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模拟(共4篇)
反向模拟 篇1
随着大空间吊顶工程的增多,随之出现的吊顶施工技术问题也越来越多。由于顶棚在负风压作用下受到向上的推力,若反向支撑体系刚度不足,会产生一定的弯曲变形,从而使整个吊顶系统产生竖向或横向变形,易导致吊顶系统失衡开裂甚至埋下安全隐患。吊顶反向支撑[1]体系即是在吊顶空间内抵抗向上受压及侧向变形的支撑系统,常用型式为型钢反支撑或型钢转换层支撑体系。《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2001[2]第6.1.11条规定:当吊杆长度大于1.5m时,应设置反支撑”,但该规范对反支撑设置的方法、间距、规格、型式等均无明确要求,造成设计与施工较为混乱,当前许多做法质量良莠不齐,易出质量事故,且经济性不佳,造成大量钢材浪费,因此有必要研究一套成熟的方法用以指导设计与施工。
1 大空间吊顶反向支撑体系设置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大空间吊顶反向支撑体系设置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①负风压由于当负风压压力值大于吊顶反向支撑体系支撑力时会造成吊顶体系失稳破坏,因此负风压是吊顶反向支撑体系设置的主要影响因素;②吊顶反向支撑体系的设计支撑力吊顶反向支撑体系的设计支撑力应大于负风压的压力值,吊顶反向支撑体系的支撑力大小与吊顶体系的形式,选用的型材规格、材质、长度、布置方式等都有密切关系;③其他因素影响如通风管道或大型设备等影响吊顶反向支撑体系的设置。
同时发现:①现行规范标准并无对室内风压的取值;②吊顶反向支撑体系内吊杆、反支撑及转换支撑虽然都能承受负风压的作用,但其支撑力的大小却无参考依据,特别是反支撑及转换支撑变截面处理论计算较为困难,需通过试验确定各构件支撑力。
2 量化负风压对吊顶支撑体系的影响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10年版)[3]开洞率取0.02,0.10,0.30。仿真对象尺寸为16 100mm×25 400mm×7 050mm (宽×长×高)的建筑大堂(见图1),当开洞率取0.02时风口尺寸为756.7mm×3 000mm (宽×高);开洞率取0.1时风口尺寸为3 783.5mm×3 000mm (宽×高);开洞率取0.3时风口尺寸为11 350.5mm×
3 000mm(宽×高)。出风口为压力出口,压力出口默认为标准大气压值。
将模型导入FLUENT中,设置边界条件进行计算。其中进风口设为速度进口,本次仿真设定进风口风速分别为17.1 m/s(7级风),20.7m/s(8级风),24.4m/s(9级风),28.4m/s(10级风),32.6m/s(11级风)和36.9m/s(12级风)。选定K-E动量方程,根据风速和风口尺寸分别计算出每个风速对应的K(动能能量)和E(耗散率)。
仅以开洞率为0.02、风速为17.1 m/s时为例,列出对应各等级风速下仿真结果,如图2所示。
各等级风速下开洞率0.02,0.10,0.30时不同高度水平截面最大全压值如表1所示。
从风环境模拟水平截面全压图及表1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开洞率对风压有直接的影响,在开洞率0.3以下时,开洞率越小负风压越大。
2)水平截面高度距洞口上部高差越小,风压值越大。
3)水平截面高度距洞口上部高差超过一定范围时,截面高度处风压力值基本保持恒定。
4)风压存在不均匀性,最大风压值出现区域覆盖面积不大,主要集中在与洞口上部标高一致处。
3 吊顶反向支撑体系支撑力试验
3.1 吊杆支撑体系支撑力试验
为加载及操作方便,故将吊杆支撑体系倒置于地面上,以分级定量加砂均匀满铺的方式进行加载,加载重量叠加支撑体系自重。
吊杆为常用的直径10mm全丝吊筋,长1 500mm,试验中主龙骨采用38系列主龙骨,主龙骨间距为吊点间距;副龙骨采用50系列副龙骨,间距为400mm。吊点间距为1.0m×1.0m,纵横向取两跨的吊杆支撑体系。取3个位移测点,分别是单元中点、角点和边中点(见图3,4)。
由于吊杆支撑力过低,无法得出具体的力-位移曲线。当均匀施加的荷载累加到113 N/m2时(包含支撑体系自重),吊杆弯曲、支撑体系侧倾,即认为达到体系的最大支撑力。由试验结果得到该普通吊杆支撑体系使用状态能承受的荷载值113N/m2。(数据均已考虑自重影响)
3.2 反支撑体系(加强型)支撑力试验
加载方式与上节相同,采用常用的加强型反支撑形式作为试验构件(见图5),反支撑体系布置方式采用隔一设一布置,吊点间距为1.0m×1.0m,主副龙骨间距与材质均与上节相同,位移测点布置在中间单元的中心点、边点及角点(见图6)。
根据试验,反支撑支撑体系力-位移曲线如图7所示。在累计荷载值为200N/m2以下时反支撑体系处于弹性阶段,吊杆及龙骨无明显变形;当荷载继续增加,龙骨开始扭曲、吊杆弯曲,累计荷载值约为247N/m2时,主龙骨扭曲变大同时吊挂件亦产生严重扭曲,此时吊杆弯曲加大,当继续增加荷载时支撑体系侧倾(见图8)。因此,该体系的正常使用极限支撑力为200N/m2。
3.3 转换支撑体系支撑力试验
常用的转换支撑体系先通过型钢与原结构连接,再利用型钢在原结构下方形成纵横向网格状的转换层,然后在转换层上固定吊杆,形成吊顶支撑体系(见图9)。
为了操作和加载方便,将这种常见的转换支撑型式倒置在楼板上,选取了两种常用的纵横向间距进行试验,转换支撑试验如图10所示。第1组为转换支撑钢架间距2.4m×2.4m的转换支撑架体,跨度方向选取两个单元,测点布置如图11所示;第2组为转换支撑钢架间距2.4m×3.6m的转换支撑架体,跨度方向选取两个单元,测点布置及加载状态如图12,13所示。两组转换支撑体系的高度均为3m,其中4号角钢的转换支撑架高2.7m,上端通过螺母连接0.3m长的φ10钢筋吊杆,吊杆间距为1.2m×1.2m;主龙骨采用38系列主龙骨,间距同吊杆间距;副龙骨采用50系列副龙骨,间距为400mm。
从两组试验可以得出(见图14,15),在累计荷载值为1 70 N/m2以下时吊顶体系处于弹性阶段,吊杆及龙骨无明显变形,当荷载值在170~290N/m2时,龙骨开始扭曲、吊杆弯曲,当累计荷载值大于300N/m2时,主龙骨扭曲变大同时吊挂件亦产生严重扭曲,此时吊杆弯曲加大,当荷载持续增加到475N/m2时吊杆及龙骨垮塌,而此时角钢产生了较小变形(见图16,17)。因此可以认为,该体系的正常使用极限支撑力为170N/m2。转换支撑体系钢架部分位移明显小于吊杆支撑部分,在实际应用中可适当放大钢架间距,缩小吊杆间距,增大吊杆直径,以达到更好的受力效果
4 吊顶反向支撑体系的模拟计算
吊顶反向支撑体系的破坏型式多属结构失稳造成的,而SA P2000有限元软件中的屈曲分析功能主要针对钢结构失稳进行分析,因此宜选用SAP2000进行模拟运算,并通过与试验进行比对,验证SAP2000有限元软件在吊顶支撑设计与构造选型中的实用价值与可推广价值。
4.1 吊杆支撑力试验拟合
模型建立时,将吊杆的下部节点设置为固定端,吊杆上部节点与主龙骨连接节点为铰接,主龙骨与副龙骨之间的连接节点亦按铰接考虑,由于试验是倒置于楼地面上的,对于吊杆试验组影响很大,在模拟分析中着重考虑吊杆的初始位移,经调试当初始缺陷取跨度的1/300时拟合效果较好,在主龙骨上施加线性荷载,大小为1 N/m。
经计算,最小的1阶屈曲因子约为109,该结构体系的屈曲失稳线性荷载为109 N/m,即失稳面荷载为109N/m2(主龙骨间距1m),同时试验所得到的失稳荷载约为1 13 N/m2,对比模拟与试验可以看出结果相差约4%。从图18显示的屈曲变形可以看出,第1阶屈曲失稳形态与试验吻合。
4.2 反支撑支撑力试验拟合
显示的屈曲变形可以看出,第1阶屈曲模式侧移的整体失稳,与试验失稳结果相吻合。最小的1阶屈曲因子约为265,所以该结构体系的屈曲失稳线性荷载为265N/m,即失稳面荷载为265N/m2(主龙骨间距1m),同时试验所得到的失稳荷载约为247N/m2,对比模拟(见图1 9)与试验可以看出结果相差约为8%。
4.3 转换支撑支撑力试验拟合
从图20输出的结果可以知道,屈曲因子约为533,所以该结构体系的屈曲失稳线性荷载为533N/m,即失稳面荷载为444N/m2 (主龙骨间距1.2m),同时,试验所得到的失稳荷载约为475N/m2,对比模拟与试验可以看出结果相差约7%。从转换试验2组模拟结果可以看出,转换支撑上部吊杆及龙骨严重破坏,角钢产生变形,与试验失稳结果相吻合。从图21输出的结果可以知道,最小的1阶屈曲因子约为312,所以该结构体系的屈曲失稳线性荷载为312N/m,即失稳面荷载为260N/m2 (主龙骨间距1.2m),同时,试验所得到的失稳荷载约为285N/m2,对比模拟与试验可以看出结果相差约7%。
通过SAP2000有限元软件对反向支撑体系支撑力试验的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差异在10%以内,说明SAP2000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可以用于吊顶支撑体系的支撑力计算。
5 结语
通过对大空间吊顶反向支撑体系设置的影响因素研究分析,以及支撑力试验与模拟分析,可证明SAP2000软件对几种常用反向支撑体系的支撑力拟合效果良好,可应用于吊顶反向支撑体系的设计计算,因此可以明确吊顶反向支撑的设置思路为:①依据建筑物吊顶所在地的基本风压换算出基本风速,然后进行风环境的模拟,量化围护结构在实际开洞率下吊顶高度水平截面压力值,可以得到该吊顶系统受到向上的荷载设计值;②通过SA P2000对不同型式的反向支撑体系分别进行支撑力计算;③综合考虑工期、成本、现场实际情况等对满足支撑力要求的反向支撑方案进行比选,最终确定最佳方案。
参考文献
[1]庞俊霞.浅谈装饰吊顶反支撑[J].山西建筑,2011(11):221-222.
[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 50300—200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2010版)[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 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版)[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胡艳.非稳态风压驱动下单开口自然通风量理论计算及数值模拟[D].长沙:湖南大学,2013.
[5]史彦丽.建筑室内外风环境的数值方法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8.
反向模拟 篇2
一天,小城最豪华的酒楼里来了一群客人,他们刚入座,为首的就掏出一沓大票放到桌上,指明要酒楼老板为他们点一桌名贵菜肴,还要上酒巴楼最高级的`美酒。
菜陆续上齐了,老板兴致勃勃地让伙计搬出路易十三、轩尼诗等数十种名酒,让客人挑选。谁知这班人只瞥了一眼,就问:“有‘索古尔干红’吗?”酒店老板从来没有听到过有这么一种酒,张口结舌地问:“什么……什么干红?”“索古尔干红!”“索古尔干红?”老板立刻派伙计联系全城各大酒店,可是都没有结果,
这班人见老板拿不出索古尔干红,竟连一桌已经付了钱的菜都没碰,就离席而去。
这事儿一传开,全城轰动,大家纷纷猜测,这索古尔干红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酒。后来,当索古尔干红终于在小城出现时,期盼已久的小城人立刻将它们抢购一空。也直到这时,人们才惊奇地发现,这种干红的酿造商,竟然就是当初到豪华酒楼点菜的那班人。
聪明的制造商正是利用了人们的好奇心理,在小城做了一次成功的推销广告,打响了他的牌子。
反向模拟 篇3
在智能终端和业务应用的迅速发展的如今,EV-DO网络资源瓶颈伴随着用户终端及用户行为的变更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3G网络发展初期,主要3G终端是数据卡,大流量业务较多,因因此此网网络络的的主主要要瓶瓶颈颈在在前前向向时时隙隙资源;随着3G手机终端的日益增多,业务应用越来越丰富,EV-DO网络多种资源间需求不均衡,反向资源已成为空口的资源瓶颈之一。
为缓解反向资源拥塞,各种优化手段和特性被发现,其中反向干扰消除是一种缓解高话务下反向负荷的优化手段。
目前的EV-DO系统上行存在着用户间的多址干扰,制约着系统的反向性能,干扰抵消 (IC)基本原理是利用已检测的信号重构期望用户的干扰信号, 并从接收信号中删除掉。因此在EV-DO系统上行进行干扰删除,可以提升系统反向容量。并且,干扰删除技术可以降低上行噪声增长,使基站的反向覆盖半径扩大。
2 反向干扰消除技术及高通芯片支持情况
2.1 反向干扰消除技术简述
反向干扰消除技术可有效降低用户间干扰,其主要包含三种方式:PIC、TIC、TIC优化。
(1)PIC: Pilot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导频干扰消除
(2)TIC:Traffic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业务信道干扰消除
(3)TIC优化:厂商在PIC、TIC基础上,进行反向业务信道的功控参数优化,进一步降低业务信道发功率
其中PIC/TIC都是通过降低反向用户间干扰来提升反向容量,其中PIC是降低用户间的导频干扰,TIC降低用户间的业务信道干扰。
2.2 高通芯片支持情况
高通CSM6800芯片仅支持反向PIC功能,CSM6850芯片集成反向TIC和PIC功能,比CSM6800芯片有更高的频谱效率和VOIP容量,因此实现TIC功能可以大大的提升反向容量。PIC、TIC在CSM6850芯片上默认开启,TIC优化需要额外购买License[2]。
3 EV-DO反向干扰消除连片试验增益分析
3.1 EV-DO干扰消除及TIC优化前后所有载频整体 趋势分析
对试点区域选取32个EV-DO高话务的6800站点,更换成6850,并打开TIC优化license,观察操作前后的反向容量增益,分析EV-DO干扰消除及TIC优化前后,这些载扇整体的反向ROT、话务量、反向吞吐量的变化趋势,从而分析出干扰消除(PIC/TIC)对网络的整体影响效果。
分析结果:
(1) EV-DO干扰消除及打开TIC优化license后,忙时反向ROT降低1.25dB,全天反向ROT降低约0.92dB
(11-20至11-26为优化前;12-11至12-17为优化后)
(1至7表示11-20至11-26,为优化前;1至7标识12-11至12-17 为优化后)
(2) EV-DO干扰消除及打开TIC优化license后,反向吞吐量整体提升了0.28%,全天反向吞吐量降低了约0.55%
(11-20至11-26为优化前;12-11至12-17为优化后)
(1至7表示11-20至11-26,为优化前;1至7标识12-11至12-17 为优化后)
(3) EV-DO干扰消除及打开TIC优化license后,忙时整体话务量降低了2.53%,全天话务量降低了约2.06%
(11-20至11-26为优化前;12-11至12-17为优化后)
(1至7表示11-20至11-26,为优化前;1至7标识12-11至12-17 为优化后)
3.2 EV-DO干扰消除及TIC优化前后反向ROT、反 向吞吐量、反向话务量关系分析
对试点区域选取32个EV-DO高话务的6800站点,更换成6850,并打开TIC优化license,观察操作前后的反向容量增益,分析EV-DO干扰消除及TIC优化前后,所有半小时话统记录中反向ROT、反向吞吐量、反向话务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分析结果:
(1) EV-DO干扰消除及打开TIC优化license后,反向ROT低于打开之前;
(2) EV-DO干扰消除及打开TIC优化license后,反向吞吐量略高于打开之前;
3.3 EV-DO干扰消除及TIC优化前后增益分析-反向 ROT
对试点区域选取32个EV-DO高话务的6800站点,更换成6850,并打开TIC优化license,观察操作前后的反向容量增益,分析EV-DO干扰消除及TIC优化前后,不同的话务量下对应的反向ROT平均值。分析不同话务量下, EV-DO干扰消除及打开TIC优化license对反向ROT降低的效果。
分析结果
EV-DO干扰消除和TIC优化特性同时打开时,对10Erl以下话务量的载扇增益较小,反向ROT降低值低于0.5dB;对10Erl到25Erl的载扇,反向ROT值降低约0.8dB-1dB;对于25Erl以上的载扇,反向ROT值降低约1dB-1.4dB。
EV-DO干扰消除和TIC优化特性同时打开时,对载扇整体的忙时反向ROT平均值降低约1.25dB,对全天的反向ROT平均值降低约0.92dB;
3.4 EV-DO干扰消除及TIC优化前后增益分析-反向 吞吐量
对试点区域选取32个EV-DO高话务的6800站点,更换成6850,并打开TIC优化license,观察操作前后的反向容量增益,分析EV-DO干扰消除及TIC优化前后,不同的话务量下对应的反向吞吐量平均值,和不同反向ROT下对应的反向吞吐量平均值。分析不同话务量下,EV-DO干扰消除及打开TIC优化license对反向吞吐量提升的效果。
分析结果
(1) 在20Erl以下,反向吞吐量无提升;在20Erl以上,反向吞吐量提升波动大;
(2) 同样的ROT下,反向吞吐量提升0~2.8MB。
3.5 EV-DO干扰消除及TIC优化前后增益分析-话务量
对试点区域选取32个EV-DO高话务的6800站点,更换成6850,并打开TIC优化license,观察操作前后的反向容量增益,分析EV-DO干扰消除及TIC优化前后,不同的反向ROT下对应的话务量平均值。分析不同话务量下, EV-DO干扰消除及TIC优化对话务量提升的效果。
分析结果
(1) 在8dB以下,EV-DO干扰消除及TIC优化对话务量增益在6dB时约为13%,在8dB时约为1%
(2)在8dB以上,EV-DO干扰消除及TIC优化对话务量无增益
3.6 EV-DO干扰消除及TIC优化前后增益分析-KPI
对试点区域选取32个EV-DO高话务的6800站点,更换成6850,并打开TIC优化license,观察操作前后的反向容量增益,分析EV-DO干扰消除及TIC优化前后,这些载扇整体的EV-DO连接失败率、掉话率、软切换失败率的变化趋势,从而分析出干扰消除(PIC/TIC)对网络KPI的影响效果。
分析结果:
(11-20至11-26为优化前;12-11至12-17为优化后)
(11-20至11-26为优化前;12-11至12-17为优化后)
(11-20至11-26为优化前;12-11至12-17为优化后)
(1) EV-DO干扰消除及打开TIC优化license后,EV-DO连接失败率下降了约43%,连接建立性能得到提升,如图16。
(2) EV-DO干扰消除及打开TIC优化license后, EV-DO连接掉话率上升了约88%,连接保持性能下降,如图17。
(3) EV-DO干扰消除及打开TIC优化license后, EV-DO软切换失败率下降46%,移动性能提升,如图18。
4 结论分析
根据试点区域32个站点数据分析,有如下结论:
(1) DO干扰消除和TIC优化特性同时打开时,对10Erl以下话务量的载扇增益较小,反向ROT降低值低于0.5dB;对10Erl到25Erl的载扇,反向ROT值降低约0.8dB-1dB;对于25Erl以上的载扇,反向ROT值降低约1dB-1.4dB。
(2) DO干扰消除和TIC优化特性同时打开时,对载扇整体的忙时反向ROT平均值降低约1.25dB,对全天的反向ROT平均值降低约0.92dB;
反向购买会计处理探讨 篇4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2008) 中的定义, 反向购买是指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交换股权的方式进行的, 通常发行权益性证券的一方为购买方。从法律结构看, 上市公司控制非上市企业, 上市公司为母公司, 非上市公司为子公司。但由于定向增发的股份超过上市公司原控股股东的原有股份, 公司控制权实际已经转移到非上市企业的股东手中。此时, 控制上市公司是法律上的子公司股东, 而母公司 (上市公司) 反过来成为被收购方, 这种并购称为反向购买。例如, A公司是一家受乙公司控制的小型上市公司, B公司为受甲公司控股100%的非上市公司。B公司为了“借壳上市”, 经协商达成协议, 以A公司发行权益性证券形式, 交换甲公司持有的B公司的全部股权, 从而实现了对B公司的控制, 在法律上成为B公司的母公司。但由于A公司发行普通股超过原有的普通股, 使B公司原股东甲公司持有A公司的股权超过乙公司, 而使A公司在会计上成为被购买方, 而B公司则成为购买方。典型反向购买图示如图1所示:
通过对反向购买定义的分析以及《关于非上市公司购买上市公司股权实现间接上市会计处理的复函》 (财会便[2009]17号) , 可以看出反向购买的处理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判断:是否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如何确定购买方和被购买方;根据交易性质进一步分析确定被购买方是否构成业务。
二、业务构成与否的判断
是否构成业务是判断借壳上市在会计处理时适用购买法还是权益性联合法的关键。判断交易是否构成业务应从上市公司未来的经营性收入和经营性现金流主要产生自哪个业务单元方面进行判断。该判断应从两个方面可以进行印证:
第一, 从上市公司 (壳公司) 所保留的资产和负债情况判断。例如, 在完成借壳后的上市公司的A公司已经将其业务相关的资产和负债全部置换出去, 未来的经营性收入和经营性现金流只有可能来自于非上市B公司的业务, 那么B公司与A公司的合并显然不构成业务。第二, 如果从上市公司 (壳公司) 保留了部分或全部业务, 那么需要从新老业务的相关性、协同性和未来业务量对比情况进行分析。例如, 在2008年时代传媒借壳科大创新 (600551.SH) 上市的案例中, 虽然壳公司科大创新保留了资产、负债和业务, 但因为其所保留的业务规模小, 对公司的主营业务不构成重要影响, 且与重组后的主业相差悬殊等原因, 此次合并仍被认定为不构成业务的反向购买并按相关原则进行会计处理。但在另一个保留了业务的合并案例中, 由于收购方与被收购方在业务上的同质性, 此次合并被判断为构成业务的反向购买。此外, 合并准则中也明确提出, 如果一个企业取得了对另一个或多个企业的控制权, 而被购买方 (或被合并方) 并不构成业务, 则该交易或事项不形成企业合并。企业取得了不形成业务的一组资产或是净资产时, 应将购买成本按购买日所取得各项可辩认资产、负债的相对公允价值基础进行分配, 不按照企业合并准则进行处理。即不构成业务的企业并购, 即便属于非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 同样也不能按照购买法进行会计处理。
三、反向购买的会计处理原则
在合并报表层面, 反向购买的会计处理依照是否构成业务分别适用权益联合法与购买法。对于不构成业务的反向购买, 在会计处理上以权益联合法为基础, 而对于构成业务的反向购买, 则采取购买法进行会计处理。
第一, 不构成业务的反向购买的会计处理原则。反向购买所适用的权益性交易的原则与同一控制下的权益联合法在会计处理上应是相同的, 即:对于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按照原账面价值确认, 不按公允价值进行调整, 不形成商誉, 合并对价与合并中取得的净资产份额的差额调整权益项目;合并报表包含被收购企业当期期初至合并日实现的损益和现金流量情况;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第二, 构成业务的反向购买的会计处理原则。构成业务的反向购买应按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原则处理, 即采用购买法的处理原则。按照公允价值确认所取得的资产和负债, 确认合并商誉。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确认为商誉, 企业合并成本小于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负商誉) , 计入合并当期损益;合并报表仅包含被收购企业自并购日后实现的收益;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计入合并成本。
四、案例分析
*ST张铜向江苏沙钢集团定向发行股份, 换取沙钢集团拥有的淮钢特钢63.79%的股权。交易如图2所示:
交易完成后, *ST张铜的总股本将变更为1 573 721 910股, 沙钢集团直接持有其中74.84%的股份。该反向购买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1) 这是非上市公司 (江苏沙钢集团) 以所持有的对子公司 (淮钢集团) 投资63.79%的股权为对价取得上市公司 (*ST张铜) 的控制权。 (2) 从法律意义上, 本次合并是以公司为合并主体对淮钢特钢进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鉴于合并完成后, 公司为淮钢集团原股东沙钢集团所控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的相关规定, 本次企业合并在会计上应认定为反向收购。 (3) 淮钢特钢 (法律上的子公司) 为会计上的购买方, *ST张铜 (法律上的母公司) 为会计上的被购买方。 (4) 被购买方*ST张铜公司构成业务。被购买方*ST张铜仍然留日常经营活动的资产和负债, 即没有发生资产处置行为。没有成为一个净壳公司或只仅持有现金、交易性金融资产等不构成业务的资产或负债的公司。根据财政部会计司《关于非上市公司购买上市公司股权实现间接上市会计处理的复函》 (财会便[2009]17号) 规定, 被购买方*ST张铜应认定为构成业务。但是, *ST张铜发布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重大资产重组报告书》公告中却将其认定为:不构成业务的反向收购。其披露判断的依据和理由如下:“公司2007年、2008年度巨额亏损, 公司外部融资环境恶化, 因未及时归还银行借款及供应商货款而形成的诉讼较多, 在公司现有架构下, 实现盈利的可能性较小, 因而, 公司预期不能给股东提供股利、更低的成本或其他经济利益等形式的回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关于做好执行会计准则2008年年报工作的通知》 (财会函[2008]60号) 和财政部会计司《关于非上市公司购买上市公司股权实现间接上市会计处理的复函》 (财会便[2009]17号) 的规定, 公司本次向沙钢集团定向发行股份, 收购沙钢集团63.79%的股权, 为不构成业务的反向收购”。此外, 这次合并成本与取得的上市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之差额654137341.67元, *ST张铜认为本次资产重组为不构成业务的反向收购, 因此在备查财务报表中按权益性交易的原则调减“资本公积” (按规定应确认将近6.5亿的“商誉”) 。
五、思考与建议
基于以上案例分析, 笔者就反向购买的会计处理存在的政策疑难和理解差异, 建议如下:
第一, 进一步细化企业会计准则中反向购买的定义。对通过“权益互换”实现反向购买中“权益互换”的具体形式进行明确界定。反向购买合并除了包括换股合并的形式, 还应包括资产交换等形式。否则极少数企业可能会利用会计准则暂时的盲区, 以会计准则中反向购买规定未明确包括资产交换形式为由, 将资产重组交易界定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滥用公允价值制造出大额合并价差并计入当期损益。第二, 《关于非上市公司购买上市公司股权实现间接上市会计处理的复函》规定的“交易发生时, 上市公司保留的资产、负债构成业务的”判别条件容易产生理解差异。“上市公司保留的资产、负债构成业务”究竟是指反向购买之前上市公司的状况还是反向购买完成后上市公司的状况应明确界定。第三, 反向购买合并价差计入商誉以及商誉减值测试问题有待商榷。对于反向购买合并价差计入商誉的上市公司, 未来将面临商誉减值测试的压力较大, 尤其对于反向购买确认巨额商誉的上市公司更是如此。因此, 反向购买合并价差计入商誉以及商誉的减值测试问题不仅对于地产财务业绩至关重要, 对于同样情况的买壳上市企业亦具有广泛的代表意义。第四, 应严格限定公允价值的运用。公允价值运用的首要前提是可持续性, 如果经济事项或交易模式的预期是不可持续的, 则应严格限制公允价值的运用。第五, 我国上市公司正在股权分置改革的过程中, 上市公司往往会进行业绩承诺, 如不能达到业绩承诺将面临向流通股股东支付股改对价补偿的情况, 而承诺业绩和股改对价会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 可能出现少数上市公司为规避支付股改对价进而虚增利润的情况。在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关注会计信息决策相关性的情况下, 尤其在引入公允价值等增加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内容后, 应同时严格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监管, 防止部分企业出现盈余管理行为进而损害中小投资者的权益。
参考文献
【反向模拟】推荐阅读:
反向工程07-20
反向学习09-04
反向应用10-31
反向微笑曲线07-18
反向神经网络05-24
商标的反向假冒10-02
反向代理服务11-13
反向尽职调查内容列表10-24
反向购买合并财务报表07-03
切分法反向记忆单词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