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大肌肌皮瓣论文(精选4篇)
胸大肌肌皮瓣论文 篇1
口腔癌是常见的一类临床癌症, 对于中晚期癌症患者, 目前主要行根治性切除术。临床上对原发性病灶一般都会采用扩大性切除, 因此造成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较多, 严重影响外形美观和生理功能。术后即刻进行移植肌皮瓣修复是最好的方法, 而在各种肌皮瓣中, 胸大肌肌皮瓣因为其血管解剖位置稳定, 血运能力强, 组织丰富, 抗感染能力强等优点, 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这一技术的发展, 使患者肿瘤得到切除, 外形美观和生理功能也尽早得到良好的恢复。2009年8月至2013年3月, 我院进行了18例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胸大肌肌皮瓣移植修复术,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自2009年8月至2013年3月, 我院收治的18例口腔癌患者, 其中男10例, 女8例, 年龄在34~69岁, 平均年龄{48.2±11.3) 岁。患者均确诊为口腔癌, 属于鳞状细胞癌, 其中口底癌4例, 舌癌8例, 颊癌4例, 牙龈癌2例, 术前18例患者均做1周药物化疗, 后均行肿瘤扩大切除术, 颈淋巴结清扫术, 5例行对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舌癌和口底癌患者做肩胛舌骨上淋巴结清扫术。15例患者术后接受放疗处理, 术后均接受科学护理。
1.2 方法
手术时分两组同时进行, 一组进行口腔恶性肿瘤切除术并做颈淋巴结清扫术, 另一组则根据口腔和颌面部损伤的面积和形状在胸部设计皮瓣, 进行胸大肌皮瓣制备。第一组在切除原发性病灶后, 修整好创缘, 清洗干净, 并彻底止血。第二组根据手术的需要, 设计不同面积和形状的肌皮瓣。由于手术缝合时会有张力而且术后会有一定程度的收缩, 所以, 在设计肌皮瓣时, 应该比实际缺损面积大1~2cm。本组范围一般在8cm X6cm~10cm X7cm。将肌血管蒂游离翻起到达锁骨, 再翻转180°穿过锁骨, 通过颈淋巴结清扫区到达创面, 进行缝合。胸部供瓣区拉拢缝合, 并在颈部和胸部创口分别放置负压引流球。
1.3 结果
18例患者中, 15例肌皮瓣全部成活, 功能和外形恢复良好;3例患者肌皮瓣瓣边缘小部分坏死, 进行二期修复, 无复发, 无死亡病例。由此, 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胸大肌肌皮瓣移植修复的临床疗效显著。如表:
2 讨论
口腔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鳞状细胞癌, 在我国, 这类患者存在比较多。由于不注重饮食、口腔卫生以及环境污染等, 口腔癌患者还在逐年增多。现代肿瘤外科提出, 肿瘤根治术不仅要做到彻底清除病灶, 还要对切除后的组织损伤做好及时修复, 使患者的外形和生理功能得到最大恢复,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由于技术越来越完善, 游离皮瓣在临床上的使用率大大增高。但是, 血管蒂肌皮瓣仍然是无法取缔的, 其中尤以胸大肌肌皮瓣为主。在手术时, 按照肿瘤切除术的原则, 对于原发性病灶通常会采取扩大切除, 这导致切除后组织缺损量大, 而血管化游离皮瓣由于皮瓣薄, 无肌层, 所以无法满足口腔颌面部的大量组织填充。而胸大肌肌皮瓣在1979年首次被报道后, 便广泛被应用于临床实践中。特别是头颈部的组织修复重建, 得到了众多肿瘤外科专家的认同。
胸大肌肌皮瓣的优点在于, 它是以胸肩峰动脉的胸肌支作为主要的血供, 而且这一血管位置恒定, 标志明确, 血运可靠, 抗感染能力强, 成活率高。胸大肌肌皮瓣供瓣面积大, 组织量丰富, 刚好适用于口腔颌面部的大面积组织损伤, 对凹陷型和洞穿型缺损更是有满意的疗效。胸部距离口腔颌面部有一定的距离, 这样可以在手术时分两组人员同时进行, 一组人员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以及口腔癌切除术, 另一组人员则不需要病人改变体位, 同时进行肌皮瓣的制备, 这不仅大大节省了手术时间, 节约了医疗资源, 也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是一个一举两得的方案。
当然, 任何一种医疗方案都有它的局限性。胸大肌肌皮瓣在临床上虽然运用广泛, 疗效显著, 但还是有它的缺点, 比如, 小范围缺损不宜采用, 否则在修复之后, 会造成局部的肿胀。特别在口腔内容易造成闭合不全, 影响语言和进食功能。如果创口在口腔后部、咽部, 则有可能造成呼吸障碍, 需要做气管切开。另一方面, 胸部供瓣区会留下疤痕甚至畸形, 对年轻女性来说, 不易接受。
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胸大肌肌皮瓣移植修复, 最大的并发症为肌皮瓣全部或者部分坏死。本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部分坏死, 其原因主要有:设计制备肌皮瓣操作不当, 比如过度牵扯, 翻拉, 破坏了肌皮瓣的血管。在缝合时, 由于压力过大, 导致了肌皮瓣血液循环不畅, 血供不足。手术中止血不彻底, 或者缝合不彻底, 出现血肿或死腔, 导致感染。这些因素均会导致肌皮瓣的成活率降低。
为了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肌皮瓣的成活率。术前, 医者应对患者做好全方位的检查, 了解清楚口腔癌的性质, 分化程度, 分布位置等。患者是否存在影响手术的自身因素, 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静脉曲张等。对于胸部供瓣区是否存在溃疡、瘢痕、血管畸形等。手术中, 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 两组人员协调配合默契。做到细腻轻柔, 止血彻底, 组织缝合完全, 避免出现血肿和死腔, 导致感染。肌皮瓣的设计应该稍微大于组织损伤创面1~2cm, 避免在缝合时因为张力过大而造成血液循环不畅。术后患者头部偏向患侧, 持续引流, 避免造成死腔积液。温度保持在25℃~30℃。禁止使用止血药, 应使用活血药物, 行抗感染、抗血栓、抗血管痉挛治疗。严格按照医嘱行科学护理, 注意饮食, 保持口腔卫生。
3 结论
经过此次对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胸大肌肌皮瓣移植修复的探讨, 通过科学的严谨的论据得出: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胸大肌肌皮瓣移植修复, 在临床上效果显著, 并发症少, 复发率低, 医者和患者的满意程度都比较高, 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燕, 殷学民, 吕晓智, 等.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大面积缺损临床总结[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0, (05) :343-345.
[2]李新明, 王海斌, 何巍, 等.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胸大肌肌皮瓣移植修复4例体会[J].郑州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7, (01) :171-172.
[3]桂平, 张兵, 黄宇文, 等.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根治术后组织缺损[J].现代医院, 2009, (08) :40-41.
[4]洪晓军, 王升志, 邓末宏.胸大肌肌皮瓣整复舌癌术后组织缺损[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2, (01) :38-42.
[5]张学鹏, 钟声.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应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 2012, (16) :6.
胸大肌肌皮瓣论文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0 年4 月~2015 年4 月本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患者84 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口腔癌患者并进行一期修复治疗。按照修复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成前臂皮瓣组 (39 例) 和胸大肌皮瓣组 (45 例) 。其中前臂皮瓣组中男22 例, 女17 例。年龄42~69 岁, 平均年龄 (54.2±7.5) 岁;肿瘤部位:舌癌13 例、齿龈癌9 例、颊黏膜癌11 例、口底癌6例。胸大肌皮瓣组中男26例, 女19例。年龄44~71岁, 平均年龄 (54.7±7.8) 岁;肿瘤部位:舌癌14 例、齿龈癌10例、颊黏膜癌16 例、口底癌5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前臂皮瓣组:依据缺损的大小和形状进行皮瓣设计, 皮瓣的中线应以桡动脉与头静脉走行的中点为连线。将前臂桡侧皮瓣进行切除、将前筋膜进行仔细的钝性分离, 将桡动脉、桡静脉和游离皮瓣按照由远及近的层次进行翻起, 再游离桡血管蒂及头静脉, 操作中应注意防止对桡神经浅支造成损伤。转移制备皮瓣至缺损部位, 将静脉、动脉进行吻合和修整, 用0.9% 氯化钠溶液冲洗后, 妥善放置负压引流管后进行逐层缝合。胸大肌皮瓣组:依据缺损的大小和形状进行皮瓣设计。皮瓣宽度为应大于缺损部位宽度2 cm、皮瓣长度为缺损下缘至锁骨中点下方3 cm的长度、蒂的方向为胸肩峰动脉体表投影。逐层切开显露出胸大肌, 仔细游离出受胸肩峰动脉胸肌支支配的胸大肌、血管以及神经束, 并游离至锁骨, 将皮瓣翻转180°修补缺损部位, 缺损前部使用胸大肌皮瓣远心端、缺损后部使用近心端修复。
1. 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前臂皮瓣组患者手术时间 (152.3±24.6) min, 胸大肌皮瓣组患者手术时间 (161.7±25.8) min,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前臂皮瓣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 (9.8±2.4) d, 胸大肌皮瓣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 (9.4±2.1) d,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前臂皮瓣组患者修复后的成功率为89.7%, 胸大肌皮瓣组患者修复后的成功率为91.1%,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前臂皮瓣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 胸大肌皮瓣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前臂皮瓣组患者满意率为84.6%, 胸大肌皮瓣组患者满意率为86.7%,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口腔恶性肿瘤作为一种常见的口腔系统恶性疾病, 手术切除并且进行同期的手术缺损修复成为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治疗方法, 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改善患者的预后。相关研究认为[3], 前臂游离皮瓣是一种动脉干网状皮瓣, 其供血血管解剖恒定易于制备, 同时其血管管径与颌面部血管相似易于吻合, 另外其厚度较薄且柔软性较好, 缺损修补缝合后组织较为平整, 可避免继发畸形等发生。目前已将其作为口底、颊部、咽侧、舌体以及软腭等部位口腔内缺损修复的理想材料[4]。相关文献报道[5], 胸大肌皮瓣是一种典型的轴型皮瓣, 首先胸大肌肌皮瓣更易于取材, 尤其适用于缺损较大的部位修复, 皮瓣可以设计出不同的形状、保留不同的厚度、长度和宽度。胸大肌皮瓣皮色和质地更接近于口腔缺损部位, 术后的美容效果更加理想[6]。另外, 胸大肌肌皮瓣血供非常丰富, 有助于修复后的皮瓣组织存活[7]。胸大肌皮瓣的肥厚组织更有利于保护深层的血管和神经。本组临床研究中, 前臂皮瓣修复组和胸大肌肌皮瓣组手术的时间和术后恢复的时间相近 (P>0.05) ;两组修复的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满意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二种方法均为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的理想方法, 与卢毅等[8]研究结论相符合。
综上所述, 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能够达到修复缺损、恢复满意的功能和理想的美容效果, 与胸大肌皮瓣修复效果相近, 并且二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少, 均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可根据手术的需要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兴安, 谭小尧, 张兰芳, 等.3种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大型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西部医学, 2011, 23 (2) :336-337.
[2]蔡志刚, 郭传瑸.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与重建30年回顾.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1, 46 (5) :358-361.
[3]袁巍巍, 李小军, 张华胜.游离上臂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1, 22 (6) :339-341.
[4]牟艳云.游离前臂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疗效.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 28 (17) :2348-2349.
[5]李燕, 殷学民, 吕晓智, 等.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大面积缺损临床总结.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0, 20 (5) :343-345.
[6]蔡志刚, 郭传瑸.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与重建30年回顾.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1, 46 (5) :358-361.
[7]郝建清.游离皮瓣移植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观察.山东医药, 2011, 51 (46) :93-94.
胸大肌肌皮瓣论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0月~2012年11月收治的84例在口腔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接受口腔癌手术缺损修复的患者, 其中男58例, 女26例;年龄 (39~66) 岁, 平均年龄 (54.3±4.7) 岁;其中为28例颊粘膜癌, 14例为口底癌, 22例为舌癌, 12例为唇癌, 8例为牙龈癌。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接受活检确定为口腔鳞状细胞癌, 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在全麻下施行, 一并施行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在手术中即刻用皮瓣修复[3]。将84例在口腔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接受口腔癌手术缺损修复的患者, 根据移植部位不同分为前臂组和胸大肌组, 每组各42例, 前臂组和胸大肌组分别采用前臂桡侧皮瓣、胸大肌皮瓣植修复口腔癌术后口腔颌面部缺损, 前臂组制备皮瓣选择前臂桡侧, 术前确认血管不存在病变, 桡动脉切取后手掌不会发生缺血, 选用Allen试验及超声多普勒血流仪测定[4]。两组在性别、年龄、口腔肿瘤的临床发生部位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前臂桡侧皮瓣进行切取, 桡动脉血管蒂、头静脉解剖与制备。在皮瓣的制备完成后, 再进行制备受区血管。临床上常制备两套血管备用, 这样是为了保证皮瓣的成功。然后进行根治性或功能性颈部清扫术, 将颈外静脉、颌外动脉在术中解剖制备用于吻合, 对侧颈部的血管可以被选来用于同侧供区血管条件不佳的病例[5]。对原发癌灶及其侵犯之颌骨进行扩大性切除, 吻合头静脉与颈外静脉、桡动脉与颌外动脉相。采用先静脉后动脉的方式进行血管吻合, 先对一组血管进行吻合, 根据实际需求可再对1根静脉进行吻合[6]。皮瓣的彻底止血要在完成血循环再建后进行, 然后对皮瓣做就位和缝合。患者在术后取平卧位, 保持头颈部静止[7], 对皮瓣的颜色、质地、温度、肿胀程度和皮纹进行严密观察。每天常规给低分子右旋糖苷500毫升, 保持皮瓣温度, 预防发生血管痉挛。如患者出现血管危象需要及时抢救。胸大肌组患者的皮瓣制备在乳晕内下方的胸肋部进行, 范围做类似新月形皮岛, 部位根据缺损划定[8]。切口达胸肌筋膜表面, 深面时由胸大肌外侧缘进入, 在皮岛四周皮肤及内侧缘、皮下组织、下缘皮瓣外 (1~2) cm切开, 钝性分离血管束, 到锁骨下为止[9]。将骨膜在锁骨上缘切开, 用骨膜剥离器在锁骨内侧骨膜剥离通道 (可容三指通过) , 穿过锁骨下肌皮瓣向上, 悬吊引皮瓣下端。用肌皮瓣将口腔组织的缺损区域覆盖, 缝合处选择在胸大肌皮瓣与缺损区肌肉接合处。供区创面行潜行分离, 行负压引流管放置。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皮瓣成活率比较
两组患者在皮瓣成活率方面比较, 两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X2=0.3457, P>0.05) (见表1)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外形恢复比较
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及外形恢复方面比较, 两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X2=0.1046, P>0.05) (见表2)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一般情况下, 口腔癌根治性切除术后会在患处遗留较大大面积的组织缺损, 如对组织缺损直接缝合, 往往会对患者口腔的功能产生严重的影响[10]。尤其是舌癌、口底癌患者在术后更易出现口腔功能障碍, 如语言障碍、不能吞咽、不能张口等功能障碍。现在的医疗技术水平日新月异, 在根治性切除病灶的同时修复并重建形态、恢复大部分功能是现代肿瘤外科着重强调的, 不仅在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上有很大作用, 还起着很好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的作用[11]。总体而言, 具有很丰富的移植组织量、容易操作是用于修复口腔组织缺损的组织皮瓣应满足的基本要求[12]。
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84例口腔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接受口腔癌手术缺损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 两组患者在皮瓣成活率方面比较, 两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 且两者的皮瓣成活率皆在95%以上, 说明两种治疗方法针对口腔癌缺损修复均有良好的效果, 表现出很高的皮瓣成活率, 这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及外形恢复方面比较, 两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 且两组术后并发症及外形恢复方面问题发生率低, 说明患者在接受口腔癌手术缺损修复后不会发生并发症, 能安全的恢复到术前的正常外形。但两组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如:前臂组虎口部位没有感觉, 可能是桡侧神经支在取供区皮瓣时因为多种因素而受到了损伤。供区肤色不正常, 可能是供区部位经常裸露且容易受到污染等原因。胸大肌组在术后女性常常会出现两侧胸部不对称的情况, 可能是因为皮瓣截取较多的原因。虽然两种治疗方法之间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无差异, 治疗效果好, 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但是鉴于以上的一些问题, 患者在选择皮瓣截取部位时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慎重选择。
综上所述, 前臂皮瓣与胸大肌皮瓣能满足有很丰富的移植组织量、容易操作等应用于口腔癌手术缺损修复中的基本要求, 且皮瓣存活率高, 并发症少, 术后外形恢复情况良好, 适用于不同的缺损类型, 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宗梅, 王春雷.口腔癌术后胸大肌皮瓣修复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4 (3) :385~386
[2] 范晓升, 曹放云, 唐西清.26例口腔恶性肿瘤的前臂皮瓣修复的临床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38 (6) :806~807, 811
[3] 卢毅, 郭峰, 崔伟.前臂皮瓣与胸大肌皮瓣在口腔癌手术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22 (2) :121~123
[4] 曾文军, 殷衡基.医疗器械在医院应用中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J].现代仪器, 2011;17 (1) :23~24, 35
[5] 王江波.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临床评价[J].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2;26 (4) :276~277
[6] Qi-Gen Fang, Zhen-Ning Li, Xu Zhang, et al.Clinical reliability of radial forearm free?ap in repair of buccal defects[J].World J Surg Oncol, 2013;11:26
[7] 黄晓斌, 杨宏宇, 徐志英, 等.游离前臂皮瓣在修复口腔组织缺损的临床评价[J].河北医学, 2011;17 (8) :1024~1026
[8] 王朝晖, 陈锦, 李春华, 等.应用游离前臂皮瓣修复舌癌根治术后缺损[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 2011;5 (13) :3958~3959
[9] 李杏萍, 黄丽萍, 程红霞.口腔癌手术缺损同期胸大肌皮瓣移植修复术的术后护理[J].护理学杂志, 2010;25 (12) :13~14
[10] Song M, Chen FJ, Guo ZM, et al.Application of various flaps to intraoral reconstruction of buccal defects after resection of buccal mucosa carcinoma.Ai Zheng, 2009;28 (6) :663~667
[11] 冯世领, 汤韡, 蔡葵.肿瘤热疗仪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与临床使用关系的初步探讨[J].现代仪器, 2011;17 (2) :35~38
胸大肌肌皮瓣论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53例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22)。观察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13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4.7岁。舌癌13例,牙龈癌10例,口底癌5例,腮腺癌3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8例,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54.9岁。舌癌10例,口底癌6例,牙龈癌4例,腮腺癌2例。所有患者均行肿瘤扩大切除联合颈淋巴结根治性清扫术。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所患疾病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颈阔肌深面向下沿胸锁乳突肌表面潜行皮瓣分离,于距乳突尖8~10cm处切断肌前内侧至肌肉宽度和表面深度的1/2,然后将肌肉向上翻起至乳突尖下2cm,形成蒂在上的肌瓣,根据缺损大小,将皮瓣填入缺损区。
观察组:根据颌面软组织缺损的大小,设计皮瓣大小,在胸前壁中下段按肿瘤切除后缺损的大小和形状设计肌皮瓣。待皮瓣设计好后,患者采取平卧位,沿设计线切开至皮下,用手自胸大肌腋侧缘进入其深面与胸小肌之间,钝性分离,先切开肌肉的近中线,再切开腋侧肌肉。手术视野下识别胸肌支血管束,以其为轴在两侧保留肌肉各2cm,使用电刀切断胸大肌,游离翻起肌血管蒂至锁骨,将肌蒂旋转180度,经过锁骨上转入颈部,然后经颈上部切口进入口腔颌面部缺损区进行修复。术毕,于颌面颈部置负压引流球,并给予抗生素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6]
成活:皮瓣颜色、质地、血供、皮温完全正常,创缘愈合情况较好;部分成活:部分皮瓣颜色、质地、血供、皮温正常定为部分成活。失败:皮瓣颜色、质地、血供、皮温均未达到正常。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皮瓣修复成活率为96.8%,高于对照组的86.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成活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
观察组术后2例患者发生伤口感染,1例患者局限于供区,并发症发生率为9.7%,对照组术后2例发生伤口感染,1例(上接1366页)患者发生皮瓣处瘘管,并发症发生率为13.6%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自Ariyan等人于1979年首先提出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以来,因其取材广泛,手术操作简便,皮瓣修复成活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且能立即修复口腔额面部大面积缺损,恢复复杂的口腔额面部生理功能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7,8]。
胸大肌皮瓣主要以胸肩峰动脉的胸肌分支为血供,血管位置较为固定,血管粗大,标志明确,较容易辨认,且血运可靠。皮瓣的主要旋转轴在锁骨中点下方,可带广阔的胸大肌表面皮肤,且可向下延长到胸大肌下方的腹直肌鞘表面皮肤,皮瓣面积大,适合用于修复多种类型的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9]。手术操作过程中应保护好胸肩峰动静脉,避免影响血液循环,胸大肌肌皮瓣取材时一般应略大于缺损组织,以确保缝合时无张力,以防创面裂开和皮瓣坏死,术毕应置放引流球,保持引流通畅,预防积血压迫血管影响血供[10]。
本研究采用胸大肌皮瓣修复31例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皮瓣修复成活率为96.8%,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患者的颌面部外观和运动功能均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综上所述,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黄相道,王发生,段毅.足背皮瓣的应用解剖及在口腔颌面部的临床应用[J].医学研究杂志,2010;39(4):109~110
[2]何军.750例口腔颌面部损伤分析[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8;21(14):1226~1227
[3]洪美娜,赵德安.75例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围术期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6):178
[4]郝建清.游离皮瓣移植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46):93~94
[5]张德保,吕洁.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22例[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7(1):65~66
[6]冯力,黄盛兴,翁汝涟,等.带蒂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14(10):107~108
[7]杨毅,陈永辉.2种(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39例评价[J].口腔医学,2010;30(12):708~708
[8]陈永锋,卢保全,黄全顺,等.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巨大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J].解剖与临床,2010;15(3):8~9
[9]王涛.带蒂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大面积缺损的应用[J].临床医学,2009;29(10):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