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畏难情绪

2024-09-23

作文畏难情绪(精选11篇)

作文畏难情绪 篇1

怎样消除学生惧怕作文的心理呢?具体方法可以这样:

既然有些同学不怕作文, 这说明他们对写作文感兴趣;既然他们对作文感兴趣, 我们就可以把这些学生组织起来, 组织成一个兴趣小组。

以上是第一步, 培养“师资”。第二步便需给怕作文的同学紧紧弦了。具体作法可以这样:

把怕写作文的同学编成几“旗” (为了与兴趣小组中的“组”相区别, 我们不妨也用一下“八旗制”) , 每旗的人数不要太多, 三五人即可, 因为多不一定精。

每周班里写完一篇作文后 (全班一起写) , 由老师从写作兴趣小组的作文中挑出能做“表率”的文章。然后任抽出一旗, 把这些作文分给这一旗中的各成员, 让他们认真研读, 找出这些作文的优点, 看谁找得好。这一旗做完这一练习之后, 可以再抽一旗进行同样练习, 直到各旗都进行完。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好处很多。

首先, 想写好作文, 阅读一些优美的名家名篇固然重要, 但也需读一点与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文章。既要引导他们认真阅读这些成功的作品, 又要引导他们寻找“解近渴”的“近水”。也就是说, 在指导学生阅读作家名篇的同时, 也不时地让他们认真“研究”一下和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同学写的一些作品。

其次, 优点是他们自己找出来的, 他们认为这些地方好, 潜移默化中, 这些“旗人”们就可以把它们学去了。——作家高水平的优点是不大易学的, 可这些低水平的优点却正合他们的胃口。“老师, ××同学这个地方写得真有趣!”“老师, ××同学这段景物描写真好!”“老师, ××同学这篇作文的主人公的名字取得真好听!”……这些与发现了新大陆同样惊喜的语言, 是在做完了这项练习之后少不了的。

再次, 这些“旗人”们也写过这篇同题作文, 对这一题目也动了一番脑子。而在研读这些文章的同时, 他们不自觉地就会把自己的作文与这些作文相对比。通过对比, 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也会看到自己的长处, 而增强自己写作文的信心。同时, 在不知不觉中, 他们开阔了自己的思路, 也悟出了别人构思文章的方法。到这个时候, 他们便再也不愁没的可写了。这样, 也就为进行下一步练习打下了基础。

既然“旗人”们已发现了“新大陆”, 那么我们何不让他们登上这块大陆一览风情呢?这就是我们要进行的第三步练习——写作。通过上面第一、二步的练习, “旗人”们就觉得有可写的了。这时候, 我们就要抓住时机, 促使他们来一个飞跃——重写这篇文章。

这部分作文交上来, 仔细翻阅就会发现, 它们尽管还算不上一篇佳作, 但比他们原先“挤牙膏”挤出的那篇文章已经强多了。

作文畏难情绪 篇2

一.畏难情绪 是什么意思? 畏难情绪,就是说遇到困难想找借口或者理由逃避、拖延。我们经常会在工作中出现畏难情绪,比如工作太多太艰巨需要加班,于是便产生抱怨、唧唧歪歪,不想做。而孩子们在学习中也可能会产生畏难情绪,遇到难的题目或者是没见过的新题型就给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这题太难了,我肯定不会做。从而轻易放弃。其实很多题目看似很难,但是如果学生认真去推敲,问题或许很容易迎刃而解。然而,很多学生,却又存在着这种畏难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 二.学生遇到畏难情绪,怎么做? 1. 做为家长

俗话说,家庭教育是孩子成功的基础。“孩子们变好或变坏和他们受到的教育有关,有句话叫‘先入为主’,所以父母是第一任老师,不能把一切推给学校。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所谓养、所谓教育,不过是这样一句话。“我们希望子女成龙,首先就要尽父母的职责。”这句话是巴金先生说的,也是父母应该做到的。

首先,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良好的环境有助于成才

我国古代大学问家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或许连他自己也觉察不到。

人们常抱着这样的观念:孩子还小,坏习惯以后可以慢慢矫正。殊不知,积重难返,一株树苗被折弯了腰,在长成参天大树后也不能变直。孩子是一个空的筐子,塞进什么就装什么。所以父母从小就要为孩子营造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环境。让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轻易放弃。

其次,父母要给孩子树立榜样。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困境和灾难,有些甚至是灭顶之灾。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去勇敢的面对。我们认真地解决了问题,就增加了一份生活的智慧;我们努力地克服了困难,就多了一份人生的信心;我们勇敢地走出了困境,就多了一块驰骋的天地;我们坚强地战胜了灾难,就多了一份生命的礼物。当我们走出困境,克服困难,战胜灾难,再回头看看,你会由衷的赞叹自己,真了不起;你也会心有余悸的感叹,幸亏自己当初选择了面对,而不是逃避。当你沐浴着腥风血雨洗礼后的明媚阳光,你的人生又会是欢歌笑语,精彩纷呈。仿佛是上天有意要考验人对生命的态度,人的毅力和智慧,有意无意间,总是在人生的旅程上布下一个又一个障碍,设置一个又一个困境,留下一个又一个难题,让你看到成功的曙光,又不肯叫你轻意得到,让你忍受黎明前黑暗的恐惧,成功前失败的折磨,阳光出现前阴云密布的压抑,春天到来前寒风料峭的刺痛。给你智慧,又给你难题;给你机会,又给你艰难。如果拥有这样的父母,我想孩子也一定是一个遇到困难,就勇敢去面对,认真生活的强者。

2. 做为班主任

除了要经常鼓励孩子,树立孩子的信心之外,还要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比如,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张海迪,坐在轮椅上,没有逃避现实,而是勇敢的面对,创造了辉煌的人生;丁晓兵在战斗中失去了一只胳膊,他却用顽强的毅力,创造了奇迹,成为全国闻名的“时代先锋”。许多失去双手的人,却能练就用嘴或脚写得一笔好书法,画得一笔好绘画的绝技,一种对命运抗争的精神,一种永不服输的毅力,使他们终于成功。在每届的残奥会上,那么多的残疾人运动员,创造出了令人叹服的成绩,靠得就是他们顽强拼搏,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无限风光在险峰”,美丽的景致,只有那些不怕艰辛,勇于攀登,坚持到最后的人才有资格欣赏和享受。《罗兰小语》中写到:“不要为生活有难题而气馁,人类有希望克服困难的天性。当有困难的时候,你适用智慧和能力去把它克服了,你就多证实一次自己的价值。”“不要把困难与挫折看作是命运对自己的不公。我们要把自己能够通过考验看作一种胜利;把不能通过看作一种学习。你会觉得自己对生活充满了好感,尝试克服困难也成为一种乐趣。”人具有克服困难的智慧,也具有战胜灾难的潜力,只要敢于面对,就能够找到出路,就会绝处逢生。

还可以举一些身边的实例,比如某某同学,家里遇到什么灾难,他是怎样一步步挺过来的。班里面某个同学,成绩很差,但是凭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最终闯进了班级的前三名。后面的例子因为是平时生活中的实例,所以更具有说服力。班主任如果遇到畏难情绪严重的学生,可以举这些触手可及的例子,我认为效果会更好。

3. 做为任课老师

作为任课老师,关于学生的畏难情绪,深有体会。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或多或少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只是有些学生表现的比较明显,有些表现的不明显罢了。每次给学生上课时,当遇到难的题目或者是一些新题型,他们大多数人立马就说:这题难,我不会。每当这个时候,我首先会让孩子停下来,看一下前面做的题目,让他看一下自己之前做的有多好。趁机鼓励他,让他相信其实自己是有能力做好这个题目的。接着,我会鼓励孩子仔细审这个题目,究竟哪里让自己觉得难,然后引导孩子一步步去分析,去思考。最后,当题目解出来以后,我会再让孩子总结一下,开始为什么觉得难,之后又是怎么做出来的,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怎么办。

如何克服中职学生作文的畏难情绪 篇3

关键词:作文教学;畏难情绪;树立榜样;“分群”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46-1

打开学生日记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让老师伤心的语句:“作文真让人头痛!”“我最怕上作文课!”上作文课,老师拿着作文批改手册走进教室,也常常传来这样非常不情愿或不耐烦的声音:“又要写作文了!”一篇作文布置下去,好多同学都在那儿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有时候,这一周布置的作文甚至到下一周还迟迟交不上来。这些现象都足以表明:对于刚刚升入职高的学生来说,写作文仍然是一件难事,而且,他们又是多么的害怕作文。久而久之,在作文上形成了一种畏难情绪。

然而,写作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不写不行;写,又怎样消除学生惧怕作文的心理,指导同学们写好作文呢?我的做法这样:

首先,树立榜样。既然有些同学不怕作文,这说明他们对写作文感兴趣;既然他们对作文感兴趣,我们就可以把这些学生组织起来,组织成一个兴趣小组。

对于兴趣小组的同学,我们可以按常规来指导他们写作:指导他们细心观察,指导他们认真阅读,督促他们多写多练,还可以指导他们批改其他同学的作文,取人之长,去人之短,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通过一阶段的训练,使他们的作文能“拿出门”来。当然,对这“拿出门”来的要求也不能过高,因为他们毕竟是初一学生,只要能做到错字病句少出现,优美词句多一点,用词较准确,篇章结构新颖一点即可。总之一句话:让他们给怕写作文的同学作个表率就够了。

第二步便需给怕作文的同学紧紧弦了。具体作法可以这样:

把怕写作文的同学编成几“群”(为了与兴趣小组中的“组”相区别,也是效仿我们手机电脑上的各种“群”),每群的人数不要太多,三五人即可,因为多不一定精。

每周班里写完一篇作文后(全班一起写),由老师从写作兴趣小组的作文中挑出能作“表率”的文章,然后任抽出一群,把这些作文分给这一群中的各成员,让他们认真研读,找出这些作文的优点,看谁找得好,这一群作完这一练习之后,可以再抽一群进行同样练习,直到各群都进行完。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好处很多。

首先,想写好作文,阅读一些优美的名家名篇固然重要,但也需读一点与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文章。因为作家名篇水平很高,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往往是食而不知其味,很难体味出作家是怎样构思并组织这篇文章的,也就是说,作家高明的写作技巧他们很难学到,因而读完了这样的作品之后,他们便会产生这样的心理:这是我可望而不可即的,我的能力不行,我不会写!这样,就更增加了这些学生对作文的神秘感,他们也就愈怕作文了。当然这并非否认作家作品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方面的作用,而不去读它,而是在引导学生练习写作的过程中,既要引导他们认真阅读这些成功的作品,又要引导他们寻找“解近渴”的“近水”。也就是说,在指导学生阅读作家名篇的同时,也不时地让他们认真“研究”一下和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一些作品——这些作品他们是完全可以欣赏了的,他们会很容易地领略出自己的同学是怎样构思并写作这篇文章的。那么研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他们会恍悟:原来这篇文章就这样写,我也会!纱网戳破,他们心中对作文的神秘感也就消失了。

其次,优点是他们自己找出来的,他们认为这些地方好,潜移默化中,这些“群众”们就可以把它们学去了。——作家高水平的優点是不大易学的,可这些低水平的优点却正合他们的胃口。“老师,××同学这个地方写得真有趣!”“老师,××同学这段景物描写真好!”“老师,××同学这篇作文的主人公的名字取得真好听!”……这些与发现了新大陆同样惊喜的语言,是在做完了这项练习之后少不了的。

再次,这些“群众”们也写过这一篇文章,对同一题目也动了一番脑子,而在研读这些文章的同时,他们不自觉地就会把自己的作文与这些作文相对比,通过对比,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会看到自己的长处,而增强自己写作文的信心。同时,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开阔了自己的思路,也悟出了别人构思文章的方法。到这个时候,他们便再也不愁没内容可写了。这样,也就为进行下一步练习打下了基础。

既然“群众”们已发现了“新大陆”,那么我们何不让他们登上这块大陆一览风情呢?这就是我们要进行的第三步练习——写作。通过上面第一、二步的练习,“群众”们就觉得有可写的了。这时候,我们就要抓住时机,促使他们来一个飞跃——重写这篇文章。

这部分作文交上来,仔细翻阅就会发现,它们尽管仍是好一点、差一点各不相同,但与他们原先“挤牙膏”挤出的作文相比要进步多了。并且这一次他们也愿意写,写得快,交得也快。这样一次一次地进行练习,他们很快便学会构思作文,也不会再有“没内容可写”之感了。

作文畏难情绪 篇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三年级即开始写作文,写到六年级还有学生写的不尽如人意。就拿最熟悉的表现母爱的习作——《我的妈妈》来说,按理说对自己的妈妈再熟悉不过,但是学生一直记着老师强调的“选取典型事例”写,就绞尽脑汁地想什么事例最能表现妈妈,于是有不少学生就注重编那些多少有些离奇的所谓的典型事来写,诸如自己生病了妈妈如何艰难地送我上医院,在床前彻夜不眠的照顾我;诸如天气突变了,自己没带雨伞或是穿的衣服太少,妈妈在大雨中赶来送伞或是送衣服等等。

其实妈妈平常做的哪一件事不能表现母爱?单就吃饭来说,吃饭总是按孩子的口味来做;担心外边早餐没营养,不卫生,早上再瞌睡也要起来给孩子做饭;孩子爱吃的菜自己就几乎不动筷子;天天看菜谱,研究怎么让孩子不缺营养……就学习来说,从每天回家就问布置了什么作业,到做完了逐题检查;即使孩子的喜怒哀乐这些微小事都牵动着妈妈的心。那么对这些随时发生在身边甚至自己身上的事例学生为什么视而不见?那是因为学生觉得这些事例都不够典型,和老师教学中提倡的传统的典型事例对不上号。

为了改变学生这些观念,教学《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时,我首先让学生查阅了很多有关周总理的故事,让他们从这些典型的事例中能体会到总理的伟大品格,进而明白作者何其芳为什么选取周总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来写周总理而不是选取他日理万机的军国大事去写。课文讲完,我就尝试着让学生运用“选取日常生活小事”的写法写一写自己的老师。第二天作文交上来,变化明显,和从前取材大为不同。我可以说是带着无比的激动心情阅读并修改完这些作文的,他们写得太好了,老师教学中的什么小事,他们似乎都能随手拈来。

这里就让我选取学生习作一段为例吧:

我渐渐喜欢上王老师的课了,她讲课除了声音抑扬顿挫,还常常有一些我意想不到的举动。一次,我们语文知识竞赛中有一个字谜把大家难住了,只见王老师用左手挡着写出了正确答案,然后嘴里模仿少儿节目主持人的样子边移开左手边搞笑的说:当、当、当、当,答案在这里!哦,原来这个字的谜底是“挡”。

学生们简要记述了这节课的一个小细节,但反映了他们已突破所谓写“典型事件”的禁区,对典型事例有了平常心的认知,而且选材很广泛,但是不管写的是哪一方面,不仅真实,而且字里行间都表达了他们的真情实感。这次习作全班学生无一人不过关,甚至有几个平时几乎都不会写作文的学生,比如邢蛟龙、杨玥,他们都得了“特优”。

讲评作文时,我问他们为什么能把这篇作文这么顺利完成,他们说我们知道了啥叫“典型事例”,原来只要是给我们心里留下了特别印象的事就是典型的、可写的。这些事有话说,不需要瞎编,所以写得快。是啊,就如同母亲做的几乎每件事都能看出母爱一样,老师的哪一节课,哪次批改,哪次谈话,哪次辅导不都能体现老师的特点吗?只要具体了,有过程有细节,典型也就自然有了。

长期以来,我们都在研究如何解决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不典型的问题,殊不知,学生写不出甚至畏惧的根因是在我们的作文教学观出了问题,并非学生问题。“典型事例”不是远离平凡生活的生动故事和惊人事件,而是每一细小事情的刻骨铭心的程度以及习作者自身的感受,用心体悟到了,再平常再细微的事情都是典型的,都是好作文素材。

摘要:长期以来,我们都在研究如何解决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不典型的问题,殊不知,学生写不出甚至畏惧的根因是在我们的作文教学观出了问题,并非学生问题。“典型事例”不是远离平凡生活的生动故事和惊人事件,而是每一细小事情的刻骨铭心的程度以及习作者自身的感受,用心体悟到了,再平常再细微的事情都是典型的,都是好作文素材。

作文不要畏难 篇5

我们不是要求学生像文学家一样通过文学作品来反映社会生活,或者实现某一个预设的现实目的,我们是要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人生态度感受生活,让学生学会表达的方法和技巧,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所必须的交流能力打基础。

当作文是一种任务时,那就是负担;当表达获得愉悦时,那就是一种享受了。明确了这个宗旨,我们就不会让学生再害怕作文了。

试试:选一个话题,假想在打电话,把这些内容整理成文,几百字的作文一下就出来了。

有的同学说话没完没了、有条不紊,聊天滔滔不绝、水泼不进,打电话更是没人叫停就不停,但就怕作文,其实把他们说的记下来,整理一下,那该是多长的作文——新闻播音的标准速度才每分钟平均148字!原来这些同学在吓唬自己呢:不得了,我要写作文了!老师说作文要讲究怎么开头、结尾、过渡,怎么选材、立意、提炼中心„„负担这么重,当然难写。要是换一种想法:“我不是在写作文,是要对我的朋友说话。”那就轻松了。

我要告诉他某一件事(写事),说清这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情的前因后果。

我要告诉他我交了一个新朋友(写人),说清楚这人的外貌、语言动作特点、兴趣爱好、性格。我要告诉他我到了什么地方旅游(写景),说清那地方的位置、季节特点、动静变化。

我要告诉他我新买了什么学习用品,刚学会了做什么工艺品,说服了某人„„

但是,朋友不在身边,只好写给他看:把想说的话写下来,让他知道你想告诉他什么,就是作文。作文就是“写话”,但写的是加工过的口语。口语中那些罗嗦重复的内容和习惯性的语气词省了,凭手势、眼神等辅助表达的意思也要用文字明确表达。比如说“请喝水”这句话写下来就三个字,但笑咪咪地说、懒洋洋地说、冷冰冰地说、恶狠狠地说,能一样吗?有人说会用许多词语才是好作文,其实,要是多数人都没吃过的山珍海味,随便烹调出来,又有几个人知道做得不好了?把白菜豆腐做得人吃人夸才是高手。

《做一棵会思想的芦苇——对写作素材的深度挖掘》(片段)——这是一堂初中作文指导课堂纪实。片段详情如下,师:„„我最推崇思想。我最欣赏笛卡尔一句话: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

今天我们就从“脸”说开去。

师:你首先想到怎样的一张脸,又如何挖掘出去呢?

生1:平凡的脸,又具有他独特的脸。

师:生活中遇到的都是平凡的脸,可都有他的独特之处。

生1:又能反映他的性格。

生2:一张苍白的脸,上面有一双深邃的眼睛。鼻子很挺。他的眼睛有一种神秘感。他流露出神秘的微笑。

师:蒙娜丽莎的微笑。从这个同学的表述也许看出你们这个年龄的审美观。趁势把思考的方法向大家作一个介绍。一是提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二是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势和结果。除此之外,还有非常多。这两种是最基本的。

出示 ppt——照片“大眼睛”。

师:接下来集中注意力,看看这样几张脸。在这张脸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3:求知的眼睛,渴望、探求。她渴望知识。

师:我们运用一下刚才这两种方法。同是学子,我在你们脸上就没看到这样的眼光。

生3:从他的衣服上看出比较贫苦。

师:最重要的是经济条件比较差。如果没有改变这种状况,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提供一个例子。放羊娃——放羊、娶老婆、生小孩、去放羊。通过这个例子,得出一个结论,最终影响的是什么?

生:下一代。

师:知识改变命运。谁的命运?可能是个体的命运,也可能是国家、民族的命运。事实上,这个女孩叫苏明娟,她已经大学毕业,自愿去支教。她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将改变着其他孩子的命运。

师:再看这两张照片。介绍一下:一是打工者向老板讨薪,没讨到;二是西北一对父子在寒风和大雪中相依为命。

(教师引导学生描述照片,探讨人物命运,社会对他们应有的态度。

师:再来一个难度更大一点的。看另一组照片:黑寡妇;伊拉克;天安门自焚事件中陈果甜美的脸。请同学们透过这几张照片,找一找这几张脸背后共同的话题。

(教师引导学生窥探人性的另一面。具体内容略。)

师:大家边看边思考作家韩少功是怎样论述脸这个话题的。

教师配乐朗诵。„„生活阅历一直在悄悄地进行着整容。„„

生1:他从社会组织行业说明面容是怎样反映人的内心世界的。任何一个团体都会批量产生人的面容。

师:除此之外,还讲到了什么?

生2:有些人的经历。照片。

师:从照片可以看出少年和盛年是不一样的。这样我们就此做一个小结。从韩少功的文章里,可以看到文化的层面、人生的层面,除此以外,还有道德层面,比如第二幅图。还有哲理的层面。如正义与邪恶、天使与魔鬼。

师:好。到此为止,我们是不是趁热打铁、再思考一个话题?有人说:每一种声音都有一种心动的理由。下面我们来听听一些声音。课件播放声音:听古筝《高山流水》;听民歌《采茶舞曲》;听《命运交响曲》;听神六发射倒计时;听歌曲《我要飞得更高》;听演讲《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

(教师要求学生从五种声音里选择一种你最有感触的来写。字数不限,但要求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刚才的方法可以适当运用。请几位学生来读读他的作品,教师适当点评:声音是有深度的,有浓度的。具体内容略。)

师:大家已经懂得如何展现精彩了。怎么样?是不是来点有挑战性的?

出示瀑布画面,但没有配音。

师:你听到了什么?

生1:水流撞击石头发出的有力的声音。还有坠入深潭,刚柔并存的声音。

师:还有什么声音?

生2:磅礴的气势。

师:有没有别的?

生2: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感受到河山的壮丽。

师:接下来,听听诗人如何听出瀑布背后的东西。

一条瀑布 /在滔滔地演讲自杀的意义 /千丈深潭 /报以轰然的掌声

至于泡沫 /大多是些沉默的怀疑论者

师:如果上面这首诗还太长了点,我们听更简短的:平躺着的声音 /一旦站起来 /便成奇观。师:最后,我们比较一下,发现诗人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这就是我们的目的所在。有兴趣的同学,以“瀑布的声音“为题,也许便会诞生一篇佳作。

师:送给大家两句话。思想塑造人的全部伟大,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

怎样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篇6

一、引导积累,建立写作资料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年级的学生处于作文起步阶段,需要建立自己独有的写作素材库。这个素材库的建立则要依赖于课内课外大量的阅读,让学生在阅读时把心真正融入文字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将文字中的好词佳句积累下来,以便写作时随时调用资料库中的词汇和句子,为自己的作文润色添彩。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有生动有趣的故事,有意境优美的写景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词歌赋,他们的语言或清新脱俗,或凝练准确,或感情真挚,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优秀范文。这一类课文的阅读教学,教师要指导学生感悟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选择值得背诵记忆的词、段、篇、诗,合理运用课上、课后的时间进行诵读、记忆,积累在自己的写作素材库,为今后写作奠定语言基础。

看到春天盛开的鲜花,学生就会在资料库中调用自己积累到的词汇描绘春天的花朵,两个字的“碧绿、粉红、金黄……”,三个字的“绿油油、粉嘟嘟、金灿灿……”,四个字的“碧绿碧绿、金黄金黄、瓦蓝瓦蓝、五彩缤纷……”,一个个词语就会从学生的脑海中蹦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春天的美丽。

看到一碧如洗的天空,学生的脑海中就会呈现《拉萨的天空》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马上就会有“心旷神怡”“令人神往”的心理感受。看到连绵起伏的群山,那一幅“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的山水画就会在学生的笔端倾泻而出。

二、课文为范,体验模仿成功感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凭着例子要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就要求教师要以日常阅读教学为平台,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写作资源,让文本中蕴含的优美生动的语言、灵活精致的表达、独具匠心的谋篇布局,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写作的范例。比如,在《花瓣飘香》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概括主要内容:一个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扣住“摘花瓣”学生会产生两个疑问:小女孩是怎样摘花瓣的?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瓣?这是课文学习的重点,同样也是两个可以挖掘的写作训练点。小女孩摘花瓣落脚在做事的过程,作者抓住小女孩的动作来描写。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表示小女孩一系列动作的词“俯、摘、捧、穿、跑”,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关注动词前面的准确的描写,让学生体会小女孩摘花时的认真、细心以及对花瓣的珍爱,体会小女孩急切的心情。通过课堂上对这些写作点的探究,学生也就知道了写作的时候,不但要抓住人物的动作将一件事情写清楚,还可以通过对某些动作的细致描写将人物的情感融入作文的文字表达中,这样的作文就会充满着真情实感。

那么,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瓣呢?作者又是怎么写的呢?经过探究,学生会发现作者通过描写人物之间的对话将摘花瓣的原因写清楚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对话描写不但要将摘花瓣的原因表达清楚,还要正确使用合适的提示语,才能将人物的情感和语言联系起来,准确表达出来。通过比较,学生又会发现提示语的位置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提示语有时候在语言的前面,有时候在语言的后面,有时候在语言的中间,有时候甚至又会省略掉提示语。但提示语位置的变化并不可以随意安排,而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安排。有时候为了避免简单化,提示语位置不断变化;有时候人物的语言脱口而出,提示语会在后面;有时候人物对话比较多,提示语可以省略。

有了这样的体会,学生在完成课后拓展作业“我买了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小女孩,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请展开想象,写一写我和小女孩或母亲之间展开的对话。”时就游刃有余多了。学生不但能结合课文内容将送月季花的原因表达出来,而且用上了合适的提示语“疑惑不解、欣喜、眼里闪动着激动的泪花……”,提示语的位置也灵活多变。这样的作文片段也让学生体验到了写作的喜悦和成功感,有些写作的兴趣,写作的水平自然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了。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写作文离不开模仿和借鉴,模仿别人的写作方法,模仿别人的结构思路,模仿别人的语言文字,实现了“读”和“写”的融合,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勤于练笔,加强写作实践性

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共有八个单元,写八篇作文,这对学生要提高写作水平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寻找、挖掘教材中的习作资源,拓展延伸,设计阅读与写作的训练点,可以是一组对话、一个句式、一个段落、一处细节,甚至是一个标点的训练,可以是以一篇大作文带几篇同类作文的训练,可以迁移语言的表达形式,可以揣摩遣词造句的准确,也可以指导学生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外貌等进行细节描写,还要多给学生提供练笔的机会,让学生在阅读中习得方法,在练笔中运用方法,不断提高写作的实效性。

三年级第二篇作文是《我的自画像》,怎么才能将“我”介绍给大家呢?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首先,学生说要写出“我”的外貌,通过对例文的学习,学生发现介绍人物外貌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一般可以从整体到部分,一般人的身材、体重首先会给人留下比较深刻的印,我们可以先写。其次,会观察到人物的头发、脸型,最后关注到脸上的五官。脸上的五官是一个小整体,写的时候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一般可以从上到下,从中间到两边。那么是否需要将人物的外貌写得面面俱到呢?当然不是,教师可以随机在班级中选择一个孩子让学生观察,抓住被观察者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比如胖或者瘦,眼睛大或者小。再次,学生说要介绍人物的性格爱好。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互相说说学生最典型的性格爱好。有的孩子很调皮,有的孩子爱读书,有的孩子能写一手漂亮的字……学生不但找出了同学的性格爱好,还说出了活生生的例子加以说明。这样的训练,一篇介绍自己的作文就完成了。但这样训练就结束了吗?不,还不能停止。会介绍自己,那么会介绍别人吗?当然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在去写写别人,同学、老师、家长……都可以。

《要学会查“无字词典”》这篇课文,作者通过抓住聪聪和爸爸之间的对话,把爸爸教聪聪用无字词典理解词语意思的过程写得很具体。这是一个很好的写作训练点。教师可以训练让学生通过写人物间的对话将一件事情写具体。果然。学生将生活中的小事用对话表达了出来,有的孩子写自己和服务员的对话,写清了怎么挑选水果的过程,有的孩子就捐款把怎样捐款的过程写清楚了,有的孩子和妈妈讨论换啤酒瓶盖买啤酒的过程……

在学习《北大荒的秋天》时,学生学到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围绕中心句中心词抓住景物的特点展开细致描写。学完课文教师必须对这种构段方式加以训练。怎么训练呢?指导学生展开自主讨论,先抓住某一事物写一个中心句。“天上的白云真是千姿百态啊!”“春天到了,校园里百花盛开。”“田野里一派丰收的景象。” ……有了中心句,学生的思维之门就被打开了。有的学生写出了白云有趣的变化,有的写出了校园里五彩缤纷的鲜花,有的写出了田野里成熟的色彩……

练笔的形式很多,大作文、小练笔、生活日记都是很好的训练形式。对学生来说,大作文从难到易,循序渐进;小作文篇幅短小,形式灵活;生活日记生动有趣。

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课内课外阅读,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进行用字、遣词、造句、谋篇的综合训练,通过各种练笔形式,尽可能多地消除畏难情绪,帮助三年级孩子作文起好步。

作文畏难情绪 篇7

一、举重若轻, 帮学生建立“简单”认识

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与语文学习常常会有一些不一致, 而这种不一致由于语言习惯的原因, 进而就会成为学生英语学习中不大不小的障碍, 并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难学的想法。这种情况下, 教师要善于举重若轻, 不跟学生强调某个知识点有多难, 要怎么怎么注意, 而应当跟学生说“这个很容易”“其实就那么回事”等, 以帮学生在心理上建立“简单”认识。对于小学生的英语学习, 这一点尤为重要。

比如在最初学习音标的时候, 学生常常对音标符号以及发音感觉到有些困难。这些困难多是由于学生在认知和模仿过程中出现的, 因此教师要分别对待并提出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音标[l], 学生看到后的第一反应是英语字母, 而心中想到的就是l的发音, 这就是认知上的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而对于其发音, 除了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之外,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读的细节的模仿, 如将舌头的动作示范给学生, 用手势去模仿舌头的动作, 等等。一旦学生明白这一点, 困难往往就化解了。再然后, 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进行总结:同学们看看, 其实这个一点都不难, 只要我们认真仔细地琢磨技巧, 这些小问题我们都能很轻松地加以解决。

二、讲究技巧, 帮学生寻找“简单”方法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一定要帮学生寻找“简单”的方法, 而这是一个考验教师教学技巧的问题。教学经验表明, 只有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发现学习的方法, 才能给他的学习产生一个积极的动力。笔者通过这些年的探究, 发现角色扮演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具体运用就是:根据教材中对话内容或者文章内容, 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 然后根据自己的角色去揣摩每一个单词、每一个句子应当用什么样的语气说出。在这个过程中, 由于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到怎样更好地表现自己上, 因此对英语知识的注意反而淡了一些。但这种“淡”是有好处的, 因为在这样的过程中, 学生不会再对英语本身有压力, 而实际上又促成了学生对英语的掌握。

比如说在译林版三年级下册的教材中, 第一课就是“Learn to say”, 对于处于英语初学阶段的学生而言, 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是最好的。让学生在小组内, 根据教材上的角色进行分别饰演, 如让女生说“Come here, Wang Bing.What’s that on the desk?”让男生说“It’s tape.”而事实上学生在对话前的讨论过程中, 讨论得最多的就是“我要说哪一句?我该怎么说?你说给我听听, 让我学学”等, 在这样的过程中, 学生其实是在不断地重复所要说的内容, 但注意又不是放在这些内容有多难上, 因此客观上就促进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

当然, 除了角色扮演这一方法之外, 还有其它一些方法也很好。最关键的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喜好, 去判断并选择最适宜的方法, 以帮学生寻找到最为“简单”的方法, 以促进他们自身的学习。

三、注意总结, 帮学生形成“简单”意识

英语学习中的畏难情绪, 根本上还是学生在学习心理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畏难情绪, 这种情绪的化解需要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对症下药。笔者开出的解决方法就是帮学生形成“简单”意识。

如果说第一大点中说的“简单”认识还是停留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上的话, 那“简单”意识就更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心理中去了, 是从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最为基本的意识入手, 让“简单”成为学生英语学习意识的主导思想, 从而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那么, 简单意识怎样才能形成呢?文章开头就已经说过, 如果让学生自然地产生意识, 那学生产生的恰恰是与简单相反的意识, 因此, 关键就在于教师帮学生进行总结。例如在听力训练中, 笔者常常根据学生的表现去给予一些激励性的表扬, 以让学生感觉到一种成就感;又例如在学生的口语训练中, 笔者寻找到一些网络资源, 如网上最大的作业网站“一起作业吧”, 让学生在听力和口语游戏中通过自己的听与说, 去获得一种成就感。

作文畏难情绪 篇8

一、当代青年从小缺乏立志教育

调查问卷及访谈显示59% 的大学生心中没有长久铭记的、让自己学习的品行兼优的榜样, 大多是追星一族, 更加崇尚“颜值”。只有23% 的大学生心中有对未来的规划并有坚定实现的信念。有半数以上的大学生俺不找父母意愿选择的大学和专业。70% 以上的大学生从来没想过在经济上尽快独立, 到目前为止, 85% 以上的大学生没有自己打工挣过钱, 经济来源都是父母。

从小孩子的独立、自我生存意识不强, 甚至几乎没有。凡事找父母一切就解决了, 自己始终置身事外。在中国大环境的影响下、父母老旧的教育方式下, 孩子从小就没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 始终作为父母的附属品, 把父母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 用自己的兴趣、爱好等迎合父母的期盼, 父母一言堂的家庭还比比皆是, 真正民主的家庭有几许。孩子从来就没有时间、没有胆量、没有足够的思想去考虑父母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理念正确与否, 与时代合拍与否。父母, 乃至学校并没有细致、深入、长期地将孩子的理想教育放在第一位, 并没有协助孩子根据他或她的特长、兴趣、时代需求等及时、正确地不断引导孩子坚持或更正他或她们的志向, 尤其没有给孩子一个远大的理想憧憬, 并帮助孩子一点点向远大目标靠近, 让他或她一步步体会努力的成就感, 自我奋斗后的兴奋与快乐。

二、家庭教育走偏方向

问卷显示95% 的父母都过分疼爱孩子, 在家里几乎不让孩子做家务, 71% 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家庭生活水平中上等, 月零花钱基本在1800 元左右, 吃穿只占1 /4, 学习用品占1 /18, 其他开销占到1 /3。访谈中得知女生买化妆品和男生买烟酒的开销数目也不少, 他们还在旅游、娱乐、交友、宴请、购买时尚用品等方面花费很多。

根据以上的调查问卷回答情况及对学生的走访交谈, 我们深刻体会到家长或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根深蒂固。父母从来不问、不顾、不想、不理睬孩子的心理与需求, 一厢情愿地奉献自己全部的所谓真爱。父母的爱孩子真能承受的来吗? 没有人顾及孩子的感受。一个家庭最终培养的是品德优秀、行为端正、独立自主、能力过硬、技术精湛、适合群居、有益于社会进步的社会人, 不是父母的复制品或永远生活在父母羽翼下的雏鸟。父母一味地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环境: 充足的钱财、富足的生活条件、慵懒舒适的生活状态、较高的社会地位等。在幼小的孩子心里: 我已经什么都有了, 需要什么, 父母肯定会给我, 有了父母, 什么都不是事, 父母是万能的。甚至很多父母给孩子买好了楼房、汽车、安排好了工作, 有的媳妇也帮助找好了。孩子生下来后, 像个白痴似的等着就好了。这就是很多家长给孩子造成的心里印象。小时候, 例如家务这样的小事父母不屑于让孩子去做, 自认为“卑微的事”父母都代劳, 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做大事的, 这样才能培养高贵的人格, 谁知事与愿违, 天长日久, 孩子养成了好吃懒做、虚荣傲慢、华而不实的人。长大后, 他们自然也就没有拼搏、进取的心了, 现代有知识、有见识、有思想的年轻父母必须认真思考自己的家庭教育理念, 确定自己最终打算培养什么样的人, 再规划好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方法。

三、学校的德育教育力度不够

面对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 很多学校盲目的追求生源、追求经济利益, 忘了学校教育的根本是育人。很多高等院校已经把德育工作变成一种空洞的口号、一种美丽的装饰、一块应付上级检查的遮羞布, 缺乏本质上的、行动上的实践与落实。德育课也是滥竽充数而已, 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师生也一样不予重视, 教师上课是在走过场, 考试前学生猛背狂记, 及格万岁。没有真正将德育教育深入人心, 缺乏“德渗于行、行彰显德”的深入教育与践行。在重大的考试或大学录取新生时, 德育教育也没有占据明显的分数比例, 更鲜有学校采取一种更加有效的途径或方法来测试学生的品行, 以“德”为基点录取新生, 单纯看知识考试的成绩, 忽视了情商发展与教育。

四、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问卷中显示, 39% 的学生会逃避困难, 遇事经常从众; 26% 的大学生对什么都无所谓的态度; 22% 的学生有自己的想法, 但是缺乏行动毅力与决心; 只有13% 的大学生会坚持自己的选择且实践到底。其中有46% 以上的大学生长这么大没有遇到任何困难, 认为生活很顺, 许多父母得给解决了。在当今, 中国腾飞的时代, 老百姓普遍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有更好的条件提供给孩子, 中国式的父母也有充足的能力为孩子铺路、搭桥、架梯子。普遍很多家长互相比试, 看谁给孩子准备的钱多, 看谁给孩子找的工作好, 看谁有能力把孩子送到更好的学校, 靠的是关系与金钱。很少有人比试谁家把孩子培养的更独立、自立, 更有能力谋取自己更好的未来。家长错投了精力, 孩子接受到的思想就是: 我不需付出努力、不用费那个劲, 我父母把房子、车子和票子都给我准备好了, 工作也会安排我进某某单位, 我啥也不愁。结果造成当代青年好吃懒做、怕难等靠的坏习惯。

摘要:为实现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宏伟目标做好人才储备, 该论文采用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的方法积极在青年人的代表——大学生中寻找现代青年畏难等靠情绪的根源与问题所在。希望通过此调查, 青年人可以自省且从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教育环境方面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与帮助, 引起社会共鸣。

作文畏难情绪 篇9

一、寻找学生产生畏难和胆怯情绪的原因

在教学实践中, 我经过观察与思考发现, 学生产生畏难和胆怯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 父母的娇惯和溺爱使学生缺少锻炼, 导致意志薄弱, 遇到困难就退却。第二, 有的学生体能发展缓慢, 跟不上学习的要求, 在学习中困难较大, 失败的体验也比较多, 因此就对体育课产生畏难和胆怯情绪。第三, 学生缺乏一定的自信心, 有的学生总认为自己体质弱, 素质差, 技能水平低或者身体笨拙, 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是去刻苦练习和勤于思索, 而是退缩。第四, 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 如有的教师在新教授某个动作前喜欢提醒学生说:“这个动作难度较大, 比较难学”或“这个动作危险, 要注意安全”等, 教师的本意是让学生认真学习这个动作, 可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类似的动作, 心里没有把握, 听教师如此一提醒, 就会产生畏难和胆怯的情绪。第五是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 有些学生领会要领的意识差, 做出来的动作比较难看, 形成技能慢, 有困难不敢说, 而且又无法处置困难去学习技术, 使胆怯状态成为其主导心境。第六, 现在的学校、家庭都在为孩子的安全着想, 经常为孩子灌输一些安全知识, 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变得胆小怕事, 对于一些活动不敢有冒险精神。

二、教学手段要多样化, 教学方法要科学化

第一,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保护帮助法。这是克服畏难和胆怯情绪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之前, 教师就应该想到针对学生的畏难和胆怯情绪采取一些必要的保护措施, 对他们实施重点保护与帮助。尤其要针对不同的对象实施不同的保护措施。如对那些性格内向, 胆子比较小的学生, 教师在让他们练习的时候, 就不离学生左右, 让他们感受到教师随时都可以帮助他们, 保护他们;对那些身体弱小, 技能水平差, 荣辱感比较强的学生, 教师就要进行心理鼓励, 鼓励他们, 失败了也不要紧, 只要多练, 就可以成功。教师还可对他们手把手地传授技巧, 多鼓励、多欣赏, 让他们时时感受到自己也有成功的可能。一旦他们成功, 教师更要进行表扬激励,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第二,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降低难度法。降低难度法就是教师在教学时,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 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也就是在保证不改变基本动作的情况下, 降低器械的要求难度或多提供一些练习条件, 给予外在条件的帮助。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练习, 成功的机会就很大, 他们在体育课上的畏难和胆怯情绪就会有所下降。如教学跳山羊时, 把踏板拉近些, 降低山羊的高度;教学跳高时,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适当减低高度, 并对他们的动作标准适当放低;教学推铅球时, 可以用重量较轻的实心球等。这样学生练习时就不会感到太难。

第三, 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动作分解法。动作分解法就是将要求学生掌握的动作进行分步讲解, 让学生一步一步进行体会理解, 然后分步进行练习, 进行体验。如果遇到关键的动作, 教师可以再三进行示范, 力争让每个学生都分步体验。这样就有意识地降低了难度。这种方法就是能够把难度较大的动作“化整为零”, 学生在掌握好分解后的身体练习, 再进行完整动作的练习, 学习就比较容易掌握。

第四, 在教学中采用树立表率法。每个班级中都有一些素质比较好的学生, 他们身体素质好, 掌握要领比较快, 这时候, 教师除了自己示范外, 还可以让这些学生进行示范, 让他们来影响一些技术差、胆子比较小的学生, 这些学生看到同伴能做好, 而且没有危险, 自己的畏难和胆怯情绪就会逐渐消除, 从而大胆地进行练习。

第五, 在教学中采用激励评价法。在练习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运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来刺激学生。尤其对一些胆子小、素质差的学生, 一旦他们有一点进步, 教师就要及时鼓励与欣赏, 肯定他们的成绩与进步, 同时委婉地指出他们的不足, 提醒他们在做动作时要注意幅度与力量等等, 帮助学生分析动作失败的原因和指出克服的方法, 使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完成动作的速度、力量、节奏同步活动, 转移和分散学生畏难和胆怯的情绪障碍。

三、教师要善于观察与发现, 加强学生的心理训练

通过心理训练来调节情绪状态是排除畏难胆怯情绪的重要手段。为了防止学生畏难胆怯情绪的出现和发展, 除了加强课前准备之外, 教师还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首先是调整呼吸法。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怕动作难度大而胆怯, 练习时就会精神紧张, 往往会出现胸闷、气短、呼吸急促等, 这时教师就要耐心地帮他们有意识地放慢动作, 调整好自己的节奏, 让他们深吸一口气, 使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 进而缓和胆怯的情绪障碍。其次是自我调节法。利用练习间隙, 让学生自己轻轻地活动下手脚, 来回踱踱步, 还可以辅以简单的扩胸运动与伸臂弯腰动作, 以此来转移和缓解心理上的畏难胆怯情绪, 从而有效地稳定学习情绪。再次是自我提示法。当学生在练习时被畏难胆怯或某种消极想法所困扰时, 教师可以提醒学生, 在做动作之前, 自己在心里默默地说:“不要怕, 我能行!”这样学生的胆怯情绪也会消除一些。

作文畏难情绪 篇10

(一) “‘蜗牛’你的作文让我心碎!”

学校很多老师把孩子们带到二年级就不太愿意往上带了, 这是为什么呢?三年级的起步作文教学, 似乎是难于上青天!又是一次习作时, 你看:教室里这个孩子两手托腮, 冥思苦想中, 另一个孩子嘴咬铅笔, 不知所措……你再听, 来自老师们不绝于耳的埋怨:“哎, 这些小家伙就是在记流水账啊, 完全没有中心呢!”“这样的作文, 让我无能为力, 改得我心力交瘁啊!”“还不如找一篇给他抄, 这样也省事!”……面对大家的议论纷纷, 我忽然想起《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 (2)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 因为蜗牛每次总是挪动一点点。我催它、责怪它, 可是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仿佛在说:“人家已经用尽全力了!”我拉它、扯它, 甚至想要放弃它……三年级的孩子学习作和“小蜗牛”多么像啊!埋怨是没有用的!

(二) “老师, 我没有什么‘发现’!”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下的《习作三》写“我的发现”。例文是一个小学生刘常宁的习作《小草中的发现》, 小作者用一双充满好奇的眼睛, 发现草丛中可爱的小生命——正在造新房的蚂蚁和摆动长须的甲虫。小作者通过细心观察, 简洁描述, 展现了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草丛。本次习作就是运用《小草中的发现》这篇例文, 引导学生充分融入生活, 观察生活, 关注生活, 感受生活, 体验生活, 从生活中摄取鲜活的写作素材。

“人人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只要用心去观察生活, 你时时处处都会有新的发现。你在哪儿发现了什么?”“我发现春天来了, 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我发现春天到了, 冬眠的蛇和小刺猬就醒来了”……一个孩子慢吞吞站起来说小声地说:“老师, 我没有什么发现!”其他的熊孩子们哄堂大笑, 那个小家伙, 站在那不知所措, 低着头满脸通红。“你们的眼睛真亮, 有这么多的发现, 那么怎么把你的新发现写下来, 而且还要写得有意思呢?

(三) “意外惊喜——‘蜗牛’, 我爱你!”

来到了花园里, 孩子们不由得惊呼起来:“老师, 这里有许多蜗牛呢!”“哇, 真的是蜗牛啊!”“它脖子伸得好长啊!”“它们头上还有触角呢!”“科学老师说他们有许多的腹足呢, 可是用我们的眼睛根本看不见, 用放大镜才可以!”“它走路的时候会有粘液分泌出开!”“你用手碰它们的头, 他们就变成了”缩头蜗牛”啦, 哈哈!”“我猜它只吃草!”“不对, 它喜欢吃泥巴!”……“今天, 你们特别棒, 奖励你们和蜗牛相处一天, 你可以把它们带回教室几只, 但是要保护它们, 不可以伤害它们哦!”孩子们一蹦三尺高!

(一) 观察实践重过程, 让习作多一些情趣

苏教版习作教材力求每次习作, 从内容到形式, 都能贴近儿童生活, 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事可写, 并为儿童所喜欢。关键是激发表达兴趣, 将学生引入话题情境。习作内容尽量贴近学生生活,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重视培养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引导学生写放胆作文, 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作文形式的设计力求生动有趣, 为儿童所喜欢。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 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这就告诉我们, 要写好作文, 关键是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

因此, “多拣儿童快乐行!”带领、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中去观察, 学会表达, 才能写好习作!

(二) 放低要求重情感态度, 对习作多一些宽容

幼儿牙牙学语, 蹒跚学步, 需要家长的鼓励和宽容, 起步阶段的作文教学也要这样, 不能操之过急, 得慢慢引导、赏识和保护孩子习作的积极性。对起步阶段的作文, 教师要多一些宽容!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要千方百计鼓励孩子放开胆子写, 写真话、实话、心里话, 怎么想就怎么写, 能写多少写多少, 只要写了, 就是应该得到表扬。

能否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是衡量小学生习作最为重要的标准。所以需要强调的是孩子们写是自己的意思, 不是说官话、套话, 而是真话、实话、心里话。

(三) 例文引路重素材积累, 让习作模仿起步

儿童作文, 需要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虽然学生口头语言已有了相当的发展, 但若要他们用准确的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毕竟还有些困难。为此, 该教科书中年级段“习作”大都安排了“例文”。“例文”多来自小学生, 用的是孩子的语气, 写的是孩子的生活, 抒发的是孩子的感情, 且篇幅短小, 格调清新, 使学生读了倍感亲切。模仿起步能在理解和表达、学习与运用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 从而大大降低起步作文的难度。

俗话说:“喊破嗓子, 不如做出样子。”如果语文老师不喜欢写作, 怎么能了解学生在写作中碰到哪些困惑呢?起步阶段的作文, 老师也不妨尝试写一写“下水文”, 这样既能带动“小蜗牛”们的习作热情, 也能拿出一篇范文, 给孩子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四) 讲评作文重鼓励、让习作多一些赏识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数子十过, 不如奖子一长, ”只要习作中有写得好的句子, 用的准确的词语, 我都用红笔画圈圈。讲评时, 学生先自己读读老师的好词好句, 小组成员在夸一夸, 还请学生说一说还在哪里, 比一比谁得的红圈圈最多, 小组内竞争比赛, 班级的“作品秀场”里经常展示写得好的作文, 推荐孩子出去参加作文比赛等, 大家的积极性就很容易被调动起来。

作文畏难情绪 篇11

【关键字】学习兴趣;学习策略;分层教学;项目教学

TP311.13

《数据库应用技术》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类学生来说,不管从事一般文员、仓管人员、电子商务操作员还是从事ERP的应用等工作,都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科目。但其抽象性确实让学生感到困惑,加之目前有些教材章节内容单一枯燥无味、缺乏连贯性与系统性,引发学生不知道为何要学、学了有何用之惑,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如何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笔者将从以下方面论述: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策略是开启学生克服畏难情绪的钥匙。

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并伴随着积极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是学生学习与成才的动机源和催化剂。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面对学生的畏难情绪,兴趣更加显得尤其可贵。 为此,笔者在课程开设之初,设计了一份简单的“精彩生活,奥妙数据”调查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回答相关问题,化解学生对《数据库应用技术》是一门所谓“天书”的感叹。通过分类整理与分析,大部分学生对数据库知识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学生也明白了《数据库应用技術》研究的东西都是我们身边实际生活的内容。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笔者借着这个良好的开局,再精心展示笔者曾经开发并投入使用取得良好效益的《高明区自学考试监考系统》项目成果(如右图)。学生观摩后,个个都表露出浓厚的兴趣,欲展身手的样子,为笔者以后课程的开设播下了良好“催化剂”的种子。但“居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道理警示我们:教师激发学习兴趣时要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真正将其作为自己的教学艺术。如果说兴趣是“催化剂”,那么学习策略就是“斧子”。教师对学生学习策略指导从某种意义讲就是“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学习力。什么是学习策略?所谓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目前常用的自主学习策略有“支架式”、“抛锚式”、“随机进入式”、“自我反馈式”和“启发式”等多种。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进行有的放矢地指导。

二、深浅有度,分层教学是克服学生畏难情绪的有效途径。

现在中职学校的生源是来者不拒,有教无类。学生学习基础与能力参差不齐,知识技能学习中必然会出现吃不了现象的畏难情况,但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必然也会产生吃不饱的现象。“深浅有度,分层教学”是一种有效克服学生畏难情绪,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的有效途径。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笔者处理《数据库应用技术》教学时做到以下“二分层,双层结合”:

(一)教学内容分层,让学生都“吃饱,吃好”。根据教材,认真钻研分析,明确教材的前后联系,灵活地选择教法,合理地组合教材。将教学内容实施631模式,所谓631模式,就是“基础性知识与技能占60%,通过学生讨论与交流可以达到的知识与技能占30%,需要学生综合应用相关知识才能达到的技能占10%”,内容模块分为“基础篇,提高篇,综合拓展篇”。通过这种模式,让学生学得了,学得好。

(二)学生分层,让个性都发展。教学实践中学生们的基础知识与动手能力、兴趣爱好和项目特长不尽相同,他们的接受能力有快有慢,形成技能的过程也有长有短,如果用统一的教法和评价手段,实施“一刀切”是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有利于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提高。该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教师指定分层,分为“小助手”层和“进阶层”。由教师将学生基础知识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划为“小助手”层,这层的学生基本要求是完成提高篇学习内容,并能着力解决综合拓展篇的内容。将能完成基础篇内容,并可以进入提高篇学习学生划为“进阶层”。二是学生选择分层,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与完成学习内容的情况,升为“小助手”。让全体学生从各自的层面体验成功的愉悦。

(三)双层结合,让学生都提高。由于分层教学分组较多,作业面广,仅靠教师巡回辅导毕竟是有限的,始终有一大部分学生处于自己练习状态。因此在组织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小助手”层的作用,鼓励与引导“小助手”参与辅导“进阶层”的学生,双层结合进行教学,便于他们相互提高。对待学困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激起他们的上进心和自我表现欲望;对“小助手”层学生,要不断提高要求,调动他们的进取欲望。此种双层巧妙结合的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的共同提高,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学有所长,练有所得。

三、项目教学是解决学生畏难情绪的法宝。

项目教学法也叫任务驱动法、任务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以任务为主线,以解决任务而开展的各种活动。而大部分学生之所以畏惧《数据库应用技术》就是认为其“特抽象”。项目教学就是解决“特抽象”的法宝。笔者以《图书管理系统》项目(如右图)开发为主线,贯穿于数据库基础知识、数据库与数据表、数据表查询、创建窗体、设计报表、设计数据访问页、系统菜单设计等内容。将项目《图书管理系统》再划若干个子项目,子项目又精细划分若干个子任务,每堂课以任务驱动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通过“对照练习”与“拓展练习”强化为训练,完成“基础篇,提高篇,综合拓展篇” 教学模块,起到良好的效果,解决了大部分学生畏难情绪。笔者要提醒的是项目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实践可行的问题情境。从教学方法上看,教师设计问题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对问题解决的活动过程中,学习知识技能,激发学习动机,发展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的能力,注重项目的实用性,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掌握项目设计中的层次性和难易程度。要注意学生的个体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让学生有目的地获取学习材料。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项目”。因此,教师进行“项目”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等。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

(三)项目的设计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这一过程,先让同学们认识到自已完成项目所需知识和能力,然后让学生参与到项目的设计中来。这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此来提高学生上课时的专注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总之,笔者的近年教学实践证明,只要认真研究分析学生,专研教材,组织好学案与教案,勇于实践,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数据库应用技术》的畏难情绪还是可行的,可实现的。

【参考文献】

[1]《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与实现》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100875)马宁、余胜泉、何克抗。

[2]《分层教学的尝试应用》 刘坚 新浪网《中国体育报》节选。

上一篇:专业课教学的安全工程下一篇:地下结构顶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