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异位妊娠

2024-10-23

米非司酮异位妊娠(精选10篇)

米非司酮异位妊娠 篇1

异位妊娠是常见的妇科疾病, 近年来发生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年轻未生育者所占的比例较大, 同时由于快速敏感的血β-HCG放射免疫连续测定和腹部B超的应用, 使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率不断提高, 故保守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B超加静脉血β-HCG于停经56 d即可诊断异位妊娠。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是保守治疗成功的关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输卵管妊娠患者40例为对象给予口服米非司酮片保守治疗, 年龄22-33岁, 停经时间为37~57 d, 腹痛及阴道出血时间长短不一, 范围分别为1~30 d, 0~45 d下腹部胀痛17例, 两者兼有23例, 入院后输卵管妊娠诊断明确, 生命体征平稳。

1.2 治疗

患者①无药物治疗禁忌证;②输卵管妊娠未发生破裂或流产;③输卵管妊娠包块直径≤3 cm;④血β-HCG<2000 vmiu/ml;⑤无明显内出血。采用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米非司酮片25 mg/片, 50 mg/片, 共服4~5 d, 总量450 mg, 服药前后空腹2 h, 服药后每周测静脉血β-HCG及B超, 检查有心管搏动者1次/48 h测血β-HCG的变化及附件区包块的大小, 正常值≤5 mu/ul。

1.3 疗效评价

有效 (成功) :①附件区包块消失, 缩小或不继续增大;②血β-HCG正常或呈明显下降趋势。无效 (失败) ①治疗过程中腹痛加重或反复出现腹痛;②附件区包块增大出现内出血或原有内出血增多;③心管搏动持续存在或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心管搏动;④血β-HCG不下降或反而上升, 无效 (失败) 者手术治疗。

2结果

40例患者保守治疗成功33例占82.5%, 失败7例占17.5%, 其中血β-HCG值≤2000 miu/ml 33例中31例成功, 2例失败, >2000~<5000 miu/ml 5例中成功3例, 失败2例, ≥5000 miu/ml的3例均未成功。本组病例33例成功, 用药后第65天开始血β-HCG明显下降, 恢复正常的时间约145 d, 附件区包块1周的变化不明显, 2周以后逐渐减少, 消失时间为15~70 d。7例失败患者中4例血β-HCG>2000 miu/ml, 3例有心管搏动, 治疗过程中反复出现腹痛有内出血征象行手术, 术中见4例输卵管妊娠破裂, 3例输卵管妊娠流产, 腹腔内出血约300~500 ml。

3讨论

总结:5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治疗成功、失败的原因, 发现血β-HCG值及有无心管搏动是考虑药物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最佳指针为:①附件区包块≤3 cm;②附件区包块未破裂或B超提示内出血≤3 cm;③血β-HCG≤2000 miu/ml;④B超提示无心管搏动, 而血β-HCG>2000 miu/ml, 包块≥4 cm, 有心管搏动者, 保守治疗成功率低, 血β-HCG≥5000 mlu/ml者保守治疗多不成功。

米非司酮属抗孕激素制剂, 对孕酮受体的亲和力比黄体酮强5倍, 与蜕膜组织的孕激素受体结合, 阻断孕酮的作用使蜕膜萎缩, 坏死, 绒毛变性, 导致体内血β-HCG水平急剧下降。米非司酮同时也能达到下丘脑和垂体水平, 导致LH水平下降, 黄体萎缩, 从而使依赖黄体发育的胚囊坏死。米非司酮用药后峰值浓度在 (0.7±0.1) h, 口服给药及静脉给药半衰期均为 (23.7±3.0) h, 米非司酮在体内90%经肝脏代谢由消化道排出。住院口服米非司酮总量600 mg, 短时间内达到高浓度是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的关键。米非司酮的主要副反应是恶心、呕吐、乏力、头晕等。40例患者仅有部分患者有轻微的恶心、呕吐现象。目前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主要有MTX, 米非司酮及两者联用。MTX治疗有适应证的异位妊娠患者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药物副反应较大, 发生率为20%~30%主要是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 而且有些患者对MTX有致癌作用也有顾虑;而米非司酮的不良反应却较轻, 各家也陆续报道成功的经验。因此, 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将有广阔的前景。

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影响。方法分析40例异位妊娠, 米非司酮保守治疗的效果。结果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短时间内有效, 副反应轻, 肝脏内代谢、消化道排出快, 保守治疗成功率高。结论加强异位妊娠的重视, 早诊断, 早期治疗, 保守治疗成功率高。

关键词:米非司酮,异位妊娠,B超,静脉血β-HCG

米非司酮异位妊娠 篇2

【关键词】 米非司酮;异位妊娠;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14.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6-0093-01

异位妊娠是指孕卵在子宫腔以外着床发育的不正常的妊娠[1]。异位妊娠,有时也称为输卵管妊娠,在每100例妊娠中,一般可见1例,也就是俗称的“宫外孕”[2]。临床出现较多的是以输卵管妊娠为最常见[3]。当受精卵种植于子宫腔以外时,就发生了异位妊娠,通常是发生在输卵管。异位妊娠也可发生在卵巢,输卵管入口、输管与子宫的交界处,以及子宫的入口处[4]。异位妊娠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是孕妇早孕期间死亡的首要原因。近年来异位妊娠的诊断水平在不断提高,保守治疗亦成为治疗异位妊娠的主要手段之一。我院对异位妊娠患者采用口服米非司酮的治疗方法,得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26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31岁。研究组患者年龄21~41岁,平均年龄3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5]①临床症状:有停经史,阴道流血(量少、不规则、色暗红),腹痛(小腹一侧隐痛),急腹症时可扩至全腹剧烈疼痛以致发生晕厥甚至休克。②体征:出血较多时面色苍白,呈贫血貌,血压下降。③辅助检查:血、尿βHCG测定呈阳性;超声诊断子宫内膜增厚,宫腔内无孕囊;附件区见边界不清、回声不均的混合性包块。

1.3 治疗方法 明确诊断的研究组患者早上空腹口服米非司酮(国药准字H10950003)50mg,服药2h后进食,2次/d,5d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口服甲氨蝶呤。每天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脉搏、血压等,记录腹痛及阴道流血的情况,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对阴道排出物进行病理检查。服药1疗程后进行盆腔B超检查及血β-HCG检查。若血β-HCG下降低于50%,间隔7d重复上述治疗1疗程,同时每周复查血β-HCG和B超。

1.4 效果评定标准[6]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盆腔B超检查包块变小或消失,血β-HCG正常;有效:腹痛消失,阴道少量流血,盆腔B超检查包块变小或不变,血β-HCG下降50%至正常;无效:腹痛加剧或反复发作甚至出现休克;盆腔B超检查包块变大,后穹窿积液增多;血β-HCG不降或增高,或原无胎心搏动复查时胎心搏动反而出现。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治愈42例(66.7%),有效15例(23.8%),无效6例(9.5%)。对照组治愈36例(57.2%),有效14例(22.2%),总有效率79.4%。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种植发育,发病原因大多由于输卵管管腔或周围发炎引起管腔通畅不佳,阻碍受精卵正常运行,使之在输卵管内停留着床并发育,最终导致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7]。在流产或破裂前往往无明显症状,也可表现出停经、少量阴道出血和腹痛等。破裂后常常出现急性剧烈腹痛,反复发作,严重者则会发生失血性休克。异位妊娠的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而对于尚未生育或曾因异位妊娠切除一侧输卵管而不容易受孕的妇女,则应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这样可以保存输卵管,不破坏以后的妇女健康和生育能力,避免患者发生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且能降低治疗费用,因此药物治疗显得更加重要而且易被患者接受。米非司酮为新型抗孕激素,一方面它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来终止早孕,另一方面它是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对子宫内膜孕酮受体的亲和力较强,与孕酮竞争结合受体,从而引起蜕膜与绒毛两组织分离、变性,最终导致黄体溶解。由于米非司酮作用于绒毛,从而加速了异位妊娠绒毛的变性坏死,提高了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治愈率。对于停经天数少、体内孕激素水平相对较低的患者,米非司酮终止早孕的效果更佳,而且不良反应较少。我院采用口服米非司酮的方法治疗异位妊娠,并且重视治疗期间的监护,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腹部情况,附件包块的变化、β-HCG水平等达到了很好的临床疗效。总之,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安全有效,简便易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罗丹,钟玲,赵腾飞.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与单用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评价[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2):217-218.

[2]葛翠华,陆启如,郭袁梅.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1):92-93.

[3]胡碧洪.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9):1273.

[4]谢力华.人工流产前应用米非司酮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3):76.

[5]莫秀瑛黄桂凤.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05(21):217-218.

[6]田彦梅.氨甲蝶呤、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17):96-97.

[7]贾岚.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9):176-177.

【摘 要】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3例,对照组应用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结果:研究组治愈42例(66.7%),有效15例(23.8%),无效6例(9.5%)。对照组治愈36例(57.2%),有效14例(22.2%),总有效率79.4%。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安全有效,简便易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米非司酮;异位妊娠;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14.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6-0093-01

异位妊娠是指孕卵在子宫腔以外着床发育的不正常的妊娠[1]。异位妊娠,有时也称为输卵管妊娠,在每100例妊娠中,一般可见1例,也就是俗称的“宫外孕”[2]。临床出现较多的是以输卵管妊娠为最常见[3]。当受精卵种植于子宫腔以外时,就发生了异位妊娠,通常是发生在输卵管。异位妊娠也可发生在卵巢,输卵管入口、输管与子宫的交界处,以及子宫的入口处[4]。异位妊娠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是孕妇早孕期间死亡的首要原因。近年来异位妊娠的诊断水平在不断提高,保守治疗亦成为治疗异位妊娠的主要手段之一。我院对异位妊娠患者采用口服米非司酮的治疗方法,得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26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31岁。研究组患者年龄21~41岁,平均年龄3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5]①临床症状:有停经史,阴道流血(量少、不规则、色暗红),腹痛(小腹一侧隐痛),急腹症时可扩至全腹剧烈疼痛以致发生晕厥甚至休克。②体征:出血较多时面色苍白,呈贫血貌,血压下降。③辅助检查:血、尿βHCG测定呈阳性;超声诊断子宫内膜增厚,宫腔内无孕囊;附件区见边界不清、回声不均的混合性包块。

1.3 治疗方法 明确诊断的研究组患者早上空腹口服米非司酮(国药准字H10950003)50mg,服药2h后进食,2次/d,5d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口服甲氨蝶呤。每天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脉搏、血压等,记录腹痛及阴道流血的情况,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对阴道排出物进行病理检查。服药1疗程后进行盆腔B超检查及血β-HCG检查。若血β-HCG下降低于50%,间隔7d重复上述治疗1疗程,同时每周复查血β-HCG和B超。

1.4 效果评定标准[6]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盆腔B超检查包块变小或消失,血β-HCG正常;有效:腹痛消失,阴道少量流血,盆腔B超检查包块变小或不变,血β-HCG下降50%至正常;无效:腹痛加剧或反复发作甚至出现休克;盆腔B超检查包块变大,后穹窿积液增多;血β-HCG不降或增高,或原无胎心搏动复查时胎心搏动反而出现。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治愈42例(66.7%),有效15例(23.8%),无效6例(9.5%)。对照组治愈36例(57.2%),有效14例(22.2%),总有效率79.4%。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种植发育,发病原因大多由于输卵管管腔或周围发炎引起管腔通畅不佳,阻碍受精卵正常运行,使之在输卵管内停留着床并发育,最终导致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7]。在流产或破裂前往往无明显症状,也可表现出停经、少量阴道出血和腹痛等。破裂后常常出现急性剧烈腹痛,反复发作,严重者则会发生失血性休克。异位妊娠的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而对于尚未生育或曾因异位妊娠切除一侧输卵管而不容易受孕的妇女,则应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这样可以保存输卵管,不破坏以后的妇女健康和生育能力,避免患者发生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且能降低治疗费用,因此药物治疗显得更加重要而且易被患者接受。米非司酮为新型抗孕激素,一方面它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来终止早孕,另一方面它是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对子宫内膜孕酮受体的亲和力较强,与孕酮竞争结合受体,从而引起蜕膜与绒毛两组织分离、变性,最终导致黄体溶解。由于米非司酮作用于绒毛,从而加速了异位妊娠绒毛的变性坏死,提高了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治愈率。对于停经天数少、体内孕激素水平相对较低的患者,米非司酮终止早孕的效果更佳,而且不良反应较少。我院采用口服米非司酮的方法治疗异位妊娠,并且重视治疗期间的监护,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腹部情况,附件包块的变化、β-HCG水平等达到了很好的临床疗效。总之,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安全有效,简便易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罗丹,钟玲,赵腾飞.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与单用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评价[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2):217-218.

[2]葛翠华,陆启如,郭袁梅.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1):92-93.

[3]胡碧洪.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9):1273.

[4]谢力华.人工流产前应用米非司酮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3):76.

[5]莫秀瑛黄桂凤.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05(21):217-218.

[6]田彦梅.氨甲蝶呤、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17):96-97.

[7]贾岚.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9):176-177.

【摘 要】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3例,对照组应用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结果:研究组治愈42例(66.7%),有效15例(23.8%),无效6例(9.5%)。对照组治愈36例(57.2%),有效14例(22.2%),总有效率79.4%。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安全有效,简便易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米非司酮;异位妊娠;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14.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6-0093-01

异位妊娠是指孕卵在子宫腔以外着床发育的不正常的妊娠[1]。异位妊娠,有时也称为输卵管妊娠,在每100例妊娠中,一般可见1例,也就是俗称的“宫外孕”[2]。临床出现较多的是以输卵管妊娠为最常见[3]。当受精卵种植于子宫腔以外时,就发生了异位妊娠,通常是发生在输卵管。异位妊娠也可发生在卵巢,输卵管入口、输管与子宫的交界处,以及子宫的入口处[4]。异位妊娠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是孕妇早孕期间死亡的首要原因。近年来异位妊娠的诊断水平在不断提高,保守治疗亦成为治疗异位妊娠的主要手段之一。我院对异位妊娠患者采用口服米非司酮的治疗方法,得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26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31岁。研究组患者年龄21~41岁,平均年龄3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5]①临床症状:有停经史,阴道流血(量少、不规则、色暗红),腹痛(小腹一侧隐痛),急腹症时可扩至全腹剧烈疼痛以致发生晕厥甚至休克。②体征:出血较多时面色苍白,呈贫血貌,血压下降。③辅助检查:血、尿βHCG测定呈阳性;超声诊断子宫内膜增厚,宫腔内无孕囊;附件区见边界不清、回声不均的混合性包块。

1.3 治疗方法 明确诊断的研究组患者早上空腹口服米非司酮(国药准字H10950003)50mg,服药2h后进食,2次/d,5d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口服甲氨蝶呤。每天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脉搏、血压等,记录腹痛及阴道流血的情况,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对阴道排出物进行病理检查。服药1疗程后进行盆腔B超检查及血β-HCG检查。若血β-HCG下降低于50%,间隔7d重复上述治疗1疗程,同时每周复查血β-HCG和B超。

1.4 效果评定标准[6]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盆腔B超检查包块变小或消失,血β-HCG正常;有效:腹痛消失,阴道少量流血,盆腔B超检查包块变小或不变,血β-HCG下降50%至正常;无效:腹痛加剧或反复发作甚至出现休克;盆腔B超检查包块变大,后穹窿积液增多;血β-HCG不降或增高,或原无胎心搏动复查时胎心搏动反而出现。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治愈42例(66.7%),有效15例(23.8%),无效6例(9.5%)。对照组治愈36例(57.2%),有效14例(22.2%),总有效率79.4%。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种植发育,发病原因大多由于输卵管管腔或周围发炎引起管腔通畅不佳,阻碍受精卵正常运行,使之在输卵管内停留着床并发育,最终导致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7]。在流产或破裂前往往无明显症状,也可表现出停经、少量阴道出血和腹痛等。破裂后常常出现急性剧烈腹痛,反复发作,严重者则会发生失血性休克。异位妊娠的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而对于尚未生育或曾因异位妊娠切除一侧输卵管而不容易受孕的妇女,则应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这样可以保存输卵管,不破坏以后的妇女健康和生育能力,避免患者发生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且能降低治疗费用,因此药物治疗显得更加重要而且易被患者接受。米非司酮为新型抗孕激素,一方面它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来终止早孕,另一方面它是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对子宫内膜孕酮受体的亲和力较强,与孕酮竞争结合受体,从而引起蜕膜与绒毛两组织分离、变性,最终导致黄体溶解。由于米非司酮作用于绒毛,从而加速了异位妊娠绒毛的变性坏死,提高了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治愈率。对于停经天数少、体内孕激素水平相对较低的患者,米非司酮终止早孕的效果更佳,而且不良反应较少。我院采用口服米非司酮的方法治疗异位妊娠,并且重视治疗期间的监护,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腹部情况,附件包块的变化、β-HCG水平等达到了很好的临床疗效。总之,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安全有效,简便易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罗丹,钟玲,赵腾飞.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与单用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评价[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2):217-218.

[2]葛翠华,陆启如,郭袁梅.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1):92-93.

[3]胡碧洪.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9):1273.

[4]谢力华.人工流产前应用米非司酮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3):76.

[5]莫秀瑛黄桂凤.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05(21):217-218.

[6]田彦梅.氨甲蝶呤、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17):96-97.

米非司酮异位妊娠 篇3

关键词:米非司酮,观察结果,异位妊娠

抗孕酮药物首选米非司酮, 是近十几年来的一种新型药物。临床已广泛应用于人工流产, 现已普及到应用于中期或晚期的引产。近几年过期流产、死胎者仍在应用, 继而又用于紧急避孕以及子宫肌瘤的治疗。由于米非司酮在临床研究报道上治疗异位妊娠的并不多, 因此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进行了严密观察, 与同事共同探讨了异位妊娠选用米非司酮治疗效果, 并总结经验, 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了2009年11月~2012年10月就诊的49例异位妊娠患者, 最大年龄34岁, 最小年龄23岁, 平均年龄24.6岁, 停经时间为45~56天。腹痛伴阴道出血时间1~30天者34例, 1~45天15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血β-HCG) 水平正常值<20U/ml, 经B超扫描证实盆腔包块直径最大6.2cm, 最小2.1cm, 无妊娠囊在宫腔内, 包块直径大于5cm者9例, 小于8cm者40例。

1.2 临床症状

下腹有隐痛感, 停经天数少于50天;有少量的阴道流血或无阴道流血;不存在腹膜刺激症状, 经B超检查确定, 在宫外见妊娠囊小于4.0cm或有胎心的搏动, 有少量腹腔内出血或无出血;患者自愿采用此种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在确定异位妊娠后, 清晨空腹口服米非司酮100mg后, 嘱咐患者服药总量是300mg, 第12小时续服50mg。对于需要住院观察的患者, 尽量让其避免体力活动并且卧床休息。如果患者需要门诊治疗可叮嘱在服药第3天复诊。如果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未服米非司酮, 可酌情使用止血类、抗生素等药物。并要有固定的服药时间, 一般在餐前2小时或餐后2小时;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诊或与医生取得联系。

1.4 重点观察血压、脉搏、体温以及腹部体征

观察服药期间或服药后每隔1日做盆腔B超检以及查测血HCG定量, 若连续血HCG下降>15%, 2次检测以上, 随机改为每周复查2次, 直至血HCG降到正常为止。观察期间如果B超发现附件包块逐渐长大, 最初2次血HCG下降均<15%, 发现突然腹腔内大出血或原始心管搏动, 立即更换为手术治疗或MTX治疗。

1.5 疗效标准[1]

自觉症状已消失;行B超检查时所见妊娠囊已经缩小或变形者, 可在第5天、10天、15天各测一次β-HCG并监测至水平正常。

2 结果

2.1 自觉症状

49例患者于第3天复诊时, 下腹隐痛加重者14例, 9例服药前、后均无腹痛, 18例下腹隐痛, 患者经后穹隆穿刺抽出暗红色不凝血, 出现下腹剧烈疼痛, 已确定为异位妊娠破裂, 有7例行急诊手术。于第5天复诊时, 自述药物副反应减轻, 有43例患者自觉症状均明显好转, 第9天复诊时4例自述下腹部不适, 到第21天来复诊时自述下腹部不适者1例, 第25天开始无症状。服药后5天内阴道流血者42例, 阴道流血3~4天者36例, 阴道流血15~18天者6例, 阴道流血持续时间平均为8.3天。点滴状流血者38例, 流血量少于月经量者4例。服药后有25例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症状完全消失均在停药后2~3天。1例在服药期间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2.2 B超检查结果

在第3天开始嘱患者做B超检查复诊, B超复诊时有32例胎囊改变形状、包块萎缩变小, 已无胎心搏动, 无明显变化者8例, 有7例腹腔内有大量液性暗区, 附件区包块增大, 边界欠规则。患者在第9天复诊时有37例包块均明显缩小, 第21天复诊时23例包块消失, 第30天复诊时有5例萎缩包块。

2.3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血β-HCG)

患者第3天复开始诊有49例, 36例血清β-HCG水平下降至7.3~21.0ng/ml, 服药前为9.7~46.6ng/ml。第9天复诊时, 有30例患者血清β-HCG水平恢复, 血清β-HCG水平介于3.5~18.0ng/ml之间者12例。第21日复诊时, 血清β-HCG水平为3.8者1例, 为5.3ng/ml者1例, 第31天复诊时, 49例的血清β-HCG水平全部恢复正常。

3讨论

凡孕卵在子宫腔以外的任何部位着床者, 统称为异位妊娠, 习称为宫外孕, 根据着床部位不同, 有输卵管壶腹部妊娠、卵巢部位妊娠、宫颈妊娠、腹腔中妊娠, 还有在子宫的残角处妊娠, 输卵管妊娠以异位妊娠中最为多见, 约占85%~90%。

米非司酮是一种化学坠胎药物, 是作用于宫内妊娠受体水平的新型抗孕酮药物, 产生较强抗孕酮作用是由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时起作用[2]。主要作用为坏死蜕膜变性, 继发滋养细胞变性而黄体溶解致HCG水平下降引起, 滋养层的发育受到抑制[3]。HCG刺激子宫内膜而出现蜕膜反应时, 异位妊娠血中HCG水平升高, 使真蜕膜形成, 蜕膜下的血管系统及海绵层发育较差, 则宫内妊娠时米非司酮的用量要减少。

近十多年来医药界研究出来的米非司酮是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抗孕酮类药物, 蜕膜就是它的靶器官, 可取代孕酮的受体与孕酮结合, 由于孕酮的活性能力被抑制, 所以绒毛组织和蜕膜变性, 蜕膜组织细胞先变性既而坏死, 由于核细胞分裂减少最终导致绒毛组织缺乏血液养分的供应而变性甚至坏死, 释放内源性前列腺素[4], 最后子宫开始收缩, 胎膜即与子宫壁发生剥离。有学者对绒毛组织的进一步研究发现, 米非司酮对绒毛组织的影响, 除了能使蜕膜损伤外, 还能直接使滋养细胞增生而凋亡[5], 作用于滋养细胞, 达到终止发育胚胎的目的。由于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患者尚可保留生育功能, 所以临床上已逐步用来治疗异位妊娠, 而且疗效显著、很有发展前景, 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 其优点不受医疗设备精密程度的限制, 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较显著, 既有广阔应用前景又易于推广。

参考文献

[1]卞度宏.异位妊娠的非手术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0, 16 (4) :201.

[2]赵轩, 黄官友.异位妊娠药物治疗三种方法比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0, 16 (4) :221.

[3]纪新强.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非破裂性输卵管妊娠[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1, 17 (5) :299.

[4]郑桂琴, 吴世娟.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瘫痪观察[J].中国实用妇产科与产科杂志, 2000, 16 (4) :25.

米非司酮异位妊娠 篇4

[关键词] 甲氨蝶呤;米非司酮;异位妊娠

[中图分类号] R7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2-90-01

异位妊娠是一种妇科常见急腹症,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目前甲氨蝶呤(MTX)是治疗异位妊娠较常用的药物,本研究对126例异位妊娠患者分别采用MTX联合米非司酮和单纯用MTX方法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1年3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进行药物保守治疗的的异位妊娠患者共182例,同意配合研究且资料完整者共126例,按其住院号随机分为两组。所选患者平均(24.5±8.6)岁,停经31~83 d,阴道流血1~22 d,平均孕次(2.0±0.3)次,生命体征平稳,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两组在年龄和病情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均有可比性。

1.2 治疗

治疗组患者单次肌注MTX(江苏恒瑞医药有限公司,H32020854)60 mg,同时口服米非司酮(司米安,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H10950003)50 mg,2次/d,连用3 d;对照组患者单次肌注MTX 60 mg。

1.3 疗效评价

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逐渐消失,有或无少量阴道流血,B超盆腔肿块缩小,血β-HCG渐降至正常(<5.0 U/L)为有效;用药后包块持续增大、血β-HCG不降或持续升高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用SAS9.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的形式表示,其中两组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率的比较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组65例患者,治疗有效54例,有效率为83.1%;对照组61例患者,治疗有效51例,有效率为83.6%;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64,P=0.9365)。

2.2 两组患者恢复时间比较

治疗组血清β-HCG转阴时间、阴道出血停止时间、盆腔包块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异常。治疗组仅有4例出现轻度恶心、食欲下降,持续2 d后自然缓解。对照组有11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口腔黏膜溃疡等消化道症状,1例白细胞偏低,经处理后好转。

表1  两组患者症状恢复时间比较(,d)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tP

血β-HCG转阴时间14.5±2.615.7±3.72.116 80.036 3

阴道出血停止时间10.7±1.811.6±2.12.587 80.010 8

盆腔包块消失时间16.5±3.517.7±3.22.004 50.047 2

3 讨论

异位妊娠是导致孕早期孕妇死亡的首要原因,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率[1]。药物保守治疗可以避免因手术治疗存在的手术意外、并发症和精神创伤风险,同时降低医疗费用,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早期未破裂的异位妊娠患者。MTX是叶酸拮抗剂,可与二氢叶酸还原酶结合,从而干扰DNA的合成,抑制滋养细胞分裂增生,最终使异位胚胎发育停止[2]。它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治疗异位妊娠的有效药物,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都达到80%以上,再一次肯定了其疗效。

但是MTX有一定药物副作用,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口腔溃疡等胃肠道反应,严重者还会出现骨髓抑制、脱发、肝肾功能损害等,甚至危及生命。米非司酮是孕酮拮抗剂,它与体内孕酮竞争结合受体,抑制孕酮活性,引起黄体溶解萎缩,胚囊坏死[3]。多项研究提示两者联合治疗使用能缩短恢复期,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尤其适合于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患者[4]。本研究也发现两者联合使用的药物副反应比单纯使用MTX少,仅见轻微的胃肠道反应,且缩短了患者恢复的时间。因此,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是目前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最佳方案之一。

[参考文献]

[1] 冯炜炜,曹斌融,李勤.近10年异位妊娠诊断及治疗的变化-附1970例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25(7):408-410.

[2] 刘尧芳,黄薇.甲氨蝶呤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11):869-870.

[3] 胡碧洪,田乔.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9):1272-1273.

[4] 刘碧霞,成文俊.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分析[J].四川医学,2008,29(4):415-416.

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2月-2010年10月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50例, 年龄20~41岁, 中位年龄27岁;停经时间38~65d。诊断依据病史、妇科检查、β-hCG及B型超声检查, 经诊刮除外子宫内妊娠。诊断标准: (1) 异位妊娠未破裂型或输卵管妊娠破裂, 但出血少; (2) B型超声检查输卵管妊娠包块直径<4.5cm; (3) 生命体征平稳、无活动性内出血: (4) 无急慢性器质性疾病; (5) β-hCG<6000U/L或>6000U/L而患者有药物非手术治疗的要求, 无米非司酮禁忌证者; (6) 肝、肾功能均正常, 外周血WBC、RBC、血小板 (PLT) 均在正常范围。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5例。2组年龄、停经天数、治疗前血β-hCG值、包块直径及其他基本条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组给予米非司酮口服, 首剂100mg, 后50mg, 每天2次, 共6次。B组给予MTX 50mg肌内注射, 共150~200mg。

1.3 监测指标

2组均于治疗后5、10、15d监测下列指标: (1) 腹痛症状:2组服药后无明显不适, 部分患者出现轻微下腹痛或肛门坠胀感, 可能与用药后绒毛膜坏死、输卵管流产、少量出血刺激腹膜有关。在血β-hCG未达正常水平前, 随时有破裂发生内出血的危险。因此, 在血β-hCG恢复正常前, 应密切观察腹痛情况。 (2) β-hCG水平:2组患者服药前及服药后每5天测血β-hCG。 (3) B型超声:密切监测盆腔包块大小变化及腹腔内出血情况。 (4) 并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及腹痛情况, 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血常规, 同时观察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 (1) 治疗后血hCG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 尿hCG定性持续3次阴性; (2) B型超声提示盆腔包块缩小或消失; (3) 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有效: (1) 血β-hCG下降50%至正常盆腔包块缩小; (2) 临床症状消失。失败: (1) 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出现输卵管破裂内出血而急诊手术者; (2) 血、尿hCG持续阳性; (3) 包块不缩小反而增大; (4) 腹痛反复发作, 原有内出血增多; (5) 治疗期间出现胎心管搏动。符合上述1项为失败。总有效率= (治愈+有效)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A组总有效率为92%高于对照组的7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B组比较, *P<0.05

2.2 血β-hCG值及包块大小比较

2组治疗后血β-hCG水平降低, 包块直径减小,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A组治疗后血β-hCG水平低于B组, 包块直径小于B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不良反应

A组无不良发应。B组发生口腔溃疡1例, 转氨酶升高2例, 2周后恢复正常。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目前, 异位妊娠与正常妊娠之比为 (53~90) ∶1, 传统的治疗方法创伤和风险较大, 并发症较多。非手术治疗对妇女健康及患者以后生殖能力的保存有重大的意义, 可减少再次输卵管妊娠及不孕的几率, 避免患者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 减少费用, 易被患者接受。寻求探索有效、安全、快速、无明显不良反应的杀胚、抑胚药物, 促使异位妊娠胚胎组织死亡、坏死、溶解、吸收, 是非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1]。

米非司酮为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抗孕酮类药物, 其靶器官是蜕膜, 能取代孕酮与孕酮受体结合, 从而抑制孕酮的活性, 引起蜕膜和绒毛组织的变性, 使蜕膜组织细胞变性、坏死、核分裂减少, 导致绒毛失去血液供应而变性、坏死;并使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 导致子宫收缩, 胎盘胎膜与宫壁剥离, 同时作用于子宫颈, 使其软化和扩张, 利于宫内组织排出, 导致体内hCG水平下降, 继而卵巢黄体溶解。米非司酮在作用于蜕膜的同时也能达到下丘脑和垂体, 导致促性腺激素 (LH) 水平下降, 从而继发卵巢黄体溶解。米非司酮可使合体滋养细胞核固缩, 胞浆稀少及空泡变。米非司酮对绒毛的影响, 除继发于蜕膜损伤外, 可直接作用于滋养细胞, 可使滋养细胞增殖和促进滋养细胞凋亡, 以阻止胚胎发育。米非司酮已逐步取代MTX来治疗异位妊娠。MTX是抗代谢肿瘤的药物, 毒性反应大, 骨髓易受到抑制, 诱发口腔炎、消化道反应、转氨酶升高、脱发等并发症, 因此不易推广。

米非司酮作为非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新药物, 为口服用药, 安全简便, 无不良反应, 用药越早效果越好, 患者乐于接受, 临床效果较满意。由于其在hCGB型超声监测下治疗早期异位妊娠, 使此类患者保留了生育功能, 其治疗不受医疗设备限制, 更适合基层医院的应用。因此, 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要: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5例。A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 B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β-hCG水平、包块大小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2%高于对照组的7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治疗后血β-hCG水平降低, 包块直径减小,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血β-hCG水平低于B组, 包块直径小于B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较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米非司酮,异位妊娠,甲氨蝶呤

参考文献

米非司酮异位妊娠 篇6

1.1 病例

选取2004年8月至2007年7月至我院住院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共85例, 年龄20~38岁, 平均26.8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如下诊断标准:①有停经史或无停经史, 有异常阴道流血, 无腹痛或有轻度腹痛之病史;②无异位妊娠破裂出血, 生命体征平稳;③血β-HCG及尿HCG (+) ;④B超示盆腔包块, 直径<3.5 cm;⑤无心肺、肾损害;⑥就诊前均未作任何治疗。

1.2 用药及方法

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85例患者分为A、B两组, A组43例:采用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用药方法为:米非司酮片75 mg (3片) 空腹顿服, 服药后2小时内禁食, 1次/d, 连服5 d, 共375 mg;中药成分:当归20 g、川芎15 g、桃仁20 g、白芍20 g、田七15 g、牛七5 g、山甲5 g、黄芪25 g、党参20 g、红花5 g、益母草20 g, 1副/d, 水煎分2次服, 中药是服用米非司酮当日同时服用, 连用7日。B组42例:只单纯用米非司酮治疗, 服用方法与剂量与A组相同。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成功:给药结束一周后, 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 血β-HCG及尿HCG转阴性, B超检查示盆腔包块减小或80%以上包块消失。治疗失败:症状及体征同前或较前有所加重, 复查尿HCG及血β-HCG仍为阳性, B超示包块无减小或较前增大, 治疗过程中出现破裂内出血。

1.4 统计学处理

x2检验, P<0.05为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用药后各项指标见表1。

2.2 两组治愈比较见表2

从表1、表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各项指标比较P<0.05, 治愈率比较P<0.05, 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故按A组治疗方法治愈率较B组有显著性提高。

3讨论

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抗早孕药物, 其对子宫内膜孕酮受体的亲和力较黄体酮强5倍[2]。能与黄体酮竞争子宫内膜受体与之结合, 阻断孕酮的生理活性, 促使蜕膜间质水肿、变性、出血和坏死, 通过抑制滋养层细胞的增殖、诱导和促进细胞凋亡, 认为具有终止妊娠及抗着床、诱导月经等作用[3]。但异位妊娠是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 由于这些部位缺乏孕激素受体, 故对其组织破坏性小, 治疗效果欠佳, 从本实验中得到的结果一致, 而异位妊娠95%左右在输卵管妊娠[4], 由于米非司酮对其组织破坏性小, 故输卵管管壁的完整性未受破坏。中医治疗方案中适用活血化瘀、消症散结、补中益气之药物, 同样具有杀胚、促进包块吸收, 以达消除临床症状, 既能改善身体素质, 增强机体活力之功效, 二者合用既能杀死胚胎组织, 提高治愈率, 增强患者体质, 又不破坏输卵管, 保持输卵管通畅, 对日后受孕的影响不大, 同时因其疗程短, 方法简单、经济、副作用小、安全、疗效高等优点, 患者易于接受, 故值得推广。从临床治疗方案治愈率为81.16%, 较使用米非司酮联合氨甲蝶呤治疗异位妊娠治愈率85.0%疗效稍低, 相差不大, 可能与煎药过程和与患者个体对药物吸收差异有关。但其可避免使用氨甲蝶呤后出现的骨髓抑制等副作用, 对机体损伤小, 故仍值得推广。由于宫外孕破裂易出现大出血休克, 对患者危害性大, 如已出现原始心管搏动, B超示包块大于5 cm, 或出现破裂内出血等情况均不宜使用, 故用药有一定局限性。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人民出版社, 2005:110-117.

[2]朱关珍.实用妇产科药物手册.第二版.上海科学出版社, 2007:42-43.

[3]覃建军, 王自能.米非司酮对妊娠早期人绒毛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3年2月18日第38卷第2期, 缺页码。

[4]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10-111.

米非司酮异位妊娠 篇7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2月—2012年8月份对该院收治的64例未破裂异位妊娠患者行保守治疗。诊断依据:病史、妇科检查、阴道彩超、血β-HCG、尿HCG、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观察组用米非司酮联合中药。对照组:氨甲喋呤。用药指征: (1) 生命体征平稳、阴道彩超提示:异位妊娠包块<5cm、血β-HCG<4000mIU/ml、尿HCG (+) 、肝肾功能、血常规值均正常且异位妊娠包块未破裂, 腹痛症状不剧烈患者。

1.2方法

64例患者中, 初次怀孕即异位妊娠者20例, 反复流产多次, 此次异位妊娠者12例。发生2次及以上异位妊娠者8例。既往确诊盆腔炎现异位妊娠者16例。既往剖宫产术后, 此次异位妊娠者8例。随机将64例病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用氨甲喋呤治疗。

1.3具体安排

此次临床观察组均给予米非司酮片25 mg×8片, 每日早晚各50 mg, 空腹口服, 服用药后2 h进食, 连服2 d后, 配合中药汤剂, 此剂为中医妇产科学中的异位妊娠未破损型宫外孕方剂中, 宫外孕Ⅱ号方药加减。方药为:丹参15 g、赤芍15 g、香附6 g、没药6 g、三棱12 g、文术12 g、生桃仁15 g、益母草10 g、鱼腥草25 g、甘草10 g、紫草30 g、花粉30 g, 其他若干。1剂/d, 7 d/疗程。在服药期间复查阴道彩超, 检查包块缩小范围, 测血β-HCG值、复查肝肾功能, 了解有无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对照组:氨甲喋呤系双侧臀部注射, 20 mg/次, 1次/d肌注, 连续5 d/疗程, 在用药期间亦复查阴道彩超, 检查包块缩小范围, 测血β-HCG值、复查肝肾功能, 了解有无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同时记录氨甲喋呤副反应。

在两组病人用药之前均进行了各项检查, 严格按照用药指征且两组患者均坚决要求保守治疗, 并将保守治疗后所产生的风险及利弊均详细告知患者并签订协议, 病人同意选择。

1.4疗效判断

此次临床观察, 共选择6个指标进行比较。

治愈标准:临床症状消失, 血β-HCG值持续下降或降至正常范围, 异位妊娠病灶不再扩大或缩小、消失, 孕囊明显缩小、消失, 下腹疼痛逐渐停止。用药期间药物副反应较小, 无恶心、呕吐、口腔溃疡、无肝肾功能损害、阴道淋漓出血减少或停止。

失败标准:治疗后, 发生腹痛剧烈, 包块明显增大, 血β-HCG值不降反升且上升明显, 治疗过程中, 出现手术适应症予以剖腹探查术。用药期间, 恶心、呕吐较重、口腔溃疡较明显、肝肾功能异常升高、阴道出血量增多或未停止。

2结论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32例, 2例失败转开腹手术, 此2例患者行保守治疗2 d后包块无明显改变, 血β-HCG值持续上升, 腹痛加重, 恐破裂, 患者要求手术后改手术治疗, 其余患者均在治疗后包块缩小明显, 血β-HCG值持续下降, 腹痛减轻甚或消失, 阴道淋漓出血减少或停止, 发生恶心、呕吐4例, 症状轻微未经对症治疗, 停药后消失。2例肝功能中谷丙转氨酶略升高, 经保肝治疗后降至正常。见表1。

对照组治疗效果, 成功28例, 4例失败, 1例为恶心、呕吐较严重, 经对症治疗后效果不佳, 肝功能中谷丙转氨酶上升明显达110 u/L后, 应患者要求, 改为手术, 另1例为包块增大, 血β-HCG值持续上升, 包块内可见胎心搏动, 恐破裂, 改腹腔镜手术, 其余患者均治疗后包块缩小明显, 血β-HCG值持续下降, 腹痛减轻或消失。其中18例发生恶心、呕吐, 4例发生口腔溃疡, 8例出现肝功能中谷丙转氨酶值上升, 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两组中, 成功者无显著差异, 但药物致副反应差异较显著。

3讨论

异位妊娠发病率逐年递增, 传统治疗是手术, 但一部分患者出于各种原因往往难以接受。近年来, 非手术治疗广泛应用于临床, 其中氨甲喋呤的疗效亦较为肯定, 但氨甲喋呤是抗代谢药, 属化疗药物范畴, 它对滋养细胞较敏感, 用药后, 滋养细胞生长受阻, 从而使异位妊娠胚胎停止发育, 最终溶解吸收。但此药副反应较大, 药物易在肝、肾、胸、腹腔积液中储留数月且排出缓慢, 易造成消化道反应, 对机体造成副损伤。该院现采用米非司酮片联合应用中药治疗, 亦取得较好效果, 其中米非司酮片可对抗孕酮作用, 使胶原分解加强, 使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增加, 导致异位妊娠中蜕膜及滋养叶细胞组织水肿、变质、缺血、坏死, 从而使异位妊娠胚胎停止发育。配合中药活血化瘀, 消癥杀胚。此方中使用天花粉以提高杀胚效果, 且两药合并使用, 能降低使用西药氨甲碟呤副反应, 且两药联合使用, 经济简便, 患者易于接受, 适于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2586.

[2]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15.

[3]金维新, 李竹兰.中医妇科学[J].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 173-174.

米非司酮异位妊娠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门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60例, 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30例) 和观察组 (30例) 。对照组年龄20~35岁, 平均 (27.6±3.05) 岁, 有流产史者22例, 初产者8例;观察组年龄21~38岁, 平均 (24.3±2.31) 岁, 有流产史者25例, 初产者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患者均在知情情况下接受保守治疗。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妇产科学》第6版宫外孕诊断标准[4], 经实验室检查和B超确诊为异位妊娠: (1) 一般情况良好, 无活动性腹腔内出血宫; (2) 盆腔包块最大直径<3cm; (3) 血β-HCG<2 000U/L; (4) B超未见胚胎原始血管搏动; (5) 肝、肾功能及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正常。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 (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公司, 规格:25mg) , 用法用量:2次/d, 连服3d, 总量150mg, 每次服药后禁食2h;观察组在此基础上, 加用中药复方制剂煎煮口服, 组方为上述中药, 隔天服用, 共服4剂。

1.4 疗效观察标准

(1) 阴道流血减少或停止, 腹痛症状消失; (2) B超提示包块缩小或消失; (3) 血β-HCG恢复至正常值。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使用t检验, 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治疗1个疗程后, 观察组临床症状 (阴道流血减少或停止、包块缩小或消失) 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图1。

(n)

2.2 血β-HCG变化情况

用药后每隔2天复查血β-HCG值, 根据两组所测数据, 分别绘制两组数据的曲线图。可以看出, β-HCG值从服药后到第3天, 下降速度最快;从第4~7天, 下降较为缓慢;但观察组在第7天后仍可下降至较低水平,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图2。

2.3 成功率

1个疗程治疗后, 观察组治愈率为90.0%, 最后需要手术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63.3%, 需要手术为36.7%。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住院天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3。

[n (%) ]

2.4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出现一些药物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皮疹、腹痛腹泻、眩晕、肛门坠涨) , 但P>0.05, 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孕酮拮抗剂, 有甾体结构, 具有终止早孕、抗着床、诱导月经及促进宫颈成熟等作用, 与孕酮竞争受体而达到拮抗孕酮的作用, 与糖皮质激素受体亦有一定结合力[5], 产生较强的抗孕酮作用, 使妊娠的绒毛组织及蜕膜变性, 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 促使黄体生成素 (LH) 下降, 黄体萎缩, 从而使依赖黄体发育的胚囊坏死而发生流产。米非司酮为一种孕酮受体水平的抗孕激素药, 能明显增高妊娠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小剂量米非司酮序贯合并前列腺素类药物, 可得到满意的终止早孕的效果。中医认为, 本病由于少腹宿有瘀滞, 气血运行受阻, 冲任不畅, 导致胎孕位置异常, 而胚胎在胞宫以外孕育, 养胎气血不能聚于胞宫而蓄于少腹, 成为少腹血瘀之实证, 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清热凉血、散结消肿等, 以改善局部微循环, 增加血容量, 提高纤溶酶活性, 使机体组织变软, 易于吸收, 促进组织修复再生。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随着早期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 相当部分的异位妊娠能在未破裂前得以诊断, 为非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成功创造了条件。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6,7,8,9,10], 异位妊娠患者的生育力与不同治疗方法有关, 保守治疗能使妊娠组织完全溶解排出, 并且无管壁损伤, 特别对不孕者, 保守治疗比传统创伤型手术更为重要。我们在使用米非司酮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以中药复方制剂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欧俊, 吴效科, 周珊英.异位妊娠的治疗现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3, 19 (5) :309-312.

[2]STOVALL TG, LI NG FW.Single dose methotrexate:an expanded clinical trial Am[J].ObstetGynecol, 1993, 16 (8) :1759.

[3]FEICH TINGER W, KEMETER P.Conservation treatment of ectopic pregnancy by transvaginal aspiration under sonographic control and methotrexate injection[J].Lancet, 1987, 1 (3) :381.

[4]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09-110.

[5]吴熙瑞.米非司酮用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作用机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0, 16 (10) :578.

[6]柯静珍.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60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 (13) :123.

[7]李红芳.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46例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17) :2252-2253.

[8]吴昊.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60例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 2010, 29 (24) :34.

[9]HIRAKAWA M, TAJIMA1T, YOSHIMITSU K, et al.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along with the administration of methotrexate for cervical ectopic pregnancy:technical and clinical outcomes[J].Original Research AJR, 2009, 192 (6) :1601-1607.

米非司酮异位妊娠 篇9

【关键词】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观察;护理配合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3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61-01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比较长期的疾病,有统计其为1%的发病几率。可致使患者出现危险状态,导致死亡。现今此疾病的发病几率明显上升,患者多为输卵管妊娠约占95%左右[1]。笔者现对此疾病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现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我科自2011年1至2011年12月共收治异位妊娠患者80例,年龄17-43岁,主诉停经35-60d,24例未育,56例患者为经产妇。如患者为早期妊娠或希望保留生育等情况可应用保守的药物进行治疗。患者应具有如下几点情况。①患者的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肝功指标无异常。②患者的血-hCG检查指标小于2000u/L。③患者一般情况好,没有出现内出血的情況,其输卵管也没有出现破裂等情况发生。④患者的妊娠包块小于等于4cm的范围。患者进行保守治疗的药物禁忌症情况如下。①患者的血-hCG检查指标大于4000-6000U/L。②患者进行B超检查显示,其妊娠已经有胎心搏动显示。

1.2 治疗 与家属交谈后签字同意实施治疗,采用米非司酮50mgQ12hPO,甲氨蝶呤1mg/kg,单次肌注给药,5日为一疗程。在治疗第4日和第7日测血-hCG,若治疗后4-7日血-hCG下降<15%,应重复剂量治疗,然后每周重复测血清-hCG,直至血-hCG降至5u/L,一般需3-4周[1]。

1.3 护理方法

1.3.1 心理护理 向所有患者实施心理方面的干预措施,首先与其进行沟通,了解其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方案予以实施干预。沟通应尽量取得患者的信任,让其说出自己的心理情况,这样才可制定好针对性措施,有效干预。告知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并告知其此治疗措施对患者影响很小,不必有过重的心理负担。良好的心态可促进康复,保障治疗的效果,故患者应乐观面对疾病,治疗后患者完全可以正常怀孕,没有任何影响。

1.3.2 病情观察 监测面色、神志、脉搏、血压的改变,保持病房安静,患者应以平卧位的体位进行卧床体位休养,不可随意活动,减少自身腹部的压力,避免出现破裂的情况发生。患者治疗有一定效果之后,其检查已经为阴性结果时才可进行活动锻炼。对患者的各项情况都应注意,如其突然出现血压降低、苍白面色、剧烈腹痛等情况时应立即进行处理,行B超和后穹窿穿刺明确诊断,并及时送患者至手术室进行治疗。

1.3.3 常规措施 患者注意自身的卫生情况,保持床铺清洁干净,勤刷牙、漱口、洗脸,洗脚,每周洗头一次。注意外阴的卫生情况,定期进行清洗。便秘可口服粗纤维食物,蜂蜜等但禁忌灌肠。

1.3.4 患者的饮食干预措施 及时补充足够的营养,多食用高蛋白、高含铁的木耳、豆类、鱼肉、动物肝脏等食物。充足的营养可提高患者的抵抗力,从而促进其康复。

1.3.5 健康教育 输卵管妊娠的预后在于防止输卵管的损伤和感染,护士应指导患者做好卫生保健工作,防止发生盆腔感染。发生盆腔炎后须积极彻底治疗,由于输卵管妊娠者中约有10%再发生率和50-60%不孕率。因此,护士须告诫患者,下次妊娠要及时就医,且不要轻易终止妊娠。

1.3.6 使用化疗药物的注意事项 化疗药物毒性大,常出现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白细胞下降,脱发,色素沉着,口腔溃疡等,因此在化疗期间,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减少家属探视,注意保持个人卫生,注意口腔粘膜的观察和护理,每次进食后应漱口,饮食提供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粗纤维易消化的食物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同时做好心理护理[2]。

1.3.7 出院指导 向患者宣传异位妊娠的相关知识,用药知识,以及出院后定时复查血-hCG及B超,嘱其加强营养,注意休息,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盆腔炎,禁止同房一个月,注意避孕,告知出院,一月后门诊复诊,若有异常及时就诊。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给予保守药物治疗后成功76例患者,因破裂而进行手术的患者有4例。所有患者的住院时间为7-28d,中位17d,治愈率95%。

3 体会

我科一年来治疗80例中,4例失败,失败的相关因素主要是腹痛明显,血-hCG值不降反升,故在治疗过程中,必须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和用药方法,护士必须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提高治愈率,减少药物副作用,只要医护人员配合默契,便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创伤和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5.

米非司酮异位妊娠 篇10

关键词:米非司酮,甲氨蝶呤,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 (ectopic pregnancy, EP) 是指受精卵着床于正常子宫体腔以外的任何部位, 其中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 占95%左右, 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 而且未育患者增多。随着快速、敏感的β-h CG检测技术的开展, 高分辨率的B超应用, 使大部分异位妊娠在未破裂前得以诊断, 为药物保守治疗提供了条件, 使得保守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有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其优点是它既能杀死胚胎组织, 又不破坏输卵管组织, 从而保持输卵管通畅。国外报道成功率为82%~95%, 国内报道为92%[1]。目前, 国内外关于异位妊娠保守性药物治疗的报道多数选用甲氨蝶呤 (MTX) , 但甲氨蝶呤的化疗反应对机体损害大, 不良反应多。米非司酮问世以来, 逐渐被应用于治疗异位妊娠, 但仅对停经天数少、体内孕激素水平相对较低者效果好。本文对我院收治的36例异位妊娠患者, 自愿采取要求保守治疗的36例患者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的办法, 观察其疗效来探讨一种安全、有效、应用方便、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在我院明确诊断为宫外孕且自愿要求住院行保守治疗者。根据临床表现、停经史及腹痛、下腹坠胀、阴道持续或反复出血史。B超检查提示宫腔内无妊娠迹象, 附件区见包块, 血、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试验阳性即可诊断异位妊娠[2]。治疗指征:生命体征平稳, 无药物禁忌证者, 要求保守治疗或迫切要求保留生育功能且异位妊娠未破裂型, B超提示子宫腔内无妊娠囊, 宫旁包块直径≤4 cm, 直肠隐窝内无积液或积液深度≤3 cm, 血β-HCG<5000 MIU/d L, 肝、肾功能均正常, 血常规, 外周血WBC、RBC、PLT均在正常范围内。对于有明显内出血症状, 并且B超提示有胎心搏动及肝肾功能损害者禁用。

1.2 病史及辅助检查资料

诊断依据病史、妇科检查、血β-h CG及B超检查, 36例确诊患者年龄最小20岁, 最大41岁, 平均27岁, 均有停经史, 停经天数在39~52 d, 伴或不伴早孕反应, 阴道出血14例, 下腹不适2例, 杀胚前血β-HCG值在1000~3909 MIU/d L (正常值为0~5.5 MIU/d L) , B超均提示附件区包块。

1.3 治疗方法

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免胀气饮食, 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腹痛及阴道出血情况, 动态监测血β-HCG值及B超。甲氨蝶呤肌注20 mg/d, 共3 d, 另配以米非司酮150 mg分次空腹口服, 对于血β-HCG>3000 MIU/d L的患者加腹米非司酮150 mg口服。用药前检查血、尿常规血生化检测, 如正常即给药。

1.4 疗效判断

给药后4 d、7 d行血β-HCG及1周B超检查, 以后每周1次, 查至血β-HCG降至正常, 临床症状腹痛缓解或消失, 阴道流血减少或停止, 异位妊娠病灶不再扩大或缩小、消失为治愈。若病情无改善, 甚至发生急性腹痛或输卵管破裂症状, 则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不可一味保守。

2 结果

经过保守治疗, 配合精心的护理, 36例患者中除1例未能定期随访, 而就诊于其他医院以陈旧性宫外孕行手术治疗外, 其余35例均获痊愈。

3 讨论

3.1 米非司酮为受体水平抗孕激素药, 具有终止早孕、抗着床等作用, 与孕酮竞争受体而拮抗孕酮的作用, 常用于49 d内早孕终止妊娠。

作为抗早孕的药物, 有明显的抗黄体、抗着床、抗排卵与诱导子宫内膜出血的作用, 并通过调节调亡基因促进早孕绒毛合体滋养细胞、蜕膜间质及腺上皮细胞凋亡;通过改变蜕膜组织局部T辅助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表达, 使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增多, 导致免疫微环境破坏而引发流产。其用于早孕方面的疗效比较肯定, 但国外报道, 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不够理想[3]。异位妊娠时输卵管缺乏孕激素受体, 对异位妊娠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推测与抗早孕的机制相似。米非司酮问世以来, 逐渐被应用于治疗异位妊娠, 对停经天数少、体内孕激素水平相对较低者疗效较为肯定。

甲氨蝶呤是抗代谢药, 是叶酸拮抗剂, 其作用机制为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干扰二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 使DNA合成受阻, 抑制滋养细胞增殖。甲氨蝶呤对二氢叶酸还原酶具有高度的亲和力, 与其结合后阻止二氢叶酸还原酶为四氢叶酸, 后者在嘌呤, 嘧啶核苷酸生物合成过程中起一碳基团的转移作用。故本药使脱氧尿苷酸不能形成脱氧胸苷酸, 使DNA生物合成受阻, 而嘌呤核苷酸, RNA及某些蛋白质的合成也因此受阻。MTX是最常用的异位妊娠保守治疗药物之一, 属抗肿瘤药类, 但甲氨蝶呤的不良反应多, 对机体损害大, 可以引起严重的黏膜反应, 如口腔炎, 溃疡性胃炎, 出血性肠炎, 有时出现肠穿孔而致死;还有骨髓抑制, 如粒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 贫血以及全血象下降, 这与所用剂量和给药方案有关, 此外, 尚有轻度恶心, 脱屑性皮炎, 脱发和间质性肺炎等;反复应用低剂量甲氨蝶呤可引起脂肪肝和肝硬化;大剂量甲氨蝶呤可致肾脏毒性。

3.2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着床种植发育者, 习称“宫外孕”, 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之一, 常见部位是输卵管妊娠, 约占95%。

本病凶险, 护理不及时可以危及生命。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给保守治疗创造了条件, 并且保守治疗减少了手术创伤, 可以保护输卵管, 因此日益受到重视。保守治疗的优点是它既能杀死胚胎组织, 又不破坏输卵管组织, 从而保持输卵管通畅。其成功与否与护理工作的配合密切相关, 尤其是血β-HCG>2000 MIU/d L而选择保守治疗的患者, 更应精心护理。首先对患者进行一些关于异位妊娠的科普知识, 使其可以很好的配合治疗, 再者要护理好患者的日常生活, 帮助患者在床上大小便, 避免腹压的增加, 必要时辅以理气通便之中药,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定时随诊也相当重要, 及时加用活血化淤的中药配合治疗, 可以明显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

3.3 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方法有多种, 如单用MTX、单用中药治疗、单用米非司酮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 其疗效在临床实践中都得到了证实, 单用米非司酮近年报道很多, 但只是对病灶小、血β-HCG值水平低、发病时间较早的病例, 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且单用药物治疗增加了用药量, 同时其不良反应也会相应增加, 联合用药则不同, 降低了药物的用药量, 从而减轻了其不良反应。二者联用起效快, 一般在2~4周有HCG下降, 最快者四天即有下降, HCG完全正常平均在27 d左右, 可减少输卵管破裂的危险性。目前主张, 其治疗指征可以放宽, 可以用于有胎心搏动或血β-HCG>2000 MIU/d L的患者[4], 但须严密观察。联合用药经济简便, 患者易于接受, 适于临床应用。临床医师应对有停经史或不规则阴道出血史的患者引起注意, 结合B超、血β-HCG等辅助检查, 在输卵管尚未破裂之前作出准确诊断, 抓住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最佳时期, 提高宫外孕的早期诊断率, 从而减低异位妊娠保守治疗失败率。停经天数越长绒毛对输卵管的破坏越大, 保守治疗就难以成功。保守治疗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对于有活动性内出血者或血β-HCG>5000 MIU/d L应尽早采取手术治疗, 不可一畏执着于保守治。

3.4

甲氨蝶呤加用米非司酮可以减少甲氨蝶呤的用量, 从而减轻了其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反应, 而甲氨蝶呤配米非司酮可以明显降低单用米非司酮用于异位妊娠的失败率, 推测机制是MTX与米非司酮联合能使滋养叶细胞坏死时间明显缩短, 米非司酮还可以增强MTX敏感性, 从而减少药物治疗的危险性, 疗效得以提高[5]。由此可见, 米非司酮配伍甲氨蝶呤用于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的。

参考文献

[1]谢培珍.小剂量MTX治疗早期宫外孕[J].上海医学, 1996, 19 (9) :508.

[2]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10-117.

[3]于君.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66例[J].实用医药杂志, 2007, 24 (7) :822.

[4]欧俊, 吴效科.异位妊娠的治疗现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3, 19 (5) :309-312.

上一篇:职业学校教师教学下一篇:心理健康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