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法律援助现状(通用3篇)
乡镇法律援助现状 篇1
透过桂阳县2008年八年级数学质量分析表, 可以清楚地发现: (1) 乡镇学校数学成绩与在城学校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2) 边远乡镇学校数学成绩与发达乡镇学校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
带着这两个问题, 我查阅了桂阳县教育局网站的有关资料, 也走访了十所学校, 通过和校长对话、与师生座谈、听课、评课, 感触良多, 同时也发现了关于教师方面的症结所在。
(一) 部分乡镇初中数学专业教师奇缺
在一个文明社会, 人们并不追求所有人在财产数量和社会地位上绝对平等, 但却希望社会提供给每一个学生成才的机会是平等的, 尤其是接受教育的机会。而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 基础教育最大的不公平表现在城乡教育的差距上, 教师水平和能力的差距尤为明显。桂阳县乡镇初级中学数学专业教师奇缺原因有三: (1) 大专院校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者寥寥无几; (2) 大量数学教师退休; (3) 部分教师转出本系统; (4) 近几年, 随着县城学校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张, 大量农村学校的优秀数学教师涌进县城学校 (包括从农村初中进县城小学) , 从而造成农村专业教师奇缺。少数学校连维持正常运转的人手都不够, 加之教师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趋于失调, 导致个别学校课程开设都很困难, 即使勉勉强强开了课, 也不外乎几种情况: (1) 小学数学教师拔高使用, 而他们本身不具有专业性; (2) 年迈体弱的老师勉强使用; (3) 其他科目的教师凑数使用, 同样缺乏专业知识。可想而知, 在这种情况下, 难以保证教学效益, 提高教学质量就更无从谈起了。好老师走了, 好学生也跟着走了, 如此反复, 恶性循环。
(二) 新课程理念难以实施
新课程倡导课堂过程应充分体现师生互动, 共同发展, 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并重。而部分乡镇学校的数学课堂现状是:相当一部分数学教师不知新课程理念为何物;教学无目标、无要求、无方向, 走进教室就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不知这节课要学什么, 做什么, 达到什么目标。即使有也是徒有虚名的形式, 因而根本谈不上课堂的目标生成。
(三) 教学方法传统陈旧
不少数学教师课堂教学一直以书本为媒介, 手法单一, 脱离不了黑板、粉笔、讲台, 教材加嘴巴成为不二法门, 未能有效地挖掘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未展现和丰富教学内容, 创设教学情境。教师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即使在公开课中, 打瞌睡者也不乏其人。这样, 把传授知识变成讲授知识或灌输知识 (有人戏称为“填鸭式”) , 缺少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启发引导及探究发现;把学生能力的培养变成包办包揽,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内在动因的引发, 致使学生的分析能力, 综合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能力甚至连简单的运算能力都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要想取得好的成绩, 也是天方夜谭了。
(四) 教学设计成为摆设
不少教师的备课本写得确实是精到让人自叹不如。目标明确, 重点、难点突出, 有板书, 有课后纪要, 教学过程更是严谨。可是一打听, 你就会发现: (1) 不少教师的教案纯属抄袭名师教案; (2) 个别教师的教案数年一成不变; (3) 大部分教师上课不带教案; (4) 不少教师的教案都是课后补写; (5) 还有不少无教案者。所有这些告诉我们:教师既没有备教材, 也没有备学生。抄写教案纯粹是为了应付检查。教案成为一种摆设, 做的是无用功。课堂教学随意性大, 缺乏对学生进行精确的讲解和适当的引导, 缺乏开启学生智慧的方法, 因而很难使学生的思维深入, 更难以让学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五) 学习方法互动性差
学生的学习方式直接受到教学方式的影响,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目前在乡镇教学课堂上未能得到有效的推广。由于教师的单边活动, 以至不少学生出现了厌学、厌听、厌做、厌考的状态, 缺少主动参与、质疑互动的学习场景。课堂上即便是有一些学生的互动学习, 也是内容空泛的形式, 处于浅层的认知状态, 未能有效地创设情境与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发他们的思维, 引领他们的思考, 让他们在质疑、调查、探索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愉悦感。
(六) 教研教改流于形式
原因有二:
⑴客观方面, 由于学生大量进城, 绝大部分乡镇初中的规模极度萎缩, 一般情况班级规模都在3~12个教学班, 学生人数在150~400人左右, 专业数学教师5人上下, 教学设备设施不够完善, 教研经费欠缺, 考核评价机制形同虚设, 校长、教务主任、教研员没有充分发挥对课程改革的引领作用。
⑵主观方面, (1) 部分数学教师缺乏主动参与课程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表现出对教研教改的一种无所谓的淡然态度。 (2) 部分数学教师缺乏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内在动力, 一方面表现出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水平、专业能力不能适应新形势、新课程要求;另一方面, 心态不正, 不思进取, 缺乏提高业务水平、专业能力的内在动因和紧迫感。所有这些原因综合在一起, 使不少乡镇数学教研教改流于形式。论文撰写敷衍塞责, 甚至一抄了事;集体备课, 独立完成;教研活动, 闲聊居多;听课评课, 三缄其口……等等, 不一而足。
要想彻底改变乡镇初级中学数学教学现状, 缩少城乡教育差距, 突破乡镇数学教育发展的瓶颈, 必须把乡镇初级中学数学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重点。建立、完善奖惩和考核相结合的师德激励机制, 进一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以专业发展为目标, 大力改革和创新教师培训形式、内容和方法, 加快专业教师成长, 以骨干培训为重点, 积极完善初中数学教师成长建设和名师工作室建设,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形成学校结队帮扶教师挂职研修、交流互助、好课观摩的长效机制。在交流中, 把新理念、新方法带到乡镇, 从而快速提高数学教师的整体素质, 调动其上课备课、教研教改、论文撰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 探索出适合本校特点的一套全新的数学教学模式。
乡镇行政管理现状及对策 篇2
(一) 政府职能繁杂。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 乡镇人代会有l3项职权、乡镇政府有7项职权, 但实际落实并非如此。一是乡镇职能泛化。政府管的事情越来越多,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无所不包, 收税收费、招商引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无所不干, 如同一个全能的政府。有的乡镇职能错位、政企不分, 既是财产所有者代表、又是企业经营者代表和社会管理者代表, 直接参与微观经营。有的在发展经济中职能越位, 强制农民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有的代替农民决策去办企业、发展经济。二是乡镇机构设臵重叠。机构设臵的不合理, 必然导致职能错位;责任分工的不合理, 必然导致职能错位、越位或不到位, 甚至产生违法行政行为。三是由于权责不一致, 弱化了乡镇应有的职能。
(二) 工作体制不健全。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 农民逐渐适应了市场"这只无形的手", 能够根据市场的供求情况来组织调节生产, 在客观上要求乡镇行政管理与之相适应。但在实际的行政管理工作中, 考虑到农民奔小康共同致富和完成上级的计划目标, 加上新旧体制的不协调, 部门利益、本位主义比较严重, 为农民服务, 为基层排忧解难的思想较淡溥, 各地在组织农业生产中尚不能完全脱离行政手段和政府行为, 必然会下达一定的生产计划, 而计划一旦作为任务下达给乡镇, 就必然坚决完成, 乡镇自然就处在这个矛盾的焦点上, 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
(三) 乡镇财政来源有限, 乡镇财政举步维艰。
一是由于山区乡镇区位劣势, 工业经济基础薄弱, 财政税收税源有限, 且增长缓慢。二是分税制抽取了乡镇那本来就少得可怜的税收的大部分, 使乡镇本级财政来源和积累更为有限。三是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没有足额到位, 不能满足山区乡镇的正常运转需要。基于以上三点, 大多数乡镇的财政都是入不敷出, 根本不能算是一级独立财政, 根本担负不起保运转促发展的重任, 乡镇财政运行举步维艰, 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公共服务根本无钱落实。
二、乡镇行政管理改进措施
(一) 转变管理理念, 理清政府职能。
镇要从过去包揽一切的思维定式中解脱出来,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发展的服务和引导上来, 切实解决好政府的“缺位”问题。转变职能是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一是由政府改革带动企业改革、教育改革、医疗卫生体制等各项改革。二是防止把转变政府职能简单化, 停留在提口号或做表面文章上, 而要迈出实质性步伐。三是通过转变政府职能, 推进政府现代化建设, 包括政府治理理念的现代化, 政府治理架构现代化和政府治理方式的现代化。通过转变政府职能要达到两个目标:第一, 为乡镇经济发展创造种种便利条件, 如信息技术支持、财政贴息等手段, 通过提供经济性公共服务支持市场主体发展, 引导好资源积聚和资金投向,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培植财源, 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第二, 通过提供社会性公共服务, 为社会成员提供社会性公共服务, 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义务教育、公共医疗与社会保障等, 解决最基本的社会福利与社会公平问题, 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
凡涉及农民利益的经济行为, 应该从实际出发, 按经济规律办事, 切忌不顾实际, 搞一刀切, 一窝蜂, 更不能搞强迫命令, 甚至以扣减乡镇包干经费来强调。乡镇行政管理工作的重心应从片面行政管理转到管理理服务并重上来。乡镇对农村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不应干涉过多, 应把工作重心放在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上来, 抓农村经济的宏观调控, 抓服务体系建设, 实实在在为农民生产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物资等方面的服务。
(三) 完善乡镇公共财政体制。
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现状及建议 篇3
一、财政预算不规范、不科学
多数乡镇预算既不全也不细,操作性不强,编制程序不规范,资金分配不透明。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充分认识到乡镇财政预算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预算编制时根据往年支出情况稍微修改,以支定收,不是根据测算的可用财力安排支出。预算编制时认为预算是编不准的,编的越细越麻烦,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调整也是到年终根据支出数调整。导致预算执行变形走样,谈不上预算调整,权大于法的现象比较普遍,使乡镇人大监督大打折扣。
二、乡镇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负债现象严重
近几年,乡镇财政困难较往年有所缓解。但财政收入相对于乡镇事业发展来说,资金缺口仍然较大。过去几年乡镇不根据本乡镇实力、财力、盲目搞建设,大部分的乡镇向金融机构贷款、结欠工程队大额的工程款。造成沉积多、偿还难的沉重的债务负担。
三、专项资金管理不到位
近几年,乡镇项目增多、资金量大,未按规定对资金实行专项核算。各项目之间互相调剂、挤占,很难有效进行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甚至有的乡镇由于工作经费紧张,挪用作办公经费开支。虽然对专项资金支出的监督检查多,但大多监督流于形式,而处罚和整改措施少。
四、财务管理制度、财务队伍有等健全提高
乡镇政府机关财务管理模式不一。有的整个乡镇政府机关一套账,有的却多达四套账。有些乡镇财务人员更换频繁,手续交接不清。多数财政人员都兼职下乡包村工作,有的乡镇财务人员连会计从业资格证都没有。严重影响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五、对于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对策建议
1、加强财政预算管理。
一是乡镇财政应严格按照《预算法》的规定,明确预算是由镇人大审查批准,严格执行法定文件,要强调预算的法律效力,依法履行预算追加程序,完善预算调整手续,增强“预算法定”的观念,切实发挥乡镇人大对本级财政的监督作用。二是乡镇要真实全面地反映财政收支情况,对政府性收入应全面纳入财政核算中,确保财政收支的完整性;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及时批复各项经费,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坚决杜绝人为调节财政收支的行为,提高预算约束力。三是乡镇应努力提高预算编制水平,要将预算编制当作镇党委、政府的一件大事来抓,杜绝随意调节预算收支现象。
2、继续推行“乡财区管乡用”模式。
采用总预算模式。对实行“乡财区管乡用”的乡镇,取消乡镇财政在各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所有账户,由区财政为乡镇开设“基本结算户”,各乡镇财政所按区财政局的批复在镇金融机构开设“经费支出专户”、“工资专户”、“专项资金专户”,不得再设任何账户。乡镇所有收入全部上解区级金库或区财政专户,纳入预算管理。区财政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原则进行分配。支出以年度预算为依据,根据乡镇申请从“基本结算户”拨到“经费户”、“工资专户”、“专项资金专户”三个账户,再拨到用款单位。乡镇使用的票据由乡镇结算员到区财政局领取,严格实行“限量领用、定期核销、票款同步、以票管收”的办法。
3、增收减支,平衡财政收支。
首先要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强化改革意识,积极转变理财观念,狠抓财源建设,增加财政收入。其次要大力压减人、车、会、出国考察和往来招待等一般性支出,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重点确保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和各项社保资金按时足额发放,机关正常运转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年财政收支平衡。
4、加大对资金监管力度,落实整改措施和处罚。
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增加乡镇财政收支的透明度,对于监督检查出的违纪违规问题,限期整改并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理。对单位收缴违纪违规资金、罚款并追究有关当事人的个人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进一步完善制度、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乡镇法律援助现状】推荐阅读:
乡镇法律六进活动总结09-28
完善派驻乡镇检察室建设延伸法律监督触角05-08
在全市律师法律服务进乡镇进社区进企业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致辞07-23
乡镇卫生现状07-15
西藏乡镇建设现状研究07-20
法律认识现状08-10
乡镇企业发展现状11-18
乡镇卫生院现状分析12-07
乡镇行政管理现状及对策08-26
高校法律服务现状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