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式

2024-05-25

协同式(共12篇)

协同式 篇1

当今社会是人才竞争的社会,人才的需求正在向综合多能方向发展。这也对高师钢琴专业培养出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师培养的是具有一定键盘基础的音乐教师,不是演奏家,目的不是为了与音乐院校比技能,而是为了给学生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实际上,高师钢琴教学与实际所需有相当的差距,学用脱节现象十分明显。高师往往沿袭老一套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与内容,不能做到因材施教,片面强调演奏技能和技巧的运用,导致学生拼命练技巧,忽视了能力的培养与师范教育的特点。因此,对于师范院校的钢琴教学来说,探索一条体现本专业特点的教学道路是非常重要的。高师钢琴教学如何从单一技能训练转向综合能力的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试验中重要课题之一。传统钢琴“一对一”的个别课教学有着它自身的优点:便于因材施教,教师授课详细,针对性强。利于培养那些“高、精、尖”,具有优秀音乐素质的学生。缺点是:创造性缺失,主体性忽视,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发展片面;集体课的优点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促进他们之间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表演欲望和表演能力。缺点是:不易解决学生的个别问题,学生的演奏不够细致,不易使能力强的学生更加出类拔萃。个别课与集体课都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个别课的优势正是集体课的不足,反之,集体课的优势也正是个别课的不足。正确的关系是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因此,钢琴集体课“协同式”教学对“一对一”“集体课”等教学模式的优点进行有机结合,收到更好的授课效果,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 钢琴集体课“协同式”教学的最佳方案——分层次小组教学

钢琴集体课“协同式”教学的第一步对学生实施分类指导,因材施教,新生入学后第一周进行专业能力汇报,依据学生不同基础键盘程度、理论水平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小组进行授课,分组后各组成员理解接受能力大抵相同,层次小组人数各不相同,有2-3人的,有4-6人的,7-10人的不等,对特别突出的学生可以安排“一对一”的小课,而讲授钢琴演奏的基本知识、基本法则、基本技术要领与要求等则全班一起上大课。所分的层次小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层次小组的学生是随着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变化而随时调整的。层次小组不断调整的过程,是不断调整学生学习钢琴积极性的过程,是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的过程。是教师对学生的钢琴学习所付出的劳动及存在的优点与不足评价与建议的过程,更是教师对学生奖赏与激励的过程。对进度较漫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给进度快的学生提供附加作业。这样既适应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人尽其才,又有效地缓解了两端学生“吃不饱”,“吃不了”的问题。

2. 钢琴集体课“协同式”教学的授课运作特征

像通常的班级授课形式一样,钢琴“协同式”教学模式需要遵循设定的课堂教学运作程序。课前必须经过细致周到的备课,精心设计实施教学的具体步骤和运行操作诸环节。具体授课特征是:

2.1 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检查作业(回课),集体回课并不是一直让学生大齐奏,而是交替运用,齐奏、伦奏、独奏、接力、分组竞赛等方式,强化集体课的群体效应,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使每个学生时刻都有事可做。重奏与合奏的演奏效果明显优于独奏与齐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仅仅传授弹奏技能是不够的,要培养他们“讲”和“教”的能力,要使他们的钢琴能力和教学能力都达到中小学普通钢琴教师的水准。(1)首先要由老师制定授课表,可以两人一组互相上课,也可以穿插开上课。这时授课的“老师”和听课的“学生”要完全像师生一样的进行授课,老师和其他同学可以作为旁听。(2)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把上课的内容先准备好,曲目的数量和内容可以由老师来因人而定。学生授课时老师要注意他们的仪表,讲课的语言逻辑是否规范,语言表达能力是否合格,是否能让别人听懂他们阐释的问题,是否可以做示范、授课的“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否正确,把握乐曲风格和技巧是否准确,其所讲内容是否有理论根据。对于以上的问题,老师最后都要准确地做出评价。

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表演才能和创造性潜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公开表演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心理素质,为了解决个别学生的操作错误,也可以抽取典型的样例进行个别的指导,但最好把它当公开课来上,公开课就是让所有的学生听老师给一个同学上课。上课的内容可以是准备好的,也可以随堂进行。这种上课的模式可以使被授课的同学得到极大的锻炼。因为他上课的一切内容和他所有的表现以及优点、缺点都要公布于众。会很大的提高该同学正确面对和有能力、有勇气在众人面前改正这一切,同时也提高了他的意志力和面对公众的能力。会加速提高他的表演能力。

对于所有听课的同学来说,他们可以在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缺点,并看得更清晰、更深刻、更透彻,学习别人的优点及优点带来的益处,这些听课的学生还可以听到他们从来没有听过的问题。因为有些问题在他们身上根本没出现过,或者他们的程度根本涉及不到一些技术性的问题,所以他们可能就听不到也接触不到。因此听别人的功课能学到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理论和技巧,扩大了学习视野。教师在授课时要毫无保留地当堂指出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让学生正确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对自己的缺点要找到原因积极改正,并继续发扬长处,保持优势,从而达到公开课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教学中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高师钢琴教学重视演奏技巧的训练,过于专业化,这种看似“高质量”的钢琴教学却完全偏离了师范教育的教学宗旨:培养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要求的合格师资力量,忽略了综合能力的培养,一些具备了演奏高难度乐曲能力的学生,却不能即兴为一首简单的歌曲伴奏。以至于根本无法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钢琴教学既然是为了培养合格音乐教育人才,就应使学生既具备钢琴演奏能力、又能在各种需要的场合进行即兴式的钢琴伴奏。因此,钢琴“协同式”教学中,在加强钢琴演奏技能培养的同时,更要强调对学生钢琴视奏和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即兴伴奏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创造性才能的发展,因此更多增加这些方面的内容。视奏能力一方面取决于钢琴演奏技能的程度高低,另一方面来自平时视奏经验的积累,“协同式”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视奏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在课上更多地提供这样的机会。

2.3 课堂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关系

在高师钢琴集体课“协同式”教学中,我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立互动的教学模式,(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真正使课堂“动”起来,真正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发展中练就求异思维,打破以往师傅带徒弟,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老套教学模式,我们要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实践中解决演奏的问题。开始注重和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指的是学生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时的一种清醒、自觉并伴以强烈的困惑、疑虑,想要去探究的内心状态。我们可以在上课前让同学查阅大量的钢琴及音乐史方面的书籍,以便使他们能在上课时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还可以在教学中就他们遇到的一些钢琴弹奏方面的问题拿出来进行讨论,这种问题意识驱使着学生积极地思维,不断产生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所以在“协同式”教学中解决问题最能够激起学生的思维,而提问的重要作用在于,它在教师的讲授和学生能力的思考之间拉起纽带。使学生提高学习效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同时,教师完全进入学生的交流过程,教师能很好的了解学生的情感,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共同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伙伴。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对音乐内容与技巧方法要进行详尽地分析,对那些经常容易出现的错误和问题给予事先的提醒,对要点与难点做出清晰的讲解与指导,并通过示范与模仿让学生弄清其中一些关键的概念和要领,使学生不仅知道练什么,还能知道怎样练,练成什么样,只有这样,才能大幅度地减少学生练习中的错误,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上课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3 钢琴集体课“协同式”教学的效果特征

3.1 钢琴集体课“协同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协同式”钢琴教学模式充分发挥集体课的“群体动力”、“心理暗示”效应,培养良好的个人学习习惯和最佳整体学习状态,增强教学效果。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齐奏、分声部合奏、伴奏等丰富灵活的课堂演奏形式,同学间相互激励。随时聆听观察和分析领会,有效地锻炼多声部听觉能力、节奏感、视奏能力、默契配合能力等学校教师所必须的使用键盘技术能力和心理素质。“协同式”钢琴教学中让学生全身心、全方位的参与,包括听觉、视觉、动觉、直觉、言语知觉等各方面的参与。给学生充分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表演或“行动”来学习。钢琴集体课“协同式”教学,是真真切切从学生本身出发,多方面调动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实践-理解,理解-实践-学习中不断反复磨练,让知识向技能,技能向能力转化,在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2 钢琴集体课“协同式”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协同式”教学模式推动了钢琴教师学科知识结构更新,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丰富了钢琴教学理论。同时要求教师吸取新知识,拓宽知识面,系统地运用专业知识,把弹奏技术训练过程条理化、系统化、多样化,上升到理论高度来把握。另外“协同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有较强课堂组织能力,有良好的教学机智,钢琴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小组及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演奏情况及时调整各小组成员,调整教学曲目,从而使高师的钢琴集体课“协同式”教学因人而异,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3.3 钢琴集体课“协同式”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协同式”钢琴教学,一位教师同时面对数十名学生,做到了共同的知识集中讲解,必备的技术技能集体练习。一人授课,众人受益,扩大了知识覆盖面,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重复教学环节。显著增进了教学工作效率。

4 结语

高师钢琴集体课“协同式”教学的优点在于优势互补,既有共性教学,又有个性教学;既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又全面顾及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参与意识,又使他们的个性得以长足的发展。调动了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既解决部分学生“吃不饱”的问题,也解决部分学生“吃不了”的问题,满足了不同层次小组学生的需要。长此以往形成良性循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示范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都得到提高,从而提升了他们的社会竞争力。

摘要:随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 高师钢琴传统的教学模式, 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 甚至出现与现行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目标脱节的现象。下文旨在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高师钢琴集体课“协同式”教学模式, 即将传统的“一对一”和集体教学模式的优点进行有机结合,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示范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关键词:协同式,钢琴教学,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尹学毅.新形势下怎样上好高师钢琴集体课[J].音乐教育与创作.2006 (8) .

[2]龚明珠.钢琴教学中多元授课的意义[J].音乐生活.2006 (10) .

[3]周晓梅.谈高师钢琴教学改革[J].中国音乐教育.2006 (7) .

[4]王艺红.多元智能理论与高师钢琴集体课教学改革[J].中国音乐.2006 (4) .

[5]王朝刚.高师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的难点与对策[J].乐器.2003 (10) .

协同式 篇2

从建构主义者的观点来看,学习者必须能够从他们个人经验中找到新的观点,因为含有新观点的经验对个人的理解、运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建构主义者认为:一个人不应该只关注包含在绩效目标中的“行动计划”的传递,相反地,他应该关注和开发学习者的技能,这样的话,他们才能针对情景要求和机会,构筑自己的行动计划。这就要求让新的学习处于真实的环境经历中。向学习者示范如何得出所学内容的合理解释是重要的,这样,他们才会在形成自己的目标替代最初的学习计划时,获得合适的方式。

网络环境下的协同式教学方式,可以突出网络教育的互动性,可以满足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某些特定要求,可以从总体上满足网络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可以很好地与建构主义的教育模式相结合,强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和互动效果。所谓协同式网络教育模式是指:在网络环境下,相同领域或不同领域的教师们,相同院校或不同院校的教师们,相同国度或不同国度的教师们,利用和依托Internet,对同一个课程或同一群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在时间上和内容上的协同。这种协同体现了在教师和学生之间M:M教学方式的优越性,突出了网络教育的互动性,弥补了单个学校,单个教师在网络环境下教学能力的不足和知识面的欠缺,能够提高网络教育的效率和效果。

网络环境下的协同式教学方式,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教育目标和教学策略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计划的编制。

教学策略可以理解为教学方法,运用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通过恰当的方式向学习者展示学习内容,并获得预期的成果。教学策略包括互动技巧、学习活动的安排、引起注意和增强记忆的手段等。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和呈现包括:需要说明什么? 多少信息才够?对于一项学习任务,怎样才算信息过剩?内容该如何呈现?应该采用何种呈现方式?

在此阶段,教师们要通过在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和协同工作实现上述安排。

第二个阶段是网上教学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网上的实时教学,此阶段的主要方式是,在网络环境下采取类似视频网络会议的方式进行,用M:M教学方式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实时地进行交互式的讨论式教与学。

第三个阶段是网上答疑和辅导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强化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个过程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采用分时异步进行,也可以采用同步实时进行。

在协同式的网络教学模式中,对同一门课程可以同时采用多个教学方案由多名教师同时授课,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所需要和喜欢的课程。各个教师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教学体验与研究领域的背景知识,发挥整体优势,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习者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效率,这是协同式的网络教学模式的优点。同时,协同式的网络教学模式也有其明显的缺点,比如对教师的组织和管理比较困难,教师之间如何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等,都需要很好地加以研究和解决。

结论

由于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景对意义建构的作用,强调对教学环境的设计,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以及强调利用各种资源来支持学,更由于建构主义的主导地位,致使我们当网络教育出现以后,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研究以学生为主的学习上了。本文作者认为,无论是教学论的研究者还是学习论的研究者,都必须把教与学结合起来研究,使教与学成为一个统一体,无论是教学论还是学习论都必须把教学目的实现放在首位,根据教学目的设计教学内容,再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育技术和教学条件设计教学模式。由此可见本文所提出的基于Internet网环境下的协同式教学方式是对目前人们忽略了在网络教育时代的教的一种有益的提示和补充。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 高金岭 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8月

[2]知识经济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李克东 电化教育研究 191月

协同思想才能协同发展 篇3

自2014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以来,京津冀三地无论是在生态环境建设、社会空间布局,还是在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公众对三地协同发展也有了更高的期待。“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未来,三地需要根据中央的顶层设计,着眼全局,进一步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摒弃“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意识,在思想上和观念上加快协同步伐。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的国家战略,核心是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要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坊间曾经流传这样一句话“北京吃不下、天津不够吃、河北没饭吃”,基本说明了此前三地各种发展失衡的状况。因而,要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就要努力打破这种失衡的状态。

当前,河北的发展程度最低,中央给河北的定位是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对钢铁产能大省河北来说,首先意味着巨大的“去产能”的任务和挑战。这不仅是协同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供给侧改革的内在要求。据河北省副省长张杰辉公开的数据,河北的铁产能已经去了3391万吨,钢产能已经去了4106万吨,相当于两个鞍钢。力度不可谓不大。

协同就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河北钢铁“去产能”,北京市已成为受益者:2015年,北京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186天,较2014年增加14天;京津冀地区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10%,同比下降7个百分点。

北京也在给河北“造血”。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表示,河北在去产能腾退空间的同时,北京的高新技术产业要在产业链合理分工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合作。2015年,北京多种业态落户河北,其中现代汽车第四工厂落户沧州,总投资120亿,预计今年6月投产后,可创造3500个就业岗位。

从最近两年的实践看,三地有些区域需要在思想和观念上强化协同意识,需进一步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地方内各层级之间的复杂关系。如河北在承接北京产业疏解过程中,出现同质化争抢现象;盲目上马园区,却因招商不利而造成土地闲置;各园区联系较少,无序恶性竞争,产品和产业结构雷同,重复建设等问题,都需要加强思想和观念的协同,进行科学布局。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胡克勤所言,只有“跳出北京发展北京”、跳出“一亩三分地”思维,京津冀才能协同发展。“跳出北京发展北京”是指真正要解决北京资源、环境和发展的矛盾,就要高标准、深层次、大尺度谋划,解决北京和周边区域的共同发展问题。反之,天津与河北也要跳出自己发展自己,谋求共同发展。

协同式授课教学模式的实践探析 篇4

一、协同式授课的种类及其运用

有协同授课之父美誉的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夏普林 (J. T. Shaplin) 指出, 作为一种教学的组织形式, 协同授课由两名或以上的教师共同担当一组学生的全部教学或其中的重要部分[2] 。这些教师可以来自彼此关联紧密的学科, 或有着截然不同的研究方向与专长。必须强调的是他们应该一起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实施与评价。在实际运用过程中, 协同授课存在不同的形式, 主要包括传统式、支持式、互补式以及平行式等, 它们均有着不可替代的特点, 以下是对于各种形式的概述:

1.传统式:

各成员教师同时在一个班级展开教学, 他们就某一共同的主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引导。教师们对学生肩负同等的责任, 并且始终参与整堂课的教学过程。这是最具传统意义的协同授课模式, 教师之间通过协作来完成教学任务。

2.支持式:

各成员教师共同参与课程的设计。课堂上, 他们不再使用独白式的讲解法, 而是通过互动性较强的对话来实现各自观点的交换, 并以此进行知识, 尤其是理论性知识的导入。这种方式有助于教师就适合于他们个人专长的教学素材进行充分的发挥。

3.互补式:

由一名教师承担主要的讲授任务, 其它不担当呈现内容任务的教师也在课堂中, 但处于一个相对从属的位置, 履行辅助教学的职责, 例如组织并辅导学生后续的课堂活动。

4.平行式:

全班学生被划为两个小组, 各组由一名教师带领并进行相同内容的教学工作。其中, 两名教师可以检查同一班级中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 并给出相应的反馈意见。此时班级无需被分开, 成员教师以平行的方式从事同一活动。

实际上, 在普通的语言类课程, 尤其是将英语作为外语实施教学的课程中, 协同式授课的运用是十分常见的。近些年来, 一种普遍的做法就是由两名教师在课堂内一同展开教学活动。其中的主讲教师为一名非本族语者, 他往往拥有丰富的讲课经验;而另一名则是本族语者, 在课堂里起辅助作用。由于这样的安排通常可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故而很快便在多个国家受到广泛欢迎, 尤其在日本及东南亚地区。以日本为例, 其教学交流计划 (JET) 于1987年由日本政府创立, 目的是为了促进外语教学水平并增进与它国的相互了解。每年, 该计划均招聘数千名外国青年到日本进行外语学习的指导等工作, 是日本外语教育改革的措施之一。2011年, JET从世界各地约39个国家引进了4330名参与者, 他们多数作为外语指导助手来帮助日本本土的教师开展有关外语教学活动。在课堂上, 通常以教师间的问候语和相关对话开始, 然后根据教学计划和内容, 外籍教师充当语言提供者 (informant) , 介绍示范句型, 讲解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 日本教师则作补充说明, 最后是学生分组练习, 两位教师分别指导[3] 。迄今为止, 协同式授课已经在日本获得了十分普遍的认同, JET计划所招聘的外籍教师们对此可谓功不可没。另外, 香港也已于1998年推出了类似JET的名为以英语为母语的英语教师计划 (NET) , 同样通过采取协同授课的方法来强化语言培训。

二、协同式授课的优势分析

通过协同授课, 学生们可以目睹有别于平时由一名教师单独主持的课堂教学, 他们能够观察到如何为达成同一目标而进行的教学团队间的合作。逐渐地, 学生们同样会把这样的形式运用到彼此间的学习之中。可以说, 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动机的激发有着积极的影响, 对开发他们的非智力品质也能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4] 。此外, 团队精神的培育还可以改善沟通技能并促使学生更快地融入现代社会。

由于协同式授课由两名甚至更多的成员一并进行, 学生可以体验到更加多元化的教学风格, 以及就某一问题而展示出的来自多重视角的观点与思想碰撞。相应的, 他们会认识到在剖析各类事物或现象时, 刻板的教条与僵化的思维只会导致看法的片面与狭隘, 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以一种兼容并蓄的胸襟来汲取各家之精华。也唯有如此, 才能适应21世纪全球化的发展需要并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再者, 听取不同的观点有助于从广度及深度上同时扩展对知识的领悟力及思辨力, 学生不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 他们更愿意主动参与这种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得到启迪以继续创新。

传统上, 大学常常被形容为“象牙塔”, 这意味着大学教师给人的印象都是只读圣贤书而少闻窗外事, 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均花费在教学与科研上, 对于象牙塔外的发展却不太在意。时间一长, 在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境两方面必定会产生脱节。而作为一个有效的平台, 协同式授课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 它使得校园内的教师与校园外的专业人员建立起互动。通过一系列有序的沟通与交流, 上述的脱节现象将逐步减少, 而课堂也会演变成为联结校园与社会的纽带, 并培育出素质更为全面的现代型人才。

三、成功施行协同式授课的要点

协同式授课的根本在于教学团队的成员之间建立起密切的合作, 而成功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彼此的和睦与包容。从更深一层意义上看, 这种和睦与包容既代表着对伙伴的尊敬和欣赏, 更意味着自觉履行教学中应该担当的责任[5] 。不过, 妥善处理好团队的关系绝非易事, 它需要每一个成员为之付出诚意与努力。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摩擦, 教师在开始构建团队之先即应规划好具体的指导原则与方案, 以保证后续各项工作的顺利铺开。无论内部的职责如何划分, 均是朝着共同的教学目标努力。在这样一个统一的宗旨引领下, 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灵活调节必不可少, 这样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成员的优势并使他们以最佳的状态服务于课程的需要。

再者, 与单人授课不同, 协同式授课使得观点更加容易受到他人的审视与评判, 因此, 矛盾发生的几率自然会上升。这时, 善于巧妙地将潜在的矛盾转化为课堂学习的必要素材并对之进行富有建设性的利用, 可以带来令人意料不到的良好效果。无论何种情形出现, 课堂上的重点永远都是学生, 而非迥然各异的看法本身;所以, 团队要始终把教学, 而非教师的自我表现或暂时的成就感放在首位。除此共识之外, 课前详尽的规划对协同授课得以顺利开展同样不可或缺, 它意味着为各个教学班级建立起目标愿景。往往, 计划越详尽, 越可以把未知的不确定因素把握在可控的范围, 并同时增添信心与勇气。

在计划阶段, 团队通常应该考虑下列问题, 如:有哪些重点需要学生掌握?如何拣选适当的素材来配合知识的讲解?各部分的教学具体由谁来担当?课堂中可能遇到哪些问题以及如何应对?这样的教学计划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此外, 其它应该予以重视的方面还有许多, 像各成员对协同式授课的认同感, 将教学内容与实践加以融合的努力, 以及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愿望等。如果主要的环节都能得到细致的考察, 协同式授课这一教学方法定会实现甚至超出预期的效果。

未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以及相互间进行对话的能力。协作, 作为一种催化剂, 可以促成不同观点的展现、表达与检验;如果在教学中加以恰当地应用, 同样能够丰富学习内容并强化学习效果。然而, 由于协同式授课所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 没有哪种单一的模式是万能的, 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课程、教学伙伴以及学生来调整具体的方案。即便当同样的教学团队重复讲授同一门课程时, 面对不同的授课对象, 相应的重点、话题及互动设计依然要作灵活的修改。

摘要:鉴于目前高校教师专业素养方面存在欠缺, 有必要将一种合作型教学方法——协同式授课加以有效运用。文章探讨了协同式授课教学模式的种类及其运用以及该模式优势, 进而分析了成功施行该模式的要点。

关键词:协同式授课,合作,开放式思维,沟通

参考文献

[1]Johnson, D.W.&Johnson, R.T.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Theory and Research[M].Edina, MN:Interaction Book Company, 1991.P283.

[2]J.T.Shaplin and H.F.Olds, Team Teaching[M].N.Y.:Harper&Row, 1964.P2.

[3]张素芹.谈基于国际理解教育的日本中学英语教学改革[J].日本问题研究, 2001, (1) :46-48.

[4]林新事.英语课程与教学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295.

政企协同发展 篇5

2017年6月下旬,乐陵市委宣传部、统战部主要负责人率部分企业代表莅临六和电力参观指导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总经理隋小林,副总经理贺振岭、朱士玉及稽查办公室主任参加了此次活动。

首先,稽查办公室主任对参观者一行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对公司文化建设工作的相关内容和取得的成绩做了汇报。宣传部、统战部相关领导对六和电力文化建设方面做出的成绩给予了肯定,鼓励企业继续保持良好的文化建设和价值观,打造立得住的企业品牌!

我国区域协同发展的协同学分析 篇6

关键词:协同学;区域协同;序参量;系统;控制参量;产业一体化;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6)03-0096-06

一、协同学基本原理及应用

“协同”一词来自于古希腊语,意为“协调合作之学”。协同学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1977年正式问世。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哈肯。哈肯在研究激光理论的基础上,揭示了开放系统由低级到高级、由混沌到有序,又从有序到混沌等变化的运动机理与规律,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普遍存在有序、无序的现象,一定的条件下,有序和无序之间会相互转化,无序就是混沌,有序就是协同,这是一个普遍规律。

协同理论可主要包括三个基本原理:(1)协同效应原理。协同效应是协同学理论的基本概念,是指由于协同作用而产生的整体效应或集体效应,即1+1>2的效果。它是由复杂开放的大系统中大量子系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在一个系统内,若各种子系统(要素)各行其是、互相拆台,这样的系统必然陷入无序状态,终致整体性功能瓦解。相反,若系统中各子系统(要素)能够相互默契、相互配合、达成一致,多种力量同频共振,形成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无论是自然界或社会系统,均存在着协同效应。协同效应是系统有序结构形成的内在动力。(2)伺服原理,又称支配原理。协同系统的状态由一组状态参量来描述。这些状态参量随时间变化的快慢程度是不相同的,分为“快变量”和“慢变量”,而“慢变量”——序参量才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快变量服从慢变量即伺服原理。当系统从无序达到有序的接近临界点时,“慢变量”就会越来越少,有时甚至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这些为数不多的慢变化参量主宰着系统的命运,确定系统的宏观走向,表征了系统的有序化程度。(3)自组织原理。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有序的结构可以通过系统内部组织起来,并通过各种信息控制和反馈来强化这一结构。自组织原理是协同学的核心理论,相对于他组织指令和组织能力来自系统外部而言,自组织则强调内部子系统在没有外界干预的条件下能够按照某种规则达成默契,自动形成一定的结构或功能,具有内在性和自生性特点。

协同理论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协同效应”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学优化资源配置研究。协同理论为解决世界各国面临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找到了出路。区域协同效应的存在,对各次级区域形成激励,有利于提高次级区域专业化生产和相互协作的积极性,使分散的局部地区优势转化为叠加的综合经济优势,增强区域经济的发展活力,进而促进区域产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形成区域分工与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因而适用于区域经济的研究。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由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过渡,进而实现成熟市场经济具有特殊的意义。目前,我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协同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研究更多侧重产业协同(张平,2005;张淑莲等,2011;张劲文,2013)和政府协同(王明安,2013;张俊峰,2013)两个方面,实现机制上则更多从多个主体综合着眼(高明、刘俊杰,2008;曹堂哲,2010;邱诗武,2012)。笔者认为,应用理论的前提是理解理论,如协同学的精髓在于强调事物从混沌到秩序的自组织演化过程和规律,目前的研究对协同规律的揭示尚不够深入。另外,协同学突出系统协同的自组织特性,而大量的研究强调政府等他组织的力量的决定性作用,与协同学的核心内容背道而驰。

二、区域协同的内容、主体和实现条件

在协同学概念的基础上,区域协同是指各区域之间由于初始禀赋和比较优势的差别,在效益最大化的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有序的分工合作使得区域内所有协同主体整体利益最大化,进而实现区域各主体之间的协调、协作形成整体效应,推动整个区域共同发展。

1. 区域协同的内容包括:(1)以产业协同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协同发展,通过产业内部和产业间的既竞争又合作,形成区域内的分工合作,构建专业化分工合理新秩序。(2)政府间的协同,不同级别行政区政府实现协同治理,通过权利边界划定或权利让渡等协调机制,实现区域的共同治理。(3)城乡协同发展。城乡构成区域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子系统的协同是构成系统协同的前提条件。都市区是城市统领乡村的区域,若干都市区构成更为广大的城市区域,因此,城乡非均衡发展不打破,区域协同发展便不可能真正实现。(4)生态协同发展。区域生态环境系统为区域共享,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具有先天的区域性特征,然而由于生态环境的外部性特点也决定了区域联手共同治理的必要性。

2. 区域协同发展的主体:(1)市场主体,包括企业,行业协会等经济组织。企业的跨区域选址和企业内部管理的组织性,企业之间的供给和需求关系,形成了区域内广泛的产业联系,是区域内部产业分工的主体和决定力量。行业协会的出现,可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规范,避免区域经济圈内的企业恶性竞争,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的决策行为,使地方政府行为符合区域公共利益。以行业协会为代表的中介组织,是产业健康发展的、产业自组织的重要保障,通常是自发产生的。(2)政府:在中国当前语境之下,区域协同发展的主体主要是指政府。政府的作用在于弥补市场失灵,挖掘实现资源的再配置的潜力。区域内部政府的协同在于克服地方本位,着眼大区域整体利益,通过区域协调机制,实现政府间的合作,重大问题实现区域的共同治理。

3. 区域协同自组织的条件。(1)竞争是协同(合作)的逻辑起点,是区域系统演化的最活跃的动力。区域自组织系统演化的动力来自于系统内部的两种相互作用:竞争与协同。正如哈肯所说:“我们将看到,很多个体,不管是原子、分子、细胞,还是动物和人,都以其集体行为,一方面通过竞争,一方面通过合作,间接地决定自己的命运。”①区域协同发展的起点是竞争,结果是竞合。协同发展并不意味着没有竞争。竞争一方面造就了系统远离平衡态的自组织演化条件(至少对这种演化条件起了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推动了系统向有序结构的演化。协同是系统整体性、相关性的内在表现,狭义的协同是与竞争相对立的合作、协作、互助,而广义的协同则既包括合作,也包括竞争,协同是系统竞争后期自组织演化的一种表现②。区域协同发展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竞争中协作,并使之成为一种集体的生存方式。在区域系统演化中,竞争与协同是相互依存和相互矛盾的,通过竞争达到协同,协同又会引发更高一级的新的竞争,两者是对立统一的。(2)主体拥有自主性是自组织的首要条件,子系统或要素有充分的自主性才能自组织。这就隐含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统一的市场体系、自由企业制度、公共政府和一定程度下的公民自治制度等,摒弃了地区保护主义、行政性贸易壁垒、分割的区域市场、企业运作的政企不分等非市场行为。正如美国詹奇(Jantsch,Erich)所说:“在活的世界中,这种多层次动力学耦合作用的最重要的方式,或许可以在所有等级层次的某种自主性的维持中表现出来。不能把多层次自维生混同于控制等级性,在等级控制中,……在一个活系统中,每一个自维生层次都可以以部分自主性的方式与整个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交流。……每一层次都有其自己的自组织动力学,它造成了特殊的环境联系。”③在区域空间组织结构中,以大都市为中心若干卫星城环绕的都市圈抑或网络状的中小城市群都是企业、居民、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在拥有充分自主性前提下空间自组织的结果。(3)系统的开放性是协同学和自组织理论的重要前提。按自组织理论的要求,开放状态才能保持系统(或子系统)不断地与外部进行物质、能量流,与信息流的交换,才能降低熵值,经历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向有序的不断动态优化,形成更有利的区域经济结构与功能,这种功能是由系统内部要素的有机联系和系统的结构所决定的,它使整体效益达到最佳。在条件允许时,系统越开放,有序结构的活力越强。区域内部子系统是开放的,子系统之间是开放的,整个系统对外是开放的,区域一体化发展绝不是“画地为牢”,惟其如此,区域协同发展才充满生机和活力。(4)自组织是靠某种默契下的各尽其职,而不是外在命令下的共同行为方式。因此,制定一定的规则,在共同的规则下任由子系统相互作用(竞争与合作),产生序参量运动模式,从而推动整个系统演化,是系统自组织演化的最好的管理模式。同理,区域系统自组织的机制需要统一的法律法规、统一的市场规则,企业、居民、组织等要素,各个城市(镇)等子系统相互作用达成默契,形成日渐清晰的产业分工和城市职能分工,产生区域整体效应。在区域系统演化过程中,政府能做的主要是制定规则,调节参数,而区域公共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财税金融政策成为形成区域协同的重要的“控制参量”,为形成区域经济协同系统“自组织”创造外部环境。(5)区域协同属于社会系统的协同,是一种存在差异甚至对立的协同。区域协同要综合协调多重利益主体和利益关系,遵从大数法则的求同存异,这是整个社会系统的生存、发展的法则。因此,区域协同是经过协商、平衡,从彼此或大多数对象的利益出发,合理地进行协调,达到协作、协力、和谐、一致,它不是也不可能是理想化的完全类似激光的协同。完全一致并不符合社会复杂性的事实,为了协商一致达成的组织机构、协调机制、新的制度安排等都是对区域协同的积极回应和系统走向协同的重要一环。

三、区域协同发展的协同机制

区域协同发展的核心是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影响一体化自组织性的因素很多,宏观来看,主导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协同力有四个方面的因素,如图1所示。

一是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化意味着专业化分工不断深化并在地域的层面展开,产业的技术联系不断加强,与城市体系不断耦合,不仅是城市间贸易增强,更重要的是形成了要素流动的迫切要求。二是区域内自由企业主导组织活动的协同力场。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企业的生产决策、选址、生产组织方式完全自主决定,形成区域的生产体系和组织结构。与区域经济的主体——居民和政府间形成互动,在区域利益最大化、企业利益最大化与居民效用最大化的驱动下,不断达成共识、统一规则、谋求共赢。在这一过程中一些正式、非正式的组织、契约孕育产生,从而使经济、政治和社会高度融合。三是区域城市体系中核心城市(首位城市)的领导力。核心—外围主导的城市群,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创新能力决定了整个系统的自组织能力的强弱。自组织性集中表现为系统成员包括大、中、小城市(镇)相互协调、相互合作,不仅产业呈现合理的地域分工格局,城市(镇)职能特点突出,相互补充,城乡协同亦是题中应有之意。四是国际竞争环境形成的促力场。21世纪,世界经济竞争的格局由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演变为区域之间的、城市之间的竞争,来自国际竞争的压力容易使区域内部城市联合起来、一致对外,如果各区域主体能够在区域协同思想的指导下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则能够增强区域整体的竞争力。伦敦、纽约、东京等世界城市控制着全球经济资源配置,占据产业链的高端,而这些城市无一例外地均与周边构成了更大范围的城市区域,城市间的竞争意味着加强城市区域的联合以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

这四个因素归根结底是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结果,成熟的市场经济从来不是单向度的发展,它是经济、社会、政治多维度的相互促动、共同推进的结果,以产业协同发展为代表的经济协同发展,与府际间管理协同、社会协同的相互为条件,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区域的协同发展。

四、我国区域协同的控制参量与序参量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采取区域倾斜政策,经济增长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经济色彩,东南沿海地区率先开放,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随之展开。20世纪90年代以后,法国经济地理学家哥特曼的城市带理论和日本都市圈理论与实践传入我国,掀起了区域经济学的研究热潮,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践起到了推动作用,城市群发展设想和规划不断涌现,以协同学的视角来看各地区域系统的演化过程,协同参量包括:控制参量和序参量(见表1)。

(一)控制参量

协同学把环境对系统的作用看做引起系统相变的决定性外界因素,系统协同与否直接受到环境对系统的作用,开放系统的环境作用因素取名为控制参量。就一个区域而言,控制参量包括:(1)资源禀赋差异。包括资源的分布差异和要素获取能力的差异,是城市结构扩张与对外“侵占”的原动力。(2)产业结构梯度。主要是由资源禀赋和历史原因形成的,产业梯度过大则难以展开区域的产业合作,跨区域的产业链条难以形成。(3)政策差异。由于国家的区域政策、城市等级制度形成的地区发展能力会存在巨大差异。(4)外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的扰动因素,通常是偶然和随机的。

任何城市的资源禀赋都不完全一致甚至有很大的差异,即不同城市(镇)都存在结构性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和地区利益的作用使城市(镇)天然处于竞争之中,由于主体系统对外部环境的反应力和适应性存在差异,区域内不可避免的存在矛盾和冲突,城市间关系竞争大于合作,使系统处于远离平衡的结构之中。但是,也正是因为资源的不完备性产生了城市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使地区合作成为可能,随着要素的可获得性、产业结构梯度、要素互补性和流畅性、政策环境因素、协调机制控制参量的改变,系统有可能由驱离平衡状态回到平衡状态。

(二)序参量

系统从混沌到有序的变化参数有快有慢,因此,称为序参量。按照区域协同过程中进展由快到慢的顺序,协同变量包括:交通一体化、商品市场一体化、产业一体化、要素一体化、制度一体化。其中交通一体化和商品市场一体化被视为快变量,区域交通系统化容易达成共识,统一的交通规划也较容易出台,加之各地政府已经形成的通过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经济的大规模的投入建设④。标准化的商品最容易流动,一旦市场放开,最先走出去的是商品,它导致区域市场范围扩大和区域内商品贸易量的增加,因此,商品市场一体化被视为快变量。而变化较慢的参量即序参量包括:产业的一体化、要素市场的一体化和制度的一体化。三者是三位一体、相互作用,产业一体化微观上表现为区域内部企业之间投入产出关系越发紧密,生产消费衔接日益顺畅,宏观上表现为中心城市产业转移和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产业一体化离不开要素市场一体化的支撑,要素的自由流动推动资源区域内配置效率最大化;区域制度一体化是区域一体化的最高形式,区域内制度趋同、政策趋同促使要素的自由流动。制度演进通常有着其自身惯有的路径,依赖于历史、社会与环境等综合因素。

五、我国区域协同发展的基本路径

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区域制度创新是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1. 全面深化改革,为区域协同创造良好的宏观制度环境,以改善控制参量。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为此,既要坚持市场化改革又要推讲政府改革。政府改革要从偏向于“经济政府”的职能定位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所谓有所为,是指政府要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增加社会领域的投资、人力资本的投资,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在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使落后地区也能获得均等化的服务,等等。所谓有所不为,是指政府要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放松管制、打破垄断、减少审批,提高经济效率,使企业、家庭与个人等微观主体获得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生活环境,从而在法律框架下自由选址、自由择业、自由迁徙、自由组织。

2. 坚决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要素的市场化推进,包括围绕土地要素的土地制度改革、围绕资本要素的利率市场化以及资本市场发展、围绕劳动要素的户籍制度改革、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等等。

3. 以自贸试验区推动全面开放,通过与国际政府监管模式、开放的市场运营模式、资本流动模式的对接,突破我国政府主导型地区经济发展形成的路径依赖和“锁定”。通过服务业的进一步开放,在开放贸易背景下加快发展金融资本服务、物流运输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从而加快中心城市的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的进程,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及国际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活力和整体实力。

4. 实施区域层面制度创新。实现区域制度一体化,是区域协同发展的最高级形态。区域制度协同发展固然与全国层面制度大环境有关,但是区域层面的制度创新和重构同样能够扭转局势,成就区域协同伟业。为此:(1)实施区域竞争政策。没有竞争就没有协同。竞争政策在建设统一大市场、消除恶性竞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清理各地方的法律法规,对明显的地区歧视性政策予以坚决剔除,健全反不正当竞争法律体系和反垄断法,建构竞争政策的法制基础,以规范我国地方政府间的合理竞争。(2)实施区域发展政策,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协调区域发展。我国地区发展的差距是市场极化效应的结果,也是城市等级制度等政策性原因造成的,无论从弥补市场失效还是从社会公平的角度都是十分必要的。欧盟地区已成立的发展基金包括结构基金、发展基金、凝聚力基金等,致力解决地区问题的区域性政策协调机构也更加健全,诸如欧洲投资银行、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社会基金、欧洲农业指导与保证基金等,用以协调各类地区政策,最大程度实现治理的协同。在我国京津冀地区地域相连、文化相亲,但差距明显,区域发展政策值得借鉴。(3)实施创新公共管理政策,实现从行政区行政到区域公共管理,创新区域经济发展成果考评机制和政府政绩考评机制,创新区域的财税制度,健全区域内的利益输送补偿机制,寻求区域利益的最大公约数;积极推进区域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的区域统筹、异地结算,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

六、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几点看法

从吴良镛教授1999年提出“大北京”设想,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概念被提出十余年,但相对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发展滞后,京津冀内部的发展落差不减反增。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理念,也为区域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协同学视角,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京津冀要实现协同发展还应克服如下问题:

(1)京津冀产业梯度差距较大,在当今产业分工纵深发展以产业链分工为主的新形势下,比较难以展开产业的一体化组织;(2)国家区域政策差异较大,河北省受到的国家优惠政策较少,长期以来发展基础不雄厚,实力不济;(3)京津冀地区市场化程度不高,民营经济不够发达,国有企业势力过大,区域经济自组织能力较弱。此次京津冀协同发展被上升为国家工程,政府外力主导型特征明显。根据协同学的基本原理,京津冀协同发展尚需创造条件,除了继续释放市场化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等制度红利,区域制度创新等举措,还需加大对河北省的政策性支持力度,河北省自身更需要立足自身发展实施产业扩充、结构调整升级,缩小与京津的梯度差异;培育中等城市发展,构建合理的城市体系等,而这些必要的前提条件,常常容易被忽略。

注释:

①【德】赫克曼.哈肯:《协同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版,第9页。

②吴彤:《自组织方法论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9页。

③【美】詹奇(Jantsch,Erich):《自组织的宇宙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80页。

④如长三角地区有公路里程约2.8万公里,公路网密度高出全国水平1倍多。铁路密度每平方公里1.2公里,比全国平均铁路网密度高出1倍多。目前京津冀已有多条高速公路互联互通,其中北京与河北有6条高速公路接口,天津与河北有9条高速公路接口,天津与北京有4条高速公路相连。随着京津冀高铁线路的发展,京津、京石、津唐、津秦、津沧等主要城市间,均能实现一小时左右直达,形成一小时都市圈。除了高速路网,京津冀一体化航空、铁路大格局也已经形成(http://wenku.baidu.com/view/fc4c7df1050876323012123f.html)。

参考文献:

[1]张平.胶东半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战略[J].科学与管理, 2005,(2).

[2]张淑莲,等.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6).

[3]张劲文.首都经济圈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的模式与路径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3,(8).

[4]王明安,沈其新.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府际政治协同研究[J].理论月刊,2013,(12).

[5]张俊峰.构建府际协同关系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研究,2013,(11).

[6]高明,刘俊杰.环北部湾旅游圈协同发展动力机制探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

[7]邱诗武.珠江三角洲区域行政协同机制构建探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2.

[8]曹堂哲.公共行政执行协同机制——概念、模型和理论视角[J].中国行政管理,2010,(1).

责任编辑、校对:张增强

Abstract: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hot word" and be widely concerned. The conception of regional coordination no doubt came from synergy theory. Therefore, revealing the true feature of synergy is very helpful to understand regional coordination, which will provide important inspiration for Chinese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s influenced by system control parameters and order parameter. Industry integration, factor market integration and institutional integration are the order parameters of regional coordination and important constraint factors to form regional coordination. The fundamental power of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s the deep reform agenda and accelerating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needs to be handled from system control parameters, creating basic conditions for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协同式 篇7

通过对2亿5千万个地址进行分析以查找僵尸网络, 以及自带的450万个恶意软件签名和30万个受感染站点信息, Check Point ThreatCloud可以将安全威胁升级包直接发送给客户的网关, 从而强化了反僵尸网络软件刀片和防病毒软件刀片的性能, 使其能够对僵尸网络和APTs (高级持续性威胁) 等高级威胁及其他形式的复杂恶意软件主动抗击。

网络犯罪分子通常利用恶意软件、僵尸病毒及其它形式的复杂威胁同时攻击多个站点和机构, 以增加攻击的成功率。由于很多企业是在孤立地防御这些威胁, 彼此之间缺乏共享威胁信息的有效渠道, 因此半数以上的安全威胁都难以被察觉。要压倒此等现代威胁, 各个企业必须携手合作, 共享威胁数据, 这才能构建更为强大及有效的安全保护。

Check Point ThreatCloud基于一个创新、遍布全球的威胁感应器网络, 鼓励机构分析威胁数据, 因此能进行动态升级, 联手打击现今的各种恶意软件。客户可以选择将其各自的威胁数据输入Threat Cloud, 通过其安全网关接收更新的威胁情报及防御升级。当新的僵尸病毒或恶意软件威胁在某个机构的网络中得到确认后, 该恶意软件的标识符, 如IP地址、URL或DNS等就会被发送到Threat Cloud, 并在数秒钟之内向世界各地的参与机构和客户分发有关的升级包。Check Point ThreatCloud也从公司所部署的安全网关、Check Point的信息搜集结果, 及业界恶意软件反馈资料中获取威胁数据。

Check Point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产品副总裁Dorit Dor表示:“现今恶意软件日新月异, 而ThreatCloud能加大机构的安全力度, 它为客户提供比前更多的信息和攻击分析。Check Point ThreatCloud旨在通过全球化协作来增大威胁情报的信息量、质量和反馈速度, 从而使客户能够对快将发生的威胁迅速作出反应, 并在这些威胁蔓延之前对其网关采取恰当的防护措施”。

Check Point ThreatCloud将收集到的威胁信息直接发送给安全网关和软件刀片, 为客户提供实时的威胁信息和攻击趋势, 以便实施对僵尸病毒、高级持续性威胁及其它复杂形式的恶意软件进行防御。

Check Point的全新防僵尸软件刀片已具备ThreatCloud功能, 它能协助各个企业侦察、抵御和预防僵尸病毒的破坏。该软件刀片也采用了Check Point Multi-tier ThreatSpect™技术, 它分析每个网关上的流量, 通过将诸如僵尸网络模式、远程操纵者隐藏程序及攻击行为等多种风险因素进行关联来发现僵尸病毒。一旦确认某个僵尸病毒后, 该解决方案会立即阻止受感染主机与远程操纵者之间的通信来避免遭受破坏。

协同式 篇8

一、师生协同式上课的界定

师生协同式上课指的是在教师引导下, 片段式放手课堂给学生呈现、展示和巩固, 实现收放自如 “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

师生协同式上课将改善过去 “满堂灌”、“满堂问”带给学生语言发展天性丧失的现象, 同时也将改变“只放不收”、“流于形式”的课堂模式造成学生学习兴趣骤减和知识不能螺旋上升的局面。

二、师生协同式上课的实例分析

Daily Report指在英语课开头5分钟左右时间里, 学生到台前以报告或演讲等方式表达自己, 并接受评价。这一课堂活动环节致力于提高学生听说及思维能力、拓展学生课外知识和促进学生情感健康发展。而协同式课堂的Daily Report意指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促成旧知识复习和新知识预习的产生, 用daily report以小组合作汇报形式来导入课堂。这个过程为学生搭建一个自我展示和共同分享的平台, 是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润滑剂。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主题归纳整理文字, 结合道具的帮助, 来表达思想并设置问题环节来吸引其他同学专注力。同时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听音和辨音能力都能得到锻炼。笔者认为平时的课堂, 预复习导入可采用情景交际对话练习、访谈、讲故事及短剧表演等形式来展现。

三、师生协同式课堂的建构思考

1.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 片段式放手。笔者提出的师生协同式课堂指的是课堂中, 教师创设情境协作式上课, 学生帮老师同时输入。放手不是“乱”放, 教师依据新课程理念, 从学生已有的体验开始, 从直观的和容易操作的话题出发,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和操作能力, 使整个课堂能在老师的控制和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2.始终以小组合作形式呈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 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 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

在平时课堂中, 笔者将40个学生分成五个大组,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进行学习, 真正成为了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能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 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 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巩固单词环节, 小组合作利用riddle game形式来帮助学生巩固单词, 每个人写上一到两个谜语, 再相互分享。既省时又迸出思维的火花。另外, 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 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 某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这方面学习差的学生, 知识技能互补, 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在新目标八年级上Unit 8教授奶昔制作步骤中, 小组相互合作, 一人一个步骤, 在实物的辅助下, 紧张有序, 既达到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又增加了参与度。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来学习, 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 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

3.始终用评价去促成片段式放手课堂活动的开展。评价激励对小组合作学习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 要加强激励评价。

笔者设计了小组评价表来贯穿课堂始终, 并记录各个小组的动态表现。在教学中经常将小组进行PK, 尤其是课堂上的师生协作上课部分, 比分相对占据较多, 进而来评比最佳小组, 还推出“最佳小组发言人”的形式, 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 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 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 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结束语

协同式 篇9

关键词: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角色

教学模式创新历来是教学改革的热点课题。纵观国内外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变革, 教学模式逐渐从“粉笔+黑板”单一形式转化为“多媒体教学”、“网络课堂”等多种形式;在某些课程或课程的某一环节增加了交互式教学[1]、讨论式教学[2]、案例教学等[3];在实践环节引入了合作式教学[4]、主体参与式教学[5]、任务驱动式教学[6]、CDIO教学等[7]。多种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 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没有改变, 大量课时内仍是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能否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 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既使学生学习了理论知识, 又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知识查新能力及创新能力, 是一个需要研究的新课题。鉴于以上分析, 笔者提出一种“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 并在实践中进行了应用,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的特点及意义

协同式任务导向是一种以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作为任务, 根据授课对象 (学生) 的数目分成若干组, 要求分组与任务相对应, 在小组课前进行认真讨论学习后, 在课堂中为其他学生及教师讲解其任务完成的若干细节的新型教学模式。它是一种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由学生团队、导向任务、评价体系及教师作用共同组成, 其成绩评定体系由课堂讲解、讲稿、科技论文组成, 教师仅起导向任务分配、团队组建、课堂点评、内容总结、知识梳理等作用。该教学模式的意义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经历初高中阶段的学习以后, 学生都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但自主学习能力因人而异。大学阶段的课程具有深度且学科交叉性较强, 自学难度较大, 需要教师指出重难点、参考书籍及学术期刊。另一方面, 大多数学生已经习惯于教师讲解、自己理解记忆的学习方式, 不愿意自学, 当教师将一门课程的某个任务完全施之于身时, 往往能完成得很好。因此, 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完全由学生自学,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今后工作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团队是指由一些才能互补、团结和谐的个体组成, 担负共同责任使命而奉献的集体。团队合作能力培养是衡量高校素质教育高低的标准之一。在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中, 教师将课程中的某一单元分配给一个团队, 团队一般3—5人组成, 从课下准备、查阅资料、备课分工及课堂讲解都由该团队共同完成, 团队成员之间就讲解内容需要互相交流学习。在课堂讲解时, 团队成员间讲解内容必须连续, 讲解时间自由分配。任务完成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力。

(三)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传统教学及现代教学模式中, 很少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特别是在日常教学课堂中。即使在有于面对学生、语速过快、语言不连贯等现象, 究其原因是缺乏锻炼机会。在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中, 全部学生参与讲解, 在课前准备比较充分的前提下, 均能讲解得很好,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查新能力

知识查新是大学生深化理论学习、扩展知识范围、掌握前沿动态的主要手段。许多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利用图书馆, 不懂得怎样应用网络资源, 不具备知识查新能力。这种能力的缺失不仅与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听课的模式有关, 而且与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有关, 学生只需记忆教师讲解的知识即可。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 要求学生讲解分配的任务, 为了讲解清楚, 须查阅有关书籍、网络, 才能理解要讲解的内容, 因而能够培养学生的知识查新能力。

(五)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持续发展的动力。我国计划2020年建设成为创新性国家, 国家的创新是个人创新的集合。一个大学生是否具有创新能力也是衡量一个高校素质教育高低的重要指标。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各个环节,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均在课堂中度过, 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中学生课下收集资料、知识查新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 在讲解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一个创新过程。除此之外, 撰写科技论文能使新能力得以升华, 是创新能力培养的直接表现。

二、教师在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中的角色定位

(一) 教师在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中起着总设计师的作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 然后再根据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内容, 达到教学目标。在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中, 教师将不再是教学的主体, 而是要起到总设计师的作用。依据教学大纲, 将教学内容按照章节划分导向任务, 规划导向任务完成的时间, 进而根据导向任务的难易程度组建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可按照兴趣爱好、学习水平、学习能力、性格差异等组建。

(二) 教师在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中是团队的指导者

在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中, 教师更像是一个导师, 从学生查阅资料、集体备课、讲解内容审核到课堂讲解细节, 教师应当全力扮演好一个指导者的角色。另外, 在团队成员获取任务后, 教师需要指明任务的重难点, 重点如何学习, 难点如何突破, 参考哪些书籍及相关学术刊物。当学生在备课过程中遇到困难时, 教师需要提供帮助, 以顺利完成教学内容的准备工作。

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的一大特点是每个团队及成员均要讲解。当某一成员开始讲解时, 在不出现错误的前提下, 教师勿中断讲解, 以保持成员的思路完整。待该成员讲解结束后, 进行点评。点评要点主要为讲解内容的准确性、知识范围的把握及讲解成员具有的声音、姿态、板书、节奏感、内容熟练性、连贯性、语言表达、互动性等。教师点评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不足如何提高;点评也有助于其他团队成员学习, 学习优点, 克服缺点。

(四) 教师在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中是知识的总结者

由于学生的自学水平、语言表达能力、性格取向等不同, 讲解的效果也会因人而异。因此, 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讲解内容进行系统的总结。教师在进行总结时, 应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方面, 在团队各成员讲解后的点评环节进行总结。因为, 在本组学生讲解后, 其他同学对讲解内容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和掌握, 教师再进行有重点地讲解和总结, 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另一方面, 待某章讲解结束后, 教师再进行一次系统的讲解和总结, 强调重点内容, 巩固学习成果。

(五) 教师在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中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激发者

新型高等教育质量观认为, 高等教育质量是学校中教师、学生和管理者三主体之间共同努力、相互促进的成果。大学应当为增进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创造条件。在大学里, 每一个人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使自身兴趣获得优先培养, 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人性得以彻底解放。大学应当充满着人和人的友爱、平等、团结和协作, 大学生应当富有高尚的道德思想品质、崇高的人类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 能够相互帮助和学习、共同提高和进步[8]。在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中, 每个学生的思想、观点都得以表达, 形成了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 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 以启发代替约束, 以挑战代替强加, 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和创新激情。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表明, 在成绩评价机制上, 教师要改变以往把考试成绩, 通常是一次考试的成绩, 作为评价学生唯一的标准, 建立一套综合评价体系, 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都纳入评价体系中, 进行综合全面的考核和评价[9]。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改革了传统的试卷评定成绩方式, 取而代之为“课堂讲解+讲稿+科技论文”综合评定方式。课堂讲解内容的准确性、知识范围把握及讲解成员具有的声音、姿态、板书、节奏感、内容熟练性、连贯性、语言表达、互动性等评价指标占总成绩的50%;每一成员撰写的讲稿占20%;科技论文占30%。科技论文采用答辩的形式, 每个学生将自己撰写的论文在上交时参加答辩。

(一) 学生在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中是知识的传授者

传授知识理应是教师的职责, 在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中, 学生却成了知识的传授者。首先, 学生有其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 以他们的方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符合学生的意愿;其次, 经常性地变化主体 (学生) 讲解, 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 能够充分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再次, 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比较, 后者始终以前者为对象, 借鉴其传授知识的优点, 克服其缺点, 后者传授知识的水平和能力会明显提高。

(二) 学生在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中是知识的创新者

学生群体是一个“智囊团”。学生有自身独特的思维方式, 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往往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解决一个问题时, 他们能够脱离教材, 试图寻求一种更优的解决方法或提出一种更合理的建议, 这就是创新思维的直接体现。在笔者多年的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实践中, 即有几例学生创新性成果, 使笔者深受启发。

(三) 学生在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中是教学主体的体验者

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是一个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它是一个自由的、开放的模式。在此模式下, 学生除可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外, 还可让学生体验驾驭客体 (课堂) 的感觉。讲解的学生如何让其他学生听懂、如何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 自身的声音洪亮度、教姿、板书、节奏感、内容的熟练度、趣味性等是关键因素。

四、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的实践体会

笔者应用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 在采矿07级、08级、09级“矿业系统工程”课程中实践了三年,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深受学生好评。

(一) 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中, 考核体系由传统的试卷形式改变为“课堂讲解+讲稿+科技论文”形式, 且每个学生均参与其中, 这种考核形式直接决定了学生必须认真积极地准备。学生均想在讲台上展示好自己, 在课下可谓做足了功课, 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氛围。在笔者实践中, 经常看到学生提前到教室书写板书、练习讲解过程的现象;有的学生提前演练多媒体操作程序;有的学生在课堂讲解过程中使用贴纸, 便于节省时间;有的学生为了互动全班回答问题, 答对者给予奖励;有的学生能够在一大段解释文字中精确地用通俗易记的词语概括, 等等。由此可见, 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法能够明显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促进了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交流

在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中, 一方面, 由于导向该教学模式组建团队的原因。另一方面, 团队与团队之间, 团队与教师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在笔者的实践中, 经常有学生提前与教师交流任务完成的若干细节或遇到难题的解决办法。因此, 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交流。

(三)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中, 由于导向任务由学生完成, 至于学生查询哪些资料、翻阅哪些书籍、应用哪些经典理论来完成, 教师在课前基本一无所知。只有在课堂讲解时, 教师才能知道任务完成的具体思路及步骤, 有时学生提到的理论、方法, 教师可能不是很清楚。因此, 教师需要对本门课程及各导向任务涉及的知识范围相当熟悉, 教师要经常“充电”来提高自己。由此可见, 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结论

1.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转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 是一种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

2.在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中, 教师扮演总设计师、指导者、总结者及点评者的角色;学生是知识的传授者、创新者及教学主体的体验者。

3.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知识表达能力、知识查新能力及创新能力。

4.教学实践表明, 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能够促进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交流, 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裴春秀, 杨春英.交互式教学模式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7, (5) .

[2]王果.问题讨论式课堂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 2008, (2) .

[3]陈福松.案例教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9, (5) .

[4]郭阳.论合作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J].高等理科教育, 2009, (6) .

[5]贾亚东.主体参与教学模式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经贸, 2010, (11) .

[6]刘国磊.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 2011, (24) .

[7]李善寿.“CDIO”工程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的实施方法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0) .

[8]胡弼成.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演进[J].教育研究, 2006, (11) .

协同式 篇10

随着移动无线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智能移动设备 (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AD等) 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 新一代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通过移动互联网, 人们可以打破时空的局限, 非常方便地在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在任何地点实现网上学习、交流讨论、协同学习等活动。因此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并且已经成为网络环境下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式。移动学习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它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结合移动计算技术, 使学习者可以通过手机、PDA等移动通信终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信息,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因此, 它的应用研究, 是当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前沿课题, 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和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1 移动学习的相关概念与特点

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相互融合的新兴产物, 从技术层面来看, 以宽带IP为基础, 可以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开放式基础电信网络;从移动终端的层面来看, 主要是指用户通过手机、IPAD、笔记本等上网, 通过移动网络获取相应服务。而移动学习主要是指用户使用移动终端通过移动互联网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方便的学习。主要特点如下:

(1) 移动学习属于非正式学习。相对传统的学校正规教育而言, 可以灵活的根据自己的闲暇时间自由的安排学习, 可以在除教室以外的任何地点进行学习,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爱好选择学习内容, 体现干中学、学中干、玩中学等特点。

(2) 移动学习可以方便的进行协同式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问题, 学习者可以通过学习平台同其他学习者或老师进行沟通、交流或协作, 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获取新的知识。

(3) 移动学习具有自由和开放的特点,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环境灵活的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以便更好地获取知识。

当然移动学习也有其局限性, 例如, 移动学习随意性会分散学习的注意力, 学习的效率取决于学生的自律性;移动学习所提供的学习环境是有学习者自己决定的, 不能保证提供优质的服务教育;移动学习主要是虚拟世界的人―机对话, 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越来越少。

2 移动学习平台的总体框架设计

该平台主要有服务器端管理 (包括管理员管理和教师端管理) 、移动终端学习平台两个部分组成。管理员通过PC机或移动终端连接互联网, 登陆移动学习平台的服务器进行管理, 主要完成平台的初始化设置和建立教师账号等系统管理功能。教师同样也通过PC机或移动终端连接互联网, 以自己的账号登陆服务器进行课程管理、课程具体内容管理、微课的管理、了解学生的交流状况、学习进度等信息。学生可以通过装有Android系统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访问该学习平台的课程和微课进行协同式学习, 进行信息的交流、问题的讨论和咨询操作等。

3 移动学习平台主要功能分析

具体功能部分由于管理员管理部分功能简单, 主要介绍教师端管理和移动终端学习平台这两部分的主要功能。

3.1 教师端管理部分主要功能

教师端管理部分主要功能分为课程学习模块和微课学习模块。课程学习模块主要以课程的常规学习为中心, 包括课程管理、课程类别管理和课程具体内容的管理等几个部分, 具体功能如下:

(1) 课程的管理:教师可以添加课程、修改课程、删除课程、发布课程、统计课程信息等。

(2) 课程类别管理:教师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添加、更改、删除课程类别和课程代码等。

(3) 课程内容的管理:教师可以添加、更改、删除指定课程的相应章节的学习内容。

(4) 教师账户的管理:可以修改教师账户信息, 指定相应课程的相应教师等。

微课学习模块主要以微课学习为中心, 包括微课管理、微课类别管理和微课帮助中心等几个部分, 具体功能如下:

(1) 微课的管理:教师可以添加微课、修改微课、删除微课、发布微课及主要简介等。

(2) 微课类别管理:教师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添加、更改、删除微课类别和代码等。

(3) 微课帮助中心:教师可以添加、更改、删除微课的支持工具和常见问题等。

3.2 移动终端学习平台部分主要功能

学生主要通过移动终端访问该学习平台的课程和微课进行协同学习, 进行信息的交流、问题的讨论和咨询操作等。

3.2.1 学生帐号的管理

学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访问该学习平台, 在首页上进行自己账号的申请、注册、登陆、修改等, 同时可以查询自己学习的时间, 学习的内容, 自己的等级 (采用积分制, 主要根据用户的学习时间由系统确定用户等级, 主要激励学生的学习) 等。注册的学生可以访问所有的学习内容, 未注册的学生 (即游客) 可以访问有限的资源。

3.2.2 课程和微课的学习

首先, 学生用自己的账号登陆系统, 然后进入课程学习页面,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 选择课程和微课类别, 然后选择学习课程, 也可以通过搜索直接查找自己需要的课程, 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寻找问题的答案。课程学习页面主要根据所选类别显示该类别下的课程和微课的详细信息, 包括课程内容的学习目标、应知应会目标、主要学习内容和学习模块等, 如果用户没选, 则分页显示所有内容。

3.2.3 协同式学习和交流模块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如何使用该移动学习平台的问题, 以及碰到学习内容不理解的问题, 可以通过该模块解决。学生有问题时, 可以进行提问, 知道的同学可以相互进行交流, 进行协同式学习, 同时老师也可以回答。在该模块中为了激励学生进行协同式学习和交流, 采用奖励制度, 提问和回答问题的学生可以得到相应的积分。

3.2.4 课程测试模块

该模块主要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测试。由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操作相对较为不方便, 因此课程测试的模块相对比较简单, 主要为单选、多选、判断题等类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内容选择相应的试题进行测试。做好题目以后, 直接可以判分和给出正确答案。

4 移动学习平台的实现

该平台的实现所使用的软件均可以从网上免费下载。本平台开发所使用的开发环境是My EClipse8.0, 开发环境是Windows 8, 安装的SDK有JDKI.6和Android SDK。My EClipse8.0可以通过:http://www.My EClipse.Com/网站进行下载, 也可以通过专门下载软件的网站进行下载。JDKI.6可通过http://java.sun.Com网站进行下载, 选择相应版本下载即可。

在移动终端的学习平台中, 客户端的通信接口采用Java类, 主要由Client Request (用于请求处理) 、my Handler (用于结果分析) 等类组成, 每个客户端界面调用前面所述的类完成与服务器端的通信。

在移动终端的界面实现中, 每个用户的界面为一个Activity, 在Activity中主要使用View和View Group等UI组件来组建界面, 同时结合XML语言对整体进行布局。

5 结束语

本文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并结合教育的相关理论, 将新兴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引入到学习平台的建设中。首先介绍了移动学习平台研究的意义、移动学习的相关概念与特点, 分析了移动学习平台的框架模型和功能, 最后探讨了该学习平台的部分实现, 希望能对移动学习平台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当然本文只是提出了基本的设计和功能, 具体的实现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俞华锋.浅谈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建设研究[J].科技视界, 2013 (16) .

[2]陆婷婷.基于Android系统的移动学习平台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3 (10) .

[3]俞华锋.基于云计算的三维虚拟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应用[J].计算机仿真, 2010 (09) .

协同创新,推动未来 篇11

英特尔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兼英特尔中国区董事长马宏升(Sean Maloney)表示:“快速增长的中产阶级规模,以及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流量的爆发式增长,这些全球重大发展趋势在中国表现得尤为显著,影响程度堪比十倍。”

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叙表示:“创新是当今中国的重要发展议程。中国有蓬勃发展的信息通信产业生态系统和规模庞大的开发者群体,我们对中国巨大的创新潜力充满信心。长期以来,英特尔在中国致力于与广大产业伙伴、开发者协同创新,创新并扩展计算技术,连接世界上每一个人,让大家的生活更美好、世界更精彩!这也是本届IDF的重要任务。”

增长关键字:中国市场,行业需求

行业分析师机构IDC的数据表明,去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PC市场,2011年的增长率达到惊人的13%,目前占全球PC需求总量的20%;IDC数据还显示,中国服务器市场过去5年的增长速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8倍以上,在全球数据中心市场中已位居第二。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拥有超过10亿用户(据工信部数据)。

为了抓住这样的机遇,英特尔高管在北京发表的演讲中发布了几项技术进展和本地研究合作,从云计算到各种类型的智能计算设备,全面推进更加丰富的互联计算体验。

这一系列发布包括英特尔中小企业通锐(SBA)技术,旨在帮助用户自动地维护和保护PC,并通过即将上市的英特尔第三代酷睿处理器产品的内置视觉特性,基于英特尔高清显卡(HD Graphics) 2500/4000带来更强的视觉体验。英特尔还宣布,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将与领先的中国OEM厂商、运营商和政府机构密切合作,在中国进行持续的技术研究和开发。

此次为期两天的IDF是英特尔在亚洲最大的技术盛会。马宏升在大会上致开幕词,这也是他去年被任命为英特尔中国区董事长以来的首次IDF主题演讲。他指出,跨越技术屏障已远远超出物理学或工程学问题范畴。

英特尔中小企业通锐技术在能够支持电脑在自动运行最高性能的同时,保证出色安全性和及时备份数据,让中小企业管理者专心致力于业务的发展。许多中小企业没有专门的 IT 人员,因此管理者需要确保员工使用安全、无病毒的电脑进行工作,并始终保持软件及时更新。电脑宕机可能导致生产力的大幅下降,使企业错过交货期、发货期、发布期甚至违背其它商业承诺,最终影响到业务顺畅稳定发展。

基于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的英特尔中小企业通锐技术还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自动维护和保护电脑。通锐技术具有直观的用户界面,可设置任意时间的运行数据备份和软件更新,甚至包括非工作时间,用以确保当员工开机时电脑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此外,该解决方案还能够持续监控安全软件,并在电脑受到病毒和其它非法入侵者的攻击时向用户发出警告。通过采用通锐技术,中小企业管理者将能够全心致力于业务发展,无需为IT管理分心。

马宏升说:“世界在继续进步,半导体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这在即将发布的三栅极晶体管和22nm制程技术上得到了最清楚的体现。几乎所有的人和行业——企业、医疗、教育和整个社会都将受益于强大的微处理器、互联网连接以及用户体验上的突破。”

变革个人计算体验

在主题演讲中,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PC客户端事业部总经理施浩德(Kirk Skaugen)探讨了英特尔如何通过新的硬件、软件和在线内容,推动消费者和企业用户的个性化计算体验的巨大变革。当前,超极本设备已经启动了这一变革,施浩德在演讲中展示了许多款超极本系统,重申2012年按计划将有75款以上的超极本设计推出,其中许多超极本系统将具有触控特性。下一代超极本设备将采用第三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其中内置了英特尔高清显卡2500/4000,将带来显著的性能提升和更加极致的计算体验。

为了解决缺少IT支持的小型企业的顾虑,施浩德还宣布英特尔小企业通锐(SBA)技术将适用于第二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借助英特尔SBA,小型企业可以通过保持最优的PC性能,从而使业务效率最大化,并通过降低病毒感染、机密数据泄露和数据丢失等风险,来更好地保护数据资产。英特尔SBA是一个易于使用的集成软硬件解决方案,可以自动提供定期软件更新、加强安全防御并在下班后执行维护任务,即使在计算机关机的情况下也可以。支持英特尔小企业通锐技术解决方案的OEM厂商包括宏碁、戴尔、富士通、联想以及全球许多本地OEM厂商。

为帮助消费者应对当前广泛存在的网上欺诈行为,所有超极本设备将内置有英特尔身份保护技术,为登录常用网站提供更安全、便捷的途径。施浩德宣布,中国最流行的社交网站人人网将采用英特尔身份识别技术,这是人人网致力于为其用户提供安全在线体验计划的一部分。另外他还透露中国领先的第二重身份认证安全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飞天诚信和动联信息技术公司,也将在其产品中采用英特尔身份识别技术。

在人人网的平台上,用户可以相互交流,分享信息和自创内容,玩在线游戏,听音乐、购物,并享受一系列其它增值服务等。在轻松方便地享有这些服务的同时,如同所有网站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用户账户被盗用的隐患始终存在。在本次合作中,飞天诚信基于英特尔IPT技术的方案,为人人网用户使用各类在线服务提供保护,在支持英特尔IPT技术的超极本等PC终端上,客户端软件生成动态口令,结合个人账户和登录密码,双因子校验,进行安全可靠的身份识别,确保用户账户安全、轻松地享受网络生活。

人人公司副总裁黄晶就本次合作表示:“我们很荣幸能与英特尔、飞天诚信合作,成为中国第一家使用英特尔IPT技术的互联网公司。截至到2011年12月31日,人人网已经拥有1.47亿的激活用户。这些用户,都在用真实的身份与线下的好友进行沟通和互动。因此,用户的账号安全和支付安全一直是人人公司非常重视的一个环节。此次合作是我们率先为用户做出的一个有力承诺,得益于最先进的IPT技术,用户可以安心享受丰富的在线生活。”

飞天诚信总经理李伟则表示:“身处网络时代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安全,而账户信息的安全则是安全防护的第一关。因此,我们飞天诚信基于英特尔?IPT技术的身份认证方案正是通过双因素认证方式为广大互联网用户提供增强型的账户安全保护,使每位用户的互联网应用体验更加有保障。”

携手推动数据中心和云计算成功

在IDF第二天的主题演讲中,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数据中心及互联系统事业部总经理柏安娜(Diane Bryant)将探讨用户、设备和数据的快速增长将如何改变信息技术本身,同时为开发者创造新的机遇。

到2015年,预计将有超过150亿个联网设备——如此规模的联网设备需要数据中心和云计算支持,这将带来巨大机会。柏安娜认为基于标准的开放式解决方案是其中的关键,例如英特尔云构建计划(Intel Cloud Builders Program)所定义的解决方案。

英特尔云构建计划让生态系统的领导者可以利用为英特尔架构优化的开放式标准解决方案,来开发和优化云基础设施。英特尔云构建计划汇集了许多工具和最佳实践,包括来自许多行业领先的云基础设施系统与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超过70种参考架构,帮助解决数据中心和云部署所面临的关键挑战,如安全性、可管理性和能效等。

柏安娜将介绍新推出的英特尔至强处理器,它是数据中心的核心。其中英特尔至强E5-2600产品系列,可以升级到处理比目前多出3倍的数据流量,而且更加高效、安全。与前一代相比,新的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的总体性能提升了80%,且每瓦计算性能提高了50%,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互联世界的要求。

英特尔进一步提升在数据中心技术和产品创新方面的领先性,提供了强大的、均衡的处理器系列和开发者资源及支持,包括新兴的微型服务器类别,面向关键细分市场帮助客户解决当前计算负载方面的挑战。柏安娜将概述针对服务器市场的英特尔2012年处理器路线图,并重点介绍从英特尔架构的微型服务器到传统服务器,英特尔将如何继续帮助客户提供更高水平的能源效率和计算密度,同时使其受益于通用软件的兼容性。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加强研究协作,推动协同创新

为凸显与中国合作伙伴加强持续的研究协作的重要性,英特尔研究院宣布了与联想的联合研究协作新计划。英特尔和联想的研究院之间将开展协同研究,共同应对移动互联网领域面临的挑战,例如安全、环境感知计算、跨屏幕体验以及高能效等问题。

据透露,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正以英特尔架构用于无线基站,支持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作为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的协作无线接入网架构(CRAN)愿景的一部分,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和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加强合作,携手推进研究和生态系统开发,通过更高的处理能力和通用计算能力,提高通信网络的速度和效率。携手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和其它生态系统合作伙伴,英特尔已经开发出了一个参考设计原型,显示出在降低总体拥有成本方面可带来可观的改进。例如,利用英特尔芯片进行信号处理的CRAN技术,主要通过极大降低功耗,可以将电信运营商资本支出降低15%,而运营成本降低50%。

协同式 篇12

正是由于SOA的先进理念,一些组织和机构开始注重SOA方面的研究。在学校信息化方面引入SOA的理念,符合校情,能够解决因各校信息化发展不均衡、学校管理体制不同数据流、工作流管理不便的难题,同时能够有效地整合现有的信息化模块。应用SOA理念解决分布式、多用户参与地协同式自动化组卷系统,可以科学化地制订试卷的组卷方案,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也具有较高地学术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

1 SOA架构下协同式自动化组卷系统设计

系统分析设计过程中,该文给出两种分层模型:按照功能层次的水平分层模型和通用功能模块相切地垂直分层模型。在本文中两种分层模型并不冲突,而是相互补充,同时旨在降低程序的硬编码带来的灵活性缺失。所谓按照功能层次划分的水平分层模型,是指按照实现特定的功能进行分层,使各层各司其职,完成指定的功能,这种分层模型带来的优势提高了系统的可移植性,但某一层发生变化了,只需要更改其中的一层即可,不会影响全局。此外,对于系统的后期维护来讲,也降低了维护成本。垂直分层模型是对水平分层模型的一种有益补充,在水平分层模型的某一层的不同模块中可能因实现同样的功能,导致重复地在该水平层的不同模块间编写同样的代码(如权限控制代码),导致代码冗余。垂直分层模型的关注目标是设计一个垂直切面对象,实现统一的用户权限管理,使该垂直切面应用于所有的水平层次模块,从而做到统一管理,同时减少了冗余代码。

1.1 系统体系结构水平模型设计

在系统体系结构的水平模型设计中,按照功能进行分层,简化了操作,隔离了变化,有效降低了层次之间的耦合。在水平分层模型中应用SOA的思想,协同式自动化组卷系统可分为5层。

1)资源层

该层是服务的基础层,既有现有IT资源(遗留系统)的复用与整合,又包括了待开发功能模块的资源。遗留系统的资源可作为基础数据的提供者,与新建数据库、其他数据源一同构建成系统的资源层。资源层负责将系统中各种基础数据存放在数据库中,由数据库管理系统完成对数据的管理工作。有了资源层的支撑,就为整个系统实现服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实体层

该层负责业务逻辑的实现,处理本系统的各种业务元素。同时实体层也是服务层操作的数据模型层,该层负责资源层与具体程序实现之间映:实体层映射资源层,该层为服务层操作资源层的数据提供一种中介服务,同时实体层为保障资源层的数据有效性提供支撑。

3)服务层

该层负责算法及业务逻辑的实现。SOA是跨平台的,不受使用哪种语言和操作系统的限制,但要向上层开放API接口,提供基本的算法实现。例如,借助于SOA的主流实现技术——Web Service,自动化组卷系统组卷过程中的组卷算法等都在该层实现。服务层将业务规则和运算法则等都采用程序的方法实现。服务层是在遵循服务协议堆栈的前提下实现的。Web服务层实际上就是对实体层的业务元素进行符合Web服务协议堆栈要求的封装。

4)控制层

该层负责业务流程的控制。不同的学校其组织组构不尽相同,导致学校的工作流会发生变化。必然要求系统的流程要灵活,重组工作流不至于系统程序结构的变化。系统松耦合性直接来源于业务元素的松耦合性,在设计业务元素时必须将业务流程与业务元素分离,将业务需求合适地分割成松耦合的业务元素。同时业务流程与表现层之间也应是松耦合的,控制层在不改变编码的情况下可以轻而易举地改变表现层的切换。

5)表现层

该层负责人机交互,是用户与自动化组卷系统交互的接口。本层除了要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同时还要为系统的实体层等提供数据校验服务。

1.2 系统体系结构垂直模型设计

在传统的系统实现中,日志功能和用户权限验证需要在水平分层模型的控制层的不同功能模块中重复实现,最后导致编码臃肿。垂直模型的思想就是设计一个切面(Aspect)对象,该切面对象实现特定的功能(如日志、权限验证),使该切面对象垂直切向水平模型中指定层次。从而减少重复编码,达到统一管理的目的。

1.3 系统功能框架设计

自动化组卷系统在需求过程中首先要提炼出系统的核心业务、业务流程、参与人员及角色等。自动化组卷系统解决问题是指定组卷规则下从目标试题库中依据相应算法抽取出符合规则的试题,并生成Word等格式的试卷。依据上述介绍,自动化组卷系统的功能主要由以下子系统组成。

1)试题管理子系统

该子系统主要包括添加单个试题、批量导入试题、题型管理、查看与检索试题、试题统计等功能。

2)卷管理子系统

该子系统包括制订组卷规则、生成试卷、查询查看历史试卷等。

3)知识点管理子系统

该子系统包括课程知识点管理、查询查看各课程知识点等。

4)课程管理子系统

该子系统包括课程管理,课程的查询等。

5)教研室管理子系统

该子系统包括教研室管理,一般情况下,课程是归属于某个特定的教研室的,在本子系统中还包括了课程的归属管理以及教研室教师管理等。

6)系统管理子系统

该子系统主要包括用户管理、系统运行参数的设置等。

2 SOA架构下协同式自动化组卷系统实现

SOA架构下协同式自动化组卷系统在系统需求分析与实现过程中注重以SOA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多用户参与、分布式协同化组卷的关键问题。

2.1 构建SOA系统框架

UDDI、SOAP和WSDL是实现SOA的三要素,其中UDDI提供了Web服务注册、发现机制;SOAP是以XML HTTP协议格式的信息交互传输协议;WSDL是服务描述与发现协议。本项目所有的Web服务采用WSDL描述,并使用Apache j UDDI构建私有UDDI注册中心,然后把项目中涉及的Web服务在此UDDI上注册,并在系统模型中使用搜索相应的Web服务,通过SOAP协议调用符合条件的Web服务。

基于Java的Web服务目前主要由两种解决方案:CXF框架和Axis。Apache CXF框架是由Object Web Celtix和Code Haus XFire合并成立。Object Web Celtix是由IONA公司赞助,于2005年成立的开源Java ESB产品,XFire则是业界知名的SOAP堆栈。合并后的Apache CXF框架融合该两个开源项目的功能精华,提供了实现SOA所需要的核心ESB功能框架,包括SOA服务创建、服务路由,以及一系列企业级Qo S功能。鉴于这些因素,该文采用Web服务框架为CXF框架。

2.2 改造并使用现有IT资产

很多学校都实现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在已有教务管理系统中已经包含了学生课程、教师等信息。这些数据同时也是自动化组卷系统运行的必要资源,将这些现有IT资产使用Web服务进行重新封装和整合,使之满足新规范,并将之发布到系统的UDDI上,供本系统中的课程、教研室等子系统调用。

合理利用现有IT资产,不仅符合SOA“复用”的思想,而且可以降低开发成本,使原有的IT资产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力,提高了软件的生命周期。

在自动化组卷系统中,复用已有数据是其中最主要的工作,鉴于自动化组卷系统多是使用原有教务系统中的课程、教师、试题等数据,这些数据多是规范性的数据。因此,对于规范性的数据本文推荐使用在Web服务中调用存储过程执行数据的导入。

2.3 定义组卷规则的数学模型

评价一套试卷的好坏关键因素就是该套试卷是否具有较好的区分度。那么区分度在试卷中的直接表现为试卷覆盖教学大纲的考查范围,题型较为丰富,难易程度适中,分值分配合理等,该文给出了一个组卷策略的数学评价模型。

制订组卷策略时需要考虑题型类型、知识点范围、难度系数、分值、教学大纲要求程度等因素。组卷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多条件的约束优化问题。用向量(a1,a2,...,an)表示某次组卷的n项组卷因子,一份包含m道试题的试卷即可对应为m×n的目标矩阵s。

考虑到组卷系统的通用性和实用性,设目标向量包括如下几方面(题型a1,分数a2,知识点a3,难度系数a4,教学大纲要求程度a5,预期时间a6),题型包括选择、填空、判断、编程、计算、简答等;知识点划分与课程的章节对应;难度系数分为易、较易、中等、较难、中等,范围是(0,1)。难度系数起始为0.1,每递增一个级别增加0.2。教学大纲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3种。

目标矩阵应满足以下约束条件:

1)试卷总分:

2)题型j的目标分值:其中

3)知识点k的目标分值:其中

4)难度系数的目标值:整套试卷的平均难度系数

5)教学大纲要求n的目标值:其中

6)考试时间T的目标值:

组卷目标函数是从给定的多个约束值与成卷约束值的比较确定的。设给定约束值为Ci,试卷个体的约束实际值为fi,各约束的权重值为Wi,其中i=1,2,……,n(n表示约束个数),目标函数值为:

若某个体的|Ci-fi|越小,意味着第i个约束条件与实际试卷约束间的误差越小,F值越小,则该个体代表的试卷约束属性越接近组卷目标期望值。总言之,目标函数反映了个体与组卷要求之间的差别,算法在优化搜索中以目标函数为寻优依据。

图2描述了本系统的组卷算法:即步骤1中用户制订的组卷策略,然后在算法的步骤2中,执行公式1的评价模型。为便于操作,我们设定选取5次评价,并取出其中F最小者为最优方案。

一旦选定最优方案,余下的问题即是遍历试题库,然后调用系统导出Word的Web服务模块生成Word格式的文档。

2.4 多用户协同参与

自动化组卷系统是多用户参与的,要实现多用户协同工作,必须设定业务工作流程,并分配相应的用户权限进行控制。如在本系统中,课程是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管理的,归属于某个教研室的教师用户可以维护该教研室下的课程试题库,教师可以制订所属课程的组卷规则,教研室主任具有管理教师,审批试卷等功能。在多用户协同参与系统中,首要任务是设计业务逻辑,然后根据业务规则分配给指定人员角色,并设置可变更的权限管理机制。

Spring框架除了提供了Io C和AOP两大核心机制外,同时Spring还提供了Spring Web MVC和Spring Security等一系列的贯穿于表现层,业务层和持久层的功能。特别是Spring Security提供了一套权限验证,访问控制的解决方案。多用户协同参与的问题实质上就权限控制的问题。表1-表5给出了自动化组卷系统的有关用户权限的数据库表结构,在实现上基于Spring Security实现多用户协同办公。

3 结束语

学校教务、教务管理的信息化无疑将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发展。SOA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科学合理地利用现有IT资产,灵活方便地组织软件各个模块,严谨合理地实现多用户参与协同工作。同时,基于Spring框架实现用户的访问控制,权限灵活分明,便于多用户协同化创建试题库,组卷。因此,基于SOA协同的协同式自动化组卷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将为学校教学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梁胜彬,董靓.基于SOA的绿色建筑协同评估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23):6127-6129

[2]成全.基于SOA的网络协同科研环境研究[J].情报杂志,2011(10):194-200.

[3]李建华,陈松乔,马华.面向服务架构参考模型及应用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6(10):100-101.

[4]贾华国,刘志.基于Web的通用试题库平台的设计与开发[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9(4):118-122.

[5]王雍钧,黄梳瑜.基于知识点题型分布和分值的智能组卷算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21):111-113.

[6]罗毅.基于知识点-难度比例的组卷算法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10):154-156.

[7]毛海杰,冯小林,李炜,等.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智能组卷策略的研究[C].2010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 nology and Training(ETT 2010),2010.

上一篇:全期细节护理下一篇:羽毛球兴趣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