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产业经营模式研究(共9篇)
酒店产业经营模式研究 篇1
农业产业化是新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变化, 其产业化发展已经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在实际生产中, 我们应该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理念, 形成中国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从而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一、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意义
1.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化将会成为带动农业结构调整的中坚力量。农业结构的调整包括农产品的生产, 加工, 销售以及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农民先进理念提升等等各个部分组成的。想要完美地调整农业结构, 必须要时刻把农业与工业和市场紧密结合, 逐步形成农产品基地--农产品加工--产品流入市场的生产线, 让农户与市场, 农户与加工商的利益相互依存, 最终实现产业链的系统化, 科学化发展, 发展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必定会带动农业结构的战略调整。
2.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实现。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一直在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来改变城乡经济差距巨大的情况, 在近几年看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总体来看, 缩小城乡的经济发展差距的任务还是很重, 乡镇经济发展不平衡依然是严重拉低省市经济的主要因素。所以我们现在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农村普遍存在的农业发展没有规模化, 系统化的问题,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就必须走农业发展产业化的道路, 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缩小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差距, 逐渐实现城乡一体化。
二、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1.主要组织形式。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组织形式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龙头企业加农户型。这种模式简单来讲就是企业与农民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利益的共同体, 同时也是风险承担的共同体。这种模式主要是以龙头企业向外联系市场, 向内联系农产品基地, 利用龙头企业的强大实力扩大市场规模, 扩大农产品基地规模, 利用其规模优势, 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但是在这种模式中农民是非常依赖企业的, 所以难以保证企业会一直站在农民的利益角度经营。
第二种:市场加农户型。这种模式就是农民与市场直接交流, 避免了中间其他企业或者个人介入的机会, 让农户有直接与市场主体谈判的机会, 形成生产销售一条龙的链条, 很好地解决了农户有产品难卖的难题。
第三种:企业加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加农户型。这种模式是农民合作的经济组织以土地, 资金, 技术等农业重要因素帮助农民生产, 同时入股企业的方式与企业联合经营的模式来解决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问题。这种模式是相对比较先进的, 它增加了农户与企业之间的联系。
第四种:企业加中介组织加农户型。这种模式以农业中介组织为依托, 企业将农产品的生产, 加工, 服务, 销售各个环节与农户形成普遍联系的网状关系。帮助形成生产, 加工, 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集团。但是这种模式的缺陷是一旦中介组织出现问题, 那么整个系统都将会瘫痪。
2.经营业绩。2012年, 我国粮食产量达58957万吨, 实现了历史上罕见的粮食产量九连增。同时, 在示范园区建设中, 我国以实现农民提高收入为中心目标, 重点发展和优先安排商品率高, 附加值高和市场前景广阔的特色农产品及基地建设, 提升规模化发展层次及水平, 农业规模经营已经初步显现, 为延伸产业链经营, 扩大市场延伸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3.主要存在问题。首先我国农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程度是非常低的, 这也是一直我国农业发展进步小的瓶颈问题, 我国大多数农户还是选择分散, 独立经营的模式。没有形成大规模农业生产, 所以很难实现农业的大规模机械化。造成农户个人面对强大激烈的市场竞争, 对于农民的利益造成很大损失。
其次, 目前我国针对于农产品经营规模大, 在市场影响力大, 对于农户生产效应辐射范围广的龙头企业数量非常少, 而且对于产品的加工也大多数都是粗加工, 精细加工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 而且相对与国外的农产品大企业来讲, 不仅数目不占优势, 而且经营规模也有很大差距。而且这种差距也会逐渐跟不上海外市场的需求, 逐渐与世界市场产生差距。
三、发展农业产业化模式的创新举措
1.科技带动农业产业化的模式。在这个科技主导的时代, 无论什么产业想要健康成长, 都需要科技的带动, 农业产业化发展也不例外。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以及设备, 促进科技与农业发展的有效结合。逐步把农业发展建设成为农业科技相结合的新模式, 逐渐把这种新的思想观念深入到农民的思想中, 增加农业生产效率, 从而间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生态旅游观光型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随着社会的进步, 生态这个词也成为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词汇, 包括旅游业, 再加上社会压力越来越大, 许多游客也更加希望去到生态观光的地区游玩。而我们正可以利用这个机会, 发挥农村的地理优势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型产业。生态旅游观光型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主要是指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同时, 利用上当地发展农业形成的自然景观, 以及该地区农业发展所应用的特有的生活活动吸引游客先来观光, 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3.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在龙头产业带动型产业中, 主要是指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销售联系起来, 从而形成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中, 一般都是公司和农户建立合作的关系, 来建立产业化的经营模式。在实际的发展中, 龙头企业的科技一般较为发达, 资金雄厚, 对于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是一种基本的保障, 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这种类型的产业结构中, 首先要保证的就是龙头产业的壮大发展, 从而带动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 达到双赢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新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 也是快速发展农业经济的具体表现。我们通过对农业产业化具体模式的探究, 总结了不同类型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并且通过对这些模式的不断创新, 来加强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从而加快现代化农村的建设, 也带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展农业, 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 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对农业产业化模式经营的发展做出分析研究, 针对现阶段发展的现状, 总结发展创新的措施, 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模式,经营
参考文献
[1]张慧霞.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 2016 (01) .
[2]陈剑.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模式及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 2010 (01) .
酒店产业经营模式研究 篇2
传统酒店的概念在这里已发生转变。相比于传统酒店那种单一的服务形式,千篇一律的设施设备和模式化的服务,主题酒店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它从自己的主题入手把服务项目溶入到主题中去,以个性化的服务代替刻板模式,体现出对客人的信任与尊重。历史、文化、城市、自然等都成了酒店借以发挥的主题。从此酒店不再是单纯的住宿、餐饮设施,而是寻求欢乐和刺激的天堂。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在主题酒店领域上起步比较慢,而且建造主题酒店投资比较大,所以它现在的发展还不是很快。但是,主题酒店这一形式在中国已初露头角。目前的主题酒店有如下类型:
(1)历史遗迹与自然风光的酒店
这种酒店充分表现出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魅力。有的像一座花园,里面盛开着各式的鲜花。一朵朵娇嫩欲滴,弥漫着阵阵花香,教人仿佛进入绿色的世界;有的模仿古代帝王的宫殿,使人觉得是进入了皇宫一般;还有的以海市蜃楼、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为主题。在我国深圳的著名旅游区华侨城内,即将建成一个威尼斯王冠假日酒店。它投资3亿元人民币、总面积58000平方米,是国内第一座五星级“水主题”旅游度假酒店。
(2)城市特色酒店
这类酒店通常以历史悠久、有浓厚的文化特点的城市为蓝本。他们以局部模拟的形式,用微缩仿造的方法再现了城市的风采。其中比较出名的有纽约酒店。它把曼哈顿的标志性建筑**自由女神像,以一比一的比例搬到了门前。
(3)神话传说酒店
他们以人们熟悉的神话故事为背景。使人觉得像进入了童话世界一样。如梦如幻,让人抛开一切现实中的烦恼,尽情享受这眼前的一切。
拉斯维加斯的主题普遍具有规模大、层次多、变化快的特点,他们充分利用空间和高科技的手段,配以大型的演出,使酒店增色不小。主题酒店之所以在拉斯加斯能如此红火,也是经济高度发达的体现。除此之外,与其赌博文化也很有关系。
我国健康体育产业经营模式研究 篇3
健康体育产业经营追求的最高目标是,将更多的人吸引到健康体育运动中来。因此,能否正确理解健康体育产业经营本质,不仅直接关系到人类自身的现实生活水平和未来的生存质量,也间接地反应出能否体现出健康体育产业经营所包含的未来社会价值。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在健康体育产业经营的经济利益中,还体现着回报社会的特殊价值特征。这是健康体育业经营区别于其它体育产业经营的根本所在,也是健康体育产业经营的社会目标或社会价值的主要体现。因此,研究构建健康体育产业经营的模式及类型,对加强完善我国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促进我国健康体育产业快速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发展健康体育产业的市场规模
健康体育产业,是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时代的高速发展,以不断增长的社会物质基础为前提,以健康和体育两大产业的有机结合为条件,以广泛的社会关心和国民的共同参与为支柱,在20世纪70年代后迅速崛起的一种特殊体育产业。我国健康体育产业的市场规模,由于竞技体育产业 (职业化) 优先发展的地位,一直没得到应有重视和发展。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内外经济迅速发展的推动下,才开始起步形成一定的规模。从前景分析,还是很有发展空间的。
我国现在共有大中小学生约9400万人,如果将他们每年直接用于体育消费的支出以100元为基数,并以20%递减,即中学生8 0元,小学生6 0元计算,我国学生的年体育消费市场规模即可达到75亿元左右。如果按20%递增,则可以达到113亿元左右。1998年,全国健康体育器材销售中个人购买率已经达到了50%。天津市健康体育器材的个人购买率已经达到了70%。广州市健康体育器材的个人购买率已经达到了80%。上海市家庭健康体育器材当年营业额提高了2 0 0%。全国健康保健食品的年增长率高达10%以上。有偿提供体育设备设施和体育指导等健康体育产业营业额,实际上占到了体育系统内部经营创收活动总营业额的70%左右。但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统一的健康体育产业界定标准,一些项目是属于文化娱乐产业,还是属于健康体育产业、竞技体育产业、休闲体育产业,尚在争议之中。但以上的数字,已经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健康体育产业市场的存在和发展,反映出我国老百姓对健康体育的关心程度和参与健康体育消费的热情。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消费向着多元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带动消费结构升级,用于健康体育消费的支出将大大增加,这为发展我国健康体育产业市场奠定了基础。
80年代,我国健康体育最为流行的可以说是传统的中华“气功健身法”。而这时的年轻一代已经开始注重了对形体美的追求,减肥药、减肥茶等等在市场上随处可见,健美中心、康乐中心等也红红火火。到90年代,健康体育产业的最大发展是引进了先进的健身娱乐设施和先进的健康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理念与方法。例如:保龄球、高尔夫球、台球、攀登等健康体育项目,人体健康成份分析仪和各种多功能健身器材,俱乐部会员制等。许多健康体育企业在经营形式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基本保持了与世界的同步发展。从某种意义上看,这种发展也能反映我国健康体育产业的市场规模。另外,还有学校健康体育产业,社区健康体育产业,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健康体育产业的市场规模。
三、发展健康体育产业经营模式
健康体育产业经营模式,是健康体育产业经营研究中的重要部分。但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对健康体育产业经营模式的研究,基本上都是针对“客户”或以“客户”为中心进行的研究,对模式的研究非常少。成熟的俱乐部制度已经成为全世界通用的健康体育产业的一种固定模式。而本文所研究的健康体育产业经营模式,则是对健康体育产业经济划分基础上构建的。
1. 根据健康体育产业类型理论划分我国健康体育产业经营
健康体育产业是健康产业和体育产业的最佳结合。在健康体育产业中,既有体育产业的成份,也有健康产业的成份。健康产业和体育产业结合产生的健康体育产业经营市场主要有以下几种:健康体育服务产业经营;健康体育用品产业经营;健康体育空间设施产业经营;健康体育空间设施经营管理产业经营;健康体育相关流通产业经营;健康体育相关产业经营;健康体育产业经营。
2. 根据健康体育消费对象特征划分我国健康体育产业经营
(1) 以大中小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学校健康体育产业经营
(2) 以企事业单位职工和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为主要对象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的健康体育产业经营
这两种类型的健康体育产业经营,国家健康体育发展事业和社会健康体育福利事业的经营思想和经营模式,占有主要指导地位。因此,作为带有明确健康体育事业性质、拥有特定对象的健康体育产业经营,如何保证维持自身产业正常运转的经济利益,如何保持相对的经济利润?如何测算经营的经济价值,它与社会福利事业的产业化经营有何不同等等,都是顺利经营必须研究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3) 以一定范围内居民为主要对象的商业性健康体育产业经营
这是健康体育事业发展不足的一种补充形式,也是满足各阶层不同健康体育消费需要的一种较为完全的商业性行为,一般都以社区作为发展和经营依托。但是,因为健康体育产业自身拥有的特殊社会功能,从提高未来人类自身素质和提高未来人类生活质量的思想高度理解,政府是否应该给予一定政策上的扶持或经济上的帮助,是现阶段能否规范我国健康体育产业市场经营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4) 以全体国民为主要对象的社会福利事业产业化经营
这是根据经济发展时期,结合社会发展实际需要最近提出来的理论研究课题。西方国家虽然也曾提出过这个问题,因为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基础,阻碍了它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社会福利事业的产业化经营,无论是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时代,还是高龄化人类社会发展高峰时期的即将到来和随之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都已经预示,这是世界未来健康体育事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健康体育产业经营的一个伟大的世纪课题,它将给产业经营理论带来一次革命性的变化。
(5) 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性体育产业经营
3. 根据体育产业经营项目和经营内容的构成形式划分我国健康体育产业经营
(1) 单一型健康体育产业经营模式
单一型健康体育产业经营模式,主要是指以单一的健康体育项目或提供单一的健康体育服务为主的健康体育产业经营模式。例如:骑马、高尔夫球、保龄球、登山、乒乓球等项目的俱乐部,只提供健身器械或只提供健身场地的企业。
(2) 综合型健康体育产业经营模式
综合型健康体育产业经营模式,主要是指同时综合多种健康体育项目和多种健康体育服务的健康体育经营模式。例如:集提供健身器械、健身场地和健身活动指导、球类活动、游泳活动、武术活动或其它健康体育相关项目等为一体的健康体育中心、会所等。
4. 根据健康体育产业主体经营场所和人群密集区域的距离及消费能力划分我国健康体育产业经营
(1) 距离居住地4公里左右的日常生活消费健康体育产业经营模式
(2) 当天可以往返距离的普通消费健康体育产业经营模式
(3) 需要提供食宿等综合服务的高档消费健康体育产业经营模式
虽然以上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经营类型划分方法,但是,所有这些划分具体在健康体育产业经营实践中,大都是通过“会员制”的经营模式来操作的。
5. 学校健康体育俱乐部经营模式
学校体育属于健康体育的大范畴之内, 随着学校教育收费制度的实施,虽然学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暂时还没有明确,但我国的许多学校,特别是高等院校早已经开始了学校体育产业化实践,且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开展什么体育项目或组成哪种形式的俱乐部由各学校根据自己的体育空间设施、体育服务指导力量(师资) 等具体情况自行选择决定,因而产生了以下各种不同形式的俱乐部。
6. 社区健康体育产业经营模式
我国的社区体育产业目前正处于发展时期,暂时还没有形成固定样式和成熟定型的社区健康体育产业经营模式。但是,“无私奉献不是无偿奉献”理论的导入,无私奉献活动的有偿化发展,给社区体育产业化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例如:组织健康体育活动,社区只承担场地、指导、组织服务等方面的费用。而活动过程中水、电等实际消耗品费用,则由参加者共同分担。
四、建议
通过对以上各种健康体育产业经营运作模式的分析与构建,围绕“未来社会要求现代化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全新的知识能力和健康体魄;科学的生活态度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这一目标。更应大力发展健康体育产业,可以说是弥补我国现阶段健康体育事业发展不足的一种最佳方法。保证国家健康体育发展事业、社会健康体育福利事业、健康体育产业三者的协调发展,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健康体育产业经营。这也就是说,我国的健康体育产业发展,首先要加强健康体育产业经营的理论研究,建立完整的中国健康体育产业经营理论指导体系,在准确了解并掌握我国健康体育产业经营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国情的健康体育产业经营政策,才能把握健康体育产业经营的正确方向。为此,还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 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理论研究队伍
2. 必须深刻理解健康体育产业的价值和内涵
3. 要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体育产业发展规划
4. 必须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5. 要把握未来健康体育产业与健康体育事业的协调发展
6. 要改变目前的经营策略和经营指导思想
7. 加强我国农村健康体育产业的发展
摘要:在探讨健康体育产业市场发展规模的基础上, 分析构建了发展我国健康体育产业经营的模式;并提出了加强完善我国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的合理化建议, 为促进我国健康体育产业快速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健康体育产业,经营,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明:对健康体育产业发展背景的初步探讨[J].解放军学院学报, 2000 (4) :59~64
[2]蒋玲等:公共体育课实施俱乐部制课内外一体化的实践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4 (11)
酒店产业经营模式研究 篇4
中低档酒店从广义上讲是指具有一定服务水平,配套设施完善,价位适中的一、二、三星级涉外酒店,和与之档次相当的社会旅馆。这部分酒店在我国数量巨大,总数在一万家以上,并且占有主要的旅游、商务出行消费者市场,在酒店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我国中低档酒店管理模式主要有:自建自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委托管理以及特许经营,连锁加盟。其中绝大多数是自建自营。在2000
年初我们随机对北京城区
家中低档酒店调查中
(以二星级为主,部分一、三星级酒店和社会宾馆),96%
是自营,4%
对外承包,没有一家聘请专业酒店管理公司进行委托管理或连锁加盟。
中低档酒店目前的运营状况没有体现出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形势,各种管理模式在现阶段都遇到一些制约因素,而这些因素在短期内不可能彻底解决,这就迫切呼唤管理模式的创新。
调查中我们感到,目前中低档酒店最需求的是:品牌、管理技术、改造资金,而这些措施的具体实施者就是酒店管理公司。那么,新的管理模式就要解决这三个基本问题,即连锁加盟与委托管理结合,并辅助以少量资本投入。具体到模式名称,可以称为连锁经营管理。这便是中江之旅酒店管理公司在几年的经营实践中探索的新的商业模式。
新模式的主要运作方式
以连锁经营的方式输出品牌、管理技术和营销网络。为了保证品牌技术的规范完整输出,同时输出掌握管理技术、熟悉品牌内涵的高级管理人才,这方面又有委托管理的痕迹。为了稳固与业主的合作关系,我们大多数中低档酒店在设备配置或改造方面需要一些资金,管理公司再发挥投资公司的职能,向业主投入少量的资金,进行酒店改造。
新模式的优势和制约条件
新模式的优势主要是可以解决目前中低档酒店发展过程中的根本问题。具体表现在:专业化酒店管理公司与酒店业主之间可以建立起长久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关系;有利于提高酒店的经营服务水平;有利于提高酒店的知名度;促进中低档酒店业的整合和发展;加快我国酒店管理行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管理技术、人才培养、品牌建设等基础工作;拓展社会资本投资的领域。
推行新模式的制约也是明显的:作为一种综合输出方式,对酒店管理公司的运作要求较高,需要有一定的品牌和技术、人才培训体系以及融资渠道或战略投资伙伴,虽然新模式可以弥补单纯输出一个管理内容的不足,但如果特别欠缺哪个方面,目前其发展空间也会受到较大影响。另外,发达的资本市场、完善通畅的产权交易市场对新模式也有巨大的影响,这两方面我国都已经有了一定发展,但还没有达到完全市场化的地步。
新模式发展的初步思考
首先,要完善中低档酒店管理的品牌建设、技术开发、市场研究,这是酒店管理公司的责任。新模式的基础还是输出酒店管理技术和品牌,消费者是否愿意购买产品,先是看产品如何,酒店管理的品牌也是如此。
其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本市场的资源,寻求资本市场对该领域的投资。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中低档酒店的发展也会越来越纳入社会资本运作中,对新模式的发展必将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再次,要利用国有体制、某些政府行业系统的酒店资源优势,结合资本市场的运作,有望实现跨跃式的发展。
酒店产业经营模式研究 篇5
一、国外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及经验分析
1. 国外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经营模式
(1) 农工商联合公司模式。工商资本直接渗透到农业, 将农业生产与产前、产后各关联环节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经营体内, 形成完全垂直一体化的综合经营。这种经营方式, 一般规模较大, 实力较强, 经营范围涉及供、产、加、销各个领域。如美国和欧盟就是如此。
(2) 合作社模式。主要有农牧业生产合作、生产资料供应合作、产品加工销售合作、经营管理和技术信息咨询合作, 以及信贷保险合作等。合作社在生产、交易中统一行动, 实行资金融通方面的合作, 减少中间商和高利贷剥削, 共享加工增值的效益。合作社自愿参加, 社务工作由全体社员协商, 实行民主、规范、科学、法制、高效的管理, 其收入一般是在扣留必要的公共积累后按社员投入多少进行分配。
(3) 合同制模式。即私人公司通过与农场主签订合同, 在严格明确双方责、权、利基础上, 进行业务往来的一种经营方式。50年代, 特别是60年代以来, 由于商品农业高度发展, 农场主与农外工商企业之间经济往来日多, 经济关系日深, 经济摩擦也日渐增加, 迫切需要通约束力的联系形式, 来规范双方的经济行为。在这种情况下, 合同制得以迅速发展。
(4) 专业协会模式。由社会团体牵头把分散的农场或农户通过市场和服务等环节加以连接, 形成利益联结、互相依赖的社会化生产和销售服务体系。如日本的农业协同组合 (简称农协) 、澳大利亚的全国羊毛协会等。此外, 还有韩国的产、学、管、研一体化模式、泰国的“政府+公司+银行+农户”模式等。
2. 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特点
国外农业产业化建立在迅速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和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上, 以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例, 家庭农场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 农场经营规模大, 生产过程的工业化程度高, 农业生产的巨大发展主要依靠国家支持、增加资本和技术投入来实现。国外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特点:一是不断推进农业专业化和集中化。二是通过某种经济约束或合同, 把农业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纳入同一个经营体内, 实现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 公司统一生产计划、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别核算统负盈亏, 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三是强化农业内部分工, 实现生产经营全方位社会化服务。
3. 国外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主要经验
(1) 农业由于弱势的产业地位和市场机制的特征, 在产业化经营各种模式的发展过程中, 政府的支持和参与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产业化发展的起步阶段, 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2) 与垂直一体化经营的模式相比, 由农民自己联合起来的合作组织, 更能代表农民的利益, 更有利于农民作为一种整体力量, 在进入市场的过程中, 抵制中间盘剥, 提高对话地位。日本农协成功的经验, 值得我们借鉴。
(3) 农业产业化要求不断扩大经营规模, 讲求规模效益, 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
(4) 由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形成垂直一体化经营, 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形式。其中尤以合同制的模式, 更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 调动农民积极性, 应作为实际推行中的首选模式。
二、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1. 现存的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 龙头企业带动模式的利益联接机制还不够强, 主要原因是企业与农户都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倾向。龙头企业与农户都是经济体, 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 都想追求利益最大化。一旦农产品市场价格有较大变动, 企业与农户之间签订的订单就往往难以落实。同时, 企业强势、农户弱势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变。由于龙头企业可以为地方财政增加税收, 因此, 当龙头企业与农户发生矛盾时, 不少地方政府大都保护龙头企业。于是, 大多数农户难于真正获得农产品加工增值的利益, 根本原因在于大多数的龙头企业不是农民自己组织的合作制企业。
2. 现存的合作组织带动模式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 由于合作组织都存在着规模较小、实力不强、运作不规范、运行质量较差、不够稳定等问题, 很多合作组织既缺少自有资金, 又很少有固定资产, 特别是缺乏加工转化能力, 因此在拓展市场、占领市场上, 难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3. 现存的专业市场带动模式存在的问题
发挥专业市场的带动力, 辐射带动分散经营的农户走进大市场, 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但这种模式因其利益联接机制主要是依靠契约来维系, 属松散型联接, 而且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加工层次少、只进行初级分类整理即可出售的新鲜蔬菜瓜果等农产品产业化经营。
4. 现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运行中的主体缺位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由政府包办代替一切, 农民不是参与的主体。地方政府和部门对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决策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工作力度也很大, 但是由于受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的影响, 一些干部没能正确地摆正政府引导与农民群众为主体的关系, 缺乏引导和激发农民进行产业化经营的有效措施, 进而把农民群众排斥在外, 完全忽视了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产业化经营模式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很多县乡的新农村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规划, 是规划部门做出来的, 农民没有说话的机会, 这一切都严重挫伤了一部分农民的积极性, 在由政府主导的强势作用下, 一些农民也忽略了自身的存在, 没有把自己摆进去, 表示“上面要干啥就干啥”。
三、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呼唤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创新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质是通过一定的手段, 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环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通过加工、销售环节把获得的利润返回一部分给农产品生产者。它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公司 (龙头企业) +农户。
1.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创新的原则
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服从国家的战略布局。我国部分地区无论是在地理环境, 还是在资源禀赋及在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等方面, 都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独特优势, 由此负有不可推卸的农业责任。我国的农业产业现状及其经济特征决定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 以农产品加工业为突破口, 在确保粮、棉生产稳定增长的基础上, 大力发展养殖业, 实现粮棉生产、畜禽养殖、食品加工之间的有机结合和良性循环, 形成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 并由此拓展农业的产业链, 建构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体制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
2.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创新的视角
延伸农业产业链、运销链、延伸农业社会化服务链
(1)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应该注重延伸农业产业链。延伸生产链, 运用新技术开拓新的农产品系列加工、精深加工, 要把国内外新技术、新品种应用于现有的生产领域, 在生产过程中利用新工艺、新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增加农产品价值。
(2) 延伸运销链通过培育和拓展市场网络, 发展市场中介组织, 加强农产品流通, 促进农产品融入国内外大市场, 提高市场占有率。
(3) 延伸农业社会化服务链要围绕主导产业或拳头产品, 大力发展农用工业、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情报信息、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等相关产业, 使农业在一种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中高效地运行。
3.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创新的经验借鉴
因经济发展的背景、条件不同, 各国在走产业化道路时所选择的具体形式也各异,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比较其主要模式的特点, 借鉴国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经验, 进行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创新, 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1)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创新要求国家通过法律、政策、信贷等手段或措施对其进行扶持。在稳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前提下, 推进生产经营的集中化、专业化、一体化, 加快农业的产业化进程。
(2)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创新应该包括许多不同层次的经营主体和利益主体, 他们的行为方式必须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市场制度来规范。同时, 经营创新模式必须与完善、发达市场体系相适应。
(3)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创新应该不断扩大经营规模, 提高规模效益, 以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改变农业生产效益低下的状况。
(4)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创新应该确保了企业与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在利益上的一致性, 利益风险共担。也就较好地避免了以往产业经营模式在利益联接上存在的弊端。这样才能确保农业产业化经营创新模式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4. 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主要思路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能否发展壮大的关键在于产业化各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接是否紧密。创新经营模式, 促进产业化经营就显得尤为迫切。
(1) 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创新产业化经营模式。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既可以把农产品的加工、销售所获取的利润留在农业内部, 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又可以形成“农户+专业合作组织+企业”的模式, 实现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创新。
(2) 改造龙头企业带动模式, 创新产业化经营模式。
以往“公司+农户”的模式, 之所以利益联接不紧, 主要还是公司与农户之间的联接多为契约联接, 通过发展农民合作组织, 从而形成“公司+农民合作组织+农户”的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变农民的弱势地位, 但事实证明其利益联接机制仍然存在问题。比较彻底的办法是通过产权制度改革, 使松散型、半紧密型利益联接向紧密型联接转变。松散型依靠契约联接。半紧密型依靠“契约+部分利润返还”联接, 尽管半紧密型比松散型的利益联接要紧密一些, 但公司与农户之间依然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通过实行产权制度改革, 变契约联接为“契约+返利”联接为产权联接, 使原来在产权上与农民没有关系的龙头加工企业逐步演变成由农民合作组织创办的加工实体, 从而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3) 改造专业市场带动模式, 创新产业化经营模式。
单纯的契约联接机制有不完善的地方, 可以实行加工及销售环节的部分利润返还农户、为农户提供各种服务等措施, 实现由单纯契约式的松散型联接向“契约+部分利润返还+服务”的半紧密型联接。另外, 专业市场带动模式目前还存在缺乏深加工能力的问题, 也应围绕专业市场, 适时发展深加工, 形成“培育一个支柱产业、带动千家万户、促进专业化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
参考文献
[1]袁见歧:国内外农业经营模式的模式与经验, [J].新农村, 2006 (6) , P22
[2]蔡荣祁春节虢佳花: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类型分析, [J].经济研究导刊, 2007 (3) , P47
[3]张百放王凯伦: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国际比较, [J].经济纵横, 1998 (3) , P44
酒店产业经营模式研究 篇6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食用菌产业,牡丹江地区,间作
1 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
1.1 菌粮间作模式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繁荣,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食用菌栽培规模越来越大。而食用菌栽培后的废渣的合理利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对食用菌栽培废渣的综合利用已有不少报道。由于食用菌生产废渣中仍然含有许多动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 其中残留的菌丝体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还能分泌一些酶, 可促进生化反应, 因而能从复杂的有机物中释放出更多的易被植物吸收的营养物质, 而且能起到活化土壤的作用, 能为多种微生物提供生长基质, 所以又是很好的土壤改良剂。经多年研究先将食用菌废渣粉碎, 然后通过发酵技术处理, 使之转化为可以抵抗各种病菌的腐熟发酵料。废渣发酵后, 与土壤以相同配比混合后建成一个微生物单元, 增加了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的含量, 如果继续发酵, 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 从而提高土壤肥力。通过对不同微生物单元中各处理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钾、团粒结构、容重的测定和比较的研究, 得出土壤的改良作用中食用菌废渣与土壤的含量的最佳比例。
所以利用食用菌菌丝作为微生物肥料的优势菌株是可行的, 从而本研究提出将农作物和食用菌二个经济产业相结合, 将农作物看作为“生产者”;将食用菌看作“分解者”, 以土壤为纽带构建新型农业产业循环, 最终达到产业利益最大化, 污染最小化, 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菌林间作模式
1.2.1 菌林矛盾之现状
所谓菌林矛盾, 是指因食用菌生产大量消耗森林资源而给林业资源, 尤其是阔叶林资源的保护造成巨大压力, 由此在菌业、林业之间所产生的矛盾。食用菌生产, 特别是木腐型食用菌生产以阔叶林为基本原料, 随着生产的迅猛发展, 菌林矛盾日趋突出。就闽北而言,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食用菌生产消耗了大量阔叶林。据粗略测算, 每生产1000袋木腐菌约消耗阔叶树木材1m3。近年来, 以闽北十个县 (市) 为例, 食用菌年生产量共约5亿~6亿袋, 其中木腐菌约占70%, 约3.5亿~4.2亿袋, 以此推算, 全市每年食用菌生产约消耗阔叶林约40万m3左右。扣除生产中使用部分枝桠等林业采伐剩余物及锯屑等林产品加工下脚料, 年消耗量达25万~30万m3, 数量十分惊人。二是生产上资源浪费严重, 出于对生产成本的考虑, 许多阔叶林伐区剩余物未能用于食用菌生产, 大部分是作为薪柴运往外地销售或腐烂于山场, 而菇农种菇时则就近上山砍树, 且绝大部分未依法办证采伐。同时, 由于菇农普遍缺乏森林资源保护意识, 砍树种菇时, 砍近不砍远、砍直不砍弯、丢梢弃枝等现象十分普遍, 部分菇农砍下树木的利用率甚至不足50%。闽北山区虽林木葱郁, 但松、杉等针叶林的比重很大, 阔叶林的面积和蓄积量都十分有限, 若毫无限制地消耗下去, 不出几年, 闽北的阔叶林将消耗殆尽, 不但危及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整个生态环境, 同时也必将导致食用菌产业本身的消亡。这是一个十分严酷的现实, 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深思。
1.2.2 菌林矛盾之认识
菌林矛盾已是不可回避的现实, 但对菌林矛盾也应有全面、客观、正确的认识。菌林矛盾应引起充分重视, 很多人认为食用菌生产是造成目前阔叶林资源枯竭的罪魁祸首, 一谈到食用菌就与毁林混为一谈, 认为食用菌生产应该予以限制甚至制止。其实并非如此, 首先, 食用菌并不都消耗林木。许多草腐菌生产的本身就无需消耗林木资源, 如蘑菇、草菇、姬松茸等;而且许多木腐菌的栽培现在也不消耗林木, 如银耳、竹荪、茶薪菇等;另外, 随着近年珍稀食用菌生产的迅猛发展, 耗木食用菌的生产比重逐年下降, 如建阳市耗木食用菌的比重就从1999年的62%下降到2002年的39%。其次, 食用菌生产不是导致阔叶林枯竭的主要因素。从目前农村炊用薪柴的用量来看, 问题便可见一斑。如闽北农户约60万户, 据调查测算, 每户农民年消耗薪柴约5m3, 其中80%左右系阔叶林木材。这样仅农村薪柴一项, 全市年消耗阔叶林木材就达240万m3, 而闽北近年来每年生产各类食用菌约5亿~6亿袋, 扣除利用林产品下脚料, 年消耗阔叶林木30万m3左右。也就是说, 闽北每年的薪柴消耗量可用于8年的食用菌生产。因此, 目前阔叶林资源匮乏是由于多种历史和现实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形成规模仅十余年的食用菌产业不可能是唯一或主要的因素。尽管食用菌生产的确消耗一定木材, 给森林保护造成一定压力, 但对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所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有目共睹。因而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尚未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情况下, 简单、武断地放弃或限制食用菌生产是不科学的, 也是不可取的。从另一个角度看, 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 市场国际化已成为必然趋势, 以牡丹江农业现状, 在短期内要与西方大农业争夺国际市场是不现实的。而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食用菌生产在山区农村中的作用则将在我国入世后日益明显, 优势将逐渐扩大。在此背景下, 因噎废食, 限制食用菌生产都是不明智的。
1.2.3 菌林矛盾之对策
经过多年对于菌林矛盾的研究, 结合牡丹江地区菌林发展情况, 首先应该发展可持续经营模式, 将食用菌栽培地点迁移到森林中, 使食用菌栽培结束后的木屑等废物回归森林, 避免烧毁浪费, 并且森林可以为食用菌提供好的生长条件, 从而解决菌林矛盾;其次, 农村大力宣传生态资源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提高广大菇农爱护森林资源的自觉性, 鼓励菇农利用伐区的剩余物、毛竹林内散生杂木生产食用菌, 并加强《森林法》的执法力度, 严禁乱砍滥伐;最后, 要在农村大力推广沼气灶、液化气灶, 以减少薪柴的消耗量, 若能节约20%的薪柴, 便可以满足生产的需要。同时要采取有力措施, 限办或停办那些资源消耗量大, 对农民增收、财政增税以及社会就业等方面作用不大的林产品加工企业, 以减缓林木资源的消耗速度。
1.3 菌菌轮作模式
众所周知, 气候对于食用菌产业的影响很大, 如何周年生产是食用菌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利用菇房进行食用菌多品种搭配周年生产必须做到对时间和空间利用的高密度, 栽培管理的高水平, 投入产出的高效率。因此, 我们在进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首先提出了建立优化茬口模式必须遵循的五个原则: (1) 提高菇房复种指数选择生长周期短, 出菇集中的品种, 以利于茬口衔接, 从而使菇房的复种指数比常规栽培提高一倍。 (2) 提高空间利用率, 利用床架种植的优势, 要求每个菇房的实际栽培面积是建筑面积的二倍以上。 (3) 控制病虫害, 根据不同种类、不同品种生长发育对环境温度的要求, 区分类型, 有机组合, 使这些品种在同一空间的不同季节生产, 在建立茬口模式时。对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要有自然的制约机制。 (4) 考虑品种组合时, 必须选择适应性强、能综合利用城乡工农业、林副业副产品资源的品种, 就地取材方便。 (5) 有利于“淡季”供应适应市场销售需要, 特别是对补充蔬菜“夏淡”和“冬淡”两个淡季的供应发挥作用的食用菌要重点组织生产。
2 措施与方法
2.1 菌粮间作
2.1.1 轮作方式
大棚南北宽8m, 东西长25m, 高1.8m。在棚内南北向作畦, 两畦 (低畦) 间距1m, 畦宽40cm, 高15cm, 种2行玉米。在低畦内, 种2行西红柿或黄瓜, 西红柿收后种木耳, 待玉米、木耳收后在棚内栽培平菇。
2.1.2 栽培方法
栽培前施足基肥, 整地做畦。4月上旬左右在低畦内栽2行西红柿 (提前2个月育苗) , 株行距23cm×40cm, 4月下旬在高畦上种2行玉米, 株行距20cm×20cm。6月中旬西红柿收后, 在距玉米基部10cm处各挖一条宽25cm、深10cm的畦沟, 每条畦沟排放2行已发好菌的木耳栽培瓶, 瓶间距3~5cm, 上面覆土1cm左右, 投料400kg。10月上旬玉米收后, 把木耳栽培瓶挖出, 于10月中旬进行棚内平菇装袋发菌, 投料约3 000kg。菌袋按南北堆放, 每行高1.5m左右, 行间留1m走道。
2.1.3 田间管理
西红柿按照一般的塑料大棚栽培方法进行管理。玉米收获时, 要先掰下果穗, 以延长绿叶为木耳遮阴的时间。木耳生长期每天按7、11、14、19点喷4次水。平菇菌袋在发菌期间, 要注意测定料温。如料温超过30℃, 应倒堆降温, 现蕾的菌袋要将袋口解开外翻, 每隔2~3天向地面喷一次水。头潮菇出完后将袋口扎紧, 待菌丝恢复生长后, 再重新将袋口解开出菇。二潮菇出完后, 把菌袋全部放在营养液中浸泡24小时后捞出, 继续发菌出菇。
2.2 菌林间作
选择管理看护方便, 地势平坦, 水源充足的人工林地进行栽培生产。林地栽培食用菌应选择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中、高温型高产菌株。根据子实体 (开始出现原基) 与温度的关系, 食用菌分为低温型、中温型和高温型3种类型。同种食用菌不同菌株子实体形成期与温度的关系同样划分为低温型、中温型和高温型菌株。这些不同温型的划分是林地食 (药) 用菌栽培生产安排的依据。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安排生产程序, 既要满足出菇时对温度的要求, 也要考虑菌丝生长对温度的要求, 尽可能在利用自然温度条件下完成全生产过程。在林地开始郁闭时入林生产, 到落叶前生产结束, 各级菌种期的确立, 应以林地内最适栽培出菇期为准, 向前推算。牡丹江地区林地郁闭期在5—10月份, 林地内袋栽黑木耳, 一年可在春、秋两季栽培, 春栽接种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可在5—6月入林出耳;秋栽接种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 9—10月入林出耳。平菇中有高温品种和低温品种, 可以从3月份一直种植至11月份。林下鸡腿菇栽培, 第一批林下套种时间3—6月, 第二批林下套种时间8—11月。
2.3 菌菌轮作
经过五年试验研究和多点生产示范, 建立了以下三种适合牡丹江郊区气候特点, 具有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周年生产茬口模式: (1) 5月下旬到8月下旬, 大床栽培高温型草菇1~2茬, 9月上旬到11月中旬, 大床脱袋栽培中高温型香菇, 11月下旬到翌年3月下旬塑料袋栽培金针菇1~2茬, 4月上旬到6月中旬压块栽培或大床脱袋栽培中高温型香菇。 (2) 6月上旬到8月中旬塑料袋栽培高温型的黑木耳, 8月上旬到11月中旬床式压块栽培中高温型香菇, 11月中旬到翌年1月下旬塑料袋栽培金针菇, 2月上旬到5月下旬中低温型香菇大床栽培或大床脱袋栽培中低温型香菇。 (3) 6月下旬到7月中旬利用蘑菇废弃料大床栽培草菇, 7月下旬到8月下旬, 大床栽培草菇, 9月上旬到翌年5月栽培蘑菇, 12月下旬到2月下旬, 利用蘑菇菌丝越冬“休眠”期间, 在蘑菇床架上“插种”一茬塑料袋栽培金针菇。
3 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分析
3.1.1 菌粮间作经济效益
众所周知, 农业生产长期过分依赖于化学肥料和农药, 造成大量不可再生能源的浪费, 农田土质变坏, 肥力下降, 农作物品质降低, 食品和地下水等环境污染状况也日趋严重。随着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生产的兴起和发展, 加之我国大多数土壤中速效磷、钾及其它一些养分的缺乏, 微生物肥料作为生物技术发展和农业生产的一类重要肥源以及它对农作物生长的多种功能和作用特点, 再一次引起人们的重视, 并得到一定的发展空间, 目前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以助于人们更深入地认识和应用具有良好前景的微生物肥料。
以平均亩产玉米秸秆400kg计算, 全部作为平菇的栽培料使用, 以85%的秸秆使用百分比和1.5%的含水量计算, 可以制作栽培料1175kg, 根据研究表明食用菌栽培料中菌糠含量为20%, 也就是可以遗留235kg废菌糠, 如表1中可以看出菌糠肥与厩肥肥效比为2∶1, 也就是相当于产出470kg厩肥, 研究表明菌糠还田可使农作物增产20%左右, 如果在230m2的塑料大棚内采用玉米、西红柿、高粱、木耳和平菇周年轮作种植的方式, 能够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获年产值8 640元, 折460m2产值26 000元, 每亩同比增收40%左右。
3.1.2 菌菌轮作经济效益
食用菌多品种搭配, 周年生产研究, 不仅在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而且通过生产示范点的应用试验, 证明食用菌周年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明显的。通过周年生产提高了菌种生产设备的利用率, 制种时间由原来的半个月延长到了一个月, 提高了菌种生产单位的经济效益。通过周年生产提高了菇房设施的利用率, 提高了菇房的产出率, 菇房由原来一茬菇, 增加到栽培茬菇, 菇房由原来的生产时间一个月, 延长到周年性生产。周年生产技术的开发应用, 带动食用菌生产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促进了专业户、重点户和科技示范户的建设。周年生产推动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开发。从2000年以来金针菇、草菇、中高温型香菇、毛木耳、黄背木耳, 以及香菇脱袋栽培技术, 在市郊迅速推广。改变了市郊过去仅局限于蘑菇、香菇几个传统品种的局面, 使品种结构发生了变化。据2001年统计表明, 这些新品种占总的生产面积接近30%, 占总产量的32%。
3.2 生态效益分析
3.2.1 菌粮间作生态效益
土壤腐殖质对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有深刻影响。土壤腐殖质含量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菌粮菜种植田每年有大量的食用菌培养废料翻入土壤, 这对土壤腐殖质积累有积极的作用。
从表2可以看出, 菌粮菜种植田0~20cm、20~40cm土层的土壤腐殖质含量都明显高于其它3种种植体系的相应层次, 不仅土壤腐殖质总量有别, 而且土壤腐殖质组成差异也较大;从腐殖质各组分的含量来看, 与腐殖质总量的变化趋势一致, 土壤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含量皆以菌粮菜种植田最高, 但土壤的胡敏酸含量与富里酸含量之比即H/F比, 差异不大。由于胡敏素系与矿物质紧密结合的腐殖质, 为土壤腐殖质的非活性部分。其含量与富里酸、胡敏酸含量和的比值, 可以相对说明土壤腐殖质品质的好坏。一般来说, 该比值愈高, 胡敏素的相对含量愈多, 土壤腐殖质品质相对愈坏。就0-20cm土层的该比值大小相比, 菌粮菜种植田 (l.75) 明显低于小麦玉米地 (2.13) 、春闲地 (2.56) , 但高于菜园地 (l.49) 。说明菌粮菜种植田土壤腐殖质品质有明显的改善。菜园地土壤腐殖质品质较好, 这可能与经常施用腐熟易分解的有机物质有关。
3.2.2 菌林间作生态效益
林间套种食用菌, 充分利用林间小气候条件, 根据林间二氧化碳与光照对树木与食用菌的互补、互促原理, 实现食用菌的反季节栽培生产, 达到提高食用菌产品质量和促进林木生长的双重效果, 从而促进林业与食用菌产业的共同发展。因林下自然环境适合菌类生长, 所以减少了食用菌产业中建房和搭棚所用的费用, 并且丰富了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促进有机质循环, 提高林木生长速度。从菌粮间作的生态效益中可以计算出, 如果使用木屑作为食用菌的栽培料, 对森林的补偿率为58%, 研究表明这一数值远高于森林内微生物对枯枝落叶分解对于森林的补偿, 而且新的栽培模式更增加了森林中土壤中的微生物含量和有机质含量。
参考文献
[1]刘淑霞, 等.几种纤维素分解菌在土壤有机质转化中的作用[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8, 27 (3) :991-996.
[2]陈德明, 等.食用菌多品种搭配周年生产研究[J].中国食用菌, 第6期第11卷.
[3]李宪文, 等.菌粮菜间套种植体系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J].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2, (4) :273-276.
[4]傅积平.土壤结合态腐殖质分组测定[J].土壤通报, 1983, (2) :36-37.
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应用分析 篇7
1 当前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和国内旅游市场逐渐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 我国旅游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正轨, 我国酒店业类型之一的经济型酒店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据国家旅游局提供的数据, 截止到2009年9月末, 全国经济型酒店总数已经达到3423个, 酒店营业客房共37600多万间。其中营业客房数量最多的酒店分别为如家快捷酒店、锦江之星、莫泰168连锁酒店、7天连锁酒店和汉庭连锁。这五家酒店的客户数就已经达到了整个酒店行业的60%市场份额。从中我们不难看出, 经济连锁酒店在我国酒店行业中上升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地位, 由于国内经济的持续升温以及酒店业诱人的市场前景, 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参与到我国酒店业的竞争当中。如世界经济型连锁酒店巨头美国Super 8 (速8) 、法国雅高集团旗下品牌“宜必思”等都已经在我国各大城市开设连锁分店, 加剧了我国经济型酒店业的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必须对市场进行细分, 实施品牌战略, 增强个性化服务项目及内容, 以应对外资酒店的冲击。
2 经济型酒店的连锁经营模式
所谓经济型连锁酒店是一种以连锁经营模式为基础的经济型酒店类型。经济型连锁酒店通过对所属连锁分店实施连锁管理, 提供标准化的统一的优质酒店设施和服务, 对客户进行会员制管理, 确保了服务质量, 并且取得了经济规模竞争优势。从实质上分析, 经济型连锁酒店的经营业务模式是建立在酒店的无形资本运营之上的, 通过无形资本获得更低风险的资本运作模式, 成为实现规模扩张便捷的方法和手段, 而这也正是经济型连锁酒店能够快速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2.1 经济型连锁酒店的特征
经济型连锁酒店主要有六个突出的特征:一是酒店经营的目标市场定位统一, 二是酒店的品牌形象统一, 三是酒店所提供的服务质量统一, 四是酒店经营运作及日常管理标准统一, 五是酒店市场营销策统一, 六是酒店信息沟通方式及管理统一。
2.2 经济型连锁酒店经营形式
经济型连锁酒店强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在于它的经营成本低、市场风险低、扩张速度快。经济型连锁酒店之所有如此快的扩张速度, 主要得益于它独特的经营形式。目前, 经济型连锁酒店经营形式有以下三种:
(1) 直营连锁 (Regular Chain) :直营连锁方式是指连锁总部直接管辖经营各连锁酒店形式。在这种经营形式下, 酒店总部对每一个连锁分店进行直接投资、直接管理、直接经营, 没有加盟分店形式。直营连锁在酒店总部与各网点的连锁分店建立起了紧密的关系, 实行的是纵深式的管理, 总部可以对连锁分店下达管理指令, 连锁分店必须无条件服从总部的命令。直营连锁的主要任务是“渠道经营”, 即指通过扩张酒店总部的商业渠道从消费者那里收获更多的营业利润。从这点来看, 直营连锁本质上是一种产业管理的方式。
(2) 特许加盟 (Franchise Chain) :特许加盟是与酒店总部签订特许经营权协议获得加盟经营权的经营形式。在这种经营形式下, 由总部酒店的技术和丰富管理经验作为后盾, 对各连锁加盟酒店经营技术和管理方法作出统一指导, 并收取加盟费用和技术指导费。特许加盟经营方式中, 酒店总部必须有一整套成熟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方法, 能够传送移植到它的连锁加盟酒店的经营当中并有效运行, 从而使各连锁加盟酒店很快从中受益的同时壮大酒店总部的经营规模。
(3) 自愿加盟 (Voluntary Chain) :自愿加盟是指连锁酒店自愿参加酒店总部连锁体系的经营形式。在这种经营形式下, 加盟连锁酒店本身的所有权属于加盟方, 但酒店的品牌形象、技术管理则属于酒店总部。自愿加盟的所有加盟行为均为自愿, 主要侧重于双方之间沟通交流, 促成合作形成的最主要动力在于双方观念一致性。
3 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主要优势
3.1 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是选择加入连锁体系的关键影响因素。根据《中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绿皮书》的数据显示, 有过半数的消费者选择经济型酒店的时候, 会青睐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良好品牌形象的酒店。随着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该品牌的连锁酒店可以大大降低经营投资风险, 并缩短投资回报期。
3.2 客源优势
站在加盟方的角度, 专营某一品牌的经济型酒店除了获得品牌形象的优势外, 还可以改善其落后的业务模式, 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优势是共享到单一酒店所无法做到的网络客源。大部分经济型连锁酒店建立自己独立的品牌的电子商务平台, 完善的会员制度, 酒店会员可以通过网络预订客房。不仅为各个加盟酒店节约了销售成本, 还提供了稳定的销售渠道, 有效地保障了客房销售额。
3.3 技术优势
经济型连锁酒店集团的经营业务必须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才能正常高效运转。在酒店总部有客户网络预订系统, 客户足不出户就能轻松方便地预订到连锁酒店的客房, 而分布在各地的连锁酒店均可以共享到客户资源。此外, 机构庞大的酒店管理部门借助先进的管理系统以及客房管理系统, 可以在提高日常管理水平、培养客户的忠诚度、降低酒店销售成本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3.4 管理优势
酒店管理工作事无巨细, 再加上连锁经营模式的组织机构复杂, 使得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的管理难度较大。经营状况良好的经济型连锁酒店集中了优势人才力量用于经营内部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了酒店管理、品牌宣传、资本运作、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标准化体系, 以及从业人员技能培训管理制度, 从而更好地开展标准化、统一化的顾客贴心服务。
3.5 人才优势
21世纪酒店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优秀的酒店业人才大多有丰富的风险融资、连锁经营、酒店管理方面经验, 是连锁酒店发展的强有力的保证。相比一般类型的酒店, 连锁酒店应该更注重管理人才团队的学习能力培养, 继续加强培训, 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4 结语
经济型酒店符合国际酒店业发展趋势、符合中国酒店细分市场的实际、符合国内旅游者的需求, 所以近几年可谓发展迅猛, 但由于国内外各大品牌的纷纷涌入, 也导致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促使整个行业朝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本文就经济型酒店的连锁经营模式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经济型酒店在进行连锁加盟模式推进时, 要重视突显品牌优势、创新管理模式以及扩大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以创造更大的价值。希望本文能给已经和想要进入经济型酒店连锁加盟经营的投资者和管理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明东, 赵琪等.连锁经营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9.
[2]李翔生.宾馆酒店行业连锁 (加盟) 经营管理与营销策略指导全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9.
[3]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中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绿皮书[M].2007.
[4]沈涵.中国经济型酒店研究——动态视角下的结构演进[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0.
[5]黄鉴中.中国酒店管理模式[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酒店产业经营模式研究 篇8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经营主体越来越呈现出多维发展的特点, 主要包括农业公司、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 它们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力军。从发展趋势、绩效评价、制度供给、政府行为等多个视角对于不同类型经营主体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焦点, 但已有研究成果多是从单个经营主体本身展开研究, 对于多个经营主体结合在一起的研究比较少。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就是把各个不同主体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产业化经营模式, 研究其特征对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本文以宿州市淮河粮食产业联合体为例, 对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模式特征进行分析, 具体探讨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在实践中的应用。
1 淮河粮食产业联合体的主要做法
宿州市地处淮北平原东北部, 是全国重要的产粮大市, 素有“果海粮仓”的美誉, 先后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是淮河粮食产业联合体从实践中总结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被宿州市大面积推广, 并连续两年被写进省委“一号文件”, 是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一次重要创新。
淮河粮食产业联合体由淮河种业等3家龙头企业、淮河农机等10家专业合作社以及22家家庭农场组成, 以“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的运作模式开展生产经营。目前联合体经营土地面积0.11万hm2, 辐射带动小麦良种繁育0.27万hm2, 带动农户6500多户, 小麦平均产量580kg/667m2, 较全区平均水平高出60kg;玉米平均产量660 kg/667m2, 较全区平均水平高出120kg, 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1 以发挥各自优势提高经济效益
对淮河产业联合体来说, 农业龙头企业淮河种业、天益青种业和宏大种业提供生产资料、制定生产和销售计划;15家合作社提供社会化服务;22家家庭农场进行土地流转和标准化生产。通过规模种植, 统一品种、统一物资供应、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产品认证、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销售的“六统一”得以落实, 先进的机具和技术可以快速推广, 批量采购和标准化生产也实现了成本降低和粮食收购价格提高。充分发挥农业企业的技术和销售优势、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优势以及家庭农场的生产优势, 提高了联合体各成员和联合体整体的经营效率。具体来说, 龙头公司的收入来自农产品的加工增值以及规模采购生产资料获取的差额;家庭农场的收入来自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附加值;合作社的利润来自社会化服务和龙头公司的提成。各方主体通过发挥自身优势, 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1.2 以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一体化经营
首先, 龙头公司通过与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签订合同实现了契约联结;其次龙头企业通过为家庭农场做贷款担保, 帮助家庭农场解决了经营的资金困难, 形成了资本融合, 农业企业和合作社通过为家庭农场提供技术服务, 形成了技术融合;家庭农场的产品经检验合格后统一使用龙头公司的品牌进行销售, 形成了品牌融合;最后联合体内各经营主体通过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建立了互助机制, 龙头公司为家庭农场提供种子烘干、储藏服务, 解决了家庭农场规模生产种子无法保存的问题。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了成员间的相互信任, 消除了机会主义行为, 进一步降低了交易费用, 最终实现了一体化经营。
1.3 以政策支持实现稳定经营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弱势产业, 政策支持是联合体稳定经营的保障。财政资金支持方面, 2015年淮河粮食产业联合体获得贷款贴息58.43万元, 用于购买农资, 收购小麦;金融服务方面, 通过联合体内龙头企业为家庭农场担保的方式, 满足了家庭农场的融资需求, 同时家庭农场又以反担保的形式满足了龙头公司的融资需求;农业保险方面, 淮河粮食产业联合体被选为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 保费由市区两级财政分别承担40%, 联合体承担20%, 大大增加了联合体抵抗自然风险的能力;项目支撑方面, 联合体被选为创新发展试点项目和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项目, 获得项目资金支持217万元;服务保障方面, 宿州市出台了《关于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的试点方案》等配套文件, 建立了金融、职业培训、农机、农技等四大服务体系, 并分别在市、县设立了服务中心和分中心, 落实指导服务, 了解联合体的需求, 及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困难。通过各项具体政策支持, 促进淮河粮食产业联合体的快速发展, 实现了稳定经营。
2 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的特征及效益分析
产业联合体是来自实践的探索创新, 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明显, 它以分工专业化为基础, 以市场为主导, 既注重交易费用的降低和生产要素的融合, 契合了家庭农场为生产主体的现实情况, 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又一大创新。
2.1 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的特征分析
2.1.1 市场主导的经济结构。
虽然我国产业化经营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结构, 已有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虽然在解决农民对接市场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仍然没有真正实现规模化经营。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机制中的家庭农场和合作社正是向规模化经营过渡的尝试, 虽然仍具有传统小农经济的特征, 但是已经建立在市场主导和规模化经营基础上。其一, 以市场为导向, 由联合体内的企业制定生产和销售计划, 企业化经营程度高;其二, 生产经营规模相对普通农户增大, 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较高;其三, 契约更加完善, 降低了交易成本, 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
2.1.2 专业化的组织体系。
相对于单一经营主体的分散经营, 产业联合体经营组织方式的创新更具突破性探索价值。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内各方功能定位明确, 充分发挥了各成员的比较优势。农业公司对接市场、专业合作社做好社会化服务、家庭农场进行标准化生产。通过联合体内各方的有效合作, 整合产业链, 推动产业融合, 使联合体中每一个主体都有更多更稳健的盈利机会 (见图1) 。
2.1.3 现代化的生产方式。
相对于传统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大大延伸了农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促进了农村产业深度融合, 经营模式更加先进。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并不是将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简单地捆绑在一起, 而是将他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实现经营效益的最大化。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通过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 加强食品安全治理和农业品牌建设, 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实现了产业链条的延伸和产品的增值, 并通过联合体的分配机制提升了各经营主体的效益, 这些都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2.1.4 紧密的联结机制。
紧密型的利益联结机制是产业联合体的主要特征之一。宿州市在创建产业联合体的实践中初步形成了三大联结机制的模式。一是合同契约联结机制。联合体内各方通过签订合同, 形成了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收购及社会化服务的契约关系。二是要素融合机制。通过资本、技术、品牌等要素的融合, 联合体内各方建立了联结机制。三是互助联结机制。联合体内各经营主体通过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建立了互助机制。
2.2 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的效益分析
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通过专业化分工合作, 延长了农业的产业链, 提升了价值链, 取得了经济、社会以及生态三个效益的均衡, 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 (见图2) 。
2.2.1 经济效益。
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充分发挥了各主体的优势, 一方面降低了生产流通成本, 另一方面增加了销售收入, 实现了联合体各方共赢的局面。在联合体内, 农业企业承担着农产品销售、制定生产标准和生产规划的任务, 具有人才、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 是联合体的核心, 农业企业通过规模采购农业生产资料, 然后以低廉的价格向家庭农场提供, 降低了生产成本, 对农产品进行统一收购并附上公司的品牌, 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方面帮助农业企业做好组织、管理、协调家庭农场标准化生产工作, 另一方面为家庭农场提供全套的社会化服务, 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家庭农场主要承担标准化生产任务, 向农业企业提供符合要求的高质量农产品。通过产业联合体, 农业企业有了稳定的产品和原料来源, 合作社有了效益保障, 家庭农场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和技术支持, 三者在联合体内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实现优势互补, 进而促进联合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2.2.2 社会效益。
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增加就业和农民增收两个方面。增加就业方面, 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是以分工合作专业化为基础的, 会产生更多的就业机会, 比如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可以吸收更多的农民从事农产品加工业, 农业价值链的拓展可以吸收更多的农民从事第三产业, 这些都会增加农民就业。农民增收方面, 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通过产业融合全面影响着农民的收入结构, 进而促进农民多元增收。具体来说, 通过土地流转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通过产业链延伸和多功能性发展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 通过政策支持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
2.2.3 生态效益。
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方式, 资源利用率高, 相对传统的生产模式具有更高的生态效益, 比如现代农业通过滴灌技术节约了水资源, 通过土地集约化经营增加了土地供给, 通过减少化肥的使用降低了污染等。另外, 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是市场主导的经济结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于绿色环保的农产品, 以及景观性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这也促使着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态效益。
3 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存在的问题
产业联合体充分发挥了各成员的优势, 同时是来自实践的探索, 更具备推广价值, 但在推广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
3.1 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
农业龙头企业是产业联合体的核心, 但是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 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以淮河产业联合体来说, 联合体内龙头企业只有三家, 合作社有10家, 家庭农场有22家, 龙头企业的缺少直接制约了联合体的推广和发展。
3.2 土地经营非粮化
由于种植粮食效益低下及政策引导的偏差, 土地规模化经营越来越呈现“非粮化”趋势。宿州市目前有129家产业联合体, 但是只有28.26%的联合体从事粮食生产, 占比较低, 政府出台的政策也没有对从事粮食生产的联合体进行适当引导, 随着产业联合体的不断发展, 经营土地面积的不断扩大, “非粮化”有可能会更加明显, 这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因此, 在推广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的过程中要加强政策引导与监督,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对于类似宿州这样的粮食主产区更应该如此。
3.3 资本风险
产业联合体经营要求要素资本化, 农业资本化极易形成农业专用性资产, 专用性资产一旦形成, 就难以转向其他用途, 即便进行再配置也会造成重大的损失。例如, 宿州淮河粮食产业化联合体投资500万元购买的烘干设备, 只能用作烘干, 成本回收比较慢。另外, 农业机械设备更新的太快, 已有设备的投入成本可能还没有收回来, 生产力水平更高的新设备又研发出来了, 这无形中增加了资本的投入风险。最后, 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经营规模较大, 这就需要加大投入, 而投入产出比的不匹配, 导致联合体整体经营风险加大。
3.4 信用风险
目前我国的监管体制并不健全, 合同契约的实际执行情况较差, 由于农户信用意识较差, 往往只关注眼前利益, 而不能较好地履行合同规定。农业企业也有可能因为产品销售差而不生产或减少生产, 从而影响对家庭农场产品的收购。另外, 在合作社被大出资者实际控制时, 其利益与龙头企业趋同, 而与单个家庭农场异质时, 两者容易串谋, 进而侵占家庭农场既得利益的可能性非常大。例如龙头企业为家庭农场提供贷款担保, 一旦家庭农场发生违约问题, 将增加龙头企业的运用成本, 进而对整个产业联合体产生不利影响。
4 实践和推广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的对策建议
4.1 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补足短板
首先要因地制宜发展一批新的农业龙头企业, 通过集中扶持、内引外联, 企业间并购重组等方式, 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其次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建立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投资保障机制。在财政, 土地、信贷等多个方面完善对龙头企业的保障机制。最后要注重科技创新, 提升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加大对农业科技投入的基础上, 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合作, 提高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4.2 规范政策法规, 预防非粮化风险
在贯彻中央《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 (中办发[2014]61号) 的基础上, 结合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建设中显现出来的潜在风险和实践经验, 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完善相关制度。一是加大对从事粮食生产联合体的政策支持力度, 在税收、贷款、行政审批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 鼓励产业联合体从事粮食生产。二是建立严格的耕地准入和动态监管制度, 不折不扣执行耕地保护政策, 对进行土地流转的各经营主体的土地用途和风险防范能力等开展动态督查, 严肃查处浪费土地资源、更改土地用途等违规行为。
4.3 加大财政支持, 预防资本风险
农业具有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的特点, 财政支持必不可少。一是要落实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 比如如粮食直补、最低收购价政策、贷款优惠政策等。完善涉农财政资金运行机制, 充分发挥其引导和支持作用, 有效整合财政涉农建设性资金, 切实加强涉农项目事中事后监管。二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降低产业联合体独自投资的风险。通过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 调动各方面投入的积极性, 不断创新体制, 深化农村集体资产改革和农业投融资体制改革, 逐渐形成多元化的农业基础设施融资渠道。三是出台专门针对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的具体财政支持措施, 成立专项扶持资金, 进一步降低联合体的资本风险。
4.4 完善合同约束机制, 预防信用风险
合同约束机制是保障联合体各方最重要的机制, 农业企业、家庭农场以及合作社签订合同时, 要明确各方主体的权利责任, 以合同关系为纽带, 参与市场竞争, 实现共同发展。一是要预防农业企业利用自己主导地位对家庭农场进行强买强卖, 损害家庭农场经营者的利益。二是要防止合作社利用自己的中介地位, 胡乱提高社会化服务价格, 增加家庭农场经营者的种地成本。三是要预防家庭农场经营者按照价格高低决定产品归属的违约行为, 争取让合同约束机制在联合体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摘要:基于安徽宿州市淮河粮食产业联合体的个案, 对“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特征和效益进行总结, 分析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的优化路径。研究表明, 市场主导的经济结构、专业化的组织体系、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以及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的主要特征, 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更容易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均衡, 但仍然存在龙头公司带动能力弱、土地经营非粮化、资本和信用风险大等需要注意的问题, 据此提出培育农业龙头企业、规范政策法规、加大财政支持以及完善合同约束机制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产业联合体,经营模式,路径优化,案例研究
参考文献
[1]张照新, 赵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困境摆脱及其体制机制创新[J].改革, 2013, 228 (2) :78-87.
[2]黄祖辉, 俞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状、约束与发展思路—以浙江省为例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 2010 (10) :16-26.
[3]蔡海龙.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J].中国农村经济, 2013 (11) :4-11.
[4]林雪梅.家庭农场经营的组织困境与制度消解[J].管理世界, 2014 (2) :176-777.
[5]李尚勇.农民合作社的制度逻辑[J].农业经济问题, 2011 (7) :73-81.
[6]苑鹏.中国特色的农民合作社制度的变异现象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 2013 (3) :40-46.
[7]高强, 刘同山、孔祥智.家庭农场的制度解析:特征、发生机制与效应[J].经济学家, 2013 (6) :48-56.
酒店产业经营模式研究 篇9
吉卜力工作室成立于1985年6月, 原附属于德间书店, 由曾在东映动画公司任职的宫崎骏和他的同事高殿勋在德间书店老板德间康快的支持下创建。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83年由德间书店杂志连载的漫画而改编的电影《风之谷》。德间书店当时是吉卜力工作室的母公司, 在市场营销方面, 曾向美国迪斯尼提供过多部动画的发行权。2005年, 吉卜力工作室独立, 成为株式会社吉卜力工作室 (STUDIO GHIBLI INC.) 。宫崎骏侧重动画片的创作和导演, 高殿勋侧重工作室的组织和管理, 铃木敏夫负责制片和海内外营销, 目前会社社长是曾任迪斯尼日本区总裁的星野康二。作曲家久石让虽不是吉卜力的正式员工, 但为吉卜力的电影作品配了很多音乐。吉卜力工作室的事业内容为动画电影、电视广告、实拍动画的企划和制作。2014年会计年度数据显示, 资本金为1, 000万日元, 纯利润为313, 600万日元, 纯资产为126亿日元, 总资产为2006, 900万日元, 从业人员150人。吉卜力作品以高品质而著称, 其细腻又富有生气、充满想象力、充满深邃哲理的作品在世界上获得极高的评价, 已成为日本动画界电影动画的标杆, 也成为日本动画在全世界的代表。作为一个人员只有150人的动画公司, 却创造了巨大的商业利润, 研究它的经营模式, 对振兴我国的动画产业是不无裨益的。
二、吉卜力作品的巨大收益
吉卜力工作室创作的作品, 在日本好评如潮, 接连不断的好作品为吉卜力公司创造了巨大的商业利润。 (表1)
上述吉卜力动画电影产品的收益只是国内的情况, 国外的发行收入更是令人瞠目。2001年的《千与千寻》 (制作费15亿日元, 国内票房收入304亿日元, 约合18.65亿元人民币) , 在海外, 由迪斯尼公司的子公司Walt Disney Pictures代理在美国发行, 票房达1, 000万美元, 海外总票房达21亿美元。2008年的《悬崖上的金鱼姬》 (制作费34亿日元, 国内票房收入155亿日元) , 在美国的票房达1, 500万美元。巨大的成功给吉卜力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2014年度吉卜力的纯利润达31.36亿日元。
三、吉卜力的经营模式
(一) 确立公司制作动画的核心理念“有趣、有意义、必须赚钱”。
动画产业作为创意内容产业, 原创力是动画公司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吉卜力的成功正源于它卓越的原创力。从《天空之城》到《千与千寻》再到《悬崖上的金鱼姬》, 这些既有趣、又有艺术个性的动画作品, 无不源于以宫崎骏为中心的创作团队的良好创意和卓越的制作水平。
数据来源:日本维基网站, 吉卜力词条
(二) 精诚团结的工作团队。
吉卜力公司在宫崎骏和高殿勋两位大师的带领下, 不但连续不断地制作出享誉海内外的动画作品, 而且锻炼和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创作团队。宫崎骏引退后, 还有高殿勋、米林宏昌、庵野秀明、宫崎吾朗、近藤喜文等著名导演。制片人铃木敏夫与宫崎骏合作28年, 他说他和宫崎骏的合作, 不是因为宫崎骏的才华, 而是因为宫崎骏是他的朋友。这种诚信是创作者和经营者最好的纽带。这种领导层之间的诚信氛围以及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 造就出了一个为公司的动画事业执著追求的精英团队。吉卜力公司秉承着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 对每一部作品都精雕细刻, 以巨细无靡的态度, 做出最高质量的动画。《悬崖上的金鱼姬》创作时, 在一年半时间内, 大约70名工作人员共画了17万张图。
(三) 横向联合、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动画产品的制作是一项高成本、高风险、高回报 (high cost、high risk、high return) 的三H事业。吉卜力为制作一部动画作品, 往往联合上下游有关公司成立一个制作委员会, 各负其责, 上下一心, 联合制作。例如, 参与《千与千寻》制作事业的公司有10家。德间书店对《千与千寻》事业进行出资、进行广告推广等营销活动;日本TV放送网对《千与千寻》事业进行出资, 进行商业广告片的播出;电通公司出资, 同时和Nestle (雀巢) 公司一起通过广告进行推销, 包括在商店、报纸、电视上做广告、举办试映会等;迪斯尼日本公司出资, 进行推销活动, 把《千与千寻》等吉卜力作品做成DVD进行销售, 东北新社出资, 通过卫星电视进行节目宣传和广告宣传;三菱商事出资, 和24小时便利店LAWSON一起, 进行电影票的预售、吉卜力关联商品的销售, 和Nestle连携进行推广;东宝公司负责《千与千寻》的发行以及宣传。这么多公司参与到一部作品的创作、制作、销售、衍生品的开发制作, 形成了上下游一体的有机链条。
(四) 票房与影像制片联动, 开发衍生产品, 但坚持主业为主, 混业经营。
票房收入是吉卜力的重要收入来源, 通过票房收入, 吉卜力可以回收部分、全部成本, 乃至实现盈利。同时, 吉卜力还大力发行映像软件产品, 如VHS (Video Home System) 、DVD和Blu-ray Disco。2002年7月19日, 《千与千寻》的DVD在日本上市后, 销量达411万份。吉卜力2001年花费50亿日元建成了由宫崎骏亲自设计的“三鹰之森吉卜力美术馆 (GHIBLI MUSEUM, MITAKA) ”。该美术馆除了展卖吉卜力的所有产品外, 还出售这些产品的原声带、卡通形象等衍生产品。这个博物馆的票价大学生、成人每人1, 000日元, 高中、初中700日元, 小学生400日元, 4岁以上100日元。该美术馆是日本国内外动画粉丝的圣地, 参观实行完全预约制, 10点~17点之间分4次入场。吉卜力美术馆还从国外进口动画, 在馆内或日本院线放映。宫崎骏引退后, 一直任该美术馆的馆主。此外, 有关与吉卜力相关的商品在东京、名古屋、宫崎县日向市、高知县高知市的专门店内销售。由吉卜力公司授权的吉卜力服装店在东京、大阪、北海道、名古屋、札幌设立, 客户对象层为40岁以上男子, 主要商品为《红猪》形象的衣服及各种红猪产品。打开吉卜力集团的网站, 不仅有吉卜力工作室的分网页, 还有吉卜力工作室的出版部、三鹰之森吉卜力美术馆、2014年产品电影《回忆中的玛尼》、正在热播电视剧《山贼的女儿罗妮亚》的主页、还有宣传吉卜力职员的监督米林宏昌展、近藤喜文展、男鹿和雄展的主页, 以及在爱知县名古屋爱·地球博纪念公园举办的“吉卜力的大博览会”的主页。
(五) 坚守二维动画净土, 创造独有的动画品牌。
人说“西有皮克斯, 东有吉卜力”。在乔布斯的带领下, 皮克斯领导了技术革新性的三维动画潮流;而吉卜力在宫崎骏的带领下, 坚守二维动画的阵地, 并且令二维动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宫崎骏认为二维动画片富有想象力, 能触及人们内心深处的欢乐、忧虑、梦想和热情。而静下心来, 手持画笔, 也让他更能沉浸在其中去思考生活的各种可能和鲜活样貌, 思考人类、自然的生存与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 电脑技术日益成为动画制作的重要手段, 宫崎骏开始尝试把电脑技术运用于吉卜力的作品中。对宫崎骏而言, 手绘是它的挚爱, 他仍然坚持手绘, 只用电脑制作特效。宫崎骏对电脑动画流行趋势持反对意见, 他说:“电脑技术让人得到了自由, 却很容易使匠心独具的制作变成流水式的生产”。他不希望动画片都走上迪斯尼的模式, 成为工业化的产物。虽然宫崎骏已经引退, 但他的这种观点和做法, 得到了吉卜力全体员工的继承和发扬。目前, 二维动画仍是吉卜力的主流。
四、吉卜力的经营模式对我国动画产业的启示
(一) 动画作品的核心来自于匠心独运、独特奇妙的故事创意和可爱的动画形象设计。
中国动画企业应该向吉卜力学习, 不仅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给养, 还应该从世界文学的宝库中挖掘珍宝, 从而创作出引人入胜、美不胜收、韵味无穷的动画作品。“有趣、有意义”的动画才有可能赚钱。
(二) 动画作品的成功离不开成功的营销, 我国动画企业应该加大动画产品的宣传力度。
吉卜力的动画制作, 由于有众多的企业参与, 他们为了产品成功获得回报的共同目的对吉卜力的作品通过各自的优势进行宣传。吉卜力从开始筹划新片就对外发布消息, 在制作完成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就做好了片子的网站, 并开始预售电影门票。这种从制作发布到上映开始的一系列铺天盖地的宣传, 使得观众对新影片产生了很强的期待, 形成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市场人气。
(三) 充分认识到衍生品的商业开发归根结底离不开成功的动画品牌这一定律, 下大工夫做好品牌创造。
没有上游动画制作的成功和推广以及卡通形象的塑造, 下游的衍生品开发就会成为无本之末、无源之水。吉卜力的衍生品开发是建立在因长期成功影片迭出而形成的良好口碑上。其产业链为漫画原创→杂志连载→出版单行本→制作动画 (电影、电视) →院线播放、电视台播放→映像产品销售→形象授权→各种衍生产品开发→多次滚动开发→收益用于新的动画制作。而我国动画的创作, 往往没有漫画题材积累人气的环节, 在剧本创作方面下工夫太少, 以至于先天资质不足。在制作过程中又做不到精益求精, 动画形象单调潦草, 瑕疵频出。在营销方面, 眼睛不是盯着动画内容的目标观众, 而是盯着电视台握有选择播出权的领导和播出后政府给的奖励。这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只能造成我国的动画在数量上是个大国, 在质量上是一个小国。中国动画的振兴需要脚踏实地、孜孜不倦的努力, 更需要动画企业从重数量、轻质量 (目的是获得政府的奖励) 到重质量 (目的是成功的衍生品开发和取之不尽的长期收益) 的战略眼光的转移。
(四) 坚守二维动画阵地, 发扬光大中国学派风格。
【酒店产业经营模式研究】推荐阅读:
酒店产业09-18
专业对接产业酒店管理09-16
无人酒店经营模式分析06-01
酒店经营模式定位分析11-19
中小型酒店客房部经营分析模式11-13
粮食产业化经营研究09-29
产业集群运行模式研究06-22
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研究06-04
经营酒店就是经营印象10-22
酒店合伙经营合同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