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性

2024-05-15

应用性(共12篇)

应用性 篇1

关注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体现几何知识的整体性和互补性, 用具体的试题为载体考查几何思想和几何方法, 是我们深入理解几何应用性问题的关键.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 更好地、彻底地掌握几何应用性问题, 关键是能换够认清三大类几何应用性问题和四种解决几何应用性问题的方法.

一、 观察与推断

数学定理公式法则等结论, 都是具体的判断, 其形成大致分成两种情况:一是经过观察、分析, 用不完全归纳法或类比等方法得出猜想;二是从理论推导出发得出结论.总之, 这些结论的取得都是数学思想方法运用的成功范例.

【例1】 某种牙膏上部的圆的直径为3 cm, 下部底边的长度为4.8 cm.现要制作长方体的牙膏盒, 牙膏盒的上面是正方形.以下列数据作为正方形边长制作牙膏盒, 既节省材料又方便取放的是 (2取1.4) ( ) .

A. 2.4 cm B.3 cm C. 3.6 cm D.4.8 cm

简析:通过日常生活的观察与分析, 可知牙膏一般是沿对角线位置放入牙膏盒的, 所以利用勾股定理便可以求出相应牙膏盒边长.

二、 测量与计算

数学的任何题目必然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指向性, 即题目的设计和设置必须反映教学内容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经验和基本方法, 必须符合教学目标, 服从教学要求.

【例2】 一个啤酒瓶高度为30 cm, 瓶中装有高度为12 cm的水, 将瓶盖盖好后倒置, 这时瓶中水面高度为20 cm , 则瓶中水的体积和瓶子的容积之比为 ( ) .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 瓶底厚度不计)

A.5∶11 B.1∶2 C.6∶11 D.5∶6

简析:设底面积为Scm2, 则V水=12S , V空=10S, V瓶= V水 +V空=22S, ∴V水∶V瓶=12∶22.

三、 思考与探究

此类题型是通过对命题式子的结构特征、相应的图形等进行观察、实验、类比、归纳, 从而提出结论或论断, 或者是整体观察题设和结论, 从而猜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方法.

【例3】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现在假如你的视力非常好, 能够看见很远很远的地方, 你必须登上几层楼高才能看见千里以外的景物?

简析:这是一道跨学科应用题, 题目很好地考查了学生把几何知识转化为几何实际的能力.

分析结果如下:如右图, 地球上B、C两点间的距离指的是球面上两点间的距离, 它就是弧BC的长, 假设弧BC的长是500千米 (即1000里) , OB=6400 (千米, 近似数) , 求高度AB. (温馨提示:tan4.5°=0.079, cos4.5°=0.997, tan6.2°=0.109, cos6.2°=0.994 , 弧长公式L=nπR180π取3.14, 精确到0.1 km)

解:依题意AB为最小楼高, AC切圆OC.

L=nπR180Ο=180LπR=180×5003.14×64004.5°.

通过对上面类型的分析与分解可以发现, 充分了解几何应用题的分类对于更快了解和解决几何题型有很大的促进和启发作用, 其中也夹杂一些解题思想, 也就是解题方法.其中最本质的方法我们可以归结为:

如果细分几何应用题解题方法,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四类:

针对近年数学应用性问题的考查趋势, 我们要格外关注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背景鲜活、设计优美、格调清新的几何应用性问题.新课标对题型冲击不可避免, 数学几何应用题已经一改以往单一列方程问题, 逐步向填空、选择、作图、阅读理解、探究开放型演变.当然几何建模也在应用性试题中悄然而生, 成为数学新热点、新动向, 可大多数学生解此类应用题时困难重重, 陌生感、不适应感油然而生.因此紧扣新课标, 及时发现最新材料, 进行针对性、适应性训练就变得非常必要.只有养成用数学眼光观察身边事物, 用数学方法解决身边问题, 才能更好应对几何应用性问题.

应用性 篇2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改造的理论依据。

对一个传统专业进行改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不是增减几门课程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专业改造牵涉到观念的转变、教法的改良、课程的改设、实践体系的建构、教师角色的改变和能力的提升等。笔者认为首先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实现自觉,否则只能是小打小闹的局部改良而已。马克思实践观为应用性改造提供了本体论基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 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学生需要通过实践,不断积累个人经验,扩大自己的认知范围,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全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以内在体验的方式参与教学过程,在过程中理解自己,理解人生,理解社会,使人的精神世界受到启迪,人的生活方式得到建构,有效地促进人的发展,从而实现人的价值。马克思指出,人的劳动实践使“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

新知识观为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认识论基础;传统的学科理论学习的指导思想是学科知识论,其隐含的假设是:所有的知识都是有用的;职业能力即知识的运用,所以知识的传授要先行,知识要有系统性、完整性,实践课是理论课的演绎和附庸。人才培养方案一般按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含实习)分别安排在前期、中期和后期讲授。在学习过程中,先学枯燥、抽象的理论,然后开展具体的实践,对实践的理论思考在前,作为思考对象的实践在后,这脱离了职业活动的过程。

杜威强调“知行统一”和“行”的重要性,认为“如果实验科学的进步有所表明,那就是除非作为„做‟的产物,否则就没有所谓真正的知识和有效的理解”。即通俗的理解:“做中学”,使我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本取向。

英国科学家、思想家波兰尼提出,人的知识有两种类型: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显性知识是指那些通常意义上可以运用语言、文字或符号来表达的知识,而缄默知识则是指那些平时为我们所意识不到、但却深刻影响我们行为的知识。与显性知识相比,缄默知识不能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说明,往往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不能以正规的形式传递,它是一种连知识的拥有者和使用者也不能清晰地表达的知识,通过身体的感官或理性的直觉而获得,因而也不能加以批判性反思,具有明显的情景性和个体性。它的获得主要不是靠读书或听课,而是需要亲身参与体验。这一新的知识观为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认识论基础,促使我们重新评价专业实践教学的价值。没有个体缄默知识的参与,没有实践,学生难以真正掌握理论知识,理解其真谛。

在先进理念指导下的专业应用性改造。

一个专业的改造不能仅仅是修修补补,如果这个专业还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那就应该根据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进行重新定位,在新定位的指导下对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育教学的各个要素作全面的调整。

结合专业、学校、社会三方,明确专业定位,重造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社会需求重新进行应用性中文专业的定位,在专业定位的基础上重造人才培养方案,是应用性中文专业改造的首要任务。在原来专业学习的基础上,拓展专业方向,寻求专业教学与市场需求的契合点,是中文专业实现应用性的基本导向,更是其在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途径。

中文专业的应用性定位应该在处于学科理论与职业技能之间的专业修养层次。在遵循专业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建构课程体系:围绕核心能力培养设置类型课程,并使各类型课程科学组合。形成“基础+ 方向应用模块、非独立实践环节课程+ 独立实践课程”的新课程体系。即保留基本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但适当压缩学时,增加应用性的方向课程;强化实践教学,除了在一些课程内安排实践教学环节,还设置相对集中的培养能力的独立实践课程。

除基础课外,专业课程体系相应调整为三大类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由于各自定位的差异,实践教学也有不同的设置:不包含实践环节的课程、包含实践环节的课程、独立实践环节课程。这样既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又能使学生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实现人才的多元化培养。“现在有一种倾向,一讲„宽口径‟,就似乎本科可以不要专业了,学生什么课都选,没有一点专业归宿,恐怕也有问题。弄不好就是„万金油‟,就更是浮躁了。口径过宽,基础就不可能厚。”温儒敏的这段话当然也值得我们深思。

培养双师型人才,打造适应专业改革的师资队伍;教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专业改革的关键。要能够按照新形势下的课程设置来开课,对于教师无疑是一大挑战。从现职教师情况看,大多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和教授、副教授职称,但缺乏与所授课程相应的社会实践经历,对社会于中文专业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知之不详,不能充分胜任教学实践活动。教师的这一局限将成为中文专业应用性改造的短板和瓶颈。

培养双师型教师是应用性中文专业改造的关键所在,而这首先需要转变教师的观念。教师必须认识到专业改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自觉、主动地适应改革的需要。其次,应采取教师轮训的方式,将教师送到将来学生就业的行业或岗位进行先行培训,或者教师与学生一起到实习基地或一些对口用人单位进行“锻炼”或“兼职”,弥补应用性能力差、与社会隔膜的缺陷。再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跟专业能力培养相关的各种社会活动,这样可以使教师积累实践经验和实践案例,有利于教学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认知:是固定资产投入最小、成本最低的轻骑兵,只要有一批教师,能招进来一批学生即可办此专业。现在适应应用性要求,在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建立固定、便捷、完善的技能实训室,学生在跨出校门前接受比较系统的职业模拟训练显得非常必要。

实现小学数学应用性的方法 篇3

[关键词]数学教学;应用性;方法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就明确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体现数学的价值,要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数学的应用性。

一、在生活中提炼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新课标的数学教材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数学教师应将学生的生活与教材所学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周围的熟知的、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的视野,进入数学课堂,能使数学教学具体、生动、直观,能使学生感悟数学的真谛,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的应用价值,训练创造思维能力。

1.沿用生活中现成的数学问题。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教师要勇于打破数学教材的框框,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收集有关的数学信息,经过筛选和提炼成数学问题,再适当选择谈话内容导入数学,创设教学情境。这既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又能从中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往往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上课时,教师提问:“大家经常喝牛奶,可牛奶盒上写着‘脂肪:3.3%,蛋白质:2.9%……’这些3.3%、2.9%等表示什么意思?”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认知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也就让“百分数的意义”变得生动形象,更贴近生活实际。

2.提炼生活中相关的数学问题。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只能作为教学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得靠教师的运用。”虽然教师现在所用的数学教材是专家学者精心编写的,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教材在编写时,对每个知识点的应用性不可能在广度上和深度上都作充分地展开,这就给教师设计实用性例题留有充分的空间。生活中的有些现象,表面上看起来与数学知识无关,但只要教师仔细分析,将诸多因素进行取舍,也可成为数学问题,然后对例题的事理进行改组、变换,使例题教学更有亲近性、现实性,增强学生的共鸣感。

二、在活动实践中应用数学

弗赖登塔尔曾说:“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每个年级都编排了实践活动的内容,而学生的数学知识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让人信服。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设计一些新颖生动的数学活动,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数学。

1.创设情景。数学知识的应用离不开一定的生活情景。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出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让他们在模拟的生活情景中去应用所学知识,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设计活动。有些生活情景可以通过活动得以充分体现。因此,数学教师可适当设计一些生动有趣、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数学。如一年级学习“元、角、分的认识和计算”后,学生初步认识了常用人民币中单位元、角、分,为了让学生能体验到货币单位之间的换算,于是笔者就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活动:晓青小朋友有1角、5角和1元的硬币若干枚,如果要取2元钱去买早点,可以怎样取钱?你有几种取法?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的快乐。所以,数学教师要尽量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且又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

3.参与实践。数学知识的价值体现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中,也只有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才会得以巩固和深化。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一定实践任务,尤其是寒暑假期间更应布置一定数量的实践任务。教师设置一些实践作业,营造一个实践空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如在学生掌握了统计的基本方法之后,可以让学生了解附近市场或超市的销售情况,提出进货建议。又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便可设计这样一道作业:测量并计算一下自己家房屋的粉刷面积,根据房屋粉刷的单价核算一下价钱,再与爸爸妈妈实付金额相比较,估计一下是否相差太大……學生在收集信息、获取信息,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提出建议的整个用数学的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用数学”的经历,积累使他们可持续发展的“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

中专数学应用性教学探究 篇4

1. 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单一

教师的知识结构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专业背景对中职教师提出了挑战, 笔者认为中专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应由四个部分组成:数学学科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教育专业知识和信息素质。现在, 中专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教师不了解自己所教专业的背景知识, 无法把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 不能把握好“必需、够用”的度, 不能真正做到数学为专业课服务, 从而影响到应用性教学的开展。

2. 教学内容未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现在大部分中专数学课还是以琐碎的知识性传授为主, 缺乏与专业相结合的应用性内容。对本校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目的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 72.3%的学生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碰到的数学问题和专业课学习的需要;22%的学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数学素质;5.7%的学生是为了升学。可见, 绝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是以应用为目的。

3. 单一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

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接受式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 以单一思维方式培养为目的, 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维持, 影响了学生合作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无法实现教学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 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4. 陈旧的评价方法

现在, 大部分中专数学的评价方法仍然沿用传统的闭卷笔试式的量化考核, 考试内容大多停留在“了解、识记、理解”三个认识层面上。评价方法单一, 缺少应用层次上的考核, 不能体现专业特点, 影响了学生应用性能力的发展。

二、中专数学课的教学改革

1. 加强中专数学课教师的专业学习

加强中专数学课教师专业学习的必要性。中专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 不适应专业背景下中专数学课的教学工作。因此, 中专数学课教师的业务学习不应局限于纯数学知识, 而应该加强对所任教专业学生所学知识的了解, 并掌握该专业所需的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加强中专数学课教师的专业学习, 才能彻底地解决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 真正做到数学服务于专业, 体现数学的工具性功能。

加强中专数学课教师专业学习的主要形式。数学课教师的跨专业教育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 学校提供专业课教材, 让数学教师自学; (2) 以学校或一个教研室为单位集中学习, 请相关专业的教师对数学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3) 通过继续教育选修。

2. 合理补充和加强与专业课相关的应用性教学内容

专业学习是职业教育的特征, 数学作为一门文化课, 要发挥其工具性的功能, 遵循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所以, 要求中专数学课教师授课时合理补充相关专业的应用性教学内容。下面以财经类专业为例加以说明。

首先, 应使数学课程的内容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 使学生学会以专业的角度看数学。比如, 数学中的数列知识与财务管理中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是一个很好的结合点, 数学教师可以用专业课的实例来创设课堂问题情境。

例如, (等差数列与单利终值的计算) 某企业有一张带息商业汇票, 面值一万元, 票面年利率为8%, 按单利计算。

问题: (1) 从第一年到第五年, 各年年末的终值分别是多少元? (2) 从第一年到第五年, 各年年末的终值数据排成一数列, 有什么特点? (3) 从以上五个数据的规律, 你能知道第n年年末的终值是多少元吗?

通过此例题, 让学生在理解数学中等差数列的概念的同时, 又掌握财务管理中单利终值的计算方法。

其次, 应从学生所学的专业中挖掘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结合点。比如, 财务管理中存货的管理一节要计算企业的最佳经济批量, 涉及数学中的导数知识, 因此, 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补充导数知识, 为专业课教学作好铺垫。

3.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专业背景下的课程实施过程应当是一种开放的教学过程, 其教学不在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 而是向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法和学习路径, 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去研究、思考、应用。下面以案例教学法和研究性学习方式为例来加以说明。

以下是与财经类专业相结合的有关分期付款问题的案例:小张在2007年1月10日购买了一套商品房, 总价50万元。首付现金30%后, 余下的款额向银行贷款。贷款期限为10年, 月利率5% (按复利计算) , 贷款后的下一个月开始每月向银行还一定数量的款额。该银行推出两种还款方式:一种是等本息分期付款 (每期所付款额相同) , 一种是等本金分期付款 (每期所付本金相同, 再加付上一期利息) 。请你帮助小张分析一下, 选择哪一种还款方式比较合理。

研究性学习形式:分组合作式学习方式 (按6人一组分组进行研究) 。

研究性学习过程: (1) 利用等比数列求和知识计算等本息分期付款每月还款额和还款总额。 (2) 利用等比数列求和知识计算等本金分期付款每月还款额和还款总额。 (3) 对小张年龄和收入情况的不同假设作出多种开放性结论。

研究性学习的收获:一方面, 使学生增长了知识, 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助于改变数学的教学现状;另一方面, 使学生提高了能力, 包括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等, 有助于改进单一学习方式的弊端。

总之, 在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理念的前提下, 数学应用性教学是专业背景下中专数学课教学改革的重点课题, 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摘要:本文就中专数学教学的现状, 阐述了中专数学教学在专业背景下体现应用性改革的措施:教师要改变自身知识结构的单一性, 实施跨专业学习与教育;合理补充和加强与专业课相关的应用性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开展应用性学习能力的评价。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的教育理念, 对中专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即中专数学教学要服务于专业课, 体现“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

关键词:中专数学,专业课,应用性,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李庆奎.着眼创新立足问题的数学教学方法探索[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0.

[2]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应用性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论文 篇5

一、应用性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第

其一,有益于完善保障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其二,有利于提高师生的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课外竞赛活动、科研活动等,取得一定的成果。通过合法途径,与社会合作,创造价值。其三,有益于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深化建设汉语言文学专业第二课堂,也有利于学生的就业。第二课堂的学生若能在充分掌握第一课堂,学好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力。它将适应社会的需要,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满足率。

二、应用性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第二课堂深化建设方案设想

应用性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第二课堂深化建设,主要涉及到三方面的内容,即保障机制、具体操作和考核评价机制。其中保障机制是具体操作、考核评价机制得以进行的重要基础,而考核评价机制是对具体操作效果的检测。

(一)保障机制———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教师、学生和学校是保障机制中的三个重要元素,为了促使应用性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第二课堂深化建设的顺利有效进行,首先要使得这三个元素发挥人力、物力、财力上的作用。教师在第二课堂深化建设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鉴于以往的不足,应当先对其进行严格的培训。由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向教师传达第二课堂的性质、目的、重要性、方法等的解读,并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之有总体把握。并对第二课堂的评价考核机制进行介绍,使教师心中有数。然后由培训的教师写一个心得体会,并做一份初步的计划书。之后,由所在的部门进行动员,检查实行效果。再统一向学校汇报情况。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在第二课堂建设中,应当发挥积极主动性,以下几点尤其重要。其一,发挥老教师指导年轻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建立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关系,由年轻教师亲身向老教师取经学习。其二,第二课堂的老师可以借助多种途径,向校内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家、同行咨询,以期获得指导。其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老师在第二课堂中,要不断地补缺补漏。其四,在第二课堂深化建设中,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之协助自己。教师可选择若干个优秀的学生,作为教师助理,一方面有益于使教师助理得到训练,另一方面由教师助理帮助其他学生助理发展,建立“教师-教师助理-学生助理”的相互协助关系。学生是第二课堂深化建设中的主体。以往进入汉语言文学专业第二课堂的学生良莠不齐,影响了实施效果。因此,在深化建设中,尤其要把严入口和出口。有研究者为了考察学生接受第二课堂教育的必要性,用“热情”作为指标来表征其参与第二课堂的主观愿望,将学生大致分为四类:中心型、自转型、公转型、边缘型。其中,中心型是典型的精英类型,自转型是另类的精英类型,公转型是积极的后进类型,而边缘型则是消极的后进类型。边缘型是“在基本素质和能力上有明显不足,但又因性格自卑、自闭或自暴自弃等原因不能有意识地通过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加以弥补。他们本是最应该补充‘素质营养’的一群人,却又偏偏对鲜美的‘素质大餐’视若不见弃之不顾。”[2](P80)边缘型的学生不仅缺少能力,而且又消极不学,因此不能让其通过第二课堂的检测,这样才能保证第二课堂的质量。与之相对应,在选取学生进入汉语言文学专业第二课堂时,也要把好入口。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择优录取。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选择:其一,考察学生的动机。除了为了获得学分和创新性学分等之外,考察他们是否对第二课堂感兴趣,今后的计划和目标为何。其二,重点考察他们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第一课堂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其三,考察他们的创新综合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等能力。三方面都通过考核者,可以进入第二课堂。学校相关部门,包括团委、学工部、教务处、科研处,以及文学院(中文系)等部门,应该发挥引导作用。其一,以上各职能部门可以通过先考察后投入的策略,即:在汉语言文学第二课堂建设一段时间后,对建设的情况进行初步评估考核,根据效果确定是否有必要建立创新基地,是否有必要提供相应的硬件措施,以及确定建立多少创新基地和硬件措施的事宜。其二,可以采用先设定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等项目,规定完成时间和参与人数,由学生负责申请和老师帮助指导的方式。在完成之后,同样可以采用先进行初步评估考核,根据效果确定,设立多少个创新基金申报和立项项目的事宜。至于评价考核制度,见后面分析。以上从三个方面谈及了保障机制,它们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第二课堂深化建设的重要条件,缺少任何一方,第二课堂深化建设将无法顺利有序进行。

(二)深化建设的专业化、定期化、层次化

汉语言文学专业第二课堂的深化建设,为了取得预期的效果,需要走专业化、定期化、层次化的路线。所谓专业化是指课堂活动内容跟汉语言文学专业紧密联系,师生也几乎是本专业的学生。他们在经过第一课堂的教学之后,有着较为坚实的教学经验、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有必要进入第二课堂的教学。因此,教师应当对想要进入第二课堂的学生进行严格的专业考核。定期化是指在相对固定的时间里,进行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需要常规化,确保建立起长期活动机制,但不可以牺牲第一课堂为代价。有些师生将大部分的时间精力用于第二课堂,而忽视第一课堂,这是不可取的。他们应当认识到第一课堂的第一性,第二课堂的第二性,在完成第一课堂活动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第二课堂活动,这样才可以确保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质量。层次化是指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形式、目标等,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将汉语言文学专业大致分为语言类、文学类、其他类三大类。以文学类为例,或许可将其内容大致分为三小类:文体活动类(基础型),大学生创新创业、职业技能类、课外科技竞赛活动类(扩展型),科研类(研究型)三大类。再将文体活动类分为三大模块:古典文学、近现当代文学、近现当代文学文体及其赏析三大模块。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职业技能类、课外科技竞赛活动类分为三大模块:古典文学、近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体朗诵与创作三大模块。将科研类分为三大模块:古代文学、近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研究三大模块。学生在选择这三大类的模块中,需要逐级选择,先选择文体活动类,最后选择科研类。而且在选择某一类时,必须遵循一定的连贯性。比如说,选择了古典诗歌及其赏析模块,接下来必须选择古典诗歌朗诵与创作模块,最后选择古典诗歌研究模块。经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文体特点、发展脉络、朗诵和创作、研究,有了一个系统的掌握。比起随意选取门类和模块来说,显然系统性更强,效果也会更好。

(三)完善评价考核机制

应用性本科教育改革研究 篇6

关键词:应用性本科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2-0123-02

应用性本科教育产生的背景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连续扩招,教育部对普通本科院校进行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出现结构性矛盾,以市场为基础配置生源的方式和机制开始形成的背景下提出的。

应用性本科教育应在应用型上谋求自己的教学特色,在培养模式上应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目标。它的重要课题是解决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在时间和精力上分配的矛盾,应用性本科教育以专业教育和课程建设为核心,强调课程建设优于社会而不是与学科对接。它的培养目标是打造有积极成熟心态、良好行为习惯、优秀全面素质、专业技术能力的新人。

应用性本科教育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很多,如专业基础科的课程设置;过多的强调学科建设而忽视实践等能力的培养;教学评估定为不明确等问题。

应用性本科教育的改革措施的开展应以创新为导向。创新是一次发明的首次应用,创新教育不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改良,而是传统接受教育的扬弃,它基于传统的接受教育,但又与接受教育有本质的不同。

对高校来说,有创新才能发展。针对应用性本科教育,我们应在创新的新思想的领导下不断转变。我们可在3个方面进行转变:教育文化的构建、教育制度的构建和教育操作体系的构建。

在教育文化的构建上,我们应注重营造科学、民主的教育教学环境,要注重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在教育制度的构建上,我们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

在教育操作体系的构建上,我们要力求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上的创新,树立教育大视野,并且要在教育评价模式上进行创新。总体上是要从学生的智慧类型、学习速度、个性特征等方面考虑,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如在教学评价体系上,我们注重的是评价教师的教,这种方法不好。我们应把评价教学效果的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如何学”和“学得如何”两个方面,如果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一堂课下来学生收获寥寥,教师教学艺术再好,我们也不能说这堂课教师的教学效果好。因此,学生学习良好的效果是我们改革的源泉。

在改革中我们还要注意3个问题:

1 避免以教师教学为中心,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和教师是平等的学习者和参与者,教师作为集体的成员,具有更成熟、更丰富的经验,以及更清楚的明白任何所提示的设计中继续发展的种种可能,教师有责任、有权提出教学活动的方针和实际的经验情景,但教师的所有教学内容都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在这里就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真正让教师以积极主动的精神投入到课程改革中来,成为实质的动力。

2 在课堂讲授时注重活动的构建

目前,在应用性本科教育中我们过多强调基础科学理论,而忽视了专业内容和实践,从而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提升。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强调“实基础,强能力”,所谓“实”是指实在、实用,是基础应该真正成为能力发展所必须的基础,在专业设置上应该从专业社会需要的知识能力出发进行课堂的整体设计,在课堂内容上,可以适当打破严格的学科逻辑体系,在课堂接受方式上,可以适当灵活处理,以真正确保理论知识的切实性。所谓“强”,是指强化,即强调能力的培养,可以倡导以项目为核心的教学,以“用”导“学”,以“用”促“学”,从而真正把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联系起来。打通课内课外联系,充分利用任务驱动、社会参与等多种平台,帮助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素质。其中,学校可以密切联系社会,在依托地方,服务地方的过程中加强学校与市场的广泛接触,把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信息及时反映到课程中来,从而促进课程体系进行适应性调整。

3 教学中应以强调学生的能力为本

想象力和创造力比知识更为重要。知识是教育的目的,又是教育的手段,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终身教育成为人们生活的基本方式,教育的真谛就是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之沉淀成人格。因此,在应用性本科教育中注重交叉性学科的学习,促进学科发展方法的综合。在对学生来说,就是要注重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

我们要立足现实,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多样化人才。任何改革和发展都不能脱离学校的实际,不能无视学生的现状。因此,在改革中必须实事求是,这个实事是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我们应在该条件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力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在改革中也要注意应用型人才的评价和应用型教师的管理,在应用型人才的评价中注重人才在多方面的能力,如其基础性、开放性、创新性、应用性、主体性等方面。在应用型师资队伍的管理上,应注意教师素质和整体水平的提升,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在教师的评价体系中,要依据评价多元化的原则,具体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对象的多元化、反馈形式的多元化。

我们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完整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ISBN7-5328-4624-6

[2]杨银付,杨进,王定华.《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4,ISBN7-301-04144-6

[3]张志勇.《创新教育的教学改革》,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ISBN7-5328-4760-8

[4]郭文.《教学与课程三维分析》,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ISBN7-5408-4130-3

Utility Undergraduate Course Educational Reform Research

Zhang Jiaojiao,Wang Xiangdong,Liu Yu

Abstract: How does the article place the appraisal teaching effect’s objective point the student “to study” and “studies how” two aspects, if student’s enthusiasm has not transferred,after a hall class,the student harvests very few, teacher teaching art is again good,we cannot say that this hall class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 is good.Therefore,the student studies the fountainhead which the good effect is we reforms.

应用性 篇7

高校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 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 促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 并学会合理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 构建学生的实践能力, 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 使其成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由此可以看出, 高校应当以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革新原有陈旧的教学模式, 实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应用性, 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形成, 以便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中凭借精湛的英语能力实现自身的发展。高校注重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应用性, 培养应用型人才, 符合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 也契合了企业对于人才的崭新要求。因为, 其以企业需求为基础, 更为客观地为学生构建科学的英语知识架构, 在引导学生扎实理论知识的同时, 强化知识在实习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最终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而, 为学生将来迈入企业寻求发展提供一个能力方面的可靠保障。

二、高校英语课教学的困境

现代社会更重视人才的综合素养及潜在能力, 对于高校学生今后的发展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目前, 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 高校学生的英语能力方面已应经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是,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值得我们去深刻分析, 认真对待。

1、教学方式陈旧, 学校过分关注学生成绩

当下, 高校英语课教学往往采用陈旧的“灌输式”方式, 学生显得尤为被动, 不能成为学习过程中真正的主角, 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因此, 陈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育体制深入改革新形势下的潮流, 制约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另外, 现今的多数高校都在追求学生成绩上的效果, 一味的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成绩, 这种主观臆断的评价方式, 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内心需求和真实想法。最终, 无法契合学生的心理, 导致学生对英语课学习丧失信心, 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似乎一直没有散去, 在很大程度上依然阻碍着教学的发展与新式教育的脚步。应试教育在我国的教育领域占据了重大的地位, 也是多年根深蒂固的结果。英语教学也依然没有摆脱应试的宿命, 学校教师甚至是学生们自身都对分数充满了期待, 把更多的经历放在了如何提高分数上, 而忽视了自身能力的培养。学习英语的目的, 考试是对英语学习的一种考查, 但是在长期的过程中却成为了一种形式。教师和学生们不断将精力投入到如何应对考试, 而忽视了英语自身是一门语言, 是用来交流与书面表达的。因此, 陈旧的教学方式以及过度的重视考试成绩是目前高校英语教学的困境。

2、学生对英语课兴趣淡薄, 势必影响未来走向

高校的学生年龄还不是很大, 文化基础相对还显得较为薄弱。因此, 他们的感知能力还不是很强烈。这样, 学生从主观上就反应出对英语课的轻视态度。他们往往怀着及格万岁的学习心理, 对英语课无法产生兴趣, 作为课堂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就无法正常发挥, 增加了教师的授课难度。同时, 高校英语学习, 面临着未来四六级的考验。学生们从心理上认为高校的英语学习, 主要是应对考试, 只要能够通过考试即可。再者就是大学英语的四六级考试, 一种衡量学生英语能力的考量标准。大学生们被众多外界的压力所逼迫, 而心理存在一种被迫性, 从而失去了主动学习的兴趣。英语课也失去了原有的乐趣, 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也受到影响。可以看出, 学生不能对英语课做以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势必会致使他们形成不合理的学习观念, 影响他们未来的出路。

3、教师思想容易波动, 职业素质较为欠缺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 各种不良思想时刻充斥着人们的视野和内心。因此, 很多教师的思想观念极易动摇, 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敬业精神严重缺失, 教学观念滞后并怠于及时更新, 教学态度散漫, 责任感降低, 教学能力下滑等方面, 这些不良思想严重抑制了英语教学实用性与应用性的落实。高校教师由于受到多个方面的原因影响, 而在教学责任感上存在一定的缺乏。对于教学课堂的把控以及学生学习状况的了解方面, 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教师只是将教学当成了一种形式, 上完课就算是完成了任务。这种现象在很多高校中, 还是比较常见的。职业素质的缺失, 是造成大学英语教学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

4、老师写作教学方法较为机械, 很难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在高校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 老师往往只是出一些题目, 这些题目都是特别通俗而缺乏实践应用意义的。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这种传统的训练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感, 可见, 老师的教学方法无法适应改革形势, 也是困扰英语写作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英语教学实用性与应用性更是无从谈起。兴趣是学生们学习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 在强调英语的实用性与应用性的时候, 一定要首先培养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在学生有学习欲望的时候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学习的动力源泉, 才能让英语学习更具实用性。总之,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 一定要从英语的实用性角度出发, 给予学生们最为真实的英语教学环境, 着重培养大家的英语交流水平, 让英语成为一门有用的语言。

三、突破英语课教学困境的对策

社会的进步, 教育的发展都时刻呼吁高校英语教学实用性与应用性的真正回归。可见, 高校必须及时采取措施, 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英语能力, 然后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英语能力。

1、高度重视英语课教学, 加强师资力量

在全校范围内重视英语课的重要地位, 才会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 教师是教学这个动态过程的实施者, 是完成教学任务, 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元素。因此, 学校应当注重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 并注意对他们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 促使他们树立高度责任感, 激发他们的教学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使他们在高校英语课教学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深化教学内容改革, 对教材进行有效调整

学生对于身边和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会有很浓的兴趣。因此, 教育部门应当具备与时俱进的理念, 时刻注意社会的新动态, 将各种现实问题和社会热点有针对性的写入英语课教材, 这些事件资料, 可以促使学生在充分的感性认知的基础上, 培养他们的理性认识, 提高他们认清是非, 理性思考的能力, 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3、更新教学理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是知识的传承者, 在教育改革大潮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英语课教师应当具备长远眼光, 跟紧时代发展的步伐, 及时更新教学观念, 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 勇于创新。只有这样, 高校的英语课教师才能营造一个和谐并充满活力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在平等、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中学习,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 最终实现高中英语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效性。

4、推进英语写作教学进程,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近年来, 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社会行业的极大丰富, 也使行业的分工更加细化。诚然, 企业单位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专业精通, 技能完善的人才备受青睐, 这无疑是高校英语教学的实用性与应用性的应有之义。高校英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 其教学实用性与应用性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英语写作能力欠缺这一问题。

5、教师注重跨文化理念的注入, 带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一旦接触英语, 就会联系到外国国家的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等等, 抑郁的风景永远会让学生们充满好奇心。这种好奇心理能够通过跨文化意识来满足。这种好奇心理在本质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通过努力学习英语, 去更为深入更为全面的了解世界, 了解其他国家。在了解的过程中, 通过不断的深化学习, 学习热情高涨, 必然促进学生英语专业知识的提升, 使之更为熟练的运用英语, 使知识得到巩固和加强。跨文化的教学方式, 是更好的提高英语教学的实用性。从应用的角度分析, 跨文化的理念也是提高英语学习的应用型的一种有效手段。

四、结语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 高校应当将英语课教学摆在一个合理重要的位置。学校应当努力改善目前英语课教学的现状, 采取得力措施, 使英语教学的实用性与应用性得以顺利实现。同时, 相关部门也应当注重高中英语课教材的改进和完善, 为学生编写合适合理科学的教材。总之, 提高高校英语课教学的实用性和应用性, 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这样, 高校的教英语育才会得以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覃秘.如何提高高专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应用性[J].考试周刊, 2011 (27) .

[2]邓淄予.论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J].教育界, 2011 (18) .

[3]贾泽军.网络环境下的高职英语教学——网络与高职英语教学的整合[J].双语学习, 2007 (6) .

应用性 篇8

今天, 我向 ×× 老师借了50 块钱, 下周还给老师, 谢谢老师。

×××

我认真地给他指出借条上面的错误后, 学生不好意思地说了声谢谢老师, 离开了办公室。这时同事们也纷纷说起学生们在应用文写作方面的问题。有一个老师说:“现在的学生啊!有一次, 一个学生生病了, 我让他写个请假条, 他竟然不知如何写。”……顿时, 本来很安静的办公室变成了一个批评会现场。静下心来后, 我陷入了深思, 应用文写作是中职语文课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以用为尚”是应用文古今一以贯之的属性,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 掌握好应用文的写作, 对其就业、工作、生活等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可现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令人担忧的现状?究其原因我想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 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是无法与普高生源质量相比的, 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文化水平还停留在初中程度甚至还不到这一程度。许多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2) 相对其他文体, 应用文因其实用性强、格式固定、语言平实等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容易造成教法呆板、学法单一、效果不佳的情况, 导致学生丧失兴趣、缺乏学习热情的窘境。 (3) 职高教材中有关应用文性知识与写作的内容全面, 但是现实是语文课每周只有三节, 大多数教师为了赶进度, 应用文写作教学往往草草了事, 甚至略过。

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 致使许多职高生连最起码的书信、通知、申请等常用的应用文格式都搞不清楚, 要求其撰写一些简单的应用文则错误不断, 笑话百出, 更谈不上诸如报告、请示、起诉状等较为复杂的应用文的写作了。也曾出现许多职高生毕业后要写一张毕业鉴定表、写一份求职信或签订一份合同等还要请人帮忙的现象。对于这种现状、进行应用文写作教学, 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水平, 是体现一个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课题。那么,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增强学生学习效率, 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呢?

一、实例教学, 兴趣大增

由于中职学生大多是因为成绩不好才会选择就读职高的, 他们没有清醒的学习意识和明确的学习目标, 所以, 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的, 尤其是文化课, 学生觉得“学亦可, 不学也行”。那么在应用文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给学生明确学习应用文写作的意义和目的, 使他们从心里认为学习应用文写作是必要的、必需的。这时如果给学生单调地讲一些空洞的大道理, 肯定作用不大, 所以要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 因地制宜。例如:本校××班学生在求职时写不清楚个人简历, 错失工作机会的例子;××班学生在账额的处理上, 因为格式的错误造成公司财产的损失;学生工作后写不了与自己相符的工作计划和总结, 只能抄袭别人的范例, 工作能力提高不了, 不能得到领导的赏识和认可。通过现实的例子, 让学生有所震动, 让他们感觉到应用文的写作不是为考试而学, 不是为毕业所学, 而是和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应用文写作技巧, 会给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学生对其有了充分的认识, 自然有兴趣并且能认真投入学习中。

在教学过程中, 以日后工作中和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作为教学模板, 而不是以课本教材中的理论、格式为教学先导。先给学生日后工作中、生活中的实际案例 (可以是成功的, 也可以是失败的) , 然后让学生判断、修改、模仿, 一步步让学生以生活案例为导向, 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应用文写作。如在学习应聘书这一单元时, 教师可以准备一篇现实生活中毕业学生所写的应聘书 (针对本专业学生选择对口的应聘书) , 让学生自行判断教师出示的这篇应聘书写得怎么样。如果你是招聘单位主管, 会不会选择这样的毕业生?采取这样的教学设计目的:一是吸引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这样的实例也是学生毕业以后要面对的, 具有实用性。在学生的纠错与讨论中, 有些平时书上遇到的一些理论方面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当然, 对于中职学生良莠不齐的现状, 教师要注意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反映, 做到对每一个学生的水平心中有数, 开展任务驱动时注意分组的合理性、任务的难易程度和灵活程度, 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但一定要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得, 并且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教学中对基础好的学生多引导, 让他们能进行自我拓展、多学习一些知识和技巧;对待基础差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和帮助, 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严防学生不学不动的“无所谓”情绪。

二、以用为尚, 事半功倍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 我们要活的书, 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 不要假的书; 要动的书, 不要静的书; 要用的书, 不要读的书。总体来说, 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 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传统的应用文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上示范讲, 学生听, 然后根据教师所讲的内容写。但如果我们把应用文的学习回归于生活, 理论联系实践, 结合学生平时在校的一些活动, 采用生活化的实践教学, 定会让学生感同身受,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针对商贸班的学生, 他们曾从事促销等兼职工作, 可以假设学生将来要成立自己的公司, 那他们在公司开张过程中会涉及哪些应用文?通过这样的项目教学活动, 学生一方面可以了解自主创业的基本流程, 另一方面他们会很自主、尽力地学习诸如开业申请、开业启示、邀请书等应用文的写作技巧。

再如针对幼师班的学生, 可以采用创设情境法, 假设学生已经是一名幼师。幼儿园要庆祝六一儿童节, 每个班要策划一个活动并且要求家长来观摩。那么要涉及到哪些应用文?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 可以让学生了解到通知、活动策划书、邀请函、活动总结的写法。学生初步完成写作后, 教师通过优秀范例的讲评、写作中亮点的展示、写作技巧的讲解等教学活动, 在学生愿意学的状态下, 结合一系列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当然, 不光是在语文的教学中, 我们也可以把应用文的教学与学校的各类活动相结合, 例如入团申请书、入党申请书、班团活动策划书、活动总结、班级日志的记录等, 无一不和应用文写作相关。“以用为尚”是应用文古今一以贯之的属性。让每个学生掌握一般的作文技能, 使学生在现代化社会中多一份自信心, 多一种经营生活与工作的工具。

国外的希望应用性研究述评 篇9

希望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它是指将来的积极体验, 与乐观相似。近年来, Snyder等人发展了早期的希望概念, 提出了新的希望概念及理论。他们认为, 希望是对目标获得的积极期待, 包括三个成分:目标、路径意识和动力意识。在希望获得的过程中, 三者必不可少, 彼此间相互影响, 比如设定了一个重要的目标, 会使个人的动力得到提升, 而提升后的动力, 又会激发个体想出更多新的路径。希望概念及其理论的研究, 推动了希望的应用性研究, 发现希望可以有效地预测身心健康、学业成绩和运动成绩, 希望理论可以广泛运用到心理治疗中, 通过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鉴于中国在希望应用性研究方面的匮乏, 我们对近年来国外的希望应用性研究作了回眸性总结与分析, 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新的研究视角, 以期对心理学界同仁有所启发, 提供一定的学习和借鉴。

2. 希望是个体身心健康的重要预测变量

(1) 希望对影响个体身体健康的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有着重要的预测作用。研究者一致发现, 希望与抑郁、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负相关。例如, Kwon发现, 希望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 成熟的防御方式缓冲了抑郁对希望的影响[1]。Chang和De Simone采用中介模型进一步考察了希望与抑郁的关系。他们的研究也证实了希望对抑郁的预测作用, 且当剔除评估和应对方式的影响后, 这种作用依然显著[2]。与此相似, Onwuegbuzie在研究中发现, 与高希望个体相比, 低希望个体体验到了更多的焦虑。在压力情境下, 低希望个体比高希望个体更可能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 (如问题回避) [3]。

(2) 希望与其他积极心理品质有着显著相关。Snyde的研究发现, 希望与乐观、自尊呈显著正相关, 高希望个体有更积极的生活目标、更积极的心理暗示[4]。Peterson与Seligman在一项研究中, 考察了积极心理学中的24种个性力量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结果表明:希望、热情、爱、好奇心和感激是生活满意度的重要预测指标[5]。在以青少年为被试的纵向研究中, Valle等人发现, 青少年的希望特质水平与他们在一年后的生活满意度水平呈正相关, 希望在负性生活事件和青少年生活满意度中起调节作用, 缓冲了负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冲击[6]。

此外, 个体希望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优化。Gilman等人采用聚类分析法, 将被试按照希望水平的高低分成高、中、低三组, 结果发现, 高希望者的生活满意度水平不仅显著高于低希望者, 而且显著高于中等希望者[7]。

3. 希望对个体学业成绩和运动成绩有着较好的预测力

研究发现, 学生的希望水平与其学业成绩显著正相关。该结论在大中小学生为样本的研究中得到了一致的证实[8]。在一项长达六年的纵向研究中, Snyder等深入考察了希望对学业成绩的预测力。他们测量了213名大学新生的希望特质, 记录了学生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的平均学习成绩及毕业总成绩。结果表明, 希望分数可以预测大学生整个学业期间的成绩表现, 高的希望分数预示着更高的毕业分数、更高的毕业率及更少的辍学率。当入学成绩等因素被控制后, 希望水平跟学生学业成就的相关依然显著[9]。此外, 希望量表上的得分还跟学生的自我价值、社会胜任力以及创造力正相关[10]。高希望水平的学生相对于他们的低希望水平的同伴, 具有更高的学业满意度和人际满意度[8]。

在运动领域, 研究者也发现了相似的结果。Curry等人发现, 高希望选手在田径比赛中的成绩显著高于低希望选手, 且当控制了先天的运动能力后, 选手的希望水平与其田径比赛成绩依然显著相关。希望特质和希望状态量表上的分数联合解释了田径比赛成绩中56%的变异量[11]。

4. 个体希望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希望理论被广泛运用到心理治疗中, 旨在通过提高个体的希望水平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Klausner等人对患抑郁症的老人进行了为期10周的希望干预。被试被随机分到希望干预组 (实验组) 或生活回忆理疗组 (控制组) 。实验组接受的希望干预包括设置目标、找到实现目标的途径以及在实验者的帮助下提高实现目标的动机;控制组则被要求回顾人生的各个不同阶段。结果表明, 两组的希望得分都有显著提高, 但两组的显著差异在于:实验组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上的平均得分从22.7下降到7.6, 而控制组只从24.8下降到20.2。此外, 与控制组相比, 实验组的焦虑症状有了更大的缓和, 与家庭成员的关系都有了更显著的改善。Cheavens等人根据Snyder的希望理论设计了一项为期8周的希望团体治疗。32个被试中有18个具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症状, 另外14个没有任何心理症状。所有被试被随机分配到希望治疗组或等待治疗组。希望治疗组共参加了8次两小时的团体会议。该会议每周一次, 主要内容为提供心理教育、希望技巧训练, 创设情境使团体成员相互影响。8周后的评估表明, 与等待治疗组相比, 希望治疗组成员在动力思维 (希望思维的一个成分) 、生活意义、自尊量表上的得分都显著上升。同时, 他们的抑郁和焦虑水平也显著降低。这些研究结果都证实, 希望水平是可以通过外在的干预而提高的, 而希望水平的提高还会促进个体其他积极心理品质的增强, 有助于改善个体的整体心理机能[12]。

希望干预也适用于普通群体, 例如通过干预来提高青少年的希望水平。一些研究者已经作了眼不见为净的初步的尝试, 主要从帮助个体确立有意义的适应性目标, 培养追求目标的决心和意志, 发展各种达到目标途径的策略三方面入手。Mc Dermott和Hastings对一至六年级的小学生实施了一个希望教育实验。实验者先组织学生阅读高希望孩子的故事, 再全班集体讨论那些榜样孩子, 把希望与日常生活结合, 最后进行自我分析。在训练结束后, 这些小学生的希望水平都有了一定提高。Lopez在一所初级中学开展了希望导航项目, 该项目的活动内容为: (1) 让学生阅读高希望同伴的故事; (2) 把学生结成希望伙伴, 即高低希望水平的孩子相互结成伙伴; (3) 组织学生参与各项练习 (如制定目标、寻找实现目标的技能) 。结果表明, 参加该项目的所有学生的希望水平都得到了一定提高[13]。

5. 问题与展望

在过去的10多年里, 希望研究已经成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热点, 国外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索, 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然而, 这其中仍然存在一些地方需要完善。

首先, 希望概念的清晰性有待提高。希望代表个体对未来的积极期待, 在概念上与乐观、自我效能存在一些重叠, 因而有研究者质疑希望与乐观或自我效能本质上是同一个理论结构。然而, 希望与乐观、自我效能究竟在概念上存在多大相似和多大差异, 分别在哪些方面存在相似和差异, 这些都是后续研究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以提高希望概念的清晰性。

其次, 当前的希望研究大部分都属于相关研究, 或采用横向相关设计, 或采用纵向相关设计, 基本还处在描述层面, 对希望影响其他变量的内部机制和过程则研究的很少, 没有对其实质进行深入探讨。未来的研究可以试着探索希望影响其他心理变量的内部机制, 以及可考虑希望在其他变量间的调节作用或中介作用。

中职数学应用性教学的思考 篇10

一、改革教学方法, 更多注重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目前的教学模式把太多的时间放在了训练学生做题技巧上, 缩短解题时间这些方面, 很多教师并没有很好地解释一个数学概念或者其他专业的知识点, 又或者有一些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 更多的是把重点放在这个知识点对帮助学生解题有什么作用这个方面。如果要重视“应用性”, 就必须对传统的教育观念进行改革, 彻底地转变教师和学生对知识的看法。首先, 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 就必须把重点放在这个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上, 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如何应用这个知识。教师在讲解的时候, 最好可以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而且例子最好是比较真实的, 与自己生活相联系的。如果可以转变教育观念, 把教育重点放在更实际的“应用性”上面, 就可以更好地把学习的实用性传达给学生。

二、课程设计应该更有特色

趣味性和幽默性, 不只是在幼儿园和小学值得重视, 在中职学校, 这些特质也是需要重视的。所以, 在设计课程的时候, 教师要重视讲课的趣味性, 也要重视课程语言的幽默性。首先, 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 不要认为中职的学生都是心智比较成熟的, 不需要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去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不要总是一本正经地讲解书本上面的内容, 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课, 完全不管学生对课程内容是否关注和理解, 这样, 不仅浪费教师的时间, 也浪费学生的时间。所以, 在设计课程的时候,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喜好或者目前的流行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 教师应该更好地利用多媒体工具。例如收集更多有趣的视频, 其内容最好是与本课程有关, 然后在课堂上面播放。其次, 教师还可以在设计课程幻灯片的时候, 在色彩、构图等方面更新潮一点, 这样, 就可以吸引学生把注意力放在知识上面。

三、充分利用互相评价, 让师生双方更好地进步

通常, 只有经过主观和客观多方面的考量之后, 人才会对自己的评价更加真实和实际。所以, 教师在改革教育模式的时候, 应该注意在每个阶段都要充分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反省和评价, 不断地促使自己继续进步。在评价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注意不能只进行自评, 还要进行互相评价, 不只是教师自己, 教师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 都应该进行评价, 通过比较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才会发现自己对自己的认知到底有什么偏差。首先, 教育界可以设计一个详细的评价机制, 制定一个相应的评价制度。然后, 教师在结束一个单元的教学之后, 就可以抽一个简短的时间进行师生互评、学生之间的互评和教师之间的互评。其次, 在评价的时候, 最好进行匿名评价, 尽量保证评价真实和客观, 不包含私人感情和偏见。同时, 在进行了相互评价之后, 师生还要谦虚地接受别人的批评, 不能别人对自己的夸奖感到沾沾自喜。

总而言之, “应用性”是中职数学教学中一直忽略但是又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所以, 当务之急就是把教育重点放在“应用性”上面。首先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然后改进课堂的设计方法, 最后还要积极地进行互相评价, 认真地思考别人对自己的建议, 不断地改进整个教学的方法, 不断地进步。希望本文可以更好地协助中职数学教师把“应用性”联系到讲课之中。

摘要:数学是对生活实际作用最大的一门学科, 实用性很强。因此, 在中职数学的教学中, 注重基础知识很重要, 传授更深层次的专业知识更重要。所以, “应用性”是所有中职教师都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更好地向中职学生传授“实用性”的观念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针对中职数学如何更好地把重点放在“应用性”上面, 研究更好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中职数学,应用性,数学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王妍.浅谈中职数学的应用性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13) .

应用性 篇11

【关键词】高职院校应用型教育;教学体系的更新;实践性;实用性;存在问题

一、关于高职院校畜牧兽医教学现状的分析

1.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

通过对当下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现状的分析,可以得知高职教育具备更加面向社会的实践性特点,也就是社会需要高职院校展开畜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需要展开人才设计方案的优化,进行人才规格的良好定位,进行高职教育特色的突出,保证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从而提升该专业人才的应用素质。

2.畜牧业教学的具体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畜牧业规模不断扩大,畜牧业经济体系不断健全,这就出现了一系列的中小规模养殖企业,这就加大了社会对于畜牧人才的需求,相对于传统的家庭式养殖工作,现代化养殖企业更需要专业性的畜牧应用型人才,需要其具备良好的专业操作技能,良好的人际交往素质,从而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展开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体系的健全,进行实践应用型教学方案的更新,按照现代企业的岗位需求进行学生实践技能素质的优化,保证该专业人才应用素质的提升,从而顺应当下时代经济的发展需要。

二、畜牧兽医专业模块的实践性及其应用性教学

1.实践应用型教学的具体要求

通过对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意义的探讨,可以得知实践教学模块的开展需要满足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这就是进行区域经济教学模块的开展,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展开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比如积极做好畜牧教学课堂实验模块、动物生产实习模块、顶岗实习模块等的相关工作,确保教学模块的实用性、应用性,从而保证学生的实践应用素质的提升。这就需要引起相关教师的重视,展开实践教学内容的协调,使其满足当下教学计划的需要,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健全。

在该专业教学模块中,高职院校要展开实践教学课时的控制,要突出畜牧兽医实践教学模块的必要性,这要实现理论教学课时与实践教学课时的协调,进行两者课时设置情况的协调,保证两者比例的优化。进行该专业教学计划的合理分配,进行实践性教学课时的重点设计,在课程考核模块中,也要进行实践教学考核成绩的划入,避免其实践教学的形式化,实现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整体思路的优化。

2.教学体系的应用型与实用型

在畜牧兽医教学体系的具体安排上,要按照现实企业的行业岗位需要进行设置,保证实训教学大纲与日常教学计划的协调,从而满足当下实践教学工作的需要,保证实训大纲的技能训练模块的有效开展。这需要高职院校的任课教师展开企业相关信息的调研,针对其岗位需求情况展开分析,积极做好调查调整,进行岗位学科知识体系及其技能结构的优化,要以实用性、应用性教学为原则,针对畜牧兽医岗位的需要,展开当下知识教学结构及其能力结构的优化。

为了提升学生的畜牧兽医应用素质。教师要进行专业实践课与基础理论教学课程的协调,要保证理论基础教学的应用性,要突出专业教学课程的实用性,进行传统的学科体系的打破。保证专业课程教学与基础课程教学模块的协调,按照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展开课程的积极设置,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保证当下实训体系的健全,实现生产实训模块与实践教学模块的协调。

为了满足社会市场的人才需求,高职院校也应该完善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比如进行专业的教师队伍的建设,比如双师教学队伍体系的健全,要保证其在生产实践、技能操作实践等具备良好的素质,高素质畜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优秀的教师队伍的建设,这也需要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应用素质,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积极汲取,具备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与教学能力。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应通 过“专、兼、聘”结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来解决。所谓“走出去”,就是学校出台激励政策,鼓励教师进修学习,提高学历、学位、学识,同时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顶岗锻炼等。

在应用型教学模块中,为了确保学生技能教学的实用性、应用性,展开实习、实训基地体系的健全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以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目标,展开实验室教学模块、实训基地教学模块等的协调。

三、结语

高职院校畜牧兽医教学效益的提升,离不开专业的教师队伍的建设,离不开师生之间的良好配合,这需要高职院校为师生的日常教学协作,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彭汉庆.对影响高职实践性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1)

[2]王诗文. 高职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3]陈明,陈宏军,张力,张玲,杨晓志.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工学结合实训评价体系的研究[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03)

作者简介:

浅谈企业统计的应用性 篇12

企业统计从宏观上说要满足国家经济管理的需要,从微观上说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大到企业的长远规划,小到单位工程的组织施工,凡是能用数字反映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地方都离不开统计。加强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无论是对政府的宏观调控还是对企业的发展,都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1 企业统计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经济主体日趋多元化,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由原来的国有、集体所有发展到股份制、外商投资等多种形式。企业经营者清楚地意识到,要想使企业发展,想要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站稳脚跟脱颖而出,就必须寻求科学手段管理企业,因此,统计工作即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喜欢统计数据,善于用数据说话,用数据作为依据,预测、分析、规划、决策企业的未来,正成为一个合格领导者、企业家必备的素质之一。尽管如此,在当今企业管理中,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部分企业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仍然没有得到重视,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无法得到发挥。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1 企业经营者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统计的职能逐渐被弱化成简单的信息职能,每个报告期仅以一张张报表的形式把企业的运行状况、运行结果反映给政府和相关行业部门,以满足其宏观调控的需要。或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也或是统计工作人员自身素质问题,导致一部分企业领导人乃至管理人员对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所起的作用没有意识到,片面认为统计工作的任务就是完成上级主管部门的报表任务,统计信息的来源以上级布置的统计报表为主,完全将统计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分开,使统计工作游离于经营管理之外。甚至还认为,统计人员的岗位职责仅限于算数、汇总、上报报表,一个报告期的工作三天就能完成,所以有些企业的统计工作干脆让其他业务人员兼管,造成统计工作一再被动,埋没和曲解了统计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失去了统计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

1.2 企业统计人员更换频繁,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对统计工作的不理解和偏见,一部分企业管理人员认为统计工作简单,谁都能胜任,所以许多刚刚深入统计工作表现出一定能力和才干的人,又会被调到其他认为更加重要的岗位。另外,基于统计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并不看好,统计人员自身一旦有机会也会离开这个岗位,造成统计人员频繁更换,如此种种导致了统计人员素质相对参差不齐,个别统计人员对统计指标理解不透,只会机械填空,更谈不上发挥统计的三大职能了。

1.3 办公自动化建设不完善

同一指标数出多门,统计办公自动化建设不完善和滞后,也是当前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就是生命,时间就是效益已经成为企业经营者的理念。但是在一部分企业中,各部门专业统计指标不能在同一时间及时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统计信息利用率不高。且由于企业各部门专业统计指标没有纳入综合管理,所以,重复统计甚至同一指标数出多门各不相同的现象时有发生。

2 加强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由于企业统计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所以统计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的参考作用就有所减弱,或者说没有发挥太大作用,作用越小就越得不到重视,越得不到重视就越难发挥作用。所以,改善统计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加强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是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

我认为,加强统计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2.1 领导重视是做好统计工作的保证

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人决不会忽视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所起的作用的,否则的话,企业不会管理好,更不会发展壮大。政府统计主管部门应该在全社会号召加强对《统计法》和统计知识的宣传和学习,提高全社会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知度,特别是对企业经营者,要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统计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替代的地位,认识到统计信息不仅是一种财富,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力。总之,要使企业经营者认识到统计工作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性很强的专业,同时,还具有信息、咨询、监督等多项职能和作用,企业的生存乃至发展离不开统计工作。

2.2 建立健全统计机构制定统计制度是做好统计工作的根本

要使统计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作用,还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完整的统计机构。依据《统计法》结合本企业实际在企业内部制定切实可行的统计工作管理制度,使得统计的触角延伸到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把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以及各专业各部门之间的统计信息及时进行汇总、整理、分析后反馈给企业经营者,为企业发展、规划、决策提供足够的信息。

2.3 建立一支过硬的统计工作人员队伍是关键

有了企业领导的支持和健全的统计机构及全面的切实可行的统计工作管理制度,那么,建立一支过硬的高素质的统计工作人员队伍,就成为加强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关键。统计人员除了具备扎实的统计业务知识外,还必须熟悉相关业务部门的业务知识。因为,要想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光凭统计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具备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方方面面的知识,这样才能真正地融入生产经营管理中。为此,除了要求统计人员自学外,公司综合统计部门每年还要根据统计工作的需要和存在的问题定期进行相应的业务培训,提高公司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试想一下,若企业统计总能为领导决策提供全面、及时的统计信息,为企业经营改革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以及竞争对手的参考资料,且能结合市场行情进行动态分析,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企业经营者能不重视和支持统计工作吗?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能不得以充分发挥吗?

2.4 从企业实际出发科学设置统计指标体系是实质

有了过硬的统计工作队伍,怎样才能把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用数据反映出来,并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和发展规律,我认为,必须结合企业实际科学设计一套统计指标体系,全方位监控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将触角延伸到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因此,科学设置一套适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统计指标体系是统计工作的实质,是企业发展的必需。

2.5 加快信息化建设做到资源共享是企业统计工作的方向

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提高其经营决策水平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其重要途径就是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这是未来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统计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网,实现主要统计数据的及时更新,加快信息处理、传递、和反馈速度,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强化企业统计信息决策功能。对上级统计主管部门实行联网直报,使企业统计既可及时地为政府和行业统计部门提供必要的统计资料,满足国家和行业的统计需要,又可立足本企业为生产经营服务。无论是企业经营者,还是基层管理人员,要想了解企业经营管理信息,随时点击即可获得,真正达到资源共享,又快又准确,既赢得时间又解放了生产力。

3 结论

综上所述,统计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若企业经营者都能支持统计工作,使其信息、咨询、监督的三大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企业的发展前景将会是无可估量的。

参考文献

[1]余军.企业统计应用浅析[J].经营管理者,2011(01).

[2]孙绵.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需加强企业统计工作[J].青海统计,2006(06).

[3]陈相玲.如何认识企业统计机构的设置[N].兵团日报(汉),2000.

[4]汤健.谈企业统计工作的现状及优化[J].统计与咨询,2007(02).

上一篇:有线电视分配网络下一篇:任务目标定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