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性大学

2024-06-13

应用性大学(共12篇)

应用性大学 篇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 中提出:建立高校分类体系, 实行分类管理。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2013年6月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成立, 联盟成员有33所学校, 其任务和使命是按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的要求, 开展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基础性、前瞻性研究, 学习借鉴发达国家举办应用技术大学的有益经验, 对地方高校转型提出政策建议。2014年4月底, 《驻马店宣言》被视为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的里程碑。2014年6月,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14]19号, 以下简称《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 决定第六条强调“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 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 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目前, 600多所普通本科院校正朝应用型大学方向转型, 这些普通本科院校能否顺利完成转型还是一个未知数, 而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模式为我国普通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提供了启示。

一、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产生的背景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是在德国经济发展、人才需求以及高等教育领域入学人数迅速扩张的条件下产生的。二战前, 德国就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德国经济迅速复苏, 经济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转变, 城市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不断扩大, 生产生活方式变革, 社会和企业都迫切需要大批拥有良好的文化基础、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1968年10月31日, 德国通过《联邦共和国各州高等学校协定》, 将当时部分比较好的工程技术类学校升级, 建立应用技术大学, 成为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后40年的发展过程中,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根据社会需要的变化不断地对办学模式、专业设置和功能进行改革调整, 与地方经济密切结合, 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校管理等多方面与地方企业深入合作, 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1]

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最新数据表明:2015/2016学年冬季学期在德国高校注册大学生数量达280万, 其中2/3选择了综合性大学, 1/3选择了应用科技大学, 而选择就读应用技术大学与德国独特的办学模式密切相关。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是在传统大学的基础上, 吸收某些职业教育特质建立起来的一种技术大学教育模式, 与社会和工商界合作办学, 开展校企合作“双元制”;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 开设面向实践、应用性强、急需的工业技术和管理专业课程, 注重知识转化与知识循环, 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目前, 德国大约2/3的工程师、1/2的企业经济学家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人员毕业于应用技术大学。

二、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特色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在教育制度、人才培养目标、师资要求、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等方面拥有突出的办学特色。

1.“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德国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制度, 所谓的“双元”, 即学校—企业、教学场所—工厂车间、教师—师傅, 是教育机构与企业联合开展的职业教育, 利用各自条件和优势共同培养学生, 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培养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专业技术和技能以及解决职业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应用技术大学开设“双元制”专业, 申请者经过企业筛选后, 获得企业提供的培训合同和资助, 理论教学部分在大学完成, 实践教学部分则在企业完成, 分别为期3个月, 轮流进行。

2.培养目标明确。培养目标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所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或专业的培养要求。[2]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十分明确, 以学生就业岗位需要为导向, 满足就业市场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强调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和开发创新能力, 要求学生达到三个目标:能借助科学方法, 解决来自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能完成新的科研与技术开发项目;能应用理论、科研方法在技术性生产中引进、优化和监控新方法、新工艺的使用。[3]

3.服务面向定位准确。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定位准确, 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德国高校信息系统的调查显示:应用技术大学工程和信息科学领域的毕业生有57%的人在学校所在州就业;在经济类专业领域, 则有48%的应用技术大学毕业生在本地就业。由此看出,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与本地区经济产业结构、劳动力需求状况的联系十分紧密。

4.专业设置应用性。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专业设置“以应用为导向”, 灵活实用, 涵盖范围大。专业设置随着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而进行调整, 可提供广泛的、地区性的专业技术服务, 其设置主要以工程科学、经济学及社会科学领域为主, 涉及的职业领域为机械制造业、电子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工业、纺织、印刷、木材及造纸工业等。

5.课程设置的实践性。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课程设置注重教学和实践训练相结合, 开设大量的实践性课程, 特别强调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人才培养方案中, 安排一至两学期的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教学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与企业密切合作完成。另一种形式是专题讨论。同时, 还通过经济促进基金会等组织建立与经济界、政府的联系, 并为企业提供技术革新服务。

6.师资队伍的多样性。德国《高等学校总法》 (1976年) 中规定, 高等学校的教师统一称为教授, 担任教授须具有博士学位和大学任教资格。除了拥有博士学位, 担任应用技术大学还必须拥有相关领域不少于五年的实践工作经验, 并且至少三年是在学术性机构以外的工作, 以确保教师的学术研究与企业有密切的联系。教授既要完成理论教学, 又要指导学生开展研发工作, 辅导学生完成项目和毕业论文。多样化的师资队伍既保证了高水平的课堂教学, 又能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并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有效地训练出一支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队伍。

三、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产生的背景

应用技术大学既有高等教育属性, 又有职业技术属性, 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跨界生成, 是普通高等教育中的高等职业教育, 是职业教育中的本科层次教育, 性质是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1]我国应用技术大学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进程中相对于学术型研究型大学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大学类型, 其主要任务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1.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三五”期间,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实施一批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工程。到2020年, 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大幅提升。这就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发生改变, 而发生改变的重要战略就是培养高层次的技术人才。2015年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指出:从供给端看, 既要培养更多的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劳动者, 也需要为已离开学校的劳动者学习新技能提供渠道。因此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 将一批二本、三本院校转变为职业教育机构。由此可见, 发展职业教育, 尤其是本科职业教育, 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成为高等教育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面临的主要任务。

2.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罗素在《论教育》中说:大学乃是为了两个目的而存在:一方面, 为某些职业训练人才;另一方面, 从事与眼前用途无关的学术研究。显而易见, 罗素将高等教育分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类, 强调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胜任各类具体职业的劳动者。要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就要构建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普通本科转型院校的当务之急是探索构建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特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3.发展多样化高等教育的需要。高等教育应该是一个由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大学 (学院) 组成的系统, 在相互竞争和优势互补中达到发展,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2]《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我国高等教育要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形成各自的办学风格和亮点。2014年3月,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600多所普通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 应用技术大学应势而生。面对教育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 转型为应用型本科的院校需要积极探索一条面向区域、立足应用、产教融合、培育特色的多样化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4.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的需要。根据教育部官方统计数据, 2016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量为749万左右, 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对2015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的统计分析显示:高职大专院校的落实率为89.4%、“211” (包括“985”) 重点大学落实率为86.5%、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为落实率80.6%, 而普通本科院校落实率为77.7%。从上述四种高校类型的落实率比较看, 普通本科院校偏低, 说明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与实际岗位对人才需求对接不紧密, 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层次性、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不适应。由此考虑, 普通本科院校, 尤其是本科转型院校要改变就业状况, 就要从解决人才培养目标入手,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区域经济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四、对我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启示

我国建立应用型大学的背景同德国建立应用大学的背景非常相似, 都是在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升级而对劳动力提出新要求的背景下产生的。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历史发展经验对我国普通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提供了办学模式、专业设置和服务面向等方面的借鉴。

1.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用技术大学是具有职业教育特征的高等教育类型[1], 是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开展应用研发创新、服务就业和区域发展及促进终身学习等多重使命。[4]目前, 我国应用技术大学还没有真正具备职业教育特征, 未完全实现从层次向类型的转变,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 人才成长的通道不畅通, 迫切需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对职业教育体系进行了顶层设计, 职业教育将形成服务需求、开放融合、纵向流动、双向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框架和总体布局。面对国家对职业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 应用技术大学要探索打通中职、高职、本科层次、专业硕士的上升通道, 完成从普通院校向应用型大学的类型转变。

2.建立“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制度。应用技术大学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能力为核心, 突出实践环节, 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德国的“双元制”为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 针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应用型大学可采取“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或“学校企业双主体办学”模式, 学生实习实训采取“以学校学习为主、企业实习实训为辅”或“学校、学生、企业三方签订学徒协议”等形式, 而“双元制”实施的关键是制度保障。所谓制度, 不仅仅是指组织内部的规则和程序, 更是实现有效结果的一种权威性手段。[5]一项措施或模式的正常运行不仅需要内部的制度保障, 还需要外部制度保障。《建设规划》指出:以产教融合为主线, 建立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制度创新平台, 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应用技术大学在其内部依据定位制定“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模式, 探索与企业合作的运行机制, 而外部由国家制定的相应的制度保障。

3.注重“以应用为导向”的专业设置。应用型大学的专业设置应服务于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 德国“以应用为导向”的专业设置为我国应用技术大学提供了借鉴。目前, 我国部分应用技术大学的专业设置仍保留着普通大学的专业设置。而且我国应用技术院校多为政府办学, 专业设置遵循《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自主设置专业的权限受限。此外, 同一专业在不同的区域的培养目标呈现出同质化,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 为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区域产业发展设置具有特色的专业是应用技术大学在转型发展过程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4.发挥社会服务功能。高等教育具有社会服务功能。从功能论的视角看, 高等职业教育在开展科学研究和科研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其他社会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校管理等各个方面与地方企业深入合作, 与企业形成良性互动, 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4]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以此为鉴, 密切结合区域产业特色, 借助于地方、企业的优势以及自身已有的科研优势, 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横向与企业建立合作研发中心, 开展科研项目的应用研究, 帮助企业破解困扰发展的科研问题。

五、结语

通过对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办学模式、课程体系以及实践教学体系的分析, 有许多成功经验可供我国应用技术大学借鉴, 如“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以应用为导向”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的实践性、师资队伍的多样性以及服务面向等。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将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 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 政府、学校、企业共同保障教学质量。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重要时期,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成功的办学经验对我国应用技术大学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性、适应性的需求,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设置区域经济需求的专业, 推动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 建立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方面起到了启示作用。

摘要: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采取“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制度, 培养目标“以学生就业岗位需要为导向”, 专业设置“以应用为导向”, 注重实践教学, 培养多样化的师资队伍, 德国举办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模式对我国定位为应用技术大学的院校具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办学模式,双元制,启示

参考文献

[1]刘文华, 等.论应用技术大学的高等教育属性[J].中国高教研究, 2014, (10) :89-92.

[2]金林祥.教育学概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3]刘宗建.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特色对我们的借鉴与启示[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 2012, (3) :14-16.

[4]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欧洲应用技术大学 (UAS) 国别研究报告——应用技术大学:国家竞争力的助推器[R].北京: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3.

[5]黄达人, 等.大学的治理[M].商务印书馆, 2013.

应用性大学 篇2

第一章

应用文写作总论 第一节

应用文文体常识

一、应用文的特点:

1.文体的实用性:实用性是判断应用文好坏的价值尺度。

2.内容的真实性:写作中要求材料绝对真实,完全排斥虚构和杜撰,不需要经过任何艺术加工。

3.格式的固定性:

4.使用的时效性:

5.对象的定向性:

二、应用文的表达方式:

★应用文的表达方式一般以叙述、议论、说明为主通常不用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第二章

日常应用文 第一节

倡议书

一、倡议书的特点:

1.广泛性;

2.鼓动性;

二、倡议书的分类:

1.从作者角度分:有个人倡议书和集体倡议书两种。

2.从传播角度分有传单式倡议书,张贴式倡议书,广播式倡议书和登载式倡议书等。

三、倡议书的格式和写法:

1.标题:倡议书

2.抬头:受倡议的对象 3.正文:(1)倡议的原因、目的和意义;

(2)倡议的事项,倡议事项关键是写的具体可行。4.结语:

5.署名和日期:

四、倡议书的写作要求:

1.内容应具有时代感;

2.事项应切实可行;

3.语言要有号召力。

第二节

讲话稿

一、讲话稿的特点: 1.针对性:

2.口语化:讲话稿的写作要求口语话,不要用文言古语,书面语也尽量少用用词要通俗易懂,不用生僻的词多用短句。

二、讲话稿的分类:

按讲话场合分:有各类致辞、报告、讲话、发言。

三、讲话稿的格式和写法: 1.标题:

(1)单标题:有的标明某会议致词,有的直接揭示主题;

(2)双标题:(主题+场合)正标题写明讲话中心或报告类型,副标题写明讲话场合。

2.抬头:称呼得体 3.正文:

(1)开场白:

①开门见山式开头;

②交代背景式开头;

③自然入题式开头;

④提问式开头;

⑤引用式开头(2)主体:(3)结束语:

①总结式结束语;

②展望式结束语;

③激励式结束语。

四、讲话稿的写作要求:

1.主题突出,选材精当;

2.层次有序,衔接紧凑;

3.语言通俗,精炼有力:讲话稿的语言既要口语话又要形象化,既要幽默风趣又要讲求声调、节奏,同时还要贴切恰当。

第三章

事务文书 第一节

调查报告

一、调查报告的特点:

1.针对性强:针对性是调查报告的灵魂。

2.用事实说话;

3.揭示事物本质。

二、调查的方式:

1.询问法(语言)

2.观察法(视听)

3.实验法(实践)

三、调查的广度:

1.普遍调查(全部)

2.抽样调查(部分)

3.典型调查(个别)

四、调查报告的格式和写法: 1.调查报告的标题:

①文章式标题:

②公文式标题:(最好用这个)2.调查报告的正文:(1)前言:

①说明调查的基本情况。包括调查的目的、对象、范围、内容、时间、地点、方式、背景;

②简介全文内容要点或揭示主旨;

③交代主要经验和效果以引起读者关注。(2)主体:事实70%,分析30%(3)结尾: 3.署名和日期。

五、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1.深入调查,广泛占有材料;

2.认真分析研究,找出规律性东西; 3.用事实说话,做到叙议结合:

叙述中穿插议论,叙述与议论相结合,是调查报告表达上的一个鲜明特点。4.使用第三人称阐述观点、得出结论:

常用“调查表明”,“调查结果显示”

第四章

党政机关公文 第一节

党政机关公文的概述

一、党政机关公文的概念:

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

二、党政机关公文的特点:

1.鲜明的政治性;

2.内容的权威性;

3.明确的实用性; 4.严格的程序性:

一般性的党政机关公文,须经机关负责人对其进行全面审核后再心签发。联合制发的党政机关公文,由各联合机关的负责人逐一全部审核后再签发。法规性党政机关公文,一定要经过正式会议审核通过,才能由主管领导签署发布。

5.格式的规范性:

三、党政机关公文的分类:

我国党政机关现行公文的种类共15种,即: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

1.按承载职能划分:

(1)指令性公文:决议、决定、命令(令)、批复和纪要等。(2)知照性公文:公报、公告、通告、通知、通报和函。(3)报请性公文:报告、请示。2.按行文方向划分:

(1)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向其所属的上你机关报送带有汇报情况、提出问题、请求解决的公文,如报告、请示等。

(2)下行文:是指上级机关向具有隶属关系的下级机发布的带有指示性、周知性的公文如决议、决定、命令(令)、公告、通告、批复等。

(3)平行文:是指平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商请工作的公文,如函等。3.按保密级别划分:绝密(30年)、机密(20年)、秘密(10年)三个等级。4.按紧急程度划分:特急、加急

四、党政机关公文的格式:

公文格式要素:版头、主体、版记。1.版头部分:

(1)份号:是指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条例》规定:“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如需标注份号,一般用6位阿拉伯数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

(2)密级和保密期限:即公文的秘密等级和保密的期限。比如,“机密★3年”。

(3)紧急程度:即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4)发文机关标志:(必须写)是指发出公文的机关,即公文的作者,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

联合发文时,如需同时标注联署发文机关名称,一般应当将主办机关名称排列在前;如有“文件”二字,应当置于发文机关名称右侧,以联署发文机关名称为准上下居中排布。

(5)发文字号:(必须写)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字号组成。

①年份、发文顺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

②发文顺序号不加“第”字,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在阿拉伯数字后加“号”字。

上行文的发文字号居左空一字编排,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处在同一行。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6)签发人:(上行文写:报告、请示)是指在上报的公文中批准签发的领导人姓名。

2.主体部分:

(1)标题:完整的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发文事由(表明文件主要内容)文种三部分构成。公文标题也可采用规范的省略形式。而文种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可省略。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2)主送机关: 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只能有一个主送机关;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行文,可以有若干个主送机关;普发性公文,如命令、公告、通告等,可以不写主送机关。

(3)正文:数字年份不能回行。(4)附件说明:如有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名称不加书名号。

(5)发文机关署名:

(6)成文日期:经机关负责人签发的公文,以签发日期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的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

(7)印章:联合上报的公文,可以由主办机关加盖印章,联合下发的公文发文机关都应加盖印章。

(8)附注:是指公文印发传达范围等需要说明的事项。(9)附件:是指公文正文的说明、补充或者参考资料。3.版记部分:(1)抄送机关:

(2)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印发机关左空一字,印发日期右空一字,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后加“印发”二字。

五、党政机关公文的行文规则: 1.请求实效:

2.根据隶属关系行文:(逐级行文)一般不得越级行文,特殊情况需要越级行文的,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机关。

3.根据职权范围行文:

第二节

通知

一、通知的概念和分类:

1.通知,是一种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的公文。

2.根据通知的适用范围,可将其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指示性通知:

(2)转发性通知: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时所使用的通知。

(3)任免性通知:

(4)事务性通知:

二、通知的格式和写法: 1.标题:

2.主送机关:

3.正文:通知的正文一般由通知缘由、通知事项、执行要求(可省略)三部分构成。

第三节

通报

一、通报的概念和分类:

1.通报是一种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的公文。通报同其他党政机关公文相比,宣传教育意义很强。

2.按内容区分通报,有以下三种:

(1)表彰性通报;

(2)批评性通报;

(3)情况通报。

二、通报的格式和写法: 1.标题:

2.主送机关: 3.正文:

表彰性通报的正文:正文结构模式是——叙述先进事迹(缘由)(详写)+表彰决定(事项),希望要求(结尾)。

三、通报的写作要求:

1.选择事例要典型;

2.叙述事实要准确;

3.要抓准时机。

第五章

学术论文和申论 第一节

学术论文

一、学术论文的概念:(选择)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和观察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所获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二、学术论文的分类: 1.按研究学科性质分类:

(1)自然科学论文;

(2)社会科学论文。★

三、学术论文的特点: 1.学术性:

2.科学性:

3.创新性:是学术论文价值的根本所在,是衡量学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4.理论性:

四、学术论文的写作过程: 1.学生论文的选题:(1)选题的原则:(选择)

①价值性原则:即选择有价值的课题。研究课题的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实用价值和理论价值量方面。

②创新性原则:即选择有新意的课题。所谓有新意的课题,是指所选课题的角度新、观点新、方法新。

③可行性原则:是指根据主客观条件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课题。(2)选题的具体方法:(选择)

①从实践中找问题;

②从定论中看“疏漏”;

③从争鸣中求发展;

④从“通悦”中查谬误;

⑤从现象中发现新领域和新问题。2.学术论文的资料搜集:(2)搜集资料的方法:

①观察、实验和社会调查:这些都是取得第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②文献检索:文献检索是广泛收集第二手资料的途径。Ⅰ、(理解)根据文献加工程度不同,可将文献分为四类——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零次文献,是指未曾公开于社会、仅在交谈和会议交流中传播、只为个人或某一团体所用的、尚未发表和出版的文献。如私人笔记、文章草稿、会议记录。一次文献,是指作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所撰写的、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观点的著作和文章。如专著、教材、论文、研究报告。二次文献,是指按照一定规范,对一次文献进行分类、梳理、加工提炼而使之依照一定系统或方式,组织起来所形成的文献。如书目、简介、文摘、综述。三次文献,是指以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为基础,对原始文献资料进行广泛、深入分析研究后,综合、浓缩、加工而成的文献。如专题评述、专业年鉴、动态研究。

Ⅱ、文献检索的方法:

a.工具检索法:是文献检索中使用最普遍、最基本的方法。目前最常用的检索工具有书目、索引、文摘、辞书。

b.引文检索法: c.直接检索法:

作文

小作文

一、倡议书格式:

倡议书

为XXXXXXXXXXXXXXXXXXX,XXX向XXX提出倡议:

一、内容概括: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二、内容概括: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三、内容概括: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

XXXX年XX月XX日

二、通报格式:

XXX关于表彰XXX的通报

X发〔2015〕X号

XXX各科室、各直属单位:

事迹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详写XXXXXXXXXXXXXXXX。评价XXXXXXXXXXXXXXXXXXX略写。

为此,XXX决定给予XXX通报表扬,以资鼓励。

希望全体干部和职工XXXXXXXXXXXXXXXX不要有感情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

XXXX年XX月XX日

大作文

一、调查报告:

关于XXX的调查报告

前言(调查的基本情况,包括调查的目的、XXXXXXXX对象、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范围、XXXXXXXXXXX内容、XXXXXXXXX时间、XXXXXXXXXXXXXXX地点、XXXXX方式、背景等XXXXXXXXXXXXXXXXX。

一、现象——提出问题(是什么)

(一)XXXXXXXXXXXXXXXXXX。

(二)XXXXXXXXXXXXXXXXXX。

(三)XXXXXXXXXXXXXXXXXX。

二、原因——分析问题(为什么)

(一)XXXXXXXXXXXXXXXXXX。

(二)XXXXXXXXXXXXXXXXXX。

(三)XXXXXXXXXXXXXXXXXX。

三、措施——解决问题(怎么办)

(一)XXXXXXXXXXXXXXXXXX。

(二)XXXXXXXXXXXXXXXXXX。

(三)XXXXXXXXXXXXXXXXXX。

XXX

应用性大学 篇3

【摘 要】从课堂教学内容、模式、师资等方面分析应用科技大学公共英语课堂教学现状,探讨如何通过协同创新走应用技术之路,提出从实践教学、效果评价、师资培训及校企合作着手,逐步形成公共英语“应用”特色。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 公共英语 “应用”特色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129-02

南宁学院坚持科技应用大学的理念,以贴近市场,服务社会为己任,采用灵活、透明的办学模式,向学生传授就业必需的专业知识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行为责任心,为学生提供各种高水平的专业教育。这种灵活、务实的办学方针对科技应用大学公共英语课堂打造“应用”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以南宁学院为例,从课堂教学内容、模式、师资等方面分析应用科技大学公共英语课堂教学现状,探讨如何通过协同创新走应用技术之路,提出从实践教学、效果评价、师资培训及校企合作着手,逐步形成公共英语“应用”特色。

一、公共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公共英语作为高等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致力于培养学生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并将其作为交流工具综合运用到今后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课程学时数多、影响面广、学科特点明显,其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各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目前南宁学院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取得一定成效,也存在着学用结合不紧密的状态。

(一)教学模式以课堂为主

应用科技大学明显的特征是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相结合,除了理论学习以外,教学形式有讲座课(lecture)、研习课(Seminar)、实习课(Practice)及学业交流(Academic exchange)等。目前南宁学院英语教学以课堂讲授和学生参与为主,多沿用传统以来的教学方法,采取以教材内容为出发点,不断以专业为背景扩充教学内容。课堂上,大多数学生一贯地以听、记为主,虽然不断强调以学生为主,但由于实景、实地操练机会少,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欠佳。

(二)教学团队年龄结构年轻化

目前南宁学院公共英语教学团队多由年轻教师组成,队伍年龄结构年轻化,以校内教师为主、专兼职教师合作承担全校本专科公共英语课程。南宁学院本专科兼招,走科技应用大学之路,教师队伍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其一,南宁学院英语教师与学生的人数比例严重失调;其二,校内教师虽然75%为中级和副高职称,但多为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科研能力欠缺,缺少“双师型”教师;其三,外聘教师所占比例,管理不够规范。其四,任课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对企业内部运作和产出方式不了解。

(三)课程大纲实践比重小

应用科技大学的教学内容具体体现在其培养计划和课程大纲中,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南。因此,公共英语教研室对课程设置、课程数量以及考试形式等都作了具体规定。目前公共英语课程大纲以课堂听说读写训练为重,约占课时80%。另20%的实践内容多为课堂上英语技能模拟训练、等级考试实际操作和各类技能比赛,且参与面较小。

(四)考核方式依然单一

目前公共英语考核由平时表现和期末测试组成,经过一系列探索改革,逐步将考核重点从期末测试转移到学生的平时参与和实践活动。由于改革还在摸索,尚未形成完整的考核体系,仍然以平时表现、期末测试、等级考试等指标作为考核方式。

二、打造应用科技大学公共英语课堂“应用”特色的途径

(一)选择具有“应用”特色的教学内容

应用技术大学的核心比较优势是实践性与应用性,其办学模式强调面向社会办学,实现与地方经济社会互动发展,所以其办学模式是开放的办学模式道路深度融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与传统的大学教育不同,应用技术大学遵循“社会需要什么、学校就能教什么、技术发展到哪里、我就跟进到哪里”的原则,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环境的设计上,严格按照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开展教学。在公共英语教学中,整个教学场所的设计和布置可参照办公现场、口译现场、导游现场、笔译现场甚至是各类技能大赛现场等实景布置,采取理论教学和操作训练“一体化”的方式进行,强化学生对知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教学形式可有讲座、研习、练习课、实习课及学术交流等,学生可以对本专业相关的专题进行透彻的探讨,形成外语技能服务专业技能的协同机制,达到“有多个入口和出口,没有死胡同”的学习效果。

此外,在教学考核环节,多种考核方式可通过传统考试、企业教师现场考核、工作效果考核、贸易成交量、考取相关证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轨、实践中获得优秀表彰等,如此各种形式对学生的知识应用进行考评。

(二)全面提升公共英语教师综合素质

应用科技大学教师不同于综合大学,他们必须是“双师型”教师,强调学术与实践的统一,研究工作侧重于科技开发和应用,这样的教师既有扎实的科学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除了教学任务以外还应承担科研项目,与企业合作,为企业进行新产品研发和工艺改革。公共英语教研室目前师资可从以下方面加强教师技能和素质:

1.到企业一线去。公共英语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搭桥牵线,争取到企业实地学习和应用,这样才能有“满桶水”的能力去指导学生在应用技术大学边学边实践。

2.培养“双师型”教师。应用技术大学的公共英语教师,既在本专业领域内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将技能应用到社会服务中;又能掌握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综合素质。

3.聘请企业能手任教。应用科技大学还从社会和企业聘任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受过良好职业训练并有丰富经验的实训教师在生产一线指导学生,投入与产出的比较提升了企业和应用技术大学参与的积极性。对企业而言,可以根据生产和发展的需要培训后备技术工人,节约了以往企业新招用人员的培训成本,产生的工作效益也大于企业为其支付的补贴。对学生而言,不仅可以了解企业和市场的真实需求,获得实践技能和工作经验,还可得到一定的生活补贴,经考核合格后可获得相应的技能证书,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低的失业风险。

(三)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实践应用课堂

德国最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双元制”对应用科技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所谓“双元制”是以学生接受实践技能训练为主,一元是企业,一元是学校,主要特点是将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动脑与动手、教育与就业、专业与职业机敏结合起来,并体现在培养的每一个环节中,大大缩短了学生毕业进入企业的“适应期”,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和质量成本。

公共英语学习“双元制”模式,结合学生所学专业配备指导老师或企业能手,将课堂搬到户外,商务会议、旅游景点、学校课堂、会计核算、进出口贸易等等都可以作为英语学习场所。通过校企合作能有效解决英语课长期以来实践教学薄弱的短板,学生可以真正地“上岗”工作,运用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甚至可以作为毕业设计内容。同时,大学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攻关,实现产学研相结合。校企合作共赢,大学不仅能够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而且可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学雷.寻求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切入点——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J].世界教育信息,2012(6)下

[2]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赴德职业教育培训团.感受“双元制”——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R].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2013-02-25

应用性大学 篇4

一、英文影视体现的西方价值观与职业价值观

1. 独立自主自强的奋斗精神是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核心

英文电影《当幸福来敲门》讲述了美国小人物Chris自己创业、奋斗的励志故事。上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 处于经济萧条期, Chris是一个交不起房租、被房东驱赶、被妻子抛弃的失败者。他只好带着全部财产每天和儿子过着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活。但即使这样Chris从未放弃, 他每天卖仪器, 做实习生, 去教堂排队争取救济住处, 并乐观地教育儿子。凭借坚韧的努力, Chris最终获得了股票经纪人的工作, 后来还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影片中自立自强的Chris被看成是西方主流文化价值观的最好诠释者。

2. 择业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个人兴趣, 这是西方职业价值观的主流思想

西方职业价值观主张, 择业观的形成包含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前景预测、求职指导等因素。而自我认知 (包括个人兴趣、性格喜好等) 是决定其他形成因素的主导项。

英文剧《实习医生格蕾》中主要人物大多因为对医生职业的喜爱才选择了这个行业, 而在电视剧第一季中, 他们初入医院的职业热情表现得尤为突出。比如, 当女主人公Grey第一次争取到参与外科手术机会时, 她在手术台前想, “I love the playing field我喜欢这个让我施展才能的领域”。其实剧中很多情节都表现出实习医生们为了工作所做的各种牺牲, 这正是源于他们对事业的热爱与忠诚。西方人在择业时, 会把个人兴趣喜好作为首要考虑因素。有了热情, 才会在一个岗位、一个行业里做到最好, 并实现自我。

二、英文影视在大学职业指导课堂的优势

1. 培养大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

在大学职业指导课堂上引导学生从英文影视中去领悟并学习西方独立自主自强的精神, 尤其学会在逆境里以乐观坚强的态度去面对, 培养克服困难打败挫折的勇气。要避免大学生心理、经济上对家人、老师的过于依赖, 教会他们主动为自己的未来做规划、职业做选择。

2.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择业观

在大学生职业指导课堂, 通过一些英文职场励志影视剧告诉学生, 择业不仅仅为了谋生, 而是为了自我实现, 利用一些英文职场影视剧的成功人物来鼓励学生, 学会自我认知和评估, 发现自身优缺点、特长与兴趣爱好, 以此作为择业的首要考虑因素。而不要把图安稳作为择业的唯一标准, 更不要把物质回报看的过于重要。

三、英文影视应用于大学职业指导课堂的具体方法

1. 循序渐进引导法

选取英文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Chris与儿子有一段经典的对话, 当儿子告诉爸爸他将来想成为一名职业球员时, Chris说, “You have a dream, you got to protect it.You want something, go get it. (如果你有梦想, 就要保护它!你想要什么, 就要去努力得到!)

可以先找学生对电影的故事背景做简要介绍, 然后根据影片情节分组讨论:“你的梦想是什么?你如何保护自己的梦想?你最想要的是什么?怎么去得?通过讨论, 让学生知道了自己的梦想, 梦想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的。最后可做简单提问, 电影最后的结局Chris是不是捍卫了自己的梦想, 他如何做到的?你有什么感触?

通过以上的讨论与提问使学生意识到, 择业是人生大事, 选对职业是实现梦想的一种方式, 拥有努力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才是实现梦想的开始。

2. 现场表演法

《穿Prada的恶魔》是一部美国职场励志电影。它讲述了一个职场菜鸟如何一点点蜕变成为职场达人的故事。从影片中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片段让学生编排情景剧。如主人公Andrea一开始得到时尚杂志工作的欣喜、工作初的得过且过、工作中的慢慢改变、出色完成工作并为了进步狠狠打压别人到最后离开杂志社找回了自己的幸福。让学生在实际表演与观看中感受到一个人经历初入职场的青涩、适应工作的纯熟、最后释然放弃一切的特殊心路历程。现场表演法让学生对未来的职场生活有了更多的解读, 让他们了解梦想与现实永远有冲突, 但通过自身的努力会在职场实现梦想, 将英文影视搬入课堂的现场表演法会是大学生职业规划课堂的生动一课。

3. 课堂辩论法

中西方文化差异体现在多方面, 教育更是突出的地方。在大学职业指导课堂利用一些中、英文影视做中西方职业价值观辩论赛的素材, 双方同学根据中、英文影视剧阐述自己的观点, 比如, 不同的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如何影响了中西方大学生现有职业价值观的形成等。

通过辩论赛学生更能清楚地了解东西方职业价值观各有的优势与劣势, 正确并合理选取西方职业价值观有利的成分, 摒弃我国传统过时的择业思想, 为自己今后的择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电影和电视剧艺术, 体现着不同民族的价值观与思维模式。许多英文影视剧中对西方职业价值观都有诠释与展现, 西方价值观中的独立、自主等精神和兴趣起主导作用的职业价值观对当今大学职业指导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英文影视,职业价值观,应用性

参考文献

[1]艾琦, 杨昕.从美国电影看美国梦的文化内涵.宿州学院学报.2010.3

[2]傅巧霞.从《实习医生格蕾》看美国职场文化.电影文学.2012, 23

[3]凌文轮, 方俐洛, 白利刚.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心理学报.1999, 7

大学应用语文演讲稿 篇5

马克思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功的路上有许多条歧路,只有勇敢的人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的确,成功路上都是坑坑洼洼,只有自信和勇敢的人才可以到达顶峰。我们要有积极勇敢自信的态度对待自己对待人生。“

所以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态度决定一切,积极自信结缘成功”

在历史和我们的现实中,由于对生活、学习、工作、事业抱消极态度,最后碌碌无为者,不计其数。而抱积极态度,不懈奋斗,最终成功者,比比皆是。这是人生态度决定的。一个人成功与否,就看他的态度,所以说,态度也决定着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

在别人灰心沮丧,有气无力,精神不振的时候。有人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在别人因困难而放弃时,有人却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在别人止步不前,摇摆不定时,他们积极进取,勇于拚搏;在别人松懈懒惰,无精打采的时候,有人全力以赴,不找借口,专心致志。前者一事无成,后者一片辉煌。机遇因态度而产生,态度是成功的密诀。要改变人生须从改变态度开始。

因为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人生需要自己的打拚。

成功的基础是态度,态度比能力更重要。我们要从细节中去感悟态度,要有正确认识自我的态度。我们每个人的个性、天赋、才能、所处的环境等不同,我们所要做的,是要认真分析自己的特点,找出适合自己做的事情,而不是抱怨自己,更不能抱怨别人,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去对待。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需要自我激励,要认可自己,鼓励自己,正视自己,正视困难和挫折,要有必胜心要看到光明。要相信谬论重复1000遍也会成为真理。

曾国藩小时候他曾遭遇这样一件尴尬事:一天深夜啊,曾国藩在家读书,有一篇文章重复朗读很多遍了,还是背不下来。背不下来不能睡觉,他只好一直读一直读。

这时候,家里来了一个小偷,躲在在屋檐下,想等他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曾国藩去睡觉,只听他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实在忍不住了,跳出来大声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曾国藩目瞪口呆:只见那小偷将那文章很流畅地背诵了一遍,然后轻蔑地看了曾国藩一眼,扬长而去。好多人碰到这种事都会觉得伤心沮丧,否定自己。可曾国藩却不这样。

而曾国藩从此知耻而后勇,刻苦治学,通过后天的不懈努力,也建立罕见的功勋。

学习也是一种态度,只有谦虚的人,才能真正学到更多的东西,善于学习,善于交流是人生应有的态度。

我们要用最自信的心态、最乐观的精神,努力过好自己的日子。有了积极的态度并不能保证事事都顺心,凡事心想事成。但积极的态度肯定会改善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使它充满生机。相反,消极的态度肯定生活也一片阴霾。

人人都想成功,可不一定人人都能成功,但我坚信所有参与、尝试过的人,即使没有成功,他们的世界却不是一份平淡,不是一片空白。或许我们的确平凡得很,无一技之长,不会唱不会跳,更不会吟诗作画。但是世界只有一个贝多芬,也只有一个莫扎特,更多的人是通过尝试,通过毅力化平淡为辉煌的。人能走多远,不要问双脚,要问意志;人能攀多高,不要问双手,要问志向。

有一句俗语说得好,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两种:鹰和蜗牛。虽然我们不能人人都像雄能鹰一样一飞冲天,但我们至少可以像蜗牛那样凭着自己的耐力默默前行。

我相信态度决定一切,积极自信结缘成功!

中国开启“应用技术大学”探索 篇6

放低身段实属现实所迫。据统计,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2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就业问题再现艰难。“两千多所高校,谁就业最差?是地方高校,没有行业背景的,办学目标不清晰的,还要办学术型的。”鲁昕曾不客气地指出。

为扭转困难局面,2013年6月28日,在教育部推动下,由35所地方本科院校发起的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在天津成立。

“新建本科院校都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的产物,不可能再走精英教育之路,必须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员高校之一、重庆科技学院校长严欣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联盟的一个重要使命是为600多所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进行先行探索,“也为国家政策的完善提供建设性意见”。

倒挂的高校就业数据

根据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和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在2013年11月发布的《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012年全国共有普通本科高校1171所(含独立学院293所),其中“211工程高校”116所,非“211”高校有1055所,占90.1%,它们就是一般所说的由省市级政府管理的“地方高校”。

但就业情况则恰好相反。据教育部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排名,2012年就业率排名第一的是985高校,第二位是高职院校,第三位是211大学,第四位是独立学院,第五位是科研院所,地方普通高校排名第六,垫底。

这些毕业生最难就业的院校中,多是1999年以来“升本”的地方高校,有640多所,占全国本科高等学校的55%左右。

据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去年底发布的《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报告(2012年度)》:新建本科高校专业设置与建设方面的严重缺陷,最突出的问题是,一些地方“专升本”高校不顾自身基础与实力,一味追求向教学研究型或研究型大学目标靠拢,导致发展困难重重,前景不明。

这种盲目性突出表现在学科专业设置求大求全。比如甘肃河西学院,40个本科专业涉及文、理、教、农、工、管、艺、经、史、法等10大学科门类,专业跨度太大;而行业院校升本后则淡化学科专业特色,湖南科技学院甚至将“淡化专业意识”写入学校专业调整文件,导致学校专业调整盲目。

与此同时,高等职业教育却异军突起。截至2013年,全国具有招生资格的高职院校达1266所,2006年至2008年建设了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校,2010年又启动了100所国家骨干高职校建设工程,不少高职的办学水平与实力超过了部分地方本科高校。

鲁昕曾表示,目前高职和本科,是四六开,而占比60%的本科当中,有30%是失业的常数。在她看来,不少欧洲国家的大学结构更为合理,80%是应用技术型和技术技能型大学,只有20%是学术型。

“从社会需求上看,大学应该更多培养应用技术人才,而不是科学研究型人才,这部分在整个人才结构中不会占很大比例”,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秘书长闫舒静说,这已经被欧美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所证实。

“我们的竞争力在哪里”

“很多学生也希望重庆科技学院能成为重庆大学那样的综合性大学,但他们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竞争力在哪里?”重庆科技学院实验教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文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重庆科技学院是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的35所高校成员之一。2004年,由重庆工业高专和重庆石油高专合并升本而成。但是,重庆科技学院并没有一开始就盲目地选择了走高大全的综合性本科院校之路。

李文华是当年的教务处长。他记得,合并升本之后,学校去企业调研,不少企业说:你们的专科生很好,本科生我们还不想要呢。“学校着急了,开始考虑怎么样把本科办得还像专科那样受欢迎,怎么样能够再创造一个金字招牌?”

校长严欣平向《中国新闻周刊》证实,这种危机感确实一直在学校内存在,“如果我们培养的本科生不能继续面向一线,完全抛弃专科时代的优势,用人单位肯定更愿意要中国石油大学的本科生,我们必须和他们分类区别。”

李文华认为,专科时代的毕业生之所以受欢迎,关键在于:学校定位准确,学生定位准确。合并以前,两所专科学校背靠石油和冶金两大行业,都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也都曾是直属于石油工业部和冶金部的部属院校。划归地方后,经过几次全校大讨论,学校决策层认定,学校的发展依然不能脱离产业链,依然必须依托行业。

因此,重庆科技学院依然以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冶金与材料工程为核心学科。全校43个本科专业中,理工科专业28个,占65%;430名高级职称教师中,工科背景的296名,占68.8%。

学生的定位也很务实,李文华说,“他们知道自己和中国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毕业生不同,自己的阵地就在基层。”

这一定位的效果十分显著。2012年,该校第一志愿录取率和报到率超过97%,石油、冶金等强势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也始终保持在95%以上。

这两大行业和地方经济也存在内在的紧密联系。重庆是天然气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钢铁也是重庆的支柱产业。严欣平说,目前学校生源的一半来自重庆,40%以上毕业生在重庆就业。

单一的评价导致趋同的大学

即便重庆科技学院的转型极为成功,他们仍面临许多无法突破的困难。

“比如在教师职称评审上,学校自己做了很多努力,强调工程能力、‘三种经历(指教师到企业实践经历、任辅导员经历、到国外高校进修经历)。”研究生处处长柏伟说,“但目前没有针对性的政策,很多实践能力很强的教师,就一直评不了教授”。

重庆科技学院的陈登明就是这样一位教师。他是航空航天功能材料与元件研究中心的科研带头人,他和团队所研制的磁性功能材料从“嫦娥一号”开始,就成为控制火箭飞行姿态系统的关键部件。但由于一直缺少重量级学术论文,陈登明的职称评定之路颇费周折。

“纯研究性的主要是基础研究,我们是侧重于工程上的应用研究”,陈登明说,德国等欧洲国家把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做了比较好的区分,中国则“从国家到学校层面,还缺乏一个将应用技术研究分类指导的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

多年曲折后,陈登明最终评上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但在薪酬职级上,按照重庆市相关规定,只能拿教授级别中最低的一级(教授职级分为四级)。

“十年教龄的实验教师,现在只能评高级实验师,是副高职称,高工,也只能相当于四级教授。”李文华坦言,当前政策环节的缺失是,怎样让这些有工程背景、也是学校发展最需要的双师型人才得到认可。

除了教师评价体系,《报告》还指出,在现行评估体系引导下,学校的培养方案过于强调理论体系的系统和完整;不同类别、不同层次高校的课程体系差别很小;教材多是统一“规划教材”;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描述大同小异,缺少个性。

对于当前地方本科高校陷入困境的原因,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理事长、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孟庆国曾归结为几个主要矛盾。其中最突出的是,以学术标准为主的学校评估制度和应用技术类型高校以技术积累创新和服务产业实际贡献为价值基准的矛盾;以学科体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专业结构与按照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职业和岗位需求设置专业的矛盾。

“国家对大学的评价体系只有一个评估体系,社会对大学的评价,也都认为应该是过去那个样子。”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秘书长闫舒静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种单一的评价体制,缺少了衡量学校为企业解决了哪些技术问题,进行了哪些技术创新,“导致大学形象趋同化,个性出不来”。

在闫舒静看来,很多大学校长都有其办学理想,但现实的一方面是客观限制太多,另一方面是赋予的责任太少,“在市场环境下,把学校扔到市场去,就会有压力。但中国高校没有这个危机,经费是国家拨的,招多少学生也是国家定的。”

实践教学的人财物“掣肘”

不过,何为应用技术人才?应用技术大学与高职院校又有何区别?从社会到教育界理解并不完全一致。

闫舒静的理解是,“以工科为例,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工程师,在生产一线解决问题、组织生产,这既不同于高职院校培养的高水平技术工人,也不同于985院校和211院校培养的研发型工程师。”

重庆科技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教授贾碧则以毕业课题来做解释,“985院校和211院校学生,主要是跟着导师做研究,在某一个领域的一个点上,钻得很深”,重庆科技学院则是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来做个性化设计,“就像点菜,你点什么菜,我给你做什么菜”。

要真正做实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培养成本并不低于学术型大学。

“我们很多实践教学平台,每年维护成本很高”,李文华说,这种经费保障不能只依靠学校和院系领导的重视,国家拨款机制要发生变化。

重庆科技学院的研究生课程中,有三分之一实行“双导师”制,一位校内导师,一位来自企业的导师。柏伟说,至少在重庆,是唯一一个实现每位研究生都有“双导师”的高校,“我们对校外导师是兑现待遇的,每个导师带一个研究生,每月500元钱,每人每年6000元的投入,这个投入很高”。但目前并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拨款机制。

应用技术大学的另一项高投入是实践教学。重庆科技学院刚刚成立了“实验教学研究院”,进一步推进实践教学环节的完善,“教育部基本要求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5000元,我们已经达到1万多元,学校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达到2.6亿”。

重庆科技学院校内最显著的景观是以一个高高竖起的井架为标志的实践教学基地。这是由中石油集团投资760万元现金和上千万元设备,与学校共建的实践教学基地,完全按照企业生产环境,一比一等比例建设了石油天然气钻、采、集、输的现场设备,为国内本科高校唯一。

“这个基地不仅真实‘再现了现场生产过程,还通过用水替代原油的方式,再现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或故障,比如可以模拟石油钻井中的‘井喷”,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院长戚志林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显而易见,并非所有转型的地方院校都能获得这样的财力支持。《报告》认为:地方本科院校普遍基础差、底子薄,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国家财政支持少,地方政府受财力限制,支持地方本科院校的资金总量不足、力度不大,学校自身吸纳社会资金的能力弱,直接影响着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经费来自企业事业的经费仅占其科研经费总额的29.87%,校均获得企事业经费的总额不到300万元。

另一个需要提升的是校外实习环节。很多石油企业和钢铁企业,出于安全等因素考虑,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为了破解这个难题,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自建了一套模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在校内让学生了解烧结、炼铁、炼钢、连铸、轧钢等冶金工艺过程。

“推动企业参与学校教学和培养,目前更多是依靠教师个人的感情和人脉,而且主要是高校‘剃头挑子一头热。”柏伟坦言,这也不能责怪企业,企业需要从实际的生产效益角度考虑问题,“高校也应该思考企业最需要什么,高校能为企业提供什么”。

对此,《报告》认为,地方政府缺乏校企合作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国家制度与鼓励政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高校和行业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缺失,企业参与高等学校办学的积极性缺乏多方面基础,产学研合作教育没有广泛切实实施,直接影响着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要解决这个问题,既需要明确企业的责任,也需要国家出台政策,给企业‘松绑。”严欣平认为,应该首先建立相关保险制度和企业减税制度。

与此同时,给大学“松绑”,赋予高校更多办学自主权才更切中要害,比如专业设置和调整和招生形式的探索。“比如,我们和几个石油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制定培养计划,这样的学生一定受企业欢迎。”

应用性大学 篇7

1 外语教师课堂角色

不同的英语教学法和教学理论流派, 赋予语言教师不同的角色, 诸如传授者、组织者、引导者、朋友等。Tudor (1993) 指出教师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中应扮演的角色为:知识的来源、活动组织者、学习顾问。Wubbels and Levy (1993) 强调教师应成为课堂气氛的创造者。Hall (1998) 强调教师作为引导者的重要性。Harmer (2007) 总结了外语教师课堂角色为:控制者、评价者、组织者、激发者、参与者、资源者。笔者根据各位专家提出的外语教师课堂角色, 并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 总结出8个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角色, 如表1所示。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为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 (该校只要求学生统一学习一年的《大学英语》, 大二自主选择英语拓展类课程) 。采用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抽样调查的方式, 即分别从A、B、C三个层次的班级各抽取两个班, 共6个班220名学生;并从A、B、C三个层次的班级各随机抽取6名学生进行访谈。

2.2 研究工具

1) 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是关于8个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角色描述的回答, 填写包括两个部分:即学生期待教师扮演的角色与教师实际扮演的角色, 两部分都采用likert量表, 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五级记分制。

2) 访谈。根据调查对象的个体差异, 分别从三个层次的班级各选取6名学生进行提问、交流, 用来进一步检验结果及获取相关解释。

2.3 数据收集与分析

共发放220份问卷, 回收的有效问卷为211份, 占所发问卷的95.9%。笔者采用SPSS17.0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角色的期待

通过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 按平均值的从高到低顺序排列出学生对教师课堂角色期待的高低顺序如下: (1) 朋友、 (2) 激发者、 (3) 创造者、 (4) 引导者、 (5) 传授者、 (6) 组织者、 (7) 评价者、 (8) 督促者。通过以上排序发现, 学生最期待老师扮演的三个角色是:朋友、激发者、创造者。学生都希望老师亦师亦友, 能创造轻松、活跃、幽默的课堂气氛, 寓教于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不期待的三个角色是:督促者、评价者、组织者。结合对学生访谈内容的归纳, 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自主学习能充分发挥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 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老师过多的监督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

关于“评价者”这个角色, 有些学生认为“不希望老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当场做出评价, 学生已具备评价自己学习情况的能力。”有些学生认为“需要老师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使我们更有信心将英语学好。”因此, 在教师评价、反馈的同时, 还要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批判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伴评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 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交流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 教师对学生的同伴评价要有一定的指导, 使同伴反馈是有意义和富有成效的。

作为英语教师, 要想扮演好“组织者”这个角色, 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不仅要做好活动前的导入工作, 而且要提供形式多样的活动。同时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习能力设计合适的活动和任务, 使学生能顺利并且较高质量的完成任务。

3.2 三个层次班级的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角色期待的差异

为了探讨A、B、C三个层次班级的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角色期待是否有显著差异,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如下结果:三个层次班级的学生在引导者、激发者两个课堂角色期待中有显著差异, 激发者 (F=3.092, P=0.048) , 引导者 (F=3.470, P=0.013) 。而在其他几个角色上均没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下面笔者结合访谈的结果来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 并提出一些建议:

1) 激发者。通过对A、B、C三个层次班级学生“激发者”的平均值分析, 总体来看, 他们都希望教师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只是期待的程度有所差异, p值为0.048, 小于0.05, 达到了显著水平。A班学生总体上对英语学习较感兴趣, 英语水平相对较高, 具有较强的学习动力, 学习自觉性较强, 能积极主动参与各种课堂活动。C班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或害怕犯错误不愿意开口说英语。而B班学生在激发者的平均值 (M=4.8551) 这一项明显高于A班 (M=4.7671) 和C班 (M=4.6377) 的学生。因此, 需要教师更多的激发他们使用英语交流的兴趣, 多给学生用英语交流的机会, 使英语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参与到课堂语言交际活动中。由于C班学生的基础不太好, 如果想给学生创设一个情景, 做一些小组活动的话, 他们就会感觉有点吃力, 对自己外语能力的不自信是导致C班学生在课堂内不愿用英语交际的主要原因。

2) 引导者。C班学生在引导者的平均值 (M=4.6232) 这一项明显高于A班 (M=4.3699) 和B班 (M=4.4638) 的学生。p值为0.013, 达到了显著水平。由于A班、B班学生基础相对较好, 学习接受能力较强, 已建立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C班学生基础相对较差, 因此希望教师在其英语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提供帮助和鼓励, 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所以教师作为引导者这个角色对C班学生尤为重要。

3.3 学生期待教师扮演的角色与教师实际扮演的角色的差异

根据配对样本T检验的统计结果, 在朋友、创造者和传授者三个角色上学生的期待与教师的实际做法存在显著差异:朋友 (t=-7.628, p=0.000) , 创造者 (t=-5.526, p=0.013) , 传授者 (t=3.971, p=0.025) 。在朋友、创造者两个角色上教师实际做法远低于学生期待的程度;在传授者这个角色上, 教师实际做法超越了学生期待的程度。而在其他5个角色上均没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下面笔者重点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1) 朋友。关于“朋友”这个角色, 教师的实际做法远低于学生期待的程度。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像朋友一样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学相长。只有与学生真正成为朋友, 相互理解, 教学计划的实施才能更顺利。教师要关心学生的生活, 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 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多向学生征求一些反馈性意见, 理解学生的感受, 能与学生成为朋友。教师应该经常与学生交流, 尊重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 了解学生的性格、学习习惯、风格和能力, 帮助他们发展他们独特的潜能。

2) 创造者。教师在“创造者”这个角色上的实际做法也远低于学生期待的程度。学生期待教师上课幽默, 有激情, 趣味性强。建立积极、轻松的课堂气氛是提高语言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这样的教学氛围, 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积极性, 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减少学习的焦虑水平。由教师严厉控制的课堂容易导致学生的不满和疏远;而在民主的课堂氛围中, 学生的满意度较高,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意识更强, 师生互动更好。

3) 传授者。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专业知识权威, 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习得、建构意义的过程。课堂上教师不应只是一味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而应帮助并促进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 训练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策略, 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情境中, 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只有在成为教学情境中的主角后, 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师要促进学生以探究、主动、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 提供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实证研究发现:1)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定位中, 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朋友, 创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 实现从“知识传授型”课堂教学向“能力装备型”课堂的转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2)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 学生自身的英语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师在课堂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 进行课堂角色定位及角色转换, 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该文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探讨应用性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角色。研究结果表明:1) 学生最期待教师扮演的三个课堂角色是:朋友、激发者和创造者, 最不期待的三个角色是:督促者、评价者、组织者;2) 三个层次班级的学生在引导者、激发者两个课堂角色期待中有显著差异;3) 在朋友、创造者和传授者三个角色上学生的期待与教师的实际做法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角色,差异,启示

参考文献

[1]Tudor I.Teacher roles in the learner-centered classroom[J].ELT, 1993 (47) :22-31.

[2]Wubbels T, Levy J.Do You Know What You Look Like?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Education[M].London:The FalmerPress, 1993.

[3]Hall J K.Differential teacher education to student utterances:The construction of different opportunities for learning in theIRF[J].Linguistics and Education, 1998 (9) :287-311.

[4]Harmer J.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Longman Pearson, 2007.

应用技术大学不是高职 篇8

在职业教育界强烈盼望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上升通道的时代背景下, 媒体和一些研究机构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报道和分析, 存在不少断章取义和误读误判的情况, 这些误读误判容易让很多家长对应用技术高校产生误解。

社会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误读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 把引导1999年以来升本的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等方面转型发展, 解读为“640多所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向职业教育转型”。

事实上, “转型”的真实背景是, 教育部对2012年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发现, 排在第一位的是985高校, 第二位是高职院校, 第三位是211大学, 第四位是独立学院, 第五位是科研院所, 第六位才是地方普通高校。

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高的形势下, 教育部党组提出引导全国1999年以来升本的640多所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其中给出了三种路径建议:一是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 二是向文理学院方向发展, 三是办成城市大学。

其次, 把应用技术型高校炒作成“高职”。从20世纪中叶起, 西方发达国家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以工程教育为代表的应用型本科教育迅速崛起。法国有巴黎高科集团, 美国有四年制工程教育, 德国有应用科学大学。在德国《高等教育结构法》中, 应用科学大学和综合大学是“不同类型、但是等值”的高等学校。

现阶段,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以大专层次为主体, 于是社会上就把高等职业教育等同于高职高专;把引导部分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 说成是转为“高职”, 从而引发了部分地方新建本科高校以及高职高专不必要的焦虑。

第三, 把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当成一个转型“实体”。2013年6月,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提出的“促进高校办出特色, 建立高校分类体系, 实行分类管理”等要求, 在教育部的指导下, 由以应用技术大学类型为办学定位的地方本科院校等单位发起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联盟。

然而, 在部分新闻媒体的报道中, 只要加入了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的高校就是“应用技术大学”, 甚至把应用技术大学联盟误解为瓜分教育资源的平台, 把该联盟的一些开放性交流活动与共识误以为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或态度。

前不久, 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理事长孟庆国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重申, 联盟的职责与使命是, 作为教育部指导的校际协作组织, 围绕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类型高等学校的目标, 组织联盟成员单位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促进联盟成员的转型发展、合作交流、学术研究, 推动建立产教融合和协同创新机制, 推动地方高等学校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时, 联盟将受教育部委托, 加强与国外同类大学协会的合作交流。

应用性大学 篇9

一、目前大学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由于缺乏直观性和应用性教学, 使得在目前的大学数学教学中出现了如下几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1、教学模式 (思路) 较单一, 就知识讲知识。

当前大学数学教学还主要以讲授知识点为主, 教学模式 (思路) 较单一, 讲授知识点多, 讲述数学知识的来源少, 讲授知识本身多, 缺乏直观性和应用性的教学。教学内容、教材枯燥无味, 缺乏引人入胜的材料, 以传统的“定义+定理 (性质、公式) +例题 (计算) ”的方式讲授数学知识, 既没有了解数学知识的深层次来源, 也没有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2、缺乏直观性性教学的问题。

现在大学数学教育大多过度强调数学知识的严密性和数学理论的抽象思维特性, 使数学抽象化、神秘化, 淡化了数学的通俗性和实用性。缺乏或不太重视直观性特别是几何直观性教学, 使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学生常常学习了一些知识却不知道它的来源和用途。

3、“数学无用论”的问题。

在于使学生认为数学就是“x+y=z”, 数学学好学坏对自己以后的发展没关系或影响不大。数学知识的来源和应用介绍得少, 数学的重要性、数学对科学技术的发展, 对其它学科的促进和支撑作用没有充分体现。没有充分认识到让学生懂得数学的广泛应用性也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

二、问题背后的原因

究竟是什么原因产生如上问题呢?数学之难以理解, 究竟是数学学科本身内在的特性, 还是因为数学教师们在传播数学知识方面的无能呢?想要提高大学数学的教育质量, 必须要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

1、数学学科的特点。

数学学科具有严密性、抽象性、系统性等特点。数学是寻求以最有效的概念和方式来描述并理解隐藏在复杂现象背后的秩序的科学。极强的抽象性决定了本身在直观性方面就有一定的劣势, 它是对现实生活的高度概括。数学知识内部的极强严密性和系统性, 也使得学习数学必须有很好的逻辑性和抽象思维能力, 对于这两种能力较弱的学生是一项较大的考验。

2、数学教师的水平、态度及对数学的理解。

数学教育受到数学教师的自身水平限制, 很多大学教师缺乏对数学知识和文化的真正理解, 难以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使数学变得神秘化、复杂化和符号化。现在的大学教师忙于写论文、评职称、拿项目, 对于大学最基础的工作——教书育人, 反而不够上心。

三、如何提高大学数学教学质量

直观性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一条重要原则。17世纪,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宣称直观教学是教学的一条金科玉律:“只要有可能, 应该用感性去接受一切东西”。在数学学习中, 要尽一切可能使抽象的数学结论与直观的形象建立联系。

1、加强直观性教学。

直观性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记忆品质, 提高学习效率。要加强直观性教学, 特别是几何直观性教学。注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 恰当地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图形+实物+多媒体“的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重视数学实验的开设,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处理数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2、加强数学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

强调知识的关联性、系统性, 加强同一门课程不同知识点、不同课程的相关性和交融性教学, 比如极限、导数、积分、级数等关系是什么?微积分、线性代数、复变函数等中起至关重要作用的知识点是什么?有没有贯穿其中的要点呢?

3、加强数学知识的来源、动机介绍。

数学问题的提出与如何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如微积分的形成和原始的目的, Kline M在《古今数学思想》中提到:求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和加速度;求曲线的切线, 而就在当时这也不光是一个几何问题, 还与光的反射定律、运动物体在它的轨迹上任一点的运动方向等相关;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这与炮弹的射程、行星离开太阳的最远、最近的距离相关;求曲线的长度、曲线围成的面积、曲面围成的体积、物体的重心、物体间的引力等, 而这些又与当时人们普遍关心的天文问题紧密联系。

Newton在剑桥第二年就归纳了四十五个问题, 它们包含第一物质和原子、质量和位置、时间和永恒、海水的涨潮和退潮、重力、温度、磁力、声音、颜色、记忆、腐蚀等。有了问题, 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冲动, 才会进一步思考、学习和研究。

4、加强数学知识的应用性教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对数学的各种应用有着精彩描述:宇宙之大, 粒子之微, 火箭之速, 化工之巧, 地球之变, 生物之谜, 日用之繁等各个方面, 无处不有数学的重要贡献。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是每位数学教师面对的课题。力求将“应用性教学“思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只要可能, 都应该提出应用的问题和可应用的方面。

大学数学教学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加强直观性和应用性教学, 提高大学数学教育的质量, 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摘要:20世纪中叶以来, 由于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应用数学和数学应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新世纪科技人才对大学生数学素质要求更高更全面。目前高等院校的本科大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 教学模式较单一, 讲授知识点多, 缺乏直观性和应用性的教学。本文首先分析了教学中的几个普遍现象及其引起的困惑, 剖析了现象背后的原因, 提出了如何加强直观性和应用性教学的方法和建议, 以期提高大学数学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数学教学,直观性,应用性,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 (第二册) [M].朱学贤等译.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 2002.

[2]Gleick.牛顿传[M].吴铮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 篇10

2014年4月25日, 由应用技术大学 (学院) 联盟、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黄淮学院承办的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2014年春季论坛在河南省驻马店市开幕。论坛以“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为主题,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鲁昕指出,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既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 是解决新增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紧迫要求, 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部署, 加快教育综合改革、建设现代教育体系的重大举措。当前, 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行业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形成了广泛共识。

鲁昕提出四点希望:一是希望学校要增强改革的紧迫性和主动性, 牢牢把握建设应用技术型这一转型发展的目标, 将经济社会创造价值、为学习者创造价值作为转型发展的评价标准, 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实到学校管理、教学的各个层次、各个环节。二是希望地方政府更好发挥支持作用, 促进地方产业和高校双转、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双赢。三是希望行业企业能发挥好积极能动作用, 为转型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四是希望共同建立转型发展的良好环境, 并呼吁社会各界和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出谋划策, 积极参与到转型发展这一教育改革的重大进程中来。

应用性大学 篇11

关键词:协同创新;旅游管理;应用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 U695.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5-159-2

0 引言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业作为广西的一大重要产业,对广西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广西旅游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广西应用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应用技能严重不足,毕业的本科生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在于广西应用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体系存在问题。

协同创新作为一种新的产学研合作理念,是通过多个主体的协同作用和资源共享,产生整体大于部分的协同效应,实现创新价值的最大化。这种新的理念正弥补了目前广西应用型大学旅游管理学生应用技能培养体系的缺陷。所以,本文基于协同创新理念,分析目前广西旅游管理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广西应用型大学旅游管理学生应用技能培养现状

1.1 培养方向认识不清晰

旅游包括食、住、行、游、娱、购六要素,故旅游业会涉及社会生活中的诸多方面,是一个典型的综合性产业。但是,许多应用型大学旅游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只单纯地定位在培养管理型人才,这与社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不对接。这种定位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定位于管理岗位,他们浅显地认为未来是从事管理工作,进而忽视对应用技能的培养,参加实践课程学习态度和动机都不强,最终影响到综合素质的培养。另外,由于高校在教学培养方向上的认知不清晰,导致其在课程设置上满面开花,但凡涉及旅游、管理的课程都位列其中。这样使得学生无法明确目标,对每一门课程只是粗浅的认知。应用技能培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操作技能的根本保证,应该得到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

1.2 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不完善

旅游业属于应用性很强的行业,所以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广西应用型大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着明显的两个问题。第一,实践教学课程所占比例及其有效性低,在四年本科阶段,最多只有半年的实践课程。而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学校只是把学生带到景区或酒店去实习,并未对其所学到的东西进行有效指导和评价。第二,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设置分散。目前广西应用型大学有专业实验、实训、实习课程,并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有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但却没有内在的统一联系,而是根据各自的课程需要分配零散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链条教学体系。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不利于旅游管理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所以,建立科学合理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3 相关教学设备欠缺

旅游管理专业相对传统专业来说是一个年轻的学科,并且在我国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中,将旅游管理专业设立为工商管理学科以下的二级学科,这导致很多高校对旅游管理专业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资金方面的不足导致高校实验、实训、实习设备严重缺乏。部分学校虽然建立了专业模拟实验室,但是由于质量差,难以营造真实的服务氛围。实验室内相关配套设施缺乏,导致一些实验过程无法顺利地进行,更谈不上学生的应用技能培养了。诸多问题致使学生的学习是一个重理论轻实践的过程,导致毕业生无法满足现今旅游行业对较高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找不到心仪的工作。所以,学校要加大对旅游管理专业资金的投入,增添相关教学设备,给学生更多实操机会。

1.4 缺乏“双师”型教师

广西应用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来源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教师是半路出家,从相近的学科转过来,比如经济学科,历史学科,地理学科,其大部分没有系统的旅游理论基础,对旅游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自己的原学科知识,故较难胜任实践教学课程;另外一部分教师大多是硕士或博士一毕业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和业务背景,致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只重在讲理论而忽视实践教学。而“双师”型教师不仅能够胜任理论教学,同时也可以指导学生实践。所以,“双师”型的教师对于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而应用型大学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2 基于协同创新理念下广西应用型大学旅游管理学生应用技能培养对策

2.1 教师资历协同

教师资历协同,即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协同,也就是“双师”型教师。学校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对于校内教师,一方面通过鼓励教师多参加国内学术会议以及校内组织研讨会,让教师了解学术前沿动态,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与企业沟通交流,将教师送到旅游企业进行实践锻炼,通过挂职顶岗,专业实践等形式的培训,使教师所学知识与旅游行业对接。第二,对于企业方的实践型教师,可以通过参加理论知识培训班,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实践。

2.2 实践教学内容协同

实践教学内容协同,即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是一个科学而连贯的培训计划。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实验、实践、实习等环节。实践教学内容协同要以协同创新理念为基础,将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要求环环相扣,确保总体的统一性、连贯性和协同性。整个实践教学是一个一脉相承的培养过程。学生通过不同时期的课程训练,实现应用技能的提升,从而实现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真正地达到高位就业的目标。

2.3 校企政协同

校企政协同必须要协调好学校、企业、政府等多方的利益,而这又是一个互惠互利的过程。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地联系旅游企业和相关部门,争取最大的资源支持,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到企业中去,了解企业运行机制,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技能。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自己人才资源优势,为旅游企业面临的问题开展实践性课题研究,进而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经营利润,促进旅游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所以,学校要积极与旅游企业以及旅游相关部门建立合作平台,推动多方合作与交流,实现校企政多方协同化,不断推进协同创新理念下的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新局面,最终实现多方共赢。

3 结论

旅游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实操能力。应用技能的培养对应用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协同创新理念是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型教育理念,广西应用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应用技能的培养需要协同创新理念的指导,这对突破人才培养瓶颈,解决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张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战略意义和政策走向[J].教育研究,2011(07).

[2] 余李丹,杨洁,蒋幸恩.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基于协同创新理念[J].高等教育,2016(04).

[3] 杨慧,毛金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协同创新研究[J].北方经贸,2014(03).

[4] 文冬妮,陈炜.广西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调查分析———基于泛北部湾区域经济视野[J].河池学院学报,2014,34(06).

[5] 谢婕,陈书星.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以协同创新为角度[J].求知导刊,2015(08).

[6] 罗兹柏,罗有贤.高等教育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J].旅游学刊,1997,S1:58-59.

[7] 刘洋.旅游高等教育与培养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J].长春大学学报,2003,05:63-64.

大学英语阅读技巧的应用 篇12

一、不良阅读习惯

1.指读:指读者在阅读时用手指、铅笔、尺子等指着一个个的字或放在这些字的下面阅读。

2.声读:指读者在阅读时出声或不出声的把每个单词念出来。

3.回读:又称返读或复视, 指再次倒回来重新阅读的现象。主要因为读者担心内容理解错误或是忘记内容导致。

4.停读:指读者一遇到生词或不解之处, 就停下来查字典, 而不是根据语境猜词。

5.细读:指读者过分注重文中细节, 阅读文中所有单词短语。

6.边读边译:指读者一边读英文, 一边试图把所读内容译成母语, 以便理解。

事实证明, 以上任何阅读方式都会导致阅读速度缓慢, 降低阅读效率。要提高阅读速度, 必须坚持意群阅读, 克服以上不良习惯。意群阅读是以意群而非单词为最小阅读单位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它不仅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而且有利于对句子的整体理解, 掌握主旨大意。

二、猜词法

1.上下文猜词法:注意上下文中表示解释说明的词语, 如namely, I mean, or, 等词。另外, 破折号、冒号等标点符号之后往往就是难词的解释说明。

2.词性猜词法:首先根据构词法判断词性, 如-ance, -tion为名词后缀, -ly, -able为形容词后缀, 然后借助该词与前后单词的搭配情况, 联系整体语境猜测含义。

3.构词法分析:根据前缀、后缀、词根等部分的英文含义, 推断该词含义。如mistreatment, treat表“对待”, mis前缀表“错误的”, 因此mistreat表“错误地对待”, 再加上-ment后缀, 即为名词“虐待”。

4.对比猜词法:注意comparison和contrast相关词。如comparison出现时, 注意as…as, like, similar to等词;contrast出现时, 注意though, yet, but, however on thecontrary等词。

5.联想生活猜词:如在探讨当今美国经济形式的文中出现mortgage meltdown词组。首先分析这两个词各自的意思, 再联想美国经济状况, 不难猜出该词组意为“次贷危机”。

由此可见, 必备的猜词技巧从本质上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而必备的阅读技巧却能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英语阅读, 句子是中心, 读者需要有意识的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些重要的句子上, 尤其是主题句, 尽量通过上下文语境理解文章。因此, 读者必须掌握两大基本技能:略读 (skimming) 和寻读 (scanning) , 以达到不同阅读目的。

三、skimming & scanning

skimming, 指读者快速浏览全文, 了解文章主题, 对文章结构有一个整体概念, 对重要信息有一个粗略印象。要求读者掌握英语文章结构一般规律。具体操作如下:

1.仔细读每段第一句, 搜寻一些有关who, what, when, where, why, how many或者how much等内容的词语;

2.阅读段落中最后一句, 寻找人名、地名、数字等相关词。注意作者引导性词语, 如moreover, furthermore, also表明前面某个论点未结束, 以及转折词, 如however, yet, onthe contrary说明作者正在改变讨论角度。

3.读者一开始就必须跟上作者思路, 尽快了解作者写作意图。注意作者阐述观点的词组。

相反, scanning是以意群为单位, 扫视全文, 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所需事实或信息点 (找细节) 。寻读并不是真正的阅读, 它不需要读者理解原文大意, 读懂文中每一个词。具体方法如下:

4.注意keywords:包括人名、地名、时间、专有名词、数字、斜体字、连字符、所有格’s、长相怪异的词或词组。

5.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以上所列的一个数字、一个人名或是一个单词等单个信息点。

6.一目数行, 快速定位。关键是要将所需搜寻的信息点牢记在心。

7.如果熟悉所读材料主题, 篇幅较短, 从头至尾进行一次搜寻足矣;如果材料篇幅较长, 文字较难, 主题不熟, 读者需要快速浏览全文, 确定信息点所在段落。

由此可见, 略读和寻读这两种阅读技巧承载着不同的阅读目的和阅读内容, 因此读者在阅读时一定要有针对性的加以练习。克服不良阅读习惯, 坚持意群阅读, 根据语境或上下文逻辑关系, 准确猜词, 以便弄清各段落信息, 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及英语文化知识。只要坚持正确的阅读方法, 培养兴趣, 多读多练, 认真总结, 积累词汇, 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技巧, 阅读理解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陈雪梅.大学英语阅读技巧和能力的培养[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综合版) , 2003, 4:62-64.

上一篇:江苏新能源发展现状下一篇:杭州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