对我国语言文字学界的惨重创伤。这种创伤的主要表现是:

(1) 世界语言文字学理论的“西方中心论”。

所谓“接轨”, 就是中国无条件地接入唯一的“西方之轨”。以索绪尔为代表的西方普通语言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2) 语言文字学研究领域的“语音中心论”。

以“语音”为物质载体的“口说语言”是语言研究的唯一中心;以“字形”为物质载体的“文字”只是记录语音的“符号的符号”, 甚至把“文字”排除在研究之外。

(3) 语言文字学分科研究的“语法中心论”。

“语法”决定“语汇”, 即“关系”决定“单位”, 也就是“外因”决定“内因”。而“形态”则是“语法”的研究中心。即使“无形态”的汉语, 也必须找出“广义形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标志着我国百年来屈辱历史的彻底结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六十年, 大致上可以分为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

前三十年,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领导我们实现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政治上的独立和外交上的平等, 为扫除“民族自卑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三十年, 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我们实现了“中国人民富起来了!”经济高速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日益强大, 为改变“弱国心态”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但是长期的屈辱历史所造成的惨重创伤和对人的灵魂扭曲, 却不是一朝一夕能痊愈的。语言文字学界的“民族自卑感”和“弱国心态”的彻底根除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的。而在这个过程中, 需要有一批有识之士能率先来深入研究和大力宣扬“汉语汉字优越性”, 他们的带头作用是巨大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研究和宣扬“汉语汉字优越性”的科学标准

2.1研究和宣扬“汉语汉字优越性”

即使在“民族自卑感”和“弱国心态”重灾区的语言文字学界, 也有一批有识之士始终坚持高瞻远瞩地研究和大声疾呼地宣扬“汉语汉字优越性”。这些有识之士之中, 有代表性的学者是:陈寅恪先生、季羡林先生、安子介先生、袁晓园先生、徐德江先生等等。其中最执著、最深入, 把研究和宣扬“汉语汉字优越性”作为自己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 因而也取得重大成果的, 当推徐德江先生。

陈寅恪先生指出:“今天印欧系之语言中, 将其规则之属于世界公律者除去不论。其他属于某种语言之特性者, 若亦视为天经地义, 金科玉律, 按条逐句, 一一施诸不同系之汉文, 有不合者, 即指为不通。呜呼!文通, 文通, 何其不通如是耶?” (转引自徐通锵《语言论》,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季羡林先生 (1997) 指出:“汉语的词以单个的字为基础, 孤立不变, 与印欧语系以及其他一些语系的有屈折变化的拼音文字迥异其趣。”季先生还指出:“我们必然能够找到‘中国特色’。只要能摆脱西方理论的影响, 充分发扬我们自己的语言和理论, 我们必然能够一反现在无声的情况, 在世界语言学界发出我们的声音, 而且是宏亮的声音。”

安子介先生 (1989) 指出:“汉字能使人起联想, 联想是一切发明之母。”安子介先生庄严地宣告:“二十一世纪是汉字发挥威力的时代!”

袁晓园先生为苏联《桥》杂志所作的《论汉字的优越性》 (转载于《汉字文化》1991年1期) 指出:“著者因在联合国工作, 在工作实践中, 感到中文要比其它正式文字简短, 曾在数以万万计的文件证明同一文件的中文比任何其它文字本为薄, 而语义翻译的正确性也不后于它国文字, 因此断定了中国语文简短明确的优越性。”

2.2“汉语汉字的优越性”要从“语言的科学性标准”上加以论证

徐德江先生认识到, 要宣扬“汉语汉字的优越性”, 必须要论证“汉语汉字的科学性”, 即必须树立起衡量“语言的科学性”的客观标准。他首先把袁晓园先生提的“简短明确”和安子介先生提的“明确简约”统一为“明确简约”, 因为在“明确简约”之中, “明确”是前提, 只有在不妨碍“明确”的条件下才能进行“简约”。然后徐先生指出“明确简约”不仅是“汉字适应汉语的特点”, 而且是“人类语言文字发展的共同规律”。

衡量“语言的科学性”的客观标准树立之后, 就要使这个标准具体化。

从1988年6月8日开始, 袁晓园先生和徐德江先生的《十论汉语汉字的科学性》在《人民日报 (海外版) 》连载, 各个小标题是: (1) 汉语声调的优越性, (2) 汉语意义单音节本质的高妙, (3) 富于理性的灵活的层层组合构词, (4) 一词多性是优点, (5) 词序严格的长处, (6) 汉语贵在无形态, (7) 写意文字的国际性最强, (8) 联想是一切发明之母, (9) “方块”是宝贝, (10) 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由徐德江先生执笔的《十论汉语汉字的科学性》后来收进了论文集《当代语言文字理论的新构想》 (科学出版社, 1992) , 并且有朱曼华教授的英语译文, 在海内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2.3“汉语汉字优越性”要从“语言的发展史和语言对比”上加以客观的论证

“汉语汉字优越性”的论述绝不是“因为我是汉族人, 所以我就认定汉语汉字优越”。假如那样, 就会陷入“民族沙文主义”的泥潭。所以, 徐德江先生的研究实际上经过了下列过程:首先, 从某种语言的“自己跟自己相比”和“发展后的现状跟发展前的原状相比”, 总结出初步的“客观标准”;然后再用这个初步的“客观标准”进行“不同语言间的对比”;最后把经过“不同语言间对比”检验的“客观标准”高高地树立起来。

我们认真学习了《十论汉语汉字的科学性》 (简称《十论》) , 深受教益。把对《十论》赞同并消化之后的心得用于“一种语言内对比”和“不同语言间对比”的反复验证。

(1) “一种语言内的对比”

(1) “汉语汉字内的对比”:原来的汉语中有“牝[母牛]”、“犊[小牛]”, 但是现在“牝”、“犊”都已从《2500常用字表》中退出了, 并且在口语和文学作品上已经出现用“初生小牛不怕虎”来取代“初生之犊不怕虎”。至于《康熙字典》上那么多的“马字旁”的生僻字, 现在都已经从《7000通用字表》中退出而被“2500常用字”的组合所取而代之 (→) 了。例如:“馯”→马鞍, “騲”→母马, “駬”→千里马, “騟”→紫色马、“駓”→黄白杂色马。

汉字发展史的这些实例, 证明了《十论》中“汉语意义单音节本质的高妙”和“富于理性的灵活的层层组合构词”等论断的正确性, 并且也证明了作为上述两个论断的必然结果是“保持了常用汉字的有限性, 能用有限的汉字组装成无限的新词语”。

(2) “英语英文内的对比”:原来的英语中有相当复杂的“形态变化”, 而随着英语的发展, 现代英语的“形态”越来越少。这表明以英语作为母语的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感到“形态简化”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利益, 他们才以实际行动来大力支持和积极促进英语的“形态简化”。英语发展史的事实证明了《十论》中“贵在无形态”的论断是普遍适用于全人类的语言发展方向的。

(2) “不同语言间的对比”

(1) “英语跟德语、俄语的对比”:在当今的大语种中, 同属印欧语系的英语、德语、俄语之间在“形态复杂性”上有明显的区别。仅以作为“静词 (名词、代词、形容词) 的主要形态”的“格 (英语叫做case, 德语叫做kasus, 俄语叫做падеж) ”来看, 俄语名词有6个“格”, 即“主格、属格、与格、宾格、工具格、方位格”, 还分“阳性、阴性、中性”等多套“变格法”, 并且“代词和形容词”都变格。德语名词有4个“格”, 即“主格、属格、与格、宾格”。英语的“名词和形容词”一律不变格, 只有“人称代词”还残存着“主格和宾格” (英语He loves her[他爱着她], She loves him[她爱着他]) 。所以, 仅从这一点来说, 人们也公认:英语容易学, 俄语最难学, 德语介于二者之间。这也证明了《十论》中“贵在无形态”的论断是普遍适用于全人类的。

(2) “汉语跟英语的对比”:用《十论》所提出的:“意义单音节本质的高妙”, “富于理性的灵活的层层组合构词”, “方块是宝贝”, “词序严格的长处”等这几条来衡量, 汉语跟英语到底哪个具有较强的优越性就是显而易见的了。

<1>汉语口说语言的“细胞单位”, 即“语基”也就是一个“单音节”, 以及对应的文字的“细胞单位”, 即“文基”也就是一个“方块字”, 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只表达认识上的一个“基元概念”, 即在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有“常见性”并认为“不宜再分解”的概念。例如, 汉语的“人”、“男”、“女”等。而对于“复合概念”, 即认为“内涵较多而适宜再分解”的概念, 也就是通常由几个基元概念组合而成的概念, 则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由汉语汉字的几个“细胞单位”, 即几个“单音节”或几个“方块字”组装而成。例如, 汉语有一些表达基本概念的细胞单位:“人”、“男”、“女”, 这些细胞单位又可以明确简约地组装成表达复合概念的词语:“男人”、“女人”。

<2>英语几乎没有表达“基元概念”的“人”的细胞单位, 或者说英语没有跟汉语“人”对应的语言单位, 英语有:“man (男人) ”、“woman (女人) ”、“human (人类) ”、“person (个人) ”。偏偏就没有一个跟汉语“人”完全对应的词。有一个英国女士当选为某会议的chairman (主席) , 但是她就是不愿就职, 她说:“我不能因为当选为chairman就变成一个man (男人) 。”最后会议不得不把chairman (主持会议的男人) 改为chairperson (主持会议的个人) , 才勉强让那位女士就职。

<3>汉语汉字有了“单节音·方块形·基元义”的“细胞单位”, 就用这些细胞单位“层层组合”成表达复合概念的词语。正如《十论》所说:“一般不用查字典都懂。可见, 这样的合成词, 富于联想, 逻辑性强, 有可解性, 易于掌握。”例如, 汉语有了常用字:“洗、衣、发”, 就可以不再增加新字而直接组装成表达复合概念的词语:“洗衣、洗发”。学习一种语言的“难度”跟必须完成的“必要记忆量”相关。从这个角度来看, 在“洗、衣、发、洗衣、洗发”这5个语言单位中的“必要记忆单位”只是前3个。

<4>英语也有作为“细胞单位”的单词“wash (洗) 、clothes (衣) 、hair (发) ”, 但是未必就使用这些细胞单位来“层层组合”成表达复合概念的词语。例如, 英语跟汉语“洗衣”对应的是:“laundry (洗衣) ≠wash (洗) +clothes (衣) ”;英语中跟汉语“洗发”对应的是:“shampoo (洗发) ≠wash (洗) +hair (发) ”。这样, 英语跟汉语“洗、衣、发、洗衣、洗发”相对应的“wash (洗) 、clothes (衣) 、hair (发) 、laundry (洗衣) 、shampoo (洗发) ”这5个语言单位中的“必要记忆单位”就不只是前3个, 而是全部的5个语言单位都是“必要记忆单位”。

三、研究和宣扬“汉语汉字优越性”要理直气壮

徐德江先生研究和宣扬“汉语汉字优越性”的重要特点, 就是“理直气壮”。

3.1只有“理直”, 才能“气壮”

“理直”即“理论是正确的, 理据是充分的”。当然“理直”是“气壮”的先决条件, 只有“理直”, 才能“气壮”。所以徐德江先生四十年来一直坚持不懈与时俱进地在探索“汉语汉字优越性”的充分的论据以保证其理论的正确性。果然也在“理据的全面性”和“论证的严密性”上取得了有重大突破的令人信服的累累硕果。

3.2既然“理直”, 就该“气壮”

“气壮”即“宣扬一种理论时是信心十足的, 大声疾呼的, 也自然是气壮山河的”。显然“气壮”就是“理直”的必然结果, 既然“理直”, 就该“气壮”。所以徐德江先生长期以来一直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地在大声疾呼“汉语汉字优越性”。即使为了研究和宣扬“汉语汉字优越性”而备受误解甚至被诬蔑为“伪科学”和“学术骗子”而遭受声讨, 他也无怨无悔。徐德江先生说: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探索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而奉献出一切, 他们永远是我学习的楷模。

作为辩证唯物主义者, 徐先生具有无畏的理论勇气:不唯书、不唯上, 只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根基支持他始终保持着“理直气壮”。

让更多的人更“理直气壮”地来研究和宣扬“汉语汉字优越性”吧。

四、有更多的人来提倡热爱汉语汉字

4.1提倡热爱汉语汉字

在2009年6月8日的《中国教育报》上, 读到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国家语委主任柳斌先生的《重视汉字写字教育的作用》, 文章指出:“讲有中国特色的教育, 第一步就要热爱母语, 热爱我们自己的文字, 要提倡热爱母语文化;从通用语言文字的角度讲, 应提倡热爱汉语汉字。”

我们欢迎这样的言论, 特别欢迎主管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者发表这样的言论。

4.2电视片《汉字五千年》使广大观众进行更深的思考

2009年4月16日《南方周末》登载记者陈一鸣的“专访8集电视片《汉字五千年》总策划兼撰稿指导麦天枢”。曾经担任电视大片《大国崛起》总策划的麦天枢告诉记者:“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说:我们走出去总得印个名片, 这张名片就是《汉字五千年》”。麦天枢说:“五四运动”之前, 中华文明树大根深, 是一个封闭自足的社会;“五四运动”之后, 中国进入“历史虚无主义阶段”, 我们的历史被视为纯粹的罪恶和负担。近30年的历史回观有两个特征:首先我们第一次能够以理智和平静的心境看待自身历史;其次, 这次历史回观是在国际交往、大众参与的基础上进行的。

电视片《汉字五千年》和《大国崛起》都使广大观众进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4.3研究和宣扬“汉语汉字优越性”

今年是《汉字文化》创刊二十周年。

1989年徐德江先生执笔的《汉字文化》“创刊词”指出, 《汉字文化》创刊的目的是:“为了冲破片面的印欧语文理论僵化模式对我国语言文字科学和语文教学的束缚,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字学、语言学、语文教学科学, 迅速改变我国语文理论和语文教学严重落后的被动局面。”“创刊词”接着指出:“汉字落后”是长期套搬印欧语文模式得出的结论, 其流毒极广, 影响极深。这套错误理论不仅使汉字汉语遭到歪曲, 使我国语文教学至今还在徘徊, 而且对整个人类语言与文字的关系, 对语言和文字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 都做出片面的、不科学的结论。可以说, “汉字落后论”“拉丁字母万能论”的产生和长期流传, 是人类语言文字理论尚处于幼稚阶段的表现。因此, 以现代化的科学方法, 从深入剖析“汉字落后论”入手, 全面深入地进行语言结构、文字结构和语文教学的研究, 不仅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字学、语言学、语文教学科学的当务之急, 而且, 必将对人类的语文理论和语文教学理论的发展, 做出贡献。”

重温二十年前徐德江先生的这些话, 仍然使人耳目一新。更重要的是徐先生是这样说的, 也是这样做的。《汉字文化》的“创刊词”既是宣言书, 也是行动纲领。二十年来, 这个宣言书不仅指导着徐德江个人的言行一致的学术活动和社会活动, 而且也团结了一批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使“汉语汉字优越性”的理论越来越深入人心。

徐德江先生能一贯坚持理直气壮地研究和宣扬“汉语汉字优越论”, 是因为他始终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 一部分人觉得“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的时候, 他坚信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最好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他持之以恒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细胞分析法”来研究汉语汉字, 大声疾呼地宣扬“汉语汉字优越论”, 表明了徐德江先生对于在意识形态领域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的忠贞不渝。徐德江先生的一贯言行, 说明他认为: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坚持中国特色的语言文字理论都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当前, 在世界金融危机风暴遍及全球的严峻时刻, 我国仍能推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 继续保持稳定较快增长的势头。举世公认, 在今后几年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速度仍将位于世界最前列。正是在这种大好形势下, 世界范围的“学汉语热”日益升温, 各国的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

在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的喜庆日子里, 在回顾六十年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时候, 也回顾一下在语言文字学理论方面, 逐步消除“民族自卑感”和“弱国心态”的创伤, 敢于和善于宣扬“汉语汉字优越性”的历程, 对于正确理解和实现语言文字的“国际接轨”是大有裨益的。

徐德江 (2009B) 在《汉语汉字代表人类语言文字发展的前进方向》中提出:语言文字怎样实现“国际接轨”呢?不是无形态的汉语向有形态的印欧语去接轨, 也不是汉字向拼音文字去接轨, 正相反, 根据“高效率”和“全球化”的迫切需要, 是有形态的印欧语向无形态的汉语去接轨, 是拼音文字向汉字去接轨。人类的语言文字理论不是向结构主义方法论的语言学及其流派去接轨, 而是向辩证唯物主义细胞分析方法论的语言文字学接轨。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 我们经历了伟大的六十年。

在政治上, 我们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经济上, 我们说:“中国人民富起来了!”在意识形态上, 我们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

在语言文字理论上, 我们该说什么呢?

果然听到了中国人自己的声音:“汉语汉字代表人类语言文字发展的前进方向。”

我们相信, 会有越来越多的语言文字学专家赞同这个论断, 并将为这个理论的实现而做出各自的贡献。

参考文献

安子介1989《汉字文化》创刊号《题辞》

季羡林1997徐通锵著《语言论》, 《序》,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申小龙2003《汉语与中国文化》, 复旦大学出版社

徐德江1986《语言文字理论新探》, 光明日报出版社

徐德江1992《当代语言文字理论的新构想》, 科学报出版社

徐德江2002《汉字与汉字科学论是原始性创新》, 《汉字文化》第1期

徐德江2007《论汉字的科学性》, 《汉字文化》第1期

徐德江2009A《“语基”与“文基”》, 《汉字文化》第1期

徐德江2009B《汉语汉字代表人类语言文字发展的前进方向》, 《汉字文化》第3期

袁晓园1991《论汉字的优越性》, 《汉字文化》第1期

汉字和汉语研究 篇2

从转型到建构:世纪之交的汉字研究与汉语文字学

以汉字为研究对象的汉语文字学,是20世纪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型成就最显著的学科之一.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字学各个领域发展的全面性,研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已发表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都非常引人注目,呈现出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下面对近年来文字学有关领域的研究作一简略的回顾和展望.

作 者:黄德宽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 刊 名:语言文字应用  PKU CSSCI英文刊名:APPLIED LINGUISTICS 年,卷(期):2005 “”(3) 分类号:H1 关键词: 

汉字和汉语研究 篇3

关键词:汉字;难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238-01

在讨论汉字教学难点之前有必要先整体了解下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对外汉语教学是个宏观概念,既包括口语听力教学、文字写作教学等在内的课堂教学,又涵盖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测试评估等教学环节。

一、对外汉语教学难点与汉字教学难点

对外汉语教学不同于普通的汉语教学,其特点是培养学习者灵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一特点即为难点,掌握对外汉语的特点才会发掘出难点所在,从而有的放矢地化解毛盾。

(一)对外汉语教学难点。吕必松先生曾说过“所有学生学习的难点都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这就提示我们,教师在备课中要以学生的学习难点为重点,一切为学生学习难点服务,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好汉语。学生学习的难点恰巧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表现为如何化解学生学习难点、如何选择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学方法、如何处理课堂教学危机等等都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棘手问题。在此仅对课堂教学中汉字教学难点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汉字的教学难点。由于外国留学生对汉字缺乏足够的认识,尤其是西方留学生,几乎都认为汉字是汉语中最难学的,因而对汉字的学习存在为难情绪和厌学心理。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使用的是拼音文字,这些国家的学生到中国来以前,几乎没见过汉字,他们初学汉语,看到一个个的汉字,就像一幅幅的图画一样。对中国人来说,认、记、写汉字也不是很容易的事,这就难怪已经习惯于使用拼音文字的外国学生感到十分困难了。

二、影响汉字教学难点的因素

汉字被认为是汉语学习最大的难点,那么影响汉子教学难点的因素有很多种,但最为主要的三种分别是汉字特有的字形、字音和字义。下面就来进一步了解这三个特点:

(一)字形。就字形而言,尽管汉字有较强的表意功能,但由于几千年的形体变化,大都很难直接以象形表意来识记,已经只是一种记号。外国留学生学汉字经常会犯几种错误,比如:学生经常把撇和横相混,比如“升”写成“开”、竖弯钩和竖钩相混;“毛”写成“手”;还有的学生把汉字的笔形和拉丁字母混淆了“笑”上面的竹字头写成字母kk,这些共性的错误都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二)字音。就字音而言,汉字无法通过拼音直接获得准确读音,也没有专用的记音符号。不同的音符可以记同一音节,因而也就减弱了表音的作用。再加上形声字逐渐失去对现代汉字的表音功能,汉字读音就主要靠记忆。汉语有大量的同音字和多音字,同音字又分同形同音字(花钱与鲜花中的花)和异形同音字(刘、流、留),这些同音字如果放在语境不清的情况下听,还会带来一些麻烦,这些特点无疑为外国留学生增加不少负担。

(三)字义。就字义而言,汉字虽有一套约定俗称的意符系统,但不严密,有些意符的形义关系今天已模糊,而且一字多义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些都是造成汉字学习困难的因素。汉字表示的意思常常是丰富的,也就是说,一个汉字往往不止表示一种意思,汉字大部分是多义字,越常用的字,表示的义项可能越多并且这些义项之前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来说都不容易,况且外国留学生呢。

三、解决策略

应当实事求是地承认,对汉字文化圈以外的汉语学习者来说,汉字确实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要发展对外汉语教学,必须加强对汉字教学的研究,应当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找出汉字教学规律,针对外国学生的特点,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外国学生汉字的方法。

(一)视角的转变。在各种古老的文字中,汉字是唯一使用至今的。汉字以其独特的魅力像世人展示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海内外各国友人学习汉语。对于汉文化、汉字的印象有很多是道听途说来的。汉字难学这种现象固然存在,但经过流言渲染后,会使得本没有接触汉文字的外国留学生先提前打怵。因此转变对汉文字的视角十分必要,对其产生兴趣才利于成功教学,提高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不在把汉字视为难题。单从汉字的字形来看,就容易发现其无穷魅力。拿“人”来说,甲骨文中的“人”字像极了一个人的侧身,这个人正弯着腰伸臂劳动,这展示出古代人的辛勤劳动创造出的灿烂文明。那么两个“人”在一起就是“从”,很像一个人跟在另一个人后面,所以这个字就表示“跟着走”。三个“人”在一起则是“众”,是因为中国古代用三或三的倍数表示很多的意思。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每当揭开一个字的迷时,就会越被它的博大精深所吸引。

(二)教学方法与技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作为基础课,所教汉字是现代汉字,这一定位应该是清晰的。因此,我们的宗旨是配合听说,培养学生读写能力,教学的时间有限,要给学生最必要的信息,否则会影响速度和效果西方学生最怕的是记汉字,汉字表意文字同西方拼音文字相距甚远。因此教师需要采用一些非常规的办法,用他们能接受,易联想,哪怕是荒诞的幽默的解释来帮助他们记牢一些最基本的汉字都是可以的。比如:教师可以这样来解释“早”:上边是日,表示太阳,下边是十,表示教堂顶上的十字架,太阳在十字架上表示早上,还来得及去做礼拜;“今”字可以让同学想象成人字下面是个“j”;“左”字下面很想“z”;“右”的下边是个口,告诉同学们人民多用右手吃东西;“杯”是木字旁,教师可以这样讲:难道杯子是木头做的吗?不是!右边有个不字,告诉我们杯子不是木头做的。其实教学方法可以更灵活更随性,这需要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掌握汉字教学难点的同时,不断发散思维、创新方法,将汉字特有的魅力呈现给世人,从而摆脱汉字难、汉语难的尴尬局面。

作者单位: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J].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2]胡文华.汉字与对外汉字教学[J].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3]朱芳华.对外汉语教学难点问题研究与对策[J].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汉字和汉语研究 篇4

关键词:朝鲜语,汉字词,汉语词语,差异

1. 绪论

1.1 朝鲜语和汉语的历史关系

汉字早在古代朝鲜就被广泛运用, 即使是现在朝鲜语言交际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汉字词是以汉字为基础, 在朝鲜语里产生的词, 和从中国汉语词汇中引入并已融入到韩国语词汇内部的词所构成的词汇系统。固有词和汉字词共存于朝鲜语中, 在词汇方面汉字词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固有词, 占整个词汇的60—70%。由此可见, 汉字词在朝鲜语词汇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朝鲜语和汉语有着渊源的历史关系, 这也促成了汉字词的形成。

从地理分布上朝鲜半岛处于汉文化圈, 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在公元前195年到公元313年, 由于受到汉文化的影响, 朝鲜半岛从石器文化发展到铁器文化, 并开始接触了汉字。从公元313年到935年, 经过三国鼎立和新罗统一, 这600多年时间里朝鲜半岛通过与中国的直接交流, 在文化方面取得了飞快的发展。汉字作为外来语开始广泛使用。到了高丽时代, 之前作为外来语而使用的汉语, 有了转折性的地位变化。高丽王朝以儒教作为政治根基, 大力弘扬齐家治国思想, 实行科举考试, 推进了汉文化的盛行, 儒教的道德生活规范也开始走进百姓, 进而促进了汉语的国语化, 也因此缩小了固有词的造字空间。在这个时期, 汉字与朝鲜语的地位是几乎同等的, 汉字成为了归化语。 (1)

朝鲜半岛在近有1500年的时间中过着单单以汉字为媒介的文字生活。虽然到了朝鲜1443年创制了自己的文字“训民正音”, 但是汉字作为归化语已经深深地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

在1443年以前朝鲜都是借着汉语的“音”和“训”来记录文字。

例1:

例1中“夜入”、“遊行”借了汉语的“训”, “伊”、“如可”借了汉语的“音”标上朝鲜语的助词, 句意是“入夜以后出来走走”的意思。

1.2 历史背景和汉字词的起源

朝鲜半岛封建时期, 汉字词作为统治阶级的主要年书面语, 固有词只是充当着口头语的角色。在现代朝鲜语的词汇构成中汉字词占有的比例大, 这和封建时期统治者的汉语思想崇拜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当然这和当时没有“训民正音”也有关系。此外, 近半世纪的日本殖民地统治, 也造成了朝鲜半岛在学术、科学、社会制度等领域使用汉字词。

汉字词虽然是基于汉语基础上而造的, 但是, 不是所有的汉字词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既有从中国过去的, 又有从日本过去的, 还有朝鲜国内自己造的汉字词。因此汉字词的起源可以分为中国汉字词、日本汉字词、朝鲜自己造的汉字词。

例2:

2. 朝鲜语的汉字词与汉语词语的差异

朝鲜语的汉字词基于汉语而造, 汉字词保留了汉语词汇相对独立的特征, 虽然存在和汉语一致的地方, 也有不同的地方, 汉字词从结构、意义、语素方面有着不同于汉语词语的特点。

例3:

例3中a组的汉字词在词汇结构、语素、意义上与对应的汉语词语一致, 但是b组的汉字词是倒置了相对应的汉语词语的语素。

汉字词在造词上与汉语词语比较起来在音节、语素、意义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2.1 音节差异

朝鲜14世纪《大明律直解》中出现了副词、名词、动词有“若”、“财”、“放”等词语, 但是这些词都属于单音节, 作为表音文字, 从朝鲜语里很难直接借用, 所以变成了“万一”、“财物”、“放送”双音节词语。

例4:

1.万一載船忽有風泊齊 (若船行卒遇風浪)

2.凡妻妾乙財物捧上遣 (凡將妻妾受財)

3.放送爲有如可還執爲社乙良 (放而還獲) (2)

作为表音表义文字大部分的古代汉语都是单音节词, 而朝鲜语作为表音文字不能直接引用到朝鲜语, 必须增加音节。朝鲜语使用多音节词语的历史悠久, 在现代朝鲜语中除了一些单音节词以外大部分都是多音节词语。

朝鲜语是表音文字, 而汉语是表义文字, 这是造成音节差异的最大原因。古代汉语用单音节词也可以充分表达其意义, 而朝鲜语作为表音文字不能单单用单音节来表达其意义。

2.2 语素的差异

比较汉字词和汉语词语在语素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

例5:

比较上面两个朝鲜语的汉字词成语和汉语成语, 虽然表达着同样的意义, 但是启用的语素却有些差别, 朝鲜语用了“龙”、“屈”、“虎”、“挠”。

出现语素差异的原因是:第一, 汉语的造词功能比较强, 也比较自由, 即使用一个字也可以造出很多词, 而朝鲜语不可能借用每个词, 因此出现了语素差异。第二, 汉语在表示同一个概念的时候, 通常都有几个同意词可以使用。如果古代中国一个概念只有一个表达方法, 借用汉语的朝鲜语也应该只有一个成语, 如:“——不共戴天”、“——神出鬼没”、“——百战百胜”、“——雪上加霜”, 这些成语在朝鲜语和汉语里是一致的。如果古代中国一个概念有两个以上表达方法, 朝鲜语在借用的时候应该是只借用了其中的一个, 如:“包罗万象——森罗万象”、“金科玉律——金科玉条”等有两个表达方法朝鲜语借用了其中的“——森罗万象”、“——金科玉条”。第三, 朝鲜语的汉字词大部分借用了汉语的书面语, 这些书面语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 并得到了巩固。现代朝鲜语中的口头语, 如:“——无事”、“——食事”在汉语属于书面语, 朝鲜语使用的汉字词一般都是很久以前借用的汉语, 当然到了现代也产生了新的汉字词。

朝鲜语的汉字词和汉语的另一个差异就是语素的差异, 虽然都是同样的语素, 但是顺序不一样。

例6:

例6的3个汉字词分别倒置了汉语的语素, 但是其意义没有变化。大部分朝鲜语的汉字词是从古代汉语借用的, 朝鲜语的汉字词虽然仍然保留了古代汉语的形式, 但汉语却发生了变化。

2.3 意义差异

例7:

“交代”在汉语里表示“1.把经手的事务移交给接替的人;2.嘱咐;3.把事情或意见向有关的人说明;把错误或罪行坦白出来”, 而在韩国“交代”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意义, 只有“交替”的意思。

朝鲜语的汉字词虽然基于汉语而造, 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流逝, 有些词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意义, 产生了新的意义。

3. 结语

汉语有很多同音异义字, 这也造成了一个朝鲜语语素有很多相应的汉语语素, 在解读文章时必须注意把握整个脉络, 不要造成混淆。

例8:

现在朝鲜族主要分布于朝鲜、韩国、中国, 而中国境内的朝鲜族由于身处汉语的语言大环境中, 随着与汉语的接触, 受到汉语的影响非常大。加上政治上的原因近半个世纪以来朝鲜、韩国、中国的朝鲜族极少往来, 因此造成了三个国家使用的汉字词有所区别。

例8:

中国的朝鲜族直接借用了汉语的“究竟”, 即“”, 而且其意义和汉语一样, 然而在韩国没有这个词, 也因此出现了同一个民族的交流障碍。

参考文献

[1]张公瑾, 丁石庆.文化语言学教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2]戴庆夏.社会语言学[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93.

[3]朴炳釵.国语发达史[M].韩国:世英社, 1989.

[4]延边语言研究所.朝鲜语研究4[M].牡丹江: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 2004.

[5]池昌海.现代语言学导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汉字和汉语研究 篇5

一、基于汉字结构的对外汉字教学研究

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汉字教学与汉语母语者的汉字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所教授的内容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对外汉字教学侧重于现代汉字的音形义构成、现代汉字的书写等方面。因而着眼于对外汉字教学领域,一些学者对“教什么”即对外汉字教学汉字本体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字形研究、字音研究、字义研究。

汉字的本体就是字形,汉字的教学必须从字形出发,基础阶段的汉字教学,书写字形是第一位的,字形研究是对外汉字本体研究的主要方面。汉字从字形上分为笔画、部件和整字三个级别。对外汉字字形多是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的。笔画是汉字的书写元素,但有关汉字笔画的研究不是很多,比如:梁彦民《汉字笔画区别特征初步分析》,刘丽萍《笔画数与结构方式对留学生汉字学习的影响》等.有学者在笔画研究中提出了笔素是汉字构形的最小单位,并通过数据表明,根据笔素序进行汉字教学的效果优于用笔画序进行汉字教学。在对外汉字教学中“教多少笔画”是研究的重点问题,尤其是近些年来,对外汉字教学领域出现了一批研究笔画系统的论文,如:黄金城的《海外汉字教学呼唤改革创新———探寻“汉字难”的破解之道》,此篇文章中将重新设置的笔画分为3类9种,称为“九笔画”;王汉卫,苏印霞的《论对外汉语教学的笔画》中以“等级划分”3000汉字为范围,得出对外汉语教学用字笔画32种,而对外汉字教学笔画25种,基础笔画则为19种。

部件研究是对外汉字字形研究中倍受重视的领域。张旺熹的《从汉字部件到汉字结构———谈对外汉字教学》一文从汉字的特点出发提出了“部件结构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其后费锦昌《现代汉字部件探究》、崔永华《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万业馨《汉字字符分工与部件教学》、梁彦民《汉字部件区别特征与对外汉字教学》、殷凌燕《论对外汉字教学中的部件教学》等文章都证明“部件结构教学”的有效性。

对外汉字教学领域字音和字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形声字的声旁和形旁的研究。能够充当声旁和形旁的,原来基本上都是有音有义的独体字。对外汉字教学的部件教学应该给予声旁和形旁同等的重视,有效地利用形旁和声旁的作用,然而,在对外汉字教学中长期以来却一直存在着重形旁轻声旁的做法。形声字的声旁对留学生学习和记忆生字有重要的作用,但留学生对形声字的读音规则性效应以及对形声字声旁表音作用的意识是随汉语汉语水平提高而增强的,所以就需要在识字之初就应该重视形声字声旁的教学。为此,学者们从形声字入手,以《汉语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2905个汉字为对象,进行大量的定量分析。其中有冯丽萍、郝美玲的《声旁语音信息在留学生汉字学习中的作用》中以留学生未习得的形声字作为对象,根据学习遍数来证实声旁语音信息对留学生形声字认知的影响。

二、基于教学观的对外汉字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最早流行的是“语文一体”的教学模式和“语文并进”的教学方法。“语文一体”是指在教材编写上语言材料用汉字书写;“语文并进”是指在教学方式上一边教“语言”,一边教“文字”,“语”和“文”同步进行。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吕必松、赵元任等学者指出:“语文一体”的教学模式不适合对外汉语教学。张朋朋率先提出了“语文分进”这个全新的教学模式,主要针对欧美汉语初级的留学生,主张语文分进、集中识字。自此以后,有许多学者也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对外汉语教学进入了“语文分进”的教学模式。白乐桑在2002年提出了“Chinese Recycled”教学模式,此模式是以字本位理论为基础,有别于拼音文字的语言教学方法。赵金铭在《教学环境与汉语教材》一文中提出不同的学生根据自身不同的需求对“语”和“文”有不同的要求,其另一篇论文《初级汉语教学的有效途径———“先语后文”辩证》为“先语后文”提供了科学依据即:以汉语和汉字特点为依据、以心理学原理为依据、以教学规律和第二语言习得规律为依据。除此之外,李大遂还提出了“应单独开设汉字课以加强汉字教学从而使汉语教学更好地进行。”

对外汉字教学两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是书写和认知,合适的教学法能够促进汉字学习者更快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上世纪90年代,张朋朋和百乐桑提出了“字本位”的汉字教学理论,因此以此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被称为“字本位教学法”。以字本位为理论基础还形成了许多更加细致的教学方法,如:部件教学法、形声字教学法、随文识字教学法。但其中部件教学法、形声字教学法是研究成果最为丰富的两种教学法。崔永华在《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一文通过对《汉语水平考试词汇大纲》中的汉字和构成其汉字的部件进行分析,为部件教学法的可行性提供理论基础。梁彦民《汉字部件区别特征与对外汉字教学》一文通过分析汉字部件的区别特征促进学生对汉字的书写与认知。对于形声字的教学法,张熙昌的《论形声字声旁在汉字教学中的作用》一文和吴海艳的《试论对外汉语形声字教学法》一文中都进行了论述。在对外汉字教学法中理据教学法也是学者们较为推崇的教学法。李香平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字理阐释》一文中提出,理据教学法是“理据阐释为主、流俗文字学阐释(通俗幽默的汉字阐释方式)为辅的汉字教学方法。”并进一步阐述汉字理据教学法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不可或缺性。以此为基础又提出了“字族识字法”和“字源识字法”,丰富了理据教学法的内容。杜丽荣的《系联法对外汉字教学研究》提出了“系联法”这一对外汉字教学法,是主要针对形声字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刘慧玉在《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趣味汉字教学法》中提出了汉字教学的趣味性教学法,使学生能在快乐轻松的环境下高效地学习汉字。

三、基于教学对象的对外汉字教学研究

教学对象即学习者是对外汉字教学的主体,同样也是汉字学习的主体。对外汉字教学能高效顺利地进行,对学习者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大量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留学生汉字意识和学习策略两个方面。舒华在《汉语儿童词汇和阅读获得的研究》一文中提出了“正字法意识”,她认为留学生学习汉语和以汉语为母语的儿童学习汉字是一样的,都是在汉语的不断学习中逐渐对汉字的字形特征形成一定的认识。王建勤阐述了留学生的汉字构形意识,刘婷雁在《汉语学习者汉字构形意识的发展研究》一文中进一步阐述了留学生汉字构形意识的发展过程。与汉字构形意识相对的是汉字分解水平,这是徐彩华在《外国留学生汉字分解水平的发展》一文中提出的,并且研究表明留学生汉字分解能力的形成大致需要一年。在学习者汉字学习的学习策略方面,无论是从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还是从一定数量的被试者对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还有学者从留学生汉字背景出发,将留学生分为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但主要是针对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江新《汉字频率和构词数对非汉字圈学生汉字学习的影响》,安然、单韵鸣《非汉字圈学生的笔顺问题———从书写汉字的个案分析谈起》李蕊、叶彬彬《语文分进的教学模式对汉字能力的影响———针对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的实验研究》等。

四、基于偏误分析的对外汉字教学研究

留学生在汉字书写时会出现一些错字和别字,这是汉字学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学者通过对这些偏误进行整理,归纳出留学生汉字书写的偏误类型并对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总结,从而指导对外汉字教学。杜同惠在《留学生汉字书写差错规律试析》一文中将留学生汉字书写时的错误具体分为字素、笔画/笔形、部件、结构和其他五类。后又具体分析了每个类别会出现怎样的具体偏误。石定果、万业馨的《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的调查报告》是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留学生进行调查,以掌握学习者在汉字学习的过程、困难和需求。虽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但也总结出其易出现偏误的种类并分析出影响留学生汉字学习的一些因素。之后施正宇发表了《外国留学生字形书写偏误分析》一文,着重分析了留学生在汉字字形书写上的偏误,强调了笔画教学和正字法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肖奚强在《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中从部件的改换、部件的增损和部件的变形与变位来讨论成系统的汉字偏误。

留学生汉字书写和认读方面的偏误受其母语文字背景的影响以及研究侧重点的不同,其研究成果也大不相同,因而学者们又从不同国家入手,研究其偏误。有关非汉字文化圈的研究成果有:陈琴、刘婧、朱丽《泰国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分析》,郭圣林《韩文对汉字字形习得的正负迁移》等。非汉字文化圈的研究成果:原新梅《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偏误“镜像错位”析》,安然、单韵鸣《非汉字圈学生书写汉字及修正过程的个案研究》等。

五、基于语料库的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现状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其研究的语料也有其独特性。而在对外汉字教学研究中主要是以以下语料进行研究。以《汉字等级大纲》为基础的研究:刘琴勇的《甲级字解析及对外汉字初级阶段教学》是对大纲中800个甲级汉字进行研究,对初级阶段的教学任务的安排和开展有很大的参考价值。郭玲的《汉字构型阐释与对外汉字教学策略探讨———基于<汉字等级大纲>汉字的动态演变研究》从字形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演变两个角度出发对大纲中2095个汉字做了类型的分析和阐释。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基础的研究:黄伟的《字形特征对汉字文化圈中高级水平学习者书写汉字的影响———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观察》就是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统计,以分析汉字文化圈中高级汉语水平学习者的汉字使用情况。熊春花的《对外汉语同音易混字教学研究》一文是以北语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汉语水平词汇及汉字等级大纲》为基础对同音易混字进行统计并对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全面考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六、结论

通过对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汉字教学研究成果的综述,可以看出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的范围在不断扩大,研究深度也在不断加深,但研究的切入点仍需要不断挖掘。研究成果多为经验式的总结,缺少实证研究,且汉字教学理论较少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这些都是未来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摘要:汉语在不断走向世界,作为其书写符号系统的汉字也受到重视,但随之而来的汉字难写难记的问题引起了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广泛关注。近些年来,有关对外汉字教学的学术研究成果十分丰硕。文章是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所收录的核心期刊上的有关对外汉字教学方面的研究文献。从汉字结构、教学观、教学对象、偏误分析和语料库五个方面对这些文献进行综述。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汉字教学,综述

参考文献

[1]朱志平.汉字构形学说与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4).

[2]施正宇.现代汉字的几何性质及其在汉字教学中的意义[J].语言文字应用,1998(4).

[3]梁彦民.汉字笔画区别特征初步分析[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

[4]刘丽萍.笔画数与结构方式对留学生汉字学习的影响[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1).

[5]王汉卫,刘静,王士雷.笔素与汉字的难度序[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2).

[6]黄金城.海外汉字教学呼唤改革创新——探寻“汉字难”的破解之道[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4(1).

[7]苏印霞,王汉卫.现代汉字笔画系统简化刍议[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4(1).

[8]张旺熹.从汉字部件到汉字结构——谈对外汉字教学[J].世界汉语教,1990(2).

[9]费锦昌.现代汉字部件探究[J].语言文字应用,1996(2).

汉字和汉语研究 篇6

作为教研员, 我经常下学校听课, 与老师们一起研讨。2009年秋遇到的一堂课, 令我震惊。

那位教师教学的是语文S版二上《动物过冬》, 文中出现如“鹊、鹂、鹃、燕”等生字, 教师让学生观察, 学生很快发现这些字都与“鸟”有关。我很高兴, 教师充分相信学生, 引导其观察、发现、归纳, 而不是直接告诉。这就让学生亲历了学习发现、思考的过程, 很好!

突然, 有个小男孩问道:“‘燕子’也是鸟, 为什么‘燕’字不带‘鸟’呢?”听此发问, 我为之一怔。是呀, “燕”字为什么不带“鸟”?说实话, 我也不知道。于是, 我为这位教师捏了一把汗, 更希望这位教师能够讲清楚。

这位教师解释道:“我们的汉字有些是形声字, 有些不是。”但小男孩并不满足, 追问道:“那‘燕’是独体字吗?”教师说:“不是, 是合体字。”说完就再也无法解释了。小男孩意犹未尽地坐下了, 小声嘀咕:“是合体字?”遗憾的是我也不知道“燕”字到底是象形字还是会意字, 或是其他?研讨时, 我向在场的所有教师们请教, 更遗憾的是他们也不知道。我深深地感到:我们语文教师的语言文字知识真是欠缺啊!

查了《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 没能找到满意答案。因为这二“典”只释字词义, 不分析字形。于是, 我向集美大学教育学院的金文伟老师求教, 他的回复令我豁然开朗。

原来“燕”字是象形字, 像燕子的形状, 上面是不是“艹”, 是燕子的口 (如“革”的上部指兽的口, 代表头) ;下面四点, 不是“火”, 而是燕尾形的变体 (同“鱼”的繁体字“魚”) 。

随后, 金老师还寄给我释“燕”字的图文:

金老师的释“燕”, 让我再次深深感到, 汉字蕴涵着丰厚的文化, 同我们的识字教学、教师的语文素养密切相关。同时也认识到金老师当时在做的实验———识字教学科学化研究的意义。

课题的诞生

“燕”字的教学让我有种紧迫感。2010年春, 金老师为泉州市的省、市级课改基地校的代表做了《科学识字与汉字科学》的专题报告。金老师在讲座中谈到“汉字学”在古代称“小学”, 是专门教儿童识字的。这使我意识到,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汉字学的有关知识, 既然之前没学过, 就应该在教学中弥补, 在研究中积累。

带着对教学的思考与知识的渴求, 2010年12月, 我参加了在厦门市集美小学举办的福建省小语会“汉字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讨活动。活动中应用汉字学教学的四节精彩课例让我看到了汉字科学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看到了小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之一。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研究汉语、汉字的构成规律和系统, 研究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与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 以及发展学生思维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

作为“汉字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子课题, “基于汉语汉字科学的小语教学科学化研究”就在这不断的思考、学习、论证中产生了。这里之所以提“科学化”, 在于小语教学多年的各种改革, 几乎难有成效, 究其关键, 乃是没有真正遵循教育科学。

“基于汉语汉字科学的小语教学科学化研究”这个课题的确大而难!但是, 凭着对汉语言文字学习的直觉和兴趣, 以及准备在研究中不断学习、运用、提升的朴素想法, 我们上路了……

课题的实践

一、理论研究成果

该课题比较大, 所以我们从识字教学研究切入, 兼顾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研究。目前, 识字教学在理论研究层面已探及了一些规律, 阅读教学也有所突破。

(一) 识字教学

我们总结出了基于汉字科学的识字教学应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和几种方法。

1.遵循汉字特点, 形音义结合识字。

多年来的汉字教法, 主要是拼读字音, 描摹字形, 很少讲解形音义的关系, 这是拼音文字的教法, 没有“关注到汉字的特点”。汉字具有“因义 (音) 构形”的特点。许多错别字的产生, 就是因为初教时学生没有理解字的形音义关系。比如, 学生常将“游”的右旁写成“攵”, “隹”旁写作“佳、住”, 甚至“身”“犭”旁也常写错。实验中, 课题组教师尽量将汉字的形音义联系起来教学。如, 讲“游”字时通过图文对照, 让学生明白右旁“斿”从 (旗帜) 从“子”, 甲骨文写作, 意为有人持旗起舞, 在“游”中做声符兼意符。讲清生字的音形义关系, 还能引起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汉字的极大兴趣, 尤其是在教师展示汉字的演变和相应的图片时。经常有学生自觉地预习生字, 通过上网查阅, 提前了解生字的字理、字形演变情况, 还有些学生喜欢把古文字“画”下来。运用汉字科学识字, 借助每一个汉字里蕴涵的传统文化信息, “润物细无声”地弘扬了中华汉字文化, 使识字教学既有趣又有效。

不过, 我们在实践中也发现, 有些教师解析生字时, 过于喜欢溯源分析, 于是我们总结出:溯源分析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现代汉字的构形原理, 如果能直接讲清汉字形音义的就不要溯源, 实在讲不清的才用。溯源分析也要视情况确定溯源到哪一级, 从繁体字到古文字, 选出一个最易理解的即可, 不必罗列古文字的各种形体。

2.遵循汉字特点, 系统组块式识字。

汉字的形音义关系引发出了汉字的其他特点, 重要的有“系统特点”, 体现着汉字几千年来科学的构形体系。比如形音义是统一体, 但其中又存在着字“形”系统和字“音”系统。如“工”系统有“功、巧、功、攻、空、红、虹、左、巩、贡、汞、邛”等字。“工”是带柄的铲刀, 本义是工具, 音gōng。掌握了“工”的形音义, 就容易理解和掌握带“工”的字的形音义。这在汉字学中叫作“系统识字”, 在心理学上叫作“组块记忆”, 具有以简驭繁的识字效果。

教学时, 我们的实验教师遵循汉字科学, 把握汉字的“系统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实现了学习“一字、一偏旁”, 认识“一串、一家族”。这样不仅把识字的“钥匙”交给了学生, 使他们迅速提高了识字效率, 而且使其产生了继续探究汉字规律的浓厚兴趣与强烈愿望。

对于如何进行系统组块式识字, 我们主要采用以下两个基本方法。

(1) 部首带字法。

这里所说的部首, 属据形立部。讲清一个部首的形音义, 使学生明白一串带有该部的字。如, 教学北师大版二上《丁丁冬冬学识字 (一) 》, 将带“穴”旁的字串归类, 先学习部首“穴”, 引导学生观察到“穴”的图片和金文, 像石崖所构成的石洞, 两个“口”形是石褶, 说明远古先民以穴为屋。此时教师归纳点拨:“穴”指洞窟、土室, 现也泛指有顶棚的形似房屋的建筑物。接着出示楷书“穴”, 说明为了书写方便写成“宀”和“八”, 石洞形状消失。最后出示带有“穴”的字词“洞穴、鸟窝、窗帘、天空”等, 让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窝、窗、帘、空”用“穴”旁, 以此理解字词义和记住字形。

其中, 理解“天空”一词与“穴”的关系, 学生有难度, 教师再作点拨:空, “工”表声, “穴”表义, 表示巨大洞穴了无一物, “天空”即像巨大的洞穴。

以上教学根据汉字构字系统特点, 引导学生了解造字规律, 明白部首的本义及引申义, 再带出一串字词, 大大降低了识字难度, 既提高了识字效率, 也教给了学生识字的方法, 可谓“教好一个, 学会一串”。

“部首带字法”的教学基本操作程序为:A.追本溯源, 学习部首;B.点明规律, 学习字串;C.拓展举例, 指导书写。

(2) 基本字带字法。

这里的“基本字”主要指根据汉字外形结构分析作为一串字的偏旁的那个字, 由“基本字”带出的字, 多为形声字或形声兼会意字。教学时, 我们要充分利用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 帮助学生建立起音、形、义联系, 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培养识字能力。如教学“丁”时, 先创设情境:有个汉字家族叫“丁字族”, 成员由“丁”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 你们认识“丁字族”的哪些成员呢?学生纷纷说出“盯、叮、钉、订、顶……”教师依次板书, 让学生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说说怎么掌握这些字的音、形、义。

另一种是“基本字间接带字法”。如教学北师大版一下《问银河》时, “银”字可以分别以“金”或“艮”为基本字, “金”字较好理解, 我们就重点讲“艮”的知识。先让学生明白“艮”音gèn, 甲骨文写作, 像人扭头向后怒目而视 (字的形义引起学生极大兴趣, 许多学生模仿扭头怒视的样子) 。教师再引导:“艮”在字族里, 大都表声兼表义, 表睁大眼睛之义。在“银”里表音, 所以“银”是前鼻音。再请学生说出“艮”家族的其他成员, 也就是给“银”换上不同的偏旁, 从而“间接带出”“很、狠、恨、跟、根、眼、恳……”, 再适当结合“很、眼、恨、狠”等字说明“艮”的表义作用。这样, 掌握一个基本字就可以认识一串字。

把握汉字构字的“系统特点”, 讲对一字一偏旁, 就能化繁为简, 以简驭繁。掌握汉字的“系统”越多, 识字效率就越高, 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也就越容易培养。

“基本字带字法”的教学基本操作程序为:A. 创境激趣, 学习基本字;B.加换偏旁, 拓展积累;C.发现规律, 迁移识记。

(二) 阅读教学

学生阅读由汉字承载的文本, 无论是提取信息还是理解意义, 都建立在理解汉语汉字关键字义基础上。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 古文以单音节词为主。汉字的形音义统一, 其“义”就是汉语的词素或词, 但词本义又产生出一些引申义, 构成一字多义。根据这一特点, 我们初步总结了在阅读教学中理解词语的方法, 主要有:

1.解析关键字, 辨析近义词, 体会用词准确。

准确掌握字义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 包括阅读和写作 (写作强调“用词准确”) 。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抓住关键字来解析, 从而可以使学生在比较中理解, 准确辨析词义的微妙差异。

如北师大版四下《七子之歌 (澳门) 》中有“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之句, 泉州师院附小吴友钧老师执教时, 巧妙解析“掳”字。她先引导学生区分“掳、抢、抓、夺”几个近义词, 思考作者为何独选“掳”字, 再适时讲解:“掳”是“扌”“虏”结合的会意字。“虏”的繁体“虜”是会意兼形声字, 从虍从力从毌, “毌”是古代用绳索穿钱形, 这里表示用绳索拘捕;“虍、力”表示像虎兽强行用绳索拘捕之意。“虏”后来作了名词, 用绳索拘捕义就加“扌”造“掳”来表示。简化字“掳”也保留有像虎兽强行拘捕的意思。学生准确理解了字义, 再次朗读诗句, 脑海中就有了形象的画面, 感受到了汉字的细腻微妙, 也懂得了阅读要仔细体会近义词的不同和作者用词之匠心。

2.探究字本义, 明白引申义, 准确理解文本。

词义的引申促进了汉语语义的丰富, 但都产生于本义。阅读中, 如果教师不清楚, 引导不当, 就会造成学生理解错误。如人教版二上《从现在开始》中有个句子写猫头鹰想到自己成了“万兽之王”后神气极了, 课后“读读写写”中也安排了“神气极了/可怕极了/极了”的拓展练习。有教师教学时问学生“神气极了”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说很神气、非常神气、十分神气等。教师表扬学生会用近义词来理解, 然后让学生们来表演。其实这样理解“神气极了”是不对的, 须知“极”“很”“非常”“十分”这几个近义词有程度不同之别。这里的“极”, 本义是房屋正梁、即脊檩, 因处在房屋的最高处而引申为顶点、尽头。“神气极了”就是神气到了顶点、无以复加了。显然, “十分”“非常”“很”都达不到这个程度。本来, 教师理应引导学生比较“神气极了”与几个近义词的差别, 体会作者用词准确之妙, 体会作品人物形象之生动, 甚至由此讲解“极”的本义及引申义, 可惜, 因为执教者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而无法施教。

对于字词教学, 教师应该能讲清词语中关键字的字义, 使学生准确理解词义。如, 金波先生的儿童诗《信》里有这样一节:替花给蜜蜂写, /赶快来采蜜。/花已姹紫嫣红。不少教师解释“姹紫嫣红”时, 将五颜六色的一片片花海的图片通过课件展示给学生。其实, “姹紫嫣红”形容的是一个个单株花的姿态美丽, 颜色娇艳, 其中“姹”字从女, 宅声, 本义是美女, 引申为艳丽;“嫣”字从女, 焉声, 本义是指女子身材颀长而美丽, 引申为笑容美好, 进而引申指颜色浓艳。课题组教师在教这个词语时, 没有让学生替换近义词, 也没有展示各色花海, 而是在讲清关键字义后, 展示了一株株美丽的花朵,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 学生豁然开朗。

二、实践研究成果

(一) 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基于汉语汉字科学的小语教学科学化研究”课题首先要求成员们掌握汉语汉字科学的有关知识。但是小学语文教师大都没有系统学习过语言学、汉字学, 无法开展科研。于是, 我们邀请金文伟老师对课题实验教师进行了系列学科知识讲座。在一次次培训会上, 老师们吃惊地发现, 原来自己平时教的很多知识是不准确的, 有的甚至是伪科学知识。如有一位教师曾将“鹅”字解说成“我的鸟”, 讲“娥”字引导学生用“我的女人”来记忆, 这样的解析与“鹅、娥”的词义毫无关系, 是将“我”为声旁的形声字讲成会意字的典型错误案例。有的教师曾认为这样教学生容易记忆, 将其奉为得意妙法。现在老师们认识到, 这种违背科学的教法, 干扰了学生对汉字科学系统的认识, 不利于学生掌握字义, 也不利于后续学习, 更不利于学生思维逻辑的健康发展, 危害很大。

正因为本课题实验研究始终将教师的学科培训、研修作为重中之重, 课题各实验学校、子课题实验校在参加总课题组集中研训后再组织二级校本研训, 课题负责人、特聘专家通过邮箱、QQ群等加强与各校的沟通、联系, 有力地指导了实验研究。所以课题实验教师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 学科专业知识, 尤其是汉字学知识持续增加, 教学观念逐渐转变, 特别是将小学语文教学多年来将语文教学法放在第一位的观念转变为语言文字第一位。老师们深切体会到, 语文知识欠缺, 汉字知识不懂, 教学方法再好, 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所以, 课题组教师备课, 先对所教的语文知识勤问细查, 慎重研究, 查清问明后再设计如何教。老师们对学生易错、难学的字词不再随意编造顺口溜或故事, 而是根据汉字科学, 结合学生的特点来讲解。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好表现。这种表现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就是效率比较高、效果比较好。比如, 泉州师院附小的吴友钧老师执教北师大版一下《竹乡之歌》一课, 不仅顺利完成了规定的学习任务, 还通过溯源引导学生了解了“竹”字象形字的特点和字形演变, 由此拓展认识了“简、篮、竿、筷、箱、笋、笼”7个字;学习了“饣 (食) ”旁, 并在学习“饭”字的基础上拓展认识了“饥、饿、饱、饺、饼、馆”6个字。

(二) 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忐忑”的汉字与汉语言 篇7

1. 某些简化字的影响。如大街上有一些门面将“餐馆”写成“歺馆”, 将“玻璃”的“璃”字右边写成“力”等, 这种不规范的汉字书写不仅加大了小学生识字、写字的学习难度, 也影响了学生正确识、写、用的效果。为了变“害”为“利”, 教师可以顺势引导, 鼓励学生当“火眼金睛孙悟空”, 用心收集生活中的不规范汉字, 设立“简化字诊所”, 组织成立“医疗组”去改正, 以正面强化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汉字, 规范地识字、写字、用字, 把不规范的“负效应”降到最低。但是, 学生是社会人, 总是要受到环境的影响, 各行各业如能根据国家颁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严格用字, 教师就能更好地实施“三位一体”的教育, 指导学生学好汉字, 用好汉语。

2. 成语或词语等乱用的影响。在小学生的口语或书面语中, 常常会出现语意不符、随意杜撰、牵强附会、谐音乱用等情况。调查发现, 商店里和某些电视节目的不规范广告, 如“与食俱进”“骑乐无穷”“默默无蚊”“一网情深”“随寓而安”“领鲜一步”“食全食美”等等, 令小学生觉得很有个性、新奇好玩, 他们不仅十分乐意接受, 而且还有几分一试身手的念头, 一旦尝试成功往往还会带来不少成就感。这样, “变性”的成语或词语不仅被小学生接纳、吸收, 有时还被他们“改造”和“创新”。我们常常会在小学生的书面作业中看到这样一些“变性”词语的踪迹。如此“模仿”与“创造”严重影响了小学生语言积累的质量, 也不利于小学生语言的规范。小学生年龄小, 学习伊始, 接受的汉字、汉语教育应该是规范、科学、正确的, 应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与运用的习惯, 切实地打好母语学习的文化底色。对生活中乱用成语或词语的现象, 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重视, 并要通过多种渠道和策略进行有效的改善。如, 有的教师请家长和学生一起做“词语花篮”, 积累正确的词语;有的教师在“成语树”上请出“啄木鸟”, 让学生修改被乱用的成语。这些方法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又使学生养成了正确、规范使用成语的习惯。成语是历史文化的智慧凝结, 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是我国独有的语言文化特色, 是语言的奇葩。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或一些传奇, 充满了东方人的智慧与创造力, 我们理应好好珍惜, 科学传承, 规范地使用。

3.网络语言的影响。现代生活网络无处不在, 网络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网络语言随之也进入了小学生的生活。网络语言是语言生活多样化的体现, 它受到社会的关注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汉语的词汇系统。教学中, 正确认识网络语言对小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 辩证地看待、因势利导至关重要。我们知道, 由于网络语言具有虚拟性、自由性、创新性、符号性、多样性、简约性、随意性等, 使得网络语言的使用虽有其长处, 但也存在着某些问题, 而这些问题, 对“处于语言学习关键期, 正在建立语言基础、培养语言素养以及强调语言规范性、科学性的”小学生而言, 是应该引起我们高度关注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实事求是, 多正面引导, 不可简单急躁, 全盘否定, 以免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网络语言的典型例子中, 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进。比如, 把“就是就是”写成“9494”, “是啊”写成“42”, “哭”写成“555”, “别生气”写成“847”, “不是吧”写成“848”;把“我”写成“偶”, “有没有”写成“有木有”, “什么”写成“神马”, “喜欢”写成“稀饭”, “过奖”写成“果酱”, “再见”写成“白白”, 等等, 这样的随心所欲、信手拈来, 虽然是省事了, 可是如果不看对象和情景的话, 有时沟通中就会出现问题, 带来麻烦, 而且, 长此以往也容易养成不良的语言习惯与简单的思维方式, 对学生的成长不利。我们可以多运用“正面激励法”, 鼓励小学生科学、规范地使用汉字、汉语, 自觉抵制不规范的网络语言, 还可以让学生动手收集网络中的“问题语言”并加以修正, 树立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与口语交际的良好风气, 这样渐渐地使学生形成一种良性的语言学习机制, 帮助学生在好的语言环境中发展语言, 发展思维。

4.汉英混杂的影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一批英语单词悄然“潜入”了汉语, 似乎生活学习中使用汉、英混杂的语言是一种“时髦”。如“我有个idea”“好的, follow me”“你out了”“你一定来, OK”等随处可闻。汉、英混杂滥用不仅影响了汉语的整体美, 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汉语的纯正表达。钱钟书先生在其著名的小说《围城》中曾对一个旧时上海滩的洋买办有过一段辛辣的讽刺:“跟外国人来往惯了, 说话有个特征——喜欢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 需要借英文来讲, 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 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 因为金牙不仅妆点, 尚可使用, 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 表示饭菜吃得好, 此外全无用处。”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呵护母语, 珍爱母语, 用好母语。对于小学生, 教师更是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汉、英混杂的语言表达现象, 告诉他们不要随意、盲目地去模仿, 以免影响自己母语学习的质量。

以上诸种情况, 在一定程度上对小学生正确、规范、科学地学习汉字、汉语, 运用母语正确表达都产生着负面影响, 复杂、多样的语境干扰, 日益成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重视、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对学生在课堂之外的语言学习状况不仅要有所了解, 还要客观地处理好课内和课外语言学习的关系, 使二者真正能够良性互动、相互促进, 帮助学生关联生活、学以致用, 热爱母语, 正确地使用祖国语言文字。

汉字易学与对外汉语教学新路子 篇8

首先说说对外汉字教学的简况, 这是我们研究这个问题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在几十年的对外汉语教学中, 词本位占统治地位, 汉字不被重视。词本位占统治地位, 汉字当作附属品来教, 碰到什么教什么, 有的甚至是老师基本不教, 让学生自己学。

因为词本位教学体现不了汉字的构成规律, 更谈不上发挥汉字优势, 因而外国人普遍认为难学。德国汉语教师学会主席顾安达说, 衷心地希望中国给他们帮助, 让他们尽快地渡过汉字难关, 感受到汉语的光明。

因为难学, 所以对学生的要求就很低。如法国的汉语水平考试, 认识505个汉字, 并写出355个汉字就可以通过了。如果学生把汉语作为第一外语来考, 考试的门槛会提高:认识805个汉字, 书写505个汉字, 并要有一定的表达、阅读和理解能力, 就过关了。

认识805个汉字是什么概念呢?不敌中国小学生一二年级的识字水平。中国小学生, 按现在教育部的课改标准, 一二年级要认识1600—1800个汉字。805个汉字根本不可能进入一般的阅读。

国内有的专家说:“对外国学习者来说, 汉字学习是一个相当困难而漫长的过程。几十年来, 人们一直在探索汉字与其他语言要素之间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 对汉字如何认识和处理, 关涉到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体系的重大问题, 这也是对外汉字教学规律探索的重要方面。”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这种状况, 严重地制约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引起了不少有识之士的重视。如法国的白乐桑教授, 早在十多年前就提出了汉语教学危机论。他说:“不承认中国文字的特殊性, 不正确处理中国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是造成汉语危机的根源。”此后, 吕必松先生也做了这方面的阐述, 急切地要求改变这种状况。不少教师也开始了有益的试验和探索, 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还很不够。

今天我们面临着汉语教学大发展的形势, 人数增多, 规模扩大, 急需加强研究。现在, 国家汉办大力建设孔子学院, 目的就是一句话, 学汉语, 传播中国文化。学汉语不学汉字, 再好也是文盲。传播中华文化有多种途径, 如口授, 我们讲, 人家听, 是一种办法;通过现代教育技术, 如光盘传播也是一种;请人家来参观, 直接看, 直接了解, 也是一种。但对于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来说, 这简直是九牛一毛, 传播不了多少。而学生认识了一定量的汉字就大不一样了, 就可以随心所欲地了解、学习中国文化。他们可以看他想看的各方面的书籍、报刊、影视等。那时传播的速度就大大加快了, 数量也大大增多了。

还有, 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时代不认识汉字就无法使用中文网, 就不能从中文网上及时大量地获取中文信息和处理中文信息, 因而给工作、学习带来诸多不便, 直接影响到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以致成功与否,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一、汉字易学问题

今天我们集中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易学问题, 主要针对没有汉字基础的欧美学生。在对外汉语教学界, 几十年来, 说汉字难学, 也主要是指欧美学生。说汉字难学, 主要是指, 汉字数量大, 笔画多, 结构复杂, 要一个一个地死记, 比学拼音文字的26个字母难多了。我们这里且不说这种机械的对比是不科学的、不正确的, 就汉字而言, 也是不科学的、不正确的。早在1997于湖北宜昌召开的对外汉语的首届汉字与汉字教学研讨会上, 大家经过热烈的讨论, 指出:“事实上, ‘汉字难学’跟汉字教学不得法有密切的关系, 并不完全是由于汉字本身的原因, 因此, 我们现在应该做的不是要发现和修正汉字的缺点, 而是要寻找和利用汉字的优势, 按照汉字自身的规律将它传授给学生。如果对汉字或汉字教学有了系统研究, 有了体现汉字内在规律的教学法, 汉字的难关并不是不可逾越的。”这段话告诉我们, 我们的汉字教学要寻找和利用汉字优势, 按照汉字自身的规律教学生, 要研究出体现汉字内在规律的教学法。而现行的文语一体的以词本位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是根本不可能体现汉字内在规律的, 更谈不上发挥汉字的优势了, 因此, 我们必须实行文语分开的路子, 让汉字教学体现它的内在规律, 发挥它的优势。要让汉字易学, 需做到五个必须:

(一) 文语必须分开, 即学语言与学文字分开。汉字课独立设课, 汉字课要有自己独立的按照汉字特点、优点、教学规律编写的教材。

文语分开, 这是由汉字的性质、特点和与汉语的关系决定的。汉字不是表音文字, 不能会说即会写。这也是多年实践证明的, 必须要分的。文语一体, 不利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 影响到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出现瓶颈, 所以我们必须另辟蹊径, 分开教学。分开后, 怎么教?

(二) 必须遵循教育学的规律。

因为, 对外汉字教学, 首先是一种教学行为, 教学行为不遵循教育学的规律肯定学不好。教育学的规律很多, 首要的一条是从简到繁, 循序渐进。学生觉得汉字难学, 其关键就是我们的汉字教学违反了教学的规律, 东学一个, 西学一个, 一会儿复杂, 一会儿简单, 一会儿多, 一会儿少, 毫无规律可言, 弄得学生觉得“丈二的和尚, 摸不着头脑”, 面对由错综复杂的笔画构成的汉字不知道怎么学, 所以觉得难学。如果我们遵循教育学的规律, 先学简单的, 后学复杂的, 一步一步来, 再笨的学生也不会觉得难学。如, 先学一、二、三、八、人、入, 后学女、马、妈、木、对、树, 逐渐地学习复杂的字, 就不难学了。

(三) 必须遵循汉字构成的规律。

我们的对外汉字教学, 是教汉字, 不是教拼音, 教汉字不按汉字的构成规律即汉字本身的特点去教, 肯定教不好。如吃中餐, 不按照中餐的方法去做, 而是按照西餐的方法去做, 肯定做不好, 肯定不好吃。那么, 汉字的特点是什么, 它有什么规律性呢?

(1) 汉字分独体字和合体字两大类, 独体字由笔画构成, 合体字由部件构成;绝大多数独体字都是合体字的部件, 因此, 汉字教学必须遵循由笔画到部件到整字的原则。违反了这个原则, 必然难学。如口语课第一课, 教“你好”, “谢谢”。这对口语课来说是必要的, 但要想学写这几个字就难了。一个“谢”字, 十二笔, 七种笔形, 在没有学过言字旁, “身”字, “寸”字的情况下, 直接学这个字, 对于初学者来说, 简直不知从何处下手, 只能一笔一笔地描红, 怎么不难呢!反过来, 先学笔画, 后部件, 再学这个字, 就是三个部件相加, 就容易多啦。老师教起来也顺多了, 也不觉得难教了。而在全部汉字中, 合体字占96%左右, 其中大部分 (74%) 又是两三个部件的组合,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打好部件这一基础, 遵循由部件到整字的原则, 教与学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再说, 汉字总数很多, 常用字并不多, 而不多的常用字就是由三百多个部件组成的。其中, 大部分又是独体字, 非字部件只有100多个, 对学习者来说, 如此的量, 实在是不多。学会了这些, 再学其他字就快多啦。

(2) 生动有趣地讲解字理。汉字是有理据的文字,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小故事。我们把这些小故事恰当地适时地讲给学生听, 他们不但不认为汉字难学, 反而认为有趣, 爱学、易学。如画出“人”的造字过程, 他们就明白了“人”字是怎么来的。再并列画上个人, 就明白了“从”字的意思。在“从”字上再写一个人字, 便是“众”, 三人为多, 是众, 就很好掌握了。又如“上”、“下”、“卡”三个字, 一横代表基准线, 上面有点东西, 表示“上”, 下面有点东西表示“下”, 上不来、下不去就是“卡”, 上车卡住啦, 学生很容易理解。再如“国”字, 繁体字大口框里面是一个“或”字, “口”代表人口, 一横代表土地, “戈”代表武器, 大口框代表国界, 这个字的意思是用武器保卫国界内的土地和人。多有意思呀!再如, 讲形声字, 形旁表意, 如“江”、“河”、“湖”、“海”三点水表示这些字都与水有关, 再学相关的字, 他很快就明白了。声旁表音, 如青, 清, 请, 情, 晴, 睛, 老师告之声旁表音, 学生很快就可以记住了。当然现在形旁表意, 声旁表音不是百分之百, 形旁表意约30%左右。但这些足以能把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足以能让他们明白学习汉字的规律性了。因而难度又大大减轻了, 或者说, 做到了化难为易了。

(3)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 汉字是有声调的文字, 有韵律美, 学起来像唱歌一样, 听起来很优美。如:“左手右手两只手, 工作学习都用手。人人都有两只手, 你有我有他也有。”学生非常爱学。教一首左右手的韵语, 课堂上教了, 课间休息, 自动说, 你说, 我说, 大家说。去参观时还兴致勃勃地主动跟老师说, 真是令人兴奋, 令人叫绝。原来学生是这样喜欢, 丝毫没有难学、弃学之意。

(4) 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因为汉字是据词定音, 据词定义的。如“长”chánɡ又读zhǎnɡ, 不根据双音节词就无法判断准确的读音和字义, 所以我们的教学一定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此, 也增强了教学的实用性, 大受学生的欢迎。

这就是按照汉字的特点教, 发挥汉字优势的结果。

(四) 必须遵循第二语言教学的规律。

对外汉字教学是属于第二语言教学, 第二语言教学必须遵循第二语言教学的规律, 违反了第二语言教学的规律, 肯定教不好, 肯定难学。

第一, 对初学者来说, 他没有字的音义的储备, 即一个字, 发什么音, 是什么意思他不知道, 是音形义“三无”的学生;第二, 他们没有汉字构词法的知识, 也没有大量的汉语词汇储备。如, “牛奶”他们懂了, 反过来“奶牛”他们就不懂了。第三, 他们不知道汉语的语法, 不知道怎样将字组成词、组成句子, 因此 (1) 在教学中, 一般的说, 应做到口语领先, 即先会说, 有了汉字音义的基础, 再学形就容易了。时间不必很长, 国内一个月足矣。 (2) 在教字的同时, 及时适量地教词、教构词法的知识。如学会了车、电、汽、火等, 就教学生电车、汽车、火车等, 教学效果会好得多。这里适量是值得注意的, 不必把所有与车有关的词都教, 一无必要, 学了也没用, 二占时多, 影响了其他教学。 (3) 将词组成句子, 进行句型扩展, 如“我去北京”, 语法结构已经知道了, 学了表示地点的字词后, 进行口头或板书造句、扩展, 效果很好。

(五) 必须遵循心理学的规律。

我们的教学是跟人打交道的, 而人的行为都是受思想支配的, 是有心理活动的, 所以必须研究学生的心理, 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动机、目的等。针对这些心理活动进行教学, 必能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1. 任何人做任何事, 当不了解该事物的时候就会产生畏难情绪, 就不知道该怎么做, 就做不好。

当他了解了以后就会产生信心, 就会跟着老师一步一步地学, 就能学好。为此, 我们在实验的时候, 首先用文字概括介绍汉字的全貌:总数很多, 常用的不多;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 基本的只有8个;汉字造字法很有趣,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小故事。再看《汉字》电影片。看的时候, 学生们边看边笑, 妙趣横生, 兴趣由然而来。一些外国留学生在看过影片后说:“这部电影是我们所看到过的这类影片中最好最有意思的一部, 它使我们对汉字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中国有那样辉煌的文化和灿烂的历史, 无愧文明古国的称号。”“以前我觉得汉字很难学, 简直不知道怎么记怎么写, 看了电影后, 我了解了不少方法, 我明白该怎么学习汉字了。”

2. 学生很讲实用性, 学了要有用。

孤立地学100个字、200个字, 记得慢, 兴趣低, 如果变成很有实用价值的内容, 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如学会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 又学会了山、河、湖、广等字, 这时就可以组成: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这些表示省份的名字, 并画出中国简图标出, 学生学习的兴趣马上大增, 并主动开口说:“老师, 我去过广东”, “老师, 我去过山东”等等, 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教学效果极佳。

3. 学生很讲趣味性:讲字理、教韵语、用教具演示、模仿叫声等, 都能大大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

综上所述, 对外汉字教学 (1) 必须遵循文语分开的原则, 自成体系; (2) 必须遵循教育学的规律; (3) 必须遵循汉字构成的规律; (4) 必须遵循第二语言教学的规律; (5) 必须遵循心理学的规律等, 才能教好, 即五个必须。

二、对外汉语教学新路子

(一) 教材教法。

有了规律性的认识还不够, 还必须把规律性的认识物化到教材中、教法中。因为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 培养学生技能之本, 是学生接受知识, 掌握技能之本。没有教材, 再好的理念、理论也无法实现。因此, 我们必须编出一套符合我们理念的, 体现上述规律性认识的教材:1.打好三个基础, 即:拼音基础;笔画、笔顺基础;部件基础。2.教给学生基本的课堂用语。3.从简到繁地安排生字。4.适时适量地安排汉字知识。5.将所学的, 包括已学的字组成词、句、短文。6.安排丰富多彩的练习。

关于教学法。对外汉字教学, 严格地说还没有自己一套完整的教学法, 或多或少的, 不同程度的, 都能在母语的识字教学法中找到影子, 或者说地直白一点, 有不少就是从母语那里借鉴过来的。我们的老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汉字教学法, 但现在看来还很不够, 还应更多些, 更多些。如:古代的“三、百、千”, 今天的“集中识字”、“分散识字”、“部件识字”、“韵语识字”、“字族文识字”、“字理识字”、“注提识字”、“双轨识字”、“多途径识字”、“双拼识字”、“阅读识字”、“炳人识字”、“偏旁识字”、“潜能识字”、“直映识字”、“成语识字”, 等等。上述为母语的识字法, 对外汉语的, 如“随文识字”、“集中识字”、“部件识字”、“偏旁识字”, 等等。为何要知道这么多的教学法呢?因为知道了众多的识字法, 我们就可以进行比较, 就可以从中筛选, 择优而用, 就可以用“他山之石, 攻己之玉”, 找到解决汉字难学的途径, 就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否则, 只能按经验办事, 成效甚微。这里说的不是深知, 作为基础知识, 了解概貌即可。

(二) 教具、学具的研制与应用。

千百年来识字教学的模式基本上是一本书, 一支笔加教师口授, 教学过程显得很枯燥, 课堂学完了, 回去还要写大量的作业, 如此辛苦, 成绩还不甚理想, 用时, 错别字还很多, 成了教学的一大难题。如何解决呢?一位教育学的老师讲,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让人识别一种东西, 所用的方法不同, 所需的时间也不一样:语言描述需2.8秒;线条图画需1.5秒;黑白照片需1.2秒;彩色照片需0.9秒;直接看实物需0.4秒。这组数据清楚地表明, 传输的信号越逼近原型, 信息传输的速度越快。”笔者听到后特别兴奋, 觉得非常好。经过多年的努力, 我们发明了汉字立体结构教具、学具。它可以直接演示汉字的各种结构, 还可以偏旁归类, 组词造句, 进行同音字比较、形近字比较。它由几十块按汉字结构特点分割的字块组成。形似魔方, 胜似魔方, 灵活多变, 直观形象。一个汉字是几部分组成, 是什么结构, 不用老师讲, 一看自明, 使师生在娱乐中———好像在变戏法、玩魔方———完成教与学两大任务。它使汉字教学由平面变立体, 由枯燥变有趣, 由难变易, 实现了汉字教学的大变革, 有效地减轻了师生的负担, 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效率好几倍。

(三) 光盘的研制与应用。

我们进入了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高科技的广泛应用, 给我们各行业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人们的工作、学习、娱乐、衣、食、住、行的变化, 都是任何一个时代无法比拟的。我们的汉字教学是否也来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呢?回答是肯定的。目前社会上汉字光盘不少, 但大多数是字典式的, 体现汉字教学规律的太少。

光盘具有八性:交互性和直观性, 跳越性和便捷性, 拓展性和可测性, 灵活性和娱乐性。因此我们教学中要广泛应用高科技手段, 把我们的教学内容制成多媒体教学光盘, 在电脑上进行学习。这方面的成果已经不少, 使我们大开眼界。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能够体现汉字教学规律的多媒体汉字教学光盘《汉字步步高》。有了这张光盘, 只要有电脑, 学生想什么时候学, 就什么时候学;想学多少就学多少;想学什么就学什么, 完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新理念, 可以说实现了汉字教学的革命。

(四) 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课程设置就是三门课:口语视听说;汉字识读写;语言实践。

1. 课程设置, 拟设两个系列, 即口语视听说系列, 汉字识读写系列。

这里把识字放在第一位, 意思是说识字是首要的, 它是读写的基础, 所以我们要大力加强识字教学。练习写字是必要的。课堂上不必用很多时间, 两节课里用一二十分钟就差不多了。

2. 关于语言实践课。

语言来自交际的实践, 也只有在交际的实践中才能学得快、学得好, 所以要专设语言实践课。如何做, 今天我们就不讲了。

3. 课时安排。

口语10学时、汉字8学时、实践2学时, 或汉字6学时、实践4学时, 这是国内的安排, 国外的另作研究。这是对欧美学生的安排。为什么汉字识读写8学时呢?是因为要实现汉字教学的突破, 零敲碎打的时间是做不到的, 今天学了, 明天忘了, 后天又学了, 大后天又忘了, 边学边忘就无法实现突破。记忆是有规律的, 不能间隔的时间太长, 更重要的是从汉字自身的规律来考虑的。打好基础, 学会三四百个部件 (成字部件和非成字部件) 再学其他的字就困难少多了, 就快多了, 因此一定要课时多一点, 集中时间, 尽快达到这个要求。按此要求做, 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就可达到上述目的。两个月后的学习, 教师在教汉字时就方便多了, 顺多了。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改革, 汉字的教与学就变得容易了, 起码比现在容易多了。这是一条改革的路子, 是一条按照汉字特点进行教与学的路子, 发挥汉字优势的路子, 促进对外汉语教学大发展的路子。

我的发言概括起来, 那就是两句话, 五个必须, 十个核心字。

两句话是:破除误区, 探索规律。改革创新, 化难为易。

五个必须是:教汉字必须文语分开;必须遵循教育学的规律;必须遵循汉字构成的规律;必须遵循第二语言教学的规律;必须遵循心理学的规律。

十个核心字是:部、理、韵、形、集, 立、交、知、用、趣。

“部”是指部件, “理”是指字理, “韵”是指押韵, “形”是指形声字, “集”是集中学习, “立”是指用立体玩教具, “交”是指各种识字法交叉使用, “知”是指知识性, “用”是指实用性, “趣”是指趣味性。这十个字是指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操作。

总思路是改革创新:教学观念的创新;教学理论的创新;教材教法的创新;教具学具的创新;教学光盘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创新是唯一的出路, 改革创新才能发展。

展望与期待

坚冰已经打破, 航线已经开通。我们对外汉语教学的队伍在扩大, 群贤聚能, 必能攻破难关。任重道远, 光明在前。我们期待:瑰宝奇又趣, 中文大崛起。世人拍手笑, 个个会汉语。百年汉字冤, 弹指一挥去。切盼后来人, 志者再接力。青老中华儿, 同乐又同喜。攻艰不怕难, 大家齐努力!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 篇9

一、汉字的特点

首先, 在进行汉字教学之前, 应该对汉字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在这些特点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进行汉字教学。

1、汉字是具有表意性的语素文字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 是世界上至今为止仍然在使用的文字符号系统, 与表音文字不同, 它属于表意文字。

2、汉字数量很大, 常用字有限

汉字的数量很庞大, 然而, 在现代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汉字仅仅只有几千字, 因此, 实际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汉字不超过3000字左右。所以, 要经常提醒学生常用汉字数量有限, 汉字并不难学这种理念, 增强汉语学习中者的学习信心。

3、汉字结构方式复杂

汉字的结构方式是多样的, 主要分为三种基本方式, 分别是左右、上下、内外, 而且每种方式又有不同的形式。汉字笔画及偏旁数量很多, 根据现代常用汉字字的统计, 汉字偏旁有1500个左右, 因此汉字的记忆需要学生大量的积累。

二、对外汉字教学方法与技巧

汉字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认读、写和查汉字的能力。基于汉字区别于其他语言的特点, 虽然汉字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但还是有一定办法。根据汉字的特点, 为了有针对性的进行汉字教学, 需要了解汉字教学的一些原则, 这些原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区分对象, 分类指导;先易后难, 循序渐进;词汇教学与句子教学相结合。在了解了汉字的特点, 以及对外汉字教学的原则之后, 怎样运用教学方法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效率, 这要求教师选择并使用正确的对外汉字教学方法和技巧。文章主要讨论以“六书”为基础的汉字教学法, 以象形字, 指事字, 会意字以及形声字为主要教学内容, 对汉字进行教学。

1、六书理论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

《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著, 这是我国第一部通过分析字形探求本义的字书。其中的字是按照“依类相从”的原则排列, 即按照字的意义, 将表示同类事物的字或者意义相近的字排列在一起。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汉字教学是指以外国学生为教学对象, 以汉字为教学内容, 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能够准确认读并书写汉字, 掌握汉字的音形义的教学活动。因此在运用六书理论进行汉字教学时, 应当注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教学方法

(1) 字源教学法。字源教学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

象形字是根据所表示事物的形体简单描画而成。字形与事物的外部的轮廓非常相似, 看到字形就可以了解到象形字所表示的事物。象形字十分适合初学者学习, 初学者通过事物的形状来识记汉字, 这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了。用图画的方式给学生讲解象形字, 能够使学生能够联系现实生活理解每一个汉字的根本意义, 并且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指事字和象形字一样, 都具有比较明显的直观性, 可以从汉字的形体中观察出汉字的本义。“本”用符号标识树根的部位, 说明“本”是表示树根的意思。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或字构成, 把形体或字的意义以某种方式组合在一起, 从而表示新字的意义。如“休”字是由“人”和“木”组成, 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指事字和会意字与象形字一样, 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 都是比较容易理解和识记的。

(2) 偏旁部首教学法。偏旁部首教学法可以和形声字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

形声字是根据词所反映的事物取一个字作为意符, 再取一个表示读音的字作为声符与意符相结合组成的字。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占90%以上, 常用汉字中的比例稍低一些。3500个常用字共有2522个形声字, 约占常用汉字的72%。

形声字就是由形旁和声旁构成的合体汉字, 如“清、溶、期、帽”等。这些汉字中有表示意义的部件, 也叫形旁、义符;又有表示读音的部件, 也叫声旁、声符。汉字中大部分是形声字, 占汉字总数的80%, 在教学时, 可以充分利用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

三、结语

如今, 汉语越来越受到世界的重视, 与此同时我们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也应相应的完善和提高, 尤其是相对较薄弱的对外汉字教学。这需要对外汉语教学者的共同努力。汉字难学, 是举世公认的, 但如果认真地分析和研究汉字的特点, 找到符合汉字规律的教学方法, 运用适当的教学技巧, 对学习汉字, 甚至是学习汉语都有极大的帮助。

摘要: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它在写法上与拼音文字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被认为是汉字教学。由于汉语推广事业不断得到发展, 对外汉字教学也受到重视, 汉字教学的方法更是不断出现。文章以“六书”理论为依据, 从象形、指事、会意以及形声字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汉字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汉字特点,六书理论,汉字教学

参考文献

[1]施正宇.现代形声字形符表义功能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 1992 (4) .

[2]董福生.对外汉字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08 (9) .

[3]李纯.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模式研究现状分析[J].高教高职研究, 2008 (12) .

上一篇:当代建筑设计下一篇:回归数学课堂教学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