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能力(精选12篇)
政治能力 篇1
一、学会审题:正确解题的关键
学会审题,最重要的技能是学会找“题眼”。所谓“题眼”,是指试题考查的重点或主旨所在。找准了“题眼”就是找到了解题的关键、解题的突破口,这为理清解题思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找到选择题“题眼”的方法
选择题由题干和题肢共同组成,其答题要求是根据题干的规定性从所给题肢中选择恰当的,即常说的以干取肢。因此,选择题的“题眼”,总体上可以认为是题干的答题指向。这种答题指向往往通过一些关键词、限定条件、设问的切入点和侧重点体现出来,要抠准“题眼”,就必须抓住这些关键词、限定条件、设问的切入点和侧重点。对于所给出的题干比较简单的选择题,主要就是通过抓关键词来确定答题的指向。现在的选择题,题干部分更多的是采用材料加设问的方式。从材料的呈现形式上看,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图、表格等。设问方式也是多样化的,在设问中还会加上诸如“现阶段”“该市”“主要”“根本”等限定条件。要准确把握“题眼”,明确答题指向,就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重点研读设问,根据设问的切入点和侧重点进行推定。一般来说,设问能直接表明题目要考查的方向。如“说明”“体现”等是要求选择题肢中与题干材料相符合的道理;“是因为”“基于”等是要求选择导致题干材料中这种结果(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利于”“意义在于”等是要求选择题干材料所述事实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2)重视隐性“题眼”的挖掘。大部分试题的“题眼”通过设问中的关键词都可以明确把握,但有些试题的“题眼”却在题干设问中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需要结合题肢才能明确看出。
(3)结合限定条件进行推定。抓住限定条件是把握“题眼”的前提,在审题时,对于时空、程度、主体、知识范围等限定条件以及其他一些限定条件,考生必须高度重视。
(4)根据题干材料与设问的逻辑关系进行推定。大多数试题是以全部题干材料作为设问基础的,这些题目在最后通常用“这说明”“这体现了”“材料表明”等进行设问。这样在推定“题眼”、把握答题指向时,必须对题干材料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对于层次单一的材料,要注意在把握关键词的基础上分析材料的中心意思;对于复杂的材料在分析时要注意分层,把握能够体现每一层信息的关键词,在分层的基础上概括出材料的中心意思。
2.找到非选择题“题眼”的方法
一般来说,除辨析题外,主观题的“题眼”同选择题一样,也可认为是答题指向。在主观题“题眼”的推定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审设问范围。这就要求明确答题时所依据的知识范围,看这个知识范围属于经济、政治、文化还是哲学。在回答时要注意两点:第一,设问范围是隐性的,需要结合设问与题干材料来确定;第二,答题所依据的知识可能具体到某一模块的某一知识点上,因此答题时不能超过这个范围。如2015年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第38题,第1问“用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税收法定原则”,第2问“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当前对小微企业实施税收优惠的理由”都对答题范围做了明确的限定,考生只能在限定的知识范围内答题。
(2)审设问中的主客体。设问的主客体不同,答题的方向就不同。比如2015年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第38题,涉及的主体有国家、企业,考生要围绕相关知识组织答案。客体就是设问中要求分析的对象,常常以材料的形式出现,需要找到其与主体的对应关系。
(3)审设问的指向。要弄清设问究竟是要求回答“是什么”“为什么”,还是要求回答“怎么办”。如果是要求根据材料归纳问题、道理、启示或者要求分析材料所体现的某一知识等,则是要求回答“是什么”;如果是要求运用某个知识分析说明材料,则是要求回答“为什么”;如果是要求针对材料提供的信息探讨措施、提出建议等,则是要求回答“怎么办”。
在审题时要避免三种倾向:把问题要求和材料抛在一边,漫天撒网,一味堆砌理论观点,就理论而理论地空谈一番;一味照搬材料,就事论事,缺乏理论依据;理论和材料不能互相印证,理论观点和材料是“两张皮”。
二、规范答题:将知识转化为得分
1.要确保答题的大方向不能错,前提是认真审题,逐字逐句看清楚,提取一切有效信息,挖掘一切隐含条件,排除干扰信息和迷惑条件,并完成以下思维要点:首先,辨明试题的指向,明确试题的设问点,问什么,答什么,避免答非所问;其次,分析命题者的意图,明确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再次,排除思维定式的影响,越是似曾相识的题目,越要小心,不能简单地用已做过的类似题目的思维去解答。
2.在保证答题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答题的准确性、科学性、完整性和简洁性,通过完美的回答来展现自己的能力。具体方法技巧如下:首先,缩小包围圈,提高答题的准确性。例如,题目涉及哲学知识时,首先要确定题目考查的是哪个知识板块,然后再考虑属于该知识板块内哪一方面的内容、哪个知识点。若考查的是唯物论的内容,则应考虑物质与意识,尊重客观规律,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理,若考查的是辩证法的内容,则应考虑其为矛盾、发展、联系知识等;若考查的是认识论的内容,则为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发展等。其次,正确选用高中政治专业术语答题,提高用词的科学性、规范性,尽量使用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原理答。再次,多角度思考问题,确保答案的完整性。最后,梳理答题要点,提高叙述的简洁性。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正确性没有把握的内容尽量不要写,以免影响原本正确的那部分内容的得分。
3.提高规范化答题的意识
第一步,先归纳题目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第二步,讲清有关的理论观点(分析说明问题的理论依据)。第三步,运用概念、原理、观点分析问题。这是答案的主体,考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阐明问题的能力在这一步得到体现。要遵循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共性到个性、由一般到特殊的原则,层层剖析。第四步,用事实证明,包括史实、事实、数据等。答题不仅要有理,而且要有据,由基本事实引出基本观点。不论是正面论述还是驳斥题都要用“事实证明”。“事实证明”往往和作用、意义、结论紧密相连。第五步,表明态度或简述自己的认识体会。在论述题答案中这一步是不可少的。表态既要联系实际,又要紧扣题意。
在答题过程中还要注意答案的语言和格式规范,一定要使用教材书面用语,观点要表达准确,分析要全面到位,做到逻辑合理、思维严密、层次清晰;答案应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书写要工整、文字要精练,做到表述规范、准确、科学、简洁,才能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可。
政治能力 篇2
——“我为思想政治工作献一计”之浅见
学号:3502002484单位:27队姓名:郭守伟
再好的工作方法都由人去实践,人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落实工作质量的好坏;很好的教育方法如果在基层实施不下去或难以起到效果,很值得深思。
应该说,多年来各级一直很重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改革了一些有时代气息和特色的工作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在有的单位,很多政治工作者仍感叹“战士思想工作难做”、“思想工作不管用”。为什么有那么多好的方法放着不用?原因就是政治工作者自身能力素质达不到与形势相适应的要求。也就是说,政治工作者素质不行,你给他提供再多再好的方法,也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那么,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做到催人奋进,与时俱进?我认为,各级应该把关注的焦点聚在给政治工作者进行能力升级上,只要素质跟上了,所有的工作方法才能在基层得以推行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保持特有的生机和焕发新的活力。
当前基层政工干部队伍素质方面主要存在六个问题:①知识水平不够高②务党能力比较弱③组教能力不够强④军事素质不够过硬⑤统筹谋划能力比较差⑥创新意识比较差。
分析基层政治工作者素质状况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成分比较新。由于任职时间较短,阅历浅,缺乏工作经验,存有想干不会干,想干干不好等问题,造成工作低效益。《政工研究文摘》上载文说:某团23名指导员任职不满一年的10人,占43%,满一年不满二年的9人,占39%,满二年不满三年的3人,占13%,满三年以上的1人,占4%。
2、生长“先天不足”。虽然绝大多数基层政治工作者都经过军事院校培训,但在校时主要学军事、技术、后勤等,毕业后大都没经过政工类院校的系统培训,一般是在基层干上几年便走上政工岗位,有些还是从其它专业改行的。
3、培训机制不完善。现在政工干部培训的主渠道主要是在职培
1养,选送政工干部参加政工类院校培训不够,满足不了基层需要。
4、缺乏学习紧迫感。少数基层政工干部思想认识还存在偏差,对政治工作地位作用认识不足,工作中不思进取,事业心和责任感有所弱化。有的先天不足,后天不学,思想怕艰苦,工作不刻苦,对本职工作钻研不够,导致能力与岗位需要不相适应。
当前基层政工作者如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在军队跨越式发展上有所作为,有所发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
1、加强思想教育。每年要对政工干部重点搞好爱岗敬业、理想信念和根本职能等专题教育。使他们充分认清政工干部在基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认清肩负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增强做好基层政治工作的使命感和光荣感,增强歇息提高的紧迫感。
2、要选准配强。要注意把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把热爱党的事业,热爱政治工作,具有坚定这信念的优秀干部选配到政工干部位置上来,防止应不合格而频繁调动。要在“早”字上作文章,注意从现任排长中进行定向选拔和培养,有意识地为他们提供各种锻炼的机会,施加压力,帮助他们提高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素质。要尽可能走通排长——干事或副政指——指导员的成长路子。
3、要加大院校培养力度。建议军队政治院校每年要有计划招收一批在职政工干部和预提对象进校学习,学制一年为宜。系统学习政治工作有关业务知识、军事高科技知识和法规政策,重点突出基础性、业务性。
4、要完善在职培训。搞好集中培训。师以上机关要加大在职培训力度,每年应拿出1——2个月时间举办基层政工干部集中培训。培训突出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和开展党支部工作的有关业务知识的学习。搞好经常性培训。可利用政工干部活动日等时机,结合完成工作任务,采取模拟演示,介绍经验,集体会诊,以会代训,一题一议等方法,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统筹协调能力,科学决策能力。领导机关好要搞好传帮带。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需要一个过程,各级领导和机关要经常利用政工会、干部会、检查工作、教育准备会、下连蹲点等时机,靠上去具体传帮带,教工作方法,传授工作技巧,帮助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如何提高政治教师命题能力 篇3
如何提高政治教师的命题能力呢?就操作层面而言,教师的命题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青年教师不断学习,熟读教材,关心时事热点,有效抓住社会时事与教材的结合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是一个慢慢积累,不断成长的过程。
一、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挖掘素材
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学校的各种活动,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中要遵循以上原则,同理,在命题的过程中,也要遵循这一点,即从学生的生活实践活中挖掘素材。例如:在命制生活与哲学第九课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这一框的题目时,考虑到哲学尤其是辩证法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用哲学的方法认识和解决生活遇到的问题。于是,我在设计探究性题目的时候,以学生在备战高考时重视语数外,而备战学业水平测试时又将必修科目作为重点为例,引发学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做出这些选择的哲学原因,实现了命题的生活化。
二、利用本地资源编制题目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引导学生更主动地观察生活,综合地理解和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必须让学生深入实际,观察身边的社会生活、人文地理,为将来适应社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基础。因此,在进行综合题的设计时,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是就非常必要了。本地资源虽然独立于教材之外,经过编制可以与教材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感动中国》是我在教学中经常利用的素材,2014年度,本地磨刀老人吴锦泉正式成为《感动中国》的全国候选人,这是我们每一个南通人的骄傲,学生们都比较了解老人的事迹,也有不少人认识甚至与老人有过交流,这时我就适时以老人的事迹作为背景材料,考察生活与哲学中价值观的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价值观的实现等问题,学生答题时相当认真,似乎是想用这认真来表达对老人的尊重。
三、寻找社会热点和教材的联系
通过对社会热点的讨论,促使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原因和发展趋势,理解党的方针和政策,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操,形成科学的三观。根据这些依据,我们在命题过程中选择恰当社会热点及时事材料,寻找社会热点和教材的联系。同时,在日常的课堂中多让学生发表对时事热点的看法,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时事资料,在课堂上进行演说、提问,让师生的观点碰撞出火花,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也利于教师对学生想法的了解,丰富自己的命题思路。这样可以在命题时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材,选择典型的材料作为背景编制。在编制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单元练习时,我本想用最近各大卫视推出很受观众欢迎的真人秀类综艺节目作为背景材料,请学生从正面的角度回答文化创新的意义,正在我构思此题的过程中,有一次“课堂时事脱口秀”中一学生却批判了此类综艺节目缺乏创新一味抄袭韩国,我才了解到这些节目的来龙去脉,马上换了个角度,从反面角度探讨如何能不重复别人,自主文化创新。
总之,对于政治教师而言,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掌握时事、考试动态,主动向经验丰富的前辈求教,不断推敲,踏踏实实才能会做得更好!
自学与高中政治教师能力提升 篇4
一、教师增强研究能力
专业成长的途径离不开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自主发展能力的提升。研究能力是合格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教师用心搞科研, 拥有学习热情, 在今天, 具有重要意义。
1. 要研究新课程
新课程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全新的, 新课程面前没有老教师, 大家共同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因而教师要坚持不懈探索和研究, 要了解并制订高中政治的课程目标、基本思路、基本原则、具体内容、评估要求、基本框架和特点等, 了解新课程新在何处, 使自己通过教学实践逐步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 逐步提高驾驶新教材的能力, 使自己胜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了解本学科领域的新科研成果, 不断吸收新知识。加强新课程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2. 校本教研制度和实施需要教师增强研究能力
校本教研要求教师参与教研, 改善教学,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 需要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 既要有个人的反思和努力, 又要以群体发展促进个体发展, 要有群体性的教研, 这将有利于创设教师之间交流切磋、互帮互爱的氛围, 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和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提高的学习型组织。
校本教研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作为教师要学会在对本学科知识通透了解的基础上打破学科壁垒, 广泛涉猎其他领域, 教师之间加强合作, 从实际出发, 在教学情境中去发现、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课题合作式教研, 学区联片式教研, 中心学校辐射式教研等。
3. 教师要研究学生生活、思想和学习实际
政治教师加强教学针对性, 正确决定教学内容、目标、方法。学生是教学对象, 教师必须对学生身心特点全面了解, 做到细致深入、准确客观。研究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发展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
教学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教学观要求教师具备以下能力。
1. 组织教学和管理课堂的能力
包括制订课堂教学计划的能力, 确定适度教学内容的能力, 灵活运用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的能力。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 机智地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 不压抑也不放任学生, 发扬教学民主, 使课堂始终处于和谐的状态之中。
2. 教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师的语言要精练规范, 富有感染力, 具有启发性, 能在关键时刻起画龙点睛作用, 诱导和激发学生思维想象。
3. 教师的参与和共事能力
这是推进人际关系, 和谐发展, 促进新课改的保证。高中新课程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的工程, 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办到的, 教师的良好合作共事能力是必不可缺少的。提高这一能力, 教师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工作心态, 要有积极的工作热情, 要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 要通力合作, 精诚团结, 相互支持。服从学校指挥, 正确处理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共同一致地教育学生。
4. 提炼思想政治观点的能力
它是包括分析能力、辨别能力的综合能力。高中政治教师应具备将案例等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 提炼其中的思想政治观点。
5. 将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的能力
政治鉴别能力(98分卷) 篇5
1.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成为我们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判断标准。()
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三步走” D.“三个有利于”
2.党的()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A.十五届三中全会 B.十五届四中全会 C.十六届三中全会 D.十六届四中全会
3.由于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出了问题,大跃进呈现“一大二公”的特点,即人民公社第一规模大,第二()
A.工业化程度高 B.公有化程度高 C.公有制地位高 D.公有制比率达
4.在提高政治鉴别能力方面,公务员的政治理论水平的提高必须以()为基础。
A.实践 B.马克思主义 C.理论学习 D.党的方针政策
5.我们党的宗旨是()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一切为了群众 D.一切依靠群众
6.“终身教育”是由法国的教育思想家()提出的。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保罗朗格让
7.()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统筹兼顾 D.共同富裕
8.“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这是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提出的衡量是否对人民负责的著名论断。()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联合政府》 C.《论十大关系》 D.《矛盾论》
9.()提出世界上的知识有两类,一类是外在的就能起作用,一类必须要变成自己的才能起作用。
A.毛奇 B.李德哈特 C.克劳塞维茨 D.乔冠华 10.毛泽东从《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以及《社会主义史》三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中得到一个新的认识方法论,即以阶级斗争的观点去看待社会。()
A.阶级斗争 B.民族斗争 C.历史唯物主义 D.辨证法
二、多选题(10 道)
1.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其先进性的基本内涵,就是在()相统一的基础上,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A.阶级性 B.代表性 C.革命性 D.时代性
2.培养公务员的政治鉴别能力,必须掌握科学的培养方法,包括:()
A.理论学习法 B.典型教育法 C.实践校正法 D.自我鉴定法
3.公务员通用能力包括: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心理调适能力以及()
A.政治鉴别能力 B.依法行政能力 C.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D.执政能力
4.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谷,当时社会上出现了“四信危机”,它包括()A.信仰危机
B.信任危机 C.信念危机 D.信心危机
5.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
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C.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D.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6.公务员要提高政治鉴别能力必须做到:()
A.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B.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C.改造主观世界,提高资深素质 D.在实践中磨练,认真贯彻政策
7.政治鉴别能力有三个方面的要求:()
A.要做到主客观统一 B.要明辨是非,坚持原则 C.由小见大,看清本质 D.见微知著,预见趋势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新包括:()
A.对马克思主义有新的概括
B.对于贯彻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新要求 C.坚持实事求是有新眼光
D.确定目标、确定战略时有一个新的、正确的理论基础
9.美国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提出“三看说”:()
A.农业社会,看过去 B.传统社会,看过去 C.工业社会,看现在 D.信息社会,看未来
10.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培养的原则有:()
A.针对问题的原则 B.教育监督的原则
C.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相结合的原则 D.区别对待的原则
三、判断题(10 道)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正确 错误
2.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教训时,借用中国古典,提出了“实事求是”的口号,这一口号后来被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概括表述。()正确 错误
3.党的基本路线是基本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中介,也是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总揽全局的总路线,是党的其它方针政策包括党的纲领的总依据。()正确 错误
4.人要能够认识,头脑必须是一块白板,没有任何成见。()正确 错误
5.所谓政治鉴别能力就是对政治现象、政治事件、政治关系、政治形势等进行鉴别、分析、判断,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思想观念、理论知识、政治经验、政治立场、政治观点的综合运用。简单地讲,政治鉴别能力是指人们善于从政治上分清是非的能力。()正确 错误
6.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当中最基础的理论。阶级斗争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产生的,它的消灭也要有生产力发展的条件。()正确 错误
7.今天提倡的与时俱进,是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对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领导干部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每一个国民素质的要求。()正确 错误
8.方针政策是党和国家意志的体现,它集中了全党大多数人的智慧,它是全局性的,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正确 错误
9.政治就是反映和实现一定群体的根本利益的活动。()正确 错误
浅谈政治学科能力的培养 篇6
一、培养学生能力必须以学科知识为基础
学科能力是运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现实的具体的学科能力总是与一定的学科知识结构相联系,所有学科问题的理解、推理、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过程的展开必须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离开了学科知识,就会成“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然而知识的积累,不应理解为知识的简单叠加,它所追求的是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当一个个单项知识经过积累和发展,升华为能力的前提条件便具有了。因此,掌握政治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极为重要,培养学生能力必须以掌握学科知识为基础才能得以进行。
二、重视概括能力的培养
所谓概括,是指在思维上将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事物或将某种已分出来的一般的共同特性结合起来。一切学科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以概括为基础,学生的学科能力正是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基上通过概括化而形成的。可见,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发展学生学科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导学生灵活迁移知识,做到举一反三,同时,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他们以大量感性材料中提炼中心内容的归纳综合能力,并逐步提高其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思维就其品质来说,包括思维的清晰性、缜密性、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和灵活性等。它们体现了思维的水平和智力、能力的个性差异。我们说要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运用等思维能力,就是要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作为发展学生学科能力的突破口,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研究反复实践,大量质疑和释疑。例如,可以选择概括性和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或材料设置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清晰性,缜密性和深刻性;选择能进行发散、逆向和迁移的内容设置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独立性等等。
四、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在新异情况或困难面前采取对策,独特地,新颖地具有价值地解决问题中表现出来的智力品质。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常用“我怎么没想到”,“我怎么答不到点子上”等说法来埋怨自己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所犯的错误。说“我怎么想不到”,这是因为发散思维不够,说“我怎么答不到点子上”,这是由于集中思维不好。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小议如何提高政治学习能力 篇7
首先, 对教材的基础知识了然于胸, 建构知识体系, 形成知识网络, 从宏观上熟知每个知识点在网络中的位置和作用。同时, 注意课外时政材料的积累, 并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提高知识的运用率, 提高利用政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整的知识体系和丰厚的课外积累, 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 都是提高政治能力的必备条件。
其次,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除了培养学生养成自觉运用政治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 还要在课堂上具体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比如, 对温总理讲话中提到的政治体制改革, 如何从政治的角度理解, 如何看待它的长远性, 从而引导学生多层面、多角度运用课本知识分析问题、理解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再次, 还要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要注重建构知识体系, 学会用多个知识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同一问题, 培养辩证思维、发散思维能力。解决主观性问题时, 审清材料的同时, 还要明确:1.问题共有哪些规定和要求?是对哪些知识点的运用?2.带着问题反复研究背景材料, 把握材料的核心内容, 抓住关键词等;3.结合问题, 寻找所需知识的切入点;4.把理论知识及内容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或归纳 (怎样体现) 或演绎 (怎样进行) 。
政治能力 篇8
A.12元B.12.5元
C.18元D.18.75元
当我把这题给2009届高三学生做时, 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做, 大部分学生选A, 几乎没有学生选对的。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币值的大小与商品价格的高低成反比。考查了商品的价值量及货币基本职能两大考点, 具有很大的迷惑性。计算此题分两步:首先, 可以把15元看成2007年1单位M商品的价值总量, 2008年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 即M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就是1+50%, 价值总量没有改变, 所以2008年1单位的M商品的价值量为15÷ (1+50%) =10;第二步, 该国货币贬值20%, 既过去1单位的货币价值, 在现在仅为1-20%=80%, 用贬值前的货币去表示M商品的价格为10元, 贬值后的货币用来表示M商品的价格, 如果把其设为X, 则80%X=10有X=12.5综合式为15÷ (1+50%) ÷ (1-20%) =12.5。正确答案应为B。
为什么这道题难倒了这么多的考生, 我想主要原因是:把握考点, 感受现实, 学以致用的能力不够, 特别是对政治学科的计算主观上准备不够, 导之政治学科的计算能力弱, 而2008年新课程下政治高考却出现了多道经济生活计算题, 如: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Ι第25小题, 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四川卷第24小题, 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北京卷第33小题, 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天津卷第26小题, 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宁夏卷第12小题等, 通过对以上计算题的分析, 可以看出08高考更加注重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 这是历年高考政治试题命制过程中比较稳定的方面;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更加突出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 考查学生对学科基本理论的理解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查综合运用和调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 这便是当前高考试题最容易求新求变的方面。在高考中政治学科以计算题形式出现的试题, 作为一种趋势将长期贯彻, 因此加强政治学科计算能力的培养以成燃眉之急。那么该怎样培养学生政治学科的计算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更新观念
传统文科政治高考认为:政治是背背记记的学科, 忽视了对政治学科计算能力的培养。在历年的政治高考中计算题出现的概率较少, 即使出现也容易解决。故没引起重视。教师不重视, 学生就更加忽视了对政治计算能力的培养。实行了新课程后, 经济生活加入好多西方经济学的知识, 西方经济学非常注重对计算能力的要求。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在思想上必须重视培养学生政治学科的计算能力。
二、落实基础
政治涉及到计算方面的概念公式不多, 要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计算能力, 要注重指导学生对概念、公式的记忆和理解。从高考来看涉及到计算方面的概念公式不多只有七处, 分别是:一、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问题。二、关于纸币发行量的计算问题。三、关于企业经济效益的计算问题。四、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问题。五、关于利息的计算问题。六、关于外汇汇率的计算问题。七、货币计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概念公式等这些基本的经济学科知识, 学生就不能进行合理的计算, 因此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尤其显得重要。通过定期的复习、习题训练等各种方法巩固所学, 让它们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根。避免在重大考试中, 由于概念公式记忆不清丢分。在此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用它们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为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头脑中具备了这些知识却不能很好地用来解决运算问题。
三、培养习惯
文科学生计算时常出差错,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马虎造成的。这也是我们感到棘手的一个问题。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认真的习惯, 注意力集中了正确率就提高了, 久而久之就能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最好能培养建立病题卡的习惯, 对做错的计算题让学生建立病题卡片, 可以起到预防错误再次发生的作用。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我们要严格要求学生, 并认真分析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 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和纠正, 就能不断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使学生在平时养成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也培养了学生自我检查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 我们要有耐心、有恒心, 要统一办法与要求, 坚持不懈, 一抓到底。还要重视补差及辅导, 分清情况, 讲究实效, 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 做到因材施教。政治学科计算培养教学是一个反复实行、持之以恒的过程, 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四、专题复习
高三对所有涉及到新课程经济生活的计算方面的知识点进行一次全面的专题复习, 主要针对高考考纲明确要求的七处计算问题进行了一个系统的归纳、分析, 现将几个有代表性的例题罗列如下:
1. 商品价值量计算
例: (2006北京模拟) 在市场上, 若1千克植物油换10千克大米, 写成等式是:1千克植物油=10千克大米。请计算下列各题, 选择正确答案:
(1) 现在生产植物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1倍, 而生产大米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一半, 那么1千克植物油可以换___千克大米。
(2) 假如生产植物油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 1千克植物油=___千克大米。
(3) 假如生产植物油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 生产大米的社会劳动率不变, 则____千克植物油=20千克大米
A.40;10;4 B.20;10;5
C.20;5;10 D.20;10;40
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把握基本的经济学理论,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商品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的。第 (1) 问, 假设原来生产1千克植物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m, 原来生产1千克大米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n, 则等式为m=10n;设现在生产1千克植物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x, 现在生产1千克大米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y, 则等式为x=2m, y=n/2那么x:y=2m:n/2=20n:n/2=40。第 (2) 问, 根据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商品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 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理论, 得出结果不变, 1千克植物油仍然等于10千克大米。第 (3) 问, 原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m=10n不变, 现在生产植物油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 则现在植物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缩小1倍, 即x=m/2, y=n, 则x:y=m/2:n=5, 即1千克植物油只能买5千克大米了, 20千克大米就需要4千克植物油。答案A
2. 纸币发行量的计算
例: (2007四川文综) 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6万亿元,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 其他条件不变, 理论上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
A.1.8亿元B.2亿元
C.2.2亿元D.2.4亿元
解货币方面计算题的基本理论是:即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可以表示为:流通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由“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6万亿元,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我们可以知道货币的流通次数=商品价格总额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8次;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16× (1+10%) 万亿元/货币的流通次数为8次=2.2万亿元。答案C
3. 汇率计算
例: (2007.4宁夏模拟) 2006年11月至12月部分交易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牌价表, 反映了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化情况。下表人民币的汇率变化表明
(1) 100单位的人民币可以兑换的美元增多
(2) 100单位的人民币可以兑换的美元减少
(3) 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升高
(4) 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降低
A. (1) (3) B. (1) (4)
C. (2) (3) D. (2) (4)
解汇率计算题关键把握住汇率的含义以及汇率的变化规律。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 外汇汇率是升高了。此时外币升值, 本币贬值, 本币汇率降低。从11月20日至12月20日, 无论是卖出价还是买入价都降低了, 即100美元所能兑换的人民币数量减少了, 说明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降低, 美元贬值, 人民币升值。答案B
4. 利息计算
例: (2007天津文综) 如果你以7.70的汇率卖出1万美元, 并将换的的人民币存入银行, 存期为三年, 年利率为4%, 利息税为20%, 存款到期后应得本息为 ()
A.7392元B.79464元
C.84392元D.86240元
利息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注意扣除利息税) 。第一步先计算出1万美元=77000元人民币, 第二步计算出存入三年应付利息为77000×4%×3=9240元, 第三步计算出税后利息9240-9240×4%=7392元, 第四步计算出本息即本金77000+利息7392=到期本息84392元。答案C
5. 个人所得税计算
例: (2007宁夏文综) 我国现行税法规定, 工资薪金收入的个人收入所得税“起征点”为1600元;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500元 (含) 的部分, 税率为5%;超过500元至2000元 (含) 的部分, 税率为10%;超过2000元至5000元 (含) 的部分, 税率为15%。小明的爸爸月工资为3500元, 则每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
A.165元B.190元
C.400元D.525元
个人所得税使用的是超额累进税率, 超额即超出1600元的部分, 累进则按九级累进税率表, 将适用的每级所得税额相加即可得出正确的数值。3500元-1600元=1900元, 即小明爸爸应税额为1900元, 这其中超过500元的部分按5%,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按10%。所以小明爸爸应交的税额为500元×5%=25元, (1900元-500元) ×10%=140元, 140元+25元=165元。答案A
6. 关于存款利息的计算问题
例:某居民将3万元人民币存入银行, 存期一年, 年利率为2.70%, 到期扣除利息税 (税率为20%) 后, 该居民可得到的利息为 ()
A.376元B.810元
C.360元D.648元
公式:税后利息=本金×利率× (1-20%) =3000×2.70%× (1-20%) =648 (元) 。所以,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政治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篇9
一、激发学生发问
中学生天性活跃善思,想象力丰富,创新思维能力强。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因势利导,鼓励学生们发表不同的见解,肯定他们胆大妄为地甚至是异想天开地发问。教师应当以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的疑问,放飞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政治课堂中,应当努力使学生怀着质疑好奇的态度对待政治学习,从而促使学生积极提问,让学生在提问与解惑中充分掌握教材内容。在我们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书本的知识,通过设计新颖的教学方式,并辅之以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以及运用适当的具有生活化的背景材料与学生的感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教师要刻意制造出学习的“悬念”,诱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从而激发学生质疑发问。
二、引导学生模仿提问
学生的学习能力强,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模仿提问。教师对于一个知识点,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这几个角度进行示范提问,比如说在学习《与父母平等沟通》这一课时,老师示范提问:什么是代沟?为什么会出现代沟?怎样跨越代沟?然后让学生模仿,针对《克服逆反心理》提出问题。学生模仿的很快,迅速地提出了相应的三个问题,即什么是逆反心理?为什么会出现逆反心理?怎样克服逆反心理?
三、教给学生常规提问
对于任何事物,人们的提问,最基本常见的是围绕事物的含义,原因,意义以及方法来展开。教师引导学生把握这些基本的提问方法,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中,对于一个政治知识点,知道该从哪些方面开始提问。
1.含义问题(即是什么)。如:政治学习中有一些不容易理解的概念,专业术语等都可提出认知性的问题。比如说什么是“发动”?什么是“制止”? 什么是“不作为”?什么是“人格尊严权的定义是什么?人格尊严权还包括哪些小权利?等等都可以提问。
2.原因问题(即为什么)。如:在七下20课《法律护我成长》这一课教学中,为什么国家法律法规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再比如说七下21课《护佑生命安康》这一课中,为什么要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在学习八上《孝敬父母长辈》这一框时,为什么要孝敬父母长辈?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探究分析知识的来龙去脉而提出的,属于分析性的提问。
3.意义问题(即怎么样)。比如说在学习《有话好好说》这一课时,通过展示一段母女的情景对话,然后提问:在这段情景对话中,母亲和女儿有没有做到有话好好说?还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等等。这种意义问题能够拓展学生的思路,促使学生通过一定的理解评判加以思考。它是对于含义问题的延伸与深化。
4.方法问题(即怎么办)。比如说学习七上《好方法共同分享》这一课时,有哪些更好更快的记忆方法?跟学生来个记忆方法大比拼,让学生施展各自才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用最可能短的时间里来记忆。再比如说在学习八上的《行为与后果的关系》这一课中,可以提问:如果你是海因茨,你会怎么做?选择偷药会产生什么后果?选择不偷药,又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从而产生心灵碰撞,更好地把握行为与后果的关系。以上这些都属于创造性提问。
四、指导学生根据学科特点提问
在政治教材中,知识点被分为具体的章节,章节之间是有一定的独立性,教师应当使学生学会根据具体的章节提问,从而使学生能够提升提问的针对性,更加全面深入的掌握每一个知识点。题目反映了一个章节的内容,是对知识点的高度概括。教师引导学生针对题目发问,能够使学生对政治知识点不断深入思考与探索,从而提升学生把握重点知识点的能力。长此以往,学生的提问能力也会得到发展和提高。
五、鼓励学生随机提问
随机提问显然对于教师对于学生都具有非凡的意义。随机提问更加自由随意,它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提问能力与水平,也需要学生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问什么。它主要是针对师生的讲解、提问、答问,进行观察、分析、比较而随机提出的问题。即在课堂上只要学生有不明白,不懂的地方学生可以马上举手提问,这些不明白不懂的知识点不一定是课本上的知识点,还可以是课外的一些知识,不一定是政治学科的知识,还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知识。
浅析高中政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篇10
高中政治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学科。新教材无论从知识的编排上还是从插图的设计上、活动安排顺序及活动方式上都体现出对学生能力培养、学法指导、自主探究精神的重视和推崇。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在平时的教学实践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的。
一、掌握策略和方法, 强化自主学习
古人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 还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学习知识和技能, 认识外部世界的策略;二是对自身学习方法进行选择和应用, 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和调控的策略。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策略, 特别是能够对自己的学习及时反思和调控, 才是学会了学习进而创造性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如何预习, 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掌握表达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分析解决任何问题, 都有基本的思维方法和逻辑程序:第一步是读懂问题, 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二步是选择知识, 知道用什么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第三步是理清思路, 了解分几步、几层来分析问题;第四步是表达问题, 能用准确清晰的语言来表达观点和情感;第五步是联想发挥, 想一想是否有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 能否从中生成一些问题。思想政治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时, 可以指导学生按此程序进行思考。长此以往,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二、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教师要意识到自己只能起到诱导的作用, 只有让学生自身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获得自主权, 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 逐步培养学生政治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我们在政治学科的教学中应强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 而不是简单地将知识传授给他们, 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大量的相关信息, 引导学生去归纳, 使得学生由听客变成主动的求知者。
在传统的政治教学课堂上是都是采用“我叫你学”的方法, 而如果想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就应该强调“我教你学”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明白, 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的责任不只是将知识讲授给学生, 而是让他们能自主的去获得这些知识。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的责任既是引导学生寻求知识、吸取知识进而运用知识, 更是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教师要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使得学生在成长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更加凸显, 进而使得学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过程中都养成这种自主的能力。对政治课教学来讲, 政治教师能够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从而实现教育理念的现代化是具有长远意义的。我们要使政治课从知识传授型转变成为知识实践型, 要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 能自主地去思索问题, 并寻找改变事物行为的方法。
三、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将知识网络化, 实现认识飞跃, 使学生会学
思想品德学科是以点的形式呈现知识的, 学生只有将学科的内容形成网状结构, 甚至学会突破学科之间的界限, 将知识结成网连成线, 才能抓住知识的精华和内在的联系, 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因此,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利用针对性的训练, 让学生学会按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把章与章、节与节联系起来, 理顺各个环节的因果关系, 并学会将分布在教材中不同地方的同类知识归纳在一起。这样便有利于学生查缺补漏, 掌握学科内容的来龙去脉, 再复杂的内容也能在头脑中融会贯通。
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将学科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并在实践中再总结知识。因此, 仅仅依靠教材的内容是很难真正实现其德育功能的。教师要通过自己对社会的敏锐的观察能力, 指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形成构想, 通过归纳、演绎、推理等综合分析法, 认识由表及里, 去伪存真, 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答疑惑, 并能联系自身的情况, 提出行动方案。例如, 在学习九年级科教版“人大代表”这一内容时, 学生的知识不能只局限于对人大代表的作用、工作方式、基本素质的认识, 在学生明白做议案是人大代表参政议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后, 要引导学生积极从根源上对学校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 并提出解决方案, 形成议案。这样, 学生学会利用思想品德学科的思维方法去思考现实问题, 其知识才会在现实中得到升华。
四、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践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为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基础。现在的高中生对当今社会发展的认识相当肤浅, 因此思想政治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这不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措施, 也是学生深刻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民意的重要途径。
社会实践的基本特征是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直接观察、体验, 认识社会本质, 获得生活知识, 培养实践能力。它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如果我们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不但可以巩固学生在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 而且还可以增长学生的才干, 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 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 使之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当然, 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时, 要控制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 消除不良社会因素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可以进行如下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社区进行走访、调查,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性的劳动,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品质;聘请校外辅导员, 加强社会法制教育, 要求学生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组织小型的春游等活动, 让学生负重步行, 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
新课改条件下培养政治学科能力 篇11
【关键词】学科能力 思维能力 阅读能力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开始进行新课程改革,而我省2009年也迎来了课改以后的第一年高考,许多学生做新课标试卷的感觉就是:背过的东西派不上用场,不知道如何使用,认为白背了。这种现象是正常的。新课程高考强调的一个命题理念是:要以问题为中心,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政治学科意识,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正确的政治认识和判断能力。所以仅凭死记硬背是解决不了新课标试卷中的问题的。
新形势下的高考,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学科能力,用特定的政治思维和政治方法来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试卷中的新材料、新角度的试题,又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能力
学生政治思维能力包括:政治的分析和解释能力;政治问题的分析和做出决定的能力;政治的领悟能力;政治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我们的政治教学将起到重要作用。
我们如何应对呢?首先,依据自己的理解将教材与材料中涉及的相关因素结合在一起。分析材料时,理清材料中所反映的内容,紧密联系课本知识,要紧贴教材,答出自己所熟悉的课本内容。其次,运用发散思维启发学生,发散思维不等于漫无边际的回答,并非是脱离课本知识。问题作答时通过一个角度与现实相联系,优先考虑与基础知识联系最密切的内容写入答案。回答时我们应该直接切中要点。如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关于民生问题,:首先回答我国的国体,其次答政府的性质、宗旨、原则、职能等问题。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是提高学生政治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教学中老师有针对性的提问、学生回答、解决问题,使学生不由自主地思考问题,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这就要求老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讨论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政治思维的培养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了政治学科的思维方法,才算最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政治思维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课堂讨论,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通过开展讨论,学生不仅谈论对问题的理解,而且阐述自己所以这样认识的理由和依据。通过讨论,可以活跃思维,相互启发,集思广益。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获得新知识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可以说就是对所给的文献、图片、专家链接等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的能力,从中感悟政治教学的相关性,通过阅读能力的提高,既能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二者达到互相促进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介绍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从阅读中寻找答案。(2)指出阅读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讲解阅读过程中学生不够明确的概念。(3)设计一些旨在提高能力的问题,帮助他们通过阅读去进行思维、分析、判断、提高阅读能力。(4)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单纯地按课本顺序看书,提高到从各个角度看;从课本的浅表知识上升到能够归纳总结知识框架,以便于理解记忆。
引导学生采用层次阅读式学习政治,在学习政治课本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采用层次阅读法学习。所谓“层次”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政治课的学习内容从粗到细,从大阶段到小阶段不断分割的层次;另一是把政治的全貌所包含的内容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的分割,一直到每一个知识点。
读书离不开思考,而疑问不仅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对没有阅读障碍的政治教材,阅读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从无疑处求疑。通过求疑,对政治知识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拓展,也培养了分析、论证等思维能力。
在新课改的指引下,政治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每位政治教师转变观念,勇于改革教学方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
阅读能力训练的另一个渠道是课外的习题训练。适当的、高质量的练习题能够起到巩固知识、弥补阅读缺漏、培养阅读能力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科学设计习题,通过练习、考查、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利用复习课培养阅读能力。复习课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和深化认识,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复习课决不是简单的重复。而应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对知识进行梳理、编排。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培养运用结构阅读法、层次阅读法进行复习的能力。比较有效的做法是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知识结构表格,理顺政治知识的纵横联系与层次关系。通过动手找出知识联系,有助于深化理解课文,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在经历了新课改高考后,在高三复习中教师还应该特别研究高考说明,仔细分析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因为它可以增加考试透明度,指导高考测试方向,而示范题型中涉及的新情景、新设问则表现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如果师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的话,在一定程度上就能把握了高考的方向,对高考将起到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做到精选试题,精练精讲,让学生学以致用。进行新题讲授时,找到与旧知识的结合点,在学生熟悉旧知识的基础上,挑选相应的高考真题、模拟题让学生定时定量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解决、分析新问题的能力。
政治能力 篇12
一、转变教学理念, 营造教学氛围, 全程把握政治教学的内涵。
1. 注重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用政治学科的人文思想、情感体验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喜欢政治, 乐于学习, 提高兴趣, 活跃思维, 融洽师生感情, 活跃课堂气氛, 启迪学生智慧, 提高教学质量,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政治、增长学识、掌握知识, 激发主动性, 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2. 注重造浓教学氛围。
政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生活、做人、处事等。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创设生动活泼情境, 注重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 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使他们在政治学习中“剖析善恶、识别美丑、明辨是非”,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习惯。如, 我在教学《和父母平等沟通》一课时,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 讲述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关心、关怀、关切的事例, 通过繁琐的小事体会, 感悟“爱”的真诚、“爱”的崇高、“爱”的伟大, 让学生学会用爱心与父母进行沟通、交流, 感知家庭生活的真、善、美。
3. 注重体现学科魅力。
初中政治集“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内容于一体。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认知能力,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体会成长。教学中, 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解读、分析、整合、驾驭”的能力, 根据教学需求, 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精选巧用、灵活处理, 开发与教材相关的教学资源, 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重组, 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不断增强政治学科的魅力。
二、改变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模式, 全力提高政治教学的效率。
1. 优化政治教育方法。
教师要充分尊重、理解、平等对待学生, 主动与学生探讨交流,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把现代化教学方式运用于政治教学, 把学生带入政治情境之中, 通过情感创造、渲染传达, 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知识。如, 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让全体同学一起讨论解决问题, 并从课本知识中寻求解决的办法。
2. 鼓励学生合作探究。
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凸显学生的能力素质, 彰显学生的个性特点,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经验、提高能力。我在教学中通过组织竞赛、分组辩论、社会调查等方法组织教学活动, 注重问题情境创设, 设计的问题面向多数学生既有一定的深度, 又有一定的难度, 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 一起探究、一起分析、一起解决, 有所收获, 有所发展。
3. 利用电教媒体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 现代教学媒体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之中, 使教学化静为动、内容丰富、生动形象, 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有效增强教学效果。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把动画、图像、音乐融合起来, 图文并茂, 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 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如, 我在讲解《在承担责任中成长》一课时, 先组织学生观看“责任胜于能力”视频录像, 然后为学生讲解“责任胜于能力, 责任在于担当”、“弱者逃避责任, 强者承担责任”的道理,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勇于扛起责任。
三、拓展教学内容, 拓宽教学渠道, 全面放大政治教学的效用。
1. 整合政治教学资源。
教师要树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观念, 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积极创造和利用各种资源, 整合教材内容, 挖掘教材情趣因素, 发挥课本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 做到内容活动化, 活动内容化。让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让探究性学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培养实践能力, 联系生活体验, 不断增强教学效果。
2. 拓宽政治教学渠道。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合理想象, 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 设计讨论、抢答、小品、辩论、音乐等教学活动, 将课本内容与组织活动融为一体,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在活动中体验,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完成学习任务。我在教学中, 善于将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政治抽象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 引进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材料、新观点、新问题, 引进社会生活中的轶闻趣事, 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 用新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放大政治教学效用。
在政治教学中, 教师要言传身教, 用自己的行为引导和影响每一个学生, 让学生从身边的事例中了解掌握政治知识、培养关注时事政治的意识, 给学生创造一个表达思想、锻炼语言能力的平台。我在教学《爱在屋檐下》一课时,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 通过努力找答案, 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深入讲解, 把握与父母的沟通交流要领, 换位思考, 使学生懂得“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等道理, 不断扩大知识面, 提高综合素质。
摘要:在初中政治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创设生动情境、优化教学方法, 用生动活泼、充满情趣的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催生学生的学习情感, 让学生愿学、想学、爱学、乐学,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在“宽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中, 学习新知识、获得新体验、掌握新本领。
【政治能力】推荐阅读:
思想政治工作能力11-02
思想政治工作能力11-05
对学生政治思维能力的培养07-25
如何提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09-11
论思想政治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09-12
新课标下初中生政治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05-18
科学政治与政治科学07-25
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06-17
政治套娃政治解读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