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

2024-05-22

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精选7篇)

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 篇1

物流调整和振兴是涉及国民经济多个行业联动发展的系统工程。在贯彻实施“六个原则、十大任务、九大工程、九项措施、九大物流区域、21个全国节点城市、17个区域节点城市”的过程中, 离不开物流人才。“人才培养”成为九条保障措施之一, 尤其是“复合型物流人才”的培养更为迫切。

“复合型物流人才”通常是指, 具备良好的物流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属于管理技术先进且专业技能较强的, 具有现代化和国际化特色的综合型优秀人才。目前国内物流人才的需求方包括政府机关、科研院所、企业的物流部门以及各类型的物流企业。其中物流企业包括由铁路公路、航空航海、内河运输、港口装卸、船东货代、仓储加工、邮政配送、外贸咨询等传统行业, 还包括新兴的第四方物流企业、物流金融和物流信息技术等类型。根据服务功能的分工和物流市场的细分要求, 需要大量的初级操作运营人才和中高级管理人才, 也特别需要一大批专业技能强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复合型物流人才作用

物流行业是复合型产业, 需要复合型的人才。物流是各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是为其他行业提供支持的生产型服务业, 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 已经对中国物流提出了“专业化、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的要求。物流产业功能结构的特点和服务对象的多样化, 要求物流人才必须具备综合性的能力和知识结构, 需要一定的“商品学、交通运输及物资管理、市场营销及公共关系、信息技术、经济管理、财务金融、人事行政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中国经济的多元发展, 决定了物流行业的多元化;非常需要复合型的人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顾问丁俊发曾经指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 要改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第一个有效的措施就是要大力发展物流业, 因此, “十一五”规划把“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列在生产性服务业的第二位。

用科学发展观振兴物流行业, 需要紧跟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 充分研究不同产业和不同区域的物流需求, 提供经济高效的物流服务, 不断降低社会物流平均成本, 推广标准化和学习化服务, 提高行业技术服务与管理水平, 支持中国经济实现与国际经济的接轨。

物流行业发展的多元化, 要求物流人才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有丰富的产业经验、深入了解不同区域经济的特色, 有较强的分析策划、标准执行、流程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估调整等方面能力。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积累和服务模式的完善, 是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的要点, 也是难点。

物流企业发展形成功能定位和服务模式差异化, 迫切需要一大批复合型人才。中国物流企业发展历史较短, 30年的发展经历了很多的困难和挫折, 与国际水平相比有很大的距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全国物流企业50强中, 前十名基本上是国营企业, 他们的基础资源雄厚、经营规模较大;外资进入中国物流市场后发展迅猛, 有显著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在70多万物流企业中, 作为数量庞大的民营物流企业, 存在着多而杂, 小而差的现象。据统计, 中国物流企业目前有70多万家, 物流业务总量约90万亿。他们大多是从运输仓储成长起来的, 发展起点都比较低, 规模小、资源分散, 技术含量低、物流平均成本高且资源浪费严重, 缺乏市场核心竞争力。急切需要规范行业秩序和整合社会资源。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 很多企业出现了经营困难, 部分企业甚至退出物流行业。扶持和培育优秀的物流企业刻不容缓。

根据不同企业的服务模式和不同层级的岗位要求, 企业对物流人才的任职需求差异巨大。物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并存的产业, 市场细分结构复杂。据统计, 目前从业人员高达1700多万, 物流行业的发展对增加就业有着明显优势。物流人才是全国12种紧缺人才之一, 复合型的高级物流人才更是抢手。

物流振兴规划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培养复合型人才是重要发展趋势。与国际水平相比, 我国物流发展总体水平比较低, 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物流教育滞后于物流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造成现代物流人才的严重匮乏。实施物流人才培养工程, 造就一大批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精通物流业务、懂得物流运作规律的复合型人才, 对于解决我国物流人才短缺, 缩短与发达国家物流业发展差距意义重大。

物流行业既需要高端策划和管理人才, 也提供了大量的普通操作岗位, 涉及行业多、就业容量大, 各专业类别的人员都有用武之地。把物流业列入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对于改善民生, 扩大就业,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不可低估。黄有方 (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 曾经指出:人才是发展物流产业的保证。目前, 我国培养物流人才基本上是通过学历教育、培训认证和岗位学习三个途径进行的。学历教育是从根本上提高物流从业者的素质、培养高级物流人才的最佳途径。

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建议

物流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到政府、教育部门、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 是一个包括高校学历教育、物流职业教育、企业岗位教育、社会培训机构继续教育互相结合、多种层次、互为补充的人才培养体系。

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物流行业的需要, 制定复合型人才培养战略并与时俱进。复合型物流人才培养战略, 应该围绕经济发展和行业需要来制定和实施。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科研教育机构、物流企业和相关行业应该围绕“物流调整振兴规划”的要求来开展。制定最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特色、最符合行业和市场需要的培养战略。

物流行业的振兴发展, 将促进运输仓储、装卸配送、分拣包装、货代服务、信息技术和咨询研究等相关业务的联动发展;都需要大量相关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还需要创新型的人才, 满足“企业自主物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物流金融等多种服务模式”不断提升的人才需求。

围绕物流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创新的需求, 制定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根据物流市场需求的细分, 物流行业有着非常专业化的分工合作, 每个物流企业都有自己的市场定位, 都有自己的经营模式和核心竞争力, 都选择最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第一, 《规划》提出要重点发展九大物流区域和建设十大物流通道, 确定了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17个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 它对物流人才提出了明确的区域经济与产业布局联动的技能需求。第二, 《规划》提出“推动重点领域物流发展”, 确定了10个重点领域, 它对物流人才提出了明确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需求。第三, 《规划》提出了物流业发展的九大重点工程, 它对物流人才提出了详细的专业技术研究和服务模式创新的要求。

结合不同层次科研教育机构的目标定位, 制定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我国现有的物流研究和教育体系, 落后于物流行业的发展。经过近十年的努力, 初步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的特点, 具备了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基本条件。物流专业是一个跨越很多学科的一门边缘性的科学, 一个物流专家的培养要经过相当长的实际经验的磨练才能完成;它也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 具有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特点。在物流从业人员中, 75%~85%的人员是从事操作岗位的工作。物流人才也不是一概而论的, 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职务、不同的工作岗位对物流从业人员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首先, 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并举, 同时引导企业加强岗位学习培训。第二、加强科研人才和专业师资培养,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研发和培训队伍。第三、物流人才培养应该细分, 满足不同的物流人才需求。第四、物流人才培训中要抓好实训环节建设, 提高操作技能;实现理论与技能应用同举。第五、复合型物流人才培养必须与国际接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 我国物流产业的振兴需要大量国际化、专业化的复合型物流人才。建议从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和大学邀请资深专家来华交流, 也可选派一批优秀物流人才出国学习, 缩短与国际的差距, 推动中国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复合型人才 篇2

当上主任的李福财侍候的第一任局长喜好打麻将。李福财陪一正两副三位领导外出开会考察时,局长想打麻将,可李福财不会玩,三缺一,局长干着急。为了弥补这一短腿,李福财忙里偷闲,勤学苦练,终于练就了一手高超的麻技,吃上家、臭下家,关键时刻还能给局长点炮呢。

第二任局长爱喝酒,几乎每天中午晚上都得喝上半斤白酒。有客人时局长和客人一块煮酒论英雄,没有客人时,局长就让李福财陪着喝几杯。局长还没喝好呢,不胜酒力的他倒趴到了桌子上,还得让局长操心通知司机把他送回家里。听人说酒量可以后天开发出来,趁局长去省委党校学习的空儿,李福财和哥们儿有事没事就在一块喝酒,有时早晨在家还喝一杯呢。半年后,局长学习回来了,在接风宴上,李主任喝了四杯白酒竟没有趴下,局长高兴地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李主任侍候的第三任局长既不喜欢打麻将,又不爱喝酒,最大的爱好是唱歌。李主任专门去学校找到了当音乐老师的高中同学,向他请教唱歌的技巧,晚上下班又一个人跑到歌厅唱歌。后来他陪局长去歌厅时,也能有模有样地唱上几首了。

李主任服務的最后一任局长爱好广泛,喝酒打麻将唱歌样样在行。局长领着李主任外出招商引资考察时对他的表现很满意。局长逢人便说,李福财是复合型人才啊,咱们搞招商引资就得陪人家老总喝好唱好玩好啊,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是局里的后备力量啊。

一名副局长退休了,在局长的大力举荐下,李福财作为复合型人才当上了副局长。不懂什么业务的李副局长每天的工作就是三陪,陪上级领导,陪招商引资客人,陪兄弟单位朋友,陪酒陪玩陪唱。

谁知好景不长,局长和另外一名副局长因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收受贿赂被判刑了,李副局长也因工作不作为,被组织部门撤去了副局长的职务,成了副主任科员。

新上任的局长大刀阔斧进行人事改革,全员竞聘上岗,没有科室聘用只会喝酒玩牌唱歌的李福财,只得到一楼收发室当上了收发员。

背后大家经常开玩笑说,咱们局里的唯一的复合型人才成了收发员,这是人才浪费啊。

(陈胜娣荐自《新民周刊》)

责编:Ester

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 篇3

航空物流是以航空运输为主要运输方式来满足客户需求, 从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进行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它既包含空中运输环节又包括地面综合物流处理环节, 通常会以机场为立足点, 协同空中运输的地面物流处理环节, 涉及物品装载飞机前后离开发货人或到收货人的包括地面配送、装卸、简单加工、仓储、空运代理、信息支持等服务的有机结合。随着经济的发展, 航空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同时, 经济的飞速发展又促使航空物流内部不断升级, 这就使之对“复合型物流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复合型物流人才既要懂得物流技术, 又要懂得物流经济, 还要熟悉物流管理技术, 成为储存保管、运输装卸的专家, 以及掌握企业供应链流程, 熟悉物流信息技术系统, 掌握电子商务技术, 国际贸易和通关知识、仓储运输专业知识、财务成本管理知识、外语知识、安全管理知识、法律知识。

经济发展以市场为导向, 人才的培养也必须根据市场需求来规划。因此, 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满足航空物流市场的需求, 尤其是要培养具有民航特色的复合型航空物流人才以推动航空物流业的发展。

二、培养具有民航特色的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的必要性

1. 航空物流人才链培养现状

由航空航天制造产业链拉动的物流人才, 尤其是航空物流人才需求紧迫, 同时, 与航空航天制造产业链强关联的高科技产业链也对以航空物流为特色的复合性人才需求旺盛。能够满足这样的产业链需求的航空特色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 必须具备熟练掌握国际贸易、国际结算、报关、报检、运输专业、仓储专业、物流信息和管理等知识和技能。而我国物流教育起步较晚, 现代物流教育的培养模式与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着较大差距。近年来, 随着我国物流教育的发展, 一些高等院校培养了大批的物流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 但这远远满足不了航空物流业对于人才的迫切需求。根据2003年全国高校招生目录统计, 正式招收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及其方向的高等院校已达171所, 其中, 本科院校为47所, 占全国本科院校的7.355%, 占全国高校的3.239%。但这些学校的物流教育多属于社会物流教育, 即只包括基础物流课程, 而缺乏特色物流教育。因此, 在缺乏良好的智力支撑的情况下, 航空特色型物流人才的稀缺已经成为制约航空物流业飞速发展, 形成产业链, 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的最大瓶颈, 同时也严重地制约着整体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

2. 物流企业人才需求分析

调研了航空物流链上具有代表性的多家企业, 航空代理企业大田集团有限公司, 机场货运企业上海东方远航物流有限公司, 运输企业中国货运航空公司等, 各位领导明确指出企业需要掌握“航空物流”知识的物流专业人才。

(1) 企业需要掌握航空物流专业基础知识的人才

作为具有航空特色的物流专业, 应让学生掌握航空物流的基本知识, 例如航空货运的流程, 航材仓储的管理, 航空运输经济等。特别是国际航空物流人才是短缺的, 现代航空物流中国际航空货运占的比重比较大, 而且未来发展趋势会越来越大, 所以要求学生掌握国际物流、报关原理等相关课程。

(2) 企业需要航空物流业务流程优化人才

航空物流是一个供应链管理的过程, 它需要与多方面的部门和人进行接触, 企业需要的航空物流人才要掌握本部门和相关部门的业务流程, 能够进行业务流程优化。

(3) 企业需要掌握物流管理实践的实用性技能的物流专业人才

企业需要的未来物流人才必须要突出综合素质, 具体体现在要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实践的实用性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 以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解决物流管理专业学习与专业知识脱离的矛盾, 未来的物流教育必须改进教学模式, 增加实践课, 在实际操作中去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技能。

三、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

1. 培养目标

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是培养适应民航事业及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立足民航、服务社会、面向世界, 培养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 较强的学习与交流能力, 坚实的经济和管理理论基础, 较强的物流实务运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掌握航空物流和供应链系统规划设计、运营组织和全程实时控制等技术与方法, 能在航空公司、机场、物流企业、研究机构以及其他与物流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物流和供应链系统运行、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2. 能力结构要求

按照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的内容的了解, 学生应在知识、技能和素质方面达到以下规格要求:

(1) 知识结构要求。 (1) 掌握公共基础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 掌握经济类、管理类、法学类、金融类、会计学五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3) 掌握物流和供应链系统运行、规划与设计、经营管理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2) 能力结构要求。 (1) 具有较强的收集处理信息、计算机应用和语言文字表达的实践基础能力; (2) 具有物流与供应链设计与管理、第三方物流经营管理、供应链物流全程监控的专业实务操作能力; (3) 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初步的规划设计、方案制作、科学研究等规划设计能力。

(3) 素质结构要求。 (1)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精神; (2) 具有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作风; (3) 具有从事航空物流业务工作的基本素质。

3. 课程总体结构

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的总体思路是采用平台加模块的形式, 通过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基础和航空物流专业方向的成组课, 以及专业选修课和实践课程的开设, 进一步理清了课程体系设置的层次。

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从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两大板块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型运行机制。在理论教学体系中充分体现课程的层次性, 在加强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语言表达及分析能力等方面培养时, 搭建公共必修课教学平台。

在突出经济学理论、管理学理论、系统论、物流学理论、供应链管理的教学基础上加强基础课教学、专业课教学、特色课教学、综合素质课教学互相衔接和贯通, 形成一个完善的课程体系;由英语和计算机训练、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构建课程实践训练机制;由教学实习、专业调研、学年论文、科技活动等构建专业实践训练机制;由教育实习、综合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构建综合实践训练机制。从总体上讲, 在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实习环节上互相渗透并实现互动, 在知识结构上体现拓展性, 从而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

四、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的专业特色分析

1. 内部培养专业的特色

考虑到航空物流这个新型专业的特殊性, 针对调研中提到的需求特征, 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从四个方面入手培养全面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 分别是仓储, 业务流程重组, 航空货运和国际物流。课程设置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分析可看到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增加了与航空物流有关的课程, 包括民航货物运输、航空运输经济、航空法、空运地理和航空危险品运输等课程, 增强了课程的专业性。

(2) 物流管理最主要的两个领域是运输与仓储, 在航空物流中最能体现这两个领域的部门是航空货运部门和航材部门。所以增设了“航空器材计划与管理”这门课程。

(3) 把案例教学溶入到每门物流课程中, 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更新, 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独立实验课、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 (论文) 等重要环节的教学内容改革, 着重考虑时空安排, 做到合理有效。强化实践环节,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5) 结合市场需求与学生的兴趣, 在选修课程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具有学科前沿性、民航及物流管理应用背景的特色课程, 培养有一定特长的本科毕业生。开设了“航空危险品运输”、“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等课程。

2. 增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基础能力是人才基本素质的体现, 只有具备了这方面的能力, 才能保证专业技能的实施。从航空物流企业的需求分析中得知企业迫切需要掌握航空物流管理实践的实用性技能的物流专业人才。企业原来招收的毕业生明显感觉动手能力差, 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 企业需要的未来物流人才必须要突出综合素质。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了实践课的培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实践的实用性技能, 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 以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的制定充分考虑了市场需求, 有针对性的培养新的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复合型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的实现将直接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并促进区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从而提升航空领域的产业结构。

参考文献

[1]曹允春:基于民航特色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民航科教研究, 2007, 4, 5~8

[2]梁军李济球林建华:物流复合型人才的能力素质与知识结构[J].中外企业家, 2007, 3, 36~39

[3]陈舜赵刚:高校物流人才教育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 2006年第6期22~23

[4]彭纯军:国际物流复合型人才需求分析[J].科技创业, 2007, 6, 101~102

[5]张洪革陈岩孙宏英:物流管理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2006, 6, 59~61

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 篇4

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不断加快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模式均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物流在国内经济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各类企业的重视。我国物流业在经过前些年的概念炒作、理念推广后,逐步走上了相对务实的发展轨道并呈现出稳定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与之相适应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尤其是具有较为广博知识面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却未能及时跟上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步伐,众多国内物流企业正遭遇这种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瓶颈”的煎熬。可见,顺应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的势头,培养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合作交流和学习能力以及较高的外语水平,具备国际视野能参与全球竞争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已经成为我国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刻不容缓的任务。

基于此,结合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特点,本文首先对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的能力结构进行刻画,之后提出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路径,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更好地开展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指导。

1 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的能力结构

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特点对物流管理岗位的复合化和专门化提出了新要求。物流管理岗位的复合化是指物流人才知识结构的复合化,要求物流人才首先接受“宽带式”培养,做到:厚基础、宽口径、应变能力强,可以胜任多个物流岗位。物流管理岗位的专门化是指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由低至高有不同层次的专门化,即物流人才经过“订单式”、“定向式”等多渠道培养,构建起从一线物流操作到物流运营、高级物流管理及物流决策,以及同时精通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运作的各个层面的合理能力结构。

综合来看,要满足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要求,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方面的能力。

1.1 基础能力结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基础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职业道德素养和较为广博的知识面,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

(2)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适应终身学习的自学能力与习惯,形成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专业外语书刊及文件,并具有较高的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

(4)精通物流国际惯例与规则、具有良好的跨文化商务交际及国际商务谈判能力。

1.2 专业能力结构

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基本特征是“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因此,其专业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物流管理运营能力:掌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能根据物流的具体情况,应用相关理论知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整个物流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能够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提高物流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2)物流管理技术能力:在掌握物流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拓展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具备能够对物流专业技术、物流管理方法和手段等进行创造性应用的能力,另外,还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国内外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新思路等,逐步深化自身创造性地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物流系统分析能力:物流管理系统及相关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已受到广泛重视,并被应用到订单处理、仓储管理、货物配送等各个环节。作为一个合格的物流管理人员,必须熟悉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实际作业中的应用状况,能够综合使用这一技术提高劳动效率,具有独立分析、解决物流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在使用的过程提出建设性、可操作性的建议。

(4)物流实际操作能力:具有较强的物流业务实际操作技能,擅长物流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实际应用,具有较强的物流技术与物流管理运营的思维能力,具备较强地解决国内外物流管理与运作、物流业务操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路径

2.1 转变物流本科教育的教学理念

我国的本科物流教学大多沿用过去仓储、运输等专业的课程体系,这种传统的物流教学模式导致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传授与物流实务联系并不紧密。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兼有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特点的外向型和增值型的服务行业,其涉及领域十分广阔,在物流整个运作链上,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知识流贯穿其中,可见,物流管理工作需要具有各类知识和技术水平的劳动者。

此外,随着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货运代理、国际转口贸易业务的快速发展,物流国际化也是必然趋势,物流管理人才除了熟悉现代物流理念和现代物流管理外、还需要精通物流国际惯例与规则,并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国际商务能力。因此,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现代物流业在不断地发展,这就要求物流教育理念也要不断更新改进,为现代物流产业培养适用的复合型人才。

2.2 创新物流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

新一代的本科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以及富于挑战的事物,传统的教师以教为主、学生以学为主的教师唱主角、学生唱配角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于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更容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思维,可见,创新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复合型的物流管理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此,本文认为物流管理本科教学模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基于典型案例互动式教学,其目的并不在于陈述真知灼见,也不是提供唯一真理,而是通过营造一种开放轻松的环境,逐渐培养学生对于企业实际经营事务分析与决策能力。案例教学倡导学生对任何合理的答案都抱合理的怀疑态度,敢于挑战权威,各抒己见。二是以实验室及实训中心为平台,让学生不再“纸上谈兵”,将课堂学习导寓于真实的物流模拟实务环节和职业训练环节,学生相互讨论和协助,促进学生思维发散能力、创新能力、系统整合能力及综合素养的提升。三是基于各类物流竞赛平台,通过自主探索、老师指导、专家点评这样一系列环节,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贯穿竞赛的全过程。

2.3 优化物流本科教育的知识体系

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知识结构体系的支撑,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才能满足其各方面能力培养的要求。知识结构体系主要由通识教育模块、知识模块、学科基础模块、学科专业模块和教学实践模块组成。

(1)通识教育模块:包括外语、体育、哲学、思想品德等方面的课程。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体育,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在这个模块,还可以考虑适当增加英语写作、英语阅读、英语听力(初、中级)、英语口语(初、中级)等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2)学科基础模块: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管理学,基础会计学,财务管理,西方经济学(微、宏观),运筹学,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跨文化商务交际与谈判、商务形象礼仪,经济法,合同法,国际商法与海事法等。

(3)学科专业模块又可细分为三个方面的课程。培养物流管理运营能力的相关课程包括:物流管理概论,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管理,物流运营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战略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等。

培养物流管理技术能力的相关课程包括:生产运作管理,电子商务概论,客户关系管理,国际采购管理,国际货运代理与海上运输,物流标准与法规,集装箱与多式联运,第三方物流,报关实务,物流专业英语等。

培养物流系统分析能力的相关课程包括:管理信息系统,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物流系统分析,企业资源规划,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物流管理前沿与热点问题讲座等。

(4)教学实践模块:掌握物流设备设施的使用技能,物流现场的实际运作,理论与实践结合,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相关课程与教学环节有:物流技术装备与作业仿真实验,物流管理流程模拟实验,物流管理综合实验,ERP系统模拟实习,物流沙盘演练,物流管理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3 结束语

具有较为广博知识面、较高外语水平和综合素质、具备国际视野、能参与全球竞争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是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需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新目标。高等院校应顺应物流产业发展新需求,逐步转变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理念和模式,找准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的能力定位,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这类人才的培养新路径,从而有效解决这一制约我国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勇,余冰,秦仲篪等.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2):134-136.

[2]秦小辉.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价值工程,2012,31(13):189-190.

[3]周敏,黄福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效果诊断改进框架的构建[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34(1):180-183.

[4]钟静,易灿.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2,35(5):9-11.

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 篇5

一、相关研究现状

早在上世纪, William和Curry就提出良好的物流管理经营人才在技术技能上, 应具备物流相关专业知识、财务知识、计算机知识、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及领导力;Paul和Poist分别于1991年、1994年及1998年发表三篇有关物流技能需求的文章, 用BLM的模型来探讨物流技能需求, 依次针对高层管理者、资深经营管理者及教育人员进行分析, 指出物流作业人员必须具备商业技能/知识、物流技能/知识与管理技能;Stock和Lambert认为, 物流管理阶层人员需要的重要技能, 除了信息科技、供应链管理、成本及财务影响、全球化、顾客价值及电子商务外, 更应培养管理信息、执行协调关系能力、打造伙伴关系、评估及管理价格与成本, 以及战略性观点设计供应链体系, 以创新为竞争优势来源等能力。

潘永明、赵云提出物流专业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以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创业能力组成的一种综合竞争能力;张俐华在《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与物流人才培养策略》中提出, 第三方物流企业人才在知识上要有扎实的仓储运输专业知识、精确的成本管理知识、基本的安全管理知识和丰富的法律知识, 在能力素质上要有严谨缜密的思维方式、团队合作以及奉献精神、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和灵活地异常事故处理能力;梁军等人在《物流复合型人才的能力素质与知识结构》中提出, 现代物流人才不仅要懂得物流技术, 还要懂得物流经济, 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国际贸易、财务管理, 并且要精通一门以上外语, 熟练运用计算机, 知识面宽广等, 国内不少学者提出了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结构等。

二、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能力需求的调查分析

本次关于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能力需求的调查, 选取的调查对象包括:本校2011级物流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 收到有效问卷20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100%;从事物流领域高校教育的教师, 收到有效反馈问卷10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86%, 教师不仅仅来自本校, 还有周边兄弟高校的物流教师;包括民航快递、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圆通快递等外资企业、国企和民营企业, 收到有效反馈问卷13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78%。

总体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对高校物流人才的教学方式满意度程度不高, 仅为10%;教师认为目前高校对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不太能满足物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比例高达90%;企业也认为物流毕业生符合其条件的占少数, 近80%的企业认为在招聘的物流毕业生中, 近半数都不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通过调查看以看出, 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寻找到合适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让学生、教师感到满意或满足企业的需求, 这凸显出对我国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在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中, 扎实的专业知识及较强的分析运用能力也被充分肯定为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应具备的能力之一 (见图1) 。而对于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应具备物流信息技术和网络管理技能这一观点, 所有被调查教师都认为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应具备物流信息技术和网络管理技能, 而学生和企业则有近40%的被调查对象不这么认为, 说明学生、教师、企业对这一观点的分歧较大 (见图2) 。在对综合能力的调查中, 近70%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复合型物流人才要具备“灵活机变能力”, 92%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应具备“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在调查的基础上, 我们又对目前国内高校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SWOT分析, 具体见表1所示。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能力培养模式优化

我国现代物流仍处于快速发展并趋于成熟的阶段, 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中, 物流企业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不管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日益提高。目前物流企业需要的是理论知识技能扎实、综合实践能力过硬, 并且有独当一面的专攻能力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 以此为培养目标, 在借鉴文献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四方联合专项式”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能力培养模式 (见图3) 。

“四方联合专项式”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能力培养模式中的“四方”是指政府、高校、企业、社会;“专项式”该培养模式的方向。介于我国在人才培养中资源浪费这一大问题, “四方联合专项式”的培养模式旨在于资源共享、合理分配统筹的基础上更好地培养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四方联合专项式”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能力培养模式中, 政府担任的是引领者和统筹者的角色,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体, 为企业输送人才, 企业是高校得力的合作者, 也是检验高校培养人才成果的阵营, 而社会是人才再教育的场所以及人才培养的最终受益者。在这个模式下, 高校设置的课程体系一定是要符合物流企业需求, 这就要求高校首先须通过调查和分析逐步确定满足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 (见图4) 。

在课题体系设计的基础上, 完善对物流专业学生的培训:第一步是基础培训, 大二下学期至大三上学期, 在学生有一定理论储备的基础上打下初步的实践基础;第二步是专项培训, 大三下学期至大四上学期, 在有一定实践基础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熟悉某一行业或领域的专项能力, 为毕业之后的就业做准备。同时, 建立“二元”考核体系, 让高等院校和企业都参与到学生能力的考核中来, 高等院校负责理论知识部分的考核, 实践部分则应该全部交给企业, 企业按照自己的考核标准, 对学生的操作技能、灵活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方式上, 要丢掉一张试卷定成绩的片面考核方式, 根据不同的考核评价内容, 选择不同的考核方式, 例如口试、笔试、答辩、竞赛、实操演练, 要有针对性地考核学生每一项能力的掌握情况。

在“四方联合专项式”模式下, 政府要充分发挥资源提供者和资源整合者的角色, 为复合型物流人才的培养提供资金支持, 建立资源共享平台, 并制定政策, 激励学校、企业和社会积极参与, 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Williams.A.W., Curry.P.Desired Attributes of Logistics Managers and a Learning Hierarchy in Management Education[J].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Review, 1990 (26) :369-380.

[2]Paul.R., Richard.F.Skill Requirements of Senior-Level Logistics Executives:An Empirical Assessment[J].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1991 (12) :73-92.

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 篇6

1 商学院电子商务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1 学院的总体概况

商学院现有5个本科专业,专业特色主要表现为3+1人才培养模式。商学院利用广西民族大学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和毗邻东南亚国家的区域优势,以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语言、民族学等特色学科为依托,把东南亚语言学、民族学学科与商学院的经济学学科和管理学学科专业有机结合,形成3+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本国学习3年,到语言对象国学习1年,为民族地区培养懂一门东南亚语的企业经济商务人才。

1.2 专业建设情况

针对物流专业来说,物流班的学生要在国内学习三年,国外学习一年,不仅要掌握物流专业的基本知识,还要掌握一门东盟语言及其文化,并针对北部湾经济区的区域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物流课程[3]。通过这些培养教育使学生熟悉并掌握东南亚对象国的语言、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知识结构、专业能力能够较好地适应中国与东南亚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要求,成为在面向东南亚的涉外经济部门、物流企业从事实际业务、管理和策划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这种培养模式的探索使广西壮族自治区物流教育的内容及课程体系大大丰富,物流教育也有了长足的发展。[4]

针对电子商务专业来说,从2006级电子商务学生开始,基础课程的学习结束以后,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物流方向或者是技术方向进行学习,给物流方向的同学开设了一系列物流方面的课程和实践。

1.3 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目前教学实践来看,由于两个专业都是比较新兴的方向,尤其是物流专业是在2006年新开设的,尽管在实际中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总体来看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1.3.1 电子商务物流复合型人才的界定不明确

由于学院同时开设有电子商务专业和物流专业,那么电子商务专业选择物流方向的同学该如何给自己定位,学生的复合知识框架应如何建立,应该怎样建立起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1.3.2 电子商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不够明晰

虽然电子商务专业从2006级起开设了物流方向,并安排了一系列物流方面的课程,但总体来说,课程的设置有待进一步优化,另外由于培养方案一年一修订,往往修改时连贯性较差,当然这也是因为处在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中。

1.3.3 创新性培养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几年来商学院高度重视包括挑战杯和e路通杯在内的各种竞赛活动,倡导学生积极参加,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总体来看,对于学生创新性的培养还有很多可以再加强的方面。

2 创新性电子商务物流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2.1 创新性电子商务物流复合型人才的界定

复合型人才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或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人才[5]。

因此从上述定义延展开来,电子商务物流复合型人才就是指具有电子商务专业和物流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人才。

创新性人才,就是基于合理的知识结构基础之上,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和敏捷的创新思维,且将自身创新性素质合理地与其专业领域相结合,能够开发出创造性成果的人才。[1]

创新性电子商务物流复合型人才的特点应该有几点:

①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扎实的电子商务和物流专业理论知识;②富于想象,具有灵活性和全面性的思维方式,能够很好的解决电子商务物流实际问题;③敢于开拓,不拘泥于现有的条条框框;④勇于创新,创新是生命力,本科教育是素质教育,它不同于职业技术学院技能教育,需要培养的是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2 创新性电子商务物流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较强的数学和统计学基础,良好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系统的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论和熟练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担任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物流配送管理、货运代理、国际贸易的物流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毕业生能从事物流企业的业务组织和管理工作;物流供应链管理工作;电子商务和连锁经营企业配送管理工作;提供物流咨询工作;外贸企业、国际货运企业的国际物流及国际搬运代理工作等。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①掌握数学、英语、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②掌握一门小语种,以及相关小语种国家的相关基础知识;③掌握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④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⑤开拓创新精神;⑥具有一定的交流沟通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3 创新性电子商务物流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

3.1 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确定专业特色课程

广西民族大学开设有英语、法语、越南语、泰语、老挝语、柬埔寨语、缅甸语、印尼语8个语种,2002年被国家定为“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只有4所大学获此殊荣。广西民族大学东盟语种“3+1人才培养模式”更是远近闻名,2005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教学成果二等奖,同年获自治区东南亚非通用语翻译高级人才小高地,并被列入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建设项目。

创新性电子商务物流复合型人才可以通过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的相关课程以及物流专业的相关课程等建立起学科交叉的综合知识和智能结构。此外还可以通过民大的特色课程东盟小语种的学习。

3.2 培养良好的综合素质,提倡“三商”教育

在创新性电子商务物流复合型人才提倡的是“三商”教育,这里的三商是指“智商、情商和财商”。智商可以被认为是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在大学教育考核体系中大多是针对智商来设计的。部分学生平时不注意上课听讲,考试时划划复习题,考前背诵记忆为主,所谓“背多分”就是指这个含义。记忆力好的同学不一定就能很好的满足社会企业的各方面需求,因此如何科学地设计教育考核体系,正确的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3.3 积极开展教育改革

教育的职能主要是培养学生智能,培养学生自己获得知识,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为了实现新世纪高等教育的新发展,促进高等学校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重视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全面适应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教育部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实施“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

因此可以在新世纪教育改革的框架下积极申报省部级教改项目,校级教改项目立项,通过项目开展进一步推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学生教育中培养学生智能最为重要,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教学方式的采用中可以结合多种方法比如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案例教学等。

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迈向高水平民族大学的进程中,广西民族大学紧紧抓住“人才强校”这个核心战略,围绕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和使用人才,构筑人才小高地,营造适合人才成长的空间,牢固树立第一战略的人才定位,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卓越成效。商学院也把握住这个有利契机,近几年引入了多名高级人才,尤其是物流、电子商务等教研室都充实了师资力量。在今后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尤其是复合型高级师资人才的引入对于学生的培养具有积极地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璐,孙文利.大学生创新教育与复合型人才培养[J].科教纵横,2009,2:151.

[2]毛爱菊.对我院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J].管理观察,2009,5:152-153.

[3]唐连生.广西民族大学物流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与思考[J].中国市场,2008,49:149-150.

[4]秦小辉.广西壮族自治区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集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市场,2009,23:111-112.

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 篇7

关键词:证据理论,BP神经网络,区域物流,预测,融合

一、引言

国内外对区域物流需求的预测模型分为:时间序列方法, 用历史数据预测;解释性预测方法, 找出各影响因素进行预测。然而, 区域物流需求变化具有很强的非线性特征, 同时具有很强的时间相关性。故本文先用区域物流需求的各影响因素进行预测, 后用物流需求历史数据进行预测, 再将得到的预测值, 利用证据理论融合, 获得更可靠的区域物流需求预测值。

二、动态组合型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

BP网络非常适合处理区域物流需求预测这类多因素、多条件、不精确的信息问题。理论已证明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三层神经网络就可实现任意N维到M维映射, 故本文采用三层BP神经网络。

1. 解释型区域物流需求预测模型

影响区域物流需求的经济因素宏观上考虑主要有三个:区域经济规模是区域物流需求的决定性因素;产业结构差异对物流需求功能、物流需求层次以及物流需求量等产生较大影响;区域经济空间布局、区域经济发展是客观上造成物流需求的最直接原因。物流需求又是经济发展的派生需求, 凡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也潜在地影响区域物流需求。这种错综复杂的内在关联决定了经济因素与物流需求间的多元非线性映射关系。选取影响区域物流需求的各项经济指标如下: (1) 区域经济总量指标:地区国民生产总值 (GDP) x1 (亿元) ; (2) 区域产业结构指标:工业总产值x2 (亿元) 、农业总产值x3 (亿元) 、第三产业总产值x4 (亿元) ; (3) 区域内外贸易指标:区域零售总额x5 (亿元) 、区域外贸总额x6 (亿美元) ; (4) 区域消费水平:人均消费水平x7 (元) 。

设Yi表示第i年的物流需求量, (Xi1, xi2, …xin) 表示第i年该区域物流需求经济影响因素向量, xin表示第i年第n个经济影响因素的变量值。因区域物流需求的经济影响因素短期内不会急剧大幅变动, 可用第i-1年的经济影响因素变量值预测第年的物流需求量。将 (xi1, xi2, …xin|) 作为输入变量, Yi作为相应的输出变量, 形成n个样本对 (Xm-1, Ym) 。用此n个样本对神经网络训练, 使其掌握其内在影响及变化关系。后将t-1年的影响区域物流需求的经济因素值输入已训练好的网络来预测t年需求值。

2. 时间序列区域物流需求预测模型

区域物流需求为时间序列变量, 通过拟合前一时间段的区域物流需求值, 找出其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从而预测下一时间段的需求值。时间序列预测模型为:qt=f (Q1, Q2, Q3, …, Qt-1)

Qi= (i=1, 2, 3, …, t-1) 为i年份区域物流需求值, qt为t年份区域物流需求值。将前t-1, …t-k (k为神经网络输入单元数) 年份区域物流需求值作为输入, 目标值为第t年的物流需求值qt。输入层单元数取决于时间序列组数。根据经济现象呈周期性变化的时间周期来确定组数划分, 形成n个样本对: (qt, (Qt-k, Qt-k-1, Qt-k-2, …qt-1) ) , (t=1, 2, 3, ..., n) 作为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训练好后, 将 (Qm-k, Qm-k-1, Qm-k-2, …, Qm-1) 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 输出值qm就是第m年份的需求预测值。引入时间滑动窗口:若时间周期为m年, 则时间滑动窗口尺寸k为m-k。根据前k年的物流需求值来预测下一年的值, 然后把此下一年预测值和其前k-2年的需求值作为时间窗口滑动, 预测下一年的值, 然后再进行时间窗口滑动, 以此类推, 见图1。

三、区域物流需求预测值融合

证据融合利用同时来自相互独立的不同信息源的证据来提高对事件的置信程度, 降低不确定度, 改善评价结果的可区分度, 且识别能力强, 推理简单。证据理论融合法则:设有两个推理系统, 其概率赋值和信任函数分别为m1, m2和Bel1, Bel2, 对于子集A, 将这两个系统的概率赋值合成的D-S规则为:

Bel=m1 (A1) ⊕m2 (A2)

m所对应的Bel称为Bel1, Bel2的合成或直和, 记为Bel=Bel1Bel2。

本文采用证据理论对从两种预测方法所获取的预测值进行融合, 见图2。

四、预测模型应用及评价

选取1985年~2006年的广东的物流需求统计数据 (来源于广东统计年鉴2006) 为研究对象, 取 (1) 训练样本:1985年~2002年数据 (2) 检验样本:2003年~2006年的数据。用Matlab7.0编制网络训练和分析程序, 并对神经网络有关参数进行优化。

1. 解释型区域物流需求预测

在解释性区域物流需求预测中, 取7个经济因素指标作为输入, 隐含层单元数根据经验选择16个, 其结构见图3。

将1985年~2002年数据作为样本训练, 误差曲线见图4。2002年~2006年数据作为训练后神经网络的输入, 输出预测值见表1。

由图4知, 神经网络很快收敛。表1显示相对误差都<5%, 能得到较为满意的预测精度。

2. 时间序列区域物流需求预测

选取时间滑动窗口尺寸为5, 故输入单元数为5。隐含层单元数取16个。网络结构与图3类似。

用1985年~2002年的区域物流量作为训练样本, 用样本后续年的物流量作为目标量, 用时间滑动窗口方法训练网络。误差曲线见图5。

3. 物流需求预测值进行融合

对前2种方法得到的预测值融合, 结果见表3。

可看出融合后预测精度比前两者有所提高。

五、结束语

本文先根据影响区域物流需求的关键经济因素进行预测, 再根据物流历史需求量进行预测, 最后将二者的预测值用证据融合理论进行统一, 提高了单个预测方法的精度, 是一种有效的区域物流需求预测方法。同所有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一样, 该方法也有其局限性。

参考文献

[1]林荣天陈联诚李绍静黄灏然:基于灰色神经网络的区域物流需求预测[J].价值工程, 2007 (2) , 92~95

[2]后锐, 张毕西.基于MLP神经网络的区域物流需求预测方法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5 (12) , 43~47

上一篇:XQuery下一篇:城市建筑垃圾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