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疾病护理

2024-08-01

肛肠疾病护理(精选10篇)

肛肠疾病护理 篇1

大多数肛肠疾病患者需经手术治疗, 他们或多或少存在恐惧或焦虑心理, 护士在患者入院时为其介绍科室的特点、技术力量、手术的必要性等, 并可通过其同病室术后患者亲身体验来作为活教材, 减轻患者的恐惧或焦虑情绪[1]。临床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 应引起重视, 临床施护包括如下内容:

1心理护理

1.1 心理护理的必要性

1.1.1 帮助患者克服害羞心理, 使检查和诊断工作顺利进行

肛肠疾病的特殊性使很多患者有害羞心理, 尤其是女性患者, 对各种检查如肛镜、指诊等存在恐惧心理。在检查前需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检查的目的和必要性, 介绍检查方法并采取必要的私密性保护措施, 尽可能由同性医生去进行检查, 以减轻或解除患者的顾虑及羞涩心理, 取得合作。护士在检查前应准备好检查用品, 调整好患者的体位, 协助医生进行检查工作[2]。

1.1.2 消除疑虑, 增强手术耐受力和术后康复

患者对自身疾病往往有许多疑问, 当患者希望了解病情时, 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 在允许的情况下对病情、治疗方法及预后作出详尽、准确的解答,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患者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对疾病有全面的认识, 积极配合治疗。心理学研究证明, 术前的心理状态与患者耐受手术的能力有直接关系。临床常可见到患者过度的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术前、术中或术后的虚脱, 降低了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对手术估计不足, 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 也不能很好地适应手术, 而且在术后易产生新的心理问题, 给治疗和康复带来困难。

1.1.3 保持良好而稳定的心理状态可增强对疼痛的耐受力

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是疼痛、术后肛门功能恢复及疾病复发。肛肠疾病的疼痛如肛裂、肛周脓肿和术后疼痛是患者对手术产生恐惧心理的主要因素, 肛肠疾病手术大多数切口为开放性, 肛门局部存在有丰富的神经组织, 各种因素刺激、括约肌痉挛等导致术后不同程度疼痛的存在。疼痛使患者出现焦虑、紧张、烦燥等, 而心理失调无疑会加重疼痛。疼痛的程度与疼痛刺激的部位、强度、频率成正比关系, 也与患者的意志、情绪、性格、信仰等诸多心理因素有关。应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及对待疼痛, 术后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环境, 及时有效地处理疼痛。患者保持良好而稳定的心理状态可增强对疼痛的耐受力。

1.2 心理护理的方法

文明的举止、温馨的话语、良好的仪容、周到的服务、精湛的医术等是取得患者信任和合作的基石。反之, 则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甚至出现难以预料的情况。因此, 医护人员必须以和蔼可亲的态度, 运用巧妙的语言, 让患者感到亲切和信赖。同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注重宣教和解释工作, 严格遵守职业纪律, 保护患者隐私, 高质量的完成术前准备和护理, 并提供针对性的饮食起居护理。

2术前护理

2.1 调节饮食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多饮水, 少吃辛辣食物, 避免饮酒。术前6~8 h流质饮食。

2.2 热水坐浴

2~3次/d, 包括便后坐浴, 20~30 min/次。

2.3 纠正贫血

因痔而长期、反复便血会导致贫血, 严重贫血者需予输血。患者排便或坐浴时应有人陪伴, 以免因贫血头晕而跌倒受伤。

2.4 肠道准备

术前1 d进全流质饮食, 术前1~2 h行清洁灌肠。

2.5 皮肤准备

做好手术野皮肤准备, 保持肛门皮肤干净。

2.6 嘱患者备好生活必需品, 如:

卫生纸、毛巾、洗漱用具等。指导患者训练床上小便。进手术室前着宽松衣裤, 穿拖鞋以便于穿脱, 并排空膀胱。

3术后指导

3.1 体位指导

鞍麻、连硬麻患者术后需去枕平卧6~8 h, 头偏向一侧, 到时间后可采取舒适卧位;骶麻、局麻患者体位不受限制, 但原则上术后6 h尽量不要下地活动, 以减少对伤口的摩擦, 防止敷料松动引起出血。

3.2 饮食指导

鞍麻、连硬麻患者术后禁食6~8 h, 骶麻、局麻术后即可半流质饮食, 如:稀饭、汤饭、菜汤等, 术后1日内不宜饮牛奶、水果, 因术后患者肛门内填塞有纱布压迫止血, 而上述食物易产气、增强胃肠蠕动, 可引起腹胀。术后1周内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纤维素为主, 1周后除辛辣、刺激之物外其他不受限制。

3.3 “丁”字带护理

大多数患者术后固定有“丁”字带, 目的是固定肛门敷料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 首先向患者讲解绑“丁”字带的目的, 告之不宜随意松开, 一般24 h后可自行解开, 如患者诉不适感明显应立即检查其松紧度, 并报告医生, 防止造成局部损伤。

3.4 二便护理

3.4.1 小便护理

护理术后排尿困难是肛肠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大多数患者术后约2~5 h内均可自行排尿, 少数患者由于精神紧张、术中疼痛, 加上肛门内敷料填塞过紧等而引起排尿困难。护理措施:①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 采取现身说法的方式, 请术后恢复患者诉说其手术后的恢复过程, 以消除紧张心理, 增强其自行排尿的信心, 鼓励尽可能缓慢自行排尿;②利用条件反射, 听流水声, 用温水冲洗外阴, 诱导患者自行排尿;③下腹部热敷或轻按摩, 以刺激膀胱肌收缩, 引起排尿反射, 试行排尿;④针刺引导排尿, 取中极、曲骨、阳陵泉、三阴交等, 留针1~15 min加艾条灸;⑤如创面无渗血可适当放松敷料, 使会阴部神经灵敏;⑥必要时在无菌操作下采取导尿术[3]。

3.4.2 大便护理

由于肛肠病患者术后肛门内部有敷料填塞, 故有下坠感及便意。此时要向患者解释清楚, 这是由于敷料刺激所致不能当天排便, 以免引起出血或水肿, 排便必须在手术后24 h。患者对第1次大便均有惧怕心理, 一旦有便意, 临厕排而不尽, 残留粪便贮存在直肠壶腹内, 刺激患者反复便意, 多次临厕, 这给患者术后体质恢复均带来一定困难。鉴于此种情况, 术后第2天或第3天, 要鼓励患者, 使他们建立起信心, 同样采用现身说法的方式, 以消除其惧惧心理, 尽量自行排便。如排便实在困难, 可采用灌肠, 用16号橡胶导尿管涂布润滑油, 轻轻插人肛内, 深度15~20 cm, 另一端注人开塞露40 ml, 保留3~5 min。这种灌肠方法的优点是在插人过程中无疼痛感, 而且效果很好, 可帮助患者顺利渡过第1次排便, 而后嘱患者术后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好习惯, 这样既可避免便秘, 又可对创面的愈合起到积极作用。解大便时避免久蹲或用力过猛, 以防腹压增加而引起肛门水肿。每次便后可用中药坐浴1次, 这样可促进伤口清洁, 炎性反应消散, 促进伤口愈合。

3.5 伤口护理

定时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及伤口渗血情况, 警惕内出血的发生。手术次日开始常规1次/d的伤口换药, 每次大便后常规换药1次, 换药用本院配制的紫草油膏或九痔膏, 具有清热解毒、收敛生肌之功效, 术后第4、5天开始用中草药汤剂 (药物有黄连、双花、五倍子、芒硝、黄柏等) 外洗, 同样起着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的作用, 同时用红外线治疗仪对伤口局部进行治疗, 起到促进局部炎症吸收, 加快愈合、减轻疼痛的作用。术后1周可教患者做提肛运动, 50下/次, 早晚2次/d, 以促进肛门功能恢复。

4出院指导

①纠正患者认为痔疮手术后不会复发的错误看法;②保持饮食有节, 不可过食辛辣、刺激之物。多吃蔬菜、水果、少饮酒;③起居规律, 定时排便, 勿久蹲、久站、久坐;④保持肛门及肛周卫生, 及时治疗肛门疾病。出院后若创面未安全愈合, 每次排便后仍需坐浴;⑤保持情绪稳定, 增加自我保健意识, 加强锻炼, 增强体质;⑥定期到医院复查。

参考文献

[1]王慧平.对肛肠疾病的护理体会.新疆中医药, 2006, 24 (5) :90.

[2]张卫敏.肛肠病病人心理护理的必要性及方法.福建中医药, 2006, 37 (5) :64.

[5]沙丽.肛肠病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中国实用医药, 2007, 2 (20) .

肛肠疾病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探讨 篇2

关键词 系统化 整体护理 肛肠

以系统化整体护理理论为依据,设想在我院建立一个肛肠科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病房”,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肛肠科疗区有床位45张,普通病房12张,高级病房33张,配备护士9人,护士长1人,床位与护士之比为5∶1。

目标:实施以患者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健康教育为特征,解决患者健康为导向,满足患者需求为目标的整体护理,达到患者满意、家属放心、护士称心。

实施方案:基于对人、健康、环境、护理的认识与信念,制订实用性强、具有护理专业特点,能指导护理实践的实施方案,成立以护理部为组长的全院整体护理领导小组和以护士长为小组的病房整体护理核心小组,健全组织结构,加强对整体护理实施过程的领导和指导。

模式病房护理工作方式和方法

3小组护理方式:根据患者病情及科室床位,将护士分成3个组,每组3个护士,负责15名患者。由本科生或护师以上的护理人员任专业护士,再根据当日具体工作量配备辅助护士。

合理调配人员,按职上岗: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就要以患者最需要护士的时间作为护士长排班的依据,护士长根据患者病情、护士的能力,合理调配人员。基本原则:高职称、经验丰富的护士负责重危患者,低职称、低年资护士负责一般患者。为加强中午连班和夜班护理人员力量,人员安排从1名护士可增至2~3名。

整体护理重点:落实患者入院、手术前后、出院几个关键的工作环节,为患者提供主动、全面、细致、周到的服务。就是说,从患者入院、检查、手术、治疗、护理、出院等一系列护理活动,都由该组的责任护士来完成任务。

修改、简化护理表格,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服务于患者。设计出适合肛肠患者的交班报告及疾病护理常规表格,要求表格完整、规范,包括入院患者评估表、住院患者评估表、患者问题项目表、护理计划健康教育计划和出院指导、表格以画钩形式填写,可减少护士的书写时间。

制定模式病房护理达标评估标准:由护理专家进行系统的定期、不定期评估,并与奖金挂钩。在模式病房实施护理评估过程中,实行全面负责护士制,协助全室护理评估质量。要求:①全面负责护士做到十知道:将主管护师-护师-护士三个不同职称的护士组成一个群体,对分管的患者做到十知道,即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特点、家庭经济状况、性格特点、心理状态、疾病诊断、治疗方案、护理评估、饮食卫生。②协助负责护士七知道:将两个群体组成协助组,对分管的患者做到七知道,即家庭状况、性格特点、心理状态、疾病诊断、治疗方案、护理评估、饮食卫生。③全面负责护士三知道:三个群体轮流参与全室值班时,对协作单位组以外的患者要求做到三知道,即疾病诊断、治疗方案、护理评估。

重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在患者整个住院期间和疾病恢复期间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对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以现代化护理观为指导思想,重点抓以下几个方面:①患者入院后进行入院介绍及评估;②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健康指导及卫生宣传教育;③患者出院前的出院指导和质量评估;④科室建立宣传栏、提供针对肛肠疾病的宣传资料,护士向患者演示自护技能,模式病房领导小组定期考核评估,保证宣教质量。

由于肛肠疾病的特殊病变部位,在护理上面临一些问题,均一一解决:①患者在医护面前难以启齿,尤其是女性患者更怕诊查,故迟迟不能诊治,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我们应及时给予心理护理,宣传有关部门常识。②患者术后坐浴,开设单独的房间,使有关护理活动正常进行。③为患者准备一定的活动空间,例如吸烟室、活动室、阅览室等。

讨 论

长期以来,我国的护理实质是处于一种以技术操作为主的技能性服务工作状态,护士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机械落实”医嘱,而护士工作水平的高低是以其操作技术的熟练水平为衡量标准,在这种状况下,护理工作的知识含量、专业技术含量难以体现。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的整体健康受到重视,使人们用全新的观念重新审视护理的内涵和外延,“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有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这就大大拓展了护理学的空间,与之相应,系统化整体护理也应运而生。

简单地说,系统化整体护理,它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护理临床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护理临床业务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

建立系统化整体护理,确实能够给护理工作带来较大改观:①改进护患关系:表现在患者满意度大大提高。②规范护理行为: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层次性,使每个护士能够较为有效地把握自己在这一系统中充当的角色作用,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和护士长密切配合,按照护理程序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③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以往护士大都机械地接受任务,流于“为干而干”,现在护士主动性大大增强,能自觉围绕系统目标发挥作用。

尽管系统化整体护理已被证明是可行的,但实施起来却并非易事。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一种系统的工作方法,掌握这一工作方法,涉及方方面面的内涵。目前的护士编制、病房条件、文化设施等等都不利于系统化整体护理的进一步开展及深入。更主要的是护理人员素质偏低,不太适合系统化整体护理的要求。所以,要真正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还需要各方面的条件和付诸努力。

新的护理模式的诞生,是为了让护士和患者双方受益,使患者和护士都能在现代化的条件下治疗和工作。

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预防及护理 篇3

1 原因分析

1.1 中医角度

尿潴留属中医“癃闭”范畴, 主要病位在膀胱。中医认为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原因为手术创伤致筋脉淤滞, 阻塞膀胱水道导致气化不利, 故小便不通、腹胀疼痛而成癃闭, 亦可影响三焦、肺、脾、肾、肝诸脏腑协调功能。肺为水之上源, 若肺气不能肃降, 津液输布失常, 水道通调不利, 不能下输膀胱, 故小便不利;或因肾气受损, 肾阳不足, 命门火衰, 膀胱气化无权, 溺而不出, 或肾阴不足, 无阴则阳无以化, 津液耗损, 便生癃闭;又肝主疏泄, 肝气郁结, 致三焦水液运化失常, 水道通调受阻, 形成癃闭, 且肝经绕阴器, 肝经有病, 亦可成癃闭[3]。

1.2 现代医学角度

1.2.1 心理因素

病人心理应激能力差, 不适应医疗环境, 造成精神紧张。少数局部麻醉病人术后伤口疼痛轻微, 也出现排尿困难, 多为注意力过度集中于肛门会阴部, 致使尿道括约肌不能放松。也有病人不适应卧位排尿或旁人扶持而未能排尿, 亦由心理因素影响。另外, 任何声音、视觉等刺激都可对病人心理起暗示作用, 影响排尿。

1.2.2 手术因素

术后肛门部疼痛、麻醉等因素, 都可导致膀胱逼尿肌麻痹和尿道括约肌痉挛而引起尿潴留。手术对肛门直肠及其邻近组织的牵拉、挤压和切割损伤可引起括约肌痉挛、局部水肿, 导致反射性尿道括约肌痉挛, 而产生排尿不畅。术后病人所使用的止痛药物多为吗啡, 在麻醉的基础上加强抑制中枢神经的作用, 进一步降低神经反射, 抑制生理性排尿功能, 从而增加尿潴留的发生[4]。另外, 肛门内敷料填塞过紧压迫膀胱颈和尿道, 也易导致排尿困难。

1.2.3 机体因素

年龄越大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几率越高、尿潴留的时间越长[2], 老年男性病人, 多并存前列腺增生或尿道功能障碍, 更易导致排尿困难。不同性别对疼痛的耐受性也有差别, 女性差于男性[5], 因而其发生尿潴留的几率也更大。

1.2.4 液体输入量

椎管麻醉下行良性肛肠手术的病人, 若手术前限制液体入量小于1 000 mL, 可减少术后尿潴留[6]。尿潴留与术中、术后补液量均相关, 术中补液量小于 (480.50±258.47) mL、术后5 h补液量小于 (836.11±470.23) mL可显著减少尿潴留的发生[7]。可见, 如果在麻醉作用时间内控制补液量, 使生成的尿液少于500 mL, 可以有效预防尿潴留。

2 预防及护理

2.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给予病人安慰与关心, 消除病人紧张情绪, 解除其顾虑, 增强其信心。鄢家莉[8] 研究发现, 根据病人年龄、个人修养、教育程度、家庭背景等, 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 有利于降低尿潴留发生率。刘丽君等[9]提出对病人进行预见性健康教育, 可有效减轻病人的焦虑程度, 减少术后并发症, 促进病人健康行为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建立。

2.2 物理疗法

2.2.1 松节油热滚动按摩疗法

松节油是皮肤刺激药, 有止痛作用, 能解除皮肤、肌肉及关节疼痛, 同时能刺激肠蠕动, 减轻腹胀和腹痛, 热敷能刺激膀胱平滑肌收缩, 促进尿液排出。王秀丽[10] 对80例尿潴留病人进行松节油热滚动按摩, 总有效率为95%。

2.2.2 膀胱治疗仪电刺激疗法

膀胱治疗仪是通过生物波的形式刺激逼尿肌, 使之收缩, 引起内括约肌弛缓, 同时尿液对尿道刺激又进一步反射性增强排尿中枢的活动, 因而促进自主排尿的恢复。何丽娟等[11]应用膀胱治疗仪预防肛肠术后尿潴留, 临床观察发现:采用膀胱治疗仪治疗后的病人, 需要导尿的几率明显降低, 术后能自主排尿时间也明显缩短。

2.3 中医穴位疗法

2.3.1 针灸治疗法

孙锋等[3]治疗肛肠疾病硬膜外麻醉术后急性尿潴留100例, 运用针刺和艾灸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关元、中极, 取得显著效果。徐琛等[12]用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60例, 将病人随机分组, 采用腧穴热敏化艾灸方法及新斯的明注射液肌肉注射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证实腧穴热敏化艾灸方法可取得更好疗效。

2.3.2 穴位按压法

刘爱玲[13]采用耳穴按压法预防肛肠病术后尿潴留211例, 于术前30 min取王不留行籽以胶布黏贴于耳穴神门、肾上腺、皮质下、膀胱、肾、三焦、尿道, 术中术后给予适度按压, 可使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降低。郭玲妹[14] 按压三阴交、关元、中极、气海、肾俞等穴位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 并与一般方法诱导排尿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穴位按压效果明显优于一般方法。

2.3.3 穴位注射封闭法

徐利等[15] 对肛肠术后病人进行新斯的明中极、三阴交、水道、水泉穴位注射, 并与新斯的明肌肉注射对照观察, 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中医穴位疗法疗效显著、副反应少, 治疗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具有良好效果, 但对于临床护理工作者而言, 穴位疗法的掌握具有定位、下针等方面的难度, 因此, 若能使护理人员掌握这些基本知识, 定能使护理质量及护理研究水平进一步提高。

2.4 药物疗法

王真权等[16]观察与实验研究显示, 尿安合剂对尿道括约肌有明显的解痉作用, 可促进病人自动解出小便, 增加小便排出量, 是术后尿潴留的有效方剂。另外, 采用通癃开闭散加热奄包敷于中极、关元、曲骨等穴, 用中频药物导入仪使药液入里的方法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 可使病人排尿时间提前, 尿潴留发生率降低[17]。使用吗啡自控镇痛时加入少量纳洛酮可有效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并可减少插管率[18,19]。 总之, 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有很多预防及护理方法, 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应根据病人不同情况, 选择物理、药物或中医穴位疗法, 尽量避免导尿, 以减少感染的机会。其他方法如膀胱体操、盆底肌功能锻炼等, 有治疗宫颈癌术后或产后尿潴留的报道, 但在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治疗中尚未见到, 这些方法在该领域是否具有同样疗效, 有待于临床进一步研究。

3 小结

尿潴留是术后常见并发症, 发生率高。术后尿潴留使病人十分痛苦, 对病人基础疾病的恢复极为不利, 而且加重病人负担, 因此, 关键在于预防[2]。护理人员应该掌握多种预防及护理的方法, 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 并积极关注国内外对肛肠术后尿潴留护理的新近研究, 以便更好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为病人提供及时、有效的优质服务。

摘要:对近年来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原因、预防及护理进行综述, 认为采取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物理疗法、中医穴位疗法、药物疗法等综合护理措施, 可以有效预防及降低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促进疾病的康复。

肛肠疾病护理 篇4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熏洗治疗肛肠疾病患者术后切口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88 例肛肠疾病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474例和对照组 214 例,观察组给予自制中药痔瘘外洗方熏洗,对照组采用高锰酸钾熏洗,对比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用自制中药痔瘘外洗方熏洗治疗肛肠疾病患者的术后切口,能有效减轻术后肛门疼痛、水肿及促进创面愈合,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药熏洗;肛肠疾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075-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肛肠疾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并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因而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肛肠疾病包括痔疮、肛裂、肛瘘、肛周脓肿、直肠脱垂等,目前手术治疗是肛肠疾病疗效最好的方法[1]。由于解剖部位特殊及生理功能复杂,肛肠手术后疼痛、创面水肿、出血、分泌物多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影响切口的愈合。近几年来,中药熏洗在肛肠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并且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我科将自制中药痔瘘外洗方用于肛肠疾病术后熏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我科行肛肠手术治疗患者共 688例,年龄为14~71岁。随机分为观察组474例及对照组214例,其中观察组男273例,女201例,对照组男 140例,女74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术后第2天开始,每天换药前观察组将经本院自动煎药机煎成每袋100 ml的自制中药痔瘘外洗方(苦参K30g、金银花K15g、地榆 K15g、槐花K15g、败酱草K20g、黄柏K15g、玄明粉K30g、红花K15g、荆芥K10g) 1袋药液倒入盆内加热水约1500~2000ml,先用药液热气熏蒸,待药液温度降至40℃ 左右时,开始熏洗,每次20min,每天2 次。对照组应用复方高锰酸钾速溶片加热水配制成 1∶5000的熏洗溶液2000ml。以与观察组相同的方法进行熏洗。2组患者均早晚各1次,连续坐浴7d-10d。

1.3 护理

1.3.1 一般护理 术后当日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切口局部渗血、切口疼痛、肛门水肿及全身发热等情况,并做好记录,同时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嘱患者术后卧床休息,勿久站久蹲,以免导致肛门局部充血。指导患者行提肛运动,2次/d,可加强肛门直肠肌肉收缩能力。

1.3.2 心理护理 由于肛门周围神经末梢分布丰富,故疼痛感剧烈,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护士应加强与患者沟通,鼓励其倾诉,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鼓励同病房病友交流治疗心得,让患者对自身病情有进一步的了解,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1.3.3 饮食护理 术前1 d、术日及术后第1天进食半流质饮食,术后第2天鼓励患者进食富含膳食纤维素营养丰富的清淡食物,如香蕉、苹果、葡萄、火龙果、蘑菇、菠菜、芹菜、黑木耳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1.3.4 熏洗护理 熏洗前为患者测量生命体征,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并清洁外阴部以提高疗效。药液避免水温过热导致局部皮肤烫伤,同时要避免水温过低导致患者受凉及影响药效发挥,为了进一步提高熏蒸效果,避免蒸汽外泄,可在臀部处围上浴巾。治疗前鼓励患者饮用糖水,避免因治疗时间较长导致患者出现虚脱。熏蒸过程中如患者出现头晕、乏力、心悸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嘱其休息。熏蒸后坚持无菌原则,对坐浴盆消毒灭菌处理,患者熏洗完毕后应用无菌纱布擦拭干净,同时按照无菌操作进行药物更换。女性患者若处于月经期、妊娠期及产后 2 周内,不可进行熏洗,以免导致宫腔感染。

1.4 疗效评价标准 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及中国中西药联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疗效标准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为: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切口完全愈合;好转: 临床症状改善,切口水肿减轻,无痛感;无效: 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无改善。总有效率 = ( 治愈 + 好转) /总例数 × 100% 。

1.5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下表2。

3 讨论

肛肠手术由于手术部位神经末梢丰富、存在功能和结构的特殊性[3],患者术后往往存在疼痛剧烈、愈合缓慢、切口渗血。中药熏洗的治疗原理为通过超声雾化作用将中药液雾化成细小水蒸气,增加了肛周部位的接触面积,进而使药液能够进入疏松组织间隙,渗透至细小血管及淋巴管中,使皮肤黏膜组织能够有效地接触药液,提高了治疗效果; 待温度降低至一定程度时,再利用纱布蘸洗肛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适宜的温度可激活皮肤感受器,进而通过神经传导通路使骶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调控其所支配的肌肉得以松弛,缓解因肛门括约肌痉挛引发疼痛。中医理论的熏洗疗法就是通过辨证选用一定的中药,经过水煎加工成中药液,配兑热水进行局部熏蒸和坐浴,以达到疏通经络、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治疗作用的一种外治疗法[4]。因此,对肛肠疾病术后患者实施中药熏洗治疗可促进创面愈合、缓解疼痛、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应小小.肛瘘患者术后创面用五倍子汤熏洗坐浴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4,21(9) : 70-71.

[2]王旭昀,张宏,孙占学,等.熏洗疗法在中医外科疾病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1) : 146-148.

[3]朱舜玲.肛肠外科术后患者行药物熏洗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4,12(5) : 131.

肛肠疾病护理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我院肛肠科术后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 患者术后常规处理。随机分组, 实验组60例患者采取系统的疼痛护理, 对照组58例患者采取常规处理。实验组男性27例, 女性33例, 年龄29~69岁, 平均年龄为 (48.1±2.4) 岁。其中痔疮患者22例, 肛瘘患者21例, 肛裂患者17例。对照组男性30例, 女性28例, 年龄27~61岁, 平均年龄为 (46.5±2.4) 岁。其中痔疮患者23例, 肛瘘患者22例, 肛裂患者13例。患者的手术术式包括痔切除术,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血痣外痔剥离术, 肛管内括约肌切除术瘘管切开术, 肛瘘切除术。最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术式、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行常规处理, 如:常规生命体征监测, 抗生素预防感染, 伤口引流以及导尿, 同时在饮食方面给予正确指导, 使得两组组间和组内间均无明显差异。对于实验组, 在此基础上通过四个方面进行疼痛护理: (1) 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2) 转移注意力, 通过竞争性抑制疼痛感觉中枢, 让患者把注意力转到其他事情上, 如聊天和看电影。 (3) 控制情绪, 尽量让患者感到顺心如意, 使其心情舒畅。 (4) 药物, 在满足前三点之后, 若需进一步镇痛可给予一定量的处方药。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处置的基础上, 按患者疼痛情况给予常规护理。分别统计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1、2、3、4 d后的VAS分值变化情况, 并且待患者出院后记录术后继续住院天数。

1.3 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改善情况:

将两组患者治疗1、2、3、4 d后的VAS分值进行比较, 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 两组患者治疗后镇静效果用VAS分值比较后, 实验组在镇痛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住院日:

数据统计发现, 实验组平均住院日为 (6.32±0.64) d, 对照组平均住院日为 (9.14±1.23) d。可以看出在该实验中, 疼痛护理可以缩短平均住院日, 但是本研究缺乏多中心大样本实验。

3讨论

本实验为肛肠疾病的疼痛护理提供了一个较为可靠的信息, 有利于肛肠疾病术后换药的实施。肛肠疾病由于其特殊性, 在术中及术后均易发感染, 尤其是术后。术后难免发生疼痛, 尤其是感染之后疼痛更剧烈。与此同时疼痛可诱发机体的再次感染, 因此, 术后的疼痛护理有着重大意义。传统的术后护理, 只针对疼痛难以耐受以及有特殊需要的患者, 而非引进系统全面的疼痛治疗策略。我科现在所应用的疼痛护理即为一种全面系统的疼痛治疗, 结合患者实际情况, 全程有效的控制疼痛。在临床上的使用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 同时也增加了患者住院期间的生存质量, 值得推广。

关于术后疼痛方面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 但是对于肛肠疾病术后疼痛护理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完善。高秀秀等人在疼痛护理方面的研究也同样证实了疼痛护理对于肛肠疾病患者术后患者换药的临床研究价值。李芸等人在肛肠科患者中进行疼痛护理的干预使得该科患者的预后有了极大改善。Panagiotis Mitsopoulos课题组对加拿大的1176例患者的大样本研究中发现, 肛肠疾病术后进行系统的疼痛护理对于术后换药具有积极地影响[2]。

国内关于肛肠疾病的疼痛护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目前仍然缺乏相应的大样本数据分析。本次试验, 可以为疼痛护理有利于肛肠疾病患者术后换药效果的加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数据基础。但是由于数据样本较小, 还需要更进一步进行研究。与此同时, 关于肛肠手术的疼痛护理机制还有待阐明, 操作标准以及指南亟待制定。

摘要:目的 讨论肛肠疾病的疼痛护理对于术后换药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我院肛肠科术后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给予系统的疼痛护理,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3 d后疼痛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 分值以及术后平均住院日时间。结果 经系统的疼痛护理治疗后, 平均住院日缩短, VAS评分明显低于传统处置组, 两组比较差异明显,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疼痛护理对于肛肠疾病术后换药效果有良好的护理康复意义。

关键词:疼痛护理,临床疗效,肛肠,术后

参考文献

[1]高秀秀, 杨秀梅.疼痛护理对肛肠疾病术后换药效果的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 2012, 21 (3) :231.

肛肠疾病护理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13年2月—2015年4月于我院治疗的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患者中选取3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0例, 女10例;年龄在27岁~75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45.2±1.2) 岁;肛周肿胀8例, 肛瘘5例, 内、外痔共5例。20例男性患者中, 有1例有前列腺增生史。

1.2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很多, 会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和正常生活, 其中导致患者出现尿潴留的主要原因有:心理因素、术后疼痛、麻醉作用、前列腺增生等。

1.2.1心理因素肛肠疾病手术时, 患者会对手术存在一定的焦虑感和恐惧感, 导致出现各类焦虑情绪, 使得患者过度紧张, 适应能力降低。肛肠疾病手术后, 患者会担心自身的身体状况, 担心伤口出血不敢下床排尿, 导致排尿不畅, 还会出现过度紧张频繁排尿, 导致尿潴留的发生。

1.2.2术后疼痛肛肠疾病术后, 患者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痛感, 而肛门神经和肌肉与阴部的神经和肌肉有着一定的联系, 肛门疼痛会使患者的膀胱和尿道括约肌受到影响, 导致尿潴留的发生。而且手术中会出现过度牵拉的现象, 使得患者出现术后肛门水肿, 会造成肛门的疼痛, 使患者出现排尿困难, 导致尿潴留的发生。

1.2.3麻醉作用肛肠疾病手术需要进行麻醉, 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肛门和膀胱都是由同一节段的脊髓神经支配, 麻醉作用会使患者的膀胱受到影响, 如果麻醉作用过大, 会使患者出现尿潴留的现象。如果麻醉作用不够完全, 亦会造成膀胱神经出现失调的现象, 导致尿潴留。

1.2.4个人因素等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对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具有一定的影响, 患者在肛肠术前患有前列腺增生、 女性患者患有泌尿系统感染等, 加上患者受到手术的刺激, 造成排尿困难, 增加尿潴留的发生概率。

1.3护理对策

1.3.1健康教育护理及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护理主要是在术前进行的相关护理, 展开健康宣教, 促使患者能够充分了解肛肠疾病手术有关知识, 尿潴留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缓解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护理主要是针对患者的恐惧、焦虑等心理, 增加与其的交流, 促使患者对医护人员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 具有较好的精神状况, 有效规避尿潴留的发生。

1.3.2严密的病情观察护理过程中, 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病情监控, 在手术之后的2 h~8 h, 需要严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 尤其是针对没有排尿的患者。并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护理, 重视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促使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

1.3.3合理的对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选择首先需要合理地对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进行选择, 减轻患者的痛苦, 降低麻醉对患者的影响。其次, 需要合理展开按摩, 促进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 预防尿潴留发生。

1.3.4合理进行疼痛护理针对患者肛肠术后因疼痛导致的尿潴留, 采用相关措施对患者进行止痛, 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止痛剂给药, 缓解因疼痛导致的痉挛, 促使患者顺利排尿[2]。

1.3.5预先排除患者个人因素针对患者存在前列腺增生等梗阻性疾病的情况, 需要预先排除其影响, 遵从医生的医嘱, 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使用0.5~1 mg的新斯的明, 促使患者膀胱功能恢复。

1.4观察指标采取SF-36生存质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 健康感觉、生活满足感等进行评价, 得分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0例患者中1例因为前列腺增生, 最终行导尿治疗。5例患者采取开塞露刺激的方式, 促使顺利排尿。24例患者经过护理后能够正常排尿, 顺利出院。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P<0.05) , 见表1。

3讨论

中医中将尿潴留视为膀胱和三焦气化失调、湿热内生、肝郁气滞、肾元亏虚引起的, 临床症状为:膀胱内潴留大量尿液不能自主排出、患者排尿不受控制、没有明显痛感、患者能正常行走[3]。本次研究30例患者中, 经过护理后, 1例患者因为前列腺增生, 最终行导尿治疗。5例患者采取开塞露刺激的方式, 促使顺利排尿。24例患者经过护理后能够正常排尿, 顺利出院, 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P<0.05) 。由此可见, 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主要是由心理因素、术后疼痛、麻醉作用等引起的, 给予相应的护理之后效果切实有效, 优化医患关系,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陆红健.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 (21) :1975-1977.

[2]刘梅珍, 郭艳玲, 高晓玲, 等.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12 (25) :2846-2848.

肛肠疾病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需术前清洁灌肠的肛肠疾病患者162例。其中男108例, 女54例;年龄29~73岁;病程3~7天。混合痔129例 (79.6%) , 肛瘘25例 (15.4%) , 肛裂8例 (4.9%) 。162例分为常规组82例和观察组80例。两组一般情况大体相似。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于术前晚7时及术晨6时按常规法灌肠。观察组在灌肠前、中、后加入舒适护理模式, 方法如下:

1.2.1灌肠前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整洁着装, 态度和蔼, 操作前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 熟悉治疗室环境, 解释灌肠的目的和必要性, 并适当讲解灌肠过程和出现不适感时的配合方法。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时要有耐心, 认真回答患者的询问, 以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 使其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任感, 配合操作。

1.2.2 环境舒适

治疗室内设有V C D、收音机。操作前让患者选择喜欢的音乐或广播内容;保持室温22~26℃, 湿度5 0%~6 0%;提供柔软枕头和舒适的诊疗床;保持环境整洁、舒适、安全。

1.2.3 体位舒适

操作时协助患者取适宜体位, 一般选择左侧卧位, 并提供靠背, 让患者抱于胸前, 以减轻其生理不适感。

1.2.4 灌肠中的心理护理

尊重患者的权利与人格是患者心理舒适的基础。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要一边观察患者面色、脉搏及呼吸, 一边与其进行交谈, 并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顾及患者内心感受, 恰当地表达对患者的尊重。当患者出现腹胀、便意感强时, 护理人员嘱其做深呼吸, 通过语言、表情、抚触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 以减轻便意感。

1.2.5 缓解社会压力源

护理人员可通过观察患者言行、恰当应用语言、倾听等沟通技巧, 收集资料。与患者一起寻找社会压力源, 如人际关系紧张、角色冲突、家庭矛盾、职业压力等, 向其解释三级压力防卫系统 (生理与心理防卫、自主救助、专业辅助的内容方法) , 并选择适当缓解压力的方法, 帮其减压。

1.2.6 灌肠后护理

灌肠完毕后, 护理人员用柔软卫生纸轻擦患者肛门, 协助其穿好衣裤, 并询问有无不适, 讲解保留灌肠液5~1 0分钟的重要性。

1.3 判定标准

1.3.1 舒适度判断

无不适:灌肠途中无任何不适或仅有轻度腹胀及便意感, 嘱做深呼吸能缓解或消失;明显不适:灌肠途中腹胀明显, 便意感强烈, 用前述方法不能减轻, 灌肠液灌进不足400ml即要排便[3]。

1.3.2 肠道清洁度判断

清洁:术中肠管瘪平, 肛门未排出任何粪便;不清洁:术中肠管鼓胀或肛门排出含粪渣液体或粪便。

2 结果

观察组无不适率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清洁率接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体上, 两组肠道清洁度均较高, 差别不大, 观察组舒适度优于常规组。详见表1。

[例 (%) ]

3 讨论

舒适护理是贯穿护理工作始终的整体化行为, 是一种积极的选择, 其目的是使患者达到最佳的身心、社会的健康状态[4], 使患者在温馨的护理环境中完成各种治疗, 减少并发症, 增加舒适度。肛肠疾病术前的肠道清洁度要求高, 患者术前清洁灌肠效果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手术当日是否排便, 以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高品质化的趋势, 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学科的自身发展, 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 除技术精湛、专业知识丰富、服务体贴周到等基本舒适护理外, 还应在护理技术应用和创新研究中注重舒适效果的评价。切实把为患者提供舒适护理融入以人为本的所有护理操作中, 在患者康复与满意中得到护理价值的体现。本文观察显示, 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肛肠疾病患者术前清洁灌肠, 除肠道清洁度高外, 还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 降低恐惧感, 提高舒适度。

参考文献

[1]林淑梅, 赵忠凤.舒适护理在胸腔穿刺病人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6, 25 (11) :894-895.

[2]黄雁.加味厚朴三物汤代替肥皂水灌肠的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0, 23 (1) :34-35.

[3]黄亦武, 邱锡坚.妇科患者应用改良灌肠法与传统灌肠法的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23 (6) :40-41.

肛肠疾病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3月至2012年6月, 收治肛肠病患者80例, 其中男45例, 女35例;年龄1~78岁, 平均年龄41.5岁。患者多数为肛痈、混合痔、肛瘘等肛肠疾病, 麻醉方式骶管麻醉。二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麻醉、手术方式、疾病种类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手术前, 对患者采取耳穴压豆。方法:用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 取主穴肛门、直肠、大肠、膀胱;配穴:皮质下、三焦、内分泌。耳廓常规消毒, 用xs-100A型耳穴探测仪寻找敏感点, 然后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0.5cm×0.5cm胶布贴在选定的耳穴上, 操作者一拇指和食指置于耳廓的正面和背面进行对压, 手法由轻到重, 至患者出现酸麻胀疼或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 每次每穴按压时间约30s, 5~6次/d。

术后1h内将中药硬膏贴在神阙、关元、气海穴位, 再用艾条灸之。让患者取平卧位, 艾条一分为二, 将点燃的艾条置于灸盒内左右各一, 盖上盖子, 稍有缝隙以利空气进入, 然后将灸盒置于铺有一层纱布的中下腹部 (神阙、关元、气海穴) , 时间30min。

1.3 判断标准

观察二组患者自行排尿及尿潴留的发生率。不需要采取诱导措施而自行排尿者为自行排尿;若小便在术后6~8h内不能自行排出或虽排出, 但膀胱内尿量>600m L, 膀胱处于充盈状态, 即诊断为术后尿潴留[2,3]。经采取中医护理技术措施仍不能自行排尿需导尿者为导尿。

2 结果

实验组的自行排尿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见表1。

3 讨论

3.1 肛门直肠手术后尿潴留的原因:

①骶管麻醉骶神经而引起排尿困难。②术后肛门区的疼痛导致盆隔部的尿道外括约肌和膀胱颈部肌肉痉挛。同时, 肛门前面的外括约肌浅层和会阴中心体, 尿道括约肌。球海绵体相连, 因肛门疼痛而痉挛, 引起尿道括约肌收缩, 导致尿潴留。③术后肛管内敷料填塞过多, 过紧, 压迫尿道, 或填塞敷料的刺激, 引起尿潴留。④患者列腺肥大和其他泌尿系疾病引起的尿潴留。⑤患者精神紧张, 手术切口疼痛, 不习惯床上小便等。

3.2 耳穴压豆法干预的机制:

耳穴是耳廓与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四肢百骸相互沟通的部位。根据中医经络学说的原理, 取耳穴膀胱、肾、三焦等, 具有调节五脏六腑和通利水道扶正的作用。再通过穴位刺激及艾灸的温通, 调节机体功能, 通过神经反射扩张尿道平滑肌, 抑制细纤维痛觉传导, 有解痉镇痛之功, 通过神经体液因素, 调节免疫功能, 改善循环, 促进毛细血管对渗出物质吸收和组织的修复。调节大脑皮层和皮层下中枢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治疗神经性尿潴留[4]。此外, 耳穴压豆可有效提高尿潴留患者膀胱内压力, 使膀胱收缩, 进而排尿。

3.3 艾灸治疗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提高机体抗炎机能, 常会收到全身和局部良好反应。

神阙穴, 是任脉上的一重要穴位。在所有的穴位中, 神阙穴是结构最特殊, 定位最准确的腧穴。神阙穴即脐的解剖结构表明, 热量、药物易经脐进入体内, 药物分子较易透过皮肤的角质层进入细胞间质, 迅速入血。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是腹壁最后闭合处, 表皮角质层最薄, 屏障功能较差, 且脐下无脂肪组织, 皮肤筋膜和腹壁直接相连, 故渗透性强。中医认为术后损伤络脉致气机逆乱, 膀胱气化无权发为癃闭, 治宜温通经脉, 疏利三焦, 利尿通淋, 遂选取腹部要穴关元、气海、神阙等, 给予艾灸治疗, 中药硬膏热贴治疗, 可预防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尿潴留是肛肠手术的常见并发症, 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尽管在肛肠手术后, 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如听流水声、会阴冲洗、按摩等, 能取得一定的疗效, 但仍然有一部分患者无法顺利排尿, 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留置导尿管能帮助患者有效排尿, 但是给患者带来较大的不便和痛苦, 且容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中医护理技术大多是非侵入性的, 未发现有不良反应, 且提高了护士对术后尿潴留的护理水平。临床实践证明, 中医护理技术对肛肠术后患者进行术后干预, 效果不错, 能有效降低尿潴留的发生, 减轻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张东明.大肠肛门局部解剖与手术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81.

[2]沈曲, 李峥.术后尿潴留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3) :223-225.

[3]郑康雄.护理干预对肛肠疾病术后患者排尿的影响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06, 22 (1) :112.

肛肠疾病护理 篇9

【摘要】 目的 评价臭氧水对肛肠疾病术后恢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取随机、对照分组,86例肛肠疾病患者,治疗组54例,术后应用臭氧水熏洗患处,1次/d。对照组32例,术后高锰酸钾温水坐浴。两组均每日坐浴或熏洗1次,3天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肛肠疾病的总有效率为98.1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75%,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54例患者治疗过程中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臭氧水可有效促进肛肠疾病术后的恢复,安全、有效。

【关键词】 臭氧水 肛肠疾病 术后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and security of anal diseases treated with ozone. Method 86 patients with anal diseases and 54 of therapeutic group are chosen randomly and grouped in compare, wash the par aff. with ozone water therapeutic machine q.d. after operation. 32 of control group demibain in warm water of potassium permanganate after operation. The two groups demibain or fumigate q.d. and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lasts 3 days. Observe the efficiency after 3 course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rapeutic group is 98.14%,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68.75%, the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P<0.05). No adverse events generate in the therapy process of the 54 patients. Conclusion The method to treat the anal disease with ozone water is safe and effective.

【Keywords】 ozone water anal disease postoperative

【中圖分类号】R657.1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289-01

直肠肛管疾病多数与排便不畅、直肠下端和肛管的慢性感染有关。常有局部疼痛、肿胀、出血等症状,临床症状明显的常行手术治疗。肛门周围神经末梢丰富及肛门结构和功能的特殊性,极易造成伤口污染,使伤口难以愈合。又因易磨擦产生疼痛,致肛肠疾病术后剧痛,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术前常规进行灌肠,术后辅以肛门坐浴。传统的坐浴法,即将药物溶解开水冲调后趁热熏蒸,熏后用药液洗涤患处的治疗方法。利用药力和热力的协同作用,能疏通经络,增强血液循环,具有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1]。随着近年来新技术新成果的不断涌现,我院肛肠科应用臭氧水冲洗治疗肛门疾病术后创面,更方便,更安全,更卫生,临床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科从2014年2月~2014年7月共收治86例肛肠疾病患者,男性56例,女性3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4岁,其中混合痔51例,肛瘘35例,均行手术治疗。此组病例均按2000年全国肛肠学术会制定的诊断标准确诊。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4例,其中混合痔31例,肛瘘23例,对照组32例,其中混合痔20例,肛瘘12例,两组病情年龄性别比较无显著性差别,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术前行清洁灌肠1次,术后应用臭氧水熏洗患处,1次/d。对照组术前行清洁灌肠1次,术后用市售高锰酸钾0.5g,加温水2000~3000ml温水坐浴。两组均每日坐浴或熏洗1次,3天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结果

2.1疗效评定标准[2] 显效:1个疗程后肛门水肿消退,疼痛消失,脱出回缩或消失;有效:2个疗程后上述症状消失或减轻;无效:3个疗程后上述症状无改善。

2.2治疗结果 两组不同病种、症状疗效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臭氧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并可以改善循环、刺激免疫来预防和治疗感染等等,具体如下:高浓度臭氧水(或气)对烧伤创面的消毒杀菌作用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感染,加速创面愈合;用高浓度臭氧水综合治疗各种因细菌、真菌和病毒引发的皮肤病,能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高浓度臭氧水冲洗阴道,对治疗霉菌性阴道炎有奇效;高浓度臭氧水对外科手术伤口、口腔手术[3]、消毒及在创伤外科中的运用前景十分看好。

3.2臭氧水的杀菌机理

臭氧在适宜浓度下可作为广谱杀菌剂使用已被许多实验证实[4-9]。臭氧水的杀菌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臭氧水浓度、环境温度、有机物等。臭氧是人类已知的仅次于氟的第2位强氧化剂,它在一定浓度下能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产生生物化学氧化反应。臭氧具有很高的能量,很不稳定,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易变,很快自行分解为氧气(O2)和单个氧原子(O)。而单个氧原子具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有较强的氧化作用。它能氧化分解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须的葡萄糖氧化酶,并直接与细菌、病毒发生作用,破坏其细胞器和核糖核酸,分解DNA、RNA、蛋白质、脂质类和多糖等大分子聚合物,使细菌的物质代谢生长和繁殖过程遭到破坏。臭氧还可以渗透细胞膜组织、侵入细胞内作用于外膜质蛋白和内部的质多糖,使细胞发生通透性畸变,导致细胞的溶解死亡,并且将死亡菌体内的遗传基因、寄生菌种、寄生病毒粒子、噬菌体、支原体及热原等溶解变性死亡。所以,臭氧灭菌消毒属于溶菌剂,可以彻底、永久性地源源不断物体内部所有微生物[10]。哺乳动物组织的存活与健康均依赖于驻足的氧气摄入量。而且,由于臭氧能够优化组织的氧化基因,它对每个人都是有好处的,即具有治疗和保护的双重功能。它的保护功能包括延长寿命、延缓衰老、促进伤口愈合及激活免疫系统等。另外,机体与外环境接触最频繁的是皮肤和五官,在洗浴的时候,人体皮肤是放松的,当皮肤接受臭氧水冲洗时,寄生在皮肤毛孔的各种有生命的物质,特别是有害病菌、病毒,被臭氧水洗涤杀灭,切断了传播途径,控制源源不断传染源,使皮肤的毛孔呼吸道畅通无阻,新陈代谢不受影响,所以,经臭氧水冲洗后,皮肤也会特别的舒服和松驰[11]。

在体外实验的研究中,验证了臭氧对大肠杆菌的杀灭效果。对5种浓度的菌液,臭氧都能够实现很好的灭菌效果,灭活率均在40%以上。臭氧对大肠杆菌抑菌的作用很明显,抑菌环直径为1.52cm,而对照组仅为0cm[12]。

肛肠疾病由于位置特殊,局部治疗尤为重要,药物熏蒸即是一种重要的手段。熏蒸过程中产生的药物热蒸气直接熏蒸病灶部位,是一种很好的物理疗法。熏蒸治疗使皮肤和患部血管扩张,通过促进局部和全身血液及淋巴循环,消除末梢神经恶性刺激而提高疗效。温热熏蒸还可促进新陈代谢,使神经兴奋性降低,肌张力下降,缓解痉挛,加速组织修复,减轻疼痛。应用独有的臭氧水冲洗,具有消炎、杀菌、去除异味的作用增加了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永琦,李凤仙,李艳彦.论熏洗疗法及其临床应用[J].中医外治杂志,1996(5):3-4.

[2]郑树青.中药肛门熏洗治疗肛门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10):48-49.

[3]李荣华, 殷恺, 李宏斌,等.牙科治疗台水系统无菌化处理的临床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4, 18( 5) : 456- 459.

[4]李洪敏,于莹,齐滨,等.臭氧对不同细菌杀灭效果比较.中国消毒学杂志,2004,21(2):123-125.

[5]Sugita H, Asai T, Hayashi K, et al. Application of ozone disinfection to remove Enterococcus seriolicida, Pasteurella piscicida, and Vibrio anguillarunfrom seawater, Appl Environ Microbiol,1992,58(12):4072-4075.

[6]汪饶饶,尚光伟,胡林凤,等.臭氧对4种常见细菌与真菌的灭活作用.上海口腔医学,2008,17(1):92-95.

[7]Nagayoshi M, Kitamura C, Fukuizumi T, et al. Antimicrobial effect of ozonated water on bacteria invading dentinal tubules. J Endod,2004,30(11):778-781.

[8]Polydorou O, Pelz K, Hahn P.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an ozone device and its comparison with two dentin-bonding systems. Eur J Oral Sci,2006,114(4):349-353.

[9]Estrela C, Estrela CR, Decurcio DA, et al. Antimicrobial efficacy of ozornated water, gaseous ozone, sodium hypochiorite and chlorhexidine in infected human root canals. Int Endid J,2007,40(2):85-93.

[10] YIN Li QTAO Shi-kun,XU Fang. The effects of ozone [J] Environm ental sanitation engineering, 2003,11(4):199-200.[尹力,喬世坤,徐芳,臭氧的作用[J].环境卫生工程,2003,11(4):199-200.

[11]CHU Jin-yu,WU Chun-du, CHEN W AN-jin, etal Ozone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M].Beijing:Chem ical Industry Press, 2002.1-3[储金宇,吴春笃,陈万金,等.臭氧技术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3.

手术治疗肛肠疾病临床体会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2年6月~2013年5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肛肠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68例, 女32例, 年龄23~58岁, 其中行痔疮手术82例, 行肛瘘手术18例, 痔疮患者全部为中、重度的痔疮。

1.2 纳入及诊断标准

痔疮、肛瘘的诊断标准采用的是200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修订的《痔、肛瘘、肛裂、直肠脱垂的诊断标准》, 行肛门指诊确诊, 临床表现为排便出血, 痔块脱出, 且不能自行回纳。肛瘘患者行MRI检查确诊, 临床症状表现为肛周疼痛, 且肛门口附近有窦道口或分泌物。

1.3 治疗方法

患者术前全部给予心理疏导, 用于缓解因行手术治疗而带来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痔疮手术采用的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治疗。患者术前行常规肠道清洁, 骶管麻醉或者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采用膀胱结石位, 常规消毒铺巾行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治疗。术后打开吻合器, 退出肛管, 填塞凡士林纱布, 8h后取出, 术后给予静脉点滴抗生素3d, 饮食为半流食或无渣饮食。肛瘘手术, 术前常规检查、清洁灌肠、肛周洗浴、备皮, 给予肌注苯巴比妥0.1g及阿托品0.5mg, 患者取结石位或侧卧位, 常规消毒铺巾, 骶管麻醉及局部加强麻醉, 探查肛瘘的管道及内外侧口, 对于低位复杂性肛瘘采用单纯切开引流, 对于高位复杂性肛瘘除探查肛瘘管道及内外口外, 另采用切开挂线法, 术中彻底清创, 给予静脉点滴抗生素3d, 饮食为半流食或无渣饮食。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如有并发症发生及时给予积极的对症处理。

2 结果

痔疮患者平均住院时间5d左右, 未出现感染或肛周脓肿。疼痛病例5例, 尿潴留2例, 出血5例。肛瘘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5d左右, 术后疼痛8例, 出血4例, 尿潴留1例, 未出现感染及肛周脓肿症状, 随访3个月后, 患者疼痛症状及尿潴留症状均消失, 患者原有疾病未发现复发。

3 结论

肛肠疾病是人类常见的疾病, 手术治疗是目前较为普遍的治疗方法, 由于肛周末梢神经分布较为丰富而感觉敏感, 加之手术本身就是一种创伤性治疗, 因此行肛肠疾病手术治疗时要特别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本组选择痔疮与肛瘘两种较为有代表性的两种肛肠疾病, 观察手术效果, 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等的发生和处理情况。

(1) 疼痛。疼痛是肛肠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导致疼痛的因素较多, 如手术刺激括约肌痉挛, 局部血运受阻, 缺血性疼痛、排便刺激, 患者心理恐惧等心理因素及其他并发症影响等, 疼痛可给予一定麻醉药物, 但在手术中应注意无痛操作, 给予必要的扩肛, 减压引流等。

(2) 尿潴留。患者出现尿潴留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临床认为麻醉、心理、疼痛、手术刺激等均可能造成患者尿潴留, 如腰麻、骶麻效果不充分, 肛门括约肌出现痉挛, 手术操作粗暴, 损伤过重, 患者心理情绪过于紧张, 年龄等均易造成患者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 给予局部按摩、热敷、药物治疗等处理可使此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3) 出血。出血是手术常见的并发症, 但痔疮术后大出血是不可忽视的严重并发症, 如出血过大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一般临床上有原发性出血与继发性出血两种, 原发性出血是指由于手术操作不当或手术创面止血不彻底而引起的出血症状, 如伤口过大、过深、伤及血管而未作结扎, 剪除痔组织过多, 回缩滑脱, 结扎不紧等:继发性出血是指术后3~14d痔核坏死、脱落而形成的创面出血现象, 也有因患者出现全身性疾病而导致的出血现象, 对于出血症状要注意观察, 密切护理, 清除肠腔积血, 可采用气囊压迫, 灌肠法等方法进行治疗, 出血还可能引起患者继发性贫血, 注意给予口服抗贫血药物、输液及输血等治疗。

(4) 肛缘水肿。肛缘水肿是指肛肠疾病手术后出现的切缘皮肤水肿、充血、隆起或肿胀疼痛等症状, 一般可分为充血性水肿、炎性水肿等, 多由于手术中皮肤切开、缝合、结扎不当引起的, 也有感染等因素引起。可采用便前、便后温盐水坐浴、作减压切口, 中药坐浴等方式治疗。本组未发现此类症状。

总之, 肛肠疾病作为常见疾病, 在行手术治疗时应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本组研究认为, 术中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减少并发症发生是减轻患者痛苦的关键, 因此熟练的手术操作技术, 合理选择麻醉方式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心理因素也是引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行适当的心理指导, 避免患者紧张, 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 可有效缓解手术带来的痛苦。术后恰当的对症处理, 对于缓解患者痛苦具有重要的作用。

摘要:100例肛肠疾病患者, 其中行痔疮手术82例, 行肛瘘手术18例, 痔疮手术患者采用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形切除术治疗, 低位复杂性肛瘘采用单纯切开引流, 高位复杂性肛瘘除探查管道及内外口外, 采用切开挂线法, 结果痔疮患者平均住院时间5d左右, 未出现感染或肛周脓肿, 疼痛5例, 尿潴留2例, 出血5例, 肛瘘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5d左右, 术后疼痛8例, 出血4例, 尿潴留1例, 未出现感染及肛周脓肿症状, 随访3个月未发现复发, 熟练的手术操作, 合理选择麻醉方式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心理因素也是引起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行适当的心理指导, 避免患者紧张, 恐惧等不良情绪可有效缓解手术带来的痛苦, 术后恰当的对症处理对于缓解患者痛苦具有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幸福石家庄下一篇:语感训练四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