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编配(通用7篇)
音乐编配 篇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现代音乐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娱乐生活的组成部分。在现代音乐中,民族打击乐器的地位也在逐步提高。但是,民族打击乐器有多种类型,要对其进行科学的编排,才能够有效提高现代音乐作品的表现力。本文主要分析了民族打击乐器在现代音乐中的编配,以达到提升整体音乐效果的作用。
一、民族打击乐器的组成
打击乐器顾名思义就是指那些通过敲打一些物体、在其震动中发出声音的乐器的总称。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因此造就了多种类型的民族风格;与之相应的,隶属于这些民族的打击乐器也就各不相同。通常来讲,民族打击乐器分为锣、鼓、钹、板、钟五个大类,每一种大类之下,都会有多种多样的乐器存在。每一种打击乐器都有着自身独特的音色,这也就决定了它们在现代音乐中各自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要想按照现代音乐对于音色的正确排布要求对这些打击乐器进行编配,就需要艺术家充分了解这些民族打击乐器的组成,从而实现想要达到的音乐表现效果。
二、民族打击乐器的重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的文化也出现了相互交融的局面。在这一种趋势之下,现代音乐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风格。民族乐器的多样性特点,恰恰符合现代音乐的现代化特点,并以其独特的风格进一步丰富了现代音乐。民族打击乐器对现代音乐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技巧表现层面。以铜类和革类打击乐器为例,铜类乐器具有非常明显的力度表现能力,这种能力使得它们在乐章的高潮部分有出彩的表现。因此,可以将大鼓、大锣等铜类乐器用于高潮的乐段。而革类乐器主要是以表现音乐的节奏为主要作用的,因此,在使用这一类型的民族打击乐器时,可以根据乐章具体的节奏对这些乐器进行安排。第二,音响效果。不同声音的表现可以通过使用制作材料不同的音乐器材来体现,以鼓为例,鼓面和鼓边都可以用于敲击,但是所发出的音响效果却大不相同。所以,表演者应当对此有明确的认知。第三,音乐表现力。每一种民族打击乐器,都会有自身独特的音乐表现力,例如,响铜类的打击乐器会被放于乐章中富于激情的部分,而鼓类的打击乐器则会被放在富含故事性的乐章上。
三、民族打击乐器的编配
(一)音色对比。每一件民族打击乐器都以其自身独特的声音特点而表现出自己的个性,所以在现代音乐中,要对其进行科学的编配,就需要利用好它们自身所具备的这些特点。一旦将这些乐器的个性利用到位,现代音乐的表现力也会被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上。因此,在编配中需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其一,在不需要较强的节奏时,要尽可能地减少各种乐器间的节奏对比。因为打击乐器只有节奏却没有相应的旋律,这一特点也就决定了乐器的音色对于音乐表现的重要性,所以,要针对乐章的内容,以及想要抒发的情感,正确编配打击乐器,通过这些乐器之间的音色转换,达到吸引听众的目的。
(二)节奏转换。民族打击乐器本身是一种只带有节奏却没有对应旋律的音乐器材。因此,通过重复打击的次数而表现其节奏成为民族打击乐器使用的重要内容。当然,这种重复性的打击并非杂乱无章,而是一种规律性的重复,所以,在表现音乐作品的节奏时,可以将具有不同音色的节奏型打击乐器进行交替性的编配,形成一种呼应和问答关系。当然,要非常注意的一点就是,这种节奏性的交替不宜过长,只要能够在不同打击乐器的转换之间,形成一种混乱节拍的新鲜冲击之感即可。
(三)力度对比。民族打击乐器的力度对比强度,是表现音乐作品内容情绪的重要方式。所以,在进行打击乐器的独奏时,通常是通过打击力度的对比转换来进行过渡的,在这个过程中,乐章内容所呈现的情绪的变化或者乐章描述情形的转换也被体现出来。所以,在需要进行乐器的交替演奏时,可以在交替的间隙将打击乐器编配其内。需要注意的是,在此处的打击力度不再是渐变的过程,而是要将其中的不同的乐器力度表现出来,既抒发艺术家的情绪转变,又呈现一种幽默的效果。
在现代音乐当中,民族打击乐器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因为民族乐器的种类繁多,其音色也更不相同,演奏方式也多种多样。所以,将民族打击乐器编配在现代音乐当中,既是对民族文化的尊重,也是表现现代音乐情感的重要媒介。但是,在具体使用编配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必要的编配原则,以期将民族打击乐器的表现效用发挥到最大。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由此推动了现代音乐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来,民族打击乐器在现代音乐中也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本文主要分析了民族打击乐器在现代音乐中的编配。
关键词:民族打击乐器,现代音乐,编配
音乐编配 篇2
教学目标:一,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简单为旋律配伴奏的音乐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其艺术创造力和艺术想象力。
二,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为旋律配伴奏的过程中,体验音乐的美,提高其音乐鉴赏力。
教学重点:为旋律配和弦、选择伴奏音型。
教学难点:如何能为歌曲选择编配简单又有美感的伴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老师弹奏两遍流行歌曲《菊花台》:一遍只弹单旋律,一遍加上色彩丰富的伴奏。让学生对比欣赏。问:喜欢哪种弹奏?为什么? 师生交流,老师总结:这就是为旋律伴奏的魅力,他能让旋律色彩更丰富,艺术表现力更强!(本环节通过老师亲自弹奏学生们喜欢的流行歌曲伴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二、进行新课:
1、简单讲解音级、和弦等概念。
2、出示《菊花台》.谱例。老师边弹琴边让学生通过听辩对比选择哪一个小节用配哪一个和弦比较合适。并讲解如何为旋律配和弦以及告诉学生我们一般情况下只用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就可以。(此环节可以锻炼学生对和弦色彩的听辩能力。)
3、做游戏。老师出示歌曲《两只老虎》让学生分组为其配和弦。之后师生交流。
4、老师出示谱例并分别用分解和弦、半分解和弦、柱式和弦三种伴奏音型弹奏三段旋律,让学生谈谈每一种伴奏音型的感受和风格。老师总结。
5、做游戏:老师出示谱例并用単旋律弹奏几首不同风格的作品片段让学生为每首作品编配伴奏音型。之后师生交流。
6、综合探究:为旋律编配伴奏主要是和弦的编配和伴奏音型的编配,同一首歌也可以根据乐段和情感的发展编配不同的伴奏音型。
7、创作:老师出示,<送别>的歌谱让学生分组为其编配伴奏。之后师生交流,老师展示自己的编创作品:(老师弹伴奏学生齐唱)
论幼儿歌曲伴奏的编配 篇3
幼儿歌曲伴奏编配能力是幼儿教师必备的技能, 它综合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和钢琴演奏能力。幼儿歌曲弹奏,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歌曲的二度创作。出色的幼儿歌曲伴奏,能够使歌曲的旋律性、节奏性更强,表达的音乐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丰富歌曲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同时,促进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激发幼儿的演唱兴趣和情感表达。
对幼儿歌曲进行伴奏编配,一般需要以下几个步骤:歌曲视唱→歌曲分析→和弦编配→伴奏音型型选择→前奏、间奏和尾奏。
一、歌曲视唱
对歌曲的伴奏是建立在正确的歌曲视唱基础上的, 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基本的乐理知识,每一个音符的时值、高低,每一个记号表达的意义, 不同节拍歌曲的节奏特点及调式都应该熟练掌握。通过对歌曲的视唱,了解和分析歌曲的风格和特点,为伴奏的编配做好准备。幼儿歌曲大多具备以下特点:篇幅短小、结构工整、音域较窄、歌词简单、旋律节奏简单多重复。分析幼儿歌曲的风格和特点,需要确定以下信息:歌曲拍号(节拍特点)、歌曲速度及风格(如进行曲、抒情歌曲、舞曲等)、歌词含义、调式特点。
二、和弦编配
和弦编配是幼儿歌曲伴奏的中心环节,也是难点。在分析歌曲的基础上,确定歌曲的调式,然后根据歌曲旋律的流动,选择适合的和弦。
幼儿歌曲由于其自身特点,在编配伴奏中,最重要的是熟练使用正三和弦。正三和弦是调式中的主干和弦,是建立在主音、属音、下属音上的和弦。大、小调式中,建立在主音上的和弦 (135/613) 是主和弦 (I级), 建立在属音上的和弦(572/357) 是属和弦 (V级 ), 建立在下属音上的和 弦 (461/246) 是下属和弦(IV级)。为幼儿歌曲选择适合的伴奏和弦,首先是选择小节中的音与和弦音相同最多的和弦,其次在相同音数量相同的情况下,选择在强拍位置上音的和弦,或者音的时值较长的和弦。
在选择和弦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易于弹奏的问题,即如何利用最近的音弹奏我们需要的和弦效果, 这就要求我们确定好使用原位和弦还是转位和弦。一般情况下,I级和弦使用原位和弦,IV级和弦使用第二转位,V级和弦使用第一转位,使用转位和弦可以使钢琴伴奏中的音的距离较近,降低难度,更易于掌握。
从和弦功能讲,主功能和弦(T)最稳定,属功能和弦(D)和下属功能和弦(S)均具有不稳定性,同时,属和弦对主和弦的趋向性更强。和弦进行的方式,总是从稳定到不稳定再到稳定,那么,在编配和弦的行进中,有这样几种方式:T—D—T、T—S—T、T—S—D—T,切忌在进行中由D到S的和弦行进。一般情况下,歌曲伴奏应该从原位主和弦开始和结束,加强调性表达的基调。对于某些篇幅相对较长的幼儿歌曲,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演奏水平,选择副三和弦,使歌曲的表现更加丰富和充实。
三、伴奏音型选择
伴奏音型的选择对歌曲风格的描绘和音乐角色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常见的幼儿歌曲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是活泼欢快的幼儿歌曲,如《粉刷匠》、《我爱我的幼儿园》等,第二种是优美抒情的幼儿歌曲,如《小青蛙,你唱吧》、《毕业歌》等,第三种是具有进行曲风格的幼儿歌曲, 如《国旗国旗真美丽》、《学做解放军》等。 根据不同音乐风格选择不同的伴奏音型是进行幼儿歌曲伴奏的重要环节,常用的伴奏音型有半分解式、全分解式、立柱式。活泼欢快的幼儿歌曲宜选用半分解式和弦,如:
优美抒情的幼儿歌曲宜选用全分解式和弦伴奏,如:
进行曲风格、雄壮有力的幼儿歌曲宜选用立柱式和弦进行伴奏,如:
同时,要将伴奏音型与歌曲节拍做好统一。歌曲内容丰富,有时雄壮、激昂,有时优美、抒情,伴奏音型要根据歌曲中不同的部分做适当调整。
四、前奏、间奏、尾奏的编配
前奏、间奏、尾奏可以丰富歌曲情感和音乐形象的表现,使演唱更加丰满。幼儿歌曲的前奏可以在演唱前带幼儿进入歌曲情绪, 同时做好演唱准备。前奏大多由歌曲末尾乐句充当; 也可以根据歌曲的风格和代表性的乐句, 自己创作和改编。间奏多采用级进的方式,如23456、13567、54321等;也可以是歌曲主旋律相关的旋律。尾奏多为和弦或是主旋律中的音。
编配钢琴即兴伴奏的一些体会 篇4
一、扎实的钢琴演奏基础
在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中, 曾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导师的耐心指导、示范、讲解下, 通过其周密的思考, 理解如何为某段旋律设计配置恰当的和声节奏进行, 但遗憾的是, 学生的周密设计却无法在钢琴上一一表现出来, 即所谓“纸上谈兵”, 长此以往, 学生简直就无从下手了。通过分析很容易看出, 原因在于钢琴即兴伴奏设计者没有扎实的钢琴演奏技巧。可见, 钢琴演奏技巧在钢琴即兴伴奏中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但要明确钢琴演奏技巧与钢琴即兴伴奏之间的本质区别:前者是把乐谱内容完整地再现出来, 而后者可在以乐曲的旋律为依据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音乐理论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从而完成乐曲即兴伴奏的任务, 使之起到对乐曲的衬托作用。
二、一定的作曲技术理论基础
想编配好钢琴即兴伴奏, 需要具有一定的作曲技术理论。作曲技术理论有很多, 如和声学、作品分析等等。
(一) 和声的运用
乐曲的旋律是编配即兴伴奏的依据, 要为乐曲弹伴奏, 首先就要考虑和声因素, 然后才能勾勒出各种各样的织体音型。因此, 和声是即兴伴奏的重要基础之一, 可见和声的重要地位。从17世纪起, 由于主调音乐的逐步发展, 和声的作用愈趋重要。它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大致有3个方面: (1) 声部的组合作用。在统一的和声基础上, 各声部相互组合成为协调的整体。 (2) 乐曲的结构作用。通过和声进行、收束式、调性布局等在构成曲式方面起重要作用。 (3) 内容的表现作用。通过和声的色彩、织体以及配合其他因素, 塑造音乐形象、表现音乐内容。和声选配要恰当, 因为如果在和声手法上处理得精彩的话, 可对乐曲的旋律进行润色、使似乎平淡无味的旋律变得多彩动人。在一般短小的乐曲中, 用三个正三和弦即可, 这样既简易又能达到一定的和声效果。在结构稍大些的乐曲中, 适当加入副三和弦、七和弦, 这样, 和声的色彩作对比, 效果非凡。另外, 编配钢琴即兴伴奏, 还要注意键盘和声与传统和声的区别。
(二) 作品分析能力
除了掌握和声基础知识, 还需要对作品的曲式结构、体裁形式、风格特点、内容、调式、节奏、速度等进行明确、深刻的分析。因为一首中国民歌和一首外国民歌肯定有着诸多方面的不同, 就是同一首乐曲在不同的乐段结构之间的处理也是有区别的。所以对作品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这就需要拥有一定的作品分析能力。我们对作品进行分析, 就是为了能够很好的把握住乐曲的整体布局, 合理的安排各段的和声、伴奏音型, 使之既明确又相互关联, 在乐曲整体的框架中能够做到层次分明又不乏前后呼应。因此, 一定的作品分析能力对于钢琴即兴伴奏在乐曲整体的框架建立上能够达到较准确的定位, 特别是对伴奏音型的选择与应用更是不能缺少的一个主要环节。
三、设计钢琴伴奏音型
有了扎实的钢琴演奏基础、一定的作曲技术理论基础后, 就要选择恰当的伴奏音型。音型的选择多种多样, 但选择时必须结合作品的主题内容、感情、风格、体裁、曲式等各方面因素去考虑。比如坚定有力的、进行曲风格的音乐, 这类音乐多是昂扬坚定的情绪、具有刚毅豪迈的气概。可选用节奏音型为主要伴奏音型。优美抒情的、不需要鲜明节奏的音乐, 可选用分解和弦型伴奏音型为主要伴奏音型。华丽、红火的场面, 则可选用旋律华彩音型作主。
伴奏音型的种类繁多, 在这里主要想谈谈三种最基本、最常用的音型:和弦型、分解和弦型、半分解和弦节奏型。
1.和弦型:和弦型伴奏音型亦可称之为柱式和弦型伴奏音型, 指伴奏音型以和弦的原型同时奏出的一种形式。它的特点主要是用和声的功能色彩以及节奏变化来表现音乐形象。这种音型常用于进行曲风格乐曲及颂歌性乐曲的伴奏中。坚定有力的行进节奏听来豪情激荡、气势磅礴, 相当有效果。
2.分解和弦型:将和弦以分解形式逐音弹奏出来, 形成一种单音流动的织体手法。它常用于优美抒情的乐曲伴奏中, 能营造出一种柔美而富有流动感的意境, 效果是悠长、委婉、连绵不断的, 并给予人一种清新的色彩感。
3.半分解和弦节奏型:半分解和弦节奏型是指伴奏音型以和弦的低音与另外几个和弦音交替出现的一种形式。它常用于欢快、活泼、节奏感强的乐曲伴奏中, 效果是欢快跳跃、轻松活泼。
在一首乐曲中, 音型的变换不宜过多, 一般短小的乐曲用一两种音型即可, 在一个段落或一个乐句中, 采用统一的伴奏音型为佳。当然在句、段的末尾, 为了加强终止感或乐句间的衔接, 也常临时改变一下伴奏音型。
四、即兴伴奏编配的基本步骤
(一) 掌握乐曲的体裁和内容
乐曲体裁多种多样, 有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诙谐歌曲及讽刺歌曲等等。不同的乐曲体裁内容, 编配不同的伴奏。所以, 在编配伴奏前, 必须认真分析乐曲的体裁和内容, 然后才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伴奏。
(二) 明确乐曲的调式、调性与风格特点
乐曲伴奏中, 和声、伴奏音型的选择、安排跟乐曲的调式、调性与风格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所以, 编配伴奏前, 明确乐曲的调式、调性与风格相当重要。
(三) 确定乐曲的曲式结构
了解和掌握乐曲的曲式结构之后, 才能根据不同的结构特点选择不同的伴奏音型编配之, 从而让伴奏与乐曲情绪相吻合。
(四) 选择和弦
为乐曲编配伴奏, 一般不宜频频 (每小节或每拍) 换和弦, 通常以乐节为单位进行考虑。功能及和弦的选择, 要根据旋律、节拍与终止位置等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 在旋律中包含有和声的因素在内。
(五) 选择、设计伴奏音型
伴奏音型的选择, 是视乐曲旋律的特点而定, 不同体裁风格的乐曲, 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 在选择音型时, 要从实际出发。如果现成的音型无法满足乐曲本身的需要, 那就根据乐曲的特点, 自己创造与之相适应的伴奏音型。
总之, 钢琴即兴伴奏是伴奏者素质的集体体现, 它要求伴奏者在很短的时间内构思出恰当的伴奏方案, 为乐曲即兴编配伴奏织体, 最终能让演唱 (奏) 顺利进行。因此, 即兴伴奏者应当具备扎实的钢琴演奏基础、一定的作曲技术理论基础和钢琴伴奏音型的选择、设计能力, 并通过无数的实践与锻炼, 才能编配出好的钢琴即兴伴奏。
摘要:钢琴即兴伴奏也是一种创作, 但它的创作过程, 不允许你有更多的准备。它既要求创作上的速度又要求音乐形象上的尽可能完美。本文从编配钢琴即兴伴奏应具备的条件及编配钢琴即兴伴奏的一些步骤做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即兴伴奏,前提条件,编配步骤
参考文献
[1]《即兴伴奏实用教程》泰尔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钢琴配弹教程》刘之编著湖南文艺出版社
战役后勤军用集装箱编配研究 篇5
1 军用集装箱编配的范围
1.1 军用集装箱编配量与军用物资储运集装箱数量的区别
军用集装箱编配量主要指军用集装箱(或某一局域)流通网络内所有编配的军用集装箱数量的总和。它包括直接用于军用物资储运的集装箱和用于支持军用集装箱正常流通的空箱。军用物资储运集装箱数量主要是指直接用于军用物资预储和运输的集装箱数量。首先,根据目前我军战役后勤仓库和基层部队仓库的实际情况,一些仓库内部条件不利于集装箱作业的展开。因此对于这些仓库可首先编配一定数量的空箱,堆放于仓库外部,需要时再进行适箱物资库外装箱,然后进行运输。其次,根据战备物资应急储运的要求,目前我军军用物资种类繁杂,数量庞大,即使适箱物资也不可能全部预储于箱内,可优先选取消耗速度快、周转量大、应急作战急需的军用适箱物资进行集装箱储运。再者,要维持军用集装箱运输系统的正常运转、加快军用物资的保障速度,除编配一部分军用集装箱用于军用物资储运以外,还应编配相当数量的空箱用于周转。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军用集装箱编配量要大于军用物资储运集装箱数量。本文所研究的主要是战役后勤仓库与战术后勤仓库之间所构成的军用集装箱运输网络内所应编配的军用集装箱数量。
1.2 军用集装箱类型的确定
我军使用的集装箱,以箱区分有两种,一种是民用通用集装箱,一种是军队自备箱。军队自备箱按类型又可分为通用集装箱和专用集装箱。对于民用通用集装箱可在平战时根据需要对其进行租用或征用,不在本文研究之列。而对于专用集装箱一般使用和流通范围较小,也不属于本文研究范畴。因此,本文所研究的主要是使用范围广、流通频度大的军用通用集装箱。
1.3 军用集装箱型号的确定
根据GJB4361-2002《军用集装箱类型、尺寸和额定质量》规定,我军的军用集装箱主要是以1C型集装箱为基础箱型,其他几种箱型大部分都是以1C型集装箱为基本模数分割而成,通过专用联结器又可联结为一个标准的1C型集装箱[1]。因此,本文所涉及的军用集装箱的型号主要是1C型集装箱,对于其他型号军用集装箱的编配可根据尺寸关系折算为等量的1C型集装箱;而对于部队集装箱运输能力的测算也以1C型集装箱为基础标准,其他型号的集装箱的运输能力根据尺寸关系折算为等量的1C型集装箱的运输能力。
2 军用集装箱编配依据与原则
制定军用集装箱编配方案的主要依据有:军事战略方针,它是一定历史时期军队建设的根本依据,军用集装箱装备的部署必须与之相符;部队作战任务,由于作战任务不同,部队的人员和武器装备编制、机动要求及方式不同,物资消耗种类和数量也不同,对集装箱的类型、数量和战技性能指标等均有不同的要求,这是制定集装箱编配方案的基本依据[2];经费保障水平,当集装箱编配方案涉及集装箱的补充与更新时,必须考虑计划期内能用于集装箱购置及后期保障的经费水平,否则难以实施所定方案;配套设施水平,要想军用集装箱投入正常运转,必需有与之相配套的装卸机械、作业场地、运载工具、维修设施、管理手段等,因此在制定集装箱编配方案时,应充分考虑这些相关配套设施的软硬件建设水平。此外,拟制编配方案时,还应考虑军队现代化建设和集装箱技术的发展,科学预测未来部队作战物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以保证编配方案先进、合理并相对稳定。
集装箱编配的主要原则为:保障重点,兼顾一般;综合配套,整体协调;优化编配结构,提高使用效益。
3 影响军用集装箱编配的主要因素
战役后勤保障范围内要确定军用集装箱编配总量时,应着重考虑下列几个方面的用箱需要:
3.1 总箱位
总箱位是指担负军用集装箱运输任务的汽车运输部(分)队所有集装箱运载工具一次所能装载的全部集装箱的数量,通常以TEU来计算。总箱位可反映汽车运输部(分)队运输规模的大小,直接决定了汽车运输部(分)队集装箱的运输能力。集装箱的编配应保证在物资充足时,全部载箱位都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此外,总箱位也影响着仓库的集装箱编配数量,在某一仓库编配的集装箱数量必须保证在保障区内执行下一次军用物资发送任务以前,有足够数量的集装箱供运输单位使用。因此,汽车运输部(分)队总箱位的数量是影响军用集装箱编数量的第一要素。
3.2 箱位可利用率
箱位可利用率是指担负军用集装箱运输任务的汽车运输部(分)队一次实际可运载的重箱占可载总箱位的比例,它反应出汽车运输部(分)队每个运次箱位被利用的程度和运载工具的可利用程度。通常情况下,箱位可利用率越高,每一运次集装箱运输能力就越强。箱位可利用率与军用集装箱编配数量成正相关关系,即箱位可利用率高,要求编配的集装箱数量就多,反之,要求编配的箱量就少。
3.3 集装箱发放密度
仓库编配箱量多少也与仓库集装箱发放密度密切相关。如果集装箱从重箱发往部队,到部队提箱、拆箱(或倒箱或等箱交换)后再返空箱需要的时间即集装箱周转时间小于相邻两批集装箱发放的时间,则该仓库编配的集装箱数量只需要满足到该仓库执行集装箱运输任务的所有汽车运输部(分)队最大运次所运输的集装箱数量即可;如果集装箱周转时间大于相邻两批集装箱发放的时间,则开始时该仓库需要配备两倍于下一运次所能运载的集装箱数量;此后,只要每天返空箱的数量能满足到该仓库执行集装箱运输任务的所有汽车运输部(分)队最大运次所运输的集装箱数量即可,如果仍有缺口,则只能通过其他方式进行空箱调运来增加某一时段在该仓库的集装箱配备数量。仓库集装箱发放密度与上级下达的物资发放任务密切相关,而物资发放任务又与部队物资消耗速度成正相关。在战役后勤范围内的某一时间段内,部队物资消耗量是相对稳定的,即在这一时期内战役后勤范围内会出现稳态物流,各部队对物资的需求量是一定的,因而仓库集装箱发放密度接近一个稳定值。
3.4 仓库集装箱周转时间
仓库集装箱周转时间是指重箱由战役后勤仓库发往部队,到部队提箱、拆箱(或倒箱或等箱交换)后再返空箱回仓库所需要的全部时间。在某一时间段内战役后勤范围内稳态物流情况下,各部队对集装箱的需求量是一定的,因而战役后勤范围内集装箱的周转时间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在集装箱的正常周转情况下,集装箱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该仓库原有集装箱(包括用于物资预储的集装箱和支持集装箱周转的空箱);另一种是由部队返空的箱子。如果集装箱的周转时间过长,则直接影响着该仓库发放物资用箱,同时也间接地影响到其他仓库用箱,无法保证该仓库在下一运输单位到达前有足够数量的集装箱使用。因此必须依靠其他途径补充相应数量的空箱来保证用箱需求,这样必然导致集装箱配备数量的增加。相反,如果集装箱周转时间短,就能依靠进入本仓库的集装箱和原有集装箱来保证物资运输用箱,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空箱调运,同时,也可降低集装箱配备总量。
3.5 非可用箱占总箱量比例
非可用箱占总箱量的比例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处于非正常周转状态的集装箱占集装箱总量的比例,如集装箱因各种原因损坏需要修理、部队提箱后长期占用不能返空、运输迟滞、集装箱处于严重毁坏状态并且无修理价值等各种原因形成的在一定时间内不能投入使用的集装箱。由于物资本身、运载装卸操作不当、战损等原因引起集装箱的损坏是在所难免的,这部分集装箱必须在修理后方能重新投入使用;另外,在战时或平时有应急物资保障任务时,部队在短时间内物资需求量急剧增加,可能会出现用于周转的箱子运往部队后也会用来以箱代库对部队进行伴随物资保障,从而使集装箱无法及时返回战役后勤仓库。这就使战役后勤仓库会有越来越多的集装箱滞留在部队而无法正常周转使用,使仓库不得不增加集装箱配备量或进行空箱调运,以确保正常周转所需要的足够数量的集装箱。
3.6 战术物资储备量
战术物资储备即部队携运行量,亦称移动储备,是指经常随人员、武器、战斗车辆携行的和随仓库运行的物资储备。分开来说,携行量是指按规定随人员、马匹、武器、车辆等携带的物资数量;运行量是指对仓库和专业分队规定的随部队行动时运载物资的数量。携运行标准,一般总部根据部队的携运行能力和保障一定时间内的战斗需要确定,各军种可根据部队执行任务的特殊需要和战场自然地理特点做出补充规定。战术物资储备平时由部队仓库储存管理,战时随部队一起机动,储备数量较小。原则上,战术物资储备中的适箱物资为保障物资的快速保障需要都预储在集装箱内,它的数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着基层部队物资预储集装箱的配备数量。
4 集装箱编配总量决策模型
4.1 基本思路
战役后勤范围内军用集装箱运输具有物资仓库较多、保障部队兵种繁杂、保障区域范围较广、集装箱周转时间较长、物资流向复杂等特点。而为部队运载各种军用物资的集装箱需要经历从在战役后勤仓库进行物资装箱,然后重箱经运输工具运往部队,待部队进行拆箱、倒箱或等箱交换后返空箱至战役后勤仓库(如果损坏,则需要安排修理),进入空箱待用状态。战役后勤范围内整个军用集装箱运输流程如图1所示。
根据图1,我们可以将战役后勤范围内整个军用集装箱运输流程分为三个阶段:
在库(装载前)阶段———集装箱在战役后勤仓库由空箱到重箱状态,等候运输;
在途(运载中)阶段———重箱装上运载工具后进入运输实施阶段;
在库(卸载后)阶段———重箱运达基层部队战术仓库后,拆箱、倒箱或等箱交换后发放空箱返回。
由此可见任何一个集装箱要完成全部运输过程,都必须经过由空箱到重箱,通过某种运输方式运达部队,再由重箱到拆箱、倒箱或等箱互换后发放空箱返回战役后勤仓库的过程,即需要经历前述三个阶段。因此,我们可以按照集装箱运输的三个阶段逐一确定集装箱配备数量。为便于计算,我们假设战役后勤范围内有I个战役后勤仓库、J个担负军用集装箱运输任务的汽车运输部(分)队和K个基层部队战术仓库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军用集装箱运输网络系统。并且任一汽车运输部(分)队都可根据任务需要为所有战役后勤仓库和战术后勤仓库担负集装箱运输任务。第j个汽车运输部(分)队一个运次运载的总箱位为Sj(j=,1,2,…,J),其平均箱位可利用率为Rj(j=,1,2,…,J)。第i个战役后勤仓库集装箱平均周转时间为Ti(i=,1,2,…,I);第i个战役后勤仓库发放相邻两批集装箱的最短间隔时间为Pi(i=,1,2,…,I);第i个战役后勤仓库非可用箱占该仓库总箱量的比例为Qi (i=,1,2,…,I);第i个战役后勤仓库所需配备的集装箱总量为Mia(i=,1,2,…,I)。
4.2 第一阶段———战役后勤仓库配箱量计算
对于战役后勤仓库配箱量可以根据每批次仓库发放的军用物资的多少、运载工具箱位的多少来进行测算,在实际工作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每次发放的军用物资所需装箱数小于保障区内集装箱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输单位的一个运次实际所能运载的军用集装箱数,这时仓库应配集装箱量主要取决于经常发放的军用物资所装箱数的最大值;另一种情况是每次发放的军用物资所需装箱数大于保障区内集装箱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输单位的一个运次实际所能运载的军用集装箱数,这时仓库应配集装箱量主要取决于该运输单位的运载能力,配箱量应按该运输单位实际运载能力计算。如果按前一种情况计算,仓库所需配备的集装箱数量将较少;如果按后一种情况计算,仓库所需配备的集装箱数量将较多;但当在大多数情况下一时难以确定仓库一次发放的军用物资所装箱数与一个独立运输单位的一个运次实际所能运载的军用集装箱数谁大谁小时,为计算准确和保证仓库有充足的集装箱可用应按第二种情况计算。
每个战役后勤仓库需要配备的集装箱数量应当能够满足运输部队一个运次能运输的最大箱位需求,因此该仓库集装箱配备数量可以根据每个汽车运输部(分)队一个运次最大运载的总箱位S,其平均箱位可利用率R,该仓库的集装箱平均周转时间T,发放相邻两批集装箱最短间隔时间P、该仓库非可用箱占其总箱量的比例Q等因素来确定,并取最大值作为该仓库的集装箱配备数量:
第1个战役后勤仓库:
第1个汽车运输部(分)队一个运次运载的总箱位数量为S11a,需要配备的集装箱数量为m11a,则有:
(上式中,X1为集装箱周转系数:当T1≤P1时,X1=1;当T1>P1时,X1=P1/T1,下同)
于是:
第2个汽车运输部(分)队一个运次运载的总箱位数量为S21a,需要配备的集装箱数量为m21a,则有:
……
第J个汽车运输部(分)队一个运次运载的总箱位数量为SJ1a,需要配备的集装箱数量为mJ1a,则有:
为此,第1个战役后勤仓库所需要配备的集装箱数量(M1a)应为:
依次类推,可得:
第2个战役后勤仓库所需要配备的集装箱数量(M2a)应为:
……
第I个战役后勤仓库所需要配备的集装箱数量(M1a)应为:
故在第一阶段(a)需要配备的集装箱数量(Ma)为:
4.3 第二阶段———运载工具配箱量计算
运载工具配箱量实际为在途运输的集装箱数量,也就是每个运输单位实际可运载的总箱位数。
第1个汽车运输部(分)队在第二阶段,(b)需要配备的集装箱数量,(M1b)为该单位实际可运载的总箱位数:
第2个汽车运输部(分)队在第二阶段,(b)需要配备的集装箱数量,(M2b)为该单位实际可运载的总箱位数:
……
第J个汽车运输部(分)队在第二阶段,(b)需要配备的集装箱数量,(MJb)为该单位实际可运载的总箱位数:
故在第二阶段,(b)需要配备的集装箱数量(Mb)为:
4.4 第三阶段———基层部队战术仓库配箱量计算
基层部队战术仓库为开展军用集装箱储运的终端,所编配军用集装箱主要用于战术物资储备即部队携运行量中的适箱物资进行物资预储,而本单位日常消耗的物资可由战役后勤仓库提供的军用集装箱运达,然后进行掏箱、倒箱或等箱交换后返回空箱。因此,基层部队仓库配箱量可根据部队携运行物资的种类、包装、重量、体积及所选用集装箱的类型等因素确定。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4.4.1 装载量的确定
军用集装箱的装载量就是军用集装箱的最大载货重量(即最大净货载:P)。它是军用集装箱的总重,(R)与军用集装箱的自重,(T)之差,即P=R-T。按国家军用标准,军用集装箱的总重是一个定值,但其自重,即使是同一种类、同一箱型的集装箱,根据不同的设计,也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在本文中所涉及的集装箱均为军用通用集装箱,其自重按国家军用标准中的规定计算。
4.4.2 物资种类确定
为充分利用集装箱的装载能力,军用物资在装箱前应区分是重类物资还是轻类物资。用物资密度与集装箱的单位容重相比较,就可以得知装箱物资是重类物资还是轻类物资。如果物资密度大于集装箱的单位容重,则为“重类物资”;反之,则为“轻类物资”。
4.4.3 集装箱数量的计算过程
在计算所需集装箱数量之前,先要判定这批物资是重类物资还是轻类物资,再求出每一个集装箱的最大装载量和有效容积,就可以算出该物资所需的集装箱数量。
计算时如果物资是重类物资,则用物资总重量除以集装箱的最大载货重量,即得该批装箱物资所需的集装箱的数量。如果是轻类物资,则用物资总体积,除以集装箱的有效容积,也可以求得该物资所需集装箱的数量。如果物资密度等于箱的单位容重,则无论按重量计或容积计,均可以求得集装箱的数量。
对于一时不能判定是重类物资还是轻类物资的那些物资,则先按容积计算,求出每个集装箱的最大可能装载件数,用件数乘上每件物资的重量,再与该集装箱的最大载货重量相比较,如果小于集装箱的最大载货重量,则可以用该重量来除该批物资的总重量求出需要的集装箱数量。如果箱内所装件数的总重量大于集装箱的最大载货重量,则就以集装箱的最大载货重量来除该批物资的总重量,求得所需要的集装箱数量。
4.4.4 集装箱数量的计算模型
设有K个基层部队仓库,每个基层部队仓库有N种物资,其重量为G,体积为L,所选用预储军用集装箱的最大净载货重量Gg,其最大容积为Ll。在实际物资预储过程中集装箱的最大净载货重量或最大容积很难全部得以充分利用,因此在计算过程中我们取载重量利用率和箱容利用率均为80%。
第1个基层部队战术仓库:
第1种军用物资其重量为G11c,体积为L11c,需要配备的集装箱数量为m11c,则有:
第2种军用物资其重量为G12c,体积为L12c,需要配备的集装箱数量为m12c,则有:
……
第N种军用物资其重量为G1Nc,体积为L1Nc,需要配备的集装箱数量为m1Nc,则有:
为此,第1个基层部队战术仓库所需要配备的集装箱数量(M1c)应为:
依次类推,可得:
第2个基层部队战术仓库所需要配备的集装箱数量(M2c)应为:
……
第K个基层部队战术仓库所需要配备的集装箱数量(MKc)应为:
故在第三阶段(c)需要配备的集装箱数量为(Mc)为:
4.5 总配箱量计算
基于上述计算,我们可以计算出战役后勤范围内理论上需要配备的最低集装箱数量M总为:
5 结论
本文在研究确定军用集装箱编配范围的基础上,根据战役后勤范围内军用集装箱运输作业流程,为各个阶段分析建立了集装箱数量编配模型。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确定战役后勤范围内集装箱配备总量时,还要充分考虑到集装箱运输路线的选择、集装箱在各单位的周转时间、仓库集装箱发放密度、战役后勤仓库和基层部队仓库的位置、运输具运载能力、物资种类及其包装形式、装卸机械装箱速度、基层部队物资消耗速度、适箱物资的多少、运输环境条件、突发集装箱运输任务多少等多种可变因素的影响,以便对集装箱配备总量做出必要的调整。
参考文献
[1]田润良,李勤真,等.军用集装箱运输[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36.
音乐编配 篇6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认为, “对于那些不演奏乐器的人来说, 正确评价别人的演奏不是不可能, 但是很难。” (《论音乐》) 也就是说, 音乐是以实践为主的艺术。在音乐中, 不论是理论类课程还是演奏类课程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但是小型乐队编配课程要求的并非仅仅是理性认识, 这种认识只是对整体的一个侧面, 或者一个辅助。重要的则是在于感性认识, 实践能力的培养, 但这也恰恰是高等师范教育的薄弱环节。
随着社会进步, 经济发展, 招收艺术类人员的用人单位越来越多地注重人才的实践能力。但是, 现今高等师范教育教学仍然强调理论, 强调“笔记”等应试教育模式, 而非实践性等素质教育。因此如何在高等师范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实践性, 不仅仅是小型乐队编配课程设置的必然要求, 也是高等师范教育的整体要求。
就十所高等师范院校调查, 小型乐队编配课程大多安排在大学本科三年级或四年级上半学期。涉及人群分为三类:所有音乐学学生;仅器乐专业学生;仅理论专业学生。从涉及人群可以看出每所院校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侧重器乐专业, 是考虑到器乐演奏的多样性。侧重理论专业, 是考虑到音乐学理论多方面的连贯性。不论侧重点如何不同, 但出发点都是“为基础教育服务”, 建立适合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的基础。
因此, 为了适应书本、学生、社会等各级的需求, 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小型乐队编配课程时侧重于实践的应用。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学生乐器学习的多样化
乐器在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这种乐器的学习具有极度的单一性。在高等师范院校中, 钢琴作为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 乐器的选修课程从大学二年级开始持续两年时间。选修的乐器种类根据各个学校的情况不同而设置,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地区资源, 其二教师资源。以山东省菏泽学院为例, 该学院地处鲁西南地区, 被誉为“戏曲之乡”, 学院音乐系设置的乐器选修多以戏曲为源头。例如竹笛、古筝、二胡、琴书班等。但是竹笛、二胡等乐器长期处于教师难聘的问题, 而搁置。
小型乐队编配课程的设置中强调乐器学习的多样化, 它包括了解乐器形制、乐器音域音区、乐器演奏方法、乐器音色特征等各个方面。我们认为只有在对乐器了解的情况下, 才可能有合理甚至出色的配置。但是不接触乐器又何谈对乐器的真正了解?难道让学生仅凭想象?
就乐器学习的重要性及多样化要求, 我们认为应从学校和学生的积极性中寻求帮助。首先, 学校尽其所能地提供学生学习的硬件条件, 例如增加引进乐器的种类, 发挥教师教授的能动性, 聘用合适的民间乐人或者引进人才。其次, 学生也应发挥自身主动性, 通过交谈、书本学习、乐器实践学习等方式接触乐器、了解乐器。
二、课堂讲解时的注意事项 (老师做、学生练的实践性)
1. 基础理论内容 (乐器的区分与融合是基础, 特色的凸显与
基本形式的应用相呼应)
小型乐队编配课程的基础理论与配器法课程中的理论基本相同, 它们都是研究各个乐器形制及相互之间配合的一般规律或主要规律, 并为各种乐队 (民族乐队、管弦乐队、混合乐队等) 编配时提供有指导意义的共同理论基础的学科。但是, 它们还是有一定的不同性。例如, 小型乐队数量相对较少, 指“规模不大、编制比较简单的乐队。就乐器的数量而言, 少则七八件, 多则一二十件均可。” (小乐队编配第49页) 但小数量下也要求和声效果丰满, 音色丰富, 表现力较强等。这就需要我们针对常用乐器、乐曲常用编配方式等进行有效而详实的讲解,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乐器的区分;乐器在乐曲内的融合。
(1) 乐器的区分
乐器是小型乐队课程的核心, 了解乐器是了解这门课程的重中之重。想要了解乐器, 我们主要从构造、音域音区、演奏技巧、记谱方式、在乐队中的运用等四个主要方面进行。内容是常规的, 但讲解形式需要多样化。我们认为应该采用“诱导叙述——分析记忆——听看综合”的三步方式。
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叙述, 学生则是记忆。合理的而有效的叙述可使学生的学习速度加快。乐器对于音乐系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个人的练习、相互的交流是十分常见的。我们可以通过善诱的语调综合乐器的一般或特殊规律。若只是单纯的依靠“教师教, 学生记”的老办法明显是枯燥无味的。“听看”是避免枯燥的可行方式, 听指的是听音响, 看指的看总谱。听与看缺一不可。
(2) 乐器在乐曲内的融合
如果说乐器的区分主要依靠的是记忆, 那么乐曲的编配则需要听与看的结合, 即多看总谱多听音响。因为常规的乐器配置是有限的, 我们要鼓励学生去寻找无限的可能性。这一部分的讲解可以采取多样的形式, 例如, 多媒体的应用, 即播放音响音像资料;实践内容的结合, 即参观民间艺人乐队、音乐厅乐队、社区乐队等演出或者自行组织演出等。
2. 实践内容
实践是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我国教育家提倡“知”与“行”的结合。他们强调以“行”为学习的终点。朱熹提出“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作为“为学之序”。小型乐队编配更是将实践作为课堂必要内容来执行。我们认为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贯彻。首先, 重视听看结合下的乐器基本形制教学。其次, 增强小型乐队的实践性。这一点可以从下面几点中实现, 组织可行的参观活动, 例如民间艺人活动、社区音乐爱好者活动、中小学校乐队活动等;学生自行编配并演奏的实践活动等。最后, 引导学生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风气。
三、校内外实践活动的培养
普遍意义上认为的实践是单向的理论应用。但是小型乐队编配课程的特殊性表明, 实践性应该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多方面、立体化的结合专业性、社会需求等因素, 只有这样产生的艺术才是鲜活的。
小型乐队编配课程注重的实践活动按照位置可以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种。校内不仅仅指课堂上的内容, 也指学校内部范围的所有活动。现今, 大学生的活动频繁, 形式多样。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有利条件, 组织学生发挥自我能动性, 合理编配并自行组织演奏。校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大到足球场小到社区, 艺术活动层出不穷。这些校外活动的参观与参与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音乐编配 篇7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认为“对于那些不演奏乐器的人来说, 正确评价别人的演奏不是不可能, 但是很难。” (《论音乐》) 也就是说, 音乐是以实践为主的艺术。在音乐中, 不论是理论类课程还是演奏类课程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但是小型乐队编配课程要求的并非仅仅是理性认识, 这种认识只是对整体的一个侧面, 或者一个辅助。重要的则是在于感性认识, 实践能力的培养。但这也恰恰是高等师范教育的薄弱环节。
随着社会进步, 经济发展, 招收艺术类人员的用人单位越来越多的注重人才的实践能力。但是, 现今高等师范教育教学仍然强调理论, 强调“笔记”等应试教育模式, 而非实践性等素质教育。因此如何在高等师范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实践性, 不仅仅是小型乐队编配课程设置的必然要求, 而是高等师范教育的整体要求。
就十所高等师范院校调查, 小型乐队编配课程大多安排在大学本科三年级或四年级上半学期。涉及人群分为三类, 所有音乐学学生;仅器乐专业学生;仅理论专业学生。从涉及人群可以看出每所院校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侧重器乐专业, 是考虑到器乐演奏的多样性。侧重理论专业, 是考虑到音乐学理论多方面的连贯性。不论侧重点如何不同, 但出发点都是“为基础教育服务”, 建立适合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的基础。
因此, 为了适应书本、学生、社会等各级的需求, 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小型乐队编配课程时侧重于实践的应用。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学生乐器学习的多样化
乐器在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这种乐器的学习具有极度的单一性。在高等师范院校中, 钢琴作为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 乐器的选修课程从大学二年级开始持续两年时间。选修的乐器种类根据各个学校的情况不同而设置,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地区资源, 其二教师资源。以山东省菏泽学院为例, 该学院地处鲁西南地区, 誉为“戏曲之乡”, 学院音乐系设置的乐器选修多以戏曲为源头。例如竹笛、古筝、二胡、琴书班等。但是竹笛、二胡等乐器长期处于教师难聘的问题, 而搁置。
小型乐队编配课程的设置中强调乐器学习的多样化, 它包括了解乐器形制、乐器音域音区、乐器演奏方法、乐器音色特征等各个方面。我们认为只有在对乐器了解的情况下, 才可能有合理甚至出色的配置。但是不接触乐器又何谈对乐器的真正了解?难道让学生仅凭想象?
就乐器学习的重要性及多样化要求, 我们认为应从学校和学生的积极性中寻求帮助。首先, 学校尽其所能地提供学生学习的硬件条件, 例如增加引进乐器的种类, 发挥教师教授的能动性, 聘用合适的民间乐人或者引进人才。其次, 学生也应发挥自身主动性, 通过交谈、书本学习、乐器实践学习等方式接触乐器、了解乐器。
二、课堂讲解时的注意事项 (老师做、学生练的实践性)
1. 基础理论内容 (乐器的区分与融合是基础, 特色的凸显
与基本形式的应用相呼应)
小型乐队编配课程的基础理论与配器法课程中的理论基本相同, 它们都是研究各个乐器形制及相互之间配合的一般规律或主要规律, 并为各种乐队 (民族乐队、管弦乐队、混合乐队等) 编配时提供有指导意义的共同理论基础的学科。但是, 它们还是有一定的不同性。例如, 小型乐队数量相对较少, 指“规模不大、编制比较简单的乐队。就乐器的数量而言, 少则七八件, 多则一二十件均可。” (小乐队编配第49页) 但小数量下也要求和声效果丰满, 音色丰富, 表现力较强等。这就需要我们针对常用乐器、乐曲常用编配方式等进行有效而详实的讲解,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乐器的区分;乐器在乐曲内的融合。
(1) 乐器的区分
乐器是小型乐队课程的核心, 了解乐器是了解这门课程的重中之重。想要了解乐器, 我们主要从构造、音域音区、演奏技巧、记谱方式、在乐队中的运用等四个主要方面进行。内容是常规的, 但讲解形式需要多样化。我们认为应该采用“诱导叙述——分析记忆——听看综合”的三步方式。
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叙述, 学生则是记忆。合理的而有效的叙述可使学生的学习速度加快。乐器对于音乐系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个人的练习、相互的交流是十分常见的。我们可以通过善诱的语调综合乐器的一般或特殊规律。若只是单纯的依靠“教师教, 学生记”的老办法明显是枯燥无味的。“听看”是避免枯燥的可行方式, 听指的是听音响, 看指的看总谱。听与看缺一不可。
(2) 乐器在乐曲内的融合
如果说乐器的区分主要依靠的是记忆, 那么乐曲的编配则需要听与看的结合, 即多看总谱多听音响。因为常规的乐器配置是有限的, 我们要鼓励学生去寻找无限的可能性。这一部分的讲解可以采取多样的形式, 例如, 多媒体的应用, 即播放音响音像资料;实践内容的结合, 即参观民间艺人乐队、音乐厅乐队、社区乐队等演出或者自行组织演出等。
2. 实践内容
实践是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我国教育家提倡“知”与“行”的结合。他们强调以“行”为学习的终点。朱熹提出“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作为“为学之序”。小型乐队编配更是将实践作为课堂必要内容来执行。我们认为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贯彻。首先, 重视听看结合下的乐器基本形制教学。其次, 增强小型乐队的实践性。这一点可以从下面几点中实现, 组织可行的参观活动, 例如民间艺人活动、社区音乐爱好者活动、中小学校乐队活动等;学生自行编配并演奏的实践活动等。最后, 引导学生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风气。
三、校内外实践活动的培养
普遍意义上认为的实践是单向的理论应用。但是小型乐队编配课程的特殊性表明, 实践性应该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多方面、立体化的结合专业性、社会需求等因素, 只有这样产生的艺术才是鲜活的。
小型乐队编配课程注重的实践活动按照位置可以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种。校内不仅仅指课堂上的内容, 也指学校内部范围的所有活动。现今, 大学生的活动频繁, 形式多样。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有利条件, 组织学生发挥自我能动性, 合理编配并自行组织演奏。校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大到足球场小到社区, 艺术活动层出不穷。这些校外活动的参观与参与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从以上分析和论述中, 我们不难看出小型乐队编配课程是基于理论的平台, 实现教学中的全面而立体的实践性, 重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的全面素质培养课程。通过多样化的体验性教育, 使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由泛化演变为深层次的思维, 由单一的书本记忆转化为多方位的音响思维。
摘要:小型乐队编配课程是为音乐师范专业本科学生设置的选修课程之一, 它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但实践往往被忽略。文中从学生乐器学习的多样化、课堂讲解时的注意事项、校内外实践活动的培养方面进行阐述, 提出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性教育, 可以使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由泛化演变为深层次的思维, 由单一的书本记忆转化为多方位的音响思维。
【音乐编配】推荐阅读:
音乐剧音乐艺术05-10
多元音乐文化音乐艺术10-07
高中音乐流行音乐05-22
音乐教案华夏音乐之光08-26
高中音乐《南亚音乐之--印度音乐》word教学设计07-30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素养07-05
音乐研究民族音乐论文05-16
音乐文化以及音乐教育07-05
音乐欣赏与通俗音乐07-05
流行音乐、初中音乐论文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