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理财能力培养

2024-08-22

大学生理财能力培养(共10篇)

大学生理财能力培养 篇1

摘要:财商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财商是现在高校面临的问题,大学生又如何来提高的理财能力?文章分别从高校和大学生自身两个方面来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理财能力,财商,投资报酬率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时,该如何武装自己为成功就业准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通达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还有一定的理财能力也是成功于职场、优质生活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

在以往人们的观念中存在许多误区:有些人认为只有有钱人才有财可理;有些人认为理财就是投资,不是储蓄就是购买证卷;还有些人认为理财只有那些专业人士才可做到,一般人难以做到。其实这些都是简单而片面的观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理财是针对自己日常的收入有规划的消费和支出。大学生虽然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但作为走上职场前的准备,理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

首先,理财能力是品质人生的必备。人的一生充满了选择,痛苦源于面对太多的选择,快乐则来自于正确的选择。生活品质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大学生即将面对就业、结婚、生子等人生大事,想追求较高的生活品质就得合理规划自己的收支,科学合理的理财。

其次,理财能力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人生就是要体现我们独特的价值。人们对于成功的评价标准之一,就是是依据财富的积累数额来判断。巴菲特、比尔·盖茨等无疑是成功的,不仅因为他们卓越的创造力,也因为他们的巨额财富。

1 大学生理财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的合理引导

(1)从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加强大学生的理财意识。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两位老师通过调研发现,当代大学生在人生观总体是积极进取的,他们十分关注自身的完美与发展,力图在个人与集体、索取与奉献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社会是由千千万万个个人组成,每个人都将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社会才会和谐进步。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每个人只有满足了较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的基础上才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如果一个大学生毕业后温饱都不能解决,如何谈论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大学生首先学习的是独立,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收支,维持自己的生存。那么在有限的收入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安排消费支出就成为必要。理财是关键,只有通过合理的规划才能让他们经济独立,才可避免“月光族”“啃老簇”的出现。

(2)学校应安排合理的理财课程,培养学生的财商。即将成为独立消费群体的一部分,大学生不应该仅仅具有智商、情商,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财商,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万事达卡2008年5月份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及台湾5个地区30所大学的2500多名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显示80%大陆大学生对高校的理财教育表示不满,75%的受访大学生对个人理财培训表示感兴趣。学校应重视财商的培养,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合理设置理财课程。首先,理财课程的设置不应只针对经济金融类专业,而应在各个专业都开设,可以在各个专业开设选修课。其次,注重理财实训室的建设,通过“体验式学习”让学生掌握理财技能,可以在校园局域网上安装模拟投资软件,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校园网上模拟投资。每学年初给每个学生等量的虚拟货币,作为其虚拟投资的资本金,到学年结束时统计全校学生的投资收益,投资报酬率的高低可以作为评奖学金的考虑因素之一。学校可以不定期请有关金融行业的专家给学生作有关的讲座,介绍一些最新的金融产品及其在理财活动中的应用,介绍一些先进的理财理念、理财方法,使学生能够有机会了解最新、最前沿的知识,使学生在学生时代及走向社会的理财活动能够与时代同步。(下转第53页)(上接第26页)

2 大学生自身加强理财能力培养

大学生自己应注重理财能力的培养,要从自身努力,掌握理财技能。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由于所受的教育、校园环境以及年龄的特殊心理特征,使他们具有自己特有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如何为自己的消费行为理财是大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

首先,大学生理财最重要的是“节流”,也即是合理安排日常支出。

(1)可以利用简单的会计方法来理财:学会记帐和编制预算这是控制消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实记帐并不难,只要你保留所有的收支单据,抽空整理一下,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收支情况,从而对症下药。大学生们应该给自己做一份月现金流量表,看看自己的每月支出与收入是否平衡,支出方面主要包括:饭费、电话费、交通费、服饰等相关开支,收入方面主要包括:父母的资助、奖学金、兼职收入和相关稿酬等。科学的理财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收入大于支出,每月略有盈余,或者个别月份出现负收入,但年终总体上要保持月现金流量表是正数。

(2)遵守一定的生活消费原则:学生时代饮食要营养均衡,穿要耐穿耐看,住要简单实用,行要省钱方便。

(3)有计划的购物:生活中有很多小开支,这里几元,那里几块,看似不起眼,但积少成多就是一个大数目。集体生活中也许有些同学不太重视一些细微的地方,作为舍友就应该互相提醒,比如出门关灯、节约用水等,全宿舍同学一起来遵守和监督,使大家从学生时代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每个人都能因此而受益终生。每个月的开支要计划好,每次去超市前都列好清单,按清单购买。要保证良好的资产流动和富余的支付能力:现金为“王”,没有必要的现金支付能力,常常会使自己陷入一种走投无路的境地,特别是遇到意外事件时,手持必要现金的重要性就更加体现出来。

其次就是“开源”。

在有富余时,可以考虑进行一些投资,从投资报酬率来说,最高的应是获得奖学金。只要大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稍加努力,考前认真复习,就可以获得几千元的奖学金,这是回报最高的投资,并且可以增加以后就业的优势。高校的奖学金最低也将近千元,这应是大学生取得课余收入的首选。其次,课余兼职收入是大学生收入的重要部分。据美国一份9所州立大学的调查显示,约有56%的大学生有较为稳定的兼职工作,曾经或打算兼职的同学超过90%。作为走上职场前的准备,大学生应在课余要融入社会,一方面兼职收入可以作为生活补贴,另一方面可以学习。

参考文献

[1]卢慧婷.大学生个人理财教育与消费道德引导.商品与质量,2010(S5).

[2]李慧娟.培养大学生理财能力的思考分析.科技致富向导,2009(24).

[3]康健中.中国人的财商.金融博览,2009(2).

[4]孙秉欣.大学生理财教育论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0).

[5]王孝忠,隋冰主编.公司理财.化学工业出版社.

大学生理财能力培养 篇2

一、把“理财课程”正式纳入班级管理。班委特设两名“财政委员”,主要负责班级理财,他们的具体职责是:收集各小组建议,发动学生采取具体可行的措施合理合法增创班级财政收入;定期通报班级财政收入和支出;征集同学们平日理财的“金点子”,班会上负责讲解和传授理财“小窍门”。

二、召开主题班会,老师讲清楚理财的必要行和重要性,播下“理财”的种子,引起学生对“理财”的重视和兴趣。

三、引起家长重视,家校联手。可开展致家长的一封信活动,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唤醒家长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比如让孩子每年的压岁钱让孩子自己存入银行;合理引导孩子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学会合理支配钱财等。

四、布置相关作业,写出理财感受。比如趁双休日布置如下作业:每个学生买5斤鸡蛋,3斤番茄,2斤豆角(蔬菜种类根据季节随机布置),并写出感受,家长签字证明。最后看谁买的价钱最便宜,谁就是这次的“理财之星”。这样,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如何讲价钱,买东西要货比三家等理财意识。

大学生理财能力培养 篇3

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均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金额也在不断增长。除了满足日常生活所需以外,还会有很多的剩余,而如何更有效的利用这些剩余生活费,对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经济生活作为政治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和价值观,在教师的引导下合理支配生活费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理财意识和能力,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由此看来,加强经济生活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和能力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大学生理财现状

大学生即将踏入社会展开激烈的竞争角逐,在这个时期学生消费较为敏感,学生的身心不断成长,自身消费欲望和支付能力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面对花花世界中扑面而来的诱惑,部分学生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利用学习来转移自身的注意力,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一个更加舒适的未来;部分学生则是通过自身合理的财务管理,将平时的生活费用和零花钱尽可能的节省下来,有些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来获得奖学金,或是利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打工获得一定的报酬,满足自身所需。此外,还有很多学生将父母当做是提款机,无论想要什么都向父母要,不达目的不罢休,严重情况下可能误入歧途,千方百计的来满足自身的欲望,对于学生的未来生活产生不利的影响。

除此之外,由于很多学校的学生属于寄宿生,所以每月家中均会给予学生一定数额的生活费用,由于担心子女在外受苦,家中会尽可能的提供给学生多的生活费用,但是由于很多学生自身的理财意识不高,平时花钱大手大脚,在每个月前半段没多久就已经花的差不多,剩下的日子变得十分拮据,甚至可能需要向其他的学生或者老师借钱来周转,下个月的生活费则是偿还欠下的债务,如此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针对此类情况,不难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自身缺乏足够的理财意识,对日常生活费和零花钱缺少合理规划意识,其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基于此类种种问题,有必要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通过经济生活教学培养学生理财意识和能力

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理财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内容,通过经济生活教学内容组织开展理财教育课,帮助学生树立更高水平的理财意识。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一些投资知识,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投资理财意识,并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组织课堂实践活动,了解到如何运用自身所学知识灵活开展投资活动,在多种投资环境和投资条件下来培养学生合理投资的能力,提升理财水平。

首先,教师应该明确自身职责所在,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开展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能够全身心投入其中,明确投资理财并非是一门很困难的学问,而是一门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学问,通过系统的学习即可掌握。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其中,敢于表达自身的见解,在思维碰撞中产生新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到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掌握一门理财技能已经成为必然选择,掌握更加丰富的理财知识,积极投入到经济生活对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影响较为深远。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充分明确自身引导性作用,在当前社会阶段对于学生而言不太适合投资,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明白当前阶段不适合投资,只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财能力即可。

再次,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理财意识和能力,可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模拟实际生活中的投资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积极投入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设身处地的从投资者角度去考虑设计投资方案,如何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这样的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财意识和能力,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其中,通过整合自身所学知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进行对比和筛选,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获得更加深刻的感悟和体验,加深对理财投资的理解。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潜在价值,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多种角度来衡量学生理财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一步完善,提升自身的理财能力。

最后,结合国外理财教育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到更大范围的理财情况,拓宽学生视野,增长见闻,激发理财意识,了解到理财并非是多么高深、多么困难的学问,是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从小做起,从基本的生活费用管理做起,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将自身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理财意识和理财习惯,在不断积累和完善中提升自身的理财能力。此外,教师可以为布置一份课外作业,为家庭设计一份理财方案,将自身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理财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寒暑假和周末外出兼职,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获得报酬,这样不仅可以为父母承担一些经济压力,还可以购置自己需要的物品,或是交给家中父母,留作日常使用资金。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理财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加强学校和家庭联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为了能够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理财意识及能力,家长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零花钱,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促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零花钱分类管理,一部分存储起来,另一部分则是用作日常的生活开销,预计在未来的经济发展阶段,利息逐渐提升,确保资金能够稳定增值;也可以将部分资金投资,诸如期货、基金、债券和艺术品等等;引导学生了解到父母挣钱的辛苦和不容易,應该懂得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经济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规划需要购买的东西,在哪里购买和如何购买更加划算,真正的了解到金钱的本质价值。

组织理财主题活动,营造良好的理财环境。学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组织投资理财主题活动,诸如,理财知识竞赛,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金融知识,寻求合理的理财途径,设计更为合理的投资理财方案,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及理财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组织主题班会,成立理财社团,培养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意识。从多种角度开展理财活动,促使学生可以潜移默化中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良好的理财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发挥自身的引导职责,比如成立理财工作室,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培育学生的理财观念,为学生今后的投资理财做好指导规划,为学生合理的支配零用钱提出合理的建议,如剩余的压岁钱就可以交学费或是购买学习用品,也可以帮助家里承担资金压力,尽可能的节约,有助于拉近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可以购买学习资料以及课外资料,拓宽视野,增长见闻,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数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 篇4

一、提高觉悟, 分辨真假, 培养学生理财的意识

一次数学课上, 我问学生:“商品打折意味着什么?”学生们不假思索就异口同声地说:“就是比原来便宜了呗。”天上真的能掉馅饼?于是, 我让他们做这样一道练习题:一件商品原价200元, 为了促销, 商家决定采取如下办法, 先将商品加价25%然后再8折优惠出售。那么, 此时买这件商品, 便宜了吗?学生们通过求解发现:200× (1+25%) ×80%=200元。事实上一点都没有便宜。

通过此题, 同学们认识到购物者如果不知商品的原价, 从表面上看, 打折了一定便宜。但很多所谓的“打折”只是商家的一种伎俩, 一种促销的手段。生活中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 要有探究真伪的意识。

二、学以致用, 凡事躬行, 提高学生理财技能

人的一生总要或多或少地与银行打交道, 对金融知识以及银行业务一无所知怎么行呢?为了扫除学生在这方面的盲点, 我为学生开了个“银行知识”讲座, 向他们传授了与存取款有关的本金、利息、利息税等知识, 而且向他们介绍了银行的一些业务, 如:填存、取款单和汇款单等, 使学生对银行业务有了初步的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 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真正理解和应用, 我又鼓励他们亲自到银行存入自己结余的零花钱, 选择适合自己的存款方式, 并交流心得。通过这样的活动, 学生盲目消费的现象大为减少, 而且银行的利息增加了个人收入, 这就让学生认识到生财真的有门“道”。

三、学会分析, 增强判断, 提升学生理财智慧

我给同学们讲了风险投资家沈南鹏到花旗银行面试的故事。该行的面试题是这样的:一个美国人在菜市场上做生意。第一次, 用8美元买了一只鸡, 9美元卖掉了;第二次, 用10美元买了同样的一只鸡, 11美元又卖掉了。那么, 这个美国人到底是亏了还是赚了?如果亏了, 应该是亏了多少?如果赚了, 又赚了多少?

此题一出, 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们之间炸了锅:你一言我一语。最后形成了两种答案:有的认为是赚了两美元;有的认为是亏了两美元。而我说沈南鹏给出的理由是亏了4美元。同学们睁大了眼睛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我给他们说明了理由。同时, 我又不失时机地对这三种答案所折射出的面试者的心态予以说明:算出赚了2美元, 是100%的保守派, 走一步, 算一步;算出亏了2美元, 说明这人保守一次, 冒险一次;而算出亏了4美元, 说明这人对自己非常自信, 决定全力以赴, 愿赌服输。

通过这样的活动, 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 同时也给他们打开了一扇事业的大门。我相信, 这对他们以后的理财决策一定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四、组织活动, 参与管理, 让学生成为理财主人

学习正、负数知识后, 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些知识的内涵, 同时培养他们的财商, 我组织了“争做优秀小会计”的活动。引导他们把自己日常收支情况, 用收入、支出、结存的“三栏式”记账法, 将收支发生额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以流水账的形式序时逐笔记载, 周末结算, 月末总结。为了能使这项活动长期有效地进行, 班级每月对学生的活动进行一次评比。评比过程中, 让学生谈谈对这个月收支情况的感想, 引导他们感知什么是合理消费, 怎样有计划地使用个人收入, 而且大家举手表决, 选出优秀小会计。活动开展一段时间后, 我发现学生盲目消费的现象明显减少, 对个人收入都有了一定的支出计划, 理财能力明显增强了。对此同学们都深有感触:平时有些花费实在是太浪费了, 怪不得开支那么多, 如果注意俭省节约的话, 一定可以减少相当一部分开支。

大学生理财能力调查与分析 篇5

近些年来,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人们的理财观念也得以不断增强。面对“理财”---

这个崭新的名词,大家

对其逐渐熟悉起来。而其中的大学生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身处校园,缺乏固定的经济来源;另一方面,他们正值人生成长的关键期,缺乏对消费欲望的控制能力。

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现了消费偏差,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关键词】:

消费结构、理财观念、理财方式多样化、合理规划、勤工俭学

正文:

一、社会问卷

在针对周围68位同学的问卷调查中:

1, 男生占32人,女生占36人;文科类占34人,理科类占11人,艺术类占23人;大

一、大二同学占40人,大

三、大四同学占28人。2, 此次问卷采用单项选择的方式来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当代大学生的月消费水平、消费来源、消费结构以及自身的理财观念和能力等几个方面。

调查数据显示:

300-500元的18人,占27%;500-800元的44人,占65%;800元以上的6人,占8%。其中消费在300-500元之间的同学,花费多用在饮食方面;500元以上的同学伙食比例有所降低,用于其他方面的费用较多。在回答“您有花钱记账的习惯吗”这一问题时,仅有28.5% 的大学生回答“有”。此外,我们在该问卷调查中还了解到,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家庭供给,占到被调查人数的63%,18.2%的同学是依靠做兼职、勤工俭学、贷款等方式。

二、结果分析

调查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消费结构不合理

作为一名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对周围事物分析、判断的能力,本应该从自身家庭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消费,可是畸形的攀比心态和对自身约束力的缺乏使得该群体的消费结构出现了严重不合理的现象---

部分同学每月的生活费用严重超支,给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

2,理财观念淡薄

该问题主要体现在: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同学没有坚持记帐的习惯,以致最终不明确所花之钱具体用在什么地方及是否合理;并且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自身的消费心理出现偏差,使得理财意识弱化;

此外,大学生身处校园之中,远离社会,缺乏足够的空间来培养理财方面的能力。

3,理财方式多样化

在接受调查的68名大学生中,半数以上的同学都有做过兼职的经历,18.2%正在做兼职。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兼职是一项不需要预付任何资本的纯增值方式,几乎不具有任何的风险性,因此正逐步大多数同学的选择。此外,勤工俭学、贷款等方式为同学们提供了更为 广泛的选择。但仍有部分同学依赖父母现象严重。

三、原因分析

从上述消费情况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理财能力弱、理财意识淡薄是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普遍情况,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当今学生家长普遍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就会前途光明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再加上经历过艰苦生活的家长们特有的“补偿”心理,往往容易造成对孩子的迁就、娇惯、溺爱,结果却忽略了对孩子早期理财能力的培养---

其主要表现在孩子用钱上,常常是“心太软”,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满

足孩子的一些不合理要求。

2,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观念并未得到改善多数教育工作者认为:青少年时期应该是“一片净土”,大学生的任务应集中在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上,其他的都可以先放一放。加上部分学校缺乏对消费理念的正确引导,使得同学们攀比心理此消彼长。

3,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泛滥

校园外不良环境的客观存在,往往对大学生的思想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学生们受到社会上“铺张浪费”现象的影响,也开始利用父母的钱来摆阔。例如,部分同学过一次生日的消费就可达上千元。但学生毕竟还是学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很容易在这种不良环境中迷失自我。

4,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主要因素,如大学生自身的分辨能力不强,自我约束力不够,虚荣心、攀比心过剩等。走进大学校门后,大学生第一次对自己手中的钱做主,对于“哪些该花、哪些不该花”的问题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水平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反应了他们在理财能力上的缺乏。

四、理财建议

1,合理规划

每个月可以使用的资金为多少,每月的经常性开支为多少,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做好个人消费记录---

这样不仅能清晰的看出每个月的支出状况,同时能更好的预测未来几个月的支出情况,做到理性消费。

2,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

身处同一所大学的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城市,家庭条件更是贫富不

一。所以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一现状而不能盲目攀比,逐步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

3,勤工俭学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我们适当地进行勤工俭学活动,不但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家庭负担,而且还能从中体会到父母的辛劳,让自己变的更加独立、自强,为今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4,塑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合理消费的养成不仅在于大学生自身,学校、家庭同样承担这十分重要的责任。一方面,学生家长应该改变昔日那种一味娇惯的育人方式,及早引导孩子树立勤俭节约、健康科学的消费意识,科学的规划自己的消费,使其与家庭相适应;另一方面,学校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开设类似校园生活里才这样的选修课程,切实地帮助大学生制定正确的消费计划,形成良好的消费观念。

小结: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 篇6

在进入理财教育的关键期前,应先教会孩子认识金钱。这个阶段的孩子理解事物的能力依赖于具体可见的情景和事物。依照孩子这一生理特点父母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数额较小的日常消费,进行初步的财商教育。比如乘公共汽车时鼓励孩子去投币,让孩子知道一元钱可以坐普通公交车,两元钱可以坐空调车;也可以带孩子去购物,让孩子亲自买他所熟悉的日常用品,让他知道自己每天使用的牙刷多少钱、小毛巾多少钱、每天吃的,冰糕多少钱……通过感受这些切实可见的生活细节让孩子熟悉货币的面值和实际价值。

4-5岁,教孩子学会储蓄

孩子四五岁的时候,注意力一般只停留在感兴趣的和与自己相关的事物上,比如新鲜艳丽的色彩、新奇生动的形象。家长可以借此引导孩子储蓄的习惯,比如买一个漂亮的钱夹或买一个卡通动物造型的储蓄罐,把孩子的目光吸引过来。细心的家长再用动画片里的语言告诉孩子:只要坚持投硬币,这个卡通动物就会帮助他实现愿望。孩子坚持了一段时间后,也许储蓄的数额很小很小,家长依然要买礼物作为奖励,目的是让孩子见到储蓄的“神奇力量”,激发储蓄的兴趣。这个阶段,让孩子养成储蓄的习惯比存多少钱更重要。

5-6岁,培养劳动赚钱的意识

孩子五六岁时,已经有了小额自主消费的能力,这是理财教育的前提。父母要控制好零花钱的数量,不能太苛刻,也不能全额满足,而是留下一小部分让孩子通过劳动自己赚取,比如扫地、分碗筷、给父母捶捶背……为了制造出一种诚信的氛围。可以做一张价目表,把孩子能做的每项工作都定下一个合理的价位,并且认真地执行。在这样的氛围里,无形中会给孩子灌输这样一种意识:我不劳动,就没有收入,我没有收入,就不能买好吃的,就不能买好玩的。在赚取和使用金钱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劳动观念,也让孩子明白金钱是通过劳动换来的这一基本概念。

6-8岁,教孩子合理利用金钱

6-8岁是儿童好奇心和模仿力比较强的一个阶段,愿意和别人攀比,别人有的东西他也一定要有。与孩子讲道理有的时候是行不通的,不如做一些事情引开孩子的注意力。比如把去儿童游乐场改为去郊游,事后再与孩子算笔“账”:去郊游的时候,放了风筝、看到了蝴蝶、用野花编了一顶帽子,获得了与去游乐场同样多的快乐,省下的钱还可以做其他事情。同样,还可以把买高级玩具改为自己在家里搞小发明;把吃肯德基改为去书城看精彩的漫画书……慢慢地孩子会明白,生活里不能没有金钱但是金钱绝不是生活的全部,许多乐趣没有金钱也一样能得到。此外,不妨带着孩子四处转一转: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地方售价不一样。在大商场里卖200元的商品,在批发市场有时50元就能买到。经过这样的反复比较后,孩子独自消费的时候,自然就会货比三家,主动寻求实现金钱价值的最大化。

8-11岁,强化储蓄意识

儿童入学以后,有了更加独立的生活空间,同时自我约束力差,较多的钱放在身边,总是忍不住想花掉。家长可以给孩子开一个家庭银行,让孩子把每天没有花完的钱都存在“银行”里。一定要让孩子相信父母是为他保管,不会挪用。为了鼓励孩子存钱的兴趣,可以为孩子树立一个个容易实现的小目标,比如许诺买一本漫画书、一个毛绒玩具等。孩子努力储蓄的同时,父母可以用付给一定利息的方式,来增加孩子的信心和动力。当孩子通过储蓄得到一件比较贵重的东西时,会切身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感受到储蓄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11-12岁,培养理性消费习惯

十一二岁的孩子,身心迅猛发展,对家长的依赖性渐渐减弱。独立自主意识慢慢增强,在零花钱的管理方面,父母应该试着慢慢放开手脚。在这个阶段’父母在发放零花钱的时候,在定量的同时还要定时,比如一星期发一次。这样有利于孩子建立比较稳定的心理预期。当孩子出现一次亏空后,下次再发零花钱时,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就会谨慎对待,自觉地学会量入为出。父母可以建立一个账本帮助宏观调控,让孩子详细记录下每天零花钱收支的状况,定期总结,分析哪些钱应该花,哪些钱不应该花,给予适当的奖惩,并制订出下一星期的计划,帮助孩子养成总结和预算的习惯。

12-13岁,培养综合理财能力

孩子12岁以后,会有更多的购物需求,接触金钱的面额也越来越大,这时应该训练孩子的综合理财能力。比如去超市购物的时候,把钱交给孩子全权安排,只有一条要求:努力用最少的钱实现预定的目标。孩子做选择的过程中,对同类商品的价格、性能和品牌要反复比较,不仅熟悉了商品,还全面锻炼了预算能力、取舍能力和货币运算能力。家庭有关财务问题的讨论最好也让孩子加入进来,在反复论证的过程中,无形中会拓宽孩子的视野。父母还有必要陪孩子一起去银行,以他的名义开一个户头,当孩子在存单上见到自己的名字时,会让他感到自己长大了,变得重要了,会增加理财的兴趣,同时在和银行打交道的过程中,会慢慢明白一些金融术语,熟悉银行的基本业务。

13岁以后,培养信用意识

大学生理财能力培养 篇7

以某高校会计专业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编写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涉及理财意识、消费水平与结构、消费管理、理财能力等方面问题。共计发放问卷203份, 回收有效问卷197份, 有效率97.04%。调查中, 男生85人, 女生112人。数据统计结果真实、可靠, 比较客观地反映了该校会计专业本科学生的理财能力现状。从调查结果来看, 虽总体情况较好, 但学生在理财方面以及学校在对会计专业学生理财能力培养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1) 概念认识不清, 积极性不高。对理财概念认识方面, 许多学生的认识较为片面, 有的认为理财就是储蓄、投资, 有的认为理财就是购买基金和股票。还有38.72%的学生认为目前自己所掌控的钱谈不上理财, 也就是说达不到自己认为是理财的标准。在回答“学校举办个人财务管理知识讲座, 你的兴趣如何?”, 只有18.95%的学生非常有兴趣, 33.16%的学生表示看是否有时间, 表现出学生对理财兴趣不浓, 积极性不高。

(2) 消费管理手段缺乏, 计划性不强。学生在日常消费中, 临时消费、冲动消费、过度消费现象较为明显。19.89%的学生对于拿到一个时期的生活费时, 在安排上选择了“没有具体安排, 想买什么就买什么”。24.16%的学生有记账的习惯, 记账的学生中女生占93%, 54.49%的学生没有记账习惯, 以男生为主。61.68%的学生消费时要兼顾实惠和高标准。18.75%的学生选择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是商品的品牌和档次, 众所周知, 一般情况下, 知名品牌产品价位要比一般产品高, 同样, 档次和价格基本上成正比, 也就是说学生在进行某项消费时由于虚荣心和攀比心理, 存在高消费和过度消费现象。

(3) 消费支出项目多, 结构不合理。除了日常饮食、学习支出外, 学生固定每月会在化妆品、服饰、通信费、网络等方面进行消费。学生消费在伙食、日用品方面占到总消费的57%左右, 消费在手机、网络、电脑等方面的费用占到总消费的21%左右, 娱乐、服饰等方面的消费占到总消费的18%左右, 用在学习方面的消费只占到4%。例如:调查中, 化妆品、服饰方面消费11.8%的学生每月达到300元以上;但用在学习方面的消费30元以下学生占到调查学生数的48.82%。同时, 73.08%的学生认为在同学过生日、聚会等方面进行消费理所当然, 都有一定的支出。有23.86%的学生某段时间因为给朋友买礼物花费了每月生活费的一半以上。

(4) 消费支出高, 收入来源单一。调查显示, 85.28%的学生生活费是父母提供, 只有10.15%的学生还进行勤工助学, 14.21%的学生获得奖学金, 8.63%的学生选择课余做兼职。每月生活费方面, 1000元以上的占到44.63%, 800元以内的占36.16%, 500月以内的占15.82%, 等等, 这也说明, 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父母提供, 兼有少量奖学金、勤工助学和兼职工作工资。

(5) 理财知识匮乏, 能力提升迷茫。调查显示, 学生对自身的理财能力判断, 69.61%的学生认为一般, 近20%的学生花钱根本没有计划。学生普遍反映课程中设计理财教育的内容少。在调查目前所学课程对个人理财能力提升的作用时, 7.3%的学生认为没有作用, 53.37%的学生认为作用不大, 只有39.32%的学生认为作用很大。学校举办的理财实践方面的活动很少, 理财方面的课程在校方提供的专业课程中比重较低。

2 会计专业学生理财能力不足原因分析

(1) 学生个人方面:理财意识淡薄, 认识有误区。在调查中, 许多学生把理财简单认为就是用钱去生钱, 心理上为理财定了标准, 觉得钱很多时适合去做理财, 如果自己手头只有几千块钱, 都不够理财的标准。而且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 在校学生若投资做小生意等, 不光是家长, 学生都会认为是不务正业。

(2) 家庭社会方面:受家庭社会等影响, 理财教育缺乏。许多学生的家庭为工薪阶层或来自农村, 家庭经济条件一般, 在满足学生上学生活的同时, 基本上对理财问题很少涉及, 因此, 家长对于孩子在这方面的教育就很缺乏。

(3) 学校方面:理财课程体系不完善, 实践环节课程少。从调查来看, 会计专业开设的理财投资类课程只有会计学、财务管理、证券投资学等, 个人理财方面的课程没有涉及, 这在某种程度上没有起到启发学生的目的。如今的大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 但严重缺乏实践经验。学校开设的以专业学习为依托的理财实践类环节很少。已开展的专业实习课时较少, 且以运营和管理为主。学校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中涉及理财类的也很少, 学生基本没有实践操作的经验。

3 提高会计专业大学生理财能力的对策

(1) 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作为未来从事经济管理或理财投资的专业人才, 从大学入校起, 就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理财教育培养体系。首先从理财意识入手, 广泛调查, 了解学生对理财的认识和看法, 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方案。提供一些学生理财的成功案例, 激发学生的理财意识和积极性。

(2) 完善理论课程设置体系。大学是学生完全独立的第一站, 因此大学期间学校的教育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该在经管类专业的课程中多加入一些有关理财方面的课程, 例如个人理财与投资、个人资金帐户管理、资产组合理论的应用等等, 以增加学生对理财理论知识的储备。

(3) 丰富专业教育的实践环节。在理论课程学习的同时, 加强理论课程与实践的结合, 开展投资理财类实验课程, 并增加学时数。学校要通过有效途径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让学生到银行、投资理财机构等单位进行实习, 让学生有机会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亲身感受理财氛围, 真正达到为将来从事经济金融工作打好理财能力基础的目的。

(4) 举办理财类课外活动。利用第二课堂举办理财类课外实践活动, 如理财规划大赛、模拟操盘大赛等, 鼓励学生考取理财类资格证书, 为学生提供亲自参与的机会。可以鼓励学生组成社团, 利用社团这个平台交流理财经验和心得。学校也要通过校园网、校报、宣传栏等传播媒介的功能, 形成科学合理健康的理财氛围。

会计专业学生的理财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通过有针对性的理财教育和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财商”, 制定有效的培养方案, 并强化实验等资源配置, 就能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专业素养。

摘要:通过对某所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调查, 结果显示:学生在理财方面存在概念认识不清、消费结构不合理、缺乏消费有效管理等问题, 学校在学科资源配置、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也存在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加强理财意识教育、完善课程体系、丰富实践教学环节、举办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来激发学生理财兴趣和动力, 以提高学生理财能力, 提升未来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理财能力,会计专业,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李勤.应用型会计本科实践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财会月刊, 2010 (7) .

[2]范钦.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理财能力培养探讨[J].教育探索, 2013 (6) :89-90.

[3]刘立刚, 尹艳芬, 严海勇, 陆梅.大学生理财教育初探[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09 (2) :88-89.

大学生理财能力培养 篇8

一、当今大学生的理财能力现状

信息社会, 让当今大学生对财富的认识更加深刻, 也有更多条件和更多动力去追求财富。受各种媒体的影响和社会的熏陶, 大学生思想也有更大变化, 或多或少在逐渐摆脱对父母的经济依赖。相当部分大学生开始追求经济独立, 在寒暑假和课余从事打工和兼职工作。在笔者2013年10到11月对某高校消费调查结果中, 大学生兼职比例达到40%以上, 达到完全经济独立的比例有10%左右。但是大学生对财富追求, 并不表示学生的理财水平和理财能力随之提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 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因此从理财角度来看, 理财主要是看个人留住的财富和利用财富为自己保值增值的能力, 也就是“钱生钱”能力。然而“90后”大学生的理财能力还存在不足。天津市统计局2012年6月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了《居民对“月老族”现象的看法及态度调查》, 共调查了1, 000名市内六区40岁以下居民, 其中383名属月光族, 20至25岁年龄组中月光族的比例最高, 为43.0%。可见理财能力缺乏在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中是一个较为普遍现象。大学生的理财存在问题主要有:

(一) 理财意识和观念淡薄, 对理财的认识不正确, 重视个人享受, 没有动力去提高自身理财能力。

表现在:一是认为理财是有钱人的事情, 大学生属于“无产阶级”, 无钱可以理, 也没有必要学习。二是认为理财离自己很遥远, 等毕业赚钱后再学习理财也来得及, 大学阶段没有必要进行知识储备。三是理财是很高深的事情, 只有专家才能做。大学生只要好好学习专业知识, 毕业后找到好工作, 一样可以积累财富。理财不能取代专业知识学习, 但是通过理财, 可以让家庭和个人生活得更好。

(二) 消费结构不合理, 没有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在对当今大学生的消费调查中, 消费结构不合理, 娱乐费用和人际费用仅次于饮食消费, 所占比例偏高, 而学习费用支出最低。当今大学生过于追求个人享受和人际关系社会交往等, 而忽视了自身知识能力提高。并且大学生资金来源比较单一, 多数不具备独立的经济来源, 因此更有必要去追求理性消费, 并养成良好的消费预算和消费跟踪记录, 控制不合理冲动消费。

(三) 理财方式单一, 没有压力去认识更多理财产品和提升自身的风险识别能力以及财富增值能力。

因为大学生自身流动资金少, 财富增值空间不大, 与社会交往较少、忽视通货膨胀等多种风险因素有关, 多数人的资金还停留在活期储蓄等简单理财上, 没有意识到利用家庭资金去投资如余额宝、银行理财产品等收益较高新型理财产品。

二、利用网络资源, 提高大学生理财能力途径

大学生理财能力的缺乏, 就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改善。不同学者提出不同措施, 如张淑云认为造成此现状的原因在于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大学生多方面, 因此要提高大学生理财能力就需要从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构建四维一体的良好理财环境。客观上看, 大学生理财现状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关键是需要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 主动去认识和改善。近年来, 大学生理财热在各高校不断兴起, 选修理财课程学生也在持续增长。通过课程学习存在理论和实践脱离等较多缺点, 需要寻找其他途径来补充和提高。

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人们财富意识不断增长, 理财网络资源也在飞速增长。互联网网络资源的蓬勃发展和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在大学生中广泛应用, 为当今大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理财提供了理想教育平台和物质基础。大学生在通过课程学习理财知识同时, 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理财能力。网络资源可以从多方面来学习, 从而提高大学生理财能力:

(一) 培养大学生理财意识和理念等自主性学习。

大学生理财能力缺乏, 主要是理财意识和理念缺乏。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 使得家庭没有对子女进行理财意识培养, 学校也缺乏理财性教育。大学生可以在课外自主性学习相关网络资源, 培养大学生理财意识和理念。

1. 学习培养大学生储蓄和财富积累观念。

由于大部分家庭父母都对子女进行按需或定时给予金钱, 子女养成钱用完就向父母索取的习惯, 虽然也有压岁钱、零用钱等少数收入, 但是缺乏主动储蓄观念, 被动储蓄主要是供自己使用的方便性。培养学生储蓄和财富积累观念, 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刘颜斌讲座、越策越开心“教你如何理财”网络资源等, 达到改造自身财富积累意识。

2. 培养利用财富进行投资和增值观念。

部分大学生即使有奖学金和打工兼职储蓄, 为满足日常的提取方便, 也是简单在银行进行活期储蓄, 缺乏主动利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观念和行动。培养投资和增值观念, 可以用成都汤婆婆悲剧和诺贝尔基金百年投资等诸多网络案例, 达到认识当今货币贬值需要财富增值的必要性。

3. 培养适当风险投资的观念。

俗话说:富贵险中求, 虽然投资要注意风险, 但是年轻人要适当冒一些风险, 通过风险投资可以活动较好的收益。如通过电影《股疯》, 武汉万群的千万富翁之梦等多种网络资源, 培养认识风险和会利用风险进行投资的观念。

4. 培养对财经和财富的持续关注。

持续地关注财经和财富, 可以缩小自己的投资范围, 博取较大的行业投资机会。如可以学习央视货币纪录片、财经郎眼、第一财经、新浪财经网站、东方财富网等持续关注财经, 提高对财富机会的投资认识。

(二) 拓展大学生的视野和理财知识等授导学习。

高校理财教师和大学生理财学知识毕竟有限, 不可能面面俱到, 网络资源所涉及的理财领域更广更深。理财所涉及的储蓄、基金、股票、期货、保险、收藏、房地产投资都有各方面的网站、视频、专家博客, 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立体的理财辅导。借助网络资源可以提供全面理财产品学习, 并且可以深入了解相关投资品种, 扩大对新型理财产品认识。如可以通过专家的讲授和引导学习天天基金、白银、期货等网站理财产品, 了解各种理财产品的原理和投资渠道, 扩大自己视野。

(三) 提供进行专业性理财产品的初步实践和模拟操作等体验式学习。

理财产品的体验式学习, 需要实践去检验。在大学生自身条件限制下, 可以通过借助网络资源进行实践操作。表现在:一是通过理财产品案例的学习, 分析优缺点, 用职业投资家思维来培养自身的理财思维。二是收集成功者和专家实践操作和讲解, 吸取成功经验和识别教训。三是通过股票、期货、白银等网站的模拟实践, 用模拟资金, 在实际交易环境中, 进行虚拟操作, 为实践打下基础。如可以通过模拟交易的网站:叩富网、大智慧、证券之星等, 增强对理财产品体验式学习。四是利用自身兼职等少量资金, 参与理财实践操作, 用理论指导实践。五是学会记账和控制预算, 不能消费无控制, 前半月消费无控制, 盲目消费, 后半月吃方便面和馒头等。

(四) 进行相关理财产品和金融工具的专业研究性学习。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 内行看门道。通过初步学习财经、经济、会计和投资等方面学习, 才能进行相关理财产品专业性分析。各种理财产品都有专业的投资分析者, 借助他们的经验和讲解, 可以选定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产品, 进行深入专业分析。如可以学习巴菲特投资、林园和但斌的投资方法、张昕帆的理财教室、张瑛的保险常识讲座、来福学投资等专业学习增强自己专业性研究能力。

(五) 与专家和投资者进行相互交流和学习等讨论性学习。

借助投资者的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 可以减少自己在投资的误区, 因此相互之间的交流是很有必要。如网络上有很多论坛性网站:如天涯论坛理财前线、股吧等, 以及民间成功投资者交流学习, 可以建立自己的投资圈, 获得有价值讯息, 较快速提高自己理财能力。

三、利用网络资源应注意的问题

(一) 要尽量在实践中应用理财知识, 养成良好习惯来提高理财能力。

近年来, 开设有《家庭投资理财》课程的高校越来越多, 通过课程来系统学习投资理财的大学生也逐渐增加。但是, 高校开展理财课程毕竟有局限性, 一是很多高校仍然是以选修课为主, 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学生也没有压力和动力去学习。二是课程的授课主要还是理论为主, 理论和实践尚有段距离。俗话说:没有专家只有输家和赢家。因此在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的同时, 要创造条件来进行实践锻炼。大学生资金虽然少, 理财可以从门槛较低理财途径入手, 如可以用有限的资金进行定期储蓄、定投基金和余额宝等收益理财活动。财富积累从零开始, 养成良好理财习惯, 就可以为毕业后理财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要把网络资源中理论性和模拟实践要结合。

理财的网络资源虽然丰富, 但很多带有投资者主观性和客观条件, 大学生受自身条件 (如资金、时间和渠道等) 限制, 不可能把门槛高和专业性强的理财知识与实践完全结合。因此还需要把网络资源中的理论和模拟实践结合起来。专业性的理财知识网络中有很多对应的模拟渠道实践, 如股票模拟投资、期货模拟投资、黄金白银投资等。模拟实践可以最大化强化理论知识的应用, 减少投资中的风险性, 提高投资的收益性。

(三) 利用网络资源, 形成自己独特投资方法。

正如名人的成功不可能完全复制, 专家和成功投资者的投资方法也很难被完全复制。理财专家讲座有很多, 可以参考的成功案例也非常多。网络资源丰富使得选择余地很大, 可以借鉴的也非常多。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别人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 关键是要为自己服务, 形成自己投资理念和投资方法, 才能像巴菲特和史玉柱这些投资专家一样, 真正保障自己和家庭的财产安全, 实现财富保值和增值。

摘要:在当今日益竞争的社会环境下, 大学生有条件和动力去追求财富, 理财能力已成为大学生不可缺少的生存能力之一。而大学生理财能力的缺乏, 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多方面共同培养。在大学阶段, 正是人生财富积累的开始期和理财能力的培养期。大学生可以通过理财网络资源进行自主性、讨论性等多种途径学习, 开拓视野、提高理财能力, 培养理财习惯, 为毕业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理财能力,消费行为,网络资源,理财习惯

参考文献

[1] .余志芳, 涂淑娟.论大学生理财能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 2011, 7, 26

[2] .车湘辉.高职院校大学生理财教育的实践和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 14:204

[3] .王旭林.关于大学生个人理财若干问题的思考[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1, 9:123

大学生理财能力培养 篇9

一、学生理财意识现状透析

(一) 学生的理财意识缺乏

理财, 很多人把它与存银行、按计划花钱等概念等同起来, 其实, 理财还是累积存储和投资再生的元素。“理财”这个专用的术语名词对广大学生来说虽是陌生的词汇, 但理财的意识应当从小就树立。很多孩子认为钱是万能的, 也是容易赚取的, 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去节约;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养成了悖“财”傲物, 唯我独尊的心理;也有的孩子谨遵教诲, 勒紧口袋, 不愿也不敢花钱;却没有一个孩子想到怎么去投资, 让自己的钱越积越多。究其原因不外乎是没有接受现代理财的教育, 缺乏理财意识。

(二) 学生的理财能力低下

大部分的学生从来没有做花销计划和花钱记录, 能够节制地花钱的学生也只是懂得要勤俭节约的道理。分析其原因就是因缺少对孩子的管理钱财、计划钱财、投资钱财的教育, 孩子没有树立正确的金钱意识, 更没有学得一些花钱的艺术。许多家庭, 孩子得到客人馈赠的钱物后, 家长会马上把钱塞进自己腰包, 却失去了培养孩子理财能力的机会。孩子一旦有机会接触到钱, 便大肆挥霍浪费, 毫无管理自己财力的能力。有的家长认为, 给孩子零用钱就是让孩子花销的, 孩子的消费由父母包办, 缺乏正确的理财观念, 导致在花钱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良倾向;有的不让孩子经手, 孩子就没有机会锻炼自己的理财能力。

(三) 学生的理财教育苍白

在学校教育中作为具有时代特征的“理财教育”在学校德育中少之又少。而且, 教师在课堂中的渗透也是少得可怜。对学生中存在的花钱不合理等不正常消费现象, 也仅仅是教育一下而已, 造成不应有的教育空白, 分析其原因, 其中最主要的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对理财概念的了解甚少, 理解偏差, 甚至认为教师没有干预学生用钱的义务。因此, 理财教育在实施德育教育中严重失衡。

二、学校开展理财教育的重要性

理财教育应该从青少年抓起, 从小培养他们的理财意识, 对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现代经济是货币经济, 钱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也与每个人休戚相关。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长期以来, 学校教育中对钱的教育是回避的, 学校的理财教育几乎是零。理财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所需, 在现实生活中, 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财教育是适应时代、接轨国际的需要, 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已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每个公民都面临着如何尽快成为具有国际化素养的现代人的课题。教育青少年学生树立在市场经济中的理财意识, 让他们在实践中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观念, 能为科学的人生观奠定基础。理财教育也适应了中学生主体意识的需要, 理财教育的显著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理财知识、技能, 领悟理财活动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目前, 各地的学校未将理财教育纳入教学范围, 就是在大学也难以有机会接触到系统的个人理财教育。在美国, 有28个州把理财教育列为必修课, 在英国, 5至7岁的学生, 要学习钱的不同来源和用途, 7至11岁要学习如何管钱, 11至14岁重在学习影响花钱和攒钱的诸多因素, 从2010年9月起, 英国的基础财务技能将成为初中毕业考试中数学考试的一个部分。没有理财知识的学生是适应不了时代发展的要求的。没有正确的理财意识, 就没有聪慧的经济头脑, 就不能在竞争更为激烈的未来世界站稳脚跟, 更好地生存。国外有研究表明, 如果一个小孩早早学会跌爬滚打, 会奠定他一生的运动机能,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投资理财是人生宝贵的一课, 每个孩子都应当学会怎样攒钱, 如何投资, 但这些本领却非垂手可得, 需要从小培养。国内外儿童专家认为:孩子越早接触钱, 学会了理财, 长大后也就越会赚钱, 关键是如何教会孩子花钱、理财。生活在现代文明社会里的新型人, 必须掌握经济知识, 成为现代人, 才能适应经济环境。21世纪的孩子, 更将不可忽视生存的必备基本素质———正确的金钱观念和精湛的理财能力。

三、积极开展理财教育

(一) 开设理财讲座及理财知识的校本教材

为丰富学生理财知识, 学校请银行、保险公司的一些理财专家来学校作专题报告。比如银行人员首先为部分学生办理“阳光爱心卡”, 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会了存钱、取钱、修改密码、挂失、利率计算及ATM机的使用、POS机上的消费。这些活动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 学生了解了很多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理财知识, 从而对理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组织学生参观学生参观证券交易市场, 加深了对证券交易的感性认识。同时, 学校组织相关教师开发理财知识读本, 作为校本课程。在不同的年段开设理财教育课程, 列入学校的校本课程教学中。读本从识财、用财、惜财、蓄财和创财5个方面讲述理财的基本知识、方法、技能, 培养学生应具备的理财品质。读本的内容主要由本校教师、学生、家长撰写和提供。为保障理财教育的顺利实施, 每个年级每周开设一节理财课。授课形式有理财实践活动, 理财知识讲座, 理财技能辅导, 编理财手抄报, 参观金融、证券公司和工商部门等。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们开展了读本读后感评比活动,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自我理财的兴趣, 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理财教育氛围。

(二) 班级管理中的理财教育

成立班级理财小组, 开展一系列以理财教育为主题的班级活动。在主题班会中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不攀比、不浪费、爱护课桌椅等理财意识的培养, 以及学会花钱、学会消费等理财基本技能的培养。学生每学期的班费支, 要求班干部要先进行预算, 制定简单的开销计划, 然后每周公布开支情况。运动会、国庆节等重大的开支要先讨论, 并列出清单。每学期的水费及旧报纸等的费用管理, 都是对学生理财能力的极好锻炼, 以及在购买班级日常用品时学会尝试货比三家、怎样购物、如何退货、小心街头购物上当和支票、信用卡、个人所得税等理财能力的培养。此外, 班级活动的理财活动还有:开展理财知识竞赛、编理财手抄报、理财演讲比赛、理财主题班队会、捐资助困、评选理财小能手等。

(三) 开展丰富多彩的理财教育活动

大学生理财能力培养 篇10

上学期, 有几位学生做了一件好事, 作为班主任的我也习惯性地用“奖星星”来肯定他们的成绩。这时, 其中的一位学生在得到两颗星星后禁不住大叫起来:“今天又赚了两毛钱啦!”听到叫声, 我顿有所思:为何不将星星激励的功能充分发挥, 使它与学生理财意识培养相结合呢?思考指导着我的行动, 我开始了尝试与探索。

一、建立“班级文明小银行”

要想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 我的第一想法是要建立“班级文明小银行”, 以银行收支的模式来激励和评价每一位学生。于是, 我告知学生这套全新的评价方式, 他们兴趣高涨, 响应积极。为充分发挥学生当家做主的意识, 我先让学生主动报名竞选“行长”、“副行长”和“会计”等岗位。经过竞选演讲、民主投票产生了“班级文明小银行”管理人员:行长1名, 副行长2名, 会计5名。“小银行”日常运作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进行, “会计”轮流上班, 根据每个人的表现, 每天发放或扣发“工资”, 行长和副行长负责监督和反馈同学的意见。每周召开一次银行管理员会议, 总结一周以来同学们的“收支”情况。

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储蓄账户, 即“文明小银行储蓄存折”。存折的外观整体色调为橘红色, 象征少年儿童朝气蓬勃;存折封面主图案为三个带汉字“文”字意象的红、黄、蓝小人形象, 象征家庭、社会、学校三方携手共育文明少年, 共创文明和谐社会;存折封底印有“储蓄文明, 四好少年”的口号;存折内页除有相关记录栏目和放“星币”小袋子外, 还附有“某某班级文明行为储蓄价值说明”。这个存折上存的不是金钱, 而是同学们平时的文明礼仪行为。每天表现好的学生们都可以从班里的“小会计”处领取当天“工资” (星币) , 然后存放到自己的账户里。“储户”对小会计的工作不满意可向行长或副行长反映, 如出现多次不满意的, 经“银行董事会” (班主任、正副行长组成) 讨论后可以撤掉“会计”, 重新改选。

二、完善“收支”制度

为了突出理财意识培养, 在“班级银行”中设定了不同面额的“钞票”, 将原先使用的“星星”改名为“星币”, 规定10个“星币”换1枚“金币”。对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涉及的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进行归类、划分, 将学生的行规教育与星币奖励和扣除相结合, 整理出“文明储蓄行为”10项 (学生在校内外所做的好事等同于一项文明行为) , “不文明扣款行为”10项。经班委讨论后, 初步确定奖罚细则:比如每天交齐作业奖励1星币, 认真完成值日并得满分的奖励1星币, 迟到一次扣1星币等等, 并在班务栏进行公示, 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自由地提出合理建议, 纪律委员做好记录, 第二周召开班级委和小组长会议时再次商讨确定。这些制度的确定, 使班级中每位学生体会到做好事和取得好成绩就是赚“星币”, 做错事就是在消费“星币”。

在奖励方式上可以灵活运用, 比如在全体学生同心协力完成某样任务后奖励大大提高, 让他们知道团结的好处。惩罚条件方面, 如出现不良行为时依学生自身对事件的评价自愿扣发“工资”等;同时建立个人信用制度, 存在恶意“拖欠”行为的, 加大收取“利息”, 严重的列入“黑名单”, 这样还能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三、建立个人“财富”的量化和激励措施

根据班级文明小银行的“行规”, 每月可组织一次“财富比拼”活动, 看谁的文明行为“存得多”, 谁因不文明行为的“支出多”, 对于每周、每月文明储蓄存款数额在班级排名前10名的“储户”将在班级内进行表彰, 对于学期存款数额在年级排名前10名的“储户”可报大队部在全校进行表彰, 授予“校级优秀储户”称号。同时还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互的比较, 显示每个小组成员一个月来的“劳动成果”, 以激励他们取得更佳的表现。为了激发“银行员工”的工作热情, 对于“班级文明小银行”里运作规范、记录认真的工作人员, 还可以评选“优秀行长”、“优秀会计”等, 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实行“班级文明小银行”以来, 学生们都表现出了很高的兴趣, 每天都会因为要赚一笔“财富”而养成积极的、良好的行为, 每次的“财富”得失和反思都让他们学会了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一句话, “班级文明小银行”使全班学生在日常学习和文明礼仪教育中变被动为主动, 开始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 逐步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 不断发展自我管理的能力。

上一篇:开发保护建议下一篇:让学生们在阅读中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