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2024-09-10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共9篇)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篇1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在认知层面和实践层面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和用人单位对专业认同感不强部分高校在专业设置、能力培养上与市场需求错位,导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所学专业的认识不充分这种方式、定位不准确,往往将某些专业的毕业生拒之门外;有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不够重视,分配给他们的都是琐碎的重复性工作,不能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

(二)学生的就业技能薄弱就业技能是一种综合的技能,不仅反映在专业技能,还包括面试技能、自我调适技能等。

用人单位普遍反映高校教育对社会的关注不够,高校未能及时保持和相关单位的有效沟通,不了解社会对于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评价标准,较少反馈社会需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过时、知识面过窄、社会实习经验较少、专业技能不扎实;学生能力与用人单位所需工作能力产生不小的差距。

比如,目前高校师范生只要在校期间修读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普通话并成绩合格都可以在毕业之前获得教师资格证,而实际上锻炼师范生技能的微格教学训练的时间很少,教育实习也只是流于形式,很多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根本无法满足教学要求;有些高校则在毕业学年才开始强调就业准备和技能训练,重视搜集岗位信息、召开校园招聘、求职技巧辅导等,而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就业心理辅导、生涯规划教育等相关技能则不受重视。

(三)学生的个人特质需要加强个人特质指对实现自我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实践自身价值的判断能力,主要体现在职业目标是否明确、知识技能是否扎实、就业心态是否端正、是否适应岗位的实践能力上,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和自我效能两方面。

众多个案表明,职业目标不明确、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期望过高等,是导致毕业生学习动机不强、职业素质不高、就业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因素。

学生缺乏自我性格与兴趣的探索,大学期间职业目标模糊,部分毕业生面对就业选择时表现出自信心不足,为逃避就业而盲目跟风考研或出国进修,为追求铁饭碗和高福利而盲目加入公务员考试大军。

(四)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缺失部分毕业生缺少元认知能力,学习意识薄弱,不会活学活用,不懂得通过技能锻炼和实践培训锻炼自身素养。

长达十几年的应试教育使毕业生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自我规划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下降,对于课堂之外的新知识、新技术学习意识不够。

另外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目前在高校中,创业意识已经相当活跃,越来越多的学生准备毕业后自主创业。

但是由于大学生对于创业的认识程度不够以及社会和家庭环境限制等原因,大学生自主创业仍然举步维艰。

二、基于USEM模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

结合USEM模型,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科建设要结合社会需求,加强专业的社会认可度大学必须面对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学科专业建设要考虑社会需求,适当调整办学理念,合理规划专业设置,完善培养方案,增强课程体系性。

在学科专业设置上,应基于科学的需求预测,通过与用人单位的持续沟通,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知识方面,应注重培养学生对专业和课程学习中的核心知识和核心技能的理解力及其运用能力,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研究方法的能力,同时加大力度把知识和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融合在一起,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爱好的学生采取不同的举措。

另外,学校和学院应大力宣传所开设的专业,找到一条“社会认可、学生受用、学校擅长”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三赢路线。

(二)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提高学生实践应用技能加大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力度,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锻炼,才能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

学校应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关注企业员工的培训要求,重视企业人力资源和实习基地的利用;企业可以派遣人员作为学校的就业培训师,为学生提供就业常识的普及和就业技能的训练,提前为企业培训储备人才。

通过校企共建,学校可及时优化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学生可及时弥补专业和能力的不足,提前掌握社会技能;企业可及时了解毕业生的综合能力,适当改善聘用要求。

(三)构建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学校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不同的就业指导,积极为学生搭建就业能力开发平台。

大一为探索期:以适应性教育为重点,结合入学教育、思政教育和形势政策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唤醒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位;大二为定向期:学校应拓展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服务的渠道,指导学生系统学习就业知识,借助职业测评和就业咨询,了解自己的职业特质以及适合自己的职业类型;

三为准备期:经过两年的自我认识和社会认知,学生基本形成了初步就业意向,这时应为学生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到实习基地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发现自身素质与职业素质之间的差距,及时制定就业提升规划;大四为冲刺期:通过开展简历优化培训、模拟面试大赛和面试技巧培训等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就业技能的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我、宣传自我,实现就业能力质的提升。

(四)关注学生自我发展,重视学生就业综合能力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吸收转化信息能力,处理与周围关系的人际交往能力,务实、诚信、职业规划和责任感在内的发展能力,自制力,问题解决能力,抗挫折力和执行力在内的自适应能力,创新意识和自主能力在内的创新能力。

既然是综合能力,就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开发多种途径,注重就业能力提升过程的科学性和发展性,真正使就业能力的提升落到实处。

三、结语

大学生就业能力就是学生各种能力素质中最具特色、最强有力的部分,是使学生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取得主动权的综合技能,是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站稳脚跟的前提条件。

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政府的宏观调控、高校的深化改革、用人单位的支持改进以及学生本人的积极努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只有各方面主体广泛参与形成合力,才能使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这一庞大工程持续稳定地进行。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篇2

1 就业能力的定义及构成要素

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于就业能力的定义也不相同。目前比较取得共识的定义认为, 就业能力包括一般就业能力和特殊就业能力。一般就业能力是指一个人的态度、世界观等, 处理事务的能力及环境的适应能力, 与人沟通的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等, 而特殊就业能力是指某个职业所需的特殊技能和环境所需的某种特殊技能。综合各种理论, 本文概而言之, 就业能力指一个人成功就业并顺利良好开展工作的综合素质。

2 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 大学生成功就业是实现大学生自我价值和理想的重要标志。

大学生经过十几年的学习生涯, 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 承载了大学生个人的人生理想和抱负。同时也承载了家长, 学校和社会的希望。因此大学生成功就业对于实现自我, 服务社会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成功就业, 大学生能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实现自我理念理想, 通过就业这一平台, 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抱负。而社会也因为大学生的成功就业而不断得到进步, 实现了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其次, 大学生的成功就业也是高校成功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的重要体现。

很多高校将招生和就业作为高校工作的两个兴奋点。大学生成功就业决定了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就业作为高校的其中一个兴奋点, 是平衡高校发展的重要途径, 只有大学生成功就业, 才能说明高校的人才培养达到了目的, 符合了社会的需要, 为社会输送了合格和优秀的就业人才, 而只有这点才能体现一所高校办学的成功。

同时, 大学生的成功就业还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鲜力量, 承载了民族的希望, 是未来的开拓者。只有大学生成功就业, 大学生, 家庭和社会才能和谐发展。每年党中央国务院都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高校大学生就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高校大学生成功就业是民心工程, 稳定工程, 也是社会继续稳步发展和不断进步的原动力。

3 培养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第一, 开展就业指导课程。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应该包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大学生职业性格特征调查, 大学生就业思想动态调查。

首先,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应分年级分特色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学生步入高校, 要完成四年的学习任务。这四年无论是大学生的心智, 还是学习的内容都是动态的不断进步的, 因此应根据不同年级教授不同内容和特色的就业指导课, 帮助学生树立不断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大一学生刚步入大学, 对于校园生活和学习充满了好奇与新鲜, 这是一个各方面都需要适应的过程。因此, 针对大一新生, 高校就业指导课应帮助大学生初步建立自己的职业规划, 了解成功的职业生涯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要求, 帮助大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树立目标和方向。大二和大三是大学生全面自我发展和不断成熟的过程。大二和大三的就业指导课应注重教授大学生成功就业的重要意义, 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和把握当前的就业形势, 比较分析自我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差异, 使大学生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能结合个人特长和社会需求, 不断完善自我综合素质。大四作为大学生就业的关键一年, 应收集各类相关就业信息, 教授求职过程中的各类相关技能, 将技能实行演练, 同时强化先成功就业, 后成功择业的理念,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道德观。

其次, 应做好大学生职业性格特征调查, 大学生就业思想动态调查。在就业指导课的过程中, 通过问卷, 集体交流和个别交流等多种形式, 了解大学生职业性格特征和就业思想动态, 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档案, 授课老师应当了解学生个人发展的兴趣, 特长, 能力和性格特点, 能帮助学生描绘自我职业轮廓, 形成自我和他我评价, 从而有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和个性化的职业生涯指导和服务。

第二, 加强大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专业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是社会对于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基本要求。大学应该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人才需求, 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因此通过就业指导课和专业课任课老师的全力配合, 增强学生学习的紧迫性, 培养掌握扎实专业知识和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

第三, 组织引导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有效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和了解社会职业角色。首先社会实践活动缩短大学生融入社会的过程。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读书时期就接触社会工作, 开始了解社会, 与社会进行互动, 发现自己的不足, 摸索如何与社会良好互动。当大学生需要就业时, 社会实践时的经验和体会能有效帮助大学生成功交接成为一名新鲜社会人。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树立更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对于岗位, 薪资, 福利等都会有新的评估, 从而树立了符合社会实际的就业观。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还能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形成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学校首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引进实践岗位, 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大学生可以通过学校, 自己及家庭等的渠道找到社会实践的岗位。学校对学生岗位的挑选应给予指导性意见。如某学生缺乏沟通能力, 可建议该生参与促销或公关等岗位,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其次, 学校应在学生实习全过程进行监控, 既帮助学生在实践中避免不安全因素, 也帮助学生在遇到实践困难时及时提供有效的指导, 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进步。学校可在学生完成阶段性社会实践后, 对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进行事迹报道和宣传, 从而起到鼓励和帮带作用。

第四, 建立有效的社会就业网络。

学校, 班主任, 就业指导老师应建立大学生就业的社会网络。首先, 学校应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结合本学校的人才培养情况, 与相关单位, 群体建立社会就业网络, 帮助大学生拓展就业渠道, 发挥就业能力。同时, 学校通过与历届生的联系, 拓展就业岗位。历届生的就业领域往往比较贴近培养高校的办学特色和就业方向, 通过与他们的联系, 有利于了解变化中的就业市场, 还能有效拓宽就业岗位和资源。从而有效的帮助大学生找好就业方向, 提高就业能力。班主任及指导老师还可以通过与大学生家长的就业联系, 发展学生家长的就业资源, 从而帮助大学生成功就业。S

参考文献

[1]潘素芳, 沈楠.社会实践时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J].华东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9, 9 (5) :5.

[2]杨文杰.在校大学生就业能力自我培养途径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3) .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篇3

关键词:就业素质 就业能力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a)-0086-01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13年已经过去了,一批又一批的大学毕业生已经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了自己的作用,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问题也显露出来,大学生的理论知识或许比很多在职多年的人要高或者深一些,但是在实际经验上或者一些动手能力上远远比不上一些老员工,这使一些用人单位对刚毕业大学生的工作能力有了怀疑,也使学生本人产生了挫败感。这对于用人单位和大学生本人都是不利的。

1 之前的研究存在的问题

在研究的过程中没有抽取足够的样本,只是从一部分案例中挑出一些事件或者简单的一些规律事实上这些都是无法说明大学生就业的整体状况的。抽取的样本对于研究来说并不是具有代表性的,这样就很难对于大学生就业研究的结果进行合理的统计和对真是状况进行推断。没有将高等学校将学生培养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结合的方式来考虑,也就是之前研究的角度比较片面或者单一没有办法全方位的考查和衡量大学生就业的整体问题。

2 大学生毕业生在人才竞争中表现出的能力缺陷

大学生毕业后不能主动的去寻找就业机会,只是等待用人单位来招人,还有就是有些学生对待遇的要求太高,不能摆正心态,对就业压力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去面对。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发展没有好的规划和设计,又加上不了解现代社会对于员工的整体要求,导致找工作时没有相对突出的点,也就是没有任何比其他人多的优势。现在大学毕业生有一些体现出来的是没有团队合作意识、承受挫折和压力的能力差等等缺点,现在的社会需求恰恰需要的就是综合能力强的人。

3 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教育,现在已经成为将来大学生毕业时是否能够适应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必然条件。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有全面的发展以适应将来毕业的时候就业的需求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教育,也是加快高等院校教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式。

4 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

将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作为一门课程来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化的科目体系,首先,大学应该将就业作为整个教育教学的导向,加速教育改革,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课程要以“单一学科”的课程模式,教师要改变的是之前都是单一以教师单独讲授的方式教课的上课方式,现在学生要采用自己主动去学习、在体验中学习、还有就是研究性学习这几种方式,并且以这几种学习方式作为重点。同时,也要开设包含选修课在内的实践活动课,教学课程一定要突出以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其次,高等院校应及时关注整个社会各个行业的需求变化,只有掌握了市场对学生的整个就业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才能及时地将课程方案进行合理的调整,将高校现在的专业课程实际内容与整个社会需求脱节的现实状况转变过来。最后,高等院校应该以市场化为指导方向来完善学校的培养策略和方案,把专业建设和改革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一定要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从而建立起将就业作为导向、将应用作为依托、将能力作为根本的教育教学体系结构。

学生自己和高校都要积极组织和开展一些实践化的素质训练,当然都是以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为前提的。第一,学生把自己的专业和专业特长两方面相结合,可以自愿组织在一起来面向社会去做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实践性的活动,这样学生也可以多了解一些自己以及未来自己要从事行业在整个社会地位、未来的发展形势、趋势,从而增长一些社会和职业技能的经验。第二,高校要与一些企业联系起来,增加一些校内外的实践基地建设,通过一些专门的方式来培养企业型的人才,比如说开展订单式的人才培养、企业在学校开展培训和将企业文化引入学校等合作机制,将行业、企业的实际要求融入到学校教学活动当中去。学生同时也可以进行一些情景模拟的训练,这样也可以将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期缩短。第三,高校有必要建立专业的就业素质、能力拓展培训的专门场地,积极开展就业素质、能力拓展训练所必须的项目。一些除了专业技能以外的一些专门的训练,例如:兴趣培养、心理训练、管理情绪、性格训练、思维训练、挫折训练、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训练、创新能力训练、学习能力训练等等。通过这些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增加更多的技能,更具有就业竞争力,让学生在未来找工作的时候更有自信,给将来就业加一下砝码。

在学校里营造出良好的教育环境,高校可以开展一些职业讲坛、训练营、职业生涯设计大赛校园模拟招聘会、简历制作比赛等活动同时对这些活动给予一定的指导,还可以请一些企业的人力资源专业人员来点评。这样学生们就可以通过参加活动来了解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行业发展趋势,用人状况等等,对大学生未来在职场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做以详细的解答。学校应该培养专家化的提高就业指导师资队伍,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就业做好专业的指导。作为就业指导教师,一定要做到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的结合起来,同时要有很好的业务素质,孰知相关法律法规,一定要有很好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只有这样的就业指导老师,才能将大学生的就业素质和能力很好的提高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5 结语

总而言之,尽管决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因素有很多,但是通过多年的实践可以看出,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和素质是高校毕业生进入职称的基础条件。所以学生在校期间高校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素质,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真正顺利的走向社会,走向自己所向往的工作位置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杜文.高校素质拓展训练的组织、管理、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30):141-143.

[2]吴克燕,蔡洁.高职院校开展素质拓展课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0(6):188-120.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篇4

【摘要】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应用文写作能力培养室高校应用型 人才的一项重要内容及有效途径。文本主要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提出:充分利用应用写作学科的自身特点,在应用写作教学中培养大学的角色意识、训练职场思维、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及综合素质等,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应用写作:综合素质:就业能力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的社会预测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就在其风靡全球的畅销书《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中明确指出: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中,有五件最重要的事情应该记住的,其中之一就是“在这文字密集社会里,我们比以往更需要具备基本的读写技巧。”[1]由此可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社会中,应用文写作已经作为人类社会的主要交流形式、管理手段和思维载体,应用文写作能力已经同谋生、职薪、生活水准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人生竞争的一种重要能力。

大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培养是高校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本文就应用文写作教学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方面的意义与作用,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通过应用写作培养大学生的角色意识

角色意识是生物个体或团队根据自己的身份所折射出来的能够感知的特征总和以及相关的感知处理活动。每个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多种不同的角色,正如莎士比亚在《请君入瓮》中所说的:全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人女人都是演员。他们有各自的进口与出口,一个人在一生中要扮演许多角色。才能够社会学的监督来看,角色是与社会地位、社会身份相联系的被期望的行为。一个人要完成一个角色,首先就要知道自己将要充当的角色有一套什么样的行为模式,虽然这种认识是主观上的判断,但这种判断是依据周围他人的社会期望而做出的。

应用文写作中,写作主题往往需要承担着多重的角色。如公文的写作者应站在单位的立场上去审视、解决问题,去反映情况或部署工作。代表单位起草

公文,它不是个体化写作,而是一个部门、单位、团体在说话。因此,要改变学生一自我为中心的写作习惯,要求学生摆正撰写者到公文撰写者、从个人化的写作到集体代言人的写作、从学生到工作人员的角色转换。只有从自我中跳出来,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应用文来。有些应用文如领导讲话、领导述职报告、函电、贺词、悼词甚至单位工作计划等,都不同程度地体现着领导的思维,写作动机来源于领导或领导集体,应用文的内容是领导额意见或是经过会议讨论和磋商之后形成的领导集体的一致意见。为此,应用文的写作者必须在领会观测领导意图的过程中玉领导默契配合,不得固执己见,以个人意志代替集体意志,要站在领导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想领导所想,说领导所说,写领导所写,与领导角色丝丝入扣。在公文写作中,由于文种的不同,发文的级别不同,受文的范围不同,解决问题的轻重缓急不同,其产生的作用就不同。不同的文种,往往在写作的体式上、行文的规则上、用语的语体色彩也是不一样的。每一类文种的性质与功能都不一样;一般而言下行文具有领导、指导或规范、准绳的作用。其由此可见,应用文的写作主体必须根据每一次行文的具体文种,做好自身角色的定位,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有敏感而清晰的角色意识。

随着我国社会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社会成员之间的流动(包括地域流动、职业流动和阶层流动等)不断加快,人们在各种角色之间的转换也日益频繁。大学生从校园步入社会,必须要经历从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换过程。很多大学生在从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转换过程中,由于存在着一个心理和行为的适应空隙,往往面临着新旧角色冲突,难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而应用写作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应用写作的这些特征,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实践训练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形成课堂教学、实训、实习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应用写作教学中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把写作理论运用于实践,把应用写作与学生个人生活、学习、社会交往活动密切结合起来,采用多种途径、手段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通过大量的应用文写作、调查研究、会议组织、案例分析以及各种长短期实习实训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实际操作,亲身体会应用写作在现实工作中的作用和实用价值,强化认识,增强学习的紧迫感,自觉地培养角色意识,做

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通过应用写作训练大学生的职场思维

所谓的职场思维,就是人们在职场上所形成的一种思维特性,是与在校学生的思维相比较而言的。一般来讲,职场思维的形态与在校大学生的思维形体本质迥然不同,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思维主体角色化,职场中的员工,每个人承担不同的角色,他们的思维活动往往也明显的角色化倾向,即每个人都会习惯性地从自身的身份或工作岗位对生活、工作、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做出相应的分析、判断。及时对待同一件事物,不同角色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结论。而是思维的任务或功能的实用性。职场思维是为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具有明显的实用性。三是思维动机的指向性。职场思维指向工作任务,一般具有强烈而持久的内在动力。四是思维方式的多样化。职场思维的方式是多样化的,不一定依靠文字符号,实物、动作等常常是思维不可或缺的元素;也不一定是逻辑思维,猜测、感觉、直觉等也是思维的常态。五是思维结果功利性。职场思维的结果是认识工作环境,理解真实的、可感知的世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六是思维环境的复杂性。职场思维的环境比较复杂,可以利用的资源也比较丰富。生产工具、人际关系、单位制度与文化等都可能对思维产生直接影响。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篇5

【摘要】顶岗实习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教学环节,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技校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影响顶岗实习学生心态原因分析,提出了技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就业能力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技校 顶岗实习学生心态 对策

顶岗实习作为推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发展的基本形式,是培养现代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但现阶段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违纪、经常脱岗现象屡有发生,使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作用和意义产生怀疑,对学校完成教学任务、就业工作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做好学生顶岗实习的稳定性工作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通过顶岗实习,使技校学生能够尽快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过硬的职业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成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一、现阶段技校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良心态影响实习效果

技校的生源情况已是人所共知,能够坚持做好顶岗实习的学生不占多数,实习单位一般给实习学生安排最基础或者最基层的工作,刚开始实习的几天新鲜感一过,学生就以走过场的眼光看待顶岗实习,面对艰苦的实习条件和环境不是迎难而上,而把实习当作是玩乐的时间。当专业与实习岗位不对口或津贴待遇差距较大时,就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对工作失去兴趣。这些不良的心态都对实习效果产生很大影响。

(二)缺少独立思考及自我控制能力,适应能力差

现在的毕业生绝大多数是90后独生子女。在家里常常是被宠爱呵护着长大的。这些学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缺少独立思考及自我控制能力,追求安逸,好高鹜远,看不起艰辛、单调的一线工作,在岗位上怕苦怕累,父母对他们的就业大多持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孩子还小,家里养得起,不愿让孩子到生产一线工作。部分学生,从小到大,没有从事过体力劳动,对简单重复的劳动感到枯燥无味,抵制情绪严重。

(三)吃苦精神较差

目前的技校生,独立生活能力差,缺乏吃苦精神,他们在学校读书、生活,一切费用由其家长供养,心安理得,没有危机感,优越的学校生活同一线劳动相比,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简单重复的劳动,上班下班,体力、时间消耗较多,还经常会有加班,工作辛苦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

(四)沟通能力欠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学生在企业上班期间的管理主要由企业负责,企业的工人不能像教师一样,把培养学生当成自己的工作去完成。他们管理严格且方法比较简单,他们很少说服教育,指责呵斥,扣工资和开除员工等是他们的主要手段。部分学生缺乏必要的沟通能力,别人的一句话就可能使他们感觉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心里承受不了。

二、影响学生顶岗实习心态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和企业在育人观念上存在矛盾与差异

职校的教育目标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的德育教育、智力教育、技能教育,最终目标是把全讯网 http://

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而企业的育人目标是按企业发展需要,对岗位所缺人的技能需求来确定的,在实习学生的管理上完全套用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模式,对违反企业规定的学生一般采用扣钱的方法,学生不服从管理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心理素质较差

有的学生对企业的劳动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自己是实习生,理所当然地享受比正式员工更为轻松的工作条件。当他们的期望与现实出现偏差时,部分学生开始自动中断实习。有的同学总认为外面的钱很容易赚,一旦没有达到理想中的薪资就开始抱怨,心理上就有一种落差,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就会流失。

(三)攀比心理

学生集体实习的过程中,由于分工的不同,学生安排到不同的岗位,面临不同工作的差异性,学生极容易出现攀比心理。没有对比时,学生可以吃苦耐劳,而有了同学之间的对比,则怕吃亏、怕多干工作,怕脏怕累。

(四)顶岗实习管理老师现场工作的局限性

同一班学生分散到各个企业去实习,也增加了教师对学生管理的工作难度。尽管教师整天奔走于各个实习点,但是依然改变不了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时间被离散。在缺少教师的疏导下,学生的松散、放任等方面就被强化。

三、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一)调整在校课程设置,组织校企合作供需见面会

技校学生在校期间是关系到他们能否顺利的由学生角色转化为企业员工角色的关键时期。学校要定期地组织校企合作供需见面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与学校挂钩的用人单位的情况,掌握更多的就业信息,以便毕业后选择更理想的就业单位。课程设置方面学校要及时的调整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使人才的培养更具科学化。

(二)有计划有组织实施岗前培训

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训场所,模拟企业情境进行实训,对学生以“准员工”标准来严格要求,提高技能操作水平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加强安全教育、诚信教育、吃苦耐劳教育,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相信自己的能力。

(三)加强心理辅导

由于受知识、技能、阅历的限制,大部分技校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特别是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更为薄弱。应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强化教育,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学会同领导、同事、同学相处、逐渐学会尊敬人、关心人、理解人、体贴人和善待人,保持融洽的人际关系。

(四)要选好优秀的带队老师

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衣食住行以及工作都是带队老师负责的。一个好的带队老师,他们的工作效果决定了这只实习队伍能否顺利完成实习任务。学生们的急躁情绪,心理落差,工作辛苦疲劳,以及日常生活、工种调换等等,都需要带队老师及时沟通协调。

四、结语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篇6

后金融危机时代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我们不能选择时代.但是我们可以做驾驭时代的水手.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当代高职学生面临的是世界金融秩序重新洗牌,经济格局大幅调整的大环境,在就业的.选择上,带给学生们的既有挑战但也有机会.只有善于谋划未来的人,才能在职业的选择中拔得头筹,本文希望从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这一角度,给处于后金融危机的高职学生一点启示.

作 者:魏燕霞 作者单位: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宁德分校,352108刊 名: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英文刊名:TIME EDUCATION年,卷(期):“”(7)分类号:G473.8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 高职学生 就业 培养与提高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篇7

一、目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据资料显示, 从1998年到2006年短短8年间, 高职高专在校生人数从117万扩展到781万, 占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的53.4% 。截至2006年底, 全国共有独立设置的普通高职高专院校1, 074所, 其中职业技术学院872所, 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67.5%。高职院校已成为与地方经济、人民群众利益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高等教育办学机构。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继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进城寻求就业机会以外的一个新的关注点。据教育部统计, 大学毕业生待业人数呈逐年增长态势:2001年为34万, 2003年为52万, 2005年为79万, 2007年为l44万, 2008年为351万。2009年,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611万人。截至2009年7月1日, 有415万高校毕业生落实去向, 与去年同期相比就业人数增加44万人,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8%。2010年相对2009年来说就业形势更为复杂严峻。2010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 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 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

出现目前就业形势的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学校扩招, 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学生进入社会、走进工作岗位后, 不能快速适应工作要求,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较差。面对企业单位对于人才的渴求与毕业生不能马上发挥作用的矛盾, 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有所保留, 如何寻找到更适合企业发展的员工也是企业面临的问题。因此学生如何在上学期间增加相关知识的学习、更好地与社会接轨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措施

(一) 从学院发展的宏观角度来看。

1.在专业设置上, 以就业为导向。

要以相关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就业预测作为专业开设的重要依据, 并聘请人事、劳动部门和行业、企业负责人论证专业设置的重要性, 并为教学计划的制订出谋划策, 同时从就业岗位对员工需具备的技能和素质要求来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2.以企业为依托, 突出办学特色, 提高高职学院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 高职学院有许多, 同类院校也不少, 相同专业就更多了, 为了提高竞争力, 必须办出特色, 提高质量:一是校企合作, 实现双赢。 为了培养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应推进开放式办学, 与社会接轨, “以销定产”, 走产学研结合、校企全程合作的发散式办学之路, 依托企业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从而实现校企双赢。二是坚持专业设置紧贴行业、教学内容贴近企业。三是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大力推行高职高专毕业生“双证书”制度。四是大力推进弹性学制和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五是以就业为导向, 实行创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应注重学生的创业教育。对所有的高职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创业训练是必要的, 这能更新他们的择业观念, 改变他们的择业方向, 努力培养他们创业的能力与素质, 增强创业意识, 为他们自主创业、岗位立业作好准备, 这也是增强高职教育生命力的客观要求。或者说, 创业教育的功能就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 使其“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3.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中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习惯的培养离不开辅导员, 这就要求辅导员不仅要掌握学生管理方面的有关知识, 也应尽可能的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 至少要了解学生的就业方向、就业企业的企业文化、职业要求等相关知识。安排专职或者兼职教师给即将毕业的学生上就业指导课。通过给学生上就业指导课使学生了解相关就业政策, 端正学生思想,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掌握必备的就业技巧, 具备良好的就业心理, 在就业前让学生有个充分的就业准备。

(二) 从学生发展的个体角度来看。

1.强调大学生个人准确定位, 谋求自身的生存发展空间。科学定位是指毕业生在对自己有一个客观而全面的评价的同时, 对当前的就业环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在就业择业的大环境中, 把自己放在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上。目前,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只强调自己愿意干什么, 而往往忽视自己的气质、性格、能力水平等因素对职业的影响。实际上, 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气质与性格特点各不相同, 大学生要通过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 从发挥自己个性、追求自身成功的最大可能性出发, 从对未来生活进行设计、准备和选择的角度考虑来选择职业, 最终充分实现自我价值。

2.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就业心态, 强化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意识。大学生在求学期问, 很少接触社会, 只注重专业知识学习, 而忽视了心理素质的提升, 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就业焦虑的现象, 即在就业面前感到忧虑、害怕、紧张、缺乏自信。做好主动参与竞争的心理准备, 培养进入人才市场的勇气和胆略, 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取得就业成功的关键。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一方面是社会和用人单位用来衡量高校毕业生能否满足岗位需求的重要依据,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社会和用人单位在人才选择上的价值观念。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仅是高校内部支撑力、生存力和发展力的一种体现, 其竞争力水平和内在各项要素的组合也直接反映出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校大学生从入校时就应该树立就业竞争意识, 积极参与各种活动, 不断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

3.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特别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就业能力中的核心, 是毕业生顺利求职的敲门砖, 因此提高实践能力, 是增强他们就业能力的有效手段。部分高校中, 缺乏对学生求职能力的培养, 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培养学生求职能力的方法与措施, 造成学生在求职时自我认识不够、信息掌握不全、就业观念保守和缺乏自我推销的能力;从另一方面看, 部分学生平时也不注意个人综合素质的锻炼, 语言表达能力差、推销能力弱, 造成在应聘时不能完全展示自己的优点, 处于劣势局面。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方面以“较强的基础理论, 很强的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 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突破口, 把课堂教学、生产实习、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使求职活动更科学有效,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结语

总之, 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在就业大环境严峻的形势下, 高职院校要教育和引导毕业生正确定位, 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 同时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认清自身的优势, 在特色上下功夫, 才会使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静.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探析[J].人力资源管理 (学术版) , 2010

[2].李鸣.大学生怎样跨越“就业鸿沟”[N].南京日报, 2010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探索与研究 篇8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能力 培养方法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9-0018-02

【Abstract】The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ability is the total of various ability of acquiring various knowledge through studying at school and satisfying working demand in the market. Aiming at current work situation and the shortag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working ability, this essay sets out from three levels in the high school, teacher and student, and inquires into the method and measure of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working ability. By bringing into play the function of different employment subject, it can promote university students’ working ability, alleviate current employment difficulty, and promote harmony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society.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Ability Training Methods Measures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高校专业的综合化开展,毕业生人数、种类均呈上升趋势,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不少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怪现象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究其原因,除社会提供工作岗位的数量与结构不能满足就业的供给外,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不足则是就业困难的最主要因素。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通过在学校学习所获得的各项知识技能及满足就业市场需要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它基本上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力资源,即大学生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应用于社会生产的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二是社会资源,即大学生参与社会互动时包括人际关系、组织领导素质等在内的调动社会资源的能力。[1]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其能否成功就业、顺利择业的能力。大学生是否具备就业能力是其能否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及用人单位需求的关键所在,所以,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健康和谐发展的需要,高质量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如何进行培养、培养什么内容、达到什么效果都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现状

以“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为主要特征的“就业鸿沟”现象,反映了高等院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与当前社会和市场需要的脱节,进而更揭示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不足。[2]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大学生自身学业不精

就业能力中最基本的要素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与应用,部分学生经历了高考的煎熬,进入大学后过度放松自己,没有很好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导致理论知识少、动手能力差,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2.缺乏主动性,沟通、交流、合作和应变能力欠缺。

受传统教育和择业观念的影响,多为独生子女的当代大学生往往家长包办多,主动意识弱,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而缺少宽容、谦让、合作的品质。另外,长期处在学校安逸的环境中,面对的人群单一,遇事不多,社交能力得不到很好地锻炼,造成了多数大学生语言表达技巧、应变能力缺失,造成“等、靠、要”的消极就业不良状况。

3.高校专业及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校基于自身综合发展要求和经济效益,盲目开设所谓的“热门专业”。在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均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使学生知识面狭窄,结构不合理,与行业市场需求不一致,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4.就业指导教育不到位,导致学生职业竞争力较弱、职业适应性差。

高校往往把就业指导等同于就业政策、信息的发布,忽视学生就业心理、就业技巧的指导,培养的針对性不强。主要表现在:①就业心理不健康,期望值偏高,只关注未来职业中的薪金、待遇、环境、区域、地位等,就业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不愿去艰苦岗位,不愿去基层、中小(乡镇)企业,更不愿去不发达的西部、苏北等地区。调查显示,现在就业市场不是没有岗位,而是大学生不屑去做位卑、薪低的职业。②部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到位,对自己将来在社会的职业定位很模糊,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工作情况、社会地位、就业范围不太清楚,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能力缺乏足够的了解,在选择工作岗位时,无所适从,存在盲目和从众性。③部分大学生心理素质差。在就业面试、笔试、筛选等过程中易遭受打击,产生“就业灰色心理”。主要表现在:应聘失败后便盲目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对前途失去信心,产生自卑心理,担心畏缩,以致精神不振,意志消沉,不敢竞争,从而错失许多就业良机;在面试过程中逃避,缺乏自信,面临新环境、新工作、新同事时,人际交往能力差,有一定的就业恐惧心理。[3]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方法与措施

企业不是培训机构更不是福利机构,他们希望更快的岗位适应能力、更高的价值创造能力以及更低的成本投入。

1.学校层面

第一,加强教学研究与改革。大学教育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奠基阶段,高校应结合已有的学科专业,对社会需求的人才市场现状和预期作深入调研和正确的预测,根据市场需求重新整合专业,优化学科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和模式。根据专业社会需求和就业情况调整招生计划,发展和提高优势专业,缩减和优化劣势专业,实行按需招生、按需培养。以经济发展和创新为龙头,高校应重点发展应用型、创新型学科,培养具有一定职业技能和较强社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增强人才的社会竞争力。

第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必修课,应摒弃一贯的枯燥乏味、照本宣科、教学效果差等现象,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宏观指导,采取新颖的课题模式,抓住与学生有关的特征开展,做到生动有趣,渗透力大、实用性强,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真正指导学生的发展。

除了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堂外还应抓住一切机会进行思想教育。如进行新生入学教育、专业教育、班级教育、学风考风教育、生活教育等,旨在引导学生有正确的学习、生活及工作态度和素养。

第三,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就业指导体系应贯穿大学全程建立分年级、分阶段、有側重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从大一入学开始引导学生逐步对自己的未来做科学、合理的规划,辅导提高学生就业时遇到不同状况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择业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创业教育,使其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

第四,创建各种提高就业能力的平台。大学生就业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其中高校社团、志愿服务等是大学生锻炼自我的有效平台。①大学生在组织及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既学会了做人、做事,又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锻炼了组织、策划能力,又提高了沟通、表达水平;既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又提升了就业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高校如果能够重视社团的发展,聘请相应学科教师、成功企业家、就业指导专家等作为社团的顾问,可以增强高校社团组织的综合实力,也可引导社团的良性发展。②志愿服务作为无偿的公益事业,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学生自觉地形成吃苦耐劳、不计得失、服务社会、自我约束、多做奉献的就业观;同时志愿服务还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具有平和的心态。[4]

2.教师层面

第一,就业指导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和领路人。首先,高校就业指导机构需要组建一支专业化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配备整齐的人才队伍,包括专职的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咨询师等。就业指导的从业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和指导,具备就业指导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有应付学生具体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二,专业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计划者、实践者和建设者,是课程建设的关键要素。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社会化、交叉化、工程化改革以后,对任课教师的要求也有了大幅度提高,教师队伍必须向结构合理、专业综合化发展。不仅要求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更要有丰富的工程设计和实践经验,要做到面面俱到。所以必然要求任课教师要随着行业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的不断进步加强自身学习,巩固理论知识,加强实践和工程经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把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同时传授给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工作。课程教学开展的好,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必然掌握的好,其就业能力也必然会得到提高。

3.学生层面

第一,认真学习,打好就业基础。利用大学四年学好学透培养目标要求的各科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但不拘泥于课堂,开阔眼界,积极参加各类技能等级考试、学科竞赛,取得相应技能等级证书和荣誉证书,提升职业技能和竞争能力。

第二,积极参与,锻炼就业综合素质。积极参与班级、院校乃至学校的各项活动,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锻炼交流沟通和应变能力,为自己的职业适应能力加分。

第三,端正态度,规划合理的职业生涯。大学生能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正视自己的不足和优势,做到不眼高手低、不好高骛远,调整好心态,迎接每一项挑战,为能就业、就好业做充分的准备。

综上,从不同层面出发,发挥不同就业主体的作用,以达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和学校竞争力的体现,是解决当前就业困难的根本所在,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宋玉彬.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措施和方法的研究[J].经济师,2012(1):130~131

2 沈金峰.谈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1(11):145~146

3 贺芳.基于职业适应性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初探[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20):25~26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篇9

指导老师:孙敬克学号:081408105姓名:马宁杰

我的就业能力培养方案

在当今的社会大环境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深深的困扰着我们。许许多多的大学生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我深切地感受到我所面对的就业压力。面对此现象,学校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为我们这些迷茫的,对就业了解很少的人指明了方向,通过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要想顺利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就需要我们大学生积极制定策略,主动出击应对,做好我们自己的就业能力培养方案。下面是我结合自己的专业和个人的特点所做的规划:

首先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和灵活性,是涉及能力本身包括态度、个性等的可变化的核心技能群。就业能力作为一种能力,不仅与遗传等先天性因素相关,还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社会关系等后天性因素相关。它包括能够强化就业能力的知识、技能和态度:⑴智力能力;⑵社会和人际交往能力;⑶经营和创业能力;(4)多元技术技能力系列:一系列与岗位相联系的能力。戈德斯密德认为就业能力主要包括五点: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人际关系技巧、丰富的科学知识、有效的工作方法、敏锐而广阔的视野。对于我们大学生,就业能力不仅指其获取就业岗位的能力,还应包括维持就业岗位、重新选择和获取新的岗位的能力。我们要防止出现简单化和复杂化两种错误倾向。简单化是把就业能力等同于应聘能力,即毕业生把握并获取就业机会、赢得欣赏的实际能力和比较优势;复杂化是设定复杂的指标体系,弱化了实际的可操作性。我们大学生就业能力应包括通用能力、个人素质、专业技能及求职技能。通用能力包括适应环境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等;求职技能包括就业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自我定位、机会分析与把握、自我决策与营销等方面的能力。个人素质包括时间管理、诚实、自信、责任心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是大学生成功就业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用人单位挑选大学生的首要标准;专业技能是大学生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后,具备的将本学科、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是获得信息、开启心智的重要途径;人际交往是工作中必需的能力和技巧,是争取事业成功的先决条件;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和和谐融洽的氛围有利于人的成长;人际交往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水平。因此人际交往能力对我们大学生就业有很重要的意义。对于人际交往能力能力的培养就要靠平常自己锻炼了,但它有一些原则要我们共同遵循:平等尊重原则;包容原则;诚信原则;互利原则;真诚原则。注意了这些原则,平时和同学或其它人沟通时多加强锻炼就可以了,它虽然很重要,但只要我们日常生活中能跟朋友很好相处就不会有问题的。

再一个最基本的能力就是沟通能力。沟通实质上就是信息传递的行为,发送者凭借一定的渠道,将信息传递给接受者,并寻求反馈以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沟通是关于信息传达与信息反馈的一门科学,但从实用的角度来讲,沟通却是一门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艺术。因此,沟通交流的不仅仅是信息,还包括情感、态度和观念等。这个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的形成的。如果发现自己有什么缺点,加以改进就可以了。

下一个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了。这些年这个词出现的很频繁,因为创新精神大到对于国家小到对于一个公司甚至是自身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创新精神是

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坚持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追求新颖,与众不同;要开拓创新,不要因循守旧;要创新,不要保守„„这些都是创新精神的具体表现。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密切联系。创新能力在一定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可以训练出来、启发出来,甚至可以“逼出来”;创新最关键的条件是要解放自己。因为一切创造力都根源于人的潜在能力的发挥。这些都是创新精神的具体表现。对于我们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主要有:创造性思维的启发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源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必备条件。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照搬课本,平时要有自己的思维能力,多向老师询问自己的方法是否可行。对于平时做事也是一样,自己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法。再一个现在就业提的比较响的词就是团队了,因此我们大学生在也应该注意自己团队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团队是由一群拥有不同背景、不同技能以及不同知识的人员所组成,通过其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协同作用,团队成员努力的结果使团队的绩效水平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一般优秀的团队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目标清晰;素质互补;相互信任;高度忠诚;良好沟通 ;恰当领导。为实现培养团队精神这一目标, 我们大学生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1)珍惜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团队合作的机会;(2)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团队精神 ;(3)通过积极引导学生的社团活动,强化学生的团体意识。

现在提倡素质教育,我们作为大学生也应该注意我们个人的自身素质,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对我们找工作有帮助而且也会对我们以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如时间的管理素质,自信心,敬业精神;时效意识;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培养。

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就是专业技能的培养了,所谓专业技能,是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也就是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程度。专业技能包括基础技能、专门技能和其他相关技能。专业技能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核心内容,合格的劳动者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这是最起码的素质和最基本的要求。也只有学好了专业技能,才有能力为公司创造财富,公司才可能录用你。同时也只有专业技能学好了才证明你大学四年没有白上,证明你个人对自己有责任心,对自己要求还算可以。总之它能反应很多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方式导致高校毕业生缺乏足够的专业技能,已成为供应满足企业所需人才的瓶颈之一。如果我们对自己的专业技能不能很好的认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我有哪些专业技能?例如,研究分析、带领团体、协调谈判、运作控制、精算„„

(2)我的专业技能中哪几项特别优于别人?

(3)我期望加强哪些专业技能?怎么做?

(4)何种职业或工作能发挥我最“优”的专业技能?(5)目标职业或工作需要何种技能和专业知识?这些我有吗?(6)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如果还有不足之处是否需要再进修?

对于我们所学专业主要是野外作业比较多,这就要求我们自己平时实习的时候严格要求自己,按老师的规定认真完成作业。同时内业处理对我们女生来说也很重要,在实习中,我们就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主动做这方面的工作,这样在以后的工作中才不会感到很陌生。同时对所学软件要熟练掌握,没事时多加练习,如AutoCAD,南方Cass等。对计算的办公软件要熟练掌握,现在已不是从前,电脑的基本操作必须要懂的。

上一篇:农村信用社会计知识测试题及答案下一篇:我眼里的父亲作文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