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图书馆

2024-05-20

应用型大学图书馆(精选10篇)

应用型大学图书馆 篇1

近年来, 随着一些高等院校的转型, 应用型大学图书馆的未来如何发展开始引起业界的重视。图书馆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支柱, 所开展的信息服务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大学的整体发展。完善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有助于最大化发挥其智库的优势, 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养成, 从而促进应用型大学的整体发展。

1 应用型大学图书馆现状

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问题, 影响最直接的就是人才。应用型大学图书馆在学校转型之初, 通常馆藏不足, 人才短缺, 技术落后, 尤其是在学校转型发展的过渡阶段, 很容易迷失方向, 找不到立足点, 但应用型大学也有自己的优势, 图书馆可以在实践中探索前进。

2 应用型大学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建议

信息服务情况是是图书馆功能和作用的重要表现, 如何准确的定位应用型大学的图书馆功能, 是开展信息服务的前提。转型期的图书馆应该依托本校特色选择信息服务内容和方式, 理性看待应用型图书馆与应用型大学的发展关系, 把握好图书馆服务拓展的方向和过渡期, 努力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探索阶段, 图书馆可以开展以下工作。

2.1 信息服务方式多样化

应用型大学图书馆应不断尝试多样化的信息服务, 打造全媒体服务平台, 构建多功能信息服务空间。在面临学校转型发展的过程中, 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不能无动于衷, 无所作为, 更不能因为害怕失败而退缩, 要勇于尝试多样化的服务方式, 如利用微信、微博、移动图书馆客户端等作为信息服务的平台, 既契合当下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式, 还能吸纳更多读者, 而且, 新媒体比之传统媒体在宣传范围和时间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此外, 图书馆应摆脱单一化的信息服务方式, 让服务更加“立体”。构建多种功能的信息服务空间如影音视听空间、信息共享空间、外语学习空间等, 让图书馆成为读者除了寝室、教室之外的“第三空间”, 不仅有利于读者放松心情, 缓解压力, 还有利于改善图书馆以往在读者心中的刻板形象, 并在馆内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2.2 信息服务内容特色化

虽然由于种种原因, 很多应用型大学图书馆无法为读者提供专业化的决策咨询服务, 但是可以根据读者学科、专业背景及个人兴趣喜好的需求开展“聚类”和“分类”服务, 让信息服务内容特色化。“聚类”服务可以由图书馆搭建平台, 将有相同喜好或专门信息需求的读者聚集到一起, 形成“读者会”、“考研群”、“书法协会”等, 与读者分享阅读和信息情报;“分类”服务可以把读者按照学科、专业、学院、年级等方式划分为不同群体, 让图书馆专门针对某一群体读者进行服务, 如邀请职业规划讲师为大四、大三的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方面的讲座, 而针对大一大二的学生开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方面的讲座等。“聚类”和“分类”服务看似平常, 但图书馆如果能将这些服务依托本校特色, 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执行下去, 形成系列服务, 必将摸索出一条本馆的特化道路。

2.3 信息服务模式个性化

应用型大学的专业往往偏重理工农医类, 培养方式也更加重视实践教学, 学生接触人文熏陶较少, 爱读书的人往往只占少数, 以为图书馆只能借书还书、自习的却不占少数, 很多读者到图书馆都存在盲目性。为了让更多读者认识到图书馆功能的“强大”, 可以将图书馆的信息及服务功能“拆分”成不同的模块, 并制作成“专题”、“微课”等多种形式, 供读者选择。另外, 图书馆必须制作精细化的信息服务流程, 有专门的团队负责该项业务。一方面, 图书馆可以将信息服务模块列出并制作成表单, 放在馆舍内显眼的地方或通过全媒体平台等方式进行宣传, 以便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清单上的多种信息服务模块随意组合;另一方面, 图书馆在信息服务模块清单后面附带获取服务的方法, 让读者可以轻松接受获取信息服务。此外, 长期开展类似的信息服务, 有利于图书馆制定完善的信息服务流程, 并将各种信息服务模式化, 个性化。

2.4 重视服务水平的评估

应用型大学图书馆开展多样化的信息服务不仅是为了让读者能了解图书馆的功能, 更多的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 还希望解决读者有关信息需求的问题。通过与读者的沟通与交流, 图书馆可以了解更多读者的信息需求及读者在图书馆认识上的盲点, 因此, 图书馆应定时开展读者服务满意度调查, 建立信息服务评估体系, 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信息服务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以读者的实际信息需求为导向, 完善信息服务内容, 在信息服务评估体系下, 不断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2.5 提高信息服务人员素质

如果说信息服务是图书馆的“核心”功能, 那么能为读者提供高质量信息服务的人才无异于图书馆的“核心”。信息服务是图书馆的重要功能之一, 绝不能假手于人, 否则图书馆将逐渐失去存在的意义。那么, 图书馆如何拥有“核心”人才成为关键。应用型大学的图书馆往往是学校的“家属区”, 面临如人员总体年龄偏大, 专业背景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 年轻人少让图书馆整体上缺少活力及动力, 而拥有图书情报等相关专业的馆员稀缺, 很容易让图书馆的发展停滞不前、举步维艰。对此, 图书馆一方面要积极引进拥有图书情报、计算机等方面的人才, 另一方面要通过培训、考核等方式提高“老”馆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 并激励馆员们在工作过程中注意积累, 自觉学习, 补充知识, 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业务能力, 使其达到一定的水平, 不仅有利于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特色化的信息服务, 还有利于图书馆和谐稳定的发展。

3 结论

在寻求改变和发展的过程中, 每个应用型大学的图书馆都将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 越是如此, 越要不断探索、开拓进取, 努力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加强与读者的互动, 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才能实践中认清读者的实际需求, 为培养师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 促进学校的顺利转型。

在应用型大学图书馆中, 信息服务内容应该依托本校特色, 尽量使信息服务方式多样化, 信息服务模式个性化, 同时要重视信息服务水平的评估, 加强信息服务的推广, 积极服务于地方发展。图书馆只有不断加强与读者的互动, 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才能实践中认清读者的实际需求, 最大化发挥图书馆智库的优势, 形成适合本馆发展的信息服务模式, 为培养师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 从而促进应用型大学的整体发展。

摘要:应用型大学的图书馆在转型的过程中将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 为了不被社会和时代淘汰, 图书馆应提高核心服务功能即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依托本校特色, 使信息服务方式多样化, 信息服务内容特色化, 信息服务模式个性化, 同时要重视信息服务水平的评估, 提高图书馆馆员的信息服务能力, 在困难中寻求适合本馆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

耶鲁大学图书馆 篇2

这次逛到耶鲁大学,发现那里的主图书馆斯特林图书馆竟然对外开放,真是喜出望外。这所1930年建成的图书馆,藏书量居北美大学图书馆第二位。它的新哥特式建筑式样是我见过的大学图书馆里最超拔、宏丽的。我觉得,它后来居上,甚至超过牛津大学的博得利图书馆。经过近80年岁月的洗礼,花岗岩石块的立面色泽斑驳,有沧桑的美。门楣上有腓尼基的船、雅典的猫头鹰、罗马的狼和玛雅的蛇的精致浮雕,以及埃及文、巴比伦文、中文、希伯来文的铭文,还有中世纪修士、神甫的圆雕,显示了人类知识和文明的主要来源。

从像大教堂人口一样坚固、深陷的门洞走进图书馆,立刻是一个空无一物但是让人眼睛一亮的大厅——一个缩小了尺寸的“巴黎圣母院”大堂。虽然已经缩小了尺寸,两列立柱的高度依然超过我在中国念的大学的排球馆的高度。当然也少不了繁复的雕刻装饰和高大的彩绘玻璃窗。和巴黎圣母院不同的是它的天花板,有点像中国建筑的藻井,雕绘满眼。

显然,这个大厅原先是目录室。那些装着卡片目录的目录箱整齐地排列在大厅两侧的回廊里。它们现在只有文物的价值,因为所有的图书和藏物目录都电子化了。

如果不算美学的功用,这个大厅现在唯一可以表现它有使用价值的地方是它有—个借书台,就在大厅最深处那面墙下面。而那面墙整个是一幅古意盎然的马赛克拼贴画,在它的映衬下,借书台看起来倒像个装饰品。

一个图书馆的外观和目录室这么奢侈是可以谅解的:那是人工和实用主义都不值钱的年代的作品。

还是看看阅览室吧。对外开放的阅览室有五个:工具书阅览室、音乐图书馆(是馆中之馆,所以也归入阅览室之列)、报纸阅览室、期刊阅览室、L&B阅览室。每个阅览室都有一个网球场或更大的面积。这不稀奇,中国很多大学的图书馆有的是比这大得多的阅览室。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L&B阅览室。它的名字来源于18世纪耶鲁大学的两个辩论协会的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这个阅览室的宗旨在鼓励非学术性的、休闲性质的阅读,所以这间雅各宾风格的大厅被装饰成一个豪华的绅士俱乐部。宽敞的空间里疏疏落落地摆放着19世纪上流社会流行的中东式样的宽大厚重的皮沙发、高背靠椅和乡村风格的圈椅,大多三五把围着一张朴拙简单的木茶几或小圆桌,自成一体。还有一个硕大的石头壁炉。沙发和地毯都是欧洲的咖啡馆、雪茄馆最爱用的墨绿色。四面墙壁都是镶进墙壁的书架和一直到天花板的木质护墙板。

最让我眼热的是阅览室两侧的两列“耳房”。它们沿着墙根儿一溜排开,都有一个开放的门与大厅相连,五六平方米大小,暗暗的像一个山洞,里面放着两三把每把都能坐下一个体重200公斤的大胖子的皮沙发,其中一定有一把是那种靠背像豪华电动按摩椅那样的半躺角度,沙发围着一张小圆桌。靠里面是一排窄窄的雕花铸铁窗扇,窗外是图书馆天井里的草坪、绿树和水井。门和窗所在以外的两面墙是排满书籍的书架。看那格局,知道是在模仿中世纪修道院里僧侣寄居和苦读的小屋;看那情调,我就想起中国读书人“红袖添香夜读书”的人生理想。

这个阅览室专收流行文学、旅行、登山等方面的书籍。刚10月下旬,室外艳阳高照,有摄氏15度左右的温度,但是阅览室内已经开暖气了。

这么好的图书馆,问题是什么呢?

问题是:它的利用率惊人地低。

我每个阅览室都数了数读者的人头,最多的是工具书阅览室,大约有20个人。最大的音乐图书馆(两层,有一个小体育馆那么大)6个人,报纸阅览g3个人(其中一个在打盹儿),L&B阅览室呢?加上我,7个人。

应用型大学图书馆 篇3

一、在校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意义

1. 充当与读者交流沟通的桥梁。

作为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学生管理员, 他们既是管理员, 又是读者, 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 他们了解大学生对图书馆的意见要求, 帮助图书馆进行分析, 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 他们又能通过平时与舍友、同学的交流, “连点成线、以线带面”地将图书馆的信息宣传给读者人群, 取得读者的理解、配合。通过让在校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 图书馆就能最真实的了解读者想法, 同时也让读者进一步了解图书馆的资源配置、服务措施和管理理念等情况, 有助于加强相互间的理解和信任, 使得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能真正做到“以馆藏资源为基、以读者需求为本”。

2. 缓解管理员的日常工作压力。

随着在校大学生人群规模不断扩大, 高效图书馆接待读者的数量在不断增长, 馆藏图书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但相对的图书馆管理员队伍的增长却极其缓慢, 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时间增长, 工作强度增大。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在校大学生无疑为图书馆管理员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 成为日常工作的有力补充, 他们可以完成对图书清整、库内巡视、回答咨询等工作, 极大地缓解了工作人员工作压力, 帮助他们从繁重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 使他们能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身业务水平和能力素质的提升上来, 全方位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层次。

3. 减轻勤工俭学者的经济负担。

根据相关报道统计, 应用型高校在读大学生中, 有1/4的学生家境贫寒, 每年的学费对其家庭而言都是一项极大的负担。而各应用型高校为了解决贫困学生的实际困难, 在学校各个部门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 鼓励贫困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赚取生活费用, 帮助完成学业, 图书馆就是这样一个勤工助学的重要阵地。让贫困大学生帮助图书馆完成卫生清洁、图书上架、电子阅览室管理等工作获得薪酬, 贴补生活, 减免家庭支出, 让他们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上, 较好地完成学业。

二、我国应用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弊端与现状结合分析

1. 不利于管理体制发展。

当前, 我国图书馆的管理体制滞后。我国应用型高校图书馆一直实行的是高度集中型的管理, 图书馆的馆长人事任命一般都是由学校领导在校内人员中进行挑选, 再由馆长对部门主任进行任命, 这种人事任命就存在一定的弊端。第一, 馆长的任命是不受监督也没有考虑到能力问题, 而是出于领导的某种考虑, 这些馆长对图书馆的业务是不熟悉的。第二, 这种选拔制度, 无法形成业务上的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突出的只是行政管理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第三, 应用型高校图书馆管理层各部门管理都比较明确, 在建议的审批等方面, 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领导的主观意图, 不是那么严谨。因此, 这种人事组织结构是有待改革的。

2. 不利于管理文化建设。

在管理文化有欠缺方面, 我国还存在着相关的现状:图书馆的管理文化主要包括资源建设、服务建设和人力资源的建设。我国应用型高校的图书馆管理同样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服务建设方面, 因为现在很多图书馆馆员是直接任命式的, 有的并没有专业技能, 而且他们没有形成服务意识, 对读者的服务态度自然跟不上。同样, 很多应用型高校图书馆在硬件的服务设置上也存在问题, 查询系统很多链接空页过多, 找不到真正需要的东西。

3. 不利于管理组织方法的拓展。

我国图书馆现状还存在着僵化的管理组织方法, 这也是制约图书馆管理的问题。应用型高校的图书馆建立以后, 就应该有相应的组织和管理, 但是应用型高校图书馆在管理上往往存在一些僵化的管理方法, 常表现在提供的服务形式僵化, 管理方法的指导思想呆板、缺乏激励机制等方面。服务形式僵化表现在图书馆只向读者提供以纸张为载体的知识传播, 提供原始文献, 停留在低层次的有限的服务中。缺乏奖励机制表现在图书馆馆员的各种工资福利不高, 馆员工作之间没有竞争, 造成他们工作热情不高, 因此, 图书馆的建设者应该给出相适应的激励机制。

4. 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发挥。

在图书馆管理方面, 存在着创新能力有所不足。创新是我们个人自身在对原有事物充分了解掌握的基础上, 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想或经验, 并且经实践证明或被大众认可的。由于在校大学生图书馆管理员业务素质方面的欠缺, 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在帮助图书馆创新管理工作方式方法方面, 点子不多或是想法脱离实际的问题。前文曾经谈到在校大学生管理员能够为图书馆工作创新提供灵感, 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 这些创意中很多都是空中楼阁, 无法在现阶段被实现, 或者难以在实际工作中执行。所以说在校大学生管理员的想法和创意, 只能是图书馆创新的一种灵感、一种补充。

5. 不利于 (岗前、岗后) 业务素质。

在当前, 图书馆管理方面:注重 (岗前、岗后) 业务素质有所欠缺。一名合格的图书馆管理员的业务素质应当包括:计算机知识、图书情报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等。普通在校大学生一般只掌握基础知识及本学科专业知识, 对图书馆管理中涉及的专业业务知识了解不透、掌握不深, 无法独立完成对图书、文献的信息采集、加工、整序、保管等业务工作, 而只能在专业管理员的指导下完成, 或做一些图书馆的清洁卫生、图书的抬上搬下等基本体力工作, 并不具备对馆藏资料信息的搜集处理、综合评价和为读者准确提供信息服务的业务能力。

三、我国应用型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对策分析

1. 革新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的革新必须从如下方面入手, 第一, 必须革新馆长的任命程序和馆员的选择标准。在对应用型高校图书馆的馆长和馆员的任命上要在尽可能地避免任命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要用制度来进行约束, 馆长一定要具备从业馆长的资质, 而不是任何不懂的人都可以担当, 管理人员也是一样, 要对图书管理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和从事过与之关系密切的工作。第二, 要对馆长和馆员实行监督机制, 对馆长的产生和馆员的选择都应该执行公示的程序。第三, 馆长的职能定位, 不仅仅是对学校领导负责。第四, 必须引入监督机制, 对馆长和馆员都要有监督机制, 对他们监督的人员不仅仅是学校的上级领导, 他们还应该接受读者的监督, 把读者对于馆长和馆员的评议作为考核标准之一, 这样才能有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推动图书馆的前进。

2. 管理文化的创新。

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在于社会高文化群体对于图书资料需求的满足。这也是我国高校图书馆文化管理职能的重要表现形式。可以说, 满足人民对于资料、图书等方面的需求, 同样也是我国高校图书馆存在的重要意义。基于上述情况, 在应用型高校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中, 应该重视人的作用, 依靠有效的人才管理来实现文化管理的创新。应用型高校图书馆文化管理事业的展开, 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了最大程度地提升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积极性, 可以适当引进一些绩效考核制度, 通过和奖惩制度的挂钩, 给予适当的鼓励。

3. 组建专门的学生管理员组织。

为了保证在校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建立专门的学生管理员组织是非常必要的。这样一个组织的存在, 可以给学生管理员们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 让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管理员帮助新管理员, 为他们讲解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其处理方法, 提高他们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 实现以老带新。

4. 创新管理理念。

应用型高校图书馆的创新, 必须创新管理理念, 只有观念创新了, 其他的一切创新活动才得以继续, 因此对于应用型高校图书馆来说, 在信息时代, 图书管理理念和工业时代的理念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现在信息载体与信息获得的渠道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已经告别了工业时代馆藏纸质文献多为衡量标准, 因此工业时代那种注重收藏而不经常使用, 比较注重图书的数量而不注重馆员的素质的观念已经不适合现在了。应用型高校图书馆在不断地增加纸质图书的数量的同时, 也应该利用现在的信息技术, 尽可能地实现信息资源最大化。要知道运用高科技和网络优势, 实现应用型高校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 加强协作网的建设, 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5. 做好岗前培训和后续培养工作。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良好的岗前 (素质) 培训能对将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大学生, 在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两个方面进行训练, 使他们了解图书馆工作的概况、掌握图书馆工作的基本程序, 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道德规范、树立为读者服务的观念, 为今后顺利开展管理工作打好基础、提供便利。同时, 图书馆应该给予在校大学生管理员相应的管理权利, 让他们在独立自主的工作实践中锻炼工作能力, 提高工作积极性, 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威.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户的信息需求[J].科技创新导报, 27 (3) .

[2]林昭荣.2010.浅析图书馆的管理创新[J].科技资讯, 18 (4) .

[5]樊爱国.2011.谈谈大学生如何利用图书馆[J].江西图书馆学刊, 15 (9) .

大学图书馆美化方向浅谈 篇4

图书馆作为综合性的文化场所,要确立正确的设计指导思想,处理好功能、艺术、技术三者之间的平衡。大学是培养高等人才的场所,大学校园建筑有自己独特的功能、特点,是构成大学整体文化的一部分,应与校园整体文化相融合,在进行大学图书馆建筑设计时,既要注重外观,又要注意与大学的整体文化景观环境的融洽,更要表现出深远浓厚的文化气息,不能过于平淡,也不要突兀。现代图书馆的功能已不局限于借书阅览,还是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的场所。大学图书馆除了借书阅览,读者还可以在这里开展讲座、报告、演出等各种活动,建筑设计要考虑到读者的多样需求。因此,不管是外观建筑还是室内规划布置,都应注意实用性和美观性的平衡。

一、光线

图书馆的采光非常重要,特别是自然光线,让读者能对图书馆的环境一目了然,并能舒适地阅读图书,这是图书馆室内设计的重要环节。

图书适宜采用人工照明与自然采光相结合的照明方案,明亮的自然光线能使读者心情愉快,记忆力增强,也能提高馆员工作效率。不宜使用色彩过重的灯光,以淡黄和纯白为宜。淡黄的灯光感觉温馨,白光感觉明亮,但会给人一种寒意,适用于长时间阅读使用。因此,图书馆的灯光设计可以交替搭配角落的照灯、桌面上方的阅读灯等等,从而变换不同的阅读氛围,图书馆内照明灯应以节能、长寿、环保的灯具为主,还应注意灯饰与图书馆整体设计风格统一、协调。

二、绿化

绿化不仅能美化环境,增加艺术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净化室内空气,调节气温,减弱噪音。图书馆绿化要力主突出其高洁安静典雅的文化内涵,以衬托出图书馆清新、优美、宁静、和谐的学习环境为目的,在绿化过程中做到装饰与图书馆气氛相一致、相协调。

图书馆室内绿化方式应根据各馆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不同种类的室内植物布局点出亮点。即使经费、空间有限,也可取得较好的美化效果。图书馆的入口门厅明显比室内暗,相比阅览室、会议厅等要比较空旷,一般应选择喜阴植物或鲜艳的大型盆栽植物,给人以温暖、热情的感觉,如铁苏、南洋杉等。走廊是图书馆内交通、分隔、联络的建筑空间,读者在此停留的时间较短,不宜摆放过大的盆栽,以免阻碍通风,阻挡读者视线,因此采用适当的盆栽点缀即可。

图书馆阅览室绿化应以雅致为主,调节视觉,创造宁静温馨的气氛,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在角落和过道上摆放绿色盆栽植物,既生动地分隔了空间,又消除了墙角的生硬感。窗台、阅览桌前可摆放小型盆栽花草,使读者除享受图书馆所提供的丰富知识资源外,更能在大自然中的色彩中陶冶心情,缓解眼部疲劳。

三、指引标语

大多数图书馆都不能保证足够的人员在所有岗位上服务,指引标语就成了最好的协助。在图书馆内设置清楚且吸引人的指引标语,既可增强图书馆的利用率和可用性,又可以帮助那些不熟悉图书馆的人使用自助式服务,减少馆员重复回答咨询。图书馆内的标示指导牌除了能让读者一目了然外,还要以语气亲切缓和的文字加以提醒,甚至可以用比较俏皮或别具创意的方式提醒读者,让他们处处感到图书馆服务的贴心与诚意。

另外,图书馆有相关的活动举行时,可在建筑物外悬挂布条或在LED显示器播放通知吸引读者注意,并在专设的海报栏张贴海报,不能在室内外墙上乱张贴,以免给人以乱贴膏药的低俗感。

四、色彩

色彩在我们的生活里无处不在,也无时不在地影响和刺激人的心理。色彩情感取决于色彩的特性、属性及其与建筑表达语言的和谐共鸣,它的特性使人把与其相通的心理性质和社会文化联系起来,引发积极的情感沟通。如青、绿、蓝给人静谧感,红、黄、橙给人跃动感,黑、紫、灰给人沉重感,白色给人轻盈感。色彩环境是图书馆内部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色彩学研究成果证明,有的读者喜欢明亮的环境,有的则喜欢幽暗的环境,读者大多喜欢寻求安静的角落。因此,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应注重色彩的对比处理,注重室内装饰的艺术感染力,增加读者的亲切感,缩短人与文献资料之间的距离,为读者形成良好的阅读心境提供条件。

传统图书馆的环境色彩概念,就是一栋里外都刷白的房子。虽然在格局、书架材质方面会有特别的讲究,但依然脱离不了传统的范畴。这种自成一格的装饰,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图书馆的开放式空间,我们需要创造一个随时随地能舒心阅读的图书馆。色彩在图书馆的运用中,主要表现在内部色彩和外部色彩两个方面,原则是以读者舒适度为准,以反映文化底蕴为准,以塑造知识氛围为准;其亲和作用表现为色彩的运用与图书馆建筑、环境、设备、服务等方面的协调统一,以达到传承传统文化、营造和谐之美、吸引众多读者、深化人文关怀目的。图书馆是读者汲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修养的场所,也是很多读者长时间停留的场所,应避免强烈刺激。总体环境色彩应以纯度适中、明度较低的深性色为主,如灰、紫、蓝灰、褐灰等颜色,或明亮的彩色,比如乳白色、象牙色、白色、原木色,这些颜色都有助于人心境平稳、气血通畅。如果馆内整体色彩搭配不佳,会破坏图书馆的空间感,扰乱读者视觉,影响图书馆的氛围。

五、人文

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及整洁优美的环境,无不渗透着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构建图书馆和谐的人文环境,就要创造融洽的人际关系,给读者创造一个温馨、充满人情味的读书环境,让读者在图书馆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人性化的服务和关怀。

图书馆工作人员,首先要有一颗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心,树立起爱岗敬业的意识;其次,要具备深厚的业务能力和全方位的知识,为读者提供他们所需的信息知识。馆员要有高雅的行为举止,图书馆员在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也是与读者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工作人员的一举一动都对读者有影响。馆员要做到百问不烦,百跑不倦,态度和善,举止端庄,服务用语推广普通话。用词要和善友好,避免情绪化。人常说“好言一句三冬暖”,优美的服务用语消除了读者与馆员之间的距离感,营造了和谐融洽的读书氛围。

总之,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和图书馆的网络化发展,环境美化工作已成为图书馆建设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必将为图书馆功能的发挥起到重要作用。希望每个大学图书馆都能逐步改善图书馆的服务空间,规划人性化的閱读环境,营造图书馆魅力,让大家更加亲近图书馆,爱上图书馆。

应用型大学图书馆 篇5

本文提出一种与学生学习过程, 与图书馆资源紧密结合的在线知识体系题库系统, 将课程、教师、学生、资源四位一体有效的整合在一起。紧扣教学大纲及时更新的知识点、课程和题库更是本题库的一大特色, 由于本题库是根据黑龙江东方学院的人才培养计划而制定, 与学院的教学计划更是融为一体, 所以更能贴近学生实际, 从根本上为学生补强打下坚实的基础。集中学院的教师队伍到本平台, 为学生提供24小时答疑的专家团队, 教师与学生针对课程的知识点形成有效的互动[2], 确保了让学生对不会的问题能够及时的搞清楚、弄明白, 弥补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局限性。本题库让学生通过不断的使用题库, 理解关键知识点, 通过反复的加深记忆进而让学生有效的巩固课程的知识点, 确保了教学效果并实现了个性化的点对点教学。

1 应用科技大学图书馆在线知识体系题库的概念

学生如何能有效的将自己所掌握的基础知识融会贯通, 并能够不断的检验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 除了在课堂上学习之外, 图书馆在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以往检验学生的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 主要是通过考试的方式, 考试能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但是考试的方式存在着明显的弊端。首先, 是考试并不能涵盖学生知识体系的所有知识点, 无法做到准确检验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其次, 是在实际工作中, 考试后考生的试卷都被封存, 学生在考试后得到的都是一个分数, 而缺乏一个总结的过程, 这就使学生无法发现自己知识体系的漏洞, 从而无法达到考试预期的目的。

面对这样的问题, 图书馆应该进一步扩展教辅工作的内涵, 为学生提供一种能够实时检验知识完备程度, 帮助学生提供学习的知道, 并能为读者提供有效的相关资源和正确的阅读导向。应用科技大学图书馆在线知识体系题库以一种全新的角度, 为学生提供实时的知识体系考核校验, 确保学生能够及时的了解自己知识体系的漏洞, 并查缺补漏, 不断完善和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为巩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提供可靠的保障。

2 应用科技大学图书馆在线知识体系题库体系结构

应用科技大学图书馆在线知识体系题库由以下部分组成:

2.1 知识点的数据库

深入结合应用科技大学教学大纲, 获取各个学院各个专业的课程信息, 对课程信息进行整理, 结合黑龙江东方学院人才培养计划, 课程任课教师的教学大纲以及教学用书对每一门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并对这些知识点按章节以及学习的顺序将这些信息存入到数据库中。

2.2 课程讲授内容数据库

将课程课堂讲授内容以ppt、视频的形式收集整理, 以便学生进行复习。

2.3 题库

根据知识点构建题库, 为每个知识点添加一定数量的题和题目的解答, 并定期进行更新。解答要尽量详细, 解答部分应包括题目的正确解析和对应的知识点的信息, 便于学生在错题后能够通过解答来了解自己的错误原因, 及时学习进而弥补欠缺的知识, 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题库的构建需要任课教师来提供权威的资料, 以保证题库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2.4 知识点参考资料库

为每个知识点建立参考资料库,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点击查看该知识点的参考资料。参考资料应该包括:图书、期刊和视频音频资料, 并将这些资料分类整理, 便于学生选择自己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学习。这部分资料便于读者在课外时间通过在线的方式学习这些知识点, 与课堂学习相辅相成, 进一步完成了将图书馆的资源服务与学生的学习相结合。

2.5 学生个性化专业知识体系库

根据每位学生所选课程, 将这些课程的知识点按学习时间顺序串成一条线, 每名学生登录在线知识体系题库系统后都会得到个性化的知识体系树状图, 每门课程对应树状图的一个分支, 每个知识点构成分支的节点, 当学生掌握该节点后, 后续知识点节点将会展开, 方便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学生可按知识点进行答题、了解该知识点的参考资料, 并能够就知识点方便的与任课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和沟通。

2.6 错题库

错题库是应用科技大学图书馆在线知识体系题库中的重要数据库, 用于存储学生答错的题目。学生可以通过了解错题库中的错题信息以及错题信息的详细解答, 对自己的错题有进一步的了解。当学生回答某一知识点的问题发生错误时, 该知识点节点将以醒目的方式提示学生, 方便学生了解自身知识体系的薄弱环节, 进而科学的进行强化。

2.7 知识体系评估系统

知识体系评估系统以树状图的形式表现, 学生用户登录后可以实时的显示各门课程的知识点考核完成情况, 通过评估系统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熟练程度了然于心, 可以随时查缺补漏, 增益其所不能。教师用户登录后可以实时查看各个学生的知识点掌握程度, 并可根据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因材施教, 为每名学生制定相应的补强计划, 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 让教学更有针对性。

2.8 互动平台

互动平台是本系统的另一个特色, 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题库提供的互动平台进行沟通和交流, 将教师和学生零散的时间有效的利用组织起来, 改变以往教师传统的一对多的课堂教学方式, 教师和学生可以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某一个题目点对点的进行沟通和交流。互动平台的搭建增加了教师教学、学生听课的渠道, 保证教学的高效性。互动平台还提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 学生和学生之间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沟通和问答更能够产生积极的学习效果。

3 应用科技大学图书馆在线知识体系题库的程序流程

3.1 学生用户

学生用户的主要功能主要包括:知识点答题, 查看知识点掌握评估报告, 与课程任课教师进行交流。

学生用户的程序流程如下图:

3.2 教师用户

教师用户需要完成的功能主要有:知识点的添加, 题库的完善和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点掌握程度评估报告, 制定对每个学生的培养策略。

4 结束语

应用科技大学图书馆在线知识体系题库除了集成了在线考试系统的试卷自动生成、考试组织灵活、自动阅卷与网上阅卷、考试信息管理和考试无纸化[3]的特点之外, 应用科技大学图书馆在线知识体系题库还以知识点为中心, 结合应用科技大学的教学资源和图书馆的文献资源, 将教与学通过网络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将教学活动延伸到八小时之外。让学生能够利用课外时间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进一步加强, 为以后的实践学习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教师能够通过题库了解各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从而能够为每名学生制定专门的补强计划, 保证了教学的效果。此外该题库进一步拓展了图书馆的功能, 丰富了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种类, 让图书馆参与到教学决策中, 真正让图书馆发挥出高校智慧中心的作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应用科技大学图书馆在线知识体系题库的构建和实现, 该题库为学生巩固专业基础知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途径, 进一步拓展了图书馆的功能, 并为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点对点教学方式。

关键词:应用科技大学,图书馆,知识体系,题库

参考文献

[1]赵居礼.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办学特色及其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0 (2) :11-15.

[2]冯小明, 赵春琴.高校在线考试方式应用前景初探[J].计算机教育, 2007 (14) :94-96+93.

[3]闫魁颖, 谭辉, 李俊青.在线题库管理系统的构建[J].软件导刊, 2008 (5) :137-138.

[4]马时强.基于专业知识体系的高职教学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 2010 (6) :16-17.

应用型大学图书馆 篇6

关键词:应用科技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

近年来, 我国新升地方性本科院校激增, 占全国本科高校总数的1/3左右, 成为我国培养应用型高等人才的重要力量, 并日益受到国家、社会等多方面的重视。教育部于2013年6月在天津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联盟, 并于10月在重庆召开了以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应用技术大学为主题的中德国际教育论坛。未来中国高等教育将发生革命性调整。2000年后600多所“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为应用科技大学[1]。为了适应应用科技大学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上的改变, 图书馆学科服务必须有所改进。应用科技大学以培养卓越工程师等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如何就这一培养目标开展学科服务, 是目前应用科技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的重点。进行这方面的探讨, 有助于提升应用科技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本文将以图书馆如何改变自身的学科服务模式, 以适应应用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和办学模式, 做出一些探索和研究。

1 应用科技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理念探索

学科服务的内涵, 就是按照科学研究例如学科、专业、项目而不再是按照文献工作流程来组织科技信息工作, 使信息服务学科化而不是阵地化, 使服务内容知识化而不是简单的文献检索与传递, 从而提高信息服务对用户需求和用户任务的支持力度。

针对应用型科技大学人才培养要求,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图书馆资源优势, 对图书馆的管理理念、组织机构、资源配置、服务内容方式、人力资源优化等各个方面, 进行全方位系统研究, 重新设计并付诸实践, 以读者需求为导向, 以信息服务为核心, 以服务团队为形式, 以深入院系的方式开展工作, 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 从而达到实现现代大学图书馆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功能, 努力打造师生满意的图书馆。

1.1 图书馆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机构重组研究

一是改变图书馆现行的业务流程, 将现有的图书馆业务部门进行整合, 整合“物质流”和“信息流”两条工作流程, 使图书馆从以方便管理为主、以文献资源建设为本, 转变为以方便读者为主, 以信息服务为本。 (图1为现行业务流程, 图2为改造后的业务流程)

二是适应图书馆业务流程的再造, 研究图书馆的组织机构的重组。图书馆现行组织机构的业务部门主要是以文献加工流程为主而设立的 (图3) 。将图书馆业务部门重组为以3个大类学科的读者服务为中心的组织架构 (图4) 。从而实现学科服务的流程模式, 改变以往单一的资源借还和信息咨询脱节的矛盾。

1.2 图书馆服务优化研究

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机构重组后, 优化服务才是图书馆改革的最终目标。应用科技大学图书馆的使命就是为人才培养服务, 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服务对象主要是教师读者和学生读者。因此, 图书馆要围绕读者和服务来开展工作, 而不是以馆员和管理为中心开展工作 (图5) 。

1.3 图书馆人力资源优化研究

图书馆按照现有组织机构定编定人。能力强的人员一般都集中在信息咨询部和数字化技术部, 并且集中办公。这种方式就形成了图书馆各部门人员结构的不平衡、各个部门的工作人缺乏了解与沟通。在学科服务中, 无法形成固定的学科服务团队, 由于参考咨询部的馆员每个人都面向所有读者服务, 因此造成了学科服务的随意性很大, 一个馆员可能此时为这个专业的读者服务, 彼时又为另一个专业的读者服务, 服务难以深入开展。学科服务是图书馆咨询业, 甚至可能是图书馆整个业务的发展趋势,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移动图书馆的出现, 采编、流通和技术岗将进一步弱化。新型的学科服务模式已打破图书馆原有的组织机构, 必然涉及人力资源的优化。

1.3.1 学科服务团队结构优化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提出了一种学科服务团队的优化模式:固定型团队模式。由几个学科服务人员组成固定的服务团队, 每个学科团队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学科院系, 学科团队由学科馆员、咨询馆员、辅助馆员组成。固定型团队模式的特点在于:采取学科馆员负责制, 赋予学科馆员更多的职权, 在工作中提高学科馆员的管理能力。同时, 不要求学科馆员具备所有的能力, 团队成员之间可以进行互补, 如学科馆员更强调组织领导能力、咨询馆员可以更加强调专业知识能力、辅助馆员可能更善于沟通与宣传。固定型团队模式典型的成功案例有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上交大图书馆读者服务总部按大学科划分为理学部、工学部、文学部三大学部, 每个学部下再按一级学科细分为若干个固定学科团队, 每个团队平均以一名学科馆员、两名咨询馆员和若干辅助馆员组成[2]。

应用型科技大学图书馆在实践中, 由于人员结构的限制, 可能无法做到研究性大学这种强大的学科服务团队, 但也能根据自身的状况, 形成固定型团队模式。在文科、理科、工科三个大服务部下, 设立学科咨询业务岗和基础服务岗。三大服务部设立一名总负责人, 总负责人除了负责本部门人员工作任务分配外, 还要负责本服务部各个学科的信息资源调配、流通, 并收集资源的采购信息、提出建议。学科咨询业务岗可由一个首席学科馆员、两个或三个咨询馆员组成, 形成梯队, 对本服务部对口学科进行学科服务。相对应用科技大学图书馆而已, 原有的咨询部人员一般在5个左右, 改革之后的各个服务部咨询人员可能要成倍增加, 因此, 必须从原来流通部或者其他部门调配有能力的人员进入学科咨询业务岗。基础服务岗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借还服务、电子资源的加工等业务, 配合学科咨询业务岗工作人员面向对口学科服务。

1.3.2 学科馆员团队成员优化及培训

在国外, 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必须是学士双学位 (同时拥有图书情报相关专业和其他某学科学士学位) 或者硕士以上学历拥有资格证书的资深专业从业人员担任, 他们不但有扎实的图书情报知识, 还有具体学科的研究经历。此外, 还特别强调学科馆员的沟通协作和网络技术应用能力[3]。三大服务部的学科馆员团队优化建设应以对口学科为基础, 选拔有学科背景的馆员, 组成优势团队。根据目前的情况, 应用科技大学图书馆的现有馆员, 大都没有相关学科背景, 因此要达到这个要求还有一定的难度。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在学科服务改革中, 大胆创新, 面向全校招聘有相关学科背景的教师、行政人员、其他教辅人员进入图书馆工作队伍, 通过招聘进来的这些有学科背景的人员都是全职人员, 很好的充实了各个服务部学科团队。另外, 聘任相关学科有专业信息检索课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兼职学科馆员, 很好的补充了学科团队, 并加强了与各个学院的联系。

在学科服务中, 处于主导地位的依然是拥有图书馆专业学位的工作人员。就目前应用科技大学图书馆而言, 拥有图书馆专业学位的工作人员都难以保证, 人力资源的优化只有靠挖掘自身潜力, 进行多方位培训, 提升学科服务团队的专业知识。结合自身有无图书情报专业背景, 学科馆员的培训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现代技术运用的培训, 二是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的培训, 三是学科背景知识的培训。但是相对于学科服务体系, 咨询馆员应该具备对应学科专业知识。针对第一种类型培训, 要求馆员多参与全国性的如Calis等组织举办的前沿培训, 学习先进信息咨询技术, 加强与各高校之间的联系, 尤其是与985、211等拥有丰富资源和先进咨询技术的高校开展合作, 完善自身的咨询技术, 缓解资源缺乏造成的矛盾。第二类培训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鼓励馆员积极申报到著名高校进行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深造, 一部分选拔馆内有丰富咨询经验的图书情报专业馆员对其他馆员进行培训。第三类培训相对来说比较困难, 在咨询服务向学科服务转型的道路, 这种培训却又是必须的, 针对这方面的培训, 可以搞一些学术沙龙, 或者不定期的请各个学科在教学科研上有突出成就的教师来担任培训师, 介绍本学科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前沿研究热点, 学科馆员通过这些活动, 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科服务。

1.3.3 学科信息资源优化

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化是指图书馆为达到预定的目标, 运用现代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进行组织、规划、协调和控制, 以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4]。应用科技大学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变革, 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必须综合校情, 从整体和大局考虑配置, 应打破原有办学体制下形成的图书馆资源大而全的文献资源建设体系, 立足应用型教育, 整合各学科专业信息资源, 体现优势, 避免不必要浪费。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在充分发挥图书馆原有的特色与优势的基础上, 撤掉期刊库, 将各学科的纸质图书馆和纸质期刊整合在一起, 在各学科的书库中开辟一块地方放置相关的学术期刊, 这样有助于相关学科资源集中, 方便读者查询。另外在每个学科服务部中开辟网络信息共享空间, 同时配置学科馆员值班, 读者可以在同一个空间查询到本学科纸质图书和电子文献, 遇到疑问时又可以及时询问学科馆员, 从而达到资源优化利用, 读者可一站式获取资源。

应用科技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引进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综合性数据库和专业性数据库。综合性数据库包括CNKI、万方、超星等中文数据库, 以及ebsco、Science Direct、pqdt、国道甚至sci等外文数据库。应用科技大学图书馆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建设, 这些数据库大多已经齐全。下一步重点建设在专业性数据库。为适应教学需要, 应用科技大学可以加快这方面的数据库建设。如职业培训数据库、就业培训数据库、创业培训数据库等等。目前这些方面的数据库呈现两种类型:一类是综合性资料数据库, 如国研网、cnki职业技能资源在线等, 内容涵盖了行业新闻和统计数据、知识介绍、相关课程介绍、名校名师、研究论文、电子版教材等等;另一种纯粹的视频教学数据库, 如银符在线、正保多媒体、爱迪克森、超星视频、新东方等。

应用科技大学将承接职业技术教育和研究型教育, 在转型时期, 图书馆资源优化应平衡研究型资源和应用型资源。研究型资源建设相对比较成熟, 但应用型、专业性资源建设要加快。图书馆经费有限, 可以考虑和各个学院商量配套合购的方式进行采购, 已解决经费问题。

2 结论

学科服务建设将给应用科技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带来活力。通过学科服务转型研究和实践, 优化图书馆组织结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 形成学科服务坚实的硬件和软件基础。下一步应用科技大学图书馆可以在学科服务的实施、学科服务的评价机制、学科服务的广泛开展做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走出一条有别于研究型大学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光辉大道。

参考文献

[1]常红晓.鲁昕:600多所本科院校转做职业教育[EB/OL]. (2014-03-22) [2015-10-15].http://china.caixin.com/2014-03-22/100655181.html.

[2]郭晶.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研究与进展[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3:15.

[3]初景利.在变化的环境中寻求图书馆变革—2007年国际图联大会解读[J].图书馆建设, 2008 (1) :34-36, 42.

应用型大学图书馆 篇7

关键词: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安装技术要点,社会效益

1 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中央空调的能耗占整个城市能源消耗的比例不断增加。水源热泵作为一种有益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空调已经引起国内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房地产商和生厂厂商以及公众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福州大学新校区图书馆阐述水源热泵系统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2 水源热泵系统原理

水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地球表面浅层水的低位热能资源, 并采用热泵原理, 通过少量的高位电能输入, 实现低位热能向高位热能转移的一种技术。地热作为水源热泵的冷热源, 冬季把地热中的热量取出来, 供给室内供暖, 此时地热作为热源;夏季把室内的热量取出来, 释放到地下水, 此时地热为冷源。

水源热泵机组主要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节流阀。其中压缩机起着压缩和输送工质的作用, 把工质从低温低压处压缩并输送到高温高压处, 是热泵系统的心脏;蒸发器是吸收热量或输出冷量的设备, 作用是使经节流阀流入的工质蒸发, 以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 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冷凝器是输出热量的设备, 以蒸发器中吸收的热量连同压缩机耗功所转化的热量在冷凝器中传给制热介质, 达到制热的目的。膨胀节流阀对循环工质起到节流降压的作用, 并调节进入蒸发器的循环工质的流量。

通过从冷凝器提取高品位热量制热和通过蒸发器提取的低品位冷量制冷, 实现制热和制冷两种运行工况。其中在夏季热泵制冷时, 是以水为冷源把室内的热量取出来, 释放到水中去;在冬季热泵供暖时, 是以水为暖源把水中的热量取出来, 提高温度后, 用作室内供暖。

目前常用的水源热泵是从13~18℃的水源中提取冷 (热) 量, 采用R22工质, 制冷工况时输出7~12℃的冷水, 制热工况时输出45~55℃的热水, 用于空调系统。热泵制冷、制热系统见图1、2。

3 工程概况

福州大学新校区图书馆位于福州地区大学城福州大学新校区, 是福州大学新校区的标志性建筑。本工程建筑占地面积为9471m2, 建筑总面积为35396 m2, 空调供冷约16000 m2, 供热约800 m2。上部建筑层数3~5层, 层高4.5~4.8m。建筑室外地面到屋面的高度为23.4m, 建筑物总宽为98.10m, 总长为104.10m。本建筑物主要功能是普通阅览、信息服务部、电子视听阅览、书籍管理、办公、学术会议室、展览大厅、研究室, 咖啡厅、设备房等。该工程需要满足整栋楼的夏季供冷及学术会议室的冬季供热。

4 工程空调系统的选用

4.1 工程空调系统设计要求

(1) 空调系统计算冷负荷为6200KW, 设备冷负荷为5270KW, 空调供回水温度为7/12℃, 分路异程供水。

(2) 阅览室等大开间采用低速全空气系统, 气流组织采用柜机上送侧回方式, 办公用房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的系统, 气流组织采用上送上回方式。

4.2 由于水源热泵技术利用地表水作为空调机组的冷热源, 所以其具有以下优点:

(1) 高效; (2) 节能; (3) 属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4) 一机多用, 应用方位广; (5) 自动化程度高; (6) 环保效益显著; (7) 运行稳定可靠, 维护方便。

4.3 资源条件

地处乌龙江边, 地下水资源丰富, 经测定, 图书馆周围自地表20米以下的平均水温16℃, 变化幅度在3℃以内, 取水量可达3000m3/d, 经本地地质及水质勘探报告等论证, 图书馆周围地区的水温、水量及水质可以满足建设水源热泵的条件。

4.4 方案技术路线

顺应国家节能减耗、防污染的需要, 本工程空调系统采用地源水源热泵系统。利用抽取的地下水作水源, 采用水源热泵机组结合新风空调机组组成水源热泵空调系统, 对整个图书馆进行空气调节。水源热泵机房系统图详图3。

4.5 设备选型

4.5.1 厂家的选择

从已有水源热泵的运行过程来看, 夏季制冷工况较为良好, 而在冬季供热时却普遍存在大流量小温差, 热水出水温度偏低的问题。本着节水节能的原则, 水源热泵应尽可能使用大温差, 小流量技术。而清华同方水源热泵具有如下优点: (1) 供热出水温度高; (2) 水源侧进出水温差大, 节约水资源; (3) 系统优化简洁, 部件精良可靠; (4) 机组容量大, 使用范围广; (5) 运行简单、宁静。

故本工程选用清华同方水源热泵。

4.5.2 水源热泵主机选型

选择SMGHP1600满液式水源热泵3台, SMGHP800满液式水源热泵1台, 经过数据对比分析可以满足图书馆的使用要求。

4.5.3 水源热泵机房主要设备 (见表1)

4.5.4 水源热泵机组的水源水系统

(1) 本工程水源热泵系统的水井:本工程需提供地下水量430-460m3/h, 以满足图书馆水源热泵系统的供水量, 为满足水量需打抽水井10口, 打回灌井21口。从抽水井中抽出的地下水经过1#旋流除沙器, 再经过污泥沉降除铁灌、1#电子水处理仪后输送给水源热泵机组。

(2) 当系统需要清淤时, 关闭所有补水阀门和连通阀, 打开泄水阀, 进行清淤。

5 安装技术要点

5.1 为了避免取水构筑物对邻近建筑的影响, 打井不均引起地面的沉降, 本工程是经过当地相关部门批准、勘测后才开始打井;并由专业施工队伍实施。

5.2 为了保证系统有足够的水流量和不影响相关事物, 结合本工程地质的实际情况, 打井深度严格控制在50米, 井间距 (出回水井) 要保证在20米。

5.3 系统安装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地下水系统的抽水井和回灌井的施工隐蔽性较强, 必须找有资质的施工队伍完成, 必须严格按下面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

钻探—测井—下管—填砾—封井—洗井—抽水试验—水质分析

其中:下管、填砾、封井和洗井是关键环。下管时要根据岩屑编录和测井解释的地层情况分别在含水层下滤水管, 在隔水层下套管;填砾选择的砾料要与含水层颗粒大小相匹配, 并均匀干净的填到滤水管外侧;封井是在砾料层上均匀填入粘土, 避免含水层受污染;洗井通常采用二氧化碳和压风机联合洗井、泵抽洗井的方法。

5.4 定期的清洗抽水井及回灌井;定期对抽水井和回灌井工作进行对调, 保证水源水的充分回灌。

6 水源热泵系统运行效果

本工程自2007年12月安装、调试、运行以来, 效果良好, 水源水系统及机房系统运行稳定。夏季供回水温度为7℃/12℃, 中间水供回水温度为19℃/24℃, 水源水供回水温度为15℃/25℃, 室内温度为22℃/25℃。冬季热水供回水温度为52℃/42℃, 中间水供回水温度为11℃/6℃, 水源水供回水温度为15℃/10℃, 室内温度为20~23℃.根据测算本工程采用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要比采用传统水冷式离心机组节省23%以上, 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水源热泵系统减少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本工程目前已获得“闽江杯”和“鲁班奖”优质工程, 工程在评优过程中, 受到与会的各位专家的一致好评。

7 结语

在水源热泵系统安装时, 此项工程就引起业主、省重点办及省质量监督总站等单位的高度重视, 在空调系统运行后, 福州大学对夏季和冬季系统运行情况进行了综合测试, 最后认定本工程是一个节能、环保的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示范工程。在以后的工程中应大力推广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

参考文献

[1]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GB50019-2003,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

[2]蒋能照, 刘道平.水源、地源、水环热泵空调技术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3]严德隆, 张维君, 空调蓄冷应用技术[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4]张华, 王宜义,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评价方法[J], 节能技术, 1997 (4) :44-46

应用型大学图书馆 篇8

1. 门禁管理系统。

门禁管理系统又称为出入口控制系统, 它是一种电子门锁, 通过安装在门柱上的电子读卡器读取个人识别卡上的信息辨别用户身份, 从而取代传统的人工管理出入口登记。它集合了计算机自动识别技术和现代安全管理措施为一体, 它涉及光学、计算机技术、电子、机械、通讯技术、生物技术等诸多新技术。它是解决重要部门出入口实现安全防范管理的有效措施。

2. 门禁管理系统的分类。

门禁管理系统按进出的识别方式分为大三类: (1) 密码识别。用户通过输入密码取得进出的权限, 这种门禁管理系统操作方便, 不需要携带卡片, 成本低, 但是安全性不高, 且没有进出记录, 统计数据不方便, 只能单向控制。当使用频率高的时候, 按键容易损坏, 失灵。 (2) 卡片识别。用户通过读卡或读卡加密方式来识别进出权限, 卡片又分为磁卡和射频卡两种。磁卡成本较低, 一人一卡, 安全性一般, 可以联接计算机服务器, 有用户的刷卡信息数据, 便于统计, 但卡片和设备都会有磨损, 并且磁卡容易被复制, 卡片的信息易被外界磁场所影响, 使卡片失效。射频卡与硬件设备没有接触, 寿命很长, 安全性较高, 可以联接计算机服务器, 有用户的刷卡信息数据, 还可以实现双向控制, 卡片很难被复制, 只是成本较高。 (3) 生物识别。通过检验用户的指纹, 虹膜, 面部特征等方式来识别进出。这种门禁管理系统安全性极好, 不需要用户携带卡片, 但是这种系统成本很高, 对环境要求, 对用户要求高, 比如指纹型门禁系统, 用户指纹不能划伤;虹膜型门禁系统, 眼不能红肿出血。因此使用不方便。然而值得注意的是, 生物识别门禁管理系统的安全不仅仅是识别方式的安全性, 还包括了整套系统的安全, 如控制系统、软件系统、通讯系统、电源系统。无论哪个方面有纰漏, 整个系统都是不安全的。

3. 门禁对高校图书馆的意义。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文献信息资源的中心, 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 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 其水平是学校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校的师生可以任意出入, 查询自己需要的文献资源。为了图书馆工作的安全有效, 需要对图书馆封闭式管理。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 门禁管理系统日益成熟, 高校图书馆引进门禁管理系统正是封闭式管理的第一道防线, 对高校管理有着深远的意义。

对高校图书馆而言, 需要准确有效地获取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情况, 比如进馆人员的身份、每月进馆人数、进馆时段的高峰期等, 可以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以及管理水平, 合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 对教学科研等方面有着深远的意义。高校图书馆在没有引进门禁系统之前, 主要是通过物业管理进馆读者, 但是不能有效检查读者的身份, 也不能统计各类数据, 使读者管理和资源分配方面存在了一些问题。

二、高校图书馆门禁管理系统存在问题分析: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的案例分析

1. 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概况。

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是在原南京化工大学图书馆和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图书馆基础上, 与2002年合并而成的。现有江浦校区逸夫图书馆、模范马路校区图书馆、浦江学院图书馆三个分馆。图书馆已经引进使用了门禁管理系统。逸夫图书馆使用的是油压式门禁系统, 模范马路校区图书馆和浦江学院图书馆使用的是剪刀式门禁。2006年, 为了加强和适应高校图书馆的建设, 我馆从3M公司引进了一套门禁管理系统设备。

2. 门禁管理系统的组成。

(1) 门禁管理系统设备。门禁管理系统由计算机服务器、门禁控制器区域控制器、读卡器、门锁、门磁、出门按钮等组成 (如图1所示) :

(2) 系统工作流程。用户持卡进门时将卡片放在读卡器的读卡区域, 卡片上的信息通过读卡器上传到门禁控制器, 控制器判断卡片的合法性, 如果通过认证, 控制器所接电控锁打开, 并伴随“嘟”提示音, 如果是非法卡, 则禁止进入, 伴随清脆的“叮”报警声。同时服务器电脑显示并保存进门的记录, 包含用户信息及进门时间等。

3. 南京工业大学逸夫图书馆的门禁使用情况

逸夫图书馆是三个图书馆中最大的图书馆, 读者访问量也是最大的。图2为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2月1日逸夫图书馆每天各时间段进馆的总人数。从图中可以看出上午8点, 中午12点及下午5点, 进馆的人数最多, 这三个时间段, 门禁系统压力非常大;再从整个学期的人数来看, 一共约有580 000人进入逸夫图书馆, 逸夫图书馆总共只有5个门禁, 均摊下来, 每个门闸一学期需要通过10万人次。

4. 高校图书馆门禁管理系统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门禁管理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主要分为两个问题:人为问题和技术问题。 (1) 人为问题。从图2可以看出, 逸夫图书馆人流量很大, 平均每个门闸每学期需要通过10万人次。逸夫图书馆共有5个门闸, 一楼有3个门闸, 三楼有2个门闸。师生刷卡进馆, 喜欢走最方便的门, 这就造成了各个门闸通过人数的不同, 门闸的负荷也各不相同。其中一楼中间的门闸通过的读者最多, 这就造成了该门闸是最容易出现问题。读者首次进入图书馆, 对门禁管理系统不熟悉。当读者使用一卡通刷卡之后, 操作过快, 门闸没有打开, 读者就急着入馆, 门闸必定会阻止读者, 这样, 读者与门闸会发生碰撞, 随着碰撞次数的增加, 门闸内部齿轮与爪子会发生偏移, 最后彻底卡死。门闸与门柱固定的螺丝会松动甚至螺丝会断裂在门柱里, 门闸就变成活动门闸了, 起不到防护的作用了。读者在初次使用剪刀式门禁时, 内心可能有点担心。读者从刷卡打开门闸到门闸打开, 中间间隔大概只有2~3秒, 若读者通过的时间慢了, 有可能被门闸夹住, 不仅门闸会有损伤, 还使读者心理产生阴影。由于读者人流量很大, 有时会有读者不小心碰到门柱底部的网线, 导致门闸与服务器联接断开, 整个门禁管理系统直接瘫痪。 (2) 技术问题。剪刀式门禁自从在逸夫图书馆投入使用以来, 几乎没有出现过大的问题, 极少见的情况是门闸死机, 扇叶卡死, 刷卡没有反应。油压式门禁问题比较多, 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门闸老化严重。门闸内部运行主要是靠磁铁、弹簧、爪子、齿轮。而这些都会有磨损, 尤其是弹簧。读者刷卡成功, 磁铁产生吸引力, 将爪子拉离齿轮。等读者推开门闸, 磁铁吸引力消失, 弹簧复位爪子。随着时间的推移, 弹簧弹力不足, 导致爪子不能被拉离齿轮或者爪子不能复位, 门闸也就不能正常运转了。第二, 服务器死机。服务器软件需要监控入馆读者的信息又要统计门禁管理的众多数据还要控制门闸的运转, 可以说服务器是整套门禁系统最重要的部分。但是服务器得不到休息, 必须24小时开启。在人流量大, 访问量大, 数据繁多的环境下, 服务器会出现死机, 导致整套门禁管理系统直接瘫痪。第三, 读卡器死机。图书馆采用的读卡器与门禁系统所在公司不是同一家, 读卡器不配套, 图书馆的人流量太大, 刷卡超负荷运转, 达到一定的程度, 读卡器就会死机, 则相应的门闸就不能工作。第四, 软件故障。图书馆员每个月都需要查询这个月的门禁数据。每当查询的时候, 服务器CPU占用资源极高。数据越大, 查询时间越久。这时门闸反应就会变慢, 一般会比正常反应速度慢4~5秒, 影响读者入馆的时间。第五, 停电故障。图书馆突然停电, 门禁管理系统自然瘫痪, 若是停电时间较短, 读者可以离开图书馆, 但是UPS只能支持供电20分钟, 若是停电时间超过20分钟, 读者则不能离开。门禁系统此时不能监控图书。为了防止图书被读者带离图书馆, 只能希望读者配合图书馆员的工作, 等待来电后, 方可离开图书馆。

三、门禁管理系统的维护对策

高校图书馆门禁管理系统结构组成都不复杂, 但是每个组成部分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无论哪个环节出现故障, 整套系统都会陷入瘫痪。因此, 如何维护高校图书馆门禁管理系统, 采取什么样的对策维护, 成为了图书馆人老生常谈的话题。笔者认为, 可以政策性对策与技术性对策两个方面加以考虑。

1. 政策性对策。

(1) 提高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 热忱为广大读者服务。图书馆的主旨是为广大读者服务, 而服务的主体是我们图书馆员。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了, 图书馆的整体服务器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入馆读者首次进入图书馆, 不了解门禁系统导致与门闸相撞, 图书馆员应当多家注意和观察, 并及时有效的引导读者, 耐心的讲解, 善意的指导, 让读者能快速的了解门禁系统, 避免下次继续发生类似的事情。这样不仅就可以将门闸的一些人为造成的问题下降到最低, 大大的提高门闸的使用寿命, 而且还能消除读者撞击门闸的尴尬心理, 大幅度降低读者的负面情绪, 让读者愿意经常来图书馆学习, 提高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对读者提出的意见反馈, 要予以高度重视, 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及时纠正, 及时调节, 及时解决, 避免问题升级。 (2) 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让读者感受到浓厚的学习氛围。门禁系统启用后, 图书馆的环境发生了变化, 读者使用一卡通刷卡进馆更加方便快捷, 避免了以往排队登记的繁琐步骤, 图书馆舒适、安静、整洁, 这里冬暖夏凉, 是读者最佳的学习场所。良好的人文气息和浓厚的学习氛围能吸引更多的读者来图书馆学习, 使得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图书馆应为了营造充满人文气息的图书馆而努力。 (3) 以人为本, 开展人性化服务, 尽可能满足读者的需求。重视读者的需求, 要始终坚持读者至上的服务宗旨, 为读者考虑, 从读者的角度出发, 取消各种繁杂的手续, 最大限度节约读者的时间。培养读者的信息素养, 让读者能够懂得如何获取信息, 并能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要得信息, 提高读者和图书馆员整体的工作效率, 大幅度提升图书馆资源利用率。

2. 技术性对策。

(1) 硬件维护。门禁是整套门禁系统是门禁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每天有大量的读者使用它, 因此, 它也是最容易损坏的部分。门禁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包括读卡器、门柱、门闸。读者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读卡器和门闸。读卡机死机的情况较多, 大多情况下重启读卡机就可以了, 若是芯片烧毁, 则需要更换新的读卡器了, 随着不断的尝试, 新一代的读卡器更新后。类似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少。门闸损坏的情况有很多, 主要提到几点:第一, 门柱与门闸的螺丝断裂, 这种情况需要将门闸卸下来, 将门柱180度旋转, 采用另一边的螺孔, 门柱设计之初, 两边都设计了两个螺孔, 预防螺丝断裂的情况, 若是两边的螺丝都断裂在门柱以内, 只能更换门柱。第二, 爪子与门柱齿轮卡死或卡不住, 两种情况都与磁铁连接的弹簧有关, 前一种情况是弹簧弹力太强, 需要人为降低弹簧的弹力, 后一种则是弹力太弱, 需要截掉部分弹簧, 增强弹力或者更换新的弹簧;还有一种可能是人为碰撞门闸过多, 使齿轮与爪子卡死, 这种情况, 只需人为的扳动门闸, 使爪子与门柱脱离卡死状态即可。第三, 有时门闸内部有些零件损坏, 则需要更换零件, 需要厂家上门更换, 这时工作人员应该打开线控开关, 使门闸处于打开状态。此种状态不影响服务器对读者信息监控, 无论刷卡成功与否都不能阻止读者入馆, 这时需要物业和图书馆员监督读者, 请读者出示有效证件。门柱一般很少出现问题, 极少数情况网络不通, 可能与门柱内部网络端口有关, 必要时, 拆开门柱, 检查线路端口。 (2) 软件维护。门禁系统服务器安装了3款软件, 分别有统计, 监督, 监控的作用。统计软件负责统计年月日读者的数量;监督软件负责监督门禁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监控软件负责监控读者的信息。3款软件缺一不可, 相辅相成。

读者访问量负荷大的时候, 服务器会死机, 整个系统会瘫痪。首先请物业打开线控开关, 让读者凭有效证件入馆, 然后再启动服务器, 打开监督软件, 刷新各个门禁, 使门禁恢复工作。统计软件能直接影响其他两款软件的反应速度, 间接读卡器的反应速度, 大约比平时延迟4秒左右, 若图书馆员需要统计数据, 必须先打开线控开关, 待数据统计完毕之后再关闭线控开关, 避免给读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服务器网络直接影响整套门禁管理系统, 网络断开会直接导致系统瘫痪, 及时排查网络故障非常重要。若是停电或者交换机故障, 还需打开线控开关, 以免发生混乱。待网络恢复, 须刷新监督软件, 使门禁门闸恢复使用。

四、结束语

剑桥大学图书馆的“朝圣”者 篇9

剑桥大学图书馆有一幅突兀的外表,像国内抗日战争时期碉堡炮楼的样子、粗瓦陋砖地矗立在一片青翠之中。“9·11”后盛传恐怖分子转战英国,我总暗自担忧这座高大的建筑可能被他们相中、成为下一个惨遭攻击的目标。不过一踏入图书馆的大门,却是另一番景象。每一次我推动那厚重的旋转门,就仿佛开启历史的暗道,随着一股纸张与腐木混合的幽香,滑入尘封的中世纪。头顶上都铎王朝的华丽吊灯摇摇欲坠,柜台后永远站着神情肃穆的图书管理员先生。他微一颔首,你便得赶紧掏出那张宝贝似的学生卡,就像掏出一张通向魔法师迷宫的通行证。我至今仍然记得第一次走进这座迷宫时,光是在大厅的图书馆方位地图与索引面前,我就驻足了近一个小时,终于发现我所学经管类的专业书籍只占据了偌大一座图书馆南翼六层、七层的两个夹道。更大的空间则被物理、化学、机械、电子、医药、哲学、历史、艺术、宗教、各国文学等等学科所瓜分,年代久远的书籍还单归入珍本阅览室,只可在馆内阅读,不能借出。这每一块空间单划出来,都称得上是一座独立的图书馆,但在剑桥大学图书馆中,却都只能是不可或缺的一小部分。由于藏书众多,每年新增书目速度太快,图书管理就成了一项繁重而艰巨的工作,为新书编码、做索引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尽管当年出版的新书已收入馆内,却无法在这座图书馆中查到。

大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自知这太过丰富的图书馆藏会令学生却步,每学期初都会义务举办各类主题的图书馆使用讲座,从最基本的概况介绍,具体至某一专业的资料查阅、电子阅览的辅导,可谓细致入微,用心良苦。即便参加了这样的活动,我仍是一头雾水,愈发震撼于这座迷宫的博大和自己个体的渺小。对我而言,较之剑桥其他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更为神圣、更有诗意,我一直坚信在这儿我得以更贴近剑桥精神的内质,获求更纯净的学术信仰。

头几次去大学图书馆对于我来讲,更像是一种瞻仰,而非借阅的行为。走在狭窄幽暗的书架之间,书脊上寂静的尘埃让我的呼吸都沉淀下来,怕惊动了正沉溺书海的学者,更怕惊动了书页间、地板下那些不朽的灵魂。晴朗的午后,在走廊里游走就是最好的享受,当我的指尖无意中擦过几百年前刻在橡木书桌上的凹槽,抬头瞥见墙上巨幅肖像的温柔目光,或是在岔道中迷失、穿过一扇未知大门时发现门脚边流动着自己的影子,与图书馆融为一体的欲望和体验便会在一瞬间电流般将我击中,我几乎忍不住双膝跪倒在地,幸福地泪流满面。

然而更多的时候,是无数个凄风苦雨的清晨黄昏,我徘徊着,寻找着阴影里那些寂寞却永恒的精神。手扶着冰凉的铁质悬梯栏杆往上去,四周是无边的寂静,鞋子触碰铁板楼梯的声响因而更加刺耳,直叫我脖颈后的汗毛都竖了起来,有一种探险的恐惧和快感。上面一层更加没有人,光线从密密麻麻的书架间吝啬地透过来,带着纸张浓重的霉味。却是这般不那么好闻的味道,让我至今思念不已。

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往往比院系图书馆的破旧,想来是因为年代更久远,借阅的人更多。同样一部书,系里收藏的是最新最近的版本,而大学图书馆里的则是最早的那个版本。一册书从书架上抽出来,手指或许就黑了,浮尘日久天长浸蚀到书皮的纹理之中,再怎么擦拭也褪不去那层暗淡。我总是有一种错觉,以为这里的书比其他图书馆的书更重。难道是灰尘的重量吗?灰尘是大学图书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猜想我所孜孜寻找的那些伟大的灵魂——写书人的灵魂和读书人的灵魂,也许就寄居其中。于是,两百页的一本薄书,在手中掂量,竟然有不可承受之重。

在一个阴霾的下午,我又登上人迹稀少的南翼六层。窗边的长桌,正襟危坐着一位银灰色头发的先生。从侧面扫了一眼他的轮廓,我突然心中一紧,他不正是商学院德高望重的渥什姆教授吗?他穿着淡紫色的衬衫,全神贯注在面前的一大摞书里,像个年轻的学生一样埋头做着笔记,只听得见他钢笔擦着纸面沙沙的声音。我有一刹那的冲动想走上去与他攀谈,请教他读书心得。不过我没有那么做,不论是大声喧哗或窃窃私语,在这座图书馆里都显得突兀和多余。我只是静静从他身后走过,一种温暖悄悄在我心底蔓延。在这样一个平凡的日子,看到我所崇敬的师长如此沉醉于治学,这个雕塑般的画面比任何叫人勤奋读书的训导都更打动我。

然而,当抽象的感觉变为具象的借书行为,剑桥大学图书馆就成了真正令我头痛的藏宝地。也许是因为藏书太多,这座图书馆书籍代码的编排方式十分特别,找起书来不很容易。没有经验的我好几次借书都大费周折。明明在网上查到要借书目的代码,确知它此刻就乖乖躺在图书馆的某个角落里等我来借,却怎么也找不到它的藏身所在。运气好的时候,遇上熟悉索引又热情的好心人指点迷津,才在灯火阑珊处觅见了它的身影。运气不好时,求助的对象也毫无头绪,有时头发花白的老先生为了我眯起眼睛一排排书架查找,找不到便脸红红的,比我还难过,仿佛倒像是他们对不住我似的。

尽管有着许多的烦恼,在我的记忆里,大学图书馆却总是同至纯至美联系在一起。从系里去大学图书馆,便必须经过空阔的皇后大道。一次又一次,国王学院雄伟的礼拜堂就在我毫无防备之下,突然撞进我的视线。我至今仍记得第一次它撞入我眼帘所带来的那种震撼。那天天气晴朗,柔和的阳光中,礼拜堂也被染成了金色。高大,肃穆,不动声色地伫立在一片绿野之中,仿佛是天堂的人口。如果是从学院里去图书馆,便得拐到一条蜿蜒狭长的绿色小径上去。两旁的植物浓密得几乎搭起一座弯弯的花棚,脚边总有色彩艳丽的无名野花高傲地怒放,空气湿漉漉的,隐隐有股世外桃源般的清凉味道。不论是骑车匆匆经过皇后大道,还是静静走进绿色小径,通往大学图书馆的路上,我胸中怀着的,总是一颗“朝圣”者的心。

应用型大学图书馆 篇10

张计龙副馆长首先向笔者介绍了复旦大学图书馆的概况:复旦大学图书馆前身为戊午阅览室, 1922年正式建馆。现由文科馆、理科馆、医科馆、张江馆和江湾馆5个分馆组成, 馆舍面积55933m2。截至2009年底, 馆藏文献498.9万册, 年订购中西文纸本期刊7000余种, 可使用的电子图书127万种, 中西文全文电子期刊3万余种, 各类数据库242种。现有在职职工193人, 其中正高职称6人, 副高职称32人, 中级职称89人。设有采编部、文科流通部、理科流通部、医科流通部、报刊部、古籍部、数字化部、参考咨询部、科技查新工作站等工作部门。复旦大学图书馆是全国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馆, 是CASHL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的两个全国中心馆之一。

图书馆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 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是图书馆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复旦大学图书馆在方便读者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方面, 做了大量工作, 成效突出。

一、以系统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1. 安全保障系统的开发

虽然张计龙副馆长在图书馆工作只有两年时间, 但他之前在信息中心工作时就已经开始高校公共服务体系软件开发工作。如从2001年开始的大学资源计划 (University Resource Planning, URP) , 全校共享数据平台以及全校统一身份认证, 再到学生管理、学生迎新系统、学生离校以及E-Learning系统等张计龙副馆长都有参与。关于E-Learning系统, 他表示, 到图书馆工作后才发现信息中心开发的系统与图书馆工作是有交叉的, 只是由于部门之间没有沟通协调好, 而没有充分发挥其效能。目前, 复旦大学已经逐步开始在信息化校园环境下建设数字图书馆, 并加强了部门之间的协作。另一方面, 他们也注意到数字图书馆建设应有自己专业性的特点, 因此, 学校信息中心在介入方式上以提供基础服务为主, 如网络建设等。张计龙副馆长告诉笔者, 目前他正在做的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二是深化服务。

(1) 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随着信息化程度不断地提高, 有很多企业在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方面做了很好的设计和开发, 可以使读者很方便地实现跨库检索功能。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所需的资源可以从企业那里购买, 对此他们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而对于购买的资源怎样利用好、怎样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则是复旦大学图书馆管理者关注的焦点。为此, 他们专门组织人员研究了数字图书馆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张计龙副馆长将其命名为“DL-Support” (Digital Library Support) :基于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致力于提升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可访问性和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的可服务性, 以用户为核心的分层IT技术保障体系。在采访中, 他特别强调了“体系”二字, 他说“DL-Support”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而不仅仅是一个模块, 这样才能保证能够很好地去使用它。该体系从技术方面将用户群做了划分, 如普通读者、工作人员等, 从而分类、分等级向读者提供不同的服务。

(2) 图书馆内部工作人员技术支持

“DL-Support”系统不仅用于读者管理和服务, 也用于图书馆内部工作人员的管理。图书馆老师在工作时也需要使用计算机和端口, 当出现问题时怎样进行修理, 可由该系统来进行统一调配和管理。“D L-Support”系统中开发了缺陷跟踪平台、BBS系统、馆务系统和文档共享平台, 来进行图书馆内部工作人员管理。缺陷跟踪平台, 可对图书馆所有软硬件进行实时跟踪, 可将流程透明化。如当工作人员发现系统有缺陷时, 可以通过缺陷跟踪平台系统与技术人员内部沟通与交流。通过文档共享平台可将技术文档及会议P P T放在图书馆网站上, 馆内人员可在权限内访问或版本控制。

(3) 技术人员培训

技术人员是项目开发的核心, 但往往容易被忽视。曾经担任过信息中心负责人的张计龙副馆长非常重视技术人员的培训, 为他们提供了很多学习机会。“以前不仅是在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 包括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 也往往忽视了技术人员的培训, 事实上技术人员也需要支持。很多图书馆技术人员的主要工作是查杀病毒、重装系统等。而技术人员想做一些开发和创新工作是很困难的, 面临巨大的挑战, 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去学习快速发展的新技术, 很快就落伍了。”在采访中他表示。

在他的带领下, 复旦大学图书馆自主开发了大量监控报警平台, 如通过视频对机房安全、机房环境进行监控, 包括空调温度湿度是否合适、电力供应是否正常、有没有发生短路等, 一旦其中某一系统出现问题, 资源不能被正常使用, 系统将会通过报警平台自动报警并通过短信等形式报告给相关技术人员, 技术人员只需在系统发出警报后对设备进行调试和维修, 而不用像以前那样一天24小时都进行人工监控。在采用“DL-Support”系统之前, 即使有技术人员轮班对软硬件系统进行全天监控, 也往往是由读者先发现问题。该系统的开发和使用, 不仅可以为读者提供更高效、优质的服务, 还可将技术人员“解放”出来, 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新技术的学习和新系统开发,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目前复旦大学图书馆正和学校信息办共同开发“校外实名制图书馆资源访问系统”。据他介绍, 这一系统优于其他高校普遍采用的V P N的地方在于安全性更强, 使用更加方便, 用户启用专用插件后, 系统即可以自动进行资源访问识别而无需任何设置。相比之下V P N可能造成用户登录后可以访问校内其他资源造成信息泄露, 而他们开发的新系统则可以很好的保护这些资源。

2. 深化服务

在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 有些工作可以借助企业完成, 如购买企业开发的设备和数字资源等, 但有些方面是企业做不到的, 而这些内容往往是高校最需要的。这就需要由高校自己来完成, 张计龙副馆长在这里所说的“深化服务”, 包括为学科服务和对掌握的资源深加工两个方面。利用“DL-Support”系统做好用户记录, 对读者的访问次数、借阅书目等进行分析, 从而为学科建设做服务。这些事情是企业做不到的, 因为要完成这些工作, 需要跨库或跨系统收集原始数据, 大量的第一手资源是企业得不到的。电子资源访问记录做深入分析, 对学科热点进行深入统计和分析, 从而发现学科发展趋势, 如通过输入关键词发现交叉学科等, 为院系学科建设做服务。

二、“通借通还”服务

复旦大学与其他高校图书馆面临相同的发展困境:分馆多、校区分散、经费有限、馆际间图书流通量大, 这些问题给传统图书馆建设带来了很大压力。目前复旦大学图书馆在采购新书时, 大部分书目都是购入单本, 只有少量书籍会购入复本。给学生借阅书籍, 特别是人文社科类书籍带来了很大压力。为方便读者借阅同时提高纸质图书的利用率, 复旦大学图书馆在5个分馆间开展了“通借通还”服务。读者可通过O P A C系统预约“在架上”状态的异馆图书和“外借”状态的任何馆图书, 图书所在馆的老师则会把在馆的图书整理、打包, 然后交由物流公司将这些书运送到学生所在校区的图书馆。在预约图书到馆后, 系统会以电子邮件的方式通知学生取书, 通知中包括取书地点和保留截止日期等详细信息。在学生阅览完图书后, 可在任一馆还书, 由本馆老师负责将图书整理、打包, 交由物流公司运往其他馆或发还图书所属馆。张副馆长告诉笔者, 预约图书由物流公司运送是为了节省资金, 图书馆每年可因此节约很多车辆购置、养护和使用经费。基于OPAC系统的“通借通还”服务为同学们提供了方便, 同时也建立了相应的监督机制。对在有效期限内不到指定地点取预约图书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读者, 记录违规次数1次, 暂停预约权限, 并在读者再次登录系统时予以提示。

三、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发展目标

在采访过程中, 张副馆长透露出很多关于复旦大学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构想, 但当笔者请他介绍一下图书馆未来发展目标时, 他一再强调自己是理科出身, 只谈已经做过的事情, 对仍在构想中还没有付诸行动的工作不想多说。“我们更关注具体工作, 对图书馆工作来说实践最重要, 有些从理论上成立的东西在实践中或许会根本不可行。”他肯定的表示, 复旦大学图书馆未来发展目标一定是以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宗旨。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 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同样重要, 因此, 学校图书馆未来的规划和发展也不能脱离其核心。图书馆的定位就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为师生学业进步和学术研究提供更为丰富和人性化的服务。在不久的将来, 复旦大学图书馆将在基础设施和应用管理系统方面建设成环境更适宜、资源更便捷、学术氛围更浓厚的高校图书馆。

四、对论坛的建议

当谈到本届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时, 张副馆长首先从论坛组织和会务安排方面给予了肯定, 同时对论坛提出了两点建议:

1. 增加分组研讨机会

报告只是单方面的演讲, 提供给大家的交流机会不多, 这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如果在每个论坛上设立沙龙, 效果可能会更好:大沙龙可以高峰论坛的形式就高校图书馆馆长关心的某些热点问题展开探讨;另一方面可在论坛同期举办小沙龙, 为图书馆馆长和其他负责人提供更多交流机会。

2. 以实践为中心

就图书馆论坛而言, 理论性的内容可以适当减少, 因为新的理论毕竟有限, 而图书馆馆长更关心的还是实际问题的解决, 因此可以增加案例和实践探索的比例。

五、结束语

上一篇:现代包装装潢设计下一篇:有机酸阴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