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2024-05-18

中职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精选11篇)

中职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篇1

1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

爱国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 但有共同的要求。在现阶段, 爱国和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拥护祖国统一。每个爱国者都应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把热爱祖国的情感转化为维护国家尊严、展现民族风采的实际行动。祖国统一, 民族团结, 已成为中华各族儿女的共同愿望。广大人民群众必须永远高擎爱国主义的精神火炬, 顶住霸权主义的各种压力, 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 反对民族分裂, 维护祖国统一。

2 中职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

2.1 爱国主义教育社会氛围不浓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们思想意识日益呈现出独立性、多变性、选择性、差异性特征, 对爱国主义教育热情不够。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企业重视经济效益, 学校重视升学率, 爱国主义教育的氛围不浓, 对于中职生来讲也就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另外, 新闻媒体宣传和报道爱国主义的栏目不多, 没有为爱国主义教育营造出良好的氛围, 社会的关注度不够。

2.2 学校、家庭教育存在不足

当前中职教育处于转型时期, 中职学校的生存压力不可避免地使得学校片面追求就业率而忽视德育, 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有人说:中国当前家庭子女缺少的不是营养、金钱, 也不是家庭的爱, 而是缺少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面对激烈的竞争, 我们无时无刻都在给孩子灌输:要好好学习, 长大找个好工作。却很少有家长会灌输孩子:要好好学习, 长大报效祖国。

2.3 多元化冲击影响着中职生主流价值观念

由于我国对传承传统文化重视不够, 伴随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西方腐朽文化逐渐冲击着我国中职生的传统价值观念。中职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 由于其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差, 在国外多元文化的影响下, 极易受到不健康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的影响, 进而影响着主流价值观的形成。

3 中职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3.1 是应对全球化、信息化挑战的需要

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深, 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化, 同时也给新时期中职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新的压力。部分中职生受外来落后腐朽文化影响和干扰, 某种程度上淡化了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信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为了应对全球化、信息化的严峻挑战, 我们应该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积极培育广大人民特别是中职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2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中职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承继者和建设者, 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所以, 要把思想教育, 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摆在突出位置, 不断提升中职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使其成为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力量的技能型人才。

3.3 是提升个人价值的需要

在中国古代传统道德思想中, 提倡“公忠”, 侧重于为民族、为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公忠”不仅是一种爱国思想, 也是个人的“修身之道”。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爱国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 至今仍激励着中华儿女报效祖国。“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等等这些先人们用他们的语言、行动甚至生命向后人阐释了人生价值的真正意义所在, 那就是只有具备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行动, 才能提升和实现人生价值。加强中职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不断培育爱国主义情感, 并使其内化为一种自我修养, 是中职生走入社会, 实现个人价值和提升个人价值的需要。

4 新时期加强中职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出路

4.1 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创新

4.1.1 加强民族文化教育

首先, 要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时代性特征, 积极加强优秀民族文化教育, 让中职生熟悉中国辉煌而悠久的历史, 读史以明智、知史以爱国;其次, 在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的同时, 要与外国优秀文化教育结合起来, 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最后, 要立足于社会实践进行文化创新,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 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

4.1.2 加强危机意识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 伴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 我们在中职生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更多强调取得的成绩, 而对现存问题认识不足, 势必会降低教育的信赖度, 而危机意识自然得不到加强。因而, 加强危机意识的培养, 增强中职生使命感和责任感, 并使中职生认清世情和国情, 居安思危, 激发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动力。

4.1.3 加强自强意识教育

目前, 我国虽在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需要靠新一代青年去努力拼搏。因此, 我们加强对中职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就是要培养青年一代树立起自强意识, 树立起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和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 并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 成为鞭策中职生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从而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2 爱国主义教育方式的创新

4.2.1 抢占网络阵地, 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传媒的平台, 加强对中职生爱国主义教育, 以达到预期效果。首先,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 建设具有趣味性、科学性、针对性的爱国主义教育网站;然后, 积极开发研究爱国主义教育软件, 把学习技能知识和加强情感教育结合起来, 把爱国主义主题以鲜活生动、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来。

4.2.2 开发寓含爱国主义精神的文化娱乐作品

文艺工作者应该坚持在主流价值观的指引下, 创作出更多能够反映时代要求的作品, 教育工作者应该借助多媒体手段, 把反映爱国主义主题的优秀影视作品引入课堂, 集思想性、科学性与娱乐性为一体, 在满足中职生的审美、趣味要求的同时, 逐步培养和升华他们的爱国主义素养。

4.2.3 利用先进事迹增强爱国情怀

模仿典型是中职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特征, 用爱国的先进事迹来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更具有说服力。我们要善于利用社会生活中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先进事迹, 如大力宣传中国航天员不计个人安危, 成就航天事业伟大成果的“载人航天精神”;大力弘扬北京奥运会期间运动员努力拼搏为国争光凝练出的“奥运精神”;大力弘扬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精神”等等。只要我们利用好这些先进事迹并积极发现身边的先进人物事迹, 从而积极开展切实有效的教育活动, 就能增强中职生的爱国素养和爱国情怀。

4.3 发挥社会各方力量的作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义务。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必须利用好社会各方力量, 通力合作, 密切配合, 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当前, 全球化、信息化飞速发展, 中职生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 他们的思想意识不断发生变化, 差异性个性化趋势明显, 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调动一切社会手段和方式, 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营造进取向上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我们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 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发挥中职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利用好大众传媒的媒介作用, 发挥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社区等社会组织的协助作用, 共同致力于提高中职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5 结语

总而言之, 在新时期, 加强中职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时代的呼唤, 是促进国家繁荣强盛和社会安定和谐的精神支柱, 也是提升个人素养, 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然要求。本文立足于当代中职生爱国主义教育新环境, 挖掘新时期中职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从而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办法和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王德广, 秦朝钧.新时期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则与途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6:41-43.

[2]章凤红.浅谈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J].教育论坛, 2005.23:8-9.

[3]黄锦.互联网: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平台[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5.4:14-17.

[4]刘燕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岱宗学刊, 2006.2:78-79.

[5]马建.正确认识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J].中国高教研究, 2000.4:8-9.

[6][英]罗素.中国人的性格[A].王正平主编.罗素文集[C].北京:学林出版社, 1996.46, 47, 35.

[7]董琴琴.新时期中职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西南大学, 2011 (12) .

中职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篇2

陈村职校

彭志斌

2011年9月,新生入学,一名学生问:“校长,我们学校到底好不好,为什么人家一说上普通中学,亲戚就说好,我说上职中,他们就觉得不好呢?”每年的新生都会有这样的疑问,而这一句话始终让我感觉身上的担子沉甸甸的。社会、家长对职业学校的偏见如此根深蒂固,那怕我们学校做得再好,那怕学校成为国家级示范学校,那怕学校年年被评为先进学校„„

(一)作为一所开展职业教育的中职学校,面对的学生是否真如人们所言,都是差生?作为中职学校的校长,多年来一直在思考的这个问题:我们的学生真的差吗?我的经验告诉我:当然不是。

我不是“笨小孩”——请不要用歧视的眼光看着我

对于中职生而言,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爱玩、打游戏、不爱学习,一大堆坏习惯使他们成为普通中学注定要放弃的一批学生。从初中来到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与问题。但如果你去问任何一个学生,“你觉得自己是差生吗?”“你觉得自己笨吗?”,他们也许会这样告诉你,“我一点儿也不笨”。

传统观念认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层次的教育,优秀学生读普通中学,“差生”读职业学校。事实上,分数线是由考试制度决定的,考什么?如何考?成了关键。人的思维类型不同,所吸纳和排斥的信息不一样,用同一种思维方式的题目考另一种思维,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科学的。现代教育观认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用不同的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将学生区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由此实施不同的类型教育,一为普通教育,一为职业教育。基于以上认识,职校生非但不是“差生”,还具有比普通生更大的发展空间,我校开展的创新教育所取得的成效就证明了这一点。

近年来,我校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创新教育,将创新教育与专业教学相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校开设了60多门选修课,包括文学、书法、棋艺、绘画、舞蹈等,使学生能充分认识自己,发展特长。在每个年级开设创新教育课程,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

青少年创新大赛,学校每年也会举办科技创新节,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平台。

学生参加市、省、全国各级创新比赛,屡获殊荣,并两次赴京到人民大会堂领奖;教师参加第六、七届全国科教创新作品竞赛,共获一等奖9件、二等奖13件,获奖率占广东省的80%多;参加第2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创新项目)又获3个奖项;汤敏教师参加“我是发明家”竞赛节目,进入全国十二强。2005年8月,我校编写的专著《学生科技发明100例点评》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向全国出版发行;师生有500多件作品申报国家专利。学校被授予首批“佛山市首批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学校”,并被批准为“广东省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创新教育研究基地”,是全国青少年知识产权保护宣言百所发起学校之一。

(二)只要我们能够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关爱,相信沉积在他们内心的冰雪会逐渐消融,而春天的绿意将会在他们的心头展露!

走进阳光里——自信的微笑从这里开始

中职生确实存在着学习困难、厌学等缺点,他们在传统教育中遭受了过多挫折,已经产生了习得性失败感。但是在学生内心深处,还是有“变好”的强烈愿望。学校针对中职生缺乏自信的特点,在德育上开展精细德育,从细节出发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由细节入手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规范训练,从而使学生找回自信,重树人生目标。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放大学生的优点,缩小学生的缺点,多角度多方位的认识学生。由我主编的《精细育人100例》中,一位班主任这样反思:其实这些学生是多么的可爱啊!我怎么平时就只看到他们惹人生气、让人讨厌的捣蛋行为,却从没留意到他们这金子般的心灵呢?想想现在中小学里许多所谓的差生,真的是一无是处吗?事实上,即使再差的学生也会有他的闪光点,只不过长期的冷嘲热讽让它们蒙垢了。那些违纪捣蛋的行为,也只不过是他们成长过程中难免犯的错误。试问哪个成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或多或少犯过一些错?现在为何不能对孩子的无心之过表示理解和原谅?为何要将他们无情地打入所谓差生的冷宫呢?在正确认识学生之后,学校教师自主创立了精细班级管理工作室、感恩励志工作室、礼仪教育工作室等十个校园特色教育社团,对学

生进行精细的道德教育,使学生更加自信的面对人生。

同时开展精细训练,使学生在一点一滴的改变中收获自信。学校实行“岗位责任明晰化”、“常规管理制度化”、“行为举止规范化”、“考核奖励数据化”、“城市化意识习惯化”、“德育渗透全员化”,并实施“文明行为养成”15项监测细节,从考勤、卫生、仪表、两操、上课、实训、集队、言谈、举止、交往、礼仪等等方面进行详细监测记录,及时评估及时督导,逐步提升学生的文明素质,养成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使学生在一点一滴的改变中收获自信。如单车停放一条直线、桌椅摆放一条直线、工具整理一条直线、学生集队一条直线,没有一张废纸的校园、没有一个脚印的墙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适应社会所需的具有精细品格的人才。

正因为有了自信,通常被认为与升学无缘的中职生也能读大学,也可以在阳光下微笑。2005年~2011年,我校连续7年高职高考上线率高居佛山市榜首,区语、数、英单科成绩前十名和总分前十名中我校每年都占有1/3强,2011年广东省高职高考“3+证书”考试,我校180人参考,180人上线,上线率100%,广东省英语单科第一名落户我校,充分满足了部分学生和家长的升学愿望。2005学年至2008学年,我校梁杰文、梁炜茵、钱洪、黎运旭等4位同学先后被评广东省三好学生;2009学年,詹泽健同学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学生,学校团委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并被选定为“全国团建创新试点单;2010年霍志东同学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学生干部”、并被选为广东省第十次学联代表大会顺德区唯一1名正式代表。

(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类型,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熟练的技能水平,是职业教育的典型标志。

我的未来不是梦——一技之长助我成功

中职生毕业时面临的是就业,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生学习时有了明显的就业意识。他们能够主动要求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实习、实训,提升岗位能力。但是中职生在经历了传统教育的失败之后,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和厌倦,如何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呢?我们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都进行了研

究和探讨,如英语课组经过实践研究,采取了“活动化教学”,将英语学习变为活动,寓教于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职业学校的学生,技能一定要过硬。” 我认为“科学是理论来指导的,技术可以通过实操来验证的。”中职生学的是技术而不是科学,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学生的实操。在专业课教学上,采用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建立了动态的课题与教学体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校与多家企业合作,改革专业和课程,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平台。学校每学期都会安排学生下企业顶岗实习,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学校专业课教师也经常去企业“取经”或者邀请企业的主管来校开办讲座,使学生在校园中也能与社会密切联系,拓宽眼界。

学校还鼓励学生参与各级各类技能竞赛。2009年学校28人参加省中职学生技能大赛,共获一等奖6人、二等奖11人、三等奖6人;2010年,詹泽健同学以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数控铣大赛获第八名(二等奖);2011年省技能大赛,我校15名同学代表顺德区参加广东省中职技能大赛,有11人获奖。

在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中,学生熟练的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了一技之长,为今后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校的毕业生受到了企业的广泛欢迎,多名毕业生也开办了自己的企业,实现了创业的梦想。

——陈文池,我校09届毕业生,在企业工作三个月就为企业提出了改进生产技术的建议并被采纳,工资从700多元调到3000多元;

——朱淑平,我校08届毕业生,现就职于顺联万利商业广场有限公司,担任团购部经理;

——邹海宇,我校08届毕业生,任职于佛山市顺德区烨辉钢铁贸易有限公司,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职位连升3级,工资翻了4倍,并被评为优秀员工,破格提升为车间主任。

——温雪莹,我校05届毕业生,2008年她成为广东科荣电器有限公司月薪4000多元、年纪最轻的结构工程师。

——周建波,我校05届机电一体化应用专业毕业生,目前已是一位个人资产超500万,公司业务遍及珠三角的青年企业家。

——廖祖京,我校03级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连续参加了两届省

市级计算机竞赛,均获得了一等奖。目前拥有自己的电脑公司——创海电脑有限公司。

关注中职生的情感教育 篇3

【关键词】中职学生 情感教育

一、中职生现状

中职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种种原因,当前社会对其接受和认可度远未达到理想状态。我曾偶然遇到大学实习的指导老师,她关心地问我在哪里教书,我说是一所职业中学,她轻描淡写地说:“哦,都是些考不上大学的孩子啊……”对我而言,这是一种职业的选择,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心里还是强烈感到人们对中职生这个弱势群体教育的忽视和误解。

众所周知,中职生难于管理,闲聊时常听同事们说起班里学生的家庭状况,不少是父母离异,孩子没人管,或是有好几个继父继母;有的家里发生刑事案,孩子流落在亲戚家,很早就在社会上游荡,放任自己等。他们曾饱受老师的指责和父母的训斥,叛逆心强,且沾染上不少的社会习气,自控能力差,对周围的人挑衅或敌视,在学校无理取闹甚至肆意捣乱。我们一个女教师就因为曾阻止正上课的女孩照镜子,结果该学生毫无教养地顶撞,语言粗俗,把这个40多岁有着南方温柔气质的女老师给气哭了,后来学校介入,勒令该学生退学了。

二、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教育是完整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为本”的科学的教育,而不是一种特殊的独立的教育形式。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社会情感品质和自我情感调控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通过内化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情感品质,最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也可以说,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

情感教育包括尊重、关爱、欣赏学生,以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消除不健康的情感、保持良好的心境、合理地表达情感、适当地调控情感、适度宣泄情感以及增强情感的免疫力或适应能力等等。

三、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情感具有动力和催化作用。情感教育的缺失容易扭曲学生的个性,使受教育者的成长表现出非健康性。因此,加强中职生的情感教育十分重要。

(一)情感教育对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有重大影响

一个经常受到教师真诚的爱的学生,他就会从教师的爱中感受到社会对他的关心与肯定,由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而情绪经常是愉快乐观的。同时,他又从中陶冶了良好的情感,学会了如何以高尚的情感去对待别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具备的美德。爱护和关心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消除他们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心理,必须进行爱的教育。

(二)情感教育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热爱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是有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师生情感的“共鸣”“共振”期所给的教育,学生的可接受性最强,教育效果亦最佳。

某些学生家长忙着做生意,又担心孩子无人管理,即使孩子智力或肢体有点残障,他们都想方设法托关系来报名。我班里有个女孩,据说是家长拿着残疾证来报到的,是个早产儿,这让人怎么教啊?后来我发现这个女孩作业竟写得很整齐,某次提问,她光挤眼睛,支支吾吾,同学都笑起来,这个女孩低着头,不知所措。我拍拍她的肩膀让她坐下,当众表扬了她的作业。今后的课堂中我尽量不让她回答问题,她的嘴是歪的,说话的表情和样子容易招致别人的嘲笑。一次监考我看讲台上的凳子有点灰,掏掏口袋没带纸,正打量着教室,忽然就是这个残疾的女孩急忙从书包中找出纸,上来替我擦干净凳子,我连忙说谢谢你,心里很感动。

(三)情感教育是认知教育无法替代的

中职教育中,认知教育被放在了重要的地位,而关系到青年人生观形成的情感教育却常常受到忽视。其实,情感与认知是相辅相承的关系。情感越深,认知将越高、越扎实、越牢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越浓。当前学生中存在的冷漠、心理封闭、心胸狭窄等问题,与他们情感辨认、表达、控制、移情、体验等能力低下有很大关系。因此,学习主体在认知和情感方面协调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新课程实施的中心环节,我们必须重视认知教育与情感教育的和谐统一。

四、情感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尊重平等地对待学生

尊重和平等是实施情感教育成功的关键。美国作家爱默生所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

看过一本杂志,标题是“两个女作家的老师,两种不同的人生”。这两个女作家我们都很熟悉,一个是那个讨厌数学,结果被数学老师用毛笔当众在眼睛上画了零蛋的三毛女士,虽然我们在她的作品中能感受到乐观欢快的气息,但处于中学敏感期的这段经历还是对三毛的人生有了很大的影响,自这以后她辍学在家,性格自闭,最后用自杀了结传奇的一生,不能不说她早期的遭遇还是对她的悲剧个性有过不可磨灭的影响。而另一个就是席慕容女士,她早期数学也不大好,经常补考,一次他们的数学老师说要给大家复习一点题,大家都上课了,有同学还帮席慕容讲解不会的题目,席慕容参加完补考才发现,只有她一个人要考,老师也是为她一个人而给全班上课。这是个多么理解人的好老师啊!我相信这个故事是耐人寻味的,希望我们的老师都能好好领悟一下。

(二)教师与学生多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

教师应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养成与学生在课后的交流和沟通的习惯,尽可能了解每一个学生,增强师生情感。同时也要养成在课堂上发生冲突时避免当堂冲动处理的习惯,应与学生单独谈话,保护学生的自尊。

有天上课我发现一个学生在玩手机,立刻走过去批评他。他突然顺手把手机从窗户扔了出去,然后佯装满不在乎地晃晃脑袋。我没有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一下子不知怎么办。猜想他当天可能是情绪上有点问题,我想了一下,轻轻用手指敲敲桌子,说:“你扔掉的手机是你父母辛苦工作给你买的,你是没权利不要它的。现在距离下课还有3分钟,我给你1分钟时间去把它捡回来,免得丢了回头你还多花父母的钱。”话音未落,他马上跑出去捡手机去了,刚才看他的表情我猜到他已经后悔了,所以知道他会按我说的去做。等他回来时赶紧收起了手机,我说,你应该对大家说点什么呢?他不好意思地站起来说:“对不起,老师,我错了。”以后在我的课上没看见他再玩过手机。我想我当时的那句话也是一种简单的交流,如果我狠狠教训了他,也许对他是没有什么触动的。

(三)以身作则,严格自律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情感教育的有效方法。任何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有意无意地从教师的言行举止、文明修养、道德情操、思想境界等表现中接受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始终形成一种习惯,看到学校水管在流水,我会本能地立即关掉;如果我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或办公室的人,我会记得关掉灯,关窗户;看到学生正被其他老师惩罚,我走过时会不让自己看他们羞愧的眼神……我们天天在讲良好的生活习惯,美好的人性,那么不光在书上,还应该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因为我时刻记得自己是一个教育工作者。

总之,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辐射教育活动全过程、全领域、全方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应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和教育,创造宽松的氛围,组织有益的活动,让学生在平等的交往和对话中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情感意识。作为中职教师的我们, 在不断提升自身素养的同时,更要关注情感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爱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刘杰.班主任教育离不开情感[J].班主任工作,2003(2).

[2]朱小曼. 情感教育论纲.人民出版社,2008.

也谈中职生的情感教育 篇4

一、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在深化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人们逐渐接受了“教育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充分认识到调动学生积极而愉悦的情绪和情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情感教育的涵义。

情感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特殊成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和社会现象,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探究。目前,对于以情感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情感教育”的含义,不同学派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各执一词,众说纷纭。

朱晓曼教授在《情感教育论纲》中对情感教育是这样论述的:所谓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一道协调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1]卢家楣教授认为,情感教育从最根本的含义上说,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育。这是作为教育者对受教育的人进行教育所应实施的真正的教育。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才能得到和谐的统一。[2]

综合以上学者的观点,可以认为,情感教育是完整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以人为本”的科学的教育,而不是一种特殊的独立的教育形式。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和自我情感调控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通过内化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情感品质,最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

(二)从理论基础上看,提出情感教育的依据。

1. 苏霍姆林斯基的“爱的教育”思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3]爱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具备的美德。爱护和关心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消除他们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心理,必须进行爱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2. 朱晓曼的情感教育论。

在我国,著名学者朱晓曼教授曾指出,情感教育是一个与认知教育相对的教育概念。它指的是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重视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感机制,如何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一道协调地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功能。情感教育应该是一个理念,是教育这一庞大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是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教育理念,而并非特殊独立的教育形式。情感教育包括在教学中尊重和爱护学生,在教育中关怀学生的情感和感受,提高学生的情感品质及自我调控能力,促进其完善健全的人格及产生积极的情感素养,从而使得教育更加人性化。

二、中职生情感教育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中职生情感教育缺失的表现。

中职生的内心世界是极其复杂的,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重视,具体表现如下:

1. 自信不足,自负有余。

中职生大多认为学习上没什么前途,有些人抱着混日子的心态进中职的,对于老师的批评与家长的训斥已经习惯并充耳不闻,心态消极而自卑。有调查表明,有63%的学生承认不愿意对学习付出更多的努力,是因为害怕失败了会受到嘲笑。有81%的学生都认为自己能管理好自己,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有道理的,不愿意接受家长与老师的教导和建议,常常产生“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的逆反心理。

2. 独生子女所占比例较高。

独生子女都是家庭的中心,自私或任性心理强,做事时只顾自己,而不考虑是否影响他人,唯我独尊,以个人为中心,缺乏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缺乏热心和凝聚力,游离于集体之外,心理适应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不强。在遇到学习困难或感情纠葛时,往往容易采取冲动行为或极端手段去解决。

3. 过度社会化倾向明显。

很多中职生已经有一种准社会人的自我意识,从而表现出比同龄学生更明显的社会化倾向,典型表现是不愿意穿校服,戴团徽,喜欢背时髦的包,戴首饰,男生喜欢留长发、抽烟,女生衣着暴露,竭力地标新立异,寻找一种领导和追逐潮流,做社会“新新人类”的感觉。

这些外在表现说明中职生对学习厌倦与退缩,对生命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学校、社会抱否定的态度,对老师、长辈也缺乏信任,人际交往隔阂明显,情感脆弱,消极不稳定。

(二)中职生情感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中职生是个较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因为不同的原因进入职业学校。就目前来看,中职学生在认知水平、道德水准等方面的种种表现,离我们所希望的相去甚远。我认为导致中职生现状的原因很多,但绝大多数是外界环境造成的。其中主要有家庭原因、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等。

1. 家庭原因。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健康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纵观现阶段中职生的状况,在家,备受长辈溺爱者,表现得唯我独尊、任性、自私、懒惰、无抗挫力;而饱受亲人冷落者,变得孤僻任性,自暴自弃,心理失去平衡;长期遭受家长训斥、羞辱者,要么自卑,懒于思考,自暴自弃,要么就排斥,对抗,偏激。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学校教育。

中职生绝大多数来自初中毕业生,而高中教育未能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许多学生深感学习单调、枯燥、乏味,内心烦躁抑郁,信心不足。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教育学生时使用的方法不当,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不少学生产生了孤独、自卑、叛逆的心理。进入中职学校后,面对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许多学生都希望重新开始,重塑自我形象。然而从初中到职校,老师的教学方法变了,课程设置有很大的差别,专业性相对突出。学习竞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竞争,使许多学生的心理压力不轻。许多学生无法适应这一变化,觉得学习困难,压力大就干脆放弃甚至自暴自弃。

3. 社会影响。

中职生接受的是职前教育,同社会的结合更紧密。社会上的一些消极因素对学生的负面影响甚大。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贫富差距的拉大。待业、下岗与腐败、暴富的反差,容易使他们心理失衡。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的提高,在学生中,盲目崇拜、相互攀比、讲义气、讲享受、轻奉献的现象随处可见。三是求职择业竞争加剧,找工作不易,使中职生的心理压力甚重。正如叶澜教授所说:“不少教学论也强调教育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对情感的重视,实际上把他们作为服务于学习的手段。”[4]我们在现实中也会发现许多教育工作者从方法手段上探讨情感问题的应用问题,但这些研究还是着眼于情感的服务角色,仅是对情感的表现形式与智育关系的分析,而没有从本质意义上去探讨情感教育的内涵和机理,无论是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方式的设计,还是教育评价的模式,都非常突出知识传授的核心地位,而忽视学生情感品质的培育,从而导致学生情感品质相对弱。

三、中职生情感教育的实践探索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5]可见,情感在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人为本”的教育是情感教育的根本。因此,情感教育一定要着眼于人的根本,关注人的发展,关心人的生活,关切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情感教育的策略。

教师在教育和对待每个学生时,都应该做到公正无私、公平合理;教师自己的行为也要端正,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从而为师生情感关系的融洽奠定和巩固十分有利的基础。

1. 寓情感教育于爱心之中。

关爱学生,从关心学生成长入手,深入了解学生,用真挚的情感去弥补学生心灵上的创伤。教育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宽容其言行,鼓励其进步,让学生感受到如沐春风般的温暖,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爱心最是有情物,化作春风更催人”。[6]

2. 寓情感教育于细心之中。

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仔细研究学生,多了解学生,细心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打开他们的心灵之窗,鼓励他们克服缺点,树立威信和自信心,从而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QQ群、电子邮件、博客等与学生进行沟通,也可以利用批改作业的时候,写几句鼓励的话,如“你大有进步,继续努力哦!”“老师相信你很棒!”等,从而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架起一座师生心灵沟通和信任的桥梁。

3. 寓情感教育于耐心之中。

“后进生”、“学困生”的转化也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他们虽不爱学习,但也有不少特长,如下棋、打球、唱歌等,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给予恰当的关爱和真诚的赞扬,让他们找回自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持之以恒,滴水石穿,相信就是顽石般的学生,也总会有被感召转化的一天。

(二)情感教育的切入点。

1. 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

目前中职生缺乏感恩情怀是由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与父母的宠爱、溺爱有一定的关系。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自幼娇生惯养,很少体谅父母谋生的艰辛。在应试教育环境中,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事情父母都可以代劳,造成少数孩子唯我独尊,甚至有的还恩将仇报。因此,家长在为提高子女智商而努力的同时,千万别忘记注意培养孩子的情商,让孩子学会感动,学会感恩,学会爱与被爱,使他们的心更善、情更真。其次,应试教育使学校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品德修养的引导和教育。评价学生时,往往只注重学习成绩,情感教育变得微不足道,这些都使学生的价值取向受到影响。基于此,学校应把“感恩教育”作为情感教育的切入点,在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精心培育学校“感恩文化”,培养学生知恩图报,不忘国之恩,党之恩,社会之恩,老师之恩,养育之恩,知遇之恩,帮扶之恩,使“滴水之恩当报涌泉”的情感生根、开花、结果。

2. 以美育教育为切入点。

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对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和提高人的审美情趣有特有功能。美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美育是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美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达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教育目的。学生对老师、对父母、对家乡、对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培养,美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北京市有位小学教师,改革音乐教学,主旨以情激情,教育学生以情对待真善美和假恶丑,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因此,美育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起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同时对学生智力开发也有一定的作用。美育可以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人的文化修养,使人变得文明和高雅,使人全面和谐地发展。

3. 以赞美教育为切入点。

我们要善于洞察学生,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把握其心理趋向。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在表扬声中切入对学生情感的教育。在称赞声中,可以消除敌对心态,在赞美声中,可以温暖学生冰凉的心,使之有心思接受我们的传教。当然,育人的灵魂是非常艰难的,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需要对生活细致地观察,需要有心理学知识作支撑。感化一个学生,首先要对这个学生有爱心,对他充满关爱之情及喜欢之心,对他毫无厌恶感,用我们的真心、诚心和耐心拨动学生稚嫩的心,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总之,情感教育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培养与教育,创造宽松的氛围,因势利导,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平等交往与对话,更多的美感熏陶,更多地与自然界交融,更多地感受到欣赏与关爱。通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感化与陶冶,最终达到心灵的健康协调、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晓曼.情感教育论纲.人民出版社, 2008:4.

[2]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原理的实践应用[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4.

[3]刘杰.班主任教育离不开情感[J].班主任工作, 2003, (2) .

[4]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 1999, (9) .

[5]列宁全集 (20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889:55.

浅谈中职生的感恩教育 篇5

【关键词】感恩 教育 中职 个体差异

【分类号】G711

近几年,一首《感恩的心》把“感恩”两个字推到了社会道德舆论的话题顶峰上,也让感恩教育在众多德育内容中脱颖而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深谙感恩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因此,在校园响彻感恩歌的同时,我也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学习了有关感恩的教育材料,希望推己及人,将感恩刻画到学生心里面。在感恩教育中,我想要无时不刻得提醒学生要感恩在身边的一切事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师长的教育之恩、感谢同伴的帮助抑或仅仅是陪伴之恩、甚至于要感谢整个大社会提供的一个成长的环境。但是,很多时候,我感觉这样的提醒督促教育好像显得很苍白无力。

中职学生的特殊性不仅仅是表现在文化基础知识薄弱,更多的表现是在性格及气质方面的不尽人意。中职学生本处于十六七岁的青春期,拥有青少年共同拥有的叛逆个性,他们对他人对外界有了自己的认识后,便更多地表现出了自我。再加上中职学生在意志力与自觉性方面的欠缺,导致中职生在德育方面往往要表现出比一般的中学生要来得难以驯服。因此,我认为纯粹的语言游说对中职生的感恩教育是收效甚低的。

教师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在德育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僚那里,我也学习了一些通过开展活动进行感恩教育的方法。一年中可以表达感恩的节日也不少,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机会开展感恩活动是虚的,但我还是迟迟未敢借着节日进行感恩教育,生怕太过形式化的感恩教育会让学生对“感恩”两个字变得盲目,于是,感恩就变成纸上谈兵一般的没有实际意义。

从事教育工作也已近五年了,在这五年工作中,感恩教育方面,我一直倾向于小众教育或者是个体教育,有出现必须班级集体教育的情况,我都有点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不是低估其重要性,而是因为浅薄的经验让自己不确定将采取的教育方式是否能带来积极的效果。而当使用个体教育时,我便能較为准备地预判教育效果并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相应的教育措施也较为多样化。就好比在班级上对全体同学要求课后给父母打个电话说“爸妈,辛苦了”,大部分学生会把这个当作是一个不需要检查的家庭作业,甚至会对这种表达感恩的方式产生排斥。而如果我在一个学生取得些微成绩的时候,告诉他,他的家长在背后无数次地向老师了解他的情况并拜托老师多加管教,这时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应该会较前者来得更为明显。

前些时日有个友人称懂点周易之道,帮我看了看手相。都是相由心生,因此即便我并不迷信,但这种特殊的“以貌取人”,我还是不为排斥的。友人看完我掌纹后又细观了下五官。给提的几点较为中肯,我也是认可的。其中有一点让我触动较大的是说我对于他人的帮助给的回报较少,换言之,便是缺乏感恩。于此,我深思后发现,确实有时对于他人的帮助较少给予“回报”,并不是完全没有感恩之心,而是在感恩之心后往往不知道该进行怎样的感恩之行才是适合的。认为口头感谢太过表面、物质感谢太过肤浅,便想着遇到合适的时机再回报之,但等着等着往往人情就冷却下来了。或许这就是不善表达的一种吧。我自身作为教育工作者,尚且有未能及时感恩的时候,更何况的是需要我们引导的学生。

我想起去年有个学生,这里称之为刘同学。刘同学因不服从我某些管理而做出不尊重师长的举动。冷静下来后前来办公室道歉,与之谈心后发现该生在人情方面不善言谈,因此容易造成与他人接触情绪激动时会词不达意、语气过激。这种性格的形成追根究底跟家庭教育有关。刘同学的母亲偶尔会跟我联系,询问该生在校情况。我也多少了解到该生并无特殊的家庭情况,只是刘同学与家人之间平日都较少沟通。因此,在与刘同学交谈后,要求他当场给家里较为亲近的爷爷奶奶、外公以及姑姑打电话聊聊家常。当天晚上接到刘同学母亲电话称该生今天表现怪异,以前从未关心过家人,今天竟然一一电话询问近况。得知实情后,家长表示比较欣慰。今年过年接到家长电话,称刘同学近一年与家人关系缓和很多。或许感恩就是这样,跨出去了第一步,接下去也就会变得顺其自然。

在感恩教育中,我们习惯性地将教育的侧重点放在“感恩什么”上面。我们再三地跟学生强调要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同伴甚至是感恩身边的阳光花草以及空气,也偶尔引导学生要用怎样的行为去表达我们的感恩之心,但却忘了让学生知道感恩的实际意义。感恩不是简单的“还人情”,也不是为了响应社会舆论的号召而提高自身的素质,感恩更多的应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世界万物都心怀感激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当一个人心怀感恩的时候,就不容易产生抱怨与怒气,也不会忽视劳动与付出的重要性企图不劳而获,更不会隐藏扭曲原本纯良勇敢的内心。

刚参加工作时所带的一个学生经常在节日打来问候的电话,虽然已经毕业了,但每年的电话问候还是一个节日都没落过。该生在校时可以算是老师眼中的后进生,旷课打架玩游戏可谓五毒俱全,还常与老师起冲突。有次电话里与他感慨道:想不到最经常挂念老师的是以前最让老师头痛的你啊。该生回答说“其实我们读书的时候只是自制力太差了,做不了一个品德兼优的学生,虽然有时说话做事好像在跟老师作对,但我们都是很尊重老师的。现在没给您打电话的同学大部分只是不够主动,没问候的习惯,其实心里也都是念着老师的”。作为一个中职学生的班主任,避免不了学生可能因多种原因产生不满。有时我也会困惑为什么中职的老师跟读书时认为的那种受人尊敬的老师不一样。听了那个学生的一番话,我豁然开朗。说到头,学生与家长的关系也好,与老师的关系也好,表现出来的差异并不是个体的素质问题,很大一方面取决于学生对感恩的认识及表达。

浅谈中职生的数学情感教育 篇6

一、职中数学传统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缺失

在职中数学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以知识技能作为教学关注的中心, 知识的价值是本位的首位的, 而情感、态度、智力等方面的价值都是附庸的.这种传统教学注重强化知识, 不注重激发学生深层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缺乏对创造精神的关注, 缺乏合作交流, 缺乏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探究学习;教师也不注重师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引导, 不注重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 忽视了教育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人文价值, 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 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情感受到扭曲.因此, 新课程提出, 课堂教学必须要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 即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重视情感教育, 促进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和需要, 防止和克服教育目标中教育价值取向的失重现象, 从而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积极情感的作用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自己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情感的产生以需要为中介, 人对客观事物采取什么态度, 取决于该事物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人的需要是产生情感的主观原因.一般来说, 积极的情感是人认识活动的动力, 它能够推动促进人们以顽强的毅力去认识事物, 提高活动效率.消极的情感是人认识活动的阻力, 它会阻碍人们认识活动的积极性的发挥, 降低人们认识活动的效率的水平.如果学生热爱自己所学的学科, 在学习这门学科知识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就能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取得优异成绩.反之, 学生对学习抱漠不关心的态度, 学习中就会有畏难情绪、骄傲情绪、焦虑情绪等, 都会妨碍意志行动的执行, 动摇或削弱意志.因此, 凡是包含教育目标的地方, 我们几乎总是关注积极的情感, 关注引导而不是驱使学生去学习.培养学生不怕挫折、坚持到底的钻研精神,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创新的意识等.

三、数学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的途径

(一) 教师的民主引领与殷切期望

存课堂上, 教师起着导向作用, 过去师生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权威管理主义的倾向, 严重地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 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 由此导致了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 导致了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 师生关系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因而, 尊重、赞赏学生, 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中, 应该采取民主的态度, 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鼓励学生探索, 营造轻松、不断求知的氛围.这样, 学生会感到心理的安全和自由, 去积极主动学习.而获得新知识的欣喜, 又成为学生不断学习的动力, 由此形成良性循环.这种良性循环既满足学生的需要, 又符合学生的愿望和观点, 学生就会对之产生肯定的态度和引起满意、愉快等积极的内心体验, 这也就是积极的情感, 从中培养学生对真理的追求、对科学的热爱、对谬误的憎恨、对成功的自豪感.

教师充满感情地教, 学生充满感情地学, 教师对学生寄于殷切的期望并严格要求学生, 能使学生有更大的进步, 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对待学生, 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教育他们、感化他们, 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思想上的一些困难,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温暖.曾经有一名学生在笔记本上这样写道:“老师, 只要你相信我, 我在期末考试一定能考出好成绩, 我一定行!”对青少年学生要多讲道理, 少用处罚, 充满期待.实践证明, 期望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有效的教育手段, 进行期望教育时, 学生普遍心情较好, 学习热情高, 学习目的明确, 对新知识掌握快, 运用熟练, 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都有质的飞跃.若不再对其进行期望教育时, 学生则大多数表现郁闷、困惑、学习兴趣下降、脾气暴躁等, 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自暴自弃, 学习成绩下降, 对其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

(二) 营造师生互动的积极氛围

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是对学习本质认识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一个互动的良好环境和平台, 要主动了解、积极思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包括心理上的、教学上的、认知上的, 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帮助, 更好地、更有效地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构建和发展认知结构, 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 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以求共同发展.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 会认识到尊重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体验团结的力量, 感受“头脑风暴”的魅力, 敢于挑战, 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学会倾听, 学会谦逊, 学会合作.因此, 在教学中, 我大胆放手,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 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 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

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他们对什么都是“多情”的, 不论是课内课外、国内国外大事, 甚至宇宙的奥秘、世界的未来, 等等, 他们都有兴趣, 付之以热情.充分挖掘教材固有的德育因素, 把教学的科学性、思想性统一起来, 使在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 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 形成良好的品德.

中职护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篇7

人文素质教育是指精神情感、职业能力、道德观念、人文情怀等因素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内在品质,具体表现为职业人格、人文气质、道德修养等,而这种内在的品质与护理专业知识相结合就形成了护理人文素质。这种人文素质的品质是以人和生命为中心,重视和关注人的生存意义与人的价值。在具体的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不仅体现为护理人员的自我修养(包括扎实专业知识),也体现为对护理工作真、善、美的追求以及人性化的实践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2]。

1 中职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我国中等护理专业的职业教育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还包括1年的临床实习期,如果除去寒暑假和节假日真正用于学校学习的时间寥寥无几。与普通高等医学教育相比,卫生职业教育更强调实践性和实用性,在基础理论上以“必需、够用”为准,教学的过程中更着眼于实际应用;在专业理论方面,着重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自身能力为主的“填鸭式”教学为主。因此,中职护理教育工作者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忽视了教学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出现了重“教”轻“育”的现象。再加上目前中职护理院校办学机制不灵活,目标不明确;专业设置不对路,很难适应市场;管理粗放,办学风气受到影响;教师队伍的素质亟待提高;宣传不到位,认识有待提高。总之,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教育,对于护理专业来说,如果缺乏精神层面的教育势必会逐渐趋向庸俗与世俗化[3]。

2 中职护生人文素质教育水平不高的因素

2.1 生源基础较差

进入中等卫生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初中毕业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打好知识基础,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更无从谈起人文素质教育对他们有多大影响。

2.2 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缺乏

我国现阶段的中等护理职业教育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地区的卫生学校受人员编制的限制,真正的教学人员不到学校教职工的1/3,而在这1/3的教学人员中专业的教学人员也不超过一半。有些学校随便安排一名教师负责教学,甚至根本就不开设这门课。

2.3 教学过程和管理缺乏人文灌输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化教育过程,然而现阶段的中职护理教育基本上仍是课堂上完成任务,学校管理上不出事故,教学过程中不注重人文素质教育,致使教育出来的学生人文素质不高。

3 中职护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

当前,我国护理教育的队伍极不稳定,医护比例和护患比例不合理,造成护理人员(尤其是中职护理)流失的原因除了社会因素外,更重要的他们在受教育的阶段没有形成对护理这种职业的情感和态度[4],归根结底是他们在受教育阶段缺乏人文素质教育。因此,加强护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迫不及待。

3.1 入学第一课的“价值”教育

价值取向指某些价值观成为一定文化所选择的优势观念形态,或为个体所认同并内化为人格结构中的核心部分,就具有评价事物、唤起态度、指引和调节行为的定向功能。人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工作态度和行为,因此,开学第一课的“价值”教育不但可以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而且可以为人文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专业教学的人文结合教育

其实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式”教育,现阶段我们中等护理教育的目的还是更强调“速成式”短期培训,各专业的教师根本没有时间把人文素质教育和所教授的专业课结合起来,甚至有些教学人员自身人文素质就不高。因此,各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更要结合本专业的特点给学生灌输必要的人文知识。

3.3 学校生活的人文影响教育

如前所述,中职护理专业的教学时间短而教学任务却很重,课程的安排如同初中、高中,课外活动少之又少。因此,对于中职护理专业的学校教育来讲,学校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人文素质教育这种系统化的教学工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多开展一些护理人文知识竞赛的活动,聘请当地知名护理人员举办护理实践的讲座,组织学生亲身体验医院“终末”患者的人文关怀,让他们理解“生”与“死”的概念等。

3.4 学校管理的人文导向

“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本质体现,是教育本体功能的回归,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只有确立“以人为本”的人文管理观念,才能进行平等沟通,建立和谐的关系。学校只有在“以人为本”的观念下,才能在学校管理中,既用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又坚持以人为中心,以情为主线,靠全体教职工的价值认同和凝聚力,实现学校持续、有效、和谐发展。因此在实施人文教学的管理中,要求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要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具备一定的工作素养。鉴于目前中职护理教育的现状,在实践的过程中把尊重、关心、理解和服务作为主要的思想观念,对学生进行管理和培养,逐渐实现“以学生为本”[5]的人文管理模式。

当今社会面临着护理人员的短缺和人们对优质护理需求急剧增加的矛盾,学校如何为社会培养大批业务精良、具有人文精神的护理人员是摆在护理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而对于比较薄弱的中职护理教育来讲更是一大难题。这些难题的解决有赖于社会各界和学校共同关注,逐步摸索出一条具有人文特色的中职护理教育道路。

关键词:中职护理,人文素质教育,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吴雅文,姜安丽,李树贞.对护理情感教育与护士职业态度问题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5):296-298.

[2]刘沫,戴靖华.护理专业学生人文需求及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5):640-641.

[3]余海超.探析护理专业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培养途径[J].传承,2011(7Z):34-35.

[4]李红,沈宁,何仲,等.护理本科生专业情感访谈录[J].护理学杂志,2007,22(2):37-39.

中职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篇8

一、掌握中职生特有的心理状况是研究品德行为产生的前提

1. 中职生的挫折情绪与偏差行为。

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 挫折感是个体需要不能满足、其目标受到阻碍或推迟实现所引起的心理矛盾和情趣冲突, 而中职生的偏差行为受挫折影响的因素也相当严重。中职生的挫折情绪主要是由学习上的挫折感而引起的。中考的失败是最直接、最现实的挫折。由于学习成绩差, 又担心自己在新班无立足之地、成绩不理想而产生自卑。有的孩子从小学到初中甚至没有受过一次表扬, 因此, 他们对一切活动毫无兴趣, 整天处于焦虑苦恼中不能自拔, 甚至导致精神创伤或偏差行为, 如拖延交作业时间、逃课、对自己放任自流, 等等。这些既严重影响了个体的发展, 又影响了整个班级或学校的管理。

2. 情绪波动大, 自我控制能力差, 缺乏良好意志力。

中职生常常凭个人意志判断, 对所喜爱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热忱, 对反感的事物深恶痛绝;取得成绩时兴高采烈, 遇到认为是不公平的事则愤而慨之;喜欢夸大其词地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 极易出现高强度的兴奋、激动、愤怒、悲观等偏激行为。

以上特点使学生在有意义的活动中会表现出热情高涨、精力饱满, 但在缺乏理智控制时, 过度的情绪反应则容易造成不负责任的冲动行为。比如, 两个班级的两名学生因为排队打饭时的先后顺序产生了矛盾, 结果每个人纠集了班上的十多名学生打起了群架, 这显然是由于过度冲动造成的。又如, 在考试时, 教师曾见过这样的一名学生, 接过考卷, 连看都不看一眼, 就趴在桌上睡觉。教师问他为什么不好好看一看卷纸, 学生回答:“反正都不会, 看了也白看”。从这里也可看出这些学生遇到困难, 不是积极想办法克服, 相反他们采用了逃避的手段, 也正是缺乏意志力

二、针对中职生品德问题采取的辅导教育对策

1. 做学生的朋友, 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 剖析产生问题的根源。

倾听是心理

教育的会谈技巧之一, 有助于教育者接受中据上下文或其它线索理解未明确表达的信和理解学生的非言语信息和言语信息, 根职而息。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所叙述的内容且要设身处地去体会他的内心感受, 把, 生自己的信念、价值观等搁置一边, 从学生的的地, 角使度学去生体以察你, 为达知到己“, 感对同教身师受有”良的好境的心教师可以得到正确的信息接纳态度, 愿意与老师分, 寻找到享自我。这样, 问题的◎理2根源, .正视学生行为的反复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刘耐心教育。静问学生品德行为的反复现象是德育教育中的题身上。教师应该用正常的心态面对常见现象, 较容易出现在自制力差的, 没有学生及至对该生产生失望必要用“屡教不改”、视而不见的态度的话去伤害他们, 甚。教教师对学生丧失信心, 学生自己就更容育易自暴自弃。面对品德行为反复的学生教师应该有耐心和细心, 树立打持久战的, 对

思想, 坚持监督和教育, 正确运用消退、强化的心理教育法。例如:当学生出现好的行为时及时表扬和鼓励, 强化正确的行为;对他的不良行为及时地消退或抑制。这样一来, 学生会慢慢地用正确的行为替代错误的行为, 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根据不同阶段学生不同心理特点和要求, 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德育教育。

重视和加强对中职生的做人教育 篇9

一、中职生中存在的做人素质状况令人担忧

(1) 信心不足, 缺乏理想和信念。中职学校学生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 大部分是因为学习成绩比较差, 在中招中没能达到普通高中的要求。很多学生不想学, 学习目的也不明确, 缺乏学习动力, 有的甚至有厌学情绪。笔者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深切地感受到, 当前中职生主流虽然是积极向上的, 但也有不少中职生对未来信心不足, 没有进取心, 不求上进。上课睡觉或聊天, 听不进去课, 学习成绩差, 精神空虚, 无所寄托, 以致沉迷于网络游戏。部分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功利性, 特别看重个人利益, 凡事以自我为中心, 不讲道德。

(2) 部分学生个性发展有缺陷。部分中职生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心理, 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失态, 产生失落和恐惧感, 在学习守纪上, 存在不良习惯, 如作业拖拉、随便违纪。虽然他们从内心希望改变自己, 改正不良习惯, 但又常常表现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意志薄弱, 屡屡重复不良习惯, 甚至出现逆反心理。

(3) 个人道德与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在道德认识上, 部分学生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在道德行为方面, 表现为:无视课堂纪律, 打电话, 大声聊天等, 影响教学秩序, 不懂得尊敬师长, 甚至顶撞老师、语言不文明等。社会公德意识淡薄, 表现为:不爱护公物;不爱护环境;不懂得节约;缺乏诚信、说谎欺瞒等等。

(4) 缺乏责任意识。主要表现在:对自己不负责任, 不珍惜学习机会, 生活懒散;对家人不负责任, 只顾向家人伸手要钱, 不关心体谅家人的疾苦, 追求享受;对他人不负责任, 自私自利, 待人冷漠;对集体缺少认同感, 不参加集体活动, 等等。

中职生中存在的这种做人素质的状况, 实际上是不会做人的一种表现, 这种现象与我们长期以来忽视青少年学会做人有关。因此, 我们应重视和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二、中职学校加强做人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1) 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中等职业教育传统上是一种就业教育, 多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 淡化了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因而改变过去的育人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培养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做事”,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不仅是社会对人才的发展的要求, 也关系到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中职教师要更新观念, 以培养学生做人、成人为目标, 要有一个知识的传播者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课堂的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加强师德建设,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和人格魅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做人教育过程中担当着重要角色, 教师要以言立教, 以身立教。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放在第一位, 而达到这一要求, 教师本身要有良好的师德修养。良好的师德魅力能够获得学生的信任和敬佩, 从而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无形中实现和达到育人的目的。所以中职老师一定要注意个人修养, 增强人格魅力, 以良好的师德、高尚的人格去培养人、教育人, 用自己示范的行为激发学生出自内心的对真、善、美的追求, 从而使我们的教育真正收到实效。

(3) 育德育心, 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相互补充和渗透, 达到共同育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预防心理问题, 排除心理困扰, 矫治心理问题, 挖掘心理潜能, 培养积极的心态。德育工作的目标是塑造符合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的好公民, 解决学生的价值观及日常道德所关注的问题, 二者的共同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两者的基本职能都是“育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多元价值文化的冲击下, 我国青少年学生出现了许多困惑和烦恼, 如孤独、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甚至对生命的轻视等恶性事件的发生。实践已证明, 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不是政治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可以完全奏效的, 需要在德育工作中增加和充实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德育的充实和补充。作为一种教育思路,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融入到德育工作中, 就要求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和管理活动都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校园心理环境, 同时, 德育应该真正将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作为工作的目标和内容之一。总之, 心理健康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心理基础方面的支持和保证, 是德育的内容和基础, 也是整个教育的内容和基础。

(4) 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 陶冶学生, 做到环境育人。校园文化是学校特色的重要特征, 也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优秀的校园文化能以凝聚、感染、激励等方式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等方面产生导向, 深刻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因此, 我们应着力于校园文化建设,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和人格的和谐发展。我校十分重视环境育人, 重视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在校园设置阅报栏, 在花坛、走廊张贴温馨标语, 开办内涵丰富的板报专栏等, 无不蕴涵着育人的深意。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文化活动, 加强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结合国内外时事要闻, 进行时事和国情教育;根据学生兴趣爱好, 组织兴趣小组彰显个性, 发展特长;利用假期, 组织学生实践活动, 培养实践能力。经常开展多样性的文体活动, 通过组织演讲、征文比赛, 开讨论会, 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拓展知识面, 提高思维能力;通过欣赏优秀的影视剧、书法、音乐作品,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通过开展有组织、有特色的班、团、学生会活动, 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开展必要的礼貌、礼节、礼仪教育活动, 告别不文明言行活动, 规范中职生言行举止等等。在校园内大力提倡自立自强、团结合作、文明礼貌、诚信等优良的做人品质, 对学生进行多样化、多角度的做人教育,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强自我修养, 提高做人素质。

浅谈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10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素质;心理问题;心理健康辅导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6-0043-02

一、对心理素质重要性的认识

现在的学生从物质生活上来说,无疑是幸福的,但精神上却并不轻松。改革开放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应试教育,过重的课业负担状况有所改善,学生出路也比过去多了,但是,生活,学习,成长中的困扰,仍会给学生带来许多压力。加之世俗流行的狭窄的竞争攀比,快节奏的生活,繁重单调的课业负担,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还有来自成人的焦虑情绪,无不给现代孩子带来精神的困扰和心理上的不平衡。尤其以独生子女为中心的今天,许多孩子都变得敏感,脆弱,心理素质欠隹。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潜能的发挥是受心理状况决定的,要做合格的人才,必须注意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与保持。

二、中职生心理健康的表现和行为效果

国际卫生组织把健康概括为:身体无缺点和疾病,有完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有良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

针对中职生的具体实际,一般认为,心理健康的中职生,不仅能客观地对待现实,而且能正确地评估自己;乐于与人交往,有稳定的乐观的情绪,即使遇到挫折,也能自我调适、乐于学习,并且能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争取获得最大成绩。概而言之,心理健康的中职生当能保持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由此,我们归纳出心理健康的中职生所特有的五大主要特点:第一,健全的人格;第二,敢于正视现实;第三,恰当的自我观念;第四,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五,热爱学习生活。这些构成了评价一个中职生心理健康与否的主要标准。

三、中职生不健康心理的几种状态表现

1.学习问题:中职生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这个群体最主要饿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学习压力过大,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缺乏动力,学习困难,焦虑等。

个案:中职生超负荷的学习担子,使有些人精神紧张,寡言少语,忧心忡忡。学生A学习成绩很好,平时测验、考试总排在班第三至四名,但她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于是整天埋头学习,总是担心下次被别人超过,不能保持第一,满脑子是问号:“有人超过自己怎么办?”由于过分担心,晚上十二点多钟也不愿睡觉,第二天上课却无精打彩,这是由于不能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正常竞争,压力过大而产生了严重的紧张情绪,焦虑过度,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人际交往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也是中职生反映教多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乡关系。

个案:学生E生长在知识分子的家庭,父亲对他要求非常严格,但由于学习基础较差和生性好动、好玩的性格特点,小E总是不能长时间静下来坚持学习,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在班中下水平。而与小E原来水平相差不远的小华经过不断的努力,学习成绩逐步进步。面对着老师对小华的赞扬和父亲对自己的责骂,小E的心理发生了明显的扭曲,他开始想方设法攻击小华,挑拔小华与同学的关系。过份的嫉妒心使他性格变得古怪起来,神经过敏,总怀疑别人与他过不去。

3.青春期问题:由于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发展的时期,出现了很多相应的心理问题,比如:早恋,情绪不稳定,自制力较弱,过分关注自我,以自我为中心等。

个案:某学校中职生吴某随着青春期生理的变化,情感也随着变化,男与女 意识的增强,为找精神寄托形成单相思,由于情有独钟,神情恍惚,不可自拔,酿成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的后果,令家长和老师都大吃一惊。

四、进行心理辅导的途径和方法

1.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抽时间带孩子到大自然去呼吸新鲜空气,为孩子安排有意义的聚会,设计各种温馨的家庭活动,利用亲情来感化他,慢慢地消除他的对立情绪。

3.春风化雨,坚持疏导教育:教师要正确对待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要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

4.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老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利用学生的某个优点,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开发,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转移到他爱好、感兴趣的事情上。老师的信赖、同学的支持会使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5.本人的自我调节: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伟人、科学家成功事迹的书刊,开阔视野,不断激励自己,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把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

6.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中职生的心理问题不是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复抓,抓反复,平时多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青春期的烦恼。

⒎ 开展心理辅导活动:从报刊杂志的报导中,我们可以看到已越来越多的学校和社会团体重视开展心理辅导活动,有部分学校除不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查外,还定期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一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辅导,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的心理环境。许多中学还加紧派教师接受心理学方面的培训,经过培训,许多教师深受启发,重新正视自己在学校扮演的角色——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要让每个学生将老师视为知已,尽量缩小人为造成的心理差距,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

参考文献:

[1]于泽滨.师德论[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3.

[2]吴宗宪主编.青少年不良行为的矫治与防范[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

[3]李健民.班主任工作心理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

中职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篇11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中职生思想正处于“动荡”期, 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差, 有许多时候都是被动的, 在不知不觉中沾染上了一些恶习。此时, 教师若能有效地制止和控制, 加强正面引导, 则会有效地制止一些恶习现象的发生。因此, 学校和家庭要加强德育工作, 帮助中职生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不良习气的负面影响, 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师要多讲一些英雄事迹, 多分析他们壮举背后的思想境界, 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

二、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生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时, 多出于一些模仿心理、从众心理和时尚心理。他们大多认为吸烟、酗酒、谈情说爱很时尚、前卫, 从而极力地盲目去模仿, 慢慢地陷入深处, 最后不能自拔, 学习也渐渐失去了兴趣, 成绩也很快滑了下来, 因此感到学习苦恼、生活乏味, 甚至破罐子破摔。要帮助这些中职生改正不良行为, 教师就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思想状况, 做到对症下药, 加强学习指导, 激发学习兴趣, 从思想上帮助他们丢掉思想包袱。同时, 学校要丰富学生业余生活, 帮助他们在校园都能够愉快学习、快乐成长,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找到自己的朋友和位置。

三、对学生要做到关心、耐心、细心

中考的失败, 给中职生前进的道路上蒙上了一层阴影, 使他们心理上受到打击, 因此, 教师要对他们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教师要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 学生出现一些问题后, 也不能横加批评, 要有耐心。此外, 中职生思想比较活跃, 变化较快, 对一些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差, 经受不住诱惑, 施教者要细心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变化, 及早发现问题苗头, 把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四、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和法制教育

现在的中职生心理很脆弱, 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比较偏激, 容易激动, 不考虑后果。再加上社会压力大, 因而对中职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对中职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要贯穿在平时的教育当中, 使他们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去迎接新的生活。同时, 因为一些中职生的法律观念比较淡泊, 对法律了解不够, 职校要对中职生加强法律教育, 培养他们自觉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上一篇:坚强不屈下一篇:学校管理工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