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

2024-06-20

突围(精选12篇)

突围 篇1

20世纪末开始的青春写作浪潮中, 以韩寒、许佳、郭敬明、张悦然等为代表的写手大多都出生在80后, 他们的作品一经出版就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发行量, 以郭敬明的小说《幻城》为例, 这部小说一经出版就创造了突破一百万册的销售佳绩。这些发行和销售量不仅说明了80后青春文学的兴盛, 也表明了其影响之重大。对此, “有人认为‘80后’文学创作造就的市场神话, 将中国的文学商业化推到了很高的程度, 有人说‘80后’在进行着一场经济意义上的新文化运动。‘80后’的创作不仅是‘文化现象’, 更是‘文学现象’, 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从这个角度和意义上来看, 中国当代的文学史里肯定会有他们的一笔, 其发展前景必将对中国文学产生一定影响。”对于产生了如此重大影响的80后青春写作, 于情于理我们不应予以忽视。

一、80后青春写作兴盛的原因

80后青春写作之成为一个夺人眼目的文学浪潮, 从时代背景到市场需求、从个人诉求到读者需求、从阅读习惯到期待视野, 其原因是多样性的。

世纪之交的时候,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中国思想领域的许多机制也随之发生重大改变, 个体不再只是被视为国家或者集体这个大机器上的一个螺丝钉, 个人自由解放和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个人自由主义的盛行、信仰的丧失……这些听起来像空话、套话一样的政治性的话语表明了80后生长环境的改变。与先前其他年代其他作家包括知青作家在内的人不同, 80后的成长正好处于新旧交接时代和路口, 承接着不管是市场机制还是文化机制的新旧机制更迭的矛盾, 一开始就伴随着争议的声音, 有人甚至称之为“垮掉的一代”。就像尼采宣布“上帝死了”一样, 当自由化开始大行其道的时候, 充满政治热情的诸神退位, 个人的狂欢化开始。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下, 80后青春写作的主体自我意识前所未有的强化, 并在一开始就关注于自我话语的表达, 《三重门》、《幻城》等莫不如是。这些与传统文学宣扬的主流思想使人们感到惊奇的同时, 也引起人们的注意, 更暗合了许多校园学生青春成长期个人呼声的心理。这可以说是80后青春写作异军突起、受到人们关注的一个必要原因。

文学价值的改变也是80后青春写作盛行的重要原因。本雅明认为, 随着传统艺术光晕的消失, 艺术原有的功能与价值也发生巨大的变化, 艺术的全部功能颠倒过来了……它原有的膜拜价值 (对它独一无二性和光晕的膜拜) 也被展示价值所取代。当传统文学的严肃性、平时性被认为带着说教的性质时, 叛逆的青春期就摈弃了传统艺术的“光晕”, 拒绝了现实加诸于自己的正义、理想这些东西, 而是更关注于文学的“展示价值”, 关注个人内心在成长中的“呐喊”与“彷徨”。这种展示价值一直贯穿着80后青春写作:韩寒《三重门》中以辛辣嘲讽的语调展现了一个问题少年所接触的人情世故特别是当代教育体制中的种种弊端;蒋峰《维以不永伤》从一个简单的案例进行多角度叙述, 对人性的善恶、社会的混乱与腐败进行了展示;《天黑了, 我们去哪》则昭示了“80后”人群对青春的困惑、自我价值的怀疑。

读者阅读习惯及期待视野的改变是80后青春写作兴盛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80后青春文学的读者群体主要是包括研究生在内的青少年学生。与其他年代的人相比, 在网络的迅猛普及下, 他们更加倾向于被人称为快餐文化的快速阅读。当读者整个的内在文化心理状态发生改变的时候, 他们在阅读之前对作品呈现方式的定向期待的期待视域也随之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对于80后青春写作的读者群体来说, 他们期待视域中更希望出现的是能贴近、反映他们生活, 表达方式也和自己接近的作品, 而不是诸如《钢铁是怎么练成的》、《青春万岁》这些带有明显填灌、说教痕迹的作品。在姚斯看来:期待视域既是阅读理解得以可能的基础, 又是其限制。当一部作品与读者既有的期待视域符合一致时, 它立即将读者的期待视域对象化, 使理解迅速完成, 这是阅读一般通俗作品时的状况。因而,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80后青春写作恰恰与青少年读者的阅读习惯及期待视域达到了一致与契合。

当大至整个时代背景、小到文学价值, 再到读者的阅读习惯、期待视野发生改变的时候, 80后的青春写作在市场化运作的推动下, 与新概念作文大赛一拍即合, 并以新概念作文大赛为契机, 以磅礴之势将青春的激情喷涌而出, 进入大众的视野和文学的殿堂。

二、80后青春写作兴盛下的困境

心态上浮躁、艺术上稚嫩拙劣……这些一直是80后青春写作面对批评家们常有的批评。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 不管这些露着锋芒、透着锐气的80后青春写作者愿不愿意承认, 这些都慢慢成为了制约他们发展成长的瓶颈, 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题材单一。对于80后青春写作来说, 由于个人自身生活经历以及受众群体的制约, 他们的作品大部分都是校园题材, 叙述多专注于个人情感的倾诉, 局限于同学关系、恋爱体验、代际矛盾, 格局比较狭小, 内蕴也相对单薄。这虽然能让同龄的读者感到亲切贴心, 但是也很容易造成故事情节的相似和重复, 最终会使读者感到审美麻木, 进而丧失阅读兴趣。

第二, 对语言华丽、意象独特的过分追求。以郭敬明和张悦然为例, 他们在语言方面都比较讲求轻灵、精致。曹文轩对《幻城》的评价就是:“滔滔不绝、左右逢源, 无论在描物状态方面还是在剖析灵魂方面抑或是哲理性的解说方面, 都无搜索语言的捉襟见肘意象新颖, 对话有古典话剧之对自一样的讲究, 长短句相得益彰”。而张悦然甚至还会自己生造出一些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如“沉和”、“嚣艳”。这些意象独特的语言尽管给人在阅读上带来了新鲜感, 但是时间一久, 就会陷入为奇特而奇特的僵局。

第三, 创作的模仿化和模式化。80后青春写作对他人的模仿、创作的程式化一直被人们诟病。比如胡坚《乱世岳飞》和《RPG杨家将》中“在我看来”、“需要说明的是”、“众所周知”这些很容易让人想起王小波的招牌语言。当这些模仿成为一种跟风, 80后青春写作的独创性就被屡屡质疑和抹杀。同时, 令人感到担忧的还有其之后的创作模式, 从创作心理到内容题材都有沿着既有的套路向前发展的趋势。“张悦然《水仙已乘鲤鱼去》、《誓鸟》, 尽管被认为‘是有了质的飞跃’, 但是在故事的内核上仍与早期成名作《葵花走失在1890》、《樱桃之远》中‘海的女儿’的童话叙事一脉相承;郭敬明的《1995—2005年夏至未至》也仍然是对早期作品《幻城》中忧伤主题的继续书写, 一再沉迷于情绪化的感伤之中……”。

三、80后青春写作的突围

虽然面临着众多的缺失和问题, 但这并不意味着“青春写作”就一定无法突破其困境。近年来, 随着80后青春写手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 他们也开始进行了积极的自我探索, 不断增加作品思想的深度和厚度, 努力向纯文学和主流文学靠拢。

首先是以韩寒、郭敬明、孙睿、张悦然等为代表, 很多青年作者都纷纷推出了转型之作。韩寒《他的国》、《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已经由出发之地——校园走向了社会, 消退了叛逆的姿态之后, 观念更加犀利。在一次新书发布会上, 他也公开声明:作家必须拥有自觉和不自觉的社会责任感, 不论他进入到什么样的环境中, 都不能忘记这一点。山东才子特地在其思考历史的文作《悲日》扉页的题记上这样写:以忠诚献给祖国, 以赤心献给民族, 以崇敬献给血战抗日的中华壮士。这些都表明80后青春写作者对社会、对历史、对国家增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与此同时, 根据从网络上得到的新闻与资料看来, 中国作协也表示出对80后青春写作的接纳姿态。2007年4月, 中国作协邀请到了郭敬明、张悦然、李傻傻等“80后”作家座谈。随后郭敬明、张悦然、李傻傻等“80后”作者也成功加入中国作协, 说明主流文坛开始认可这些青春作者, 而他们的写作与成熟也慢慢被前辈作家接受。

批评家白烨指出:以“80后”为主体的青春写作在未来走向上有两个方面的倾向, 一种可能的取向是靠近市场、走向大众, 另一种就是像张悦然、李傻傻、颜歌这样一些作者, 比较专一而潜心地从事写作, 不大考虑市场因素, 与商业化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不管是哪一方面的走向, 对于青春写作来说,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理性的回归和责任感的担当。

一方面, 青春的经历和情感是一个作家重要的生活经历和写作资源,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单单渲染的丰富感情就能成就一部好作品。“单纯感情的象征, 还缺乏丰富性;单纯理性的象征, 也不生动, 其生命是短暂的。只有两者结合, 即包含着感情象征的理性象征才能充分发挥象征的无穷魅力” (叶芝) 。80后的青春文学感情丰沛、思维感性, 这就需要以他们在进行生动而猛烈的感情渲染的同时, 用理性对其进行把握和深化。只有这样, 青春才能得以永恒地留在文学中, 而不是歇斯底里的简单宣泄。

另一方面, 文学担当有社会教化功能。80后的青春写作处于商业化和媒体化的社会环境中, 常常被喧嚣与浮华所左右。不少人为了名和利, 降低写作品格, 缺乏相应的社会责任感担当。但是一个作家如果脱离了对社会的关注和对现实的联系, 那么其文学就只能是文字的堆砌和技巧的玩弄, 这样的话, 青春文学就只是带着青春色彩的无病呻吟, 80后青春写作也很快就会成为一个过时的名词。

参考文献

[1]、刘强, 《论青春文学的未来走向》, 《菏泽学院学报》, 2010年7月第32卷第4期

[2]、朱立元主编, 《西方文艺理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童书养精神—与北京大学曹文轩教授的对话》, 湖北日报, 2004年3月30日

[4]、王涛,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80后”文学创作》, 《内蒙古社会科学 (汉文版) 》, 2007年11月第28卷第6期

[5]、白烨, 《“80后”的现状与未来》

突围 篇2

心灵的围城,思想的围城,成功的围城。

心灵有一道墙,他阻隔我们一他人之间的交流。

突围,让我们的心得以舒适。众所周知,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不愿意与人交谈,而世上很多没有自闭症的我们也将自己封闭。倘若你整天生活在自我的小世界里,不与别人交谈,则远离了这社会,成了空想主义者了吧。打开自己心灵的门,让自己接纳这个世界,多增强与他人的沟通,让你的生活变得美满。突破心灵的围墙,打开自己的心扉,让我们的心灵得以舒适平静。

思想的束缚,让我们难以跨越。

突围,让我们的思想遨游于天际。明朝的八股取士,束缚了文人的思想,让中国诗歌的辉煌划下了结句!这是何等的怨啊!唐朝有李白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宋有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有杜甫的忧国忧民的诗句,而明清最多也只出了个戏曲之类的了。思想的束缚,让中国的诗歌在明后就销声,给中国的文化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思想的放任莫过于庄子了,《逍遥游》诠释了他的思想,他以自己的方式而生活。遨游在自己的天空,书写着自己。

自身条件的缺乏,处境的困难,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围墙。

突围,让我们走向成功,让我们的生命绽放出光彩。生活对于贝多芬而言是痛苦的。他失明了,耳聋了,这是一位音乐家所必备的感官,可惜,这些被夺走了。可是他却突出重围,用自己的毅力来谱写《激流三部曲》,这让他永远地活在了人们的心中。对于刘翔,雅典奥运会上的飞人,在那次奥运会上,他凭借自己的实力为中国拿下金牌,成为焦点,而后脚伤等因素,让他放弃了08奥运,又因奥委的原因,12奥运又失望而归,这些都是刘翔生命中的围城,我们期待飞人的下一次出现,期待飞人再一次为祖国获得金牌。刘翔的突围,我们拭目以待,来看下一次飞舞在奥运场上鲜艳的五星红旗。

突围心灵的围城,让自己与他人沟通。

突破思想的围城,活出自己的个性。

中国彩电:寻求突围 篇3

彩电业:在美国市场接受洗礼

近几年,我国彩电行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技术创新,逐步走出低谷,扭转了产销负增长的状况,呈现明显的回升趋势。同时,我国彩电行业抓住加入WTO的有利时机,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出口大幅增长。2002年,我国彩电产量、销量和出口量均创出历史最好水平,全年产量达到5200万台,同比增长31.6%;销量为5300万台,同比增长29.3%;出口量1881.8万台,同比增长61.8%;出口额21.4亿美元,同比增长52.1%。主要出口企业的出口增幅均超过五成,其中四川长虹公司出口量大幅增长,2002年出口量为上年的8.9倍,在彩电行业中名列第一。

美国不仅是除日本、欧盟以外中国彩电出口的主要市场,也是增长最迅猛的市场。2002年,我国对美国出口涉案彩电产品达342万台,价值4.86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数量增长12.2倍,出口额增长9.2倍。今年以来,我国彩电出口增势仍在延续。据海关统计,今年1~3月,我国彩电出口370万台,同比增长16.7%;向美国出口占彩电总出口额的31.5%,美国成为我国彩电的第一大出口市场。这次彩电反倾销调查一旦成立,对国内彩电企业的影响不容忽视。中国可以在小产品上让步,对于像彩电这样一个有潜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无论如何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

呈现三大特点

同以往我国遭遇的美国反倾销案相比,这次对华彩电反倾销案呈三大特点:

第一,对华彩电反倾销涉案金额大。自1995年开始,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出口产品受到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目前,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国家或地区有33个,涉及我国出口产品4000余种,累计影响我国出口金额约160亿美元。截至5月14日,2003年国外共对华贸易保护调查立案13起,涉案金额5.01亿美元,其中8起案件有企业应诉,2起案件正在联系企业应诉,应诉率达77%。其中,美国对华彩电反倾销案件,涉案金额达4.86亿美元,在反倾销调查期2002年下半年内,出口金额为3.21亿美元,远远大于其他国家立案涉案金额的总和,这是继1996年欧盟对我国旅行箱包反倾销案之后、涉案金额第二大的同类案件。

第二,美国对华彩电反倾销案可能会影响到政治层面。此次案件的申诉方除了美国五河电子公司(FREI)外,还有其余两个劳工组织:电子工人国际兄弟会(IBEW)和电子产品、家具和通讯国际工会(IUE-CWA),这在美国反倾销历史上是很少见的。明年是美国大选年,美国劳工组织出面申诉反倾销调查,就会影响到政治层面。在我国今年相继打掉美国对华椅座升降装置、钢丝衣架的特殊保障措施案后,对华彩电反倾销立案的可能性正在增大。因为这两家劳工组织的会员,企业员工及其家属的选票对美国国会选举都很重要,在美国制定经济和贸易政策中发挥着很大的影响力。更长远地讲,这两家劳工组织的力量对布什竞选连任2004年总统具有很大的作用。

第三,反倾销申诉的实质是跨国公司对美国市场原有格局的维护。美国对华彩电反倾销案的三个申诉方中惟一的一家企业——美国五河电子公司并非彩电的生产商,只不过是电视机壳的生产商。就此案来说,这家成立仅六年、顶峰时期员工也不过700人的彩电装配企业,并不具备法定申诉者资格。因为从美国现存产业结构看,基本没有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尤其没有彩电本土品牌和企业,中国彩电的出口形不成对美国本土企业的冲击。另外WTO反倾销协议规定,提请反倾销申诉的企业,其产品必须占到本土市场份额的1/4以上。按美国反倾销有关法律,反倾销申诉方所雇佣的工人要占到产业工人总数的50%,才有资格提起反倾销诉讼。但是美国五河电子公司在反倾销申诉书中列出了支持这次行动的美国本土彩电生产企业名单,均为日资在美企业,这些跨国公司很可能作为联合市场主体接受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产业损害调查。所以,我们认为,此次对华彩电反倾销申诉方虽为美国本土企业,但由于目前美国彩电市场基本为欧日韩企业割据,反倾销申诉的实质是跨国公司对美国市场原有格局的维护。

对我国彩电出口的影响

外国对进口产品征收关税,可以提高进口产品的价格,减少进口数量。但是反倾销是一项临时性的保护措施,在每次征收反倾销税之前还要进行包括立案、调查、初步裁定和最终裁定,征收反倾销税之后出口商不断要求期中复审、“日落”复审等程序,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对进口产品的价格和数量有很大影响。因此分析征收反倾销税对进口产品的影响不仅要考虑短期效应还要研究长期效应。另外,美国对进口产品征收反倾销关税,往往是针对不同进口国家的不同企业征收具有差别待遇的反倾销税率,对出口产品的企业和国家有不同的影响。

1.反倾销调查程序本身就具有限制进口的作用。从美国反倾销法律程序看,无论案件结果如何,单是反倾销调查本身就具有限制进口的作用。反倾销案自申诉到国际贸易委员会终裁,案件审理时间可长达287天,若原告和被告分别要求延长,则可长达397天。如此漫长的审理程序不仅使我国的应诉企业必须支付咨询费、律师费、反倾销税保证金等费用,同时还会形成较大的心理压力。

2. 美国对华彩电反倾销对我国彩电出口的影响具有短期效应。预计美国对华彩电反倾销对我国出口的影响表现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反倾销立案调查前的贸易额快速增长阶段。从我国彩电对美国出口的情况来看,这一阶段表现为我国彩电出口的数量和金额激增。第二阶段为反倾销立案调查、初裁和终裁时期的贸易额下降阶段。这一阶段的表现正好与第一阶段相反,我国彩电出口的数量和金额下降而单价有所回升。此外,第二阶段时间的长短对彩电出口的影响很大,时间越长,负作用越大。第三阶段为征收反倾销关税以后的恢复调整阶段。一般情况下表现为出口的数量和金额回升。从具体情况看,美国和欧盟的表现差别将会很大。很可能的一种情况是,我国对美国彩电的出口在经过第二阶段持续下降后,在第三阶段逐步恢复并可能超过第一阶段。预计反倾销对我国彩电对美国市场出口的影响具有短期效应,这与欧盟市场有所不同。欧盟对中国彩电的反倾销调查始于1988年,到2002年8月双方达成价格承诺协议止历时15年,欧盟多次对我国彩电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出口数量和金额剧减,对彩电出口的影响具有长期效应。

3.反倾销税率和差别待遇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很显然,美国如果对我国彩电征收反倾销税的税率越大,对我国彩电出口的影响越大。如果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采纳申诉方建议,对来自中国的彩电征收高达84%的反倾销税,我国彩电出口将可能剧减,而且长期不能恢复。但是与欧盟实行同等待遇反倾销税率的国家相比,美国将对我国彩电企业实行差别待遇的反倾销税率,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一些影响。此外,美国在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将选择第三国作为替代国,同时不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对我国产品的出口会有很大的影响。

虽然美国对华彩电反倾销的帷幕刚刚开启,但无论结果如何,中国彩电业都将经受反倾销风雨的洗礼。长达15年还没有结论的欧盟对华彩电反倾销案件表明,我国彩电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道路并不平坦。我国彩电企业仅仅具备创造竞争优势和利用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保持和利用国际竞争优势,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真正与国际彩电大企业在美国市场上进行竞争,这样才能顺利实现在美国市场乃至国际市场上的突围。

对反倾销的理性思考

反倾销之所以在美国得到如此广泛和普遍的使用,与其在多边贸易体制中获得的合法性有密切关系,也离不开中美双边达成的协议和中国加入WTO的承诺。

反倾销在WTO框架下的合法性

虽然贸易自由化是多边贸易体制最基本的目标,但多边贸易体制并不排斥一定程度和形式的贸易保护,尤其是在大量进口对美国产业产生消极影响时。多边贸易体制明确允许美国采取一定的贸易救济措施来限制进口,如反倾销、反补贴、紧急保障措施、针对部分东欧国家和中国的过渡性特殊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无疑具有一定的保护性,但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认为,贸易救济措施又是贸易自由化得以开展的重要保障。如果没有这些贸易救济措施,实行关税减让或削减数量限制的美国会因为担心无法抵御由此可能导致的进口冲击,不能更大胆地推进贸易自由化和多哈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因此,贸易救济措施也被美国称为贸易自由化的安全阀。

与其他贸易救济措施比较,反倾销在使用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与反补贴相比,反倾销的调查和裁决要更加容易,特别是反倾销是政府针对企业的一种行政措施,而反补贴则是政府对政府的行为,调查和实施起来显然要困难,而且更容易被诉诸争端解决机制。与保障措施相比,反倾销具有更多灵活性和优越性。从实施对象看,反倾销仅涉及部分出口国家,而不是面向全世界,不但涉及国别经贸关系面小,而且更有针对性;从实施条件看,反倾销要求进口产品的倾销对已建立的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者产生实质损害威胁,或者对建立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威胁,而保障措施则要求进口产品增加对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严重损害威胁,保障措施的实施条件更加严格;从实施代价看,反倾销不存在补偿问题等。

反倾销在当今国际贸易关系和WTO成员中的地位,实际上体现了许多WTO成员对反倾销的需求,而WTO成员也因此承认了反倾销存在的必要性和合法性。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反倾销仍然会是包括美国在内的WTO成员广泛运用的贸易救济措施。

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负面影响

目前,非市场经济地位是中国企业在美国反倾销过程中获胜的最大障碍。美国对华反倾销采取非市场经济地位源于美国1974年贸易法“406条款”,该条款是针对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出口产品的限制措施。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给予共产主义国家最惠国待遇时,美国国会认为,共产主义国家可以将出口集中于某一特定方面,从而对美国市场造成冲击。为此美国1974年贸易法专门制定了“406条款”,即所谓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进口造成的“市场扰乱”采取的措施。在中国加入WTO谈判中,美国政府仍然主观地认定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根据1999年11月15日中美达成的关于中国加入WTO协议中关于反倾销的条款规定:“中国和美国同意,美国可以维持它目前的反倾销方法,将中国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对待。这一条款有效期为15年。”中国加入WTO后,该双边协议已经被多边化,适用于所有WTO成员。因此在加入WTO后15年内,我国在接受国外反倾销调查时,不得不接受“非市场经济”的歧视性待遇,即按照所谓的市场经济第三国同类产品成本的方法来判断与推算我国产品的倾销事实与幅度。

更严重的问题是美国对市场经济的标准强调主观性,中美双方对市场经济的理解和要求不一样,由此造成美国方面人为的可操作性太大。美国认为市场经济应该符合的三条标准,都涉及政府干预和国有股份问题。我国国有彩电企业、含有国有股份的彩电企业及合资彩电企业基本无法获得美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和分别裁决地位。

不过,反倾销不仅是经济贸易问题,更是各个集团相互博弈的结果。美国把反倾销作为产业的安全阀,是一种保护措施。中国加入WTO对美国的法律也是一种挑战,就看我们如何利用他们的法律。所以,只要能够灵活利用美国的相关法律,非市场经济地位的负面影响就会大大降低。当然,除了各个企业的积极努力外,国内彩电生产企业形成合力共同维护权利也至关重要。

反倾销中的“中国企业因素”

电商突围战 篇4

需要提醒的是,电商势头实在过于凶猛。2012年,阿里巴巴旗下淘宝和天猫交易额已经超过万亿元,这样亮眼的成绩可以排在2011年中国各省市GDP排名的中游水平,甚至接近了2011年北京市GDP1.6万亿元的水平。

王健林执拗地认为传统零售地位无法被撼动的原因或许来自大洋彼岸。50年前,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顿在美国的三四线城市建设大量超市,这些城市的购买力被大量释放,美国经济也从中获利。

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也基本上采用了这种模式,即以销售网络带动地域需求。但这种模式在今天看来漏洞颇多。中国多如牛毛的三四线城市,将让传统的渠道建设成本高得无法想象。随着线上交易各个环节的完善,信息技术在消费品流通的领域开始大量应用,流通效率和交易效率都大大提高。即便是沃尔玛这样的零售业巨头,在中国也不得不向电子商务妥协,其收购了电子商务公司“1号店”51%的股份。又有传言称,未来两年沃尔玛将在中国关闭100家不盈利的门店。

但中国电商的未来并非想象中那般美好。有媒体报道称,淘宝上有不少交易是为了充交易额的虚假成交,还有些是把支付宝当银行用的汇兑转账,那这万亿元交易中有多少是用于购买商品的实际支出,有多少是其他性质的账务往来?更何况大打价格战的众多电商依然游走在盈利的边缘。亚马逊中国副总裁方淦对记者表示:“中国的电商市场离理性还有一定差距。”

换句话说,电商就如同一辆更换新引擎的赛车冲进了轿车的跑道,生生地将原有的游戏规则全部打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便街上没人不等于没人逛街。

零售告急

“双节”刚刚过去,空气中还充满着喧嚣的气氛。但在北京的中关村商圈,购物的气氛却并不明显。在中关村摆摊多年的王某对记者表示,电子商务购物非常方便,足不出户就可送货上门,这让他们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鼎好电子商城策划总监姜惠平告诉记者:“和传统卖场相比,电子商务在便捷方面确实有较大优势。”

面临困境的并不仅仅是电子卖场,在经历了多年的增长后整个传统零售行业也都开始出现疲态:业绩放缓、赢利下滑、门店关闭。

显而易见的问题是,谁动了它们的奶酪?

在中国传统零售业的江湖上通行的法则是,谁先占据最好的位置,有更多的门店,谁就能够占据更大的市场优势。与国外相比,中国零售市场似乎有着无限空间,基于这样的发展模式,中国零售业以每年翻番的门店扩张速度,开启了中国零售业高速增长的黄金10年,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市场已经基本饱和。但显然这样的消费业态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生存模式,整个传统零售业出现增速放缓以及利润下滑的不适现象。

以国美电器为例,其2012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2%,净利润亏损5亿元,这是国美电器9年来首次出现半年亏损,而其老对手苏宁电器上半年的净利润也下滑近30%。

它们不得不面对艰难的抉择,继续扩张门店还是收缩战线?

2012年很多国内零售企业在答题单上选择了后者:李宁公司上半年关闭了1200家门店;5月,上海第一百货淮海店关门停业;8月,春天百货商场关闭。曾经被国内企业高呼“狼来了”的外资零售企业也在中国市场泥足深陷,家得宝因支撑不住关闭所有门店彻底退出中国市场,卜蜂莲花上半年净利润下滑超过100%。Tesco乐购也遭遇挫折,先后关闭了多家门店,部分外资零售企业甚至不断传出被收购消息。

而对传统零售业最大的打击来自它们曾经看不起的小兄弟——电商。

近年来频繁爆发的“电商大战”尽管暴露出不少恶性竞争手段,但是其蓬勃发展的势头还是让传统的零售业感到寒意。而在“双11”网购狂潮后,马云甚至公开表示新的营销方式、方法、流程以及商业生态系统对于传统商业生态系统将会是颠覆:“目前的情况是对传统商业生态系统的一次革命性的颠覆,所以这个就像狮子吃掉森林里的羊,不是恨羊,而是生态的规律。”

更让传统零售业倍感尴尬的是,很多传统卖场正在成为电商的展示平台,很多消费者在实体店看完实货后回去在网上下单。

以苏宁电器为代表的一些传统商家也正在努力向电商转型,但这是一个需要以高度互联网思维运营的商业形态,从制造、品牌、分销、物流到快递等,其核心为以数据处理来提高商业运营效率。这些,苏宁电器并不擅长。

对于大部分传统商业而言,它们或许已意识到未来的潮流趋势,却难以真正抓住关键的切入点。尤其是大品牌,调整得越多,面临的难度越大。

电商走红

很难想象,仅仅数年前的电商还是传统销售的陪衬。

如果追述中国最早的电商历史,必然无法绕开老榕这个名字。1999年,其出任连邦软件电子商务事业部总经理,随后一手创立8848。这家国内最早的电子商务网站在成立后迅速被风险投资疯狂追逐,但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后,8848上市无望,几经易主后终于关门大吉。中国电商启蒙者就此作古。

和老榕几乎同时进入电子商务领域的马云也曾经自嘲不明白B2B为何意,但和今天的“神秘”相比,当时的马云如同传教士般频繁出现在各种场合,目的就是向中国的企业家们宣讲阿里巴巴的运营之道以及加入阿里巴巴可以获得的服务。

和美国已经成熟的商务体系相比,中国的电子商务几乎建立在一片荒野之中。阿里巴巴不得不采用类似传销的洗脑模式,由公司的核心业务人员教育新进员工,再由新进员工向业务拓展的上下游发展教育,硬生生地将诸多从未接触过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都吸引到了阿里巴巴的平台上,这才让中国的电商产业打出一片天地。

2012年12月3日,阿里巴巴集团在杭州宣布,其旗下淘宝和天猫的交易额已经突破万亿元。

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201 1年国内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二十分之一。马云称:“网商以及互联网环境下的每个消费者,是新经济时代的第一批移民,将引导中国经济转型。”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Emarketer报告显示,这两年中国电子商务零售规模增长速度基本在100%左右徘徊,在全球市场排名第4。

阿里巴巴的另一个数字已经震撼了电商圈。“双1 1”购物狂欢节当天支付宝总支付额达到191亿元,超过2011年的3倍。其中仅天猫就达成了132亿元,淘宝则完成了59亿元。横向对照,2009年,淘宝“双11”节的销售额仅为5200万元;2011年,销售额达到52亿元。

这也难怪马云事后表示,“双11”购物狂欢节并非所谓的电商大战,而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信号,新的商业模式大战传统商业模式,制造业贸易商们将会发现:今天的形势变了。

还是用数字来说话,在“双11”当天,天猫和淘宝共吸引了超过两亿独立用户访问,这个数字接近中国总人口数量的六分之一。2006年,网络购物的交易额仅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0.3%,2010年提升至3.3%,2011年达到4.3%。这次的191亿元,显然会让2012年的数字更不一样。

这些数字的背后绝不仅是阿里巴巴自己的努力。在电商蓬勃发展的带动下,整个社会资源陆续参与其中。不过,马云又提出了新的目标:“1万亿元只是刚刚开始,我们正在步入10万亿元的时代。”阿里巴巴集团预计,要支撑未来电子商务10万亿元的规模,一定会需要1000万快递人员,同时随着网购潜力的进一步释放,将需要1000万专职的网络客服人员。

业界有观点认为,这次的“双11”让中国的电子商务到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也就是说,电子商务作为新兴的商业模式正在走向主流成熟,或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这不仅仅因为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更是因其拉动了物流等相关行业高速发展。而零售和服务行业深刻变革,是推动整个供应链体系深刻变革的巨大力量,是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巨大动力。

双面2012

但这并不表示2012年的电商没有残酷的一面。资本冷却、消费疲软、价格战,当资本的狂热开始回归理性后,倒闭和并购席卷了电商领域。

2012年4月20日,乐酷天在其网站显要位置发出公告称:经过管理团队的慎重考虑,乐酷天商城将于4月27日零时起停止营业。乐酷天是由日本乐天集团和百度于2010年1月共同注资成立的一家B2C电商网站,经营方式类似如今的淘宝、天猫。其中百度持股49%,乐天持股51%,当年10月上线。

有分析认为,乐酷天希望简单复刻乐天在日本的模式,加上百度的流量导入,迅速占领国内电商市场。但过于急功近利的百度和乐酷天没有给组合团队足够的时间,对国内的电商市场也没有足够的了解,最后不得不接受失败的命运。同样出身名门的网易尚品,也没有足够的用户。

曾经风光无限的团购行业继续感受极度深寒。9月,来自团购网站24券的一封内部邮件显示,该公司投资方与创始人兼CEO杜一楠发生严重冲突。投资方已经拒绝向24券继续注资,24券资金链断裂,将面临超过6000万元的债务追款,公司关门在即。杜一楠疑似侵占公司资金一事的爆发,让公司创始人与投资者之间的矛盾公开化。随后因老股东抽走资金,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强制索赔,24券于10月暂停运营。

自2011年下半年起,团购行业已进入洗牌阶段。经过千团大战后,当前市场上仍有团购网站2000多家。2012年,缺乏资金、盈利无望的团购网站相继倒闭,真正有希望的仅有排名靠前的四五家企业,其销售额占用户整体消费额的90%以上。这样的市场环境已经不再有资本愿意进入团购行业领域,团购行业也成为电商寒冬的典型代表。

垂直电商的日子也没那么好过。9月25日,苏宁电器召开发布会,正式宣布以6600万美元收购母婴类垂直电商网站红孩子。苏宁电器表示,并购后红孩子将保留品牌、保持相对独立的发展。未来,苏宁易购的母婴频道将交由红孩子运营,红孩子的物流部门也将统一纳入苏宁的物流体系。对苏宁电器而言,此次交易意味着它彻底摆脱了传统零售商的定位和形象,开始成为与京东、阿里巴巴一样的全品类电商。

但对于成立8年、总融资超过1亿美元的红孩子来说,这意味着梦想的破灭。资料显示,作为国内知名的母婴垂直B2C电商,红孩子拥有750万注册会员,2011年度购物会员重复购买率超过50%。红孩子已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全国销售网络,员工总数1500余人。

自2004年成立以来,红孩子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始终未能走出规模性盈利困局,最终不得不走向被苏宁电器收购的结局。在业界看来,只有大型电商才能成功赴海外上市,中小电商短期内独立上市的可能性都不大,加上之前的估值过高,暂时又都没有规模利润,导致后续融资出现困难。这类公司未来最好的出路就是被大平台收购,而不是独立上市。

2012年5月,国美集团全面收购库巴网。7个月以后,国美集团宣布整合旗下的两大电商平台——国美电器网上商城和库巴网。整合后,国美电器网上商城将挂名为“国美在线”,主要做国美的自营电商业务,相当于网上“百货公司”;而库巴网仍保持独立品牌、独立运作,虽然和前者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但会把重点放在做开放平台上,相当于网上的“商业地产商”。

同样盯紧电商这块肥肉的还有网络巨头们。腾讯在2011年完成对易讯的战略部署,与QQ网购完全打通,承担了部分腾讯电商的自营业务。而企业易讯的物流和仓库系统也开放给QQ网购的入驻商户。

而电商产业链中的物流企业也对整合上下游领域跃跃欲试。2012年7月初,申通控股的电子商务网站“爱买网超”上线,两个月后宣布关门大吉。而顺丰优选、圆通、EMS、宅急送等也纷纷开通电商平台。

今年,电商领域将不会缺少话题,阿里巴巴、京东两家强势领跑者的背后,狙击手不少。

期许未来

在这种情况下,体量或许是电商取胜的唯一法宝。

最好的佐证是,销售规模已达万亿元的阿里巴巴没有停止扩张的脚步。网络技术服务公司CNZZ证实已被阿里巴巴集团收购,这标志着阿里巴巴在其电子商务产业链整合布局上又完成关键性一步。CNZZ注册用户达181万人,统计站点306万家,每天有160万网站使用CNZZ。业内人士表示,阿里巴巴已经拥有了淘宝用户的交易习惯数据,收购CNZZ则意味着,淘宝站外的电商真实流量数据也被一网打尽。

2012年2月就有收购消息传出,但CNZZ董事长蔡文胜曾对外否认。阿里巴巴方面表示,“CNZZ是一家致力于服务互联网中小企业的公司,符合阿里巴巴集团的使命”。蔡文胜在微博上表示,CNZZ和阿里巴巴集团的结合会是互补共赢。

资料显示,CNZZ是由IDG投资的网络技术服务公司,专注于为互联网各类站点提供独立的第三方数据统计分析。同时,CNZZ拥有互联网数据采集、统计和挖掘三大技术,从事互联网数据监测,统计分析的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应用。

早在几年前阿里巴巴就开始通过收购进行产业链布局。2008年阿里巴巴收购通用论坛程序提供商PHP Wind,2009年9月以5.4亿元收购万网,加上此次收购CNZZ,意味着绝大部分中国互联网底层数据将被马云掌握,这给阿里巴巴未来发展留下了无限遐想空间。

据CNZZ透露,目前团购网站使用CNZZ统计工具居多,这使得阿里巴巴除拥有淘宝用户的交易习惯数据外,还能监测到淘宝站外的电商真实流量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的对手们也没有停止脚步。

京东商城从2012年11月起,推英文网站、收购网银在线、新一轮融资、与魅族达成8亿元销售合作、面向供应商推金融服务、今年上线广告系统刚拿到3亿美元融资的京东商城最近动作频频。而且,京东商城平台已对外开放,正式向合作伙伴推出物流配送服务,此举被业内视为再一次向阿里巴巴叫板。

不过要引起电商企业注意的是,中国电子商务依然没有找到稳定的盈利模式,价格战依然是常态,而很多电商企业已经承受不起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商业模式。

瑞购品牌负责人、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战生则对记者表示:“商家无论在哪个平台都一定要挣钱的,不挣钱的生意不叫生意。消费者未来也需要理性的判断,如果买到很多没有用的东西,那也是不理性的消费。”姜惠平则认为:“目前的电商为了上市,做了很多不健康的事情,但上市并不是终极目标。无论电商和卖场,都是社会流通体系的一部分,只有这些流通体系健康运转,才能促成中国的消费体系有序向前。”

即便曾经高喊零毛利、不盈利的京东商城,在今天已经不再被视为B2C中价格最低的了。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传统零售企业的冲击,另一方面则是京东商城或许也在寻找除价格战以外其他的扩张模式。

但需要提醒的是,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笑谈,中国4800家电商中有4799家都亏钱,只有马云的阿里巴巴赚钱。

突围作文 篇5

一个月以来,数学,物理经常让我心灰意冷,焦头烂额。上一次,一道全国的物理高考题困扰我许久,我心想:“问老师或许是一条捷径。”但另一个声音又想起:“问老师?难道高考也可以问老师?”思考过后,我决定自己突破它,攻克它。于是,我开始列物理表达式,一个有一个表达式呈现在我面前,我却无从下手。手头上的笔也不听话了,写着写着就往下滑。我不厌其烦地拿起它,重新演算。可惜呀,笔又一次滑动www..com,我把它摔了出去,“哼,小样!连你都欺负我。不写了!睡觉去。”

次日清晨,我迷迷糊糊地说:“一道物理题而已,有什么了不起。连你都征服不了,我怎么突围高考,蟾宫折桂呢?”当我醒来时,室友们都笑道:“做梦都在做题呀!”我脸突然红起来,不好意思地说:“没….没有…你们听错了吧!”我飞快地穿上衣服,冲了出去。哎呀,这回丢脸了。我气得直踩地,仿佛都地动山摇了。

到了晚自习,同学们都忙碌起来,我也忙起来了,做完英语做数学,总之忙得跟蜜蜂一样。作业基本完成后,我偷偷地看起了杂志。一句话“哪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同一件事重复很多遍”吸引了我的目光。我当时想:“一位大科学家上能如此,何况是我这样的呢?”我迅速关上杂志,找出那道未解出的物理题,开始研究起来。

刚开始,我依旧找不到思路。我脸色越来越黑,笔被我握得“吱吱”地叫,草稿纸被压出了印记。题目好似一个顽皮的孩子,跟我玩起了躲猫猫。我越用力去想,去找,它却越是隐藏。”冷静,戒骄戒躁”物理老师的话浮现在我得脑海里。我松开了笔,抚平了草稿,一步一步地演算下去。我也遇到了无法理解的,但我没有焦躁不安,一步步地分析物理过程,受力关系。“哦,原来是这样。我知道了,哈哈!”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时,我的脸上终于有了笑容。

孔子突围(4节) 篇6

这些天,春服既成

冠礼 是跑得急忙了些

这些天,彩球车奔跑多日

长长的封地被砸得红紫

却没有一颗砸到夫子的脚下

窗外的秋光跑得真快啊 转眼间大片的黄

就把绿挤走占满了窗棂

转眼间 夫子就短了一大截

你伸手,却怎么也拦不住这一往无前的河水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就这样,夫子顶上站成一堆雪

2、

我是说 如果窗外西风 跑得够快

夫子就会在巡回演出的路上了

咳,你不必声张,这舞台其实早就架好了

只是还欠人们一个合适的出场

总不能让夜晚轰鸣的车轮声

再把你带到裙袂相连的齐地吧

除非这些年 你已杯酒入愁肠

一任秋风满千里

你再也不用惦记故国的大片伤疤了

来年初春的杏树

可以帮你灭掉这些前朝旧事

3、

如果这杯中之物

只管拖运今世 不管缓存来生

那我们将避而不谈 谁家酒馆开张伊始

谁家嫁妆初长成

咳,你不用赌人心

这一年,夫子又把满满一车的“仁”

原封不动的运回来了

而此刻,那些大片的黄和绿正挤满窗棂

被夫子盘问的章节就越发跌跌撞撞体无完肤

奇怪的是:耳朵里、房前屋后,竟处处是蛙鸣

处处是书声

4、

如果你真的移栽进这片山林

便不能无视这高天厚土醇纯的赠予

这鼓胀的秋天 不只是你一个人的,挺立的山峦也是

一个人的秋天有些风声鹤唳

你口袋里 有侠客饯行 有马僮与灾民

均能一日千里

于是你再次整装待发 斥三桓,谢五岳

尔后再 堂堂铊铊地

过惠民、走渤海、下河西

民企突围三重门 篇7

第一重门:宏观调控

让我们来看一些盛世中令人深思的数据。

2008年4月下旬,浙江省公布了一季度的经济数据,GDP增幅同比回落了2.8个百分点。以温州经济实力最强的瑞安市为例,一季度GDP增幅回落4.4个百分点。从省、市、县上报的各类数据来看,2008年开春的一系列数据的滑落,已经不是用“结构性”问题可以解释的。“一产、二产、三产全线回落,这也是今年极少见的情况”,浙江一位经济人士如是评价。

2008年4月底,温州市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应温州市政府要求,提交了一份调查报告。报告反映,温州40%的中小民营企业目前已经处于关、停、半停工状态,甚至倒闭。5月,据人大温铁军教授的研究,温州地区的民间地下融资利率达到了月息二至四分。在信贷骤然紧缩的2007年底,东皖、顺德、温州大批民营企业也都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危机。

2007年初,全球经济增长出现放缓迹象。中国政府也在这一年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针对的问题是投资全面过热,通胀压力陡增。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中小企业陷入困境很容易找到解释:能源和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率下降、资金成本过高、人民币升值以及新劳动法的实施等。在这些因素下,企业终端产品涨价没有完全消化成本,企业撑不下去,只有倒闭。

2007年以前,在中国企业将近三十年的成长史上,大抵经历过六次宏观调控,分别是1981年、1985年、1989年、1995年、1998年和2004年,而每一次宏调都非常显著地展现出“宏观吃紧,调控民企”的特征。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不合理的金融和税收政策,使每次调控都成为民企的梦魇。

而这一次,很多学者和专家给出了另外一种解释:遭遇危机的企业都是低端制造业与出口贸易型的民企,根本无法适应当今世界价值链的竞争模式。如果“中国制造”与“中国出口”无法顺利完成转型,把利润重心向价值链高端转移,该类民企在2008年的宏观调控期间必将大面积死亡。

第二重门:行业壁垒

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构成来看,民营企业的投资所占比重由1992年的7.6%上升到2006年的41.5%,民营企业已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之一。然而,在民营经济内部,投资结构失衡的现象较为严峻,短期趋利特征明显。

探究中国民企投资结构失衡的深层原因,许多行业过多的“进入壁垒”应该是一个主因。截止到2007年底,除了国资委明令限制民企进入的七大经济命脉产业之外,民营企业在近30个领域存在不同程度的“限进”情况。诸如大型基础设施、机械制造业、金融保险、教科文卫等领域都是民营企业“限进”领域,而只有一些传统产业如家电、纺织、服装、饮食和房地产等行业允许民营企业进入。民营企业投资结构呈现严重的行业和部门不均衡。

以房地产为例,在国家统计局2008年刚公布的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今年一季度,房地产业投资继续强劲增长,增速创出新高34.7%,投资额达5278.86亿元,占全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28.8%,比去年同期上升1.9个百分点,刷新了自2003年以来这一比值的所有纪录,同比升幅也是近年来最大的。

投资结构继续向房地产业倾斜带来两个问题:一是造成“整个第三产业投资呈现快速发展势头”的假象;二是加大了整体投资增长的不确定性。

由投资结构的失衡看到民企处处面临“进入壁垒”的窘境,如果政策歧视没有改善,从中央政府到地方国资以及各细分行业主管的施政逻辑不能贯彻一致,那么民企群落是无法靠自己平衡各产业的投资结构的,大部分短期趋利、一拥而上的民企必将在产业的暴涨暴跌中溃败无疑。

第三重门:文化基因

10年前,柯林斯与波勒斯——这两位西方管理学界的双子星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进行了持续6年的深入研究。他们先后选取了18个卓越非凡、长盛不衰的公司作为对象,这些公司包括通用电气、3M、默克、沃尔玛、惠普、迪士尼等,平均拥有近百年的历史;他们在其后的著作《基业常青》中明确提出企业家的终极目标在于:“创建一家恒久的伟大公司,一个真正值得常青的基业,乃是崇高的使命。”

经由这本《基业常青》,我们看到了西方企业界和管理学界的一个终极命题——研究如何帮助企业家建立治理优秀、长盛不衰的伟大企业。而在今天,当中国的管理学家急于搬运这套理论的技术分支进入国内,希冀帮助民营企业家建立自己的百年基业之时,其方法却显水土不服,其结果也收效甚微。

究其原因我们不禁要问,有没有人深刻理解过中国的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家?

昔日太平洋建设的掌门人严介和,中国最大的建筑业民营企业家,身价曾接近于中国首富。他有过几段非常惹人深思的表述:我们这行业民营不能做老大,必须让国有做老大,我认为我们的销售额在300亿左右比较合适,超过500亿那还得了,铁道部的中铁总公司才多少,我们不能超过他;我规定我们的管理层在达到300亿的时候就出去游泳,打打高尔夫球;我2001、2002、2003三年重组了31家国有企业,分布九大行业,包括臭名昭著的上市公司纵横国际。这些企业过来的时候都是负资产,家家亏损,都是政府硬塞给太平洋的,附带的国有职工一共8万人。而我接手烂摊子的目的是要改变我严介和包工头的形象,而且我们也是很听话的;我是在商不言商的商人,我不会把这些国有企业转手卖掉,我们和政府合作从不讲商业,我们要和政府共进退;马上我就要退了,我已经准备把股权无偿赠送给我的管理层,我想回去做一个教书匠,我觉得这个比做商人光荣;我觉得企业也是有寿命的,如果所有的企业都成了百年老店,那不成恐龙的时代了吗?企业也是有死亡有新生的,该死的死,活着的质量更高。我就不希望太平洋活个十年二十年。严介和的话应验得很快,他的太平洋集团真的没能活过10年。就在他说这段话的两年后,严介和面临银行逼债,企业资金链几近断裂,他也很豪爽地拂袖而去,一并把集团交给妻子打理。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严介和又重出江湖,创办了华洋建设集团和香山华佗商学院,舒舒服服地给中国1300万的中小企业做起了教书匠。

应该说,严介和与太平洋建设的案例折射出了我国一代民营企业家与民营企业的微妙关系,那是完全区别于西方管理学界所能理解的企业经营观。仔细观察严介和指挥太平洋建设的许多举动,比如他不让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当销售额超过300亿时便让企业停止发展;比如他接手了那么多亏损的国有企业,在产业不能互补的情况下无疑对太平洋建设形成了严重伤害;再如他在接手时有八万的国企冗员不去裁撤,而接手后发现了紊乱的企业文化又不去整合。如此种种漠视商业逻辑的行为一定不能为今日的学界所接受,但在这一系列的“败局”中严介和的个人目的却达到了,他赢得了政府的信任和自身形象的改善。他用太平洋建设脆弱的管理体制和资金链,压缩太平洋的生命来换得个人的富达,难怪他会说自己个人的无形资产应该远超过太平洋的总资产。

理论上说企业家是父亲,企业是孩子,但为何会出现严介和这样父亲“虐待”孩子的情况呢?

唯一的解释是:迫不得已。这简单的四个字几乎可以诠释出所有当代民营企业家的生活处境、社会地位、思维方式与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在改革的三十年中,企业家默默无闻,却扮演了探险者、违法者、殉难者、得益者的多重角色;他们大多起于草莽,受到文化与政策的歧视,却又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甚至到今天,他们的社会地位也不是因为贡献巨大而得到提高,只是因为财富的爆棚而为经济社会所关注。

如果再拉开一点距离,把视野拓展到一个更宏大的历史背景中去叙述。不难发现,中国社会自古就对商业文明保持着若即若离、暧昧不清的关系。历史上,中国古代成就了晋商、徽商为代表的民间商业系统的发达,然而主流的社会文化中又对商业进行刻意的贬低和排斥,造成了中国商人被漠视的历史传统。

就算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仍然是在文化与制度的双重歧视下艰难创业。制度困境已无需赘述,光在文化上,上世纪80年代的企业家被称为“倒爷”,90年代被称为“个体户”,即使到了今天,社会在称呼他们时仍喜欢用上一句“暴发户”来表示“亲昵”。

扔掉包袱自我突围 篇8

传统的PC互联网已经成为过去完成时, 甚至今天以手机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也未必代表了未来。本年度CES指出了未来5~10年的未来是什么——是可穿戴、智能硬件、智能家庭、互联网和汽车及其它设备的结合。未来我们所有能看到的东西, 大到汽车、冰箱、彩电, 小到一个插座、灯泡, 包括你身上用得很多的东西, 可能都会变成智能设备, 而且是无时无刻地连接互联网, 互联网会变成你身体的一部分, 很多智能设备会变成你身体的器官。

我们为这个未来做好了准备没有?我希望大家认真思考一下。

恐龙死在自己手里

今天一个创业企业, 可能没有我们有实力, 但它最大的优势是没有任何的历史包袱, 可以专注在无线上, 所有的产品一出生就是为无线设计的, 根本不需要考虑传统的用户群。

虽然360看起来有4000多人, 但是我们有很多过去的业务, 这些业务支持了公司今天的发展和收入, 而且我们对用户有PC安全承诺, 所以我们不得不花很多的精力放在传统的PC业务上。

但是我们面临更大的挑战, 怎么样才能建立新的团队, 怎么样能够汇聚更强大的力量, 去做属于未来的事情?

为什么很多大公司在面临战略转折点, 在行业发生变革的时候, 被淘汰掉了?不是因为他们不努力, 不够聪明, 没有钱, 恰恰是因为他们在转折面前, 已有的成功往往会变成他们特别大的包袱, 甚至已有的经验会束缚他们的思路。所以, 死去的恐龙不是死在对手的手里, 而是死在自己的手里。

我们今天面临的市场竞争很激烈, 可我不惧怕任何竞争对手, 我也从来不认为竞争对手有本事弄死我们。历史上, 从来没有一个企业是被别人弄死的, 企业都是死在面临转折点的时候不能面对转型, 不能快速重启。

什么样的公司会失败?跟不上趋势、跟趋势背道而驰的公司会失败。我们各个团队要想一想, 在这样一个新的无线互联网的时代, 不仅仅手机是无线互联网的设备之一, 未来各种各样的智能设备、可穿戴设备会成为上网的主体, 怎样才能把原来的用户群成功地转移到新的战场?更重要的是, 怎样才能在新的战场去理解新的游戏规则, 建立获取用户的新方法?如果我们还是把自己当成传统的PC互联网的几强之一, 不能快速地意识到这种转型, 这会是很大的问题。

在PC时代, 我们能做出点成绩, 原因是运气好。在做安全的时候, 有人跟360竞争吗?其实传统的互联网公司都没有看懂360为什么做安全, 所以给了360几年的时间去成长。竞争对手是完全不懂互联网的传统杀毒厂商, 我们用互联网的思维跟传统杀毒厂商打, 完全是“降维”攻击。是在很长时间没有竞争对手, 因为大家都看不懂他在做什么, 这就叫运气。

但是今天, 我们还能够再把这种运气再重复一遍吗?今天我们在手机上做安全, 无论是百度、腾讯, 他们今年的策略就是完全跟随和模仿360在安全上的策略。在今天的移动互联网上, 我们已经没有了过去的这种优势, 我们面对的竞争对手都是互联网里的巨头, 他们今天研究安全, 把安全战略放在国防的高度。我们做安全, 是要做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安全公司, 他们做安全目的就是要干掉360。所以, 目前安全市场的竞争极其激烈, 我们在手机市场上远远没有当年在PC上这么遥遥领先,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手不会再给你留出充分的发展时间。

巨头并非纸老虎

在过去的几年里, 360一方面挑战了巨头的垄断, 给这个行业带来了很多新鲜的感觉, 也成功地改变了行业。但从另外一个角度, 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现实, 我们其实警醒了巨头, 给了他们巨大的刺激, 让他们变得更加狼性, 让他们的动作更快了。当他们把自己的优势真正地发挥起来, 你会发现巨头并非纸老虎, 并非不堪一击, 他们毕竟有他们优势的产品。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微信不仅是给腾讯弄了一张船票, 它现在简直变成了腾讯的诺亚方舟。腾讯本来没有无线战略, 但是有了微信之后, 以微信为核心, 开始把各种产品在微信上面捆绑各种产品。

不说我们, 看阿里巴巴的马云, 已经很高兴地要退休了, 而且阿里巴巴要上市, 是一个市值千亿美金以上的公司, 淘宝和支付宝在每年的双十一可以取得相当好的成绩。你可以看一看他们面对微信为什么会变得如此紧张, 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去推“来往”?因为微信不像其他互联网厂商做的普通产品, 它占据了沟通的需求, 当几亿用户都在用的时候, 它变成了一个新的平台, 一个新的入口, 而且它占据了用户相当长的时间。

我们不惧怕任何的竞争, 也不惧怕这些对手, 360本来就是跟这些互联网巨头一直在战斗, 但是战略上藐视敌人, 战术上要重视敌人。今天的形势, 比3Q大战还要严峻。我们今天在无线上有两款产品暂时领先。能不能保持住这种领先, 能不能拉大跟竞争对手的差距?如果我们做不好, 我们会被对手反超。

时代变了, 我们不能再寄希望于对手很愚蠢, 事实上对手已经对我们的策略摸得很清楚, 我们的人数跟对手比, 资金实力跟对手比、管理带宽跟对手比, 实际上都是非常有限的。

虽然在战略上我们可以藐视他们, 但是在战术上需要清醒过来, 我们在无线互联网上如果跟他们玩一样的游戏规则, 玩一样的策略, 我们就是跟他们拼体量、拼花钱、拼捆绑, 我们并不占优势。所以, 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我们还能做出什么产品, 成为能够拥有几亿用户的产品?我觉得这是大家今年最大的挑战, 也是各个团队要去考虑的机会。

我再说一点, 无线互联网和PC互联网最大的不一样, 手机的屏幕小, 用户对于频繁的弹窗是非常反感的, 手机上的点击效果也非常差, 而且这种软件推荐的效果也相对比较差。所以, 今天即使你有几款APP用户量比较大, 如果我们老是梦想着做一个产品就当富二代、富三代, 就靠着别人给我带量下去, 这种想法会变得越来越不现实。

在未来的无线互联网上, 我们这套游戏规则是不是还能继续玩下去, 这是我希望大家深思的又一个问题。

重启与突围

最近我也在花时间去反思、去思考, 我认为现在我们到了一个转折点。世界变了, 行业变了, 用户的期望和习惯也变了。地球经历过几次大的生物灭绝, 无论是气候变暖还是变冷, 无论是火山爆发, 还是小行星的撞击, 最后活下来的动物不是个头最大、最凶猛的, 而是最能够适应变化的。

我们怎么变化?我们怎么做到不Out?我们怎么才能不躺在过去的点点成绩上, 老是站在现在看过去, 老是讨论过去?我们怎么样能够成为一家拥有未来的公司?

所以, 我说了两个词:一个是重启, 英文就是叫reboot;一个是突围。我们是做安全的, 电脑运行久了无论怎么样做, 都会变慢, 到一定时候你一定需要重启。为什么我用了一个非常负面的词汇叫“突围”?事实上, 我说了今天的突围不是突破百度、腾讯这几家试图构建的联盟, 而是怎样从我们过去的包袱当中突围出来。我们怎样能够从2014年起不要老谈我们祖先多少的荣耀。你是中国免费杀毒的开创者、缔造者, 但是今天用户关心的是什么?

股价是一个能上、能下的东西, 是一个数字的游戏, 没有任何公司的股价能够永远地涨, 背后是什么?是投资人对你的期望, 对你的期望是什么?不仅仅是你今天挣了多少钱, 最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未来, 有没有创新能支持你未来的增长。

中国监理突围之路 篇9

“鲁布革神话”已离我们远去, 二十多年, 中国监理行业发展到今天依然激动人心, 因为它仍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弦律上一个有分量的音符。在20世纪80年代的云南鲁布革水电站工程由于第一次引进国际项目咨询管理公司进行项目管理, 以当时不可想象的超低价如质如期的完成项目建设, 被称之为“鲁布革神话”, 项目管理成效从此深入人心, 得到国家重视。因而, 具有中国特色的项目咨询管理制度被确认为中国监理制度。从1988年开始在全国几个大城市试点, 不到五年在全国逐步推开。监理制度打破了计划经济时代旧的建设工程管理形式 (一种是建设单位自己组成筹建机构, 自行管理方式;另一种是建设工程的单位抽调人员组成工程建设指挥部, 由指挥部进行管理方式。两种模式缺陷是建设工程管理的经验不能承袭, 教训不断重复发生, 投资“三超”严重) 。走向专业化、社会化的道路, 使得建设工程管理知识和经验能够承袭升华, 无论是技术还是管理水平越来越专业和系统, 在建设工程中投资控制、进度控制和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和进步。1998年中国监理制度被正式写进《建筑法》。2008年11月, 在中国工程监理事业创新发展二十年之际, 温家宝总理作出重要批示指出, 加强工程监理是保证工程质量和效益的重要环节, 并要求工程监理企业认真履行监理职责、严格执行监理制度、强化工程监督管理, 确保工程质量。2010年5月, 吴邦国委员长在考察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强调, 工程质量是百年大计, 要严格把好质量关, 严格按程序办事, 严格执行设计施工标准和规范, 强化工程监理。这一系列都说明中国监理制度是适应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二、中国监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误区

到目前, 中国监理离改革开放初期, 引进这一制度时的初衷与预期还相差较远, 行业吸引力差, 人才流失严重, 社会评价不高等等问题突出。2008年为深入总结中国监理制度推行二十周年发展经验, 全面掌握广东省监理行业发展的现状, 找出行业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突出问题和形成原因, 广东省有关监理行业协会组织进行了半年多的专题调研活动。分别到广州、珠海、中山、阳江、深圳、东莞、佛山等地与当地建设主管部门、质量监督部门、安全监督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公司的人员进行座谈、现场了解情况和问卷调查。共有100多家单位接受调研, 收到调研问卷1 170份。从中归纳统计出来一些普遍性行业问题:

1.监理定位发生偏移。监理最初定位是知识智力型技术咨询与管理服务, 属于高层次的管理与技术指导, 然而现状是走向最低层次的施工阶段现场施工过程的监督, 甚至细化到施工单位责任范围的质量、安全检查督导工作, 而且因为没有相应的经济制约权力和行政权力, 对施工企业的这一监督与质检工作极易流于形式。

2.监理收费不足, 监理在投资、进度控制方面的权力未能充分体现。1988年试点以来, 监理实行市场价, 但市场以业主为主导, 监理收费一低再低, 2007年国家调整政策, 将强制监理范围的监理收费确认为政府指导价, 非强制范围仍然是市场调节价, 但监理收费仍然没有达到理性的程度。建设单位未给予监理应有的授权, 目前工程项目投资和进度控制, 监理工程师大多只负责实际工程量的核算, 监理对投资和进度的控制没有话语权。这也是监理定位发生偏移的一方面原因。

3.高素质监理人员流失严重, 执业人员不足。以上两点问题反映的是责权利的不均衡, 市场经济环境下首先冲击的是行业人才, 行业吸引度越来越低, 一方面, 原有的高素质有能力有经验的人才在这个行业里价值得不到体现, 能力难以发挥, 流失严重, 另一方面, 吸引不进新的人才队伍加入。结果是行业执业人员满足不了当前的行业发展需要。据广州地区8家较大的监理公司统计, 2007年、2008年离开该公司的人员占监理公司总人数的15.77%左右, 有些监理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也流失严重和更换频繁。从有关部门了解到, 最近几年报考注册监理工程师考试的人员数量逐年减少。

4.监理权力小责任大, 难以发挥监控作用。不适当的安全监理责任给监理企业和监理从业人员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伤害。由于国家的体制机制不完善, 工程监理定位不够明确, 职责不够清晰, 监理对施工安全的责任规定得不够详细等等。加之, 监理企业在建筑领域中属于最弱势的地位, 就是最没有经济实力的主体。所以现实工作中安全责任的主体往往被混淆, 处罚的对象不准确, 甚至颠倒主次, 使监理企业的声誉和监理工程师的精神受到极大的伤害。有的工程发生安全事故, 不管监理工程师是否履行职责都要受到处罚;有的工程发生事故后, 作为行为主体的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能够逍遥法外, 而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却被判刑等, 无疑是强者向弱者将责任的一种转嫁, 监理扮演了替罪羊的角色。

有人形象地概括了监理的地位和责任:“芝麻大的官, 黄豆大的权, 西瓜大的责任”;“监理是个筐, 什么责任都往里面装”。有的监理工程师因严格监理而被某些单位非难, 甚至被撤换, 有的受到人身威胁。监理在工程管理中的责权利严重失衡, 崇高的职业走向卑微与无奈的境地。

5.部分监理企业管理不严, 部分监理人员素质较差。从有关调研座谈会和问卷调查情况来看, 社会各方 (包括建设单位、施工企业、政府部门、其他工程建设相关单位) 对当前监理行业 (含监理企业、监理人员) 总的评价为“一般”和“差”的占41.44%, 对监理行业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理方面发挥的作用为“一般”和“差”的占27.11%, 单纯统计建设主管部门和质监安监机构的评价则更低。严格地讲这不是某个监理企业管理上的问题和企业选人上的问题, 而是整体行业在大环境下冲积而成的普遍现象, 当整个行业没有任何优势条件留下高水平人才, 就会一步步慢慢地妥协, 退而求其次。属于整个行业队伍水平的滑落。

三、中国监理走出困境根本道路

(一) 监理企业自省自醒, 放弃低端施工监理市场, 走向项目咨询管理, 回归监理本位

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化, 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建筑市场的规范也得到大大提升。目前从理论上讲, 业主方可以自行完成项目管理中的部分任务, 但是从技术管理、经济管理、合同管理、组织协调等多项业务职能上, 业主的能力是与专业机构的能力无法对比的。对业主而言要配建各专业齐全的基建班子, 是人力、物力所不允许的, 而且是十分困难的事情.正因为这样, 工程项目管理企业, 则为投资方业主提供了可以解决这些困难的途径。这也是工程项目管理得以发展的基础.以质量监督为主要职能的工程监理企业势必应向以专业服务为主的工程项目管理企业转型。

1. 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奠定监理生存发展的坚实基础。

项目管理从项目建议书阶段就开始了, 历经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标、施工招标、项目实施、竣工验收、试运行和项目后评估等一系列过程, 因此对人才的要求, 特别是高智能、高素质人才要求十分苛刻.监理企业要过渡和转型成为项目管理公司就要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上下大工夫, 要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 采取积极的措施, 引进急需的人才去实现专业功能配套, 功能补全。

2. 引进信息化流程化的管理技术, 提升现代科学性竞争实力。

当今的世界是信息化时代, 信息、能源和原材料被认为是自然界的三大资源。如何快速地收集大量信息资源, 并且从中快速地分类整理成为每个行业竞争不可缺的一环。 (1) 建设信息化流程化的管理系统, 有利于监理企业对各项目部的管控。监理企业员工90%以上都在远离总公司的一线施工现场工作, 而施工现场又是监理企业创造价值的来源。监理企业通过建立一套信息化的管理系统, 整合每一个项目部在同一个平台上工作, 公司能有效掌握, 项目部也不会孤军作战。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制定流程化的运作模式和工作制度, 快速有效地掌握每一个项目部的运行状态, 了解员工的工作态度与水平, 为保证监理企业现阶段稳步发展十分必要。 (2) 建设信息化流程化的管理系统, 有利于监理企业积累经验, 保障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监理企业以项目管理与咨询服务为发展方向, 输出的价值是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 其核心价值是企业积累和传承的经验与人力资源, 监理企业不但要在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上下工夫, 同样需要在留住优秀人才队伍与优秀人才的劳动成果和经验技术上下工夫。通过企业制度与信息化流程化的管理系统相结合形成企业独有的运作标准, 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人才战略。将每一位员工参与的工程项目现场实际经验教训总结;项目遇到重大难题通过信息管理平台集所有员工智慧共同研讨, 制定解决的方案;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情况等等有价值的行业资源分门别类进行收集, 不断充实完善, 积累一个企业知识数据库。在建设项目中任何一位员工只需要从数据库中调出以往类似建设项目资料参考就可以轻松管理, 而不依赖某一位特定总监的管理经验, 有利于减少企业运行风险。这就是一个行业新进入者难以模仿和超越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3) 建设信息化流程化的管理系统, 有利于监理企业高素质人才能力充分发挥。今天, 许多世界级的跨国企业借助先进的计算机和互联网, 研发流程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了全球化的大规模运作管理, 他们将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从简单重复的机械劳动中抽离出来只专注于产品的创新性研发、品牌战略和制定标准。同样, 知识输出型的监理企业尤其需要跟上社会科学化发展的步伐。监理企业建立信息化的管理系统的优势非常明显。一是优秀人才的技术和实践经验能够得到分享和积累, 成为公司核心价值, 即使人员流失而资源得到积累, 有利于企业持续不断发展;二是新进的人员可以快速得到锻炼和提高, 能够通过分享集体经验快速投入工作中, 为企业节约大量时间和资源;三是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管理, 每一位员工都按照公司流程化的程序工作而并不是个性化的随意发展;四是有利于充分调配资源, 通过数据中心就可以知道哪些地方需要增加或减少人力资源;五是有利于企业做强, 企业和个人不再只是简单地重复一个又一个项目的管理, 而是企业的每一个项目运作都将充实企业数据库。

(二)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组织的有效职能, 加强企业交流与合作, 形成行业整体强力

行业协会是指从事相同性质经济活动的经济组织, 为维护共同的合法经济利益而自愿组织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 行业协会的作用愈显突出和重要。《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的决定》中指出:大力促进行业协会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市场秩序和行业经济利益;有利于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促进政府转变职能, 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有利于适应世界贸易组织规则, 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扩大对外开放;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1.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职能有利于规范企业运作, 构建守法诚信的监理团体。

通过行业协会制定行规行约, 规范行业生产经营行为, 加强对企业守法经营, 照章纳税的教育和监督, 强化行业自律, 制止垄断市场行为, 维护市场公平和社会公共利益, 配合政府监督管理, 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等等。中国家电行业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曾经被认为是无利可图的夕阳产业, 通过家电行业协会组织各类交流会、研讨会和高峰论坛等, 集体商讨制定行规行约, 引导家电企业从过去价格战抢占市场份额的“红海战略”思维模式中走出, 让企业更多的关注消费需求、产品质量、品牌文化和产品的创新性研发, 开辟新的海域空间, 实现行业“蓝海战略”发展。

2.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职能有利于企业反映诉求, 及时处理和解决监理的问题。

行业协会是政府与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政府与企业之间中存在着一方面企业向政府反映情况困难, 单个企业呼声小得不到政府重视;另一方面政府准确地了解到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容易的矛盾。行业协会就有利于协助政府进行决策咨询, 有利于汇集企业信息集中向政府反映情况。例如在2008年, 通过监理协会向政府部门反映监理行业取费过低和执业人员数量无法满足当前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之后, 通过建设部门的调查核实, 在这两方面近两年就得到了一些改善。

3.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职能有利于团结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国家和政府也越来越重视行业协会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扩大对外开放中适应世界贸易规则和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大家对“力拓铁矿石案”、“轮胎保费案”都还记忆犹新, 其实, 中国企业在零售、汽车、甚至粮食行业等等参与世界贸易和国际竞争中困难重重。国民要富裕, 首先国家要富强;企业要强大, 首先行业要有强大的生命力。行业协会在凝聚企业, 构筑行业合力中将会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三) 加大媒体宣传和政府宣传, 提升监理企业应有社会地位

既然中国监理已成为法定制度, 而且它与中国的改革、经济体制相应, 它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生存发展空间。最初对监理行业的定位非常高远, 但从二十多年的行业发展和实践来看, 并没有走向预期的方向。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社会和人民对此行业的认知不够, 因而对监理行业的期望过高。行业对监理的宣传不足也是重要的一方面。在我们普遍的社会调查中, 非从事建设类行业的人员大概有70%以上的人不了解甚至没有听说过这一行业。在全国现有的5 800多家监理企业中, 设有独立的宣传部门或广告部门的监理企业也几乎没有。虽然监理行业与生产制造类企业产品的推广与宣传有一定的区别, 但从整体来看, 整个行业的社会宣传还远远不够。媒体广告的宣传对企业的影响有多大, 我们放眼生活中五花八门的广告就能察觉到。可口可乐、英特尔、耐克、中国移动等等这些全球数一数二的企业和品牌每年的广告花费额惊人。在信息化时代, 企业不仅要有获取收集信息的能力, 更要有推销自身企业, 发布信息的能力。作为相对弱小的监理企业在努力加强自身软硬件建设练好“内功”的同时也同样需要注重加大媒体的宣传, 从抢占市场份额的竞争策略中走出来发展企业的品牌战略。

同样, 从国内各行各业的发展来看, 优势行业或企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和政策的大力支持。加强行业的自身建设, 不断增强行业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服务价值, 积极引导政府部门对行业的深入了解和认可, 得到更多的政府部门指导和政策支持也十分必要。

川酒“金三角”突围 篇10

危机背景下的川酒现状

白酒是典型的非刚性消费品, 其产销行为、经济效益与国民经济的景气程度直接相关, 特别是高端白酒, 更是国泰民安的时代产物。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 川酒已成为我国白酒规模最大、产业链条最完整的板块。目前四川全省现有销售收入超亿元的白酒企业27户, 其中10亿元以上6户, 200亿元以上1户, 规模以上白酒企业销售收入、利润和上交税金分别占全国白酒行业的35.3%、42.2%和29.9%, 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居全国白酒行业第一。在国家统计局主要财务指标前50强白酒企业中, 川酒占有10家。

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 全球经济衰退已逐月显现, 中国经济也受到影响。从危机蔓延以来, 白酒行业发展形势日趋严峻。从四川省商务厅召开的全省酒类会议上对白酒形势的分析看, 危机对川酒的“六朵金花”、部分优质白酒企业及原重点企业都影响深重, 企业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 诸多的现状很难让人乐观。横在他们面前的几个难题让整个川酒行业如坐针毡。

一是消费预期急剧减弱。人们收入预期普遍降低, 导致社会消费需求不足, 消费信心和意愿下降, 白酒行业出现了2003年以来的首次“需求不振”。

二是增长趋势逐步放缓。社会各种公务活动与商务交往减少, 区域市场经济活跃度减弱, 各种招待宴请费用大量削减, 消费群体呈现萎缩。素有“市场经济晴雨表”之称的餐饮业经营形势直线下滑, 致使白酒产品特别是高端白酒滞销。

三是对外贸易难度骤增。金融危机导致世界各国需求萎缩, 直接影响酒类出口贸易, 其带来的流动性收缩, 更影响了境外企业支付能力。

四是中小企业处境艰难。一方面, 受经济不景气预期的影响, 民众消费普遍变得保守, 选择酒类消费品牌益发谨慎, 市场对小品牌或杂牌白酒目前已显现出排斥趋势;另一方面, 因前期酿酒原辅料和燃料价格持续上涨, 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加, 利润空间不断压缩, 市场萎缩、成本剧增的双重压力使竞争层次偏低的企业难以为继。

五是产品销量大幅下降。2008年前三季度, 川酒的发展势头一直强劲。自2008年11月以来, 四川省各名酒企业、部分优质酒骨干企业和重点原酒企业的系列产品均有较大幅度销售滑坡。表现为各个档次的白酒销售都开始呈现下滑趋势, 其中以高端白酒下滑速度最快。五粮液、国窖1573、水井坊各类高端名白酒在北京、上海、重庆、广州、南京、郑州等重点区域的销量, 分别下降了10%~30%不等;泸州老窖2008年11月上半月销售收入同比下降了26.5%。同时, 原酒客户借金融危机或当前粮价回落而乘势压低价格, 要求原本就价低利薄的原酒批发价每吨下降3%, 约200元左右。各类产品全面经营维艰。

六是高端白酒价格开始进入下降通道。川酒高端产品五粮液、剑南春、国窖1573、泸州老窖特曲、水井坊、红花郎、沱牌曲酒和舍得酒等, 在各地酒类批发市场价格下降幅度总体几达10%, 在全国各大主要市场每瓶批发价分别都有20元~40元的降幅。

七是经销商信心明显受挫。社会消费水平的下降, 使部分名优酒经销商对后市持谨慎观望态度, 缺乏往年年终旺销激情, 批量进货不足, 市场交易平淡。

点燃冬天里的一把火

金融危机虽然给四川乃至全国白酒业带来较大不利影响, 但对于川酒优势企业来说, 同时危机中也蕴含着积极因素, 也带来了整合资源、吸纳外来资本、调整产品结构、扩大市场份额等良好的契机。

第一, 加快结构调整, 增大科技含量。

积极优化产品结构, 协调发展高、中、低端产品, 加快技术改进, 工艺创新, 不断提高成果转化率和产品质量, 努力提升产品档次和品牌附加值。以五粮液为例, 产品按酒精度分为39度、45度、50度、52度、56度、68度, 在每个酒精度都有两种以上产品, 此外还有几十款五粮液公司出品的高端酒在销售。在危机不断蔓延的非常时期, 这样的产品组合和细分很有必要进行重新组合和调整, 精简品种, 加强针对性, 加大产品科技含量, 让变得精打细算的消费者感到物有所值。

第二, 坚持营销创新, 强化市场推广。

及时调整市场营销战略, 大力拓展市场空间, 针对目标市场差异化需求, 积极输出市场反映较好的低端酒, 换代升级中端酒, 稳定老客户、发展新客源, 努力做好专业营销, 实现市场板块点面结合与重点突破。

第三, 加强内部管理, 严格费用控制。

全面强化企业在采购、供应、生产、销售各环节的管理, 抓好主业, 压缩各类非生产性开支, 加快资金回笼流动, 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第四, 积极整合资源, 拓宽融资渠道。

充分利用当前白酒行业结构调整的契机, 以龙头骨干企业的优势品牌、技术、市场为依托, 以资产为纽带, 并购重组中小企业, 实施低成本扩张, 引进吸纳外来资本聚焦企业优势资源, 实现差异化突破, 增强企业实力和后劲。

以五粮液、泸州老窖为代表的川酒品牌, 其影响力在近年来持续提升, 带动了资本进入川酒业。大连星球建设集团控股南充川沱酒业, 宣称计划投资5亿元实现企业重组, 用3~5年建设万吨优质白酒酿造基地;宜宾九龙酒业引进孔府宴投资, 据悉, 以房地产开发为主的四川怡安投资集团拟分期投入35亿元, 与红楼梦酒业进行战略重组, 在宜宾向家坝工业集中区建设“酒类工业园区”, 并将在15年内, 实现红楼梦酒业年产白酒10万吨以上, 销售收入30~35亿元;渝酒老大诗仙太白也披露计划, 行将收购川酒“小角楼”……川酒两大产区宜宾和泸州“吸金力”十足, 为区域经济和白酒产业的发展和壮大贡献良多。

第五, 抓好出口贸易, 实施“走出去”战略。

积极开拓国际潜力市场, 重点开发除美国外的欧、亚新兴市场, 做好出口信用保险, 充分利用境外资源, 逐步推进企业全球战略布局, 化解、应对外部冲击。

2007年四川酒类产品出口创汇总额7707万美元, 同比增长11.4%, 首次突破7000万美元大关, 创历史新高。川酒出口增长, 其中五粮液和全兴集团颇具代表性。据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 2008年川酒的出口大体与上年持平。目前四川省酒类产品出口目标市场不断扩大, 现已覆盖六大洲的30个国家和地区。虽然国际经济形势恶化会极大影响白酒的销售, 但由于文化、口感和营销模式等等原因, 中国白酒在国际市场还大有发展空间。

第六, 政府强化引导优势产业, 建设行业集中板块。

川酒长足发展的战略一直是打造产业集群和特色型基地发展模式, 延伸白酒产业链, 优化产业布局结构。在危机时期更应加强引导和谋划, 以做足基础功夫, 发挥优势规模和引进资本的增长效应。

2008年, 四川的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资阳宝莲酒业工业园区、川西邛崃原酒企业集中发展区都进展顺利, 其中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已累计投资7.88亿元, 占一期工程总投资的22.5%, 基酒储存、灌装生产、包材供应和仓储物流等区域基本成形, 已入驻投产企业达19户。

宜宾的“酒类食品基地”建设也开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去年宜宾工业总产值516亿多元, 其中酒类约占211亿元。统计表明, 入川资金已也有相当部分被宜宾“揽下”。宜宾人的“中国白酒第一都”的梦想也许并非海市蜃楼。

日前, 四川省提出了打造“长江上游白酒经济带”的设想, 这无疑也是对泸州、宜宾酒业的再整合, 加快提升川酒的整体地位。目前, 四川省食品工业协会等有关部门专门组织人员赴“白酒金三角”展开专题调研。借助资本的力量, 泸州、宜宾酒业可以获得高速发展, 通过龙头地区的联动, 促进川酒的快速发展, 现在正是好时机。创新融资政策, 吸引更多资本入川, 解决酒企自身生产要素的供给不足, 依然是川酒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实现跨省之间的产业合作, 使川酒“跳出盆地”, 也是对资本实力的再考验。

六朵金花的危机策略

据悉, 金融危机发生后, 川酒重点地区和骨干企业都敏锐地制订预案, 采取措施, 积极化解不利影响。

五粮液集团重申在危机环境下将在抓好质量的同时, 调整产品结构, 加强终端控制力, 大幅提高境外广告投入。五粮液集团董事长王国春最近表示, 要坚定信心, 从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抓住拉动内需的历史机遇, 持续加强五粮液终端建设, 继续深化五粮液世界名酒战略, 推动中国白酒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目前, 川酒其他“金花”泸州老窖、剑南春、水井坊、郎酒、沱牌也各有招数, 发挥多年积淀的质量、营销、品牌优势保增长, 稳定市场, 化解危机, 这也许让国内的白酒行业舒了一口气, 但同时也会给其他区域的白酒企业带来更多的压力。竞争是无处不在的, 危机之下如何生存更见睿智和魄力。

破关而出, 大展宏图

有关专家认为, 经济不景气虽然对川酒产生了不利影响, 但以名优酒厂为代表的川酒毕竟优势独特, 实力雄厚, 受金融危机影响的深度和长度是有限的、可以承受的。2009年, 川酒将是四川最先复苏的产业。中国酿酒工业协会预计2009年中国酒业整体形势好于其他行业。我们希望, 暂时遇到挫折的四川白酒业度过春寒, 早日破关而出, 大展宏图。

浙商突围(下) 篇11

网友谈浙商

商界 浙江企业做不大的几点看法

从我碰到的浙江人来说,我很佩服他们做生意的方式:能吃苦,很团结,生意再小的也做。但他们的企业为什么做不大,我想有如下原因:1、家族制;2、大多数人是白手起家,所以眼光也局限在某个特定的圈子里;3、老一代的浙江人在那些年并不重视子女的教育,所以子女的眼光也很局限,没法超越前人;4、善于做小商品,这些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东西容易做,风险也小。

耐德 宁当鸡头不当凤尾

很多的中国人目前都还具有强烈的“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观念,也就是说我宁愿做我自己的小老板也不愿意与别人联合做强做大,致使小规模的企业比比皆是,经受不住外界强烈的甚至不那么强烈的冲击!形成不了规模优势的企业,是建立不起来良好的企业管理制度与造就良好的高素质管理人才的。

水慕莲花 其实这是中国商人的危机

在这里谈论浙商的危机,不如是在说谈论中国商人的危机,其实关键就是企业竞争力的问题。中国商人的发展也同其他事物一样具有客观的发展规律,从不规范到规范,从竞争力低下到慢慢具有竞争力。中国企业与其他国家的企业都一样。诚信、品牌、品牌效应,这都是一个过程,浙商、中国商人也都一样,需要一个培育、孵化的过程,经历了,过来了,就度过了危机,可以与世界级的品牌比肩了,适者生存、强者生存!

newyear 政府行为要到位

“危机”,色彩是不是太浓烈了一点。存在问题是肯定的,就算是跨国企业,世界品牌也存在问题。当然,浙江相关产业要做大,民营企业要做强,要清楚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我觉得浙商确实存在诸如管理体制、市场营销上的不足。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服装、五金等产业的急速发展,产业的中小散问题也就存在。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也就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我觉得浙商要做大,其自身的思想、理念也要充实;其次政府在对于产业制约、扶持上也要花大力气。

一只勇敢的兔子 对浙江的建议

如果置身于浙江企业当中,建议是:

首先,决不能轻易改变眼前的模式,至少5~10年不能大变样;其次,品牌是从市场覆盖率开始的,更深层次的品牌是一种独有文化!企业的品牌战略也是有阶段性的,它是依附于某些内容的,同时品牌很大程度是靠口碑传播的,它的附加值来自于点点滴滴的细节,“奥康”他们还是处在肤浅的品牌运作阶段。我买的第一套正规品牌西装就是“雅戈尔”,西装补一个裂缝给送到了总部,用了20多天,80元钱,就是没有人想到给洗熨一下。我还会再去买吗?浙江的优势来自地理环境,手工业基础,长久积淀的人文因素,企业家精神与创新、敏锐、精打细算的头脑和速度。所以,不需要第二次创业,但是需要部分的转型,部分的走出去,更多基础性的科研必须加强。对于单个企业来讲需要专一,对于集团、公司和社会来讲则需要多几条腿走路,多几根柱子支撑。那样,平常可以跑得快;当其中一个出故障了,也不至于整个机器停下来,死掉。

4月的浙江大地,乍暖还寒,丝丝春雨搅得人心烦意乱,路边本应该见到的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已经被新的厂房分隔成了小块小块的。土地资源的极度紧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随处可见。专家说“地荒”背后暴露的是长三角地区粗放型产业结构的硬伤。

在往北京的归途中,本刊记者们相互交流起各自的见闻,没有更多的编辑加工,我们把点滴见闻罗列在此:

记者观察

“做B to B,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都不需要怎么宣传,所以名称统不统一也就无所谓。”

记者采访永康的铁牛集团,集团下共有金马车业有限公司、金大门业有限公司、管状电机有限公司、凯德汽车有限公司等六七个下属企业。企业母品牌和子品牌有什么关系?我们一头雾水。当地一位记者说,铁牛集团主要业务是做各种配件,一般都是做B to B,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都不需要怎么宣传,所以名称统不统一也就无所谓。

——记者 彭强

“同样是一千个亿的产值,江苏10个企业就包揽了,而我们是1000个企业共同完成的。我们的老板比他们多,富人比他们多,我们的经济比他们有活力。”

在谈到浙江企业规模偏小的问题时,当地人却对此引以为自豪。

——记者 王卓

“大家都是老板,谁听谁的呀!”

——一位温州本地人对“强强”联合体的评价。最近,温州几家锁业公司联合组建的“强强”锁业颇吸引眼球,被称为壮大浙江民企规模的突破模式。但大家仅仅是共用“强强”品牌,生产、营销还是各自分离,资本也没有联合,没有组建成股份制企业。这种模式在模具业也出现过,但因为几个老板各有自己的算盘,联合体不久就散伙了。

——记者 邱小立

“我们对职业经理人还是抱着一点希望的。”

——义乌安丽袜业老板说。在义乌,有几家企业引入了职业经理人,这些空降兵没能够适应浙江的环境,造成了几家企业的亏损,所以老板们都对职业经理人有了戒心。后来,在通过了ISO9000认证后,安丽还是希望能借助职业经理人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的素质。不过总的来说,浙江老板并不太欢迎职业经理人。

——记者 王卓

“温州人如果想买名牌,绝不会买温州自己的牌子。”

在温州大型商场内,华伦天奴、鳄鱼等国外品牌都摆放在最显要的位置,而温州本地品牌基本不见踪影。在汽车南站附近的一条垃圾成堆、民工出入频繁的街道上,吉尔达等多家本地皮鞋企业的品牌专卖店密集地挤在一起,有些专卖店的隔壁就是专门销售20~30元一双皮鞋的廉价店。

——记者 邱小立

“请到我们这里来工作吧!

由于受到国内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最近温州当地的劳动力奇缺。一对老板夫妇亲自举着欢迎牌到火车站招揽员工。而一位在当地一家著名企业工作的外地人对记者抱怨,工资太低了,只能满足吃饭、房租等基本开销,年底或明年,他就要跳槽。

——记者 邱小立

“以浙江汽车业的发展来说,现在基本上是‘穿新鞋走老路’。”

采访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蔡宁说,浙江人开始大举进军整车行业,但是依旧以成本优势切入,切掉低端市场这一块的利润,等发展到利润低得做不下去时,这些企业就会再换一个行业做,频繁地进行产业转移。

——记者 刘蔚

用二十年时间重塑“浙江制造”

浙江省近日正式提出,用二十年时间重塑“浙江制造”,使“浙江制造业全面融入世界现代制造业体系,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高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业与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国际性先进制造业基地。

浙江省计划出台首期28项措施,打造环杭州湾大产业带、温台沿海产业带、金衢丽沿高速公路产业带,用这三个黄金产业带来对接国际产业分工,为“浙江制造”重新定义。

我们祝福浙江!

本期封面文章专题感谢智力支持:

天津南开大学教授 白长虹/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 史晋川/浙江大学教授 博导 蔡宁/浙江大学教授 邢以群/浙江大学副教授 贺慈浩/温州总商会宣传处处长 周雁/浙江电视台 徐剑敏/温州服装商会秘书长 汪加福/温州电视台记者 胡长全/浙江日报社高级记者 邵捷/金华日报社记者 吉明亮/中华工商时报宁波站站长 应华根/《公司》杂志记者 尹生/上海百年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 王汇群/北京和君创业副总经理 周彦平/北京国富经济研究院博士 周永亮/温州创新培训中心 吕伟/宋城集团董事长助理 杨佚清/采智咨询 柳祖海/义乌商网 徐必钱

专家点评

如何快速在价值链中的高端发展和成长?简单地讲,就是通过“购买高端”。购买高端技术,购买高端品牌,购买世界性的主流分销渠道。

浙江企业打造世界品牌的三条路径

对 于一些浙江企业来说,他们的产品是吸引人的,有自己的产品特征,并包含着许多时尚的元素,已经具备了打造品牌的基础。不仅是在中国市场,甚至完全可以在国际市场上打造出中国的世界性品牌,如浙江的鞋业品牌奥康和男装品牌夏蒙等。

浙江品牌打入国际市场的渠道

总的来说,有三种渠道能让浙江品牌打入国际市场。

第一 ,在欧美等国际市场创建自己的品牌 。

这是一种非常昂贵的选择,需要大量的广告投入和品牌宣传投资,开辟众多的销售市场。而这一切,都必须要基于产品本身的优势和它与众不同的产品特征。

海尔之所以能够在国外打造它自己的品牌,首先是因为它拥有着非常独特的产品线,它所生产的小型节能冰箱和特殊的葡萄酒冰柜都是非常獨特的产品。在国际上大的冰箱厂家都不再制造小型节能冰箱时,海尔便抓住了这个机遇,用产品的独特性顺利进入了国际市场。如今,海尔品牌已经在欧美等国际市场上找到了它的立足点,不仅销售冰箱,还销售空调等产品。无疑,海尔的营销是非常专业和成功的。

但以中国服装、鞋子等时尚产业来说,以这种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可能并不可行,因为,作为一个时尚产业,就要做时尚的品牌,需要优秀的设计、大量的品牌投资和精密的制作,而现在中国的时尚产业并不具有这个条件。

第二 ,在全球市场上收购当地的产品品牌 。

在欧美市场,有很多知名的品牌都可以通过收购的方式来获取对它们一部分的控股权,对中国企业来说,这样就通过资本控股获得了这个品牌的贴牌生产的控制权,得到了制造的利润;不仅如此,中国企业还获取了这个品牌在欧美各级销售渠道的通路,因此又得到了品牌溢价。

在如此并购过程中,中国企业拥有的是控股权,而外资依旧掌握管理权。对于中国企业来说,通过这样的并购,可以更好地保证他们贴牌生产的订单不会被竞争对手拿走,也就是说,能够控制合作方的产品采购。除此之外,通过并购,中国企业能够得到品牌,从而也就得到了品牌所包涵的额外的价值,即品牌溢价,包括这些品牌已经进入的市场及零售的分销渠道。这一切都不需要亲自去管理并购方的公司就能获得,反而是让美国人或欧洲人来更有效地管理中国企业所拥有的海外资产。不仅如此,中国企业还能以代理的身份把国际的品牌带入中国。

第三 ,收购拥有全球分销渠道的零售企业 。

在欧美市场中,有很多服装连锁店、鞋连锁店,如Home Deputd等大型连锁店,如果一个中国品牌收购了这些连锁店,那么它就可以在连锁店中放入自己品牌的产品。这是创建国际品牌更好的一种方式。与其花很多的资金用来推广品牌,或开创销售网络,还不如直接在欧美市场购买零售销售网络。这样,欧美的消费者不仅认识了这个来自中国的品牌,中国企业还可以借此将品牌从它原本的销售基地扩张和延伸到其他市场的分销渠道中。

在这三种打造国际品牌的方式中,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更适合浙江的生产厂商。

在欧美市场中,有许多效益非常好的企业在进一步推广和扩张它的品牌时,愿意与中国企业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通过出让自己的一部分股份,从而获得了更稳定的OEM生产基地;用出让股权的资金投入到另外一些领域,增加了自己的利润点,延伸了产业链。如美国有一个名为BANKF的知名男装品牌,就是因为非常巧妙地与中国企业合作,包括购买中国的产品,而获取了非常优厚的利润。

与此同时,浙江的许多厂商又都有实力在欧美市场上与许多效益非常好的品牌实现并购,只要有两个或三个浙江企业的资金联合起来,就有能力收购国际品牌,从而更好地运用资金,来实现企业长远的发展和增长,实现自身产品在产业链上的升级。

现在一些中国企业倾向于在国外市场进行本土化的生产,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目的是更好地适应当地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只要是在生产成本不提高的情况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策略。但鉴于对成本的要求,这种模式主要还是限制在生产成本低廉的中东、非洲和亚洲等地,在欧美市场,面对当地企业的竞争,中国企业几乎没有竞争优势。但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全球消费市场的核心仍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因此,浙江企业应该更加大胆地将自己的资金用来寻找国际品牌的合作伙伴,在欧美市场真正获取一席之地。

“购买”促使“浙江制造”走向价值链高端

浙江许多中、小型企业在低端市场上都有优秀的表现,在中国甚至世界的低端产品中都占有市场的主导权。但在主导了低端市场的同时,浙江企业如果想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则必须向价值链中的高端发展和成长。拿锁为例,浙江企业生产的基本上是低端锁,但锁这个产品其实在高端上有更多的空间,锁在价值链的高端则意味着安全系统的保障。所以,一个企业生产的锁,可以是低成本的家用锁,也可以是国际机场中价值几百万美元的安全系统。浙江企业应该在产品范围上有更大胆的开拓,从低端尝试走向高端。毕竟,高端产品虽然成本高了,但边际利润也高了。

浙江在中国是一个发展比较早的地区,有了雄厚的发展基础,但与此同时,浙江的生产成本和商务成本在巨幅上升。因此,浙江进行贴牌生产和低端产品生产的企业要走出浙江,将他们的生产车间转移到生产成本更加低廉的地方去。在转移低端产品的生产基地的同时,浙江应该把更多的高增值产品引入浙江,实现浙江企业在价值中向高端转移的目标。

但如何快速在价值链中的高端发展和成长?简单地讲,就是通过“购买高端”。购买高端技术,购买高端品牌,购买世界性的主流分销渠道。如果你是一个中国纺织厂商,那么通过与国际著名的纺织设备的厂商的合作,购买他们的设备,那么,你就在购买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产品质量。

对于一个立足于高科技水平上的产品,它需要特别的设计和大量的投资,需要研发的过程。但浙江人却宁肯用钱去投资房地产,也不愿意搞研发。不同的商人会做出不同的决定,但作为一个企业家,你首先要明确是为了经营企业,还是仅仅为了赚钱。

对于浙江企业家来说,应该把眼光看得更远些,而不仅仅是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将资金盲目地投向房地产,而错过了将自己融入国际化高端价值链中的时机,应该利用手中的资金,在价值链中从低端走向高端。我建议浙江开办更多的开放式和股份制的公司,这将有利于督促浙江人将资金用在更明智的地方,这才是一个比较良性的发展方向。

浙江企业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生产出更加完善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产品,完全靠生产低成本产品获取的竞争优势来发展企业是很难持久的。

米尔顿·科特勒: 本刊专家团成员。美国科特勒营销集团(KMG)的主席,现代营销学创始人之一。他是一个拥有28年丰富专业经验的世界著名实战派营销战略大师。米尔顿·科特勒先生是业界公认的全员营销、迂回营销、关系营销、战略营销计划、营销工程和战略计划信息系统管理应用方面的领导先锋。他亲自主导科特勒营销集团之300多家“财富500强”企业的咨询和培训项目,直接参与督导企业营销战略的落实,深得客户团队的赞赏。

中国的工业化最突出的一点是,华人的家族企业在实现从家族向专业型管理转化这一过程时困难重重。”家庭主义影响了经济组织可能的类型,使华人社会在建立大型经济机构方面遇到的阻力很大。

由“三根棒棒”到百年雄厦

在重庆,人们形容一所房子简陋时就说它是用三根棒棒搭起来的,这个表达可以用来很贴切地描述我国民营企业的粗陋组织形式。确实,把浙江的民营企业与西方的著名大公司相比,前者不是“三根棒棒”又是什么呢?与三根棒棒的建筑方式相对立的是雄伟石厦,雅典的帕台农神庙是其典范。它历经3000多年的风雨仍屹立不倒,原因何在?因为它不是三根棒棒搭成的,而是质地最好的纯白大理石筑就的,工匠技术高超娴熟,艺术审美也经得起考验;因此,它在中国的无数个“三根棒棒”灰飞烟灭之后还能继续存在。

实际上,“三根棒棒”与雄伟石厦各代表一种建设态度:前者是急功近利的或临时性的,后者是长期计划的或长久的;前者不需要精确的计算和设计,后者容不得半点浮躁;前者造价低廉但寿命短暂,后者造价高昂但持久耐用;前者不需要多少人文支持,任何一个农民都是自己房屋的业余建筑师;后者在盖房子之前可能先要办学校,培养工程师、测量师、美术师之类的人才,如此必然催生出数学、几何学、材料学、力学等理论学科。不妨说,前者是急躁的;后者是耐心的;前者是低成本的,后者是高投入的。但作为补偿,前者是短暂的,寿命不过几十年;后者是长久的,寿命达数千年,至少是几百年。从短期算账,前者是合算的;从长远算帐,后者才是合算的。

浙商以及他们所建立的企业有着辉煌的足迹,指责其为“三根棒棒”可能失之公允;但成就的背后,他们的弱点也是惊人的——有数字显示,浙商70%以上只有初中以下学历,这决定了他们只能从技术水平低、容易仿制的低端入手,缺乏创新能力;他们的产业层次很低,多是传统产业,很少有高新技术,全省科技型私企只有600家左右,仅占私营企业总数的0.24%;他们的规模都很小,浙江企业的平均规模要比全国水平小1/4;他们都是家族制,管理像风筝一样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

浙江的政府官员承认,“低、小、散”是浙江民营企业的一大缺陷,这些民营企业中,依然大量保存着原始的家族企业形态:家庭作坊式企业或单一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共有制企业,以及由家族成员保持临界控制权的企业集团。亲缘、血缘关系虽然在这些企业发展初期起了很大作用,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家族企业的组织制度开始显露出它的局限性。

“温州模式”在全国赫赫有名,但到目前为止温州民企中没有一家上市公司,甚至想上市的也只有正泰一家。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民营企业要想上市,股权重组是重要内容。许多温州企业都不规范,一个母公司底下可以有数十家子公司或关联公司,这些子公司或关联公司的法人可能是民营企业家的老婆、兄弟、亲戚,公司之间互相参股、互相控股,有时候连老板自己也说不清楚各公司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家族企业的治理难,是温州民企上市的一大障碍,一些企业财务管理之乱简直难以想象。有一家准备上市的著名休闲服装企业,财务主管竟然是老板的爷爷,而这位老板本人已经40多岁了。

过去温州有个“3000万”现象,一个企业发展到3000万规模,就会分家,不再进一步发展。无论是早年还是现在,温州人大部分成立公司之初都选择与亲戚、朋友一起合资,其后的历程则基本上是“一年合伙、两年红火、三年散伙”。虽说很多企业经过多年的自由发展,达到1亿元、10亿元的规模,但这两个数字也随之变成温州企业的成长瓶颈。而且,温州企业一直使用传统的“靠自身滚动发展”的经营方式,资本扩张不被青睐。

“如果30年之后,温州人还要用自己的钱,靠自己辛辛苦苦的劳动来办企业的话,那就是我们的失败。”祖籍温州的台湾《商业周刊》总裁金维纯谈到温州商人喜欢扎堆但不喜欢合作,多年来一直停留在重復创业的低水平上时,这样认为。

美籍日本学者福山在他那著名、但富有争议的《信任》一书中指出,“中国的工业化最突出的一点是,华人的家族企业在实现从家族向专业型管理转化这一过程时困难重重。”而这些困难与华人家庭主义的实质不无关系。华人本身强烈地倾向于只信任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而不信任家庭和亲属以外的人。这种家庭主义影响了经济组织可能的类型,使华人社会在建立大型经济机构方面遇到的阻力很大。

实际上,所有的经济体都是从家族企业起步的,即企业不仅归家庭所有而且由家庭管理。在发达的经济中,新企业也往往是从小型的家庭企业起步的,只是到了后来才采用了更客观的公司结构。但是家族企业只是经济组织发展的起点。今天,尽管美国、日本和德国还保留了家族成分很大的小型企业,但是绝大多数价值和就业机会都是由所有权分散的大型上市公司创造的。而这种多年来在美、日、德占统治地位的现代公司形式的、专业管理型的、公共拥有的大型企业,几乎很少出现在华人社会中。

许多华人企业长期以来不能成长为大企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使企业增长壮大的社会资本,缺乏对人的信任程度和合作精神。在《信任》中,福山记述了一个著名的故事,就是美国王安公司的兴衰史。王安公司最大的教训是缺乏对家族以外经营管理人员的信任,乃至最终丢掉大好江山。对外人的不信任通常会极大地阻碍公司的制度化。华人企业的家族业主拒绝让专业经理接管公司的经营,而是眼睁睁地看着它四分五裂成几个新的公司或全面解体。例如,包玉刚的船运帝国鼎盛之时是亚洲最大的公司,而他甫一过世,帝国就一分为四,被家族的四个支系瓜分。

由家族企业向专业管理的转化步履维艰,赋予了华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一大特性:过度竞争。公司不断地产生、发迹,然后消亡。在美国、西欧和日本,许多企业,特别是资本密集型企业,都是垄断组织,往往由少数几家大规模的公司分享市场。在华人社会,情况却与此相反,用福山稍带讽刺语气的话说,“市场体现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完美竞争理念”:成千上万的小企业为了找到一块立足之地,而在商业沙场上殊死拼搏。在浙江,我们就不难看到这样的状况:产品生产重复性严重,过低的产业门槛无法避免过度的市场竞争,企业所处行业的平均利润越来越低,于是,企业效益难以逃脱下滑趋势。

浙江民营经济的带头人徐冠巨对萧山乃至浙江的民营企业曾作过一番深刻剖析:“不少民营企业仍然面临着这样的矛盾:一方面企业认识到已经走上了一条发展的不归路,不发展就要被淘汰,所以希望企业有大发展;另一方面又不愿突破原有模式,在产权关系和决策控制上患得患失,只看到了权力的改变,而没有看到这种改变对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这说明在思想观念上还没有从自我封闭中走出来。”

而他提出的对策很明确:“如果民营企业家都能够有更加开放的意识,依靠我们自身已经储备的强大实力和在本土化经营管理上的机制优势,实现同国际大公司的强强联合,浙江民营企业必将迎来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

浙商在过去的那种善于驾御市场的能力值得保持和发扬,但在WTO时代,企业不能仅仅满足于低成本优势和低附加值产业,而必须做大做高。为此,浙江企业要着力摆脱家族制弊端的困扰,向国际化的现代企业发展。

胡泳: 本刊专家团成员。现为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节目主编。曾任《环球管理》总编,兼任《互联网周刊》编委会主席、《三联生活周刊》专栏作家。2000年,创办了以互联网经济学及商务管理模式为研究重点的互联网研究与发展中心。

当跨国公司找到比浙江更合适的产业集地,他们就会很快转移,浙江将形成产业空洞化。中国是不是会成为下一个拉美?这种危险是存在的。

产业空洞化可能瞬间发生

——论自由布局型产业的全球化转移

现在温州人到处炒房,很多人很气愤,觉得温州人用热钱去投机,造成房价大涨,使当地老百姓深受其害,这使得温州人的形象非常不好。但我们要看到事物的另一个方面,那就是他们不知道这些钱该往哪投。

不能说他们的创造性不够,而是说他们的知识和技能不够,就是素质的问题;不能说浙江人没有创造力,浙江温州的打火机在同一档次中有各种品牌、各种样式,但是再高档的产品,他们就达不到了。现在,浙江的劳动力、土地成本上升了,水、电等资源的供应有问题了;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环境的容量也有问题了,因此,对于浙江这些进行传统低价值高能耗生产的企业来说,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有些大的厂商把制造基地迁往西部等地区,但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这种转移是他们所不能、或不愿的,不进行转移,他们又对今后的发展感到非常茫然。

自由布局型产业迅速在全球转移

要进行产品价值的提升,就像培养艺术欣赏的眼光一样,需要经过很长的教育、培训过程,是需要时间的沉淀的。当然,这个时间差就可能成为企业转到其他地方的因素。如广东东莞的台资企业转到江苏的苏州,就是因为东莞的劳动力素质不如苏州的。

当跨国公司找到比浙江更合适的产业集地,他们就会很快转移,浙江就会出现产业空洞化的问题。现在有些人已经提出,中国会成为下一个拉美,这不是危言耸听,这种危险是存在的。

“顶层设计”突围管理壁垒 篇12

最近一段时间, 随着不少中国制造企业遇到经营困难, 执行力的话题被频频提起。在很多企业, 执行力原本就是短板, 而在这个时期, 它更是成为管理者的眼中钉、肉中刺。

但其实, 最亟待解决的并不是年年讲、月月讲的执行力, 而恰恰是执行力问题的另一端——顶层设计。

执行力是打错了靶子

严格地讲, 很多中国企业现在还没有发展到谈论执行力的阶段。这是因为, 谈论执行力的前提条件是企业要有清晰的战略和顶层设计。即执行的人要明白执行什么, 为什么要执行, 执行了有什么好处。

执行力并不会单独存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和顶层设计, 就必然没有执行力。遗憾的是, 很多人都把执行力简单地理解为“听话”。真正的执行力来自员工发自内心的认同, 知道为什么而战, 以及有什么“战果”, 这样才能把好的想法落实。

针对中国企业当前面对的种种困境, 首要的出路就是从顶层设计开始, 系统性思考企业的发展问题。在顶层设计的过程中, 要非常好地把管理者意图“翻译”成普通员工可以理解、操作的战术, 这才是执行力提高的根本。

顶层设计的核心要素

那么, 怎样完成企业的顶层设计呢?笔者认为有6个宏观要素。

一是前瞻性预判。顶层设计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未来5~10年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各种挑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清楚。把市场的演变规律和技术发展趋势总结出来, 形成一套标准化的文本, 并告诉企业的每一位员工, 让大家明白企业面临怎样的机会与挑战。

二是从后往前看。这种逆向思考能力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说穿了就是要定目标, 找差距, 选路径, 根据目标去配置资源。要把企业的所有选项都列出来, 然后针对每一个选项进行推演。

三是系统化思考。什么情况下才能实现终极目标?必须满足哪些前提条件和边界条件?

四是方法论支撑。优秀的顶层设计一定有方法论做支撑。这包括企业战略规划、产品创新体系、产品研发体系、商业模式设计等。

五是数据化分析。仅有方法论是不够的, 企业要想成为佼佼者, 必须学会用量化的语言去沟通、分析、决策。“有了较大的提高或改善”和“市场机会非常看好”这类分析基本上没有任何意义, 久而久之还会形成一种“差不多”的企业文化。

六是科学化分解。再好的战略只有落地才有意义, 顶层设计的“临门一脚”就是懂得任务分解, 与执行对接。必须把任务变成“动作”, 再把“动作”用标准化的流程和工具变成“规定动作”。

上一篇: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对策下一篇:农村公共卫生和健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