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

2024-05-09

金融业(精选12篇)

金融业 篇1

一、金融业开放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

根据WTO有关协议, 证券业和保险业也将逐步对外资开放, 加入WTO我国金融市场也将趋向国际化, 金融市场的开放必然打破国内银行业务在地域及产业上的界限, 所有商业银行确定的共同经营目标是效益最大化, 有利可图的领域和优质的客户永远是商业银行竞争的对象。农村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不仅包括既存的农村正规与民间金融机构, 它打破了服务地域和业务的限制, 有利于农村金融市场主体多元化。

我国农村金融目前支持农村经济增长中的突出矛盾是农村经济增长对资金的需求量相当大, 国内社会资金的大部分流向了比较效益高的非农产业和部门。农村资金供求缺口大, 使中外金融机构介入了农村金融市场。从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看, 农村基本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农村商品流通和市场体系建设是农村金融服务的重点之一;中小城市及农村小城镇建设需要充分的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作为实施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 以资源开发为基础,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 按照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农科教一体化经营的原则, 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各个环节结成统一的效益共同体。在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时, 各种环节, 都需要提供资金融通服务。因此, 日渐活跃的农村市场经济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效益增长点。中外金融机构应该认真分析农村金融巨大增长潜力的市场, 针对现实的和潜在的金融需求, 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特点, 可以提供适合双方特点的金融服务, 同时自己也会从中受益。

随着金融业开放, 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更使农村金融具有良好的成长潜力。因此, 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 在近期内会对既存的中资金融机构的基本业务产生明显冲击, 外资银行以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完善的服务手段吸收农村地区存款会增加农业银行和信用社的筹资难度。从长远看, 外资银行先进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手段, 会对农业银行和信用社产生示范效应和激励效应, 并通过相互竞争提高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服务水平。我国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 必须在农村金融机构采纳混业经营。在这种态势下, 农村金融业务将进行重整, 达到业务品种和服务领域多元化的目的。

因此, 金融业开放会促进我国农村金融主体多元化, 有利于组织结构优化;增加农村金融市场服务的供给, 满足农村经济增长的需要, 有利于农村金融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金融服务水平。但从现实来看, 农村金融机构各个方面都无法同外资银行相比, 体制约束明显。所以要解除农村金融抑制状态, 实现有约束条件的农村金融深化, 这是发展农村金融和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

二、有约束条件的农村金融深化

1996~1999年, 赫尔曼、穆尔多克和斯蒂格里茨等人提出并发展了金融约束理论。金融约束的本质是政府通过一系列的金融政策在民间部门创造租金机会。其主要观点表明了, 金融深化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具有极大的社会福利效应。因此, 应鼓励金融中介积极开拓广大农村地区;但由于竞争性银行体系会使其自身产生内在的不稳定等原因, 政府此时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采取一定的政策为银行体系创造条件, 鼓励其积极开拓新的市场, 促进金融深化。通过向金融部门和生产部门提供获得租金的可能性, 使那些有碍于完全竞争市场的、与信息有关的问题得到缓解, 特别是这些租金将使私人当事人增加那些在完全部分市场上可能提供不足的商品和服务。

金融约束的主要政策手段有:1.存款利率控制。目的是给予银行动员储蓄的激励。2.对市场准入进行严格限制。通过限制银行业的竞争来鼓励银行发现新的盈利机会, 以保证市场创造者的利益。3.偿还贷款期限转换政策。目的是鼓励民间部门从事长期信贷业务。4.限制资产替代政策。限制居民将正式金融部门中的存款转为证券、国外存款、非正式金融部门的存款和实物资产。

金融约束的前提条件:首先要有一个稳定的宏观金融环境, 当通货膨胀率很高或不稳定时, 政府存在从私人部门征收通货膨胀税的诱惑, 一旦政府使通货膨胀的政策对金融及生产部门产生激励的租金被剥夺, 将重新出现金融抑制现象。其次, 实际利率低于市场利率但必须为正。

金融深化理论是麦金农解除发展中国家金融抑制时提出的政策主张, 其要点是减少政府对金融业的过度干预, 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 实现金融运行机制的深化、金融结构的优化、进而提高金融业的效率, 其基本特征是金融自由化, 金融约束是实现金融深化的一种新思路。

解除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的改革取向和政策主张是实行有约束条件下的农村金融深化。因为尽管我国当前已经基本具备实行金融约束的前提条件, 但由于金融约束的相关政策, 如限制银行业竞争、定向信贷政策等不宜实行农村金融约束政策。此外, 我国的经济金融发展趋势向于“外源开放式”的发展模式, 这也削弱了金融约束政策的可行性;农村金融深化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改革的需要, 又是农村金融发展与成长所必需的, 应该逐步推进农村金融市场的深化, 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

有约束条件下的农村金融深化, 既吸收金融约束论的某些思想和主张, 又采取金融深化的改革取向, 采取渐进的利率市场化政策、拓展农村金融市场业务, 建立农村金融监管体系, 防范和化解农村金融风险, 使农村金融市场效率获得更大提高。

三、有约束条件下农村金融深化的前提条件

保持稳定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稳定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主要是指经济稳定增长和低的通货膨胀率, 它是实施有约束条件下的农村金融深化的必要条件, 所以必须加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投资政策的协调配合, 在警惕通货膨胀的同时又要防止通货紧缩, 以确保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

渐进的利率体制市场化改革。必须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宽松的金融环境。随着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 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 只有渐进推进金融市场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才能为推进农村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实现有约束条件下的农村金融深化创造条件。

继续保持间接融资的主导地位。实行有约束条件下的农村金融深化, 要求在重点发展农村间接融资的同时, 逐步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应当继续保持间接融资的主导地位, 稳定发展直接融资形式, 这是提高融资效率、保持宏观经济环境稳定的需要。

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要发展农村经济, 必要有足够的农村金融支持;要解除农村金融抑制, 实行农村金融深化, 也需要农村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增长作为坚实的基础。只有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才能提高农村经济的货币化和金融化程度, 进一步推动农村金融改革。

四、有约束条件下农村金融深化的基本思路

农村经济主体对相关金融服务的需求, 将通过有约束条件下的农村金融深化获得满足。因此, 有约束条件下的农村金融深化的基本思路是:

实现利率在宏观调控下的市场化。只有利率由农村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决定, 才能为金融机构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并通过经营活动调整使资金的供给与需求趋于平衡。然后, 通过设置科学的信贷机制, 将资金投放到最有效率的生产经营项目上。

放松民间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限制。适当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限制, 给予民间金融机构适度的生存空间, 是有约束条件下农村金融深化的又一基本思路。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 有助于弥补、农村金融机构, 有助于增强体制内金融组织与体制外金融组织的互补性和竞争性, 从而大幅度提高农村资金的配置效率。

农村金融创新和农村金融监管的强化。金融监管是为保证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健运行、维护平等有序竞争、确保货币政策和金融宏观调控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顾晓云, 金融约束:实现金融深化的一种替代性政策框架, 《经济学动态》, 1999, 1

[2]爱德华·S·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年。

[3]董杰, 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 2004, 5

金融业 篇2

中国工商银行:笔试就考一些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的东西,会有一篇英译中和一篇中译英,速度一定要快,时间很紧张,面试分两轮,第一论是专业知识和英语口试,专业知识根据你所学专业和所报部门来问,七八个考官轮番发问,很tough,但不要紧张,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压力面试,不仅看你的专业知识,更看你面对压力和困境时应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把你知道的说出来就好了,不知道的千万不要乱说,因为你的面试官都是相关领域的专家,说错了就真的是贻笑大方了。英语会问一两个问题,一般不会是专业问题,如果你碰到问你专业问题,你就认倒霉吧。第二轮是你所申请的部门领导们面你,面试形式不定,有的`部门喜欢小组讨论,有的部门喜欢一个一个来。最终录取时也会一批一批的发offer,录取比例大约二面会淘汰一半,很残酷。工行的整个招聘很规范,也很公平。

中国农业银行:农行一直效率特别高,但今年有点例外,怎样例外大家可以版上看,我就不赘述了。农行笔试三张卷子,英语题量特别大,有人说考GRE题目,我没考过GRE,不知道GRE是什么题,但感觉题目不难,就是题量大,会考一些金融银行专业的知识,还有10篇难度相当于6级的阅读,绝大多数人做不完,做完的也是阅读匆匆看了几眼就选了,我们参加考试的英语平均分为40左右,所以考完了大家不要觉得没希望了,其实大家都一样,除非你英语特别特别牛;然后是专业课,专业课中还会不时出现英语的题目,但我感觉都很简单,专业课主要是西方经济学的知识,银行的东西多用英语来考,有单选和多选两种题型,很多人说比较难,但本人运气比较好,考的不错,呵呵,

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警示 篇3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无疑给我国的金融业带来了很多启示。在金融创新、房贷市场发展、金融监管等各个方面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一、强化金融风险的意识

我国在扩大开放的条件下,只有确保金融安全才能确保国家的安全,必须认真考虑如何更好地防范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风险。这次美国的次级债危机警示我们,在我国金融业积极稳妥地推进对外开放的同时,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风险不容忽视。这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深化改革,改进风险管理能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同时,我国金融企业“走出去”是大势所趋,但是“走出去”一定要注意审慎经营,不能盲目地搞粗放型扩张。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中,贷款机构明明知道存在大量的潜在风险却大量发放贷款,还推出了大量的前期还款压力小、利率固定而后期按揭成本上涨、利率浮动的贷款产品,为一些贷款者在未来可能无力还款埋下了隐患,投资银行在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过程中也降低了承销或担保门槛,并积极在二级市场推销中把风险扩大到更广的范围。因此,我国金融业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对外开放的同时,对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风险也不能视而不见。这就说明,我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进行改革,改进风险管理能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同时,我国金融企业在进行外部扩张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能盲目地实行粗放式扩张。在思想认识上,要实现三个充分认识,即要充分认识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意义、我国市场“新兴+转轨”阶段规律、加强市场基础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增强发展资本市场的自觉性。

二、发展混业经营和金融开放要慎重

拆除了金融机构之间的“防火墙”,金融风险交叉传递。对金融混业经营模式必须进行深刻反思。从现阶段看,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符合国情,必须坚持。提高风险评估水平,准确把握金融风险,提高监管能力是发展混业的基础。推进金融市场开放要更加谨慎,防止“全球化陷阱”,必须保证市场的开放速度、开放程度与我们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相匹配。对外金融投资要慎之又慎,管理好国民财富。要把有限的国民财富更多用于战略性资源,对金融投资要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和问责制度。

三、金融创新应国际国内并重,加强金融鉴定的力度,市场创新与金融监管同步

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研究。金融衍生品的设计应以满足客户金融需求、分散其对冲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而不能创造和积聚更多的风险。应加快金融风险完善的机制,构建金融衍生的防火墙。从这次美国次贷危机我们可以看到,金融创新工具能把本国的投资风险转嫁到国际资本市场。因此,我们也要把金融创新投向国际资本市场,设计一套体系完整的创新工具。要把金融创新指向混业经营。从国际经验和长远来看,混业经营是金融业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同时也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学习外国经验要立足本国国情。总结我国两次幸免金融危机的宝贵经验,其重要的内容在于我们没有盲目效仿西方成熟的国际做法,对此,必须要继续坚持。面对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形势,要充分认识把握新兴加转轨的市场规律,坚定信心,增强自信,建设强大的资本市场,为建设强大现代化国家服务,实现我国金融产品的定价权和话语权。

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国际、国内合作,加强市场信息披露,不断地提高监管有效性。市场不是万能的,监管起着重要作用。在这次美国次级债危机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金融体系中的多个环节都存在着监管缺失。这对我们来说,是个重要警示。我国在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过程中,应对各种金融创新手段和由此衍生出来的投资产品加强监管,并重视各种金融机构可能会对市场造成的潜在风险,进而避免风险失控导致金融市场出现动荡,影响到我国整个经济的发展步伐。同时,中央银行应该继续实行稳健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加强利率、汇率等本外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和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管理,完善和创新政策工具,适当加大政策调控力度,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要加强国际间监管标;佳的统一,在监管工作中,要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体现稳定发展要求,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体现促进形成新体制机制要求;完善市场结构、体现协调发展,加强市场改革力度、体现改革创新要求,维护市场“三公原则”、体现依法治理的要求。

市场创新要与金融监管同步。坚持多层次市场建设既要坚定不移,又必须慎之又慎,必须坚持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市场可承受程度的统一,打造符合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市场创新要考虑风险控制能力和监管能力,不能盲目照抄照搬西方的创新金融产品。资本市场要为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服务,防止过度泡沫。

四、金融机构要审慎经营,创新要适合国情

美国次级债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金融机构为了逐利而不惜降低借贷标准,由于房价的不断上涨而忽视了住房贷款人自身的偿付能力。贷款公司和银行为了营销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包括所谓的“零首付”“零文件”贷款等,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些行为都是不审慎的。银行将这些贷款证券化,把风险从银行账本上转移到资本市场,风险本身并没有消失,而是为后来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祸根。房屋抵押贷款被证券化以后带来的最直接后果是,会调动银行或次贷公司在重新获得现金流后扩大信贷规模的积极性,次贷不仅很快被衍生出各种金融产品,并被分配到各种金融机构的投资产品组合中,而且对冲基金及其他高杠杆机构以其财务杠杆工具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地放大与次级抵押贷款有关的各种交易,最终会放大相关的投资和交易风险。此时,相当多的衍生产品价值与其真实价值之间的联系被完全切断了,金融创新的杠杆效应就远离了金融机构的审慎经营原则,也把市场参与者完全隔离在了审慎经营原则的门外了。因此,美国次贷危机告诉我们,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必须很好地坚持经营的基本原则,不能盲目地借鉴或引进国外的创新金融工具。通过房屋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方式,的确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银行的信贷违约以及房贷的非流动性风险问题。但证券化存在着风险,将风险从银行内部转嫁到社会并不等于风险就消失了。

五、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有借鉴意义

金融危机对金融业的影响和对策 篇4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我国为减少对进口的依赖, 极力提倡通过自主创新、研发等方法。但是由于中国长期以来没有主动地根据世界形势的发展来调整对自己国家的经济结构, 导致目前这种被迫地调整要比主动地调整经济结构出现了更多的困难。同时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压力也会出现难以融合的情况。

商品房的供给数量和闲置数量在未来两年都会有较大的提高。从购房者的心理来看, 国家为了控制刚性需求的减弱, 而大力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一步步的信贷紧缩和宏观调控。信贷的步步紧缩增加了购买者的压力, 导致购房者的购买能力也下降。特别是个人申请住房按揭贷款时, 大多数都能从银行获得贷款, 不少人为了从银行骗取大量的贷款用于炒房, 而不惜制造假信用。这些不好的贷款风险基本集中在银行体系内, 一旦风险爆发, 则会沉重地冲击银行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

目前较大的投机狂潮已经来临, 连续多年大幅度上涨的局面也在一些城市的房地产出现了, 大量投资者为了推高住房价格往往通过按揭等手段套利。房地产上市公司市值的股价波动对整个证券市场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其占有我国证券市场绝大部分的比重。房价的快速增长, 大大增加了二级市场投资者的风险, 因为其将间接进一步扩大二级市场与一级市场中获得房地产公司股票价格之间的差距。

金融创新既有利也有弊, 在带来不小收益的背后却酝酿着巨大的风险, 同时, 为避免产生新的风险隐患, 政府也有必要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一旦国内经济出现滑坡和通货紧缩的现象, 就要通过适当调整货币政策, 增加信用支持来及时防止市场信心的下滑。

当前, 国际金融危机远未结束, 全球经济复苏步履维艰, 国际金融跌宕起伏,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外需疲软。因此, 国内外严峻形势和宏观市场环境导致金融机构业务经营难度和风险管控的难度不断的增大, 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无疑将面临非常巨大的挑战, 许多中国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管理水平不高, 创新能力不足等仍然是普遍的问题。转型已经成为各大金融机构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新的市场格局下调整后新发展机会的必然选择。

二、金融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一) 健全的风险管理系统

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系统主要承担市场风险管理和流动性风险管理职责, 对于市场风险而言, 其主要是指因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对于流动性风险而言, 其主要是指无法在不增加成本或资产价值不发生损失的条件下及时满足客户流动性需求的可能性。另外, 风险管理系统具有三大功能:一是定制个性化风险指标。即风险管理系统预置了理论与实务界认可的各种风险指标, 如资本充足率、存贷比等指标, 并支持银行灵活的定制个性化风险指标;二是自动计算风险指标值。风险管理系统立足于数据平台基础之上提取各种业务数据, 之后, 采用风险指标公式自动计算风险指标值;三是及时预警风险。风险管理系统设置风险指标临界值, 并依据临界值实现当期风险指标的控制, 然后对接近或超过临界值的风险指标提出预警。同时, 风险管理系统可以历年数据为依据, 辅助银行确定临界值。

(二) 贷后的个人信用风险处置系统

分析贷后的个人信用风险处置系统同样致力于两个特征上, 一方面, 机构金融业务依据其客户资源优势。现阶段,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个人征信系统还有待进一步成熟与完善, 因此, 金融机构在处置个人信用金融风险时, 一旦处置不当极易使潜在风险转化为现实风险, 并且, 金融机构在“催款”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资源, 从而,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金融机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 具备机构金融服务的专业化优势。金融机构作为专业化机构金融服务机构, 其在处置个人信用风险过程中将呈现出灵活性等特征, 有助于规避或解决个人信用风险, 降低风险给予金融机构带来的经济损失。

(三) 贷中的个人信用状况监控系统

分析贷中的个人信用状况监控系统应致力于两个特征上, 一方面, 与专业服务相结合。车辆作为耐用消费品, 其购买后需要持续的、专业化的售后服务, 此时, 个人信用状况监控系统将发挥出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 车辆销售厂家对客户进行车辆保养服务、事故维修服务、售后回访、保险理赔服务以及车辆年检服务等多项服务, 为个人信息状况监控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 及时对个人信用记录更新。个人信用监控系统具有对借款人每一次借贷行为的记录功能, 当借贷人的居住、收入、职业等方面发生变化时, 个人信用状况监控的系统能够实现及时的更新个人信用记录, 以便准确的评价客户的信用状况。

(四) 完善的个人资信档案登记制度和个人资信调查制度

1.个人资信档案登记制度。个人资信档案登记制度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个人收入信息以及个人信用记录。

2.个人资信调查制度。个人资信调查制度的建立应立足于“量化分析、经验与实地调查”的基础之上, 以个人资信条件和担保条件相结合原则为政策导向。

(五) 完善的信用管理系统

完善的信用管理系统包括多个方面, 具体表现在:一是个人信用资质与担保条件综合评价制度。依据该制度对客户进行信用等级评价, 并严格按照客户信用等级对客户提出不同程度上的担保条件;二是流水线管理制度。依据该制度对机构消费信贷流程分解为多个环节, 并严格按照顺序流水作业, 推进各环节之间的相互独立与制约;三是上门审查制定与材料审查制度相结合。必须保证每一笔业务均实行上门审核;四是售后回访调查制度。依据该制度全面挖掘信用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五是售后服务保障制度。依据该制度对车辆售后服务、保险售后服务进行考核, 及时发现售后服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予以纠正和完善;六是黑名单制度。依据该制度对严重违约客户的职业变化、住址变化、收入变化、个人健康变化、家庭成员变化以及车辆状态变化进行重点监控, 确保及时把握借贷人的各种情况并及时制定应对措施;七是五级催款制度。五级催款是指电话通知、法律事务函通知、上门催讨、收回抵押车辆以及司法途径。该制度主要针对于逾期客户, 以此降低机构销售公司坏账、呆账风险。

参考文献

[1]施巧敏.浅谈我国的金融风险及防范[J].科技资讯, 2010 (32)

[2]杨帆, 孙慧明.经济危机的全球化视角[J].科技风, 2009 (12)

[3]兰敏.试论我国金融风险现状与防范措施[J].科技广场, 2009 (12)

[4]万存知.国际金融危机本质的制度分析[J].金融博览, 2013 (1)

[5]李超然.浅析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探讨[J].商业经济, 2012 (13)

[6]王元, 曾铮.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宏观调控的特点及经验总结[J].中国物价, 2012 (12)

[7]蒯正明.金融危机:新自由主义时代的终结与反思[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6)

金融业 篇5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核心理念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是营销传播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目前还没有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义,比较权威的是美国广告公司协会的定义:“这是一个营销传播计划概念,要求充分认识用来制定综合计划时所使用的各种带来附加价值的传播手段,如普通广告、直接反应广告、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并将之结合,提供具有良好清晰度、连贯性的信息,使传播影响力最大化。”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目的是去影响特定视听众的行为,它认为现有或潜在的消费者与产品或服务之间发生的一切有关品牌或公司的接触,都可能是将来讯息传递的渠道。进一步来说,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运用与现有的和潜在的消费者相关,并能为其提供可接受的一切传播形式。总之,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过程是从现有的或潜在的消费者出发,反过来选择和界定劝说性传播计划所应采取的形式和方法。

阿里搅局金融业 篇6

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亦有类似的担忧。2013年3月15日,在中国平安2012年年报发布会上,马明哲忧心忡忡地说:“尽管中国平安今年成绩不俗,但是两个和我同姓的年轻朋友(指马云和马化腾)的成绩让我丝毫不敢有一点沾沾自喜。”

对数据相当敏感的银行行长们逐渐发现,在与国内外的同行们竞争几十年后,从事“互联网金融”的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才是最凶猛的对手。

和金融全覆盖的香港、和金融广泛覆盖的美国不同,长期处在金融抑制下的中国大陆,小微和农村金融短板一直难以补强之际,“二马当先”的崛起,正在迅猛改变现有的金融格局,更多财富传奇也才刚刚开始。

尽管从今年3月开始筹建的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以下简称阿里金融集团),截至今日,仍未正式成立。但是,这家公司显然已经成为今年风头正劲的互联网企业(当然,你也可以把它称作金融公司)。这家公司推出的余额宝、小额贷款,以及即将推出的阿里信用支付,让互联网金融热潮在2013年的夏天骤然升温。

由阿里方面提供给《中国新闻周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 年6 月末,阿里小贷投入贷款总额已超过1000 亿元,客户超过32 万户,户均贷款额度4 万元,而且其不良率也只有0.84%,几乎与传统银行针对大中型企业的贷款不良率相当。根据普华永道发布的 《2012年度中国十大上市银行业绩分析》,前十大银行2012年的不良率为0.82%。

也许马蔚华足够幸运。尽管阿里金融来势汹汹,但是直到他卸任招行行长三个多月之后的今天,前者对于传统银行尚未构成致命威胁。

但是,在阿里之后,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开始越过边界,侵入了金融业的领地。目前。苏宁金融事业部已专门成立基金产品专项小组,准备学习合作推出易付宝余额理财的增值服务。8月13日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互联网金融分会上,京东集团副总裁赵国庆透露,京东未来将提供小额信用贷款、流水贷款、境内外保理业务等金融服务。此外的参与者还包括马化腾领导的腾讯公司。

余额宝旋风

2013年的互联网金融热潮,从专业人士走向普罗大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余额宝(目前,余额宝对接的天弘增利宝已是全国第五大货币基金)。据增利宝开发者天弘基金的官方数据,这款6月中旬正式对外发布的产品,截至6月30日24点,客户数达251.56万户,累计申购金额达66.01 亿元,成为了中国客户数量最多的基金产品。

所谓的余额宝,是阿里金融集团在支付平台上打造一项全新的余额增值服务。通过余额宝,用户在支付宝网站内就可以直接购买货币基金等理财产品,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同时余额宝内的资金还能随时用于网上购物、支付宝转账等支付。

互联网基金产品的开发者是阿里和天弘基金。阿里方面对接的是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国内事业群金融事业部总监祖国明,而天弘基金方面的负责人则是天弘基金副总经理周晓明。

2011年,祖国明来到阿里巴巴集团任职。当时,他的老朋友周晓明正准备去天弘基金,双方就“勾兑上了”。2012年10月份,周晓明等有了关于“余额宝”的初步设想。8个月后,这个产品最终落地了。

自从2011年第一次去参观了阿里巴巴集团之后,周晓明就很少穿西装了:“如果你穿西装,他们一眼就看出你不是阿里的人。阿里员工着装非常随意,也非常自由”。潜移默化改变的不仅仅是着装的变化,还有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理念。

其实,支付宝推出余额宝,短期内可能会损害自己的利益。根据央行规定,第三方支付平台上的备付金可以进行协议存款,存款利益归属第三方支付公司所有。以前,支付宝用户的钱把余额留到支付宝上,现在余额宝推出之后,更多的用户可能会把支付宝账户上的余额购买基金产品,这意味着,支付宝所能获得的备付金利息将会减少。

事实上,在设计这个产品之前,周晓明曾把这个问题抛给过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CEO彭蕾。彭蕾说:“我们会优先尊重用户的利益”。周晓明这才放心了。

而祖国明则进一步解释说:“支付宝认为用户的利益高于公司利益。我们的战略目标就是要提高支付宝用户的账户价值,进而提高用户对支付宝的黏性,所以我们愿意牺牲短期利益。”

而从目前余额宝的种种特性,也很好地体现了其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事实上,用户在选择理财产品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有流动性、安全性、收益率,而余额宝力图在上述三个维度上尽量满足用户需求。

从流动性上来说,用户能够实时赎回套现,也可以用余额宝上的钱直接支付。在保证了流动性的基础上,余额宝的年化收益在3%~4%左右,是活期存款利率的10倍左右。此外,尽管相比于银行存款,基金产品风险要高一些,但是增利宝是货币型基金,而从历史上来看,中国的货币型基金尚无亏损的先例。

此外,考虑到支付宝用户的账户余额有限,余额宝不设最低门槛。普通基金产品最低门槛在3万左右,而增利宝针对的是碎片化理财,一元钱就能购买。根据天弘基金提供给《中国新闻周刊》的数据,购买天弘增利宝的用户,其户平均持有金额仅为1912.67元。

但是,用户购买增利宝之后,大部分并没有实时赎回,而且金额也呈现增长趋势。根据天弘基金提供的数据,增利宝上线第一周户均申购金额为几百元,大多是尝试性购买,到6月底时已提升至两千元。

“有些用户说因为余额宝有收益,用余额宝消费后就尽快再转入一些。”天弘基金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而6月份又恰逢“钱荒”, 是近几年货币市场利率最高的时候,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一度超过了6%,远高于银行3%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祖国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增利宝火起来之后,有几十家基金公司的负责人都曾打电话给他,希望也能合作推出类似产品。“我们也是开放的,天弘基金是第一家,但不是最后一家”。

在贷款前,阿里小贷已经在通过多种信息,判断企业经营状况、信用情况和偿债能力,最终确定是否给该卖家贷款,贷款的最高限额为多少。在贷中,通过多种手段实时监测企业的资金流、经营状况等,为可能的风险作出预警;在贷款后,可以借助此次贷款情况深化对该贷款人的了解。对于违约贷款人可以进行店铺的关停等,提高其违约成本,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大部分贷款人,虽然我们从未见过面,但是我们之间通过大数据,打造了一个纯互联网的小额信贷。”年劲飞说。

来看看阿里金融事业群的人员构成,就知道数据的重要性了。阿里金融内部人士开玩笑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来到阿里金融之前,我都不知道自己是个穷矬矮,我们这边的员工都是有技术有水平的高富帅。”目前,阿里金融事业群有300多人,其中100多人是IT技术人才,还有100多名数据分析专家,剩下的人才是客户经理和财务等人员。

不过,借助大数据的支撑,阿里小贷每个客户经理每年服务的客户数为300家,是银行的15倍左右,而由于互联网的边际成本很低,胡晓明估计,未来,这一数字有望提高到3000家左右———与传统银行相比,阿里小贷的户均贷款规模小得多,因此提高客户经理的工作效率是必需之举。

不仅仅是阿里小贷,其实风头正劲的余额宝,一定意义上也是大数据的产物。传统的货币基金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基金的流动性,如果碰到基金购买者大批量赎回,意味着基金公司必须迅速筹措大量的资金。

天弘基金总经理郭树强显然并不太担心增利宝。他解释,增利宝是互联网基金,所以天弘基金能对它的流动性有更好的预见性。“传统基金对客户的投资行为判断可能80%靠想象,我想增利宝的需求可能80%靠科学运算,根据科学运算来调整自己的投资,选择更加适宜的投资品种。”比如,在双十一等阿里电商平台大促之前,肯定有很多支付宝用户赎回增利宝基金,这就要求天弘基金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事实上,反过来,阿里金融也在促进着阿里平台业务的繁荣,去年的网商大会上,马云曾经推出了“小而美”的双百万战略:阿里集团将会全力培养100万家年营业额过100万的网店。而阿里金融的小贷服务,恰好能有助于这些小卖家们解决悬在头顶的资金难题。

不过,正是与数据业务、平台业务的紧密联系,也意味着阿里金融的模式在阿里平台之外很难复制。

“现在我们的业务还是集中在阿里平台上,在平台外,我们无法获取完整的数据链,所以我们不会贸然贷款给平台外的用户。”阿里金融内部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也意味着,短期之内,无论是余额宝还是阿里小贷,其对银行尚未形成致命威胁。

风险的边界

但是,即便是考虑到未来的潜在风险,银行的行长们依然坐不住了,听听马蔚华和马明哲的言论就知道了。

在余额宝一炮而红之后,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在7月初公开发布了一篇报告,报告名为《余额宝又一次改变了银行》。这份报告的执笔人蒋清海和李庆治认为,尽管短期内,余额宝对商业银行很难产生较大冲击。但长期来看,如果国内监管环境进一步放松,余额宝限制因素减少,产品线相应丰富起来,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可能会加大。两人建议银行尽快推出类似产品。同时,他们还建议本位主义的传统银行,要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意识。加大信息技术与银行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

颇为有趣的是,阿里和建设银行曾经是不折不扣的合作者。胡晓明回忆说,双方最初合作时,他的梦想是通过银行的资源,为银行和阿里巴巴平台上的小企业牵线搭桥,但由于和银行信贷理念上存在根本不同,这个想法并未实现。

2011年4月,双方的合作正式停止。在4年的合作期间,建行和阿里巴巴合作部分的企业贷款规模仅为100亿元左右,要知道建行的总资产达到了 13万亿元,这意味着双方的合作显然并不那么贴心贴肺、尽心尽力。

有趣的是,尽管那场持续了三四年的合作似乎并不尽如人意,但是他们至少都从对方取经学艺了。

现在,阿里和建行似乎都往对方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阿里金融推出了小微贷款服务。而在2012年8月,建设银行则推出了自己的电商平台——善融商务。这项业务覆盖了B2B和B2C两种电商模式,紧随其后,交通银行也推出了电子商务平台“交博会”。

不过,到今年1月底,历时半年,善融商务的交易额仅为35亿元,这意味着其电商平台的发展难以达到当初的预期。而截止到2012年11月30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和天猫年度交易额已经过万亿。

传统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双方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显然,复杂的竞合关系才是恰当的描述。

今年3月,胡晓明曾对外表示,阿里金融会向银行开放。阿里金融内部人士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现在阿里金融正在和一些银行谈判:“但是具体合作模式还没有谈定,但是我们是全开放的,不论是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我们都欢迎。”

但是,从2007年和建行合作至今,6年已过,阿里金融已经今非昔比,在和银行的合作中,凭借其平台和大数据的优势,阿里金融能获得的话语权将远超当初。

“合作可以,但是首先有一条,银行要认可我们的风险管理能力,”上述阿里金融内部人士说,“过去那种合作模式不可能再现了,他们必须认可我们的游戏规则。”

早在几年前,阿里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马云曾在一次演讲中说过:“给中小型企业贷款,有多少银行真正脚踏实地地在做?很少。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改变银行。”

现在,传统银行终于理解马云的意思了。不过,阿里金融并不是真的打算做一个银行,支付宝公司在一次次地澄清,我们不会做信用卡,我们不做银行。

金融业风险监管 篇7

一、金融业风险与监管综述

所谓金融风险, 一般是指金融资产预期价值或收益发生损失的可能性。金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并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微观经济主体的经营风险和宏观经济的运行风险。金融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 会使金融体系遭受破坏, 金融危机是金融风险放大后的一种极端情况。

要保证市场经济的有效发展对市场实行宏观调控和监督是必要的。金融监管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 对整个金融业实施的监督管理。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市场有其不完整性, 这就需要政府或其他部门对市场参与者进行管理。换言之, 所有的监管本质上都是对市场不完整性的一种补充、修正和完善;二是从金融的发展来看, 金融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显著增强。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 金融业务之间的界限被不断打破, 金融的发展日趋国际化, 金融资本不断扩张, 与此同时, 金融领域的风险也在急剧加大, 因此通过监管来保证金融业的稳健运行是十分有必要的。各国无论采用哪一种监管组织体制, 监管的具体目标基本是一致的:1、确保金融稳定安全防范金融风险;2、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3、增进金融体系的效率;4、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 促进公平竞争。

二、金融风险环境因素分析

(一) 宏观经济动态运行带来的金融风险

1、经济实体波动与经济周期带来的金融风险。在宏观层面上引起金融风险的原因很多, 但实体经济以及实体投资仍是主要因素之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 系统地揭示了生产过程的经济危机成因, 阐明了宏观层面的金融风险以及危机产生根源。马克思将货币危机分为两种形态:一是作为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尖锐化这个特殊时期的货币危机;二是独立的货币危机。后者的运动中心是货币资本, 因此它的直接范围是银行、交易所和财政。我们主要讨论第一种形态的货币危机, 马克思曾经做过这样的分析:“咋看起来, 好像整个危机 (包括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和货币危机等) 只表现为信用危机和货币危机, 而且事实上问题只是在于汇票能否兑换成货币。但这种汇票多数是代表现实买卖的, 而这种现实买卖的扩大远远超过社会需要的限度这一事实归根到底是整个危机的基础。”马克思的这番论述实际上已经给我们一个结论性的观念, 即宏观层面的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仍然是受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发展决定的。

2、虚拟资本运行与泡沫经济带来的金融风险。虚拟资本数量的急剧增长和经济虚拟化的发展, 是经济高度发达、高度成熟的必然结果。其发展和繁荣是21世纪全球经济活动中最令人瞩目的现象, 而金融虚拟化同时也带来了世界金融系统金融风险的增大。很多金融工具最初的时候是规避和转移风险而产生的, 然而一推向市场后, 由于其特定的交易规则和市场制度, 却极大地增加了整个金融业的系统风险。虚拟资本的运动不能如实、正确反映现实资本的运动变化, 其变动幅度频率要远远大于现实资本, 尤其是货币贬值泛化以来, 经济虚拟化现象日益膨胀。虚拟资本的内在特征与运动规律决定了经济生活中泡沫化的形成与不断深化, 在促进金融与经济活跃的同时, 也大大提高了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

(二) 主体非理性因素引发的金融危机———微观经济主体对金融风险的主观认识。

任何经济活动都是有人参与的, 而任何风险也都首先表现为人的风险, 对主观的金融风险来说人更是风险主体的操纵者。现代金融活动错综复杂, 每个金融从业人员所面临的问题都各具独特性, 任何法律条文与规章制度都不可能详细到对每一个个体的行为做出明确规定, 并且不可能时时事事都有人监督管理, 所以主观金融风险在金融系统中是普遍存在的。表现为:1、信贷企业负责人的社会责任与道德沦丧;2、急需提高的金融业管理者的整体素质;3、缺乏监管的金融业管理者;4、整个社会的监管缺失。

三、控制金融业风险与监管的国际准则———巴塞尔协议

巴塞尔委员会是1974年由十国集团中央银行行长倡议建立的, 其成员包括十国集团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部门的代表。自成立以来, 巴塞尔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银行监管规定, 如1983年的银行国外机构的监管原则 (又称巴塞尔协定) 和1988年的巴塞尔资本协议。这些规定不具法律约束力, 但十国集团监管部门一致同意在规定时间内在十国集团实施。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 鉴于其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许多非十国集团监管部门也自愿地遵守了巴塞尔协定和资本协议, 特别是那些国际金融参与度高的国家。1997年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的问世是巴塞尔委员会历史上又一项重大事件。核心原则是由巴塞尔委员会与一些非十国集团国家联合起草, 得到世界各国监管机构的普遍赞同, 并已构成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银行监管国际标准。至此, 虽然巴塞尔委员会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银行监管国际组织, 但事实上已成为银行监管国际标准的制定者。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自从1988年实施巴塞尔资本协议以来, 一方面巴塞尔协议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银行业竞争规则和国际惯例, 在加强银行业监管、防范国际金融风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近年来, 金融创新 (经常采取规避资本充足规则方法) 层出不穷, 新的风险管理技术迅速发展, 使巴塞尔协议日益显得乏力和过时。尤其是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波及全世界, 而巴塞尔协议机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受到人们的责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 1999年6月, 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第一次建议, 决定修订1988年协议, 以增强协议规则的风险敏感性。在考虑这些评论意见和征求国际银行界及其监管者建议的基础上, 委员会于2001年1月16日提出了一个更加全面、具体的新建议, 再经过金融界激烈的讨论后巴塞尔委员会先后3次出台巴塞尔协议征求意见稿, 并与2006年6月26日在国际清算银行的官方网站公布了新资本协议的底稿———《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 “新协议”将于2006年底在十国集团开始实施。自1993年巴塞尔委员会针对国际金融市场中越来越活跃的金融创新工具所带来的市场风险做出修正案以来, 市场交易风险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巴塞尔委员会2001年9月的最新决定, 对运作风险要求全部资本由20%改为12%, 而且还有一些技术上的调整, 因此新巴塞尔协议实际上具有很严格的计算方法。

四、对我国金融业监管的启示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随着中国参与国际金融业务的扩大与加深, 加入WTO五年过渡期结束后, 中国金融安全所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一方面金融业开放步伐加快, 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程度会进一步加强, 新的金融会得到快速催生, 衍生金融业务会得到迅猛拓展;另一方面国内金融基础仍很脆弱, 金融监管体系不够健全, 金融高级人才十分短缺, 金融风险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有效化解, 为了保证中国金融体系的安全而有效地运行, 为了应对风险, 加强管理,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 建立严格的风险测量体系。为进一步加强风险的防范和管理, 提高管理的效率, 优化资源的配置, 增加资本的收益, 应将整个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建立量化的风险管理体系, 这个体系的基础是风险测量的量化指标。第二, 建立反应迅速、科学高效的危机处理机制。建立危机处理机制最基本的目标在于保证日常业务能正常运行, 防止不利的突发事件对银行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甚至于崩溃瓦解。在目前市场日趋复杂的环境下, 这些突发的危机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建立危机处理机制的首要任务就是确定这类突发意外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和影响力大小, 并建立相应的危机处理机制。第三, 建立以量化风险为基础的风险管理策略。在有了量化的风险值以后, 风险值的平台也建立起来了, 风险也能实时计算, 在此基础上根据整个系统各个环节风险暴露的情况, 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第四, 完善风险管理流程。风险管理应该是一个持续不断地发现风险、制定策略、监督执行的过程, 涉及到各项业务、决策和操作程序;风险管理的流程体现各业务流程的风险控制。它的主要目标是要系统化、制度化, 并且量化运营风险的管理。“新巴塞尔协议”也对运营风险的测量、管理、资本准备金做出了具体要求。第五, 建立全面的风险信息报告系统。风险信息报告是及时地、清晰地、全面地了解风险的基础, 报告的内容包括利润、总风险、净风险、风险资本、资本回报率、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通过风险报告, 不仅可以发现风险集中分布的地方, 评估风险的承受能力, 而且可以根据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 更有效、合理地评估绩效。

风险报告在提供大量的数字信息之后做出一个文字性的总结。好的风险报告首先需要的是“透明”, 即各业务部门有责任及时而且无隐藏地提供有关风险的信息, 这样, 风险报告才能准确、全面地反应风险暴露的状况。其次, 好的风险报告需要“一致”, 即各种类风险的量值, 需要真实地反映风险的大小, 保证不同种类风险之间的可比性。

五、结束语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挑战 篇8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挑战,机遇

近年来, 由于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猛, 涉及范围广, 关于互联网金融理论研究严重滞后, 目前的认识是凡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传统金融业务及创新金融业务都可归类为互联网金融。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如果从我国银行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的“通存通兑”存款业务算起, 到各家银行后来开展的电子银行, 互联网金融起步较早, 但相比于发展如火如荼的电子商务领域, 其发展一直都不温不火。直到2013年6月, 阿里巴巴推出的“余额宝”, 其操作的便捷性、成本的低廉性、参与的互动性及收益的直观性等特点, 把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吸引了业界及监管层的关注, 虽然其存在着很多问题, 但监管层一直未加禁止。2015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 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自此, 我国互联网金融出现了全面井喷式发展局面。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不仅发展速度快, 业务范围也十分广阔。如果从业务的创新性来看, 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主要有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型金融业务, 如P2P筹融资业务;基于传统线下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化, 如电子银行等。如果从业务属性来看, 一是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 如“筹融资平台”、“金融产品销售平台”、“证券交易平台”;二是大数据金融分析业务, 如征信领域的“信用评级”, 证券业务的“软件化高频交易”等;三是传统金融业务的自助化、电子化, 如银行业的电子银行, 证券业的网上开户等。

二、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挑战

(一) 互联网金融的便捷性直接挑战传统金融业的客户资源。

由于互联网金融良好的便捷性及互动性, 相对于传统金融繁琐的业务流程, 能够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传统金融机构多年来运用信用度高、网点多等优势积累的客户资源,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流失严重。尤其对于年轻客户来说, 接受新生事物速度快, 风险承受能力强, 对于互联网金融的便捷性、高收益更为看重, 而对于互联网金融的高风险也有较强的接受意愿。2013年6月, 阿里巴巴推出“余额宝”后, 各种宝宝类金融产品层出不穷, 传统银行的存款流失严重, “存款搬家”一时让各大银行风声鹤唳。

(二) 互联网金融的低成本直接挑战传统金融业的利润来源。

我国传统金融业在资金融通中扮演金融中介角色, 属于间接融资。以商业银行为例, 其收入的60%靠存贷利差。而互联网金融业务, 尤其是平台类的互联网金融业务, 筹融资方直接对接, 大大降低了筹融资成本, 倒逼传统银行更多的让利给客户。

另外, 随着近年来我国金融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 央行在最近几次降息政策中, 放宽了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 使得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利差倒逼效果更加明显, 银行存贷利差不断收窄, 传统银行的利润来源基础开始动摇。

(三) 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性直接挑战传统金融业的业务模式。

金融创新是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互联网金融的业务环境、经营手段与传统金融大为不同, 作为一个开放平台, 与客户需求结合更加紧密, 业务的创新也更快。在经济不断发展、科技飞速进步、居民消费升级换代的大背景下, 如果不能紧密契合客户需求进行业务创新, 光靠维持原有传统业务模式, 必将在竞争中失去客户, 失去竞争优势。如传统银行业中的银行卡业务, 曾是银行业主要的竞争利器, 在经济消费及结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 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壮大, 原来仅在电子商务中发挥结算功能的支付宝及微信支付等互联网金融工具, 在日常消费结算中也开始挑战传统银行卡的地位。

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机遇

(一) 传统金融业的稳健经营是对互联网金融高风险的有益制约。

互联网金融近年来虽然发展迅猛, 但各种风险事件层出不穷。一些银行储户的存款莫名消失, 事后调查大都是通过网上银行“被转账”, P2P网贷平台开业几个月, 参与人资金被平台方卷款跑路。2014年7月, 可查的统计资料显示, 有150家P2P公司实际跑路。

互联网金融的高风险, 主要是由于其环境的虚拟性、监控的滞后性等原因造成的。作为传统金融业来说, 其有悠久的经营历史, 健全的风控体系, 丰富的管理经验, 如果能把这些经营优势有效嫁接到互联网金融中, 将能极大地提升互联网金融的稳健性, 拓展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空间, 促进其又快又好地升级换代。

(二) 传统金融业的线下资源是对互联网金融虚拟性的有效补充。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 主要得益于科技的进步, 其客户基础主要依赖于大量互联网用户, 虽然我国的互联网用户数量和智能手机用户数都位于世界前列, 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潜力巨大, 但对于一些文化水平较低、触网机会较少的中老年客户, 其金融业务仍然依赖于传统金融机构的普通金融设施。另外, 大多数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开展, 必须依靠银行账户系统, 失去了传统银行账户体系的支撑, 很多互联网金融业务便成了无本之木, 根本无从开展。2015年获准开业的一些新型互联网银行, 目前也面临账户系统无法解决的问题。

从电子商务发展的历程看, 早期一些纯电子商务公司在经历了线上业务快速发展后, 已经回过头来重新审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策略, 而一些原来传统的线下商业公司, 现在的线上业务开展的也风生水起。近年来, 阿里巴巴开始并购传统商业、传统业态苏宁公司重金打造苏宁易购就是很好的例证。传统金融机构的线下资源, 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 必将起到有益的补充。

(三) 传统金融业的人才积淀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础。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 是金融业务运用了互联网技术, 其业务原理与传统金融业务不可分割。互联网金融短期内的井喷式发展, 必将在金融业务创新、业务开展方面面临人才的匮乏。

传统金融机构经营金融业务多年, 其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创新性、复杂度虽然与当下的互联网金融无法比拟, 但毕竟起步较早, 在互联网金融人才的积淀上, 也有不容小觑的实力, 如果能发挥其优势, 在未来的互联网金融领域竞争中, 必将能占得优势地位。

在我国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 在国家引导各行各业运用互联网+进行产业升级的政策背景下, 互联网金融代表着金融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谁把握住了传统金融向互联网金融迈进的这一历史机遇, 谁就抢占了市场先机。

参考文献

[1]王建红, 王宪明, 赵晓明.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三大难题[J].征信, 2015.3.

[2]侯晓笛.浅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品牌, 2015.4.23.

[3]肖四如, 肖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及深层影响[J].银行家, 2015.3.

北京金融业发展对策 篇9

一、客观分析面临的形势和环境

当前, 世界经济处于再平衡过程中, 除美国外的发达国家经济基本呈现负增长或低增长, 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表现出较高的增长速度, 世界经济格局呈现新变化。国际金融市场依旧波动, 分化日趋显著。美元和欧元等关键国际货币涨跌互现, 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纷纷创出新高, 新兴市场动荡加剧、整体疲弱。预计国际金融市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将进一步波动分化, 但在谨慎监管和政策协调下总体稳定。

从国内来看,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来了金融创新, 为传统金融业改造和新兴金融业态发展提供重大机遇。金融改革朝着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对内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 对外要稳步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 逐步放开资本账户管制, 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

金融领域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风险。一是房地产明显存在泡沫。一旦房价下跌幅度较大, 房企资金链断裂, 将引发连锁反应;二是影子银行的高息融资进入到地方融资平台, 地方政府债台高筑, 杠杆率提高;三是社会上的地下钱庄、高利贷、乱集资冲击了经济, 连带金融系统陪葬。一旦应对不当, 相关风险会恶化, 有可能演化成为“结构性金融危机”或“局部性金融危机”。应对以上这些有充分的估计。

作为国家金融决策中心、金融管理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 北京应着眼经济发展新常态, 顺应国家金融改革新趋势, 满足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新要求, 在国家金融改革创新、支付清算、债券市场管理、股权投资、财富管理、人才发展等方面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运营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将传递合作、包容、共赢的理念, 将提升北京金融的国际辐射力和全球影响力, 北京也应在金融开放方面有更大的作为。

二、明确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与重点

在指导思想上, 要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一系列方针政策, 围绕北京城市战略定位, 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继续发挥金融资源优势, 健全金融组织体系,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创新金融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 充分释放各种金融要素的创新活力, 进一步提升北京金融的资源聚集力、资本辐射力、经济贡献力、产业竞争力和创新引领力, 把北京建成国际金融体系中具有独特重要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 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 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做出应有的贡献。

实际工作中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几项原则:一是坚持改革创新, 市场化运作;二是坚持高端聚合, 国际化发展;三是坚持产融互动, 良性化促进;四是坚持统筹协调, 系统化引领。要统筹城乡金融、区域金融、特色金融, 统筹金融组织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的系统创新, 统筹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 力求系统功能最大, 综合效益最优。

到2020年, 北京金融业要基本建成机构种类齐全、经营规范、功能互补、竞争有序的组织体系;基本建成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协调发展, 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结构合理, 交易功能和服务功能相互匹配的多层次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市场导向、全面开放、创新活跃、服务优质、功能齐全的现代金融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建成以市场为主导、政府政策为引导、金融工作部门与监管部门为主体、有关行政执法部门为支撑、社会各方面共同维护的金融安全监管体系;基本建成征信、评估、担保等功能完善的社会信用和中介服务体系。总之, 是要服务全国的金融改革与创新, 打造北京金融升级版, 充分发挥金融业在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提升北京金融的国际辐射力和全球影响力, 使北京成为国际金融体系中具有独特重要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中心城市。

(一) 健全金融组织体系

1、加强总部金融发展。为在京四大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等深化改革、创新业务、提高核心竞争力, 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鼓励国内外保险机构在京设立集团总部、业务总部及功能性中心。加快石景山保险产业园建设, 巩固提升全国保险中心地位。

2、促进地方金融机构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华夏银行、北京银行、北京农商银行、中信建投证券公司、北京国际信托公司等市属金融机构改革, 完善内部治理机制, 加强风险防范, 扩大资产规模, 提升核心竞争力。支持村镇银行、社区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区域性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机制。

3、为互联网金融机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促进海淀、石景山互联网金融产业园建设。支持和培育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企业财务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聚集发展。

4、规范完善中介服务机构, 尽量发挥其在降低交易成本、分担风险、缓解信息不对称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支持金融商会、促进会、学会等各类行业自律组织以及国内外优秀的会计、律师、评估、评级等专业服务机构依法依规拓展业务。培育发展各类金融标准服务机构, 推动国家金融标准制订中心建设。推动金融信息服务机构发展, 充分发挥首都的金融信息服务优势。支持孵化器机构, 为创业企业提供投融资、创业辅导、市场拓展和人才招聘等孵化服务。

(二)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北京地区拥有大量的拟上市公司资源, 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 有充足的企业储备。要继续加强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新三板以及海外交易市场的合作, 加快完善企业上市工作体系, 推进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发展, 提高北京地区企业直接融资的规模和比例, 加强“中关村板块”和“北京板块”的资本控制力和影响力。要围绕技术、金融资产、版权、产权、资源环境等具备突出优势的重点领域, 加快要素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以良好的环境规范和支持股权投资, 建设国家股权投资中心, 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资本市场体系, 促进原有金融体制的市场化进程, 促进资源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有效配置, 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大力创新机制, 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拓宽中小微企业股权流动渠道, 大力支持四板市场 (北京股权交易中心) 的建设和发展。以融资服务为核心, 以打造金融创新试验田和完善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为目标, 着力为本市中小微企业提供基础资本市场服务。应特别注重四板市场非融资功能的发挥, 在股权托管、企业挂牌展示、孵化、促进交易等方面发挥相应作用。还可以考虑将四板市场作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被疏解企业的挂牌平台。

(三) 支持金融创新发展

1、全面推进以中关村西区为核心的国家科技金融功能区建设。秉承“资源对接平台、金融创新高地、科技进步引擎”的理念, 围绕科技金融要素聚集、科技金融市场交易、科技金融标准制定、科技企业信用增进、科技金融产品创新、科技金融综合服务、科技金融人才培育、科技创新文化发展、科技金融国际合作等功能, 吸引科技金融要素和机构聚集, 推动科技要素与金融要素相结合, 建设国家科技金融研发中心、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科技金融交易中心和科技金融文化中心。

2、推动以文化融资担保、文化融资租赁、文化小额贷款、文化投资基金、文化信托、文化保险、文化银行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金融体系的系统创新。特别是要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和其他各类信用中介机构开发符合文化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和信用评价方法。不断完善统贷平台建设, 综合运用银行信贷和直接融资等方式拓宽文化企业融资渠道。设立文化产业融资风险补偿基金, 用政府财政覆盖银行贷款的风险敞口。

3、大力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以海淀、石景山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为试验田, 在构建互联网金融产业服务体系方面先行先试。通过设立研究院、博物馆, 成立行业联盟、服务中心等措施, 打造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促进第三方支付、众筹融资、金融互联网、网络金融超市、网络金融大数据挖掘、商业保理等互联网金融各种业态成长, 构建全产业链。同时, 需要加强和完善相关制度建设, 尤其是要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规则, 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的作用, 将适度监管和协调监管并重, 规范和引导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4、“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借助天津自由贸易区带来的合作机会, 拓展天竺综合保税区的功能, 开发全天候的离岸金融业务交易系统, 提供自由化、低税率的交易场所, 与海外金融市场联动。

5、支持国有企业与新型金融业态融合发展。吸引信息产业资本, 发展基于“三网融合”的金融交易新技术, 引导企业应用网络提高内部交易效率。鼓励保险资金、私募基金投资“高精尖”产业。鼓励国有资本与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政府引导基金等各类资本共同设立股权投资基金, 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制上市、重组整合、资产并购。支持央企投资成立私募股权基金, 借助央企打造全国私募股权基金主体中心和投资中心。加快银行、保险、证券入股的私募基金试点, 积极引进全国社保基金背景的私募基金。积极借助私募基金的力量, 助推国有资本重组。

6、提升金融支持城市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能力, 重点支持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四个民生领域的金融创新。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发展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 (REITS) 。鼓励银行理财、共同基金、对冲基金、保险理财、私人资产信托、第三方理财、基金顾问公司等机构积极拓展业务, 加强个性化理财服务。

7、围绕“三农”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健全农业信贷、农业保险、农业投资、农业担保、农业产业基金、涉农金融要素市场、农村信用、涉农企业上市培育、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等“九农”服务体系, 形成政策性、合作性、商业性金融相结合, 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机制。从各个角度创新互联网服务农村金融的方式, 推动互联网金融在缓解农村地区融资难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

(四) 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紧跟金融创新发展步伐, 建立并完善金融安全稳定联席会议制度, 加强对政府融资平台、小额贷款机构、融资性担保机构、创业投资机构、股权投资机构、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 及时提出化解金融风险的措施建议、评估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成效等, 推动差异化金融监管政策在京试点。秉承适度管理原则, 创新北京市金融管理体制机制 (包括顶层设计和区级层面的金融工作机制) , 强化金融工作部门金融风险防范工作效能。改变“重事前审批、轻日常管理”的监管理念, 将事前审批、日常监管与风险处置并重。

(五) 深化金融交流合作。深化京津冀金融合作。由三地政府金融服务部门、金融监管部门联合成立综合协调机构, 对京津冀区域金融协同发展进行总体规划, 对金融资源加以整合, 引导建立政企、政银、银企间协调机制, 推进金融协同发展。加强政策和通道建设, 成立京津冀综合金融控股公司, 组织三地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担保等多方面进行融合。进一步加强京津冀地区城市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间的信用交流合作并联手进行信用体系建设。鼓励区域内金融机构开展银团贷款和联合授信, 形成综合贷款服务平台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联手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活动等。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的交流合作, 提升国际金融论坛、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全球PE北京论坛等重大金融论坛的国际影响力。在此基础上, 通过首都金融自身的吸引力, 使更多高层次、高水平的国际性金融交流活动优先选择在京举办, 提振多方合作协同效应。

三、强化总体保障

(一) 加强领导, 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健全市级指导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北京市金融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 研究解决金融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加强与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的沟通, 主动争取国家层面对北京金融业的更大支持。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 聘请国际金融家担任政府部门领导干部或以其他身份为北京金融业发展服务。加快中央和地方金融人才交流与融合发展, 优化人才结构, 提高人才使用效率。充实市金融工作机构力量。强化北京市金融工作机构在政策制定、风险补偿、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等方面的职能。建立与各部门、各区协同促进金融发展的机制。成立市级金融研究院, 构建新型金融研究体系, 专门研究金融前沿问题, 为金融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加强区级政府服务金融能力建设, 指导支持其充实现有金融服务机构人员、完善职能。支持完善金融功能区管理机构的职能, 进一步促进全市统一的网络化、协同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二) 完善机制, 构建协同支持体系。建立健全信息公示制度, 提升金融部门业务工作和金融政策制定过程的透明度, 增强金融政策的可持续性和可预见性。加强北京市金融工作机构与其他有关部门的政策协调与合力推进, 改变以财政支持和税金减免为主的政策框架, 建立产业准入、财政引导、人才发展、市场开拓等多方位协同促进机制。争取国家在金融创新、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的相关政策在北京先行先试。把金融要素市场支持政策作为一个重点, 研究出台支持场外交易市场、债券市场建设的相关措施, 引导金融要素市场高端化发展。积极开展区域金融发展状况的调查和统计, 建立并不断完善北京金融数据库, 发布北京金融发展年度报告, 提供更加及时准确有效的形势分析和决策支持信息。畅通金融政策的传导通道, 加强对金融政策落实情况的第三方评估。

(三) 营造氛围, 打造良好生态环境。高度重视宣传工作, 充分发挥宣传工具的作用。广泛采用电视新闻专访、平面媒体文章、金融论坛等多种方式和渠道宣传北京金融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 宣传北京金融业在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宣传北京“金融功能”对首都功能的充实、保障和强化意义, 宣传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发展的有益经验。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京政发[2015]4号) , 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制机制建设。合力推进京津冀信用体系建设合作创新示范。特别是要推进立法和信用标准体系建设等基础性工作, 使信用体系建设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不断优化北京金融法治环境, 建立包括中央在京监管部门、市政府相关部门、市人大、市高院、检察院等在内的金融法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研究出台“完善北京市金融法治环境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地方金融立法创新试验田的功能和作用, 积极推动法制创新, 为金融改革创造条件并提供范例。推动设立市级金融法院, 充分发挥法庭在金融领域仲裁、调解等方面的作用。积极搭建法律服务行业与金融行业沟通交流的平台。加强对司法、执法人员的金融知识培训。加大金融法治宣传教育力度, 提高社会各界的金融法治意识。

(四) 优化金融空间布局。全面推进北京金融街、CBD、国家科技金融功能区、“一核三中心多支点”的文化金融功能区、丽泽金融商务区、北京保险产业园等的建设和发展。完善园区市政基础设施, 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商业、会议、餐饮、文化、医疗、娱乐等配套服务。

摘要:在金融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基础上, 未来一个时期, 北京要继续发挥金融资源优势, 健全金融组织体系,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支持金融创新发展, 加强金融风险防范, 深化金融交流合作, 充分释放各种金融要素的创新活力, 打造北京金融升级版, 为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做出应有贡献。为此, 要加强领导, 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完善机制, 构建协同支持体系;营造氛围, 打造良好生态环境。

关键词:金融业,对策,北京

参考文献

[1]北京市统计局.投入产出视角下金融业对首都发展的贡献分析[J].统计报告, 2016.11.

[2]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部队.“十二五”时期首都金融业发展情况及“十三五”展望[J].统计报告, 2016.20.

[3]北京市统计局.收入利润降幅收窄未来向好走势可期——上半年金融业运行情况分析[J].统计报告, 2016.62.

广西金融业发展探析 篇10

一、 广西与先进地区金融差异比较

广东与广西作为中国南部的两个省 (区) , 在地缘、历史和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因此, 通过广西与广东两个地区在银行和保险两大金融领域的比较, 可得出广西与发达省份在金融发展方面的差距。

1.反映地区信贷体系的指标

X1:收入比 (存款额 /GDP)

X2:存贷比 (贷款额/存款额)

在这两类指标中, X1反映储蓄能力的指标, X2反映地区信贷资金的自己程度。

从表1和表2可以分析得出, 广东和广西两地区的X1均大于1, X2均小于0.5。这就说明了广东、广西的储蓄能力较强, 信贷资金均可自给。但是, 分别从个体角度看, 广东X1大于广西X1, 广西X2大于广东X2。这一情况反映了广东的银行体系不仅在筹措资金方面有强大功能, 而且其通过自身信贷体系支持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更为强大。广西在这两个方面均远远落后于广东。

2.反映地区保险业发展的指标

X3:保险深度 (保费/GDP)

X4:保险密度 (保费/人口数量)

由表4和表5可知, 广东X3保持在2.5%左右, X4在380元以上;然而, 广西保险深度X3在1.9%左右, X4都在200元以下。虽然广西的X4以每年17.97%增长, 大于广东的13.85%。但是因为其基数过小, 所以整体发展较为缓慢。

通过银行, 保险两个角度的比较, 我们不难发现金融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广东地区由于国家政策支持, 自身开放力度不断加大, 最终, 其金融业发展到达一个较高水平。发达、高效的金融业在广东经济增长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 广西地区由于长期处于“边陲小镇”的尴尬地位, 金融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由于没有金融业对经济的强有力支持作用, 最终造成了自身发展障碍。

二、 广西金融业发展的滞后表现

1.地区储蓄率高, 但是资金外流, 储蓄向投资转化渠道堵塞

广西地区资金的内部积累主要来源于储蓄, 它的储蓄率超过40%。但是, 无论是个人储蓄还是企业储蓄却都没有转化为本地的再投资, 而是外流到其他发达省份。虽然广西有很多特色产业, 很有发展潜力, 但是由于缺乏资金支持, 最终无法做强, 做大。

2.四大国行垄断信贷市场, 银行之间缺乏有效竞争

在广西地区, 除省会南宁外, 大部分城市的存、贷机构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当地城市银行。由于城市银行在资金规模, 放贷数量, 结算体系等方面都无法与国行相抗衡。因此, 也就造成了国有银行垄断当地的信贷市场。垄断的结果是造成了效率的低下。当地企业为了得到银行贷款, 往往需要几周, 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最终, 企业因为“失血”过多, 而纷纷破产。

3.企业筹资能力低, 融资渠道过窄

广西地区的企业特点是:规模小, 实力弱, 风险能力差, 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然而, 我国对于公司上市和企业发行债券都有严格规定。因此, 这些企业想要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获得发展资金也十分困难。

三、优化广西地区金融资源配置,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1.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改善广西投资环境

政府要加强全区产业布局, 改变投资策略规划, 彻底打破广西以往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格局。同时, 要积极借助北部湾发展的良好机遇, 加大财政支出, 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硬件设施, 为大量跨国企业、金融机构扎根于广西创造良好条件。 同时, 广西要借鉴国内外政府强力推动金融中心形成发展的成功经验, 把金融业发展和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并制定专门的发展规划, 明确建设和发展的目标、任务, 制定扶持发展的优惠政策, 在组建地方金融机构, 引进境外金融机构, 推进金融机构聚集, 争取国家支持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建立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经常性沟通协调机制, 及时解决金融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搭建银企合作平台, 推进银企互动, 促进经济与金融共同发展。改善政府服务。 政府要加强产业改善和信贷政策的协调, 配合搞好监管, 建设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 打击逃废债行为, 规范各类国有、集体企业破产改制行为, 依法维护金融债权, 化解金融风险, 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出台扶持政策, 支持金融机构处置不良资产, 适当减免金融机构在资产过户、抵押和登记等环节缴纳的有关税费, 取消重复收费, 对金融机构办理的小额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在营业税、所得税方面给予适当优惠, 或者给予财政贴息等。

2.加快金融开发程度, 吸引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进入广西

股份制商业银行进入广西之后, 由于其为吸引区内优质客户往往提高服务质量, 降低贷款利率。最终, 在各个银行相互竞争后, 企业降低了融资成本。要加大开放力度, 吸引外资银行落户广西。 吸引“外地、外资金融机构”落户南宁。南宁要把招商引资和发展金融机构统一考虑, 吸引大跨国公司来南宁投资和设立总部, 同时吸引外资银行的跟进, 以推动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

3.建立北部湾金融结算中心, 强化南宁在大西南金融中心地位

从资金流动理论可知, 资金可以伴随贸易产生, 也可以独立于实体贸易而自由流动。广西在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后, 每日会有巨大的贸易量, 随之而来的是巨额的资金流动。 为了集中, 快捷处理各项资金业务, 可以在南宁建立金融结算中心。通过这个中心, 可以减少各种复杂程序, 提高金融效率, 更重要的是将其作为中国金融监测的西大门, 防止各类国际游资进入中国, 破坏中国经济。

4.建设和优化广西金融生态环境,

一方面要优化创新环境, 为广西金融业发展增强动力。充分发挥网络建设快、电子化水平高、信息产业集中的区位优势, 力争将南宁建成中部最大的电子货币和网上金融中心; 充分发挥信息和人才的作用, 力争将南宁建成北部湾最大的金融信息交流中心; 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南宁设立分行和网点的优势。支持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信托业、基金管理公司之间开展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业务合作。 另一方面, 确保中介机构从业的公正性。政府要加大对中介机构行业的整顿规范, 严格行业进入和行业监管, 对作假者坚决清出评估市场; 注重从政策上鼓励和扶持一系列专业化的中介机构发展, 打破评估行业的行政性垄断, 增强行业竞争性和职业自律性, 促进中介机构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诚信水平。

5.加强金融监管, 维护广西地区金融业良好健康发展

次贷危机的破坏性让人们重视了对金融监管重要性的认识。作为刚刚起步的北部湾金融业, 应该从现在就建立积极有效的监管体系。对于银行, 证券, 保险三大金融行业实行分业监管, 减少各行业之间监管的真空地带, 最终建立一个高效, 健康的金融体系。

参考文献

[1]郑长得.中国区域金融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2]田霖.区域金融成长差异[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3]罗斯托.经济增长的阶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4]聂华林.区域发展战略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5]杨正东.推进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的路径研究[J].广西金融研究, 2008 (1) .

投资金融业胜算几何? 篇11

除了银行业之外,在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金融租赁和担保等公司的股东名册上也同样活跃着大批民营资本的身影。据有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民营资本已控制了商业银行总资产的14.6%,证券公司总资产的13%,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的7.4%,此外还控制着中国50%的金融租赁公司。

现就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的动机、时机、优势和方式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一、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的动机

首先是利润驱使,就目前来看,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这是民营资本介入金融行业的原始驱动力。

其次是获得融资渠道,国内产业资本除了在股票市场融资以外,其他的长期融资渠道不畅是一个导致其投资金融业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从长远发展角度来分析,企业参股金融业是一种非常有远见的投资行为,可以改善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关系。

最后是分散投资风险,使投资组合更加优化。金融业虽然是高风险行业,但传统制造业涉足一定的资本仍然可以分散自身的风险。

二、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的时机

国内金融业的改革为民营资本的进入提供了一个最佳时机,就目前金融业的改革形势看,民营企业的进入无疑是解决金融体制中诸多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第二个时机是金融企业不断从封闭性的公司转变为公众上市公司,这为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企业提供了一个资本通道,而金融企业的上市也提升了民营上市公司参股金融业的兴趣。

再者,随着外资银行进入国内市场,金融业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但同时国家政策性扶持也将逐步淡出,整个金融市场最后将会是一个全面竞争的市场。民营企业不害怕竞争,只是对不完全的竞争心存顾虑。

最后是市场介入空隙,目前国内的保险、证券等市场缺乏强有力的国内大企业,这使得民营制造企业很容易进入其中。

三、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的优势

首先是资金优势,经过数年的产业资本积累,产生了很多颇具实力的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们手中握有大量的资金,这从《福布斯》一年一度的财富统计上就可见一斑。

其次是品牌优势,作为生产商起家的民营企业有着多年的品牌培育,而其品牌力量延伸到金融领域则可以开拓更多的客源。

第三个优势是信用,金融业以信用为生存之本,很多民营企业在社会上已经具有很高的可信度,这是这些企业进入金融业的良好武器。

四、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的方式

民营资本进入金融机构的方式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的民营资本只是把金融机构当作一种融资工具,后来发展到民营资本将其当作一种投资工具,而如今民营资本则着重于从实业转型到金融,已经不单是一种投资,更多的是要求对金融机构进行控制。

金融业 篇12

为了探讨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未来发展模式、增长方向等问题, 9月23日, 北京市东城区政协主办了一场“共话互联网金融”沙龙。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咨询专家、中欣安泰集团中欣天健科技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明, 中欣安泰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建胜, 京东方文化经济发展集团董事长张玉玲, 悠视网董事长、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李竹, 北京市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宋云锋等60位企业家出席沙龙, 就第三方支付、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专题深入交换了意见。东城区政协主席徐鸿达出席活动并做点评。他说互联网金融是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是传统金融的重要补充, 本次沙龙有助于提升政协委员的履职品质和能力, 对经济建设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普惠大众

互联网金融利用网络技术可以降低服务成本, 降低信息不对称, 提高服务效率, 扩大服务覆盖面, 可使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便利地获得价格合理的金融服务, 故而互联网金融具有普惠大众的特性。陈建明说:“互联网金融的震撼之处, 在于它让市场参与者更加大众化, 更加惠及普通百姓和广大中小微企业。”

目前, 中欣银宝通的第三方支付增速迅猛, 并率先进入个人公益领域。徐建胜介绍说:“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在家乐福购物刷卡, 可以返10%。这是中欣天健与家乐福联手搞的第一次活动。很多人质疑我们是不是在亏本赚吆喝, 我告诉大家, 成本依然是可控的。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依靠互联网金融的帮助。”徐建胜还说:“我们虽然在2013年12月份才正式组建‘中欣财富’, 但2014年业务就有了很大的发展, 就是因为这种金融模式让广大消费者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我们觉得, 互联网金融是个很大的课题, 对经济发展确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张玉玲着重介绍了“众筹融资”模式对小企业和个人创业的促进。这种方式可以集中大家的资金、能力和渠道, 为小企业或个人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最近两年, 这种融资模式已在国外盛行。2012年4月, 美国通过JOBS法案, 允许小企业通过众筹融资获得股权资本, 这使得众筹融资替代部分传统证券业务成为可能。她说, 最近在北京推广的音乐剧《爱上邓丽君》就尝试采用了众筹融资的模式。这个剧目从6月份正式公演至今已经上演了45场。众筹融资给我们带来了新的体验:项目众筹方式可以让消费人群提前预知, 解决了以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以直接让消费人群与作品发生联系, 感受作品。她表示, 今后还将更多地尝试和探索这种运作方式。

创新金融

互联网金融是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 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传统金融业的简单结合, 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的基础上, 被用户熟悉接受后 (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的接受) , 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 既包括传统金融机构通过利用互联网开展的金融业务, 也包括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的跨界金融业务。

陈建明这样解释:“互联网金融其实没有真正改变传统金融作为资金融通中介、支付结算平台和理财中介的基本功能, 但其已然冲击并改变着传统金融的战略思维、客户服务理念和手段、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效率。不论是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互联网, 它们的本质还是金融, 都是利用互联网技术这个工具, 来更加快捷、高效地实现金融的基本功能。”

互联网金融并非颠覆传统金融, 而是抓住了传统金融领域长久忽视的全民理财的需求, 有效提升全民的理财意识。意识到这一大趋势的传统金融行业也在做出转变, 主动拥抱互联网金融企业, 联手挖掘潜在客户需求。因此, 互联网金融企业与传统金融行业并不存在所谓的死敌关系。未来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将不再单打独斗, 而是携手传统金融行业, 共同融入全民理财的潮流。

徐建胜表示, 中欣安泰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赖以生存的基础之一, 是“高精尖、大数据、重移动、轻资产、微利润”的创新商业模式。李竹认为, 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在于可使信息充分流通, 所以未来早期的投资采用私募股权方式是完全可能的。

信用至上

P2P小额信贷, 是一种将互联网与小额信贷紧密联系的个人对个人的直接信贷模式。通过P2P网络融资平台, 借款人直接发布借款信息, 出借人了解对方的身份信息、信用信息后, 可以直接与借款人签署借贷合同, 提供小额贷款, 并能及时获知借款人的还款进度, 获得投资回报。

从我国P2P小额信贷的发展来看, 早期的野蛮生长导致网络借贷倒闭和资金链断裂事件频发, 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但在国外, P2P借贷模式相对健康发展, 其重要原因是国外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使得每个人的信用状况都有据可查。

马云曾提到, “今天中国缺的是银行改造, 缺的是一套动态的、准确的信用体系, 而阿里巴巴要做这样一套信用体系。在我们眼里, 企业没有大小、国有民营之分, 只有有信用、没信用之分。”

宋云锋说, 互联网发展的本身, 在现阶段可能需要对项目、平台有一定的识别能力。但平台如何提供安全、稳妥的风险控制体系, 也是各个平台本身所面对的问题。如果能够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风控平台, 小微企业、个人金融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大的。现在互联网金融也许能有效解决钱从哪里来, 但钱的去处才是风险所在。把信用管理应纳入互联网金融标准, P2P与O2O (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 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 结合, 线下进行严格的风控, 才能把控好借款人质量, 维护投资人的利益。

据了解, 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是2014年央行工作的重点之一。有媒体报道称, 央行正与银行业、证券业及保险业监管机构联手, 试图落实相关监管措施, 防止消费者信息被盗用或误用, 确保互联网投资产品的风险得到充分披露, 并禁止非法融资活动, 防范互联网金融业日益上升的风险。

宋云锋认为, 互联网金融作为新生事物, 尚存在诸多不完善和缺乏规范之处, 在呼唤法律对其进行有效监管的同时, 也要求每一个参与者都能严防法律风险、严守法律底线, 建立整个社会的信用体——如此才能保障交易安全和社会稳定。另外, 互联网金融很大程度依赖于信息可信度, 搭建起一套完善的社会信用平台, 对于互联网金融切入产业链、供应链非常重要。

核心要素——大数据

征信体系的缺失, 以及缺少财产登记制度, 是中国P2P发展的两大瓶颈。P2P是出借人与借款人的借贷信息服务平台, 而中国目前还是信用管理体系相对缺失, 如果不对借款人进行详尽的信用调查和管理, 那么就不能规避风险。互联网金融相比传统金融模式有成本低的优点, 同时可借助互联网带来的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 对上下游企业情况进行分析, 用大数据方式控制风险。大数据可成为常态化监管的有效手段, 通过大数据可以挖掘、发现、追踪企业社会行为轨迹, 从而达到社会化风险预警和管控目标。

据悉, 腾讯老板马化腾的一个朋友被骗走一笔钱, 骗子换了手机号。腾讯利用大数据分析其人脉关联、信息记录, 将这个换号的骗子找了出来。这就是互联网金融的特别之处。

陈建明认为:“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管理挖掘出潜在客户市场, 以互联网思维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商务模式, 快捷高效地满足细分市场客户的不同金融需求, 将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制胜的关键。”

未来趋势

在全球范围内, 互联网金融已经出现了三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即移动支付替代传统支付业务, P2P小额信贷替代传统存贷款业务, 众筹融资替代传统证券业务。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数据, 2013年全国发生电子支付业务257亿笔, 涉及交易金额达到1075万亿, 同比增长都超过20%。其中, 网上支付业务笔数和金额都达到整个电子支付业务的90%, 增长率都接近30%;移动支付业务达到16.74亿笔, 金额接近10万亿, 同比增长笔数超过200%, 金额数超过300%。

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提供的数据, 到2013年末, 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容量达到16万亿, 同比增长60%。到2014年3月, 我国一共有269家企业获得了第三方支付牌照, 其中9 0家有互联网支付的牌照, 37家有移动电话支付的牌照。北京地区获得了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有55家。

从支付的发展趋势来看, 移动支付将进入高速增长期。目前第三方支付行业整体的交易规模还在逐年增长, 支付市场是一个海量的市场, 所以预计移动支付将会异军突起, 成为支付市场的主角。

陈建明认为, 未来驱动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因素有六:第一, 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技术的高速发展。第二, 庞大的金融长尾市场需求和客户体验的不断升级。第三, 传统金融机构的觉醒与变革。第四, 产业巨头的高调跨界参与。第五, 草根创新者的不断涌现。第六, 法律环境的改善与金融监管的包容。

上一篇:中文写作课程下一篇:项目驱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