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创新

2024-08-21

深化创新(精选12篇)

深化创新 篇1

创新是中国普天发展的动力之源。近年来,中国普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取得了宝贵的创新经验。

研发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经济实现“双中高”的重要支撑。2012年,为进一步深化研发体系改革,为公司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提供动力支撑,中国普天启动了对下属研发机构普天研究院(改制后更名为“普天技术”)的市场化改革,推动其由体制内拨款的“费用中心”向自负盈亏的“利润中心”转型,由单一研发职能向全产业链职能转型。

构建研发创新体系提供发展动力支撑

经历四年多的变革,普天技术在技术、产品、商业模式、管理体系等多领域实现了以下创新,构建了市场化的研发创新体系:一是创新了关键技术,在TD-LTE技术基础上实现了离散频谱聚合和频谱感知两大技术创新;二是创新了产品线,打造了全球首个4G宽带多媒体数字集群系统;三是创新了商业模式:与大客户开展研发领域的协同创新,并在智慧城市等领域探索新型PPP项目的运营模式;四是引入平衡计分卡等量化管理方式,基于BSC战略管理体系,建立起可操作的市场化内部结算体系,推动市场、技术和财务指标协同发展;五是创新激励与考核体系,实现了研发考核与市场业绩指标挂钩。

管理体制改革为普天技术转型与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支撑。2015年,普天技术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再认定,获得信息系统集成资质一级资质;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中关村高成长企业百强等荣誉;自主研发的宽带集群系统在公安、电力、石油、铁路、水利、煤矿等行业专网通信市场获得广泛应用。

提升产业化能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普天技术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创新,构建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创新体系,大大激发了全员的创新活力,取得了显著的创新成效:一是产品线大幅拓展,产业定位由单一公网产品拓展为公网、政务网、企业网、移动互联网和信息安全五大产品线,并以构建产业链为基础,提升了研发成果产业化能力;二是充分利用承担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平台优势,重点培育发展了宽带集群、物联网和“互联网+”等新兴产业;三是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地位显著提高,作为国内率先采用TD-LTE技术体制、开发满足政府和公共安全需要的宽带多媒体集群无线专网的高科技企业,推出了国内首例基于TD-LTE技术的高铁宽带无线通信系统解决方案,成为首家通过高铁重大专项第三方测试验证的厂商。

通过全面推行改制转型,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普天技术已发展成为一家具有强大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科技型创新企业,为做强、做优、做大中国普天提供了创新动力和重要支撑,也为中国普天全面推动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体系改革提供了有益探索。

深化创新 篇2

协调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健康发展

(蓝色建议取消,红色建议增加)

雨山区自2005年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以来,以求实和创新为工作主线,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涵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探索公共卫生深入社区的可行有效实现途径,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与完善列入全区卫生工作重要内容。以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简称“基层医改”)为契机,逐步建立健全高效运行、低耗、富有活力的服务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带动和加快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一、基本情况

马鞍山市是一座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城市,地处皖东南,丘陵地貌,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354平方公里。雨山区属马鞍山市区,面积17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7万。全区辖1乡2镇,4个街道办事处,26个社区居委会,28个村。截止目前,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5个, 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全部由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站18个,分别由医疗机构、企业、社会力量举办。

二、落实推进基层医改,为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建立了回归公益性的管理体制。一是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定位明确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以取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利行为。医改前,我区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企业医疗机构举办,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无法得以体现,2010年,区政府针对此现状,按照省基层医改方案每个乡镇设置1所卫生院和每个街道设置1所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要求,投入500多万元,通过合并、转制、新建等途径,积 1

极整合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了4个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乡镇卫生院和19个一体化管理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公益性基层医疗机构覆盖每个乡镇和街道的目标。构建结构合理、层级明确、布点均匀、区域负责、全方位覆盖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二是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为群众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三是区财政今年新增1500万卫生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财政投入,用于保障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保障其正常运转。

2、建立了定编定岗不定人的人事制度。一是核定编制。此次改革根据省编办、省财政厅、省卫生厅等部门联合下发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标准,以区为主进行统筹核编,医改前后我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增加人员编制251名。二是竞争上岗、全员聘用。打破身份界限,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实行竞争上岗,全员聘用。所有上岗人员,按岗聘用、合同管理,聘期3年、不搞终身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公开选拔、择优聘任,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改革后,所有人员实施合同制管理,打破了原来的“铁饭碗”,激发了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建立了两个考核、两个挂钩双考核双挂钩的分配制度。按照省市相关文件精神,我区建立健全绩效考核相关制度,制定了《雨山区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标准》、《雨山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指导意见》、《雨山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评价细则》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建立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按岗取酬、绩效挂钩、多劳多得的考核分配机制。打破原有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新的分配制度。一是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建立公开透明、动态更新、便于

操作的工作任务考核机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考核结果与经费补助挂钩;二是建立按岗定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对职工的考核结果与个人收入挂钩。

4、建立了零差率的基本药物制度。自去年9月1日,我区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实施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取消药品加成,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由区药品配送中心从省上统一网上跟标采购、统一定价、统一配送。确保群众吃到价廉、质优、安全的放心药。药品价格平均下降了50%,均次门诊费用下降了近40%,有效减轻了群众的看病负担,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5、建立了财政补偿到位的保障制度。一是合理补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等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政府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的办法给予补助。区财政按照省市的要求,确保财政保障经费足额到位。二是保障待遇。医务人员工资水平与我区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保证其平均收入水平不低于改革前。三是全面实施中心、站一体化管理。2011年我区率先全面实行中心、站一体化管理,这是确保落实基本药物制度,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切实降低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提高基层服务能力的根本措施。

6、建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服务机制。按照功能定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免费向城乡全体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根据国家医改的总体要求,开展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重点人群保健、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慢性病及重性精神病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今后随着政府投入的逐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范围将不断扩大,工作内容将不断增加。在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本地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有效、价格合理的基本医疗服务。

三、统筹协调,努力构建新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建立了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合作的制度,将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同时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业务指导、人员培训等服务,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2008年初在全区开展首诊负责制及双向转诊试点工作,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合作的制度,组织大中型医院医护人员到社区服务,逐步实行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等制度。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三级医院建立了稳固的双向转诊网络协作关系,开通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建立上级专科医师、社区全科医师、社区患者“三点一线”的联系制度,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指导社区居民合理利用卫生资源的导诊功能。通过努力,逐步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城市大中型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为重点的新型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真正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良好局面。

四、深化内涵,逐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着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任务,是构建城市居民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重要载体。近几年,我区坚持公益、公共和基本三个特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加方便、放心的社区卫生服务。

一是明确服务内容,转变服务模式。一直以来,辖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始终面向社区、家庭和居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和贫困居民为服务重点,积极开展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服务等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等基本医疗服务,充分发挥“六位一体”功能。努力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社区卫生发展的新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创新建立医疗服务团队,主动上门服务,探索家

庭合约式服务,逐步建立家庭保健医师制度,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元化健康服务需求。

二是建立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近年来,我区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把提供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职责落实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及技术操作规范,推进落实定项投入、公共卫生服务包等多种形式的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助政策,保证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开展。研究推广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防治的适宜技术,开展临床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使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在社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三是完善服务功能,构筑两个体系网底。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作为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的双重网底,适应居民需求,发挥社区特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开放式服务、无假日服务,提供从医院到社区家庭、从技术服务到社会化服务、从单纯治疗到六位一体综合延伸服务。建立规范化接种门诊,开展辖区计划免疫和儿童保健。将社区慢性病人和弱势人群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健全技术规范和管理流程,采用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及门诊35岁以上首诊患者进行血压测量等措施,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辖区3万名社区主要慢性病病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和慢性病管理专案,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病人进行了规范化管理,开展周期性随访,强化规律性服药、行为因素干预、健康教育指导和健康状况监控。加强社区健康教育网络建设,开展社区全人群教育、病人教育和高危人群教育,增强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充分发挥贴近社区、贴近居民的优势,大力开展群防群控。医务人员以社区为阵地,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帮助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的防治观念,消除恐惧心理,维护社会稳定。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为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公共卫生体系无可替代的坚实网底。

五、积极探索,用科研成果促发展。

我区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过程中,确立了用科研成果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在卫生部和省市卫生厅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区先后承担了全国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试点区及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工作,开展了“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病例社区管理”及“社区疾病预防与控制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和中远期效果评估研究”等重大课题研究,通过实施项目,促进我区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制度、质量标准、技术规范、评估体系。

多思创新,实现思维深化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空白 创新 思维深化

“空白”艺术能够借无形表现有形,赋予“空白”于丰富多彩的形象性,依据欣赏主体的不同,表达更丰富的生活内容,虚实结合,有无互补,隐显相益,創造出象外之意,言外之旨,含蓄空灵的艺术境界。“空白”艺术不仅适用于艺术创作,也同样适用于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材应该为师生留有足够的空间。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留有思维的余地,讲到适可,点到即止,留几处空白让学生去化虚为实、联想思索,去主动探知,实现思维的深化。

我们都知道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留给读者许多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都需要一个思考分析的过程,需要空白。作为语文老师不应在作品和学生之间做一个说破道尽的媒婆,而应当运用一点空白艺术,及时恰当地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隙”和自觉内化的机会,与学生一道去品味、感悟、探寻作品的艺术美。

一、引导学生思考时“空白”,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难免要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但过多的引导反而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语文课堂在引导学生思考时应删繁就简,留下几分空白,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笔者在教学《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需要生活体验的课文时,就采用如下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的情感参与和体验,读了这篇课文之后“我仿佛看到了——;我仿佛听到了——;我仿佛闻到了——。”这样系列化的设问,比一味地图解分析课文的内容更形象得多,真切得多,一方面给学生留下了大量的潜心会文的空间,另一方面也调动起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情感参与的热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了一种悟情练语的作用。

二、设置问题时“空白”,教会学生学习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问题的设计过多、过散、缺乏宏观上的整合,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学得稀里糊涂,本来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被肢解得趣味顿无,出现了教学效果收效甚微的尴尬局面。那么怎样才能扭转这一局面?笔者认为只有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才利于教学思想与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问题要少而精,避免多而乱,舍弃繁琐的一问一答式问题设计思路,克服贪大求全的心理定势,让课堂变得轻松、简练。但是应该指出的是这种简练不是以牺牲课堂效率,消磨课堂时间,损害学生思考为代价的简洁,而是建立在更高成次上的各类问题的整合,优化,从宏观角度上整体地筹划全篇,从微观的层次上寻找内在的联系,从而找到那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点,来整体观照理解全文,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从而使合作、探究真正找到现实的土壤。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不讲。”这样就给学生造成了暂时性的知识“留白”。当学生发现从教师和教材上得不到所缺的知识时,那块“留白”就会使他们迫不及待地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这种“欲擒故纵”的手法,起到了“吊学生胃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的作用,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能动地去探索、质疑、思考、练习、消化、理解与吸收。比如笔者在讲授《信条》一文时,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却有16条信条,如果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分析,问题很多也很庞杂,容易分散学生的兴奋性导致学习疲劳,造成课堂效率的低下。因此根据文章内容我设置了一个问题:你生活中用到过这些信条吗?哪一条信条触动了你的心灵?为什么?

这个问题不仅避免了繁琐,而且紧扣文本,学生必须先读懂文本,才能进一步思考。教师避免了繁琐的知识讲解,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提供了大量的实践和空间。使教学显得简单轻松,但内容却不显得空洞无物。同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上实现了深度锻炼。

三、课堂拓展要“空白”,真正实现思维深化

新课改实施以来,语文课堂还是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关于课堂拓展。但课堂拓展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这时我们就要设置一定的“空白”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不是止于课堂结束,因此拓展时的“空白”往往会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笔者在教授《祝福》一课时,在授课结束时问道:“假如祥林嫂生活在今天,她的命运会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学生们在课下的思考中,真正认识到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从而对今天的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实现了思维深化,也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同时,课堂拓展的空白还可通过鼓励学生反复阅读文本质疑问难来实现,比如常以这样的问题激励学生质疑探究:读了本文,你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令你最困惑的问题是什么;你认为文中最值得探究的问题是什么等等,然后小组讨论交流。特别强调能感悟多少就说多少,发现什么就交流什么,看谁发现得多,看谁的思维最敏捷。能发现多少就说多少,不拘一格,给学生留下更多的自由空间;看谁的思维最敏捷则具有挑战性,大大调动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大大引发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动因。

当然,学生的质疑问难有价值大小之分,有的问题可能偏离甚至完全背离课堂教学的内容和主题,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评估和筛选,但决不能置之不理。如果质疑归质疑,教学归教学,质疑和教学是“两条道上跑的车”,那么课堂教学生成的机会便会失之交臂。

深化创新举措,积极寻求突破 篇4

探索承包体系, 创新维系工作方式

维系工作不同于发展, 需要慢火才能熬出好粥, 而客户的期望也是动态的, 因此要加强服务竞争力, 必须要在服务上不断的创新发展, 满足甚至超越客户的期望, 不断给客户惊喜。

连云港联通深入探索, 把VIP客户承包到人, 明确客服经理目标, 自活动开展以来, 累计来话营销办理小业务1413 笔, 带来收益59214 元。仅通过网上营业厅、手机营业厅代客下单老用户合约2263 户。同时, 连云港联通通过拓展微信服务渠道, 增加服务粘性。通过微信群发、朋友分享宣传公司业务, 实现快速传播, 迅速提高用户的办理率。让用户感知联通服务贴心、暖心、真心、安心。

创新行业应用, 以项目挖掘商机

企业不仅承担着发展的责任, 同时承担着服务社会、建设社会的责任。近年来, 连云港联通为推动连云港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产生积极的作用, 并连云港联通在建设“智慧连云港”上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

今年, 连云港联通重点围绕“智慧城市”、“教育信息化”、“智慧交通”、“智慧医疗”、形成组合销售, 撬动客户3/4G等优势产品全面发展。通过聚焦无线备网、3G职场监控、移动定损、移动办公、移动展业等行业应用、加快规模发展, 推广“云总机、无线视频监控、位置服务、一卡通、物联网、一信通和移动办公”7 项行业应用在医药行业、交通运输、制造业、公共服务业实现名单制大规模突破。

通过不懈努力, 连云港联通先后完成了连云港花果山智慧景区项目, 港口集团智慧物流项目、正大天晴智慧企业项目、海通集团智慧交通项目、石梁河葡萄园智慧农业项目、各大银行的智慧银行项目等。进一步提升连云港市信息化发展水平, 为连云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沃在联通”, 践行企业责任

连云港联通于2014 年4 月打造“沃在联通”志愿服务品牌, 主要针对全市贫困地区通信服务网络信号差、信息化技术传播落后等诸多问题, 以在贫困地区加大网络建设投资力度、扩大信息传播、扶贫济困、消除贫困和落后、消灭公害和环境污染、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

“沃在联通”现有108 名注册志愿者, 成立以来, 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为主题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2014 年5 月10 日, 开展“献爱心, 传递正能量”无偿献血活动, 有70 多名志愿者报名参加, 献血量达6700 毫升;2014 年5 月31 日, 组织10 多名志愿者, 冒着炎热带着节日礼品来到市民政服务中心施工现场, 慰问一线工友;今年春节前夕, 走进凤凰社区, 挨家挨户给居民送年货, 共为5 户贫困居民送上色拉油、牛奶等慰问品。2015 年3 月份, 组织20 名志愿者参加市“学雷锋”启动仪式。2015 年12月4 日上午, 参加连云港市志愿者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启动仪式, 在现场宣传防电信诈骗, 提供免费手机软件灌装、故障维修、免费贴膜、联通老用户宽带升级、免费电脑杀毒等服务

“沃在联通”志愿服务队通过开展义务服务, 大力弘扬了“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理念, 持续在社会中汇聚“微力量”和引领“正能量”, 提升联通服务品牌形象、真正做到“奉献自我、帮助他人、回报社会”。

创新形式 深化服务 力促企业 篇5

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坚持在高新技术研发上下功夫,走自主创新之路,积极走产、学、研、用相结合道路,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下功夫。力促高成长型科技企业“裂变式”、“几何式”发展,达到“爆炸式”效应,打造具有强力辐射带动作用的产业集群和创新集群。

一、建立“人才+项目”捆绑式引才机制。率先提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带项目,联络技术专家、创投专家、产业专家和企业家,通过书面评审、现场路演等形式现场评审,在项目注册、实际运作后,提供创业启动资金等方面政策扶持,全力推进项目落地发展。

二、完善“创新+创业”一体化机制。成立创新创业导师团,与创业企业签订协议,实行一对一创业指导;实施“多校一园、共同发展”模式,积极加强同关联高校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产学研项目对接、共建实验室、创办企业等形式,在人才共引、科研成果共享、服务平台开放综合利用等方面实现突破。

三、坚持“初创项目+成熟企业”并重的落地机制。园区建立多层次孵化载体,走载体多层次化的发展道路。设立培育企业能独立参与市场竞争的初级孵化;培育企业具有一定竞争力,成为比较规范的现代企业中级孵化;以培育企业实现跨国经营的为目标的高级孵化。完善园区产业链,打造具有深度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四、创新“专项资金+风投资金”的企业融资模式。发挥政府专项资金的杠杆效应与引导作用,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无偿资助处于启动期的海外归国人才创业企业;引进风险投资,拓宽孵化资金筹措渠道,与河南华夏海纳创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同设立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孵化资金。并为获得引导资金的企业提供配套支持,实现资助、投贷联动,切实解决早期企业融资难问题。

深化改革创新 增进绿色惠民 篇6

会前,张建龙与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座谈,并就造林绿化、湿地保护、油茶产业发展等交换意见。湖南省省长杜家毫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局纪检组组长陈述贤,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陈凤学、刘东生、彭有冬,局党组成员谭光明,武警森林指挥部司令员沈金伦,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专职副总指挥杜永胜,国家林业局总工程师封加平、总经济师张鸿文,湖南省委副书记孙金龙、副省长戴道晋出席会议。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司长吴晓、财政部农业司副司长凡科军在会上讲话。

张建龙说,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把林业的地位作用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快林业改革发展。5年来,全国林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林业改革全面展开,国土绿化加快推进,资源管理不断强化,生态保护更加有力,灾害防控成效明显,林业产业蓬勃发展,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国际合作继续深化,林业改革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建龙指出,“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推进林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国内来看,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工作高度重视,林业已成为实施国家战略的重要保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防沙治沙和林业“走出去”是重要内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是要求率先突破的三个领域之一;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要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从国际上看,加快林业发展已形成广泛共识。随着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国际社会对保护森林、改善生态的认识高度统一,发展林业已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和治理全球生态的共同行动,联合国将林业全面纳入了未来15年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未来5年仍是林业的黄金发展期,各级林业部门要准确把握林业的新形势新任务,切实增强加快林业改革发展的责任和信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发展理念,完善发展举措,补齐发展短板,全面开创我国林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张建龙说,“十三五”全国林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维护森林生态安全为主攻方向,以增绿增质增效为基本要求,深化改革创新,加强资源保护,加快国土绿化,增进绿色惠民,强化基础保障,扩大开放合作,加快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力争到“十三五”末,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04%,森林蓄积量增加到165亿立方米以上,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达到15万亿元,森林植被碳储量达到95亿吨,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林业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国土比例稳定在17%以上,治理沙化土地1000万公顷,2020年林业旅游休闲康养突破25亿人次、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9万亿元、林产品进出口额达到1800亿美元,林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张建龙指出,实现中国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宪法确定的国家根本任务。林业作为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保持了多年持续快速发展,但仍然是国家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薄弱环节。各级林业部门一定要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到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既是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保障,更是林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必须举全行业之力来谋划来部署来

推动。

张建龙强调,加快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就是要紧紧抓住当前各种有利条件,全面提升林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切实增强生态产品和林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努力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和一个漫长的过程,既要坚持好的做法,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又要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创新,补齐短板。“十三五”要继续坚持大工程带动大发展,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以加强保护落实生态优先,以加快绿化增加资源总量,以共建共享增进绿色惠民,以强基固本推动协调发展,以开放合作拓展发展空间,确保林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张建龙对2016年林业工作作了安排部署。他指出,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级林业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重点抓好11项工作。一是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加快推进国有林区改革,全面实施国有林场改革,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参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认真落实中央确定的各项涉林改革任务。二是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全年计划完成造林任务1亿亩、森林抚育1.2亿亩。三是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全面保护天然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加强荒漠植被保护。四是做好灾害防控工作。狠抓森林防火,强化有害生物防治,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妥善处置沙尘暴灾害。五是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加强产业宏观指导,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完善林产品市场机制。六是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加强林业科技创新,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强化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完善林业标准和质量监管体系。七是提升依法治林水平。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提升林业执法水平,规范改进行政审批行为。八是强化林业基础保障。改善林区基础设施,提升林业装备水平,推进“互联网+”林业建设。九是抓好林业宣传工作。突出宣传重点,创新宣传方式,打造宣传品牌,繁荣生态文化,增强全社会生态保护意识。十是扩大对外开放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妥善应对热点敏感问题,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拓展对外合作平台。十一是加强机构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稳定基层林业机构队伍,不断提升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

杜家毫指出,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在湖南召开,是对湖南林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湖南主动认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稳中趋优的发展态势。在这个过程中,湖南始终坚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推进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为动力,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下决心关闭了1800多座矿山,完成了湘江保护与治理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第一个3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裸露山体和矿山复绿行动,扎实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地质灾害防治,积极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禁伐、减伐三年行动计划,基本完成了国有林场改革,林业优势已加快转化为生态优势、发展优势,为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下阶段,湖南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座谈会上关于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要求,落实国家林业局的安排部署,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区的好经验,好做法,科学谋划和实施好十三五时期林业发展和改革的各项工作,努力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

1月11日,2016年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圆满闭幕,受国家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建龙委托,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永利作会议总结。张永利说,这次会议是在全面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两个五年规划交替之际召开的重要会议。一天半的会议,内容丰富,主题突出,衔接紧凑,收到了预期成效,必将对加快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张永利强调,“十三五”林业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2016年重点工作已经明确,下一步关键要抓落实。一要认真传达学习。会议结束后,各地各单位要及时传达学习会议精神,准确把握“十三五”林业发展总体思路和2016年工作部署。二要狠抓工作落实。各地各单位要将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层层分解,明确责任分工,制定时间表、路线图,狠抓督促落实。三要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宣传中央关于林业的决策部署、方针政策和地位作用,广泛宣传 “十三五”林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业建设成就和各地的好做法好经验,为林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四要修改完善规划。各地要抓紧编制本地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既要从发展指标、发展格局、重点任务、重点工程等方面做好与国家林业规划的衔接,又要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做好衔接。国家林业局相关司局和单位要抓紧制定有关专项规划,完善林业规划体系。五要做好当前工作。当前正值冬春造林大好时机,南方地区还将进入森林防火紧要期,各地要认真做好造林准备工作,扎实做好森林防火、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沙尘暴监测预警等工作,严防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景区安全事故。要认真抓好林业安全生产工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廉洁自律规定,严禁发生各种违规违纪现象。要认真做好困难职工群众帮扶工作,确保干部职工过一个欢乐祥和平安的春节。

会上,湖南、内蒙古、吉林、江苏、广东、广西、四川、贵州、新疆、天津等省(区、市)林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了典型发言。与会代表现场参观了湖南省林业信息化建设展示中心、数据中心、防火指挥中心和林业科技示范园。

深化教学理念,培养创新人才 篇7

过去的教学是:老师教什么, 学生学什么, 老师怎样教, 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 学的是死知识, 其实死的知识根本就没有用。而现实世界是需要活的知识, 需要获取知识的能力, 需要知识的创新。

物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 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且对于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 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 直到现代物理学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效体现。

我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 体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激发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科学精神。我在物理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思维体系, 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思考问题, 对待学习, 对待问题。

“探究式”教学模式, 要求教师具有较高和全面的知识储备, 要有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 讨论式教学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始终, 讨论互动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与创造性活动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我在教授“弹力”一节时, 将整节内容分为三个大问题, 三个大问题又分为十余个环环相扣的小问题, 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一系列首尾相接的小问题的教学过程。每一个问题生成后先让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然后再逐一讨论解决, 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一个先发散后聚合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通过不断地讨论与反思, 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发散与聚合的不断交替状态, 将“交流与合作”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这样做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 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一、以科学探究为主线

探究式教学就是将学生的知识探究过程变成一种类似科学家搞科研的过程, 是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它的思维程序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评估与交流”等七个层面。

本节课分为三次探究活动:

第一次: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弹性、塑性) 。

第二次:提出问题 (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关系) →设计并进行实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拉力越大, 弹簧伸长越长) →进一步提出问题 (弹簧伸长与拉力的具体关系) →收集证据与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成正比) 。

第三次:提出问题 (关于弹簧测力计你想知道的问题) → (原理、量程、最小刻度、使用) 合作学习解决→ (测力计的制作) →讨论设计制作方案→设计制作→制成弹簧测力计→评估及质量检测。

三次探究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高潮迭起, 既达到了探究与学习的目的, 又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 学会了许多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的欲望。

二、以科学研究为主旨

探究过程离不开具体化的方法。如提出问题的方法、设计实验的方法等, 都需要用科学研究方法和创造学的方法去解决。例如运用“缺点列举法”找出弹簧测力计的缺点并加以改进, 能使学生以挑剔的眼光去看待被研究的问题, 找到它的缺点或不完美之处, 然后针对这些缺点找出解决的方法。这样的训练方法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和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兴趣, 为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只是启发者,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提出问题, 通过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探究、收集实验数据、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对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困惑, 可以由学生相互讨论和再次实验的方式来解决。这样突出新课程理念, 注重科学探究式学习, 能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加深对一些概念的理解。通过对生活中物理问题的解决, 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能进一步使学生理解课堂物理知识的基本内容, 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较好地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在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思维体系的教学过程中, 关键是问题的生成, 要求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 找到教材中知识和现实中物理知识的结合点, 有从生活中发现物理问题的能力, 有较高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教师问题生成后, 由于学生知识的局限性、思维的发散性, 可能会导致问题到盲区中去, 这就要求老师要及时点拨, 及时提炼知识,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合理的疏导, 使课堂教学富有实效。有的教师因未能及时点拨, 及时提炼知识, 使学生陷入到问题的盲区中去, 结果一堂课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 学生什么知识也没有得到, 这也是部分教师不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根本原因。说到底, 其实是教师驾驭知识的能力和自身知识的不足。目前教育部搭建了很好的网络平台, 教师只要有责任心、事业心, 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在整个物理教学中, 每个能力都不是孤立的, 每个研究方法都可以使用, 例如:启发导学式、建构知识体系、探究式、比较法、类比法、图像法、讨论法等。因此作为教师, 我们一定要对每个方法都深入地理解和掌握,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和方法。

总之, 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教师指明了方向, 相信通过我们不断地学习和辛勤工作, 一定能履行好自己的教育职责, 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 更好地为建设创新型社会作贡献。

推动创新转型全面深化改革 篇8

江苏通服公司, 是我国通信行业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生产性服务类企业———中国通信服务公司在江苏设立的全资子公司, 其诞生与成长, 浓缩了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历史。上市多年来, 江苏通服公司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一直保持着快速、稳健、良好的发展。

2013年, 尽管受到行业环境变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江苏通服公司致力于开拓集团客户、海外客户两大新兴市场和创新型业务发展成效显著, 全年实现业务收入达到74.5亿元, 同比增长21%。未来的经营环境依然充满艰巨挑战, 我们将以深化改革为不竭动力, 坚定不移地实施“五大战略”, 持续推动公司的创新转型, 实现由传统实业向现代生产性服务产业转变, 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和管理密集型转变, 由服务基础电信运营商向服务信息化转变, 由国内一流向国际一流转变, 成为受人尊敬的、全球ICT领域有影响的信息网络建设/服务公司。

在推进创新转型、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 公司的主要目标是, 用2-3年的时间, 在体制机制改革上取得阶段性成果, 努力实现江苏通信服务“百亿级卓越绩效企业”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 在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取得决定性成果, 进一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效益, 提高客户满意度, 更好地为股东创造价值, 让员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是实现股权多元化, 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提升市场竞争力, 建立管理简约、扁平高效的组织体系和流程, 提高企业执行力和运营效率。

二是建立适应竞争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构建以价值贡献为导向的市场化资源配置与激励考核评价机制, 创建以集约协同和分工交付相结合的市场化运营体系, 健全以互利共赢为目标的市场化开放合作机制, 全面激发企业活力和创新力。

三是构建员工公平发展、与企业共创价值的舞台, 建立分层分类、灵活多样的用工模式, 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有平台、干成事的有地位, 做到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增能减。

在推进创新转型、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 我们认识到, 必须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改革。关键是要把握好四个基本原则:

一是聚焦主要矛盾。针对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打破思维禁锢和路径依赖, 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 深层次激发业务活力、组织活力和人员活力。

二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坚持战略对齐, 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做到改革与发展“两不误、两促进”。

三是凝聚广泛共识。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系, 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争取员工支持, 赢得股东认可, 形成深化改革“最大公约数”。

四是分类分步推进。针对不同业务、不同客户群、不同区域、不同规模, 做好差异化顶层设计, 稳步推进, 力求实效。

具体而言, 江苏通服公司将在混合经济所有制、商业模式、开放合作、运营管理模式、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在推进混合经济所有制方面, 将进一步推进股权多元化, 由核心员工持有一定比例股权, 提高公司市场化水平;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管理层经营责任制, 探索构建超额利润共享分成机制;对有条件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专业公司, 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 通过合资合作、员工持股等方式发展混合所有制。

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 聚焦价值提升, 强化业务拓展、区域拓展、客户拓展, 用好运营和财务杠杆, 持续增强企业盈利能力。优化关联交易模式, 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关联交易机制;创新营销融资模式, 在“泛运营商”、集客、海外市场, 探索重点行业、重点客户的BT、BOT、合资合作等模式, 推动总包大项目的获取、建设和运营;探索“融资创新+总包”模式, 理顺和规范审批管理流程与权限;灵活利用资本运作手段, 优化创新基金运作, 支撑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 创新大项目补贴等资金运作, 实现企业价值提升和效益增长;探索增量业务集约化运营, 通过内部市场化结算和有效激励方式, 平衡好各方关系, 提升营销交付水平, 促进增量业务特别是新兴业务有效益发展。

在开放合作方面, 分类推进业务板块的开放合作, 探索跨界经营, 积极引入具有品牌、技术、产品优势的外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资本等, 以业务合作、股权合作等多种方式实现差异化合作;加强产品研发与推广合作。建立研发中心 (基地) , 重点加大对有一定竞争力和创新转型所必需的产品研发力度。强化对外合作, 通过引入业界领先产品和江苏通服的服务优势相结合, 打造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在运营管理模式方面, 适应形势变化, 树立互联网思维, 推动企业逐步从实体型公司向移动互联网软件化公司转型, 分级分类优化组织架构。推进省公司本部运营管控一体化, 强化专业公司的专业化运营和交付职能, 推进职能纵向条线向服务支撑型转变。强化资源共享与经营协同, 以区域营销协同、跨专业交付协同、优势产品推广协同为重点, 完善协同机制。建立资源共享的考核激励机制和市场化结算机制, 推进资质共享。优化各业务板块生产组织模式, 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体系, 推进“划小”。根据客户“一揽子”服务需求, 探索内部营销与交付适度分离。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 深化用工与薪酬制度改革, 激发员工活力和创新力。构建“能人”脱颖而出机制, 完善专业领军人才的评审标准, 优化“四通道”市场化人才选拔方式。尊重人才, 增强人才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话语权, 在重大技术项目、重点产品研发、重大营销策划及市场推广等专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能力和特长;依法探索灵活多样的用工方式, 完善以合同管理为核心、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机制;拓宽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逐步建立“能高能低”的市场化薪酬体系。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第二轮创新转型, 是江苏通服公司坚定不移的战略目标。我们相信, 只要我们迎难而上,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 江苏通服“百亿级卓越绩效企业”的战略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相信, 只要我们同心协力, 坚持以创新促转型, 江苏通信行业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深化继续教育提高创新能力 篇9

一、以人为本,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新时期,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深化。要想学好科学发展观, 首现就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它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现代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与之相适应的具有全面素质的综合性人才;而人的全面发展会推动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科技教育发展专项规划 (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指出:“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 成为世界大国争夺的战略制高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 决定着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分工地位, 从而决定了在国际贫富两极分化中的国家前途。”这就给我们继续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 及时培养出一大批思想上富有创新精神、工作中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员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1、发挥个体创新科研的积极性。

创新是人类的本质。卓越的工作过程也是不断否定、不断创新的过程。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无限的创造潜力, 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创造性。积极性、主动性是一项长期而崇高的工作。目前世界上每1小时就有20项新发明诞生, 每年新增的信息达到近800亿条。真正的经济发展是取决知识经济的发展, 实际是“个人知识”经济, 是以个人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一种贡献。我们不排除协作的重要性, 但发明创造应该说主要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反映。我们就是要通过培训与灵活多变的措施和策略, 调动每个人创新的积极性。引导专业人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创新科研工作。必须调动专业人员创新科研的积极性, 引导广大专业人员主动参与创新科研。让人力资源变成人力资本, 把人力资本做大。

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研究结果表明, 从包括知识生产、投入、激励、存量、流通等指标在内的综合指标看, 如果把美国现有水平作为一个发展标准, 以1来衡量的话, 我国仅有0.26。这表明, 如果说美国刚进入知识经济阶段, 我国则处在知识经济的萌芽期。也说明, 我们还有太多的工作要做, 太多的路要走。多年来, 我们继续教育工作无论在理论上, 还是在实践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取得了显著成效。它对推进我国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提高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继续教育已成为发展我们事业的“发电机”, 成为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2、加大继续教育资金投入的力度。

多年来的继续教育工作, 使我们深刻体会到继续教育工作比其他工作更需要资金的支持。如, 我们开办过的专业技术培训班:《化工分离控制》、《煤矿安全知识》《信息管理》等都受到企业的欢迎, 并确实为企业解决了实际困难。随着国有企业的改制, 继续教育工作遇到了资金的瓶颈。现在经济社会, 业绩最佳、竞争力最强、最具活力的企业都是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工作开展的最好的企业。为了保证全体员工永远的高素质, 就必须长期开展好继续教育。为保持继续教育的活力, 购置先进的教学设备是有必要的。更应该聘请一些知名学者讲课。上个世纪末, 美国企业调查统计分析认为, 对员工培训每投入一美元就能得到五十美元的经济效益。最近我们对一些中小企业的调查发现, 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投入很少甚至没有。普遍存在短期行为, 这势必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个体能力的提升才能达到整体水平的提高。加大对继续教育的投入乃是当务之急。

二、加强继续教育提高创新能力

现代经济是一种创新型经济, 它的发展依赖于全方位的创新。如知识创新、管理创新等。因此, 劳动者必须具备进行思考和创新的能力。目前美国许多高技术产业的无形资产已超过了总资产的60%。“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 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最重要的因素的经济时代”。20世纪初, 科技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至30%, 五六十年代为50%, 20世纪末已上升到80%以上。由于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不断加强, 使得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之前具有了乘数效应关系。因此, 要提高生产力, 最有效的手段是提高科技含量。正是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的这种日益显著的作用, 使得知识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新趋势。也正是创新赋予了现代经济的活力。

创新是现代经济的特征, 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全球的一体化使创新成为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知识与科技创新需要热情、使命感和创新精神。要树立工作中与所有研究过程都存在创新可能的创新意识。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发现问题。要善于利用发散或反向思维取得创新成果。

1、提高科技创新素质是增强创新能力的关键。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我国工业企业已经通过制造装备的引进, 缩短了与发达工业化国家的差距。已成为制造大国。在很多行业, 世界许多名牌产品的加工基地建设在中国。但要成为制造强国还要走很长的路。目前制约我国工业发民用工业的关键, 是如何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所以提高知识与技术创新, 是我国工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对于国家兴衰来说, 联合国近来有一新论断:“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差距, 实际是创造力开发的差距, 要从开发创造力入手, 来缩短差距。”

企业员工素质的高低, 一是取决个人的学历、爱好、敬业精神等个体因素。二是取决于工作环境对其的影响。我们就是要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张扬创新精神, 而继续教育就是其中重要一环。常言说:活到老学到老。美国经济学家莱斯指出: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在于提高基层员工的能力。这种能力除了专业能力外应该具备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每个人都有。区别在于有的人把创造当作乐事乐于乐在其中, 有的人认为创造是一件难事难并不可攀。我们在举办《创造学与创造力开发》的学习班中深有体会。学员对陶行之老先生的名言“人人是创造之人, 时时是创造之时, 处处是创造之地。”有了切身体会。普遍提高了创新素质, 增强了创新能力。我们就是要通过继续教育工作, 增强人们的创新素质, 达到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2、开展好继续教育搭建创新能力平台。

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创新的基础, 科学的方法是任何科学活动不可缺少的手段, 并始终贯穿于科学认识的整个过程上。我们就是要通过继续教育让广大学员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为他们搭建创新能力平台。200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刘东生院士。长期奋斗在地球科学研究领域, 从中国黄土的研究中对全球环境变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刘东生院士最早从事古生物学的研究, 并且成绩斐然。后来转行研究黄土。却在黄土研究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使中国在古全球变化研究领域中走在世界前列。常言说隔行如隔山。刘东生院士却在不同的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成就, 改行后成就更大。这都取决于他自身的科学素质与他早已搭建好的创新平台。正是他在两个领域的精通才发现了黄土沉积的曲线与深海里面的沉积的曲线的相象。两条曲线的相像证明了我国的黄土高原和深海沉积物一样, 记录了从古到今环境的变化。掌握一种技能, 不如拥有创新能力。正是授人以鱼不如受人以渔。我们应该通过继续教育工作, 搭建一个让不同专业的人员有一个互相交流学习平台, 建立起专业的人员的技术业务档案搭建起技术服务交流平台, 最终形成利于专业技术的人员创新能力的平台。

创新财务管理深化高校改革 篇10

一、高校改革中财务管理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发展,高校由政府统一管理的公益性福利事业单位转换成为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法人,财务管理的任务也随之有了很大变化。在国家颁布的《高校财务制度》第四条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依法多渠道筹措资金,以此解决高等学校办学经费的来源问题”。国家财政投入、科研事业收入、学校向校办产业投入获得的收益,以及社会各方捐资助学收益等都属于管理的范畴。因此,现在的高等院校相比较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等院校有了自收自支的资金,资金来源和资金使用范围有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在每个学期开学期间,学校要收取巨额资金,如何使用好这些资金,是财务人员必须考虑的问题。同时,为了高等院校的发展,如何做好与有实力的银行、投资机构合作,在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同时合理负债、合理理财,也是当前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的新变化。

同时,高校财务也逐渐向理财型财务转变,原有的财务核算功能——事后管理,也就是传统的资金收付、出凭证、记账和做报表等会计核算事务发生在资金支付以后,这个特点也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要求财务管理由事后核算转变成事前介入,以实现资金价值的最大化。

此外,新的高校会计核算制度改革,新会计制度、会计核算方法的实施,也要求高校财务管理深化改革。如以高校为会计主体,采用国际通行的借贷记账法,改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结存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采用新会计平衡公式等,都对高校每一位会计工作者、研究人员提出了任重道远的新要求。由于高校在改革中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校财务管理已日益显现出其滞后性及不适应性,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高校改革继续向纵深发展。

二、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 预算执行弹性过大

部门预算是财务工作的指挥棒,高校各项事业经费收支应按部门预算执行。但在实际预算编制过程中,各部门预算和高校内部预算脱节,编制的预算项目没有尽可能细化,预算编制时间过短,造成了部门预算不准确、预算内容不全面。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有些校领导不按预算编制使用资金,随意开口子、批条子,使得预算执行刚性不强;有些领导审批资金时不是从学校全局出发,只是着眼于自己分管的部门利益,随意审批经费,从而造成预算执行中问题不断,形成一年预算、预算一年的短期性状况。同时,预算执行上没有建立相应的追踪评价制度,对各部门资金的使用效益难以做出正确、完整的评价。

2. 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固定资产购置经费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并不要求对学校购置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从而普遍存在“重资金轻实物”的管理问题,只重视社会效益而忽视经济效益。对固定资产验收不负责任,保管维护不力;对固定资产入账、销账不及时,入账价值不准确;固定资产不能实现在全校范围内资源共享,以至于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浪费现象突出;各部门之间缺乏配合,缺乏沟通与协调;未设立统一归口管理资产的职能部门,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尚未形成具有一定体系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资产的效能未能得到有效发挥,资产闲置现象较严重,流失现象较普遍。

3,内部控制制度欠缺

部分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欠缺,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没有达到《会计法》规定的内部控制的有关要求。有些高校只强调对财政性资金的内部控制,而弱化了对预算外资金的内部控制;有些高校未将二级单位财务和校内结算中心纳入内部控制的范围,或监督不力致使校内结算中心出现非法集资、高息揽存、发放贷款等违规资金运作现象;有些高校没有建立重大建设和投资项目论证制度,导致对外投资决策失误,造成投资损失;有些学校虽建立有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形同虚设,没有照章办事。

4. 财务分析有待完善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发展,高校的办学规模、可控资源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加快了高校融入社会的进程,高校经济活动内容日益广泛,财务风险也在不断加大,财务分析越来越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高校财务工作的范畴仍然局限于记账、算账、报账,财务分析只是反映一定期间的收支状况和资金结存情况,而对资金的结构、状态、支出结构、效益缺乏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分析。

5. 贷款风险估计不足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以及学校自身发展需要,高校整体发展以外延扩大为主。各高校普遍开始了大规模的校舍、新校区建设以及购置大量仪器设备。虽然高校收入总量在不断增加,但远不能满足教育投入迅猛增长的需要,新建项目依靠大量的银行信贷资金成为大多数高校的选择,部分高校对贷款的风险认识不够,责任意识不强,贷款规模大大超过了经济承受能力,依靠贷款盲目扩征地、上项目。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贷款规模的增大,以及贷款资金的还本付息压力,高校信贷风险日渐显现,埋下了发展隐患。

6. 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高校财务管理的空间不断拓展,高校财务活动的内容不断丰富。然而目前,高校的财务管理是低层次的,高校财务人员结构也不合理,从事财会工作的高级岗位和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较少,会计人员知识老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不强,更谈不上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分析判断问题,从而影响到财务工作的质量。

三、创新高校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

1. 观念创新

长期以来、高校一直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政府主管部门的附属机构,不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在财务管理体制上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体制,教育投入依赖政府拨款,高校财务缺乏理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高等学校由政府机关的附属机构转化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一个依靠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搞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明确财务管理在高校诸多管理环节中应处于核心地位,要把高校事业发展与财务管理统一起来,要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核算型报账制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化,树立效益理财观,以经营理财的新思路,搞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逐步将办学成本与效益挂钩。要研究市场经济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和要求,努力探索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符合高等教育工作规律的“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 制度创新

高校应该将会计核算基础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逐步转换,正确核算高校财务成果、考核高校办学效益,正确测算生均成本、制定收费标准。同时,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合理分摊各种费用,使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符,如实地反映高校财务状况。可以将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划分为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负债项目划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从而减少投资风险。借鉴企业的报表体系,编制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通过现金的流动反映学校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全貌,来弥补权责发生制容易被操纵的不足,提供更加可靠的会计信息。深化预算改革,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改进预算编制办法,取消“基数+增长”法,实行零基预算。

3. 内容创新

学校的各项事业活动得到顺利进行,既要强调校长统一领导,又必须实行分工协作,建立层层管理、层层负责的制度,各层次、各级领导应分别承担起与其职能相应的经济责任,使权利与责任相结合。在交易授权、责任划分、独立稽核等方面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程序,以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如:在材料、物资、设备的采购上,由有关部门提出采购控制程序,由使用单位做出预算,由学校授权专门部门实行公开招标、集中采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各单位除教学、办公用房外,统一收取一定比例的占用费;对仪器设备的收费部分提取一定比例的折旧费。内审人员要主动增强宏观意识,拓宽审计视野,讲究审计效益,要转变传统的为查账而查账的狭隘观念,树立内部审计以测试内部控制为基础的抽样审计的现代审计意识。

4. 方法创新

深化区县试点 服务创新驱动 篇11

2011年,由上海市无线电管理局和松江、金山、宝山、青浦、崇明五个区县共同推进的区县无线电管理试点工作,可谓一项积极有益的探索。试点工作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将管理流程向区县延伸,并以业务为纽带,进一步带动了区县相关职能部门的协同配合作用。从实践情况看,台站协同管理卓有成效,无线电科普培训和宣传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收到预期的试点成效,为深化促进无线电管理机制和体制的逐步完善打下良好基础。

为进一步深化全市区县无线电管理试点工作的推进,主动服务好新一年区县创新发展的需要,2012年3月,市无线电管理局牵头松江、青浦、宝山、闵行、金山、嘉定、奉贤、崇明等八个区县的科信委,召开了2012年区县无线电管理试点工作会议,共同研究新一年试点工作方案。

确定原则、树立目标。2012年,区县无线电管理试点工作将按照“总体谋划、试点先行、逐步完善、面上推开”的原则,进行有序、稳妥地推进和拓展,力求达到四个方面的目标:下沉管理职能、有效发挥区县协同配合作用;优化管理流程、推动区县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入拓展;增强管理力量、推进区县管理机动分队建设;积累试点经验,开展区县无线电管理体制研究。

围绕目标、提出任务。围绕区县无线电管理工作目标,2012年上海市区县无线电管理任务主要包括:

协助做好规划落地、基站审查和保护工作。重点任务有:加强区县信息基础设施专业规划和市基站布局专项规划的衔接,着重做好区域内新建基站的站址勘测、认定初审,确保基站布局规划有序落地,集约化建设得到积极推进;协助做好“上海市重点无线电台站布局和保护专项规划”的调研和协调,以及区域内重要业务台站纳入城乡规划保护和常规性的保护工作;配合无线电监测设施建设,给予无线电监测网覆盖完善的选址和建设以大力支持。

协同参与无线电安全保障和专项执法活动。主要包括配合参与市无线电管理局组织的各类考试保障、干扰信号查处等任务,以及专项执法活动等。

组织开展宣传、课题研究和科普培训等工作。主要体现为:加大辖区内无线电管理的宣传力度,探索区县无线电管理创新和实践,拓展无线电科学知识普及。

建立工作简报制度。需要做到落实信息报送负责人,每月向市无线电管理局报送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反映动态、争取指导、促进工作。

抓好专项工作推进。落实任务为:推进基站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研究的立项;梳理基站设置管理的细化流程并建立相应机制;依托市无线电管理局基站信息化管理平台,协助做好本区基站设置计划预审、站址认定审查,推进室内、室外基站的共建共享,并配合做好区域内基站信访案件处置工作;择选两个条件成熟的区县管理部门,先行推进无线电管理机动分队建设;由市无线电管理牵头委托,配合完成由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承担的“新形势下完善本市无线电管理体制研究”的软课题项目;加强对2012年全国无线电台站核查工作动员部署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协助做好无线电台站专项核查工作等。

结合任务、强调要求。市无线电管理局副局长贾洪宝指出,随着上海市经济发展重心向郊区县转移,区县的无线电应用和频率需求将日益增多。为此,无线电管理工作必须及时跟进并与之相适应。2012年,要围绕“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区县的创新发展,结合基站规划落地的要求、进一步促进无线电管理的职能转换,拓展和延伸对区县一级政府部门的下放,不断推动无线电管理机制和体制的不断完善;要在2011年试点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和发挥好区县科信委部门具有的区域情况熟悉、管理资源丰富、执法监管便利等自身优势,以“十二五”规划为指导,努力探索区县无线电管理试点工作新思路、新方法,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区县的无线电管理试点工作,并在试点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上体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

领会要求、统一思想。在研究新一年试点方案、谋划新一年任务目标的过程中,市无线电管理局与松江、青浦、宝山、闵行、金山、嘉定、奉贤、崇明等八个区县科信委的领导和代表进行了充分交流和意见互换,形成了统一的思想共识。大家一致认为方案及配套实施计划,在工作目标上体现了“服务大局、加快转型”的意识;在开展阶段的节点安排上体现了“积极稳妥、任务主导”的要求;在拓展试点区县、保障工作经费、年度总结表彰的重点考虑上体现了“管理规范、科学评估”的原则;在推进实施和任务开展的要求上体现了“抓好落实、创新成效”的重点。贯彻2012年区县无线电管理试点工作会议精神,促进方案及配套实施计划的落实,将进一步推进区县无线电管理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

深化课堂教学 培养创新精神 篇12

一、激发兴趣, 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 学科产生 浓厚的兴趣, 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 从而在探索新知中迸发灵感, 培养创新意识。

1.以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兴趣和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幽默风趣、形象生动的语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途径。在学习武昌起义时, 我引用了歌谣“不用掐不用算, 宣统不过二年半。今年猪吃羊, 明年种田不纳粮”来分析武昌起义的必然性。听了这些形象的描述, 学生的兴致一下子高涨起来, 并且有了组织答案的方向, 这为其创新思维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以情感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历史教材无处不渗透着“爱国主义之情”“民族主义之情”等情感教育的内容,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 可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情感, 增强学习深造的时代紧迫感和振兴中华的崇高责任感;历史上风云人物、民族英雄的成长历程和惊天伟业, 可以激励学生刻苦学习、追求真理。通过这些内容的渗透不仅可以实现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时, 我补充了“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的场景, 请学生朗诵了毛泽 东的《七律 ·长征》, 播放了经 典电影《开国大典》。

3.以美激发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教材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因素, 如“汉魏之文苑、晋之清淡、南北朝以后的书画与雕刻、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无不于教育之中行其美育之作用。”“历史上各时代伟大与风雅之人物、事迹, 无不于智育之中, 含美育之元素。”历史 教材本身 就是一座 美育的宝 库。这些生动、鲜明的美的形象不仅能感染学生, 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 为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行奠定基础,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

二、鼓励质疑, 培养创新思维

质疑是一种探索精神, 是进步的前 提, 是创新的 起点。对现有的科学理论和传统的史学观点提出质疑是创造新成果的途径, 也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不迷信权威, 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我常引导学生 发现问题, 提出疑问, 求得解决。如必修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中在秦始皇像下有注解:秦始皇 (前246—前210年在位) 。我请学生大胆质疑:这样的时间表述是否准确?“始皇”的称呼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前246年至前221年之间, 对秦始皇的称呼应怎样表述更符合历史史实?

另外, 随着新课改的推广, 高考中开 始涉及史 学界的争鸣观点, 在处理这些知识时, 我首先让学生依托教材, 了解史学界的几种观点, 然后收集整理资料, 独立思考, 发扬科学的否定精神, 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比如,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一位颇有 争议的人 物, 史学界对他褒贬不一。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 我补充了很多战争中李鸿章运筹帷幄的材料, 也补充了李鸿章和儿子到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时的场景;在学习“洋务运动”时, 我详细介绍了江南制造总局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 然后给学生推荐梁启超的《李鸿章传》, 并让学生用一个月的时间阅读, 最后请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对李鸿章作一个中肯的评价。类似活动的开展,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拓展延伸, 深化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照本宣科就题讲题形成教学 封闭, 就难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所以我在教学中注意适当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多联想, 多角度思考 问题, 激活学生的思维, 增强创新意识。

在学习近代的不平等条约时, 我引导学生多维度评价“通商口岸的开设”。先给学 生介绍了 目前史学 界的几种史学观, 然后请学 生通过小 组合作从 “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四个角度对这一现象作出解释。这就使学生能对一些重要历史问题 进行较为客观、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论证, 并形成纵横相连的历史知识之树和学科体系。

在历史发展过程 中, 各种事物 具有相似 性和相关性, 但由于教材知识的静态性, 加之一些教学问题, 使学生很难在一种全新的问题情境中进行联想。因此, 我经常变换课堂教学模式, 对问题进行广泛的一题多问的挖掘训练, 以便于学生进行多方位探求新知。

上一篇:中职生道德情感教育论文下一篇: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