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保护建议

2024-08-22

开发保护建议(精选12篇)

开发保护建议 篇1

一、地质遗迹资源的概况

彭水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 四川盆地盆周山区, 受北东向褶皱构造所控制, 形成了宏伟壮观的北北东向山脉河谷以及小型山间盆地的地貌;县域内碳酸盐岩广泛分布, 岩溶地貌极其发育。水系发育;地层出露较齐全, 从震旦系到第四系, 除第三系地层外均有不同程度出露。境内地质遗迹资源十分丰富。

彭水县境内的地质遗迹资源主要以岩溶地貌、流水侵蚀地貌以及水体景观为主, 并兼有地质构造、古生物遗迹以及地层剖面等景观, 是人们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以及科考科普的理想胜地。经调查, 彭水县现有地质遗迹点62处, 县地质遗迹资源的概况如表 (1) 所示:

经评价, 境内有国家级地质遗迹点5处, 分别为后灶河伏流、飞盐泉、马岩、石磨岩和神龙谷, 占全县地质遗迹总数的8%;有省级地质遗迹点57处, 占总数92%, 如郁山背斜、马蜂峡、中井河峡谷、黄泥泉等。

国家级地质遗迹点的对比评价如下:

飞盐泉:地质时代早, 来自寒武奥陶两纪地层, 属下部古生代地层中之卤水, 是四川盆地盐矿地质时代中最早的。盐矿埋藏浅, 多天然出露, 位于喀斯特溶洞附近。这在四川井盐地质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后灶河伏流:后灶河伏流长约3km, 适宜游览皮划艇通过的长度约为2.7km, 洞内平均高度为15.8m, 最高处36m, 宽度为10~29m。由于断裂切割和地表降水入渗对洞体的影响, 洞内产生大量的崩塌堆积, 石笋、钟乳石星罗棋布, 两岸的边石坝众多, 同时发育多条小型支洞。后灶河伏流内的边石坝景观群多达12处, 且与盐井群伴生发育、与郁山背斜和郁山正断层等构造相得益彰的地下暗河, 此特征在龙宫地下暗河等国内大部分伏流景观中, 是极其罕见的。从旅游价值的角度评判, 后灶河伏流及后灶河地表流组成的适宜漂流河道长度约9km, 囊括了地下漂流和地面漂流两种不同的体验感官, 无论是漂流长度和漂流环境, 在国内已开发的地质旅游景区中, 实属罕见。

马岩:垂直高度最高达900m, 横向绵延约30公里, 马岩的绝壁分为三个阶梯, 具有美学欣赏价值和旅游价值。

石磨岩:为一岩溶形态聚集的景点群, 其中较为突出的岩溶形态为“石莲花”和“神龟探头”两个“石鼓”。且两个“石鼓”——“石莲花”和“神龟探头”的距离不足30m;与国内著名的岩溶石林、石芽景区, 如云南路南石林、四川兴文石林等相比, 鞍子石磨岩景点群在石林、石芽上虽不突出, 但在短距离内出露两个因岩溶作用和差异风化形成的两个“石鼓”实则为镇园之宝, 在国内范围内罕见。

神龙谷:该地质遗迹点实则为一峡谷型天坑, 四周陡峭且封闭, 坑口长约1000m, 坑深约300m, 上口宽约200m, 谷底平均宽度为100m, 天坑坑口的形状是一个狭长的矩形, 长约1000m, 宽约150m, 矩形短边即为地下暗河的出口和井口, 也为天坑坑口的上口和下口, 属于塌陷型天坑。该天坑的独到之处就在于其坑口形状, 国内外的绝大部分知名天坑, 例如奉节小寨天坑、凤山-乐业的大石围天坑、武隆中石院天坑等, 其坑口形状均为圆形或椭圆形。

二、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

彭水县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程度低, 除乌江画廊、青龙洞等2处地质遗迹进行保护及开发旅游外, 其余均未进行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

三、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及其开发利用建议

1、继续加强地质遗迹资源调查, 切实掌握家底。

彭水县特殊的地质历史条件, 决定境内拥有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目前, 仅进行了部分区域地质遗迹资源调查, 掌握了部分情况;但总的来说, 家底尚不清楚。因此, 必须继续加强地质遗迹资源调查, 切实掌握家底, 才能真正做好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工作。2、切实做好全县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

应根据全县地质遗迹资源情况, 保护和开发利用现状, 结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旅游规划、交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提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目标、方案、政策措施等。

3、坚持在开发中保护, 在保护中开发, 集中力量对境内的国家级地质遗迹资源进行有效保护与开发利用。

资金仍是当前制约地质遗迹资源有效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最大瓶颈, 要立即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如建议地质公园、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 引进旅游投资主体进行保护与开发等方式进行破解。要在未来5年内, 对全县5个国家级地质遗迹点进行有效保护与开发利用, 力争实现保护设施完善, 开发利用科学有序, 实行开门接待游客。

4、突出重点, 实行资源分级保护管理。

严格结合相关的地质景观质量等级评价标准, 对所有地质遗迹进行等级划分, 分别制定不同等级地质遗迹的管理办法, 对不同等级的地质遗迹进行分级保护管理。

5、严格执法, 严厉打击破坏地质遗迹资源各种违法行为。

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 严格执法, 禁止在地质遗迹保护区域进行的乱砍乱伐以及采石采矿、爆破等破坏地质遗迹资源的的行为发生, 一经发现要予以严厉打击。

6、加强宣传, 切实提高广大群众保护地质遗迹资源意识和能力。

要加强地质遗迹资源保护法律、法规、规章, 保护地质遗迹资源重要意义和地质遗迹保护方法及手段的宣传, 切实提高广大群众保护地质遗迹资源意识和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彭水县境内拥有一流的地质遗迹资源, 如果能实现对其的合理开发利用, 将带来的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因此, 我们要立足资源实际, 客观科学做好资源的研究评价工作, 明确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目标任务, 扎扎实实的做好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各项工作, 争取早日实现彭水县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新突破。

摘要:地球在漫长演化过程中, 给人类经济建设发展创造了丰富多样的地质遗迹资源, 怎样在不破坏地质遗迹的前提下, 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就成为目前相关主管部门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彭水县地质遗迹资源十分丰富, 但其保护及开发利用程度低。为了对当地的地质遗迹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及其开发利用,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本文就彭水县地质遗迹资源概况, 目前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并就做好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措施, 力求尽快实现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利用相关工作新突破, 从而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彭水县,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建议

参考文献

[1]孟彩萍.黄河壶口瀑布地质遗迹资源及其旅游开发利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03.

开发保护建议 篇2

摘要:通过卷帙浩繁的古籍,我们可以知晓一个民族的发展历程;通过浩如烟海的古籍,我们可以探究一个国家的前世今生。古籍,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用独特的文字方式,记载着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承载着中华人民的精神智慧。古籍的保护与开发,是当下开展古籍工作的两个重点,它们两者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只有切实做好古籍的保护与开发工作,才能让古籍承载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在新时代得以完美呈现。

关键词:古籍;保护;开发

古籍本身是一种非可再生的资源,与此同时古籍在流传的过程,遭受到许多不同因素的破坏,流传至今,已经处于一个百不一存的状态。如何在现阶段加强对古籍的保护,如何在古籍得到有效保护的基础上,挖掘古籍潜在的价值,让古籍能在新时期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依然是当下开展古籍工作亟须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古籍保护与开发工作的情况并不乐观,相关工作人员还没有把该项工作当作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来抓,致使古籍的散佚情况时有出现,破损古籍的修复工作滞后,古籍价值的开发与利用失序,这一系列情况最终都造成了国有珍贵文化资源的无形流失。

一、古籍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和问题

(一)未建立重要性认识

只有对古籍的价值,建立科学合理的认知,才能让古籍的保护与开发工作思路明确、措施得当、收获成效。古籍的价值内涵丰富,它不是单一的某一种文化价值的载体,它是学术研究,文学艺术和文物遗产三者皆具的价值硕果。然而在日常的古籍工作中,大多数相关工作人员,对古籍的价值缺乏有效的认识,在工作中缺乏价值指引,造成行动和目的相背离,让古籍的保护与开发工作陷入自我封闭、难以发展的境地。“中华古籍保护计划”颁布和推行前,很多古籍的保存场所和相关工作人员,没有认识到古籍的多重价值身份,忽略对古籍的保护,很多古籍的存放条件恶劣,部分破损古籍被当作废品处理,古籍资源遭受大量的人为破坏;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颁布和推行后,很多古籍的保存场所和相关工作人员,意识到了古籍的重要性,从各方面加强了对古籍的保护,但是这种保护没有与古籍开发有机结合,反而让保护变成了一种限制,最终古籍变成了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女子。同时因为古籍本身是历经岁月的物品,较为脆弱,接触使用时,需要借助专业的手法,减少二次伤害,而且古籍的内容相对晦涩难懂,对其受众群的要求较高,这就造成长时间以来,古籍都只是局限在给专业的科研人员和学术专家提供参考和帮助,社会大众在对古籍缺少了解的同时,也缺乏有效途径去进行古籍重要性的认知,因此古籍保护和开发能调动的力量只局限在特定的范围内,这使得古籍保护与开发工作的后劲不足。

(二)欠缺古籍人才队伍

据不完全统计,现今我国对大众开放的公共图书馆古籍藏书量已达到二千多万册,而与之相对的古籍编目和古籍修复从业人员的数目只有二百多人次。不难看出,我国古籍相关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庞大的编目和修复工作任务,无法得到有效完成,进而影响古籍保护与开发工作的进程。与此同时,为数不多的古籍从业人员中,有能力胜任古籍保护和开发工作的更是有限,相关古籍从业人员的发展和培养工作滞后,古籍工作行业面临着形势严峻的现实困境。古籍编目人员数量的不足、能力的不够,使得很多古籍藏书的编目整理工作,不能保质保量完成,造成古籍目录信息发布的迟缓,不利于古籍保存单位的古籍量统计工作的进行,也不利于古籍爱好者书籍借读活动的开展;古籍修复人员数量的不足、能力的不够,让很多亟待修复的古籍,没有得到及时的修复,也让古籍在修复过程中遭受二次损害的可能性增大。同时很多高校对古籍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滞后,师资力量投入不足,没有形成完备的古籍人才储备体系,造成在古籍的保护和开发中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大量缺乏,古籍人才队伍的建设刻不容缓。

(三)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古籍保护与开发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经费的投入。但是当前我用于古籍保护与开发的经费严重不足,仅依靠国家专项资金投入,远不能满足当下古籍保护和开发工作的需求。古籍保存环境的改善需要资金,古籍的编目修复需要资金,古籍人才队伍的建设需要资金,只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才能实现古籍保护和开发工作的标准化、流程化、体系化。同时有的藏馆虽然有相应的资金,但是对于古籍的购买和引进力度不够,一方面是因为古籍大多都是孤本留存,除了拥有个人收藏家愿意捐赠外,藏馆较难实现古籍原本数量的扩充;另一方面是因为通过新科技手段进行恢复和得以重现的新版古籍,大都价位较高,但是其受众群有限,使得藏馆在进行新版古籍引进的过程中望而却步。当前大多古籍保存单位和从业人员只注目于古籍的保护把相关的资金投放到对古籍保存环境的整改,对古籍修复能力的提升,没有把古籍的保护和古籍的开发结合起来,让资金的投入没有实现产出的价值,让古籍的保护工作变成了难以填满的无底洞,无形中增加了古籍工作的压力和难度。

二、古籍保护和开发的策略和建议

(一)改变旧有认识

我们知道古籍工作对从业者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同时古籍中的文字大多是文言文,需要相关的古籍阅读者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这些都造成古籍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度不高,再加上社会上对古籍的重视程度不够,宣扬传播不足,缺少让大众接近古籍、了解古籍的途径。使得古籍的保护和开发工作的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古籍的保护和开发,首先我们要加大对古籍重要性的宣传力度,针对当下青年行为意识和古籍保护开发脱离的现实情况,积极利用新媒体、新渠道进行古籍知识的宣扬传播,通过更为青年人接受的互联网途径,让我国的新生代认识到古籍这一文化财富的可贵,认识到古籍保护工作的紧急和迫切,把古籍保护工作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其次针对古籍内容晦涩难懂的问题,相关的专业研究人员,要加快古籍内容现代化翻译的脚步,让古籍有一个现代化的参照本读物,让更多的人能读懂古籍、了解古籍,从而激发其对古籍的热爱,以兴趣和热爱为导向,来培养古籍的忠实爱好者,通过古籍爱好者的口耳相传,来加大古籍的保护和开发的普及力度。再次相关的古籍保存单位,可以定期开展古籍保护和开发的讲座,制作播放相关的古籍记录片,进行珍贵古籍善本的展览,通过更多元的方式让古籍走进人们的视野。让古籍从养在深闺人未识逐渐转变到撩开面纱惊人艳。

(二)加强队伍建设

建立高素质的古籍从业人才队伍,是古籍保护与开发工作的核心落脚点。只有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输送到古籍工作岗位,才能让古籍工作得到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才能让庞大的编目和修复工作任务得到有序完成,才能最终实现古籍的保护和开发。古籍从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针对现有从业人员,专业技术不高,学历背景复杂,动手能力不强的状况,有系统有目的开展职业培训,提高现有从业人员对岗位的认知,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鼓励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岗位知识的自学和继续教育,通过研读书籍和再深造,来主动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古籍单位内部开展评优比赛和学优活动,让工作能力强的人员得到相应的荣誉和奖励,鼓励大家争当先进模范,树立榜样的力量,让先进带动后进,注重技能的传承,在单位内部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风气。另一方面,针对古籍从业人员数量不多的问题,要从教育本身入手,加快各高校古籍编目和古籍修复专业的建设脚步,健全相关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让学生通过学校系统的学习能够掌握相关的古籍工作知识,具备古籍工作的专业能力,毕业后能更好的投入到古籍工作中。同时通过学校的学习教育,让未来的古籍从业人员,建立起古籍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古籍的保护和开发工作,能根植于每个古籍从业人员的内心深处。通过对现有从业人员的优化,让已有血管恢复供血功能,通过对未来从业人员的培养,加快外来新鲜血液的供给,让古籍保护和开发工作整体的血脉通畅、激发活力。

(三)拓宽资金渠道

经费投入是古籍保护与开发工作中不能绕开的一环,足够的资金是古籍保护和开发工作能够得到有效执行的基础。有经济基础的支持才能让进行古籍保存环境的改善,才能顺利开展古籍的编目和修复,才可以进行古籍相关软硬件设施的配备和管理。单一依靠国家的资金和补贴,不能满足古籍工作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开源节流的方式,来打通古籍行业的资金链条。开源方面,通过把古籍资源和文化产业相结合,来实现古籍资源从文化价值到财富价值的转化,也让古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并重。对古籍资源中蕴含的民俗习惯、风俗礼仪、民间活动等进行挖掘和数字化保护,建立专门的数据库平台,这样即有利于古籍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宣传推广,让国家的民族文化得到有效继承和传播,同时通过对人们使用相关数据,进行有偿收费,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其次对古籍的修复和文化符号的利用,开发相关周边产品,完成古籍文化价值的实物转化,从而收获经济价值,如进行书法拓本的复制版销售。节流方面,古籍保存单位健全和完善古籍保护和开发工作的运行机制,对古籍的开发和保护工作进行一个系统的规划,避免重复性投入和资源滥用的行为。进行现有古籍资源的调查摸底,完成古籍资源的普查工作,在对现有古籍数量,古籍破损程度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编目和修复的工作,把相关的工作要责任到人,落实到事,让工作人员之间加强交流,避免调查结果和古籍的实际工作脱节,造成人力和财力资源的浪费。把古籍保护和古籍开发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保护促进开发,以开发推进保护,让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实现古籍资源的自我良性循环。

三、结语

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因此留存下来的古籍数量众多,这给我们研究古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类历史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很多珍贵的原始资料。古籍的存在,让不同时代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貌得以传承、延续和发展,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古籍的开发与保护,不是单依靠古籍保存单位和古籍从业人员就能做好的工作,它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把存在于古籍开发与保护工作中的拦路虎,各个击破,让能古籍保护和开发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让古籍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达拉夫.文献学视角下的蒙古文古籍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

[2]柳凯华.广西地区特色古籍资源数字化研究[D].广西大学.2015

[3]赵东.数字化生存下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2014

开发保护建议 篇3

【关键词】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国外

中图分类号:J0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7-0317-01

1 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瓶颈

1.1 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悖论:保护有保护的意义,开发有开发的目的

保护是有责任的对文化遗产价值给予完全的、可持续的、可解读的保护;开发是对文化遗产价值作为一种商品或资产进行有目的的利用,如何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之间寻找平衡点是目前国内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困惑。

1.2 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与开发文化遗产对地方经济的贡献之间的悖论

地方政府为了科学地保护文化遗产,需要在技术、资金、人才方面进行投入,但是文化遗产的开发往往是投入大于产出,遗产保护这一“惠遗产”功能,能够给政府带来多少政绩?

1.3 文化遗产保护与社区参与特别是居民利益之间的悖论

首先在文化遗产的规划方面我国目前往往是由少数专家讨论决定,没有引进社区参与机制,未广泛征求社区居民对遗产地基础设施、环境、政策的意见和建议,其次文化遗产在开发的过程中往往有专业的投资管理公司介入,由于缺少与社区居民的互动,开发的收益大部分流入了遗产的经营者,社区居民还处于贫困的状态。再次,在古村镇文化遗产的保护中,社区居民不仅需要保护他们物化的传统形态,也向往现代的生活方式,社区参与机制影响着社区居民对遗产公平性的感知和保护遗产的积极性。

1.4 文化遗产保护区最少干预原则与开发现代游览设施的悖论

最少干预性保护原则是《威尼斯宪章》中首先提出的,旨在对传统建筑进行修复时,以最少干预的方式进行,但是对文化遗产的修复以及为了使文化遗产对现代人具有可读性,在修葺和利用现代技术和游览设施上存在着对文化遗产不同程度的干预。

2 国外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措施

2.1政府保护世界遗产的多样化措施

(1)设置“世界遗产城市奖”,鼓励地方政府保护遗产

西班牙是仅次于意大利的世界遗产第二大国,为鼓励地方保护世界遗产,西班牙政府设立了“世界遗产城市奖”,评判的标准是文化遗产项目的内容和执行质量,以及是否与外部环境、城市形象十分融合,是否使历史遗迹重新得到社会关注,是否对其他遗迹的保存修复有借鉴作用[1]。奖项名额有两个,奖金共24,040欧元。

(2)多元化投资机制保护遗产

意大利政府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体现在资金方面,采用国家财政拨款、吸收私人投资以及社会公益资金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资机制,私人资本的介入包括“资助文化产业优惠法”、“文化遗产和可持续旅游交易所”等,并从1997年起专设文物彩票,每年从彩票收入中按比例增拨1.5亿欧元用于文物保护[2]。

(3)维护遗产旅游的和谐环境

柬埔寨政府在遗产景区的管理中以提供公共服务、咨询服务及稳定和谐的社会旅游环境为己任,在每一个宾馆、餐厅、公共服务点免费向游客提供包括餐厅、宾馆价格、服务质量的对比、体验项目的特点、价格、交通的组织等的解说小册子,而且一般提供3—4中语言服务。

2.2 多种措施与遗产地周边居民互动

国外对社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的较早,早在1980年Seeking就指出“一个真实合理的旅游规划中必须依靠普通社区居民和私营机构、非盈利组织的多方参与[3]”而我国对社区参与的研究多侧重于旅游扶贫理论的研究,社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不强,参与性行动更少。

(1)英国哈德良长城与周边居民互动的措施[4]

①利用解说系统促进遗产保护和社区发展,通过解说系统让游客知道去周边乡村哪里购物、就餐、停留。

②促进地方利益最大化,包括向游客推广当地服务业的项目,雇佣当地人才,发展新行业和地方供应链,提高社区经济可持续的能力。

③培养社区居民主权感和认同感,包括加强与当地居民沟通,使其理解管理者的意图,通过促销遗产景观和品牌来增加收入,激励社区居民对遗产的认同。

④鼓励居民成为遗产景观的保护者,实施自愿土地管理计划,把商品补贴变为景观的管理费,鼓励遗产地实现多元化发展。

⑤为地方教育提供各种机会,发展“教育和信息”项目,从小培养遗产保护意识,为地方教育提供了广泛的机会。

(2)柬埔寨对社区利益的重视

柬埔寨主管部门将文化遗产旅游收入的20%作为当地居民文化遗产保护、补贴以及教育的基金,并且鼓励当地人从事第三产业的服务,在吸引投资方面优先考虑当地人的投资和就业需要,外来投资者也必须以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岗位为前提。

2.3 保证文化遗产景观原始、自然、和谐的状态

在对文化遗产的最少干预方面,各国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1)保持原真性

意大利首先提出了对文化遗产原真性的整体保护原则,不仅保护建筑物本身,还要保存它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在对文化遗产的修葺方面,强调新修补处必须与原文物有明顯区别,形传统与现代的经典对话,并且要求尽量使用传统材料特别是文物原来的材料。

(2)保持原始性

柬埔寨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更加注重对原生态的保护和对自然的尊重,对文化遗产的修葺严格按照本来面目,并且认为文化遗产的旅游是一种体验文化遗产的生活方式,需要具备生活的各种要素,绝不干涉遗产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更不会为了保护遗产而将居民整体搬迁。

(3)保持生态性

美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更侧重于对景观的保护,针对遗产保护的法律认为国家公园和历史文化遗产地是国民欣赏自然和精神活动的场所,是激发爱国主义激情的神圣之地,严格禁止在遗产地修建索道,除了必要的公路外,严格限制其他机动交通。

以上是国外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举措的分析,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げ慰嘉南:

[1] 肖锡维.西班牙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及其工作启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06,04.

[2] 张国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09,04.

[3] Potts, T., and R. Harrell . Enhancing Communities for Sustainability: A Travel Ecology Approach. Tourism Analysis 3.

开发保护建议 篇4

延庆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境内,位于115°49′—116°29′E、40°28′—40°45′N,由龙庆峡园区和千家店园区组成,面积328km2。公园区域范围内出露的地层包括中、上元古界长城系、蓟县系和青白口系,中生界寒武系,新生界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公园内分布最广的岩石包括石英砂岩、白云质砂岩和白云岩[1,2],延庆地质公园区域地质具体情况见图1(封二)。经国土资源部审批通过,2002年规划并建设了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现正申报世界地质公园。

2 旅游资源类型

延庆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其核心旅游资源是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的古生物化石、瑰丽无比的喀斯特地貌、蜿蜒曲折的峡谷、景色迷人的水域并辅以文化悠久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1 地质遗迹资源

通过野外实地综合地质考察和全面收集相关资料,根据我国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并参考赵汀的地质遗迹类型分类方案[3,4],本文将北京延庆国家地质公园内的主要地质遗迹划分为四类:古生物化石遗迹、地貌类遗迹、构造类遗迹、沉积构造遗迹,延庆国家地质公园主要的地质遗迹分类见表1。

地质遗迹资源主要有:①古生物化石。园区内富含大量古生物化石资源,典型的有实体化石硅化木和遗迹化石恐龙足迹,分布于千家店园区内。硅化木位于地质公园的核心区,它是植物腐蚀完之前与含高浓度可溶性二氧化硅的矿物质热液有机交代充填并石化形成的,为沉积环境、沉积相特征以及古气候、古地理分析提供了具有参考意义的重要信息[5]。恐龙足迹位于地质公园核心区砂岩地层中,是北京地区首次发现恐龙存活过的证据。该发现对承接热河动物群和各种类恐龙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分析晚侏罗世华北地区恐龙动物群的构成和习性有重大的科学价值[6,7,8]。地质公园内还分布有大量的叠层石,它是细菌和藻类微生物群体所建造的有机沉积构造,对划分和对比某一地区的地层、地理、生物、环境的演变、灭绝规律有重要指示作用[9]。②地貌景观。延庆地质公园内地貌景观包括峡谷地貌和花岗岩地貌,其中峡谷地貌包括白河峡谷、龙庆峡、乌龙峡,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于峡谷两侧,主要包括天生桥、峰林、峰丛等。花岗岩地貌包括莲花山、古崖居、松山、八达岭花岗岩体等,其中八达岭花岗岩是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的典型代表[10]。此外,公园内发育流水地貌景观,主要为乌龙峡谷内的河流侧蚀凹槽、之子形峡谷等。③构造遗迹。公园内构造复杂,保存有各种构造遗迹。其中,千家店地区的褶皱构造十分发育,典型的主要有红石湾穹窿、六道河背斜等;公园内发育有各种规模的断层,如盘云岭正断层和规模宏大的山前断裂,反映了地层受构造作用影响强烈。此外,千家店地区的排字岭单斜构造,是一种由构造、剥蚀联合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被形象的称为“天书崖”。 ④沉积构造。公园范围内的雾迷山组白云岩中发育有常见的沉积构造:反映水流性质和水流方向的层理构造,包括交错层理、水平层理、平行层理;层面构造主要出露于侏罗系砂岩层面上,包括干涉波痕、网状干涉波痕和舌状波痕、泥裂和雨痕等。

2.2 其他旅游资源

延庆国家地质公园及延庆地区其他旅游资源主要有:①万里长城——八达岭。八达岭长城巍峨雄壮、气势磅礴,号称“居庸外镇”、“北门锁钥”,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它对历史和现实的重大影响是绝无仅有的。现存八达岭长城曾为居庸关险要屏障,是万里长城重要关口之一,是中华民族的象征。②古崖居。古崖居位于延庆西北部的张山营镇,置身于一条幽静的峡谷中,共有石室117间。它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崖居遗址,体现了地质与人文完美的融合,先后荣获了“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风景名胜区”、“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③野鸭湖湿地。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延庆县西北部,是北京市唯一的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稳定的水源及大面积滩涂、多种多样的植被类型,为众多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资源和良好的栖息、隐蔽条件以及繁殖场所,北京地区分布的所有的动物门类都可以在这里见到[13]。野鸭湖湿地为首都北京的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模式提供了示范,也为北京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提供了基地。④古文化遗迹与遗址。延庆国家地质公园所在地范围内有各种古文化遗迹、遗址,包括古营城、古城、古墓、古石刻、古戏楼和纪念碑等。这些遗址不仅体现了不同年代的建筑和艺术风格,还彰显了延庆县浓厚的文化底蕴。⑤其他自然景观资源。延庆地质公园及其周边范围内还包括其他优美的自然、人文景观,其中很多景点享誉国内外,包括百里山水画廊、松山景区、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水关长城、康熙草原、八达岭野生动物园等。延庆是仲夏休闲、山水骑游、会议庆典的绝佳场所。其中,八达岭长城杯首届北京国际自行车骑游大会于2011年在延庆举行;世界葡萄大会2014年将在北京延庆举办,这是首次在中国举行的全世界葡萄业界的“奥林匹克”盛会。

3 地质公园开发价值

北京延庆国家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类型丰富、品味高,开展旅游具有极大的资源优势及旅游开发价值。

3.1 科学价值

据调查,延庆恐龙足迹群为北京地区首次发现,它极大地丰富了土城子组的恐龙类群,为承接热河动物群提供了绝好的演化样本[6]。硅化木为北京地区罕见,为研究火山活动提供了依据,同时成为古气候和古环境变迁的证据。此外,中国北方典型的峡谷及特殊的构造地层成为研究燕山运动的最佳野外实验室。通过对地表岩溶地貌、河流等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研究流水地貌的形成过程。

3.2 美学价值

公园区域内岩层节理构造十分发育,岩石肢解破碎,在水力、风力作用下,在河谷两岸形成众多的象形石,造型非常奇特,观赏价值也非常高。此外,公园内的直立地层、单斜构造、褶皱构造的壮观无不显示大自然的雄伟壮观。

3.3 科普教育价值

北京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自开园接碑以来,先后与北京市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大中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建立了合作共建关系,开展了科研、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及相关活动,并于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随着公园科普设施的日益完善,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已经成为广大游客和青少年学习地质科普知识,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理想场所。

3.4 旅游开发价值

旅游开发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展地学科普游。目前,旅游者对旅游质量的要求不断增多,大多数旅游者希望在旅游的同时获得科学知识,因此开展科普旅游不但使旅游者体会到生理愉悦,而且达到心理愉悦的高度。二是公园内龙庆峡园区优美的环境,怡人的气候能使孤独的旅游者深深体会到一种无以言表的力量,旅游者可随心所欲地释放心情,将心境和大自然和谐相融。三是旅游经济。旅游活动的经济支出与旅游体验收获的性价比直接关系到旅游者的出行决策,也关系到旅游地旅游价值的实现。因此,门票价格以及制订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的价格,要全面考虑旅游活动对旅游者和地质公园“双赢”的经济价值,确保公园旅游价值的实现[14]。

4 地质遗迹保护及旅游开发建议

在延庆地质公园开发建设、地质遗迹保护、地质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结合地质公园旅游开发价值,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4.1 提高全民认识,加强保护措施

目前,延庆国家地质公园已经对部分硅化木进行了建设,对凉亭和玻璃围栏进行了保护。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综合考虑影响硅化木存留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应尽快对尚处于露天状态的原地硅化木采取统一的保护措施。重点对恐龙足迹和典型的构造、岩层剖面等进行保护,如加筑围栏减少游人的进入、建设遮罩防止雨水冲刷和风化侵蚀以及严格管理防止人为破坏。

4.2 整合地质遗迹与人文景观资源

人文景观是北京延庆国家地质公园发展旅游不可或缺的配套性旅游资源,加强地质遗迹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结合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还可以满足不同需求层次游客的喜好,促进园区内科学与人文的共同发展[15]。以古崖居为例,古崖居目前尚处于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层面,开展其地质遗迹旅游的保护意义重大,不仅可以增加其科学内涵,而且可吸引更多的游人前往旅游。

4.3 科普解说体系,深化旅游内涵

北京延庆国家地质公园要突出旅游设施人性化、食宿设施个性化、购娱设施特色化等特色,就必须加快公园范围内游客集散中心、服务站、休息亭、地质知识长廊等一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加强公园内景区周边各类食宿设施以及休闲度假区的建设,丰富度假区内的特色饮食和娱乐项目[16]。同时,协调基础设施建设与地质遗迹保护之间的关系,在重点地质遗迹保护区(如恐龙足迹点、硅化木保护区等)内禁止工程建设。为避免地质公园地质资源构成的相对单纯性和专业性给游客造成单调乏味感,延庆地质公园要加强旅游开发及游览组织工作和导游专业知识培训,编写充分体现景观内涵的导游手册和解说词,实现科普旅游。

4.4 加强科学研究,支撑国家地质公园发展的持续力

北京延庆国家地质公园园区内峡谷地貌、岩溶地貌、构造地貌、古生物化石等地质遗迹共存,科学研究涉及到地层学、古生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和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等诸多分支学科[17],因此可通过挖掘地质遗迹丰富的科学内涵,建立高等院校师生的教学和实习基地,通过对园区内峡谷地貌、岩溶地貌、构造地貌、古生物化石等学习、研究支撑国家地质公园的发展。

4.5 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延庆地质公园知名度

延庆国家地质公园尚未完全被外界广泛了解。在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努力做好地质公园建设的同时,通过建立延庆地质公园旅游网站,出版生动、富有趣味性的画册等多种不同手段,向社会推广延庆地质公园。此外,可通过电视、报刊、杂志等广告媒体对延庆地质公园进行旅游宣传,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甚至海外游客前来旅游,逐渐提高延庆国家地质公园的经济效益。

5 结语

本文对延庆国家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论述,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主要包括古生物化石类、地貌类、构造类及沉积构造;同时也对延庆国家地质公园内及延庆地区的其他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做了系统的介绍。针对延庆地质公园开发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公园进行旅游开发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科普教育价值以及旅游开发价值,作者提出了地质遗迹保护和旅游开发建议。延庆国家地质公园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毫无疑问将促进延庆县甚至北京市的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加强公园的自立能力,实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建立地质公园是保护地质遗迹、普及地质知识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在野外综合地质考察和全面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延庆国家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描述,概括了地质公园内人文景观资源。在此基础上,对公园的资源及旅游开发条件进行评价,进而从地质遗迹保护、管理体制和公园发展等方面提出地质遗迹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初步构想,为延庆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思路,确保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走上持续发展之路。

开发保护建议 篇5

一、红色旅游发展情况

**是**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承地。革命战争年代,支前模范**六姐妹名扬全国,孟良崮战役举世闻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三线军工、知青下乡、水利移民,**人民战天斗地,留有众多遗迹,红色文化资源遍布**。多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基调,以红色遗迹为核心,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传承红色基因,红色已成为**的一张亮丽名片,红色旅游成为**新型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精神为根,以红色文化为魂,把握机遇,大胆创新,先后建设了孟良崮(4A)、岱崮地貌中国军工文化园

(4A)、**六姐妹(3A)、大崮保卫战纪念馆(2A)、石龙湾湿地公园(2A)等红色旅游景区,成功打造了“红动中国、崮秀天下、世外桃源”县域旅游形象品牌,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红色旅游发展新路子。红色旅游已成为**旅游发展的一面重要旗帜。以孟良崮、岱崮地貌和**六姐妹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被评为“全国**红色教育旅游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区域品牌价值达到130.5亿元,品牌潜在价值298亿元。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县的红色旅游得到了一定发展,在全市红色旅游中处于领先地位,但与周边县区特别是沂南红色旅游的快速发展和在全国的知名度相比,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知名度还不大。孟良崮战役作为红色旅游资源,在省内、国内甚至世界均有一定知名度,但它是作为著名战例举世闻名的,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大,加上旅游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旅游档次和品位还不高,知名度还不够大。

二是体制机制需进一步理顺,开发建设力度不大。内部管理方面,孟良崮旅游区现有孟良崮陵园管委会、党教办、孟良崮旅游开发公司等多个单位管理使用,在开发、投入、建设、宣传、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清问题。外部表现方面,近年来投入不足,缺乏旅游新业态,游客参与度不高,坐等游客缺乏宣传,尚未形成完整的孟良崮红色旅游开发格局,经济效益不明显。

三是缺乏统一规划。红色旅游是**旅游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县虽然做了一些点上的规划,但是缺少统一的红色旅游形象品牌、红色旅游线路和红色旅游产品,在展示内容上存在雷同现象。

四是红色“旅游+”的文章做得不够。红色是**的一张亮丽名片,红色旅游+绿色+生态+休闲+养生是**旅游发展的重点,只有做好红色旅游+的文章,才能更好地带动**经济的发展。

五是缺乏有影响力的强势产品。我县虽有孟良崮、军工文化园、**六姐妹等具有高价值的旅游资源,但还未能开发出高档次的系列产品,红色旅游业仍停留在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的发展初级阶段,缺乏鲜明的旅游总体形象,旅游收入中门票收入比例高,致使旅游产业附加值偏低。

六是资金匮乏,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县里地方财力有限,近期很难拿出资金搞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开发,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红色旅游业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一是编制统一的红色旅游规划。聘请规划设计公司编制全县红色旅游总体规划,整合全县红色资源,形成统一的红色旅游形象品牌、红色旅游线路和红色旅游产品,在展示内容和形式上避免雷同现象。

二是加强政策扶持。建议各级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对我县红色资源开发给予倾斜,完善红色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使红色旅游业逐步做大做强。

开发保护建议 篇6

关键词:蒙药材 新疆地产蒙药植物资源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R2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2-0051-02

蒙药是蒙古民族的传统医药,具有完整而明确的理论体系,天然绿色,用药安全,临床疗效显著。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使蒙药的发展与中医药和藏医药相比,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现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最突出的问题是蒙药质量问题。蒙药质量下降归根结底是药材质量问题,正所谓“药材好,药才好”。但是蒙药材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却令人担忧,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因历史上交通不便,交流困难而同类植物资源分布广泛,各地蒙医就地取材导致了有些蒙药基源不清、药材存在多基源等情况,这种状况延续至今。(2)对蒙药植物资源缺乏全面的调查研究,因此对蒙药材资源分布、品质等状况了解不足。故导致蒙药道地药材产地不明。(3)受蒙药材所处自然环境的破坏及药材滥采滥挖现象严重的影响,导致野生药材资源短缺进而影响蒙药疗效。(4)部分蒙药药材的品种无统一的质量标准,质量控制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5)蒙古族分布地区跨度范围广、地区差异大,缺乏统筹协调、重点攻关。因此蒙药材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这些因素严重阻碍了蒙药材的开发和利用,制约了蒙药疗效和蒙医药声誉。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谈谈对蒙药材开发利用的建议。

1 解放思想,加强协作,集成科技研发力量,有效整合蒙药材资源

促进蒙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是各个地区蒙医药从业人员的职责和义务,因此蒙医药医疗、教学、科研机构应加强协作,共享资源,尤其是内蒙古蒙医药机构应加强与其他有蒙医药资源的地区相关研究机构间的协作,坚决杜绝各自为政现象的发生,应加强交流和合作,实现科研成果共享,取长补短,建立权威专家协会有效整合蒙药材资源,促进其有序发展,为我国蒙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共同努力。另外各方应汇集自身力量,有效开展全国性的的蒙药材资源普查工作,以便对各地区蒙药材的资源分布、生态状况有一个较为详细全面的了解,并对蒙药材基源不清和同名异物的复杂情况进行更正。

2 积极开展不同产区蒙药材资源重点品种的品质评价的深度研究,挖掘优质蒙药道地药材

鉴于蒙药材资源具有多基源和同名异物等多种情况的存在,尤其是新疆等偏远地方情况更复杂,因此,必须注重品种的辨别,以保证药材正品,提高蒙药质量。在进行蒙药材资源品种的筛选中,要注意深度研究不同产区重点品种的品质评价,通过研究确认最佳的蒙药材的准确品种和道地产区。对准确品种和道地产区进行蒙药材栽培引种及种殖基地建设等相关方面的专业指导,以保护挖掘优质蒙药道地药材,促进蒙医药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在药材的开发利用中,也要借鉴中药材的一些优秀经验和做法,积极控制和推广中药材正品,推崇道地药材,充分保障蒙药质量和品质。

3 进一步完善蒙药材标准化研究工作

标准化建设是现代管理的前提,蒙医药亦如此,若想实现蒙医药的现代化发展,必须实现其质量标准化,因此制定地方优良蒙药材的质量标准至关重要。若想确立药材的权威地位、销量有明确保证的话,必须确定好药材的质量标准,在蒙药材产地、品种、饮片规格标准等方面确定相关标准,并能够得到国家局的认可。从源头做起,全面提高蒙医药的质量,实现其标准化、规范化,进而使蒙医药材在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 做好蒙药道地药材适宜生产区区划方面的研究

药材中活性成分的组成与含量决定着药材质量和临床疗效,并与其产地有着密切联系,很多药材都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才能正常生长,有效成分高且质量最佳。因此对蒙药材植物资源具体分布情况和品质状况做好区域划分,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就尤为重要。如果某地区某药材的活性成分含量高、产量高且质量佳,可以申报道地产地标志,建立集约栽培和加强野生变家种的人工培育,降低对野生资源的依赖和破坏,增加药材的产量,进而实现蒙药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

5 积极开展蒙药材GAP基地建设工作

通过对蒙药材的质量状况、资源状况等进行全面分析和深度研究,以及对蒙药道地药材适宜生产区区化研究的基础上,考虑每个地区的品种适合建基地。在总结中药道地药材GAP基地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基础上,在道地蒙药材产区建立蒙药道地药材GAP种植基地和蒙药饮片加工基地。根据不同区域特点挖掘发展蒙药地道药材。在药材道地产地建立蒙药材GAP生产基地,推行蒙药材生产产业化经营和规范化管理,从源头上保证药材质量的上乘、稳定、有效。

6 完善市场交易体系,促进基地良性运营

通过蒙医药协会或相关权威部门促进各地区蒙药道地药材GAP种植基地、蒙药生产以及相关经营企业间的合作,同时,积极探索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蒙药产业发展的环境。蒙药材的开发利用是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在蒙药村的开发利用中,不仅不及时解决和总结出现的各种问题,积累经验,同时还要勇于创新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保障和促进蒙药村的开发、研究和利用。保障蒙药材的优质性,从而提高蒙药质量保证蒙药疗效,全面提升蒙声誉。在当前日益严峻的市场中占有一定优势。

参考文献

[1]毕力夫,吴岩.继承和发展蒙医药,加快蒙医药的研究和发展[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7;29(6):3.

开发保护建议 篇7

1.1 稀土资源基本情况

四川省冕宁县已探明稀土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二位, 以轻稀土为主, 伴生钼矿、萤石、重晶石等矿种, 具有储量大、埋藏浅、易采选分离、品位高等特点, 综合利用价值大。其主要分布于牦牛坪、哈哈三岔河、南河木洛和里庄羊房沟4个矿区。其中牦牛坪稀土矿区截至2009年6月累计查明资源储量:矿石量为6078.6万吨;稀土氧化物 (REO) 179.4万吨。平均品位2.95%, 占四川已探明稀土矿物储量的90%, 规模居各矿床之首。

1.2 稀土资源开发利用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

2010年, 全县稀土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6亿元, 税收9300万元, 同时, 稀土产业带动运输、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 间接增加群众劳务收入5000万元以上, 稀土及相关行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1.3 稀土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1) 采选、冶炼方法不得当, 废石和尾矿无序排放

该县稀土矿区开采方式以硐采和露采两种方式为主, 洗选以磁选和重选两种方式为主, 冶炼以火法和湿法为主。露采过程中巨大采剥比形成的大量荒渣及尾矿渣, 且就近堆置在矿区内各采场边沿, 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隐患。

2) 稀土冶炼企业无计划建设、高新产品比重小

大部分企业规模小, 探测与生产设备、冶炼分离工艺低端, 采用氧化焙烧法和碱法来生产稀土盐类、铈富集物和少量氟化铈 (≤99%) , 产品多为初级原料型产品。且企业各自为战, 力量分散单薄。深加工产业未成气候, 科研与生产脱节, 生产技术难题未得到及时解决, 高新产品比重小, 技术储备不足。同时, 该县2003年至2008年, 累计出口稀土初级产品仅创汇693万美元。出口产品附加值低, 未能充分体现稀土作为不可再生稀有资源的巨大效益, 也未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2 冕宁县稀土资源开发利用的经验总结

2.1 地质勘探工作滞后是稀土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不合理的主要原因

虽然政府于2007年出资完成对牦牛坪矿区的稀土资源保有储量的核实, 但因地勘费用短缺等原因, 仍未完全查明该矿区稀土矿资源储量。且南河木洛稀土矿区、哈哈三岔河稀土矿区、里庄羊房沟稀土矿区地质工作广度、深度均还不够, 稀土资源精确总量不清, 不利宏观决策和总体规划, 致使稀土采矿权设置过多, 也影响矿山建设及开发。

2.2 涉稀土企业规模小, 是造成矿区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的直接因素

开展稀土资源开发利用的企业多是私营企业, 规模均很小, 相互无序竞争, 只注重眼前利益, 忽视长期投入。其导致企业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及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投入更是少之又少, 直接造成了矿区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严重、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

3 冕宁县稀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3.1 进行稀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大整合。

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 (国发[2005]28号)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6]108号) 的精神,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 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资源入股、就地转化, 公开公正、兼顾利益”的原则, 综合利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通过收购、参股等多种方式, 对县内多家稀土企业的合法生产要素进行重组, 合理设置稀土矿权。实现稀土资源的科学合理开采和集约节约利用, 着力提高稀土生产技术水平和稀土产业综合治理能力。实现“矿山生产开发布局明显合理、开发企业结构明显优化、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矿山生产环境明显改善”的目标, 彻底解决冕宁县稀土产业“小、散、乱、差”的问题。

3.2 不断延伸稀土产业链, 着力打造一流稀土工业园区。

稀土资源属于国家控制开采的战略资源, 面对有限的资源开采量, 只有不断延伸产业链条, 在稀土尾端产品上下工夫, 全力打造“设施完善、功能齐备、服务优质、环境和谐”的一流稀土工业园区, 按照“一业为主、突出特色、多元发展”的思路, 解决冕宁县工业企业“散兵游勇”的现状, 促使稀土及相关产业的集聚发展, 大力实施稀土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应用, 不断向高端延伸产业链, 才能取得市场优势。积极发展先进技术, 加速推进稀土产业优化升级, 方能促使冕宁县稀土产业由原材料加工向深加工发展、由稀土初步应用向高科技领域发展, 打造高新技术产业群, 充分发挥珍贵稀土资源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

3.3 加强企业监管和引导, 注重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

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 认真落实安全、环保、资源开发等各项法律、法规规定的措施。同时也要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工作, 要积极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工艺流程, 充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避免资源的流失和浪费, 注重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 为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3.4 制定矿山开采开发利用方案, 科学

开采开发利用稀土资源。稀土开采企业要在《凉山州稀土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下, 科学制定稀土资源开采开发利用方案, 使稀土开采数量、方式科学合理, 要注重资源的综合利用、保护性开发、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工作, 方案一经制定通过, 就务必按照方案的要求做好落实工作。

3.5 健全完善生态补偿制度, 建立生态恢复的长效机制。

组织有关专家对矿区生态补偿及恢复做专题研究, 明确政府和企业的职责、任务, 制定科学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方案, 建立生态恢复长效机制。

3.6 引进有实力的企业, 对牦牛坪矿区现有的稀土尾矿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该县稀土洗选后的尾矿被作为废渣, 企业乱排乱堆, 既造成安全隐患, 又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稀土尾矿中, 含有钼等许多元素, 从稀土资源长期的利益和保护出发, 应将稀土尾矿视为宝贵的资源, 采用市场机制行为, 引进有实力、有技术、有资金的企业, 对现有的稀土尾矿和将来生产的尾矿进行处理, 即可减少环境污染, 又可变废为宝, 提高稀土利用率。

3.7 加大对涉矿村的产业调整和扶持力度。

在资金投入方面采取政府补助和农户自筹的方式, 助农增收, 建设和谐矿山, 维护矿区社会稳定, 为企业生产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摘要:中国稀土资源储量世界第一, 然而其稀土产业目前存在一系列问题, 阻碍了可持续与高层次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对于在中国的地区稀土产业中具有充分代表性的四川省冕宁县的稀土产业发展现状的探讨, 对该县的稀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提出粗浅建议, 做出展望, 以求以小见大, 尝试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地区稀土产业发展之路。

关键词:稀土资源,开发与保护,四川省冕宁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人民出版社, 2012-06

[2]苏文清.中国稀土产业经济分析与政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9年5月

[3]肖方明.广东省稀土产业技术路线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12

[4]吴志军.我国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期刊论文].江西社会科学PKUCSSCI, 2012年2期

[5]李文龙.金融危机下内蒙古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SWOT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商贸, PKU-2011年6期

[6]齐林.稀土产业强势整合行业版图面临重大变局[期刊论文].中国新时代, 2012年8期

[7]蔡泳.浅议中国稀土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期刊论文].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开发保护建议 篇8

近年来石湖景区整体开发建设顺利开展, 完成了一批生态环境改善项目、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历史遗迹修复项目。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有待进一步完善。

1.石湖总体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存在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规划的问题, 条块分割现象明显。随着苏州城建日新月异的发展, 2001年版的石湖景区规划未将北面的横塘文化、京杭运河文化、新郭文化、湖东的蠡墅文化、湖西的七子山文化、湖南的旺山钱家坞等传统文化涵盖在内, 也未辐射至现代的国际教育园区文化、世茂、越溪商圈文化。

2.景区内现已开发的景点中, 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休闲区等相对独立, 缺乏以历史文化资源为核心的设计, 也很少体现出石湖传统文化元素、石湖名人精神元素。景区北大门、东大门地硬、线条硬, 草坪广场多, 树少绿荫少, 缺少温山软水的苏式文化特色。8月3日公布的石湖十八景题名比去年公布的更多了文化蕴含, 但“渔台闲钓”是否可换为“溪山渔隐”?出自沈周画作名, 可更增加市民游客的雅兴。“新郭市声”名稍显牵强, 希再斟酌。

3.区内公共基础配套设施, 包括食、住、行、游、娱乐等条件有待完善, 石湖景区扩大以后, 景点分散, 交通没跟上, 游览不方便等情况。石湖各景群之间、石湖周边村落老街、旺山农庄等缺乏快捷方便环保的公共交通的联系衔接。

4.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不足, 编纂过大量苏州山水著作或地方志书的王稼句、谢勤国认为, 石湖还有许多历史文化资源没得到很好挖掘和利用, 应通过进一步的论证和资源的整合、包装, 让这里不仅成为游客呼吸新鲜空气、放松身心的好地方, 更成为触摸苏州文脉———包括史前文明、吴越春秋、唐宋风雅、明清繁华和当代发展的绝佳去处。

5.友新高架、友新路东的高层建筑阻挡视线。如何避免出现杭州西湖的高楼逼湖场景?一位杭州市民曾说过:“上宝石山看景, 本该看到由低渐高、层次分明的城市景观, 如今却只剩下一片紧逼西湖的高高的水泥森林, 西湖俨然成了‘大盆景’。”

6.慢行系统有待完善。滨湖区电瓶车频次不高, 基本都要在四个入口处才会有位子。租自行车不能通租通还。晚间步行光线太暗, 不安全。

二、石湖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对策与建议

1.做好规划。首先在规划建设的同时要做好文化策划。我国现阶段制订的保护规划中, 往往偏重于文物古迹修复、观光旅游开发、空间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改善、市政交通建设等方面的规划, 而忽视文化保护方面的规划。这点可以借鉴无锡建设蠡湖的经验, 为加强蠡湖建设中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策划设计, 无锡为此专门成立了文化策划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一改以往建设工程完成后再搞文化工程的传统模式, 而是把规划设计与文化策划相结合, 建设工程与文化工程相互动。此外, 他们精心建设和布展蠡湖展示馆, 编纂五集《无锡蠡湖文化丛书》。

其次在规划中应整合石湖地区历史文化资源, 将湖北的横塘文化、京杭运河文化、新郭文化、湖东的蠡墅文化、湖西的七子山生态环保文化、旺山生态农庄文化涵盖在内, 还应辐射至现代的国际教育园区文化、世茂、越溪商圈文化等, 充分体现石湖文化圈的文化多样性、丰富性以及创新性。以石湖文化为魂将其周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 加强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之间的互动互补, 可形成合力, 进一步弘扬石湖文化。与石湖山水、景观相连的乡村城镇, 也成为旅游、生态、观光、养生、休闲、体验、寻根、创作以至影视拍摄的重要场所和载体。所有这些, 都为石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资源和动力。

2.提升开发中的文化意识。生态旅游景区区别于一股的旅游景区的特色就是它的原始性和自然性, 在规划中一定要体现这一点。以便在以后的开发中能保持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同时也要坚持以自然景观、人文历史遗迹等资源的开发为主, 充分体现本地特色, 挖掘自然景观的美学、文化及艺术价值, 以满足不同层次游人的游览要求。在景点景观开发中应将文化注入景点内涵。例如蠡湖景区四大水域———金城湾、东蠡湖、西蠡湖和管社山东湖区, 依据不同文化个性提升景点内涵。金城湾是著名东林党人高攀龙庙堂遭贬后的隐居读书处, 这里修缮的文化景观“水居苑”和“高攀龙纪念馆”, 既与水景浑然一体, 又突出了文化风骨。

建议成立相应机构, 编制石湖地区的业态控制导则和文化发展导则, 并行使管理、监督、咨询的职能;定位、策划石湖品牌形象, 继而针对石湖文化定位举办传统文化节事、制作记录短片在地方电台等公共媒体播放以强化石湖的文化形象, 形成品牌效应;对石湖区域做出盈利性空间和公益性空间的划分, 形成受各项导则约束的盈利性空间和发挥文化展示、公共服务、教育普及、技艺传授等作用的公益性空间。

3.加强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 当前的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没有使市民充当重要角色。仅在规划前向一定范围内的居民、群众征求意见, 然后吸收其合理的意见作为规划决策的依据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参与。因此还要强调市民在石湖保护与开发过程中的全方位参与, 从参与策划、参与规划、参与决策到参与实施、参与活动、参与监督。另外, 还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例如有些居民想体验时尚消费, 提议增加消费场所, 或将狭窄的马路拓宽。因此急需提高公众的认识, 改变其观念, 通过加强对历史文化和生态保护的宣传和教育, 使游客和市民认识到对石湖的自然人文景观, 传统文化生活习俗保护的重要性, 促进科学的保护性开发观念的形成。提倡公众参与规划就是进一步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生态意识的重要手段。在增强全民参与保护与开发后, 他们将成为石湖资源和环境的重要监督力量。

生活在石湖周围的除了社区居民还有大量国际教育园区的师生。石湖南有历史悠久的苏州工艺美院, 有拥有吴文化园的苏州职业大学, 石湖北有苏州科技学院等高层次研究型大学等, 是我市高等教育的重要集聚地。本地居民和外来师生都是保护石湖的主体。周边社区经常围绕石湖来开展社区文化活动, 石湖诗文, 范成大等名人文化研究与教学也已展开。他们在石湖的文化历史传承中宣传和弘扬着石湖文化精神。这也是石湖文化圈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工作的文化效益的体现。

4.做好循环经济和生态工程。苏州市政府斥重金打造石湖上方山生态园, 目标是要打造成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因此, 要确保目标的实现, 其基本途径就是循环经济和生态工程。旅游是一种消费行为, 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都与消耗能源和资源关系密切。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 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 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 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生态旅游的发展, 并不是要抑制旅游者的消费, 而是注重提倡生态保护的理念, 提倡合理消费, 自觉注重消费过程中的环保;在社会消费环节, 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树立可持续的消费观, 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鼓励使用绿色产品, 如低能耗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等;抵制过度包装等浪费资源的行为。

与此同时要通过科技手段的运用和生态工程的方法, 对废弃物进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在石湖保护和开发过程中积极推进节能、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最大程度减少旅游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实现区域开发的战略目标,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七子山垃圾填埋场、光大环保、福星污水处理厂是现成的循环经济和生态工程展示基地, 可以加以开发。上方山科普园中也应展示生态文化。

三、结论

生态环境已经成为苏州获取可持续性发展的独特优势和战略资源。石湖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体现了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和城市生活品质。石湖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正确适度地开发石湖文化旅游资源, 既可吸引游客, 获得经济效益, 又可通过文化旅游活动起到对人们的宣传、教育作用, 弘扬石湖文化, 并可使资源本身得到一定的保护, 这样, 既保护了资源, 又达到了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的目的。

摘要:当前, 石湖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总体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存在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景区内现已开发的景点中缺乏传统文化因素, 区内公共基础配套设施有待完善, 交通规划及慢行系统存在不足, 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不足等方面。石湖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石湖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正确适度地开发石湖文化旅游资源, 既可吸引游客, 获得经济效益, 又可通过文化旅游活动起到对人们的宣传、教育作用, 弘扬石湖文化, 并可使资源本身得到一定的保护, 这样, 既保护了资源, 又达到了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石湖,文化旅游,保护开发,问题,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1]石湖景区总体规划[S].2002 (1)

[2]戴代新.我国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误区及对策——以宜宾市僰文化旅游开发研究为例[J].同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1) :46-51+78

开发保护建议 篇9

(一) 加强对北部湾经济区开发中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 确保党委政府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导地位

经济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类型复杂多样, 情况千差万别, 成因各不相同, 涉及经济、文化、社会方方面面, 潜在利益冲突无处不在, 任何不审都可能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因此, 广西党委政府必须切实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 可以成立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或定期的环境环保工作会议, 由自治区及北部湾四市主要领导牵头, 统筹研究决策北部湾环境保护工作, 确保经济与自然和谐。建立一个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环境保护办公室, 根据国家批准实施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 编制北部湾经济区的环境保护规划, 审定经济区内环境治理和改造方案, 制定配套政策, 督促、检查、指导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环境保护工作, 各市区政府根据本辖区实际情况承担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

(二) 进一步做好广西北部湾的环境规划, 制定完善环境治理方案, 建立北部湾经济区环境监测机制, 尽快完善环境政策法规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环境状况起点不一, 认识尚未达到一致, 建议各市政府及环境保护机构在全面调查基础上, 联合制定统一的环境规划, 根据总体环境规划, 各市区负责制定环境治理方案。治理方案坚持个案决策, 在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 分年度实施, 报上一级政府备案汇总审定。建立北部湾经济区环境监测系统, 按环境状况好坏和紧急程度用不同颜色指示北部湾各区域, 把握各区域环境状况, 对严重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问题优先限期限时治理和提前制定预警预防措施。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必须由政府主导, 在处理一些重大的如经济园区的规划、道路交通运输工程、海洋开发、改变土地使用用途等涉及环境的开发项目时, 必须按照依法执政的要求, 充分尊重各方利益, 在现有环境法律法规基础上, 进一步细化相关的配套政策法规, 以便基层在环境管理中有法可依, 确保环境保护工作健康有序进行。目前, 我国虽然已出台了《清洁生产促进法》等循环经济的法规, 但相关的法律制度仍很不完善, 有必要制定广西地方性的循环经济法规和制度, 在商品包装物、废旧物资的回收处理的具体操作等方面对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的责任与义务做出明确的法律及制度规定, 利用法律手段, 将企业及社会公众的行为引向循环经济的轨道。建议对不同地区环境状况和产业结构对北部湾经济区进行分类, 针对不同类型的经济区域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制定不同的环境政策措施, 在稳步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 保持北部湾丰富的资源优势, 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 用优越的生态资源环境吸引外资, 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三) 重点确保充足的环境保护专项经费

在准确估算开发中环境治理与保护经费的基础上, 坚持多渠道筹措经费, 调动政府、开发商、各类中介组织和政策银行。政府方面, 利用打造节能政府, 廉政建设对政府开支进行“瘦身”;开发商方面, 政府可以给予一定优惠性政策, 如减免税收、合理规划、置换补偿等方式在环境保护实施政策性投资;社会方面, 可以通过押金制度、对受益居民收取合理费用和发动社会捐款等方式吸收社会资金。银行方面, 可以利用一些国际国内银行对环境保护项目低息、无息的优惠政策, 获取资金。每一笔用于开发的资金中, 都应预先划拨出用于环境保护、资源补偿的费用。特别对于当代工业社会可能出现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要预留专项经费, 建立预警体系, 制定应对预案。环境保护是现代政府在进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过程中必须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因此, 必须确保环境保护专项经费, 并且应当逐年增加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在北部湾经济区在大规模商业开发的同时, 必须成比例的加大环境保护经费。在一些经济落后、财力相对有限的地区, 则确定重点环境保护工程和治理项目, 有的放矢, 有所侧重, 由重到缓, 分阶段整治。

(四) 以人为本, 充分尊重城乡居民享有良好生存环境的权利, 调动他们参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主动性

在经济开发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城乡居民的环境权益, 通过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来提高人口素质。坚持让群众受益、让群众参与的原则, 开展调查研究, 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然后拿出整治方案, 再通过听证会等形式听取社会各界和当地居民的意见, 进行修改完善, 使环境保护工作受到各界普遍的积极支持。对经过民主方式治理的效果也能够得到当地居民的珍惜和爱护, 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仅使环境得到改善, 还能在城乡形成良好的绿色人文环境。利用政府优惠政策努力帮助城乡居民形成环保的生活模式, 采用自愿性更新的方法, 让老百姓直接参与环境和社区规划制定的全过程, 甚至可以让居民自主与开发商签订环境协议。环境协议给企业更多的自由, 鼓励企业将环保纳入企业管理中, 是一种既能达到环保目的, 又能降低政策实施成本的有效手段。

(五) 运用市场机制, 合理配置资源

广西重点发展北部湾经济区, 同时要推进环境保护, 是十分复杂的工程, 需要引入市场机制。比如涉及到居民的物质利益补偿, 补偿的标准需要市场确定。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会给投资者带来多大利润, 需要政府在手续上予以简便, 在税收上给予特别的优惠。把政府“看得见的手”与市场“看不见的手”结合起来,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比如在开发与征地工作中, 可以采用两级开发的途径:政府在掌握土地规划的宏观主动权的基础上, 引入土地招标、拍卖的竞争机制, 把国有土地交给有实力、有资质的土地开发公司进行一级开发, 合理补偿被征地居民的合法利益, 完成配套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经政府审查之后再由二级开发商进行开发使用。这样有利于避免开发商随意闲置土地、改变土地用途、减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问题。

开发保护建议 篇10

经济开发区是由国家划定的一块适当的区域,并对该区域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兴办一两项产业,同时给予相应的扶植和优惠待遇,使该区域的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开发区一般具有工业集群、资源利用程度高、污染物排放种类多等特点。土壤环境质量的优劣将成为开发区持续发展的限制因子之一。因此,本文以济南市经济开发区为例,通过实地调查、采样,监测分析,数据处理,对开发区的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价,为开发区的长远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区概况

济南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9年6月,它是在泉城济南“东园西区,两翼展开”城市发展战略实施的背景下由济南市政府报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以机械电子、通用设备为主要产业的开发区。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为30km2,位于济南市区西南部,是济南省级经济开发区之一。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6°44′10″~116°49′47″,北纬36°33′18″~36°37′21″。开发区北靠省会济南,南连长清老城区,220国道从区内穿过,南部靠近长清大道,向东与济菏高速公路、京福高速公路、104国道等区域性公路相连。开发区北端为济南国际集装箱分流中心,距济南国际机场35km,距济南铁路西货站和新客站分别为10km、12km,至青岛港仅4h车程,交通十分便利。

3 材料与方法

3.1 样点的布设

根据开发区敏感点的概况共设置4个采样点[1],4个采样点分别为1号点桥子李东面农田、2号点冷庄南面农田、3号点名庄南面农田、4号点张家桥南面农田。采样点具体位置(小方块所在位置)见图1。在每一采样点中选取0~20cm表层土样1kg,经过室内风干、碾碎、过筛, 最后制成供分析样品[2]。

3.2 分析方法

土壤样品制成后,就要对土壤样品中的8种重金属铬、砷、铜、汞、铅、镉、锌、镍的含量进行测定。检测和分析方法按照《土壤环境检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以及《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有关规定执行。

3.3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

单项污染指数计算公式[3]为:

Pi=Ci/Si

式中:Pi为土壤中污染物i的环境质量指数;Ci为污染物的实测值(mg/kg);Si为污染物的评价标准值(mg/kg)。

土壤单项污染指数污染程度判断标准为:P≤1,表示土壤未受污染;1<P≤2,表示轻度污染;2<P≤3,表示中度污染;P>3,表示重度污染。因此P值越大,污染程度越重。

综合污染指数法计算公式[4]为:

Ρ=(Ρjmax2+Ρjave2)/2

式中:P综合为监测点j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Pjmax2为监测点j中所有污染物单项污染指数中的最大值的平方;Pjave2为监测点j中所有污染物的单项污染指数的平均值的平方。

4 结果与讨论

4.1 土壤重金属含量

按照土壤重金属元素分析方法测得采样点的土壤8种重金属含量数据统计结果见表3。

4.2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济南经济开发区土壤环境监测项目中对土壤环境质量有重要意义的是重金属元素。标准选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根据济南经济开发区土壤类型和性质,按照国家规定的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济南经济开发区内的土壤质量属于国家Ⅱ类质量,执行国家土壤标准分级中pH值>7.5的二级标准。二级标准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将采样点的土壤重金属含量数据分别按照单因子指数模型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模型进行计算,得出开发区土壤各样点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污染指数结果见表4。

将表4中的结果分别与单因子评价的二级质量标准(表1)和综合评价分级标准(表2)进行比较,可以看出32个单因子污染指数全部小于1,内梅罗指数全都小于0.7,属于清洁(安全)级,说明济南市开发区土壤环境质量良好。

开发区土壤未受到重金属的污染,土壤环境质量保持良好。但是将土壤监测结果与济南重金属土壤元素背景值[5]比较(表5)可以看出:监测平均值全部高于土壤元素背景值,而且锌、铅、镉、镍4种金属的监测值都大于背景值的1.75倍,尤其是铅的含量接近于土壤背景值的2倍。铜和铬的含量也明显高出背景值,汞和砷的监测值和背景值接近。通过比较结果说明重金属在土壤中有一定量的积累,但还未达到评级标准。

5 对策与建议

为进一步减少开发区企业生产过程中对区域土壤环境的影响,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达到预防和保护开发区土壤的目的,实现开发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5.1 健全园区环境管理制度

开发区应专门针对使用危险化学品的行业及产生危险废物的行业制定详细的环境管理制度,加强对其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保证设施正常运转,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如遇环保设施出现异常,企业应立即停产检修。

5.2 加强宣传

开发区各级部门在加大对土壤污染监督和管理力度的同时,应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开发区内人员对土壤的保护意识,预防土壤的污染。

5.3 定期进行环境监测

开发区应在济南环保局的协助下定期对存在环境风险的企业及周边环境敏感区域中的大气、土壤进行特征污染物的监测,掌握区域污染变化趋势。

5.4 加强企业周围的绿化,合理配置指示性植物

在开发区绿化过程中,应多选择可以对特征污染物具有指示性的植物,例如大叶黄杨、刺槐等物种,在对开发区进行绿化的同时,也可起到生物监测作用[6]。

参考文献

[1]苏年华,张金彪,王玉.福建省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评价[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4(4):434~439.

[2]李玲.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壤环境的质量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0(3):280~282.

[3]郭海全,杨志宏,李宏亮,等.河北平原表层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及污染评价[J].中国地质,2011(1):218~225.

[4]李玲,冯新伟,路婕,等.基于不同标准的郑州市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08(8):89~94.

[5]萧月芳,宋承鉴,黄化成,等.山东省棕壤区农业土壤、主要粮食作物中重金属元素背景值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1992(5):10~13.

北方彩叶树种应用现状及开发建议 篇11

【关键词】北方;彩叶树种;园林绿化

【Abstract】Coleus species in common basis of introduction of spring leaf, leaf color, often colored leaf, leaf spot color, etc., and points out the Coleus species in landscaping should follow the b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study habits combined viewing and ecological functions are combined and comply with the principles of aesthetic theory to analyze the status of the application Coleus species in the north and the problems should be expanded and made an excellent introduction Coleus species, improve the resistance of fine colored species, abundant fine Coleus species, native trees to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of proposals.

【Key words】Landscaping;Coleus species;North

彩叶树种是指叶片呈现红色、紫红色、金黄色等异于绿色的色彩而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树种。从园林应用的角度,根据叶色变化的特点,可以将彩叶树种分为春色叶树种、秋色叶树种、常色叶树种和斑色叶树种几类,其叶片在春季或秋季,或整个生长季内,甚至常年呈现异样的色彩。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更加关注精神文明,重视高品质的生活,因而绿化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在风景景观开发和城市绿化蓬勃发展的环境下,我国北方地区也逐渐开始重视彩叶树种的应用。彩叶树种不但能丰富城市绿化的色彩层次,更易于形成大规模的群体景观,其显而易见的优势使它在北方城市绿化美化中很快占重要地位。

1. 彩叶树种的种类

1.1 春色叶类。

春色叶树种是指生长期在春季新发的嫩叶叶色有显著变化呈现彩色叶色的树种。如臭椿、元宝枫春叶呈红色,软木栎在早春呈鲜嫩黄绿色、夏季呈正绿、秋季又变成褐黄色,该类彩叶树种已经渐渐步人北方城市。

1.2 秋色叶类

秋色叶树种是指进人秋季或经霜后叶色由绿色转成其它颜色,并能使整个树冠显得鲜艳而优美的观赏树种。如:枫树、鸡爪槭、火炬树、三叶地锦、五叶地锦等秋天呈现红色;银杏、黄栌、无患子、栾树等秋天呈现黄色;还有盐肤木、榉树等秋天呈现诱人的橘橙色。

1.3 常色叶类。

有些树的变种或变型,其叶色常年非绿色,而不是随季节的变化发生变化,称为常色叶树种。有全年呈紫色的紫叶矮樱、紫叶李、紫叶风箱果、紫叶小檗;全年呈金色的金叶女贞、金叶国槐、金叶连翘、金叶榆等。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绿化都引用了该类树种。

1.4 斑色叶类。

有些树的叶片上有不同颜色的斑点或花纹,称为斑色叶树种。如变色木、花叶榕等。此类树种在应用时应注意色彩的合理搭配,要慎用。

2. 彩叶树种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原则

2.1 符合生物学习性和生态习性的原则。

进行园林绿化时,不能盲目照搬照学,要了解选用彩叶植物的生物学习性和生态习性。如黄栌在半荫的条件下长得最好,叶色最红。若日照时间过长,则叶色发暗。金叶连翘、金叶榆、金叶女贞在全光照的条件下才能充分体现出色彩美,一旦处于光照不足的半荫或全荫的状态下,则将恢复其原始色而失去彩叶效果。许多喜荫的彩叶植物,在光照直射的情况下,会引起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因此在设计时要考虑其生物学习性和生态习性,只有在充分了解植物特性的情况下,才能有目的地选择树种,切不能盲目选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2 观赏效果与生态功能相结合的原则。

在进行彩叶树木选择时,不能单方面考虑观赏效果,还要与其生态功能和环境条件相结合。例如,在进行行道树绿化时,考虑观赏效果的同时要考虑其抗性,通常选择抗性强、病虫害少、管理容易的树种,如银杏、五角枫、黄栌等;如果将彩叶树种用作独赏树时,应选择树形优美、叶形观赏价值高的树种,如鸡爪槭、银杏、元宝枫等;如果将彩叶树种用作垂直绿化,应选择攀援能力强的树种,如三叶地锦等;若作边坡绿化美化,可选择火炬树、黄栌、盐肤木等适应性较强的树种。

2.3 符合美学原理。

(1)色彩美是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之一,彩叶植物的色彩应用是植物造景的关键所在。植物造景时树种的选择,以及如何根据设计意图进行配植往往会涉及到美学中有关季相、色彩、对比、协调、统一等艺术性问题。色彩构图中红、黄、蓝三原色中任何一色同其它2个原色混合成的间色组成互补色,它们并列时相互排斥、对比强烈,呈现跳跃新鲜的效果,可以突出主题,烘托气氛。

(2)彩叶植物的色彩种类非常丰富,有黄色类、橙色类、紫红类、蓝色类、多色类等。因此在各类植物的颜色搭配上,要根据美学原则,既要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以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一定要了解各种彩色树种的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根据其彩叶变化的时间、色相、位置等因素,从人的视觉、美学角度出发合理应用彩叶树种。endprint

3. 彩叶树种的应用

3.1 彩叶树种在观赏效果上的应用。

在观赏效果上可以体现个体美和群体美。若要体现个体美,可孤植或2~3株配合栽植在庭院、绿地、水旁、草坪、广场等局部空间,形成独赏景观。若要体现群体美,就要选择不同彩叶树种进行合理搭配,把不同种彩叶树种搭配在一起,列植做行道树或丛植在园林的角隅处,体现丰富的色彩。若要体现层次美,就可以采用彩叶树种中乔、灌相合的原则,产生多层次的景观,体现出景观立体的层次感。

3.2 彩叶树种在园林景观效果上的应用。

3.2.1 独赏效果选择体形端庄、姿态优美、色彩绚丽的彩叶树种,种植在大型的草坪、广场中间,突出其高大、庄严又富有生机的特性。像株型高大的银杏、梧桐,孤植在哪里都有庄严肃穆的感觉,尤其到了秋天,金黄色的叶片远远望去给人一种收获、成功和满足的心理安慰,也给秋天染上了一层迷人的色彩;还有像紫叶矮樱、紫叶小檗这样小株型的,栽植在屋基下令人眼前一亮,为寒冷的冬天添一分暖意。

3.2.2 丛植或群植效果丛植往往能够显现出各个植物体的个体美,群植则表现出群体的美。丛植或群植可以将金叶和绿叶树种进行合理搭配,互相补充,互相搭配,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既丰富了景观色彩,又活跃了园林气氛;北京的“香山红叶”就是以黄栌为主的群植,彩叶树种成片栽种,所构成的风景林独特的叶色,其美化效果远远好于单纯的绿化风景林,展现了园林绿化的一个亮点。

3.2.3 列植效果列植通常作行道树栽植在道路两侧,也可栽植在草坪上或作分割空间的隔离带,既可遮荫滞尘,降低噪音,又可形成亮丽的风景线。如银杏、五角枫栽植于道路两侧,绚丽的色彩丰富了道路、建筑的色彩,给北方园林道路绿化带来了新的生机。

4. 彩叶树种在北方的应用现状

(1)我国北方地区以北京、大连市在这方面的工作起步较早,已建立彩叶树种良种繁育基地。主要繁育应用的树种有紫叶小檗、紫叶李、黄栌、金叶黄杨、火炬树;引种成功并应用的树种为紫叶矮樱、矮生紫薇、美国红栌、欧洲金叶云杉、韩国红叶槭树。近年更加重视彩叶树种的选择和合理配植,尤其是在重点风景旅游适时适地种植红叶系列的彩叶乔灌木树种。

(2)我国东北地区由于气候等原因,园林树种相对单调,色彩比较缺乏。尤其沈阳以北,园林绿化的主要树种以抗寒力较强的丹东桧柏、蔷薇、连翘、锦带花、丁香、红瑞木、银白杨和垂柳等为主,这样使园林绿化过于单调、呆板。缺乏生机与活力。因此,增加彩叶树种的栽种比例,尤其需要适应能力强、耐寒、耐荫、耐尘、耐风雪、萌蘖性强的彩叶树种,近年来园林绿化工作正在积极地向这一方向努力,力争让寒冷的东北地区四季如春、多姿多彩的园林树种为荒凉的东北地区带去生机。

5. 加快发展彩叶树种在园林绿化作用中的建议

5.1 扩大优良彩叶树种的引种栽培。

绿化树种的品种受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的限制,引进国内外优良彩叶树种是丰富彩叶树种资源,保护植物多样性的一条有效途径,引种有助于城市绿化树种的丰富及现状的改善。彩叶树种的引种给我国北方绿化带来多种选择,解决了我国北方彩叶树种种类稀少的局限性,国际上彩叶树种的引种也互补了各个地界的单一性,弥补了彩叶本身发展缓慢的局限,有助于彩叶树种在今后的种类扩充和抗性的增强。

5.2 提高优良彩色树种的抗性。

绚丽多彩、姿态优美的树种越来越受到欢迎,可是由于地域和气候的限制是彩叶树种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难题,尤其抗性问题,因此提高彩叶树种的抗性,尤其抗寒性、抗病性,有助于扩展园林绿化范围。

5.3 丰富优良彩叶树种的品种。

彩叶树种国外相对丰富的原因在于他们很早就重视园林树木品种的收集、选择和培育工作,而我国北方彩叶树种品种相当匮乏。园林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彩叶树种资源,采取人工繁殖,尤其扦插、组培等手段进行培育,同时还要注意有选择的对一些彩叶树种突变加以保留和固定,通过人工育种,大面积繁殖苗木,扩大资源规模,以便于最大限度丰富彩色苗木的品种。

5.4 加强乡土彩叶树种的开发利用。

外来彩叶树种的引进和乡土彩叶树种的开发利用有机结合,不仅保护了乡土彩叶树种的发展空间而且提高了外来彩叶树种的应用,还可以保护当地生态圈的平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开发乡土彩叶树种也可能是一种保护生态平衡的方式,具有环保、绿化和经济效益三大重要意义。

6. 结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城市绿化、风景景观已由绿化向美化、多彩化发展。用彩叶树种绿化,夏天可给人一种绿色的清凉,深秋给人一种丰收、成功的成就感,冬季给人一种暖色的视觉享受。但在我国北方,彩色树种品种还很单调,为全面发展园林绿化行业,需要不断补充资源、不断创新,选择适合北方园林绿化的彩叶树种。为此,积极发展和引用彩叶树种尤其是在北方地区选择适宜的彩叶树种是当前园林绿化工作者急需考虑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2] 王烘成.城市园林街景创作浅识[J].中国园林,1994,10(4):31~33.

[3] 梁英辉.彩叶树种在东北地区园林中的应用 [J].北方园艺,2007(1):135~136.

[4] 黄顺成.彩叶树种在园林上的选择及应用[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9,1(1):71~73.

[5] 徐耀庭.彩叶树种开发前景[J].技术与市场,2006(12):50~52.

[6] 孙丽.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J].中国花卉园艺,2004(6):12~13.

户部寨气田开发措施建议 篇12

户部寨气田位于文卫构造结合部,主要含气层位为S3X-S4(1-8)砂组,是典型的小型层状致密砂岩裂缝湿气藏。

户部寨气田含气面积11.14Km2, 地质储量42.07亿方。目前累计产气12.98 亿方,天然气地质储量采出程度30.75%,可采储量采出程度60.4%。

户部寨气田目前有生产井30 口,具有生产能力的气井22 口,其中能够连续生产气井12 口,间开井7 口,日产气能力9.5 万方。12 口生产井位于主块卫79-9 块,边块气井不能实现连续生产。

二、开发中的问题

1. 储量动用不充分,剩余气分布复杂;评价剩余地质储量为27.22 亿方。 气田主力区块卫79-9 块剩余气以动用不彻底型为主;剩余地质储量14.79 亿方,占全部剩余储量的54.5%。 气田边块剩余气以未控储量为主,剩余储量共计12.44 亿方,占剩余储量的45.7%。

2. Ⅱ、Ⅲ类储量动用难度大,采出程度低。该类储层具有初期投产压力高,稳产期短,低产期长,裂缝井稳产期长,见水后产量迅速下滑的特点。

三、剩余气评价分布

户部寨气田剩余气分布受构造和储层裂缝双重控制,主力生产区块与边部断块存在不同类型的剩余气类型。户部寨气田平面上划分13 个单元、纵向上分31个小层,评价剩余地质储量为27.22 亿方。气田主力区块剩余气以动用不彻底型为主;卫79-9 块气层射开程度达85%,单井基本均返至气层顶部生产,剩余气主要为低压高采型和层间干扰型。卫79-9 块纵向上剩余储量> 1×108m3的流动单元有6 个,总量为9×108m3,占全部剩余储量的60.8%。

气田边部断块剩余气主要为未动用型(单井控制半径小)。断块地质储量14.26×108m3,累产1.83×108m3,采出程度12.8%, 剩余储量12.44×108m3。 平面上主要集中在卫351 块和部11 块。纵向上主要集中在各块S3X-S41-3 砂组以及卫351 块、部11 块S45-6 砂组;其中未控储量6.63×108m3,占剩余储量的53.3%;平面上主要集中在卫351 块和部11 块的沙四上亚段。

四、下步挖潜建议

1. 增加边块的的动用储量

户部寨气田边块气井采出程度仅有12.8%,剩余储量丰富,潜力较大。

(1)部11 块目前有生产井1 口。未控储量3.11亿方。区块动用程度低。

部11 井井位于部11 块南部,生产层位S4(4-7)砂组,累产气0.07 亿方,剩余储量0.642 亿方。控制半径小。具有高压低渗的特点。

建议:增加部11 井的可控储量,向北东方向侧钻水平井,生产层S45-6 砂组。预计增加产能1.5 万方/ 天。

(2)部1-24 井

部1-24 井位于文198 块,2005 年4 月投产, 投产以来该井受结蜡影响制约该井生产。目前生产层:ES4(2-7), 井段3259.3-3516.0m。796m遇阻, 强磁防蜡器(698-803m),处于间开状态。

该区块生产井4 口,采出程度相对较低。该井管柱10 年未动,强磁防蜡器失效,影响气井正常测试。需要取出。

建议:中生界试气,7.5m/4n,同时更换管柱,预计增产0.4 万方产能,

2. 增加主块动用程度

S3X是近年来对气田进行精细研究发现的一套储层,该储层在主块发育比较完善,动用程度低,是主块的有力接替储层;同时S41 砂组采出程度相对较低,剩余储量较多,这些都是下步挖潜的有力区块。

部1-6 井

目前该井的生产层位S2 下-S42-7 砂组,2486.0-3526.6m。该井目前储层物性差,投产后未见产能。日产气0、日产水0、日产油0。措施后长期关井。

该井累产气6142 万方, 储量为0.94 亿方, 剩余产能3280 万方。从部1-2 井区的各砂组产出情况表中可以看出S41-3 砂组,整体采出程度较低。

原产层S42-4,2009 年检管时遗落 Ф45mm×1.5m油管堵塞器一根,在2011 年3 月复合防盐后,造成气量下降,油管内通井多次遇阻,最终油管堵死。曾在站内针型阀处捞出絮状物。

该井13 年4 月测试,静压4.96MPa。15 年测试,静压大幅上升,分析S42-4 储层解堵,该层措施前日产气4000 方。目前S41-2,28-32,、35、38、428 小层,16米气层未动用。建议:下返S3X-S4(1-2)砂组,且与S42-4 合采。同时更换为1 寸半小油管生产。预计新增日产能1.0 万方。

3. 气井维护措施的优化

(1)合理分类,预前维护,提高气井管理效果

针对积液井维护,优先保障作业复产井排液;其次,二类井积液相对较轻,拉大间歇井气举周期,节约高压气。三类井大多积液严重,保障一口井连续气举,其余井间开。

针对结盐井维护,我们将重点强化预前管理,做好维护台账,开展精细分析,掌握每口井结盐规律,排好维护计划。一类井采取套管打水,不关井占产,不占用高压气。二、三类井打水尽量利用防盐流程气水同注,降低打水成本,减小气井防盐造成气量波动。

(2)提高作业井复产排液进站成功率

户部寨气田物性差产能低,排液初期完全依靠外部能量,气藏储层埋藏深,井斜大,管柱摩阻大。作业井复产排液进站成功关键在于举通后保持井筒流态相对稳定。

一是保持压缩机最佳运行状态。提前对气举增压机提前调试、运行,保持最高运行压力。避免压缩机因排压高而停机,造成气举失败。

二是提前用站内高压气对井筒环空充压。液氮气举前,对环空进行充压到压缩机最大排气压力,节约氮气,增加液氮气举成功率。

三是适当控制井口放喷速度,防止地层吐液过快。气井举通后,通过对井口防喷针阀的调节,可以调节地层吐液速度,避免油套压差增大。

上一篇:高考散文阅读解题指导论文下一篇:大学生理财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