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服务优势(共11篇)
培训服务优势 篇1
编辑点评
长春市医保局在与定点医院谈判团购医疗服务的同时, 又与医用高值耗材供应商开展团购谈判, 既降低了医院的医疗服务成本, 又减轻了参保患者的负担, 供应商也有利可图, 受到相关各方的认可和称道。这种把博弈与服务统一起来的做法, 就是理念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实际表现。博弈不是分出谁输谁赢, 恰恰是为了实现更高层次的合作和共同发展, 这在长春得到了充分体现。
泰兴市的“四控”体系, 其突出特点是控制指标分得细, 而且每一项指标都有很强的必要性和针对性, 便于操作和落实。例如, 在总量控制中就有医院的年度预算总额指标、工作量指标、月度结算指标、人头人次比、次均费用、药占比、个人自付指标等等, 体现了精细化、精确化管理的要求。
荆门市在医疗保险监管中, 将定点医疗服务中的违规行为列出18种, 并对医生实行“七挂钩”。这是实践经验和经历的总结, 为有的放矢地加强监管和提高监管效果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长春等市的做法, 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建设“质量医保”, 正需要这样的创新之举。
发挥技术优势 服务林业大局 篇2
中心着力打造具有一流业务水平、一流管理水平、一流科技水平、一流人才水平、一流装备水平“五个一流”的团队。123名专业技术人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9人、高级工程师28人、工程师39人,硕士研究生34人,初步形成了一支专业配套、人员结构比较合理的监测队伍。中心于2009年获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湖南省第六次复查先进集体,2010年荣获湖南省直单位模范集体,多次被省直工委和省林业厅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5年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优秀勘察设计奖、国家级和省部级优秀工程咨询奖等29项。
近5年来,中心立足于绿色湖南建设,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完成了多项重大林业项目。生产经营指标屡创新高,2011~2013年以来连续三年产值过亿元。
1、完成全省各个年度包括长(珠)防林、石漠化综合治理、血防工程、生态公益林、经济林、油茶林、世行贷款造林、森林抚育、造林补贴等重点林业项目及全省退耕还林恢复重建检查验收工作。
2、完成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湖南省第六次复查工作。
3、建成《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系统》、《湖南省林业基础地理数据库系统》。
4、率先在全国建成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综合监测体系,并实现数字化管理。
5、完成全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及年度实施方案编制工作。项目完成后将确保国家总投资不少于56亿元。
6、编制《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建设专项规划》。
7、编制《湖南省湘江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2012-2020)》。
8、完成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和全省“林地一张图”建设工作。
9、2008~2009年,共完成30条各级公路和铁路使用林地的核查和报批。
10、完成全省湿地资源第二次调查。
11、完成全省公益林区划界定。在2001年和2004年两次公益林区划界定基础上,2009年按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制订的《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进行公益林重新区划界定。
12、编制完成全省“十二五”采伐限额的编制。
13、完成《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建设规划》。
14、完成245个森林碳汇样地和74个土壤样地首次碳汇专项调查。
15、全面完成全省“十二五”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外业工作和全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外业省级验收工作。
教师远程培训的优势与困惑 篇3
一、教师远程培训的优势
作为一种新兴的培训方式, 远程培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各方面:
(一) 远程培训解决了“工学”矛盾
传统的教师培训, 往往采用集中面授的方式, 或集中于寒暑假, 或利用周末, 这样的培训除受训者车途劳顿外, 更容易造成“工学”之间的矛盾。
一所学校, 尤其是我县这样的农村中小学, 师资编制紧, 往往是一只萝卜一个坑, 一人参加培训, 不是班级教学无人过问, 就是加重了他人负担。每到集中培训时间, 受训者和学生都叫苦不已, 其结果经常是“辛苦了老师, 荒弃了学生”, 很难将培训效果落在实处。
远程网络培训既解决了受训者车舟劳顿的问题, 又让受训者能够较好地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学习, 不至影响正常的教学, 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 远程培训具有海容量的特点
基于现代科技的教师远程培训, 具有海容量的特点, 一是网上资源无限, 而且可以重复利用, 受训者随时随地可以享受到丰富的培训大餐, 打破了传统培训的时空限制;二是参与学习的人数是无限制的, 打破了传统培训的人员限制。
这种远程网络培训, 可以是一种全员的、全天候的、全区域的培训, 既保证了全员享有培训权, 又保证了培训的时间, 拓展了培训的空间。
(三) 远程培训具有较强的自主性
学习倦怠是当前教师培训中的一个客观现实, 它已成为教师学习的一种普通状态, 严重地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其原因, 一是教师培训往往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培训, 这种培训能提升教师素质, 却忽视了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 培训往往成为形式, 学习效率低下;二是这种培训是“培训者”主导的, 受训者没有“平等性”“互动性”, 参与积极性不强, 学习自主性没有得到发挥。
而远程网络培训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远程培训中, 学员可以相对自主的选择培训内容、时间和地点, 可以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撰写博客, 可以享受成功的喜悦, 学习已从外在驱动成为一种内在自觉, 成为一种自觉的需要, 能动性和自主性得到提升, 培训效果也就有了保证。
二、远程培训中的困惑
远程培训在教师教育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但作为一种新兴的培训手段或模式, 在具体的操作中, 仍旧存在许多不足。
(一) 远程培训的硬件建设滞后
物质决定意识。要搞好教师的远程培训, 就必须建设起远程培训网络, 这一建设, 在国家级、省级实施较好, 既有完善的硬件, 也有较好的软件。但在基层, 尤其是部分农村地区, 由于教育经费有限, 并没有建成完善的教育网络;也由于观念的问题 (许多地方禁止中小学生上网) , 在我县的2010年国培、省培工作中, 有相当部分教师缺少网上学习的条件, 有上网条件的教师也缺少组建“网络班级”的条件 (一是大部分学生没有上网条件;二是学校、家长不允许学生上网) , 这样既增加了培训工作中的管理难度, 也难取得很好的培训效果。
(二) 远程培训监管难度大
远程培训具有信息量大, 培训时间灵活等特点, 但它缺乏直接性。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部分学员只求完成任务, 只管点击率, 不管学习效果, 甚至是抄袭作业, 请人上网顶替。这些情况, 往往是培训管理者无法及时发现, 更难于有效监管的。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不但收不到应有的培训效果, 而且会破坏培训的学风, 破坏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
(三) 远程培训考核评价难
远程培训中的质量检测是一种相对宽松的检测。以《“国培计划”———湖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实施方案》为例, 该方案对参训的学员的考核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网络学习考核。根据评价标准对学员在网上学习的时间、发贴、回贴、作业等进行量的考核, 达到合格标准方能结业;同时把主持班级研讨、论坛, 参与专家互动答疑并踊跃提问, 优秀作业、案例、心得、日志等作为评选优秀学员和远训之星的参考条件。
第二部分为在岗实践考核。学员完成在岗实践后, 将以下资料的电子文档提交到指定的邮箱, 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内容;一篇关于教学现状和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个课堂教学案例, 一堂示范课教学实录, 一次听课评课活动或者进行一次课堂教学讲座活动的记录材料。以上材料可以是文字材料, 也可以是音像资料。
应该说, 这种考核是既重过程又重结果, 既重理论又重操作的, 但是这种考核是一种建立在学员极其自觉的基础上的考核, 试想, 如果一个不负责的学员, 他的网上学习时间、他的作业、他的调查报告、他的案例, 谁能够保证是真正的?那么, 这样的培训会是有效果的吗?
三、有效提高远程培训质量的探索
综上所述, 远程培训是有利有弊, 但“运用之妙, 存乎一心”, 如果我们能够化弊为利, 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优点, 就一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从而有效地提高区域教师的素质。
(一) 增加投入, 加强远程培训的硬件建设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硬件建设就是远程培训的“粮草”。近年来, 我县各级政府加大教育投入, 重点保证了教师进修学校及乡镇中心校的远程网络建设, 基本构建了“县 (进校) ———乡 (中心校) ”的培训网络, 从而能够较好地参加各项“国培”“省培”学习。
按照市场价格, 以每乡镇配备中心校三台电脑, 交换机、简易路由器、宽带Moded等设备, 包括上网费用, 只须投资1.5万元左右即可建好一个培训点, 若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地方政府每年共投入30万元, 不到三年时间, 我县即可做到“校校通”。
应该说, 这种投入资金不多, 不会给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造成过大的经济压力, 却能收到造福一方的效果, 何乐而不为呢?
(二) 构建管理网络, 加强培训监管
近年来, 教师远程培训以“国培”、“省培”为主, 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主要负责组织和管理, 适应这一形势的要求, 我们迅速转变角色, 担当起“沟通”和“管理”的重任。
一是加强与省市师训部门的联系, 及时了解培训信息, 了解政策法规, 保证及时、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种培训。
二是加强和县教育局及其他相关职能部分的联系。
2005年, 由湘潭县教育局牵头, 以湘潭县教师进修学校为主, 联系县教研室、电教仪器站等单位, 联合组建了湘潭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中心由教育局主管局长担任主任, 进校校长担任常务副主任, 中心每月一次联席会议, 共同研究师训工作, 联合下文, 联合教研, 联合师训。在每年的国培、省培任务中, 进修学校负责组织管理, 教研室负责教学辅导, 仪器站提供技术保障及支持。从而保证了师训的力度和深度, 保证了教师培训与教育教学的有机统一。
三是加强和中心校的联系。
师训工作要落到实处, 就必须动员全部教育资源, 就必须充分发挥乡镇中心校这一“中转站”的作用。县局下文明确规定:师训工作纳入个人和单位年度目标考核和各项评先评优。从而构建了一条:县局———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各镇中心校———教师的培训管理网络, 县局制定培训计划并提供经费保障, 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组织实施及督查, 各镇中心校具体落实并考核, 培训教师积极参与。网络的构建要素环环相扣, 层层落实, 培训工作有人布置, 有人落实, 有人督查, 有人考核, 解决了以往培训只注表面不重实效的“水上飘”的问题。
(三) 加强日常管理, 认真跟踪学习
近年来, 我县校组织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等各类远程培训, 参培人员近五千人, 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在远程网络培训中, 我们始终牢牢的把握两点:认真提供技术指导;认真督查各项培训。
为保证培训的质量, 我们每个培训班都配备了班主任、辅导员和技术保障人员。班主任负责日常管理, 辅导员负责答疑解难, 技术保障人员提供技术支持。过硬的技术, 严格的管理, 及时的督查, 定时的反馈 (向县局和学员所在中心校通报学员学习情况) , 多管齐下, 多方合作, 我县远程培训学员的“三率”均居全省前列, 我校也多次得到了省继教中心的表彰。
四、结束语
我们艺术培训的优势 篇4
1、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带出一批品学兼优、心理素质强、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的优秀学生。此类学校确实是教师们各显神通的良好境地,许多许多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们普遍意识到了现代社会的竞争性,人员流动的必然性,于是纷纷从传统学校中走出来,进入工资待遇等条件相对较好的私立学校,对这些教师来说是如鱼得水,同时也充实了这类学校的师资队伍。
2、师资后备力量充沛目前,师范学院类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倾向于自由化,他们往往更注重个性的发挥,所以适于发挥自身优势的私立学校无疑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新生的师资力量给学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学校充满青春气息,他们也带来了更新更好的教学方法,孩子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另一方面,这类学校中教员之间的不断的竞争又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更新与改革,这一点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注意孩子个性培养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其闪光点,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慧眼来识破、挖掘、培养。在传统学校教育中,教师看重的往往学生的学习成绩,其它方面却视而不见,很容易抹杀孩子身上先天的能力。而私立学校注重的是个性的培养,人本质都是脆弱的,更何况是孩子?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呵护,就读于此类学校的孩子,他们更容易被挖掘出自己特殊性,培养成为特长,比如绘画、音乐、写作等等,孩子往往能够做到自我肯定,从而充满自信。
施潘德:优势凸显 服务周到 篇5
经过缜密的市场调研,施潘德包装印刷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施潘德”)代理的由瑞士Pantec GS Systems公司研制的e-pack 850卷筒纸圆压圆烫金机凭借卓越的性能优势最终获得了金鹏印务的“橄榄枝”。2012年9月,金鹏印务一举引进了4台e-pack 850卷筒纸圆压圆烫金机,2013年6月再次订购了3台。e-pack 850卷筒纸圆压圆烫金机为什么能够得到金鹏印务的高度认可?金鹏印务又能否从中受益呢?或许长期工作在生产一线、对设备有着密切接触的操作人员最有发言权,对此,本刊记者采访到了金鹏印务烫金车间班长聂仁杰。经过聂仁杰的讲述,e-pack 850卷筒纸圆压圆烫金机的独特风采展现在记者面前。
“从设备自身来讲,其在节约原辅材料和速度方面的表现最为突出。”聂仁杰称赞道。该设备拥有纸张同一位置的再次叠烫功能,更好地保证了烫息图案的完整性,全息定位环节中的光电眼与碳纤维跳步辊能调节全息图,以保证其能够准确无误地烫印在承印物上;停机后再次烫印箔带的浪费可控制在0.25m以内;在实际生产中,该设备烫印底辊无需增加橡胶包衬,大大节约了设备的耗材成本。此外,该设备生产速度很快,基本可达120m/min。“在正常生产速度下,该设备的烫印误差可控制在±0.1mm之内,符合我公司对产品高精度的要求。”聂仁杰补充道。
除此之外,该设备给操作人员带来的便利更让聂仁杰赞口不绝。“该设备具有高智能化的人机界面设计,便于操作人员对设备进行实时控制。同时操作界面采用中文设计,通俗易懂、方便操作,节省了生产劳动强度。”不仅如此,该设备还大大节省了人员配备,“该设备集高精度、高可靠性、操作简便等诸多优点于一身,我公司目前采取2台设备配备1名辅助人员的人员配置措施,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的劳动率。”而且,烫印工作单元设计紧凑、合理,烫印工作合压后无噪音,减少了噪音对员工身心的危害。
施潘德的售后服务同样令聂仁杰印象深刻,他表示:“在设备保养方面,施潘德派工作人员对我公司设备操作人员进行了详细的现场培训,针对设备每个需要保养的部位均作出明确的提示,包括保养周期和保养所需要的材料,并提供了详尽的图文说明,以便于保养的准确、及时、到位。在设备交付使用后,遇到问题时,施潘德工作人员都能及时、准确地解决问题,确保公司的生产需求。”
聂仁杰还告诉记者,首次引进的4台设备经过1年的运行,其各方面的优势均得到了公司的充分验证,今年与施潘德的再度合作更加证明了该设备在金鹏印务的重要地位。我们相信,e-pack 850卷筒纸圆压圆烫金机将在烟包印刷企业中发挥更多的优势,同时也期待金鹏印务与施潘德的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广。
辽宁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 篇6
1.1服务外包现状
根据辽宁省外经贸厅数据显示2015年,全省服务外包企业总数达到1136家,从业总人数仍突破21万人;全省1-12月份服务外包接包合同签约21.55亿美元,接包合同执行达17.65亿美元。核心区域布局已经形成,全省近98%的服务外包企业集中于大连、沈阳,当中91%在大连,沈阳份额不到7%;从执行额来看全省服务外包执行额99.8%集中在大连、沈阳,其中87%在大连,近13%在沈阳。
1.2辽宁发展服务外包优势
辽宁发展服务外包优势如下:
1.2.1区位交通优势。辽宁省地处中国东北部,西南与京津冀相邻,西北与内蒙相依,东北与吉林毗邻,南傍渤、黄二海,与山东半岛遥相辉映。是东北地区的交通中心、物流中心。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与朝鲜一江之隔。辽宁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拥有大连、营口、锦州、丹东、葫芦岛、盘锦六个港口。沈阳桃仙和大连周水子两个国际机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覆盖面广阔,交通便利。
1.2.2政策扶持优势。辽宁地处东北老工业基地最南端,环渤海经济圈最北端。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辽宁发展,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若干意见》,2009年国务院通过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一系列政策的发布给辽宁的经济发展尤其是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与此同时辽宁也积极努力提高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在辽宁“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扩大服务外包的目标。以上政策的实施为辽宁的服务外包的长足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4年6月辽宁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实施意见》(辽政办发【2014】30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4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通知》(辽政办发【2014】31号),鼓励辽宁企业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扩大技术服务、软件技术和相关信息服务出口。开展服务外包认证示范。
2014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26号)文件,鼓励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信息技术服务、服务外包等领域,促进企业突出核心业务、优化生产流程、创新组织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率。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发展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服务业务,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
2015年1月16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4]67号)文件,提出到2020年,服务外包产业国际国内市场协调发展,规模显著扩大,结构显著优化,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成为我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提升产业价值链的重要途径。这是国务院首次对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做出全面部署。
2015年6月29日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关于2015年度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财行[2015]216号)其中明确提出重点支持鼓励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和技术出口。各项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为辽宁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2.3人才配套优势。截止2012年,全省有研究生培养机构50个,其中包括14个科研机构和36所普通高校。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12所(含独立学院18所),其中中央部委属5所,省属54所,市属18所,民办35所;按办学层次分,本科院校63所、高职专科学校49所。此外另有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22所。[1]各高校学科设置合理,专业配置优化,每年都为辽宁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输送大量优秀人才。为了更好的吸引人才,2014年1月辽宁省又对人才落户政策做出重大调整,放宽了部分落户限制,为来辽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2辽宁省服务外包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探究
在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等相关战略决策的支持引导下,辽宁省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尤其是服务外包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契机,辽宁省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努力扩大服务贸易,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开拓金融、保险、电信、商业、物流、软件等服务贸易领域,逐步提高服务贸易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
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辽宁日语类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比较多,同时人力成本偏低和周边配套比较齐全的优势,使得辽宁成为服务外包大省尤其是对日服务外包在全国名列前茅。虽然发展很快,但我们必须清楚的看到,很多问题也制约着产业发展,比如小微企业数量大占企业总数比例较大,抗风险能力普遍不强,出口市场过于单一,主要依赖对日出口。
如果想要科学、可持续发展,就要科学定位,合理规划。发展对策如下:
2.1以点带面,合理布局。根据数据显示辽宁目前软件服务外包主要集中在大连、沈阳,应该充分发挥两个城市的一南一北核心作用,积极辐射全省其他城市逐渐发展。探索建立丹东对韩、朝,锦州对蒙古等外包业务拓展,经过几年努力形成两个服务外包次核心城市。使服务外包成多元化发展。
2.2提高内涵,转变职能。目前辽宁的软件服务外包工作,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末端。受语言、技术壁垒、商业机密等原因的制约,业务层次提高困难。应该积极增加高端设计人员培养力度,整合小微企业资源冲击大型项目,积累经验,尝试向省内其他二线城市下沉业务,探索向越南、朝鲜等人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进行二次发包,实现职能转变,以提高企业接包能力和研发能力。
2.3拓展市场,降低风险。辽宁的软件服务外包主要依赖于日本市场,在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看到,日本地震、日元贬值等事件给辽宁的服务外包造成了巨大波动,对日服务外包企业影响巨大。为了规避风险,政府应该积极发挥作用,帮助企业有目标的拓展业务和规范行业标准,如以辽宁软件服务外包为整体形象向世界宣传,积极开辟美国、欧盟等信息产业发达国家市场,帮助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小微企业重组,积极拓展国际结算方式等,打造辽宁品牌行业和品牌企业。继续办好大连软交会这一展会品牌,通过展会开拓视野和推介企业和服务。
总之,辽宁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除了规划好战略布局,还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储备,重视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的专业人才培养。同时做好服务外包周边配套基础设施和软环境建设,为辽宁的服务外包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如日中天,辽宁凭借深厚的工业化底蕴和区位优势,在各级政策的鼓励下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充分把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中央政策扶持的契机,促进传统工业产业的升级、改造、转型。打造出服务外包品牌产业,为辽宁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辽宁,服务外包,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2012年辽宁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辽宁省教育厅.http://www.lnen.cn/secpage.htm?action Type=viewjsp&id=18444.
[2]于洋,孟妮.发展服务外包辽宁靠什么?[N].国际商报,2011,6,23,B04.
发挥自身优势 服务社会发展 篇7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自身定位,服务,社会形象
一般说来社会成员对高校图书馆望而却步, 由于缺乏了解, 甚至是误解, 即使是对外全面开放的高校图书馆, 其社会借阅部也往往是“门庭冷落车马稀”。高校图书馆难道真的只能做围墙内的象牙之塔, 难道真的不需要得到社会特别是各级教育机构的认知并进而走向社会、服务社会?
1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 更应是社会的
这首先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定位问题。在中国社会改革开放尚未深入的情景之下, 高校图书馆理所当然地属于各家高校, 完全可以两耳不闻“墙”外事, 一心只“藏”圣贤书。但是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高校改革的深化, 高校图书馆若要生存, 就必须修正定位, 融入社会, 参与竞争, 在服务社会的竞争中创造价值, 求得发展。
1.1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改革的需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领域所取得的成绩为世人瞩目, 特别是“九五”以后, 我国加大了改革的力度, 加快了改革的步伐, 各部门机构改革有了许多新举措, 这些都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 改革为高校图书馆提供了修正定位、服务社会的有利时机, 也是高校图书馆改变自生面貌, 提升社会地位的有力方法。
1.2 更广大的社会读者要求
只有吸引更广泛的读者, 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校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传播文献信息、进行社会各级教育、开展情报服务和开发智力资源的职能, 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要取得社会的认同, 增强吸引力, 加大高校图书馆的宣传力度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可采用各种各类有特色的宣传小视频, 征集图书馆馆训, 定制特色馆服, 开展图书馆优质服务月活动等都是宣传的有力工具。
1.3 人才发展战略的需要
多年来, 高校图书馆一直存在人员流动频繁、人才流失严重的现象。融入社会, 并以科学的方法管理高校图书馆, 在有序组织勤工助学活动的大学生管理图书馆的同时, 创造性地招募大学生志愿者进驻图书馆参与各种工作, 帮助图书馆工作人员大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减轻工作负担, 从而增强高校图书馆的凝聚力和工作人员的向心力, 使其对高校图书馆产生认同感、自豪感、愉快感, 自觉维护高校图书馆的形象。另外可以利用现有资金和技术条件改进整理书架和上书的工具, 制造新型踩踏型手推书车, 推车推到哪里, 都可以踩踏着上书架, 无论是高层或低层书架均可按书的顺序将其归架并整理, 而不用寻找单独踏脚凳并搬动它, 极大提高各个书库的工作效能。如果此手推车使用效果良好, 可进一步向其它高校以及社会图书馆推广使用。此外还可进一步利用高校的良好环境和高校图书馆的良好形象招徕各种人才, 从而不断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2 高校图书馆现代社会形象的内涵
2.1 现代高校图书馆首先是知识和信息的集散地
高校图书馆凭借经年累月的吸纳荟萃, 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书山文海, 成为容纳各种文献载体的知识宝库。据不完全统计, 截止2000年底全国已拥有各类图书近10亿册, 其中公共高校图书馆有6亿册以上;另外, 非图书资料、电子文献的入藏量以及各馆自建数据库也在迅速增加。如此巨大的文献信息资源实在是浩瀚如海的宝贵财富, 高校图书馆这种资源优势是任何其他部门所不能比拟的, 这是为社会服务的坚实基础。
网络信息检索系统逐步建立, 为高校图书馆成为知识和信息的集散地提供了现代化手段和技术基础。截止2002年1月, 这一网络已经通达内地的160个城市, 联网的教育机构和科研单位达900多个, 联网主机120万台, 网络用户800多万, 成为国内仅次于中国电信的第二大互联网。Internet和校园网迅猛发展, 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方式, 使信息传播和获取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推动了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整合。高校图书馆主页为信息服务的门户, 以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集成系统通过用户界面和智能化的搜索引擎、检索软件等基础为用户提供高效的服务。可以认为, 图书观象台的嬗变, 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定位调整和信息服务整合的平台。
2.2 高校图书馆是现代学习型社会的公共空间
在学习型社会中, 学习实质上是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高校图书馆为现代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和壮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条件。
2.3 高校图书馆要力争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成为学习型社会发展的推进器
高校图书馆是培养现实和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教育机构。高校图书馆的学习型组织能够有力地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过程。这里针对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点包括各类教育教学机构, 特别是各类中小学等。
3 高校图书馆怎样才能建树起现代化的社会形象
3.1 与时俱进, 变服务“窄众”为服务社会大众
传统观念中的高校图书馆历来被看作纯粹地为“窄众”——高校师生服务的机构。在传播功能上, 在相当长的时间和相当广的范围内, 高校图书馆只起着收藏文献的“书库”作用。然而在新形势下, 社会的发展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和职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是必须为社会大众服务, 必须兼具有情报职能, 即对情报的收集、加工和传播, 既为教学服务, 又为科研服务。
第一, 开展节假日有针对性的开放制度。在国家法定节假日, 国家各类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一般都放假, 此时可将图书馆开放的通知发放到这些单位, 力求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还有一些特别的假期例如寒、暑假和外国一些重大节假日等都可以针对不同职业人群发放高校图书馆公开开放的通知, 吸引更多读者到馆阅读。第二, 重点留住方便阅读的读者, 提高宣传的利用率和图书馆使用效率。现代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 大众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 一般说来, 很少有读者几经周折, 费时费精力费金钱到即使是免费开放的图书馆阅读, 所以对外开放的信息和藏书最好针对图书馆所在地大众或能便利和快捷地抵达图书馆大众的需求和特点。第三, 可以联系一些无图书资料室的中、小学校, 采取捐赠、联合或建立分馆等各种方式建立图书资料室, 另外就地取材地联合本校其它部处, 在本校的一些教学实习基地建立图书资料室, 以帮助基地建设和开展各项集体活动, 可以优先放置介绍基地或附近地域特色和历史的书籍, 以及各种学生活动的训练方案和规划的书籍等。第四, 无论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或其它需要有偿服务的项目上, 都要照顾到校园内的贫困生和社会上的贫困读者, 在提供有效的经济贫困证明的前提下, 可以让这类读者为图书馆工作以换取有偿的阅读服务和其它服务。
3.2 以服务为本, 变单纯为读者服务为向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对高校图书馆来说, 要改变“重藏轻用”的观念, 把信息资源开发作为本图书馆重点工作推进。在信息资源开发上, 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推进。首先, 书籍的采购大部分由读者网上建议产生, 图书馆工作人员只负责审定和把关后再采购, 这样可以提高采购的效率, 有效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其次, 建立电子资源专家采购制度。将盲目采购电子资源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同时高校图书馆可以参考引进一些社会图书馆的管理制度, 建立高校开放图书馆管理中心, 为前来借阅书籍的任何读者在预交一定数额押金的前提下提供借阅服务, 并安排一定班次的免费接送车, 沿途接送电话或网上预约登记的读者往返图书馆。另外, 将信息和阅读服务的有偿性进一步深层次地挖掘和发展, 不仅对社会科研机构和高校各部门提供信息服务, 也可以按照读者个人提供的资金和愿望提供个性化阅读种类和选择性的各类经过图书馆工作人员加工且筛选过的信息和书籍, 不同职业和背景的读者此类需求是不同的, 教师、备考的学生、各企、事业单位的白领以及工作繁忙人士等的个性化需求要相对大一些。
3.3 以本馆资源为结节点, 建构起先进的现代知识和信息服务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的逐步成熟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高校图书馆和信息资源的广泛共享亦日趋为人们所重视和认同, 选择的途径和方式也很多, 譬如:
(1) 各高校图书馆均要加大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力度和投入。 (2) 加强各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逐步制定并实行馆与馆之间的信息资源互借制度。 (3) 加强网上资源建设。信息化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数字化、网络化。数字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不能仅仅依靠几个高校图书馆和情报部门, 而是需要依靠社会所有信息资源拥有者的通力合作, 要将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转化成信息产品, 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与社会各级教育发展。 (4) 突出特色服务。实施服务品牌战略和特色化服务, 譬如开辟专门阅览室、开展企业跟踪服务活动、编制特色书库等, 以特色服务的成果来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地位, 实现高校图书馆的自身价值。例如广州地区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可以建立必要的广府地区文化专题特色书库。
3.4 导入CIS, 建树高校图书馆的现代社会形象
导入CIS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 创造高校图书馆现代化。正如文化传统是一所高校的灵魂一样, 文化传统同样也是高校图书馆的灵魂。
(1) CIS是结合企业的内在品质与外在包装, 全面塑造企业形象, 增强企业识别的有效方法。对比CIS的诸要素, 企业与高校图书馆有许多共同之处:第一, 都是将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作为目标 (企业侧重于经济效益, 高校图书馆侧重于社会效益) ;第二, 都有产品产出 (企业是物质产品, 高校图书馆是为读者开发的精神产品) 。由此可见, 将CIS导入高校图书馆在实践中是可行的。
(2) 高校图书馆导入CIS应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 导入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系统;第二, 导入高校图书馆行为规范系统;第三, 导入高校图书馆视觉识别系统。就整体而言, 高校图书馆导入CIS, 重塑自身形象,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 更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因此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状况, 有秩序、有选择地逐步进行, 小步快跑地移动到位。
教师远程培训的优势与问题 篇8
关键词:远程培训,中小学教师,优势
一、教师远程培训的概念
授课教师通过音频、视频、课件等方式, 运用实时和非实时互联网信息技术将培训课程传输过来的教育形式被称为教师远程培训。作为一种全新的培训模式, 教师远程培训更加方便灵活地将“教”与“学”结合在一起, 执教教师可以在教师远程培训中得到专业化的学习机会、理想的学习环境、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和优秀的同行经验, 这是教师流畅交流和沟通的现代化网络平台。
二、教师远程培训存在的问题
在现今教育教学大的环境下, 很多中小学教师认为, 只要有上网的计算机, 就能方便快捷的整合教学资源, 参与到远程培训当中, 这种观点非常片面。实现教师培训的均衡发展, 提升教师继续教育的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培训技术支持和设备不够。
开展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最有效的手段和重要工具就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但通过2012年5月对于全国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结果的调研表明, 36%的教师在工作期间并没有配备计算机, 有计算机的教师只占到26%的比重。数据显示出教师没有远程培训的工具, 无法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 或需要借助同事的计算机完成, 这只能是辅助教学, 并没有很好的完成远程培训的任务。
2. 个人掌握和使用信息技术能力差。
有些教师信息意识淡薄, 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严重缺乏, 对网络技术和常用软件知之甚少,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意识不强, 导致对网络培训操作平台了解不够, 造成教师远程培训工作走形式、不务实, 带给参加培训教师自身增加了负担, 影响远程培训的效果, 未能达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预期目标。
3. 学校及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
教师在对远程培训认识不到位, 认为远程培训就是走过场, 浪费时间, 没能把远程培训当作是学生发展的需求, 是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 有些教师自主学习意识不强, 运用远程教育这一平台, 抓不住重点, 敷衍了事, 白白浪费精力。教师应该更新教育理念, 明确教学任务, 自主研究网络平台、顺应信息化教育的潮流, 严格遵循相关规定, 努力提升教育信息化能力水平。
4. 教师远程培训资源过于陈旧老化。
一些教师远程培训承办机构对于远程培训课程设计不够新颖, 缺乏对培训主体需求的调研, 不能较好地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困惑。不能与时俱进地更新和补充培训资源, 或培训课程资源过于陈旧, 甚至是照搬照抄, 毫无吸引力可言。案例分析观点老化, 苍白无力, 提不起教师的兴趣。资源过于陈旧, 直接影响着教师在线学习的积极性。
三、中小学远程培训的优势
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是一个整合资源、共享资源的系统工程。它与以往教学模式和方法上最大的不同是, 在结合全国各地优秀教师教学的经验和优秀策略的同时, 让全国各地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沟通, 促进了教学交流, 也将这些教学资源的优势发挥出来。尤其对于教学质量和条件比较差学校来说, 这是一个汲取优秀资源的机会, 有利于教学资源的普及和分享。农村教学和城市教学的资源差异较大, 通过这中教学方式, 缩小了教学差异, 让农村学生也学习到更多知识。让全国各地的教学更加平等, 教学资源的流通也更加方面, 教师整理资源的方式也更加灵活多样, 提高了教学效率。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平台的使用非常方便快捷, 既有利于加快教师学习的速度, 又有利于参训教师的多次回顾学习。课程视频或典型案例的呈现形式能够吸引教师的注意力, 使学习的兴趣点得到提升, 探讨和自主思考的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使远程培训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展现和发挥。
四、保障教师远程培训效果的途径
在现有的教育教学背景下,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针对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有一定的要求, 特别是直属部门应该落实政策、加强管理、健全机制、整合资源、监督指导, 将信息化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程度。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要成立相应的网络学习组织机构, 这不仅针对参训教师的学习管理而言, 更多是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素质的把控, 通过各种机制, 明确教学要求和任务, 各司其职。同时, 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工作开展一定要制度化和规范化, 各培训机构要以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为依据, 结合当地自身条件, 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 来规范和落实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保障培训质量需要对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在实施过程中, 参训教师首先应该选课精确, 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接下来是专业辅导教师进行网上指导, 与学员探讨交流, 布置作业。教师在参训过程中需要按照远程培训项目的实施方案要求, 在网上主题研修、论坛交流、经验分享, 与同行进行有效而愉快地互动交流等。当然, 教师远程培训也需要各部门领导做领头羊, 将这一教学方式带动起来, 为完成网络学习任务提供动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结果的检查, 考试是最具有代表性和实用性的手段, 教师们必须严格要求考试考评环节, 让培训结果落到实处。
结束语
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 这是教师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远程培训实施过程中, 教师还要根据自身实际出发, 通过灵活方便的学习模式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在整合分享教学资源的过程中, 教师们应该多一些自主学习意识和开拓精神, 保障网络研修时间, 自觉丰富专业知识, 拓展教师专业成长有效途径, 这是中小学教师参加远程培训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培训服务优势 篇9
1如何发挥水文技术优势
1.1培养优秀技术人才
当今社会,科技快速发展,水文方面需要培养技术型人才。水文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还需要有实践能力。技术性的东西贵在钻研,与水文工作相关的一些部门最初可采用老人带新人的方法。一些学生刚刚大学毕业,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却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由一些有工作经验的老员工带领可以较为快速的掌握所需技能。如今技术更新快速,还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测试,只有不断充实和更新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才能跟上时代脚步,才能更好的把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要发挥工作人员独立才干,聆听他们的想法。员工们可以自由提出一些事情的解决方案,阐明自己观点,在特定时间组织会议讨论,对方案进行改与研究,这样可拓宽大家的思路,并培养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1.2发挥水环境监测优势
现在有些省市的水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研究水环境出现的问题,对水资源的保护十分重要。我们要加强与水环境相关工作人员的能力建设,提高个人能力对水文工作的整体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加强工作环境的建设,建立预警线,并提高水污染的防预能力。我们要加强水环境监测的力度,对河流主要排污口,城市供水源等地进行重点检查,并把测得的数据及时上报到相关部门。监测时要仔细,可以采用预测预报相结合的方式,监测与评价紧密结合,并结合遥感技术,进行深入的水质研究,更准确的提供所需水文数据。同时可建立水源保护区,保证人们能饮用到安全的水。要发挥水环境监测优势,水环境监测就是一道防线,能及时给人警惕,让人们对所处环境有进一步认识。
1.3建立水文站网,确定观测时间
长期固定一个水文测站,提供分析研究的基础,此类站一般国家投资,有政府部门管理;建立行业专用站,专门研究某个特殊的方面或某个固定的季节。观测时间可以按照年月日等分为不同的时段,时间段越小,工作量越大,投资越多,但精准度较高,按照不同部门的实际要求分配,选择观测时间。技术越精准测得的数据才能越精确,如何具体实施是一个挑战,建立水文站网,确定观测时间,用水文技术计算,为水文工作提供相应数据。
1.4水文发展离不开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前老套常规的水文技术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只有投入大量资金研究水文科技,十分重视水文方面的进步,再建立相应水文体制,水文工作才能飞速发展。建设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更有利于水文经济;在测绘方面,配置彩色打印机,自动成图软件,全站仪等。在地形回测中,采用全自动化模式。在水文观测方面从分利用近安装的水位固态储存站,在水文情报通讯方面利用计算机区域网络和光纤宽带等资源。水文科技的含量增高有利于水文工作的发展,更加精准的数据,更加简便的操作,全自动化几乎没有失误的几率,为水环境检测,保护水资源,防汛信息的搜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只有化科技为生产力,不断引领水文技术向前,水文工作才能长久发展。
2拓宽水文服务领域具体措施
2.1进行合理管理
管理是保证组织有效运行的一个重要条件。管理的好坏对水文部门的发展起到了决定决定性作用。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可以增强水文部门的工作效率,工作效率的提升有助于拓宽水文服务领域;可以使水文部门明确发展目标,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合理恰当的管理能发挥员工的潜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员工更快更好的完成工作。合理管理还能够实现水文部相关部门对人才的需求,这些都是拓宽服务领域基础。
2.2做好本职工作,开拓新领域
起初,水文工作主要为防汛及水工程建设搜集基本资料,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立法明确表明了水文在水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均有工作职能。若长期单一发展,必定会束缚水文工作。所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政府应鼓励水文部门适当涉猎未涉及的部门,具有创新意识,,放弃守旧的思想,与时俱进,这样才有利于开拓突破新领域,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3加强水文方面执法建设
今年,我国各地区出现大幅度江水,南方一些地区发生洪涝灾害,水文行业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水文监测受环境影响很大,但是长期以来并无明确法律保护,所以很多情况下无权执法,维权难度自然很大,导致水文基础薄弱。应该通过立法,使水文工作者执法维权得到基本保证,充分保护水文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建立与水文相关的法律,不仅是对水文工作的一种支持和重视,更是完善国家法律体系,维护社会上公民利益的重要举措,同时这对拓宽水文服务领域有着重要作用。
2.4加大经费的投入
通过法律明确各地方政府要重视水文工作发展,拓宽水文服务领域,将水文工作作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比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明确财政预算,将水文建设变成各个省固定资产投资,将水文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为工程提供水文站网的设立和相应提供经费。金钱是人类的生活必需品,在建设中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只有加大经费投入,明确预算,才能使用更加先进的仪器,才能扩大水文服务领域,把水文工作作为一项利民基本工作重点建设。
3结论
水文工作对社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建立新型水文服务体系必须站在“大水文”的发展平台上,针对水资源短缺等问题进行水文治理,围绕水务工作需求和治水思路,用水文科技成果作为依托,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多方位的为社会提供水文信息。根据国家水文条例,已经明确了水文的重要法律地位,理顺了管理体制和投入体制,规范和强化了水文行业的管理,为水文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我国要利用水文技术拓宽水文服务领域,我国已经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能充分发挥水文优势的水文服务领域之路,将不断扩大水文服务领域,推动水文事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家志,刘志雨.中国水文情报预报的现状及展望[J].水文版,2006,26(3):57-59.
培训服务优势 篇10
《科技生活》:面对首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北京市科协在汇聚科技资源、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夏强:5年来,北京市科协紧紧围绕首都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中心任务,充分发挥人才、智力资源优势,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积极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除了坚持开展“金桥工程”、企业技术咨询培训服务、科技套餐配送工程等内容外,近年来按照“需求为基础,项目为核心,企业为主体,实效为根本”的理念,推动成立3家院士专家服务中心、25家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进站两院院士67位,有效促进50余项创新技术的研发运用。
为了让市科协的工作在北京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市科协还聚焦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与中关村管委会、工商联、知识产权局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搭建工作平台,拓宽工作领域,这将为北京市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重要的动力支持。
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重大科技相关问题,市科协坚持开展决策咨询服务,努力把科协组织建设成为服务党委、政府决策的科技思想库,为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发挥了积极作用。
《科技生活》:北京市科协在推动学术繁荣、激发创新活力方面实现了哪些新发展?
夏强:近5年,为了推动学术交流,北京市科协举办了5000多场学术会议,而这些学术交流对北京市的建设和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市科协还在努力探索构建学术交流新格局,促进学术交流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促进科技人才成长提高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另外,市科协支持学会建立的学术年会制度,积极跟踪学科发展前沿,也激发了学术界的原始创新。市科协还联合市委教工委、市教委,成立北京市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组建北京地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团,制定《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提纲》,承办“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推动首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步入新阶段。
《科技生活》:在过去的5年中,北京市科协在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上做出了哪些新成绩?
夏强: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北京市公民的基本科学素养已经明显提高。权威调查显示,北京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比例由2002年的6.6%提升到2010年的10%,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而这种成绩的取得,北京市科协做了大量的工作。
比如为了让科普有针对性,北京市科协一直坚持从重点人群的特点和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工作,并打造了北京科技周、科普日、百万家庭数字技能大赛、首都科学讲堂、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主题展等一系列品牌活动。
市科协联合市财政局在全国率先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到目前为止市级财政已经累计投入5200万元,并有效吸引、带动各方资金投入,这让社区科普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社区居民普遍受益。
这些年,北京市一直在全面推进青少年科学教育,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已经连续五年蝉联第一。
《科技生活》:北京市科协在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上做出了哪些新探索?
夏强:北京市科协探索建立了开放式、便捷化的社会组织管理与服务新模式,通过建立“枢纽型”组织信息化工作平台,让科技社团管理规范化程度不断提升。例如,现在北京市已经逐步形成学会动态管理与退出机制。支持所属团体承担社会管理职能,参与公共服务,一批学会在承接职称评定、标准制定、科技培训,和开展科技奖励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另外,市科协还积极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率先成立市科协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委员会、社会组织党总支,这为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科技类社会组织全覆盖奠定了基础。
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四大比较优势 篇11
一、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
自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把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以来, 5年多时间中央政府及其部门先后针对我国的服务外包工作发布了一系列的财政、金融、税收、教育等措施, 提供各种优惠扶持政策, 大力推进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应该说, 5年时间内我国在服务外包领域取得的各项可喜成绩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各地方政府特别是示范城市的地方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及其部委关于鼓励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制定促进服务外包示范区发展办法, 制定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 制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等。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我国服务外包投资环境不断优化, 成为吸引国际离岸服务外包的一大突出优势。
二、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否完善配套是服务外包转移方选择承接地的重要因素之一。与服务外包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基础设施、电力基础设施、通讯/网络基础设施和其他基础设施。为推动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政府近年来不断加大对服务外包产业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目前我国服务外包基础设施与其他服务外包承接国相比就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交通基础设施在服务外包进程中, 对于发包方与接包方之间人员流动的及时性和便捷性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特别是高速铁路与民航的运输能力提升对服务外包的发展促进作用明显。我国近年来无论是在铁路、公路还是航空运输等方面投入力度都很大, 发展也很快, 见表1。
电力资源是生活生产的重要资源, 同时也是发展服务外包的重要基础设施保障。我国的电力基础设施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2004年我国的新增电力装机容量就位居世界第一。在“十一五”期间我国新增装机连续5年超9000万千瓦, 到2010年末累计新增装机48610万千瓦。其中水电、核电、风电等非火电发电装机发展迅速, 累计新增装机12030万千瓦, 是2010年底同类型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的47.07%, 火电新增装机所占比重从2005年的81.00%下降到2010年的64.34%。另外, 全国电网输送能力也大大提高, 截至2010年底, 全国电网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公用变设备容量分别为44.27万千米、19.74亿千伏安, 分别比2005年底增加18.90万千米、11.31亿千伏安, 实现了变配电能力的翻倍增长。 (1)
电话、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是服务外包的技术载体和实现手段, 其建设水平成为衡量一国服务外包商业环境的重要指标。近年来, 我国的电信网络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迅速, 见表2。
三、相对低廉的劳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加工制造业发展迅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拥有大量相对低廉的劳动力。不过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改以来, 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据此, 就有人指出我国的劳动成本优势已经消失。其实, 判断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是否已经消失, 仅仅从我国本身纵向角度进行比较是不够的, 更重要的是要在国际范围内从横向角度与其他国家比较之后才能得出正确判断。
首先,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2005年7月的1:8.27升值到2010底的1:6.78, 升值幅度高达18.02%, 见表3。但是我国并非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受本币升值影响的国家, 亚洲和拉美的一些国家在最近几年也同样受到本币升值的影响, 其中巴西本币升值幅度最大, 从2005~2010的五年间累计升值高达35.16%, 其次是泰国在此期间升值22.81%, 另外, 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也分别升值19.86%和14.67%。相对而言, 印度、俄罗斯、墨西哥和越南这几个国家在过去的5年时间内本币对美元实现了不同程度的贬值, 有助于这些国家出口竞争力的提升, 尤其是越南盾对美元高达16.50%的贬值幅度, 极大提高了该国出口竞争力, 见表4。
其次, 从劳动力成本的国际比较来看, 我国早就不是世界上劳动力成本最便宜的国家了。从20世纪80~90年代外资大量涌入我国, 使我国制造业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有了一定的增长, 到90年代后期, 我国的工资水平增长步伐加快, 从上个世纪末到现在我国制造业员工平均工资从1998年的7064元增长到了2008年的24192元, 每年上涨幅度超过10%。但是此时其他经济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同样工资水平增长较快。比如在2000~2008年的8年时间内, 印度制造业平均工资年涨幅高达18.2%, 越南为8.2%, 菲律宾为9.6%, 泰国6.0%, 印度尼西亚3.5%, 见表5。
因此, 总的说来,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与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削弱了我国的出口竞争力, 但是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之后可以看出我国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依然具有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
四、大规模制造业优势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一直都非常重视工业的发展,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毛泽东就提出要大力发展重工业, 使我国尽快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为一个工业国, 即使是在我国遭受自然灾害与国内外复杂政治经济背景下, 我国也没有丝毫放松对工业现代化的追求。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我国坚持“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的方针, 充分发挥我国相对便宜的劳动力优势, 在制造业领域大规模吸引外资, 大量承接发达国家转移的制造业外包, 从产业链的低端环节嵌入到全球生产体系。经过30多年的努力,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全面的、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的现代工业体系, 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已初步确立, 现正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
制造业大国一方面体现在我国的装备制造工业、原材料能源工业、消费品工业、国防科技工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等多个产业部门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和完整的产业配套链条;另一方面体现在我国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 多种制造品产量位居世界前茅。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 按照可比价格计算, 1978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只有1607亿元;到2008年底, 我国工业增加值达到13万亿元, 增长20多倍。另外, 目前我国工业产品常量中有210种位居世界第一, 比如, 2008年我国粗钢产量突破5亿吨, 占全球产量的将近40%;2008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934.55万辆, 汽车销量世界第一。
我国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升级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其中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党的“十六大”与“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两化融合”, 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十二五”期间正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 是全面提高我国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发展以服务外包为典型的现代服务业正是我国把握这一机遇, 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因为, 随着服务全球化的推进, “制造即服务”的理念将不断深化, 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发展和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日益成为未来世界产业格局演变的主流趋势。另外,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软件企业已经开始从工具推广向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转变。软件企业围绕制造业企业的需求, 开发行业性、专业性软件、工具、系统和解决方案, 软件企业、系统集成商、信息服务商打造“软件产品-系统集成-信息化服务”纵向集成的制造业信息化服务支撑联盟, 生产性服务外包成为制造业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
参考文献
[1]江小涓.服务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理论分析[J].经济研究, 2008 (02) .
[2]陈畴镛, 等.服务外包:现代服务业的新增长点[J].浙江经济, 2007 (18) .
[3]金萍.中国服务业吸收外资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对外贸易, 2009 (02) .
[4]李子惠, 李志强.当前全球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与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 2004, (11) .
【培训服务优势】推荐阅读:
优势服务论文06-16
服务管理优势10-30
让服务决定优势让优势创造品牌07-01
发挥部门优势服务群众06-13
用工法务服务优势介绍09-03
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05-23
种植基地培训自身优势11-14
在线英语口语培训的优势分析06-19
云服务器和传统IDC的比较优势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