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监检

2024-10-12

安装监检(通用8篇)

安装监检 篇1

压力管道作为一种承压的特种设备, 广泛用于化工、石油、公用工程等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 压力管道数量在不断增加, 由压力管道引起的特种设备事故也屡有发生, 由于输送可燃介质的压力管道具有其特殊性, 一旦引起事故往往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据不完全统计其事故原因主要是管道安装质量不达标或操作不当, 为减少压力管道产生的安全事故, 把好压力管道的安装质量监督检验不容小觑。本文就近年来在可燃介质压力管道安装监检工作中发现的一些常见问题作简单总结, 供同行参考。

1 设计问题

1.1 引用的标准不准确

在一些设计文件中, 常见将《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 (TSG D0001-2009) 和《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 (GB/T20801-2006) 这两个文件作为设计、施工及验收的依据, 而这两个文件中仅规定了工业金属压力管道设计、制作、安装、检验和安全防护的基本要求, 监检工作中若只依据这两个文件将会对一些特殊的压力管道 (如有毒、可燃介质) 的监督检验项目产生较大的疏漏。压力管道在设计等相关要求上应除上述两个文件外, 较常见的相关设计、施工以及验收规范还应包括《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 (GB50316-2000, 2008版)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 (GB50235-2010)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184-2011)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 (GB50236-2011)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石油化工有毒、可燃介质钢制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H3501-2011) 等。盛装不同介质, 级别不同的管道相对应的规范也不尽相同。

1.2 管道分类、定级不当

工业压力管道分为GC1、GC2、GC3级, 定级描述中字面含义是根据工作压力、毒性程度、是否可燃等综合进行定级。一些设计人员将氧气作为非可燃气体, 在设计压力低于1.0MPa时定为GC3级, 导致施工验收的规范完全按照GC3的进行要求, 相应的降低了质量要求。实际上氧气虽为非可燃气体, 但是《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 (TSG D0001-2009) 中附录A2.4明确指出如何判定是否为可燃介质或视为可燃介质可依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50160-200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以及《危险化学品名录》中的规定进行。依据GB50016-2006中规定, 氧气具有乙类火灾危险性, 可视为乙类可燃气体进行分类, 对于设计压力低于1.0MPa的管道应定为GC2级。

1.3 材料选用不当

近年来监检过程中发现一些氧气管道在安装时采用快开门阀门, 法兰连接部位选用橡胶垫片, 该选材违反了《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 (GB50316-2000, 2008版) 中的规定。原因是在启动时, 因阀门两侧的压力不等造成流速过快, 产生湍流和撞击易产生静电引起爆炸。而橡胶垫片为可燃材料, 在强氧化性物质的作用下容易燃烧, 故不得用于输送强氧化性介质的管道。类似常见问题还有, 如某有机热载体管道设计压力为0.8MPa, 设计温度为300℃, 管道阀门材质为HT200, TSG D0001-2009中规定在采取防止过热、急冷急热、振动以及误操作等安全防护措施时可使用, 但显然违反了GB/T20801的有关规定 (设计温度不大于150℃) 。另外《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 (GB50316-2000, 2008版) 中也明确规定, 对于可燃介质管道应采用钢制阀门。

2 安装问题

2.1 管道布置不合理

由于压力管道使用范围广, 数量较多, 一些安装公司管理、施工质量往往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可燃介质的管道布置太随意, 有的靠近高温管道两侧, 有的紧挨着氧气管道。对于可燃介质管道, 在《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 (GB50316-2000, 2008版) 有着明确的规定:可燃介质管道不应在高温管道两侧相邻布置, 也不应布置在高温管道上方有热影响的位置;可燃介质与氧气管道的平行净距不应小于500mm。交叉净距不应小于250mm;当管道采用焊接连接结构并且无阀门时, 启平行净距可取上述净距的50%。

2.2 采用的弯管不规范

在一些设计图纸中没有明确规定应弯管最小弯曲半径时, 常见安装人员采用长半径 (1.5D) 的弯头有的甚至采用短半径 (1D) 的弯头进行连接。在《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 (GB50316-2000, 2008版) 中规定, 选用对焊端的圆弧弯头时应采用长半径的弯头, 短半径的弯头仅可在布置特殊需要时使用。在《石油化工有毒、可燃介质钢制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H3501-2011) 中规定:对于可燃介质管道设计文件未作说明时, 应采用冷弯或者热弯的弯管, 弯管的最小弯曲半径应为3.5~5.0D。在安装监督检验工作中, 往往会忽视这些要求。

2.3 焊接方法不规范

在现场焊接中, 因为TSG D0001-2009、GB/T20801-2006等未规定必须采用的焊接方法, 因此焊接人员仅采用手工电弧焊完成焊接, 这是不符合SH3501-2011规定的, 也很难保证焊接质量。在SH3501-2011中规定:公称直径等于或者大于500mm管道的对接焊缝, 宜采用单面焊接双面成型的焊接工艺或在焊缝内侧根部进行封底焊;公称直径小于500mm的管道对接焊缝的根部焊道应采用氩弧焊。在对所有焊连接的阀门施焊时, 焊缝的根部焊道应采用氩弧焊。

2.4 未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紧急切断装置作用:当管道破裂或其他原因造成介质泄漏时, 管内介质流速急增, 阀门可立即自行关闭进行紧急止漏, 防止介质大量泄漏, 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因此紧急切断装置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设置, 才能大幅度的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在TSG D0001-2009中有规定:在可燃液化气或可燃压缩气储运和装卸设施重要的气相或者液相管道应当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但是没有明确指出哪些位置需要装设紧急切断装置, 在设计也没有明确指出时, 很多管道施工现场也未设置紧急切断装置。而在GB50160-2008规定:液化烃设备抽出管道应在靠近设备根部设置切断阀。综合考虑TSG D0001-2009和GB50160-2008规定, 在液化石油气储罐及其可燃性液化气体的低温储罐的液体出口处应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监检过程中也经常会疏忽这一点。

2.5 可燃介质排放不规范

对于一些小型企业由于设施不完善, 导致排放管介质直接排入大气, 对于可燃介质在相关规范上是不允许的。GB T20801-2006中规定:可燃介质应排入封闭系统内, 不得直接排入下水道及大气;密度比环境空气大的可燃气体应排入火炬系统, 密度比环境空气小的可燃气体, 在不允许火炬及符合卫生的情况下, 可排入大气。而在TSG D0001-2009规定:可燃介质的管道, 应当在安全阀或者爆破片装置的排出口装设导管, 将排出介质引至集中地点进行妥善安全处理, 不得直接排入大气。综合考虑以上两个标准, TSG D0001-2009要求相对严格, 理应按照TSG D0001-2009的要求执行。

2.6 静电接地设置不合理

在安装过程中有的设计图纸只注明静电接地的要求, 并未注明具体哪些部位应设置静电接地设施, 导致安装单位随意在管道任一部位进行设置接地。GB50160-2008中做出明确规定:对爆炸、火灾危险场所内可能产生静电危险的设备和管道, 均应采取静电接地措施。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可燃固体的管道在下列部位应设静电接地设施。 (1) 进出装置或设施处; (2) 爆炸危险场所的边界; (3) 管道泵及泵入口永久过滤器、缓冲器等。可燃液体、液化烃的装卸栈台和码头的管道、设备、建筑物的金属构件均应做电气连接并接地。每组专设的静电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宜小于100Ω。对于氧气管道的接地电阻应参考《氧气站设计规范》 (GB50030-2013) 中的规定, 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TSG D0001-2009对法兰跨接防静电有如下规定:有静电接地要求的管道, 应当测量各连接接头间的电阻值和管道系统的对地电阻值, 当值超过GB/T20801-2006或者设计文件的规定时, 应当设置跨接导线 (在法兰或者螺纹接头间) 和接地引线;GB/T20801.4-2006规定:有静电接地要求的管道, 各段间应导电良好, 每对法兰或螺纹接头间电阻值大于0.03Ω时, 应设导线跨接;GB50235-2010规定:设计有静电接地要求的管道, 当每对法兰或其他接头间电阻值超过0.03Ω时, 应设导线跨接。因此, 工业管道金属法兰是否跨接, 取决于电阻值, 在可燃介质管道中, 当法兰间电阻值超过0.03Ω时, 应设导线跨接。

3 小结

本文从日常监督检验中发现问题出发, 例举可燃介质压力管道监检中应注意的事项, 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可燃介质压力管道安装中易出现的问题。可燃介质压力管道的安装质量对于今后是否能够安全运行起关键性作用, 设计及安装单位应从提高相关技术人员的水平出发, 加强体系管理严把质量关, 监督检验单位的工作人员也应该在熟悉相关标准的基础上, 严格认真的把好质量关。

摘要:根据近年来笔者在可燃介质压力管道安装监检工作中发现的一些常见问题作分析及总结。

关键词:可燃介质管道,监督检验,标准规范

参考文献

[1]《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 (TSGD0001-2009) .

[2]《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 (GB/T20801-2006) .

[3]《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 (GB50316-2000, 2008版) .

[4]《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 (GB50236-2011) .

[5]《石油化工有毒、可燃介质钢制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H3501-2011) .

安装监检 篇2

一、适用范围

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兆帕(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兆帕升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2兆帕升(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兆帕升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液体的气瓶;氧舱等。

二、提交资料

(一)压力容器安装(组装、修理、改造)质量监督检验时应提交以下资料:

1、压力容器安装(组装、修理、改造)告知回执;

2、压力容器出厂技术资料:

(1)产品质量证明书(对低温度液体[绝热]压力容器、还包括封口真空度、真空夹层泄漏率检验结果、静态蒸发率指标等);

(2)竣工图样;

(3)压力容器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证书;

(4)受压元件重大设计更改资料(如有);

(5)高压容器、第三类中压反应容器和储存容器,应提供强度计算书;

(6)装设安全阀、爆破片装置的压力容器,应提供安全泄放量、安全阀排量和爆破片泄放面积计算书;

(7)进口设备须提供相应《安全性能检测报告》;

3.压力容器安装平面布置图(加油站、LPG站、LPG储存等场站适用); 4.安装(组装)合同;

5.安装(组装)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文件;

6.安装(组装)技术质量管理、作业人员清单及有效证件的复印件;

7.安装(组装)竣工资料及相应的安装质量证明书;

8.其他必需的检验报告和使用登记证书复印件;

(二)修理、改造监督检验应提交以下资料:

1.压力容器修理、改造告知回执;

2.压力容器出厂技术资料:

(1)产品质量证明书(对低温度液体[绝热]压力容器、还包括封口真空度、真空夹层泄漏率检验结果、静态蒸发率指标等);

(2)竣工图样;

(3)压力容器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证书;

(4)受压元件重大设计更改资料(如有);

(5)高压容器、第三类中压反应容器和储存容器,应提供强度计算书;

(6)装设安全阀、爆破片装置的压力容器,应提供安全泄放量、安全阀排量和爆破片泄放面积计算书;

3.修理、改造合同;

4修理、改造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文件;

5.修理、改造技术质量管理、作业人员清单及有效证件的复印件;

6.修理、改造竣工资料及相应的修理质量证明书;

7.其他必需的检验报告(含缺陷检验报告)和使用登记证书复印件;

三、受理申请

1、本所自受理检验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安排现场检验;

2、申请单位经办人持技术资料和其他申报资料到本所业务受理室办理检验申请,本所业务受理人员对技术资料和其他申报资料进行初审,将有关数据录入管理系统,确定检验日期,开具《梅州市行政事业性收费缴款通知单》(无损检测及其他检验费待检验完毕后开具)。

四、交检验费(一)交费时间

申请单位应于受理前缴清有关检验费用。

(二)现金缴款方式

见附件4:检验费缴款流程

五、现场监督检验

(一)压力容器安装监督检验前,安装单位必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压力容器外表面和环境的清理;

2、打开压力容器人孔和检查孔;

3、需要进行检验的表面,应彻底清理干净,母材表面应当露出金属本体。需要进行超声、磁粉、渗透检测的表面其检测区域应当露出金属光泽;

4、需要登高检验的,应搭设脚手架、准备轻便梯等,这些设施必须安全牢固。对离地面 3 米 以上的,须搭设脚手架,且应设置安全护栏;

5、能够转动的或者有可动部件的压力容器,应当锁住开关,固定牢靠;

6、切断与压力容器有关的电源,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检验用照明电不超过 24V,引入容器内的电缆应当绝缘良好,接地可靠;

7、如果需现场射线检测时,应当隔离出透照区,设置警示标志;

8、.安装单位技术质量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应到场配合,协助检验工作,并有专人负责检验现场安全监护。

(二)修理、改造监督检验前,修理、改造单位应当做好以下各项准备工作:

1、修理、改造部位表面必须彻底清理干净,其检测区域应当露出金属光泽;

2、对影响检测修理、改造部位的附设部件或其他物体,应拆除;

3、被检容器必须停止运行,处于停机待检状态。且须打开手孔、检查孔、人孔,并将被检容器内部介质排放、清理干净,用盲板从被检容器的第一道法兰处隔断所有液体、气体或蒸汽的来源,同时设置明显的隔离标志;

4、需要登高检验的,应搭设脚手架、准备轻便梯等,这些设施必须安全牢固。对离地面 3 米 以上的,须搭设脚手架,且应设置安全护栏;

5、高温或低温条件下运行的压力容器,按照操作规程要求缓慢降温或升温,使之达到可以进行检验工作的程度,防止造成损伤;

6、能够转动的或者有可动部件的压力容器,应当锁住开关,固定牢靠;

7、切断与压力容器有关的电源,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检验用照明电不超过 24V,引入容器内的电缆应当绝缘良好,接地可靠;

8、现场射线检测时,应当隔离出透照区,设置警示标志;

9、修理、改造单位技术质量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应到场配合,协助检验工作,并有专人负责检验现场安全监护。

(三)检验结束后,检验人员在现场出具《现场检验结束告知单》,若有一般问题将出具《特种设备监督检验工作联络单》,严重问题将出具《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意见通知书》。

六、整改确认

1、检验人员如现场开具《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意见通知书》,使用单位应在三个工作日内到我所领取《特种设备监督检验工作意见通知书》的第三、四联,并在规定的期限内返回处理结果。

2、安全附件过期未校验,使用单位在领取压力容器检验报告时应提供“安全阀检验报告”或“压力表校验报告”原件和复印件(复印件应签署日期并加盖公章),同时提供《声明书》。

3、压力容器在受压元件存在影响安全运行的缺陷,应由具有压力容器修理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修理,并由修理单位进行修理申报手续的办理。

4、压力容器出厂技术资料不齐全,使用单位应将相关出厂技术资料补齐。

5、压力容器操作人员未持证上岗,应参加培训并取得压力容器操作证后方可操作压力容器。

6、快开门压力容器的安全联锁保护装置失灵,使用单位应对保护装置进行修复,确保其安全联锁联动功能灵敏可靠。

七、办证、取报告

1、本所于检验后10个工作日内出具检验报告;

2、申请单位经办人持(1)《缴款通知单》第二联和《统一票据》第四联(2)安全附件如过期未校验,还应提供“安全阀检验报告”或“压力表校验报告”原件和复印件(复印件应签署日期并加盖公章)及《声明书》到本所业务受理室领取检验报告(证书)及检验资料。

八、不合格处理

安装监检 篇3

关键词:起重机械;监检检验;定期检验;遗留问题;衔接

1.引言

起重机械的监督检验包括起重机械的安装、改造、重大维修,是指起重机械施工过程中,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对施工过程进行的强制性、验证性检验。起重机械监督检验所依据的是TSG Q7016-2008《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维修检验规则》。

起重机械的定期检验,是在起重机械使用单位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和自行检查的基础上,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核准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依据本规则对纳入使用登记的在用起重机械进行的检验。起重机械的定期检验所依据的是TSG Q7015-2008《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

由于起重机械的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所依据的检验规则不同,难免会存在偏差或是误差。2010年12月6日国家质监总局发布了《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的第1号修改单,对一些项目进行了重新的定义。然而到现在已经实施快4年的时间,在定期检验中仍然发现有不合格的情况发生。究其根源,一是原因两者所依据的检验规则不同,二是语言表达不清,这造成检验人员在检验中无法统一标准。

2.起重机械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的衔接问题

在起重机械的定期检验中,笔者发现有些起重机械的不合格项目,并不是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而是在安装完成后就一直存在的,现对所存在的这种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2.1金属结构接地保护存在的缺陷

接地保护是在定期检验发现的最多的一项遗留问题,很多起重机械的接地保护,按照TSG Q7015-2008《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是不合格的,这就是由于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的依据语言表述不清所造成的。

TSG Q7015-2008《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规定:采用整体金属结构做接地干线时,整体金属结构与供电电源保护接地线应当可靠连接。不采用整体金属结构做接地干线时,电气设备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当直接与供电电源保护接地线连接[1]。除此之外,还对金属结构接地的检验要求做出具体的规定。

TSG Q7016-2008《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维修检验规则》对于起重机械的金属结构接地保护,只是要求要具备接地保护功能,并未做过多的表述。这就给起重机械留下了缺陷。

2.2起重机械安全距离所存在的缺陷

在检验中发现,起重机械与周围建筑物、设施、输电线的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其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的内容主要包括:小车架最外端至走台上固定物件的最小距离<0.5m;小车架上的所有部件的最高点到建筑物的最低点的距离<0.5m;走台净空高度有部分区域<1.8m;小车架平台到建筑物最低点的净空高度<1.3m等[2].

2.3起重量限制器的缺失或设置不当

笔者在起重机械的定期检验中发现,仍然有相当多的起重机械没有设置起重量限制器;或者是已经安装了起重量限制器,但是没有按照要求进行调整的情况存在。对于起重量限制的检验本身就存在困难。TSG Q7016-2008《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维修检验规则》规定:保持载荷离地面100mm~200mm,逐渐无冲击继续加载至1.05倍的额定起重量,检查是否先发出超载报警信号,然后切断上升方向动作,但机构可以做下降方向的运动[3]。在实际的操作中是很难做到“逐渐无冲击继续加载”,所以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起重机械安装监督检验规则中未对环链电动葫芦进行规定,但是在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确有明确的确定:对环链葫芦,在单速或者双速的快速和慢速情况下,提升1.6倍额定起重量的试验载荷时,安全离合器均应当打滑;提升1.25倍额定起重量的试验载荷,应当能正常提起载荷、安全离合器不打滑。这样会造成同样技术规格的环链葫芦作为单独葫芦进行首检时合格,而当桥式起重机采用此环链葫芦作为起升机构时却不合格的情况发生。

2.4防脱钩装置的缺失

防脱钩装置顾名思义就是防止重物脱钩的装置,它可以防止重物因脱钩而发生坠落的事故。但是在实际的检验中发现,绝大多数的使用者经常会把防脱钩装置白拆卸掉,这主要是因为在实际的使用中不是非常方便。

另外,有些大吨位的起重机械,由于其吊钩较大,在出厂时就未按要求安装防脱钩装置。如果出厂后再加装时固定不牢固。

3.衔接问题的原因分析

起重机械出现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衔接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涉及项目的不同。对比两个检验规则,将会发现,有一些检验项目是在监督检验中没有涉及到,而在定期检验规则中涉及到的,例如司机室的检查,液压系统的检查等。

(2)检验项目的判定标准不同。对于同一个检验项目,两个检验规则的判定标准不一样,从而会在定期检验过程中发现不合格的现象。例如超速保护的检验。在监督检验规则中要求的具有超速保护功能的对象为门座起重机的起升机构和变幅机构、用于吊运熔融金属的桥式起重机起升机构,当采用可控硅定子调压、涡流制动器、能耗制动、可控硅供电、直流机组供电调速以及其他由于调速可能造成超速的。而定期检验规则却增加了额定起重量大于20吨的要求。这就造成了在安装检验是时合格,定期检验却不合格的情况。

4.衔接问题解决的措施

由于安装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的依据不同,以及各个单位或是相关负责人对检验规则的理解不同,导致了这种衔接问题的存在。为了尽可能的确保起重机械的安全和两类检验的一致性,应由检验单位制定统一的作业指导书,综合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的项目,统一判定标准,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

5.总结

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都是为了确保起重机械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因此应当检验标准一致,区分差异,尽最大可能的确保起重机械的安全。检验人员应该明确两者之间的差异,严格把好质量关,保证起重机械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TSG Q7015-2008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S].

[2]王小燕,胡静波,庆光蔚.起重机械安装监检与定期检验的衔接问题思考[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2.10.06

安装监检 篇4

1 机房

1.1 机房中布置与电梯无关的设备

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第6.1.1条要求:机房或滑轮间不应用于电梯以外的其他用途, 也不应设置非电梯使用的线槽、电缆或装置。

监督检验中, 会遇到将压力管道、下水管道、消防栓、消防管道等设置在机房内而没有沿外墙敷设的情况。一旦管道破裂, 溢流出来的水将流到机房内, 控制柜内电气元件及主板有可能被烧毁。其次水流经工艺孔洞进入井道, 使得井道内引发电气短路、绝缘性能下降, 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甚至造成事故。

因此检验中遇到此类问题, 必须出具整改通知, 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条件允许的, 对这些管道进行改道。如机房面积足够大的前提下, 应该把此类管道用防水墙完全与电梯机房隔离。解决此类问题最重要的还是各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应熟悉国家对电梯制造安装方面的管理规定和标准规范, 充分了解电梯安装对相关工程的要求, 从源头上防止此类问题的产生。

1.2 土建电气工程过慢或主电源开关安装位置不符合要求

GB/T10058-2009《电梯技术条件》中第3.2.4条要求:电梯供电电压相对于额定电压的波动应在±7%的范围内。

本人在实际监检工作中发现, 有相当一部分土建电气施工跟不上电梯的安装工期, 电梯用临时电源供电进行安装, 存在一定的事故隐患。甚至在监督检验时也使用临时电源, 这种情形在监督检验中加以杜绝。

此外, 主电源开关安装位置不符合要求也比较常见。GB50310-2002《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第4.2.2.2条规定:主电源开关应能从机房入口处方便的接近。提出这些要求的目的是电梯一旦出现紧急情况, 能够快速切断主电源, 使电梯停止运行。实际工作中发现有部分品牌电梯的主电源开关距机房入口太远, 有更甚者安装在机房入口对面, 还需要绕过主机。笔者经了解并对同类问题进行跟踪, 发现个别电梯品牌电梯发货时未配主电源开关箱, 安装队就用建筑单位现有的开关电源箱, 故出现上述情况。现场处理应开具整改通知书, 在机房入口处加装主电源开关。

1.3 电梯机房环境温度和通风设施不符合要求

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要求电梯机房应有适当的通风, 机房的环境温度应保持在5℃~40℃之间。

大多数电梯机房设置在建筑物的最顶层, 检验中会遇到机房没有开设窗户或通风孔, 造成机房内的通风和采光不足。特别是夏季太阳照射的时间长, 气温高, 加上电梯运行过程中自身也产生大量热量, 使得电梯机房的环境温度远超过国家标准的要求, 经常出现死机或热保护等故障, 增加了电梯运行的故障率, 缩短了元件的使用寿命。

因此相关施工单位应注意电梯机房的通风, 采光, 隔热, 防雨等条件的要求, 在机房内增装排风装置, 在机房放置温湿度计, 随时监控机房的温湿度, 保证电梯在允许温湿度范围内工作。在装设排风装置的同时, 应注意在机房另一面墙体开设进风口 (如百叶窗) , 使得空气产生对流, 从而起到改善机房环境温度的目的。同时要确保该进风口在诸如台风、雷雨大风等极端天气情况下, 能有效防止雨水的倒灌。在条件允许下, 机房内应安装空调, 有利于电梯的安全运行。

2 井道

2.1 紧急开锁空间不够

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第7.7.3.2条紧急开锁要求:每个层门均应能从外面借助于一个与附录B (如图) 规定的开锁三角孔相配的钥匙将门开启。

有个别单位在层门门口用大理石或装饰物装饰时为了强调美观, 做成大门套, 忽略了紧急开锁的位置, 部分甚至全部的妨碍到了开锁三角孔的空间。当安装完毕后才发现开锁空间不够而重新返工,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紧急开锁装置是电梯工作人员上轿顶工作面、电梯紧急救援等工作的重要工具和途径。因此检验中应注意紧急开锁孔的位置, 看是否留有足够的开锁空间, 从而确保电梯紧急救援等工作能够顺利展开。

2.2 层门地坎低于装饰地平面

GB7588-2003中第7.4.1条有表述:在各层站地坎前面宜有少许坡度, 以防洗涮、洒水时, 水流入井道。GB10060-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第4.4.2条要求:层门地坎应高出装修地面2mm~5mm。

这两条要求对电梯井道的防水, 是有很大意义的。水是电梯安全的大忌, 水顺着层门和轿门地坎间隙进入井道容易引发电气短路。特别是使用地点在一些诸如食堂等地的电梯, 在清理地面卫生时, 往往是用水来冲洗的, 如果地坎前没有坡度等相关防护, 水就很可能进入井道, 极易造成事故。另外一些电梯安装单位与地面装饰单位没有相互协调, 对各楼层地板完成面的标高无统一的要求, 造成层门地坎与装修地面同高或低于装修地面, 甚至增加了后期调整电梯厅门高度的工序, 人为延长了工期。

因此, 在电梯安装中, 要充分考虑到电梯的实际使用环境, 做出前瞻性预判, 对可能出现的井道进水问题引起充分重视。可以建议在地坎前适当加大坡度, 或者增加隐性排水沟等措施。同时加强对使用者的教育培训, 减少隐患的产生。安装单位应与其他相关施工单位做好协调和沟通, 避免需要返工的问题, 提高效率。

2.3 地坎强度不满足使用要求

GB7588-2003中第7.4.1条:每个层门入口均应装设一个具有足够强度的地坎, 以承受通过它进入轿厢的载荷。

在检验载货电梯时, 会出现层门底坑强度不够的情况。这是因为部分安装单位在安装电梯时没有充分考虑到该电梯的会运载密度比较高的货物, 或者会用叉车等工具运载货物进入轿厢等实际使用情况, 仅按照常规的方式进行地坎施工, 因强度不能满足实际工作条件, 造成短期内地坎受到破坏甚至报废。

因此, 该类电梯的层门地坎前端需加设钢板, 牛腿及支撑的焊接应牢固, 焊缝应连续且为双面焊, 使得地坎能够有足够的强度来满足使用。

3 底坑

3.1 底坑底面的强度

GB7588-2003中第5.5条对底坑的底面强度要求:如果轿厢与对重 (或平衡重) 之下确有人能够到达的空间, 井道底坑的底面至少应按5000N/m2载荷设计, 且: (1) 将对重缓冲器安装于一直延伸到坚固地面上的实心桩墩上;或 (2) 对重上装设安全钳。注:电梯井道最好不设置在人们能到达的空间上面。

这条要求就是对极端事故中, 对重 (或平衡重) 失控坠落情况下, 能够有效的保护底坑下方的空间所作出的规定。但是检验中会遇到一些工程中底坑下有人可以进入的空间如地下室、车库、通道等, 而设计、土建单位由于对国家有关电梯安装的规范要求不了解, 并没有考虑采取防护措施, 使得存在极大的事故隐患。

检验中发现该问题, 必须要求整改。有些使用单位整改时, 对这些空间做了象征性的封闭, 实际上却是把该空间作为仓库或者人员休息室等用途, 使事故隐患依然存在。因此较为彻底的整改方案一是把该空间彻底的完全封闭, 使人不能进入该空间;或者按照要求, 将对重缓冲器安装于一直延伸到坚固地面上的实心桩墩上;或对重上装设安全钳 (此时对重导轨应为符合标准的T型实心导轨) 。此外设计人员及使用单位均应对国家有关电梯安装的规范要求有所了解, 在设计中国就应避免出现此类问题, 或者作出相应的施工说明。而电梯安装单位在工勘、安装时也应及时发现并作出相应调整与更改。

3.2 底坑渗水和防水的问题

GB7588-2003中第5.7.3.1条明确规定:底坑不得作为积水坑使用, 且在导轨、缓冲器、栅栏等安装竣工后, 底坑不得漏水或渗水。

检验中, 经常会遇到设计单位直接把积水坑设计在底坑下, 上有金属盖板, 并加装了一个抽水泵。有些土建施工单位对底坑的防水不够重视, 没有做好防水处理, 出现了渗漏水现象。这些都会对底坑造成潮湿甚至积水现象, 造成电梯机械部件锈蚀, 电气元件绝缘性能下降, 存在重大事故陷患。电梯正式投用后发现底坑渗水再补做防水处理难道比较大, 费用也比较高, 达到数万元, 容易造成使用单位和开发商互相推诿, 极大的影响电梯的正常使用。

因此, 首先设计单位就应该了解国家对这方面的要求, 不把积水坑设计在底坑下, 把问题从源头上解决。施工单位也应该对底坑的防水工程有足够的重视。使用单位及维保单位应随时关注底坑是否积水, 如有积水、潮湿情况发生, 应及时整改, 确保电梯的正常使用。

3.3 对重距调整块安装不当

GB10060-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要求轿厢及对重装置的撞板与缓冲器顶面间有一定的合适距离。此要求的目的一是确保极限开关应在缓冲器之前起作用;还要确保对重完全压实缓冲器时, 轿厢导轨应有符合标准的进一步制导行程, 轿顶上方有足够的空间, 使工作人员有安全空间等。

检验时, 会遇到一些电梯的对重缓冲距是符合要求的, 但是安装单位在安装时却没有充分考虑到新出厂的钢丝绳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的自然伸长量 (一般十层站的电梯, 钢丝绳在头三、四个月的拉伸量在200mm左右) , 导致电梯在运行一段时间后, 对重与缓冲器之间的距离偏小, 从而不满足其他相关的如极限开关先于缓冲器动作、制导行程等安全上的要求, 造成隐患。

此时就必须调将钢丝绳收短或者截绳, 来使得对重距重新符合要求。收短或者截取钢丝绳的工作量很大, 而且截取后的钢丝绳的张力, 又要重新进行调整, 以符合GB10060-93中第4.3.3条要求:每根钢丝绳张力与平均值偏差均不大于5%。人为增加了工作的难度, 给使用单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 在新梯安装时, 安装单位应充分利用厂家配备的调整块, 来调整对重与缓冲器的距离, 使其在允许的范围内, 尽量留足钢丝绳拉伸的余量, 检验人员也应该在检验中进行正确引导, 从而解决这个问题。

4 轿厢装潢对电梯性能参数的影响

电梯的制动系统是电梯驱动主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电梯能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保证。GB7588-2003中第12.4条对其作了明确要求。

目前监督检验中, 经常会遇到检验时, 使用单位在电梯安装调试完成之后将轿厢重新装潢, 在轿壁上张贴复合装饰板或镜面, 或者将轿厢地面铺设大理石, 有的还在轿顶安装空调。轿厢装潢无疑改变了电梯轿厢的重量, 影响到曳引机与制动器的冗余度是否足够、安全钳与缓冲器的容量是否匹配等一系列设计问题, 使得电梯的抱闸制动力矩经受更大的考验, 严重时还会破坏曳引能力, 影响电梯安全性能。同时, 还会影响轿厢减震橡胶的性能, 甚至还会影响的轿厢称重装置的准确性。

而在生产单位方面, 大多数电梯随机的技术文件中, 对轿厢的重量及其变动的允许范围没有明确数据, 造成这类装潢行为无安全技术依据。使得实际操作中有的相应减少电梯额定载重量, 有的则盲目的增加平衡对重的质量来维持平衡系数与轿厢额定载重量不变, 而忽视了安全钳、缓冲器、曳引绳, 制动系统, 称重系统等部件有效匹配能力, 造成安全隐患。

因此, 要建议生产单位, 在电梯的随机文件中, 根据自身电梯的设计性能指标, 明确对轿厢装潢的允许范围, 并对安装单位对平衡系数的调试作出规范, 在装潢后对制动系统进行制动力矩测量, 并且定期检查称重系统, 以确保安全, 使得轿厢装潢问题在有依据的情况下得到很好的解决。

5 结语

以上是本人在日常检验中会遇到的常见的, 但是也是比较典型的问题。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设计单位对国家对电梯相关的标准法规不熟悉, 而造成的设计上的硬伤。此类问题在安装时或者投入使用后再发现, 整改的难道大, 甚至有些项目根本无法彻底整改, 将影响电梯的安全运行终身。电梯是公共交通工具, 电梯的安全运行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我们在电梯安装和监督检验过程中, 应时刻把安全放首位, 本着对使用单位和广大电梯司乘人员负责的态度, 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环节, 严格把关, 这样才能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

摘要:总结实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 对电梯安装监检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加以归类分析, 提出对策。

监检汇报材料 篇5

一、总体概况

1、宁夏水洞沟京能电厂一期2×660 MW国产超临界燃煤空冷机组的脱硫系统由上海电气石川岛电站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承接。烟气经静电除尘后进入脱硫系统。脱硫装置布置在烟囱后。采取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脱硫效率≥95%。副产物为含水<10%的石膏。脱硫装置(吸收塔)布置在炉后烟道两侧,系统设计100%烟气全部通过脱硫,无旁路烟道,每套脱硫装置配备一座吸收塔,无增压风机,不设置烟气—烟气换热装置(GGH)。脱硫后烟气温度≥50度。脱硫装置年利用率98%保证平稳运行时间(5500h),设备每年可利用小时数8000h。

2、本项目工程范围包括两台660MW机组的锅炉所匹配的脱硫系统的设计、制造、采购、监造、运输、施工、安装、调试、试运行、试验检验、消缺和最终交付等所有工作,以及备品备件和专用工具、技术服务(含参与性能试验、外方技术服务、培训等)。本工程脱硫装置建设模式为 EpC 总包方式建造。

3、质量目标:

按照原电力工业部《火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单位工程优良率100%;分部工程优良率100%;分项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96%;受监焊缝检验一次合格率≥98%.并按照国家电力公司现行的《火电机组达标投产考核标准》及其相关规定,实现达标投产并达到创国优工程考核标准。

二、土建工作量介绍

2.1石灰石分仓建筑面积(207.7152㎡);综合楼建筑面积(4042.5㎡);辅助楼建筑面积(768㎡);当日历翻过一页又一页时,当满山红叶与瑟瑟秋风之中依旧渗透着淡绿微黄叶子,在秋冬交相辉映的季节里,让人忆起在银川灵武市临河工业园A区, 公元2009年09月12日,我们像一朵云彩轻轻的飘落在银川大地。在雪花飞舞的季节,开始了不寻常的艰辛历程。由#

1、#2吸收塔土方的开挖(13459.51m3)、事故浆液箱的土方开挖以及综合楼的土方开挖(17698.18m3),直到这些基础混凝土换填(9335.59m3)。这些预示着你带领着所有的参战同僚开始在银川(临河工业园A区)这块处女地的新足迹。

2.2、在那个特殊的季节里,我们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极其高尚的亲和力写意着各自的特殊人生。特别是综合楼出零米之后,在克服了高寒地域,沙漠地形特殊的情况之下,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土方回填之后,并积极开始地面以上建筑物的施工之中。在和风雪的较量之中,证明我们带领的队伍是一只敢打敢拼,能打硬仗的“铁军”。也由侧面映衬出我们永远是强者。尤其是在临近春节之际,我们上海电气项目部在零下20°的情况下,带领湘安的“铁军”开始突击综合楼的第一层。再一次彰显我们的才智和特别的审时夺势的潜在能力,采用电热毯抱模以及运用火炉使得空间加热的方法。提高施工区域的环境温度,进一步保证施工质量。就在春节前的那几天里,我们及湘安这只队伍再一次创造了奇迹。雪域天路在“铁军”的足下延伸。原本是江南人的湘安在克服了“水土不服”之后,最终还是让银川的严冬向我们屈服。就在新春佳节来临的前夕,上海电气脱硫项目不带领的湘安“铁军”用实力证明一位伟人的名言:“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这字里行间的真正内涵。

3、又是一个春暖花开时,融合了南北地域风情的我们及湘安“铁军”在神州大地还沉醉在一片欢庆新春佳节的时候,上海电气脱硫项目部及湘安“铁军”冒着冰冷刺骨的春寒(零下15°)又一次相聚到处片片银色的空间——银川,开始了一个新的征程。在两个半月内完成石灰石浆液箱及石灰石分仓的土方开挖(7404.52m3),换填混凝土(1425.19m3);综合楼的封顶高度23.65m,(建筑面积2456.4m2);脱水楼、废水楼的土方开挖(17244.78m3),换填混凝土(3294.78m3);#

1、#2原烟道、净烟道土方开挖(12748.08m3), 换填混凝土(3590.77m3);这所有的点点滴滴,上海电气脱硫项目部和湘安的“铁军”又一次给京能电厂建设工地树立一个坚实的标尺,也给予周围同行响亮的回答:“我能!我们有实力!因为,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迟到的春风吹拂银川大地,初夏悄然而至的时候,随着地上建筑物拔地而起,脱水楼建筑面积(2360m2),高度20.65m;#

1、#2氧化风机房建筑面积(625.2m2)。伴随夏的足音,上海电气及湘安的这个团队,又在不断增加建筑物高度的同时,又开始对所有建筑物的室内回填土方(42306.9m3),为下一部的所有设备基础浇筑夯实基础。

三、机务安装工作量介绍

脱硫工艺采用石灰石一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FGD 工艺系统主要由吸收剂供应与制备系统、烟气系统、SO2吸收系统、石膏脱水系统、FGD废水处理系统、FGD工艺水及FGD排放系统组成。一炉一塔,没有旁路烟道,脱硫装置与主机必须保持同步运行,吸收剂浆公元2010年3月28日,#2吸收塔地板开始敷设。同年4月11日,#1吸收塔地板开始敷设。就这样上海电气脱硫项目部和湘安这个团队在倒春寒的季节里,又一次协同所有的参与者拉开安装的大幕。7月2日下午4:50分#1吸收塔封顶。500多吨的两座塔拔地而起,与周围的建筑物将相辉映封顶。紧接着就是吸收塔地坑(2个)、工艺水箱(1个)、石灰石浆液箱(2个)的相继移交防腐,上海电气及湘安再一次在水洞沟京能电厂脱硫岛内继续彰显着非凡的风采。随着两座吸收塔(8月22日#2吸收塔)、一座事故浆液箱的防腐结束。两座塔内部件(除雾器)安装完成、浆液循环大管道的安装,#1原烟道(184039KG)、净烟道开始安装(292204.9KG),衬胶小管道的开始安装(2055.94m),碳钢管道安装(5886.86m),#

1、#2浆液循环泵(8台)、石灰石浆液输送泵的(4台)、工艺水泵(2台)、除雾器冲洗水泵(3台)、#

安装监检 篇6

关键词:起重机械,安装监检,定期检验

一、引言

目前, 起重机械的安装监检主要依据《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规则》 (TSG Q7016-2008) , 而定期检验主要依据《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 (TSG Q7015-2008) 。自2010年12月6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的第1号修改单至今, 该规则已经实行了2年多的时间。最早的一批以《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规则》作为监检依据的起重机已经完成第一个年检周期。笔者在日常定期检验中发现, 有些已经通过安装监检的起重机在定期检验时却达不到合格的要求。究其原因,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两种类型的检验所依据的检验规则在项目设置、判断准则、语言表述上有所不同, 造成检验人员在实际检验中无法统一尺度。

二、定期检验中的常见缺陷

在定期检验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合格项目, 这些项目并非在使用过程中产生, 而是在安装完成后就一直存在。在定期检验中出现的这类问题主要有:

(1) 大车轨道。由于起重机大车轨道的轨距偏差及轨道高低差等原因, 会造成大车运行过程中啃轨、三轮处轨、起制动不平稳等现象。当大车轨道采取直接焊接在承轨梁上的方式时, 对轨道进行调整较为困难。

(2) 净空高度和界限尺寸。净空高度和界限尺寸中不符合要求的内容主要包括:小车架最外端至走台上固定物件的最小距离<0.5m;小车架上的所有部件的最高点到建筑物的最低点的距离<0.5m;走台净空高度有部分区域<1.8m;小车架平台到建筑物最低点的净空高度<1.3m等。

(3) 吊具防脱钩装置。吊具防脱钩装置缺失, 尤其是对于起重量较大的起重机。吊钩较大, 如起重机出厂前未安装防脱钩装置, 后期安装防脱钩装置时不好固定, 就是在吊钩的颈部加装固定装置, 也会存在固定不牢靠的情况。

(4) 起重量限制器设置。主要针对环链葫芦, 在定检规则中明确提出环链葫芦可以用安全离合器代替超载保护功能, 而在监检规则中未提及这点。这样会造成同样技术规格的环链葫芦作为单独葫芦进行首检时合格, 而当桥式起重机采用此环链葫芦作为起升机构时却不合格的现象。

(5) 防护罩。防护罩缺失主要包括小车架上传动轴等活动零部件的防护罩;露天工作起重机的电机防护罩等。

(6) 通道和栏杆。当采用遥控操作时, 有的通用桥式起重机未设置上主梁的登机通道;没有合适的通道、斜梯或直梯从司机室进入起重机需要经常保养的部位;通用桥式起重机主梁走台或端梁未设置栏杆或栏杆高度<1m;高度>2m的直梯未设置护圈等。

(7) 滑触线防护。当采用安全滑触线时, 端部无护套;当采用裸滑线时, 无滑触线防护板等。

以上为在定检中经常会遇到的检验项目不合格现象, 其中有部分问题如大车轨道、净空高度和界限尺寸、通道和栏杆等在使用过程中进行整改难度相当大, 而在安装过程中加以控制将较为简单。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

经过安装监检合格的起重机, 在定期检验时不能完全满足定检规则要求,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两种类型的检验所依据的检验规则不同, 而在各自的检验规则中检验项目的检验方法、项目设置及判定标准都有所差别, 主要表现在:

1. 两个规则检验方法的差别

监检规则中规定监督检验是一种验证性检验, 分为资料核查、现场监督、实物检查3种方式。在规则中对每个检验项目规定了应该采用的检验方式, 并且检验项目共分为A、B两类, 其中A类项目为检验的停止项。而定检规则中规定定期检验是对起重机械的安全检验, 以检验员的现场检查为主。

2. 两个规则项目设定上的差别

有些检验项目在监检规则中没有作出明确规定, 而在定检规则中有要求。此外, 有些项目在监检规则中有规定而在定检规则中未做出明确的规定。这些项目主要包括:

(1) 作业环境和外观检查。在监检规则中只有对于现场施工条件的要求 (包含基础验收证明和红色障碍灯的要求) , 而在定检规则中的作业环境和外观检查项目中明确规定:对于首检的设备, 应当“检查通向起重机械通道、起重机械上的通道和净空高度、梯子、栏杆安全现状是否符合《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6067-1985) 和相应标准的要求。”

(2) 司机室检查。在监检规则中没有对司机室检查项目做出明确规定, 而在定检规则要求中有两点要求, 即“司机室配有灭火器和绝缘地板, 各操作装置标志完好、醒目;司机室的固定连接牢固, 无明显缺陷, 在露天工作设置防风、防雨、防晒等防护装置”。

(3) 液压系统检查。在监检规则中没有对液压系统检查项目做出明确规定, 而在定检规则要求中有三点要求, 即“检查平衡阀和液压锁与执行机构是否是刚性连接;检查液压回路是否无漏油现象;检查液压缸安全限位装置、防爆阀 (或者截止阀) 是否无损坏”。

(4) 电气与控制系统检查。在监检规则中有关于“过流 (过载) 保护”的要求, 而在定检规则中, 没有这方面的要求, 而新加入了“按钮盘的控制电源;照明安全电压;信号指示”方面的要求。

(5) 安全保护装置。在监检规则的安全保护装置中最后一项为“其他安全保护和防护装置”, 并列举了防后翻装置和自动锁紧装置、断绳保护、汽车举升机的同步装置等;而在定检规则中除了这些保护装置外, 还增加了“强迫换速装置、回转限制装置、防脱轨装置、电缆卷筒终端限位装置、起升速度转换连锁保护装置、集装箱吊具专项保护装置”等的要求。

3. 两个规则判定要求上的差别

两个规则中对于某些相同检验项目的判定要求上, 在文字的表述和检验要求上会有不同。主要的检验项目包括:

(1) 轨道检查。在监检规则中, 对于轨道检查只是“核查是否有经过施工单位盖章确认的安装基础验收合格证明”, 而在定检规则中, 则要求“检查起重机械大车、小车轨道是否未出现明显松动, 是否无影响其安全运行的明显缺陷。”

(2) 超速保护。在监检规则中对于超速保护设置的要求是“对于门座起重机的起升机构和变幅机构、用于吊运熔融金属的桥式起重机起升机构, 当采用可控硅定子调压、涡流制动器、能耗制动、可控硅供电、直流机组供电调速以及其他由于调速可能造成超速的, 检查是否有超速保护装置。”而在定检规则中设置要求是“对额定起重量>20t, 用于吊运熔融金属的桥式起重机主起升机构, 以及采用可控硅定子调压、涡流制动器、能耗制动、可控硅供电、直流机组供电调速及其他由于调速可能造成超速的起重机起升机构和变幅机构, 检查其是否有超速保护装置。”

(3) 起重量限制器。主要针对环链电动葫芦而言, 定检规则中明确提出环链葫芦可以用安全离合器代替超载保护, 而监检规则中未明确。

(4) 力矩限制器。主要针对回转力矩限制器, 在监检规则中要求“按照规定设置回转力矩限制器”, 而在定检规则中将这一要求取消, 在回转限制装置条款中增加“对有自锁作用的回转机构, 检查是否安装安全力矩联轴器。”

四、解决问题的建议

由于两种类型起重机检验所依据的规则不同, 造成制定的作业指导书对项目的设置和判定准则也不相同。在目前的情况下, 为了尽量保持起重机的安全性能和两类检验的一致性,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 检验指导书的项目设定。对于在定检规则中作出要求, 而在监检规则中没有提及的检验项目, 可以以增项的形式出现。例如, 司机室检查、通道、平台、界限尺寸、液压系统、照明安全电压、信号指示等检验项目。检验员在现场检验时, 如果该起重机符合定检要求, 则不做出说明, 但如果不符合定检要求, 则需要在联络单上开出相关的检验项目, 并且在原始记录中做出记录, 相关的项目以增项的形式出现。为了保证检验员这一操作的可行性, 检验机构需要以作业指导书的补充说明等方式来规定这些项目的具体要求。

(2) 相同检验项目的判定准则。对于两类检验规则表述不同或判定要求不同的项目, 应当以GB 6067-201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和GB/T 3811-2008《起重机设计规范》的要求为准。例如, 超速保护的要求, 应当按照GB 6067的要求, 在检验现场“对于重要的、负载超速会引起危险的起升机构和非平衡式变幅机构应设置超速开关”。

(3) 检验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在检验现场, 检验人员必须要求有高度的责任心, 要熟悉和起重机相关的检验规则及标准, 并且善于发现设备的安全隐患, 不能仅局限于达到检验项目的最低要求。

五、结束语

安装监检 篇7

特种设备的监管, 包括制造、安装、使用、维修、检验等多个环节。其中, 检验环节按照形式分为监督检验、定期检验、委托检验等。监督检验是国家强制性的、法定的、第三方的、验证性的检验, 是由国家质检总局授权核准的法定检验机构来进行, 法定检验机构必须是事业单位组织机构注册。

1 监督检验工作的内容

监督检验顾名思义, 就是国家监督性质的检验。

(1) 区别于企业的自行检验, 是由监督检验机构进行对强制性、验证性检验; (2) 是在企业自检合格的基础上, 进行检验, 主要是验证其产品是否符合国家法律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3) 监督就意味着监查和督促, 是授权行使政府的监察只能, 同时, 督促不符合标准的产品进行整改; (4) 监督检验不能代替企业的检验, 对于检验项目是抽查性质的检验验证; (5) 监督检验合格的产品由检验机构出具监督检验报告, 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 监督检验的内容由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部门制定, 是最基本的最低要求, 任何监督检验机构可按照实际工作进行适当调整, 但是不得少于锅检规程要求。

2 监督检验工作的方式方法

监督检验一般都是采取现场确认和资料抽查、审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 需要现场确认的项目通常是最关键的节点, 一般要求企业在该点停止等待检查, 未经现场确认的, 不得流转到下一道工序, 这是现场直接见证的最佳方式。

(2) 资料的审查通常由检验人员按照规程和程序的要求进行抽查, 要求抽查具有代表性, 能够体现产品的过程, 同时, 是产品符合要求与否的代表见证点。

(3) 这两种方式是穿插进行的, 要保证尽量不影响工程的质量和工程的时间进度。

(4) 不能因为监督检验而影响工程的安全和用户的利益, 这也是监督检验工作的根本要求, 也是服务企业, 服务民生的要求。

3 监督检验工作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我国实行特种设备监督检验很多年了, 在遏制特种设备事故发生, 预防安全隐患方面起了决定性的突出作用。

(1) 这项工作, 帮助企业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法定强制性检验。一方面, 加强了检查检验的准确度, 另一方面, 也对企业的自检进行约束, 有效遏制企业不负责任的检查行为的发生。 (2) 通过多年的工作和检验工作积累, 对于经常发生偏差的项目进行抽查, 可有效的遏制特种设备运行后的事故发生频次。 (3) 一些制造和安装时产生的缺陷, 如果发现及时, 便于现场及时纠正和改进, 而如果遗留到运行环节, 很多缺陷将无法或者难于处置, 导致设备带病运行或者报废, 都是得不偿失的。这也是监督检验工作的必要性所在。

4 监督检验工作目前存在的不足

(1) 监管人员少, 在应对量大面广的特种设备行业, 有时候显得力不从心。从地域管理的角度看, 明显存在地域分布的特种设备不均匀, 导致不能够集中进行监管, 使得监管仍然存在死角。

(2) 监管不到位, 存在计划经济的报管阶段, 不能够主动出击, 一些小型企业, 私营企业, 仍然是监管的弱项。

(3) 监督检验工作仅仅是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最低要求进行, 一些小型设备的检验多流于形式, 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违规和带缺陷的设备及制造安装的根源问题。

5 对监督检验工作的一点思考

我国的特种设备监督检验工作进行多年, 总体看, 是好的, 是有效的, 应该保持和发扬下去。然而, 随着经济的发展, 特种设备种类, 材料的不断进步变化, 原有的监检模式和检验人员的素质知识结构还不能与之相匹配。

(1) 大力倡导科技兴检的理念, 增强检验的设备应用水平, 增加检验人员的知识结构, 适当改变传统的检验模式和方法, 使之适应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的要求。

(2) 切实做好基础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使得在依赖检验人员专业和业务水平的项目和领域, 能够充分发挥检验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能够发现真正的问题, 并解决问题。

(3) 逐步实现检验工作的程序合理化, 检验有效化, 结论独立化, 大力借鉴国外的各种形式的检验和监督模式, 逐步实现由检验机构担责向检验人员负责制的形式转变。

(4) 大力宣传, 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 加大政府的监管力度, 减少检验机构的行政成分, 充分明确三方的独立责任, 使得检验机构充分发挥其专业技术的发现问题, 诊断问题, 解决问题的作用。

安装监检 篇8

关键词:工业锅炉,水处理系统安装,问题,对策

众所周知, 锅炉用水水质的优劣, 直接关系到锅炉的使用寿命, 也是锅炉安全、节能运行的根本保障。锅炉一旦结生水垢后, 不仅大大降低出力, 而且还使传热性能变差, 浪费燃料甚至发生鼓包爆炸, 因此人们称水垢为“百害之源”。锅炉水处理工作就是为了防止锅炉水汽系统结垢、腐蚀和积盐, 保证水汽质量, 是促进锅炉运行安全、节能和环保的重要环节。设计选用合适的水处理工艺是制备合格水质的基本条件。安装好水处理系统并处理好水质, 就显得非常重要。工业锅炉水处理系统的安装过程涉及的工序较多, 在安装过程中确保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是出水水质达标的根本保证。因此,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应在锅炉安装监检中加强对水处理设备的核查, 从源头上把好锅炉水处理质量工作的第一关。

一、资料核查

资料核查是工业锅炉水处理系统安装监检中重要部分。有关水处理设备安装资料的核查在TSG G7001-2004《锅炉安装监督检验规则》就提到需要核查水处理设备的出厂资料、核查水处理设备制水能力与当地水质及锅炉给少量匹配情况。

TSG G5001-2010《锅炉水 (介) 质处理监督管理规则》第十七条规定, 具备资质的锅炉水处理系统安装单位应当按照锅炉水处理设计方案, 有关规范及其相应的标准进行安装, 作出安装记录, 出具安装质量证明文件。

目前, 在一般工业锅炉水处理系统安装前未提供相关设计方案。就连水处理设备、药剂、树脂的设计和制造水平也参差不齐。而最起码的设备设计出力计算说明、补给水设计出水水质、离子交换设备设计运行周期以及设备使用说明书也没有。安装单位不仅要提供上述这些资料, 还要提供设备的平面布置图、安装图、水源水质分析资料等

二、安装监检

有的锅炉使用单位为了减少投入, 明知所使用的水质很差, 也不愿意配备水处理装置, 有的仅安装简单的锅内加药装置, 更有的想起来就随便加上点药, 根本达不到处理水的目的。锅炉制造厂家或者锅炉安装单位在安装锅炉时嫌麻烦, 连简单的锅内加药装置都不安装, 因此使用单位也无法进行水质处理, 锅炉用水质量不达标, 使锅炉在很短时间内就结垢或腐蚀。

我地区水质受地区、气候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有较大的变化, 悬浮物及总含盐量范围宽, 水质波动比较大。有的使用单位用的水源是地下水或自来水, 时而会出现澄清度不够, 其浊度会污染树脂, 降低离子交换设备的工作容量, 所以在进离子交换器前最好需进行预处理。

水处理设备在安装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2.1设备在安装前必须固定在水平地面上, 靠墙放置距离以300mm左右为宜, 附近应设计有排水沟。

2.2水处理系统主要是钠离子交换设备, 其所用的树脂须用饱和食盐水浸泡8小时以上, 把处理好的树脂按照要求装入树脂罐。盐罐的安放应靠近树脂罐, 尽量缩短吸盐塑料管的长度尺寸。

2.3树脂填入后应对树脂进行反洗, 以除去混在树脂中的机械杂质和细碎粉末, 直到出水澄清为止。

2.4应注意对设备及管道的防腐处理, 对有锈蚀的部位需进行除锈并刷防腐材料。盐水罐最好用非钢质材料制作。

2.5安装控制阀的过程中, 要确保中心管插入阀体, 直至控制阀紧固在罐体上。启动软水器时, 应关闭旁通阀, 然后打开出口阀, 最后缓慢开启进口阀。进口控制阀开启不宜过快, 避免管道内的水和残留空气进入交换器造成树脂随水流跑出。

2.6盐罐内要有足够的再生剂, 以保证下一还原周期再生所用的盐量。安装调试后进行取样化验, 水质达到要求就可投入供水。

三、调试验收

在TSG G5001-2010《锅炉水 (介) 质处理监督管理规则》中第十八条规定:锅外水处理系统安装完毕后应当进行调试, 确定合理的运行参数或者有效的加药方法和数量, 调试后的水汽质量应当达到相应的水汽质量标准要求。负责调试的单位应当出具调试报告, 提供给锅炉使用单位存入锅炉技术档案。虽然调试单位没有具体规定, 有的安装单位并不具备水处理设备的选型和调试能力, 但为了方便使用单位, 一般由安装单位负责调试并提交报告。

在安装调试时, 必须控制出水硬度在0.03mmol/L范围内, 其它指标也应符合要求。在验收时发现有的调试单位并没有按照工业锅炉水处理系统调试报告格式出具, 流于形式出具一张调试证明, 写有硬度符合标准, 而其它该测项目都没有。

很多用户不重视软水箱的防腐处理及相关工作, 结果把处理好的软化水污染了。在此情况下我们建议企业负责人, 在铁制软水箱内壁涂环氧树脂, 或内衬玻璃钢, 并加盖盖板, 避免粉尘、颗粒等悬浮杂质进入软水箱污染水质, 这些措施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离子交换设备的一般调试应当具备以下几点:

3.1用不同的反洗强度进行反洗调试, 记录用水流量和总用量、反洗时间、树脂膨胀率。

3.2用不同的再生剂浓度和流速进行再生调试, 记录周期制水量、再生剂耗量、水耗和最大工作交换容量。

3.3用不同的置换流速进行置换调试, 记录排水中再生废液的浓度、置换时间和用水量。

3.4用不同的清洗流速进行清洗调试, 记录清洗时间和清洗用水量。

3.5用不同的运行工况进行运行试验, 记录出水水质、运行周期, 并计算工作交换容量。

综合以上调试结果, 从而确定合适的运行参数。

四、管理与对策

4.1水就是维持锅炉正常运行的“血液”, 锅炉水质处理工作是否能真正落实到实处, 关键在于管理。如果有水处理设备而不使用或者使用不当, 也就等于没有进行水处理。因此, 这就需要各使用单位始终做到定期加盐维护、定期化验水质、定期清洗树脂的“三定原则”。真正意识到水处理工作的重要性, 严把配套水处理设备的质量关。

4.2锅炉使用单位应当结合水质情况, 建立健全水质处理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要严格按GB/T1576-2008《工业锅炉水质标准》以及《锅炉水处理监督管理规则》执行, 应配备水处理作业人员, 并建立健全定期化验水质的岗位责任制。安全管理员或水处理作业人员要经常检查水处理设备运行情况, 发现损坏时应及时修理,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各种事故的产生, 从而确保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

参考文献

[1]锅炉水处理及质量监督检验技术[J], 2011.

【安装监检】推荐阅读:

安装安装09-08

水暖安装07-21

变电安装07-21

轨道安装05-12

安装工法05-14

加工安装05-15

光缆安装05-15

安装质量05-20

探头安装05-25

安装原则05-31

上一篇:企业家做什么下一篇:大培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