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素质课

2024-10-12

文化素质课(共8篇)

文化素质课 篇1

1 素质教育中的“素质”

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人在先天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并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被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等。

素质教育的素质也可以依照其表达方式分为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内在素质又分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外在素质可以大致描述为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以及所取得的成就等。

素质教育中主要侧重于人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主要包括:创造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培养、社会公德教育培养、世界观教育培养、人生观教育培养、终生学习教育培养和审美观念与能力培养等。素质教育有全体性、普遍性、发展性、全面性等特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先后提出了加强双基教育、智能教育、非智力因素、教书育人、成功教育、快乐教育、和谐教育的口号,大多是在学校教学层面上解决问题,回归到素质教育问题上来,才真正接触到我国教育问题的要害。

在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初始阶段,全国上下的教育工作者们可谓信心满满,都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很多以学校、学科、课程等为单位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实验活动。然而好景不长,起初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实施运动却悄无声息地从人们视线里“消失”了。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素质教育的规范化,对素质教育参与双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评价体系依然是旧的应试教育(成绩和升学率等)体系,课程评价陷入混乱。

2 武术与素质教育

2.1 武术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最佳课程选择

武术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最佳课程选择,因为武术在诸多课程和项目中有着其它课程或项目不可替代的优势和特点。武术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民族传统文化在身体方面的优秀代表形式。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出现,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条件的影响,自然将人类社会的一些文化形态、人文风俗、科技和审美等融入其中,形成了涵盖传统哲学、传统医学、兵学、美学、伦理学、社会学等诸多传统学科的一个文化载体。例如,内家拳的拳理大都根植于《易经》《道德经》以及五行八卦说等著作或学说,有很深的传统文化根基。从修为目的上可以将武术的锻炼内容分为武德和武艺,不仅能提高个人修为和道德素养,也能增强人的身体素质和生存能力;武术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等多种演练方式;现在武术从功能上可以分为搏击武术、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和表演武术等;从有无练习器械可以分为拳术练习和器械练习,器械又分为长器械、短器械、软器械和暗器,拳术又可分为武术套路和散打等;武术对季节、练习场地、器械等要求不高,拳谚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拳打卧牛之地”之说;武术有刚猛有力、窜蹦跳跃的拳术适合年轻人练,也有动作缓慢、轻柔的拳术适合中老年人练习;武术的表现既能和书法、音乐相结合,也能和节奏劲爆的街舞结合共同表演……

武术形式各异、内容繁多、包罗万象几乎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不同方面,能从思想道德到人的肢体,从内到外对习练者进行一场洗礼,能满足不同教育需求的人进行教育活动,是现代素质教育内容的不二之选。

2.2 武术为素质教育提供的先天条件

2.2.1 形态能力教育

(1)身体素质的培养:自古以来武术就是我中华民族强身健体、锻炼体魄的首选项目。它不仅能增强人的力量、耐力、灵敏、爆发力、协调性、柔韧性等素质,还能锻炼筋骨,增强内部器官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它对人的锻炼是全面的,是影响深远的。(2)创造力培养:通过一个阶段的武术学习,在掌握一些基本动作或一些拳法的基础上,习练者可以根据动作的路线、结构及生理、解剖学特征对某些动作进行创编。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来形成自己的打法或“绝招”。

2.2.2 行为表现教育

(1)行为控制力培养:在武术习练中,特别是技击类项目(如,散打、短兵、摔跤、防身术等)练习或交流中,讲究“点到为止”,很注重锻炼人对动作的控制能力,使人能“收放自如”。武术锻炼人的行为控制力还表现在在某种场景下对自我脾气的控制。现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严重不平衡,造成了很多不和谐的现象产生。习武之人具备一定的攻击性,稍有不慎很容易使矛盾激化,所以自我行为的控制能力也一直是历代习武者必不可少的锻炼内容。(2)社会公德教育:拳谚云“未曾习武先习德”。武术教育将习武者的道德教育看作是第一位的培养内容。大到“国家大义”,小到个人修为,“除暴安良”“见义勇为”“扶弱济贫”是自古以来武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武术教育界又升华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把最初传统的天人合一的习武方式,逐步又增加了社会融入性的内容。形成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个体的外与内”的新的天人合一观点,将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公德教育(人融入社会、遵守和维护社会秩序、人与人和谐相处)看作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礼让、谦卑、互敬、公义等都是武术教育中社会公德教育的体现。

2.2.3 思想意识教育

(1)世界观教育:世界观教育是武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身体的教育在英文翻译为“Physical Education”,而“Physical”在英文中就是“物质”的意思。这也从一个侧面向人们说明了一个观点,就是体育的物质性。物质决定意识,这也是众多的体育人不辞辛苦进行训练的理论基础。“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功夫”等这些拳谚和名词都是武术教育物质性的最有利的支持。武术教育还会让人客观地去认识世界形形色色的事物。近年来,“太极闫大师”的功夫可谓风靡全国,也只有经历过武术教育的人才会看破骗局阐述事实,还原真相。通过武术教育,也会让学习者对文学作品中的武术、生活中的武术以及擂台上的武术有更客观的理解和认识。武术的教育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世界观教育过程。(2)人生观教育:武术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生观教育的过程。因为武术教育过程是一个武德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克服障碍的过程,需要练习者能正确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突破自我。武术教育过程中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稳步发展,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会“走火入魔”。在武术教育的过程也是树立目标、增强信心、调整心态、勇于奋斗的过程,会给练习者指明方向,化解积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增强生活自信心。打靶、打沙袋是武术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也是近年来在心理治疗方面常用的一个方法。事实证明,武术教育的过程可以帮助人们改善心境,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有好处的。(3)劳动观念教育:中国受儒家思想影响颇深,两千年来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鄙视身体劳动的恶习。武术教育本质上讲是人身体教育的一种,它的教育过程就是一个纠正思想陋习的过程。武术教育由于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同,可以教授人们正确看待身体的发展和锻炼,树立不怕苦、不怕累的吃苦耐劳的以苦为乐的思想,使人们正视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4)终生学习教育: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健康已经成为了人们最宝贵的财富。“活到老学到老”“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不怕千招熟就怕一招精”以及“一日不练,手脚生慢;两日不练,功夫减半;三日不练,成了门外汉”等这些拳谚不仅说明了武术教育讲究持久性,还突出了武术教育讲究精益求精的深入性。有明确目标,有坚忍不拔、不怕苦累的意志,也有恒其一生的决心和毅力,这正是武术教育终身性的一个重要体现。

3 武术课素质教育实践

3.1 武术素质教育实践规划

出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角度考虑,武术素质教育实践过程做了如下规划,以期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成长和锻炼。

3.1.1 课程规划

(1)教育目的:用武术教育作为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践武术课程素质教育模式。(2)教学内容:用武术理论、武德思想来做理论指导,用套路、散打、技击、表演、健身气功等各种武术形式来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将学习内容大致定位技术学习、特定场景学习、武德及武术理论学习、健身与健康理论学习、武术手工课、讨论分析课和民族传统文化课等。以武德和手工课更具有代表性。武德教育可以通过武林故事或者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来引入,正确引导学生使其明善恶、顾大局、识大体、做好人、行善事,可以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产生积极的影响;武术手工课上可以用身边闲置的物品制作一些武术相关器械,比如用PVC管制作弓,用竹子制作箭。既丰富了课堂又能带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一举兼得。(3)确定教学主体:教学中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尊重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活跃的气氛,但不放任其过渡的自由。(4)教学原则: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促进运动技能不断提高原则、提高运动认知和传承运动文化原则、在集体活动中进行集体教育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安全运动和安全教育原则。(5)教学方法:根据课堂和教学内容,有选择地在课堂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6)教学计划:在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由于课堂的临变性和学生意识的转移,课堂内容存在一定的变化。所以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教学内容要留出一定空间,教学方法尽量灵活,提前制定预案。(7)教学组织与管理:强调纪律,让学生明确这种自主性的范围,杜绝放任现象;灵活、科学地处理“导学、讨论、点播、练习”四个环节。(8)课程评价:评价原则是灵活、多变、客观又不死板,多角度地尽量全面地去评价学生学习成绩。

3.1.2 班级规划

采用小班教学,控制人数以便于在能增加和学生的接触时间,进而增加对学生的了解,看到学生的进步和不足,便于因材施教。

3.2 武术素质教育实践过程

通过课程开展的时间顺序,我们把整个武术素质教育实践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和评价过程。

3.2.1 课前实践

(1)班级规模控制:为了能更好地和学生交流、增进了解,在授课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在武术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将班级控制在了15人左右。如果班级人数太多了,充其量和学生之间是认识或者很熟悉罢了,了解深度受限;如果班级人太少了不适合学校现行规章制度,不符合学校校情;将班级人数控制在15人左右,既能很快认识、了解、熟悉学生,也能有精力在课堂中尊重学生发挥个性思维,能最大限度地因材施教。(2)交流途径:除了班级上课有限的时间以外,还设立了微信群,对个人生活、思想、学习、感情等各方面问题进行交流。这种交流方式有很多时候虽然都在讨论与武术课无关的事,但可以通过语言交流来深入了解学生,并引导学生的思想向好的方向发展或者为他们解除一些思想困扰,为他们坚定学习、生活的信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到促进作用。(3)学生选课控制:为了更快、更好地进入课程状态,我们在选课过程中对选课的学生进行分类。选择那些真心热爱武术或有一定武术功底的学生编成了一个班级,将积极性不是很高的学生变成了一个班级。这样便于课程的控制,不至于上课过程中思维分散太多,减轻了上课压力。(4)课堂形式:在课堂形式上,采取了传统教学方式和分散教学相结合的形式。保留了传统课堂礼仪、道德的内容,但在教学中给予了学生更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形式更自由、气氛更活跃。这种课堂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借鉴了英语外教的户外课堂形式。上课时间上,只有每周几次课,上课时间不固定。这样可以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地创造一定场景,进行灵活教学。(5)课前教师的准备:这种教学形式更加自由、活泼,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看似有点“散”。课程的成功与否最关键的在于教师的个人能力。教师的知识量以及对课堂的掌控能力都直接影响到了课程的成功与否。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一定要先进行“充电”,对于教育理论和素质教育的理解程度;对课堂所能涉及的武术、教育、生理、心理、解剖等各个学科的知识要有大致的掌握;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情况要有预案。在整个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的备课阶段是最苦、最累的,是课程的中心环节,毕竟“手里有粮”才能做到“心里不慌”。

3.2.2 课上实践

(1)充分备课,采用课堂内容与课堂外内容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好总体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固定性和课堂学习的灵活性。(2)科学制定课堂教学过程,保证学生上课过程的运动量处于科学范围内。(3)深入学生,融入到课堂中去,从多种途径的了解学生、接触学生,力求准确把握学生的状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过程。(4)准备更多、更充分的教学器械和器材,以便灵活、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到灵活教学。(5)将思想(人生观、世界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心理(心理疏导、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融入性、)、身体(生理、医学、解剖)、社会等知识融入到课堂中去,借助身边的实际案例来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传授。

3.2.3 课后和评价实践

(1)增加课外活动参与量,增加教师和学生接触机会。(2)课程开始之初,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测试并记录结果,然后在学习过程中或者学期末来检验学生的相关内容的学习效果,作为期末成绩的重要参考方面。(3)每个阶段课程结束(每节课、每周或者每学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进步对学生进行评价,作为最后成绩的重要参考方面。(4)平时分、表现分、运动能力分、思想道德分、素质提高分等等都可参与到最后学生成绩的评定,没有必要硬性固定哪方面占多少分,要多看学生的长处和进步,但思想道德方面有一票否决权。(5)加强教师的自我学习和培训,尽量使教师在期末评定过程中保持公平、公正、公开。有必要的话,期末评定可以采用多个评委一起打分取平均分的形式。

3.3 武术素质教育实践结果

3.3.1 成功方面

(1)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好,知识传授量大;(2)集体凝聚力更强。彼此关系更亲密、团结、长久、友爱、互助;(3)学生成长迅速。学生得到的锻炼机会更多、锻炼面更广,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思维更活跃,知识掌握更稳固。学生的正能量导向性(思想性)、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知识应用能力、自我辅导能力、体质可持续发展能力、竞争意识和社会耐受力也得到大幅提高;(4)教师个人能力得到提高。教学方法应用更加灵活,业务能力和知识面有很大提高。(5)课堂影响力持久。通过三个学期的课堂实践以及和学生的接触,发现真正对学生施加的影响和教育是在课程结束之后。(6)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热爱、参与程度明显提高,享受到了运动的快乐,课余时间主动参与性增加,为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奠定基础。

3.3.2 不足的方面

(1)教师的知识量常常跟不上学生的思维,常常陷入被动。(2)班级成立之初课程开始的时候,在让学生尽快了解并执行“游戏规则”时走了弯路。没能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灵活处理一些突发事情。(3)有时对于刚刚进入课程角色的学生,做出违反“游戏规则”事情的处理方式过于严格,不够灵活。(4)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场景、器械等方面准备不足,有时候满足不了教学需要。(5)虽然课堂在努力地打造一种教学方式,可走出课堂后其它学科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受干扰程度大。(6)虽然增加了上课次数或者出操时间,中间还有通讯工具,但参与实践的班级数量设置略多,相对投入时间不足。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不是对立的

我们摒弃“应试教育”决不是要摒弃考试。相反,素质教育更重视考试,更重视改进考试和完善教育评价制度。我们否定“应试教育”,反对片面追求高分和升学率,并不等于反对考试成绩好、升学率高的示范学校。升学率高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升学率高的学校,不一定完全实施素质教育,其真正的综合教育质量可能高,也可能一般。而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升学率一般并不比同类可比性学校低。素质教育并不是要求或鼓励不及格。相反,实施素质教育必将硕果累累,高的升学率仅是其中之一。

4.1.2 现行教育体制和素质教育是有矛盾的

现行教育体制最终追求的是成绩和程式化。

综合评价一个班的优良很难,就像本课题的实践一样,劳神、费力,对教师的责任心和个人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课程评价过程中变量太多、受影响太大,要想做出一个令绝大多数人都满意的结论只有落结在评价结果的量化上。如果把握不好操作过程的量化阶段,很容易回到“应试”课堂的原点。对成绩的追求将会成为核心。那样,素质教育就会宣告失败。

在国内现行教育体质中,课堂教学是严肃的甚至有时候是刻板的。教学过程必须严格按照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计划来进行,老师必须有老师“样”,课堂必须有课堂“样”,条条框框太多,束缚了课堂的灵活性。给人的感觉就像回到了“八股”时代。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教学监督部门。往往在检查到一些老师不按教学进度进行的时候就会提出异议,往往是否定的结论。从这点来看,许多英语外教的课都是不合格的,许多外教都是不称职的。在我们看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明确教育目的和教育方向,知道某一阶段的教学任务,在教学实施中赋予课堂更多的灵活性是很有必要的。

4.1.3 现行教学改革方向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每个时代根据教育目的和时代特点的不同,都会进行一定的教育、教学改革。这种教育改革一般都是“调整性”的,这并没有错。错的是在一次次的调整中会导致整个改革的方向和社会发展、时代需要产生方向偏离。以汽车工业为例,从蒸汽汽车到燃油汽车再到现在的电动汽车,每一次变革表面上就是动力中枢的改革,辅之以一些时代性的功能上的小的“变动”,只看到这种改革的进步,却无人考察是否最具科学性。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搞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核心在于电能的储备和转换装置,对于整车的设计是否合理却很少人能在意。特斯拉的问世让人们明白了很多道理。特斯拉的整车设计是一套新的从无到有的几近全面的设计理念和改革创新,底盘、发动机、变速箱怎么搭更合适,发动机的位置在哪更科学,怎么设计更人性化是设计者们思考的问题。而环顾其它一些电动汽车品牌,无非就是将汽油机或柴油机换成了电动机,将邮箱换成了电瓶而已,除此之外的其它设计或想法就不是很多了。这种调整式的更换与其说是“改革”还不如说是调整更符合。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的体现就更客观了。

4.1.4 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

纵观我国自建国至今所推行体育制度和改革,由最初“劳卫制”、“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奥运争光计划”、“全民健身计划”到“培养社会人的体育教育”,每一步都伴随着我国时代的发展,都有时代的印记,也都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也促进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从体育教学形式上来看,从普修到选修,再到后来的俱乐部形式,无非都是继承了建国初期所引进的苏联体育模式,都是以运动项目来划分体育课堂内容,完成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这种培养方式类似于流水线作业,便于项目的开展和普及,也便于学生的学习和锻炼。但时代发展至今,已出现偏离时代方向的端倪。现代社会我国对体育的总体目标是健康教育,无论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都是时代所需要体育教育来完成的。体育教育核心是身体的教育,对于社会融入性和培养社会的人的总体要求,无论从课程设计和项目选择上都是存在出入的。

现今社会,人们需要的是健康教育,而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体育教育。健康教育包含的内容要更广泛、更科学、更全面。体育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不可等同。健康教育包含更广,不仅包含有体育锻炼的内容,也包含了饮食、生活规律、人体科学、人与社会等诸多内容。体育教育虽然有以上部分的教育内容,却无法满足当今人们对健康教育的需求。

我们认为,将体育教育变革为健康教育更符合时代的要求。打破以往单纯以运动形式来划分的单一模式,采取以学生的价值取向为核心的健康教育模式,在课堂上有选择地选取不同的运动内容或教育方式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很有必要。

4.2 改革建议

(1)集全校能力,集合专业人员对课程改革的理论形成力和课程实践指导能力进行研究,使之形成理论体系,以指导今后的教学改革与实践。(2)素质教育不是某个教育阶段,而是前后联系的一个教育过程。学校应扩大素质教育范围,使素质教育形成一个整体性的教育实体。(3)增强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学习。(4)加大对素质教育的深入研究,探索全校性的、可以大规模推广的教育制度和体系。(5)整合教育资源,对学校的素质教育做全面的规划和统筹。(6)加大教育投入。(7)增加教师教育积极性和自主性。(8)完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程大力.武术与宗法传统[J].体育文化导刊,1990(6):33-35.

[2]辛治国.武术的传播“容量”对其国际化传播影响的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11(5):607-608.

[3]虞定海,郭玉成,李守培.武术国际传播研究综述[J].体育文化导刊,2011(02):87-89.

[4]辛治国.武术商业化开发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3(8):149-151.

[5]辛治国.从武术和跆拳道的对比看武术的国际化传播[J].搏击·武术科学,2011(7):10-11.

[6]辛治国.武术在我国转型时期发展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4(9):71-74.

[7]王林.武术国际化传播的媒介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8(01):26-38.

[8]辛治国.竞技武术和NBA篮球的对比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26-28.

文化素质课 篇2

一、什么叫素质

素质就是指一个人的品质、文化、道德修养、礼貌以及对待事物发展变化的心理综合表现。

1、文化素质:言行举止、文化水平、道德修养:

2、心理素质:信心、勇气、毅力;

3、精神素质:穿着打扮、风貌、礼仪:

讲注:当今社会对选拔人才,使用人才的一种看法是,不看学历看能力,不看背景看业绩,不看年龄看素质。

(1)文化,就是一个人的学历不能代表他的文化素质,也许他的演讲与口才方面的水

平,还没有一个低学历、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好呢。也就是讲一个人的文化素质,不但要表现在专业文化水平上,还应该表现在实际运用中去。

(2)心理,就是讲一个人能够认可并以全身心的热情去投入到自己所选择的行业,以

自信和勇气坦然面对挫折与失败,也有毅力去迎接面向自己的漫长的成功之路。

(3)精神,一个人成功并不代表他非得穿什么名牌,只要自己穿着整洁,走起路来精

神抖擞,旁人一定会讲,看这个人走路挺有精神的,他肯定是干大事业的,打扮方面也不要过分打扮,扭捏作态,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可轻佻,不可不检点,要做到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

二、什么叫信心及信心的作用

信心就是指一个人在人际交往和事物出来过程中队自身能力的自我信赖程度,你觉得 你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你就去做有价值的事,你就会成为有价值的人:一个人内心的自信才是真正的自信;信心是激发人进取的勇气;只有相信自己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自身的潜能;每个人的素质决定了他成功率的高低,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它是人走向成功的第一要素。

讲注:所谓的自信就是一个人的心态问题,自信会使你创造奇迹,如果你能顽强的相信自己,那么你才敢于奋力追求,实现人生的价值,才敢于去干事业,也才会激发自己的潜能。

三、什么叫目标及目标的作用

目标就是一个人为了走向成功而制定的方向。

1、目标能使人产生积极地心态,是努力向上的依据,也是对你的鞭策,可使你看到成功彼岸;

2、目标可使你感受到生存的意义和自身的价值;

3、目标可使你看清使命,产生动力;

4、目标可使你把握重点,分清轻重缓急;

5、目标可是你集中精力,把握现在;

6、目标可使你产生信心、勇气和胆量;

7、目标可使你自我完善,永不止步,直到成功。

讲注;(1)我认为目标就是梦想,要想梦想成真,那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专心致志,虚心好学,不要自以为是,自以为是会是我们误入歧途,只有自己付出了心血和汗水,那么梦想一定会成真,目标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2)目标可以改变我们的生存环境,从而感受到我们的价值,有了目标能使我们

产生动力,实现我们的梦想,但我们也不能好高骛远,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踏踏实实的以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和能正确面对挫折的勇气去实现我们的目标。

四、勇气

勇气就是敢作敢为,是把信心体现在行动中的一种胆识,是人自然地本能:是敢于面对挑战,不被任何困难击垮的一种气概;真正的勇气并没有恐惧,而是不被恐惧所压倒。

讲注:一个人光有自信不行,还要拿出实际行动,为了实现梦想,敢于面对挑战,遇到困难和挫折永不退缩,勇往直前,直到成功。

五、从事这个行业的成功定律

98%的心态+1%的方法和技巧+1%的毅力=100%的成功每个人哦素质决定了他成功率的高低。

讲注:这句话的意思,既然我们大家认可了这个行业,那我们就要干一行爱一行,用全身心的热情来投入到这个行业,要正确运用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多学习,多看《羊皮卷》、《点与面》、《方与圆》提高自我素质,再加上沿着成功人士走过的路,学习他们所用的方法和技巧,再加上勇往直前的毅力,就能100%的成功。

六、什么叫心态

心态就是左右人行为的心理状态,是人心理的控制器。积极地心态能使人走向成功,消极的心态则只能反之。

讲注:我认为,我们所从事的行业,干的就是心态,只有好好调整心态,以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才能使人走向成功。

七、八大心态

1、成就心态:是成功人士的心理支柱,就是敢于立志、敢于梦想的老板心态,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心态。

讲注:就是讲一个人要是想成就一番大事业,首先必须树立成就心态,也就是激发自己成功的欲望,有了欲望才能付诸行动,达到成功的目的。

2、学习心态: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一颗空杯心态。

(1)学习相关产品的专业知识;

(2)学习演讲口才学;

(3)学习公关交际学;

(4)学习心理学;

(5)学习管理学。

讲注:我们干的是老板行业,是推销的行业,只有自己多把产品的专业知识弄懂、悟透,才能把产品更好的推销出去,而我们是在组建体系,它不是几个人单打独斗,而是靠集体的力量,你如果不合旁系、直系搞好关系,你在困难时就得不到别人的帮助,你也不会拥有更多的朋友。

3、付出心态:是征服生存环境的唯一诀窍,重在感情上的付出,而不仅仅是语言和利

益上的付出。

讲注:(1)我们现在的吃住条件,和家里比起来相差太远,这么做就是付出,我们每天顶着烈日出去转体系,来回走这么远的路,淌了多少汗水,这也是付出,我们日常生活

中的自律也是一种付出。

(2)我们关心他人,帮助左旁右系,拿出感情和行动以我们真诚的付出去感化别人,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尊重,而只有你真正的为大家付出了才会得到大家发自内心的敬佩,我坚信一句话,世间自有公道,付出必有回报。

4、宽容心态:是梳理人际关系障碍的润滑剂,是为人的艺术,也是处世的根本,它能反映一个人的道德和涵养。

讲注:我们如果具备宽容心态,说不定又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呢,人都有一个共性,任何人在有过失的时候,最渴望得到宽容和理解,人心都是肉长的,一个人如果预计受到处罚却反而得到了新生感和歉意,便会油然而生地想方设法报答。

5、平常心态:是成功与失败的平衡器,是指一个人在寻找一件事物和自己的人生时所形成的一种成不骄、败不馁、不偏不倚,不懈不满的正常而镇定的心理状态。

讲注:我认为一个人能够掌握和调整好平常心态的人,能展现出自己真诚风采的人,他的事业才能出人意料的取得可喜可贺的成功。

6、乐观心态:是一切成功者的共同性格,乐观心态的人就是在具备平常心态的基础上能坦然地对待挫折和失败的人,他们往往对待任何事物都能持有一种正常的心态。乐观的心态能带来积极地行动,反之则消极。

讲注:乐观心态及时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就是说我们要以一个饱满的精神去迎接每一天,去感染我们周围的朋友,去激励我们的业务员,这样才能是我们的事业里成功越来越近。

7、自律心态:是人格魅力的包装师,他能使人自强而后产生自信。

讲注:自律就是修养,修养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一点一滴培养出来的,而一个人的修养是由内而外的展现出来的,一个人可以装出他很有修养,但内在的修养也

就是品质是装不出来的,时间可以揭开他的伪装。

8、感恩心态:是一条倍增生命价值的心路,是指对自己有过恩惠或帮助过自己的人的人和事物所产生的感情,进而想要报答的心理。

(1)感谢党和政府;

(2)感谢推荐人、业务员和同舟共济的事业伙伴;

(3)最重要的是感谢我们的父母。

讲注:我们中国有句俗话“受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这是一条高尚的道德

标准。

(1)如果没有当今社会的稳定,没有党和国家费尽周折去加入世贸组织,国

家也不会引进连锁销售,我们也没有机会从事这项事业。

(2)没有我们的推荐人,我们没有机会来从事这个新型的事业,就没有一个

改变自我的立足发展的机会,另外没有我们的业务员的努力与我们同舟

共济,共度难关,我们就不会有事业上的成功。

八、从事这个行业的五种人

1、拼命干的人:这种人脚踏实际,做事拼命,对自己所选择的事业抱着一种不成功变成仁的态度,任何困难都难以阻挡。这种人的成功率为100%。

2、努力干的人:这种人对待事业热情、认真,有责任心,确定目标后就会努力去完成,但容易受到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这种人的成功率为80%。

3、好好干的人:这种人错过了好多次机会,好不容易把握一次,决心好好干一回,但缺乏勇气和热忱,没有远见,遇到挫折容易退缩。这种人的成功率为60%。

4、试试干的人:这种人没有事做,抱着试试干的态度,成功当然好,失败也无所谓。这种人的成功率为20%。

5、混日子干的人:这种人没有目标、没有理想、没有抱负、没有追求、没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遇事没有主见,依赖性强,到哪里都是混。这种人的成功率为零。

讲注:我们从事的是老板行业,自己给自己打工,为了怎样的目的,为了自己远大的目标,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要干一行爱一行,以全身心的热情投入到这个行业中去,做到遇到困难和挫折不退缩,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直到成功,有的朋友如果报着试试干和混日子干的思想,哪这人事业肯定干不好的,我坚信一句话:时间自有公道,付出必有回报。如果你不付出,平时做事不认真,不好好去做,怕吃苦,没有目标,没有理想,没有抱负,没有追求,哪肯定干不成功,这些朋友我只有劝他们趁早打包回家,不要在这里耽误时间了。人的思想和行为时两回事,人的思想可以有很大的区别,但他们的行动都是一样的,一定谨记,不要让自己的思想控制你的行动,应该让你的行动去改变你的思想。因为人的思想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无时无刻都在改变,唯有行动才能改变一切,也是你获得成功的唯一行之有效的办法。

只要你有目标,知道你所想要的,采取行动,告诉自己绝不放弃,成功与否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附:从事这个行业不应有的心态

1、忧虑心态:主要是指不能克服来自外界或内部障碍、威胁,而形成的紧张不安甚至恐

惧的精神状态。主要表现为:担心干不好,会失败;担心市场很快会饱和;担心会上当受骗。

2、内疚心态:在没有真正了解连锁销售性质的情况下,对连锁销售所取得的奖金来源有

着错误的认识,进而产生悔恨和自责感。具体表现为:心情郁闷。其实际上是我们辛勤劳动的收获,而不是暴利,更不是欺诈,所以当得则得。

3、怕歧视与偏见的心理:旧中国自古“重农工而轻商贾”的传统,导致人们对我们这个

行业会认为是一个不体面地职业,最多不过挣一点钱而已。所以多数人不敢理直气壮的发展,感觉自己被人轻视而缺乏信心,工作容易半途而废。这种自卑感使许多业务员在心理形成一股强大阻力。而现在已经是新世纪了,我们应该摒除旧观念,勇敢地加入新世纪的潮流。

4、欺骗心理:有些人并不是认为我们这个行业好才加入,而总是想着怎样去骗人,去非

法赚钱,这种想法是极不道德的。要知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从事连锁销售的四大禁忌

1、不能从在经济上的纠纷:金钱人人爱,但人亲财不亲。尤其是亲朋好友之间,在涉

及到钱财的借贷时,往往面子上过不去。我们远在他乡,做什么都需要用钱,因此,最好不要有金钱上的往来,一旦处理不好,就会伤和气,这就必然会影响彼此间的合作关系。

2、不能存在感情上的纠纷:在这个行业中,业务员之间的关系一般会比较密切,尤其

是上下级之间,不要以为大家相处久了就可以有其它超出道德范畴的感情存在。无论何时,都要把握好我们的感情尺度。

3、不要保守意见和经验:在这个行业中,不论是谁都应相互学习、沟通、帮助,应当

切记:我们这个行业是一个经验共享、彼此合作的行业。不要把秘诀和经验当成私有财产,要公开处理,大家分享。要记住:这个行业不存在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情况,有的只是大家的共同进步。

4、不能存在消极的言论:业务员之间传递的应当是积极向上的经验。如果存在消极言

新课标下如何推进素质教育 篇3

一、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课堂效率大有好处,俗话说的好:亲其师,信其道,爱其教。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人格,真诚地爱护每位学生,面向全体,为所有同学负责,做到一视同仁。如果学生喜欢你,把你当作心目中的偶像和学习的榜样,他自然就会认真听你的课,积极完成你所布置的各项任务,成绩自然就会提高。

通过观察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发现,他们由于经常得不到好的成绩,得不到老师的表扬,因此失去学习的信心,丧失学习的兴趣,与老师关系也变得紧张。为此,我们可以从改善学生的不良学习态度入手,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自主学习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实践证明,当学生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就会想学、想做,这样无形中树立了学习的信心,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关系就可得到大大改善,教学质量也会有明显提高。

二、讲究教学策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主动构建带有个性色彩的数学思想体系,引导学生更好地重建认知结构,以形成带有个性特征的数学观念,从而提高学生整体数学素养。而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是主体,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空,充分让主体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决策者、调控者,是评价学生学习的“主导”角色。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决策者,在新的改革形式下,我们要更新观念,讲究策略,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讲究激发兴趣策略。数学课程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强调学生参与,使数学课堂“活起来”。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应“探索、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更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课堂上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手段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努力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以自己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要尽量选择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感兴趣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课堂中,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活动,按照感知规律,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全面有效地向学生传递清晰而有意义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新知识。

讲究诱导思维策略。数学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会学的关键是学会思考,如何思考则要依赖于教师的诱导,善思则得,善诱则通。思是目的,诱是手段,以诱促思,便是素质教育的真谛。要引导学生象深山探宝一样去探求数学的奥秘,使真理的获得成为学生头脑中思维的成果。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媒体,变换信息传输通道,尽可能调动学生的不同感官,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内容特点,层层诱导,启发学生去观察、猜想、分析、证明、应用、总结,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培养思想品质。

讲究思维应变策略。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就要给学生思维以充分的“自由度”,不能以教师的思维束缚学生的思维。明知学生的想法不同,却硬要把学生的思维往老师的思维过程上“拉”,这样扼杀了学生的智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思维,因势利导,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取得好的效果。

讲究应用教学策略。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应用,数学应用的教育更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新教材与老教材最大不同的地方。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编排一些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理论上升到实践,并能被实践所检验,不拘泥于教材内容,从实际出发,与现实生活、社会发展同步,使数学知识在现代生活诸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从而有效的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三、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新课标指出:“让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该理念体现在教学中,就是要把选择权交给学生,减少统一性和刚性,增加选择性和弹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情感差异、认知差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多给学生选择的机会,可以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把自己最闪光的地方展现出来,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素质教育中的面向全体正是面向每个有差异的学生,合格加特长才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别加以引导,单独培养特长,利用数学讲座、研究性学习等不同的第二课堂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提高技能。

有人说,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通用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的教学方法不能是单一的,要有多样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关注、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所以说,无论什么样的学生、用什么方法、态度去对待学习,教师都应该及时的、全面的、多形式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与鼓励。使我们的学生在我们的肯定中变的更加自信、更加进步,对学习更加有兴趣。

挖掘公开课价值提升教师素质 篇4

一、公开课的界定

公开课泛指向他人开放的课堂, 只要有同事、同行、家长、领导或专家等进入课堂听课, 就可称为“公开课”;相对于“家常课”或“常态课”而言, 它特指经过教师特别准备、精心组织的、展示教师设计成果的课堂。按开放的对象来分, 公开课可分为:组内公开课、校内公开课、区级公开课、省市级公开课或全国级的公开课。按开设的目的来分, 公开课可分为:示范型公开课、研究型公开课、竞赛型公开课。

公开课不同于常态课之处在于, 它融合了常态课的诸多优点:由于它需要教师作更精心的准备、反复的打磨、不断的反思, 经历一个走进学生, 熔炼自我的“重生”过程, 所以它比常态课更能在短时间内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由于它是教师烧惯了“家常菜”后推出的“精品大菜”, 所以它比常态课更具有示范作用和研究价值。只要我们能从公开课中领悟到一种新的教学思路或学到一种可行的教学模式, 或是借鉴到一个有效的教学环节, 公开课丰富的价值就得以体现。

二、上公开课——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助推器

每个教师都希望提高自己, 而要提高自己, 除了内驱力外, 还需要一定的外部因素与外部环境给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强大的外部动力, 使教师处于不断地前进、发展和提高的状态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 上公开课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助推器。

1.上课环节有助于提升教师钻研能力

公开课首先要求教师准备比常态课更规范、更优秀的教学设计。这就使教师必须更全面的研究教材、更细致地研究学生, 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将要实现的课堂教学三维目标, 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承前启后的新课导入, 精选紧扣教学内容、贴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案例, 设计符合学生思维水平, 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 准备有助于增强学生体验的教学活动等等。每一个环节的设计无不需要开课老师精雕细琢、严谨求实、精益求精。北京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 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她的文章《在秋天里站成了春天》中就记述了她教公开课《秋天的怀念》时, 仅开头就十易其稿的故事。

公开课还要求执教者对同一教学内容进行实践—改进—再实践, 一般都要经历同课多轮的锻炼。这就使教师较之平常教学更关注课堂上不同学生的不同反应, 关注教师自身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关注教学环节的流畅性, 以期在课堂上熟练地控制教学流程、节奏、高潮, 引领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常态课因为天天要上, 我们来不及, 也没有时间细细琢磨, 肯定没有公开课‘精彩’。好比家常饭, 是一个人、一家人吃的, 自然就少一些讲究。”“公开课因为是上给别的老师看的, 所以执教者 (包括我本人也不例外) 都会花较大的精力去研究教材、设计教法, 尽量上得有新意, 体现新理念。就好比举办宴席, 总得办得好一点, 有时甚至连客人的‘胃口’都要考虑到”。 (江苏省特级教师于永正)

公开课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授课环节深度思考、反复琢磨、集思广益、不断改进。需要反复修改甚至全盘推翻、重起炉灶, 需要揣摩细节以防功亏一篑……公开课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是平时上课无法比拟的, 但公开课的精彩是教师释放出自己的深度潜能绽放的, 是教师最佳状态的反映。教师为此所做的大量充足的准备, 无疑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它给教师带来的专业体验和行为跟进是常态课所无法企及的。

2.集体讨论环节可以突破教师思维定式

公开课在同课多轮的过程中往往离不开教研组的集体讨论, 较常态课多了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 从而为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提升提供了更多的专业支持。一堂校级以上的公开课, 往往都能得到教研组同仁的鼎力支持, 省、市级的公开课更可以得到市、区学科教研员及其他专家的理论指导与经典评课, 这些对开课的老师而言, 是常态课难得的专业资源与提升机遇, 有助于执教者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式, 发现忽视的问题, 从而少犯错误, 少走弯路。

例如, 有一次我在准备《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公开课时, 准备了美国在野党 (反对党) 的大量言论来说明在“卡特里娜”飓风席卷美国新奥尔良时布什政府的救灾不力。同时指出, 反对党的攻击只是为自己上台制造舆论, 并不能体现布什政府的行为是由其阶级本质所决定的, 这样的材料反而容易误导学生, 认为反对党是以民众利益为重的。同事的建议让我茅塞顿开, 决定舍弃这些“丰富”的材料, 避免了教学中一次不必要的失误。

当然, 对同行的建议也不能全盘接收, 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进行取舍整合。不能正确取舍, 反而会失去主见, 以至于思维混乱, 在课堂上遗失自我。

3.反思环节能激发教师自我超越

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 即使是再优秀的教师, 即使在精心准备后, 即使是会聚了集体智慧的公开课, 也有难掩的瑕疵。所以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的成长公式是:“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自我反思既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 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 又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 及时发现新问题, 激发教师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 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

而且, 教师在公开课开设之后, 应进一步把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受到的启迪、成功的经验等提炼成论文、课例研究报告, 或化为教研组研究的课题, 这样就把教学现象归纳成了教学经验, 把教育实践上升成了教育理论, 专业的发展就上了一个新的层面。

一堂成功的公开课要经受反复地打磨, 不断地反思, 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有其独到之效。放眼上海教坛, 公开课锻炼和打造了不少教学尖子, 甚至许多教师在成为“公开课专业户”后, 百炼成钢, 实现“凤凰涅槃”, 成为享誉一方的“名师”。所以说, 公开课是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三、听公开课——拓宽教师业务知识的资源库

听公开课是一种教师相互学习的常见方式, 是对其他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观摩、观察、调研, 是学习同行经验和吸收同行教训的机会, 也是拓宽教师业务知识的资源库。

1.听授课过程可以帮助教师开阔视野

听公开课首先需要“听”和“看”, 我们常常称之为“观摩”。观摩的重点包括:教师的教学思路、情境的创设、提问的设置、对气氛的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除了听、看, 还需要记、思。听课者应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求, 有所侧重地将听、看、记、思的内容有机灵活地结合起来。当看到课堂教学中的相关情景, 自然会联想到自己平时的教学情形, 从他人的成功或者失误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并及时生发基于自身的教学理解, 这实际就是在进行对自己的教学改进。

“二期课改”推进以来, 教师们在各种教研活动中观摩了大量的公开课或是公开课的录像。我们看到了各类教师大放异彩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个性:有的和风细雨, 讲课轻声慢语、娓娓道来;有的构思严谨, 讲课环环紧扣、步步为营;有的粗犷豪放, 讲课跌宕起伏、峰回路转;有的幽默风趣, 课堂气氛融洽、笑语连连……这些各具千秋、富有魅力的教学公开课展示了不同教师的不同风格, 那些规范的教学语言、巧妙的教学设计环节、丰富的教学资源、多彩的课堂活动, 让观课的老师大开眼界, 具有极强的示范性和辐射性。

通过听公开课, 不仅可以避免闭目塞听、孤芳自赏而成为“井底之蛙”, 而且能够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从课堂结构、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板书设计、学生情况、教学效果等各方面, 进行研究、思考、探讨, 并用以反思自己的教学, 进行扬弃、集优、储存, 从而走向创新。

2.听同行评课可以帮助教师开拓思路

在观课之后, 教研活动组织者往往会进一步组织教师和专家进行评课活动, 为授课者和评课者提供交流、切磋的平台。

听课教师中肯的评价、良好的建议如同一面镜子, 可以让授课者更清晰地看到自身存在的优、缺点, 从而更客观地审视自己;同时听课者还会将自己听公开课时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和同行进行探讨, 将各自关注的不同角度的问题、观点在会议上交流或者共享, 实现多元互补, 从而帮助大家较全面地透视公开课, 实现授课教师与听课教师的“双赢”或提高。

而认真聆听专家的点评, 更让我们见识到他们慧眼透视课堂的本领;他们对所观摩的公开课进行客观的、多角度的分析和评价, 带领我们挖掘课堂现象更深层的意义;将课堂中教师展示的优点进行概括和提炼, 帮助我们分析教学设计所展示的教学理念;引领我们思考教学细节所反映的教学问题, 引发大家思考、讨论, 共同探讨解决的方法;指导我们解决教学矛盾的教学策略, 指明教学实践、教学研究的方向。例如上海市政治教研员叶伟良老师在评课时就经常说:“如果我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会这样设计……”通过专家们的示范, 我们发现了另一番天地, 领略了更美的风景, 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3.总结听课心得, 帮助教师把握课改理念的方向

听公开课, 将听后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 进行系统和深刻的分析总结, 才能成为有效的、切合教师实际需要的教学研究行为。

被推出来的公开课一般都被认为是好课, 这种课要么反映了教改探索的成果, 要么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 要么展示出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风格, 等等。通过对这些课的学习和研究, 听课教师可以避免其他教师低层次的盲目重复, 提高教学效率, 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整体的提升,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公开课也是教学变革的先锋, 是教学实践新创举、新尝试展现的载体, 不少新的教学法就是通过公开课得以传播的。当新的教育理念诞生, 通过一节公开课示范出来, 显得直观、生动、实效, 便于理解和接受。上海在“二期”课改实践中通过教师培训、教育网站及各种教研活动中的公开课, 引领广大一线教师领悟了“二期”课改的教学理念, 丰富了教学手段, 逐步使课堂教学凸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本质要求。

公开课的价值就如同沙滩上的贝壳, 如果你只是远远的看着, 就不能发现其内在的财富。只有挖掘它、打开它, 其珍珠般的光芒才能装点你的风采。透过公开课, 我们在吸取他人长处、博采众人智慧的基础上, 将自己的反思和感悟, 自觉地运用到常态课的教学中, 才能使自身素质不断“升值”。

参考文献

[1]潘涌.试论新课程实施中公开课的意义[EB/OL].天津教研网, 2007-08-18.

[2]罗剑虹.公开课制度改革的意义[EB/OL].http://jys.jiashanedu.net.

[3]裴娣娜.在追问中把握公开课的现代意义[N].中国教育报, 2005-10.

素质拓展课心得 篇5

4月,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一个鸟语花香的时段,我们依然在进行着我们素质拓展课程的学习。

记得这一阶段的学习中,项老师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给我们上了一节课,是关于科学与艺术的课程。项老师仍然以其生动形象的语言打动了在场的所有同学。项老师通过自己亲身参加了2007年全国第二届公众科学大赛,并赢得了全国一等奖的好成果,向我们展示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所产生的效果--成功。在比赛的过程中,项老师不断地将自己的作品融入艺术的元素,比如,项老师设计了一个镂空的纸质袋子,这是科学艺术化的具体体现。之后,项老师又以华罗庚与其妻子的事例给我们讲述了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项老师告诉我们,科学与艺术是当今世界最能跨越国界、文化的界限而产生深远影响力的精神创造活动,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在某些方面,这两者有许多相似性,一个是思维规律上的相通,一个是精神气质的相通。科学与艺术应该而且能够结合起来。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将会产生无穷的效力,引领着我们走向成功。

接下来,刘老师教授给我们的课程也让我们受益无穷。我国的文化具有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我们的民族文化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也海纳百川,不断吸收了外来文化,成就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刘老师从简单的概念入手,给我们讲述了文化的基本概念、文化的内涵、文化的特点、文化各个时期的发展等方面,使我们对中国传

统的文化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当刘老师谈到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时,不禁愁露眉梢。刘老师觉得现代社会思想在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有些传统文化已经逐渐地流失了,比如,一些民间的草编技法等因为一直找不到继承人而濒临失传。再比如,韩国申请端午节文化遗产,虽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对,但细想一下,在国家确定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前,有多少人能想起端午--这个曾经被众多世人遗忘许久的名词。应该说,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反省,否则,我们必将有悔恨的一天。刘老师的讲话一针见血,引人深思。因为对于大学生来说,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我们责无旁贷。

然后,唐老师的课,也是让我们“大开了眼界”。唐老师是以领导者的职位退休的,因此,当唐老师给我们讲述领导学课程时,更是轻车熟路。像其他老师一样,唐老师仍然是从领导学的基本概念讲起,给我们讲述领导、领导者等内涵,然后又从领导的科学、领导的艺术、领导的方式、领导者的气质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解说,使我们对领导学有了一个比较基本的认识和理解。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领导学的艺术,唐老师从自身的实际案例出发,给我们讲述了自己在职期间的一些用人的技巧。听完之后,我们不禁为唐老师用人手法的高明而感叹。唐老师的话让我们明白,学会领导的意义重大。我们很可能在将来某一天也充当领导者的角色,因此如何用人,如何领导众人团结在一起,是我们的必修课。

最后的这节课是又金老师给我们上的。金老师长期从事大学生心

理咨询的工作,有着多年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金老师一开始便言简意赅的引入正题,告诉我们大学应该学什么。紧接着,她给我们讲述了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的内涵,并着重强调了心理素质的重要性。之后,金老师便从心理素质的内涵展开,与我们共同探讨了心理素质内涵的各方面。在讲课过程中,金老师告诉我们大学生目前所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比如自杀、自闭等主要是情商的问题。她认为,我们大学生在校园这个“小社会”中生活和学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而一旦问题出现时应及时就医,所以,金老师希望有心理困惑的同学去咨询室咨询。金老师言辞恳切,打动了在场的所有同学,同学们也不时的鼓掌。在课程接近尾声的时候,金老师与我们一同分享了“雁行理论”。金老师给我们讲述了自己的女儿如何巧妙的运用该理论,从而使全队同学通过体育考试的。我们不仅感叹这个十几岁女孩的智慧,更加为金老师有这样的一个女儿而感到高兴。

通用素质课教师课堂执行力探究 篇6

关键词:一体化教改;通用素质;课堂执行力

1 通用素质课程的研究与开发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近几年,职业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新职业不断涌现,一些职业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人才在行业间、部门间的流动不断增多……促使劳动者要想迎接竞争的挑战,就要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的技术,以提高对社会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这种更高的适应能力,不仅仅是通常所说的生产技术或专业知识,而且还包括能够跨岗位、跨职业甚至跨行业的核心能力,正是这种核心能力才使得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具备了可转移性和普遍适应性。

2010年国家首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院校广州工贸技师学院,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实践中,研究开发了通用职业素质课程,在教学资源的开发、师资培养、课程评价等方面已走在前列,值得我们去借鉴学习。随着“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推进,山东交通技师学院自2014年9月试开展通用素质课以来,受到校党委的高度重视,2015年年初专门成立通用素质处,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通用职业核心能力,各院系不同程度地开设通用素质课程。

2 开设通用素质课的经验与教训

通用素质课程作为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其灵活的课堂形式,受到广大学子的欢迎。通用素质教师先后多次举办院级示范课、公开课,学院领导、督导组参与听课评课,促进青年教师的进步,课堂教学方面已累积经验。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些许问题,比如:师资队伍建设、校本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场地的建设以及教师课堂执行力不高等。某种程度上,一些教学任务的实施还流于形式,盲目借鉴,表面上开展的红红火火,却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本题从山东交通技师学院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可以通过哪些策略唤醒学生、激发潜能、维持兴趣,高效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提高教师的课堂执行力。

3 提高通用素质课教师课堂执行力的几个想法

对教育教学而言,执行力可理解为:为达预定教学目标,使学生切实获得的核心能力的高效课堂。即使有再巧妙的教学设计,再生动实用的教学内容,再先进的教学设施,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执行,一切也将归为零。

“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以来,通用素质课教师由讲台上的主角转变成了主导,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增强,成为课堂的主体,课堂场面变得开放、热闹、活泼。然而,教学中我们却发现,课堂教学实效却没很好地达到预期。相反,知识信息碎片化了,学生性情浮躁了,基本技能也不太扎实,差优生“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有些学生则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将自己摆在“旁观者”的位置,根本不参与课堂。所谓的“民主平等”“尊重个性”“团结协作”“鼓励探究”下,没有见到预期场景,却面对越来越“难教”的学生、越来越嘈杂的课堂。这让我们感到茫然,是选择放任自流,还是回到旧的教学模式上的“师道尊严”,都会走向极端。

3.1 抓住关键学生,保证执行的宽度

通过典型学生的关注引导,来影响和带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获得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其一,对“后进生”的关注。“后进生”在课堂上,对教学执行力感受应该说是最弱的,他们自卑心往往较重,学习的主动性也较差,很多时候,把自己摆在“旁观者”的位置——课堂上的一切与他无关。如果教师对这类学生“视而不见”的话,那么课堂的教学执行力势必大打折扣。因此,发掘这个群体的“亮点”,唤起他们对课堂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认同和接纳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是保证课堂执行力宽度的重要一环。其二,对“活跃生”的关注。这类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他们喜欢抢风头、爱表现,见解独特。教师可以及时引导和点拨,共享其思维成果的话,就能较好地把握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活跃全班学生思维,达到教学相长,甚至有意外收获。

3.2 注重细节,提高执行的深入度

“细节决定成败”。但注重细节,却不是让教师事必躬亲,也不要求教师能预见教学中的所有细节,而是要巧妙地结合课堂具体情况,灵活地处理学生思维中的症结,深入挖掘学生潜力,实现职业能力的提升。

3.3 建立课堂常规,增强执行的力度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对技工院校的学生来讲,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常规,能提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配合的默契度,能活跃课堂气氛,能规范学生言行举止,能帮助他们学会倾听、思维、表达。

3.4 备好教学资源,为课堂执行力保驾护航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课堂教学作为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连续性,事前必须准备充分。一个高效的课堂自然离不开完善的教学资源作为保障。所以,关于教师的备课应考虑以下内容。

3.4.1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打仗还需自身硬”,作为通用素质课教师要不断学习充电,可以多浏览网络、书籍,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创新教学方法,学习微课、慕课等现代教育技术,并灵活运用,提高课堂效率。

3.4.2 教学资源的开发、整合。根据通用职业能力的教学要点,结合专业及学生特点对教材学习任务合理规划。开发校本教材,规范教学设计,调整、完善学生工作页内容。

3.4.3 重视学习成果展示。结合第二课堂,多组织以学习任务为载体的成果展示或比赛,以赛促学,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总之,通用素质课作为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重点,其推广试行之路任重而道远,而重中之重的“课堂执行力”的提高,更不是朝夕之功,还要从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研究,努力贯彻“工学一体化”教学理念,才能打造出优质、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江平.浅谈提高教师建设有效课堂执行力的策略[J].华人时刊(校长),2015(Z1).

[2]李木杰著.通用职业素质课程构建与实施[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

“概论”课实践教学教师素质探析 篇7

关键词:概论,实践教学,教师素质

实践教学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其角色定位是组织者和指导者,起着主导的作用。因为“概论”课实践教学就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以“概论”课内容为依托,通过学生对实际社会的参与和体验,使其主观世界得到感性的再教育和主体能力得以优化的过程[1]。离开了教师的指导,“概论”课实践教学就不可能有效实施,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又以教师素质为依托。教师素质高低是影响“概论”课实践教学是否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目前,在各高校“概论” 课实践教学中,由于教师的综合素质较低,缺乏实践教学能力,使得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出来,教师不能给予学生实践正确的指导,最终导致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教学效果不佳,教学目的没达到,学生也对“概论”课实践教学兴趣不大,评价不高。因此,提高“概论”课教师的实践教学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概论”课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众说纷纭,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概论”课实践教学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认识和分析,理论联系实际, 进一步加深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的理解,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在今天多元化的价值观下,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认识社会,了解国情,锻炼能力。以此为根据在“概论”课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素质。

一、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概论”课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具备的最根本、最重要的素质,是实施好实践教学的前提。江泽民曾说过:“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最重要。”一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通过他的政治立场、方向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体现出来,并对他人产生影响。苏联教育学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个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2]“概论”课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与实际相结合起来,使其在实践中理解理论和锻炼能力。“概论”课教师作为实践教学的“领头羊”,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关乎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思想性的认可,会影响学生信仰,内化主流价值观,是实践教学不偏离主流思想,不脱离“概论”课思想性和政治性的一个保障。因此,教师首先要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才能教育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观并以此观分析问题。虽然各高校 “概论”课实践教学的模式各具特色,但在实践内容上都紧扣时事政治、社会热点。这必然要求“概论”课教师具备了坚定的政治立场,敏锐的政治辨别力,才能在当今利益和价值观多元化的国际国内复杂环境下,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明辨政治问题,正确分析各种时政热点,也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在实践内容上作出更优选择。同时,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才会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二、知识素质

“概论”课教师的知识素质是实践教学有效实施的基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此,需要师者自身具有广博的知识,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还必须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概论”课实践教学不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实践内容涉及广泛,这要求教师只有掌握了精深广博的知识, 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才能指导学生完成实践。

(一)扎实的专业知识

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概论”课教师实施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首先,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必须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以此作为自己知识结构的核心。在实践教学中,“概论”课教师要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现实问题,在实践中找到答案,对国内外社会问题的症结与解决措施自己能提出较高水平的见解。其次,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系统掌握,吃透“概论”课教材。实践教学是“概论”课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与实际相结合,因此,它的实施还应以“概论”课教材为依据。可“概论”课教材内容抽象,来源于党的文件、领导人的著作、 讲话,同时教材并没有明确指明教学的重点、难点,因此,“概论”课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须首先对“概论”教材吃透,理清重难点,实践教学以此作为依据开展。例如,南开大学的实践教学是在提炼出教学重点问题,最终以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统领 “概论”这门课程的重中之重,这两大重要理论问题成为他们开展实践教学的两个平台。在这两大主题下,请学生“讲一个故事,搞一项调查,画一个图表,提一项举措”,教师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3],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就难以统筹整个教材体系,归纳不出重点难点,就会使得实践教学没有主题,变成泛泛而谈或者脱离“概论”课这门课程的性质。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4]。实践教学没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指导,也会缺乏说服力。因此,“概论”课教师只有首先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指导学生更好开展实践。

(二)广博宽厚的相关学科知识

“概论”课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之外,还应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这不仅是从各学科之间互相联系和相互渗透的角度要求教师结构系统化,另外由于“概论”课实践涉及内容的广泛性,也要求教师对各方面知识都有所掌握,这样才能解答学生在实践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例如,“概论”课实践很多高校都鼓励学生深入社会作调查,但很多学生对社会调查一无所知,所以教师应在开展实践活动之前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让学生掌握社会调查是什么,调查什么,怎样做,有哪些调查方法,如何收集资料和进行问卷、访谈调查,调查后的资料如何整理以及如何撰写调查报告。教师在此之前就应掌握并且能够熟练运用社会调查的相关知识,而且对于学生调查的内容教师也应该有充分的了解,正如俗语所说:“学高方可为师,知十乃能教一。”没有广博宽厚的相关学科知识,教师就无法做到融会贯通,不能在宽广的层面指导学生实践。另外,在信息化的今天,学生更追求个性、独立性,由此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根据学生差异,心理特点科学安排实践教学。

三、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是“概论”课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这由教师这一职业角色所决定。实践教学要求教师除了具有一般教学中的表达、管理以及科研能力之外,还应具备更多的能力。

(一)实践能力

传统“概论”课教学模式是以课堂为主,重理论,轻实践,造成了不少教师“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自身社会实践经验不足,缺乏实践能力,无法胜任实践教学工作。实践教学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是一种最直接的考验,因此,“概论”课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重视实践教学,尽可能多地扩大社会接触面,投入社会实践中, 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和实践知识,加深自己对社会实践情况的了解。熟悉社会职业实践,了解企业、政府等单位的工作过程,才能从普遍联系的角度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实践教学任务作为具有教育价值的实践教学主题[5]。

(二)规划设计能力

“概论”课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的、现有资源、学生状况规划设计整个实践教学过程。要规划设计好整个实践过程由几部分和几个环节构成,每一部分细化该怎么做,每个环节具体要做什么、怎么做,都要有详细的规划,形成具体的实施方案。一个详细又具有可行性的实施方案,是实践教学能够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重要保证和依据。例如,北海学院在实施的实践方案中,明确实践内容分理论名篇选读和社会调查两部分,名篇选读部分明确选读范围及要求,社会调查部分向学生提供紧扣教材内容的当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学生调查的主题并明确调查要求。整个实践分为5个环节:确定参与内容———教师分专题指导———开始实施 ——专题范围内部交流———教学班交流。所以,规划设计能力素质是“概论”课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三)组织与指导能力

实践方案转为有效的实际行动,学生须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进行。由于在高校中“概论”课教学普遍都是大班教学,参与人数很多。因此,“概论”课实践教学活动是在群体层面上开展的,以班级为单位或以小组为单位等组织结构形式开展活动。方案能否顺利实施,实践目标是否达成,组织行为能否成为实践目标实现的手段, 关键在于教师这个组织者能否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对所在组织产生认同感,对所进行的活动产生兴趣。与此同时“概论”课实践教学并不是教师组织学生随意在一起玩一玩、乐一乐,目的在于通过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了防止实践活动纯粹娱乐化,杜绝目标偏离,在实践教学整个过程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而就教师个人而言,自身也须具备指导能力,指导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知识和能力。基于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经历还不深的事实,教师在实践准备和实施过程中,要给予他们方法指导,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指导他们从正确的角度进行分析。另外,教师要适时地介入和点评学生实践,引导他们不偏离实践主题和自主教育,在最后的评价与反思阶段,教师要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获得独立探究的能力。

(四)创新能力

江泽民曾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不管是“概论”课还是其他学科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更是如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就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目前在“概论”课实践教学上正是由于教师创新能力的欠缺,使得实践教学低水平雷同现象频繁出现,缺乏特色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因此,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还应具备创新能力,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新方式和新思路。教师要根据实践目标和学生实际水平,开发出既与教学内容相关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实践资源与方式。例如,学生社会调查报告,不应要求学生拘于统一格式,可根据学生专业及特长,鼓励他们以各种形式展现,文字阐释、做图表、绘漫画、制视频等方式都可运用。这样既使得实践多样性,又可增加实践的感染力。

(五)沟通与合作能力

“概论”课实践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和综合性,单靠一个教师很难统筹和完成整个实践教学工作,须教师之间沟通与合作。第一,担任“概论”课教学的教师之间要加强沟通合作,在实践方案设计之前,教师对于实践主题范围的确立、实践活动的安排、实践过程可以出现的问题、实践经验的交流等方面都应相互探讨、沟通、合作。 一个教师的知识、能力、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而“概论”课实践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让一个教师对每方面都掌握和精通,这是很难做到的,所以教师要有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在北海学院“概论”课实践教学社会调查板块上,在向学生公布实践内容前,教师们共同探讨,根据课程内容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确立了民生、大学生就业、环境污染、基层民主四大主题,然后分工合作,一个教师专攻一个主题,负责资料收集,围绕主题进行问题的细化等工作,要熟悉掌握所负责的主题相关的内容,能够解读有关主题的问题。接着,教师把整理好的所负责主题的资料与其他教师交流共享。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是实践教学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第二,教师还应加强与学校相关部门、政府、事业单位、企业、社区、农村等机构的人员交流与合作,这样才能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创设宽松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能力[6]。第三,不仅教师之间须沟通与合作,而且教师还须引导学生加强团队合作。学生一方面由于缺乏社会历练,人际关系处理经验不足,另一方面,独生子女的客观环境造成了很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实践活动则须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因此,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兴趣和实践活动的需要组成团队,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实践活动。

四、人格魅力素质

人格魅力是人内在修养的彰显,它体现在个人的言行举止、风度气质上。教师高尚的人格是提升自身威信和吸引力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各方面积极影响。在实践教学中,教师的人格魅力会无声息地增强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度,因此,人格魅力素质也是“概论”课实践教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文化素质课 篇8

关键词:素质教育;新课标;数学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和新课标对我们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要求。新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落实新课标,实施素质教育,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应成为素质教育的生力军

教师既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动力,又可能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阻力。对于每个教师来说,主要是由他本身素质的高低、人际关系的好坏、思想观念的新旧、认知偏差的程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所以,教师的素质高低也就成了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要积极行动起来,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创新,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实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环境,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这样,教师才能使课堂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成为素质教育的生力军。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内容要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数学课堂生活化, 生活体验数学化,充分发挥“生活数学”潜在的发展性教学功能,让数学教学生活化与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个性特长发展、价值观等关联起来。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在进行“数字编码”教学时,教师出示:“我校给每个学生编学号时,末尾的号码用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如我班是2009年入学的,四年级一班的35号男同学的学号就是0901351。”学生通过自学教师出示的内容,并且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通过自学知道了什么。教师再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学号“0901351”中,“09”表示什么?“01”表示什么?“35”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然后抽学生回答并且让学生认识到:“09”表示2009年入学的学生,“01”表示四年级一班的学生,“35”表示这个学生的学号是35号,“1”表示男生。通过交流,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常识认识到用数字编学号的结构和含义。

最后,教师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到的一些数字编码现象,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字编码载负着的信息。

三、巧妙设置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对学生采取“帮—扶—半扶半放”的方法,在由未知到已知的认识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主动学习才显得有现实性和可行性,教师指导学生用自己认为恰当的方法,探索出规律,打下解决问题的基础。例如,在教学“探索用平行四边形拼出的图形的周长的规律”时,教师先出示平行四边形,并要求学生根据标出的数据算出周长。学生算出一个相邻两边分别为2和4的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后,再用一个相同的平行四边形拼摆在一起,引导学生发现拼出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重点引导用两个平行四边形拼出的大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20而不是24,对于为什么是20而不是24的原因,学生可以有多种理解。学生弄清楚两个平行四边形拼出的图形周长是20后,出示由三个平行四边形拼出的图形,并提出问题:像这样继续拼下去,每次拼出的图形周长有变化吗?有什么变化?是否有规律?学生带着问题,选择教师提供的学具,用自己认为适当的方法进行研究,找出规律后汇报。汇报时,要求学生说清楚用了什么方法,得出了什么结论,必要时教师做补充指导。得出规律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计算拼出图形的周长的方法。由于学生选择的方法不同,理解的角度也会不同,所以算法也是多样的。

四、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才能,让学生学会求知、做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营造一个民主的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只有在这种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和情感才能异常活跃和丰富。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揭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要学的数学知识,教师只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例如,在教学探索找因数的方法时,可以采用三个步骤:(1)完成12的因数。教师说:“我们已知道了3和4是12的因数,你能说说12的因数还有哪些吗?找完没有?”(2)找其他数的因数,找36的因数,总结出方法,并交流讨论以下两个问题:“你是怎么找出一个数的因数的?你怎么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3)让学生多练习,找多个数的因数。(4)拓展延伸,发现规律。通过观察这几个数的所有因数,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讨论、交流,发现规律,找出本节知识的重点,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系统,完成学习任务。

我们要相信学生潜藏着的智慧,只要教师方法得当,引导得当,变学生“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每个学生的创新意识都会得到充分的展示,素质教育就会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开花结果、水到渠成。

上一篇:备份与容灾下一篇:桥式整流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