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播平台(共4篇)
同播平台 篇1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新兴媒体的出现, 改变了原有的传播格局,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已经成为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 对于广电媒体来说, 如何能融合媒体, 打造适应时代发展的广电融媒体同播平台, 是广电人值得深入思考与实践的问题。
1广电融媒体同播平台设计思想
建立广电融媒体同播平台, 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 立足于广播电视自身的主业, 并以“资源通融、多媒同播”为目的, 采用创新的理念及手段,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 如数字音频技术, 整合众多资源, 充分融合广播电视、户外、网站等多媒体, 打造一个优质高效的融媒体同播平台。
2系统架构及功能模块划分
广电融媒体同播平台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 具体如图1所示, 包括:演播子系统、播控子系统、同播子系统以及传输子系统。
在演播子系统中, 透明演播室采用半透明的模式, 并根据视频演播的需要进行了专业的设置。直播室选用三台索尼摄像机, 其中两台作为副镜头, 用来拍摄主持人的特写, 另一台作为主镜头, 负责拍摄主持人正面全景。此外, 为确保直播室嘉宾及主持人都能够有专用的光, 可采用总体布光法对整个直播室进行布光。台外演播室主要负责的是交通与气象, 其技术设计与实现的方式相同。为使节目直播实时反映城市的路况和气象, 可通过控制台自主切换路况的监控画面, 或切换到送至播控中心的路况视频。根据视频拍摄的需要, 对广播直播室进行了一定的改造, 每个直播室内, 铺设四条视频线路以及三条TALLY线。同时考虑到传统广播直播室很少同时进行视频直播的情况, 多个直播室共用摄像机, 并采用集中切换的方式达到简单高效的视频直播的目的。
播控子系统中视频中心播控平台是由监视器、视音频分配器、切换台、硬盘录像机、大屏信号采集服务器等组成的, 该平台主要是为了实现演播子系统中各个直播室摄像机视频信号、服务视频等之间的切换与汇聚。切换台可以进行高标清的混切, 同时还具有多画面分割器以及双画中画的功能, 摄像机的供电方式是集中统一的, 同时还可以自主的控制调节摄像机的光圈、色温等。移动播控平台的广播跟随车进行了视频化的改造, 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增加了视频设备, 满足了台外视频广播直播与录播的需求。所有的设备集成在两个箱体内, 其中小的箱体安装切换台与监视器, 大的箱体安装切换台主机等主要的设备, 这样一来, 快捷方便、实用高效。
新媒体播出、电视媒体播出、广播媒体播出、户外大屏播出组成了同播子系统, 户外大屏播出不同于其他形式, 但是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 它不需要特定的收听或者收看的工具, 只要经过大屏就能看到。户外大屏一般设置在人流量较多、较为繁华的地段, 人们经过户外大屏就能看到信息, 有效地丰富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及渠道。电视媒体播出时, 基于安全播出的考虑, 在将视频化的广播节目传送至电视台总控时, 采用主备模式传输所有的信号, 将视音频信号接入电视播控矩阵进行电视播出。新媒体播出, 多通过网络流媒体传播发布信息, 设置流媒体内容生产系统。这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包括编码、检索、推送发布等, 同时新媒体还提供了点播、直播等收看模式。
本文设计研究的融媒体同播平台, 实现了广播直播室、交警指挥中心、高速交警直播室等多个直播室实况的音频与视频信号调度, 同时与电视、多媒体之间同步展播。要实现各个媒体之间的同步展播, 实现信息之间及时有效的传输, 需要有传输链路联通台内与台外多个直播室。
3广电融媒体同播平台的作用
广电融媒体同播平台整合了多种专业服务性资源, 实现了多媒体的同步播出, 在服务社会管理以及关注城市交通方面, 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第一, 内容兼容且多媒同播。广电融媒体同播平台兼容了多种媒介的属性, 实现了电视、广播、多媒体之间节目的同步播出, 提升了节目的价值, 扩宽了信息传播的渠道。第二, 实现了专业服务性资源的整合以及再利用, 进一步提升了其价值。第三, 该平台的系统架构具有科学性与高效性。在设计广电融媒体同播平台的系统架构时, 要综合考量各种因素, 充分利用原有的资源, 并结合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 进而完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 其运作模式高效且建设成本较低, 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的特点。第四, 该平台具有安全可靠、灵活性高、扩展性强等特点, 能够满足音视频同播的业务需求, 平台在不增加光纤通路的情况下, 也能灵活部署。
4结语
广电融媒体的核心在内容, 关键在技术平台, 广电应充分利用已有资源, 并积极探索与新兴媒体融合的道路, 进而使多样化的信息在不同的媒介平台自由流动、融合和交换。
参考文献
[1]陈军.广电融媒体同播平台的探索与实践[J].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4 (7) .
[2]熊艳红.媒介融合时代广电媒体传播平台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广播, 2011 (12) .
[3]任洁, 孙茂良.对当前广电建设新媒体传播平台的思考[J].广播电视信息, 2014 (5) .
同播平台 篇2
1 高标清同播系统的硬件平台搭建模式[1
1.1 建立独立同播模式实现高标清频道同播
独立同播模式是指在现有标清频道正常播出的前提下,新建一套从节目素材采集、信号源接收、信号源切换、信号源播出直至信号传输都以高清信号为基础的全高清播出系统。在此模式下,高清系统只播出高清节目,标清系统只播出标清节目,系统之间完全独立,互不影响。该模式主要适用于原有标清系统已经满负荷运行、无扩展空间,短期内无系统改造的要求,且高清资源有限,又急需在短时间内实现高标清同播的情况,是标清向高清过渡的模式。但独立同播模式在系统建设中,网络资源和存储资源共享性差,系统造价高。
1.2 建立纯高清模式实现高标清同播
纯高清模式是指新建一套从节目素材采集、信号源接收、信号源切换、播出直至信号传输全部基于高清播出,在高清播出PGM输出端增加下变换器,送出标清信号,以实现高标清同播。在此模式下,实际只有一套高清系统,结构简单,可以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和人力成本,真正实现单频道、单系统高标清同播。该模式主要适用于将高清播出作为未来发展方向、有充足的高清节目资源、资金雄厚的电视台。
1.3 建立共享模式下源分离的高标清同播
共享同播模式是在独立同播的基础上,经过不断优化而发展而来的。系统中的业务流程、系统架构、素材文件、存储完全共享,如同在原有的标清系统中增加一个高清扩展频道,只是在高清和标清的视频采集格式和使用设备等方面加以区别。在此模式下,利于充分利用系统网络、存储、信息资源,能够实现资源最大程度的共享,进而有效地节约投入成本。同时,在设计上可以使高清频道和标清频道形成互备,提高系统可靠性。该模式对于以标清信号为主,高清资源不足的电视台,可以方便地使用标清素材补充高清资源,而且不需要增加投入。
1.4 建立由软件编码标清素材的高标清同播
这是共享模式下源分离衍生的另一种高标清同播模式,该模式保持原有的标清播出系统控制、信号路由,图文播出不变,在素材上载时,只采集一份高清素材,通过软件解码,将高清素材重新编码为标清素材,迁移至标清服务器中播出。此模式的标清文件完全依赖于软件解码,因而对解码软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依赖性很强。
2 高标清同播自动播出平台设计方案
分析现阶段各种高标清电视同播技术平台的特点,南京电视台技术人员结合播出系统规划、频道规模、高清资源储备、系统安全、资金预算及电视台的战略发展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以2 套高标清同播频道、6套标清频道为建设基础,采用资源共享模式下的源分离方式,完成了高标清同播自动播出系统的搭建。在这个系统架构里,网络平台、二级存储、数据库服务器、素材迁移、素材技审、素材采集、接口服务器等为整个播出系统共享,如图1所示。而播出工作站、信号切换、信号控制、图文播出等为各频道专属。
在服务器配置上,系统配置了5 台Summit高清视频服务器和8 台Summit标清视频服务器,每个频道配置为主+备+二备方式。在数据存储上,使用了isilonX200 系列的5 节点主备NAS集群硬盘阵列作为二级存储,为系统提供约48 Tbyte的有效存储空间。2 台Dell R910 专业服务器配置成为系统核心数据库服务器,为整个自动播出系统提供基础数据、信息存储、查询检索以及数据管理等功能;6台Dell应用服务器组成迁移集群,承担了系统中视频文件在二级存储与视频服务器、视频服务器与视频服务器的互迁;13台双通道高标清采集工作站和2台P2上载服务器共同完成播出素材及广告的采集和人工审核。
在网络架构上,配置了2 台H3CS7508E-X48 万兆级核心交换机与8 台H3C S5500-58C-HI含万兆模块的接入交换机共同建立起播出系统数据交换的主干平台,交换机以主备冗余方式配置。将视频数据、播出信息、系统监控、播出控制分置为4个不同的功能区域,分别对应4 个不同的IP地址域,形成各自独立的网络链路,再送入核心数据交换平台,以避免系统中关键节点溃败故障对整个系统产生的影响,保证系统数据交换平台万无一失。
在总控系统上,为实现高清播出,通过增加32×32高清矩阵、高清延时器、高清卫星接收机、上变换器、高清光端机,用以完成高清频道的信号调度、传输、监看。对于高清播出频道,增添高清切换台、高清字幕机、高清监视器、高清分配器、高清光端机等相关设备实现高清信号播出。
3 高标清同播平台技术应用策略
对于共享模式下源分离的高标清同播系统,在系统控制、信号路由、频道定义、图文播出等方面,是互不关联的2个独立的播出频道,同时,播出内容相同,但素材文件对应高清和标清完全不相同的格式。因此,要实现高标清同播频道播出的内容一致性及满足高标清频道不同要求,在研讨同播频道实施方案时,在技术上采用以下策略。
3.1 同播频道播出一致性策略
串联单、素材文件采集、信号播出和图文播出达成一致性。
1)串联单一致性。串联单是播出流程实施的基础,串联单的时间线一致性,是实现同播的必要条件。在现有的播出控制环节中,高标清同播系统其实是由2套独立的播出控制系统构成,必须生成2份独立的串联单来完成播出。同时这2个频道又是相互关联,内容基本相同或者完全相同。考虑到以上情况,在工作流程的设计上以标清频道为基础,自动生成高清频道串联单,由人工审核通过的方式,解决同播串联单的编排。具体做法是:首先,在系统定义时,将同播频道定义为各自独立的频道再进行相互关联;其次,在节目素材库中定义节目素材的基本属性时,对高清节目素材进行配置,使得该节目名能自动匹配采集到的高清素材名;第三,以标清频道为基础编写串联单,审核后,标清频道串联单自动发送到标清播出线;同时,自动生成高清频道未审核串联单,经人工审核后,再发送到高清播出线。
2)素材文件采集一致性。节目采集一致性策略:若是标清格式,采集1 个标清素材,在2 个同播频道播出,高清视频服务器自动上变换播出;若是高清格式,软件设计按照2 个素材文件采集,1 个编码为50 Mbyte的高清素材和1个编码为12 Mbyte的标清素材,分别用于高清频道和标清频道播出,如图2 所示;若是高清文件P2卡导入,在导入的同时,由软件自动下变换一个标清素材。
3)信号播出一致性。若是演播室直播,有高清信源的直接接入高清频道,没有高清信源的通过总控矩阵调度上变换后进入高清频道。对于其他标清信号或卫星信号直播,既可以经总控矩阵调度上变换后进高清入外源,也可以直接将标清播出信号上变换至高清频道切换台,通过信源选择直接调用,串联单控制频道同播。
4)图文播出一致性。在高标清同播频道中,分别使用了高清字幕机和标清字幕机进行字幕画面叠加。本次改造采用了网络字幕机,所有图文文件在字幕机服务端制作,发送给客户端,客户端字幕机只需按照频道的播出要求,对速度、颜色、模板等进行设置更换,实现各频道图文叠加。对于高标清频道的角标、台标等图元文件,因高标清播出分辨率的差异,需要根据频道的播出效果,针对频道的特点单独定制。字幕机播出触发时间,由各自频道串联单时间控制。
3.2 高标清频道幅型变换流程控制策略
正确的幅型变换是保证播出效果的基础。系统设计在节目上载时注入AFD标识。16∶9 和4∶3 这2 种幅型比转换有边条、裁剪和变形等多种方式。在播出端,遵循图像不失真变形为前提,尽量减小幅型比转换对图像的损失,尽可能充分地保护整个画面的完整性。对此,根据广电总局的指导意见[2]和南京台的实际情况,幅型变换流程控制策略为:
1)播出服务器统一设置为默认的左右加边上变换。对没有添加AFD信息的标清文件,执行默认的左右加边上变换,输出高清信号。如果标清文件带有AFD信息,就执行AFD信息规定的上变换。
2)下变换器统一设置成默认的左右切边方式下变换。对没有AFD信息的高清信号,一律执行默认的左右切边方式下变换。如果有AFD信息,就执行AFD信息规定的下变换。
3)以文件形式送播的高清16∶9 构图节目,在文件打包时添加上下加边AFD信息,其他播出节目不用添加任何AFD信息。高清文艺类节目在高清制作网打包合成时添加上下加边AFD信息,高清广告和电视剧在上载到播出二级缓存时添加上下加边AFD信息。
4)直播和外源信号通过矩阵调度到上下变换器,完成上下变换后送往高清播出切换台。
5)视频服务器封装的MXF文件的AFD信息嵌入按照标准执行。
3.3 素材质量技审策略
为保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系统通过MD5验证机制来保护数据的安全。素材质量技审分为自动技审和人工技审两种方式。
1)自动技审。主要完成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上载工作站中实时对上载的高清和标清素材文件同步进行技审,以实现对诸如黑场、彩条、蓝底、绿底、静帧、Y/U/V超标和音频中静音、破音、VU、电平、不可听、相位等项目的审核;尤其系统为高标清同播,在技审环节还对素材文件的AFD信息进行检查,确保AFD信息的正确性和合法性;二是通过技审服务器,对在视频服务器中进行的应急上载、非编网、媒资导入的素材的视音频指标以及文件的信息包进行自动技审。
2)人工技审。作为自动技审的补充手段,配置人工复审服务工作站对节目文件的异常区域进行再次审核确认,保证每一条素材技术质量上无异常。
3.4 视频素材编码策略
标清视频素材的格式码率为MPEG-2,采样方式为4∶2∶2,码率为12 Mbit/s,音频为2 轨PCM,48 k Hz采样,16 bit量化。高清视频格式为MPEG-2,采样方式为4∶2∶2,码率为50 Mbit/s,音频采样Dolby-E编码,8声道的PCM音频,48 k Hz采样,24 bit量化。素材生成的文件格式为标准的MXF。
4 几点体会
1)实用可靠是关键。建立实用可靠的高标清信号的同播平台是系统建设中应重点考虑的问题。这既要和高清电视的发展规划相一致,也要充分考虑高清资源储备、高清设备投入的基本状态及设备预算等,使新建系统实现安全性和实用性相结合。本次系统改造的重点在于硬盘播出系统的核心架构部分,包含视频服务器、系统网络架构、存储空间、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播出工作站等,这些也是系统实现资源共享的核心内容。
2)流程再造是保障。共享模式下源分离的同播方式,在播出控制环节,是单独的播出控制系统,必须有各自对应的串联单,分别控制各自频道,因此对于同播频道,采用以标清频道为基础、自动生成高清串联单,这与播出业务流程基本一致[3]。选择在节目属性录入时,增加了高清素材的选项,简化了流程,理清了概念。而且2份串联单既相同又能分别修改,灵活方便,既符合同播频道的要求,也符合南京台业务现状,同时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
3)技术规范还须探索。目前南京台主要以标清播出为主,高清电视播出尚属探索阶段,高清信号从前期制作的设备到节目资源十分的缺乏,台里还没有统一的高清节目制作规范。现阶段启动高标清频道同播,对于南京台来讲只是高清电视业务展开的起点。实际运行中,如何建立与本台实际工作相统一的高清频道播出技术规范,需要全台各部门的统一认识和一致努力,也需要在实践中总结和完善。
5 总结
同播平台 篇3
北京台新大楼于2008年初正式投入使用, 新大楼的播出系统是以标清为主体建设的, 仅构建了1个高清频道。随着高清普及的脚步声越来越近, 台内也在不断继续推进高清改造, 在全台范围内实施了一系列的高清项目, 包括演播室、节目制作网、媒资等等。在采集、制作等前端高清化的同时播出系统的高清改造迫在眉睫。播出部于2009年接到了上级通知开始对播出系统进行高标清同播改造。开始构思搭建多频道的高标清同播频道平台。
一高标清同播的定义
所谓的高标清同播, 就是同一个频道同时具备标清和高清两个格式输出, 可以使有条件的观众选择更加清晰的高清节目进行收看。
目前开播的同播频道大致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分别建立独立的标清播出通道和高清播出通道;另外一种是通过高清播出通道下变换标清通道。
我们分别针对这两种实现方式做了调研和分析。
1. 独立的高标清通道
传统的单格式播出频道链路如图1所示。
各信号源经分配后同时送往主备通道的切换台和切换器, 其中主通道经2选1送往下游的传输系统, 此种结构的播出链路已经过台内多年使用, 基本稳定, 应急方便可靠。若需要构建同播频道只需要另建一套播出通道配置相应的值班员, 两个通道分别播出频道的高清版本及标清版本, 即可实现频道的高标清同播。
北京台的卫视频道同播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 采用此种方式的优点是同播改造对现有的标清频道没有影响。
2. 采用高清下变换的方式实现同播
高清下变换的方式即建立高清播出通道, 频道的标清格式输出是由高清通道下变换得来的, 通道链路图如图2所示。
信号源全部为高清, 高清的播出通道与单格式播出链路基本一致, 主备路分别进行标清下变换, 下变换的信号需要在叠加外键之前, 主路出自切换台的Clean feed输出, 备路出自净切换输出, 主备路均需要在下变换为标清后进行标清台标字幕的叠加。
采用这种方式搭建同播系统, 设备的投入量减少, 但是高清下变换的幅型方式有多种, 在国内经常使用的有两种, 若采用同播方式需要考虑如何控制下变换进行正确的幅型转换。
二符合BTV现状的系统设计
1. 两种链路结构的综合比较
高标清独立链路实现简单, 系统结构成熟可靠, 对于一向把安全放在首位的播出系统来说应该是相对稳妥的办法。但是, 此种同播构成方式对设备、空间、人员均是双倍的投入, 系统的建设及维护成本非常大。另外这种高标清独立的播出通道同时也需要节目制作部门同时提供高清和标清版本的节目源, 这样对于节目制作部门的要求也是非常苛刻的。
高清下变换的同播方式对于设备、空间、人员的投入少, 同时对于节目制作部门只需要向播出提供高清版本节目就可以。技术难点在于如何安全可靠地实现下变换的正确幅型选择。
比较如表1所示, 可以看出, 同播方式采用高清下变换的方式是比较节省资源的, 可靠性的评级为“中”是因为在技术实现方式上播出通道做帧精度的下变换目前使用得并不十分广泛, 需要进一步地论证和实验。
从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的角度出发, 高标清独立通道可允许同频道的高标清通道播出不同节目, 高清下变换同播方式高清与标清播出基本严格一致, 灵活度差一些, 但是总局要求“高标清同播频道的同播率首年要达到50%, 第二年要达到70%, 第三年要达到100%。”同播频道迟早需要达到高标清节目内容完全一致。
另外结合北京台的实际情况, 节目制作部门经过多次高清改造, 前期的ENG摄像机、中期的演播室、非编、媒资均可提供高清节目, 已基本满足个别频道的高清节目提供要求。目前在播的部分标清频道的直播节目信号已经是演播室通过下变换提供的。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将制作平台向提供高清节目过渡。
经过讨论, 我们基本确认播出系统采用高清下变换的方式实现同播。
2. 下变换流程论证
系统的结构定下以后, 需要考虑如何安全可靠地进行下变换方式的自动选择, 在设计幅型转化的流程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部分现有标清格式素材的使用问题。
目前针对于国内电视台广泛使用的下变换方式有两种, 如表2所示。
最简单的下变换同播方式是幅型固定模式, 无论高清通道输出的是何种幅型信号, 标清通道的下变换采用固定的切两边。幅型变换流程如图3所示。
为避免下变换出现“邮票”, 使用现有的标清节目播出时, 不能采用上下加黑边的标清幅型, 在标清上变换时需采用固定两侧加黑边的上变换方式, 同时在播出通道中的下变换设定为固定的切两边方式。
这种处理方式上下变换的幅型受限, 很可能出现有效图像被切掉的情况, 使用的场景有限, 经讨论后发现不符合北京台的使用需求。
需要幅型变化不受限制的根本方式还是控制下变换, 现在对下变换的控制比较流行的方式是AFD信息, 可以满足幅型的帧精度变换, 国际相关标准为SMPTE2016, 目前为止还没有现行的国家标准。
AFD信息的主要作用是描述当前的信号的格式及幅型, 进而指导下、上变换设备进行正确的幅型转换。AFD信息为1个8位数据, 可嵌入SDI信号的VANC内, 上下变换器通过自动检测输入信号VANC内的AFD信息进行格式及幅型转换。
设备支持方面:基带信号的处理部分, 现在各大厂商的周边产品目前均支持通过AFD信息对信号进行上、下变换的处理;媒体文件部分, SMPTE2016对媒体文件也有规范, 目前各大服务器厂家也都支持将文件中的AFD信息嵌入到基带信号输出, 并且可以直接将标清文件通过服务器上变换为高清使用。
在播出域内, 通过AFD信息完全可以做到下变换的自动控制, 也可以做到幅型转换不受任何限制, 甚至于单条节目可以携带多种AFD信息突出节目效果。但是AFD流程是一个全台化的制作流程, 需要进入播出系统备播的节目、素材均带有AFD信息以便指导播出链路中的下变换做自动的幅型转换。
全台AFD信息基本流程如图4所示。
若采用AFD流程, 那么需要进入播出域内的节目无论是由演播室或总控调度过来的基带信号, 还是由媒资转码过来的素材文件, 均携带AFD信息, 以便指导播出通道内的下变换进行正确的幅型转换。
若使用AFD流程, 出于对播出安全的角度考虑, 节目嵌入AFD信息最好由节目制作部门完成, 播出部门根据节目单或节目技审单做AFD信息的2次检查, 保证标清节目的幅型正确。
结合北京台的实际情况, 基带信号嵌入AFD信息流程管理较容易, 但是媒体文件部分由于不是由制作部门承担, 对节目的嵌入AFD信息实行比较困难, 所以AFD信息在北京台目前实施难度较大。
对于播出系统而言, 实现高清下变换的幅型的正确选择就可以实现频道的高标清同播, 我们认为可以通过播控软件控制下变换来实现。
信号流程如图5所示。
高清基带信号可直接调度至播出, 若有标清直播信号需由上游系统进行上变换再送往播出;媒体文件部分由于控制服务器的上变换难度较大, 必须提供高清版本节目文件, 若需要播出原有的标清文件需要节目制作部门进行高清的2次制作再送往播出;同时总编室需要在送往播出的节目单中要描述节目的下变换方式, 由播出控制软件控制播出链路选择正确的下变换方式。
北京台目前准备上线的同播频道:卫视、文艺、体育等频道均可实现全高清的制作, 使用标清节目的情况很少, 另外通过播出软件控制下变换方式也可满足下变换幅型不受限制的需求, 只是需要明确规定, 需要满足单条节目只允许1种变换方式, 同时由总编室提供节目的下变换方式即可, 这样对节目制作部门的要求也降低, 基本对节目制作流程没有大的改动。比较符合北京台目前的制作流程。
3. 同播链路设计
那么接下来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建立播出通道, 下变换器可以直接通过控制信息选择下变换的方式, 但下变换器的受控往往是GPI方式, 这种控制方式帧精度的变换实现难度较大。所以我们将播出通道设计为如图6方式。
高清通道部分与单格式播出链路一致, 主路为切换台, 台标及字幕通过切换台完成, 经过主备2选1、末级视分送往下游传输系统。备路为净切换开关, 台标字幕的叠加通过高清键控器完成, 经视分作为高清备路信号。
高清主备通道的Clean输出分别送往标清主备通道, 标清的主备通道各接入2路下变换器, 分别做两种固定的下变换幅型转换, 播出软件控制标清的主备切换器选择正确的幅型输出。然后进行台标字幕的叠加送往下游系统。
这样做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净切换设备可以做到帧精度的控制, 且工作模式成熟稳定;
●下变换器做固定的幅型转换稳定度提高;
●方便扩展接入特殊的标清播出信号如CCTV-1、标清测试图等。
在标清通道中需要注意的是高清下变换进行处理时会带来1帧到2帧的延时, 此时通过调整播控软件命令的相对延时量达到标清通道切换的精度。
另外在播出软件的界面上, 增加控制下变换的标识, 便于值班员进行节目单的复查及实时更改。
4. 优化应急处理
这种方式的同播链路均采用的是成熟可靠的技术实现, 弥补了下变换同播的安全隐患。但是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播出链路的复杂度。我们需要优化应急流程来使操作人员可以快速处理故障。
在以往的单格式播出链路中, 我们均采用的是优先保主路的处理手段, 在主路串入2选1设备, 当主路出现故障而备路正常时直接切2选1选择备路输出, 当备路信号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跳线排除故障赢得解决时间。
在高标清同播链路中, 虽然是通过下变换的方式实现同播但是也同样需要考虑到高标清通道单独的应急处理问题, 若采用同样的处理流程分别做高标清通道的应急处理, 可能会需要值班员出现故障时进行2次操作, 延长故障应急处理的时间。
经分析发现链路中同时影响高标清主备通道的设备为切换台和净切换器, 根据北京台的日常使用经验, 系统故障70%以上均是切换设备, 周边的板卡出现故障概率较低, 所以我们设计当高清通道出现问题时值班员只需要对高清通道的2选1进行切换, 同时标清通道的2选1联动。而标清通道出现问题时只需要选择标清的2选1进行倒换, 高清通道不动的应急机制。这样保证了值班员在出现问题时可以做到“一键应急”。
三小结
高标清同播是在高标清过渡时期带来的新型播出形态, 可能会是播出系统这几年比较热门的议题, 北京台播出部设计通过两种下变换幅型的选择而实现高标清同播这种实现方案, 是根据北京台现有情况和制播流程搭建的, 目前也完全可以达到北京台的高标清同播需求。科学理想的实现流程应该是AFD流程, 但是AFD是全台流程, 对全台的制作、分发、播出均需要提出要求。由于北京台很多系统已经投入使用一段时间, 这个问题的确很难一步实现, 需要逐步微调落实。在本次系统设计中, 我们也考虑到了日后向AFD流程过渡的可能性, 设备选型均支持AFD的处理和透传, 可以为日后的系统调改打下基础。
北京台内本次搭建的6个高标清同播频道的集群经一年的设计、实施、试运行已于2010年底正式投入使用。目前承载北京卫视频道、文艺频道、纪实高标清节目的播出, 未来将继续承担体育频道的播出任务, 系统基本达到了设计目标, 运行稳定。
摘要:本文详细论述了在高标清同播播出系统中AFD的实现模式, 并结合北京电视台实际情况, 探索出一条独特的AFD变换模式和系统链路设计。
申请高标清同播频道工作综述 篇4
在国家广电总局和湖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的大力支持下,武汉广播电视台于2012年年初通过省局向总局提交了申报“武汉文艺高标清同播频道”的申请报告和项目论证书,并于2012年7月19日正式获得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批准(广局[2012]281号文)和湖北省广播影视局批准(鄂广电媒[2012]36号)。成为全国首批获准开播高清(同播)频道两家城市台之一。经过近一年的运行,武汉广播电视台武汉文艺高标清(同播)频道运行良好,基本符合了总局关于高标清(同播)的各项要求。
1申请高标清同播频道工作思路
编写高标清同播频道申请书的依据是广电总局为促进高清电视发展而制订的相关文件[2,3,4,5],结合这些文件精神,申请书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申请项目名称
需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指明需要对那个频道实行高标清同播频道建设。
2)项目建设内容
一般应该包括高清节目生产、播出以及传输。
3)传输覆盖方式与范围
一般要指明采用何种方式传输高清节目,同时覆盖哪些地区。
4)高清频道的呼号和标识
通常高清频道的呼号应该与标清频道的呼号保持一致,增加高清(同播)内容。
高清频道的标识应与标清频道的标识保持一致, 并在右上方增加“高清”标识。
5)开通高清(同播)项目具备条件
当前,城市台开办高清频道的已经成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6,7]:
(1)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与标准清晰度电视相比较,高清晰度电视的图像分辨率成倍提高,宽色域、16∶9的大屏幕和5.1环绕立体声播映,使家庭电视节目具有前所未有的临场感、逼真度和感染力。
(2)平板显示器消费市场已充分启动。
当前,平板电视机[8]的消费市场已具备相当规模, 52 in(1 in=2.54 cm)以下的、分辨率为1 920×1 080高清液晶电视机价格在今年大幅下降,我国将迎来高清电视的消费高潮。
(3)国内外多家电视台已具备高清节目制作能力,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目前,国内电视剧已主要采用高清拍摄、制作,高清专题片和纪录片的生产量也不小。在网络制播时代,电视节目不需要同时录制标清、高清两个版本,播出服务器可根据需求对高清节目进行下变换就可以得到相应的标清节目,这些都为高清电视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4)高清设备技术已经成熟,价格区间趋于合理。
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高清设备与标清设备的价格差别逐步缩小,而且多数高清设备都具备兼容标清设备的功能,从而使在新购买的设备中具备高清功能成为广电行业的一种趋势。
由于开办高清频道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同时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因此本部分在编写中除了简单介绍发展高清电视的意义,还重点介绍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和本单位能够开办高清频道的综合实力与资金投入计划,以及所具备的播出、传输条件。
6)节目方案
由于在高清频道开播后,部分标清节目由于不存在高清版,需要进行更换,因此,本部分需要介绍本单位高清频道开播后所规划的高清、标清同播节目方案。
7)技术方案
技术是推动高清发展的基础。本部分需要重点介绍确保高清频道的顺利制作与播出的相关系统,如高清制作系统、高标清同播播出系统以及高清数字电视传输与监管回传系统的整个系统结构等。
8)频道推广
目前高清电视频道还处于导入期,消费者对于付费概念和高清概念的认知度很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8,9,10,11]:
(1)消费者对高清技术和高清频道节目的概念模糊, 甚至有的以为购买了高清电视机便能收看到高清电视。 只有极少一部分真正对高清电视的魅力有实际体验。
(2)高清频道作为新兴娱乐消费品,需要通过一定时间的大力宣传推广才能让消费者认知熟悉。同时,高清频道推广目标消费群是那些收入高、追求高品质视听享受的人群,而这类消费者不易集中,并且大多没有相关知识。要在高端消费者光顾高档休闲娱乐场所等地进行体验式宣传,精确锁定消费者的难度较大。
(3)高清产业链涉及的高清内容集成商、高清节目制作公司、版权分销商、有线网络、高清机顶盒、高清电视机及一体机厂商等各方的协作联动、利益分配机制尚不完善,导致高清制作成本居高不下。
根据上述分析,基于高标清同播频道作为免费频道的事实,本部分需要重点介绍如何来培育和发展当地区的高标清同播频道市场。
9)项目实施规划
由于高清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本部分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介绍如何发展与完善高清制播系统。
2武汉广播电视台申请高标清同播频道具体实施方案
2.1结合实际,确定申报武汉电视台文艺频道为高标清同播频道
“新闻立台”是电视台的宗旨。当前,一般电视台申请高标清同播频道首先选择的是新闻频道。但从全国范围看,目前新闻频道采用高清节目制作都存在投资大、新闻记者培训时间长等问题。从武汉广播电视台现状看,要想在新闻频道实现高清化,达到总局提出的双100%是相当困难的。经过分析,认为对“武汉电视台文艺频道”进行高清化将是一个新的尝试,不仅有助于申请成功,而且投资小,见效快,影响力大。
“武汉电视台文艺频道”是武汉电视台主打频道, 与其他频道相比,首先对文艺频道进行高标清同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优势:
1)播出效果更容易体现高清特点。文艺频道里面的宣传片等类型的节目采用高清制作更能体现出高清的显示效果。
2)投入产出比相对比较高。由于文艺频道为全台资源共享最多的频道,经过高清制作或购买的节目,通过下变换方式就可以送往其他几个频道进行标清播出。
3)通过对文艺频道高清节目制作可以为后续新闻类节目生产积累高清制作经验。新闻类节目高清化在人物特写拍摄与剪辑方面需要记者具备较高的高清采编经验,武汉广播电视台通过在文艺频道首先进行高清节目生产制作与采编,可以更好地积累经验,为以后逐步实现新闻类节目的高清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2.2围绕总局要求,构建高标清同播频道申请书基本组成部分
高标清同播频道申请书是向总局介绍武汉广播电视台能否在满足总局双100%要求下开播的基本材料。因此,武汉广播电视台申请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申请项目名称为:武汉文艺频道(武汉二套)。
2)项目建设内容为:武汉文艺频道(武汉二套)高清节目生产与播出;在武汉有线传输网内开通武汉文艺频道(武汉二套)高标清同播频道。
3)传输覆盖方式与范围为:通过武汉广电有线电视传输网进行传输;覆盖范围为武汉地区的有线电视用户。
4)高清频道的呼号和标识为:武汉电视台文艺高清(同播)频道(武汉高清二套WHHTV-2)。
高清频道的标识见图1。
5)政府支持
武汉是中国中部的中心城市和人口特大城市,下辖13个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居15个副省级城市第5位。“武汉·中国光谷”是仅次于北京中关村的中国第二大智力密集区,在光通信、激光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武汉是全国重要的通信枢纽, 网络调度能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列全国第三位,同时也是中国宽带互联网全国八大中心节点之一、中国新一代高速环网唯一的五环交汇地。2009年被广电总局列为全国首批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十个试点城市之一。
近几年,武汉市依托“光城计划”建设,积极推进光纤到户,大力建设“无线城市”,融城市信息化网络建设、信息化服务应用、信息制造服务产业链发展为一体,加快推进“两型”社会综合试验和“创新武汉”、“和谐武汉”建设。
武汉市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年底前正式开通“武汉电视台文艺高清(同播)频道”作为政府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发展活力”中实施的重大工程项目之一,并要求武汉广电逐月汇报高清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同时,武汉市发改委明确表示积极支持该项目建设,并将其纳入武汉市文化发展建设规划中; 武汉市财政局则制订通过“以奖代拨”政策,切实保障武汉高清项目建设的稳步推进。
6)武汉电视台综合实力
武汉电视台8个频道各具特色,其中“武汉新闻综合频道”和“武汉文艺频道”拥有一批可圈可点的特色栏目,拥有一支实力较强的电视制作队伍,在全国电视界也拥有广泛而良好的合作关系,在节目积淀方面已拥有建立一套高清频道的能力;武汉电视台在全国城市台中综合实力处于第一方阵,具备支持高清发展的经济实力,具备建立多套高清频道的基础实力。随着高清调研项目的顺利开展,计划于今年完成武汉二套高标清同播的准备工作。
为了响应总局发展高清电视的号召,武汉电视台在2009年年初成立了高清电视项目调研组,并于2010年成立了高清建设筹备组专班领导小组,制订了《武汉市广播影视局(总台)高清电视建设实施方案》,对台内编导、摄像及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了专项培训,对高清电视的团队人员配备、设备补缺,以及制作、播出、传送的全链路系统建设做出了统筹规划。
为了促进武汉市高清电视的发展,武汉电视台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做好发展高清电视的各项筹备工作, 包括:调研全国各地高清制作网络系统、演播室系统、 转播车系统、总控调动系统与播出传输系统的建设方案,制订和分步实施武汉广播电视台高标清同播系统工程建设规划,现已全部完成上述项目的技术调研工作,正在按计划实施项目建设工作;加强拍摄、编辑、制作、播出、传输等各岗位专业人才的培训;引进购买高清电视版权节目,目前已存储三个月播出量的高清电视剧和精品栏目节目;研究高清同播频道品牌塑造,培养百姓对高清的美誉度和忠实度。通过上述工作,武汉电视台在整体上提升了高清电视的节目生产水平与播出质量。
7)有线网络具备高清传输条件
武汉广电网络加快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推动网络互联互通、升级换代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 目前,武汉广电网络累计铺设光纤24.1万芯公里,铺设市区管道总长1 500 km,全网实现了光纤到小区、光纤到楼栋、光纤到村。有线电视覆盖用户数达到320万户。截至2011年底,中心城区具备承载三网融合业务功能的双向网络覆盖达120万户以上。
武汉“光城计划”的实施和武汉广电网络的双向改造已经提供了传输通道,使高清电视节目能够覆盖千家万户.在武汉有线电视网内,现已正式传输CCTV-1高清、CCTV综合高清、北京卫视高清、上海东方卫视高清、 黑龙江卫视高清、浙江卫视高清、江苏卫视高清、广东卫视高清、深圳卫视高清、湖南卫视高清、湖北卫视高清共11套免费高清节目、1套高清付费节目(CHC)和1套3D节目,到2011年年底高清用户已突破10万户。
目前,在武汉有线传输网规划中已经预留319~ 327 MHz,用于“武汉二套”节目的高清传输。
8)完备的播出传输系统
高清数字电视播出平台与传输系统是综合全面的系统解决方案,包含多层次的安全策略问题。基础安全策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设备级安全策略和前端硬件组网安全策略。设备安全是组网安全的基础,组网安全是对设备安全的补充。
9)合理的资金投入
考虑到武汉市的具体情况,武汉广播电视台在“十二五”期间计划重点发展高清系统技术建设。基本思路是:大力加强高清节目制作,加快高清电视节目制作储备,注重培养高清节目制作人才,积极推进“武汉二套”电视频道的标清电视与高清电视同播,并在此基础上从高清播出角度来设计和制作节目内容,逐步实现全台标清电视向高清电视的过渡。
10)技术方案
在完成台内数字化改造的同时,建设高清电视节目的采集、制作、播出系统;加强高清节目的制作和储备,不断提高高清节目质量,同时逐步提高5.1环绕立体声的制作、播出比例。
在节目生产与播出各阶段,遵循文献[4-5]的要求, 制订武汉广播电视台高清节目生产流程制作规范,并严格遵照执行:在采集阶段,对取景要求、色域管理、饱和度设置、音频信号的采集和监听制订统一规范;在制作阶段,对高标清素材混合使用要求、字幕要求、特技处理、彩条类型、音频格式转换、配音及混音、音频信号监听制订统一规范;在播出阶段,对画幅管理、图形叠加管理、视音频同步、播出带音频通道分配制订统一规范;在存储/交换阶段,对存储/交换带音频通道分配制订统一规范。
为确保播出质量,过渡期内,武汉电视台对高清频道的呈现样式进行如下规范:标清上变换的节目、栏目,按4∶3格式播出;高清格式制作的节目采用16∶9构图播出,并兼顾4∶3保护框;对重大事件转播、综艺、 影视剧、体育、专题和广告节目等,根据实际需要,兼顾4∶3保护框,逐步采用16∶9构图播出;高清节目播出时在屏幕右上角标注“高清”字样。
在此重点介绍了武汉电视台为实现高标清同播重点建设的几个项目。包括高清制作系统(含高清转播车等),高标清同播播出系统和武汉有线高清数字电视传输系统等。其中,卫星接收高清节目传输系统系统采用全IP架构进行设计,实现了11路MPEG-2高清节目再编码为H.264高清节目。极大地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以利于未来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向全IP架构的迁移,并可平滑地与现有ASI前端架构融合。
下面简单介绍两个重要部分[12,13]:高标清同播播出系统的主要设计理念和框架以及“武汉二套”高标清同播节目传输系统与节目回传监管系统。
(1)高标清同播播出系统的主要设计理念和框架
高标清同播制播流程有两种,即高标清共享播出通道同播和高标清采用独立播出通道分离播出。鉴于武汉广播电视台的实际,从灵活性和安全性的角度出发,选择高标清独立播出通道分离播出的流程。其优点是:当前标清频道播出系统的运行已经相当安全稳定,新建一个高清播出系统,可以不影响原标清播出系统,不改变原有标清频道的播出业务流程,最大程度地保证标清频道的播出安全。
高标清同播播出系统架构有三种,即纯高清模式、 独立同播模式、共享同播模式。鉴于武汉广播电视台原有标清播出系统的服务器通道和存储容量已经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行,选择独立同播模式(见图2)搭建高标清同播播出系统。待大容量播出二级存储及播出扩容项目改造完毕,再视情况向共享同播模式逐步过渡。
独立同播架构其优点是:对标清系统没有任何影响,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标清频道的播出安全;由于高标清划分清楚,节目的输出在用户终端展现效果较好; 两个系统互相独立,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形成互备,可大幅提升主频道的播出安全。
在高标清播出系统的实现方式中,主要采用源分离方式(见图3)。
在独立同播架构下,信号源为同一素材。其中黄金时段的高清素材和部分非黄金时段的高清素材除直接送往高标清同播的高清频道外,还通过下变换方式提供给高标清同播的标清频道;非黄金时段的标清素材则除直接送往高标清同播的标清频道外,还通过上变换方式提供给高标清同播的高清频道;为了保证独立播出通道分离播出的播出内容同步,对同播的两个频道使用同一个节目播出单,并利用GPS同步时钟实现整点强制同步。
(2)“武汉二套”高标清同播节目传输系统与节目回传监管系统
系统传输部分采用以光纤为主电缆为辅的传输方式(见图4),具备传输2路高清转播车、2路高清主备信号和2路演播厅主备信号的功能。在播出机房和传输机房之间,使用4条光纤线路将所有高清信号传至总控矩阵,演播厅信号通过2条光纤线路直接送往总控矩阵,最后通过总控矩阵调度播出;通过高清频道播出信号主备4路由播出部经传输部采用4条电缆送达数字网络公司机房。
与现有的节目回传监管一致,“武汉二套”高标清同播频道节目也是通过将节目信号送往湖北省监管平台,由监管平台送往总局监控中心,实现对“武汉二套” 高标清同播频道节目监控。
11)频道推广
基于高标清同播频道作为免费频道的事实,结合文献[9-12],计划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来培育和发展武汉地区的”武汉二套”高标清同播频道市场:
(1)立足本地新闻,围绕“内容为王”进行高清节目编排
在整个高清产业链中,节目才是源头,是根本。消费者对高标清同播频道的认可与评价,不仅会影响到现有频道的收视份额,还会影响到高清频道的后续开发、市场开拓与发展。因此,在同播频道的节目内容选择上围绕高清数字电视的高画质、宽荧屏、大场面的承载量,震撼的音响效果等特征来进行,使用户能够真正体验到高清收视效果。
(2)结合本地用户收视习惯,打造高标清同播品牌
在高清数字电视产业艰难起步的时候,品牌就是基础。在起步阶段,计划将有限的资金投入高标清同播频道打造中,结合武汉二套收视群体,推出吸引用户的高清节目,形成资产运作良性循环的前提。在普通民众心目中树立高清的品牌概念,从而进一步扩大高标清电视品牌的市场份额。
(3)产业链上下游协作[11],降低高清高成本费用
高清电视产业链,涉及到高清电视机、网络运营商 (含高清机顶盒或高清数字电视一体机)以及高清节目源,这三者对应的是高清电视产业链中的下游设备供应商(高清电视机生产商、机顶盒生产商)、中游运营商 (网络运营商及家电卖场)以及上游内容产业。为了降低高清制作、推广成本,计划组成多方营销联盟,将高清电视产业链所涉及各利益方包括在内,利用各方在产品、内容、技术、营销、渠道、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展开多方位的战略合作,分享各自的渠道资源,共同推动频道销售,推广高标清节目内容,支撑高标清电视内容产业的高成本,减轻武汉广播电视台承担的费用,为内容产业领域输入资金、循环运作,形成高标清电视内容产业的良性循环。
(4)将高清机顶盒与CHC等高清付费频道捆绑营销,推动高清市场发展
从技术角度看,高清业务属于全面的升级行为,必须有新的机顶盒设备支撑,或者说终端捆绑是必经途径。从业务角度看,对老用户要有优惠,“以旧换新”是必须的营销手段;从套餐内容角度看,从整个家庭的需求角度考虑套餐设计,同时结合数字产品本身特征。 将高清频道及高清机顶盒捆绑营销,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高清电视体验,来促进高清用户数量的增长。
12)项目实施规划
武汉广播电视台是从2009—2012年逐步完成高清播出机房、演播厅、转播车的建设,高清传输设备和新闻采访前期设备购置,建立起高清编辑、媒资、包装等后期系统,逐渐形成高清采、编、播一条龙,在全国同类台中达到领先水平。
高清频道的建设分三个步骤实施:
(1)启动期:2009年1月—2011年6月
在频道规划方面,成立武汉高清频道筹备组,研究高清同播频道品牌塑造、进行频道规划、高清节目安排及片源组织。
在系统建设方面,采购上/下变换设备并建立相关系统,着手高清的前后期建设、播出机房建设以及高清 (10+2信道)转播车建设,采购储备满足三个月播出的高清电视剧节目,确保“武汉二套”高标清同播的顺利进行,特别是对18:30—23:00时段的所有节目采用高清播出。
(2)过渡期:2011年7月—2012年6月
逐步完善高清频道必需的关键技术设施,包括: 高清后期制作网络、280 m2高清演播厅、高清包装系统等。
逐步形成一定的高清生产能力,能够生产和制作晚会、专题、访谈等高清节目,使频道的自办高清节目比例达到总局要求(含高清电视剧)。
(3)完成期:2012年7月—2012年12月
完善高清的全链路系统建设,形成采集、编辑、媒资、播出一条龙。
3总结
高标清同播频道申请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在基于高清系统技术建设的基础上,推动高清节目的普及并和广电产业进行有机融合。本文结合总局规定的高清播出文件精神,重点介绍了武汉电视台申请高标清同播频道的思路和整体规划。同时在技术方案中重点介绍了武汉广播电视台高标清同播播出系统的主要设计理念和框架。
摘要:高标清同播是未来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详细介绍了申请“武汉文艺高标清同播频道”的工作思路,并结合实际阐述了武汉广播电视台申请高标清同播频道具体实施方案。经过近一年的运行,武汉文艺高标清(同播)频道运行良好,基本符合了总局关于高标清(同播)的各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