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控制

2024-08-17

环境污染控制(精选12篇)

环境污染控制 篇1

近日国内讨论最热门的话题, 莫过于有关中国空气质量的问题。2013年1月14日, 一场有分量的跨国研讨会在北京北四环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该研讨会上发布了《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 此报告指出:尽管中国政府一直在积极地运用财政和行政手段治理大气污染, 但在中国500个大型城市中, 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标准的只有不到1%。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之中, 仍有7个位于中国。[7]

二、现阶段我国刑法对环境污染行为控制的不足之处

(一) 环境刑事责任模糊

因果关系在犯罪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环境犯罪作为犯罪的一类, 其因果关系既具一般因果关系的特性, 又异于一般刑事案件中的因果关系。对于环境犯罪这一类犯罪, 其因果关系的证明难题集中表现在环境污染犯罪中。

其复杂性具体表现在:第一, 犯罪行为作用于受害人的间接性。与直接加害于受害人的传统犯罪不同, 环境污染犯罪并非直接针对被害人的人身、财产等, 而是作用于环境这一中介, 通过污染环境对被害人的人身和财产造成损害。第二, 危害结果出现的迟缓性。相对于普通犯罪而言, 环境污染犯罪的危害结果一般具有不及时性, 需要较长的周期才能出现。因此, 及时取证基本不可能。第三, 造成环境破坏的污染源难以查清。环境污染源来自工业、农业、交通以及居民的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 污染物的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受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 人类对于这些物质能否导致某种危害结果至今尚不得而知。

综上所述, 从发展的眼光分析刑法, 如果能够突破传统犯罪认定犯罪的主观标准, 在环境刑法中有条件地实行严格责任原则或者因果关系推定原则, 将可以更好地预防犯罪, 保护环境。

(二) 环境犯罪的客观形态构成单一

受到传统立法指导思想的影响, 我国刑事立法历来奉行结果无价值的本位主义, 刑法素来重视打击已经造成危害结果的危害行为。我国绝大多数环境污染犯罪规定的是结果犯, 要求造成重大损失、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

但由于危害环境行为与其他刑事犯罪相比有其特殊性, 即一旦产生后果, 往往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非经济价值所能衡量的损失;而且危害时间长, 涉及范围广, 甚至产生某种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 很难恢复或不能恢复。因此, 随着现代社会环境危机此起彼伏, 生态状况持续恶化, 那种以出现严重实害后果为环境犯罪构成要件的做法显得消极、被动, 无法更好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发展而又非常脆弱的生态环境系统。[13]

(三) 法定刑惩罚力度不够

我国刑法中, 对于环境犯罪的处罚力度轻重不均衡, 且总体偏轻。虽然少数犯罪, 最高可判处死刑, 但是, 刑法中也存在最高刑才是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情况。生态资源的形成往往需要经历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一旦造成各种程度的毁坏, 恢复原样几乎是不可能的, 最多能做到的就是弥补而已。在环境犯罪巨大的社会危害性面前, 现有刑法规定的处罚总体偏轻, 尤其是对单位判处的罚金刑与其丰厚的经营利润相比不成比例, 因而对有效地遏制环境犯罪的发生所起的作用不大。因此, 十分有必要加大环境刑罚的处罚力度。

三、加强刑法手段控制污染行为的法律思考

(一) 在环境刑事立法中确立严格责任原则

在严格责任原则之下, 犯意并不是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因为在此原则要求下, 只要被告人实施了某项法律所规定的禁止行为, 就可以认定犯罪, 不用证明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环境犯罪严格责任的意义在于从法律上对那些从事的活动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人提出比一般人更高、更严格的责任要求, 赋予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环境的结果严加防范的特定的义务。严格责任的确立是将环境违法犯罪化的结果在一定意义上与非犯罪化的世界立法趋势相左。[11]

(二) 在犯罪既遂规定上, 增设危险犯与故意犯

环境犯罪的危险犯是指行为人实施了污染或者破坏环境的行为, 从而造成了一种危险状态, 对环境或人身及财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即可构成的犯罪状态。危险犯的规定在国外已经有成功的立法先例。德国刑法典第325条第1款规定了空气污染罪的危险犯:“违背行政法义务, 在设备、尤其是工场或机器的运转过程中, 造成空气的改变, 足以危害设备范围之外的人、动物、植物健康或其他贵重物品的, 处5年以下自由刑或罚金。”

环境犯罪危险犯作为加大环境刑事立法的一种方式, 笔者赞成在我国环境刑事立法中规定危险犯, 以充分发挥刑法的预防作用。除此之外, 笔者还建议在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中应增加故意犯罪从重处罚, 以求更加严密的刑事法网。[3]

(三) 加大法定刑处罚力度

刑法中对环境污染行为造成犯罪的规定注重经济效益, 忽视生态效益。然而此类犯罪行为对于生态效益的危害远远超越了对经济效益的危害。环境污染的危害结果具有极端性、不可逆性, 但反观现行的环境刑法, 对于环境污染犯罪行为的处罚却与其犯罪结果严重失衡。例如, 环境刑法中自由刑的处罚力度较小, 大多在有期徒刑三年以下, 这在很大程度上违反了罪行相适应的原则。

因此, 笔者建议将现有环境刑法体系中的法定刑规定升格, 以期更加有效地预防和惩治犯罪行为。[3]

四、结语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在近几十年工业化的过程中, 付出了惨重的环境污染及生态恶化的代价。但日趋恶劣的生态环境及日益猖獗的环境犯罪同环境刑法相对滞后之间已经严重不协调, 因此, 如何加强刑罚手段保护环境、减轻污染就显得十分紧迫及必要。本文通过对刑法手段对于环境污染保护的价值分析, 提出了刑法制约污染行为的必要性以及相应建议。笔者认为, 我国的环境污染犯罪的刑法系统还很不完善, 有很长的路要走。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环境污染和破坏导致的犯罪行为经常发生。近些年来, 没有其他领域能够像环境保护领域这样受到如此关注。刑法在保护环境、防治污染方面发挥了“最后屏障”的作用, 但总体来看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拟从环境责任、法定刑等几方面进行思考, 以期提出有效的防治建议。

关键词:环境污染,刑法,立法,严格责任

环境污染控制 篇2

控制环境污染要从源头抓起

本期刊出的题为“用于印制线路板的环保型材料和工艺”一文很值得一读.该文的中心思想是,在印制线路板的生产中,不论是老产品老工艺的改造,还是新产品新工艺的.兴起,都要切记,不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具体做法是,采用环保型原材料及环保型新工艺,也就是说,控制环境污染要从源头抓起.当然这种新理念的实施,需要各级政府制定措施和法规来保证.另外,应该全民动手,提高环境意识,在实验研究及生产实践过程中,像重视提高产品的质量及数量那样,努力控制原材料及工艺过程对环境的污染.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已经合成出2000万种化学品,经常使用的有7~8万种.在表面处理行业中所有的工艺及工序均离不开化学品,而且很多都是剧毒的,使用量又很大.它们在给人类带来财富的同时,正在悄悄地危害着我们人类自身的存在.人们早就了解了一些有毒的物质能致癌致畸,更有甚者如二口恶英污染了土壤或水源,还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危害人和动物的生存繁衍及生命安全.类似二口恶英这样的来源极多、分布甚广、毒性强且有高度化学稳定性的化学品,必须颁布污染控制法规,关闭排放源,研制环保型的新材料.另外,明智地选择、采用与环境相协调的技术和方法是控制源头污染的另一重要措施,文章列举了一些采用环保型原材料及工艺的化学镀及电镀的实例,在现今生产中已被采用了,今后还应该更扩大规模.近期媒体报道了上海市针对农药对农产品的污染问题,强调了对生产过程的监督,比如对22 种农药和35种常用农药的剂型、剂量、施药方法、安全间隔期等等都做了严格细致的规定.相信各级政府今后在制定保护环境的相关政策及法规时,一定会将采用环保型原材料及工艺,控制污染源纳入重点内容. 舒怀 ?

作 者:舒怀 作者单位:刊 名:电镀与精饰 ISTIC PKU英文刊名:PLATING & FINISHING年,卷(期):200224(1)分类号:关键词:

室内装饰环境污染的控制措施 篇3

关键词:室内装饰 环境污染 建材

室内装饰的环境污染控制,关键在于工程设计和施工人员,需要从设计、选材到施工进行综合治理。以下主要从室内装饰的原则,环保材料的选择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1.室内装饰设计上,要遵循简洁、实用的原则

综合考虑室内环境特点以及各因素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保证装饰设计的环保效果。

(1)合理搭配装饰材料和家具摆设,充分考虑室内空间的承载量,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许多家具和建材在检测时并不超标,完成室内装饰后却出现室内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其主要原因就是室内通风不畅,引起的空气不流通,造成室内污染。因而,在住宅装饰设计中,应尽可能使所有房间形成“穿堂风”,防止封闭分室门上的透气窗,导致室内有害气体难以散发的不良做法。对于通风状况不好的厨房和卫生间,则需安装大功率的通风设备。对办公楼而言,宜设计成半隔断、具有通风透气功能的半开放式办公场所。此外,要注意室内装饰中的空间承载量问题,在一个较小的空间中,过量使用达标的合格材料也可能造成有害物质的空气释放量超标。

(2)有意识地控制“噪光”污染,设计环保合理的灯光环境。房间内的灯光配置设计,应兼顾光源性质和家具、室内装饰面反光性能的合理性,营造环保合理的灯光环境。过分的光亮和各种装饰面的强烈反射光可能形成“白亮污染”,伤害人的眼角膜和虹膜,导致视力下降,增加白内障发病率,诱发神经衰弱、失眠,打乱人体正常生理节律;室内光线构造得过分阴暗,则易使人沉闷、忧郁,不利于保护视力。在室内装饰设计中应有意识地控制“噪光”污染,保持室内光线柔和适度,避免上述负面效果。

(3)综合考虑装饰外观与使用功能的协调。室内装饰设计中,应避免单纯满足装饰外观而忽视装饰后的使用功能。如在内墙上抹灰砂浆,在功能上起到吸收湿气(当室内湿度高时)和放出湿气( 当室内湿度低呈现干燥气氛时)的装饰效果,通常称其为“呼吸湿气功能”。这对调节室内湿度和空气质量是行之有效的。如果为了美观,在这种内墙面上粘贴塑料壁纸,增加了一层胶和一层壁纸之后,将使“呼吸作用”'的效果大为降低。

(4)注意装饰部位的特殊要求。设计中应注意装饰部位特殊要求,如靠近电源处应避免使用导电装饰材料;静电积累过多易吸附灰尘,甚至导致放电引起火灾,活动过于频繁的部位由于摩擦机会多,宜选用不积静电的无机类陶瓷装饰材料。厨房的各部位装饰材料,在保证易于清洗的情况下,应考虑是否具有火灾隐患;老年人和儿童活动多的部位,地面应避免过分光滑,客厅中不宜装饰过多的镜面,避免光污染。

2.在建材和家具的选择上,要严格选用环保安全型材料

如选用不含甲醛的胶黏剂,不含甲醛的细木工板和装饰面板等,以提高装饰施工后的室内空气质量。人造板材通常容易造成室内污染,家具特别是胶合板制作的木质家具也易造成室内污染,因而,使用上述材料时,需要审慎选择。在选择家具建材等装饰材料时,要注意选择环保、带绿色标志的装饰材料。首选市场上比较成熟、经过一定使用时间考验和国家严格检测的装饰材料,如一些知名的内墙乳胶漆、强化木地板等,尽量避免劣质材料对人体的危害。在购买装饰材料时,还要特别留意装饰材料的各项指标。如天然石材的放射性指标、人造板材的甲醛含量指标等,以免将“装饰杀手”请回家。因此,室内装饰选材方面还应注意以下三点:

(1)避免盲目追求昂贵材料。室内家具和各部位装饰,应结合实际需要和地区气候特点予以整体考虑,在档次、色调、线条等诸多方面保持和谐,形成相辅相成、统一协调的整体效果。不必盲目追求昂贵材料,或者局部材料虽然价格高昂却破坏室内的整体协调,导致其美学效果。如天然大理石虽然价格昂贵,但如果用来装饰居室地面,由于天然大理石質地坚硬,在我国北方的寒冷季节,坚硬冷色的地面使人感觉更加冰冷并促使肌肉收缩,同时对年老体弱者和幼儿而言,地面易打滑,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功能价格比”可能不理想。有的室内装饰完成后,才发现装饰材料的美学效果和整体设计效果不协调,如天然大理石装饰内墙,处理得好时可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由于天然大理石的纹理各有特色,镶嵌处理不当则可能导致杂乱无章,不但无艺术魅力可言,反而显得粗俗导致负面效果。

(2)了解材料特性及其可能导致的危害性。

(3)重视材料的防火性能。目前我国对市场出售的装饰材料的可燃性,尚缺乏相应的强制性标准。选购装饰材料时,应特别重视其防火性能。室内装饰是墙体内面的二次加工,特别是吊顶材料,更应高度重视其可能存在的火灾隐患。如果所选用的不是阻燃材料,一旦发生火灾,室内装饰材料将首先被点燃着火。因此,厨房中的屋顶以及内墙面应尽量选用无机饰面材料。

参考文献:

[1]蔡朝明.建筑装饰内墙涂料施工通病及防治措施[J].广东建材,2009(08).

[2]郑实,白社教.浅谈装饰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24).

火灾事故中的环境污染控制 篇4

环境污染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而对于火灾事故, 长期以来人们只看到了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经济损失, 却忽略了火灾事故本身以及在火灾扑救过程中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所造成的污染。火灾事故中产生的环境污染不仅仅是由于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有害气体, 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恶英、氮氧化物、烟尘等, 而且包括了消防中所使用的灭火剂和发泡剂等化学试剂在灭火之后所产生的二次污染。污染物随着消防用水进入土壤和地下水系统会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

2 火灾污染控制的意义

公安部消防局在2011年公布的全国火灾情况显示, 2011年全国共接报火灾125 402起, 死亡1 106人, 受伤572人, 直接财产损失18.8亿元。然而, 火灾所造成的不仅仅是人员伤亡和财产经济损失, 其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是无法用数字计量的。2010年7月16日, 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大连保税区油库发生爆炸火灾事故, 因电缆被炸导致电闸门失灵无法关闭油罐及管道阀门等原因, 致使大量原油通过爆炸点管道持续泄漏。在爆炸起火现场部分泄漏原油随消防水经雨排系统通过泄洪沟排海口进入港池, 海面上燃烧的原油烧毁了港池内设置的四道围油栏后扩散至港池外部海域, 事故对周边7个海水浴场、2个海水养殖区和3个海洋保护区环境造成不同程度污染, 其损失和影响难以估计。

因此, 控制灭火过程的环境污染不仅仅是消防工作本身的重要任务, 也是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利益出发而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

3 灭火过程中环境污染的控制

3.1 化工企业火灾事故中消防的污染控制

我国是化工产业大国, 目前全国共有大型化工厂2万余家, 这些化工厂企业一旦发生火灾事故, 会给周围的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

化工火灾事故所产生的污染很强, 这不仅是由于火灾燃烧所产生的污染物, 化工生产的许多产品及中间产品都具有极强的污染性, 一旦这些污染物随着消防用水或者其他方式进入周围环境, 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2005年11月13日,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发生火灾事故。双苯厂苯胺车间发生爆炸, 在灭火、冲洗、清除事故现场及残留物过程中, 估计有超过100t的苯和硝基苯等有毒物质流入松花江流域。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事故从吉林、黑龙江一直延续到邻国, 造成很大的国际影响。

目前, 化工火灾污染中遇到的问题有: (1) 火灾扑救中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现场指挥固然需要以灭火为第一目标, 但同时还要对周边环境进行保护, 如上述案例中能够将灭火、冲洗等污水有意识地收集并集中处理, 就不会造成松花江流域水污染事件; (2) 火灾扑救中缺乏必要的环境保护手段及设施, 工厂本身的污水处理厂应具备一定的火灾事故污水处理能力; (3) 化工火灾往往伴随着大量的有毒气体的排放, 这种大气污染在火灾扑救中是很难被控制的, 这就要求有相应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以免对整个城市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要预防火灾环境污染, 国家要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主管环保部门应强化责任主体意识, 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管, 消防部门应逐步树立“救人第一, 环保优先”的全新理念;企业本身除做好火灾预防之外, 也应制定火灾污染防治措施, 并建设污染防治设施。

3.2 电气火灾事故消防中的污染控制

电气火灾所产生的污染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 由于摆放不当, 电热器具过度靠近可燃物或可燃物直接覆盖在其表面, 可燃物由于热辐射作用燃烧起火, 在燃烧过程中产生污染; (2) 电器本身的材质燃烧所产生的污染, 如电热水器的塑料外壳燃烧所产生的有害气体等; (3) 电气火灾中采用的灭火剂所产生的污染。

2010年2月18日22时37分, 河南省濮阳市三力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常规电控柜因电热作用引燃从废弃天然气管窜出的天然气, 电缆沟内发生火灾并发生爆炸, 造成15人死亡, 59人受伤, 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42.6万元。

由于电气火灾中很少使用水等液体作为灭火剂, 所以很少会造成水体污染。但是, 电器表面都会包裹着绝缘材料, 这些材料一旦燃烧会产生很多剧毒气体, 如二恶英等。一般电器火灾污染控制以大气污染控制为主。

3.3 高层建筑物火灾灭火中污染控制

高层建筑具有高度高, 功能多, 人员多, 内部结构复杂且内部空间狭小, 可燃物众多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高层建筑的火灾污染控制变得复杂困难。

2010年11月15日14时20分左右, 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一正在进行外立面墙壁施工的28层住宅由于4名电焊工无证违规操作, 引燃周围易燃物, 脚手架突发大火。在救援过程中, 消防车云梯达不到着火大楼顶部的高度, 云梯加上高压水枪只能到达大楼三分之二的高度, 火势太大, 直升飞机不能靠近, 阻碍了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最终导致58人遇难, 70余人受伤, 房产损失接近5亿元人民币。由于着火高度太高, 根本无法对火灾产生的浓烟进行任何形式的控制, 浓烟对周围的大气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4 传统水幕消防水带的污染防治功能

水幕消防水带又称为喷雾水带, 利用水在压力作用下均匀喷出的雾形成一道“水墙”。其主要作用有: (1) 防火分隔; (2) 降温除烟; (3) 稀释有毒气体, 消防水幕对难溶于水的气体阻隔效率可达70%以上, 对易溶水的气体阻隔效率达85%, 若加入适当化学试剂, 其阻隔效率可达90%以上; (4) 防止近距离人员被火烧伤。

其主要用于可燃材料堆场、易燃可燃液体储区、门窗空洞地下工程及隧道、化工有毒气体或液体储罐等场合的火灾事故。

但是, 传统水幕有着比较大的局限性。一是用水量大。为了形成持续的水幕, 需要消耗大量的消防用水, 这些宝贵的水资源没有用于直接扑救火灾, 而是在不断的被动防火中消耗, 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二是耗能过大, 要形成水幕必须不断均匀地将水喷出, 这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特别是在高层建筑火灾过程中, 由于高度较高, 水幕有可能根本不起作用。三是大量的水消耗意味着后续消防水处理量加大, 增加处理成本, 也就变相扩大了火灾所造成的损失。

5 新式幕布消防带的污染控制功能

为了克服传统消防水幕的局限性, 笔者提出了一种新式的消防幕布带。如图1所示, 消防水幕不再由水流构成, 而是由涂有化学试剂的布构成真正的幕布。幕布悬挂在金属框架上, 支撑架由立柱和横梁组成。横梁设计为可自转滚筒式结构, 上面装有挂钩以固定幕布。

新式的幕布与传统的水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1) 新式幕布无需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节约下来的水可全部用于灭火救援过程。无需大量的动力消耗, 由于灭火救援过程往往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要保持一个水幕需要消耗大量的动力, 新式的幕布无需大量动力。

(2) 用固体幕布替代水作为污染烟气的吸收介质, 简化了后续处理工艺并减轻了处理量。

(3) 幕布总有一侧靠近火灾烟气源, 如果幕布是静态的, 则靠近烟气源的一侧最终会达到吸附饱和, 这会降低吸收效率。而新式的幕布采用了滚筒式横梁结构, 幕布处于不断移动中, 并且在地面上设有吸收液储存槽 (如图2所示) , 这样幕布可以吸取新的吸收液, 使得幕布的吸收效率达到最大, 降低了由于靠近火源一侧温度过高而燃烧的可能性。

(4) 立柱采取了油压升降式设计。立柱可以升高到任意高度, 显著提高了新式幕布在火灾污染控制中的实用性和适用范围, 并且可以有效地解决高层建筑火灾污染控制难的问题。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 新式幕布消防带与传统的消防水带相比, 在性能、效率、运行和处理成本、适用范围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6 消防废水的处理

灭火救援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这些宝贵的水资源经过妥善的处理是完全可以回收利用的。同时, 消防水源的不足是限制灭火速度的重要原因, 灭火救援用水直接处理后回用是提高灭火速度的重要措施之一。笔者推荐臭氧催化氧化工艺, 经过该工艺处理后的消防废水可以再次用于灭火。

该工艺的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消防废水由集水井等收集设施收集储存, 经水泵输送至污水处理车。污水处理车配备臭氧发生器和臭氧反应塔 (结构如图4所示) 。氧化塔采用串联式设计, 采用下进上出的模式。臭氧经管路输送至氧化塔底部, 经过处理后的污水经水泵返回到消防水车。

该消防污水处理水车具有如下优点:

(1) 处理设施全部安装在车上, 可以随水车移动, 到达任意一个火灾现场进行污水处理, 处理后的污水可以再回用到消防扑救。

(2) 污水处理过程快速有效。由于臭氧制造方便而且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缩短了污水处理的时间, 使得消防污水处理车可以边处理边供水。

(3) 臭氧氧化后的产物是氧气, 无毒无害, 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所以整个处理过程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7 总结

消防幕布带和消防污水处理车在灭火污染控制中都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火灾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和国家环境保护力度的逐步加大, 未来消防的任务不仅仅是减少火灾本身带来的损失, 还要减少火灾及扑救过程中给环境带来的损失。新式的幕布消防带和消防污水处理车在未来消防污染控制中会得到充分和广泛的使用。

参考文献

[1]姜连瑞, 贾定夺, 刘静.化工火灾引发环境污染的分析及预防[J].武警学院学报, 2008, 24 (8) :51-54.

[2]毛子豪.火灾与事故应急处置中的水体污染及防控措施[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1, 30 (4) :334-336.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及控制对策论文 篇5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为能够对水产养殖环境污染进行较好控制,十分必要一项内容就是应当构建完善管理系统,对于各个部门应当合理协调,对于政府职能应当明确认识,在利用政府职能的基础上,对养殖水体生态环境加强保护,从而在根本上改善水产养殖环境。在实际生产及实践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合理开展水质净化工作,从而保证水产养殖水平具有较高质量,同时应当对于水产养殖环境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合理划分水产养殖不同功能区,在此基础上保证环境管理系统作用能够得以充分发挥,进而可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进行水产养殖。

2.2进一步优化水产养殖结构

在当前水产养殖过程中,水产养殖结构缺乏合理性,不但会影响水产养殖整体效益,并且会造成养殖环境污染,所以,在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控制方面,优化水产养殖结构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在实际水产养殖过程过程中,应当积极转变以往单一化养殖模式,积极实现多样化养殖,实施多种水产生物混养模式,增加生物多样性,在此基础上能够使水产养殖环境的生态稳定性得以增强,从而可对水产环境污染进行较好控制,同时也能够提升水产养殖整体效益,增加产量。

2.3选择科学水产养殖技术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为能够对水产养殖环境污染进行较好控制,选择科学合理养殖技术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可避免由于养殖技术不合理而导致水环境受到污染情况出现。具体而言就是合理进行饵料投放,合理使用药品,在进行饵料投放时应当注意少量多餐原则,避免一次性投入过多而造成饵料残留,对养殖水体造成污染,另外,在选择药物时应当注意选择毒性小、污染性小的一些绿色药物,从而避免出现药物污染情况。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十分注意的一个方面就是肥水问题,尽可能不要选择无机肥料肥水,避免营养物质过于单一而引发赤潮或蓝藻过多,应当尽量选择生态型肥料,保证营养均衡,同时应保证肥料用量,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保证更好保护水产养殖环境[2-3]。

3结语

在当前水产养殖过程中,水产养殖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对水产养殖效益会产生严重不良影响。所以,在实际养殖过程中,相关养殖人员应当清楚认识水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并且应当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有效对策合理控制环境污染,从未为更好进行水产养殖提供良好环境,使水产养殖效益得以更好保证。

【参考文献】

[1]俞瑞高.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探讨[J].江西农业,(13).

[2]李双德.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J].农技服务,2016(4).

鹅场的环境控制 篇6

1.1 水 鹅是水禽,放牧、洗浴和交配都离不开水。地面水一般包括江、河、湖、塘及水库等所容纳的水,主要由降水或地下泉水汇集而成,其水质和水量极易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也易受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常常由此而引起疾病流行或慢性中毒。大、中型鹅场如果利用天然水域进行放牧可能会对放牧水域产生污染,必须从公共卫生的角度考虑对水环境的整体影响。

1.2 土壤 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及其它有害物质超标会导致其周围水体、植物中相应物质增加,容易引起营养代谢病及中毒病。土壤表层含有的细菌芽胞、寄生虫卵、球虫卵囊等也易诱发相应疾病。

1.3 空气 雏鹅对育雏室内的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十分敏感。当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超过0.51g/kg、氨气的含量超过21mg/kg、硫化氢的含量超过0.46mg/kg时,雏鹅就会出现精神沉郁、呼吸加快、口腔黏液增多、食欲减退、羽毛松乱无光泽等症伏。另外,鹅场周围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气体(如氯碱厂的氯,磷肥厂的氟等)、悬浮微粒也会严重威胁鹅群健康。

1.4 气候 自然气候条件(如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日照时间等)对鹅的生长发育、产蛋都有一定的影响。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人工条件的控制来减小其影响,但养殖成本相应也会增加。

2 怎样控制养鹅的环境

2.1 建好隔离设施 鹅场周围建立隔离墙、防疫沟等设施,避免闲杂人员和动物进入;鹅场的大门口必须建造一个消毒池,其宽度大于大卡车的车身,长度大于车轮两周长,池内放入5%~8%的火碱溶液并定期更换。生产区门口要建职工过往的消毒地,要有更衣消毒室。鹅舍门口必须建小消毒地,宽度大于舍门。

鹅舍最好安装一些过滤装置,使臭气及灰尘被吸附在装置上;要建有粪污及污水处理设施,如三级化粪池等。粪污及污水处理设施要与鹅舍同时设计并合理布局。

2.2 做好粪便处理 一般是将粪污用于农田,在将粪污用于农田时,一方面要了解粪污的性质,主要是氮、磷的含量和比例及其他成分(如重金属等)的含量;另一方面,要准确估计具体土地和作物所能消纳的营养成分的多少,避免污染地下水,使农牧业有机结合,保护整个生态环境,达到持续发展。粪便采集后最好进行堆肥发酵后再用于农田,可以减少病原污染。

2.3 病死鹅安全处理 病死鹅必须及时地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尸体,坚决不能图一私利而出售。处理方法有主要以下几种:

2.3.1 焚烧法 焚烧也是一种较完善的方法,但不能利用产品,且成本高,故不常用。但对一些危害人、畜健康极为严重的传染病病畜的尸体,仍有必要采用此法。焚烧时,先在地上挖一十字形沟(沟长约2.6m,宽0.6m,深0.5m),在沟的底部放木柴和干草作引火用,于十字沟交叉处铺上横木,其上放置畜尸,畜尸四周用木柴围上,然后洒上煤油焚烧,尸体烧成黑炭为止;或用专门的焚烧炉焚烧。

2.3.2 高温处理法 此法是将畜禽尸体放入特制的高温锅(温度达150℃)内或有盖的大铁锅内熬煮,达到彻底消毒的目的。鹅场也可用普通大锅,经100℃以上的高温熬煮处理。此法可保留一部分有价值的产品,但要注意熬煮的温度和时间,必须达到消毒的要求。

2.3.3 土埋法 是利用土壤的自净作用使其无害化。此法虽简单但不理想,因其无害化过程缓慢,某些病原微生物能长期生存,从而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并会造成二次污染,所以不是最彻底的无害化处理方法。采用土埋法,必须遵守卫生要求,埋尸坑远离畜舍、放牧地、居民点和水源,地势高燥,尸体掩埋深度不小于2m。掩埋前在坑底铺上2~5cm厚的石灰,尸体投入后,再撒上石灰或洒上消毒药剂,埋尸坑四周最好设栅栏并作上标记。

2.3.4 发酵法 将尸体抛入尸坑内,利用生物热的方法进行发酵,从而起到消毒灭菌的作用。尸坑一般为井式,深达9~10m,直径2~3m,坑口有一个木盖,坑口高出地面30cm左右。将尸体投入坑内,堆到距坑口1.5m处,盖封木盖,经3~5个月发酵处理后,尸体即可完全腐败分解。

在处理畜尸时,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将病畜的排泄物、各种废弃物等一并进行处理,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2.4 使用环保型饲料 考虑营养而不考虑环境污染的日粮配方,会给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并带来浪费和污染,同时,也会污染鹅的产品。由于鹅对蛋白质的利用率不高,饲料中50%~70%的氮以粪氮和尿氮的方式排出体外,其中一部分氮被氧化成硝酸盐。此外,一些未被吸收利用的磷和重金属等渗入地下或地表水中,或流入江河,从而造成广泛的污染。

资料表明,如果日粮干物质的消化率从85%提高到90%,那么随粪便排出的干物质可减少1/3,日粮蛋白质减少2%,粪便排泄量就降低20%。粪污的恶臭主要由蛋白质腐败产生,如果提高日粗蛋白质的消化率或减少蛋白质的供给量,那么臭气物质的产生将大大减少。按可消化氨基酸配制日粮,补充必要氨基酸和植酸酶等,可提高氮、磷的利用率,减少氮、磷的排泄。营养平衡配方技术、生物技术、饲料加工工艺的改进、饲料添加剂的合理使用等新技术的出现,为环保饲料指明了方向。

2.5 绿化环境 在鹅场内外及场内各栋鹅舍之间种植常绿树木及各种花草,既可美化环境,又可改变场内的小气候、减少环境污染。许多植物可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使氨、硫化氢等有毒气体的浓度降低,恶臭明显减少,释放氧气,提高场区空气质量。此外,某些植物对银、镉、汞等重金属元素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叶面还可吸附空气中的灰尘,使空气得以净化;绿化还可以调节场区的温度和湿度。夏季绿色植物叶面水分蒸发可以吸收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散发的水分可以调节空气的湿度。草地和树木可以挡风沙,降低场区气流速度,减少冷空气对鹅舍的侵袭,使场区温度保持稳定,有利于冬季防寒;场周围种植的隔离林带可以控制场外人畜往来,利于防止疫病传播。

2.6 严格制度和监测 要真正搞好鹅场的环境保护,必须以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作保证。加强环保知识的宣传,建立和健全卫生防疫制度是搞好鹅场环境保护工作的保障,应将鹅场的环境保护问题纳入鹅场管理的范畴,应经常向职工宣传环保知识,使大家认识到环境保护与鹅场经济效益和个人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制定切实的措施,并抓好落实。同时搞好环境监测,环境卫生监测包括空气、水质和土壤的监测,应定期进行,为鹅舍环保提供依据。

对鹅场空气环境的控制在建场时即需确保无公害鹅场不受工矿企业的污染,鹅场建成后据其周围排放有害物质的工厂监测特定的指标,有氯碱厂则监测氯,有磷肥厂则监测氟。无公害鹅舍内空气的控制除常规的温湿度监测外,还涉及到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悬浮微粒和细菌总数,必要时还须不定期监测鹅场及鹅舍的臭气。

水质的控制与监测在选择鹅场时即进行,主要据供水水源性质而定。若用地下水,据当地实际情况测定水感官性状(颜色、浊度和臭味等)、细菌学指标(大肠菌群数和蛔虫卵)和毒理学指标(氟化物和铅等),不符合无公害标准时,分别采取沉淀和加氯等措施。鹅场投产后据水质情况进行监测,一年测1~2次。

无公害肉鹅生产逐渐向集约化方向发展,较少直接接触土壤,其直接危害作用少,主要表现为种植的牧草和饲料危害肉鹅。土壤控制和监测在建场时即进行,之后可每年用土壤浸出液监测1~2次,测定指标有硫化物、氯化物、铅等毒物、氮化物等。

3 鹅场的杀虫与灭鼠

鹅场杀虫灭鼠主要以消灭载体和来源、预防感染为重要内容。鹅场附近的垃圾、污水沟、稻草堆经常是昆虫、老鼠的繁殖场所,所以经常清除垃圾、碎片和稻草堆,搞好鹅场卫生,防止某些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鹅场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饮水机漏水,经常清除废物,减少蚊虫滋生的机会,还应根据蚊蝇和节肢动物的活动季节,选择适当的杀虫药进行经常性的杀灭蚊、蝇;每月在鹅场内外和蚊子滋生地点喷洒杀虫剂(0.02%~0.05%)2次。

环境污染控制 篇7

关键词:猪场废水,环境污染因子,臭氧净化技术

畜禽养殖业污染已成为农业类污染中最主要的污染源[1,2,3,4]。据统计, 北京地区2013年底生猪存栏189.23万头, 出栏314.39万头, 猪场粪尿排放量约为884万t/年, 猪场废水排放量461万t/年, 猪场废水无害化治理达标率不足5%。大量养殖场废水未经任何处理而外排, 是造成我国水环境质量和农村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成因, 并危及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

猪场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 (N、P、K、S) 、残留抗生素及致病菌、寄生虫等环境污染因子, 无害化控制较有难度。臭氧的氧化还原电位为2.07mv, 是仅次于氟的强氧化剂, 比氧、氯、二氧化氯及高锰酸钾等氧化剂的氧化还原电位都高, 成就了臭氧净化技术杀菌、氧化、脱色、除臭味等功用。本研究利用猪场废水治理工艺, 以高效环保的臭氧净化技术为主导, 对规模化猪场养殖废水中的环境污染因子进行无害化控制, 取得明显成效。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废水收集装置

高密度聚乙烯双壁波纹管 (Φ30cm, L6m, 购自河北某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粗隔栅 (不锈钢栅网, 栅网孔20mm×20mm, 自制) 、集污池 (四围与池底为砖与水泥混砌, 容积200m3, 自制) 、沉淀池 (四围与池底为砖与水泥混砌, 容积100m3, 自制) 、净水池 (四围与池底为砖与水泥混砌, 容积300m3, 自制) 。

1.1.2 粪污固液压滤装置

粪污固液压滤机由固液压滤机主机、气动隔膜泵、空气压缩机构成。固液压滤机主机 (最大过滤工作压力1Mpa, 液压压紧工作压力22Mpa, 自制) 、压滤滤板与锦纶纤维粗滤布滤板 (过滤面积50m2, 滤板49块, 规格800×800×32mm, 滤室容积800L, 压滤周期为2d·次-1, 滤板面积1.10cm×0.48cm, 自制) 。

1.1.3 全自动反冲式石英砂过滤装置

全自动反冲式石英砂过滤罐 (Φ1200×2770mm, 流量11-13t·h-1) 、石英砂 (0.3t按粗中细三层铺垫, 冲洗2-3d·次-1, 均购自石家庄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1.1.4 臭氧发生装置

臭氧发生器 (80g·h-1) 、氧气发生器 (氧气发生量5L·min-1, 自制) 、臭氧气液混合泵 (尼可尼不锈钢臭氧气液混合泵, 过泵流量50M3·h-1、处理水量100M3·h-1, 购自天津某科技有限公司) 、不锈钢臭氧净化反应罐 (Φ1.6m, H1.4m, 自制) 。

1.2 研究方法

1.2.1 废水残留抗生素治理测定方法

(1) 检测仪器与试剂: (1) 检测仪器:Agilent 1200series高效液相色谱仪 (美国Agilent公司) 、p H计 (德国Sartorius公司) ;全自动固相萃取系统 (SPE-DEX4790, 美国Horizon Technology公司) 、HY回旋振荡器 (国华电器有限公司) 。 (2) 检测项目:磺胺-6-甲氧嘧啶 (SMM) 、磺胺嘧啶 (SD) 、环丙沙星 (CIP) 、诺氟沙星 (NOR) 、强力霉素 (DXC) 、土霉素 (OTC) 。 (3) 试剂:SMM、SD、CIP、NOR、DXC、OTC纯度I>99.9% (Sigma公司) 。 (4) 标准溶液:分别精确称取适量SMM、SD、CIP、NOR、DXC、OTC标准品, 分别以甲醇、乙腈配制成5.0g/L的标准溶液。 (5) 样品前处理:取4.0L废水样品, 4000r·min-1离心取上清液, 利用固相微萃取盘进行萃取, 洗脱液为甲醇和1.0%甲酸的混合液, 洗脱, 氮吹至干, 利用0.1%甲酸:甲醇 (7:3, V/V) 混合液定容至1.0ml。 (2) 样品采集: (1) 对固液分离后的液态废水进行臭氧技术处理前的残留抗生素样品采集检测 (处理前废水为样品1) 。 (2) 固液分离后的废水经过全自动反冲式石英砂过滤罐过滤, 滤液进入臭氧技术净化处理装置, 臭氧水浓度7.8mg·L-1, 净化处理20~30min, 收集臭氧技术净化水样品检测 (处理后净化水为样品2) 。 (3) 随机采取猪场粪污经过固液分离处理的液体为臭氧技术治理前测定样品, 随机取经过臭氧技术治理后的粪污测定样品。选择每天早中晚3个样品各1L, 混合为1个样品, 连续采集20d的样品, 测定抗生素残留, 每个样品做2个平行。分别量取1.0ml猪场粪污处理前后样品放人100ml锥形瓶中, 加入10.0ml 1.0%甲酸:甲醇 (7:3, V/V) 混合液提取, 摇床振荡2h, 4000r·min-1离心10min, 重复一次, 收集提取液, 用0.45mm有机系滤膜过滤, 待测。 (4) 对目前猪场常用的磺胺类 (SMM、SD) 、喹诺酮类 (CIP、NOR) 、四环素类 (强力霉素、土霉素) 抗生素以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法对臭氧技术处理前样品1和臭氧技术处理后样品2进行检测[8]。

1.2.2 臭氧对废水杀菌效率测定方法

(1) 菌落总数的测定:采集集污池、净水池样本, 细菌总数用平皿法进行检测。采集臭氧技术处理后废水样品制成1:10、1:100、1:1000的样品匀液。普通琼脂培养基36℃培养48h。观察记录稀释倍数和相应的菌落数量 (CFU) 。 (2) 大肠杆菌群 (MPN) 的检验:采集集污池、净水池样本, MPN用多管发酵法进行检测。采集臭氧技术处理后废水样品制成1:10、1:100、1:1000的样品匀液。 (1) 乳糖发酵试验:样品稀释后, 选择3个稀释度, 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乳糖胆盐发酵管。36±1℃培养48±2h, 观察是否产气。 (2) 分离培养:将产气发酵管培养物转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 36±1℃培养18~24h, 观察菌落形态。 (3) 证实试验:挑取平板上的可疑菌落, 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36±1℃培养24±2h, 观察产气情况。 (3) 悬液定量法定性杀菌试验: (1) 三角瓶菌悬液制备:将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6538) 、大肠杆菌 (8099) 新鲜培养物, 用含胰蛋白胨稀释液 (TPS) 配制成试验浓度菌悬液;另取枯草杆菌黑色变种 (ATCC9372) 芽孢悬液也按上述方法稀释并配制试验浓度芽孢悬液。染菌量均为9×105×106cfu·ml-1 (指标菌购于军事医学科学院消毒检测中心) 。 (2) 菌片制备:将2×2cm无菌纱布片分别侵入各菌悬液内, 淋干备用。 (3) 悬液定性杀菌:将试验菌悬液置1000ml三角瓶内, 37℃水浴5min后, 侵入并悬置臭氧技术净化罐液中, 臭氧水臭氧浓度达7.8mg·L-1, 净化处理10min, 收集臭氧技术净化后三角瓶内水样品, 取1ml作琼脂倾注培养, 于37℃培养48h, 计数菌落数并计算杀灭率。试验重复3次。 (4) 将装有菌片的不锈钢网放入臭氧浓度达7.8mg·L-1的臭氧废水中, 浸泡作用10min, 将菌片移入灭菌三角瓶内。经充分振荡洗脱, 取洗脱液进行活菌培养计数, 计算杀灭菌率。试验重复3次[9]。

12.3猪场废水治理工艺

猪场废水经过预处理系统的收集、分离、过滤进行臭氧净化技术处理, 固体粪污生物发酵、净化水循环利用[5,6,7]。猪场废水处理工艺见附图。 (1) 猪场废水收集系统:猪舍内建以粪污排泄地沟与猪舍外粪污管道收集管道系统链接, 猪场内的生产粪污、生活废水及雨水收集至乙烯双壁波纹排污管道, 粗格栅与废水水平面倾角45°倾斜安装在粪污进入集污池的渠道, 经过2级隔栅网拦截粪污中较大漂浮物, 废水流入集污池沉淀。收集经过粗过滤的猪舍粪污、生活废水及雨水, 粪污停留时间为2~3d。 (2) 粪污固液分离系统:以气动隔膜泵将集污池的粪污吸抽至粪污固液压滤机进行粪污的固液分离, 分离后的固体粪污与在猪舍内清扫收集的粪便一同进行生物发酵处理;分离后的废水进入沉淀池。 (3) 废水过滤系统:沉淀池内废水吸抽至全自动反冲式石英砂过滤罐过滤处理。 (4) 臭氧净化技术系统:石英砂过滤罐过滤处理后的液体进入臭氧净化罐进行臭氧净化技术处理, 净化水进入净水池。 (5) 粪污无害化利用系统:固液分离获得的固体粪污与在猪舍内干清粪一同进行生物发酵处理;净化处理的净化池水循环利用。

2 结果

2.1 废水残留抗生素治理效率

臭氧技术处理前样品1和臭氧技术处理后样品2进行SMM、SD、CIP、NOR、DXC、OTC抗生素检测结果见表1。

猪场粪污进行固液分离及过滤系统处理后的污水经过臭氧水浓度7.8mg·L-1作用20-30min净化处理, 废水残留抗生素降解效率SMM97.37%、SD96.33%、CIP97.52%、NOR95.46%、DXC94.57%、OTC93.81%。

2.2 废水杀毒灭菌治理效率

2.2.1 菌落总数、MPN检测结果猪场粪污细菌总数与肠菌群臭氧净化效率见表2。

猪场粪污细菌总数与大肠菌群经过臭氧水浓度7.8mg·L-1作用10min的净化处理, 处理效率近于100%。出水低于GB/T18596-2003《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要求。

2.2.2 定性杀菌效率臭氧技术净化猪场粪污定性杀菌效率见表3。

三角瓶菌悬液和菌片在臭氧净化反应罐内, 臭氧水浓度7.8mg·L-1作用10min, 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杀灭效率均为100%。

3 讨论与结论

(1) 在研究分析猪场废水的20个样品中, SMM等6种抗生素残留量在113.11~732.11μg·L-1不等, 残留量高于丁佳丽[10]等研究结果;废水细菌总数x=7.3×105cfu·ml-1, MPN x=3.4×105cfu·ml-1, 定性杀菌试验废水三角瓶菌悬液方法大肠杆菌 (8099) 5.7×108cfu·ml-1、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6538) 6.2×108cfu·ml-1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 (ATCC 9372) 4.3×108cfu·ml-1, 均高于《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检测结果表明:猪场废水环境污染因子有有机污染物 (氨氮、总磷、总氮、CODcr等) 、重金属 (砷、铜、铁、锰等) [11], 抗生素残留与致病菌的排放已经成为重要环境污染因子。 (2) 猪场产生的废水固液混杂、难降解有机物含量高, 残留抗生素、病原微生物等环境污染因子治理难度大, 常规活性污泥等处理工艺难以实现达标排放。臭氧技术氧化净化能力强、残留少、成本低及操作便利等独特优势成为治理猪场废水的热点。研究结果表明:以臭氧净化技术工艺, 臭氧水浓度7.8mg/L作用10~30min的净化处理, 对残留抗生素、病原微生物等治理效率明显, 出水低于GB/T18596-2003《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要求。 (3) 在世界范围内, 抗生素总产量的约70%用于畜牧业, 尽管目前欧盟已禁止饲料抗生素的使用, 但在20世纪末时, 其每年抗生素的消耗量仍达到5000t。目前, 我国已有17种抗生素、抗氧化剂和激素类药物和11种抗菌剂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饲喂畜禽。刘向明[12]等对猪粪中多拉菌素残留的研究表明, 多拉菌素颈部肌肉注射300μg·kg-1, 28d的粪便内仍有约12μg·kg-1药物排出;如盐霉素在粪便中的降解主要是微生物降解, 一些抗生素的代谢物可重新转变为活性物质, 研究表明液体肥料中氯霉素糖苷酸可重新转变为氯霉素。所以, 抗生素的二次合成给环境带来的潜在风险也应当引起重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臭氧水浓度7.8mg·L-1作用20~30min净化处理, 废水残留抗生素降解效率93.81%~97.52%, 治理效率明显。 (4) 在养殖场产生的废水中, 存在大量随畜禽粪便和尿液排出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 其中有些病原细菌或病毒可以随污水在自然界中存活很长时间, 污水直接回用, 会增加病原微生物引发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风险, 对畜禽和人类的健康存在极大的威胁。研究结果表明:猪场粪污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特定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 经过臭氧水浓度7.8mg·L-1作用10min的臭氧技术净化处理, 灭菌效率近于100%, 说明臭氧水对病原菌有快速、高效杀灭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方浩, 马文奇, 窦争霞等.中国畜禽粪便产生量估算及环境效应[J].中国环境科学, 2006, 26 (5) :614-618.

[2]王修川, 袁新国, 王腾.论循环经济及畜禽废弃物资源化[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8, 31 (8) :155-158.

[3]颜培实, 李如治主编.家畜环境卫生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4]杨朝飞主编.全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调查及防治对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5]李玉冰, 张凡建, 楚德军等.臭氧净化技术治理猪场粪污应用[J].农业工程, 2014, 4 (S1) :22-25.

[6]邓良伟, 陈子爱, 袁心飞等.规模化猪场粪污处理工程模式与技术定位[J].养猪杂志, 2008 (6) :2-124.

[7]易丹, 杨媛媛.规模化养殖废水处理工艺对污染物削减研究[M].广州化工, 2013 (23) :107-109.

[8]胡献刚, 罗义, 周启星等.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粪便中13种抗生素药物残留[J].分析化学, 2008, 36 (9) :1162-1166.

[9]陆永梅, 沈红, 张雁等.多功能臭氧水消毒器对微生物杀灭效果的试验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4, 21 (1) :49-50.

[10]丁佳丽, 刘锐, 郑炜等.养猪废水和污泥中11种兽用抗生素的同时分析技术及其在生物降解过程的应用[J].环境科学, 2015 (10) :3918-3925.

[11]吴建敏, 徐俊, 翟云忠等.畜禽规模养殖废水污染因子监测评价分析[J].家畜生态学报, 2009 (4) :48-51.

室内环境污染分析及控制措施探讨 篇8

甲醛化学分子式为HCHO, 是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之一。它是一种无色的刺激性气体, 沸点为19.5℃, 易于挥发, 常温下易溶于水, 对人的视觉、嗅觉和呼吸器官有强烈的刺激, 会造成过敏反应, 引发流泪、咳嗽、气喘等症状, 严重可导致人的肺功能、肝功能、免疫功能发生异常。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经紊乱、妊娠综合症, 引起新生儿体质降低、染色体异常, 甚至引起鼻咽癌。高浓度甲醛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等都有毒害。甲醛还有致畸、致癌作用。长期接触甲醛的人, 可能引起鼻腔、口腔、鼻咽、咽喉、皮肤和消化道的癌症。当室内空气中的甲醛浓度为0.1mg/m3时, 人就会感到有异味和不适;达到0.5mg/m3时, 可以刺激眼睛引起流泪;0.6mg/m3时, 会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浓度再高, 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气肿;当空气中甲醛浓度达到30mg/m3时, 可当即导致人死亡。

室内游离甲醛的主要来源有4个方面:一是用作室内装饰的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二是广泛使用的以甲醛为主要成分的脲醛树脂等水性胶粘剂;三是对建筑装修材料进行防火、防腐、防虫处理所使用的各种阻燃剂、防水剂、防腐剂、防虫剂等水性处理剂;四是来自含有甲醛成分并有可能向外界散发的其它各类装饰材料, 如壁纸、化纤地毯、地板衬垫、泡沫塑料、水性油漆和涂料等。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来自于室内装饰材料中的甲醛释放。

2 控制甲醛污染的措施

2.1 控制污染源

控制污染源是去除室内污染的最根本的途径。不同类型的燃料, 产生单位能量所生成的污染物排放量不同, 燃煤>煤气>液化气>天然气>电能。因此, 建议城市在增加气体燃料的同时, 有条件的可使用电炊具;在农村应逐步减少生物质燃料的比率, 推广使用液化气、天然气、电等商品性能源来改善IAQ。

(1) 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如吸烟、高温烹调都是造成室内空气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因此, 应少吸烟或不吸烟, 少食煎炸食品, 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污染。

(2) 慎重选择建筑、装修材料及生活日化用品, 如前所述, 一些建筑、装修材料以及某些日化用品含有多种污染物, 所以在选择装修材料时, 应考虑环保型生态建材。并尽量减少使用杀虫剂、空气清新剂等物。改善室外空气品质, 可减少室外源带来的污染。

(3) 空调房间使用负氧离子发生器可以改善室内环境, 它是一种带负电荷的空气微粒, 起镇静、催眠和降血压等作用, 应用超高负氧离子发生器可进一步改善IAQ。

设计合理的建筑结构, 保证室内通风状况良好。优良的室内空气质量可提高生产力和减少病态建筑综合症的症状, 因此在建筑设计时, 要做到起居室、卧室都能进行自然通风, 厨房、卫生间应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以免有害气体散发到居室内。加强通风换气是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2.2 改进净化技术

目前国内装修污染治理市场上大致有3种空气净化技术, 包括纳米光催化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分子络合技术。

(1) 纳米光催化技术。

它是使用一种非常微小的二氧化钛颗粒, 经过光线照射后释放出强氧化电子, 对甲醛、氨、苯这些物质的结构产生破坏作用, 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活性炭本身是一种微孔结构, 类似黑洞效应, 把有害气体分子吸进去, 达到治理目的;分子络合能够将有毒气体通入水中, 通过甲醛捕捉剂 (络合剂) , 促使分子络合后溶于水, 达到空气净化目的。

专家指出, 纳米光催化技术还是一项实验室技术, 由于要达到一定的空气净化处理水平, 所制造的设备体积还很大, 无法产品化;而分子络合技术已经达到了产品市场化的要求, 且经过净化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与活性炭相比, 环保效果更为突出。因此可以说分子络合技术是目前空气净化领域最为领先的技术。

(2) 光催化氧化技术。

光催化氧化是将催化剂 (如TiO2) 涂覆在玻璃纤维网上, 用波长为365nm的紫外灯照射, 有机物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已取得很好的净化效果。光催化是一项非常有前途的净化技术。

(3) 改性活性炭吸附技术。

目前发展最快的吸附材料要数活性碳纤维 (ACF) 吸附材料, 其寿命与室内气体浓度、空气流速、活性碳量及吸附效率等有关。通过对其进行各种改性, 能有效地吸附和消除多种室内低浓度的有害恶臭气体。国外现正在开发的室内化学过滤器用来去除气载分子态的污染物质 (AMC) , 现在已正式大规模使用在微电子等行业的通风系统中。它有快速简便、无二次污染的特点, 是解决室内空气污染很有效的方法之一。

2.3 种植室内植物

(1) 吊兰。

一盆吊兰在8~10m2的房间内就相当于一个空气净化器, 能有效吸收空气中的甲醛、一氧化碳等有毒化学物质。它可在24小时内, 杀死房间里80%的有害物质, 吸收掉86%的甲醛;能将火炉、电器、塑料制品散发的一氧化碳、过氧化氮吸收殆尽。

(2) 虎尾兰 (包括一叶兰等叶片硕大的观叶植物) 。

一盆虎尾兰可吸收10m2左右房间内80%以上多种有害气体, 两盆虎尾兰可使一般居室内空气完全净化。虎尾兰白天还可以释放出大量的氧气。

(3) 芦荟。

在24h照明的条件下, 可以吸收1m3空气中所含的90%的甲醛。

(4) 常春藤。

一盆常春藤能吸收8~10m2的房间内90%的苯, 能对付从室外带回来的细菌和其他有害物质, 甚至可以吸纳连吸尘器都难以吸到的灰尘。

(5) 龙舌兰。

在10m2左右的房间内, 可吸收70%的苯、50%的甲醛和24%的三氯乙烯。

(6) 月季。

能较多地吸收氯化氢、硫化氢、苯酚、乙醚等有害气体。

3 结语

随着国家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 环境意识的深入人心, 室内污染的控制与治理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与室内环境污染相关的产业及技术也会逐渐发展兴旺。人类的室内居住生活环境水平将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1]王维新.甲醛释放与检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2]朱天乐.室内空气污染控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鸡舍空气环境的污染与控制 篇9

1 畜舍中的有害气体

鸡舍里的有害气体大多来自鸡粪、腐败饲料残渣与垫料, 以及鸡自身。通常鸡舍的有害气体含量比猪舍和牛舍要高。设计和管理不当的鸡舍中有害气体可高达较高的浓度, 对人、鸡产生毒害作用。

1.1 有害气体

1.1.1 氨:

来源于鸡粪、腐败饲料残渣与垫料等含氮有机物的分解。其浓度高低与畜舍的卫生状况、饲养方式、通风条件等有关。

危害:暂时吸入少量氨, 能被机体转化而排出体外。长期而少量的氨刺激机体会使鸡体质变弱对某些疾病敏感, 采食量、产蛋率下降 (称之为氨的半中毒) 。当氨在空气中达到较高浓度时, 会引起蛋鸡机体一系列病理变化和症状。主要表现为: (1) 刺激黏膜; (2刺激三叉神经末梢, 引起呼吸中躯反射性兴奋; (3) 破坏血液的运氧功能 (NH3在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 引起机体缺氧) 。各种动物对氨的敏感性不一致:鸡最敏感, 猪次之。

鸡舍对氨的卫生要求为<0.02‰。

1.1.2 硫化氢:

来源于鸡粪、腐败饲料残渣与垫料等含硫有机物的厌氧分解;鸡胃肠功能不良时;大量破损蛋。H2S比空气重, 鸡舍地面附近浓度高, 且溶于水。H2S对蛋鸡有下列危害: (1) 刺激粘膜, 引起眼炎、呼吸道炎, 造成畏光流泪、咳嗽、鼻炎、气管炎及肺水肿; (2) 长期吸入低浓度H2S, 会产生植物神经紊乱, 引起多发性神经炎; (3) 与组织中氧化型细胞色素酶的Fe3+结合, 使酶失去活性, 细胞氧化过程受阻, 造成组织缺氧, 使机体体质变弱, 抗病力下降。高浓度的H2S会直接抑制呼吸中躯, 引起窒息死亡。

H2S在鸡舍中的卫生标准为<0.0066‰。

1.1.3 CO2:

它是衡量空气新鲜程度和受污染程度的一个间接指标。其比重比空气重, 且主要来自鸡本身, 所以鸡舍下部含量较高。CO2本身无毒, 但鸡舍内CO2含量高时, 空气中O2含量相对较低, 鸡长期生活在缺氧的环境中会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生长缓慢, 体质、抗病力下降, 产蛋率下降。

鸡舍空气中CO2的卫生标准为<1.5‰。

1.1.4 CO:

在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时产生CO, 封闭式鸡舍内用燃料燃烧供暖且排烟不良时, 舍内CO含量会急剧升高, 引起鸡的中毒。

CO是一种对血液、神经有害的气体, 能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结合。碳氧血红蛋白不仅没有携氧能力, 而且, 还能减缓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和氧的释放, 造成组织双重缺氧, 引起中枢神经损害及体内无氧酵解造成的酸中毒。中毒的家畜全身无力, 步态不稳, 呼吸麻痹。

卫生标准≤0.024‰。

1.2 消除鸡舍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措施

1.2.1 合理设计鸡舍, 设置良好的除粪装置和排水系统。

1.2.2 及时清除舍内的粪尿和污水。

1.2.3 合理换气, 将有害气体及时排出鸡舍。

1.2.4 加强鸡舍的防潮和保温。

1.2.5 合理利用垫料, 给育雏舍生火供暖时, 必须设置烟道, 并保证烟道内通气良好, 以防CO和SO2中毒。

2 生物性污染物

2.1 空气中的微生物

舍外空气由于大气稀释、空气流动和日光照射等影响, 病原微生物存在较少。在鸡舍内, 特别是通风不良、饲养密度大、环境管理差的畜舍中, 由于灰尘, 微生物的来源较多, 紫外线的杀伤力较弱, 微生物的数量就远比大气和其它场所多, 并可能存在来自鸡体的某些病原微生物。鸡舍内空气的细菌数与舍内干燥状况、饲养密度、饲养操作、管理制度、鸡舍的通风状况及鸡的行为有关。

2.2 空气中微生物的传播方式

鸡舍空气中的微生物可附在灰尘、飞沫等介质上传播疾病。

2.2.1 灰尘:

一部分来源于大气中, 大部分来自于鸡舍内, 特别是环境不良的鸡舍内。鸡舍空气中灰尘的数量与饲养密度、饲料形式、地面类型、鸡活动情况、气温、气湿及通风等因素有关。灰尘是微生物的主要附着物, 一切使空气中灰尘增多的因素, 都有可能使微生物随之增多。

2.2.2 飞沫:

当鸡咳嗽和打喷嚏时, 可产生数以百万个飞沫, 这种飞沫往往含有多种病原菌, 且有95%以上的飞沫直径在5μm以下, 可长期浮游在空气中, 从而引起病原菌的传播。同时, 飞沫在空气中能迅速蒸发形成飞沫核, 飞沫核直径很小 (1~2μm) , 它能进入深部呼吸道, 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 (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衣原体、霉形体等的疾病) 。

2.3 减少生物性污染物的措施

2.3.1 选好场址:

.鸡场应远离一切可能引起疾病的传染源。如医院、兽医院、屠宰场、皮毛加工场等。鸡场四周设立防护设施, 以防牧场外的动物和野生动物随便进入场内, 应远离交通要道。

2.3.2 执行严格的消毒制度:

鸡场、鸡舍在使用前应全面消毒。在鸡场、鸡舍的出入口设消毒池 (坑、室) , 对外来车辆、人员进行严格消毒。鸡群的“全进全出”制。蛋鸡出舍后及进舍前, 对鸡舍、用具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 以彻底消灭传染病传播的可能。定期向鸡舍空气中喷雾消毒液, 以减少空气中微生物的含量。必要时可在鸡舍内安装紫外线灯以消毒空气。

2.3.3

尽量减少灰尘的产生, 防止灰尘传染场内植树绿化;精饲料粉碎场所都应远离鸡舍;饲喂干粉料时, 动作要轻, 打扫鸡舍地面时, 事先应洒水;保持鸡舍的安静, 尽量减少鸡群的骚动, 以免产生过多的灰尘。

2.3.4

保证鸡舍通风换气性能良好, 使舍内空气经常保持清新。

3 噪声污染

3.1 噪声的来源

外界传入如各种车辆、机械等发出的声音。畜舍内机械如风机、清粪机、喂料机等。鸡自身产生如鸣叫、争斗、采食、走动等。

3.2 对鸡的影响

噪声对神经系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表现为:头痛、恶心、乏力、烦躁。严重的噪声 (如大于100~120分贝) , 可改变畜禽的生理功能, 特别是交感神经的兴奋, 引起血压和颅内压升高, 使脉搏、呼吸频数、泌汗和物质代谢增强;唾液、反刍、胃分泌机能减弱, 末梢血管收缩。此外, 还会引起内分泌机能的紊乱。鸡和牛对突然的噪声较为敏感, 往往会造成生产力的骤减。

卫生标准为≤85分贝。

3.4 减少噪声的措施

3.4.1 在选择鸡场时, 场址应远离主要交通干线、机场、车站及噪音较大的工厂。

3.4.2 合理规划场内各设施, 饲料加工间、发电机及各种车辆应远离鸡舍。

3.4.3 加强植树绿化, 可减弱噪声的传播。

我国畜牧业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篇10

1 产前控制

1.1 畜禽场规划

合理规划、适度规模是防治畜禽废物污染的重要途径。小规模分散饲养不仅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还会扩大污染面,使污染难以治理。但规模过大也会影响畜禽生产,且给环境带来过大负担,降低环境质量。所以要严格控制单位耕作面积的畜禽饲养量。一般认为,畜牧生产点畜禽饲养量不应超出:奶牛200头,肉牛1000头,肉猪5000头,蛋鸡7000羽。

1.1.1 合理选址,合理规划

畜禽养殖场的选址应远离人口稠密区,尤其是城市和交通运输方便、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实现畜牧业从城市到农村的转移。养殖场还应远离环境敏感区,如水源区、河流上游地区、上风向区、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等。养殖场的选址应考虑在有一定的坡度、排水良好的地方。

1.1.2 厂房设计

设计养殖场的厂房时,应充分考虑环境条件,要做到畜禽废物的综合利用、污水治理和养殖场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养殖场厂房应合理布局,保持厂房通风条件及采光,同时搞好养殖场绿化,调整畜牧业生产的内部结构,从内部控制入手,提高优质特色养殖业比例。

1.2 政策管理

畜禽养殖场污染的防治和监督必须依靠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畜牧企业生产执行“三同时”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等,明确限定饲料中添加剂的使用、畜禽废物的收集、存储、处理方法及再利用时氮、磷、钾的使用总量,对畜牧场污染的排放,严格控制BOD、COD的浓度,使畜牧业污染防治走向科学化、系列化、无污染化。

2 产中控制

2.1 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物排放

畜禽养殖场用水主要有2部分:一是畜禽饮用水,二是畜舍清洗用水。前者主要取决于畜禽的品种、饲养方式及饮水设施,尤其是饮水设施不同,造成的放、流、跑、漏、渗水量不同。如:养鸡场采用乳头饮水线,可大幅度降低舍内鸡的饮用水水量及污染排放量。因此,采用科学的饲养方式及合理的饮水设施,可减少用水量,减少浪费。畜舍清洗用水占畜禽养殖用水的绝大部分,不同的清洗方式对水量的需求量不同。如采用水冲式清粪系统,需用3~5倍的冲洗水,而且由于用水量过大,形成液态水粪,增加养殖场污水排放量,且有较高的污染负荷。

2.2 改善饲料结构,提高畜禽饲料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

采用培育优良品种、科学饲养、科学配料、应用无公害的绿色添加剂和高新技术改变饲料品质及物理形态(如生物制剂处理技术、饲料颗粒化、饲料热喷技术)等手段,可提高畜禽饲料利用率,尤其是氮的利用率,降低畜禽排泄物中氮的含量及恶臭味。

选用饲料,一是要注意消化率高、营养变异小;二是要注意选择有毒有害成分低、安全性高的饲料。在饲料中补充合成氨基酸,如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等,可提高蛋白质利用率,降低动物排泄物中的氨气(NH3),减少臭气的产生;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提高饲料中磷的利用率,降低动物排泄物中磷的含量。利用生物方法,将EM有效微生物菌剂加入饲料中,可以促畜禽生长及降低粪便的臭味。最近,台湾源泉公司开发研制出一种叫“亚罗康菌”的微生物制剂,直接添加到饲料中,可将猪体内的NH3、硫化氢(H2S)、甲烷(CH4)等转化为可供畜体吸收的化合态氮和其他物质,可使排泄物中的营养成分和有害成分都明显降低,从而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并减少臭气的产生。

但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添加剂时,应选择微生物、低聚糖等无公害饲料添加剂,以保证畜产品安全和无公害。另外,分阶段饲喂,即用不同养分组成的日粮来饲喂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畜禽,使日粮养分更接近畜禽的需要,可避免养分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3 产后控制

3.1 畜禽固体废物的处理

畜禽废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所以,对畜禽固体废物的处理,不仅是要达到治理污染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实现畜禽废物的资源化。其处理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类:

3.1.1 物理技术

主要是畜禽粪便干燥技术,干燥后可用作饲料、肥料等。利用前须先进行除臭、灭菌、脱水等处理,干燥后的粪便可作燃料燃烧,也可加工成颗粒肥料或作畜禽饲料、鱼类饵料等。干燥技术主要有:自然干燥、加温烘干、机械干燥、热喷处理、微波处理等几种。

3.1.2 化学技术

主要指在畜禽粪便中加入一些化学试剂,如:福尔马林、氢氧化钠、丙酸、醋酸、磷酸、磷酸二氢钾和硫酸亚铁等,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

3.1.3 生物技术

发酵技术。发酵技术分为好氧发酵和厌氧发酵。

好氧发酵是在供养条件下,微生物迅速繁殖,使物料温度逐渐升高至70~80℃,粪便中的有机物料被氧化分解,放出H2S、NH3等气体,还使非蛋白氮转化为可消化蛋白,因而,发酵可得到无臭、无虫(卵)及病原菌的优质有机肥和再生饲料。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采用此法者逐渐增多。

厌氧发酵技术主要是用于沼气的生产,也称沼气发酵技术。据研究,沼气发酵发热量为2.3×107焦耳/米3,与城市煤气发热量基本相同,可替代电、石油等能源。对沼气发酵方法的研究,主要包括对沼气池的优化设计和处理过程的数学模拟。许多国家已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如在葡萄牙利用沼气池中积聚的残余物作为反刍动物和猪的饲料添加剂已成为普遍接受的实践。针对在冬季温度较低情况下,瑞士学者Wellinger将畜舍下粪便废水池设计成为沼气池,试验表明,通过这种方法,动物身体的热量可保持沼气池温度高于环境温度,因此可保证冬季沼气生产较为正常。沼气发酵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发酵前冲洗进样及运转制气过程中需添加一定量的水分,使粪尿数量骤增,造成“二次污染”,且投资昂贵。

堆肥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分解粪便中对作物不利的物质,是好氧发酵的一种。堆肥发酵后,畜禽粪便中易分解的有机物大部分被分解。既抑制了臭气的产生,又分解了对作物不利的物质。该法对去除畜禽粪中的寄生虫卵效果明显,一般可达95%以上。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就开始对粪便设置措施及技术进行研究,目前,堆肥技术仍是他们的一种常用方法。

3.1.4 生态技术

食物链“加环”技术。这是通过选定特定生物种群,对人类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畜禽粪便、生活、工业废水、生活垃圾等)中的物质能量进行富集,富集产品提供给食物链生产环,作为补充,以增加生产环效益的方法。在畜禽养殖生产过程中加入一个“增益环”,即利用畜禽粪便养殖蝇蛆、蝇蛹、蚯蚓、水蚕和培育浮游生物等,再将这些生物用作食料养鸡养鱼,可提高粪便利用率及利用的安全性,是间接利用畜禽粪便作饲料的一种方式。

综合利用技术。将各种资源化技术组合起来,提高废物利用处理效率。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立体养殖,它是指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充分利用地面空间或水域从事养殖业,是资源的多层次综合利用与大幅度提高养殖业经济效益的良好措施。近年来,人们已近开始了高效立体养殖试验。如:江西省万利县水产局进行蚌鱼猪鸭鸡立体综合养殖。在水边建舍养猪和鸡鸭,水中养鲢、鲤、草、鳊等鱼类,水面育珠,水底网箱养蚌,获得了相当高的经济效益。将畜禽粪便发酵后肥水,转化成浮游生物,为蚌鱼提供饵料,促进蚌鱼的生长和珍珠的形成。他们是水陆并进、上中下综合充分利用水体,以再生饲料为纽带,把10多种生物联系起来,而且,加上方法简便,使用的技术巧妙,既节省了人力、设备和场地,又净化了环境,赢得了低耗、高产、高效的良好效果。

3.2 畜禽场污水的处理方法

畜禽场污水量大、有机污染负荷高,基本处理方法按其基本原理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等。但单独使用任何一种方法,都不能使畜牧场高浓度的污水得到有效的处理,所以必须进行系统处理。其处理过程一般包括固液分离、沉淀池沉淀、酸化调节池和厌氧池的处理。目前大型养殖场污水处理系统主要有如下几种:

3.2.1 固液分离与理化处理系统

处理流程:固液分离→沉淀→气化→酸化→净化→鱼塘→排放。这种处理系统基本可将污水净化到符合排放标准和得到综合利用。但处理工艺流程较长,占地面积大,工程投资费用高。

3.2.2 厌气池发酵处理系统

处理流程:畜舍排出的粪水→厌气池→沉淀池→净化池→灌溉农作物。此种处理系统,能使猪场排出的粪水COD浓度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同时可充分厌氧发酵生产沼气作为能源。但工程投资费用大,沼气池内残料、污泥较难清除。湿的粪料运输和利用困难,还会出二次环境污染问题。

3.2.3 土地处理系统

土地处理系统是将污水有节制的投配到生长有植物的土壤表面,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经历自然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作用,将污水进行处理的系统。主要包括物理的过滤、吸附、化学反应和化学沉淀,以及微生物代谢作用的有机物分解等,按其运行方式不同,可分为自然湿地系统和人工湿地系统。自然湿地系统是利用自然湿地可充分利用污水及其中的营养成分,所需的基建费及运行费很少,但要受到某些环境条件的限制,在推广和应用上还有许多困难。而人工湿地系统的研究则是―大方向。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流程:畜禽废水→格栅→沉淀池→酸化池(水解池)→人工湿地→氧化池→排放。该系统是通过人工精心设计和建造一个相对独立的工程化的湿地系统,是一个人造的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由植物、石床、微生物等子系统构成,靠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污水净化。

3.3 臭气的控制

畜禽养殖场产生大量恶臭气体,其中含有大量的NH3、CO2、CH4、H2S等有毒有害成分,污染周围空气,影响人类生活和畜禽本身健康。常用的臭气的控制方法有以下几种:

3.3.1 吸附及吸收法

吸附是指气体被附着在某种材料外表面的过程,而吸收是指气体被附着在某种材料内表面的过程。吸附和吸收的效率取决于材料的孔隙度及被处理气体的性质。在养殖场,常用的方法是向粪便或舍内投放吸附剂来减少气味的散发。常见的吸附剂有沸石、膨润土、海泡石、凹凸棒石、蛭石、硅藻土、锯末、薄荷油、蒿属植物等。其中,沸石类能很好的吸附NH4+和水分,抑制NH3的产生和挥发,降低畜舍臭味。

3.3.2 焚烧法

将有臭味的气体焚烧,可减少臭味的强度。

3.3.3 化学与生物除臭法

化学除臭剂可通过化学反应(如氧化)作用把有味的化合物转化成无味或较少气味的化合物。除了通过化学作用直接减少气味外,一些氧化剂还起杀菌消毒作用。常用的化学氧化剂有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硝酸钾、双氧水、次氯酸盐和臭氧等。其中的高锰酸钾除臭效果相对较好。另外,利用绿矾有遇水溶解限制和可降低发酵和分解的特性,可将它用作畜舍垫料,以减轻臭气散发。生物除臭剂,如生物助长剂和生物抑制剂等,可通过控制(抑制或促使)微生物的生长减少有味气体的产生。生物助长剂包括活的细菌培养基、酶或其他微生物生长促进剂等。通过这些助长剂的添加可加快动物粪便降解过程中有味气体的生物降解过程,从而减少有味气体的产生。生物抑制剂却是通过抑制某些微生物的生长以控制或阻止有机物质的降解进而控制气味的产生。

3.3.4 洗涤法

洗涤法是让污染的气体与含有化学试剂的溶液接触,通过化学反应与吸附作用去除有味气体的方法。洗涤实际上是一种化学氧化方法,洗涤效果取决于氧化剂的浓度、种类、气体的粘度和可溶性、雾滴的大小和速度等。常见的洗涤方式有喷雾洗涤和叠板式洗涤2种。前者的洗涤液被雾化成许多微小的雾滴,雾滴喷洒到被污染的空气中,将带有气味的化合物氧化而得以去除。后者是一个叠放在一起的铝(钢)板,洗涤液流过铝(钢)板表面时会形成薄薄的一层水膜,有味气体从底部向上流过水膜表面时即被氧化和吸收。洗涤法特别适用于水溶性高、浓度低、流量大的带有气味的气体的去除,不适于高浓度的气体,因为高浓度的气体需要更多的洗涤液,会增加处理成本。此外,特定的洗涤剂只能去除特定的气体,而臭气一般是由多种有味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因此,要取得较好的除臭效果,常需要多个洗涤器串联使用。

3.3.5 生物过滤与生物洗涤法

生物过滤和生物洗涤法是在有氧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的活动,把有味的气体转化成无味或较少味气体。这种方法用于气味的去除投资少、运行成本低,一般不会产生有害物质,是一个比较有发展前途的生物处理方法。

3.3.6 构筑防护林

鸭场的环境控制要点 篇11

温热环境主要影响鸭体的热调节机能,鸭为恒温动物,在不断变化的温热环境中,其体温可保持相对恒定是靠其具有发达的热调节机能,即鸭体进行产热和散热而实现的。鸭体内的代谢产热必须及时散发至体外,保持产热、散热相平衡以维持体热动态的平衡。如果鸭体所产生的热能不能全部散发则蓄积体内,如热量多、时间长会使体温升高;反之,如果散失的热量大于所产的热量,体温则会下降,而散热的难易以及产热和散热能否达到平衡,主要取决于环境的温热状况,特别是温度。

1.温度。温度对鸭的生长、产蛋、蛋重、蛋壳品质、受精率与饲料转化率都有明显的影响,给鸭创设一个适宜的温度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一般认为鸭能在一定环境温度范围内,按本身的需要调整采食量,以保证摄取一定量的代谢能。低温环境中,鸭体维持体温所需的能量多,因而采食量大;高温环境时,采食减少。一般环境温度每升高1℃,采食量约下降1.1%。因此,高温时,鸭采食不到维持高产所需足够量的饲粮,需供给含蛋白质、能量及维生素等较高浓度的饲粮,以保持高产。

适宜温度范围(13~17℃),肉鸭能够达到理想生产指标,肉鸭在超出或低于这个温度范围时饲料转化率降低。雏鸭第一周对温度的要求较高,鸭舍温度要达到30~32℃,否则雏鸭就会扎堆,影响采食和饮水,造成死亡率上升。因为雏鸭在最初几周内调节体温机制发育不健全,所以控制好育雏温度至关重要。雏鸭远离热源、张口喘气、常喝水表示育雏温度过高;雏鸭尖叫、集聚成堆取暖或靠近热源表示温度过低;如育雏室内见到雏鸭躺卧、伸腿、伸颈呈舒展状,食后静卧无声,分布均匀则说明雏鸭处于最适宜温度。1日龄雏鸭的育雏温度为33℃,以后每天下降1℃,至5日龄为29℃,6~10日龄内每天下降2℃,至10日龄为19℃,11~15日龄为18℃,16~21℃日龄为17℃,21日龄以后在17℃以下或达一般室温即可。此外,还须注意鸭舍测温的正确位置应是:地面放养的,应在离地面6~10厘米处;网上育雏的可在网周处测温,离网底的距离也为6~10厘米。

2.湿度。在养鸭生产中较常用的是相对湿度。空气中湿度的变化与温度有密切关系,温度高时其所容纳的水汽量大,因而饱和水汽量大,所以相对湿度反而降低;反之,温度降低时相对湿度升高。一般情况下,鸭舍内水汽含量经常高于舍外,鸭舍内很少有过于干燥的情况。

不同年龄阶段的鸭对空气湿度的要求不尽相同。雏鸭适应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5%~70%。育成鸭和成年鸭舍内最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分别为65%~75%和70%~80%。湿度对鸭的影响只有在高温或低温情况下才明显,在适宜温度下无大的影响。如温度适宜,相对湿度低至40%或高至85%,对鸭均无显著影响。鸭舍内相对湿度如低于40%,幼鸭羽毛生长不良,成鸭羽毛凌乱,皮肤干燥,空气中尘埃飞扬,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

在较高环境温度下,蒸发散热是散热的主要形式,此时相对湿度也很大,对鸭体的散热大为不利,高温高湿的环境还利于微生物的滋生繁殖,导致疾病的发生。在低温环境下湿度过大,空气中的容热量较大,易于使鸭因失热过多而受寒,严重时还会使鸭只产生冻伤。

对普通鸭舍来说,位置向阳,地热较高;采用水泥地面,通风良好,舍内湿度偏高。只要舍内能够保持较为合适的温度,可以通过加大通风量来排湿。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应尽量减少用水,及时清扫粪便,保持舍内通风良好。如平养,勤换干燥垫草也能吸收大量水分。

二、通风换气

为了补充氧气、排出水分和有害气体,并保持适宜温度,必须使鸭舍内的空气流通。舍内通风换气的效果直接影响舍温、湿度及空气中各种有害物质的浓度等。通风换气不仅可起到排污的作用,还可保持舍内一定的气流速度,使舍内呈现静止状态的空气加速流动,这样可保证舍内环境状况的均匀一致。此外,通风换气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舍内温、湿度状况,通过控制通风量的大小及通风时间的长短,保持舍内适宜的温度。舍内外温差越大,通风效果越明显。在外界气温平均值达27℃以上时,通风系统中应采用冷却或降温措施,才能起到控制舍温的作用。鸭舍通风按通风的动力可分为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和混合通风三种。机械通风又分为正压通风、负压通风和零压通风三种。根据鸭舍内空气流动方向,鸭舍通风分为横向和纵向通风。

三、光照

光照是养鸭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它不仅是鸭采食、饮水等活动的必要条件,而且对鸭的物质代谢、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光照还可以影响鸭生产中休产、换羽、就巢等,对各种疾病的发生也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充分利用光源,严格光照管理制度,规范光照管理技术,是增加鸭生产数量、提高鸭产品质量和养殖效益的关键环节。

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两类。自然光源是指以太阳作为光源,阳光可增强家禽的新陈代谢、增进食欲,使禽体的红细胞和血红素的含量增加,增加家禽体内的含钙量,促进家禽体内的钙、磷代谢;太阳光还能提高舍温,保持舍内干燥,消毒杀菌,预防各种疾病。人工光源主要来自电源,分白炽灯和荧光灯两种,多数养殖者常选用白炽灯作为人工光照的补充光源,这样比较经济实惠。

光照过强或过弱都会给鸭生产造成不良影响。光照过强时,鸭则出现活动量增大,东奔西跑,烦躁不安,相互争斗,鸭群出现啄羽、啄肛、啄趾等。产蛋期间,薄壳蛋、破壳蛋、软壳蛋、畸形蛋显著增多,猝死率增加。光照过弱,会使鸭的采食量下降,饮水量减少,生长发育受阻。

光照对肉鸭来讲主要是看清饲料和饮水,增加采食时间和采食量,熟悉周围环境,因此,肉鸭的光照强度不需要很强。光照太强不仅浪费电能,而且鸭显得神经质,易惊群,活动量大,消耗能量多,易发生斗殴和啄癖;光照过弱,会影响采食和饮水,对肉鸭的增重不利。为了保持较长的采食时间,一般光照时间整个饲养期每天均保持23小时,肉鸭种鸭的光照除了看清饲料和饮水之外,还有刺激种鸭性成熟的作用,因此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不同于肉鸭。肉鸭对光照强度的需求见下表。

肉鸭对光照强度的需求

四、粪便和污水的处理

1.固体粪污的处理。

(1)物理处理法。物理处理法有脱水干燥、掩埋和焚烧等。脱水干燥:脱水干燥分机械干燥和热力脱水。机械干燥设备可用固液分离机,含水率可降至50%以下。热力脱水的方法有晾晒、烘干、热喷、膨化、微波处理等,可使含水率降到12%~13%。掩埋:该处理方法会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一般不宜采用。焚烧:畜禽粪污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物质,故可用焚烧处理使其无害化、减量化并获得能量,但应做好排放气体的污染控制,防止造成大气污染。

(2)生物处理法。是采用自然的或人工的方法,利用微生物降解粪中的有机物,使其腐熟和无害化。土地直接处理法:即直接向农田施用固体粪污,属于自然处理法。如前所述,在一般情况下不宜施用生粪,但在播种前作为基肥施用生粪,并使其有足够时间在土壤中自然降解和净化,还是可行的。堆肥化处理:是一种好氧发酵处理粪便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好氧微生物将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稳定的腐殖土,使其不再产生大量的热能和臭味。在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在降解有机物的过程中可产生50~70℃的高温,能杀死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其虫卵和草籽等。腐熟后的物料无臭。复杂有机物被降解为易被植物吸收的简单化合物,形成高效有机肥料。

2.污水处理。鸭场污水处理的投资和运行费用与其收益回报相比,相对较高,这是因为它的资源化利用比固体粪污困难。用以灌溉或养鱼常受季节性制约,制作浓缩液肥投资较大。因此,应尽量采用干清粪方式,以减少排污量和降低污水有机污染浓度。在处理工艺上,应尽量利用自然生物处理方法;在利用上应尽量采用低成本的土地消纳法,并结合发展生态畜牧业,采取灌溉农田、果树、蔬菜、草地及养鱼等多形式、多环节利用。在没有上述利用条件和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可做深度处理达标后排放,或再经严格消毒后作为畜舍清洗用水。

环境污染控制 篇12

关键词:水池塘养殖,环境污染,生态合作

长期以来, 传统的水池塘养殖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 主要表现在水体中出现氮失衡以及水体富营养化, 影响了我国淡水养殖的进一步发展。对于池塘养殖带来的问题, 国内外做了很多的研究, 主要研究出了“鱼-菜共生”的养殖模式以及循环水养殖的模式, 从而解决淡水池塘养殖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1 水池塘养殖环境存在的问题

1.1 水池塘养殖出现严重的氮 (N) 失衡

据数据显示, 淡水养殖水体中的总氮以及总磷的含量已经达到了富营养化的标准, 但是池塘中含有的有效磷却比较的缺乏。主要原因是由于磷在酸性值为7.5-8.5之间的池塘水质中, 自身的溶解度比较低, 非常容易被淤泥吸附以及重金属所反应。另一方面, 在我国的淡水养殖池塘中, 使用较高氮含量的有机肥, 而含磷的有机肥比较少使用, 并且在商品饲料中的氮含量更高。所以, 造成了严重的氮失衡环境问题。

淡水池塘养殖中所产生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剩下的鱼饲料以及鱼类的排泄物, 依据池塘养殖出现的氮循环体系明显看出, 硝化细菌的硝化速度是比较低得, 最终使水体中的亚硝酸盐 (Na NO2) 以及氨氮 (NH3以及NH4+形式存在的) 的浓度比较高。同时, 由于浮游生物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的硝酸盐 (NO3-) 的含量也是比较少的。所以, 导致了池塘养殖中中后期的水质变得比较差, 严重影响鱼类的生长, 对周围水域造成污染。

1.2 水体出现富营养化

据调查研究发现, 池塘养殖面积占总养殖面积的一半左右, 然而, 传统的池塘养殖模式已经不可避免的对水域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如今, 我国还在坚持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养殖模式 (进水渠+养殖池塘+排水渠) ,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 养鱼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 这就导致了大量的饲料投入以及鱼类的排泄物长时间的积累导致池塘内的水污染比较严重, 同时排放的水也严重影响了附近水体的营养化程度。

2 针对水池塘养殖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

2.1 实现“鱼-菜共生”的养殖模式

目前, 我国的池塘养殖环境的生态修复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 原位修复技术是由国外的研究学者提出的, 我国主要是在这个基础上, 实现“鱼-菜共生”的养殖模式, 主要的原理是利用人工构建的生态浮床, 在养殖水体的上层进行蔬菜的种植, 从而达到水体的净化的目的, 同时也能够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在人工的生态浮床上种植的蔬菜, 能够实现生态收入, 增加额外经济的收入[1]。但是, 这种模式也具有一定的缺点, 主要是无法实现养殖废水的零污染排放, 并且无法彻底的解决淡水资源的持续性损耗, 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给池塘带来了一定的污染。由于鱼菜共生技术原理简单, 实际操作性强, 可适合于规模化的农业生产, 也可用于小规模的家庭农场或者城市的嗜好农业, 具有广泛的运用前景。

2.2 实现循环水养殖模式

外国研究者在提出原位修复技术的同时, 也提出了异位修复技术, 也称之为平面修复, 在我国的淡水池塘养殖上体现的模式就是循环水养殖模式, 主要的原理是将养殖的废水排放到人工修建的湿地里, 经过湿地的净化, 然后再降净化的水体引入到养殖池塘, 这样一来, 就实现水体的循环利用。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养殖废水的零排放, 同时也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使用, 但是对于我国土地利用的资源比较困乏, 增加了额外的土地消耗, 因此同时也增加了经济成本[2]。

2.3 实现生态合作的养殖模式

我国池塘养殖主要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实现生态合作的养殖模式, 即在养殖池塘水体的上层种菜, 将养殖的废水排入到人工湿地中, 两种养殖模式相结合。淡水池塘养殖生态合作的模式不单纯是将“鱼-菜共生”的养殖模式和循环水养殖模式简单的结合, 主要提倡的是合作社养鱼, 将经济合作与信息合作有效的结合起来[3]。实现生态合作的养殖模式, 从经济价值上来看, 能够实现整个模式内部的收支平衡, 因为种菜的收入能够与人工湿地建设的支出相抵消, 如果做得好, 可以剩下一部分的资金。从生态价值上来看, 在池塘水体上层种菜能够降低池塘的污染, 同时也减轻了人工湿地的净化负担, 减少了湿地的使用面积。

3 结语

总而言之, 我国的淡水池塘养殖今后要坚持使用生态合作的养殖模式, 无论从经济意义上还是生态意义上都能够带来很好的效益, 不仅保护了池塘以及附近水域的环境, 还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淡水养殖的发展, 提高了水产品的质量以及产量。

参考文献

[1]吴伟, 胡庚东, 金兰仙, 等.浮床植物系统对池塘水体微生物的动态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 2008, 28 (9) :91-95.

[2]胡庚东, 宋超, 陈家长, 等.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的构建及其对氮磷的去除效果[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1, 27 (3) :82-86.

上一篇:高校道德教育下一篇:创新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