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形象设计

2024-06-15

教师形象设计(共12篇)

教师形象设计 篇1

新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合作互动学习, 強调情感体验, 注重学习的过程, 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学习, 改变传统教法和学法。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做人, 终身受益。就素质教育为小学美术教师形象设计如下:

一、树立全新的现代教育观念

美术教师要更新教育目标观念, 确立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做人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要承认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 承认学生发展的差异, 承认学生的主体作用, 敢于打破传统教学方法, 建立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对象上, 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状态及发展的可能性, 因材施教, 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在教学关系上, 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即学生是自身发展的主体, 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应当受到充分的尊重, 并给予其充分展现的机会。教学中要使学生学会参与, 学会选择, 学会自主学习和发展。

二、精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美术教师要有比较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 并能努力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同时还要练习一些适应教学的技巧, 如手工制作、美术字、毛笔字、粉笔字等, 学习环境设计、服饰设计、舞台设计等应用美术, 以适应实际教育教学的需要。具有一定高深技艺的美术教师, 在学生心目中会有一定的威望, 更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具有改革、发展、创新精神

美术教学工作是创造性劳动, 要强化创新意识, 解放思想, 大胆创新教学思路、教学方法, 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最佳方法, 不断锤炼教艺, 行成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艺术。美术课是小学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 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 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审美教育以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内容。审美教育不是专指艺术技巧的教育, 而是按照美的规律施行的一切教育。

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科研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形、声、色并茂, 表现丰富多彩。因此, 美术教师必须掌握和熟练运用现代技术。同时, 教育改革随时代的进步日益发展, 新时代的美术教师要使自己成为教育家, 而不是教书匠、画匠, 要增强科学研究的意识, 积极进行教科研活动, 努力提高教科研能力。现代的美术教育, 不仅取决于学生对美术课是否感兴趣、教师是否拥有高超的教学水平, 师生之间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是否成功。老师在满足学生知识需求的同时得到了老师对他们关爱、尊重、认可。师生间像朋友一样沟通交流、老师和学生间没有隔阂、老师用爱感化学生产生了很强的亲和力。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 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自然也应运而生了。美术教学教学活动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传统教学, 教师的目标重心是熏陶学生、增强学生美术学习的综合素质、提升美术绘画技能。学生则是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增强美术修养, 形成独立的美术鉴赏绘画能力, 学好基本功为日后工作打下基础。

五、坚持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

教师的外在素质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 具有比其它职业更重要的示范性。美术教师是传播美的使者, 既讲求外在美, 又塑造心灵美, 力求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 通过形象示范, 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在新修改的美术教学大纲中, 将原大纲对中小学美术课定性的“必修的艺术课程”改为“必修和艺术文化课程”, 突出美术的文化性质, 加强了美术教育的人文色彩, 从而能更有效地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陶冶高尚情操和完善人格。因此, 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心灵与经验的交互作用, 认识了解中外传统文化及世界多元文化, 认识美术与文化的关系和作用, 拓宽文化艺术视野, 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注重对学生学习评价

在教学中, 我也特别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中, 学生表现参差不齐, 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 我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个性及作品造型特点的不同, 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 评价以肯定为主, 老师评价和同学及学生自己评价有机结合, 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现代化教育对美术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需要、动机、目标、态度等各方面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方式和方法, 改进了原来美术课程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从课程建设的角度, 促进了美术教育观念的转变, 促进了美术教材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的变革, 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 增强了美术教学的效果, 充分发挥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美术老师必须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形象、变成引导者合作者, 教学的组织者。美术教师要与学生共同讨论探索美术问题, 启发学生, 让他们养成自主思考,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美术教师还必须继承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无私奉献等职业传统美德, 唯其如此, 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培养出新时代的合格人才。

摘要:素质教育强调素质和知识的基本性和全面性, 以平衡人的各种发展要求, 塑造全面发展的社会公民。小学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 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 不是所有学校的美术教师都是专业的,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 当前美术教学必须更新美术教育观念, 时代呼唤新型的美术教师。

关键词:素质,教育,改革,创新,新型

教师形象设计 篇2

1、了解诗歌形象的分类及考查类型

2、掌握答题方法

考纲解读: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D;高考主要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三方面命题。以主观问答题为主。学习过程: 形象:

1、定义:诗歌中所展示的生活图景

2、分类: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3、考查类型:了解作品描绘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了解形象的个性特

征。

4、要求:把握形象的特点,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5、常见的形象塑造方法

① 细节刻画

②烘托渲染

③对比衬托

④比兴手法 考查角度:

一、分析鉴赏诗中的人物形象;

二、分析鉴赏诗中的景物形象;

三、分析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考点透析

所谓“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以分为景物形象、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在命题时,主要考察对“形象”的情感认知和理性思考。

1.人物形象。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2.事物形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曲折的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3.景物形象。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一种意境。方法指导

鉴赏诗歌形象之——人物形象

一、人物形象:

1、含义:歌中的人物形象,指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和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如杜甫的《月夜》通过“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等句子,塑造了一个身处乱世、思念家人、忧国忧民的爱国者形象。

2、考查角度: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分析诗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二、方法指导:

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方式的方式展现,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所以写人物的性格、思想、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为角度进行。

人物形象: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1、怎样把握人物形象:(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另外,作者、作品的时代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2)抓住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环境等,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或人物形象的意义。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如:王维《观猎》:

观 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诗很善于运用先声夺人、侧面烘托和活用典故等艺术手段来刻画人物,从而使诗的形象鲜明生动、意境恢宏而含蓄。诗写的虽是日常的狩猎活动,但却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将军的骁勇英姿,感染力。在这首诗中王维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却是渴望效命疆场,期盼建功立业。

(3)积累一些诗歌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形象术语,如“儿女情长”式、“田园山水”式、“豪放洒脱”式、“忧国忧民”式、“怀才不遇”式、“离愁别绪”式、“边塞征战”式,等等。

2、总结 :鉴赏人物形象是诗歌鉴赏的一个重要方面,高考主要有以下的考查形式:

(1)分析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诗人)形象?(2)诗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是怎样的?(3)这首诗中,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4)试分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

3、答题步骤:

第一步: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这一步也可能放在最后作为总括。)第二步: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如果诗歌运

用到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第三步: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涵的作者情感。(这一步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有些人物形象的分析是不需要这一步的)分析形象=总括+具体分析+情感(或:分析形象=具体分析+情感+总括)

3、评分标准(6分):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说解,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缺第一方面,扣2分;没有分析,而写出形象和诗中的一部分内容,扣3分;不能围绕中心写,扣3分。

三、答题示例:

1、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提供以下参考答案,让学生评判得分

(A)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闲适孤傲的形象。(4分)

(B)诗人犹如孤云一样,当众鸟高飞尽,正是众人得志时的表现,他却独自飘荡,壮志不酬,符合作者有才无法施展示的特定身份,而对敬亭山时,作者看到更广的更雄伟的自然,便看无厌,有了乐观和豪放的心态,总的说来是孤傲乐观浪漫的诗人形象。(3分)

(C)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表现出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的孤身一人的生活;相看两不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3分)误例:

(D)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误例分析: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心来写,故判为0分。

(E)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好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

误例分析:扩写语段的好例子,诗歌鉴赏的坏典型。判为0分。

2、典例分析(2013辽宁)

竹轩诗兴

(作者

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注]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参考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6分。答出形象特征,给2分;结合诗句分析,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四、跟踪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①清正廉洁。②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③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技巧点拨】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风格,写作背景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

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1)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沧州时所写。诗人是否独享这一份清闲?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情的陆游却是请缨无路,有志难伸,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2)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荦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参考答案】①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③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3、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析】(1)诗后附有“幽州台”的注释,这就暗示:诗人登临的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如今昭王不再,贤才无举,登临此地,作者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2)抓人物语言:“念”、“悠悠”,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态:“独”“怆然而涕下”。【参考答案】①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②(分析)③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4、分析诗中“蓑笠翁”形象。

江 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解析】初看是写雪景,大雪之中,一叶扁舟,一个老渔翁,独钓寒江之上。描写了在寒冷的环境中,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大雪飘飞,忘掉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孤独,性格却显得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9全国卷Ⅱ)(8分)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土蕃军队七万多人。问:试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①诗中描写了一位不畏艰难困苦,指挥将士们奋勇杀敌、豪情万丈的将军形象。②前两句描绘的是秋初边关的清冷,也暗示了局势的紧张。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后两句写将军士部署战斗、指挥将士奋勇杀敌的场面,和对胜利的满怀信心。③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作者报效祖国的决心和誓死杀敌的豪情壮志。

6、分析诗中人物形象

长干曲 崔颢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参考答案】①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②女孩子问男孩子:“你家住哪里?”还没有等人家回答,自己就先报上家门“我家住横塘。”接着此地无银三百两地解释:“我之所以问你家住哪里,是想着我们可能是同乡。”③本诗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描写船家男女青年初次见面时情景,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率真可爱的女孩子。

7、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总观全词,你从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做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①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②③上阙借景抒情,透过幅幅画面,能隐隐看到诗人那种百无聊赖、无可奈何的心境。下阙直接描写人物的抑郁,结尾点出主题,一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又无可奈何闲人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8、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参考答案】①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②③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注】常见艺术形象举隅: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

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

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

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

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

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

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

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

漫谈教师形象 篇3

很多人对于教师的形象,总是喜欢用“加法”来进行塑造。提一个大筐,优秀文化里头装,要把教师打造成为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形象:师德方面要“身正为范,德高为师”、敬业乐业、无私奉献、民主平等、关爱学生、追求上进,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教师语言形象上要将风趣幽默的语言准确地用于知识表述中,使师生双方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的书写形象要字体秀美,整齐划一、布局合理,条理清晰、色彩协调,图文并茂、富于启发,引人深思;教师外貌形象要大方、整洁、自信、稳重等等,每一条要求都是“理所应当”“不可或缺”的。在这样的“加法”下,教师的形象必然是日渐高大、无私忘我的“红烛”或者“春蚕”。这不仅在逻辑上不可能,实际上用一种单一的近似完美的形象去诠释教师这个具有多元审美特质的群体无疑是很荒谬的。不难发现,在赞美许多优秀老师的事迹里,我们都会很自然地感受到教师形象的“单一”和“呆板”——所有老师都应该是那样的,所有的优秀老师的形象都是一样的。

培养祖国花朵的园丁都是千人一面的模式化人群,他们培育的花朵能有智慧之美、自由之美、百花齐放之美吗?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是否有教师形象上的原因呢?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教育要为社会和谐建设添光加彩,教师形象更要“和谐”起来。我们不妨做个“减法”。给教师形象“减负”。

1.做个守法的公民。现代社会是个法制社会。作为社会成员都应该享有平等权力,履行守法义务。作为教师,要注意遵守教育法规即可。《老子》中有: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教师没有义务和责任做一个道德的传教士。《哈佛商业评论》提出的道德原则:诚实、正直、守信、忠诚、公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追求卓越、承担责任——管好自己就行了。对教师而言,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就是一种道德力量的熏陶。

2.做个称职的教师。这个“称职”在许多校长眼里似乎有点“不称职”。这种“称职”类似于商界“职业化”,指的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通俗地说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作为教师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符合教师职业规范和标准即可,教师无需额外地担负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很多时候,教师背负了其职业之外的额外的、超负荷的工作、责任、义务,最终导致教师形象光辉灿烂光环下最后给人“不是人”的虚伪印象。准时上班但是更要准时下班,不要一个个都辅导学生直到深夜,家里还有老人和孩子要照顾,不亲其亲何以谈亲;有病就要休息,更要请假看病,不能一拖再拖昏倒在课堂,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工作,不爱己何以爱人。教师这个庞大的群体,如果一直都是在带病工作、超负荷运转,国家的教育如何和谐地可持续发展?

3.做个有生活趣味的人。教师作为一个普通人应该享有生活,不应该让每天24小时中醒着的18个小时里大脑里都是学生,身体都是在工作。教师是知识分子群体的重要力量之一,教师应该有雅兴在八小时之外享受阅读、研究厨艺、健身、自驾游,利用知识和技能丰富自己的人生,分享生活之美,并潜移默化地影响身边的人,改变人们对于教师“书呆子”“老学究”甚至“眼镜蛇”的呆板印象。

教师形象设计 篇4

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执著地热爱自己的职业

每一位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教育事业对整个民族、整个国家、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重要地位,要热爱自己的职业,下决心“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在教育事业中体现出自己对祖国、对人民、对党、对社会主义的忠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就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学生头脑,把德育教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使学生具有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信念、集体主义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把全部精力投入、倾注到对青少年的教育培养中去。讲奉献,就要为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甘愿牺牲个人利益。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就要克服一切困难,办好教育,作为教师就要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聪明才智都用来培养学生,真正做到尽职尽责,全力以赴。要认真研究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环境、学习基础、心理特征、思维特点、记忆方法、学习效果等,运用多种方法、多条渠道、多项措施,有效地教育学生健康成长,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四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如果对学生缺乏关心和爱护,任何一个学生就都不能健康成长。教师心里必须时刻“装”着学生,尤其是要关心、爱护后进生,要尊重学生人格,善于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不能对后进生和有点缺点、错误的学生进行体罚和侮辱,更不能采取冷漠态度或弃而不顾的办法。

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还要体现在既认真讲好每一节课,又对学生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才能、知识和经验上。教师应尽心尽力帮助他们学好每一门课,弄懂每一个问题。以“爱”生威,以“情”辅威。通过“感情”这条纽带把准学生成长的“脉搏”,以便对症下药,及时解决各种问题。没有个性的人总是墨守成规的,没有个性的群体就像一汪死水。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既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又使每个人的个性特长有充足的表现,从而发挥才能。作为教师,要及时抓好那些所谓“问题学生”的“亮点”,给他们自信,并把这种自信转移到学习上,如此能产生很好的效果。个性的和谐发展是完美人格的具体体现,在未来社会中,人格的魅力同知识与创造一样,是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

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教师平时应勤备好学,作出榜样,才能影响和带动学生勤奋好学,学而不厌。必须克服厌教或轻视教学、自满自足、不求进取的思想,真正做到孜孜不倦地学习,力求做到知识渊博,学问精深。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己。在教育中要采取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方法,教导学生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学习方法,做到生动活泼,富有趣味,使学生乐于接受。这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被动接受教育变为主动接受教育。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应该尽量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设置各种适合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其次,教师的课堂应变手段应该是积极的。如果教师耐心地开导、帮助一名后进生学习,及时鼓励他,让他增强自信心,那么他就可能转化成一名优生。

四、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可以形成巨大的教育力量,因为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往往把教师看作是真理、正义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对学生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对自己的思想概念、处世态度、学习风气、生活作风、行为举止、语言习惯都要严格要求,在行为举止上,要讲道德,讲原则,以坚持原则的精神、公道正派的作风、文雅高级的谈吐、端庄大方的行为仪表、求实的学风等良好形象影响学生,使学生学会做人。眼为心声,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影响着课堂的气氛,因此目光的调控作用便尤为重要。刚上课,学生由喧闹到安静,注意力很集中,因此上课起立后,教师应以庄重平静的目光从左扫视到右,从右扫视到左,使学生认识到场合的转换,并适当调整心态,为上课做好良好的心理准备。在讲解分析时目光宜平和、亲切,不宜发呆、游移不定。目光的长短、软硬度应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但要做到自然适度。上课时,如发现学生有小动作,一道尖锐的目光扫射过去,定叫他自惭形秽,恢复如初。

五、团结协作,互相帮助

教育事业是集体的事业,任何一个人才的成长都不是单靠他自己的努力就能成功的,因此,搞好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非常重要,即教师之间要互相尊重别人的知识、别人的劳动、别人的人格,不要自命清高,看不起别人,更不能损害、贬低别人,不要追求学生对自己的爱戴和对别人的冷落,而应培养学生对教师整体队伍的爱戴和尊重。教师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特别是大力提倡协作精神,依靠共同的努力,搞好学校教育工作。互相尊重是师生之间平等相等,尊重对方的人格与自由,这是建立和睦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此外,教育应当首先教给学生以格物之理,至于格物,应由学生自己去做,教育不应该干涉过多,此即为传道授业。应帮助学生理解事理,给学生以方向。解惑最难做到,因为有时教育者自己也不能定义正误,按理说这样的人是不配做教育工作的,但是国情所限,不能于此限制过多,但是正是这样,便出现了一代代教育者思想不前的状况。

作为一名教师,责任心是很重要的。这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我教书二十年体会最深的就是这一点。我一直奉行着这样一个原则:只要是我的学生,我就要为他负责,力争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给每一位学生平等的教育和关爱,尽心尽力将每个学生培养成才。爱生如爱子,对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礼、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要不图名利,甘于奉献,默默无闻地耕耘在平凡的岗位上。

教师个人形象礼仪 篇5

⒈重质不重量,服装的质量对衬托你的身份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别买那些看似高档却价钱便宜的衣服,也许洗过一水就变形了;更别买冒牌名牌,那会降低你的人格。如果经济不宽裕,宁可少买,也要买好的。

⒉太时髦的衣服会很快过时,偶然新潮一下可以,变成自己的喜好那就成了夸父追日。

⒊穿衣一定要讲究色彩的搭配,一是与自己肤色的配合,二是服装本身色彩的配合,三色原则(全身上下不超过三种颜色)一定要遵守,否则变成花蝴蝶。如果这方面不内行,最好的办法是多问问周围的同事。

⒋露背、低胸及露肚脐等过于性感的服装不能穿。在成 年异性面前,“性感”属于美感,但在未成年的孩子们眼中,“性感”则多与“下流”有关;在家长面前呢,即使他认为你美丽动人,也还是不愿意相信你能带好他的孩子。正派的家长可能会因此担心,而家长中个别邪乎的人,他的眼光就能吃掉你的教师尊严。

⒌年青的女孩子穿着绣毛毛熊或者有破洞的毛边牛仔裤,也许会让成年人觉得你青纯可爱,可是孩子们准会觉得你幼稚不成熟,老成一点的学生有可能会因此瞧不起你。

⒍别穿紧身衣,因为瘦子会显得营养不良,而胖子更会丰满无比。我亲眼见过一个爱穿紧身黑皮裙的班主任,她的学生只是学前班的年龄,却回家告诉父母,我们的老师是个“小姐”。

⒎任何时候没有理由穿拖鞋或者光脚穿皮鞋上课,那怕广东地区民风民俗如此。⒏丝袜那怕只破了一个洞也不能再穿,那和穿破裤子是一个效果。

给男教师的建议:

中国传统形象中的男老师都是灰袍布鞋清贫朴素的夫子,如果你能西装毕挺,裤缝笔直地走上讲台,相信第一眼看到你的学生都会精神大振。给女教师的第1、2、3条建议都适用于你,除此外,

再奉送以下几条:

⒈因为男人的服装不像女人那么多,更要讲究质量和穿着规范,请你掌握穿衣服的TPO原则,这是服饰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即时间(Time)、地点(Place)、目的(0ccasion)。别在家访时着运动装,也别在带学生春游时穿西装。在办公室穿球鞋则只是体育老师的专利。

⒉注重色彩,正装一般要为单色和深色,没有图案。衬衫最好是白色或其它浅色;皮鞋、袜子和皮包黑色最好,除非白裤白鞋,千万别滥穿白袜子。而且袜子的长度要够长,如果在坐下时,从袜子和裤子之间露出一节长毛的小腿是很不雅观的。

⒊注重服装和自己性格、形体的搭配,如果自己不很明确,虚心地请教办公室的女同事,相信她们比你更清楚怎样打扮你。

⒋像女人注重项链戒指一样注重你的领带、手表及皮包的质量和样式,因为它们是你不多的装饰品。

⒌除西装外,穿质量样式考究一点的便装上班也未尝不可,如牛仔裤、T恤,夹克衫、羊毛外套等。运动衣可以放一套在办公室作运动时替换,但是不能作为正式服装。近年我国中小学流行一种莫名其妙的打扮,拿运动装作校服,好象全国都在办体校一样。如果老师们也都穿运动衣上课,更让人费解了。

⒍好皮鞋能提升男人的品位,但更重要的是无论鞋的档次如何,一定要擦得有亮泽,不然的话,服装再好,也逃不脱女老师赠予的“邋遢鬼”名号。

⒎掉扣子或者有破洞的衣服可以请人赶快补上,不要让学生怜悯你是个“王老五”。

四个方面的问题:

1.对学生缺少应有的热情

主要表现在内心冷漠、表情严肃、讲课根本不看学生、不顾学生的感受。教师对“差生”少了很多应有的微笑和热情,表明教师已经缺少一定的职业责任感和事业心,缺少对这些学生的爱心。教师都知道心里学,了解人的基本精神需求就是被欣赏,教师对学生的欣赏就是尽力发觉学生他们身上之得称赞的东西,给予真诚的鼓励和赞美。

2.对学生关心不够

很多教师只为分数而忙绿,没有时间倾听学生的心声,不了解学生的情况,不考虑学生的要求,没有将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去关爱、爱护,很少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更不去了解学生的特长和爱好。所以相当一部分老师和学生有了一定的隔膜。我们倡导教师要做一个多面手,成为一个千手观音,将无私的爱先给每一个需要关爱的学生。

3.对学生缺乏尊重

教师不能和学生站在同一位置进行对话和交流,往往表现为傲慢无礼,看不起学生,说话带有轻视的口吻,讽刺、挖苦、嘲笑、对学生指责等。说教多尊重少,偏袒成绩好的学生,对后进生不闻不问。批评学生部注意场合分寸,语言粗俗,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随意拖堂和占用学生的体育活课和晚自习时间,不像学生道歉。

4.形象举止过于随意

教师形象设计 篇6

关键词:教师职业;形象设计;多维性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160-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己的形象也越来越重视,好的形象不仅可以增加一个人的自信, 而且对个人的求职、工作、晋升和社交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设计教师职业形象时,既要充分把握教师的教育心理,又必须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因此,教师形象设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多维的系统工程,它既涉及到个体形象与集体形象的统一,又涉及到教育形象与社会形象的统一,同时还涉及到外显性形象与内隐性形象的统一。

一、个体形象与集体形象的统一体

教师在社会活动中既充当个体角色,也充当群体角色,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教师的行为举止既显现其个体形象,又显现其集体形象, 是个体形象与集体形象的统一体。

(一)公众期望的形象

教师为塑造好职业形象,必须尽量去适应社会对自己的期待。形象的适应,一方面包括适应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待,另一方面包括适应其他职业的人对教师的角色期待。他们都期望教师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等等这些期待实质上构成公众心目中理想的教师形象。

(二)责任赋予的形象

作为一名职业教育者,应适应教师职业的要求。完成社会赋予的教书育人的任务,以自己的良好形象去完成社会赋予的职责,塑造好社会期待的理想教师形象。

(三)自我素养的形象

教师必须从自身的人格或个性方面进行培养。成为教师形象适应所应达到的最高境界,在教育情境中积极发挥作用,体验“为师、育人、施教”的满足感。

二、教育形象与社会形象的统一体

教师从举止到言行必须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塑造好一个教师应当显现的职业形象,成为学生的表率和社会的楷模,这种形象的特殊性是由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

(一)示范性决定了表率性

教师的言行总是作为榜样而影响学生,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知识程度、能力水平及个性品质,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必须为学生树立好一个榜样,在校内塑造好良好的教育形象, 在校外塑造好良好的社会形象, 并做到两种形象的和谐统一。

(二)长期性决定了延效性

学生不仅在校期间受教师形象的影响,而且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也会受到教师形象持续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开放教育空间,拓展教育时间,在校内校外都力求塑造一个优秀教师的职业形象,以良好的校内教育形象和校外社会形象去持续稳固地影响学生的发展。

(三)综合性决定了复合性

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不仅要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和高尚情操。这些任务决定了教师工作过程的综合性,由此,也就决定了教师形象的复合性。教师不仅要有广泛的知识, 而且还要有多方面的能力;不仅要有教书的技能,而且要有育人的本领。这些仅凭校内的教育工作是不可能达成的,还需教师在校外的榜样示范来达成这一复合形象。教师形象的复合性一方面说明教师形象内涵的广泛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影响教师形象的多因素性。这也正体现了教师形象设计的多维性,既要从内在的构成要素上去全面系统设计,又要从外在的影响因素上去整体构想。在此前提下,既要设计好教师的教育形象,又要设计好教师的社会形象,从而构成为教育形象与社会形象的统一体【1】。

三、外显性形象与内隐性形象的统一体

教师应与学生建立一种更加细致、更加深入的情感联系,因为,“教师的教育工作是一种教书育人的工作,教书育人是一项触及灵魂的工程,”【2】因此,教师应当使学生随时感受到一种关怀备至、体贴入微的温馨情怀,检点自己的一言一行,主动坦露自己的所思所想真诚待人。

教师形象的外显性与内隐性的统一,必须使教师着手于语言形象、仪表形象、人格形象与行为形象的完美塑造,促成教师语言形象的和善性、仪表形象的自然性、人格形象的完善性与行为形象的真切性的统一。这种统一有助于教师职业心理角色化、职业行为形象化,并由此增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效应。

(一)语言形象的和善性

教师语言是一种艺术性特强的语言。为此,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必须在教育活动中尽量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去绘声绘色地描述所讲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第二,教师必须注意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一些“枯燥无味”的抽象概念, 使学生对抽象概念能一目了然;第三,教师有时要用幽默的语言,营造良好的教育气氛;第四,教师应重视研究语言的表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具有自我特色的语言风格。经常要有意识地刻苦磨练,做到语调上抑扬顿挫,语音上大小适度,有亲切感, 语速上要适中, 使学生在教师的语言形象感染下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

(二)仪表形象的自然性

教师的仪表形象必须建立在朴实大方、端庄整洁基础上,使其显现自然美。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中要尽量注意具有不同的穿着,既不能过份粉饰,又不能衣冠不整,要始终保持整洁大方,精神饱满的形象。

(三)人格形象的完美性

教师完美的人格形象在学生的眼中表现为智慧的化身、道德的楷模、前进中的向导、培土拔草的园丁, 甚至还是学生遇到困难时的保护神, 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教师的思想修养、学识水平、工作能力、兴趣特长等情况的大前提下。

(四)行为形象的真切性

教师的行为作为一种非语言的姿态语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如果教师以

自尊自重、为人师表、尽职尽责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则信服敬佩教师;如果教师以不检点、不端庄的行为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则失去对教师的信服度。身为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与一年一年送走的学生们的将来息息相关;又要感受到自己的身上承受着多少家长真诚的信任,寄托着多少父母殷切的期望。作为一名教师,应当保持自己行为形象的真切性,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自觉维护自己的行为形象【3】。

参考文献:

[1]宋生涛.教师职业角色与教育形象设计.[J] 甘肃高师学报,2006,01

[2]蔡笑岳. 试论教师的心理素质及其培养[A] 第二届中日教师教育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C].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3]朱德全.试论教师形象设计的多维性.[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06

作者簡介:王婷,女,1988年,本科,主要从事多媒体教学管理。

论语文教师形象的自我设计 篇7

语文教师作为语文教育中的中坚力量, 其素质水平自我形象直接关系到语文教育的发展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促进语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培养高素质人才, 语文教师形象的完美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形象的设计可从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两个方面来进行。

教师素质说到底就是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和能力, 既包括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和学习能力等, 又包括教师作为独立个体的思想道德与人格魅力等因素, 还包括外在服饰风度等方面。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是教育队伍中的重要成员, 所具备的素质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起到指引作用, 对学生的长久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 搞好教师形象的自我设计, 是社会形势、教育现状和教师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明确语文教师基本素质的内涵是有效提高基本素质的起点。语文的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 胜任此项工作的教师一方面要具备职业道德素质、知识文化素质、教育教学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等, 另一方面还必须具备广博的课外知识、深厚的个人阅历和充沛的情感等素质。教师形象的内在素质包括教师的德行学识能力情感等方面。

人格是个人在行为过程中体现出的相对稳定的为人的准则和作风, 也是教师内在素质的集中体现:它包括以时代精神为主体的思想道德素养、以学科专业知识和人文学科知识为内涵的文化修养、以开拓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能力结构和以心理健康为标志的身心素质等等。

语文教师的人格对学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学生在与教师的接触中, 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来感受教师的为人品行, 并模仿学习完善自身。所以, 教师需要拥有健康向上的阳光心理, 执著地守护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 用高昂的精神面貌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来面对学生, 始终向学生展示出一颗宽容的博爱的心。教师平稳持重的个性, 冷静沉着的作风对学生来说, 无疑会起到良好的导航作用。

健全的人格是语文教师作为普通个体所需的基本为人基石, 良好的师德则是教师这个职业对教师提出的具体道德要求。爱岗敬业是良好师德的铺垫。语文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 而在长期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 教师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原有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易于降温, 容易产生职业疲惫现象。教师只有爱岗敬业, 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正确的学生观是良好师德的起点。教师应树立起“学生中心”的学生观, 最大限度地用实际行动去热爱和关心每一位学生, 用满腔热情去感染和吸引每一位学生。

乐于奉献是良好师德的支柱。教育的过程是学生成长的过程, 也是教师奉献的过程。教师的工作时间往往延续到自己的业余生活中, 这就需要教师满腔热情地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语文教师的乐于奉献精神可以帮助学生做好人生腾飞前的起步准备。

语文教师应该是专家, 过硬的专业知识是必备的。要胜任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 教师理所当然地应该具备完整系统的语文学科专业知识, 知识应涵盖语言学、文学、修辞学和文学史等方面。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和世界其它民族或国家的文化遗产都应有正确的态度, 在了解熟悉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要用世界性的眼光来带动学生开拓自己的眼界。

语文教师在课外知识领域也应该是一位杂家。语文的殿堂体系庞大, 内容丰富, 语文教材是名副其实的百科全书。语文教师要想扮演好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 完成文化的传承与创造这一重任, 自身应该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学科知识。

优良的德行和渊博的学识是语文教师形象必备的条件, 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是重要的内在素质之一。这种能力包括: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学习能力等。

流利准确是对教师口头语言表达最基本的要求, 语文教师作为巧用语言的大师, 更应充分展示个人的语言风采, 幽默诙谐、优美亲切、深邃理智的语言会使课堂教学增色不少。如果教师能配上恰当的肢体语言, 则更能形象逼真地传达情感, 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感情。

一名真正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既是教学高手, 又是科研能手, 从教学中进行科研, 以科研带动教学, 教研结合才是教师发展的航向。既不能因循守旧, 也不能盲目地迷信学术权威。要适应语文学科的发展趋势, 明确自己的教研方向, 树立远大的学术眼光, 要从自身、学生、同行和各种媒体等渠道获取新信息, 勤于研究, 大胆创新。

学习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短时间内对新信息的感知、接受、消化和反馈能力和在长时间内的学习能力, 即终身学习能力。终身学习的核心教育理念认为:“生活本身即是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 可以使得个人处于急速变迁的社会中具备适应环境的能力, 达到潜能发展和自我的实现。”它强调个体要发挥自身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动性, 利用外界提供的一切可能的学习机会, 连续不断地进行学习, 使学习成为一种必备的生存方式。国内外社会的形势和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迫使语文教师重视终身学习。教师应该始终有终身学习的坚强理念, 积极寻找终身学习的机会, 并不断地提高自己终身学习的具体能力, 从而解决好语文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

语文教师应该勇于且善于表达情感, 要有逼真的表现力, 让语文的学习生动活泼, 充满乐趣, 增强吸引力。教师逼真的表现力不仅在于传统意义上的口头语和肢体语言的表达, 教师的表情神态也是重要的表现渠道之一。表情神态是人内心情感的晴雨表, 教师的表情神态变化代表着教师内心的波澜起伏。教学中, 作品、学生和课堂氛围等因素都会对教师的情绪产生影响, 尤其是文学作品在很大程度上能左右人的喜怒哀乐。教师如果能恰到好处地将自己的情感变化借助表情神态传达出来, 帮助学生领悟文学作品的情感内涵, 那么学生就能“察颜观色”, 教师在课堂上的神情变化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能营造浓厚的课堂气氛, 使师生都融入课堂之中。

教师的内在素质是学生在接触一定的时间之后才能渐渐感知的, 而教师的外在素质则是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就能领略的, 甚至是第一时间。学生们是带着美好的期待和憧憬进入语文课堂的, 教师的形象会在第一时间内展示在学生面前, 并在学生心中迅速地成为教师总体素质的基石。相对而言, 教师的外在素质更容易被学生感知, 并且会影响学生对教师乃至学科的总体印象, 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提高内在素质的同时, 也不能忽视外在素质的提升。

在我看来, 教师的外在素质更多是指衣着服饰仪表风度体格等方面。教师个人仪表最容易被学生感知, 外在的仪表可以折射出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内在素养。教师是被人尊重的, 在学生心中教师享有崇高的地位, 具备高素质的语文教师更是要讲究为人师表。为了给学生良好的印象和影响, 语文教师要注重个人仪表的端庄大方和谐优雅。

学生进入语文课堂后, 最早观察到的是教师的服饰发型等外貌形象。尽管不修边幅会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大师的风采, 但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该在服饰和发型等方面注重个人仪表, 展示个人的精神面貌。

教师的服饰不讲究华丽, 但追求整洁朴素, 大方得体。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教师在服饰和发型上应有所区别, 过“洋”过“土”都不得当。年轻的语文教师在服饰和发型上不能过于花哨, 时代气息过浓或奇装异服会影响学生们的审美眼光, 形成浮躁之风。

不同的场合和氛围对教师的外观造型也有不同的要求。语文的课堂气氛往往受到作品情感的影响, 或喜或悲, 如果教师能在事前有所准备, 用自己的服饰来预示作品情调, 协调课堂气氛, 那么会增强实际的教学效果。

肢体语言作为课堂语言的一种, 事实上对教师的动作姿态提出了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的举手投足都被学生看在眼里, 记在心里, 所以教师应该适度地规范控制自己的动作姿态。尤其是在全神贯注地投入作品的讲解时, 要通过一些手势和动作来体现作品中的和个人的情感, 要做到有激情而不激进。

在课外, 教师的动作姿态也会对学生有所影响, 作为教育工作者, 作为有人文艺术修养的人, 语文教师应该时刻使自己的动作优雅得体, 忌讳粗鲁, 力争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教师独特的风度气质表现着自己的人文修养和人格魅力, 非凡的气质能产生磁场作用, 吸引学生自觉地注重培养良好的个人修养。个人风度并不是几个洒脱的动作、几句经典的话语或几处闪光的见解所能体现的。它需要教师在长期的工作中坦然地做到或是幽默风趣, 或是和蔼可亲, 或是沉稳深邃。不要求千篇一律, 但力求独具特色, 有正面的影响力。

可以说语文教师个人风度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也是知识教育不能取代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要在自己的空间里磨练和表现出非凡的个人风度, 从而形成当代语文教师的靓丽风采。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语文教师在繁重的工作之余, 不能忽视身体锻炼, 要注意积极运动, 这样既可以驱除工作疲惫又可以减轻思想压力。教师只有具备独特的气质, 拥有充沛的精力, 强壮的体格, 才能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再次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之中。教师良好的体格除了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之外, 高昂的精神面貌还能极大地感染学生。学生是幸福的一代, 同时也是有压力的一代。教师饱满的精神面貌能影响学生积极学习, 热爱生活, 珍视生命。

语文的讲坛是神圣的, 语文教育是光荣而艰巨的,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需要从多方面来进行形象设计, 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真正地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在教书育人中体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辞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79年缩印版。

[2].张承芬:《教师素质学》, 济南出版社, 1990年。

[3].王荣德:《教师人格论》, 科学出版社, 2001年。

浅议体育教师自我形象的设计 篇8

一、体育教师的内在美

(一) 内在心灵美

教师应以对祖国的爱、对党的爱、在学生中发扬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的精神, 不断吸取新知识、学习新技术。另外, 根据体育课的复杂性特点, 体育教师更要在课前认真备课“吃”透教材, 钻研教法。课中, 对运动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要严格要求, 激发他们的运动热情;对较差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增强他们的信心。课后, 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理解和尊重。

(二) 知识智慧美

知识智慧是教师的精神财富。随着社会的发展, 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常常从技术专长、教学能力、文化知识、裁判水平等多力一面对教师进行评价。一个体育教师, 无论他怎样地品德高尚、热爱学生, 但如果知识贫乏、运动技术水平较差, 是得不到学生的信赖和爱戴的。所以, 教师必须富有真才实学, 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

(三) 体育教学的情感美

要使学生自觉积极地投入活动, 教师就要对每一个练习投入极大的热情。如在做游戏时, 教师要和学生打成一片, 兴致勃勃地一起呼喊, 欢乐地投入活动, 这样才可以调动学生的练习热情。在保护帮助时, 教师要热情地、一个接一个地保护学生, 并不失时机地对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加以讲评。如果教师情感上与学生格格不入, 本身情绪不高, 就会大大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效果就不会好。

(四) 教风教法美

教风教法是教师知识智慧的再现, 也是直接显示体育教师形象美的形式因素。

教师丰富的知识、熟练的技术技能, 必须伴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课前要认真备课, 钻研教材教法, 对场地器材的设置与布局都要有充分的考虑;课堂上要沉浸、陶醉在教学之中, 激发学生进入角色的欲望。总之, 教师娴熟的驾驭教材的能力, 能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

二、体育教师的外在美

(一) 仪表风度美

1.服饰美。服装是心灵的镜子, 体现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体育教师的服装要与自己的年龄、性别、肤色相称, 既要高雅大力一, 又要适身合体, 给学生一种端庄利落、精神抖擞之感。另外, 体育课又不同于其它课, 它要求课前对学生进行服装检查。己不正焉能正人?如果教师上课时衣冠不整、形体粗俗、油垢沾身, 学生见此师容师貌会顿时失去敬意, 进而厌烦承教。所以, 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 服饰打扮得体, 恰到好处。

2.形体美。体育教师不同于其它专业的教师, 必须不断地进行科学锻炼, 保持形体美, 给学生以美的感觉。黑格尔说过:通过锻炼塑造一种和谐发展的人体, 是同雕塑家的艺术创造相似的一种艺术创造。体育教师应有健美的形体, 力求通过外观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一个大腹便便的体育教师是不可能完成一个轻松、漂亮的示范动作的, 更不可能给学生带来美的视觉享受。由此, 教师的形体、服装、姿态和内在素质构成了自身特有的风度, 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好的第一印象, 将对教师威信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 讲解语言美

教师的语言修养是教育艺术的体现之一。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育力一法, 因为语言的不同, 就可能相差两倍。语言能力是体育教师的一大基本素质, 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文雅的谈吐、幽默的讲解和较高的语言艺术, 能表现出体育教师洒脱的风度。在教学讲解过程中, 教师的语言要轻缓诱导;在队列练习中, 教师的语言要短促宏亮;在课余时间里, 教师的语言要亲切幽默。通过清晰、准确、果断、有力的教学语言, 教师不仅可以迅速组织调动队伍、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美化学生的心灵, 获得育体、育人的双重效果。尤其随着年龄的增长, 许多体育教师的自身动作和示范能力越来越差, 这就要使语言表达更加形象化、具体化, 更加易于理解, 只有这样才能弥补不足, 提高教学效果。

(三) 动作示范美

体育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以教为主, 教学中的许多技术动作, 都是通过教师的优美动作传授给学生的。教师的优美示范动作不仅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动作标准, 而且能给人美的享受。通过准确、熟练、优美的演示, 使学生产生连锁式的心理反应:欣赏——羡慕——向往——主动实践。这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过程。所以, 教师要把握好教材, 掌握好动作要领, 注意经常参加锻炼, 使自己的示范动作准确、优美、协调、熟练。

参考文献

教师形象设计 篇9

关键词:形象设计,高校体育教师,体育教学

教师,作为一种古老的职业,长久以来一直被世人所尊崇。在我国自古就有如“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尊师传统。而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节奏大跨步地向前,在培养教师的过程中越来越单纯地侧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忽视综合素质的养成。这种情况使得人们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感降低,教师本身也缺乏对自我职业形象的重视和塑造。尤其是绝大多数人对于体育教师仍旧停留在单纯的举止粗矿、肌肉发达的印象,不仅是人们的这种认识,在对体育教师的培养、培训自我约束等方面也是如此,都没能适应社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体育教育的质量。针对上述情况,为更好地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改变社会对体育教师的固有看法,并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来看要想取得长远性的发展, 更好地为学生、学校服务,充分实现体育教师的职业价值,就必须重视对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养的培养,树立体育教师应有的良好形象。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体育教师形象艺术设计方面的资料,由于专门的书籍资料非常少,所以主要通过网络收集了关于教师形象艺术设计的信息、视频和姊妹学科的相关资料。

1.2观课分析法

通过听、看课,主要为高校体育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课程的实况,进行对比、分析和总结。

1.3专家访谈法

专门访问权威形象艺术设计人士和资深教师,针对高校对体育教师形象设计的意义和审美的要求进行访谈讨论,总结专家意见和建议并在访问记录的基础上总结整理。

2研究内容

2.1高校体育教师形象的重要性

2.1.1形象艺术设计对教师的作用

这里的形象艺术设计是要对教师角色定位、分析、设计,运用美学、美发、美容、化妆、服饰、礼仪等手段塑造具有个人特色的职业形象,旨在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形象,升华精神境界。

形象设计在教师职业生涯中有着非常重要作用,如识别、归类、吸引等作用。形象传递出的信息是非常广而丰富的,最直观的是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生活方式,甚至是知识层次、家庭出身、 价值观念等。学生通过这些形象构成元素在清楚地为教师下着定义:这位教师是否热爱他的职业?是否平易近人?生活习惯好不好? 对学生来说是否是可以学习参考的对象……同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大多情况下也会根据对教师印象而将其加以归类,再对这个人加以推论并做出判断。良好的形象总会给人愉悦的感受,内外兼修的形象更够帮助教师获得学生的信任,从而影响学生对教师所教授课程的学习效果,甚至影响学生积极人格的建立,达到美育的目的。

2.1.2体育教师形象设计的意义

体育课的教学是一种健与美有机结合的教学,健与美同等重要,在体育教学的美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依靠讲解来传授知识和技能,还需要用形象的肢体语言、身体运动做示范,而依赖教师的形象示范这一点正是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最大区别,所以说体育教师的形象至关重要。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通过大量的形象动作向学生讲解、示范和传递运动的美、身体的美、体育的美、人文的美等,这与其他一些学科单调、枯燥的室内教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2如何设计并发挥积极作用

2.2.1外在的积极作用

明确体育教师进行形象塑造的目的,从外在形象入手,进行色彩分析,根据皮肤色、毛发色、瞳孔色等身体色特征测试出最合适的服饰用色范围,包括色彩的明度、纯度、冷暖以及不同色彩在人物身上的面积比。并结合年龄、课程的场合需求、体态特征等,测试出最合适的配色方案。

根据五官、神态以及个人服饰风格诊断辅助工具及身材特征, 判断与体型,气质,最具有共性的、最适合从头到脚的装扮方式。其中包括人物的服装款式、质地、图案、鞋帽款式。试想如果一个体育教师穿着西装、皮鞋来上课,或是穿着皮衣、高跟鞋,那么学生们一看到这种形象,就对这位老师产生质疑,对这节体育课也就已经失去了信心。所以外在形象最直观、很重要,针对脸型与发型的分析以及饰品、鞋包等综合诊断,帮助人物树立鲜明的个人形象与和谐的着装品位,可以弥补缺陷、美化包装、提升气质,甚至是改头换面。

以女性青年教师的形象设计为例: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其形象一定要是端庄、得体的,所以在上体育课时要选择比较干净的妆容、利落的发型、较整洁、运动风的服装和配饰。其次,作为一名女性教师的形象,还应该符合其性别、年龄、身体条件、性格、和审美等,展现其女性魅力的优势,给学生以赏心悦目的感受的同时,注重个人特色的展现,可从适合的且个人喜欢的颜色、款式、图案入手,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后,从青年女教师的角度考虑, 形象上还应更富有年轻朝气,可以选择自然妆、清新的发型等,再配合平时的教姿教态,让同学们觉得这位老师很有亲和力,这样从外在形象的设计,能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一开始已经给学生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形象,方便在教学中营造欢快的课堂气氛。

2.2.2内在的熏陶影响

形象的内在构成包括性格、修养、生活方式、人生观、价值观、 爱好等。从内在培养体育教师注重形象的意识,学会如何打造良好的日常形象和职业形象,并养成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形象是无声的教育,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教学效果。在高校教育中,学生对形象暗示有着较强的敏感度,如果接收到的视、听信息是不美的、粗鄙的、丑陋的, 那么学生会产生反感、不愉悦的情绪,体现在行为上则会不靠近、 不接纳,而采取回避和抵触的态度。相反,如果面对的是美好的、端正的,学生们会自然地产生喜欢、羡慕、愉快的情绪,体现在行为上则会主动接近、模仿、学习,所以教师无论在课堂还是课下,都应注意自己的形象的美,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以美的熏陶和启迪,使学生产生向教师学习的动机和欲望,为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好基础。

体育教师应该培养注重形象的意识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提升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从内在到外在最直观体现就是教师的仪态教姿 “仪态属于人的行为美学范畴。它既依赖于人的内在气质的支撑,同时又取决于个人是否接受过规范和严格的体态训练。”仪态的美丑,往往还是鉴别一个人的高雅还是粗俗、是严谨还是轻浮的标准之一。从头到脚,从内到外,小到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大到整体风格和气场,良好的仪态教姿会加强教学效果,达到美育的目的。首先,教师亲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消除恐惧感,在表情的互动、交流中缩短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其次,得体、规范的体育课常用手势动作和口令同时运用,做到动作、语言和口令的统一,能够感染学生,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增强对体育的兴趣。再者,除了此类通用的仪态和教姿之外,体育教师的形象还应该结合具体的专业来设计。以瑜伽专业教师为例,在进行教师形象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瑜伽专业的特点,结合瑜伽的体形塑造心灵修炼和现代形象色彩搭配综合打造内外双修的形象,需遵照潜能瑜伽自知,自律, 自我臣服三大支点,从道德,知识,心智模式,形体外貌,口才演讲等核心内容综合塑造。

教师对仪态教姿规范不仅会对学生和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同时在反作用这教师本身,良好的形象使人自信自重,能增强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在长期习惯性地塑造、维持良好形象的意识和行动的积累下,不断积累审美经验和文化内涵,进而由内而外地提升气质,产生更强的气场。

3结语

教师形象设计 篇10

一探究教学设计的含义及特点

探究教学设计是在探究教学目标的控制之下, 根据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和学习特征, 对影响学生进行探究的外部因素进行设计, 并通过评价、反馈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正的过程。其主要特点如下:

1. 课题性

探究教学脱胎于科学探究活动, 它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要模拟科研工作者的研究过程。科学研究一般都会围绕一个具体的课题来展开, 如果课题范围较大则可以继续分解为若干方向。这种运作方式应用于教学则需要教师将所要学习的知识转化为类似于课题的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要尽量具体可行, 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些学习任务来展开探究。

2. 开放性与自主性

开放性与自主性是探究教学设计有别于一般教学设计的最显著的特征。探究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尽量减少控制性, 增加开放性, 减少他主性, 增加自主性, 给学生以轻松、自由、充分的发挥和创造空间。

3. 预见性

探究教学的开放性决定了其教学过程不易控制, 教学进行中很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状况”。如果教师的教学设计具有一定的预见性, 那么这些“意外”就不再是意外, 就会部分或完全落入教师的掌控之中。因此, 教师在进行探究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谨慎细致、思虑周全, 尽可能对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遇到的困难、出现的错误、产生的矛盾冲突等状况有所估计。

4. 程序性

探究教学具有很强的程序化特色, 因此, 整个教学设计必须非常严密, 具有内在逻辑性。这就要求各个教学要素的设计必须依据一定的程序、一丝不苟地进行, 尽量把各个要素客观化, 不能仅凭主观臆断进行设计。

二创设适于教师进行探究教学设计的外部条件

1. 培训要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 相关部门组织教师进行了很多培训, 可遗憾的是, 教师们却很少能将培训所得“学以致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教师本身的个体差异外, 主要还是因为很多培训的内容都是理论性较强, 离实际教学较远, 对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帮助有限。这样的培训结果背离了原有的初衷, 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因此, 相关机构若想开展有效的培训, 首先要做的就是走进教师的工作环境, 了解教学的真实状态, 运用实质性的研究方法掌握教学的实际情况, 发现急需解决的问题, 了解教师的真正困惑, 在此基础上结合教育教学的理论确定培训内容, 制定培训方案, 这样的培训才是有的放矢的, 才能真正为教师所用。当然, 培训不能是一次性的, 教学中的问题源源不断, 尤其是新课程实施之后, 教师在教学中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而没有解决模板可借鉴。因此, 培训机构应对教师进行长期的、阶段性的培训, 并跟踪教师对培训内容的应用情况, 然后针对具体的情况给教师以指导, 并依此调整培训的内容和方案, 为后续的培训积累素材与经验。只有这样, 才能缩短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距离, 才能使培训真正起到导航的作用。

2. 评价要有助于促进教师的发展

传统的评价模式侧重奖惩, 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 这样的评价方式给教师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这样的评价氛围下, 教师几乎将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了应付大大小小的考试上, 以至于加强自身的知识基础, 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这些与考试成绩没有明显关联的事情教师都无心顾及, 也无暇顾及。然而, 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应成为衡量教师教学好坏的唯一砝码, 教师的职责除了教书还有育人, 教师的很多行为是无法用量化的数字来评判的。因此, 学校和相关机构应逐步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模式, 使评价从侧重奖惩向侧重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转变。一方面要弱化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教师的教学优劣的关系, 给教师创造一个相对轻松的教学环境, 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研习新的东西, 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而不必让自己终日以考试为中心旋转不停。另一方面, 评价要尽量做到全方位、多角度, 尽可能将教师多方面的行为都纳入评价体系中来。只有这样, 才能使评价公正、全面, 才能增加教师改进教学的动力, 促进教学能力的完善和教师的职业发展。

三多维度加强教师的知识基础

1. 增强转变知识结构的意识

新课改的理念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要适应课改之后的教学, 教师们必须及时转变自身的知识结构。人的观念、意识是影响其行为的重要因素, 因此, 转变知识结构要从转变意识开始。转变原有的知识结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它需要教师长时间的积极努力。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转变知识结构的重要性, 才能具备转变知识结构的原动力, 在进行转变的过程中才能积极主动, 尽力克服困难, 最终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2. 精益求精学科专业知识

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前提, 而探究教学的出现则要求教师对学科专业知识更要精益求精。各学科的专业知识不只有系统的结构, 而且都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 教师应该努力做到对自己已有的知识多质疑, 对有矛盾的现象与解释多探究,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多思考, 对有发展与变化的知识多学习。只有这样, 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才能日益精深, 才能为探究教学的设计提供支持与保障。

3.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来获取知识

课改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由此引起的最大变化就是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学生在课堂上主体性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只有具备深厚且广博的知识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探究教学。因此, 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来充实自身的知识系统, 尤其是校外的一些资源和一些非传统的教学资源更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书店的书籍、高校和研究院所的杂志、互联网, 与同事、学生、朋友的交流, 甚至是生活中的某些现象都是教师获取知识所不可忽视的资源。教师们只有事事留心、处处学习, 才能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增加自己的知识量。

4. 增强行动研究的能力

行动研究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 但现在的一线教师普遍都是教学实践经验丰富, 而教学理论知识不足。这不仅影响教师对培训内容和相关教育理念的学以致用, 而且不利于教师及时有效地处理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 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各种途径来获取教学理论知识, 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如参加一些培训和学术交流会议, 与一些学科专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多阅读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杂志等。当自己的理论水平上升到一定高度后, 就应该以理论知识作基底, 逐步形成行动研究的能力, 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无论培训的内容多么地贴近教学实际, 无论书中的案例多么的丰富, 都无法覆盖所有的教学现象, 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千差万别, 自己的问题最终还得靠自己来解决。行动研究能力的形成不仅是教师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最佳途径, 而且是促进教师职业发展, 推动教师从教学型向研究型转变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于泽元.略论探究教学设计的取向、途径、特点和原则[J].基础教育研究, 2001 (10) :23~24[1]于泽元.略论探究教学设计的取向、途径、特点和原则[J].基础教育研究, 2001 (10) :23~24

[2]郑长龙.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2]郑长龙.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于泽元.略论探究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构成[J].教学与管理, 2001 (9) :6~8[3]于泽元.略论探究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构成[J].教学与管理, 2001 (9) :6~8

[4]崔相录.研究中学习 (下册)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133~134[4]崔相录.研究中学习 (下册)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133~134

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篇11

一、知识丰富、技能精巧是教师形象的支撑

教师通过教书而去育人的,因此,教师不仅要知识丰富,而且还要重视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又要有科学传授知识的技能。

1.丰富的知识。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教学才不枯燥,才能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学生也才能在轻松愉快教学气氛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这样,学生在内心深处就对教师有了较高的评价,产生敬佩的心理。因此,知识的广度在教师形象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2.科学地传授知识。这种能力也是教师形象的又一基础,教师的知识渊博,能让学生把繁重的脑力劳动变成一种享受,发自内心爱听该老师的课,使老师的劳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师的知识浅薄,只是运用教鞭、冷眼、体罚、心罚等平庸的教学方法,那么,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就一落千丈,并受到社会上的种种舆论,这样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好。因此,这就要求老师有较高的素质,能准确无误地把应教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不仅学习学科知识,还懂得相关学科的知识,造塑知识渊博的好印象,令学生佩服。如果教师不懂装懂,不仅损害了教师形象,也损害了教师的人格。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形象的根本要求

教师必须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才能教好学生,这是教师形象的本质要求。教师要注重与学生感情沟通,多关心、爱护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敬,做到既是师长又是朋友。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要关心学生,倾听学生心声,正确的要表扬学生、错误的要及时纠正。学生来自千家万户,家庭状况、经济条件、家长的文化程度和知识水平都不尽相同,所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情况。对此,教师必须心中有数,然后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确实有效的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如学生有困难或创伤,教师更要特别关爱,并影响同学们去关心,使他们认识到人世间不光有亲情,还有比亲情更亲的友情。

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善待优等生、歧视后进生。由于学生的差异,他们的反应能力及接受能力参差不齐,需要教师一视同仁,有的教师只善待优等生,而后进生往往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歧视,他们自己也会产生一种自卑感,因此,教师尤其要善待后进生,伸出温暖之手,促其进步。况且人各有所长,他们学习可能差一点,但在动手的技能上不一定差,还有可能在某一方面是强项,这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其闪光处进行表扬,促进他们健康发展。

三、得体的仪表和语言是教师形象的准则

千百年来,人们形成了教师的形象是值得信赖,有学识,有品行的人士,衣着是讲究规范、严谨、庄重的,所以,不能浓妆艳抹,追求仙女似的美。男老师不宜留长发和过长的胡须,不论是男女老师都不宜穿短裤、拖鞋以及袒胸露背走进教室等等。这些都有损教师形象和尊严,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自己的仪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树立当代教师的师德形象 篇12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在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 现代教育的水平也在飞速发展, 从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被确立为指导方针。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进行新课程改革, 其总体目标是:

1.改革过分注重课程传承知识的偏向, 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 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2.改革过分强调学科独立性, 课程门类过多, 缺乏整合的偏向, 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与多样性。

3.改革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 过分注重经典内容的倾向, 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

4.改革教材忽视地域与文化差异, 脱离社会发展、科技发展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倾向, 深化教材多样化的改革, 提高教材的科学性和适应性。

5.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 改进学习方式,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6.改革评价考试过分偏重知识记忆, 强调选拔与甄别功能的倾向, 建立评价指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 既关注结果, 又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

7.改革过于集中的课程管理政策, 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 提高课程适应性。

为了适应现代教育改革的新形势, 教师应当注重提高自身素养, 树立当代教师的师德理念。

二、当代教师的师德

常言道:“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教师是教书育人的神圣职业, 担负着为祖国培养人才的重任。这一职业十分重要, 如果没有先进、主流的教育思想来教育、影响年轻一代, 很难让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强大起来。教师的水平体现在学历、能力和师德三方面, 但最主要的是师德。师德应居于首位之说并不是今日才提出来的。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在《论语》中关于培养品德的论述俯拾即是, 而孔子有颜回那样学问渊博、品格高尚、以德著称的学生, 也不仅仅因为孔子是个伟大的教育家, 更重要的是他能身体力行, 以实际行动感染学生。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表率,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成为全社会文明的楷模。教师要有人格上的魅力, 以此影响学生, 感化学生。如果没有, 他就不算是一位真正的人民教师。

良好的师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热情、开朗、乐观的性格

教师必须热爱教师事业, 热爱所教学科及所从事的具体工作, 热爱所教的每一位学生, 将其当做自己的孩子。一个面无表情、冷若冰霜的教师给学生的印象常是凶恶、冷漠的, 学生会因惧怕而难以产生敬仰、亲近之情。教师要有宽广的胸怀、积极的情绪、平易近人的态度、笑容可掬的表情, 要善于营造一种和谐、愉快、亲切、友好的气氛, 在无形中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一个无爱心、无热情的教师所教的学生也会因教师的影响而毫无生气, 麻木呆滞。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 学困生也不例外。虽然有些学生的举止言语会使教师十分气恼, 但也不应粗暴对待, 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师应该有爱心, 除了在学习上对其进行关心与辅导外, 要积极挖掘其身上的潜能, 善于诱导, 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

2.对学生有耐心及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常会出现学生调皮捣蛋、恶作剧、逆反对抗、违纪犯规等现象。这些问题使人气愤、烦躁, 就要求教师要有博大的胸怀, 极大的耐心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能够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与科学的调适方法, 避免消极的心理偏激反应, 同时以正确的态度教育学生, 理解学生, 明察秋毫, 公正地解决问题。教师要有正直的人格, 高尚的人品, 弘扬正义、真善美的价值观念, 把正直宽容、不骄不狂视为做人的准则, 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

3.以身作则, 给学生做好榜样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曾说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 而且是模范。”教师的一言一行, 学生看在眼里, 还会极力模仿。教育心理学表明, 教师的榜样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从幼儿园儿童到大学生都有模仿教师行为的倾向。所以, 教师必须言行一致, 用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言行教育和感染学生。孔子有言:“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在不断要求学生的过程中, 教师自己也要以身作则, 教师的言行示范比口头教育更有效。

师德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生活道路, 而且关系到学校精神文明的建设和推进。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 不断使自己的专业技能更加精湛, 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上一篇:城市环境管理问题下一篇:安全域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