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潜工艺

2024-10-04

挖潜工艺(共8篇)

挖潜工艺 篇1

1 单家寺油田概况及存在问题

1.1 概况

单家寺稠油油田位于滨县凸起以南、滨南油田以北、利津油田以西, 主要含油层系为沙河街组、东营组和馆陶组。共探明含油面积19.64Km2, 地质储量8657.62×104t, 动用面积17.39Km2, 动用储量7352.59×104t。

1.2 存在问题

1) 油汽比降低, 周期效益变差

随着周期轮次的增加, 剩余油饱和度较低, 排水期延长, 蒸汽吞吐效果变差, 周期产油量, 周期油汽比逐周降低。

2) 受蒸汽超覆和层间差异影响, 层间动用不均衡

单83、单56、单6西等区块, Ng组都采用一套层系开发, 部分井层间差异大。表现为高渗透层吸汽量大, 采出程度高, 低渗透层吸汽量少或不吸汽, 动用差, 剩余油饱和度高。统计生产多层的井101口, 层间渗透率级差在4倍以上的井有25口, 在3倍以上井有5口、2倍以上15口。另外由于蒸汽超覆现象的存在, 严重影响了稠油油藏的层间动用。

3) 汽窜现象严重, 蒸汽利用率低

由于吞吐轮次的增加以及层间差异大影响, 使得单家寺稠油区块汽窜不断加剧, 汽窜井对由最初的单对汽窜发展成目前的多方向交叉汽窜, 由原来的同层汽窜发展为目前的不同层之间汽窜。

2011年发生汽窜226井次, 同层汽窜202井次, 不同层汽窜24井次, 注汽井热损失较大, 蒸汽利用率低。

单56块中部井距近 (100*140m) 、地层能量低, 汽窜逐年加剧, 年汽窜井次由2006年27井次上涨到目前55井次。汽窜频繁造成蒸汽热利用率低, 油井回采水率增大, 周期效益变差。表现为注汽压力逐周降低, 低于10兆帕, 下泵开抽后低液高温状态生产, 排水期延长, 见油后迅速出现供液能力不足现象而停产, 剩余油动用难度大。

2 层间剩余油挖潜配套工艺应用情况

在稠油后备储量不足的情况下, 稠油稳产难度加大, 因此, 如何改善单家寺油田老区开发效果, 延缓稠油递减, 是滨南采油厂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 滨南采油厂积极探索改善多轮次吞吐后稠油老区开发效果的有效途径, 在挖掘层间剩余油潜力等方面进行了汽窜通道封堵、分层注汽、投球选注、氮气泡沫调剖等多项工艺探索与实践,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认识, 为稠油老区稳产积累了宝贵经验, 也为下步剩余油挖潜指明了工艺方向。

2.1 汽窜通道封堵技术

1) 水玻璃类复合堵剂封窜

原理:该堵剂A剂主要成分是含有多种添加剂的硅酸钠溶液, 为灰色透明粘稠液体, B剂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及添加剂, 为无色透明液体;采用双液法施工, 在地层条件下, 两种工作液相接触混合后, 堵剂粒子间互相交联, 胶结成为耐高温, 抗压强度高的白色凝胶状固体, 达到堵水的目的。

堵剂特点:耐温性好 (200℃以上) , 易于泵送, 可根据注入情况调整施工参数, 实现深部调剖。该工艺目前在我厂试验1井次 (单83-026) 。

基本概况:该井位于单83-014块东部, 单83-014块含油面积2.47Km2, 有效厚度12.5m, 地质储量426.6×104t。

存在问题:单83-026井馆陶、沙一合采, 渗透率差异大 (9倍) , 汽窜严重 (与单83-028、单83-024、单83-058、单83-059等井有汽窜史) , 目前单83-026井已生产8个周期, 累产油31106吨, 由于层间差异较大及汽窜影响, 上部油层动用好, 剩余油饱和度低, 下部油层动用差, 剩余油饱和度高。

为挖掘剩余油, 提高层间动用程度, 制定了高温堵剂封窜措施。为提高措施针对性, 提高措施有效率, 对该井堵剂类型、施工管柱进行了优化。

施工情况:以往施工采用光油管笼统挤注, 针对性差, 为提高措施针对性, 提高措施有效率, 首先对主要吸汽层位进行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管柱优化, 最终确定使用封隔器卡封, 单独对上部馆陶组高吸水层封堵。共挤入堵剂90方, 施工压力0-6MPa。

实施效果:

施工后注汽压力比上周提高1.2MPa, 汽窜方向减少为1个。

从生产情况看, 本周峰值35t, 比上周峰值产量高10吨, 目前周期生产182天, 平均日产油达到了19t, 与上周同期对比增油3028t,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HMC树脂类堵剂封窜

原理:该堵剂组成单元的A环为间苯二酚型, B环为邻苯二酚型。A、B环在一定条件下可与醛类发生缩合反应, 形成凝胶 (耐温180度) , 实现对窜流孔道的深部封堵, 提高蒸汽利用率。该堵剂在25℃下的粘度为1.5m Pa·s, 易于泵送进入窜流通道深部。

施工工艺优化:为有效保护堵剂段塞, 提高主体堵剂利用率, 在主体堵剂前后加入了2个铬冻胶保护段塞, 即铬冻胶段塞+HMC树脂堵剂+铬冻胶段塞的方式。

现场应用:

2009年以来, 实施封堵工艺9口井, 措施后注汽压力平均上升0.7MPa, 减少汽窜18井次。

从施工后生产效果看, 施工9口井有效7口井, 措施有效率77.8%, 措施后平均单井周期天数延长25天, 平均单井周期增油310吨, 油汽比提高了0.1。

2.2 分层注汽技术

原理:针对层间差异大、井内没有防砂管的井, 为改善层间动用程度, 开展了分层注汽工艺试验。该工艺采用热敏封隔器进行层间封卡, 先注下层, 到量后投球封堵下层改上层注汽。

适用范围:隔层较厚 (一般大于3米) ;井况好, 无套变、套损井

单146-1状况:该井目前已经生产12个周期, 累计产油30776吨, 累计注汽36975吨, 累计油气比0.86, 已处于多轮次吞吐末期;纵向上渗透率差异较大 (生产Ng5、7两层, 上层1107.24×10-3um2, 下层544.76×10-3um2) , 通过测吸水剖面证实该井纵向上存在严重的蒸汽超付、吸汽不均匀现象 (上层吸汽63%, 下层吸气37%) 。为提高纵向动用程度, 对该井实施分层注汽。

施工情况:1) 、下入分层注汽管柱:提高下层注汽质量;2) 、优化注气量:上层1200t, 下层2900t。

实施效果:

注汽时上层按注汽总量的30%配汽, 下层按70%配汽;措施后注汽压力上升了2MPa-3MPa, 蒸汽波及半径有所扩大。该井投产后峰值日油达到了26吨 (上周峰值产量12吨) 目前54.6/18.6/66%, 井口温度73度, 已生产150天, 累计产油2619吨, 平均日产油17.5吨, 同比增油1134吨, 取得了良好效果。

2.3 氮气泡沫调剖技术

氮气泡沫调剖机理:一方面加入的表面活性剂具有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 另一方面氮气与表面活性剂可以在岩心孔隙中驱替较好、剩余油饱和度较低的地方形成稳定的泡沫流。泡沫的形成造成渗流阻力的增加, 使注汽压力升高、注采压差增大, 迫使注入流体进入物性较差、驱替不好的孔隙中, 这样, 可以提高注入流体的波及程度, 改善吸汽剖面, 起到封堵调剖作用, 提高波及体积。

2009年以来, 针对单六块、单56块层间差异大、油井含水高的井, 实施了氮汽泡沫调剖工艺。共施工9口井, 有效6口, 有效率67%, 平均单井油汽比增加0.1。

2.4 投球选注技术

投球选注工艺的适用范围:油井夹层小, 封隔器无法卡封, 不能分层定量注汽;油井套管变形、损坏, 笼统注汽效果差;油井高低渗层交替分布层间矛盾突出, 中、低渗透层动用程度差。

2.4.1 技术原理

投球选注工艺技术, 是利用精制的耐高温、高压有弹性的选堵球由注入汽 (水) 两相流体为携带液, 在井筒内自动有选择地封堵吸汽 (水) 速度快的高渗透层射孔炮眼, 高渗层被封堵后注汽压力升高, 直至达到中、低渗透油层的启动压力, 使大部蒸汽注向中、低渗透层, 从而达到调整吸汽剖面和提高油层动用程度的目的。

2.4.2 选堵球的设计与研制

1) 选堵球的工艺要求

(1) 选堵球相对密度为0.9~1.0, 以保证选堵球能在流体中漂浮流动;

(2) 选堵球耐高温320℃、耐压17MPa;

(3) 选堵球在高温高压下能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一定的弹性, 一方面, 在高温高压条件下, 堵球不能因破损影响封堵效果;另一方面, 在高温高压条件下, 堵球必须具有一定的弹性 (在320℃、16MPa压力下, 封堵12mm的炮眼, 球体嵌入深度在2mm左右) , 即不能失去弹性影响封堵炮眼的效果, 更不能因为变得太软, 选堵球被挤入炮眼, 堵塞油层;

(4) 堵球的直径为22mm。

2) 材料的选择。

根据选堵球工艺的要求, 试验了多种金属和非金属材质, 如不锈钢外镀膜、碳纤维、复合橡胶等。经过筛选最终确定采用耐高温、高压的不锈钢外镀膜材料制作空心选堵球;

3) 球径的确定。

在材料选定以后, 分别做了直径从20~26mm的空心选堵球。为了保证封堵效果, 一方面做了选堵球封堵Φ12mm射孔炮眼的试验, 直径为22~26mm的堵球封堵效果都很好;另一方面, 考虑到射孔枪型大多使用Φ127mm, 最终确定了Φ22mm为最佳的选堵球直径;

2.4.3 现场应用

单146-1井于2001.10.22日投产, 生产Ng1-3, 射孔井段1120.5-1147m, 20.3m/2层, 渗透率分别为1107.24×10-3um2、544.76×10-3um2, 非均质性差异大。2010.2.21日停, 生产10个周期, 累计产油28290吨, 累水50129吨, 累注32340吨, 累计油气比0.87, 回采水率1.55。第10周周期产油844吨, 油汽比0.26;2010年4月实施投球分层注汽工艺, 初增油7吨, 周期产油1012吨, 油汽比0.36, 措施累增油158吨, 油汽比提高0.1, 效果较好。

摘要:单家寺油田位于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 是胜利油田热采开发最早的稠油油田, 主要含油层系为沙河街组、东营组和馆陶组。共探明含油面积19.64Km2, 地质储量8657.62×104t, 动用面积17.39Km2, 动用储量7352.59×104t。2011年单家寺油田稠油产量55万吨, 占全厂总产量的28%, 为滨南采油厂增储上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随着蒸汽吞吐轮次的增加, 大部分稠油油藏已进入高轮次吞吐阶段, 开发效果逐渐变差, 主要表现为层间动用不均衡、油汽比逐周降低、含水逐渐升高、井间干扰越来越严重等问题。自2009年以来, 为解决稠油开发中暴露出的这些问题, 实现稠油老区的高效开发, 引进多种新型工艺如:高温封窜、分层注汽、氮气泡沫调剖等, 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单家寺油田在剩余油挖潜上所做的工作进行分析, 查找原因, 寻找下一步治理对策, 从一定程度上改善稠油老区开发效果。

关键词:单家寺,稠油老区,挖潜工艺

参考文献

[1]谢文彦, 等.辽河油田公司优秀科技成果汇编.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6.

[2]张义堂, 等.热力采油提高采收率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6.

[3]谢文彦, 等.第三届全国特种油气藏技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4]张锐, 等.稠油热采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9.

[5]刘文章, 等.稠油注蒸汽热采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9.

明星衣橱:挖潜移动电商 篇2

国内首档明星跨界时尚真人秀节目《女神的新衣》此时正紧锣密鼓制作中。明星衣橱砸下数千万元,成为这档节目的特约赞助商。围绕内容植入及广告声效呈现等问题,林清华向电话另一端不断询问并提出要求。

这是移动应用明星衣橱的一次跨屏营销。当你看到这篇文章时,该期节目已在东方卫视和优酷同步播出。

产品上线两年来,明星衣橱一直在飞速发展。截至目前,该款应用总激活用户数已达4000多万,日均活跃用户数300多万。2014年8月,明星衣橱已完成C轮融资5000万美元,估值已超2亿美元。

街拍大数据化

创办明星衣橱前,林清华曾在山东纸媒行业工作了11年,后在天涯社区做了4年副总裁。

林清华自称已先后担任过报社内大部分职位。作为山东第二大都市报《山东商报》创办人之一,在担任该报总经理两年内,林清华将报社广告和发行收入两项之和从6000万元提升到了2亿元。时值2007年,正是这份报纸最为辉煌的时期。

新媒体已于此时悄然起势,而江南春的分众传媒同年几十亿元的广告收入,极大地触动了林清华的神经。

2009年,林清华加入天涯社区,出任营销副总裁。然而,林清华的经营才华却没能在天涯发挥到极致。回看这段历程,林给出的解释是,天涯始终没有开发出特别好的广告产品。

正当林清华颇感焦虑时,天涯内部已有不少人在私下讨论或已正式辞职创业。2011年,一位前同事基于大数据的创业获得了巨大成功,林清华受此鼓舞,也打算在这一方向一试身手。

几经研讨,林清华和他的合伙人决定在电商领域发力,并将经营范围聚焦在了服装服饰上。

做此选择,原因有二:其一,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3年中国垂直女性时尚电商行业研究报告》,在明星衣橱上线的2012年,服装鞋包销售额已占当年全国网购总量的26.5%,高居首位。其二,网货中绝大部分服饰没有品牌,相关数据呈现非结构化特征,而海量非结构化数据,为数据挖掘提供了巨大空间。

在林清华看来,时尚分为三档:首先是时尚前沿,可见于时尚大片、T台秀等,但这些产品偏重概念,与市场和产业均有一段距离;时尚中间,当季流行元素已经产业化,会在第一时间穿在明星、名流、达人身上,这一阶段的产品,既引领时尚,又接地气,恰到好处;流行末端,更多体现为“爆款”。

在这一划分的基础上,明星衣橱开始以明星街拍为切入点,希望逐步引领时尚。

明星衣橱的自我定位是基于时尚大数据的移动应用。很多用户在浏览杂志、网络时,常会发现某一明星的穿衣搭配,自己特别喜欢,但又不知去哪儿买。明星衣橱解决了这一难题。

通过关联搜索及匹配技术,明星衣橱可自动解读和关联时尚数据,从而实现时尚与大众消费的有效对接——一边是图片上最流行的穿搭款式,一边是电商网站上实打实的商品信息,点击即可购买。

它的工作原理大致是这样的:一方面,给街拍图上的衣服打上时尚元素标签;另一方面,每天在全网电商中获取服饰单品数据,借助独有的时尚元素标签库,明星衣橱把这些单品数据“洗”成结构化数据。由于两者使用的标签库一致,系统会在搜索后自动匹配出同款或相似款商品的购买链接。

事实证明,基于这一技术开发的产品大受欢迎。明星衣橱上线第一天,就已收获两万多个注册用户,并得到了App Store的推荐。

以一网打尽全球时尚街拍这一方式,明星衣橱抓住了用户强需求,用户看好谁身上的衣服,马上就可以在该应用上下单。不仅如此,用户还可在这里了解全球最前沿搭配,培养时尚感觉。

无激励不社区

事实上,在明星衣橱最初启动时,创始人林清华并无将其做成社区的打算。

但在A轮融资时,明星衣橱在商业计划书中明确提及,这是一家时尚版Shoppingmall,既有购物,又有媒体,还要有社交。对此,林清华的逻辑是,社区需要人气,有了人气再做社区会比较容易。

在汇集大量用户后,2014年春,明星衣橱开始搭建社区。在历经两次改版后,目前该产品已非常稳定。在各类时尚话题火爆讨论的基础上,明星衣橱的用户黏性已进一步增强。

在林清华看来,只有不断满足用户的利己需求,社区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此利己一说,可做三方面解释:其一,一个并无太多时尚感的女性,可能周围也是这样的朋友,在穿衣搭配上给不了她太多有价值的建议,她需要时尚达人的帮助;其二,用户买到中意产品未必分享出来,但看到一款心仪产品却买不到,则可能会四处打听,比如发一张截图到社区内等待回复等;其三,在无任何激励的情况下,达人无动力答疑解惑。

对明星衣橱来说,达人的观点分享相对更为重要。为满足达人们的利己之需,林清华采取了以下两个步骤:一、重点推荐活跃达人,为其积攒人气。达人中不乏实体店或淘宝店店主,其名气的提高会直接拉升所在店铺的销售业绩。二、酝酿推出“达人电商”机制,即在平台与达人之间,创建一个极具激励性的利益分配模式。

nlc202309021529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她们虽无分享链接的动力,但求链接却是人之常情。用户如果打算购买某张街拍图上的服装,可以将街拍图贴到社区内求链接,后续工作交由明星衣橱检索系统予以自动匹配。这样一来,大量图片将来自社区,这相当于用户帮明星衣橱完成了街拍图的获取工作。

明星衣橱的社区内容,可大致分为自拍、美妆、教程、娱乐八卦等几大类。林清华称,团队未来发展目标是,要让每一位用户在每一个板块都能有话可说。

目前在每日新增十几万激活用户的情况下,明星衣橱仍保持着近10%的日活率。

介入上游

明星衣橱刚刚完成的C轮融资,来自4家机构,值得注意的是,领投的是国内某知名服装集团。

为什么会是这样?林清华透露,因业务扩展,未来明星衣橱需要服装设计、生产、供应链等方面经验,而该服装集团可给予鼎力支持。

就电商发展模式,林清华的观点是,不能刻意求轻,因为太轻不见得能做出来,而重有重的好处。

“一个有价值的平台,不能只靠佣金或广告,还要靠交易赚钱。目前电商导购模式很轻,但瓶颈也来得很快。”林清华称。

流量是电商生死存亡的关键。过去几年中,PC端垂直电商要么已消失,要么已被综合性电商收购,原因无非是没有流量。但在移动端,垂直电商又有了新的想象空间。明星衣橱举动看似突兀,实则条件已经成熟:它的移动端已聚集足够多的人气和流量,亟需更为高效的商业价值转化路径。

林清华表示,移动电商将成为明星衣橱的主营业务,未来三年内,团队计划将电商销售规模做到五六十亿。

2014年第四季度,明星衣橱将上线C2B服饰定制业务,在最大化商业价值的同时,大力改善用户体验。

林清华对此解释称,尽管明星衣橱的数据匹配已足够精确,但仍有用户反馈说,有时点击链接进入购物页面后,发现商品质量并不足够好,但这是当下团队无法操控的。

鉴于不少淘宝店或实体店店主,常会把用户收藏最多的服装款式图片拿给工厂代工,林清华认为,明星衣橱也完全可以这样做。

目前明星衣橱用户,年龄基本在18岁~38岁之间,其中25岁以上这部分女性用户有一定经济实力,她们对服装品质的要求比较高,推出C2B业务更多是为满足这一群体的需要。

林清华表示,女性对服装的需求,第一是款式,第二是面料和价格,明星衣橱通过介入并严格控制上游各环节,可为用户提供定制化、个性化、更为优质的产品。

丝路关键南亚挖潜 篇3

历史上,南亚诸国(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阿富汗、尼泊尔、马尔代夫、不丹和孟加拉)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目的地, 也是通往阿拉伯和非洲世界的必经中转站。今天,南亚地区仍然是广东最重要的海外合作伙伴之一,尤以印度、巴基斯坦潜力最大。

粤印双边贸易活跃

一是双边贸易额持续高速增长。2008年,印度驻广州总领事馆成立,双方经贸合作迅速发展,双边贸易额从2004的18.5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100.4亿美元,年均增长达23.5%。

二是广东对印度处于顺差状况。2004年,广东对印度的贸易逆差为2.17亿美元,其后,广东对印度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顺差由2005年的3.37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65.3亿美元,2012年回落到54亿美元。

三是印度在广东投资活跃。印度在华投资领域主要涉及信息技术、医药制品和生物技术等,2004年,广东利用印度外资总额为94万美元,到2012年大幅上升至1728万美元,是2004年的18.4倍。

粤巴双边贸易提速

广东对巴基斯坦投资和贸易总额不高,与巴基斯坦的合作主要还在国家层面上:

一是双边贸易增长快速。2003年,两国进出口总额为24.3亿美元,2012年为124.1亿美元,年均增长19.9%。

二是中国处于贸易逆差状况。2003年,中国对巴基斯坦逆差额为5.7亿美元,2012年上升到31.4亿美元。

三是两国相互投资起伏较大。2005年、2008年和2011年巴基斯坦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出现波峰点,投资额分别为768万、1452万和971万美元;2007年、2009年和2012年出现波谷点,投资额分别为248万、380万和183万美元。2003年,中国对巴基斯坦的直接投资总额为963万美元,2007年达到峰值9.11亿美元,其后有所回落,2009年为7675万美元,2010年和2011年有所上升,维持在3.3亿美元,2012年又下降至8893万美元。

粤印合作须求同存异

一是双方政治、战略互信不足。受历史纠葛、地缘政治和国家发展战略差异等因素影响,印度常以国家安全等原因实施贸易保护,先后对签证政策进行调整、进口电信设备实施安全审查和本地化战略、进口电力设备加征高额税收,中印正常经贸关系受到冲击,这也是印度对华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

二是经济存在同质化竞争。中印两国分别于上世纪70、80年代实行经济改革,相继走上工业化道路。广东与印度在产业结构和国际分工的一致性,决定了双方经济整体上存在同质竞争关系,合作领域有限,这种状况在短期内将难以解决。

三是印度国内自身问题。印度经济改革进展迟缓,相关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劳工、土地、社保等法律体系繁复等问题均影响广东企业投资印度的信心和实效。

四是社会文化生活习惯差异较大。受历史、宗教和文化影响,印度生活习惯和消费倾向与中国差异很大,阻碍了广东和印度经济交往。

粤巴合作要规避安全风险

一是安全形势复杂多变。近年巴基斯坦政局不稳,袭击中国在巴基斯坦企业时有发生,增加了中方人员安全隐患和企业投资风险,制约了广东企业对巴基斯坦的投资。

二是经济环境欠佳基础设施薄弱。巴基斯坦平均税率在20%左右,关税较高,经济政策环境欠佳。基础设施滞后、能源短缺加剧等因素也制约和阻碍了广东企业在巴基斯坦投资和进一步发展。

三是合作单一投资增速缓慢。广东对巴基斯坦贸易出口增长快,但进口增长缓慢,而且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不大。广东企业在巴基斯坦以工程承包和技术合作为主,直接投资额很低, 投资活动处于起步阶段,增长速度缓慢。

四是社会文化差异较大。中国与巴基斯坦官方互动频繁, 但民间相互了解渠道少、程度低, 不同民俗、宗教和语言等原因, 易造成误解, 影响双方经贸关系发展。

互联互通,突破瓶颈

目前广东与南亚国家在市场、融资、技术、劳务、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达成这一目标面临许多瓶颈。如何拓展投融资渠道,参与主体发挥何种作用等均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广东与南亚国家贸易规模不大、限制较多,贸易过程不能产生规模效应,双边贸易层次低、费用高,经贸合作尚处于初级阶段。国内银行与南亚国家在开展双边贸易方面没有结算协议,结算往来全部通过第三国银行办理。人民币出入境受额度限制,企业货款回收困难,贸易存在风险。

受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美日等国印度洋战略政策影响,“中国威胁论”在南亚地区有一定的市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广东与南亚国家来说,首要问题是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制约,充分尊重各方利益,在国家层面建立基于政治互信的海洋合作机制。

粤印合作前景

一是畅通合作交流渠道。首先是建立并完善广东与印度合作交流机制,消除分歧,凝聚共识,增加对彼此的了解和认同。其次是共同搭建双方合作发展平台,减少贸易壁垒,避免单方面使用贸易限制措施,共同努力为企业开展投资与贸易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是提升双向投资质量。抓住印度城市基础建设、铁路、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契机,结合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升级的需要,加大对印度投资,强化资本运作,深化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当地人力、物力及社会资源,提高项目合作投资的针对性和成功率。通过营造宽松投资环境吸引印度信息技术、医药制品等优势产业来广东投资,近距离学习其先进制造技术和经营理念,促进我省相关产业发展。

三是深化信息产业合作。建立并完善与印度信息产业交流合作机制,鼓励两地企业开展业务、技术合作,提升广东信息产业的水平。同时加强在人才培训和招聘方面的合作,向广东企业推广其管理及运营经验。

四是加强能源领域合作。印度风电装机容量2013年位居世界第五,要充分利用我省在风电装备和太阳能发电部分装备制造的优势,加强双方在能源领域合作。

粤巴合作方略

一是继续扩大经贸合作。鼓励并支持有条件的广东企业前往巴基斯坦投资兴业,同时欢迎巴基斯坦企业利用自身在农业、纺织业等领域的优势,前来广东寻找投资机会。

二是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拓展工程承包业务的深度和广度,尤其是在铁路、港口、能源、电信等工程领域,实现以工程承包为基础,资金、技术、管理、设计共同融合、良性互动的策略,推动广东在巴基斯坦承包工程的转型升级,提高经济效益。

三是完善旅游合作机制。制定并落实有关旅游合作具体实施办法,拓展旅游市场, 加强旅游促销,增加游客人数。邀请巴基斯坦旅游主管部门组织当地旅游业界参加中国(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和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

挖潜工艺 篇4

一、开展“对标挖潜”活动是企业扭亏脱困有效途径

大中型钢铁企业“对标挖潜”活动自1999年开展以来, 已经走过了16年。参与对标的成员企业由最初 (1999年) 的40家左右, 到2015年末增加到62家。涵盖了占全国钢产量62%以上的钢铁生产企业, 占会员钢铁生产企业的80%。从钢铁企业反馈的信息看, 各大钢厂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一是市场信息失真的问题, 由于一些企业的生产组织结构中, 成本中心多, 产线过长, 造成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直接面对市场的仅仅是产品和销售环节, 其他成本中心很难真切感受到市场的压力。

二是成本管理模式不能与生产组织改进、品质结构优化、资源优化、质量成本设计等生产经营过程实现紧密和有效衔接。对于生产组织规模大, 产线多, 高度集约化的钢铁生产, 成本核算不够详细, 无法满足组织改进、资产优化和选择最优工艺路径的成本资料需求等。

在这个前提下, 加强企业间的低成本竞争, 仅仅把成本控制在小处节省, 积少成多是不够的, 要通过设立标杆, 加强与本部门或者兄弟单位之间的对比, 处理好成本与质量、成本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 寻找成本系统优化的平衡点, 寻找企业扭亏脱困的有效途径, 从而系统降低成本。

二、“对标挖潜”评十佳活动对企业降成本、增效益起到了促进作用

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是推进企业不断发展的两个轮子, 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对标挖潜”的主要目标是降成本、增效益, 而成本的降低与效益的提高却需要这两个轮子同时驱动才能实现。2003年中钢协组织开展了《关于“对标挖潜”十项主要产品最佳制造成本评选》活动, 在这16年的发展历程中, 通过“对标挖潜”评十佳活动为钢铁企业提供了行业内先进的制造成本指标数据, 还列示资源、装备等生产条件以及影响成本变动的主要原因等, 使其他企业与其进行对标更有针对性, 在钢铁企业成本管理中树立了“标杆”的作用, 管理成效日益凸显;与此同时, 各大钢铁企业积极推进技术进步, 通过对标挖潜, 推进工艺工序的不断改进升级, 把软件和硬件结合起来, 促进了工序成本的不断降低, 也极大提高了企业管理和决策水平。

三、开展“对标挖潜”活动的重点做法

在特定阶段上差距无所不在, 任何环节、任何工序、任何岗位的指标, 通过科学合理的对比, 都能找出差距和不足, 找出差距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在“对标挖潜”活动开展过程中, 各大钢厂对标降本, 虚心找差距、寻不足, 创新思路定措施、强管理, 重新找出企业发展的新机遇。

1. 制定和公布了成本核算规程, 提高指标的可比性

为更好地深入开展对标挖潜活动, 提高钢铁企业之间成本信息的可比性, 中钢协配合财政部颁发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钢铁行业》实施办法” (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考虑到我国大多数钢铁企业的惯例, 明确规定了钢铁行业主流程和主要辅助产品采用综合结转分步法核算产品成本为基本方法;考虑到引进作业成本法有益于企业精细化管理和营销决策, 鼓励企业采用这一方法;《实施办法》规定成本中心内的作业费用向产品结转, 统一了成本明细表;将全焦、煤气、粗焦油作为指定的联产品, 硫铵和粗苯是否作为联产品由企业自定, 其他产出物则作为副产品或回收品冲减成本;明确了成本项目和成本要素的分类, 如执行与节能服务企业签订的节能服务合同, 实际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支出, 作为成本要素核算等;对非正常停工制定了确认标准和核算路径、大修理费用进制造成本核算等, 将进一步促进钢铁企业产品成本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会计水平, 提高了企业间成本数据的横向可比性。

2. 不断提高“对标挖潜”数据的规范性和广泛性

采购成本对比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 为更准确地反映铁矿石采购成本情况, 从2014年5月份开始, 加强了采购铁矿石品位的上报汇总。要求各企业上报铁矿类产品的平均品位的准确数据, 由“对标挖潜”办公室按统一品位折算后排序。进口铁精矿按65%品位, 其他铁矿类品种按62%品位统一折算, 为企业进行成本对比提供了更合理的依据。由于品位的数值对折算成本的影响较大, 所以, 有时企业因人员更迭等原因漏报、误报, 工作人员都及时发现并提醒企业补报和纠正, 保证了数据的准确和规范。此次会议上, 明确提出, 通过进一步提高“对标挖潜”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不断吸收合规的优秀钢铁企业加入到“对标挖潜”活动中来, 增加数据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将活动推动向全行业, 扩大工作覆盖面。

3. 延伸对标外延, 实现国内、国外两大市场对标

“对标挖潜”办公室依托对标数据资料和国外权威部门的成本数据完成了对国内外钢铁产需、原燃材料采购价格、主要产品成本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对中外主要钢材品种的要素成本进行了对比以及对中外主要钢材品种的运营成本和完全成本进行了分析比较, 提出了降低钢铁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4. 为行业和企业提供成本分析, 加大“对标挖潜”宣传力度

随着铁矿石、煤焦等钢铁原燃料约束程度提高, 铁矿石供给及钢铁行业耗能问题广为各界关注。钢铁成本分析越来越受到政府及行业管理部门的重视。为及时反映企业成本变化情况, 并就企业在降本增效方面做法和经验进行交流, 《中国冶金报》开辟了“对标挖潜”活动专栏。每月由“对标挖潜”办公室提供关于采购成本方面的评述文章, 对主要原燃材料采购成本前五名企业和后五名企业的平均采购成本进行分析比较, 鼓励采购成本较高的企业向先进企业学习, 降低成本共同进步, 该工作加大了对“对标挖潜”工作的宣传, 扩大了工作影响, 为企业相互借鉴、降本增效提供了支持。

四、着力提高创新意识, 深入开展对标挖潜

1.“对标挖潜”提升对标短板的消化吸收过程

由于各钢铁企业规模、工艺水平和地理位置等客观因素千差万别, 除个别情况外, 钢铁产品的成本不可能完全可比, 今后要围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基础, 在找对差距的基础上, 通过钢铁企业间对成本管理数据进行对比, 分析本企业成本高低的重要原因, 研究降低生产成本的途径, 以确定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成本控制目标, 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 将措施逐层分解到部门、岗位甚至每名员工及各个工作或业务流程, 逐一核实到位, 并通过专门的部门或人员, 对改进措施予以落实到位, 形成一种不断完善的渐进式改进过程, 助推达标效果。

2.“对标挖潜”工作需要全员参与

通过钢铁企业间采购成本、生产经营成本、技术经济指标、盈利能力等指标的对比与交流, 找出经济效益水平差异产生的原因, 制定降低成本、节能降耗、提高企业盈利的措施才是“对标挖潜”工作的实质。因此, “对标挖潜”工作绝不仅仅是财务管理部门的事情, 而是涉及到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产品的质量、节能降耗、提高劳动生产率、调整产品结构以及大宗原燃材料的采购、产品销售策略、物流渠道、对外投资、产业链的形成等。因此, “对标”只是手段, 而“挖潜”才是工作的目的。“对标挖潜”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 是把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与盈利目标紧密结合的重要措施, 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需要企业方方面面的参与, 是成本预先控制的重要手段, 是节能减耗的重要方法, 是企业主动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式。应当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程序, 在钢铁企业经营决策中制度化。

3.“对标挖潜”工作是项系统工程

开展“对标挖潜”活动降成本, 重点在于研究提高盈利能力的大思路, 不能只停留在过去的习惯做法上, 精打细算是必须的, 但应当围绕提高综合经济效益水平来进行, 用最好的设备, 吃最精的料, 取得最好的成本指标、技术指标, 却不一定取得最好的效益, 甚至亏损很大, 这是当前“对标挖潜”活动要解决的最大的问题。所以我们研究“对标挖潜”工作, 不能只局限在对比成本数据上, 而是要建立系统成本的概念、落脚到综合效益水平上。由此, “对标挖潜”降成本要实现由表观成本向深度成本的转变, “对标挖潜”降成本的效果需要在生产布局、系统优化、结构调整、技术更新改造、设备使用周期研究等各方面得到落实, 提高企业整体效益水平, “对标挖潜”降成本工作才能有大的突破, 因此需要在全行业、全方位地开展“对标挖潜”工作。

4.“对标挖潜”工作是永恒的主题

目前在部分对标企业中存在着对“对标挖潜”活动的认识问题, 虽然在指标上先进, 但企业效益水平不高, 对标工作还要不要继续做?“对标挖潜”工作并不是要解决所有的问题, 也不是企业对标数据先进了, 效益情况立刻就能改观, 存在着“对标挖潜”工作做好了, 由于原燃材料及钢铁产品市场情况进一步恶化, 效益情况更加艰难的情况, 但眼睛向内、开展“对标挖潜”活动、向管理要效益是解决当前钢铁行业生产经营困难的有效方法, 是企业自身能决定和操作的事情, 在外部环境稳定的情况下, 成本降低多少, 钢铁企业经济效益就能增加多少。

开展挖潜增效实现效益提升 篇5

一、合理优化配煤结构, 向降低入炉煤成本要效益

配煤成本占全焦成本的90%以上, 优化配煤结构, 降低用煤成本, 实现效益最大化, 是当前朝川焦化公司扭亏增盈的重要措施之一。在生产过程中, 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 以“合理配入低价煤”为目标, 持续优化配煤结构。通过密切关注煤炭市场形势, 制定优化配煤结构新方案, 在保证煤种质量前提下, 对于性质相同或接近的煤种, 多配价格低的, 少配或停配价格高的, 同价格煤种, 多配质量好且有资源保障的, 少配或停配质量差的, 实现低成本高效益。扣除市场因素影响, 2013年, 吨焦入炉煤成本比2012年下降12.05元, 增利1250万元。

二、规范采购渠道, 向原材料采购挖潜要效益

规范采购渠道, 优化采购方式, 保证采购质量, 完善采购预前控制体系, 坚持采用战略供应商、比价采购、招标采购等方式, 确保物资采购渠道透明、价格合理、流程规范, 有效提高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建立优质优价、稳定可靠的供应渠道, 准确把握市场动态, 及时判断供求关系, 合理确定原料库存。生产部门与采购部门之间相互沟通、协作、监督, 杜绝以次充好和缺斤短两现象。制定原煤亏吨考核办法, 减少计量损失, 全年增利155万元。最近, 集团公司5个焦化企业在焦化事业部的统一指导下, 签订了原料统一采购协议, 充分利用集团公司原料大宗采购, 价格、资金可协商的优势降低采购成本, 目前效果已经显现。

三、调整产品销售结构和销售渠道, 向市场要效益

依托集团公司贫瘦原煤丰富资源, 抓住平顶山无贫瘦精煤洗选且紧缺状况, 购进质价对等的贫瘦原煤进行洗选, 累计洗选贫瘦精煤25.85万吨, 增加利润1235万元。根据各产品盈利情况, 公司积极调整生产和销售结构, 在保证焦炭稳定生产的前提下, 尽量生产和销售盈利产品精煤 (不含贫瘦精煤, 下同) , 同比增加精煤销售32.54万吨, 增利572万元。同时, 充分利用公司客户资源丰富的优势, 依据客户需求, 增加以煤换焦和买焦卖焦数量达27.96万吨, 增利149万元。按照集团公司提升焦化板块运营管理要求, 对焦化产品的销售, 集团公司焦化事业部, 依据市场变化, 对集团公司内部5家焦化企业的焦化产品销售实施统一管理, 由集团公司统一对用户谈价、谈量, 避免了5家焦化企业无序竞争, 确保企业效益最大化。

四、优化工艺流程, 向管理提升要效益

优化工艺技术, 在洗煤上做到将原煤“吃干榨净”。公司定洗煤副产品考核下限, 规定洗出中煤灰分不得低于60%, 煤泥灰分不得低于70%, 矸石灰分不得低于80%。在此基础上合理提高精煤灰分, 最大限度提高洗煤回收率, 确保洗煤效益最大化, 全年多回收精煤0.89万吨, 增利735万元。炼焦系统精心组织生产, 强化热工操作管理, 调火做到精调细调, 根据焦炭成熟情况及时调整标准温度, 减少回炉煤气量, 提高化产回收率。加大煤气发电技改力度, 提高煤气发电效率, 全年累计发电7245万千瓦时, 同比增加992万千瓦时, 增利665万元。

五、强化资金管理, 向优化资金管控要效益

坚持以销定产, 优化库存, 减少资金占用, 加快资金流转,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降低财务费用;大力压缩非生产性费用支出, 合理处置、积极盘活废旧闲置资产;加大货款清欠力度, 降低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 将货款回收、其他应收款回收与各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及奖惩挂钩, 确保资金安全, 切实降低经营风险;加强货币资金管理, 定期召开资金筹划会议, 落实当月资金运筹和下月资金预算。

六、强化激励约束机制, 向企业高效运转要效益

转换经营机制, 强化激励约束机制, 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在成本控制、效率提升方面, 公司充分利用民营企业优势, 将分配机制、用工机制与市场对接, 达到了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 机构精简, 企业高效运转的效果。参照集团安全风险抵押金管理办法, 建立经营承包责任抵押制度, 从基层到分厂、班组和个人, 层层明确目标责任, 层层交付风险抵押, 层层传递经营压力, 把经营责任与劳动成果、经济利益挂钩, 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激励约束机制, 促进公司整体经营形势持续稳步好转。

七、加强成本费用控制, 向实施全员成本目标管理要效益

经企管、财务等部门市场调研, 结合供应、销售部门以往发生费用, 同时考虑到企业实际情况, 将供应、销售部门的所有可控费用纳入总体考核, 对供应部门采购单价规定最高限价, 采购量规定最低限量, 应付账款保持一定欠款额度;对销售部门按销售价、销售量规定最低限, 货款回收做到新款不欠, 老款按比例逐月清回, 每月完成情况由企管部考核计提相关费用, 费用指标由财务部门控制, 为避免税收风险, 供应、销售部门费用支出在指标控制范围内凭合法票据据实列支, 材料采购费用及销售费用得到了有效控制, 同时也提高了供应、销售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八、修旧利废、回收复用, 向物尽其用要效益

由于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 焦化企业面临市场持续疲软、企业效益不佳、资金回收困难等不利局面。在当前企业亏损的情况下, 钱从哪里来, 已成为当务之急的头等大事。确保公司现金流不断裂, 一要靠提质增价;二要靠内部挖潜。尤其在内部挖潜方面, 企业还有很大潜力。2013年5月, 朝川焦化公司督察部组织相关部门对供应公司仓库、各生产厂二级库进行了实地盘点, 对废旧物资建立台账。为降低成本, 杜绝浪费, 制定了修旧利废、回收复用奖励办法, 一方面根据材料单耗, 考核辅助材料消耗;一方面充分利用废品废件做补充。2013年有效利用公司废品废件3.5吨。

九、做好税收筹划, 向优惠政策要效益

纳税筹划是企业降低税务风险的有效途径, 通过合理、合法的纳税筹划达到企业实现收益最大化的目的。纳税筹划是指在国家税收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 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进行的前期筹划, 尽可能减轻企业税收负担, 以获取税收筹划收益。所以, 如何把握好税收政策的脉搏, 充分利用好税收政策、法规资源, 通过合理避税来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成本, 谋求合法的经济利益, 成为每一位财务工作者应该关注的问题和具备的素质。

十、实施“对标挖潜”, 向管理提升要效益

“对标挖潜”是企业增利的有效措施, 通过“对标挖潜”可以有效推动企业效益的提升。为落实好“对标挖潜”工作, 2013年4月, 公司派多个部门外出学习, 确定外部与民营企业利源焦化对标, 内部与集团公司所属焦化企业对标。在开展对标管理过程中, 严格按照对标要素与标杆企业进行对标。对标要素分为通用对标要素和特定对标要素, 通用对标要素主要有:

二类油层综合挖潜效果分析 篇6

北3-342-P45井是X X X块二类油层的一口聚驱抽油机井, 全井射开砂岩厚度2 0.9 m, 有效厚度1 3.6 m, 地层系数6.2 0 5μm2.m, 原始地层压力1 0.7 M P a, 饱和压力9.5MPa, 开采层位为SⅡ10+11~SⅢ8, 注采井距125m, 井组控制面积0.0 5 7 k m2, 地质储量9.09×104t, 孔隙体积9.13×104m3, 采用五点法面积井网布井方式, 周围连通的四口注入井分别为:北3-342-P44井、北3-342-P46井、北3-341-P45井、北3-343-P45井。

2 井组存在的问题

2.1 井组层间矛盾突出

从纵向上看, 北3-342-P45井组共射开11个小层, 平均单层有效厚度2.0 5 m, 其中, SⅡ10+11小层发育最好, 平均单层有效厚度3.85m, 有效渗透率582×10-3μm2, SⅢ3+4小层发育最差, 平均单层厚度0.7m, 有效渗透率193×10-3μm2, 层间矛盾突出。从该井组三口注入井吸入剖面看, 发育较好的SⅡ10+11层相对吸入量达到42.8%, 其次是SⅢ5+6层和SⅢ2, 相对吸入量为21.3%及19.9%, 存在较严重层间矛盾。从北3-342-P45井产液剖面可以看出, 发育较好的SⅡ10+11、SⅢ1和SⅢ5-7三个小层相对产液量达到88.9%, 也存在层间矛盾。

2.2 注聚见效后产液量下降幅度大, 产液强度低

北3-342-P45井于2008年6月投产, 2008年11月开始注聚, 2008年12月见到注聚效果, 见效初期日产液31t, 日产油15t, 综合含水53%, 产液量较注聚前下降66.7%, 较全区高48.5个百分点, 产液强度较全区低2.31t d.m。该井地层压力较注聚前上升了2.5MPa, 达到13.66 MPa, 流压2.7MPa, 较注聚前下降了0.8MPa;从产液剖面看, 主要的产液层为SⅡ10+11、SⅢ1和SⅢ5-7, 相对产液量达到88.9%;试井资料结果显示, 该井表皮系数为0.1087, 较注聚前增加0.76, 表明井筒附近油层受到污染, 渗流阻力增大。

3 措施潜力分析

3.1 测井资料表明, 中低水淹油层大部分未得到动用

统计北3-342-P45井水淹状况表明, 北3-342-P45井高水淹较全区低6.62个百分点, 中水淹比例较全区高11.03个百分点, 低水淹比例为11.76%。统计北3-342-P45产液剖面可以看出, 高水淹层产液比例为53.3%, 中水淹层产液比例为37.3%, 低水淹层产液比例为9.4%, 同时中水淹层还有23%的厚度没有得到动用。说明中低水淹层没有得到充分动用, 具有较大措施潜力。

3.2 精细地质资料表明, 有较大的剩余油潜力

根据该井的沉积特征、发育状况以及与周围注入井的连通关系, 把该井的剩余油类型分为砂体变差部位型剩余油和厚油层顶部型剩余油。砂体变差部位型剩余油包括SⅡ10+11a、SⅡ13+14b、SⅢ5+6a、SⅢ8等沉积单元, 这些层发育有效厚度6.4m, 渗透率409×10-3μm2, 全部为中低水淹, 具有较大的剩余油潜力。厚油层顶部型剩余油包括SⅡ10+11b、SⅢ1等沉积单元, 发育有效厚度4.7m, 渗透率513×10-3μm2, 其中中低水淹比例为38.3%, 具有一定的剩余油潜力。

4 措施方式选择与方案编制

针对油层剩余油分布类型, 结合各井动静态资料, 确定合理的挖潜措施。

4.1 实施注入井分层, 缓解层间矛盾

北3-342-P46井发育砂岩厚度24.9m, 有效厚度17.5m, 平均渗透率432×10-3μm2, 渗透率级差达16.9, 该井发育较好, 但是层间矛盾较突出。注入压力仅为8.95MPa, 较全区低2.9MPa, 注入压力较低。为缓解层间矛盾, 挖掘中心井薄差层剩余油, 对该井进行分层。充分考虑砂体发育、微相位置以及区块所处的阶段, 将北3-342-P46井纵向上分为4段, 配注65 m3/d。

4.2 实施注入参数优化, 提高注聚质量

北3-342-P44井高水淹比例较全区低9.3%, 剩余油富集。2010年该井吸入剖面显示, SⅡ10-12层段为主要吸水层, 分析认为该井层间差异较大, 需要继续加大调整力度;北3-343-P45井发育较好, 与周围采出井连通好, 且高水淹厚度比例较全区高6.3个百分点。通过2010年吸入剖面分析, 该井主要吸入层为SⅡ10+11、SⅡ15+16、SⅢ2三个层, 相对吸入量达到84.9%;北3-341-P45井发育较差, 渗透率仅有333×10-3μm2, 高水淹比例也较低, 为40.8%, 注入压力12.1M P a, 且该井与中心井多为二类连通, 可以适当调整注入参数, 以稳定注入压力, 保证注入量。

4.3 实施采油井压裂, 改善油层渗流能力

为了动用北3-342-P45井剩余油, 增强其产液强度, 同时考虑油层发育情况、沉积状况, 决定实施全井分成2个层段进行压裂。其中, SⅡ10+11~SⅢ2 (2) 层段油层发育差, 厚度较薄, 层数较多, 采用多裂缝压裂;SⅢ3+4 (2) ~SⅢ8层段发育较好, 剩余油类型以厚油层顶部型剩余油为主, 采用选择性压裂。

5 方案实施及效果评价

5.1 注入井措施效果分析

2011年1月, 对北3-342-P46井实施分层, 分层后注入压力上升到10.4MPa, 渗透率级差从16.9下降到7.3, 下降了9.4, 突进系数由2.4下降到1.9, 下降了0.5;原来不吸水的SⅡ10+11~SⅡ15+16段得到了动用, SⅢ1~SⅢ8-9相对吸入量得到了有效控制, 吸入剖面得到明显改善, 层间矛盾得到有效缓解。

5.2 采油井压裂效果分析

2011年3月12日对该井实行压裂改造, 压后该井见到了明显的增油效果, 全井日增液31t/d, 日增油15.3t/d。截止到2011年8月, 已累计增油1883t, 实现效益443.6万元。

6 几点认识

(1) 对处于砂体变差部位的潜力层进行压裂, 能取得较好的增油挖潜效果.

(2) 对采出井进行压裂,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连通注入井的吸入状况, 缓解注入井层间矛盾。

(3) 开发过程中“三大矛盾”是一直存在的, 治理时要分清当前主要矛盾, 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缓解。

参考文献

[1]胡博仲.聚合物驱采油工程.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7

利用测井资料开展老井挖潜 篇7

中国东部某油田主力含油层位主要为XXX组, 油藏埋深1850~4020m。该块为冲击扇沉积, 物源较远。该区块主要完钻井位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由于受当时泥浆配比原因, 泥浆电阻率均小于1欧米, 最低仅为0.6欧米, 造成该区域形成部分低阻层, 部分井段一直未获得发现。

对该地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为该块进行滚动勘探, 主要以测井资料二次解释为基础, 首先开展了地层对比, 储层分析以及含油气分析工作, 结合地质资料和试油开发情况, 对该地区的油藏分布、测井响应特征、油水关系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研究[1]。

2 老井潜力分析

2.1 首先老油区老井测井资料比较丰富。老井都拥有完整测井资料, 有些井还拥有成像测井资料, 为再评价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资料基础。

2.2 利用老井挖潜, 可以节省一大笔钻井费用。如果能利用这些老井, 可以节省勘探开发钻井费用。从费用上看, 老井试油试采费用仅为新钻井费用十分之一, 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2.3 老油区老井在全区都有分布, 而且老井在部署过程中, 都优选有利构造位置以及储层因素, 因此挖掘其潜力, 如果成功后其有利出油井点可以锁定增储目标区, 并为开发区部署调整提供很好的依据。

2.4 如果能够通过新的工艺方法对老油区老井老层系进行改造, 如果获得好效果, 其工艺技术可在全凹陷类似的地质情况的单井及区块进行推广。如果发现新出油层位, 其油气解释的结论标准可复制到邻近井及区块, 为油气解释结论的修改奠定基础。

2.5 对于老油区内老井来说, 由于受当时技术、方法、认识所限, 油气层并不能够被全部评价出来, 原有认识值得商榷, 值得再评价研究。

3 低阻层形成原因分析

3.1 该区储层主要为冲积扇砂体, 整体位于扇体的边部, 距离物源较远, 且岩性较细, 多为粉砂岩, 泥质含量较高, 这也是形成低阻层的主要原因。

3.2 该块主要形成于XX段的后期, 由于湖盆紧缩, 水体矿化度较高, 地层水矿化度高达4000~6000Mg/L, 而上覆地层矿化度仅为2000 Mg/L, 矿化度差异较大, 这也是形成一套低阻层的原因之一。

3.3 该块完钻井较老, 都完钻于十年代中期, 由于泥浆比重的原因造成部分低阻层。

3.4 测井技术落后, 由于该块完钻井较为久远, 所以受当时测井技术所限, 测井资料会出现一些低阻层。

4 测井二次解释

该块测井解释主要采用地层对比法和交会图法, 具体工作流程见图1, 地层对比法包括纵向对比法和横向对比法。纵向对比法即利用一口井的测井资料, 对照录井地质资料和相邻层的试油情况, 在纵向上进行地层对比解释;横向对比法即利用相邻或相近的多口井的测井资料进行横向对比, 参照邻井的试油和生产情况解释;交会图法就是利用电性和孔隙性的关系作交会图, 通过交会图建立解释标准, 用解释标准解释储层在对该块进行二次解释。

目前该块周边的老井复查均为已开发区块, 一是从现有资料来看, 该块xx段为主要的含油气区, 但油气分布较为复杂, 主要受构造以及岩性双重空气, 通过对比周边开发区块xx井, 该井主要在复查区块以北, 且构造位置低于该块;二是从构造来看, 部分老井正好位于该构造主体部位的局部高点, 构造较为有利;三是从钻井录井来看, 钻井录井显示级别高达油斑以及油侵, 且气测异常, 说明该井段具有一定的含油气潜力。

基于以上认识, 对该块部分老井开展了二次解释, 将部分老井开展了压裂改造, 初期日产油均在10t以上, 21口井累产油已经达到一万吨以上,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 结语

针对各个老油区油田已进入开发的中后期, 勘探难度越来越大, 本文主要利用测井资料的二次解释对老井开展二次评价, 通过老井二次解释而获得工业油流, 对老油区勘探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参考文献

英台油田措施挖潜有效做法研究 篇8

英台油田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北端, 探明含油面积201.5平方千米, 地质储量11683万吨。开发英台老油田、英东萨尔图、英东高台子、八面台、套保共5个油田, 动用面积125.1平方千米, 动用地质储量8279.5万吨, 目的层主要为萨尔图、高台子和扶余油层, 油层埋深320-2150米, 渗透率0.5-3600md, 原油粘度3.5-1851mpa.s, 油层温度18-84C。

截止目前, 共有油水井1609口, 其中油井1369口, 开井691口, 累计产油1107.43万吨, 地质储量采油速度0.28%, 地质储量采出程度13.38%, 可采储量采出程度60.9%, 综合含水率95.08%。2012年预计产油21.8万吨, 平均单井日产0.8吨;部颁法自然递减率9.33%、综合递减率6.66%。目前水井240口, 开井99口, 年注水量122.5万立方米, 累计注采比0.44。

二、措施挖潜立足精细地质研究

精细地质研究是措施挖潜的基础, 对天然水驱油藏26个开发单元96个层系开展精细动态描述, 认识每个层系微构造、电性指标、油水界面, 明确剩余油分布规律。

1. 精细构造研究

通过进行1米构造等值线的微构造刻画, 更加明确了10个区块共102个小层构造的微小变化和剩余油分布规律, 指导油层挖潜6口井, 增油1060吨。其中152区块23号层动用1口井增油5吨。

2. 突破电性指标常规认识

通过对老油田高台子和英东高台子区块投产和后期措施动用井的统计分析, 一直认为感应电阻低于10Ω·m的层为水层, 基本不具备动用潜力。2010年, 突破传统认识, 大胆实践, 通过综合分析, 对英152区块1号层出油指标界限重新认识。认为该层是以构造背景下岩性控制 (高部位泥质含量高) 油藏, 出油感应指标在8以上。2010年降低指标规模动用6口井, 日生产能力17吨, 实现全年增油3000吨以上, 是2010年英台措施增产的主力。

在2011-2012年进一步认识了4个层, 将指标下降动用, 取得了增油3000吨的效果。

3. 精细油水界面研究

天然水驱油藏边底水不断向构造高部位推进, 油水界面变化情况对指导油层动用至关重要。近几年结合各项动静态资料, 对高台子5个区块共56个单砂层进行研究, 每半年对油水界面变化情况进行一次修订, 使油水界面位置认识更加精确, 有效的指导了油层动用。

2010-2011年在英东高台子利用油水界面研究动用措施11口井, 累计增油2170吨。

4. 精细岩性油藏研究

通过对英台岩性油藏成藏机理研究, 确定在物性平面圈闭、河道砂体河道边部、透镜砂岩、单斜水动力油藏等四种类型岩性油藏中存在剩余油, 指导措施挖潜11口井, 日增油能力31吨。

其中单斜水动力油藏岩性遮挡形成剩余油, 八面台青二+三层段由于在构造高部位物性变差形成遮挡, 对构造低部位形成有利圈闭, 通过平面上物性变化研究, 指导措施动用, 209-2011年共实施5口井, , 日增油能力16吨, 累计增油1136吨。

通过统计研究发现, 八面台青二+三层段在构造上倾方向声波时差在230以下就可以对流体产生遮挡作用, 遮挡能力随着物性变差而增强。

三、精细措施方案管理是效果的保证

精细措施管理是提高措施效果的保证, 单井方案制订和管理上, 采取一井一策的原则, 重点采取避射技术措施, 确保把措施效果最大化。在措施管理上, 及时跟踪分析, 采取调参、重堵的措施, 措施有效率达到81.3%。精细措施结构优化是控制成本的关键, 2010年及时调整措施结构, 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 追求效益最大化, 重点实施成本较低的补孔、补堵措施, 同时积极探索新的措施增产方式。利用年初增油3550吨的措施费用达到了年增1.1万吨的增油能力, 吨油成本仅439元, 达到05年以来最好水平。

四、取得主要成果及认识

通过在油藏地质上取得的认识, 依靠单井方案的精细制定和措施后的有利保障, 措施效果大幅度提高。

1. 近两年措施整体效果提高, 对总产量贡献率超过4%

2. 吨油费用得到有效控制, 2010-2011年主体措施吨油成本608元/吨, 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冈秦麟主编.高含水期油田改善水驱效果新技术 (下)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9年7月.

[2]李士奎等.砂岩油田水驱开发研究文集.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4年7月.

[3]游小淼等.利用非稳定流法计算边底水油藏水油体积比.断块油气田, 2004年7月.

[4]韩军等.葡萄花油田高含水期开发技术政策界限研究.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2004年1月.

[5]赵向宏.提高天然水驱油藏开发效果的途径.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98年6月.

上一篇:生活是语文教学的土壤下一篇:QOS保障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