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生猪价格(精选12篇)
稳定生猪价格 篇1
连日来, 辽宁省铁岭市生猪价格持续走低, 平均9元/kg, 最低时低至7元/kg。猪肉价格一路下滑, 平均15元/kg, 销量也明显减少。据测算, 目前饲养生猪的盈亏平衡点是9.6元/kg, 现在每出栏一头生猪, 按9元/kg计算大约亏损50元左右。当前, 生猪市场不景气的原因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供求关系的影响; (2) 政策的影响; (3) 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 (4) 疫情的影响。我国是生猪的饲养大国, 也是猪肉的消费大国, 生猪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铁岭市是全国重要的生猪商品基地, 生猪饲养对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稳定当前的生猪市场价格, 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提出以下建议。
1 扩大宣传
目前, 甲型H1N1疫情在全球多个国家发生, 人感染病例时有报道。此次疫情引起了各国高度重视, 同时也给人们造成了一定恐慌。5月3日, 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发表声明, 食用经高温加热后猪肉和猪肉产品是安全无害的。要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对广大市民进行宣传, 食用符合卫生安全标准的猪肉和猪肉产品是安全的, 此次疫情的传播基本与生猪无关, 以消除人们的恐慌心理。同时, 提醒人们要增加户外活动和锻炼, 并要均衡饮食、合理营养;做好防寒保暖等个人防护措施;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勤洗手,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个人防范意识, 应尽量避免与禽、鸟类的接触, 特别是儿童, 应避免接触家禽和野禽;对于一些接触禽类的工作人员, 如养殖、销售、屠宰人员, 要做好个人防护, 戴口罩、穿防护服等。
2 调整政策
近年来, 我国加大了对大型饲养场、标准化饲养小区、养猪大县的补贴力度, 养殖户为获得国家补贴, 积极补栏、增加饲养量、扩大生产规模,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养猪业的发展, 但也人为的打破了正常生猪的价格规律, 造成了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的供求矛盾。建议国家调整产业政策, 在给予生产者补贴的同时, 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补贴消费者, 给消费者发放猪肉消费券, 刺激消费、促进生产、稳定生猪价格, 使生产和消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 还可以有效拉动内需, 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
3 合理生产
饲养业的高峰和低谷是正常的, 是符合市场规律的, 广大养殖户要认清合理的市场变动, 不要盲目的屠杀母猪。建议饲养户要尽量减少商品猪的饲养, 淘汰生长期长和性能低下的母猪, 增加后备母猪的数量, 尽量规避风险。另外, 要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成活率;合理搭配日粮, 提高饲料报酬, 降低饲养成本。
4 控制疫情
当前是疫病的高发期, 各种畜禽疫病极易发生和流行, 养殖户需做好口蹄疫、猪瘟、蓝耳病的免疫工作, 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做到应免尽免, 保证免疫密度, 切实提高整个猪群的免疫抗体水平。对于其他常见病和多发病也要高度重视, 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进行有效防治。同时, 要做好消毒工作, 消灭各种传染源, 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5 加强检疫
严格检疫监管活猪及其产品, 出栏生猪要按检疫技术规程逐头进行产地检疫, 对屠宰的生猪严格查证验物, 无证或证物不符者不得入场屠宰, 屠宰环节要严格实施同步检疫。加强流通环节的检疫监管, 严厉打击加工、运输、经营病死猪及其产品的违法行为, 保障人们的食肉安全, 增加市场猪肉及其产品的消费量, 促进生产。
6 扩大出口
国内生猪屠宰加工企业要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加大科技含量, 提高精深加工能力;严把质量关, 靠质量求生存、求发展;实施名牌战略, 获得更多的国际信誉, 提高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
稳定生猪价格 篇2
县人民政府:
由于受非洲猪瘟和整治养殖业两方面的影响下,从7月下旬开始市场猪肉供应出现紧张猪肉价格一路攀升。市场生猪购价从8元每斤涨到16元每斤,涨幅100%;市场猪肉零售价格从平均
12元每斤涨到平均
元每斤涨幅达91.6%。受猪肉价格上涨影响市场猪肉销量大减,屠夫不敢多进,群众不敢多吃。同时猪肉价格上涨又带动其他副食品如牛肉,鸡、鸭、鱼、蛋、蔬菜等随之上涨,大大加重了市民菜篮子负担,群众意见不小。为此,我局与各有关部门商谈后特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供政府领导决策参考。
一、保证生猪供应。
县城市场生猪供应维持或接近7月猪肉价格上涨前的供应量保证居民对猪肉的需求。温氏集团连续一个月每天至少供应生猪50头给县肉联厂,县肉联厂按原先的供应渠道供应给县城各超市和农贸市场且不得销往县城之外,并在县城四个农贸市场设八个直销店按规定价格直接供应市场。二、稳定生猪供应价格。
温氏集团供应给县肉联厂的生猪价格在现有的市场毛猪每斤购价的16元基础上降低4元即12元
调拨,肉联厂批发给超市和市场的价格在换算后的成本价基础上降低4元批发即每斤16元,超市和市场的猪肉价格则实行限价措施即零售价在现行价格基础上降低4元销售,超市和市场执行统一零售价,具体分类价格待定。
三、政府财政补贴。
政府财政对温氏降低供应价格给予每斤2元的财政补贴,一个月结束后列出每日生猪供应量和价格清单报送县市监局,然后由县市监局出具证明到县财政局领取补贴,肉联厂应每天报送猪肉批发对象量价清单并加盖公章。四、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加强市场猪肉价格的监督管理切实稳定市场猪肉价格,着重打击哄抬猪肉价格和欺行霸市的行为,严厉打击销售未经检疫的问题猪肉,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企业和政府惠民政策。
政府应发布公告,新闻单位则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将保障供应稳定价格的政策向市民广而告知让全社会参与对市场的监督。对敢于违反价格干预限价措施的经营户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给予从重从快处罚。吉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湖南:生猪价格小幅上扬 篇3
据湖南省农业部门对全省22个集贸市场畜禽产品和饲料价格定点监测,2012年第48周(数据采集日为11月28日)全省大部分地区生猪价格出现上扬态势,饲料价格继续小幅下滑,生猪市场曙光乍现。
本周全省活猪均价15.01元(公斤价,下同),环比上周上涨0.23元,上涨幅度1.56%。其中,本周价格上涨的监测县12个,部分监测县上扬幅度较大;价格下跌的监测县2个,价格持平的监测县8个。目前湘南、湘西地区活猪均价为15.30元;湘北、湘中地区活猪均价为14.84元。本周全省仔猪均价27.17元,环比上周上涨0.39元,上涨幅度1.46%。受生猪价格回暖带动,仔猪价格终于走出了连续下滑13周的阴霾,生猪市场出现信心提振的信号。当前市场猪肉全省均价23.89元,环比上周持平。与去年同期相比,活猪价格下跌9.74%,猪肉价格下跌12.87%,仔猪价格同比下跌28.74%。
继前两周生猪行情走稳并温和上扬后,本周全省大部分地区的生猪涨幅放大。主要因素还是天气转冷,猪肉消费需求有所增加,生猪价格开始进入春节前的阶段性上涨周期。预计后期生猪价格继续下跌的可能性较小,但强势回头可能性不大。
本周全省玉米、豆粕、配合饲料均价为2.60元、4.25元和3.45元,玉米价格、豆粕、配合饲料价格环比上周分别下降0.38%、0.70%、0.29%。近期东北玉米市场供应量持续放大,国外豆粕陆续进入国内市场,在这种背景下,饲料原料价格逐步走低。与去年同期相比,玉米环比下跌1.89%,豆粕、育肥猪饲料分别上涨14.86%、7.14%。
稳定生猪价格 篇4
1 明确我国发展生猪生产的目的
我国所有的农业生产 (畜牧业生产包括在农业生产之内) 发展所追求的目的都是双重的, 既要追求一定的生产效率, 又要追求农户的收入增长。按照2010年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 我国城镇人口占46.59%, 乡村人口占53.41%, 城镇人口的就业可以分布在各行各业, 但乡村人口的就业绝大部分都离不开农业, 即使农民有其它的工作, 他也绝不愿意放弃农业, 因为那是农民现今生存于世的最后一点保障。也就是说, 我国有53.41%的人口其基本生存情况与农业直接相关。因此, 我国制定任何与农业相关的政策时, 都必须考虑到在适当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还必须有益于农民增收, 这是关乎我国社会稳定的大事。我国发展养猪生产的目的就是要在适当提高养猪生产的效率的同时, 稳步提高农民通过养猪获得的收益。大企业介入养猪生产固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养猪的效率, 但却难以真正起到富裕农民的目的, 而且出于大资本追逐利益的本性, 如果大资本之间相互联手, 那么它们很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猪肉的市场价格, 因此, 大企业介入养猪生产不可能起到我们所期undefined
望的稳定猪肉市场价格 (保持中低收入市民能够承受的价格) 的作用。
我国发展生猪生产的目的除了适当提高效率和实现农民增收之外, 还必须考虑保障市场的供应, 特别是那些占到40%的城市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市民的消费价格承受力, 这是关乎城市市民基本利益和实现城市稳定的大事。据2010年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 最低收入的10%的城镇居民每年每人的消费支出只有4900.56元, 次低收入的10%的城镇居民每年每人的消费支出只有6743.09元, 中等偏下收入的20%的城镇居民每年每人的消费支出也只有8738.79元, 他们的每月人均消费指数分别为408元、562元、728元。按我国公布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最低收入人群是46.81%、次低收入人群是44.63%、中等偏低收入人群是41.66%计算, 这些最低收入、次低收入和中等偏低收入人群 (占到城镇居民总数的40%) 每年人均用于食品的支出分别为191元、251元、303元。试问:以这样低的食品支出水平能买得起多少钱一斤的猪肉?是否有人考虑到他们可以承受什么样的猪肉价格?市场经济不能仅仅是相对富裕者竞逐金钱的“拼富游戏”, 市场经济也要考虑到这40%的中低收入城镇居民的基本生活问题。没有这些人的基本生活稳定, 就不会有整个社会的稳定。
这样, 我们就可以在秉持一个相对公益的立场之上, 确认我国发展养猪生产和稳定猪肉价格的基本目的:既要保障农民在生产效率逐步提高的基础上实现增收, 又要保障城市中低收入市民能够买得起猪肉。当大多数农户都对养猪有一个合理收益的预期时 (生猪价格不要忽高忽低) , 我国的养猪生产就会稳定发展, 市民也会保持一个稳定的购买力 (不会因有时买得起、有时买不起而使消费大幅度波动) 。这样, 养猪生产和猪肉消费就会实现良性循环, 农民实现了预期的收益, 市民也能长期稳定地消费猪肉。这才是我们发展生猪生产的真正目的所在。
2 明确我国发展养猪生产的基本路径
经前面分析可知, 大企业介入养猪生产不可能实现我们期望的生猪价格的稳定。为此, 我们认为:我国未来还应鼓励农户发展养猪生产。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 人们开始意识到养猪生产不仅能够带来收益, 同时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养猪生产排出的粪污会污染环境, 同时为了清除这些粪污也会产生大量的污水, 这些都对环境有一定的危害, 而且养猪场的规模越大, 这种污染就越严重, 处理这些污染的代价也就越大。经调查, 即使是目前设备最先进的大规模工厂化养猪场, 其养猪能够赚到钱的前提也是对于这些粪污没有进行完备的处理投资, 如果真正实现了对于这些粪污的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 那么介入大规模工厂化养猪业的投资门槛将会提高很多。因此, 从我国养猪业的现实考虑, 发展大规模工厂化养猪除了不能实现我们期望的猪肉价格稳定之外, 还会带来很严重的乡村环境污染, 而且未来治理这些污染的难度将会很大。这也正是诸如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 养羊、养牛很多, 而养猪相对较少的原因 (国家对养猪的环境污染控制很严格, 而治理这种污染的投入很大) 。
我国农民一直有“养猪赚钱、猪粪肥田”的农耕传统, 但是近20几年随着“青年农民外出打工、中老年农民留守乡村”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农田的农家肥施用量越来越少, 使得原本在乡村很有价值的猪粪变成了乡村环境的新的污染源。现在城市在倡导消费有机食品, 不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农产品价格可以几倍于普通农产品, 这实际上恰好是一个引导农民使用猪粪一类农家肥料的好机会。我们应当抓住这一机会, 发展适度规模养猪业, 这样既能稳定养猪生产, 又能利用猪粪肥田并改善农产品的品质和提高市场价值, 还能避免发展大规模工厂化养猪场带来的环境污染。如果以我国农民每户拥有十几亩农田来计算的话, 饲养几十头生猪所排放的粪污刚好能满足农田施肥的需求, 其所需的人力也是家庭劳动力基本能够满足的 (基本不用雇工) , 这也就是我们期望的适度养猪规模。以这样的规模发展我国的养猪业, 投入不会过大, 污染基本可以避免, 大田和畜牧业结合发展, 基本可以实现乡村经济的良性循环, 农户的收入也可以保持在一个相对富裕的水平上 (如果猪肉价格保持合理稳定的话) 。这就是我们期望的中国发展养猪生产的基本路径。
3 稳定养猪生产和猪肉价格的政策
2007年我国经历了一次猪肉价格暴涨, 政府甚至动用了国家猪肉储备来增加猪肉供给希望平抑猪肉价格, 但猪肉储备毕竟不是粮食储备, 一是储备量小, 二是储备成本高, 三是储备周期短, 因此依靠增加储备量来稳定猪肉价格是难以实现的。稳定养猪生产和猪肉价格的政策还需要从源头做起, 要针对我国的养猪主体——农户来制定各项政策, 只有稳定农户养殖生猪, 才是稳定猪肉价格的根本。
2007年猪肉价格暴涨之后, 各级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来稳定生猪生产, 有的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比如能繁母猪的补贴政策对于稳定生猪的存栏量有一定作用, 而有的政策现在看来是鼓励了某些非农资本介入养猪业套取补贴, 这些政策应该废止。实际上, 各级政府应该对于适度养猪农户 (不同地区根据每户农民拥有农田数量不同可以制定不同的适度规模) 实行类似种粮补贴的直补政策, 针对每户农民推出各种养猪补贴, 比如饲料价格上涨补贴、适度扩大养猪规模补贴、兴建猪舍补贴、猪病或疫情补贴、猪粪沤肥和有机肥施用补贴等, 要将政策扶植的对象直接锁定为农户, 这样才能避免大量套取补贴的投机行为, 也才能真正稳定我国的养猪生产, 进而稳定市场供给和猪肉价格。
同时, 为了营造农户发展养猪的良好氛围, 还应做好各种针对农户养猪的社会化服务工作, 比如科学养猪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做好农村家畜的防疫服务、宣传施用农家肥对于生产有机农产品以及对于环境保护的诸多好处等。
广安市生猪价格调研报告 篇5
为准确把握并及时反映畜牧业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近期我们针对全市生猪及猪肉价格持续上涨情况抽取了市内3个生猪养殖基地、3个农贸市场和5个大中型养鸡场进行了专题抽样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价格上扬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生猪及猪肉价格持续上涨,5、6、7月份涨幅愈加明显。据畜牧等部门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猪后腿肉5月上、中、下旬平均价格分别为22元/公斤、22.5元/公斤、23元/公斤,环比分别上涨2.38%、2.27%、2.22%;6月上、中、下旬平均价格分别为23.6/公斤、24.2/公斤、26.5/公斤,环比分别上涨2.61%、2.53%、9.50%;7月上、中、下旬平均价格分别为27.2 /公斤、28.5/公斤、29.5/公斤,环比分别上涨2.64 %、4.78 %、10.45 %,创今年以来的新高。
二、涨价原因剖析
受猪市供不应求、饲养成本抬高、融资成本增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今年生猪生产总量稳定增长但略有波动、生猪价格呈上涨趋势,具体分析如下:
一是市场供不应求。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快速转移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投入养殖的农民减少;同时,2010年生猪养殖户普遍赔钱,严重挫伤了养猪积极性,使散养农户下降,严重地方散户养殖减少达30%,直接导致今年生猪存栏量和
出栏量颇受影响,以广安区为例,7月底该区共有存栏生猪89.81万头,同比变动-8.2%;1—7月,该区出栏生猪75.87万头,同比变动-4.85%,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了从陕西、贵州、重庆等地调入生猪的情况,供给不足使得猪肉市场的价格自然上涨。加之,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以股市和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持续上涨,人们的财产性收入水平和购买欲大大提升,城乡居民对猪肉的需求大大增加,这就造成了猪肉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根据市场供求规律,猪肉价格自然走高。
二是饲养成本特别是饲料成本的上涨带动了生猪价格上涨。饲料成本占生猪养殖成本的9.29%左右,其中,育肥猪配合饲料5、6、7月份价格分别为3.02元/公斤、3.08元/公斤、3.1元/公斤,环比上涨1.12%、1.98%、0.64 %;作为主要饲料原料的玉米5、6、7月份价格分别为2.24元/公斤、2.26元/公斤、2.3元/公斤,环比上涨8.11%、0.9%、1.7%,使得每头猪增加成本80 元左右。此外,仔猪价格、劳动力、运输、防疫、水电等费用的增加也推高了饲养成本,拿人工工资和防疫用药成本为例,养殖场工人工资由去年的1.2万元/年增加到今年的1.6万元/年,防疫用药成本使每头猪成本增加近20元。
三是融资成本的增加提高了猪肉价格。今年以来,为应对通胀压力和流动性过剩的严峻宏观形势,央行连续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其中,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由
18.50%上升到21%、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5.00%上升到17.50%,这使得银行信贷规模大幅缩减,养殖业主只能求助于民间借贷;而民间借贷的利息相对于银行贷款要高,以小额贷款为例(利率一般为央行基准利率的0.9-4倍,一般为2倍以上),按今年调整后的1年期年息5.56%计算,1个养殖业主贷款100万元贷款融资成本支出要比在银行贷款平均增加5.56万元,占融资额的5.56%,养殖户融资成本的提高使生猪价格不断激增。
四是替代品价格居高不下造成了生猪价格的持续走高。业内人士认为,活鸡和鸡蛋作为猪肉替代品的作用明显,但由于气候与疫情的影响,鸡只正常出栏受到限制,市场鸡源不足,市内5个大中型养鸡场今年2季度活鸡的存栏量、出栏量和平均价格分别为11.04万只、3.9426万只、12.53元/公斤,同比变动-2%、13%、0% ,环比变动-0.6%、1.1%、1.2%;同时,这5个鸡场2季度鸡蛋产出仅为15.08万公斤,同比变动-0.7%,环比变动-5.23%,市场蛋量紧缩促使鸡蛋价格稳中见涨,替代品价格居高不下造成猪肉价格的持续走高。
预计整个三季度,全市生猪及其产品价格不会出现大幅波动,养殖仍将获得较好收益;同时,随着夏季高温季节的结束和中秋、国庆的到来,畜禽产品市场价格还将可能出现小幅上涨。
三、稳定价格建议
一是加强监管,维持秩序。协助和督促生猪规模饲养企
业加强对生猪的饲养和管理,切实加强对生猪屠宰环节的管理,强化检疫检验,杜绝病死猪肉、注水肉上市,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和个别屠商借机哄抬物价行为,确保正常的市场秩序。
二是政策扶持,转变模式。加大对商品猪重点养殖企业的支持力度,对饲养母猪的养殖场和专业户可采取政府贴息、降低贷款门槛等多种优惠政策帮扶,通过充分发挥优惠政策的惠民作用,加快促进畜牧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养殖模式的转变,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培训技术,提升素质。强化对规模养殖户的技术培训与指导服务,着力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仔猪成活率,稳定生猪生产发展,切实增强生猪疫病防控知识并提升防治技能,通过技术培训大力提升农民增收本领。
四是灵通调度,均衡供需。加强市场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建立生猪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制度,通过发布准确的市场信息及时正确引导农民全面、客观地认识和分析市场形势并调整相应的对策。完善地方生猪市场有效供给分级储备制度,满足畜禽产品集散、交易、质检、仓储等需求,加快调配和整合猪源的速度,缓解生猪周期性波动对市场的影响。同时,建议尽快制定对城市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补贴政策;并尽快启动生猪活体储备平抑市场。
五是追踪需求,积极放贷。督促银行业机构通过调研摸
底准确掌握生猪生产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信贷需求,重点扶持养殖企业、养殖业专业大户、“公司+基地+市场+农户”等龙头企业;同时,积极利用扶贫贴息贷款降低生猪生产相关企业的融资成本,通过多方努力将生猪生产信贷引入一个良性循环、稳定健康的发展轨道。
宁夏生猪价格上涨原因分析 篇6
生猪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一是母猪存栏数量减少。因2010年生猪价格持续低价位运行,生猪养殖利润不大,部分散养户及规模养殖户大量宰杀或淘汰母猪,致使母猪存栏大幅减少。
二是仔猪涨价。今年3月份开始,仔猪价格突然大幅上涨,由2月份的19.55元/公斤,上涨为3月份的30.21元/公斤,4月份的35.17元/公斤,以至5月份的35.58元/公斤,从而推动了生猪价格的上涨。
三是疫情导致其死亡率增加。去年全国生猪养殖爆发了两次疫情,造成了母猪、生猪伤亡,仔猪成活率下降,供应量减少,这也是导致生猪价格上涨的一个主要原因。
四是饲料成本增加。饲料原料玉米价格逐月小幅上涨,2月份1.96元/公斤,3月份1.97元/公斤,4月份1.99元/公斤,5月份2.01元/公斤,导致了生猪价格的上涨。
五是柴油、汽油价格上涨,增加了运输成本,推动了生猪价格的上涨。
后期价格走势
生猪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篇7
一、生猪价格影响因素
影响生猪价格变动的直接原因就是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供给就是可以提供屠宰的生猪数量, 这与生猪的存栏量相关。需求就是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量。当供大于求时, 养殖户们降价销售生猪;当供小于求时, 生猪供应少, 货源紧缺, 必然造成生猪价格的上升。以下从生猪的饲养阶段、流通运输阶段及生猪加工阶段来讨论影响生猪价格的因素。
(一) 生猪的饲养阶段
1. 饲料的价格
饲料成本占养猪成本的60%以上, 而生猪饲料中很大一部分来自粮食。生猪饲料的主要粮食包括玉米、麸皮、豆粕等, 而玉米又是主要成分。因此, 玉米价格成为影响饲料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从理论上讲, 投入品和猪肉价格的变化方向是一致的, 投入品价格升高 (降低) 导致猪肉价格升高 (降低) 。这里的投入品主要是指生猪饲料、仔猪价格等, 因此玉米价格的上涨会导致生猪价格的提升。然而, 我国有学者指出:粮食价格虽然对生猪价格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但是粮食价格冲击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不一致。在短期内, 粮食价格的上涨对生猪价格有较强的推动作用。粮价的波动在短期内会对生猪价格带来一定的价格上升或下降的压力。而在长期内, 粮食价格的波动对生猪价格影响有限。总之, 无论从长期还是在短期来看, 虽然粮食价格对生猪价格影响效果不同, 但是还是影响其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
2. 仔猪的价格
仔猪的价格同样是农民养猪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猪价格的变化与仔猪的价格呈现出一致性。生猪价格高, 仔猪的价格也高;生猪价格低, 仔猪的价格也低。生猪价格与当期仔猪价格的相关系数最大, 且有着严重的趋同性。
3. 防疫
疫情是影响生猪价格的重要因素。2003年非典疫情使猪肉的需求量骤降, 而生猪购销市场也受到疫情影响, 其流通渠道受到严重影响。2007年, 我国北方的部分省市发生了高热病。该疫病不但使母猪、仔猪和生猪的供应量减少, 而且还增加了养殖户的饲养成本, 导致了生猪存栏量的减少, 这一疫病造成了生猪价格的上涨。近几年来, 虽然没有大规模的动物疫情, 但是对疫情的防御还是应该十分重视的。毋庸置疑, 疫情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来预防, 但是, 如何防治疫情必然给养殖户带了饲养成本的增加。况且, 我国生猪的饲养主要以散户为主, 以粗放型的饲养为主, 而养殖户的知识水平较差, 疫病防治的水平较低, 其养殖成本必然高于集约化的大规模饲养场。
4. 饲养规模
我国生猪的饲养方式包括散养、合作社等, 但仍以散养为主。农户仍采取传统的粗放式养殖, 其养殖水平低, 养殖成本高, 效益差。养猪户的经济实力不高, 导致了其饲养规模较小, 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造成了生猪的养殖成本较高。
(二) 生猪的运输流通
我国生猪饲养地主要集中在农村、乡镇等, 而城市居民是猪肉消费的主力军。针对不同的养殖户, 其生猪的运输流通方式、成本等也各不相同。
1. 散户
生猪的小规模饲养增加了屠宰企业直接向农户收购生猪的交易成本, 加上生猪运输的高风险, 屠宰企业一般不直接跟养殖主体进行交易。由此, 在养殖户与屠宰企业之间活跃着一支庞大的生猪收购队伍。生猪收购者将屠宰企业和生猪养殖户联系起来, 为二者之间提供了交易平台。生猪收购者提供一定的服务费用给中间人, 让其提供猪源信息等。而这一费用直接造成了运输成本的增加, 间接提升了生猪的价格。
2. 生猪饲养场或生猪专业合作社
对于较大规模的饲养场或生猪专业合作社来说, 他们都和屠宰企业有着一定的联系。他们可以直接与屠宰企业联系, 对自己饲养的生猪进行收购, 或者自己将生猪运输到屠宰企业。因此, 相对散户来说, 大规模的饲养场减少了服务费用的开支。
无论是大规模的饲养还是散户, 生猪从养殖者手中到屠宰企业都需要经过一定的运输流通, 而运输成本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猪的价格。
(三) 生猪加工阶段
对于生猪的加工阶段来说, 其作用效果不是直接作用于生猪价格, 而是通过猪肉的价格来影响生猪价格。因此, 只能说加工阶段间接影响了生猪的价格。
生猪屠宰企业的加工成本通常包括管理成本、加工成本、营销成本以及财务成本。企业的管理成本和财务成本相对稳定。因此, 企业的加工成本随着屠宰量的变化而变化, 二者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屠宰量越大, 每头猪的加工成本越低, 反之亦然。就营销成本来说, 屠宰企业主要把加工好的猪肉卖给批发商以及进入大中型卖场。对于批发商来说, 屠宰企业只需要承担运输成本。而对于大中型卖场来说, 屠宰企业还要支付一定的入店费、管理费等。这些因素都会作用于猪肉价格, 从而间接影响生猪的价格。
二、稳定生猪价格的相应措施
(一) 饲养阶段
在生猪的饲养阶段, 应该注重提高生产效益。一是要建立健全饲料粮食储备机制, 从根本上保证生猪的价格。饲料粮食储备机制的建立, 可以有效地调控粮食价格对饲料的影响, 从而起到缓解粮食价格对生猪价格波动的影响。二是政府加大生猪生产的扶持力度, 为养殖户提供优良的种苗。政府应该加大对养殖户的资金支持, 从而扩大养殖规模, 形成规模经济。优良的种苗虽然价格高, 但其经济效益好, 从这个角度来说可以降低了饲养成本, 提高了效益。三是建立疫病的监测与防控体系。养殖户担心在养殖过程中的疫病, 因此, 抓好疫病的监测与防控工作, 可以有效地预防疫病的发生, 从而减少养殖风险, 保障养殖户的经济收益。
(二) 运输流通阶段
在生猪的流通服务阶段, 应提高生猪的仓储运输流通效率。一是规范生猪的批发零售市场, 建立完善生猪的现货期货交易市场。相关部门应该及时公开生猪相关方面的信息, 让养殖户掌握市场动态, 积极拓宽生猪外销管道, 促进流通, 避免养殖户不必要的损失。二是政府应该鼓励养猪户成立专业的合作组织, 从而促进养殖户的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
(三) 加工阶段
在生猪的加工阶段, 应该加大猪肉精深加工的研发。拓宽猪肉产业链, 依靠相应技术应对生猪养殖数量上的波动,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生猪数量波动引起猪肉价格的大幅变化。同时, 政府应该加大生猪收购、屠宰、销售等环节的价费调控和监管, 防止个别地方借定点屠宰垄断经营, 损害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
参考文献
[1].叶敬忠, 饶静, 肖艳.农产品价格上涨对生猪养殖户的影响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 2004 (6) .
[2].罗光强, 谢康康, 基于供求因素影响的湖南生猪价格波动研究[J].价格月刊, 2009 (12) .
[3].綦颖, 宋连喜.生猪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辽宁省为例[J].中国畜牧杂志, 2009 (8) .
稳定生猪价格 篇8
去年一路高歌的猪肉价格自2012年春节过后一路回调, 目前猪肉价格已经连续下跌了11周, 截止到4月24日各地生猪价格最低的已达到13.8元/千克, 全国生猪出栏平均价格为14.60元/千克。而饲料成本不断上涨, 有数据显示, 当前玉米、配合料价格分别为2.3元/千克和2.96元/千克, 同比上涨10.58%和9.23%;豆粕价格为3.41元/千克, 同比上涨1.96%;小麦麸价格为1.75元/千克, 同比涨幅达到19.05%。猪粮比价跌破6:1的盈亏平衡点, 部分养殖户已经出现明显亏损。
记者针对当前养殖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 据山西省陕西蒲城养殖户韦永学介绍, 他的猪场是自繁自养, 现在存栏母猪50头, 去年生猪价格最高时价格为20元/千克, 盈利达到700元/头, 而现在的盈利水平降到了100元/头左右, 萎缩了近90%。据河北唐山某养殖小区负责人介绍, 目前猪价持续下跌, 加上春节过后仔猪腹泻的发生, 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现在处于盈亏线附近。他还表示现在小区内的许多养殖户对猪价的持续下跌都很担忧。
国家适时启动调控预案
“猪贵伤民, 猪贱伤农”, 为防止生猪价格进一步下跌, 损伤猪农的利益, 4月20日国家发改委会同六部门启动了《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 (下称《预案》) 。
据介绍这项预案重点是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的合力, 主要通过增加储备吞吐来稳定市场预期, 缓解生猪生产的周期性波动, 既保护养殖户的利益, 也考虑了低收入消费群体的承受能力。此次出台的《预案》是对2009年发布的《防止生猪价格过快过度下跌调控预案 (暂行) 》的完善,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 此次调控预案, 将猪粮比价6:1和8.5:1作为预警点, 低于6:1时进入防止价格过度下跌调控区域, 中央和地方将适时增加一定数量的冻猪肉储备。猪粮比价高于8.5:1时, 进入防止价格过快上涨调控区域, 中央和地方将适时增加一定数量的冻猪肉储备投放。2009年发布的《防止生猪价格过快过度下跌调控预案 (暂行) 》把防止价格过度下跌作为主要目标, 侧重单向调控;而新预案则提出, 既要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 还要防止生猪价格过快上涨, 重在双向调控。
第二, 据介绍此次《预案》调控储备除了应急储备外, 还增加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储备, 储备量比以前增加了2~3倍, 这样就可以用这些储备调控生猪市场, 保证生猪市场价格的稳定。
据了解, 当前出台的《预案》不是全国所有的地区都实施, 收储工作已经在一些生猪价格低的地区启动, 收储价格会根据各地区的生猪价格不同而不同, 并且实施的时间和地点根据全国猪肉价格来制定的。
国家对生猪的调控收储是参照猪粮比价进行的, 据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介绍, 根据对生猪养殖的测算, 猪粮比在7.5:1左右比较合适, 此次调控的猪粮比价目标是7.5:1左右。按当前玉米价格2.44元/千克计算, 如果猪粮价格调控到7.5:1, 即生猪出栏价格为18元/千克左右。这样生猪养殖者有一定的盈利, 消费者负担也不会太重。
《预案》将缓解猪价剧烈波动
由于生猪生产的生理性特点、疾病及目前我国生猪生产现状导致近年来我国生猪价格犹如过山车, 三年一周期。据冯永辉分析消费下降是当前猪价下跌的主要原因。他表示, 当前猪价下降虽是季节性需求下降的规律, 但今年跌幅明显较往年大, 终端消费低迷不振, 与此同时, 屠宰企业压低收购价;其次是轮储、放储和进口猪肉对市场的冲击, 据海关统计, 1~2月份生猪产品进口4.46亿美元, 同比增长1.1倍, 出口1.53亿美元, 同比增长7.7%, 贸易逆差达2.19亿美元;另外冯永辉认为禽肉、蛋类对猪肉有替代性, 今年禽肉、蛋类价格下降明显, 去年鸡蛋价格为10元/千克, 现在下降一半, 这也是造成生猪价格下降的一个因素。而据中国畜牧业学会秘书长荆继忠分析, 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当前猪价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存栏增加导致供大于求, 据介绍今年生猪供应量较去年有小幅上升, 2012年3月全国生猪存栏为46167万头, 比2月增加0.7%, 比去年同期增加5.56%, 其中能繁母猪4954万头, 比2月增加0.10%, 比去年同期增加4.04%。另外通过生猪定点屠宰量的统计, 2012年3月全国屠宰量为1783.1万头, 而去年2011年3月份全国屠宰量为1694.4万头, 同比有小幅增加。荆继忠还表示虽然2011年以来我国进口猪肉比较多, 去年全年进口约130万吨, 但是只占1%左右, 不足以对我国生猪市场价格造成影响。
国家出台猪价调控预案以来, 生猪价格波动似乎并没有缓解, 2007到2008年生猪价格大幅度上涨, 2011年再次出现明显的上涨, 于是有人质疑政府调控的作用, 认为市场完全有能力自我调节, 政府调控没有缓解生猪价格的周期性波动, 反而加剧了周期性波动。对此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表示, 由于生猪生产的特殊性, 调控预案并不能根除市场的周期波动, 但是对稳定市场大幅度波动还是有一定作用的。例如, 2006年、2007年猪肉价格是从6.5元/千克一直涨到19元/千克, 涨了300%, 而2011年5月猪价波动幅度最高是57.1%, 如果政府不出台预案, 可能涨幅还会达到, 100%、200%, 所以从这个数字角度看, 预案的出台还是起了积极的作用。荆继忠也认为国家出台调控政策有利于降低生猪养殖风险, 据他分析“十二五”期间生猪发展规划中政府指导增加了, 这有助于养猪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降低养殖风险, 降低价格波动。
养殖户对出台的《预案》有什么反应呢, 对此本刊记者对一些养殖场进行了采访。据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桂粤养猪公司技术总监王联想介绍, 向温氏这样的规模养猪公司每年都有自己的养殖计划, 不会因为国家的调控政策来改变养殖计划的。河南正阳养殖户王某, 自繁自养, 目前母猪有30多头, 存栏量280头, 据他反应, 他会根据市场价格高低调整存栏量, 所以国家调控政策还是对这些规模较小的养殖户有影响的。
我国生猪市场要从根本上走出价格周期波动的怪圈, 还是要加强疫病防控、发展规模生产、加强信息引导, 指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
生猪价格下降将趋缓
生猪价格缘何“旺季不旺” 篇9
1 生猪价格“旺季不旺”的原因
生猪存栏增多, 市场供应量增加, 是猪市长期不振的主因;与此同时, 猪肉进口增量, 终端消费低迷, 都给生猪行情带来一定影响。对于春节前猪价持续回落, 市场人士认为养殖户年末扎堆出栏、部分地区出现疫情恐慌抛售和储备肉的投放等因素都是行情下行的原因。
1.1“淡季不淡”透支了旺季行情
2013年的生猪市场较为反常, 淡季的时候涨, 旺季到了反而跌了。在2013年5、6月发生禽流感事件后, 鸡肉等禽类肉品一度无人问津, 猪肉成为替代品。这使得猪价在原本属于淡季的三季度不降反升, 由于三季度生猪行情看涨, 养殖户纷纷补栏, 导致这批生猪在2014年春节前集中出栏, 造成市场上供应量过剩的局面, 引起价格下跌。
注:生猪价格数据来源于华夏养猪网 (2014年2月猪价系2月10日均价)
注:猪肉价格数据来源于神农网 (2014年2月肉价系2月10日均价)
1.2 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处于较高水平, 总体产能过剩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1月份发布的数据显示, 2013年12月底生猪存栏47411万头, 同比增长0.4% (图3) 。2014年1月16日, 农业部公布了2013年12月份4000个监测点生猪存栏信息, 12月生猪存栏较上月减少2.4%, 比2012年同期下降0.5%;其中, 能繁母猪存栏较上月减少0.7%, 较2012年同期减少2.7% (图4) 。从生猪生产关键要素来看, 能繁母猪虽有减少, 但并未发生大规模淘汰母猪现象, 母猪所占生猪存栏比重仍然处于较高水平, 达到4900万头, 必然造成产能过剩。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农业信息网和国家统计局网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农业信息网
1.3 进口猪肉增多
据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资料:2013年我国进口猪肉58.4万吨同比增11.7%。低价进口猪肉不仅对终端市场造成冲击, 而且还大大影响到流通屠宰企业的实际盈利。
1.4 消费需求受限, 拦洪削峰作用明显
一方面, 随着中央出台“八项规定”的逐步深入, 2014年春节前猪肉集团消费需求清淡。另一方面, 暖冬天气抑制了腌制腊肉、香肠的需求, 减缓了消费高峰期的到来。
1.5 生活习惯变化, 节前囤积猪肉现象改观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在不断变化, 以前节前囤积猪肉的现象近些年也有所改观, 由于各大商场超市一般初二甚至初一就开始营业, 购买猪肉也比较方便, 所以现在很少有家庭一次性购买大量猪肉储存。
1.6 比价变动影响, 替代消费现象增多
暖冬天气有利于蛋、鱼上市量增加, 价格普遍下跌。在比价效应下, 居民选择替代消费现象增多。
2 后期猪价整体走势研判
对于生猪产业来讲, 循环是一个常见的现象, “旺季不旺”也将可能导致下一个“淡季不淡”。一年涨、一年平、一年跌的生猪价格一直以来被称为猪周期, 然而2013年却有些反常。猪价在经历2013年七八月淡季不淡的逆市反弹之后, 中秋、国庆两节前后并未出现人们预期的大涨, 反而掉头向下, 呈现弱势回落态势, 于马年春节再陷“旺季不旺”的尴尬。由于供需不平衡, 各地生猪价格创下近年来春节新低。由于国储信息的不明确, 为节后的生猪行情走势带来诸多不明朗因素。对于春节过后的市场趋势, 目前不少业内人士依然持相对保守的看法, 毕竟节后市场消费会进一步萎缩。但也要注意到, 节前集中性的抛售导致节后市场大猪存栏量下降, 加之节前政府已经公示将适时推出收储政策, 因此政策面的动态仍是影响未来市场的因素。
理性分析生猪价格走势 篇10
前一阶段生猪价格回调原因何在
原因一:出栏量持续增加是猪价回落的主要原因
近日召开的全国畜牧业生产形势分析会上介绍, “从今年3月起, 全国生猪存栏连续8个月增长。到10月份, 全国生猪存栏达到47 516万头, 同比增长3.65%, 能繁母猪存栏4 880万头, 同比增长1.10%。”另据辽宁省动物卫生监测预警中心对全省144个行政村的监测数据显示, 4月份生猪和母猪存栏量分别为15.1万头和2.7万头, 至10月份分别增长至17.7万头和2.8万头, 分别增长17.2%和4.5%;据对全省60个生猪规模场的监测数据显示, 10月份比4月份生猪和母猪存栏量分别增加14.5%和10.7%。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3月份以来全国性的生猪和母猪存栏量增加, 致使7月以后开始出栏量逐步增大。丹东东港市十字街镇佳丰养猪场负责人介绍说, 4月份仔猪成活率普遍较高, 这批猪集中在10至11月份出栏。黑山益农生猪养殖场负责人介绍, 今年上半年猪行在高利润价格下运行, 促使一些养殖户急于补栏, 使生猪的存栏量增加。
原因二:国家进口猪肉降低了猪肉涨价预期
在调查中, 很多养殖者都认为, 国家进口猪肉是猪价快速下降又一原因。据商务部日前发布的农产品报告, 1至9月份, 中国进口猪肉及其副产品达到87万吨, 同比增长44.6%。其中9月份进口量为14.2万吨, 创下单月新高。美国农业部10月份发布的报告显示, 由于国内供应跟不上需求的增长, 2011年中国猪肉进口量将达到55万吨, 比2010年增加10多万吨, 其中7月和8月单月进口量激增至0.44亿磅和0.65亿磅, 环比分别上涨63.6%和49.8%。
虽然9个月87万吨的进口猪肉量较比全国一年5 000余万吨的猪肉消费量不足2%, 但是, 7~9月份的集中进口和集中投入市场, 降低生产者对未来猪肉持续上涨的预期, 惜售现象减少, 也助推了猪价回落。
原因三:疫情流行的传言扰乱了市场正常秩序
近期召开的全国畜牧业生产形势分析会上, 一些省份的管理者分析, 初冬季节温差变化大, 是生猪疫病高发期, 大部分养殖户出于规避疫病风险考虑, 提前出栏, 致使生猪市场供应量有所增大。
沈阳正成原种猪场场长介绍, 十一过后, 往往一些疫病开始流行, 当前政府又深抓食品安全, 一些经纪人散布当前疫病呈流行趋势, 一旦生猪发病则无法销售, 这就导致养殖户产生恐慌心理, 大量抛售。抚顺高湾种猪场场长也介绍说, 生猪疫病的流行使养殖户恐慌, 一些没到出栏日龄的生猪都卖了。
生猪和猪肉价格未来走向如何
春节前猪价走势
观点一:呈上涨趋势
据凤城市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同志认为, 春节期间, 生猪价格将涨至18元/kg。由于目前凤城市南部地区1/3农户和北部地区1/2农户没有储备年猪, 仅农村春节期间大致有20万头生猪缺口, 城市消费预计会比往年增加1/5。
抚顺高湾种猪场、丹东宽甸诚信猪场等几个养殖企业也认为春节前后生猪价格呈上涨趋势。
观点二:上涨空间较小
据丹东东港市十字街镇佳丰养猪场负责人分析, 前一阵猪价低, 养殖者非理性抛售使生猪存栏量下降, 但因今年上半年仔猪成活率较高, 存栏量仍有一定的保证, 元旦前会有一段时期价格呈上涨趋势, 但幅度不会太大。
沈阳正成原种猪场负责人认为, 前一阶段猪粮比价高, 但属于正常水平, 春节前后价格不会有太大变化, 消费增加也不会变化太大。随着规模猪场的不断扩增, 散养户饲养所占比重将逐渐减小, 生猪价格的波动也将趋于合理。
法库县某种猪场认为, 春节前,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 可能会使生猪价格小幅升高, 但由于全国生猪养殖数量同往年比有所增大, 供求基本平衡, 因此增幅不会太大, 大体价格水平在17元/kg左右。
春节后至五一猪价走势
春节后, 猪肉消费量大幅下降, 连续几个月的补栏, 加上8月左右生猪产仔率和成活率提高, 会使春节后生猪出栏量增加。另一方面, 饲料和人工成本的增加, 使生猪饲养成本增加。两方面中和, 五一前, 生猪价格将保持稳定。
对生猪业的相关建议
建议一:生猪生产各环节应逐步专业化
当今社会, 每个行业的分工都向精、细、专、深方向发展, 养猪行业也不例外, 也应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特别在仔猪繁育这一环节, 应将种猪繁育场、扩繁场、育肥猪场以合理的价格纽带形成松散型联合体, 做到技术、资源、信息、市场共享。
建议二:深抓内部管理
饲养管理水平差是引发一切疫病的源头, 因此抓好内部管理成为第一要事。一要选择优质猪种, 提高生产水平, 提高母猪单位产量, 合理调整养殖结构, 有效控制出栏时间。二要提高疫病防控水平, 坚持做好免疫接种和抗体监测工作, 根据养殖场自身情况和抗体水平制定免疫程序。
建议三:正确辨别信息真伪
稳定生猪价格 篇11
试点积累了利用保险手段应对市场价格波动的初步经验
“在国内,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属于农业保险中的创新产品。”张峭指出,我国农业保险主要是对生产风险提供风险保障,比如自然灾害、动物疫病等,对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另外一种重要风险——市场风险或价格风险则基本没有保障。
事实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风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具体到生猪生产中,“猪周期”带来的猪价剧烈波动,不仅使养殖者承受着巨大的市场风险,也直接影响到产业的稳定,而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则被认为是规避风险的一种有效策略。据介绍,在世界上最早开展此项保险的美国,目前已经推广到48个州;在加拿大,扩展到整个西部地区,保险产品包括生猪和肉牛。
2013年以来,我国多地尝试开展生猪价格保险。张峭认为:“将市场风险纳入保险范畴非常有意义。”试点地区先行先试,积累了利用保险手段应对市场价格波动的初步经验,而且针对保险实施中的问题,不少地方都在调整、完善。
提高保障水平、大范围推广尚存诸多现实难题
张峭坦言,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虽然被看好,但仍处于各省分散试点的阶段,面临许多制度和技术层面的问题,诸如:
如何在较高的赔付水平与较合理的保费间寻找平衡?
张峭认为,目前的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产品和定价都较为粗放,产品种类少、保障水平低且单一。“以北京为例,2013年首批保险是以1年为赔付周期,但猪价的涨跌一平均,赔付款就会打折扣,农民不满意,要求缩短赔付周期、增加赔付次数。”安华保险2014年新增了理赔周期为6个月的产品,保费费率从1%提高到3.1%,投保负担相应加重,对农民的积极性也有影响。
选择什么样的指数作为赔付依据?
张峭解释,指数选择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着保险产品的风险和实施效果,比如美国的生猪价格保险是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期货价格依据,我国试点省份多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猪粮比为参照。“猪粮比是养猪的盈亏平衡点,那么保险就是‘保成本’,补贴的仅仅是养殖亏损。”由于我国农产品价格监测系统有待完善,又缺乏足够的历史数据,以猪粮比为依据是目前较为现实的选择。此外,由于养殖水平的不平衡,各地实际的猪粮比存在差异,比如北京测算的猪粮比为6.3∶1,这也造成了部分养猪户对目前保障水平“一刀切”的不满。
生猪价格的系统性风险怎么分散?
一种保险产品是否可行的关键在于其风险能否有效分散,赔付风险能否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张峭分析:“风险独立性是保险的一个要件,比如自然灾害风险,只在某个地点上发生,风险能够在空间上分散。而价格风险属于系统性风险,比如生猪的价格在不同地区的走势是基本一致的,这样保险公司就要承担巨大的风险。”他粗略地做了个假设:四川省年出栏生猪7000多万头,如果全部投保,按照安华保险半年期产品每头赔付92元算,那保险公司要赔70多个亿。所以,将生猪价格保险的实施范围控制在较小区域内、根据生产成本设定较低的保额,也是保险公司现实的考虑。
要加强制度创新,完善保障条件
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为养殖户的市场风险“兜底”,而这一保险本身也需要从制度上予以更多保障。张峭认为,价格指数保险是农业保险发展的新趋向,要借鉴国外经验,从国家制度层面加以考虑和设计。
第一,应将生猪价格保险纳入国家政策性保险范畴,建立保费补贴制度。目前,各试点省份的保费均由地方财政补贴,资金来源不一、额度不同。要实现保险保障水平的“提档”、保障范围的“扩面”,保费补贴额度的增加在所难免,要增强中央财政对此的支持。
第二,要健全包括生猪价格在内的农产品价格监测发布体系。相关农产品价格的及时与准确公布是保障生猪价格指数保险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美国、加拿大的生猪价格保险的实际销售价格都是以政府市场价格监测数据为依据计算的。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生猪期货,提高政府监测发布市场价格信息的权威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对支撑价格保险的发展意义重大。
生猪价格缘何“旺季不旺” 篇12
1 生猪价格“旺季不旺”的原因
生猪存栏增多, 市场供应量增加, 是猪市长期不振的主因;与此同时, 猪肉进口增量, 终端消费低迷, 都给生猪行情带来一定影响。对于春节前猪价持续回落, 市场人士认为养殖户年末扎堆出栏、部分地区出现疫情恐慌抛售和储备肉的投放等因素都是行情下行的原因。
1.1“淡季不淡”透支了旺季行情
2013年的生猪市场较为反常, 淡季的时候涨, 旺季到了反而跌了。在2013年5、6月发生禽流感事件后, 鸡肉等禽类肉品一度无人问津, 猪肉成为替代品。这使得猪价在原本属于淡季的三季度不降反升, 由于三季度生猪行情看涨, 养殖户纷纷补栏, 导致这批生猪在2014年春节前集中出栏, 造成市场上供应量过剩的局面, 引起价格下跌。
1.2 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处于较高水平, 总体产能过剩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1月份发布的数据显示, 2013年12月底生猪存栏47 411万头, 同比增长0.4% (图3) 。2014年1月16日, 农业部公布了2013年12月份4 000个监测点生猪存栏信息, 12月生猪存栏较上月减少2.4%, 比2012年同期下降0.5%;其中, 能繁母猪存栏较上月减少0.7%, 较2012年同期减少2.7% (图4) 。从生猪生产关键要素来看, 能繁母猪虽有减少, 但并未发生大规模淘汰母猪现象, 母猪所占生猪存栏比重仍然处于较高水平, 达到4 900万头, 必然造成产能过剩。
1.3 进口猪肉增多
据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资料:2013年我国进口猪肉58.4万吨同比增11.7%。低价进口猪肉不仅对终端市场造成冲击, 而且还大大影响到流通屠宰企业的实际盈利。
1.4 消费需求受限, 拦洪削峰作用明显
一方面, 随着中央出台“八项规定”的逐步深入, 2014年春节前猪肉集团消费需求清淡。另一方面, 暖冬天气抑制了腌制腊肉、香肠的需求, 减缓了消费高峰期的到来。
1.5 生活习惯变化, 节前囤积猪肉现象改观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在不断变化, 以前节前囤积猪肉的现象近些年也有所改观, 由于各大商场超市一般大年初二, 甚至初一就开始营业, 购买猪肉也比较方便, 所以现在很少有家庭一次性购买大量猪肉储存。
1.6 比价变动影响
暖冬天气有利于蛋、鱼上市量增加, 价格普遍下跌。在比价效应下, 居民选择替代消费现象增多。
2 后期猪价整体走势研判
对于生猪产业来讲, 循环是一个常见的现象, “旺季不旺”也将可能导致下一个“淡季不淡”。一年涨、一年平、一年跌的生猪价格一直以来被称为猪周期, 然而2013年却有些反常。猪价在经历2013年七八月淡季不淡的逆市反弹之后, 中秋、国庆两节前后并未出现人们预期的大涨, 反而掉头向下, 呈现弱势回落态势, 于马年春节再陷“旺季不旺”的尴尬。由于供需不平衡, 各地生猪价格创下近年来春节新低。由于国储信息的不明确, 为节后的生猪行情走势带来诸多不明朗因素。对于春节过后的市场趋势, 目前不少业内人士依然持相对保守的看法, 毕竟节后市场消费会进一步萎缩。但也要注意到, 节前集中性的抛售导致节后市场大猪存栏量下降, 加之节前政府已经公示将适时推出收储政策, 因此政策面的动态仍是影响未来市场的因素。
从近期生猪市场的走势可以看出, 生猪销售方面形势非常不乐观。在春节需求已经逼近最高峰的情况下, 猪价仍是如此疲软, 折射出总存栏已经处于非常高的水平。春节后进入肉类消费淡季, 终端市场消费需求大幅下降, 屠宰企业于正月初八以后陆续营业, 肉联厂商陆续启动屠宰工作, 少量白条猪批发经营, 市场交易量缓慢恢复。此外, 节前腊味替代仍未结束, 节后生猪出栏价格维持年前价格主要受节日反常雨雪天气影响生猪出栏, 部分养殖户压栏观望, 短期利好猪价稳定。虽然元宵节后民工返程、学生开学利好消费需求的增加, 但由于目前生猪市场整体仍将保持供大于求态势, 预测全国猪价极有可能像2013年春节后一样出现下跌, 而猪价浴火重生或在2014年下半年。2013年底生猪总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 说明后期供应仍然充裕, 猪价承压。这些表明2013年全国大规模的生猪养殖场和企业较为理性和谨慎, 大量宰杀母猪现象较少, 只是合理淘汰种猪。由于母猪存栏较高, 加上2013年夏天仔猪补栏积极性极高, 后期生长总存栏量将继续保持高位。此番的高存栏量可能在2014年的5、6月份得到均衡缓解。在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社会养猪积极性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 如果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和疫情, 预计2014年上半年猪价仍处下跌周期内, 当然并不排除节日期间的短暂回调。春节后回落直至2季度末, 3季度起生猪价格有望反弹。预计2014年国内生猪价格走势有些形同2013年。2014年的2季度猪价将会震荡回落探底, 估计不会出现2010年上半年深度下跌局面, 但估计会出现近似于2012年上半年下跌格局, 波动幅度也将小于2012年。从各个层面分析, 悲观预测2014年生猪全年均价在14.5元/kg左右, 不会低于2012年。受刚性需求增速稳中上升影响, 生猪供需将趋向平衡, 2014年生猪价格中枢有望比2013年整体抬高。
摘要:在人们的记忆中, 春节是猪肉消费旺季, 猪肉价格也往往达到一年中的最高峰。但2014年春节前夕, 猪肉的价格却打破了逢节必涨的规律, 其现状使得部分养猪人对后期生猪市场信心明显不足。在需求已经逼近最高峰的情况下, 猪价仍是如此疲软, 折射出总存栏已经处于非常高的水平。生猪存栏增多, 市场供应量增加, 是猪市长期不振的主因;与此同时, 猪肉进口增量, 终端消费低迷, 都给生猪行情带来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