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行为习惯

2024-10-02

饮食行为习惯(精选12篇)

饮食行为习惯 篇1

妊娠期糖尿病(GDM)指患者在孕期首次表现出糖代谢异常,对分娩结局产生严重影响[1]。对GDM患者进行营养健康教育,使其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安全。本文旨在探讨干预孕妇饮食行为和习惯,对孕妇血糖、血脂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丰南区2 01 2年1月至2 01 4年1 0月行健康检查的孕妇1024人,年龄20~36岁,平均26岁。孕前体重48~75kg,平均(57.5±0.6)kg;孕周6~9周,平均(8.1±0.2)周;均无先天性心脏病等影响本次观察的疾病。孕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我区伦理委员会批准。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508人,观察组516人;对照组有糖尿病家族史28人(5.5%),观察组有糖尿病家族史31人(6.0%);两组孕妇一般资料接近。

1.2 孕期干预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干预,包括定期孕检,指导营养补充、补钙。观察组予饮食行为和习惯干预4个月。内容包括合理饮食指导、监控孕妇体重、指导适量运动、营养教育。

1.2.1 合理饮食指导

指导孕妇均衡饮食结构,其中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20%,蔬菜量500g/d以上,糖类<50%,牛奶500ml左右。养成每天少食多餐的习惯,每天在两餐之间补充水果。注意粗细搭配,减少盲目进补,指导患者多食用海产品,如鱼、虾、海带等,同时每日指导孕妇进食适量坚果。

1.2.2 监控体重

每周监测体重,同时做好记录。根据体重变化调整饮食,将孕期体重增长的速率和总增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1.2.3 指导适量运动

指导进行适当运动,选择的运动方式应以舒缓、有节奏为主,且不可进行剧烈运动。可以选择散步、游泳、太极拳等。运动应由缓至急,运动前需充分热身。每次运动时间1小时左右,早晚各运动一次。

1.2.4 营养教育

教育患者孕期不是吃得越多越好,需要进行科学饮食控制,饮食即需满足孕妇和胎儿的各种生理需要,又不能加重胰岛负担,避免出现糖代谢紊乱而致餐后高血糖。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FP G)、餐后2小时血糖(2h PG)、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升高情况。观察两组GDM发病率、剖宫产率、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 P S S 1 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采用χ2检验,P<0.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升高率比较(表1)

观察组的FPG、2h PG、TG、TC、Hb A1c升高百分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GDM、剖宫产、ARDS发生率比较(表2)

对照组的GDM、剖宫产、ARDS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2,3],目前我国孕妇的饮食行为和习惯主要以禽肉类、蛋类以及高脂肪的油炸食品为主,而奶类及其制品摄入率较低,甚至有约1/3的孕妇从不停食用牛奶及其制品,坚果、菌类与藻类食物摄入量也非常低。孕期饮食行为和习惯失衡,易导致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发生率而出现GDM。GDM临床表现为妊娠后孕妇血糖血脂异常升高,胎盘循环将高浓度的血糖输至胎儿,使得胎儿体内的血糖水平升高,蛋白质、脂肪合成增多,但是胰岛素却无法输入,胎儿在高糖高脂的环境中生长发育过快,最终导致巨大儿。

妊娠期间的体质量指数>25、高血脂等均为发生GDM的高危因素,因此在孕早期进行饮食行为规范指导,有利于控制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减少GDM的发生几率。目前中国孕妇的饮食以“高营养为主”,从而导致蛋白质、脂肪之类的物质大量摄入,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比例下降,在摄入的碳水化合物中也以精细化米面为主,导致维生素A、核黄素和硫胺素摄入不足。

孕妇体重、肥胖与膳食摄入状况有关[4],孕期体重的增长也与胎儿体重呈正相关。有研究表明,体重控制良好的孕妇GMD、巨大儿及低体重儿的发生率显著降低[1]。而在孕早期即对孕妇进行体重管理,可以让孕妇营养摄入均衡,体重控制理想,从而保证出生正常体重儿。此外,还需指导孕妇进行适量运动,孕期定期进行轻缓地运动,可改善患者对葡萄糖的耐受程度,有助于控制血糖、血脂。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使患者了解食物的营养,在日常饮食中保持饮食均衡,从而提高营养护理效果[5]。

本文结果显示,孕妇予饮食行为和习惯的观察组血糖、血脂升高率及GDM、剖宫产、ARDS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说明规范孕妇饮食行为和习惯有利于控制孕妇的血糖、血脂水平,减少GDM、剖宫产、ARDS的发病率。

摘要:目的 观察孕妇饮食行为和习惯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丰南区行健康检查的孕妇1024人,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508人,观察组516人。观察组予饮食行为和习惯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观察两组血糖、血脂升高率及分娩结局。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 PG)、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升高率,GDM发病率,剖宫产、ARDS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规范孕妇饮食行为和习惯有利于控制孕妇的血糖、血脂水平,减少GDM、剖宫产、ARDS的发病率。

关键词:孕妇饮食行为,习惯,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

参考文献

[1]罗静.新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与围生期母儿结局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9):755.

[2]苏红梅.产科医护人员对孕期营养知识的认知调查[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1,22(3):182.

[3]尹如铁,李建,靳伟.孕妇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29(5):841.

[4]张琚,吴方银,熊庆.孕期营养素摄入的争议问题[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3,5(3):14.

[5]李青.认知观点、饮食习惯及体力活动对广东地区孕妇血糖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17(8):268.

饮食行为习惯 篇2

性别:______年龄:______工作:______

您好,我们是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的同学,我们此次想要研究中国饮食习惯和日本饮食习惯的区别。为此,我们出了一份调查问卷,想得到最真实的情况。题目不多,只需花费您两分钟的时间。谢谢合作!

一、选择题。(在合适的选项上打“√”)

1.你喜欢吃什么料理?

A.中国料理B.日本料理C.其他________

2.你喜欢吃荤还是素?

A.荤B.素

3.你喜欢吃什么口味的食物呢?

A.酸B.甜C.苦D.辣E.清淡F.油腻

4.在你的印象中,日本料理是什么风味的?

A.酸B.甜C.苦D.辣E.清淡F.油腻

5.在你的印象中,中国料理是什么风味的?

A.酸B.甜C.苦D.辣E.清淡F.油腻

6.你觉得哪种料理营养流失的少呢?

A.中国料理B.日本料理

7.你注重食品的营养吗?

A.是的,这很重要B.一般C.不注重,只要好吃就行

8.你觉得日本学生之所以比中国学生长得高,是和饮食习惯有关吗?

A.有关系B.没有关系

9.如果要订一份食谱,你认为哪种更好一些呢?

A.1、红烧排骨B.1、清炒小蒜C.1、盐水对虾

2、宫保鸡丁

2、青菜豆腐

2、蒜泥生菜

3、酸辣鲫鱼

3、水煮萝卜

3、芹菜炒肉

4、天目湖鱼头汤

4、紫菜蛋汤

4、西红柿鸡蛋汤

10.你常去肯德基或麦当劳吗?

饮食习惯与长寿 篇3

一、正确认识素食与长寿的关系

在我国传统的延年益寿饮食观中, 都主张吃素。世界上很多被公认的长寿之乡,如巴基斯坦克什米尔的平萨、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吉、我国新疆的一些地区的居民都是素食为主者,他们的主要饮食是粮食、蔬菜、水果和奶制品,节制肉食。素食为主有利于健康长寿的原因,主要是素食有利于消化吸收,患肠胃、肝胆及胰腺等疾病者少;吃素者食物中的脂肪含量和脂肪种类与肉食者明显不同,植物脂肪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胆固醇的吸收。所以心脑血管病发病率较低;植物食品含热量低,纤维素丰富,含致癌物质少,而且不少水果和蔬菜中还含有防癌抗癌成分,所以不但是减肥的法宝,还可对抗癌症。

虽然吃素有利于健康长寿,但近代多数学者认为,绝对吃素并不是上策,特别是体力和脑力劳动都很繁重的人。绝对素食容易造成蛋白质、铁、钙的缺乏,而不利健康长寿,对孕妇、儿童的健康尤为不利,对体质虚弱的老年人,也影响身体的恢复。所以,以吃素为主者宜适当多吃些豆制品、奶与奶制品以及鱼类等。

二、适当限制饮食是延年益寿的有效方法

美国老年问题研究专家通过五十多年的研究证明,限制饮食是延年益寿的有效方法。他发现,低水平(低热量)进食能调整多种生理功能,诸如生物细胞膜的结构、受体活性、激素水平、免疫能力、蛋白质合成和许多已知的由于年老而退化的功能。限制热量摄入,还可减少许多老年病如慢性肾炎和肿瘤的发病率。近年来,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潜心研究均表明,长期饱餐,身体肥胖、经常便秘,容易导致人的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应激能力减弱,还易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乃至罹患老年痴呆症等。据日本东京大学调查,大约有30%~40%的老年痴呆病人患有习惯性便秘,或在青壮年时食量偏大,常暴饮暴食,中年即开始“发福”。过食和暴饮暴食必然加重肠胃、肝胆、胰腺等器官组织的生理负担,也加重了大脑控制消化吸收的胃肠神经和食欲中枢的负担。同时也使流向胃肠的血容量增加,使脑细胞的血氧供应相对减少,心脏负担加重。过食和暴饮暴食不但易引起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还可引发胃穿孔、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心绞痛、心肌梗塞,甚至导致猝死。高脂肪饮食、精制的甜食和高盐饮食造成的威胁性更大。

专家认为,适当节食可有效地保护细胞膜的结构,并能很好地保存许多清除自由基的细胞酶和一些还原剂,保持细胞功能的完好,减少许多与年龄有关的发病因素的影响。此外,节食可减轻胃肠负担,使植物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受到良好刺激,促使内环境的均衡稳定,增强免疫力,从而达到延缓衰老之目的。但要注意,限食虽有利于健康长寿,但也不是吃得越少越好。在限食的同时,必须保证机体对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基本需要,每餐以七八成饱为宜。

三、不吃早餐危害多

不少人在长期的饮食习惯中不吃早餐或不重视早餐质量,这对健康是十分不利的。不管儿童、年轻人、还是老年人,不吃早餐者的营养水平明显偏低,容易出现营养不良,体能耐受力较低而肥胖程度反而较高,而且不吃早餐的中年人更易患胆结石等疾病。研究表明,不吃早餐的儿童和青年人体重超标的可能性是吃早餐者的2倍,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下降。不吃早餐者由于上午血糖偏低,易出现头晕、乏力等表现,因此也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四、偏食者寿命短

研究表明,主食以大米为主、很少吃杂粮及偏食特别严重的人,其平均寿命较短;喜吃甜食或口味特别重者(吃得过咸),其高血压、中风和胃癌的发病率较高;长期喜吃烫食,喜欢快速进食,常吃煎炸、熏烤及腌制肉类、鱼类和酸菜的人,患食道癌、胃癌者多。影响健康长寿。

五、常吃鱼及豆制品等食品的人寿命长

调查研究显示,长寿者往往是爱吃鱼或豆制品者,嗜吃全鱼(大多是小鱼)的人寿命更长。因为全鱼含钙丰富,可防止因年龄增大而出现的骨质疏松。大豆及其制品富含优质植物蛋白,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同时富含矿物质及B族维生素;长寿地区大多是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丰富的地区;常吃海藻地区的人患脑血管意外少,亦多长寿之人;喜进食各种黑色食品(黑米、黑芝麻、黑木耳等)和常吃荞麦地区的人,因其可预防动脉硬化,患心脑血管疾病者少,故也多长寿。

六、长寿之道:努力消除中国饮食习俗中的缺点

1国人大多吃得过成,平均每天吃盐大约10克以上,东北地区甚至达到18克,而世界卫生组织则建议每天食盐应控制在5克以下。吃得过成会明显增加高血压、胃癌等疾病的发病率。

2国人吃味精过多,增加了钠的摄入量,而钠元素和盐一样同样对人体有害。做菜时最好用鸡精、蘑菇精替代。

3集体进餐,互相布菜,增加了患传染病的几率。

4中国人喜吃动物内脏,内脏胆固醇含量高,增加了动脉硬化的患病率。

5烹调方式喜欢用煎、炒、烹、炸,喜吃炒菜和油炸食品,增加了患癌症的几率。一般认为,采用蒸、煮、煨、炖的方式更好。

6国人吃含脂肪较高的红肉(猪牛羊肉)较多,吃白肉(鱼、鸡等)较少。近年来中国人吃白肉的比例在增加,这是好现象。

7我国许多地区喜吃咸鱼、咸肉、咸菜等腌制食品,增加了患癌症的几率。

8不少人喜吃卤肉,而卤肉中所用肉桂、丁香、花椒等香料内含黄樟素,有致癌作用,患有感冒、热性疾病和肝病者也应少吃。

饮食行为习惯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招募志愿者的方法, 在广州市白云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募符合志愿者。共418人, 其中男性133人 (31.8%) , 女性285人 (68.2%) , 男女比例为1∶2.14;年龄18~70岁, 平均年龄 (41.98±14.78) 岁。

1.2 方法和内容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 采用一对一、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调查内容: (1) 一般情况, 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吸烟饮酒情况及家族史等。 (2) 饮食行为习惯及膳食调查:采用经信度和检测的定量食物频数问卷[2] (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 FFQ) 调查调查对象各类食物的摄入量。FFQ包括粮谷类、豆类、动物性食物 (畜肉、禽肉、鱼类、虾蟹贝类、鸡蛋及其制品、奶及奶制品) 、菌类及坚果类、蔬菜类 (深绿色叶菜、浅绿色叶菜、瓜茄类、根茎类、鲜豆类) 、水果类、饮料和酒类、食用油共8个大类118个条目。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 Data 3.1录入原始数据资料, 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3]计算出每个调查对象的每天各主要营养素以及不同种类食物的摄入量, 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社区医护人员饮食行为习惯及食物摄入情况

见表1、表2。

2.2 社区医护人员食物摄入量

本次调查社区工作人员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谷类181.01 g, 低于平衡膳食宝塔推荐量, 水果及乳类的摄入也明显不足;大豆类及坚果、畜禽类高于推荐量;蔬菜类、鱼虾类、蛋类和食用油摄入量合适。女性奶制品和水果摄入量明显高于男性, 但仍达不到平衡膳食宝塔推荐量。见表3。

注:a单位为g/ (标准人·日) 。

2.3 社区医护人员营养素摄入量

本次调查社区工作人员平均日能量摄入7 786.93 k J (1 861.12 kcal) 。其中男性8 026.17 k J (1 918.30 kcal) , 女性7 649.19k J (1 828.20 kcal) , 男性低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量[ (男:9 204.8 k J (2 200 kcal) ], 达到推荐量87.20%。女性稍高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量[7 531.2 k J (1 800kcal) ]。社区医护人员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为47.95%, 低于中国营养学推荐比例;脂肪供能比为34.91%, 高于推荐比例;蛋白质供能比为17.13%, 略高于推荐比例, 见表4。社区工作人员膳食纤维的日均摄入量为11.81 g, 胆固醇的日均摄入量为404.70 g, 蛋白质中优质蛋白 (动物性蛋白质和豆类蛋白质) 57.22 g (74.9%) 。三大供能营养素之间产热比例不平衡者达95.6%。

注: () 内数字为构成比 (%) ;1 kcal=4.184 k J。

3 讨论

3.1 饮食行为习惯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医务人员饮食行为习惯情况不容乐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4]建议, 早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 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不充足, 血糖无法维持较高水平, 会影响身心健康及工作学习效率, 而此次调查仅73.0%的人每天吃早餐, 略高于庞杰等[5]对攀枝花城市居民的调查结果。盐的消费量增高是高血压重要的危险因素[6]几乎已成为医护人员的共识, 但本次调查仍发现有47.8%的医务人员自评日常饮食偏咸, 每天摄入奶制品者约占20%, 每天摄入大豆及豆制品者仅占4.1%, 每天吃蔬菜者约有70%, 每天吃水果者约40%, 每天吃畜肉者约20%, 均低于文献[7]报道的结果;由此可见, 社区医护人员这个本应具有较高膳食营养知识知晓率的群体, 其膳食行为习惯并不比普通居民好, 有些方面甚至还不及普通居民。

3.2 食物摄入量

社区医护人员总体膳食特点是, 粮谷类、水果类、奶及奶制品的摄入不足, 蔬菜类、水产类、蛋类及食用油摄入基本符合推荐量, 大豆及豆制品、畜禽类摄入充足, 其中尤其需要关注的是粮谷类摄入明显不足和畜禽类摄入过量。成都市社区居民膳食调查显示, 居民食用油量超过膳食推荐量约60%, 粮谷类摄入符合推荐量, 蔬菜水果摄入不足[8];而广州市的其他相关调查也同样发现居民食用油量明显超过膳食推荐量水平, 并发现居民粮谷类摄入明显不足[9,10]。由此可见, 与社区居民一样, 医护人员食物摄入也存在明显的不合理现象, 但作为医务人员, 他们熟知食用油摄入过量与常见慢性病的关系, 因而特别留意自身日常饮食中食用油的摄入量。

3.3 膳食营养素摄入量

本次膳食调查发现社区医护人员总能量摄入男性稍低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量, 而女性比推荐量稍高。三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脂肪摄入量的供能比分别占47.95%、17.13%和34.91%, 即社区医护人员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比例偏低, 而脂肪与蛋白质比例偏高, 与文献[11]的营养调查结果类似。近年来, 膳食脂肪供能比的问题受得广泛关注, 研究表明, 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居民膳食脂肪供能比为35.00%[12], 同期广东省调查结果为33.00%[13], 本次调查社区医护人员脂肪供能比更高达34.91%, 提示膳食脂肪供能比偏高的问题亟待解决。已有大量研究证实膳食脂肪摄入过量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14,15], 因为, 控制膳食中脂肪的摄入量不仅是社区居民应该重视的营养问题更应成为医务人员营养问题的焦点。

饮食习惯调查问卷 篇5

1.你在最近一个星期吃了几次早餐?*

单选

A; 1次B:2次C:3次D:每天都吃E:都没吃

2.你认为吃早餐重要吗?*

单选

A:非常重要B:重要C:一般D:不重要

3.你认为经常不吃早餐的人,很容易发生一下那种疾病*

单选

A:高血压B:糖尿病C:低血压D:心脏病

4.在以下早餐中你会选哪几种?

A: 白粥,馒头B: 面条,汤粉

C: 热狗D: 煎饼,饼干

5.在某一正餐中,有以下几种菜,你会选哪几种?*

多选

A:猪肉,牛肉(瘦肉)B:青菜

C:火腿肉,咸鱼D:炸薯条,炸鸡腿E:青椒F: 海带G: 扣肉,肥肉

6.午餐和晚餐你以什么为主食?*

单选 A: 米饭B;馒头C;饼干D:面包

7.当你知道某种食物含有丰富的营养,但该事物口感一般,你会常吃它吗?* 单选

A:会B:可能会C:不会D:看情况而定

8.你觉得自己对菜肴盐度的要求如何?*

单选

A:很咸B:清淡C较咸

9.你认为最经济,最有效,最方便的补钙方法是?*

单选

A: 喝牛奶B: 吃鸡蛋C: 吃海鲜D: 喝豆浆

10.这一周你吃过的水果?*

多选

保护牙齿的饮食习惯 篇6

本栏撰写 中国医大附属第二医院营养配餐中心教授 王福先

饮食不合理是引起牙痛的主要因素之一,如甜食。喜欢吃大量的甜食,喝一些含糖量高的饮料、果汁,这些糖分很容易在牙齿表面存留下来造成龋齿(俗称“虫牙”),而引起牙痛。还有冷冻过的食物也应尽量少吃,如夏天很多人为贪食冷冻过的西瓜,就会出现牙痛的不适反应,由于西瓜性寒味甜,在低温下冷藏后,西瓜瓤里的水分会结成冰晶,食用时,口腔会受到突然的刺激,致使唾液腺与舌部味觉神经,牙周神经迅速降温,有时甚至出现麻木状态。这样会引起牙痛等不良反应。

孕妇饮食营养对胎儿的牙齿很重要。因为乳齿与恒齿均在胎儿期钙化,如果孕妇缺乏维生素D和钙,胎儿容易患先天性佝偻病,据调查,我国北方先天性佝偻病患病率为16.2%,胎儿牙齿钙化不全,出生后出牙晚,并且牙齿不坚固。婴儿期间如果缺乏维生素D,也容易患佝偻病,也会影响牙齿的发育。要给婴儿及时添加含维生素D丰富的辅食。如果天气暖和及时抱出户外,使婴儿接触阳光紫外线照射,在皮肤中合成维生素D。幼儿与儿童要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纠正挑食的不良习惯。要粗细粮搭配,要吃蔬菜,吃鱼、肉、蛋、奶,补充优质蛋白。最好喝强化维生素D的牛奶,既补充D,又补充钙,对牙齿发育很重要。根据儿童的牙齿发育情况,家长可以安排如胡萝卜、土豆、黄豆、水果等耐咀嚼的硬质食品,增加咀嚼的机会,对牙齿和颔骨增加锻炼,有利于牙齿的健康。

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策略研究 篇7

一、阐述当前我国幼儿在饮食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幼儿的生活中,饮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因为食物可以提供成长发育的营养素;维持体力,增强抵抗力;满足食欲。

由于目前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许多幼儿形成吃饭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家长对此不良行为束手无策。 有不少幼儿园教师也存在重教轻保的现象,忽视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幼儿身体营养比例失调,极大地阻碍了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意义

幼儿期是培养各种习惯的关键期,因为幼儿年龄小,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而培养各种良好的习惯最容易见效。 因此,我们要抓住关键期,对幼儿的良好饮食习惯进行培养,以便为幼儿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保证幼儿营养合理摄入的重要前提,饮食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生活习惯,而且对营养的摄入与吸收着有直接的影响,这不仅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同时也对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三、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策略

幼儿饮食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下一代人的整体素质、综合能力,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改变现状。

3~7岁的幼儿正处在身体生长 、智力发育的关键期 ,这个时期的幼儿新陈代谢旺盛, 生长发育与生活活动需要的物质和能量增多。 及时为幼儿提供所需要的营养是促进其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保证,而且良好的饮食习惯又是保证幼儿营养合理摄入的重要前提。

如何将保育与教育相结合,提高认识,实施科学育儿;家园同步,开展健康教育,纠正幼儿不良的饮食习惯,通过努力寻求培养幼儿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途径与方法是这次研究的根本所在,旨在通过研究,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健康成长。

1.家庭教育

( 1) 家长应安排好幼儿一日生活的作息时间 。 从饮食时间上 , 应养成幼儿定时吃饭的习惯,形成规律,这可使肠胃的运作更具有规律性。

( 2) 父母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结构要科学 。 人的社会化的早期经验,主要是通过模仿方式形成的。 幼儿饮食结构上的合理、均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饮食习惯和结构。 他们对父母的饮食行为和习惯耳濡目染。

( 3) 在进餐过程中 ,家长要教育幼儿集中注意力吃饭 。 在进餐过程中,不要让幼儿边吃边玩,应集中注意力吃饭,为了做到这点, 吃饭的环境不能太吵,以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为幼儿准备一条干净的小毛巾或手帕,以便幼儿随时擦手擦嘴,不能用手随便擦嘴。

2.幼儿园教育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对幼儿的饮食习惯要求是 :安静愉快地进餐,正确使用餐具,饭后擦嘴,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细嚼慢咽,咀嚼时不发出响声,不挑食偏食,不剩饭菜,就餐时不发出声音,不乱扔残渣,饭后收拾干净等。 所以,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应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与责任之一。

3.家园同步,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我们应尽可能地为幼儿创设锻炼机会, 并努力争取家长的配合。 在培养自我服务能力的同时强调集体文明意识的养育,鼓励幼儿做出符合成人要求的行为,让获得他人认同、肯定的外在动机和努力表现的内在动机形成合力,使内控、外控相结合。

亚健康护士饮食习惯调查分析 篇8

护士工作负荷重、风险大, 同时, 护士工作合作性较强, 工作中突发事件较常见, 工作节奏不易把握, 且需轮班作业, 是处于高应激状态的职业群体之一[1], 也是最容易出现亚健康的人群。护士身体健康是其胜任工作的必备条件。为了解亚健康与饮食习惯的关系,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定量研究方法对亚健康护士的饮食习惯进行调查分析, 以便为提高护士健康程度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的应对策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 于2009年3月在全院抽取97名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护士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均为女性, 年龄22~55岁, 工作年限3~35年。

1.2 方法

调查问卷根据营养保健师培训教材中“人体每日需求营养素的量”制定, 具有实用性。

2009年3月, 对黑龙江省医院全院护士发放亚健康问卷200份, 填写后立即收回, 从中选出100份有明显亚健康症状的问卷, 由营养师将问卷一对一发放给被调查对象。然后由调查者讲解调查目的、填写方法, 获得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 要求调查对象以匿名方式独立完成问卷, 并现场收回有效问卷97份。该问卷包括10个因子, 每个因子包括3个条目, 共计30个条目。10个因子分别为吃早餐情况、每日喝水量、水的种类、每次吃饭的量、食物的种类、每日吃食盐的量、每日吃蔬菜的量、每日吃水果的量、每日喝牛奶的量、每日吃蛋白质的量。护士饮食习惯各因子得分情况见表1。问卷采用3级评分制, 每个因子得分为0~10分, 8~10分为优秀, 6~7分为良好, 6分以下需要调整;各因子总得分80~100分为优秀, 60~79分为良好, 得分在60分以下的护士需要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 调整营养搭配, 护士10个因子总得分情况见表2。

2 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 10个因子中优秀率最高的是吃早餐情况和食物的种类;需要改进率得分最高的是每日喝水量, 其次是每日吃水果和吃蔬菜的量。从表2可以看出护士的饮食习惯, 优秀率仅占14.43%, 良好率占52.58%, 需改进率占32.99%。

3 讨论

由于职业关系, 护士被认为较普通人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与饮食相关的信息和知识, 因而在饮食方面应该趋于健康[2]。本调查结果不支持这一观点。护士总体饮食习惯不佳, 这是造成其出现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 护士需要尽快改变饮食习惯, 改善亚健康状态, 以适应护理工作的需要。

3.1 每日饮水量

10个因子得分中每日喝水量的优秀率排在倒数第四位。水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 是体内一切生理过程必不可少的介质。离开水, 一切生化反应都无法进行, 生命也就停止了。人体每日所需的水量随年龄、气候和劳动强度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为维持体内水的恒定, 人体摄入的水量必须能够补偿经呼吸道、皮肤蒸发和尿粪途径排出的水量。一般条件下健康成年人每日约需水2 500ml, 同时要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 不应等到口渴时才喝水。最解渴的饮料是煮沸后自然冷却的凉开水。喝水切忌大口狂饮。从调查中得知, 有的护士一天喝水量不到500ml, 或者是渴极了才喝水。有些护士喜欢喝各种饮料和果汁, 饮料和果汁中的水是蒸馏水, 而过量饮用蒸馏水则对人体十分有害。因为蒸馏水中不仅没有有助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和益生菌, 它还会溶解人体内的矿盐, 导致人体内矿盐缺失, 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和骨骼疾病。

水能调节体温, 帮助人体器官吸收摄入的营养, 排解毒素和多余的盐分, 冲掉人体积蓄的负面能量。水还能降低血压, 减少心脏病的发生。人体一旦缺水, 皮肤就会变得干燥, 人也更容易疲倦, 无法集中注意力, 甚至出现头痛、便秘、高血压、过敏反应、肾功能异常、泌尿系统感染、干咳、后背和关节痛等症状。

3.2 每日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

蔬菜和水果是人们日常的重要食物, 在膳食中占有较大比例。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较丰富的抗坏血酸、核黄酸、胡萝卜素和钙、钾、钠、镁等, 同时还富含膳食纤维、色素、有机酸和芳香物质等。每日吃蔬菜500g、水果250g才能满足人体对营养素的需求。调查发现, 有些护士进餐以肉食为主, 有的护士一天都不吃水果和蔬菜。这种凭自己喜好进食而不从营养角度出发的饮食习惯违背了进食原则, 是造成亚健康的直接原因。

3.3 每日食盐的摄入量

从表1可以看出, 每日吃食盐的量达优秀等级的只占36.08% (每日食盐摄入量<6g) , 需要改进的占23.71%。钠是食盐的主要成分, 从细胞分裂开始钠就参与了细胞的生理过程。氯化钠是人体最基本的电解质, 对肾功能有影响, 缺乏或过多则会引起许多疾病。

正常人每天摄入35~40g食盐可引起急性中毒, 出现水肿。意外盐中毒发生高钠血症的病死率为43%。水量为盐量的函数, 每天潴留20mmol/L钠, 每周可增加1L细胞外液。膳食盐过多可使血压升高, 血浆胆固醇水平升高, 脂肪清除率降低, 小血管脂质沉着, 胃酸分泌受抑制, 腹膜通透性改变, 胃黏膜上皮细胞破裂。长期过量进食食盐, 还可引起其他病理损害, 如视网膜病变等。

3.4 每日牛奶的摄入量

从表1可以看出, 有14.43%的护士不喝牛奶。营养学认为, 成人每天摄入1 000~1 500mg的钙最为适宜。补钙最好且经济安全的途径是通过食物摄入, 尤其是增加牛奶及其制品的摄入。牛奶含钙量很高, 每100ml牛奶平均含钙100mg左右, 且吸收率高。另外, 牛奶还可提供优质蛋白质、维生素 (A、B) 和微量元素 (磷、钾、铁、锰) , 有利于改善人体的整体营养状况。钙缺乏易导致骨质疏松与骨质增生。

3.5 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

从表1可以看出, 蛋白质摄入的良好率较高, 但仍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 其中4.12%的护士吃素, 以蔬菜为主, 禁食肉、蛋、海鲜类食物, 这也是造成其亚健康的原因之一。

蛋白质不仅能构成和修补身体组织, 而且是构成生理活性的物质。它既能调节渗透压, 又能供给机体能量。成人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约为50~70g。人体内蛋白质缺乏可造成: (1) 营养消瘦症。表现为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 肌肉萎缩, 皮肤干燥, 毛发稀少、无光泽, 常有腹泻、脱水、全身抵抗力低下, 易发生感染, 但无浮肿。 (2) 水肿型营养不良。表现为精神萎靡、反应冷淡、食欲减退、下肢凹陷性浮肿、皮肤干燥、色素沉着、肝脾肿大。

3.6 每日主食的摄入量和吃早餐情况

营养学的饮食原则是:早餐所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25%~30%, 且最好吃蛋白质高、有咸味的食物, 以补充肾气;午餐所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40%, 粗细粮搭配, 以素食为主;晚餐以碳水化合物和蔬菜为主, 以利于休息和睡眠。每餐应吃7~8成饱, 有利于胃的健康和减少心脏负荷。调查显示, 有26.80%的护士不吃早餐。从营养学角度来看, 年轻体力劳动者每天至少需要1 800kcal能量, 而能量是维持生命和从事劳动的根本。人体在消化和吸收方面有一定规律, 如果违背规律, 就会造成亚健康, 甚至引发疾病。

调查中得知, 24.74%的护士每顿饭吃得过饱, 这是造成急性胃扩张的主要原因, 也是心脏负荷过重的直接原因。

4 结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 护士的饮食习惯不科学且无规律是造成其亚健康的主要原因。现代护理学发展要求护士不仅具备人文护理理念、熟练过硬的技术、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等内在素质, 还需要有饱满的精神、高雅的举止、得体的言谈和优雅的礼仪等外在形象。这种良好外在形象的基础是精神而挺拔的身姿, 含胸驼背、无精打采的护士不易获得患者信任与尊重[3]。所以护士必须掌握营养学知识, 尽快调整自己的亚健康状态, 并能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合理饮食。

参考文献

[1]Wheeler HH.Areview of nurse occupational stress research[J].Br JNurs, 1997, 6 (11) :642~645.

[2]周晓荣, 朱云霞, 李金娜.护士健康生活方式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3 (4) :340.

黑河学院大学生饮食习惯调查 篇9

本文对黑河学院部分在校大学生的饮食习惯进行了调查研究, 以期为正确指导大学生合理饮食提供理论根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 抽取黑河学院在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专科生、本科生共900人进行问卷调查, 获有效问卷828份, 有效率为92.0%。调查对象中男生390名, 女生438名。

1.2 方法

1.2.1 营养状况调查

采用体质指数[1] (Body Mass Index, BMI) 评价学生的现时营养状况, 判断标准为:BMI<18.5为营养不良, 18.5-25.0为正常, >25.0为超重、肥胖。

1.2.2 问卷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 由调查对象在答题卡上对号填写。内容包括学生的一般情况 (性别、年龄、学历、身高、体重) 及日常饮食行为。

1.2.3 统计分析

所有答题卡通过计算机获取数据, 建立数据库, 利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及x2检验等相关性统计。

2 结果

2.1 营养状况

调查总人数552人中营养正常378人, 正常率为68.48%;营养不良150人, 不良率为27.17%, 超重及肥胖有24人, 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35%。男女生营养不良依次有24人和126人, 分别占男女生总人数的21.05%和28.7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超重、肥胖各有12人, 分别占男女生总人数的10.53%和2.7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饮食行为

2.2.1 饮食行为总体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 71.74%大学生有每天食用早餐的习惯, 14.43%大学生早餐不规律, 13.83%大学生没有食用早餐的习惯。大学生中35.87%进餐时间较快, 14.13%进餐时间较慢, 50.00%进餐时间适中。每日以纯净水为主的占39.06%, 以果汁、碳酸等饮料为主的占31.25%, 以白开水为主的仅占29.69%。每日饮水量少于1000ml的占72.83%, 饮水量在1000~2000ml之间的占22.83%, 饮水量高于2000ml的占4.35%。52.17%的大学生能够做到荤素搭配, 有17.39%的大学生以素食为主, 有30.44%的大学生以肉食为主。27.17%的大学生口味偏重, 17.39%的大学生口味偏淡, 有55.43%的大学生口味适中。对于方便面等油炸食品的饮食习惯是平均5.84次/月。对于麻辣烫、过桥米线、火锅等酸、辣等强刺激性食物的饮食习惯是平均6.79次/月。对咸菜、泡菜、咸蛋等腌制食的饮食习惯是平均5.22次/月。每周平均食用的水果量为2.19kg。每周平均食用的蔬菜量为2.45kg。

2.2.2 男女生饮食行为比较

57.89%男生和75.34%女生有食用早餐的习惯,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11%的男生和34.25%的女生进餐速度较快,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餐中, 有57.89%的男生和50.68%的女生注意荤素搭配,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5.26%的男生和20.55%的女生以素食为主, 有10.53%的男生和5.48%的女生以肉食为主,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餐中, 有31.58%的男生和26.03%的女生口味偏重, 有10.53%的男生和19.18%的女生口味偏淡,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方便面等油炸食品的饮食习惯是男生平均7.11次/月, 女生平均5.5次/月,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麻辣烫、过桥米线、火锅等酸、辣等强刺激性食物的饮食习惯是男生平均4.68次/月, 女生平均7.3次/月,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咸菜、泡菜、咸蛋等腌制食的饮食习惯是男生平均5.26次/月, 女生平均5.20次/月,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每周平均食用的水果量男生为2.03kg, 女生为2.24kg。每周平均食用的蔬菜量男生为2.74kg, 女生为2.36kg。

3 讨论与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 黑河学院大学生营养不良率和肥胖率均低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大学生的平均水平[2]。男生与女生在营养不良率及肥胖率上的差异明显, 这可能与男生注重肉食摄取、对形体无特殊要求, 女生注重素食摄取、注重保持身材有关。女生的这种做法大大增加了女生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调查中发现, 黑河学院大学生不食用早餐率明显低于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3]。学生食用早餐状况良好。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07) [4]中建议成人每日需食用蔬菜300~500g, 食用水果200~400g。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整体的蔬菜、水果摄入量均能达到《指南》的要求。但食用的总量均处于《指南》中所要求的下限。

调查显示, 有27.17%的大学生口味偏重, 这可能与学生大多为北方学生有关, 这将为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埋下隐患。对于方便面等油炸食品的饮食习惯的男女差异可能与男生与女生对营养知识的认知不同有关。对强刺激性食物的饮食习惯的男女差异可能源自于女生对辛辣、强刺激性食物的偏好。

4 结论

调查显示, 黑河学院大学生营养状态整体水平较好, 大多数学生体质量指数正常, 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超体质量和低体质量的问题;饮食行为中有不健康膳食行为的人数存在一定的比例, 不少学生的饮食习惯还有待改善。调查显示, 有91.30%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营养健康教育课程, 有7.61%的大学生认为应保养健康教育课可开课不开, 只有1.09%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开设营养健康教育课。可见,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摘要:对黑河学院828名在校大学生的饮食习惯调查的结果显示, 学生整体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7.17%, 女生高于男生, 肥胖及超重整体发生率为4.35%, 男生明显高于女生,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学生中还存在有不食早餐、口味偏重、膳食结构不合理等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待改善。

关键词:大学生,饮食习惯,营养不良,肥胖,膳食结构

参考文献

[1]陈炳卿.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第四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2]李素景, 朱惠兰, 等.大学生营养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07, 4 (4) :50-51.

[3]武莹浣, 孔兵, 等.大学生营养膳食调查分析评价和应对策略[J].科技资讯, 2009, 31:204-205

饮食行为习惯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饮食心理认知,饮食行为,调查

所谓认知一般是指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 包括信念和信念体系、思维和想象。由于文化、知识水平及周围环境背景的差异, 人们对饮食营养相关知识及问题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 不同的认知就会滋生不同的情绪, 从而影响人的行为反应。行为受制于认知, 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决定因素, 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和由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观念可以纠正不良的饮食行为。大学生是青年中文化层次较高、思想观念开放的群体, 对未来社会具有重要影响, 他们对饮食营养相关知识及问题的认知好坏尤为重要。为探讨大学生饮食心理认知的状况, 了解饮食心理认知的影响因素, 分析饮食心理认知与饮食行为的相互影响作用, 笔者于2012年对某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某医学院在校大学生1 096人作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中男生495名, 占45.2%, 女生601名, 占54.8%;年龄17岁~26岁;城市学生323名, 占29.5%, 农村学生773名, 占70.5%;独生子女占16.6%。

1.2 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 经预调查后修订而成。内容包括学生的一般情况、饮食心理认知及饮食行为, 其中饮食心理认知题9题, 每题认知良好得4分, 不良得0分, 满分为36分, 分为2个等级:良好 (25~36分) 、不良 (0~25分) 。饮食行为题10题, 每题回答很积极得4分, 较积极得2分, 不积极得0分, 满分为40分, 分为2个等级:较好 (20~40分) 、一般 (0~20分) 。父母文化程度高中及高中以上为高, 高中以下为低。每月的伙食支出和零食花费判定标准为:≤400元/≤100元为低、>400元/>100元为高。每月吃西式快餐的次数<2次为少, ≥2次为多。由营养专业教师进行调查, 采取现场发放、不记名填写、现场收回调查表的形式。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饮食心理认知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 096份, 回收有效问卷1 096份。

2.1 大学生饮食心理认知的分布情况

50.8%的大学生饮食心理认知良好, 96.9%的学生关于价格越高的食物越有营养有良好的认知, 94.7%的学生对早餐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 93.4%的学生关于吃得好就是营养好有良好的认知, 如果对健康有益, 91.4%的学生愿意改变饮食习惯, 89.3%的学生对营养知识的态度良好, 64.6%的学生想使自己的饮食习惯更符合营养要求, 46.6%的学生饮食的目的良好, 44.3%的学生对饮酒有正确的认知态度, 对于选择食物最主要的依据仅有14.1%的学生有良好的认知。

2.2 不同性别大学生饮食心理认知的分布情况

对营养知识的态度良好的男、女大学生分别占82.6%, 94.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2.477, P=0.000) ;想使自己的饮食习惯更符合营养要求的男、女大学生分别占56.6%, 71.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25.471, P=0.000) ;关于价格越高的食物越有营养有良好认知的男, 女大学生分别占95.2%, 98.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9.158, P=0.002) ;饮食目的良好的男、女大学生分别占40.2%, 51.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4.380, P=0.000) ;对早餐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的男、女大学生分别占92.3%, 9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0.243, P=0.001) ;对饮酒有正确认知态度的男、女大学生分别占29.1%, 56.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83.133, P=0.000) 。对健康有益是否愿意改变饮食习惯等没有显著性差异。

2.3 饮食心理认知影响因素相关分析

饮食心理认知良好的男、女大学生分别占37.8%, 61.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1.447, P=0.000) ;饮食心理认知良好的城市、农村大学生分别占57%, 48.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919, P=0.009) ;饮食行为一般, 较好的大学生分别占40.3%, 60.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6.456, P=0.000) 。不同家庭结构等的心理认知情况没有显著性差异。

2.4 饮食心理认知对饮食行为总分相关分析

对营养知识的态度良好、不良的大学生分别占53.1%, 35.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2.401, P=0.000) ;关于对健康有益是否愿意改变饮食习惯认知良好、不良的大学生分别占53.1%, 32.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5.180, P=0.000) ;关于是否想使饮食习惯更符合营养要求认知良好、不良的大学生分别占55.9%, 42.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7.345, P=0.000) ;对价格越高的食物越有营养认知良好、不良的大学生分别占51.9%, 32.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030, P=0.025) ;饮食目的良好、不良的大学生分别占63.8%, 4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8.987, P=0.000) ;选择食物最主要的依据良好、不良的大学生分别占71.4%, 4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29.122, P=0.000) ;关于早餐是否重要认知良好、不良的大学生分别占52.7%, 25.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5.833, P=0.000) ;对待喝酒的态度良好、不良的大学生分别占56%, 4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7.711, P=0.005) 。关于是否吃得好就是营养好认知良好、不良的大学生的饮食行为情况没有显著性差异。

2.5 饮食行为对饮食心理认知总分相关分析

每月的伙食支出低、高的大学生分别占53.9%, 47.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000, P=0.046) ;从不、偶尔和经常看关于营养和健康饮食读物的大学生分别占14.7%, 49.5%和69.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1.907, P=0.000) ;从不、偶尔和经常给亲人或周围人膳食指导的大学生分别占24.6%, 47.3%和82.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84.119, P=0.000) ;在超市、其他地方购买食品的大学生分别占57.7%, 40.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32.439, P=0.000) ;每天吃早餐、不是每天吃早餐的大学生分别占57.4%, 32.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1.588, P=0.000) ;晚上加餐、不加餐的大学生分别占46%, 53.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663, P=0.010) 。在不同地点吃早餐等的大学生的饮食心理认知状况没有显著性差异。

2.6 饮食心理认知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饮食心理认知的影响因素有来源地、母亲文化程度以及性别, 其中来源地和母亲文化程度是保护因素, 性别是危险因素。

3 讨论

调查发现, 有近一半的大学生饮食心理认知状况不良。饮食心理认知状况与来源地、母亲文化程度以及性别密切相关。城市大学生的饮食心理认知状况比农村大学生好, 这与两地大学生的经济状况和消费情况有关。经济状况好或饮食消费高的城市大学生可能更注意营养和合理饮食。母亲的文化程度影响着一个家庭的饮食搭配及其子女饮食的合理程度, 且母亲与饮食有关的行为密切影响其子女对饮食行为及营养的心理认知情况, 有研究表明父母的提示对其子女选择食物有较大的影响[1,2,3]。大多数饮食心理认知题男女生认知良好率均有差异, 这种性别差异可能与女生更注重外表美, 希望体态苗条、身材好、皮肤好, 从而更注重饮食和营养的心理有关。本调查结果表明, 饮食心理认知状况与饮食行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关联。其中大学生对绝大多数饮食心理认知题认知是否良好都与其饮食行为有显著的关联, 大多数饮食行为也与饮食心理认知状况有显著关联。应加强大学生饮食心理认知的正确引导, 大力进行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 以科学的营养知识, 适合本国国情的饮食文化, 通过各种形式, 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心理认知和饮食习惯, 尤其是男大学生和农村学生, 并帮助其改变不良的饮食行为, 从而使其饮食心理认知与饮食行为之间形成良性的循环。

参考文献

[1]Klesges RC, Coates TJ, Sturgeon-T illisch J, et al.Parental influences on children&apos;s eating behavior and relative weigh[J].Appl Behav Anual, 1983, 16 (2) :371-378.

[2]Hertzler AA.Children&apos;s food patterns-a review:ⅡFamily and group behavior[J].Am Diet Assoc, 1983, 83 (5) :555-560.

好习惯与饮食安全 篇11

带着百姓日常饮食与食品安全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食品科学专家汤华成教授。

记者:现代工业社会替代了古代的农耕社会,不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然而却出现了食品安全的社会问题?能从专业的角度解释一下吗?

汤华成:追本还得溯源,过去是自产自食,自己对自己负责,这是一种自然境界。而今社会结构和形态发生了变化,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带来的就是快餐文化。

我们经济总量很高,但人均经济总量并不高,对高档的食品消费还没有达到需求点,更多的是低层次的食品需求。还有就是不良的食品生产循环。食品无论生产环节,还是销售环节都存在许多安隐患。如《食品衛生法》仅对104种农药在粮食、水果、蔬菜、肉等45种食品中规定了允许的残留量,总含291个指标;而国际食品法典则对176种农药在世界范围内75种食品中规定了2439条农药残留标准,这是食品源头生产上的差距,生产加工上的差距就更大了。

记者:这与我们的生活生产习惯有关,那怎样改进呢?

汤成华:当然源头的事还得从源头做起,从农产品、畜产品的种植、养殖抓起。比如美国的农业是有植物医生的,农作物有什么病需要诊断,对症下药;我们国家一旦农作物发生病虫害,大多数农民则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治疗,这种药不行,则再换,这样既没有标准,也没有规范的操作方法,致使大量的药物残留。再如俄罗斯,对农药的限制极其严格,种庄稼的时候,很少用农药。

因为我们人口原因,必须先解决粮食安全的问题,保证人们的日常生活,之后才是食品安全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食品安全的问题从三个方面入手:加强政府法制监管、引导百姓改变饮食观念和习惯、提升社会公民道德素养。

记者:您能解释一下如何改变百姓的饮食观念,养成新的科学的饮食习惯呢?

汤成华:简单谈一谈饮食习惯:几千年来中国人非常的重视饮食,一位资深法国营养专家说:“一个民族的命运,要看他们吃的是什么和怎么吃。”中国人重视的是食品的色香味形,还有“不时不食”,不吃非时令的食物。这种习惯是很好的,如果加入科学的营养饮食,注意营养标准的应用,还有就是回归厨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尽管我们讲究食疗、食补、食养,重视以饮食来养生强身,但我们的烹调术却以追求美味为第一性要求,致使许多营养成分损失于加工过程中。而西方人于饮食重科学,重科学即讲求营养,故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进食有如为一生物的机器添加燃料,特别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各类无机元素的含量是否搭配合宜,卡路里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分吸收,有无其它副作用。这些问题都是烹调中的大学问,而菜肴的色、香、味如何,则是次一等的要求。

饮食行为习惯 篇12

当代大学生因缺乏营养知识、饮食摄入不当造成的营养性疾病的人数并不少见, 尤其是慢性营养不良, Ca、Fe等矿物质的缺乏, 维生素A、C等维生素的缺乏以及营养过剩引起的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年轻化的潜在风险增加[1]。基于大学生学习和接受知识能力强, 适当的营养教育可以引导和帮助他们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 并将学到的营养知识传播给身边的人群, 带动身边的人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2], 针对这一情况, 课题组以欧洲营养学会推荐的FIVE A DAY (每日五果蔬) 计划为教育内容开展本次调研项目, 探讨营养教育对大学生意识及行为的影响[3]。课题组希望通过“知识传授—信息接收—行动执行”这一营养教育方式, 改变目标人群的饮食摄入状况, 达到消除疾病隐患, 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最终目的。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课题组针对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医学院的全日制一、二年级年级学生, 根据自愿原则, 随机抽取80名, 开展营养教育相关讲座。其中男生32人, 占40%, 女生48人, 占60%。

1.2 方法

按照课题组查阅文献掌握的大学生的蔬果食用习惯、食用态度及营养教育程度方面的情况, 根据时间前后, 设计3份调查问卷, 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接受营养教育前后对果蔬营养知识的知晓度、信度和行动力改变的情况, 所定数据经过文献查阅﹑讨论和预试验后定稿。调查时间分别为营养教育讲座前, 营养教育讲座一周后, 以及营养教育讲座六个月后。问卷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采用现场发放, 解说, 填写并及时收回。

问卷题目主要涉及被调查人对营养教育的关注度、平时的蔬果摄入情况以及影响摄入因素等内容, 课题组对调查对象进行了随访, 期间对他们的饮食行为不作任何干预。3次问卷调查, 共计发放了240份问卷, 回收问卷230份, 回收率为95.8%;有效问卷206份, 有效性为85.8%。

1.3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0进行数据的录入﹑整理和分析;通过医学统计学检验方法来处理分析调查所得的数据。

2. 结果

2.1 营养教育对大学生短期内的饮食意识和行为有较大的影响

2.1.1 课题组分别在营养教育后1周和和营养教育后六个月对受教育者的饮食意识和行为进行调查比较 (表1) 。

调查数据表明, 营养教育对女生的健康饮食行为在短期内效果明显, 对男生的短期影响效果不佳。

*:P<0.05

2.1.2 课题组分别在营养教育前、营养后一周和营养教育后6个月对受教育者每天的食用蔬果种类的情况进行比较 (表2) 。

数据显示, 在进行营养教育一周后选择水果种类小于4-5种的人数比在教育前减少了16.8%, 选择大于4-5种的人次上升了16.8%。而在营养教育讲座6个月后, 学生对蔬果种类选择和讲座前比相差不大 (p>0.05) 。

*: (P<0.05) **:P>0.05)

2.1.3 图1查显示, 营养教育之后, 被调查者的营养意识明显增强 (P<0.05) 。根据营养价值选择蔬果的百分比由教育前的2 2. 2%上升到44.4%。而“选择喜欢吃的”人数教育前与教育后相比下降了18.1%, “有什么吃什么”的人数在教育后较教育前下降了28.4%。

2.2 营养教育对大学生长期蔬果摄入行为影响不明显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营养教育讲座后较长时间, 大部分在短期有饮食摄入改变的被调查者又恢复到营养讲座之前的饮食习惯, 尽管大部分被调查者对水果蔬菜摄入的认识比例上升明显 (p<0.05) 。

通过调查发现影响大学生蔬果摄入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季节变化对果蔬摄入有明显影响, 原因包括不同季节水果种类的不同, 对某些水果有偏好; (2) 学校食堂及校内超市等提供的蔬菜水果种类比较局限, 水果价格偏贵; (3) 部分水果食用不便怕麻烦等等。

3. 讨论

均衡合理的营养和科学的膳食是大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1], 他们的营养知识水平直接影响到自身的饮食行为, 从而影响身体生长、发育及学业。

本课题组通过对招募的志愿者开展‘Five A Day’ (每日五果蔬) 的营养教育并进行数据统计, 探讨营养教育对高校学生饮食的影响。结果显示, 营养教育对全日制低年级大学生短期内的饮食行为改变有着较大的影响, 与已有文献报道的结果一致[4,5]。在本调查中, 饮食教育对女生的影响明显超过男生, 学生选择水果时考虑营养价值的人数增加了一倍。课题组分析,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种:首先, 大学生群体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 接受营养教育之后能马上投入到行动中去, 表现为开始注重饮食。其次, 课题组的调查对象为医学院的学生, 本身对健康状况相对重视[6]。

调查显示, 营养教育结束半年后, 大学生的蔬果摄入几乎恢复到营养教育讲座之前的水平。课题组认为, 单次的营养教育对普通人群的影响有限, 随着时间的延长, 在营养教育中学到的营养知识, 会逐渐淡忘, 表现在健康饮食行为的改变上有所懈怠, 需要不断刺激加强这一概念, 才能达到长期维持的程度。

从长期来看, 针对大学生在选择食物时, 有积极的态度, 却缺乏实际执行这一现象, 显示大学生对健康饮食的态度、知识和行为之间仍旧存在差异性[7]。在高校, 外在的客观因素对大学生的水果蔬菜摄入有重要影响。正如被调查者在问卷中提到的, 学校及周边超市提供的水果种类选择余地有限, 价格偏高;食堂的蔬菜种类不够丰富, 再加上大量同时烹饪, 其做法和口味上往往比较单一, 减少了学生对蔬菜摄入的选择, 水果蔬菜的保鲜、季节、食用方便程度等也影响学生对蔬菜水果的摄入[6]。

根据上述外在客观条件, 如果在普及正确的营养知识同时提供相应的物质条件, 对改善其饮食摄入习惯会有很大帮助。例如, 改善学校餐厅蔬菜的烹饪方法和增加蔬菜供应的种类, 增加校园水果供应点、适当降低水果售价, 以及提供便于食用的加工产品 (比如给水果去皮、切块或小份水果组合贩卖) , 均能提高学生对蔬果的摄入, 从而逐步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2001年~2006年在英格兰推行的‘Five A Day’ (每日五果蔬) 计划, 已经证实了营养教育和饮食供应相结合对改善饮食结构的积极成效[10,11]。

4. 结论

综上所述, 针对大学生的营养教育是一个长期不断进行的过程, 需要开展不同措施来实现普及和巩固健康饮食的最终目的。

因此, 增加营养教育的频率, 定期开展有关营养教育的讲座;通过纸质宣传资料、电子媒体等多种方式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学校 (如食堂, 超市等) 增加蔬果的种类以及供应量等措施, 均能促使在校学生选择更加健康营养的饮食。只有从根本上认识营养对健康的重要性, 才能真正的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摘要:[目的]探讨营养教育对高校大学生短期和长期饮食行为改变的影响。[方法]对随机抽取的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医学院80名在校生开展营养讲座, 分别在营养教育前、营养教育后1周、营养教育后6个月对他们进行问卷统计分析。[结果]营养教育对大学生短期内的果蔬摄入意识和行为有较大的影响 (P<0.05) 而对他们长期的饮食行为改变影响不明显 (P﹥0.05) 。[结论]营养教育对高校学生短期的影响效果比长期明显。针对目标人群除定期进行营养教育外, 改善饮食种类、数量的供应或许会起到更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营养教育,短期,长期,饮食习惯

参考文献

[1]于振涛, 怀丽华.大学生的膳食营养与营养教育[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3)

[2]杨丽琴.营养教育对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J]中国科技信息, 2010, (20)

[3]Jeremy L.Simply eating your five a day will not protect you against cancer[EB/OL].http://www.independent.co.uk/lifestyle/health-and-families/health-news/simply-eating-your-five-a-day-will-unotu-protect-you-against-cancer-1937600.html, 2010-04-07/2011-12-18

[4]汝骅.基于学校课程的营养教育效果评价[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 25 (4)

[5]沈青文, 郭宏, 刘蕾.我国大学生营养教育现状[J]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1.13 (2)

[6]梁惠琦, 义家运, 甘建华等.大学生营养与营养教育研究进展[J]内科, 2008, 3 (4)

[7]王华, 杜刚, 秦津等.2009某高校分校大学新生营养状况调查[J]营养与食品卫生, 2009, 36 (16)

[8]Douarin E.On the Impact of the Five a Day Campaign:Evidence from a Dynamic Engel Curve Analysis.Report.Imperial College Wye Campus, University of Kent.2008

上一篇:经验途径下一篇:行为识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