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探究创新式教学

2024-07-20

深化探究创新式教学(精选8篇)

深化探究创新式教学 篇1

一、我国高校展示设计教学的发展与建设

1. 展示设计教学发展现状

针对行业市场发展的前景, 我国国内很多高校开办了展示设计专业, 在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 结合简单模拟实践的填鸭式、单向封闭的知识信息传媒手段和教与学的方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学生往往通过初期方案绘制研讨后, 直接进入电脑或手绘表现阶段, 处理好效果图建完模型之后, 就结束了课题。很少在项目案例中实际解决问题, 在甲乙方交流、主题思想的落实、材料的选择应用、现场的问题处理, 在现场空间的把握及管理方对展示设计的管理规范要求等项目的实际问题都不了解, 这样做不能从全局上实际解决问题和把握设计整体关系, 培养出的学生到了社会上还需要再重新适应市场的设计环节, 形成教学与实践的脱节。

2. 行业发展与展示设计教学的关联

国际经济贸易的广泛合作和文化上的相互交流合作促使世界各地每年都会举办一些大型博览会和展览活动, 展示设计行业在这些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国内各地区和国际之间的文化及商业贸易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入, 展示设计已成为企业宣传商品、销售产品的重要手段。基于这些行业发展的平台, 展示设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这些对于高校展示设计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持和促进作用。结合市场需求, 在教学中倡导“项目牵动式教学”是展示设计教学的科学有效之道。

二、“项目牵动式”教学的创新解析

“项目牵动式”是“项目教学法”的一种沿袭和发展。“项目教学法”起源于欧洲, 主要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 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的一种重要的“劳动教育”理论思想。项目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基础上的现代教育的一种形式, 把学习过程设计成具体的工程项目案例, 结合项目内容制定教学方案, 按实践发生的环节准形成反向教学, 使学生进入社会活动中, 使学生适应现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社会现实与发展为目的, 即为社会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牵动式”是在“项目教学法”基础上的演变并保留了部分特点、结合当代设计发展的集体情况进行创新。在老师的指导下, 将一个社会实际项目 (已实施完成或者正在实施的项目) 交由学生进行整体模拟实施, 或者实际参与某项目的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于信息的采集、方案的预想与制定、项目的实际实施与效果评定, 大部分学生自己进行思考进行, 通过项目过程实现实践教学, 使学生自主直观感受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加强了学生理论知识应用和操作技能的熟练, 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职业素质能力, 这里的能力已不仅是知识能力或者是专业能力, 而是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人协作和进行项目具体 (包括项目洽谈、报价、合同拟定、合同签署、生产组织、售后服务) 的社会能力等几个方面。在实践教学中, 学生自主积极的学习环境中, 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 培养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方式对教师而言是真正的“双向”, 通过对学生的指导, 转变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 从单纯的知识灌输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师、组织者和指导者。对于学校而言, 全新的课程理念, 提升了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通过“项目牵动式”的实施, 探索实践教学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管理特点、考核评价的变革, 逐步完善和整合学校课程体系。

“项目牵动式”分为两种形式:

1. 将社会上已经成功应用的实际项目引入教学, 作为创作内容。

按照项目实际要求模拟进行设计, 由学生自主收集资料, 研究整个设计思路和设计理念。按照整个展示设计的流程进行洽谈、预算、设计等环节, 通过方案对比产生优胜者。最后将实际案例的实施结果和设计整体理念作为案例教学讲授, 从此比较学生作品与实际实施方案的差距和问题所在。学生全程主动性学习, 教师负责指导。

2. 实际项目的真实参与。

教师通过与行业沟通合作, 将正在设计的项目引入教学, 按照甲方要求, 进行真实的方案设计。学生要深入工地, 从开始实地测量到后来的方案设计构思与实施, 都在教师的指导下, 自主进行。

三、“项目牵动式”在展示设计教学中的实施

1. 课堂理论知识讲述

基础知识的讲授要结合案例欣赏, 关键的知识点和难点的解析。

2. 布置项目具体内容

把相关项目布置下来。按照公司的标准程序组织学生并提出具体要求。

3. 收集材料

学生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通过图书馆和网络进行相关案例的资料收集, 找出可行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参考。此阶段需要学生主动进行, 学会分析案例, 同时把理论知识应用于策划方案中。

4. 初期方案的绘制

学生可以直接依据平面图纸进行平面和立面的布置。没有图纸的要到现场进行测量。初期方案要手绘草图, 手绘草图是设计者实现目标的初步构思, 是一个设计的思考方向, 需要经过多次的修改审核后才能定稿, 因此手绘草图不需要十分严谨, 方案可以多稿。

5. 甲乙方关于方案的讨论及确定

真实项目可以与设计公司总监进行交流和方案审定, 模拟项目的可以与教师模拟甲乙方进行交流。交流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方案的想法和理念, 锻炼学生表达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和与社会行业接轨的能力。方案的可行性、客观性、合理性、科学性在这里就可以体现出来。内容包括:初期方案的内容;预算;合同拟定;合同签署。

6. 计算机或者手绘设计表现

正稿制图草图经过多次修改, 定稿以后就要在进行正规的绘制了。在这个阶段主要进行计算机3D效果图表现和CAD制图。

(1) 全景展示3D效果图:主要表现展示场景的全部环境以及展示空间的规模和分布。

(2) 局部展示3D效果图:主要表现一些局部设计, 例如单体展台、展柜的造型, 或指从展示空间内部角度进行观看的效果图。

(3) CAD设计施工图:施工图是设计工作完成以后, 交给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所用的工程制作图纸。设计者通过施工图向施工人员诠释整个展位的形式、结构、尺寸和应用材料等细节内容, 以及施工程序与施工方法, 对于预算和工程效果起到重要作用。

7. 展示设计模型制作

展示设计制作中经常要用模型来具象展示微缩的展示效果, 它可以直观地表达设计者的完成效果, 及展示的整体效果。展示模型制作之初要进行方案的研讨、修改, 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使之成为最终的理想方案。通过实际项目让学生完成模型设计加工、产品质量检验等生产流程, 从中学习和掌握展示空间原理、材料处理、制造工艺。

8. 材料的使用

学生对于设计的方案使用的材料要进行确定, 这就要求学生全面了解展示应用的材料。临时展览应用的材料都是都是效果化的, 达到一定效果就可以, 避免材料的高频浪费。而专业展馆的材料就要结合不同性质的内容确定材料的性质, 应用的耐用性和材质感、科技含量要更深入考虑。

9. 项目的实施及现场问题处理

项目实施阶段, 可以要求学生积极到实地参与施工队伍的技术交底, 在沟通中发现问题整改, 历练学生的反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握施工进度、在施工工艺方面请教、在技术上最新的知识、展示会场的要求及申报程序等。

综述:在“项目牵动式”教学的具体实践中, 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主动传授知识, 而成为了一名组织者和指导。关键是学生针对项目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和设计创新,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 创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通过自主创新完成项目。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得更紧密, 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 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可以说, “项目牵动式”展示设计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 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 通过“项目牵动式”独特的教学效果, 验证了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教学模式, 为此应该进一步总结提高, 大力试用推广在其他课程教学中。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倡导“项目牵动式”为教学主导模式的展示设计教学, 促进展示设计教学改革与创新, 同时总结其经验推广到其他设计教学中, 使“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思路得以创新和发展。具体内容就是由教师提供一个社会实际项目, 指导学生参与整体设计和部分实施过程, 通过课堂理论基础知识学习、项目具体内容了解、收集材料、初期方案绘制、甲乙方关于方案的讨论及确定、计算机或者手绘设计表现、模型制作、材料的使用、项目的实施及现场问题处理一系列措施项目过程来牵动实践教学, 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实践过程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领, 把理论知识通过项目实践应用, 创新展示设计课程教学。

关键词:项目牵动式,教学,展示设计,创新

参考文献

[1]符远.《展示设计》[J].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5.

[2]丁剑超, 王剑白.《展示制作》[J].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8.1.

[3]王熙元.《新概念展示设计》[J].华东大学出版社, 2004.3.

[4]姚世奕.《关于艺术设计实训教学探讨》[J].《出国与就业》, 2011.10.

深化探究创新式教学 篇2

关键词:项目驱动模式教学;动漫设计教学;创新探究

目前,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长,要求我们必须将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我国未来综合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的许多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目前的发展趋势。为了有效地改善这一状况,我国教育界开始探索、研究不同的教育模式。本文将主要介绍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在动漫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和创新,为我国的动漫事业发展提供新技术、新活力。发展独有的特色动漫文化,也是我国在艺术文化领域中必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项目驱动模式教学

1.基本概念

项目驱动模式教学,就是指在不脱离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将课堂的自主性交给学生,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化教学模式,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力、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方向进行引导,促进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实践,以此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主要特点

项目驱动模式教学作为先进的教学模式,具备许多传统教学不具备的特点。

(1)自主性。项目驱动模式教学的主要目标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自主性。不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弊端之一。基于这个情况,项目驱动模式教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保证正确学习研究方向的基础上,所有的实践、设计过程都由学生自己亲自设计,使学生可以自主发挥,提高自主创造力,尤其是对于动漫专业的学生来说,自主创造性是必须具备的专业性素质。在动漫专业课程中,如果能够应用项目驱动模式的教学方式,将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

(2)实践性。项目驱动模式教学还具有实践性的特点。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学生都缺乏基本的实践能力。对于动漫设计专业来说,实践能力也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而在其他许多方面,我国的大部分学生都十分缺乏实践能力,致使他们在日后的工作中无法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只知道理论不懂得实践,大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因此,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模式,项目驱动模式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

(3)针对性。通过专业化的设计和规划,教师按需教学,使项目驱动模式教学具有针对性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教与学的互动,充分发挥出项目驱动模式教学的针对性特点。

(4)创新性。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创新性是非常重要的,而项目驱动模式教学就具备这个特点。在先进教学理念的影响下,项目驱动模式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出创新性,使课程具有弹性,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同时,由于项目驱动模式教学主要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只需要在教师的简单引导下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使得项目驱动模式教学的创新性充分地发挥了出来。

(5)灵活性。项目驱动模式教学还具备的一个特点就是灵活性。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项目驱动模式教学主要注重学生自主性的培养。项目驱动模式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其灵活性,在学生学习了专业知识之后,为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教师也可以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重要性

项目驱动模式教学替代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目前的教育事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性。在教学过程当中,项目驱动模式的应用可以改善以往枯燥无味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向上、充满乐趣的学习氛围,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二、我国动漫设计教学的现状

随着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也日益重视艺术事业。下文将结合我国动漫设计教学的现状进行具体的分析。目前,我国的动漫设计教学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从教育模式方面来分析。如今,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许多动漫设计院校内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许多阻碍。由于许多教师的教学水平达不到项目驱动模式教学的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而对于动漫设计专业来说,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又十分重要。这些因素要求我们必须将项目驱动模式教学应用到目前的动漫设计院校的教学当中,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建立现代化的新型教学模式。

其次是在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下,我国的设计专业整体形势一片大好,而设计专业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大到国家工业、建筑,小到影视、动漫等,都需要大量的专业设计人才,这一社会现状使我国对于设计院校的发展更为注重,而改革也成了未来设计院校的必然发展趋势。在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导下,我国的设计院校也致力于教学模式的发展与改革,尤其是针对项目驱动模式教学的研究,逐渐成了目前大部分设计院校的主要发展目标。只有不断地对教学模式进行完善与改革,动漫设计专业才会发展得更快更好。

最后,在设计院校中动漫设计专业起步较晚,是一种新兴的专业,这使得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专业性人才相对欠缺,对学生的教育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强大的专业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学校要从各种途径招聘优秀的专业教师。

三、项目驱动模式教学在动漫设计专业中的应用

下面,将结合具体操作方式,简要介绍项目驱动模式教学在动漫设计专业中的应用与创新。

1.设定目标

在项目驱动模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进行项目目标的设定。目标的设定,应尽量选择一些专业性知识强,但是又便于学生理解的目标。首先,教师应明确目标,对目标问题进行引导性的分析,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实践中可以更好地发挥自主创造性;其次,项目的选择也要具备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特点,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目前,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目标的设定有许多可以选择的方向,但是题材一定要积极向上,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2.项目选择

教师设定主要目标后,接下来的一系列工作都需要由学生自主完成。首先就是项目的选择,其中包括确定题目和项目的实践。在学生的项目选择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指导,使学生未来的研究实践方向不脱离课程的主要内容,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性,让学生可以充分开拓自己的思维。

3.探索实践

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团队合作和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对动漫的设计与分析,组员互相讨论,相互提出建议,使作品可以充分发挥出每个人的想法与创意。在进行分组的过程中,教师也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长,使同一组内的学生可以共同进步与发展。

4.项目展示

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代表把自己组内的作品给大家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说明,最好每次进行说明的学生代表都要有所变化,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和发言能力,也可以使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更加用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合来看,项目驱动模式教学的应用对于动漫设计专业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发展以项目驱动模式教学为主的现代化教学模式,为祖国培育出更多的专业性人才。

四、“项目驱动式”动漫设计教学创新的意义

基于目前的动漫设计教学现状,我们推行了项目驱动模式教学的实施。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创造力,为未来的就业提供了前期的铺垫。其次,项目驱动模式教学的建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仅在学习专业知识上,而且在其他各学科中都充满了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动漫产业的发展,也要求我们必须准确地对动漫设计专业进行定位,以适应社会市场的发展需求。同时,动漫设计专业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术性专业,它对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结合现代化的思想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实践操作这一方面。新教育模式的广泛应用,也对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此外,我国目前的动漫产业正处于重要的快速发展时期。在知识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也开始注重动漫产业的发展,许多教育机构都设立了动漫设计这一专业,这对于我国未来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发展我国独有的特色动漫文化也成了目前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

五、小结

为了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教育也进行了巨大的改革。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加速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国正在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融入现代化的先进理念,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完善,这也是目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项目驱动模式教学作为目前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受到了许多教育机构的关注。本文主要通过对项目驱动模式教学的介绍,论述了其在动漫设计专业的主要应用与创新,为动漫设计专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陈意丹.图像处理之“‘美味果汁饮料产品包装的制作”项目驱动式教学的实施[J].职业,2015(6):103-105.

[2]刘岩.“项目牵动式”展示设计教学的倡导与创新探究[J].大众文艺,2013(24):257-258.

[3]张佳佳.基于项目驱动的三维动画类课程教学模式探析[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187-191.

[4]汤宗健.自主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7):133-135.

[5]蔡琴,张凯.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4):175-178.

[6]刘韵璇.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浅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10(8):155-156.

深化探究创新式教学 篇3

一、变更题设推陈出新,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提高能力.通过变式探究教学, 能够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创设问题和变换问题中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和热情.提倡学生善于追求独特、新颖的解题方法, 善于变更和推广已有的题设背景, 增强问题新鲜感, 唤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培养学生思维过程的灵活性、多样性.

例如图1所示, 直线y=x+1与y轴相交于点A1, 以OA1为边作正方形OA1B1C1, 记作第一个正方形;然后延长C1B1与直线y=x+1相交于点A2, 再以C1A2为边作正方形C1A2B2C2, 记作第二个正方形;同样延长C2B2与直线y=x+1相交于点A3, 再以C2A3为边作正方形C2A3B3C3, 记作第三个正方形……依此类推, 则第n个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__.

变式1改变了原来题设中的直线表达式, 更主要的是把正方形改成了半圆, 问题的呈现方式也富有层次性, 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表现.变式2对题设背景的直线和图形都进行了灵活的变换, 通过基本图形的变换, 能使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 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视野,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使思维的灵活性和多向性得以培养和发展.

二、变中求真解中求新,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所谓发散思维, 是指从同一材料出发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 它往往透过现象找到问题的本质所在.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重要特征.反复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 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 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 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 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 使学生进入广阔思维的佳境.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

例已知:如图4, 抛物线y=-x2+bx+c与x轴, y轴分别相交于A (-1, 0) , B (0, 3) 两点, 其顶点为D.

问题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问题2若该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E, 写出E点坐标;

问题3 x为何值时, y>0, y=0, y<0?

问题4求四边形ABDE的面积;

问题5△AOB与△BDE是否相似?如果相似, 请予以证明;如果不相似, 请说明理由.

问题6在该抛物线对称轴上找一点P使得△ABP的周长最小, 并求出最小周长;

问题7以点A为圆心, 以AP为半径作⊙A.求证:当△ABP的周长最小时, 直线BP与⊙A相切;

问题8在线段BE上找一点F使得△OEF为等腰三角形;

问题9在抛物线和x轴上分别找一点M, N, 使得四边形ABMN为平行四边形;

问题10直线x=m交线段BE于点K, 交抛物线于点G, 当m为何值时线段KG最长?

深化探究创新式教学 篇4

一、赣南师范学院近几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一)总体实践成效

赣南师范学院是一所省属本科师范院校,位于江西省南部的赣州市。近些年来,学校在校、院(系) 两个层面各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教务处总牵头,学生工作部(处)、团委、招生就业处、计财处、科研处、人事处、资产管理处、 校友办公室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学校明确了各院(系)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责任主体, 具体负责实施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同时,面向大学生研究制定了扶持和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制度,开设了一些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选修课课程,建立了1个容纳量较大的校内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和10余个校外创新创业实训基地,面向大学生创新创业课外小组开放了实验室,常态开展一系列创新创业学科竞赛,初步走出了一条校内以“学科竞赛”和“课外科研创新”为主体,校外以“与地方企业开展横向合作”为主体的路子。创新创业教育逐步融入了第一课堂及主流校园文化,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认真总结和调研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欠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更多的依靠选修课或者课外讲座来实施,相应课时数占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的比重还较低,没有真正建立起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2创新创业教育面还不够广。无论是创新创业相关的竞赛、培训,还是创新创业项目申报、研究,参与的人数往往是少数,惠及面还不够广;3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相对滞后。师生中存在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片面理解,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教学生如何赚钱、如何当“老板”、怎么去开“公司”,甚至认为学生在校园摆个地摊、跑个外卖、做个商业代理就是在创业等;4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水平有待提高。当前从事这方面工作的老师大多只有理论知识基础而缺乏实践经验,难于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求;5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的力度尚较薄弱。近年来,校方虽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有一定的投入,但相对于学生和社会的需求来看,还仍显薄弱和不足;6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形成协作格局。更多的还是由学校单一地推进,没有充分借助社会教育资源和力量,形成学校和地方、企业协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格局。

(三)获得的经验启示

基于对学校近几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所取得的成绩及其存在问题的总结反思,我们获得如下启示。

(1)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是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创新创业教育牵涉高校的全局和各领域,这就要求高校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要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以创新创业能力和精神为核心,坚持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提升人力资本素质。

(2)加强领导和加大投入双管齐下,是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各高校要切合实际,研究制定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路和举措,加强指导管理和监督评价,配置经费、人员、场地等资源, 形成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真正使创新创业成为管理者办学、教师教学、学生求学的理性认知和行动自觉。

(3)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是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捷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等等[2],这些都是高校现实中存在的短板,必须加以重视和妥善解决。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努力补齐不良短板,才能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真正意义上的深化。

(4)形成完善的多元协同推进体系,是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撑。创新创业教育单单依靠高校而没有依托和发挥政府、企业和市场的作用, 只会形成“一枝独秀不是春”的效应。高校要在校内形成一个人员、设备、场地、经费、宣传多个方面协调支持的工作体系。同时,集聚政府、企业、 市场等各自的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尝试引进社会(企业)组织、公益团体和成功人士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和风险基金,积极争取教育、财政、科技、人社、工商、税务等部门支持,为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二、新形势下高校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路径

近期,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为高校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外围保障。结合近几年来的探索实践和相关政策、文件,笔者认为当前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可遵循如下可行性路径。

(一)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创新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

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类型和人才培养层次, 结合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在对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予以明确和细化的基础上,将是否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和精神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 引入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同时,从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创新创业需求紧密对接出发,相应地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比如,根据产业、行业发展的新形势, 开拓建立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学校与地方之间甚至是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又比如,根据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互补,尝试打通一级学科或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跨学科、 跨专业的交叉课程,探索建立校内跨院协同建设专业的新机制等等。当然,还有必要实施专业招生与就业挂钩机制,将各教学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纳入教学学院目标管理及年度考核。

(二)丰富创新创业课程,构建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要转化为教育实践, 需要依托有效的课程载体。课程体系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3]。高校应该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地位,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主动开发和构建立体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尤其是鼓励教师有针对性地编撰和出版适合学生多样化需求的创新创业教育校本教材。在课程内容上,可以引入创新创业实务课程,融入经济学、法律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风险投资和领导科学等内容。在教学方法上,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可通过课外实践、学科竞赛、创业体验等方式来完成。 在教学形式上,引导教师自觉开展启发式、讨论式、 案例式等教学形式,推动教师把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创新创业灵感。还可以借助互联网优势,尝试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学分认定制度,立项建设一批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视频公开课、慕课、微课等在线开放课程,供全校学生在线共享。

(三)科学激活高校用人机制,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师资队伍

拥有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创新创业专业师资队伍,是保障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要以校内师资为主,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4]。高校要以激活用人机制为引擎,着眼于长远, 不断优化创新创业专业师资队伍。笔者认为,以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为重点,通过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等多种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师专项培训;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目标,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创新创业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将创新创业教育业绩与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聘用和绩效考核直接优先挂钩;建立创新创业兼职教师聘任机制,在我校优秀校友和拥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创业投资人、成功人士之中遴选兼职教师,组建一批涵盖不同创业阶段、不同行业领域、不同创业需求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团队,为创新创业大学生提供常态化、专业化指导等等,均不失为可推广、可借鉴的举措。

(四)积极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各类平台,营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新常态

发展探究式教学,深化数学思维 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思维

探究式教学围绕问题展开, 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主线, 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 是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一种全新尝试.笔者认为, 探究式教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情境导入、归纳猜想和推理论证, 笔者就这三个部分在本文展开具体讨论.一、情境导入, 感性思维引路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心脏, 问题导入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 每一个数学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总有一定背景作为支撑, 背景能很好地诠释问题内涵, 还能提供一个具体、形象的问题载体, 降低问题的抽象性, 学生易于理解;另一方面,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将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因而, 在新课改的潮流下, 教师提问的艺术就是从数学问题的背景入手, 巧妙地设置情境, 给学生创设一个具体、形象的思维环境, 让学生从感性思维出发, 正确理解问题内涵, 并从中受到启发, 自主地发现问题.例如, 学习“轴对称图形”的时候, 笔者设计一组以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为主题课件:在花丛中翩翩飞舞又能将翅膀完全收合在一起的蝴蝶、在空中平稳飞翔的飞机、风靡全球的西式快餐麦当劳的标志、无线鼠标、普通的饮料瓶、沙漏等.这些东西都是学生在生活中最常见的, 尽管它们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 但是数学知识却将它们紧密联系在了一起.笔者提出问题:观看完这组课件, 你们得到了哪些重要的信息?发现了什么问题?很快学生便发现了教师所展示的东西都是左右对称的, 并找出了每个图形的对称轴, 他们对自己的发现感到很兴奋, 却不知道该怎样用科学的数学语言来命名自己的小发现, 于是他们提出了问题:这些对称的图形叫什么呢?除了左右对称, 还有什么特点么?第一个问题是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概念的一种反向表达, 展示了他们对轴对称图形已有的形象理解, 而第二个问题则是对所得知识的拓展, 表现了学生对更深层知识的渴求.二、归纳猜想, 过渡思维发展“没有大胆的猜想, 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对于初中生而言, 猜想不仅是一种学习和探索的方法, 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猜想不是毫无根据和漫无目的的臆想, 而是基于一定事实基础的大胆假设和推测, 笔者认为, 在数学教学中, 科学猜想可分为三步:1.仔细观察, 正确类比.观察是学生采集信息的重要来源, 而类比则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启迪思维的捷径, 仔细观察并进行正确类比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材料, 为进一步思考奠定基础;2.认真归纳, 全面总结.在这个阶段,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和类比的基础之上认真总结和归纳, 发现数学规律;3.合理假设, 大胆猜想.有了之前的基础, 学生对问题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了解, 认识也更加深入, 在此阶段, 学生要做的就是对已有的确定结论和规律进行推广和延伸, 合理猜测.例如, 在教授“一元一次不等式”时, 笔者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我们班总共有37名学生, 这个周末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公园游玩, 公园里有一个坐船游园的项目, 老师已经了解过了, 公园提供两种租船方式:大船25元, 可乘6人, 小船15元, 可乘3人, 老师想和大家一块坐船, 那么我们有几种租船方案呢?怎样租船最划算?这个问题非常有趣, 学生格外认真、积极, 很快就讨论起来, 也分别设计了全租大船、全租小船和大小船合租这三种类型的方案, 在大小船合租的方案中, 学生又有了不同的看法, 各小组对大小船数量的分配并不统一, 他们逐一计算不同方案的租金, 然后进行比较, 在细心地归纳和总结后, 他们发现改变大小船只的相对数量, 租金会经历一个由大变小、又由小变大的过程, 结合计算结果再通过合理猜想, 学生最终找出了最优方案.三、推理论证, 理性思维升华数学学习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习得, 更是一种思维的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在经历了教学情境之后的感性思维, 并借助于猜想实现了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 要完成完整的思维过程, 教师就必须要引导学生的思维上升为理性思维.推理和论证是理性思维的重要体现, 也是最能激发学生思维活跃性的数学活动, 更是探究活动的延续和发展.对命题的推理和论证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很多命题仅通过观察和实验无法得到确定结果, 而推理和论证却能给出科学的解答.教师要从命题的教学的入手, 引导学生用数学实例来理解真命题、用个例证明假命题, 还要融合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会学生使用数学符号来实现命题的推理和论证, 在此基础上, 再将推理和论证的方法推广到数学教学的方方面面, 灵活运用分析、推理和计算的方法, 严谨地得出结果.在第二部分的例子中, 在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后, 笔者又要求学生通过推理和论证的方法来检验猜测结果.学生纷纷开动了脑筋, 用上了刚学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知识, 设租用x只大船, y只小船, 而所需租借设为a元, 则可以列出不等式:25x+15y=a, 6x+3y=38, 通过对不等式进一步的计算和分析, 得出了正确结论, 并且将这个结论与之前猜测的结果进行比较, 感受两种思维的异同, 理解在数学学习中殊途同归的乐趣.总之, 探究式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 在探究式教学中, 教师要尤其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 通过情境引导、归纳猜想和推理论证实现由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升华, 引导学生一步步感受数学的精髓, 学好数学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发展思维.

参考文献

[1]沈岳夫.注重组题设计提升思维品质.理科教学探索, 2012.

[2]肖立平.主体探究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教学园地, 2009.

改革会计教学深化创新教育 篇6

关键词:会计教学,教学改革,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 就是一种能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 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思维, 并且对原有知识经验进行重新加工组合, 从而创造新知识、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 开拓新领域的能力教育。目前, 我国的中职学校教育越来越趋向于培养身心健康, 实践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 而会计教学作为传统学科, 更加需要用创新教育的全新活力来推动改革, 以更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来培养复合型的创新人才, 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会计教学中深化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 再不是局限于“记账、算账、报账、用账”的管家型人才, 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职业品质素养

人才交流会上普遍反映出, 用人单位除了要求应聘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强烈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敬业精神之外, 同时要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这些都是传统会计教学中所缺乏的。

2.专业胜任能力

人才市场、浏览网页、报刊等媒体的招聘条件上也体现出, 现在的企业招聘, 所需要学生的专业能力并不是单纯狭义上所指的专业技能, 更需要随机应变能力, 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等。

3.综合运用能力

如今最受欢迎的会计人才, 属于复合型人才, 并非纯粹是记账和算账, 而是会计核算、资产管理统计分析、秘书、人事等可能都要做, 经济发展, 竞争激烈, 企业招聘会计人才的标准也水涨船高, 这些都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和教师提出了新挑战, 会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如何在会计职业教学改革中深化创新教育

(一) 构建创新教育特色的课程结构。

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要通过课程这个核心环节来实现, 那么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培养目标的达成程度, 决定着职业学校的生存空间和发展价值。

1. 增设发展课程, 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摆脱传统学科模式影响, 为学生设计更符合学生兴趣和特点, 利于自身发展的学习内容, 比如为开设“银行会计”、“出纳会计”等课程, 更加与现实需求接轨。

2. 教学安排, 理实结合, 培养全方位能力

专业课程也要做到理论与实践同步, 以引导学生既重视理论知识, 更重视感性经验;使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自学能力、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同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健康教育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都得到较大提高。

3. 教材编排更新, 整合教学内容

会计准则数年便有变革, 税法内容更是每年都有变更, 教师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少而精的原则, 力求将那些陈旧、重复的内容剔除掉, 强化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有关内容。有的教材内容陈旧, 设计不够新颖, 版面排列不适合学生阅读, 这些都需要改革。

(二) 建设创新型的师资队伍

教师不应该是现成知识的“搬运工”, 而更应该建立与学生平等相待、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不应该是固步自封的“教书匠”, 而应该是不断超越和更新自我的教育家。

1. 会计教师需要参加在职人员的培训、进修, 进行学历提高等活动, 了解新会计制度和财经政策的变化;再有比如定岗实践, 定期进入企业实习等活动, 提高职业能力, 而非空有教学理论的说书人。

2. 学校为了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应开展讲座学习, 书本阅读等活动, 让教师不断进步, 知识更新, 更可以把教师的职业道德、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等都纳入评估体系, 更好起到激励作用。

(三) 构建创新教育特色的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 “以书为本”的教学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现代教育要求“以人为本”, 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 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 应是学习过程中的导演和伙伴.

1善于设问, 让学生“主动探究”

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 大胆发问。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质疑情境, 学生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 而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 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其思维更具挑战性.另外给学生设一些探究性的质疑, 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新欲望, 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

2、创设交流情境, 培养沟通能力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 精心设计讨论主题, 向学生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 展开讨论。例如, 在讲到对固定资产进行财产清查时, 可以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对于盘亏的固定资产可以按照账面价值记账, 而盘盈时则不可以, 只能按照重置价值记账等。

3、创设合作情境, 培养团队能力

会计专业教学中, 越来越多引入沙盘教学课程, 这就是团队能力的培养之一, 在运用过程中, 既对已学内容加以巩固, 又加强团队合作能力, 可以让学生提前感受职场竞技的硝烟。而在平时的教学中, 也可以创设合作的情境, 比如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

(四) 强化实践教学, 创建实训基地

传统的教学模式因过于强调课堂教学和学生对书本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作用, 往往与职业教育特色不完全相符。为改变这种状况, 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学校应根据专业特点创办各类实训中心, 在“动”中强调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所学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得到综合应用, 进而把理论转化为一种实际操作能力。

在会计教学中, 可以多开展各类技能比赛, 让学生在实训基地实习, 使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能够学以致用, 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充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创造能力, 也为理论知识的调整、完整、升华提供依据。学生在实际运用中, 就明确了自己的任务、工作性质、责任以及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水平和道德品质。这种教学活动无疑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马成荣.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有效实施及其推进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11.

深化探究创新式教学 篇7

一、语文课堂探究式学习的误区

在新课程改革紧锣密鼓的今天,要把探究式学习真正渗透于语文课堂之中,真正把教学的落脚点由教师主体转向学生主体,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得真知,使语文课充满探究味,却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1.仓促探究,流于形式。

没有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学生囫囵吞枣,没把课文读熟读透,还未真正产生自己的感悟和观点,老师就导出自己的答案,以致学生的探究浅尝辄止,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就流于形式;有的虽然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探究,但未能给以充分的时间展示学生的探究思考的成果和产生的情感体验。因而要尽量多给学生自主诵读、体悟、品味、展示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鼓励学生做课本的主人。

2.放任自由,疏于引导。

有的教师认为,探究式学习是针对传统接受性学习而提出的,是对接受性学习的彻底否定,那么,阅读教学的课堂就都交给学生吧!由此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只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忽视了教师点拨、引领的盲目探究的现象。由于缺少教师正确的目标导向、科学的方法指导、及时的质疑解惑、有效的组织教学,学生为读而读,没有了明确目标,抓不住重点,突不破难点,质疑只停留在表面,课堂上乱哄哄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课后脑袋一片空白。其实,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的能动参与,但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要教授探究方式、方法和策略,“扶”着学生走一程。在语文课标实践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3.问题直浅,没有实效。

别里科夫有哪些“有形的套子”?这些“套子”对别里科夫有什么作用?别里科夫有哪些“无形的套子”?比如这些问题,教师郑重其事地告诉学生要探究探究。其实,这些问题只是对课文内容的浅层的理解,学生只要稍微认真读一读课文,就能解决了。对高中语文教学来说,这样浅显的问题,显然没有探究的价值和必要。教师要在设问艺术上下功夫,力避直浅、琐碎,应把握课文的关键,使问题富有启发性和思维力度。比如《祝福》,祥林嫂非死不可吗?《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教头杀人是法制观念淡薄吗? 这一类问题紧扣文本,切入口不大,又具有开放性。通过探究,让学生在一个不太陌生的情境之中从自己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发掘文本的意蕴,既有自己的解读,又不苛求前人。设问要注重实效,因此,这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教学过程行进中的情况灵活安排。

4.忽视整体,两极分化。

学生在如今的阅读教学课上,思维比以前活跃,发言比以前踊跃。教师讲得精讲得少,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展示舞台。但是课堂主角仍然只是为数不多的活跃者,沉默的还是大多数人。教学时,我们往往会发现,一节课发言的人次可能不少,但发言学生的面并不广。于是,课堂上的积极分子由于有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自然加倍地去学习语文,思考问题,从而让自己表现得更好,赢得师生更多赞许的目光;相反,那些沉默内向者,那些语文水平一般的同学,更觉得这一切与己无关。他们在课堂上大多数时间只是一个个旁观者,不准备、不发言、不思考、不讨论。如此这般,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反不如以前;长此下去,就潜伏着一种可怕的危险:班上学生语文水平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走向两极分化。这显然与课程改革的初衷是相悖的。

二、语文课堂探究式学习的应用

1.课前预习,提出探究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更重要。”本次新课改的一个着力点就是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预习,学生就难以提出较高质量的探究问题。在授新课之前,通过学情调查了解学生对文本的认知程度,教师也可以借此了解学生最关注的问题,从而结合课堂教学目标,确定选题。

如上《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时,我在课前下发了调查表:

问题一:你喜欢这篇课文吗?A.喜欢B.不喜欢

问题二: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是_______。

问题三:请你仔细阅读课文,就课文内容提出至少一个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全班大多数同学不喜欢本文,原因多是认为离现实生活太远,不真实。许多同学提问:别里科夫只是一个中学教师,凭什么能辖制全城?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有吗?作品是否太过夸张?在选题时,笔者就此设计了三个探究题:

探究题一:是谁给了别里科夫辖制全城的权利?(结合背景,探究主旨。)

探究题二:如果别里科夫跟华连卡结婚了,他的生活会怎样?婚姻能否改变他的性格?(拓展延伸,进一步思考。)

探究题三:别里科夫离我们有多远?(联系现实,打破生活中的“套子”。)

本节课以这三个探究题为抓手,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再如,在教《鸿门宴》一文时,上课之前我布置学生思考:楚汉相争,刘邦与项羽当皇帝哪个更适合?要求学生通过预习课文、上网、到图书馆等途径搜集与之相关的资料来提出自己的见解。学生搜集到的资料十分丰富,包括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以及有关历史人物的相关诗文。他们提出,项羽只能当一方霸王,难以成为开创伟业的帝王,其悲剧是性格的悲剧,知人善任是成功的关键等观点。

2.课堂讨论,提升探究质量。

探究式学习的好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每一个学生的社会生活经历、知识结构、智力因素及家庭背景也不尽相同,他们对同一篇课文的理解和看法肯定会有异同。学生对所提的问题展开讨论,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机会把自己的见解告诉别人,得到别人的指导和认可,感受阅读和讨论带来的成功喜悦,从而达到与别人合作交流的目的。比如,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时,结合电视剧《水浒传》的相关内容,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思考。有学生认为,与原著相比,电视剧进行了不少改编,比如小说原著中陆虞侯等人在店中密谋陷害林冲这一情节,电视剧作了较大改编,为什么要作这一改编呢?这一改编与原著相比有了怎样不同的艺术效果?如果你是导演,你会怎样进行改编?这些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开放式的思考,没有标准答案,不求整齐划一,关键要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发散思维等。课堂上,学生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辩论会等多种方法,提出了许多很好的看法,从而使每个人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提升了探究质量,深化了课堂教学。

课堂上以探究方式进行学习所发现的问题有时令人眼前一亮。我讲郑愁予的《错误》,一起探讨诗歌主旨的时候,某生认为,“诗人的到来是个美丽的‘错误’。”多么个性化解读的回答,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这不是一个很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吗?我立即追问:这里的“我”是诗人吗?大家同意这个看法吗?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理解与思考作出自己的回答,不管回答是“是”还是“否”,都能体现学生思维的发散过程。

3.拓展延伸,注重课内外结合。

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不要将视野局限于薄薄的几本课本上。所以提倡学生要立足课内看课外。在教《寡人之于国也》时,疏通文意之后,我先让学生思考:梁惠王为什么对“民不加多”深感忧虑?学生们积极探讨,经过激烈的讨论,基本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战国时代,诸侯国战争造成人口急剧减少、兵员和劳动力匮乏。各国诸侯的当务之急是千方百计地吸引、争夺和控制人口,努力发展生产。在此背景下,梁惠王自然会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心急如焚了。为了引起学生对国家人口政策的关注和了解,我抛出了第二个问题,要求学生课后思考: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施行已有30多个年头,为什么现在各省陆续放开单独二胎政策?联系孟子劝梁惠王为增加人口而采取的措施,谈谈自己对这一转变的看法。通过这样的思考,学生在课堂上的探究积极性延续到课堂外,从而逐步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可以深化语文阅读教学,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兴趣。探究式学习已然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水,它给语文学习带来了广阔的天地和无限的生机,聪明的教师想必是不会拒绝的。

摘要:高中语文传统的阅读教学高耗低效,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式学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药,但目前这一方法存在的误区颇多,如何走出误区,需厘清其定义,摸索其方法,真正做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深入高效。

深化课堂教学 培养创新精神 篇8

一、激发兴趣, 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 学科产生 浓厚的兴趣, 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 从而在探索新知中迸发灵感, 培养创新意识。

1.以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兴趣和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幽默风趣、形象生动的语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途径。在学习武昌起义时, 我引用了歌谣“不用掐不用算, 宣统不过二年半。今年猪吃羊, 明年种田不纳粮”来分析武昌起义的必然性。听了这些形象的描述, 学生的兴致一下子高涨起来, 并且有了组织答案的方向, 这为其创新思维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以情感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历史教材无处不渗透着“爱国主义之情”“民族主义之情”等情感教育的内容,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 可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情感, 增强学习深造的时代紧迫感和振兴中华的崇高责任感;历史上风云人物、民族英雄的成长历程和惊天伟业, 可以激励学生刻苦学习、追求真理。通过这些内容的渗透不仅可以实现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时, 我补充了“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的场景, 请学生朗诵了毛泽 东的《七律 ·长征》, 播放了经 典电影《开国大典》。

3.以美激发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教材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因素, 如“汉魏之文苑、晋之清淡、南北朝以后的书画与雕刻、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无不于教育之中行其美育之作用。”“历史上各时代伟大与风雅之人物、事迹, 无不于智育之中, 含美育之元素。”历史 教材本身 就是一座 美育的宝 库。这些生动、鲜明的美的形象不仅能感染学生, 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 为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行奠定基础,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

二、鼓励质疑, 培养创新思维

质疑是一种探索精神, 是进步的前 提, 是创新的 起点。对现有的科学理论和传统的史学观点提出质疑是创造新成果的途径, 也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不迷信权威, 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我常引导学生 发现问题, 提出疑问, 求得解决。如必修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中在秦始皇像下有注解:秦始皇 (前246—前210年在位) 。我请学生大胆质疑:这样的时间表述是否准确?“始皇”的称呼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前246年至前221年之间, 对秦始皇的称呼应怎样表述更符合历史史实?

另外, 随着新课改的推广, 高考中开 始涉及史 学界的争鸣观点, 在处理这些知识时, 我首先让学生依托教材, 了解史学界的几种观点, 然后收集整理资料, 独立思考, 发扬科学的否定精神, 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比如,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一位颇有 争议的人 物, 史学界对他褒贬不一。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 我补充了很多战争中李鸿章运筹帷幄的材料, 也补充了李鸿章和儿子到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时的场景;在学习“洋务运动”时, 我详细介绍了江南制造总局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 然后给学生推荐梁启超的《李鸿章传》, 并让学生用一个月的时间阅读, 最后请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对李鸿章作一个中肯的评价。类似活动的开展,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拓展延伸, 深化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照本宣科就题讲题形成教学 封闭, 就难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所以我在教学中注意适当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多联想, 多角度思考 问题, 激活学生的思维, 增强创新意识。

在学习近代的不平等条约时, 我引导学生多维度评价“通商口岸的开设”。先给学 生介绍了 目前史学 界的几种史学观, 然后请学 生通过小 组合作从 “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四个角度对这一现象作出解释。这就使学生能对一些重要历史问题 进行较为客观、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论证, 并形成纵横相连的历史知识之树和学科体系。

在历史发展过程 中, 各种事物 具有相似 性和相关性, 但由于教材知识的静态性, 加之一些教学问题, 使学生很难在一种全新的问题情境中进行联想。因此, 我经常变换课堂教学模式, 对问题进行广泛的一题多问的挖掘训练, 以便于学生进行多方位探求新知。

上一篇:小学汉字书写教学下一篇:无功优化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