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课外素质能力培养计划与实施方案

2024-07-13

浅谈大学生课外素质能力培养计划与实施方案(共11篇)

浅谈大学生课外素质能力培养计划与实施方案 篇1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大学生课外素质能力培养计划与实施方案

随着知识化、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来临,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同时,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也对学生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大学生课外素质能力培养计划”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号”文件精神的要求,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者为目的。为扎实做好此项工作,探索和积累经验,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按照有关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计划”的指导思想

实施“大学生课外素质能力培养计划”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尤其是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和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就业创业的迫切需要。为此,实施计划过程中必须坚持“育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1.实施“大学生课外素质能力培养计划”,可以更好地充分体现我校“以生为本,全力满足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需要,全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办学宗旨,“大学生课外素质能力培养计划”要得到有效实施,必须贯穿到对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之中,这个过程必须与我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并以此推动我院的院风、教风、学风建设。

2.实施“大学生课外素质能力培养计划”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计划的实施必须做到全员参与,即每一位教师、干部都必须积极参与到对每一位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工作中来。实施计划要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与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相结合,以引导和帮助每一个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目标,发掘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潜质。

3.“大学生课外素质能力培养计划”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各部门的工作,学校各部门要全方位支持并参与计划的实施。所以,实施计划必须与我校的学生工作、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相结合,做到分工明确,合作到位,形成合力,并使工作系统化。

二、实施“计划”的项目内容

“大学生课外素质能力培养计划”是进一步整合在课堂外有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因此,“计划”的目标内容将涉及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以就业为目的的个性化素质培养,具体包括六大“计划”模块和相关项目内容。

1.思想政治与道德素质

2.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3.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

4.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

5.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

6.职业技能培训及其它

三、实施“计划”的具体落实

根据有关要求在职业设计指导、课外素质能力培养训练、建立评价认证体系等三个环节全面推开大学生课外素质能力培养计划。

(一)职业生涯导航计划

职业生涯导航计划是依托 “就业指导中心”总体负责,对大学生进行了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和教育的工作,并全面贯穿了整个大学生涯。

1.在新生进校后,一年级学生要实施职业意识启蒙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期工作。各系通过专业前景教育、社会行业教育、学生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和活动项目,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各班主任、通过学生自评、成绩分析、兴趣特长与个性潜力分析等建立学生个人动态信息档案。

2.学生二、三年级职业生涯导航,重点以学生素质活动培养训练的实践工作环节。班主任根据学生个性动态信息档案对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进行设计指导,并根据可能从事职业的素质要求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和就业范围与目标而确定课外素质能力培养的内容和程序。

3.聘请社会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开设各种报告与讲座,引导学生调整职业发展的定位,有选择地主动参加课外素质能力培养活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二)课外素质能力培训计划

课外素质能力培训计划是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课外素质能力培养训练实施工作要使各项工作责任明确,落实到位,以切实培养提高广大学生的政治思想与道德素质、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文体艺术素质。

1.关于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

学生工作部门负责组织对学生政治思想与道德素质的培养,责任落实到学生工作负责人、党支部、团总支及各级团组织。

①主要通过开设“两课”、党团校理论班,开展主题团日活动、组织生活、政治学习,举办相关报告会与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方式着力引导广大同学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树立崇高理想、坚定信念。

②通过管理,宿舍文化、文明班级建设等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文明和道德责任感。

③大力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献爱心活动、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以弘扬、培养广大学生的博爱之心与社会公德意识。

④通过每一位专业教师、班主任等耐心细致的言传身教与高尚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感染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养成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人生目标。

2.关于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

①专业教师的第一课堂教学必须向第二课堂延伸,要引导和帮助学生申报创新创业基金项目,参加学术科技作品和创业计划大赛以及各级其它的科技、外语等知识能力竞赛,如电子设计大赛、网页制作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以提高学生的科研与科技创新能力和语言能力。

②举办系列讲座等相关科技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活动普及科技知识,培养科技意识。

③通过组织暑期社会实践与专业认识实习,让广大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接触社会,了解国情,用实践检验所学知识,在实践与实习中检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

3.关于文体艺术素质能力

①通过组织新生参加军训,培养学生国防意识,普及国防知识,锻炼学生顽强意志力,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

②开展各种体育竞赛以引导学生提高身心素质,培养体育特长。

③充分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增强校园艺术氛围、培养学生素质。

④策划、组织好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开展内容丰富、格调高雅的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广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广大学生的人文气质。

4.关于职业技能培训及其它

①加强“多证书”考核培训发展工作,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②通过开办如英语、计算机能力等一系列与第一课堂密切相关的各级各类培训班与讲座,鼓励、引导学生在校期间努力取得一些为社会认可的资格证书,引导学生提高第一课堂以外的能力并促进第一课堂的教学。

浅谈大学生课外素质能力培养计划与实施方案 篇2

1 能力与素质教育的涵义

从心理学角度讲,“素质”是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从教育学的角度讲,“素质”是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一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人的先天遗传素质与在此基础上受环境、教育的影响,并通过自身认识和社会实践而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基本的身心品质,实际上融为一体,成为个体进一步发展的共同基础。正是这种素质能力,才能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作风,求实的科学态度、深厚的学识功底,为今后从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是统一的,统一体就是学会做事和做人。知识是能力与素质的基础,素质则是知识在人心中的内化。知识不等于素质,能力是人的素质之一,素质除能力外还有品德、审美等方面的修养。高校教育的任务就在于形成专门人才良好的素质能力,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能力、文化素质能力、业务素质能力和心理素质能力等四个方面。其中思想道德素质能力是根本,文化素质能力是基础,业务素质能力是主干,身心素质能力是保证。

2 保险从业要求的能力素质

要使大学生具有符合保险从业的能力素质,就要知道合格的保险从业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2.1 仪表修养

现实生活中,对一个陌生人的第一印象在30秒内即可形成,对于做服务性工作的人来说,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对于从事保险业的工作人员的具体要求是:

(1)保持良好的仪容。衣着得体,工作时间着职业装或统一的工作装,女士化淡妆,男士干净利落。(2)保持优雅的风度。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谈吐文雅,用词得当。内勤语言简洁规范,外勤语言明了、生动。举止典雅、仪态大方,热情周到。(3)注意基本礼仪。新来的保险从业人员都要经过保险礼仪的培训,包括着装、化妆、打电话、乘电梯、互赠名片、互相介绍等言谈举止的细节。

2.2 品德修养

每个保险公司或保险中介机构都会用自己的企业文化来熏陶约束成员。内容大同小异,主要包括:诚实守信、尊重他人;服务第一,客户至上;忠诚公司,热爱产品等。

2.3 心理素质

心态决定一切,对于大量的营销人员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必不可少的。主要要求包括:充满信心、知难而进;坚忍不拔、不怕失败;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控制情绪、随机应变等。对于内勤,责任心和严谨细致是基本要求。

2.4 业务素质

了解公司、了解产品,具有保险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具有高超的业务技能和娴熟的工作技巧,能熟练地使用电脑。

2.5 社交技能

待人热情,善解人意,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善于与人沟通、积累人脉。

3 多方努力,提高素质能力

3.1 素质能力低下的原因

笔者认为,目前造成保险专业大学生基础不牢、眼高手低、动力不足、心理素质差、留存率低的原因具体如下:

(1)中学的应试教育忽视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实行应试教育以及中学阶段在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下过早的文理分科,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学生只注重考试科目的学习,忽略其它知识的学习和素质的培养,从而造成了大学生的先天性知识结构缺陷。而大学里专业划分过细,专业面狭窄的专才教育,又进一步削弱了学生的人文基础,以至于“隔行如隔山”。其结果不仅使学生缺乏对国情的了解,也缺乏应有的做人的基本知识和社会责任感。

(2)家庭溺爱使得一小部分学生产生道德困惑。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在自己和孩子都忙碌的情况下,只注重物质上的供给,缺乏精神食粮的供应和充分沟通。孩子离家在外读书,独自面对陌生的学习环境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面对各种以“新新人类”自居的言论和行为,不少学生陷入困惑和迷茫,是非、善恶难以分清,道德观念日趋模糊。在道德评价上采取双重标准。突出表现是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乐于助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对社会要求高,对自己要求低。

(3)业务素质的培养走向了极端。由于部分学生对学习抱着急功迎利的“实用主义”态度,过分看重外语、计算机、公关社交等实用知识,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以致于什么都学,什么都没学好,无一技之长,各方面都平平庸庸,文化底蕴不够,学习能力差,影响以后的发展。

3.2 提高素质能力的对策

(1)课程设置要考虑有利于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学校可以通过合理调整课程设置,开设辅修专业,拓宽知识面,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通过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增设实践课,进行案例分析、角色扮演、陌生拜访、模拟晨会等方式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等等,以此纠正长期以来学校存在的学生单纯应付考试、脱离实际、脱离社会、不注意全面提高素质的现象,真正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2)当好桥梁,加强校企合作。经常请保险业界领导和精英到学校办讲座、与学生座谈,近距离接触。带领学生参观保险企业,体验企业文化形式,向学生渗透企业的特点和要求,进行职业引导,使学生逐渐向职业要求靠拢。

(3)深入调研,订单式培养。为了让保险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保险从业中较快的适应工作,相关部门和专业教师应该深入实际用人单位进行调研,多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在广泛涉猎相关知识的同时,考取保险业界常用的职业资格证书。

(4)组织各种活动,提高能力。通过在校园里成立各种社团,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通过举行演讲比赛、辩论会,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增强参与意识和团队观念。

摘要:保险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保险专业大学生,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也要符合相应的行业要求。了解保险业对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高校就可以有的放矢地按需培养,使保险专业大学生能够适应实际工作,从而坚定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信心。

关键词:素质能力,保险专业,保险营销,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杨萍.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素质能力的养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6).

[2]张志伟,安静,李炳焕.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的大学生素质能力培养[J].科技资讯,2001(1).

浅谈大学生课外素质能力培养计划与实施方案 篇3

语文教学除了学习课本知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我在教授小学语文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要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除了使学生有效掌握语文课本上的知识外,还必须阅读大量课外语文读物,这样才能使学生拓展知识面,增强思维能力,全面掌握语文知识,快速牢固提高语文能力。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对课本知识的补充和拓宽。课外阅读正是符合了“教学与活动的统一”这一教学策略。为了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我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以自主的,能动的心态投入课外阅读,变教师的主观愿望为学生的主观要求。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自由阅读,做好笔记。为了养成学生踏实认真的读书习惯,巩固课外阅读成果,写读书笔记是个好办法。写读书笔记的要求不求千篇一律。如:学生可摘录精彩词语,为作文积累词汇;概括故事大意,归纳写作特点,培养概括能力。如阅读议论文可要求学生摘录、评注警句、格言,用以陶冶情操,为写议论文积累论据;阅读文艺作品,则要求归纳任务性格、品质,评论艺术手法的作用,培养分析能力;还可以从一个角度,写一篇读后感,进一步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锻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写作的能力。读书笔记形式多样,但读一本书、一篇文章,不必面面俱到,应该重点突出、讲究实效。

2、组织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的读书资源不足,我动员班级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以组织学生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资料。资料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3、自己办报刊。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社会关注的问题,自办手抄报,需要大量阅读有关知识,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学生在相互观察,相互学习比较中,又会悟到很多东西。对于办得图文并茂的手抄报,推荐到学校的橱窗中进行展览,这在无形之中又激发增进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4、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如果能让低年级学生参加高年级的这些读书活动,不光使低所级学生感受到阅读中能学到很多知识,增加生活乐趣,而且高段学生也完全起到了“标兵”作用。比如:我给五年级学生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并且让二年级小朋友来观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

二、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要取得课外阅读的顺利开展,必须得到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配合。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图书,根本谈不上课外阅读。学校的图书馆不要成为一摆设,要做到整洁、宁静、弥漫着浓浓的书香,要尽一切可能地向学生开放,让学生尽情享受适合自己而且自己喜欢的图书。为了方便学生阅读,班级设立图书角。教师鼓励班上学生踊跃将自己读过的好书捐献给图书角,同学之间相互推介自己的图书。开展课外阅读,除了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语文教师的细心指导外,还要有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开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功与否,直接取决家长。因此,开展课外阅读还必须得到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与积极配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家访、家长会、分发倡议书等一些有效手段,将课外阅读的现状、意义,乃至切实可行的方法等同学生家长进行认真协商,力求取得学生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在农村,学生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概念还比较抽象,为此,在这方面,我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在我的努力下,学生家长积极支持与配合这项工作。“书香家庭”在农村不再是个梦。

三、课内指导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十分习惯对教材上课文的精讲细读,而忽略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这样下去,学生的阅读视野日渐狭窄,阅读热情也会日趋减少。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它是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努力把学生的阅读视野从课内拓展到课外,推向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不断增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引导学生读适合自己的书籍,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享受审美的乐趣,获得思想的启迪,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如果没有正确科学的阅读方法作支柱,其阅读兴趣也是很难维持下去的。因此,教师要以课内教学为依托,及时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如教授描写风景的文章,可让学生阅读有关散文作家写的文章,教授鲁迅的作品,可推荐一些鲁迅的作品。教师要结合课本内容,有的放矢选择作品让学生阅读,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4

内容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一个人知识的积累、视野的拓展、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通过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富的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提升语文素养,促进全面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大量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利。

关键词:

读书氛围读书内容读书方法读书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一个人知识的积累、视野的拓展、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通过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富的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提升语文素养,促进全面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大量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利。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呢?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1、开设“阅读课”。本学期,我校各班均在每周安排了一节阅读课,旨在结合课堂阅读,加强学生课外阅读辅导,是课堂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我根据需要利用每周一课时的阅读课,合理安排阅读内容,并利用这堂课向学生推荐读物,欣赏评析,进行阅读指导,或让学生汇报读书成果等,逐步把课内阅读引向课外阅读。

2、设立班级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我发动学生每人至少捐献三本好图书,建立本班的图书角,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组织学生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最后一角,学生课余时间可以随时借阅。有了这样一个班级图书借阅角,学生人人都有机会读好书,实现了学生图书资源的共享。

3、开展亲子共读,师生共读。我利用家长会,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同读书,共成长”,对家长进行阅读宣传,向家长推荐书籍,发动家长给孩子购买一部分适合孩子阅读的课外书,同时家长也可以给孩子到图书馆办一个借书证,扩大阅读的范围,号召家长跟孩子“同读书,共成长”。让学生和父母在家中也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小学生“向师性”很强,教师的言谈举止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我在阅读课上,和学生同读一本书。我坐姿正确,读书投入。我的学生,活泼好动的学生,当然也包括那些不爱读书的孩子,他们也用心的读着,教室里鸦雀无声。此后的阅读课上,我都和孩子们一起读书,读同样的书,然后共同交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也总是刻

意手拿自己精心挑选的课外读物到教室里认真阅读,记读书笔记,并定期向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情况。对于好的文章,我还会直接读给同学们听。师生共读这一做法很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一起阅读,探讨精彩的章节。同学们下课时总爱凑在一起聊书中的内容,或是谈自己的读书心得,还时不时地过来考问我几个书中的问题。我发现与学生的距离拉进了,师生共读成了我们的共同乐趣。

4、保证阅读时间。本学期,我校各个班级统一制定了读书计划。结合学校古诗文诵读活动,我们班早上利用晨读背诵古诗词,放学路队也坚持诵读古诗;中午安排至少20分钟自由阅读,读完后可以和同学交流,介绍自己读书的内容,谈谈收获等;晚上进行适当的亲子共读。鼓励学生每天总阅读时间不少于30分钟。

5、动画与图书相结合。作为语文老师,我还鼓励学生看精彩的动画片、内容丰富的少儿节目,也经常给学生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并由此因势利导,告诉他们这些内容其实书里都有,只要你看书,打开书本,你就可以读到无穷无尽的故事,那可比电视上看来的,老师讲的更精彩,而且只要你愿意,随时随地都可以。从而把学生从爱听故事、爱看电视引向爱读课外书,并扎入阅读天地。

这样,在良好的读书氛围中,在宽裕的阅读时间保障下,学生们课外阅读兴趣盎然。

二、精心选择读书内容。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的确,一部好作品就如同是一本好的生活教科书。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和气质,教我们怎样做人。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选择的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儿童读物,以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感。

1、低年级,要阅读大量优秀的童话和儿童小说,我向学生推荐了:《唐诗三百首》、《中国神话》、《木偶奇遇记》、《绿野仙踪》、《夏洛的网》、《极地特快》、《昆虫记》、《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哈里.伯特》、《十万个为什么》、《蓝毛淘气三千问》、《人与自然》、《我们爱科学》等。

2、到了四、五年级,把科学、神话、历史、人物传记等引入到孩子们的阅读范围中。如领袖人物、爱国先贤和科学家的传记《毛泽东传》《大地的儿子周恩来》《名人传》等;古今中外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帮助学生了解生活环境的读物,包括家乡的地理环境、风光名胜,经济物产、文史人物等方面的书《上下五千年》《史记》《富饶的山东》等;指导学生培养生活能力的读物《生活小常识》《老人与海》《鲁宾孙漂流记》等;贴近儿童生活的读物《淘气包马小跳》《五三班的坏小子》《快乐星球》等。

三、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1、阅读不同体裁的文章,应有不同的方法。我指导学生阅读多种体裁的作品,在教学时告诉学生:记叙文(特别是小说、故事),抓住主要情节,了解重点人物,体会其思想情感;诗歌,着重学习遣词用句,进行综合感受;知识性文章,了解知识要点,作摘记;议论性文章,抓主要观点;古文,除疏通字句了解

文意,还要能对文中涉及的人物、事件作出粗浅的评价。我结合课堂教学及各种主题读书活动,将优秀的记叙文、诗歌、散文、科普小品、小说、人物传记、旅行记等推荐给学生。通过多体裁的阅读,学生掌握了多种阅读的方法,在小说的真情世界里感受到真善美,在传记人物的传奇经历中体悟成功的苦与乐、在诗歌的韵律中变得越发灵秀„„

2、根据文章内容,确定阅读方式——精读、选读、略读。

文章内容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不一样;阅读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会不同。在指导学生读书时,我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内容,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授之以法,为学生“搭路铺桥”,促使学生逐步由“学会”转化为“会学”,形成主动阅读的心态。

精读——即逐字逐句精研细读的阅读方法。精读时,不仅要求按照顺序,仔细地看清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还要求对文章的语句、篇章和主旨作深入思考。例如:教材中的课文,就使用精读。这样在反复阅读中积累语汇,逐步掌握用词造句的一些特点、规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语感,形成阅读的经验和习惯。

选读——有选择性的读。根据教学和学生成长的需要,选择学生课外阅读中有益和有用的篇目进行选择性阅读。

略读——就是简略地读。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看目录、读故事梗概和抓其中片断读等方法来了解文章的大意,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有用的信息。这种方法主要针对一些较长书籍,例如:《水浒》、《三国演义》等。这种阅读不受时间限制,而且作品故事性强,阅读速度自然加快,读后合书而思,也有不少可回味品评的东西。

在阅读书籍时,这三种阅读方式要灵活运用。

3、特别强调诵读。

诵读,是我国古代语文学习的优良传统。与朗读比,它更强调个人体验,更强调内化。叶圣陶先生说:“吟诵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语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指导学生读书时,我提倡学生将遇到的语言优美、内容精彩的句、段、篇时,摘录下来,反复吟咏、甚至背诵下来。

4、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时就课文中涉及的某一问题会产生强烈的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动机。例如学习《太阳》一文时,学生在了解了太阳的大小、温度、离地球距离的远近以及和人类密切的关系等知识以后,他们还很想知道太阳黑子、太阳黑洞、臭氧层等是怎么回事,他们渴望能读到更多的关于太阳的文章,渴望了解更多的关于太阳的知识;学习《爬山虎的脚》一文,学生肯定会对“奇妙的植物的脚”这一课题感兴趣,他们肯定会积极地查阅资料、实地考察,通过多种途径去了解更多的奇妙的植物的脚。

课文教学完了,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课外阅读作业,也能吊起学生的阅读胃口,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跃跃欲试。如,教学完《三顾茅庐》后,告诉学

生,这个故事引自《三国演义》,《三国演义》这本书中还有更多有趣的故事,读了这本书,你能够认识到形形色色的人物,而且,你还会从中学到不少做事的谋略。肯定会有不少学生饶有兴趣,找来《三国演义》进行阅读的。虽说仍有障碍,但一旦学生领略到书中内容的奇妙,自然而然的就会沉浸其中。

四、养成良好读书习惯。

1、学有所悟,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读书离不开思考。在读书中,我引导学生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1)圈点勾画。即用横线、曲线、圈等不同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如将认为优美的句子用横线划出,看不大懂、有疑问的用曲线,好的词语圈出,这些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灵活运用。

(2)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

2、学有所得,引导孩子从读物中汲取营养,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资料。学生阅读后,可对所阅读的文章进行摘抄,积累好词佳句;也可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培养阅读感悟的能力。读书笔记包括以下内容:

(1)读书时间:

(2)书名:

(3)作者:

(4)学会的生字:

(5)摘录的好词:

(6)摘录的好句:

(7)主要内容:

(8)读后的感想:

摘抄精彩词语,优美片段,格言警句等,为作文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想,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原文的思想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实际。

3、学以致用,进行再创作。

根据阅读内容的不同,组织学生进行小练笔,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激发阅读兴趣。例如,学习《绝招》后,引导学生续编故事:下次的比赛,会是什么情景呢?进行续写练习;读了《三国演义》后,引导学生对《草船借箭》进行缩写等。

这几种良好的读书习惯,要根据学生年级不同,在要求上体现差异。低年级主要是圈点勾画、作摘记;中年级写读书笔记、作批注;高年级写体会、再创作。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边读边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写读书笔记”的好

习惯。

五、开展各种阅读延伸活动。

书,是孩子们的精神食粮。我们不仅要开展大量阅读活动,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还要积极开展各种课外阅读延伸活动。

1、开展读书竞赛活动。

学生阅读,既渴求读有所得,又期望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与赞扬,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这一心理特征,我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竞赛,读书交流活动。如:“课本剧表演”、“阅读大王知识竞赛”、“故事大王演讲赛”、“读书经验交流会”、“成语接龙”、“朗读比赛”等活动,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以表演、比赛等活动促进学生阅读,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还可以举办读书笔记展示、手抄报展示等。这样有利于巩固、扩大课堂教学的成果,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活跃读书气氛,激发读书兴趣。

2、开展读书导读活动。

我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等,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姑娘》后,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结合《争吵》的教学,引导学生读《爱的教育》,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教学《太阳》,引导学生读《我们爱科学》一类的书籍„„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阅读,做到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

再就是充分利用教室的黑板报、墙报等空间开辟专栏,介绍新作,导读佳作。如开辟“介绍一本好书”专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一本老师推荐的读物,利用阅读课组织学生对其进行讨论,解剖作品,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作品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利用双休日并结合各种纪念日,如:劳动节,母亲节,端午节等,让学生办一张手抄小报,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几个人合作共同完成,通过自己动手办报,使学生学会对知识的归类整理和展示,还能激发学生的大胆创新和奇思妙想。

六、以评促读,完善评价体系。

《新课标》指出:“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查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加以鼓励。”为了使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得以交流,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展示学生的优秀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如在学生的读书笔记上写:你真棒!你真会读书!等,短短几句话,激发了学生更深的读书欲望。还设立了“读书笔记优秀奖”、“读书笔记进步奖”、“优秀手抄报员”、“小书迷”等奖项,学生在获得成功,受到表扬后,会坚持更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当然,评价只是手段,以评促读才是目的,所以激励和引导应该是阅读评价的主旋律。

俗话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日积

月累,就没有学生丰厚的语文功底。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积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孩子们,播下最好的种子,提供最好的养料,使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把课内、外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学到更多的写作方法,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同时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读书成为他们的习惯,让阅读浸润他们的生命。让我们带着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里尽情畅游吧!

参考文献:

1、图书:

 马芳亭.教育研究,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 巢宗祺等.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2、报刊:

 蔡祖泉.让读书美化人生.小学语文教学,2008,(4)

 王善胥.坚持写日记.读写算,2008,(5)

 坚持写作,一丝不苟.快乐学语文,2008,(5)

3、图书:

 李家栋.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4、报刊:

浅谈大学生课外素质能力培养计划与实施方案 篇5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更好地贯彻《高等教育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鼓励本科生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培养本科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其创新与素质拓展能力,根据05版《北华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北华大学本科生课外科技创新与素质拓展活动是指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持或参与的科学研究、科技发明、科技制作、调查报告等;本科学生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 , 除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学分外 , 还应获得不低于4 学分的课外科技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 , 方可毕业。

第三条

学生创新与素质拓展活动的内容包括:参加国家级(以国家名义、部、委联办)、省(部、委)级、校级科技、文体竞赛,组织校内科技活动;参加科技类展示会、交流会,主持或参加学校许可的科研项目、调查报告,发表学术论文及其他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出版物;参加国家职能部门组织的水平考试或职业技能考试等。

第二章:实施细则

第四条

参加各类学术科技竞赛活动并获奖者,经认定后参照以下标准记相应学分 : 1、国家级:最高奖级计 10 学分,各奖级按 1 学分递减,最低不少于 5 学分;、省部级:最高奖级计 7 学分,各奖级按 1 学分递减,最低不少于 3 学分;、校 级:最高奖级计 3 学分,各奖级按 1学分递减,最低不少于 1 学分。

第五条

参加科学研究并在正式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论文发表以正式刊物为准)者,照以下标准记相应学分 : 1、被 SCI,EI,SSCI 收录论文,每篇计 8 学分,其后根据作者排名按 0.5 学分顺次递减;、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每篇计 4 学分,其后根据作者排名按 0.5学分顺次递减;、在一般期刊(含增刊)及省级以上正式刊物发表学术文章,每篇计 2 学分。

4、非正式出版的刊物(学术交流,会议交流),每篇计1学分。第六条

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并取得鉴定成果、获得奖励者,参照以下标准记相应学分:、国家级:最高奖级计 20 学分,各奖级按 5 学分递减,最低不少于 5 学分;、省部级:最高奖级计 10 学分,各奖级按 2 学分递减,最低不少于 3 学分;、专利:主要完成人计10学分,一般成员计6学分。、厅级:最高奖级计 8 学分,各奖级按 2 学分递减,最低不少于 2 学分;、校级:最高奖级计 4 学分,各奖级按 1 学分递减,最低不少于 1 学分。

注:同一项目在不同级别层次上获奖可累加相应级别应记的学分,集体奖项与个人奖项重复时采用两项认定的最高学分;获奖人员等差递减0.5学分。

第七条

社会实践课外创新学分

1、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科技咨询),受到国家、省、学校、学院或小外县局级表彰者,分别计8、7、6、5课外创新学分。

2、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写出较高水平的实践报告或者调查报告,且在评比中获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者分别计4、3、2、1学分。

3、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科技咨询、科技兴农等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受到当地组织表扬者可计2学分,参加者均可计0.5学分。

4、积极参加学院青年志愿者活动,表现突出者可计1学分,参加者可计0.5学分。

5、学生在所选修的课程中,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阅读与本课程相关的文献及参考书,写出本课程的论文综述或心得体会,经指导教师批改为优秀者计0.5学分。

6、设计、制作小产品,学院组织审定合格的计2学分;自拟方案进行设计性实验,有较好的实验报告,学院组织考核为优秀的计2学分,考核为合格的计1学分。

7、在自制或改制实验仪器、设备中,主要技术负责人计2学分,一般成员计1学分。

8、学生在所选的课程中,经任课教师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和参考资料,写出所学课程的综述或心得体会,经指导教师评阅为优秀者,计0.5学分。

第八条 文体活动课外创新学分

1、参加全国或国际文体比赛(含演讲赛、辩论赛、知识竞赛等),获前三名者分别计8、7、6学分,其余名次获奖者计3学分;集体项目获前三名者,每人分别计7、6、5学分,集体项目其余名次获奖者,每人分别计1.5学分。

2、参加省级文体正式比赛(含演讲赛、辩论赛、知识竞赛等),获前三名者分别计7、6、5学分,其余名次获奖者计2学分;集体项目(六人以上)获前三名者,每人分别计5、4、3学分,集体项目其余名次获奖者,每人分别计1学分。

3、参加校级文体正式比赛获奖者,计2学分;集体项目获奖者,计1学分;

4、正式体育竞赛中,破全国、省高校记录者,分别计10、8学分;破校记录者计3 学分;在校学生体育测试成绩连续4年优秀者计1学分。

5、凡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型文体活动者(如迎新晚会的演出者、参加校运会正式比赛者等)每次计1学分。

6、凡参加学院组织的大型活动(如团员形象设计大赛、各类院级体育比赛等)获奖者计1学分,集体项目获奖者每人计0.5学分,参加但未获奖者(含裁判员、勤杂、宣传报道人员)均可计0.2学分。

7、每一次文体活动(含竞赛、比赛和演出等)中,个人获得的最高课外创新学分取最高值。

第九条 其他方面的课外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

1、非英语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合格(60分以上)者,计1学分;

2、非英语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合格者,计2学分;英语专业学生参加国家英语八级考试,成绩合格者,计2学分,参加国家英语五级考试成绩合格者,计1学分。

3、参加全国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合格(文科获一级以上等级证书,理科获二级以上等级证书)者,计1学分。

4、参加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软件水平考试,获初级程序员证书者,计1学分;获高级程序员证书者,计2学分;获系统分析员证书者,计4学分。

5、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获得与本专业有关的资格认定证书,高级计4学分;中级计2学分;初级计1学分。

6、参加校级学术报告会时间累计到20学时,可计1学分。

7、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检查和各种评估中,被抽测成绩优秀者计3学分,良好者计1学分。

8、未列入的其余各类校级以上奖项,参照本细则中相关奖项等级给予相应学分。

第三章 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的申报、审批程序

第十条 学校每学期初受理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的申报工作;凡符合获得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条件者,由学生本人填写《北华大学学生“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认定申请表》(一式两份)向所在学院申请,16周后交教务处备案。

第十一条 经指导教师同意,将《北华大学学生“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认定申请表》、证书和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交至所在院系,经所在院系审核公示,报教务处审批。

第十二条 评定的基本原则是:公平、公正、公开,学生的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申请经教务处审核、审定批准后予以公布,教务处将获得创新学分的学生名单和申请表一份返回各院系,由学生所在院系将批准获得的创新学分,记入学生成绩总表《创新与素质拓展》课程一栏中。

第十三条 凡经查实弄虚作假者,取消该项目所得学分分值,并根据《本专科学生违纪处分办法》,按弄虚作假予以认定,并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十四条

本细则最终解释权归北华大学教务处。

北华大学教务处

浅谈大学生课外素质能力培养计划与实施方案 篇6

新概念物理作业与学生素质能力培养

改革传统作业模式,从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角度,设计和实施新概念物理作业,在作业环节中有机渗透素质教育,拓展物理课程素质教育功能.

作 者:陈健 朱纯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理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刊 名:物理与工程 英文刊名:PHYSICS AND ENGINEERING 年,卷(期): 19(4) 分类号:G63 关键词:物理课程   新概念作业   科学素质   创新能力  

浅谈大学生课外素质能力培养计划与实施方案 篇7

一、帮助学生选择健康、合适的课外读物

选择健康、合适的书对孩子来说意义重大。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 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 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由此可见, 选择一本健康的有价值的书是多么重要。五年级的孩子, 心智发育还不够健全, 辨别是非的能力也很薄弱, 我们教师帮他们甄别书籍就成了一项义不容辞的义务。而且,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心灵纯净, 如果他们美好的心灵能够借助优秀的健康的文学作品来滋养的话, 他们的心灵会更加纯净, 感情会更加丰富, 兴趣会更加广泛, 智力会逐渐增强, 承受力也会慢慢增强。

二、利用多种途径, 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班级读书氛围很重要, 应想尽办法营造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为此, 我创设多种途径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首先我花了一百元为班级添置了一个不小的书架, 在自己带头捐书的情况下发动全班同学捐书, 家里藏书多的可以多带点过来, 藏书少的可以少带点过来。推选热情、乐于助人的孙璐璐同学作为图书管理员。接着我发动班级同学布置教室和黑板报, 从同学们找的这些读书名言中, 挑选几则同学们比较熟悉的和朗朗上口的制成醒目的横幅张贴在班级墙壁上。在黑板报上则张贴同学们写的读书的体会和读书的重要性。

三、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保障阅读时间

我感觉今天的学生作业很多, 特别是作为毕业班的五年级。我任教的这个班级, 他们以前的语文老师给他们布置的作业很多, 有五本作业本是编了号的:一号本为听写本, 二号本为抄写本, 三号本为摘抄本, 四号本练习本, 五号本为作文本。除了这五本编了号的作业之外, 还有一本家默本, 一本作文草稿本, 一本硬笔写字训练册, 一本《一课一练》, 每周一次周末卷, 每两周一次测验卷。天哪, 这么多作业, 要完成这些作业该花多少时间?完成了这些作业以后他们还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来看书?开学伊始, 我就顶着家长和校方的压力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大胆的削减, 减少了很多机械的又耗时的抄抄写写的作业, 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外阅读中来。

四、加强阅读指导, 提高阅读能力

同学们在日常的阅读中, 只关心故事情节的生动和曲折, 很少关注把这个故事完好地展现的语言文字。鉴于此, 我对同学们说, 如果这本书是借来的, 就在专门的读书笔记本上写读书心得, 如果这本课外书是自己的, 就可以在书上面做记号和写旁批。“旁批”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比较陌生, 所以我利用授新课的时间告诉他们写旁批的方法, 并要求他们根据老师的提问在有关句子旁边都写上旁批。有了在课堂上的练兵作铺垫, 课余时间他们在课外书上写的旁批也像模像样。

五、加强检测, 使学生保持阅读习惯

每位语文老师都意识到要提高语文素养,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大量的课外阅读必不可少。每天也会布置“半小时课外阅读”作业, 但是学生真的有“半小时课外阅读”却是个未知数, 相反, 因为书面作业多, 或者由于天生的一种惰性, 很多同学根本就不会做这项老师批改、检测不到的作业。怎么办?经过实践, 我发现这个方法很不错:学生在家写“读书笔记”, 教师第二天批改。能够依靠家长的力量当然更好, 我们老师可以省好多心。但是很多时候因为家长工作的忙碌, 家长的力量我们根本就借用不到, 最后只能靠自己。我让学生自己写“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的内容是这样:今天我花了_______ (多长时间) 读了________ (书名或文章名称) , 这本书 (或这篇文章) 讲了_________________ (一件什么事) 。我会背其中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 (填四个) , 会背优美的句子___________ (填两句) 。读了这本书 (或这篇文章) 后, 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什么想法或收获) 。第二天收上来批改, 并且不定期地随机地抽学生到我身边背背词语或讲讲看书后的收获, 因为有严格的检测措施, 学生想不认真对待都难。

培养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计划 篇8

一、课题的提出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把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新课标对各个年级段的阅读也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对于低年级学生,要求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积累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等。对于课外阅读的量,则规定了5万字的最低阅读总量。

2、通过对新生入学半个月的细心观察,我发现仅个别学生在入学前在无意识地进行一些“阅读”,但大部分学生并未养成初步的阅读习惯。从学生“课外阅读调查表”中,更进一步了解到孩子中的绝大部分都只是翻看图像精美的漫画类、连环画类书籍,而且只看图,不看文字,因此,并未进行真正意义的阅读。

3、专家指出:阅读能力是儿童今后学习能力的基础,有研究表明,3-8岁是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阅读频度越高、阅读时间越长的孩子,学习成绩越好,反之则成绩越差。”近几年,我校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非常重视。针对刚入学的孩子,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是十分有意义的课题。

二、研究目标

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目前是课外阅读的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激发一年级孩子的阅读兴趣。

1、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最大化提高,确保每个孩子爱读书;

2、初步形成一系列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体系;

3、指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一般方法,确保每个学生学会读书;

4、课外阅读的内容主要以图画书为主。(图画书由能够讲故事的画,有感人或有趣的故事,图画书能让孩子有亲切感,容易引起阅读兴趣。)

5、学生阅读量:一学年最低为三万字。

三、主要措施

1、充分有效地利用家长会宣传动员,提高认识。利用网上论坛、书信等方式指导家长一同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把绝大部分的家长力量调动起来,当我们的“同盟军”。

2、改革作业设置,以夯实基础为主,做一些简单实效的、对孩子发展有帮助的作业。课堂以两本生字练习本为主,每周辅助一张老自编的小练习,不做繁、难的作业《语文指导丛书》,每节语文课腾出5分钟的时间为孩子朗读大声图画,此时间段称为“快乐读书时光”。或“迷你故事”。朗读的书目以《图画书阅读-引领孩子快乐成长》一书中推荐的书目中的80-100本。(书目附后)购买图书经费主要得由学部资助。

3、学习《图画书阅读-引领孩子快乐成长》中的好经验,拼音教学后每周上一节图画书阅读指导课,渗透阅读方法。年段准备在十一月底开一次图画书阅读指导课研讨活动。

4、晚自习除写作业外,每天安排10分钟的自主阅读时间。(学习拼音阶 段以 老师朗读故事为主、之后由学生自己拼读故事。)周末阅读书 籍由 老师推荐、家长、孩子自主安排相结合。保证最少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

5、营造阅读环境,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准备在教室的空墙钉上雨槽,把每本图书摆在上面,让图书露出可爱的脸蛋,吸引孩子阅读。每月一次捐书活动:每个孩子每月至少为年段捐三本书。年段设立流动图书室,图书供年段学生借阅。

6、以评价促阅读。制定阅读登记表(校内、校外),课外阅读情况调查,开展丰富多彩的家、校共评价活动,如评选故事天使、故事妈妈、故事宝宝等,鼓励孩子、家长阅读,激发兴趣。

7、提供学生交流展示的平台,如开展图画书阅读大比拼活动如:讲故事、表演、朗诵、好书推荐等各种展示活动,激发孩子读更多的课外书。

1、阅读图画书目

2、阅读登记表(校内、校外)

浅谈大学生课外素质能力培养计划与实施方案 篇9

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步形成基本的科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科学实验技能是学习科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而家庭实验的科学原理和选用仪器都比较简明,贴切生活实际,因而家庭实验是科学实验课堂教学的一项主要补充。它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进行合理培养,促进实施科学新课程改革,都有其独特的作用。

因此,我们结合科学课程知识和学生实验,设计和总结出学生完全能够操作的系列家庭实验,作为科学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与形式,弥补课堂上的不足。

一、开展简单的家庭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依据科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合理设置趣味的、简单的家庭实验,积极创设乐学探究的情景,激发学生学好科学的浓厚兴趣,充分体现学生实验对新知识的铺垫作用,同时慎重考虑其操作便捷安全,要求原理明显直观,通俗易懂,有利于激发学生做实验的兴趣。

例如,我让学生在家里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块方糖置于一个金属盒盖上,用火柴试试它是否可以点燃?当然不行。如果你在方糖上一角落放上少许香烟灰,然后在这里放上一支燃烧的火柴,方糖立即就会冒出蓝色的火焰燃烧起来,直到最后完全融化。从这个家庭实验可以说明:尽管香烟灰和方糖都无法单独点燃,但烟灰却可以引发方糖的燃烧。于是,通过实验学生就知道了这样一个概念:一个可以引发化学反应,但本身却不发生变化的物质,被称为催化剂。这样的学习方式就简单易懂,学生容易接受。

通过这些有趣的、简单的家庭实验,加强学生实验的练习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然后再让教师指导其获得具有探究价值的科学结论,能使学生加深对科学新课程知识的理解,不断积累更为丰富的感性材料,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

二、注重家庭实验效果,从现实生活中找实验

作为科学教师,我们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了解科学在工农业、日常生活以及现代科技的广泛应用,调动学生注重联系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密切关注课程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适当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我就利用生活常识辨别生、熟鸡蛋的方法,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了解实验所产生的科学知识。这个家庭实验是这样的:先让学生在家中煮熟一个鸡蛋,然后与生鸡蛋一起放在盘子里旋转一下,结果就会发现煮熟的鸡蛋转得比生鸡蛋较快。这是因为熟鸡蛋的重心位于下半部,旋转起来可以像一只陀螺那样立起来;而内部是液态的生鸡蛋却无法这样做,由于蛋黄比蛋白重,在位于中心的离心力作用下,它只能摇晃一下,而无法产生旋转的运动。

通过这个生活中发现的简单家庭实验,能快速让学生把生活中的常识与科学知识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具体的生活实践,增长课外见识,丰富动手操作的实践经验,让学生在理解中思考,在思考中体会,巩固加深和拓展理论知识。

三、积极开展实验探究,开发学生创新思维

积极开展家庭实验,从实验探究中发现科学现象,能给学生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增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会学习、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开发学生的大胆创新思维。家庭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主要措施。

例如,在学习“力的平衡”内容时,我先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用一只手捏两个核桃容易碎还是捏一只鸡蛋容易碎?大部分学生选择了鸡蛋。我笑笑,让学生自己回家动手试试。结果第二天来到学校,学生都说不可思议,居然是两个核桃捏碎了而鸡蛋怎么捏都不碎。于是,我就向学生阐述了这样一个科学现象:在捏两个核桃时,因为手的杠杆力集中到了两个核桃接触的地方,所以它们的外壳就很容易捏碎;而在捏鸡蛋时,由于手的杠杆力平均分散到了鸡蛋的各个方面,力量不足以把鸡蛋捏碎,所以就会产生两个核桃碎而鸡蛋不碎的奇怪现象。学生顿时开朗,纷纷联想到我们在修建桥梁和拱门,设计汽车、飞机或者安全帽盔都应用了这一科学知识,这就是人们利用拱形最稳定的形状这一优势。

浅谈大学生课外素质能力培养计划与实施方案 篇10

一、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小学生正处于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阶段, 对他们而言是很难静下来看书的, 而且当今信息技术发达, 看动画片、玩电脑游戏已经成为小学生课外活动的首选。美国的小儿科学会曾经做过有关看电视跟学生学习成绩之间的调查, 结果显示, 如果一周内看电视超过了10 个小时, 那么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开始慢慢下降。家长可以跟孩子商量共同制定课后业余活动, 争取劳逸结合, 把课外阅读也纳入, 通过共同阅读增加亲子沟通, 培养学生耐心, 对于书籍的选择最好由家长给孩子选定, 像经典文学、优秀刊物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二、制定时间进行阅读

阅读是需要学生花时间进去的一项活动, 小学期间可能是学生最听老师话的时候, 因此老师在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简述阅读带来的好处。由于现在小学生的作业压力也很大, 往往课后时间都被习题占满, 没有时间进行阅读, 因此, 老师尽量减少习题的布置, 把看课外书当成隐形作业促成孩子阅读, 这样能使学生有时间进行阅读。还有, 老师可以利用自修课时间鼓励孩子进行课外阅读, 增加知识量。

三、引申教材加大阅读量

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可以从多方面入手, 语文教材中不乏有趣的课文, 这些都是节选一段进行教学, 可以阅读剩余章节对课文进行全方面理解, 例如, 在上到《花的学校》这篇课文时, 由于课文本身选取的巧妙使学生产生对它的兴趣, 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其余部分阅读, 从而加深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老师也可以在教室布置图书角, 让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带适合读的课外书放置在书架上, 学生可以轮流进行阅读。

多阅读, 读好书, 对一个人今后的发展极其重要, 书本的阅读也需要日积月累, 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良好的课外自主阅读能力能为今后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浅谈大学生课外素质能力培养计划与实施方案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 择业 综合素质 培养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竞争日益加剧,决定毕业生求职成功的因素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笔者针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暴露出来的不足,对强化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了思考。

一、当代大学生择业时暴露出综合素质的不足

1.理想信念不坚定。由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的存在,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择业观产生了消极影响。大学毕业生在职业选择时,只看重个人兴趣,个人发展前途,而对理想信念、社会责任考虑甚少,没有正确处理好个人特长、兴趣爱好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在岗位选择上,注重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向往大城市和物质生活,不愿意到艰苦地区工作。

2.个人参与职业竞争不足。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毕业后从过去的包分配转变为现在的“双向选择”,为毕业生择业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和环境。然而,由于就业制度的不完善。社会竞争环境的复杂性,导致了大学毕业生愿意竞争又对竞争存在扫忧、顾虑甚至恐惧,不少毕业生不知如何向用人单住推销自己才能取得成功,造成既盼职业选择中竞争上岗,又不愿意承受风险,渴求找到一个旱涝保收的单位。

3.心理素质不好,难于适应社会。有的大学毕业生一次不成功就产生自卑、压抑、绝望等心理,不善于从求职经历中吸取教训;还有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较高,有明显的虚荣、攀比心理,他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社会知名度高、经济实惠的就业岗位上,不是从发挥自身优势出发,不考虑自己的竞争力甚至不考虑自己的专长爱好,他们在选择职业岗位时是为了让别人羡慕。做给别人看,与别人攀比,而不是为适合自己,能施展自己的才华。

除了上述不足外,还有缺乏敬业精神,诚信意识较差,劳动观念淡泊,专业知识薄弱,创新实践力不强,视野不开阔,功利性强等问题,所有这些都使大学毕业生在求职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难以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我们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主要任务。

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目前用人单位在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已不再满足学生的成绩好,而更多地关注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这是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中一个显著特点。招聘单位看重的是人品,在同等学历的毕业生中,如外语六级以上、或计算机:级以上、或写作表达能力强、或公关能力强等,都会引起招聘单位的特殊兴趣。可以说,拥有社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又具有较高素质和能力的大学毕业生永远是抢手的。就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而言,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创新素质和人际交往素质等几个方面。

1.思想道德素质。大学生必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积极投身到国家经济建设中,真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真诚、勤奋,能吃苦,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规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正确的择业观、责任感,能把个人前途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做到个人适应社。会。服从社会。

2.人文科学素质。大学生除了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广博的知识面,良好的知识结构,还应该熟悉国情并具有世界经济、地理、文化背景等知识。比如文科生要有自燃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自然科学的发展趋势;理,工农医科学生要有经济、管理、人文社会科争知识,有较高的艺术鉴赏力等。

3.身体心理素质。大学生应该具有自信、豁达、乐观的思想品德,坚强、果断、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和人格魅力,有自我调节心理的能力,能经受各种挫折和压力,以适应社会。同时要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适应艰苦环境,保持充沛、旺盛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4.创新素质。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应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即要有不断探索创新的兴趣和欲望,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勇于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在某一领域有独到的见解或较深的造诣,具有扎实的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及时汲取新知识;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信息加工能力、研究能力和操作能力;具有敢于怀疑、敢于批判、敢于冒险的科学精神,有较强的独立性。

5.人际交往素质。人际关系将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学业完成和事业拓展。大学生在枝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习,生活的环境是核园,交往的对象是教师和同学,交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思想、联络感情,切磋学问、关心国事、探讨人生、抚慰鼓励。当离开校园,踏上社会后。因工作任务、生活环境、交往对象等发生改变,人际交往变得更为复杂,因此需要大学生不断地加以学习和磨练。

三、高校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措施

1.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倡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战场。应该充分利用“两课”、学生社团和校园文化活动等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使他们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避免在择业问题上片面追求自我和就业意识上过重的功刺化倾向,具有良_好的个人品德和修养。大学生作为文化层次较高的人,应树立新形势下的道德观念,如信誉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念、创新观念,时间观念、效率观念等。

2.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人文科学教育,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人文科学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懂得什么是正义、什么是真理、什么是高尚、什么是邪恶、什么是卑鄙,懂得我国的历史、国情,懂得世界的历史。为此。高校应把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作为21世纪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增设不同的课程,当然有些基本理论和知识所有学生都必须读,有些东西要求学生应知应会,比如,唐诗宋词应该会读,交响乐、钢琴协奏曲和有些著名的书法美术作品会欣赏。另外,可以列出一批必读书目,选出一些要求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引导学生、要求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科学素质时还应注意多在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味、格调、情感和价值观取向等方面下功夫,在教学计划中应开设人文类选修课,文科生也要设自然科学方面的选修课。此外,通过课外活动,讲座报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3.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教育,培养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校要突出创新教育,第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因材施教,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唤起学生的创新冲动,鼓励学生的创造尝试,探索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首先,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科研实践,增强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其次,营造民主宽松的学术环境和氛围,积极为学生参与国内外交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到国内外科技大舞台上去开阔视野,把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置于教学活动中心,鼓励学生勇于冲破传统观念和科学权威的理论体系,大胆提出新思想、新问题和新方法。第二,要从创造型人才素质结构出发,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加厚加宽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突出课堂教学在创新精神培养中的主阵地作用,大力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自主性、参与性。教师在传授知识当中,要注意揭示知识背后所凝结的历史、观念、方法,精神等,特别是其中人文内容和创造精神,使课堂教学成为“多维营养”的源泉,以指导学生尽快完成从知识的继承者到知识的创造者的转变。其次,在毕业班中大力开展创业教育活动,培养具备良好的创业素质的大学毕业生。

4.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适应社会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竞争所造成的压力,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努力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培养乐观自信的思想品德;培养广泛的情趣爱好,进行友好的人际交往,使自己的精神、生活充实健康,自我个性意识稳定发展。增强自我调节心态的能力,能经受各种挫折和压力,以适应采来的社会竞争。此外,大学生在校期间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了健康的身体,才有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工作心境。当代大学生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自的历史重任,深刻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积极进取,完善自己,具体应做到“三有”、“三会”、“三不怕”(“三有”,即有目标,有信心,有毅力;“三会”,即会做人,会做事,会创造。“三不怕”,即不怕苦,不怕难,不怕失败),使自己在求职择业中处于主动地位,在未来工作中干出一番事业。

参考文献:

1.胡解旺,欧清华,论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思想特点及教育原则[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2)

2.夏金元,胡小平,试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6(14)

3.任经辉.关于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8)

上一篇:任是无情也动人散文下一篇:伊莱克斯 高管离职实行岗位招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