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研究组织(共12篇)
标准研究组织 篇1
1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和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逐渐加快,组织面临的竞争环境日趋激烈、复杂和不确定。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不断地通过变革和创新来创造竞争优势,因此组织创新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并且现在的市场环境变化使得市场竞争逐渐由传统的品牌竞争趋向于越来越复杂的标准竞争,“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品牌,三流企业卖产品”已经成为当今市场的共识,众多领先企业将标准竞争视为一种基本的竞争战略,并通过其建立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标准竞争的发展也引起国内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重视,许多企业开始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各种标准竞争,以期增强自身在技术标准方面的话语权。
创新一直是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是组织获取资源及塑造资源差异的一种有效途径,是企业提升能力的重要手段。国内外有关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战略导向、创新、创新能力、组织绩效影响机制与路径的研究(Damanpour和Evan;谢洪明)[1,2],但对创新如何通过增强企业标准竞争能力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还缺乏深入而细致的研究。
对技术标准间竞争的研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广泛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大多数的研究从经济学、技术管理学以及社会学等领域探讨了标准竞争的网络效应、技术兼容性和技术占优现象、技术扩散等对标准竞争的影响。许多学者试图从不同的角度诠释标准竞争能够给企业带来核心竞争优势(如Hill等)[3],但多数研究围绕标准自身的技术经济因素(效率角度),对非效率要素的研究相对缺乏,也缺乏整合效率和非效率的研究进而提出完整的驱动力与机制模型;另外,较少研究探讨标准竞争与组织创新和组织绩效的关系;而且,大量研究主要基于西方背景,对于中国企业仅有参考意义。
综上所述,本研究将探讨组织创新、标准竞争能力和组织绩效三者关系及其内在机制,目的在于揭示企业在进行组织创新时如何通过提高标准竞争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组织绩效,进一步完善创新理论,并为我国企业实践提供指导。
2 文献回顾和变量描述
2.1 理论框架构思
Marshall A在1925年提出的企业内在成长理论中强调,企业所拥有的特殊的稀缺性资源和无法简单模仿的核心能力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及其成功的关键因素(Teece D T,等)[4]。随着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标准竞争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建立核心竞争优势并使之持续长久的一个重要途径。
为了阐述标准竞争的形成机制和作用机理,一些学者分别从产业、战略和生命周期等角度,运用案例分析、文献总结等方法进行研究,并强调创新是标准竞争的基础和动力,以及标准竞争对企业绩效将产生一定影响。实践表明,企业可以通过标准竞争来获得核心竞争能力,从而形成核心竞争优势,企业在标准竞争过程中建立的专利和技术标准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以及提升企业绩效的有效工具(Heejin Lee和Sangjo Oh)[5]。本文认为参与标准竞争能有效地将组织创新转化为竞争优势,同时组织创新能够促进企业参与标准竞争的能力,并进而提升组织的绩效。据此,本文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设定各变量及其衡量指标,并构建组织创新、标准竞争和组织绩效的作用机理关系模型,如图1所示。
2.2 变量描述
2.2.1 组织创新
组织创新是企业创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企业来说,组织创新已成为提高当前效益和长远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组织创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J.S.chumppeter在1912年首次提出创新的概念,把其定义为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企业家实行对生产要素的新结合。但这个创新概念偏向于技术创新,并不能替代组织的整个创新活动,因此许多学者从多个角度研究了组织创新活动。例如:Brown认为创新是在产品、流程和程序上, 以不同或更好的做法来增加附加价值, 并提出全员创新管理;而Dougherty等人把组织创新定义为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问题的解决,包括产品设计活动、产品创新部门的协调、组织资源和结构以及战略的配合等。
1991年,Damanpour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组织创新提出三种分类:(1)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双核心模型)(Daft)[6];(2)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3)激进式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很多学者更倾向于采用双核心模型来简化创新活动,故本研究也采用双核心模型这种分类方式。
2.2.2 标准竞争能力
标准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一个新特征,但学者们对标准竞争的理解存在着差异。如:Katz等人把标准竞争称为系统竞争或网间竞争[7];Schilling将标准竞争定义为在选择占优设计的过程中不同技术之间的竞争,这只是一种横向的竞争[8];Shapiro和Varian则认为标准竞争是不兼容的技术之间争夺市场支配权的战斗,既有横向的标准竞争也有纵向的竞争[9]。可见,对标准竞争的研究大多基于效率视角展开,只有少数针对其非效率方面。
从效率的角度看,标准竞争使组织处在技术环境之中,要求组织按最大化原则组织生产,因此,要提高标准竞争能力,不但要求组织必须重视技术,使技术标准能够成为行业标准,而且也要求企业在技术层面上具有高效率的经营和管理能力。现有对技术标准效率的研究大多基于网络外部性和兼容性等。此外,在标准竞争过程中,企业所拥有的顾客安装基础是竞争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Shapiro和Varian),因此,如何才能控制顾客的安装基础已成为企业在标准竞争过程中所面临的战略选择问题。Hill在研究中发现,标准竞争的产品具有兼容性和锁定效应且呈现递增报酬规律,进而提出了企业要想赢得市场,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把技术转化为标准的战略选择问题,并把标准竞争的战略分为许可协议、战略同盟、恰当的战略定位以及互补产品的多样化等[3]。谭劲松和林润辉在Hill的理论研究框架基础上用兼容性、特许协议和战略同盟这三个主要战略选择问题分析了TD-SCDMA技术标准的发展历程,结果显示,这些技术经济因素能够增加顾客安装基础,且有利于巩固企业的技术成果和增强标准竞争能力以维持长久的竞争优势,以便大大提高组织的效率[10]。
从非效率的角度看,组织在进行标准竞争时又必须在制度环境下开展各种活动。组织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效率机器,而是同时受到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长期形成的社会规范等外部制度环境的影响,必须通过广为接受的市场行为来适应制度环境,以便取得社会存在的合法性,得到政府保护,获得其它企业的信任,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在标准竞争过程中,一方面,组织需要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去影响其他企业,努力使自己的标准得到其它企业的认同;另一方面,组织会受到政府、标准化组织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使组织不得不花费时间和精力与这些机构进行沟通和交流,以获得这些机构对其标准的认可。以上这些行为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但这些活动都是制度环境所要求的。DiMaggio和Powell用强迫机制、模仿机制和规范机制对组织的趋同现象给予了解释[11],并为以后制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故本研究认为组织的标准竞争处于技术和制度两种环境中,且其标准竞争能力由技术特征和制度特征两个构面组成。
技术环境下的标准竞争能力通过兼容性、特许协议以及战略联盟三个维度来衡量:
(1)兼容性。根据ISO的定义,兼容性就是指在具体条件下,为达到相关要求,产品、过程或服务一起使用而不引起无法接受的相互影响时的适宜性。Farrell和Saloner早在1992年指出,兼容性在许多产业中特别是信息产业是至关重要的。Besen和Farrell研究指出,兼容性是显示出网络外部性的产业中的一个战略问题[12]。因此,在许多行业中,兼容性是标准竞争战略选择的重要方面。
(2)特许协议。Hill指出,如果新技术的拥有者把其技术特许给其它相关行业的企业,则建立用户数量会变得更容易,进而促进标准锁定,达到赢家通吃[3]。所以组织是否实施特许协议对能否提高组织的标准竞争能力从而在标准竞争中胜出具有重要的影响。
(3)战略同盟。战略同盟是指某公司与一个或多个实际或潜在的竞争对手,就联合发起一项技术标准订立合作协议。Kogut指出,联盟能够帮助企业获得市场力,使其快速地进入新市场和新技术,并且为未来投资创造机会。因此,一个企业可以试图通过联盟去学习其它企业的技术或者借用其他企业所拥有的资源。
制度环境下的标准竞争能力从强制机制、规范机制以及模仿机制三个维度来衡量:
(1)强制机制。指组织必须遵守政府制定的法律、法令,否则就会受到惩罚。强制机制是通过制定规则、监督承诺和奖惩行动来规制企业行为,更多地体现为正式颁布的法律法规和各种行业标准,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标准的建立和实施需要政府通过法律和颁布行政文件的方式加以监督以强制执行。因此,在标准竞争过程中,企业会受到政府或标准化组织等因素的影响。
(2)规范机制。指社会规范产生一种共享观念、共享的思维方式。规范机制更多地通过道德支配的方式来约束企业的行为,体现为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组织会产生趋同现象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这些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且专业化程度越高的组织通常相似性越大。因此,组织会通过遵守规范使自己的标准能够得到其它组织的信任和社会的认同。
(3)模仿机制。指各个组织模仿同领域中成功组织的行为和做法。企业通过模仿其它成功的企业,可以减少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使自身的行为稳定化;并且因为合法性的存在,如果企业不采纳这些制度化的形式或做法,就会受到很多压力。所以组织为了在标准竞争中胜出,会采取类似的做法或手段来适应制度环境。
2.2.3 组织绩效
所谓绩效,就是企业所从事活动的业绩和效率的统称,即企业或组织的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企业绩效是企业能力、资源和活动的最终体现,它是衡量企业是否恰当地分配资源并最终取得何种结果的重要标准,也是评价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能否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的重要指标。所以通过对企业绩效的分析,可以进一步验证其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是否真的具有价值,以及选择创造竞争优势的路径是否能够带来价值。然而许多学者对其衡量标准不尽相同,如Kevin Zhou等人在研究战略导向对创新的影响时用企业绩效和产品绩效来衡量组织绩效从而验证其影响效果,而谢洪明在研究市场导向通过组织学习和组织创新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时则采用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来衡量[2]。其中,用短期和长期绩效来衡量组织绩效在许多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 假设推演
3.1 组织创新与标准竞争能力
标准竞争的成功与否与组织创新有着必然的联系。首先,组织创新中的技术创新能够提升企业标准竞争能力。在标准竞争中,载体就是技术标准,而技术标准的基础是技术,企业的技术最终来源于创新,所以创新是技术形成的基础(Von Oech)。Amitav和Xie在分析标准竞争的动因时,认为现有标准的占有者拒绝许可他的技术给予其它企业,或者是现有标准的占有者许可技术标准的成本太高,进而使得其它企业难以盈利,因此导致企业必须开展标准竞争,通过各种技术创新提高其标准竞争能力,否则便失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13]。
然而,标准竞争是制度因素、政治因素等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Farrell),要想在标准竞争中胜出,组织的管理创新同样至关重要。管理创新指企业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模式等)或要素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创新活动。标准竞争的过程需要组织各个部门齐心协力,例如公关部需要与政府、标准化组织等建立良好关系,管理层需要依据市场环境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等,这些都与组织的管理创新分不开。
其次,标准竞争对技术创新同样具有促进作用。为了能够在竞争中占有优势,企业需要持续不断地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以完善技术标准。曾德明认为技术创新推动技术标准发展,技术标准也直接或间接推动技术创新,并为技术创新提供标准化平台,对组织创新活动提供强有力支撑;Robert H.和Ram D.认为将标准战略贯穿于新产品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产业化的全过程,对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技术创新是进行标准竞争的前提,管理创新对标准竞争的成功至关重要,二者能够帮助企业提高标准竞争能力从而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反过来,组织提高标准竞争能力也对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故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组织创新对标准竞争能力具有正向影响;
H1a:组织的技术创新对标准竞争能力具有正向影响;
H1b:组织的管理创新对标准竞争能力具有正向影响;
H2:标准竞争能力对组织的技术创新具有正向影响。
3.2 组织创新与组织绩效
过去的研究大量证实了组织创新能够提升企业绩效,对组织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如:Robinson研究指出,组织加快创新能够改善产品开发的质量,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组织绩效;Victor认为越是有价值、不可模仿和稀缺的组织创新会导致更高的组织绩效。
然而,过去大量的文献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作为组织创新的衡量维度,验证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并行对组织绩效有正向的影响作用,如:Trist强调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对企业同样重要,将有助于维持公司内技术系统与社会结构间的平衡;Damanpour和Evan的研究则关注于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相互关系及两种不同性质创新的采纳率对组织创新绩效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组织创新可以提高组织绩效[1]。故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组织创新对组织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H3a:组织的技术创新对组织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H3b:组织的管理创新对组织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3.3 标准竞争能力与组织绩效
企业参与标准竞争的重要目的就是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进而帮助企业获取更好的绩效。Ferguson和Morris认为一个企业通过控制技术标准可以主导整个体系甚至产业链,并提出“构建特权”,指出一些公司故意放大自身产品与同类产品的差异,并努力将自己的技术转化成为行业标准,从而获得超额利润。Hill发现在工业行业里标准对企业是重要的,一个公司把其技术转化为行业标准的能力是该公司的长期竞争优势,即企业将自己的技术建立为行业标准,能够从中获得巨额的利润;并认为在高技术行业里基于新技术转化为行业标准的标准竞争决定了企业甚至行业的兴衰,会导致赢家通吃[3]。
从标准竞争能力的技术特征角度出发,其兼容性、特许协议和战略联盟三大技术特征与组织绩效有一定的关系。Sang Chae Choi等也指出技术标准和技术兼容能够给企业带来巨额的利润。另外,企业将其技术通过特许协议给本行业其它公司,根据递增收益机制,用户数量更容易扩大,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进而有利于组织绩效的提高。Morris和Ferguson的研究指出,“成功总是垂青那些能够在迅速变化的广阔竞争领域中制定并控制自主技术标准的企业”,一些企业的成功和标准化的演进紧密相关,其中技术标准之间的竞争往往表现为不同技术标准联盟之间的竞争。因此,在网络效应的作用下,产品之间很小的差别就可能在竞争过程中被迅速放大,从而使占优势的标准产品获得强大的市场控制力和巨大的商业利益。
从标准竞争能力的制度特征角度出发,其强制机制、规范机制和模仿机制三大制度特征也对组织绩效有一定的影响。在发展中国家,政府机构仍然对企业政策和经营方针施以强制性影响,如当地政府为了响应科技部门的要求,会通过税收优惠等手段来强制企业运用IT技术,通过影响组织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而影响其绩效。另外,行业协会或者标准化协会所认定的某些最新且有效的方法,即职业标准和规范,对组织的有关决策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作用更突出体现在较长的周期中(Liang)。最后,Teo等人认为组织的高层管理者会模仿成功企业的做法,以便减少不确定性,提高组织绩效[14] 。故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标准竞争能力对组织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H4a:标准竞争能力中的技术能力对组织的短期和长期绩效都具有正向影响;
H4b:标准竞争能力中的制度能力对组织的长期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传统研究认为组织创新对组织绩效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但越来越多的实践显示标准竞争能力在将组织创新转化为组织绩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Ferguson和Morris认为一个企业通过控制技术标准可以主导整个产业链,从而在该市场上占据不可动摇的统治地位。另外,Hill也提到一个公司把其技术转化为行业标准的能力是该公司成功的一个关键性决定因素,企业将以创新为基础的技术建立为行业标准,能够提高组织绩效[3]。因此,本研究认为组织创新并不是简单直接地转化为组织绩效,而是会随着组织的标准竞争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演化,中间存在转化的路径和“黑箱”。
企业能力是企业成长的核心要素,现今提高标准竞争能力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建立核心竞争优势并使之持续长久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大量实践显示组织创新会不断地演化为企业的标准竞争能力进而促进组织绩效的提升。故本文提出以下命题:
H5:标准竞争能力在组织创新与组织绩效间起到中介作用。
4 结论与讨论
本文以标准竞争能力为中介变量,探讨组织创新、标准竞争和组织绩效三者之间的影响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组织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都对标准竞争的成功起到积极的作用;反过来,标准竞争能力对组织的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2)组织创新能够提高组织绩效,其中组织创新中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缺一不可。(3)本文从技术环境和制度环境出发制定出的衡量标准竞争能力的指标由技术特征和制度特征两个构面组成,其中技术能力由兼容性、特许协议和战略联盟三个指标衡量,而制度能力则用强迫机制能力、模范机制能力和规范机制能力三个指标衡量,这两个特征都分别对组织绩效有显著的影响。
通过研究建议企业在标准竞争中要注重创新的基础性作用,并且同时重视标准竞争技术特征和制度特征,以便增强企业以组织创新为基础的标准竞争能力,使组织的技术标准能够成为行业技术标准,建立核心竞争优势,从而获取最大的利益。
由于本文的结论仅仅建立在前人的研究和理论分析基础上,所以有待进一步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
摘要:标准竞争已成为许多企业建立核心竞争优势并使之持续长久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现有研究尚缺乏对组织创新与标准竞争关系进行探讨。通过对标准竞争、组织创新和组织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从技术环境和制度环境的视角分析标准竞争能力的影响因素,构建了标准竞争和组织创新的融合模型,围绕该模型提出5组假设,提出将基于组织创新的技术通过标准竞争转化为行业标准有助于维持长期的竞争优势,从而提升组织绩效。
关键词:战略,标准竞争,综述,组织绩效,组织创新
标准研究组织 篇2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9
班组建设安全组织标准
班组长作为班组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班组的生产工作负责同时,还应对本班组的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班组设一名兼职或专职安全员,主要是协助班组长全面开展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班组长不在时,安全员有权安排班组成员解决与安全工作有关事宜。班组应设一名兼职的群众安全监督员,其业务受分场安全管理人员领导,主要职责是监督班组长和班组安全员是否按上级要求认真开展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否遵章守纪,是否按“五同时”的要求开展安全生产。群众安全监督员发现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存在问题时,通过有效途径及时向上级反馈。
班组安全教育标准
一、班组安全教育内容:
1、本班组的概况和工作范围、本岗位、工种或其他对应岗位发生过的一些事故教训和防范措施。
2、本班组和岗位的作业环境、危险区域、设备状况、消防设施等。
3、员工的安全生产职责,本岗位、工种的作业标准、危险预知、习惯性违章及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4、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保管,所操作的机械设备、工器具、安全装置、防护设施的性能、特点、作用、使用和维护方法。
5、预防事故措施及事故发生后采取的应急措施、急救知识、汇报处理制度和事故教训案例。
6、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安全注意事项。
7、实际安全操作事范,以老带新,当面认师,分清师徒各自的职责。
8、公司及分场的安全生产动态。
二、安全教育要求:
1、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在使用之前,班组必须组织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和考试。
2、新员工、换岗员工上岗前必须经过班组级的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工作。
3、对休假十天以上、工伤休假的复工人员、已(未遂)事故的责任者、违章违纪人员必须进行班组级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4、班组安全教育有效时间每月不少于8学时,考试每周一次80分及格,不及格者重新考试并进行相应的处罚。
三、班组安全检查标准:
1、班组长要组织班组成员进行班前、班中、班后巡视检查。包括机械设备、安全设施、安全装置、工器具、危险源点、现场环境、人员精神状态、劳保用品穿戴等,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2、班中要对设备状态、危险源点、人员状况、安全装置等进行检查和记录。
3、班组所辖区域应根据实际情况,本着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的工作原则,划分责任到人充分发挥团体协作效能。
4、长期闲置不用设备,从新使用前应做全面性的检查,确认完好后方可使用。
5、班组长、安全员要认真检查各岗位安全规程和制度的执行情况,对查处的问题及时上报,并进行“三定”定人、定时、定措施。
四,班组安全生产标准:
1、所使用的设备、安全装置、安全设施齐全可靠,严禁设备带病作业。
2、上岗前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严禁疲劳上岗和酒后上岗。
3、每位操作者都要认真执行操作票和岗位的标准化作业以及各项安全规程,无冒险蛮干、无“三违”现象。
4、对于事故处理严格执行“四不放过”和整改“三定’原则。
5、特种作业人员须持证上岗,不得安排无证人员进行特种作业。
6、新上岗员工和转岗员工,必须明确专人监护,负责生产期间的安全,监护期间内不得独立操作,安全监护时间不少于一个月。
7、凡有危险源的地点,班组必须在醒目的位置悬挂警示标志,每位班组成员必须对危险源点、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熟知会用。
五,班组安全制度管理标准:
1、凡是公司或分场下发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管理标准、注意事项、标准化作业、习惯性违章汇编、学习资料等齐全,妥善保存并经常组织学习。
2、各岗位成员应熟知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管理标准、注意事项、标准化作业、习惯性违章内容及考核标准。
3、结合每周实际工作,学习安全规程有关条款和其他有关规程。
4、班组应适时的组织班组成员进行岗位安全操作的技能培训,举行反事故演练活动,掌握各种事故的处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5、班组应根据生产设备、环境因素的变化、事故教训等情况,及时检查现有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补充,逐级上报审核批准后执行。
六、班组安全互联、互保标准:
1、班组必须实行安全互保、互联制。既每两个人或三个人之间结成互联、互保协作小组,班组人员变动时也应作及时的调整。
2、互联、互保协作小组应遵循以下原则:
(1)能力互补。(如师父与徒弟、技能水平高与技能水平低、老员工与新员工搭配)等。
(2)性格互补。(如细心人与粗心人、胆大人与胆小人、鲁莽人与谨慎人搭配)等。
3、作业前,班组长应根据出勤情况和当天人员变动情况确定互联、互保“对象”不得遗漏。
4、工作中结成互联、互保协作小组,认真履行互联、互保职责,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帮助。
5、工作中互联、互保协作小组成员之间要为对方的安全负责。
6、做到相互提醒:工作中发现对方又不安全行为、不安全因素、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要及时提醒纠正,工作中要呼唤答应。
7、做到互相照顾:根据生产任务、操作对象合理分工互相关心互创条件。
8、做到互相监督:工作重要互相监督、互相检查,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和操作要求。
9、做到互相保证:保证对方严格按执行操作程序作业,不发生各类大小事故。
10、班组各互联、互保协作小组之间、班组与班组之间,在作业过程中要实行互联互保的主要内容:
(1)在工作中发现互联、互保以外的人员有不安全行为和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要及时提醒纠正。
(2)在工作中互联、互保以外的人员也要互相照顾、互相关心、互创条件。
(3)在工作中互联、互保以外的人员也要互相监督、互相检查,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和操作要求。
(4)在工作中互联、互保以外的人员也要保证对方严格按执行操作程序作业,不发生各类大小事故。
11、互联、互保协作小组实行同奖、同罚。
七、班前班后会标准:
1、班前会必须结合当日的具体生产(检修)任务的特点及作业环境,遵照“五同时”的要求详细布置当班各项工作。
2、根据每一时期的思想倾向和季节变化,讲解安全作业注意事项。
3、根据互联、互保协作小组情况,合理安排各作业面的工作。
4、传达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指示和精神。
5、做好交接班记录,总结当班的生产情况和安全情况。
八、班组安全活动标准:
1、每周五为安全活动日(如有特殊情况可自行调整活动时间),以班组为单位开展各自的安全教育及安全培训活动。
2、总结上周安全工作,对班组各岗位进行安全评讲,研究布置下周安全工作。
3、安全活动内容要丰富,学习作业标准、规章制度、安全通报、安全月报。开展事故预想,学习分析事故案例。
4、每周安全活动人员齐全,要有个人发言,详细的记录,无故缺席者经济处罚。
5、保证每周安全活动时间和质量,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活动主题清晰明朗。
6、每周安全活动要留作业,不少于3道题,班组长及时批改签字,分场随时抽查作业完成情况。
7、每月班组至少进行一次安规及制度考试,考试成绩与绩效挂钩,不得弄虚作假。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广东质监局组织纪念世界标准化日 篇3
10月14日,广东省质监局在东莞召开2014年世界标准日宣传纪念大会。东莞市副市长喻丽君、省局副局长张燕飞分别致辞。广东省WTO/TBT通报咨询研究中心等7个单位作主题发言和工作交流,部分落户广东省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企事业单位代表共150人参加了会议。
今年我国的世界标准日主题是:“标准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标准构建统一市场规则”!
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政策和法规中引用国际标准,然而,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导致的标准水平的落后,致使出口贸易受阻。标准已经成为除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之外的世界技术贸易壁垒三大重要形式之一。因此,用标准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构建统一市场规则,已经成为促进国际贸易的重要举措。
广东作为制造业和出口大省,标准对产业的影响力非常巨大。自2005年开展标准化战略10年来,广东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积极助推企业通过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争取国际标准话语权,破解国外技术贸易壁垒,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广东省质监局为鼓励支持企业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推动广东省财政和19个地级以上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近1.7亿元,使一些领域在国际标准竞争中实现多项突破,赢得越来越多的话语权,有力提升了广东产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截至目前,落户广东的国际TC/SC/WG 8个,广东省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2项。他们具体做法是:实施“联盟标准,将技术优势化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2011年,顺德区标准化研究与促进中心组织的“美的”等10家电压力锅标准联盟企业,代表中国提出的电压力锅国际标准修订提案获得通过。由于该标准改变了欧美传统的通过温度间接控压、需要高强度材料承压的刚性结构的国际标准,从而解开了这一产业在国际市场上遭遇标准带来的技术壁垒、使产品出口受到严重限制的困局,为我国电压力锅企业占领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使全省电压力锅市场容量增长了50倍,出口量大幅增长。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开拓国际标准化的“新境界”。近年来,随着广东标准化事业发展的基础和能力显著增强,广东省局不断鼓励骨干企业、行业协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各有关方面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熟练掌握国际标准化工作程序和规则。2013年,坚美公司代表我国全程主导制定的首个《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复合膜》国际标准,得到了广东省质监局的大力支持,期间不断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沟通与交流,通过组织国际标准化高级培训班、IEC国际标准工作组研讨会,邀请国际标准化组织秘书长到企业实地考察标准化工作,提高了坚美公司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影响力。
标准研究组织 篇4
技术标准联盟的构建涉及两个关键问题[4,5,6,7]:一是联盟采用什么样的模式组建和决策;二是联盟组建后如何协调运作,以完成建立技术标准这一特殊的联盟目标。对于这两个关键问题,现有文献成果主要是从联盟形式角度开展的,而且学者们关注的是技术标准联盟的整体联盟形式[8,9,10]。学者Aoki和Nagaoka [11]从联盟成员类型角度,将技术标准联盟划分成了三类:纯粹研发企业组建的技术标准联盟、综合性企业(既研发又生产销售的企业)组建的技术标准联盟以及上述两种企业的混合型技术标准联盟。曾德明等[12]从工作分工角度,将技术标准联盟分为混合式、多企业协作式和折衷妥协式三种形式。严清清和胡建绩[13]则从参与企业之间的角色关系角度,将技术标准联盟的常见形式归纳为另外三种形式:纵向技术标准联盟、横向技术标准联盟、与互补品提供者所组成的技术标准联盟。此外,还有学者从更一般的联盟形式角度讨论了技术标准联盟的组织模式[14],如合资企业、直接股权投资、联合R&D、联合生产和营销等,并且从降低交易成本、最大化联盟租金、保持战略柔性、提高联盟效率、保障知识产权等角度,学者们得出了较为一致的结论[15],即合约结构更适合于技术标准联盟。
本文认为,现有关于联盟形式的研究存在一定局限,即以整体层面研究和静态研究为主,这就导致了以下缺陷:①关注于联盟整体形式的研究模式,忽视了联盟的灵活组织性与局部形式的丰富性(例如在TD-SCDMA标准联盟中,虽然整体表现为契约形式,但却包含了合资、持股、合约等多种局部联盟模式);②针对某一种联盟形式(如合约或合资)进行专门讨论,固然可以得出纵深发现,但却忽略了不同联盟形式之间的横向比较研究,容易产生令人混淆的结论,并且无从对联盟形式做出抉择;③一体化式的全程静态研究则脱离了联盟模式的阶段性组织与动态性调整的现实特征,导致研究结果的实践意义受到局限。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本文试图展开针对不同联盟模式及其合作效率的比较研究,以揭示不同联盟模式对技术标准战略的支撑性和贡献度。作为探索性研究,本文借助博弈模型,采用比较研究方法,选取两种代表性技术标准联盟的组织模式,即“(研发)联盟—(市场)联盟”的全联盟模式与“(研发)联盟—(市场)竞争”的半联盟模式,对这两种联盟模式下的技术标准投入规模及其建立效率进行对比研究。
1基本模型及假设
假设某新技术存在两种竞争性/替代性技术实现方案1、2,这两种技术路径将有一种获得竞争成功,被确立为行业的技术标准。假定1、2两种技术路径上各有个对称性联盟同时进行研发,每个联盟中的企业数量为n。因此,每个企业都选择了一种特定技术,并为其成为行业技术标准而进行投资。
技术标准的最终确立包含两个阶段——技术研发和市场扩散(生产销售)。在第一阶段中,各个联盟为新技术开展研发活动,以获得知识产权。将企业k在这一阶段的研发投入记为x1ijk,其中i=1,2表示两种技术路径,j=1,2,…,n代表每种技术路径上的联盟数量,于是,处于技术路径i上的联盟j的研发总投入为X1ij=∑undefinedx1ijk。对于技术路径i上的联盟j,其是否能够先于其他n-1个竞争对手而率先获得研发成功是不确定的(取决于伙伴的资源投入、合作效率等),因此用概率p1ij表示
undefined
其中U1ij是技术路径i上的联盟j的资源组合效用水平,如果伙伴间的资源投入不存在冗余,则资源组合效用水平等于联盟内各成员的资源投入总和,即U1ij=X1ij=∑undefinedx1ijk。由于不同联盟中成员所投入的资源数量、互补水平和协同程度存在差异,于是导致了不同的研发效率以及竞争成功概率p1ij。
在第二阶段,成功研发出1、2两种技术的两个联盟针对技术的市场扩散展开市场竞争。在这一阶段竞争取胜的技术,将被确立为行业的技术标准。将成功掌握了技术的联盟成员企业k在第二阶段投入的市场开发费用记为x2ik。该阶段的市场开发有两种方式,一是继续以联盟体的形式,二是联盟解体、以企业单独干的形式。
当继续以联盟形式联合实施第二阶段的市场开发时,技术i的持有联盟的市场开发投入规模等于n各成员的投入总和,可以表示为X2i=∑undefinedx2ik。需要注意的是,技术i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取决于第一阶段的技术研发以及第二阶段的市场开发(本文假定这两项活动的重要性是相等的),因此,我们将技术的持有联盟最终获得技术标准竞争成功的概率表示为:
undefined
其中Ui=X1ij+X2i。对于赢得了第二阶段市场竞争的联盟,将获得市场价值V,联盟成员对其进行平均分配。
基于上述假设,可以得出开发技术i的联盟j中的企业k的期望收益函数为:
undefined
如果联盟成员在成功研发之后结束合作关系,并以个体形式分别进行市场开发,那么持有技术i的企业k获得市场竞争成功的概率可以表示为:
undefined
其中undefined。该式表明,企业k在市场上除了与另一竞争性技术持有者竞争之外,还要与持有相同技术的其他n-1个企业展开竞争。此时,持有技术i的企业k的期望收益为:
undefined
2不同技术标准联盟模式的模型分析
因为技术研发以及市场开发的资源总投入水平决定着技术标准的竞争成功概率,所以,本文将对比分析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技术标准联盟组织模式,对它们的资源总投入水平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对这两种联盟模式的成功概率形成评价,确定更为有效的技术标准联盟组织模式。
2.1技术研发和市场开发两阶段均采用联盟策略的“全联盟”模式的均衡分析
下面借助倒推法求解均衡技术研发投入X1ij和市场开发投入X2i。
根据(3)式可知,持有技术i的联盟j中的企业k在市场开发阶段(即第二阶段)的期望收益为:
undefined
将X2i的表达式变形为X2i=x2ik+∑undefinedx2is。对(6)式求关于x2ik的导数,可得:
undefined
因为假定联盟是对称的,而且二阶导数小于零所以化简上式可得:
undefined
代入(2)式可得到pi=1/2且可以得到x2ik的关于X1ik的表达式。进一步,(6)式可变形为:
undefined
由于在研发阶段(第一阶段)联盟j成功获得技术i的概率为(1)式,所以,联盟j中的企业k的期望收益水平为Π1ijk=p1ijΠ2ik-x1ijk,将(1)式和(8)式代入,并对x1ijk求导数(二阶导数小于零,满足条件)可得到X1ij的均衡解。
undefined
将(7)式代入Ui=X1ij+X2i,可得出X2i=(V/4n)-X1ij,借助(9)式可以得出X2i。
undefined
2.2技术研发采用联盟而市场开发阶段企业单独干的“半联盟”模式的均衡分析
根据(4)式可知,企业在市场开发阶段单独干时,其第二阶段的期望收益为:
undefined
于是:
undefined
又因为二阶导数:
undefined
这意味着undefined存在一个最大值。根据对称性假设,有undefined,代入(12)式可以求得:
undefined
将(13)式代入(4)式可以得出,市场开发阶段采取企业单独干策略的情况下,持有技术i的企业k获得市场竞争成功的概率为undefined,因此undefined。
根据undefined以及(13)式,可以变形得出:
undefined
因为技术路径i上的联盟j在研发阶段获得竞争成功的概率为:
undefined
令undefined为技术路径i上的联盟j中企业k的总体期望收益,则:
undefined
将undefined以及undefined代入上式,化简后求导数可得:
undefined
由对称性可得undefined,此外undefined,将这3个式子代入求导结果,就可以解出undefined的均衡解:
undefined
代入(14)式,可以得到:
undefined
2.3两种技术标准联盟模式下均衡投入的比较分析
2.3.1 研发投入规模的比较分析
企业合作市场开发情况下的联合研发投入水平为(9)式的结果,企业单独市场开发情况下的联合研发投入水平为(15)式的结果,(15)式与(9)式求差可得企业单独进行市场开发与合作进行市场开发两种情况下的联合研发投入的变动程度为:
undefined
不难求出,当n>n*=(2N-1)/2(N-1)2,上述差值为负。又因为n*与N负相关,所以n*在N=2时取得最大值,对应的n*=3/2,这意味着,n>3/2时ΔR<0。因为本文中n≥2,所以ΔR<0。由此可以得出如下性质1。
性质1:相对于(研发)联盟—(市场)联盟策略,(研发)联盟—(市场)竞争的半联盟模式会降低对技术标准的联合研发投入规模。
2.3.2 市场开发投入规模的比较分析
企业合作市场开发情况下的联合市场投入水平为(10)式的结果,企业单独市场开发情况下其市场开发投入水平为(16)式的结果,(16)式与(10)式求差可得企业单独进行市场开发与合作进行市场开发两种情况下的联合市场投入的变动程度为:
undefined
可以求得当undefined时ΔM大于零。因为n*与N负相关,所以n*在N=2时取得最大值,对应的n*=1。又因为本文中n≥2,所以ΔM>0。此外,还需注意的是,(16)式表示的是技术路径i上某一个企业的市场开发投入,其仅占技术的总体市场开发投入的1/n。这就意味着,企业单独进行技术市场扩散的情况下,技术的总体市场开发投入水平与(10)式的差值更大。因此可以得到以下性质2。
性质2:相对于(研发)联盟—(市场)联盟策略,(研发)联盟—(市场)竞争的半联盟模式会增加对技术标准的整体市场开发投入规模。
2.3.3 总投入规模的比较分析
由于技术标准竞争成功的概率与总投入水平是正相关的,所以,为了比较技术标准创建的成功概率,就需要对两种代表性组织模式下的资源总投入水平进行比较,其中资源总投入水平等于技术研发阶段与市场开发阶段资源投入的总和。
根据(9)式和(10)式的结果可知,技术研发和市场扩散阶段均采取联盟策略时,技术标准的资源总投入规模为:
undefined
根据(15)式和(16)式的结果可知,对于市场阶段采取企业单独干策略的情况,技术标准的资源总投入规模为:
undefined
借助差值undefined即可以比较出两种联盟组织模式下对技术的总投入规模的差距。为了获得清晰结果,下边做一步转化,即令undefined,于是undefined,那么,如果undefined,则必然存在undefined。
undefined
对undefined与X*ij做差,可得:
undefined
可以求得当n>n*=(2N-1)/N2时Δ>0。因为n*与N负相关,所以n*在N=2时取得最大值,对应的n*=3/4。又因为本文中n≥2,所以Δ>0,即undefined,于是进一步有undefined。由此可得出以下性质3。
性质3:相对于(研发)联盟—(市场)联盟策略,(研发)联盟—(市场)竞争的半联盟模式可以提高对技术标准的资源总投入规模。
3结果讨论与启示
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研发)联盟—(市场)联盟”的全联盟模式,“(研发)联盟—(市场)竞争”的半联盟模式会降低技术标准的研发投入规模;但与此同时,会激励市场扩散的相关投入,即增加技术标准在市场开发阶段的投入规模;而且,市场开发投入的正增量大于研发投入的负增量,即“(研发)联盟—(市场)竞争”的半联盟模式可以提高技术标准的总投入规模,从而有助于提高技术标准的竞争成功概率。
本文研究发现,可以辅助技术标准联盟本身、参与技术标准联盟的企业以及技术标准联盟的行业管理部门进行相关决策。对于技术标准联盟本身,联盟的主导者需要考虑其对联盟的依赖性,当需要维持联盟时就要设计激励机制将成员保留在联盟中。对于联盟的参与成员,在资源约束条件下,企业要考虑自身的研发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水平,并决定其资源的配置方式,最大程度地促进自身的专利技术成为行业标准(或其中的一部分)。对于行业/政府管理部门而言,他们则需要根据联盟模式对行业技术标准的影响机制,制定有效的研发联盟激励政策以及市场竞争鼓励政策,以加大企业对技术标准的总投入,并提高高水平行业技术标准的产生,提升行业竞争力。
摘要:以技术标准联盟的联盟模式为研究对象,利用两阶段博弈方法对两种代表性联盟模式—“(研发)联盟—(市场)联盟”与“(研发)联盟—(市场)竞争”—技术标准的建立效率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相对于“(研发)联盟—(市场)联盟”的全联盟模式,“(研发)联盟—(市场)竞争”的半联盟模式会降低技术标准的研发投入规模;但另一方面,会增加技术标准在市场开发阶段的投入规模;而且,市场开发投入的正增量大于研发投入的负增量。这些研究发现表明:半联盟模式可以对提高技术标准的总投入规模形成激励,从而以更高效率促进技术标准的确立。
社会组织调解案件认定标准 篇5
一、调解成功并达成调解协议的案件,实行分类补贴:
1、一般纠纷,每件补贴400元;
2、疑难纠纷,每件补贴600元;
3、重大纠纷,每件补贴1000元;
二、调解案件的认定标准: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认定为一般性纠纷:
1、涉案人数不超过3人的纠纷;
2、涉案金额5万元以下的纠纷;
3、一般侵权、邻里、婚姻纠纷;
4、损害赔偿纠纷;
5、债务纠纷;
6、一般生产经营性纠纷;
7、其他各类简单民间纠纷。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认定为疑难纠纷:
1、涉案人数3人以上,10人以下的纠纷;
2、涉案金额5万以上,10万元以下的纠纷;
3、区级以上有关部门交办的纠纷;
4、公安、法院委托调解的纠纷;
5、区内较有影响的事件;
6、死亡1人以上的赔偿纠纷。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认定为重大纠纷: 1、涉案人数10人以上的纠纷; 2、涉案金额10万元以上的纠纷;
3、对社会稳定有重大影响的矛盾纠纷;
4、重大民事纠纷易转化为刑事案件的纠纷;
5、死亡2人以上的赔偿纠纷。
三、调解案件卷宗认定标准:
主要事实清楚、调解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一案一卷、文书统一规范的卷宗(《市人民调解卷宗质量检查评比细则》)。
(一)调解卷宗应具备的材料(按统一文书格式): 1、卷宗封面; 2、卷内目录;(1)人民调解申请书;(2)人民调解受理登记表;(3)当事人权利义务告知书;(4)人民调解调查记录;
(5)人民调解证据材料(委托书、身份证明等);(6)人民调解记录;(7)人民调解协议书;(8)人民调解服务监督卡;(9)人民调解回访记录;(10)司法确认有关材料;(11)卷宗情况说明;
3、封底。
(二)调解卷宗制作要求:
1、使用司法部统一印制的格式文书;
2、调查记录及相关证据事实清楚、证据充分; 3、调解协议书权利义务、具体履行时间、地点、方式明确;
4、回访记录记载协议履行情况、当事人对矛盾纠纷调解的意见和建议;
标准研究组织 篇6
科纳斯组织注重中国在国际主要技术标准融入
本报讯 3月13日,科纳斯组织(Khronos Group) 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今后将更加注重中国在国际主要技术标准融入,开启了“科纳斯北京上海之旅”的起点。Khronos标准涵盖可用于增强用户界面和绝大多数智能手机的游戏和应用中3D图形API的OpenGL ES;用于异构并行计算的OpenCL;以及用于HTML5的3D图形的WebGL。
百度315首页文字链上线 首批曝光上百家违规虚假网站
本报讯 近日,百度启动了“315专项行动"中的网络安全推广行动。从3月14日起三天内,用户只要点击百度首页文字链,就可以直接进入由百度与北京市公安局联合编制的“阳光行动”专题页面。在最显著位置 “曝光台”版块中,百度首批曝光了168个违规推广及虚假与不良信息网站。据了解,百度315首页文字链在一小时内点击浏览次数超过100万次,预计将影响5亿网民。这也成为百度首页有史以来最长时间的一次文字链推广行为。
淘宝网2011年共处理侵权信息6320万条
本报讯 近日,淘宝网首次正式对外发布2011年度全年维权数据。数据显示,2011年,淘宝网共处理侵权商品信息6320万条,其中接受投诉受理的商品信息处理量为870万余条,淘宝网主动通过专项打击、神秘购买鉴定等方式的处理量超过5400万条,处罚会员70万余人次。其中在一季度淘宝网开展的“涉嫌假冒伪劣和侵犯知识产权商品专项”行动中,就已处理相关信息约2500万条。
大唐移动TD-LTE网络建设带动产业快速发展
本报讯 日前,大唐移动已正式完成TM8工信部MTNet实验室测试和北京怀柔外场测试,顺利启动南京TD-LTE规模试验的第二阶段测试,预计4月底完成全部测试。与此同时,北京TD-LTE规模技术试验演示网已完成了3/4G互操作功能验收测试和主要组网场景测试,该演示网是TD-LTE走向规模商用的重要一步,对于TD-LTE技术的成熟以及与现网产品互联互通等具有重要意义。
酷派投拍手机“微电影” 抢占移动互联网制高点
近日,记者获悉,酷派将联手3G门户和美亚华天下,共同制作《春娇与志明》手机微电影。经多方证实,由手机厂商酷派投拍的同名微电影,预计在3月底与电影同步上线。届时,影迷和用户将能通过手机,直接欣赏和分享“余春娇”与“张志明”的爱情故事。此次合作酷派旨在借助3G门户等移动互联网平台,抢占移动互联网的制高点。
腾讯与品牌厂商达成奥运战略合作
本报讯 腾讯将作为宝洁2012奥运项目的互联网战略合作伙伴,对奥运会进行报道。宝洁将落地腾讯网、腾讯视频、腾讯QQ、腾讯微博等多个媒体传播平台。361、贵人鸟、哇哈哈等品牌也已与腾讯抢先结缘。同时,宝洁公司率先宣布成为“中国奥运代表团荣誉合作伙伴”,并正式启动宝洁2012年伦敦奥运会“为母亲喝彩”主题活动。腾讯与宝洁的强强联合有助于将企业品牌信息在有限时间内进行最大化体现,也是社交化媒体平台展示其竞争力的契机。
微博平台助推移动APP开发
近日,新浪微博开放平台邀请海豚浏览器、围脖圈、北京博格创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开发团队,以及Frost & Sullivan中国区总裁王煜全等资深互联网从业人士,共同探讨移动APP所面临的社会化发展机遇,为开发者面临的诸多问题与困惑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市场
腾讯电商微卖场发力 500品牌商集体入驻
本报讯 近日,腾讯电商平台宣布韩国现代、阿尔卡特、麦包包、韩都衣舍、匹克、斯波蒂卡、神州数码、杜蕾斯等第一批500家品牌商集体入驻腾讯微卖场,而奇瑞、中国平安等数家品牌商也将陆续入驻,预计到3月中旬入驻商将会超过1000家,预计2012年会吸引超过一万家。据了解,腾讯电商今年将继续加大对于微卖场的推广力度,还将尝试汽车、房屋等大宗商品的微博售卖。
ADP成立北京分公司 扩展中国人力资源外包市场
本报讯 ADP宣布在北京正式成立分公司。“北京分公司的成立是ADP在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ADP北京分公司将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与福利外包为核心,借助ADP全球客户服务经验并结合本地专业知识,为更多的当地客户提供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帮助他们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转型。”ADP中国区总经理 Amer Akhtar表示。
活动
扬天台式机春季促销火热进行中
本报讯 联想扬天日前公布了以“良机相伴 惊喜连连”为主题的分体台式机及一体台式机促销活动。即日起到4月30日,凡在联想商用体验店购买联想扬天A、M、S系列台式电脑,即可获赠联想扬天无线路由器套装,同时购买联想扬天A、S系列台式电脑还将随机赠送价值129元的半年不限次的“扬天在线顾问服务”,数量有限送完为止。(图)
欧特克卓越工程师评选活动启动
本报讯 近日,欧特克和制造业行业媒体《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承办的“设计的力量——欧特克2012年度卓越工程师评选”活动启动。任何企业或事业单位、科研机构、院校供职的工程设计、工艺加工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均可以提交三维设计作品参与活动评选,并角逐“欧特克年度人气工程师”和“欧特克年度卓越设计团队”等桂冠。
帝联首届互联网“IT同学会”沙龙齐聚京城
标准研究组织 篇7
1 ISO/TC 193 2015年工作情况
2015年ISO/TC 193年会对各项天然气标准化工作进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并明确了下一步工作计划。ISO/TC 193和SC1秘书处在年会上提名Jan Flonk (荷兰, Enexis国家能源管网及分配公司北部地区评估经理) 为ISO/TC 193和ISO/TC 193/SC1主席, 任期6年。参会的CEN/TC 408代表介绍了欧洲重点关注的天然气产品标准制订进展情况, 特别是生物气和生物甲烷, 说明了现阶段ISO标准在CEN同步投票, 投票通过则ISO标准将作为CEN标准发布, 并建议ISO/TC 193加强对作为车用燃料的生物气和生物甲烷、注入天然气管网的生物甲烷相关标准化工作的关注。TC 193接受了CEN/TC 408和中国的提议, 将生物气、生物甲烷、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及气体燃料的产品、分析测试和测量标准化工作纳入TC 193工作范围, 同时要求各成员国进一步思考反馈意见。SC3分委会提出考虑开展海底 (油气或天然气) 分配测量标准化的需求, 并提出在ISO/TC 28/SC2修订ISO 2715《液态烃-用位移计系统测量体积》时, 需要与API MPMS Chapter 5.3《用涡轮流量计测量液态烃》及ISO 4124《液态烃-动态测量-体积计量系统的统计控制》进行比对并保持一致[1,2,3,4,5,6]。
中国作为SC3秘书处主持召开了SC3分委会会议, 形成的工作报告及会议纪要作为2015-2016年工作开展依据, 并根据中国页岩气的发展和标准化情况, 提出将页岩气纳入TC 193标准化范围。在SC3分委会上, 中国汇报了所提出的新工作项目“天然气-上游领域-使用激光法测量硫化氢含量”的技术内容、在中国开展试验的数据和下一步工作计划。中国还组织了承担召集ISO/TC 193/SC1/WG22工作组的讨论, 总结了氧化微库仑测定总硫含量国际标准制订工作一年来的进展, 重点介绍了中国提出的新工作项目“天然气-含硫化合物测定-用紫外荧光光度法测定总硫含量”的技术内容、立项投票情况、各国专家意见与建议的处理情况、在中国开展的现场试验数据情况、下一步工作和会议计划。
2 ISO/TC 193、各工作组和分委会国际标准化工作进展
2.1已发布的标准和正在开展的标准制修订项目
目前, ISO/TC 193在2015年出版了ISO 20765-2:2015《天然气-热力学性质计算-第2部分:延伸应用中的单相性质 (气体、液体和凝析流体) 》等, 发布了由SC3归口的技术报告, 包括ISO/TR 12748《天然气-上游领域-管道内环形横断面上湿气流量的测量》以及ISO/TR 14749《天然气-上游领域-在线气相色谱》。TC 193在2014-2015年新增了“天然气-用嗅觉法评价臭味强度 (制订) ”“天然气-含硫化合物测定-用紫外荧光光度法测定总硫含量 (制订) ”“天然气-上游领域-气体和冷凝物的分配 (修订) ”“天然气-上游领域-用激光吸收光谱法测定硫化氢含量 (制订) ”等4项制订项目, 并启动了将ISO 6976:3、ISO 6976:4、ISO 6976:6、ISO 6976:8修订为技术报告的工作, 由英国负责召集。2014年以前的标准制修订情况已有文献报道, 不再赘述[7,8]。
2.2 TC 193及其直属工作组标准制修订情况
1) WG2“质量指标”工作组。TC 193于2013年6月发布出版ISO 13686:2013《天然气-质量指标》修订版。该标准同时被接受为EN ISO 13686。召集人介绍了欧盟正在制订的pr EN 16723-1《用于交通的天然气与生物甲烷混合燃料和进入天然气管网的生物甲烷第1部分:进入天然气管网的生物甲烷规格》、pr EN 16723-2《用于交通的天然气与生物甲烷混合燃料和进入天然气管网的生物甲烷第2部分:发动机燃料规格》。未来ISO 15403的修订将会重点跟踪pr EN 16723-2的情况而定。目前尚不清楚pr EN 16723-2是否会根据公众关于更严格要求的意见形成第二稿。
2) WG4“术语”工作组。TC 193于2014年发布出版ISO 14532:2014《天然气-词汇》修订版, 可通过ISO网站 (https://www.iso.org/obp/ui/) 直接下载。WG4作为一个常设工作组, 应每年保持对新术语和定义的更新。
3) WG5“天然气添味”工作组。该工作组最终确定将“用嗅觉法建立气味强度和空气中添味剂浓度之间的关联关系”从国际标准转为技术报告, 目前将很快形成ISO/DTR 18222进行投票。意大利提出的NWIP“添味剂特征”正在准备中。由于各国所用添味剂种类和特性有区别, 然而又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如荷兰和法国) , 会议主要集中讨论是否标准化各种不同加臭剂的臭味特征并将其写入标准中。工作组决定Mr.Salati形成的标准草案应将不同国家的添味剂使用情况作为附录。各国需用英语向WG5说明使用的添味剂类型和特点。
4) WG6“甲烷值计算”工作组。修改后的ISO/PRF TR 22302“天然气-甲烷值计算”技术报告草案已于2014年发布。TC 193认为该工作组工作已完成, 没有继续开展工作的必要, 经征求中国同意后, 决定解散该工作组。TC 193也提出目前欧洲有关天然气气质标准中列出了一个描述甲烷值计算的附录, 未来将可能随时恢复该工作组。
5) WG7“能量测定”工作组。召集人组织讨论了在欧洲新的市场条件下, ISO 15112《天然气-能量的测定》面临的新挑战。工作组成员认为ISO 15112是针对世界范围内的能量测定程序的, 是否包含一些新条件下的潜在要求?例如给出新的不确定度计算方法和要求, 调整标准草案的文本结构, 明确工业用户和商业用户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定义等。召集人对比了最新的欧盟标准草案pr EN 1776:2013《天然气基础设施-气体计量系统-功能性要求》与ISO 15112《天然气-能量的测定》, 指出两者在偏差的处理上有不同的规定, 而EN 1776采用的方法可能导致出现一些问题。另外, ISO 15112中“可接受的程度”应进行定义。目前暂时保持标准文本不作太大变化。在下次会议上将讨论两种不同用户的定义。
2.3 TC 193/SC1标准制修订情况
ISO 10101-1, 2, 3:1993《卡尔费休法测定天然气中水含量》、ISO 11541:1997《高压下天然气中水含量测定》、ISO 14111:1997《天然气溯源性准则》和ISO 12213-1, 2:2006《天然气压缩因子计算》均已完成复审, 确认继续有效。TC 193/SC1要求各下属工作组研究相关标准对氢气、氧气以及生物气和生物甲烷的适应性, 在标准修订时在适用范围中增加生物气和生物甲烷等非常规天然气。
1) TC 193/SC1/WG13“热力学性质”工作组。ISO 20765-3《天然气-热力学性质计算-第3部分:两相性质 (气液平衡) 》已由工作组基本完成, 2015年底形成FDIS稿。第4部分《天然气-热力学性质计算-第4部分:黏度、焦耳-汤姆孙系数、等熵指数》即将完成CD稿。工作组正在讨论《天然气-第5部分:热力学性质计算-热力学性质简化计算》形成的可能性。
2) TC 193/SC1/WG17“ISO 6974的修订”工作组。该系列标准第1、第2部分将少量修订后进行投票。工作组决定废除现在的ISO 6974第3、第4部分, 而将“精密度和偏差”作为新的第3部分。目前第3部分的NWIP (新工作项目提案) 已经完成并将进入CD投票阶段。WG17计划将“分析系统一般要求”作为第4部分, 并计划在第4部分出版后取消现有的第5、第6部分。即将投票的第3部分“精密度和偏差”规定了气相色谱法分析天然气样品的精密度。当ISO 6974中规定的分析测试方法应用在一个或多个实验室时, 则第3部分规定的精密度可以预期评估测试结果的变化。第3部分也可以用于评估分析的偏差。ISO 6974将形成新的体系。新体系中淡化对于具体仪器配置和分析程序的规定, 而对仪器性能等做出要求。这样的变化, 更有利于标准使用者运用标准中的信息组织开展天然气组成分析、分析数据处理以及不确定度评估等。
3) TC 193/SC1/WG18“ISO 6976的修订”工作组。ISO 6976是天然气物性参数计算最为重要的一个标准。目前, ISO 6976的修订就是使各方接受各组分的纯数据, 以及物性参数计算和不确定度评估方法。该标准的修订版已通过DIS投票, 即将出版。作为ISO 6976支持性的ISO/TR 29922《天然气-由ISO 6976计算物性参数的支持性信息》已完成编辑性修改, 即将出版。
4) SC1/WG20“ISO 10715的修订”工作组。工作组讨论了修订该标准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 点样和连续样取样应分别描述;页岩气、生物气等应包含在范围中;不宜包含湿气取样内容;应特别注意探头位置, 以及使用其他探头的可能性;新型保温材料的使用;吸附和解析的影响等。
5) SC1/WG22“硫/微库仑法”工作组。工作组拟在2016年提出一个技术报告, 重点总结实验室间比对和不确定度分析结果, 以支撑标准。该实验室间比对将主要由中国的国家、行业和企业实验室完成。
6) SC1/WG23“氧气”工作组。工作组提出了ISO/DTR 19680《天然气使用电化学分析确定氧含量》。该技术报告基于ASTM D7607-11《气体燃料中氧分析的标准方法 (电化学传感器法) 》和ISO12039《固定源排放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测定自动测量系统的性能特征和校准》形成。同时考虑了引入仪器性能要求的必要性。中国和俄罗斯专家提出了文本应首先说明采标ASTM涉及的版权问题。是否将该技术报告转变为标准或技术规范仍然在工作组中讨论。该技术报告草案中尚需要在如下细节完善:校准气和滞后时间的定义;在一定压力、温度和流速的条件下样品分析的代表性;没有使用SI单位制。
7) SC1/WG24“硫/紫外荧光法”。该工作组基于中国的提案《天然气-硫化合物测定-用紫外荧光法测定总硫含量》, 由SC1根据投票结果在2015年年会上确定成立, 由中国担任召集人。工作组经过讨论后, 确定NP题目为《天然气-用紫外荧光法测定总硫含量》, 并明确草案中总硫浓度是以硫计, 应给出相应的参比条件, 同时应采用硫化氢、硫氧碳等气体标准物质进行精密度测试, 并给出精密度数据, 而不是使用真实天然气。工作组要求召集人按照投票和工作组会议的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形成WD文件, 在2016年3月前提交工作组成员征求意见。力争在2016年3月左右召开一次电话或工作组会议讨论后形成CD文件, 提交2016年6月工作组会议审议后进入CD投票阶段。另外, 该工作组确定由中国的国家、行业和企业实验室完成一次实验室间比对, 由召集人牵头, 提供方法的精密度数据。
2.4 TC 193/SC3标准制修订情况
1) SC3/WG1“分配测量”工作组。召集人在工作总结中提出在烃组分的质量测定、LNG的分配计量、更新WG2的参考文献等方面开展工作, 并将ISO/TR 26762《天然气-上游领域-气体和冷凝物的分配》提升为国际标准。
2) SC3/WG2“湿气测量”工作组。ISO/TR 12748《天然气-操作条件下湿天然气流量测量》已提交ISO/CS进行编辑出版。
3) SC3/WG4“在线气相色谱”工作组。ISO/DTR14749《天然气-上游领域-在线气相色谱的应用》顺利通过进入出版阶段。投票中技术性意见有24条, 主要涉及:取样探头的安装位置, 取样调节系统示意图的描述, 对控制器中色谱数据和分析结果的规定, 载气纯度, 在监控和贸易中使用有证标准气体的要求, 再现性和重复性的数据来源和参考文献等。
4) SC3/WG5“湿气取样”工作组。召集人在年度工作报告中提出几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包括烃测量过程中烃露点液相滴落的影响, 湿气的分类等问题, 初步形成了标准文本的技术大纲。
5) SC3/WG6“硫化氢”工作组。2014年, 中国提出新工作项目建议《天然气-上游领域-使用激光法测量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2015年6月该NWIP完成投票。投票结果成员国无反对票, 然而推荐专家参与该项目的国家仅有法国和中国, 未达到ISO准则要求。因此, SC3在听取中国有关项目必要性、标准适用范围和内容、技术和数据基础、下一步工作计划后, 决定将此项目注册为预备工作项目, 并成立新工作组SC3/WG6, 由中国担任召集人。该工作组确定由中国的国家、行业和企业实验室完成一次实验室间比对, 由召集人牵头, 提供方法的精密度数据。
3认识及建议
3.1对ISO/TC 193工作的认识
1) TC 193接受欧盟标准化委员会和中国的建议, 初步明确将原来的“天然气及天然气代用品”修改为“天然气及天然气代用品 (气体燃料, 包括生物气、生物甲烷、煤层气、页岩气) ”的术语、质量指标、测量方法、取样、分析和检测方法的标准化。这表明随着天然气工业的不断发展, ISO面临更多种类的气体进入天然气输送和分配网络所带来的标准化问题, 面临着与其他ISO技术委员会的协调一致和业务交叉问题。有关TC 193工作范围和领域问题还需要各成员国进一步思考。而中国在常规天然气、非常规天然气 (页岩气、煤层气、致密砂岩气) 、天然气代用品 (煤制气、氢气天然气混合燃料) 的标准化方面也面临着交叉和协调一致的问题。因此, 进一步明确委员会工作范围, 加强沟通、协调和合作是非常迫切的[7,8]。
2) 中国在参与TC 193国际标准化活动中存在原创性不够、基础数据不足、理论基础薄弱等问题。ISO/TC 193发布的标准中, ISO 6976《天然气-由组成计算发热量、密度、相对密度和沃泊指数》, ISO 6974《天然气-在一定的不确定度下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组成》以及ISO 20765《天然气-热力学性质计算》等理论性较强的天然气工业核心标准, 主要由欧美发达国家主控, 中国的参与度和话语权较低。这些标准在制订过程中的争论焦点均集中在采用欧洲还是美国研发的基础数据, 体现的是国家在天然气领域基础理论研究的水平和实力, 以及控制权。若中国能够尽快建设达到国际0级水平 (不确定度优于0.1%) 的气体发热量测量装置, 进入该专业领域的世界技术高端, 形成一套中国自己的气体纯物质基础数据, 这样就能够真正跻身国际同行前列, 能够真正实现中国的话语权和竞争力。
3.2下一步国际标准化工作建议
1) 中国天然气取样、分析和测量标准被广泛应用于非常规天然气 (页岩气、煤层气、致密砂岩气) 和天然气代用品 (煤制天然气、氢气与天然气的混合燃料) , 以及一些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气体燃气, 建议中国全国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研究这些标准对氢、氧组分, 以及生物气、生物甲烷、煤制气、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的适应性, 并在标准修订时在范围中增加生物气、生物甲烷、煤制气、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等[9]。
2) 随着中国多气源、不同品质的天然气进入统一天然气管网成为发展的必然, 采用能量进行计量和结算比现有的单一体积计量方式更为科学、合理、公平, 更有利于促进天然气工业健康发展。建议中国全国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对上述组织最新发布的与天然气能量测定有关的法规、技术报告和标准草案进行研究, 适时修订中国天然气能量测定国家标准或形成能量测定实施细则等。
3) 随着中国天然气产量、贸易量和处理量的不断增加, 在天然气工业的准确计量、化工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将大量涉及准确的天然气热力学参数计算。建议中国全国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展“ISO 20765-2《天然气-热力学性质计算-第2部分:延伸应用中的单相性质 (气体、液体和稠密流体) 》”和“ISO/DIS 20765-3《天然气-热力学性质计算-第3部分:两相性质 (气液平衡) 》”标准研究项目, 适时等同采用形成国家标准。同时委派设计院所和高校的教授和专家参与ISO/CD 20765-4《天然气-热力学性质计算-第4部分:黏度、焦耳-汤姆孙系数、等熵指数》和ISO/NWIP 20765-5《天然气-热力学性质计算-热力学性质简化计算》的编写和讨论, 提高中国在国际标准制订过程中的参与度, 培养中国在此专业领域的技术权威。
4) ISO 6974系列标准是国际天然气贸易质量控制和能量计量使用的核心标准, 并面临着较为巨大的改变。建议相关企业委派专家参与ISO 6974系列标准修订, 并组织开展ISO 6974与GB/T 13610的比对分析。另外, 中国天然气组成分析核心标准GB/T 13610通过多年的应用已形成海量的基础数据, 这些数据在新的ISO 6974-3制订中, 可以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故建议中国全国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进行GB/T 13610使用情况的研究, 形成分析报告。
5) 新的ISO/DIS 6976《天然气-由组成计算发热量、密度、相对密度和沃泊指数》已通过投票, 即将出版。故建议中国全国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立即启动修订中国的相关国家标准, 并针对其规定的各物理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和过程开展相应的研究, 确保天然气能量关键参数发热量、计量关键参数密度和互换性关键参数沃泊指数的准确测定。
6) 天然气取样系统是保证取样代表性和分析可靠性的关键。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修改采用ISO 10715形成了GB/T 13609《天然气取样导则》, 目前已不能完全适应天然气工业发展的要求。因此, 建议中国全国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跟踪ISO 10715的修订进程, 相关企业委派专家参与其修订工作, 特别关注其对取样口位置和取样探头的要求是否能够适应中国的发展情况, 并组织技术力量开展取样口和探头的位置等研究, 积累试验数据并提供给国际标准修订工作组, 从而影响标准的修订, 保证标准中相关内容符合中国天然气站场实际状况, 根据国际标准的修订和试验研究结果适时启动对国家标准的修订。
7) 分配测量是平衡贸易各方利益的重要技术准则。由于天然气上游分配测量具有比输配分配计量更大的复杂性, ISO/TC 193/SC3在2008年即发布了ISO/TR 26762《天然气-上游领域-气体和冷凝物的分配》, 并于2014年初步确定将其提升为国际标准。因此, 建议中国全国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相关企业积极跟踪ISO标准制订, 启动中国国家标准的制订。SC3根据法国专家建议确定考虑增加海底分配测量作为TC 193/SC3的新工作任务, 建议国内相关石油企业积极开展此领域技术与标准化的研究, 取得ISO标准制订过程中的话语权。
8) 湿天然气测量、取样和组成分析是实现上游领域分配测量的基本保障, 也是上游领域地面处理设施优化建设、节约投资、实现在线测试和信息化管理的技术基础。因此, 建议中国全国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积极研究形成的国际技术报告, 提出未来发展标准发展规划, 相关企业组织研发形成检测能力, 适时形成国家标准, 支撑上游领域检测系统的发展[10]。
摘要:介绍了ISO/TC 193直属工作组、SC1“天然气分析测试”和SC3“天然气上游领域”分委会在2014-2015年间开展的天然气产品和分析测试技术国际标准化项目的发展动态, 以及ISO/TC 193在2015年新发布的标准和2015年新开展的标准制修订工作情况。结合中国天然气分析检测行业的技术和标准化发展情况, 提出了下一步中国天然气产品和分析测试技术标准化的工作建议。
关键词:天然气,国际标准,标准化
参考文献
[1]Report of the ISO/TC 193 Secretariat for the 2015 Annual Meeting[R].Milan:ISO/TC 193, 2015.
[2]Resolutions from the 2015 Annual Meeting of ISO/TC 193[R].Milan:ISO/TC 193, 2015.
[3]Report of the ISO/TC 193/SC1 Secretariat for the 2015 Annual Meeting[R].Milan:ISO/TC 193, 2015.
[4]Resolutions from the 2015 Annual Meeting of ISO/TC 193/SC1[R].Milan:ISO/TC 193, 2015.
[5]Report of the ISO/TC 193/SC3 Secretariat for the 2015 Annual Meeting[R].Milan:ISO/TC 193, 2015.
[6]Resolutions from the 2015 Annual Meeting of ISO/TC 193/SC3[R].Milan:ISO/TC 193, 2015.
[7]罗勤, 许文晓, 陈效红.国际标准化组织天然气技术委员会ISO/TC 193第24届年会情况报告[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4, 30 (1) :1-6.
[8]罗勤, 许文晓, 陈效红.国际标准化组织天然气技术委员会ISO/TC 193第24届年会情况报告 (续完) [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4, 30 (2) :6-11.
[9]罗勤, 姬忠礼, 许文晓, 等.天然气产品质量和分析测试技术国际标准化进展[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3, 42 (6) :549-554.
标准研究组织 篇8
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是指以问题为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层次性和序列性的可认知化重组。它以课程内容的内在结构为基础,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依据,以阐明学生学习所学内容必要性、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收益率为目的,以促进学生学习的“做、想、讲”有机统一为特征。对静态的、强调学科严谨性的教学内容融入了生动的、具有不同认知基础的学生的因素,增加了学生体验感悟、促进了学生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高中数学新课本然兼顾了学生可阅读性和学习和探究性的统一,但仍因教材编写比较偏重静态地、有序地呈现学和知识的特点而有诸多限制。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为课程内容与学生学习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经过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课堂上教师可以将静态的、知识化的、结构化的课程内容转化为生动的、适合所教学生基础的、可操作的认知化活动。
时值上海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阶段,我们希望能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研究,为全面落实上海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供实证性的经验、实践性的反馈和可操作的方法。于是,我们组织开展了基于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问题化组织研究,并于2007年1月被批准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以下将教学内容问题化组织作用、使用策略、局限性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问题化组织的作用
现代数学教学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这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新课程标准也提出问题的核心是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富有思维成分的活动才能够解决的。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活动中,最富于创造性的成分正是问题,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的各项品质得到了不断的发展。而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可以将静态的、知识化的、结构化的课程内容转化为生动的、适合学生基础的、可操作的认知化活动。这有助于将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关系和规律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进而实现有意义学习。因此,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为课程内容与学生学习之间搭建了一条畅通的桥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教材的具体内容,恰到好处地设置问题,合情合理地解决问题,将直接影响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 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是教师教学再创造的重要方法
在新的课改教学实践中,教师已不再是作为课程的单纯消费者和执行者,而是课程的策划者及教材的设计者。教师是“用”教材而非“教”教材。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提供的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目标的需要,灵活地进行课程内容的加工_、调整、组合、补充、改编等_,抓住教材中的可变因素,利用问题化组织使学生的学习活动高潮迭起,进而实现有灵气的数学学习。
2006年12月29日,由于我们的学生刚刚军训结束,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以下面的问题引入了新课:
我校高一学生进行野外生存训练,从甲地步行到乙地。已知两地相距24千米,学生在出发后的前3个小时每小时行走4千米,以后每小时行走3千米至终点。
(1)试写出行走路程(千米)关于所用时间(小时)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经过4小时学生行走了多少千米。
(2)试写出所用时间(小时)关于行走路程(千米)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行走18千米所用时间。
追问:在学生解答完之后提出,以上两个函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学生可能会从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图像等方面来说明,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到函数的定义加以理解—在同一问题情境下,研究了相同的两个变量的不同“相依关系”,从而认识反函数的本质一反函数“反”在了哪里。
理由:
(1)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愿意思考该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问题的难度适当,对市重点中学的学生来说,问题应该给学生留有更大的思考空间。这是一个分段函数,相对于课本中的一次函数,关系式的建立要困难些,并且也为后续学习求分段函数的单调性奠定了基础。奥苏贝尔在论述学生的认知趋力时,就曾指出教师的职责是使学生对认知本身感兴趣,最好的办法是让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认知结构之间有适当的距离,这对引起认知趋力最为有效。
(3)每一问的最后一句话“并求出经过4小时学生行走了多少千米,并求出行走18千米所用时间”,同时揭示了这样表示的必要性,也就是间接地阐明了为什么要学习反函数。
(4)追问具有良好的发散性,它为进一步研究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关系提供了不尽的素材。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是什么关系?原函数与反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是否相同?原函数与反函数图像有怎样的关系?这些都可以在学生有所感知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追问得到澄清。
2. 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是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 7世纪提出班级授课制以来,就一直存在着授课时个体与集体的矛盾。在集体方面,夸美纽斯认为,班级教学不仅对教师的工作热情是一个鼓励,对学生也有良好的激励作用。但也恰恰是这种工厂生产式的教育方式,抹灭了个体学习的差异性。由于学生个体的学习经历、个人素质的不同,必然导致理解能力的差异。在班级授课制下,兼顾个体的充分发展与必要发展永远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对此必要的问题化组织是缓解该矛盾的重要手段。
例: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为M,若2与-1有且只有一个在M中,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该问题的难点是如何处理“2与-1有且只有一个在M中”,设2在M中时a的集合为A,-1在M中时的集合为B,则所以求范围为A∪B中除去A∩B。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个别学生解分式不等式不规范,所以在通过与求集合A与集合B时,加入了这样一个问题:“解分式不等式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学生齐声回答:“将各未知数的系数调整为1。”语言不多,但已达到了提醒该学生在该部分内容上注意的目的。
3. 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措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通过制造认知冲突,引发学生讨论、探究,在解决认识冲突中加深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在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认识的地方设置问题,引起学生深入思考、产生多边互动,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认知,促进学习积极情感的生成,进而产生一种稳定的求学好知的心理倾向。
在学习《无穷等比数列的各项和》一课时,我们对全体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
我们看到0.9=0.9999…会想到什么?它是由什么分数化成的?等于多少?什么意思?是否等于1,能否证明?为什么?一连串的问题不仅牢牢抓住学生好奇的心,而且每一个问题都为进一步探究无穷对比数列和本质做好铺垫。
4. 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是澄清学生模糊认识的突破点
在恰当的时机和恰当的氛围下,问题会点石成金,在关键的地方提出一个恰如其分的问题,有时要比给出一个详细的解释效果好得多。
例:方程根的个数为______。很多学生在解答这个问题时,给出的答案都是4。
教师让学生到黑板板演自己的理由,学生给出了在同一个坐标系中与y=|x2-4x+3|的部分图像,如下图。
问题:在y轴的左侧为什么的图像超不过y=|x2-4x+3|的图像呢?
这个问题切中要害,也唤起了学生对《借助计算器观察函数递增快慢》一节内容的回忆。不用教师进一步解释,一切都已一目了然。
二、教学内容问题化组织的策略
对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应以对教学内容的结构化组织为基础、以对教学内容的心理化组织为依据。所以,了解学生已掌握了哪些知识、形成了哪些技能、具备了哪些能力、持有怎样的学习态度、以往伴随学习行为发生过什么样的情感体验等非常的重要。
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不仅包括提出什么问题还包括何时、怎样、由谁以及为什么要提出这一问题。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的关键是问题的质量和学生学习时能够提出核心问题的问题产生情境的创设。
1. 营造提出问题的氛围
营造氛围是指在上课伊始营造一种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心理范围或者是学科知识氛围。
营造氛围可以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这样的例子在平常课中比比皆是,例如,上课开始,教师喊“上课”,班长喊“起立”,然后师生问候。这些活动都起到了在心理上营造学习氛围的作用。再如,为了引出本节课课题,经常以这样的话开始授课:“过去我们已经学过……”然后通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出问题,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以一堂数学公开课为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多教学内容问题化组织的策略。2008年全国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在南昌大学附属中学借班上课,其中一位年轻教师是这样引入课题的:2008年的5月16日,南昌可谓万人空巷,大家都把自己的爱国热情聚集在了奥运圣火的传递上,让我们值得骄傲的是奥运圣火传递的一站正是我们美丽的南昌大学,其中怎么能少得了我们南大附中的同学们呢?(同时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画面)。这里已经提到了南大附中的学生,将陌生的师生关系拉近了许多,首先在学生乐学、愿学上已经迈出了一大步。
2. 铺垫提出问题的路径
仍以上题为例,奥运圣火传递中途径森民大桥,为了记录全过程,我校派了小记者,在船上进行全景的拍摄。我们看到,在这个东西走向的大桥上,火炬手由东向西以一定的速度行走,小船由南向北以一定的速度行驶。这时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6秒之后火炬手和小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而此时小记者的视线与开始时小记者的视线所成角的余弦值是多少?问题提出得自然而清晰,原因是提出问题的路径铺设的畅通,问题没有提出之前,情境已使其呼之欲出,绝不是硬提问题,牵强附会创设情境。
3. 搭建解决问题的台阶
仍以上题为例,对于这样一个实际问题我们首先要把它转化为……(略作停顿),学生回答“数学问题”,教师肯定。这里也是在提出问题,停顿表示在等待冋答,这类问题可教师自答,也可学生齐答。这类问题可称之为教学问题。这样就为学生统一了所用符号,明确了原来的一些不确定的条件,将问题转化为常规的良构性问题,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平台。由于本节的主要目标是解决距离与夹角问题,所以这一环节由教师给出是得当的。统一的字符更便于集体讨论。
4. 提供探索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得到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这里的提供不是直接给出而是引导发现坐标法,因为让学生领会坐标法也是本节课的目标之一。
5. 体验解决问题的经历
运用学生此前学习的有关的知识,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应越俎代庖。
6. 获得深入思考的契机
公开课的最后,教师提出问题:求空间两点间距离和空间两直线夹角的一般步骤是什么?这时的总结提升,有利于知识与方法的正迁移。让学生了解了以下步骤: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一写出点的坐标一求出两点间的距离。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一写出相应向量的坐标一求出相应向量夹角的余弦值。
三、教学内容问题化组织的几点注意事项
1.标志课堂结构和方向的关键之处都应有问题呈现。一项任务至少一个问题,围绕重点,针对难点,紧扣疑点,提出高水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课堂展开和推进的核心。
2.问题应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问题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要思考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基础学生是否弄清,只有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能力的基础上问题化组织才会是有效的。一般的情况下问题对学生来讲应该是“高而可攀”的。太简单的问题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不能产生实质的学习。对于挑战性较强的
四、教学内容问题化组织的局限性
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不是万能的,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也是这样。不当或过度地问题化不但不能促进学习,反而会影响学习。对问题的设计与展开应关注课堂教学的效率。不是说对知识的探究越深刻效果就越好。因为,对知识本质的认识是因人而异的,中学生与大学生的要求就不一样,不同基础的中学生,要求也应该不一样,我们不仅要考虑到教学效果: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明确重点与难点,应该把主要时间与精力花在难点的突破与重点的理解上。该教师讲解的,还是要教师去讲解。教师不讲解仅靠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去探究,不仅课堂效率会出问题,也不能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聪明才智,和对教学内容特殊的理解,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容之一,不然就不称其为师了
标准研究组织 篇9
谈到“在标准推广实施过程中, 与企业的对接和沟通情况如何, 在满足企业和市场需求方面, 贵单位有哪些经验和感触”这一问题时, 林翎说, 我分院一直坚持产学研结合及资源共享, 构建科学高效的标准化工作机制。在节能减排标准制修订过程中, 积极组织生产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相关方参与和投入, 集合各方的人才优势、产业优势、信息优势和资本优势, 坚持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及资源共享, 实现标准应用和成果转化的有效衔接。逐步完善节能减排标准化专家网络, 充分发动社会资源, 建立领域内相关机构的科研协作机制, 实现科研设备的资源共享, 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效用。此外, 我分院还积极建设合作平台, 加快标准实施步伐。创建“全国节能减排标准化技术联盟”和“能效标识专家委员会”, 汇集行业资源, 共同推动我国用能产品能效提升;参与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城市集中式生物质燃气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组织, 通过联盟试点工作推动研究成果市场化, 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
谈到对我国标准化工作有哪些建议, 林翎说, 在节能减排成为全球热点的今天, 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均高度重视节能减排标准化工作。节能减排标准化为各国解决能源、环境关键问题提供了技术方案, 为促进相关国家和地区能源环境政策的有效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制定家用电器的能效标准和标识。目前, 其能效标准已覆盖电器和商业、照明及工业用能设备, 成为应对能源环境问题的重要技术基础。近年来, 随着“减量化、再利用与资源化” (3R) 原则的提出和国际社会对“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 各发达国家、地区、国际标准化组织也将其列为重大议题, 制定一系列技术标准, 推动了相关制度的实施, 成为应对能源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本团队在节能减排标准化领域开展的工作集中在用能产品能效、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能源基础与管理、资源综合利用、环保产品与设备、温室气体管理等方面。上述标准化研究成果在支撑节能减排目标实现、实现产业转型和产品结构调整提供了关键的技术保障, 成为国家政策措施与具体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桥梁。
近年来, 节能减排技术、装备及产品市场发展迅速, 而我国共性技术、标准研究不足, 成果缺乏有效的试点和推广机制, 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的衔接不够, 难以满足节能减排技术、装备及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需求, 相关产业在国际分工中仍处于较低层次。建议加大本领域标准化科研的支持力度, 以有效提升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发挥共性技术标准对节能环保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作用。
谈到今后工作, 林翎说, 下一步, 我们将紧密结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等国家重大战略提出的具体要求。通过共性方法和关键技术开发、标准研究及试点应用, 有效支撑节能减排技术进步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推动我国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并为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具体包括:
节能减排共性技术攻关和重要标准研制
围绕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和节能减排工作, 加强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能源梯级利用、源头减量化、废物资源化利用和产业耦合链接等共性关键技术标准研究, 解决相关行业因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关键标准缺失而难以推广应用的问题, 以及相关节能政策和措施缺乏技术依据而难以实施的问题。
通过标准化实现促进技术集成优化和试点应用
标准研究组织 篇10
国际标准化体系进入中国并与中国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和企业组织保持交流与对话是非常重要的。多年来ASTM国际标准组织有幸与众多中国政府和事业单位特别是标准化部门以及各行各业的企业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正是在此基础上,Thomas先生又一次来到了中国。
Thomas先生首先落足十一朝古都西安,参观了秦皇兵马俑遗址、西安古城墙、大雁塔等历史与文化古迹。这是他第一次访问西安,当他看到中国古代陶俑烧制技术、青铜制造技术,特别是铬盐氧化防锈技术后,感叹中国两千多年前的科学技术的先进性——远远领先于当时的世界;当他了解到秦皇朝实行车同辙、统一度量衡等技术标准制度后,意识到中国的标准化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成为了中国古代文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西安之行后,Thomas先生再次踏足北京。他先后与以下机构进行了交流和对话:
(1)中国标准化研究院(CNIS)——家公益性事业性质的标准化研究机构,同时也是ASTM在华的两家商业合作伙伴之一。作为该院特聘的外籍高级顾问,Thomas先生首先为中标院的同事们进行了一场讲座,讲述了美国标准化体系、ASTM国际标准化商业模式、国际标准的性质与类别、企业参与标准化活动的益处等内容,并与听众重点讨论了美国政府与民间标准机构在制定标准中的关系。之后,Thomas先生与中标院院长王忠敏先生举行了会谈,双方首先重申了加强标准制定活动与标准产品的合作,其次还就未来的潜在合作领域,包括认证项目、实验室检测、标准样品甄别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2)中国标准化协会(CAS)-一家公益性事业性质标准化服务机构,也是中文版ASTM《标准化新闻》杂志的合作伙伴。Thomas先生与中国标协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马林聪先生进行了会谈,双方就ASTM《标准化新闻》的刊印与发行进行了回顾并就改进合作方式特别是电子发行方式交换了意见。此外,双方还就标准制定及认证项目的潜在合作进行了探讨。
(3)中国国家环境保护部(MEP)。Thomas先生拜访了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高吉喜先生及其他官员,与会的还有中华环保联合会的标准专家。双方讨论了环境标准、检测方法与技术法规的制定与引用的相关事宜。Thomas先生针对美国环保署(EPA)颁布的标准与技术法规同ASTM环境标准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说明。此外双方还就ASTM国际标准组织与中华环保联合会将于今年5月合作举办“环境技术与标准国际研讨会”事宜交换了意见。双方表示,今后要加大合作的层面和力度。此次会面为双方今后在环境保护标准化方面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 Thomas先生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主任纪正昆先生共进晚宴。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是一家专门负责中国国家标准管理的政府机构,同时也是ASTM在中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在晚宴中,宾主双方携夫人互相探讨饮食文化,并就食品安全标准、中医药标准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当谈到“饺子”饮食时,Thomas先生及夫人高兴地说起他们在一家老北京民居(四合院)学习如何包饺子的趣事,趁时当面邀请纪主任及夫人在将来有机会访问美国时去家里做客并表示将亲自包饺子进行款待。晚宴气氛融洽,双方以这样的方式为两家机构的合作锦上添花。
除了以上双边会谈外,Thomas先生还专门举行了一次非正式招待晚宴,邀请到了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石保权先生为代表的标准官员和专家,以及以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陆燕荪先生为代表的技术官员和专家莅临招待会,其中有多位ASTM的会员。这些代表来自各个行业,包括机械、环境、石油、建筑材料、体育、纺织、消费品等领域。此次招待晚宴进一步融洽了ASTM与中国众多领域的标准界人士的工作氛围,展示了ASTM在众多行业与中国标准界的合作关系。
此外,在不同的场合,Thomas先生一再提到ASTM已经于2009年决定介入认证领域并开始着手认证项目。这是ASTM业务方向的重大转变,由110多年来专门从事国际标准制定与发行转向到标准与认证兼顾。这是标准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标准更好地服务全球市场的需要。ASTM的认证项目包括产品认证与人员认证,其商业模式是以市场需求为前提,由各行业建议并协商确定,以第三方实验室、检测机构为技术支撑,ASTM负责统一协调、管理和颁发证书。ASTM希望其认证项目如同其标准一样,能够为中美贸易与经济活动起到积极的作用,以满足两国贸易中产品认证的需求。
标准研究组织 篇11
摘 要:高校肩负着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支撑这些职能的是高校的众多基层学术组织。基层学术组织兼顾学习与创新,为整个国家的科技和产业进步提供动力。因此,如何最大化发挥基层学术组织的作用非常重要。当下,基层学术组织普遍存在组织形式松散、结构单一、定位不明确的问题。本文旨在就如何优化基层学术组织的组织形式,科学确定职能定位的角度作一些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基层学术组织;组织结构;职能定位
高校基层学术组织是一个学者的集合,是高校学术系统的最小组织单位,也是构成整个国家科学研究事业的细胞。对基层学术组织的组织形式研究是一个管理学的命题,随着时代的进步,管理学也经历了多次突破和变革,各种先进的理论和方法层出不穷,但基层学术组织的组织形式却鲜有改变和提高。我国的高校起步较晚,其组织架构大多借鉴前苏联的体系和模式,且缺乏创新,此方面的研究已经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绝大多数高校都是沿用“院─系─教研室”的三级结构。基层学术组织是创新创意和重大科技进步的孵化器,良好的組织结构、运行规则能够“让智慧擦出更多的火花”。基层学术组织要追求专业、高效和高质,而不能一味追求数量。每一所高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学科的优势科学地确定一个目标,给基层学术组织一个准确的定位,这样才有利于最大化地发挥和释放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热情,让他们沿着适合自己的道路不断探索。关于定位,要多一点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少一点盲目跟风、不切实际。
一、基层学术组织的组织形式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沿用“院─系─教研室”的三级结构,教研室作为最基层的学术组织,从最初的以教学为主要任务逐渐发展为教学科研并重。组织的形式也不仅仅局限于教研室,而进一步发展出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甚至更高的国家实验室等形式。虽然形式多样化了,但是从始至今,高校学术组织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层级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大多数高校的基层学术组织遵循自上而下数级的管理体制,这一点已经严重影响了学术组织创新的积极性和效率,过度的行政化使得学术组织的前进和发展方向变得模糊。所以,基层学术组织要想发展、要想突破,首先要解决的是“权利”归属的问题。目前高校的掌权者,或者说实际决策者可能并不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即便是专家学者,其所决策的也并不全是其所擅长的领域。这就造成了广大的基层学术组织虽然是最贴近研究领域的主体却无法决定其发展什么的问题。大学的过度行政化,管理层级的繁杂使得“屁股决定脑袋”的事时有发生。去行政化,把科研的自主权交给基层学术组织本身是非常迫切的问题。我们希望看到的是,由各自领域的专家来决定各基层组织和基层研究机构的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内容。在获得了自主权之后,至少可以带来两点优势:(1)减少了管理的层级,使得决策能够更加高效、及时和准确。(2)改变了以往一条线的多层结构,使得管理层级扁平化,有利于各专业的交叉,各领域的交流,形成一个教学科研的网状结构。结构和组织形式的优化是学术组织发展壮大、做出成果的关键前提。
我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的设立目前还存在着过于独立和单一的问题,这当然是一个历史问题,却严重阻碍了学术的发展和进步。我们目前的组织形式基本以最简单的本科专业来划分,某组织内的学者也多有相似的研究方向和科研背景,而此种组织形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科学发展多学科深度交叉的特点。在学术组织的组织形式发展改革过程中,我们是否应该也要解放思想,打破常规的以单位或者以专业的组织形式,多发展发展以研究课题为导向、以项目为导向、跨专业建立学术组织呢?以课题或者以项目为导向,可以集合各专业的科研力量,对某一课题进行集中公关,该组织的生命周期与项目相同。对基层学术组织的组织形式没有必要标准化和量化,以项目为导向,或者以人为导向,能够极大地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组织可以是因某一课题而成,也可以由某一位学者召集。形式的多样扫除了科研本身的制度障碍,交流顺畅了,带来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科研景象。
高校的过度行政化对科研的发展是一种戕害。几千年来,我国社会的官本位思想严重,且根深蒂固,校园这方净土也不能幸免。高校的管理者首先要搞明白一个问题:行政管理是要建立一套规章制度,一套运行规范,让高校的所有活动在规范下运行,而不是为了行政而行政。行政管理者要管好自己的手,要理解自身的职能,行政管理的本质是服务,为高校的各组织的运行服务,并监督运行情况,而并不是去干预、去替大家做决定。国外的高校许多学术组织拥有非常大的自主权,他们可以决定人事任免,根据组织内的级别和分工拥有各自范围内的权限;他们还有财政自主权,可以编制自己的科研预算并决定如何使用。更多的自主权让基层学术组织在科研当中具有跟大的选择性和灵活性,这也是我国基层学术组织的发展方向。
此外,长期的计划经济思想使得我们在高校建设方面也受到影响,基层学术组织追求大而全,追求教学与科研并重。实际上,教学和科研是对立统一的,基层学术组织要有所侧重,有所区分。学术组织是偏向教学还是偏向科研,应该有个侧重,两者的科研方式、组织形式及发展方向都是有区别的。
二、基层学术组织的定位
关于基层学术组织的定位,前文已有所提及。定位首先要与高校的定位相统一,同时兼顾各学科发展情况,突出特色学科的特点。我国的大学分成四类:第一类是技术教学型大学,以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主要培养在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第二类是教学型的大学,以培养本科生为根本任务的高校为代表,其中许多是近几年从专科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第三类是教学科研型大学或称应用型大学,主要培养应用技术的高层次开发人才;第四类是研究型大学,以研究生教育为主,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目标。与此对应,高校在发展基层学术组织的时候要结合学校特点。所谓术业有专攻,要走一条适合自己的,并且能够促进高校发展的科研道路,这也是各基层学术组织建立的初衷。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校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要注重学以致用;基层学术组织一定是学习型的,并应该非常关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改进;教学型的大学同样要将教学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同时对于自身的优势专业也要加强理论研究和创新,基层科研组织的设置以学习型为主,重点和优势学科要加强理论研究;教学研究型大学要注重产学研的结合,这个层次的学校接近生产实际同时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划分基层学术组织的职能;研究型大学是科学进步和突破的主要力量,需要承担许多科技发展重大课题,专业、学科深度交叉,这个层次的大学需要更为灵活的组织形式,赋予基层学术组织更大的自主权。围绕某一专家或某一课题都可以设置学术组织,各学术组织相互介入,相互合作。
高校对整个国家科教文化的推动,决定了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改革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高校首先要明确自身定位,其次要有改革的勇气,更要有改革的决心。对于高校行政管理者来说,革命是革的自己的命,他们要能够释放出手中的权利,赋予基层学术组织自主权,并为其做好服务和监督是改革成功的最大红利。需要看到的是,在具备了改革的眼光和决心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相关的规范以及规章制度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基层学术组织的运行能否焕发活力,能否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向前,需要我们的制度指引、规范约束。高校基层组织的发展和进步是国家发展和进步的希望所在,广大的高校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因该对此给予广泛的关注和更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苑梅.辽宁省新建本科院校基层学术组织建设研究[J].辽东学院学报,2013(1)
[2]苏君阳.我国学校内部组织管理:科层化与扁平化的冲突和协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3]吴培群.日本国立大学的讲座制及其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8(12)
[4]朱博群,冯景新.美国高校内部管理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1)
[5]胡成功.五国大学学术组织结构演进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2005(5)
标准研究组织 篇12
“标准信息平台”由美国国家标准学会拥有并维护,包含了双语资讯(中文和英文),涉及到中美两国标准体系的结构、历史变革及运营情况;涵盖对中美两国成功进行商品贸易不可或缺的2 000项标准的数据库(双方各1 000项标准);亦可查询来自其他国家、地区及国际的近300 000项标准和指南。
“标准信息平台”网站的对等版本由美国国家标准学会遍布全球的合作伙伴设计并维护(例如,www.standardsportal.org.cn网站是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维护)。这些对等平台都是为满足各国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利益而设计。
“标准信息平台”中有关ASTM国际标准组织的信息内容有:机构概况;标准制定活动范围;ASTM资源信息中英文版的快捷链接;其他地区的国际活动信息。
ASTM国际标准组织在中国开展标准化活动已有数十年了(如图1所示)。“标准信息平台”作为另外一种资源服务形式,有助于ASTM提升其为全球市场开展标准制定活动并作出贡献的能力,同时也为鼓励中国专家参与标准制定活动提供了一种有效路径。
2003年,ASTM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于签订了合作协议;2004年ASTM与上海标准化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2004年,ASTM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签订了谅解备忘录(MoU)。这些合作协议架起了世界企业同中国企业合作的桥梁并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
ASTM标准在中国国家标准制定及众多私营企业中广泛地应用,并且500多项ASTM标准作为中国国标的基础被采用,涵盖了从钢铁、金属到石油、润滑油,从建筑到纺织品,从塑料到橡胶产品等众多领域。
ASTM于2006年聘请了刘斐先生作为驻中国的首席代表。加入ASTM之前,刘先生是标准合格评定联盟的运营总监,那时ASTM也是联盟中的一员。他的职责就是协同ASTM的员工及其各委员会以及中国政府部门和企业,一起为ASTM标准在世界范围内的使用提供便利,为中国技术专家积极参与ASTM各技术委员会的活动提供支持和协助。
“标准信息平台”最近增加的内容包括:2009年2月扩充的美国合格评定机构;2009年7月增加的印度的相关内容;2009年8月增加的韩国的相关资源。
欲了解更多在标准信息平台中有关ASTM国际标准组织的信息,请登录网站:http://www.standrdsportal.org/usa_en/sdo/astm.aspx
【标准研究组织】推荐阅读:
第五届研究生英语演讲大赛优秀组织奖评定标准 - 广东工业大学研究生院09-14
标准技术研究10-17
标准成本模型研究10-01
语文课程标准研究10-10
OPC标准应用研究05-09
建筑电气节能标准研究06-28
电力通信标准体系研究07-29
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研究08-23
信息安全评估标准研究09-01
乙肝丸质量标准研究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