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T业务

2024-07-20

ICT业务(共5篇)

ICT业务 篇1

1、概述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使用和获取信息, 人们对于信息化的需求呈现多样化。信息化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我国也在大力推进和倡导“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工业化带动信息化”。

2、ICT业务背景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 整个电信行业的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总的趋势是:传统的固网语音业务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语音低值化, 未来的电信业收入主要来源于移动、宽带和IP网;网络的融合、终端的融合、业务的融合是电信未来的发展趋势。尽管信息产业的纵向结构, 包括硬件、软件、传输服务、专业服务以及内容与应用基本还是分开的, 但是伴随着4C (消费电子、通信、计算机、内容) 的重叠、竞争和融合, 将聚合成新型的综合信息服务市场。

通信技术 (CT) 和计算机技术 (IT) , 两种技术融合的趋势愈加明显, 电信行业的利润率在迅速下降, 移动业务替代固定业务已经不可避免, 而且速度在加快, 导致固网业务收入及利润严重下滑;因此, 电信运营商都在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和业务增长点, 3G牌照的发放, 注入移动元素, 为ICT业务增添了新的内涵。

3、ICT业务定义

所谓ICT业务 (ICT, Information Communacation Telecnology) , 是当今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根据最终用户的需求, 合理地使用不同的原始设备商的产品, 经过连接和开发构成一个完整系统提供给最终用户, 同时还提供现场安装、调试、培训和维护;因此客户得到的是ICT业务商提供的最佳整体解决方案。

信息系统的ICT业务就是计算机系统的集成, 即根据应用需求, 将硬件 (含系统软件、工具软件等) 、网络、数据库及相应的应用软件组合成为有实用价值的具有良好性价比的计算机应用信息系统的全过程。ICT业务是一种思想、观念和哲理, 是一种指导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法和策略, 它不仅包含技术而且更包含艺术成分。从广义角度看, 包含人员的集成、企业内部组织的集成、各种管理上的集成、各种技术上的集成、计算机系统平台的集成等;从狭义角度看, ICT业务的主要对象和内容包括人员的集成、硬件的集成、软件的集成、信息的集成等。

ICT业务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ICT业务要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2.ICT业务不是选择最好的产品的简单行为, 而是要选择最适合用户的需求和投资规模的产品和技术。

3.ICT业务不是简单的设备供货, 它体现更多的是设计, 调试与开发, 是技术含量很高的行为。

4.ICT业务包含技术, 管理和商务等方面, 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技术是ICT业务工作的核心, 管理和商务活动是ICT业务项目成功实施的可靠保障。

5.性能价格比的高低是评价一个ICT业务项目设计是否合理和实施成功的重要参考因素。

总而言之, ICT业务是一种商业行为, 也是一种管理行为, 其本质是一种技术行为, 一般需要多种学科的配合。

4、ICT业务市场前景

在经历了上世纪末的飞速发展, 全球的ICT业务市场在近几年增长放缓, 然而在中国市场, 得益于国内经济的良好发展势头, ICT业务市场继续保持增长。据赛迪顾问统计, 2004年中国ICT业务市场规模达到125亿元, 同比增长19.3%, 继续保持了增长的势头。计世资讯ICT服务报告显示, 在2008年, 中国ICT服务市场将达到329.5亿, 而到2011年, 中国ICT服务市场将达到680亿。运营商ICT服务厂商与第三方ICT服务厂商将在竞争与合作中分享中国ICT服务市场

5、ICT业务种类

ICT业务范围非常广泛, 任何ICT业务提供商商都无法全面开展业务, 电信运营商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已有产品的特性, 应该有选择的进行ICT业务领域, 具体的业务定位是:有效拓展商业客户, 增加已有客户的黏性, 拉动其他电信业务的增长。电信运营商有非常丰富的网络建设和网络维护经验, 因此与网络建设相关的网络集成业务是电信运营商ICT业务的核心业务;电信运营商拥有其他ICT业务商没有的网络资源优势, 因此基于互联网应用的ICT业务也是电信运营商需要重点发展的;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IT外包的需求日益增大, 电信运营商拥有非常丰富的网络维护和网络管理经验, 经过对流程的改造与技术人员的转化, 可以为客户提供非常专业的IT外包服务。下面细化一下上述三方面内容, 确定电信运营商ICT业务的业务范围:

1.网络集成:主要是针对目标客户提供网络规划、组网设计、网络的安全解决方案、采购管理、工程实施、系统测试、运行维护等。

2.应用集成:主要是基于互联网、移动网应用的ICT业务, 主要是企业网站建设、远程监控、视频会议、虚拟网组建等。

3.IT外包服务:需要紧密结合电信其他产品和服务, 主要指客户网络代维与代管;网络的升级、改造、搬迁;IT系统的维修与维护;

4.技术咨询服务

电信运营商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目标, 通过与有优势的技术、业务、管理专家团队的合作, 为客户提供的网络规划咨询、网络优化咨询、网络安全咨询等服务。

1) 规划咨询服务业务, 包括网络规划咨询、网络优化咨询等服务。固网运营商具备丰富的大型网络管理经验, 这方面的能力完全可以作为知识产品进行输出, 对于正在大力推进信息化的行业性客户很有推广价值。

2) 培训服务, 包括各类技术、业务以及管理知识培训服务。

6 ICT业务营销

ICT业务不同于传统的典型业务, 电信运营商多采用项目的形式, 因此, 该业务多数为一事一议。因此该业务的营销应着重考虑以下内容:

明确客户的需求:全面掌握客户ICT业务的需求, 并以此编制详细的解决方案。

与自身产品组合:客户对ICT业务的需求多样化, 因此应结合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资料、现有产品进行融合、捆绑, 从而发挥自身优势, 最大限度满足客户的信息化需求。

灵活的资费策略:充分考虑项目的投入产出、客户的资金状况, 制定出灵活的资费策略。

多种渠道营销:充分发挥电信运营商的现有渠道作用, 以直销渠道为主, 代理渠道为辅。

7 小结

未来的通信世界将是丰富多彩的世界, 客户的需求多样化、行业信息化涵盖面广, 电信运营商ICT业务应为客户量身定制,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通讯需求。以实现通过信息化带到经济发展的目标, 为运营商创造新的利润空间。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著.营销管理,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10月第1版.P114~117、P117、P305~330、P360~372、P384~423、P442、P567~601、P634~711、P719~747[1]菲利普·科特勒著.营销管理,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10月第1版.P114~117、P117、P305~330、P360~372、P384~423、P442、P567~601、P634~711、P719~747

[2]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关于电信企业战略转型的专题研究报告[2]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关于电信企业战略转型的专题研究报告

[3]吉林省电信公司网站:http://www.jltele.com[3]吉林省电信公司网站:http://www.jltele.com

[4]信息产业部网站:http://www.mii.gov.cn[4]信息产业部网站:http://www.mii.gov.cn

[5]通信信息报http://tech.163.com[5]通信信息报http://tech.163.com

[6]计世资讯网:http://www.ccresearch.com.cn[6]计世资讯网:http://www.ccresearch.com.cn

ICT业务 篇2

来源:电信技术时间:2008-5-7 作者:佚名保存本文进入论坛

导语:ICT(Information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是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概念和新的技术领域,发展ICT业务成为信息服务提供商也已是电信运营商的共识。在“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战略指导下,作为中国最大的固网运营商,中国电信通过ICT业务这把利器加速转型进程,已成功地推出了ICT系列服务,志在开辟出一片新的“蓝海”。2008年,中国电信进入转型的第二阶段,ICT业务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日,就如何看待ICT业务,以及运营商在发展ICT业务中的定位和组织实施等若干难题,专访了中国电信集团系统集成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志勇先生。

转型的第二阶段重点是全面实施,运营商发展ICT业务必须依托于网络之上的应用记者:目前中国电信提出转型已有三四年了,今年又提出深化转型,进入转型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的任务和重点有哪些不同?

刘志勇:我认为转型的第一阶段(前三年)主要是在做一些准备,包括对一些概念的认识和明确,理念的引入,商业模式的提出,开始关注非话业务,对客户和品牌进行聚焦,更多的是在探索。2008年是第二阶段的第一年,真正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客户品牌有了,客户量也有了,剩下的就是踏踏实实地做事,就是如何开发产品,实施专业化营销和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就像集团提出的“实施聚焦客户信息化战略”,这里所说的客户包括个人用户、家庭客户、政企客户以及中小企业客户。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信)2008年进行的机构调整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如家庭客户部的成立,都体现了要聚焦客户。

记者:发展ICT业务是转型中的重要工作,业界对发展ICT业务从不同的角度有许多不同的解读,那么从运营商的角度来看,如何切入ICT服务?

刘志勇:电信界比较熟悉的是OSI7层模型,从OSI模型来看,ICT业务是属于4层以上的、与IT结合的应用。运营商的最大资源就是基础网络,因此运营商发展ICT业务应是紧密依托自己网络发展服务,如基于网上应用的所有业务、产品都可以包含在ICT范畴中。

记者:目前ICT领域竞争非常激烈,利润率并不高,中国电信进入这个领域的目的何在?在这个市场中国电信大概能排第几名?

刘志勇:中国电信集团系统集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集成公司)是在做一个差异化的市场,这个市场是过去没有做过的,竞争激烈而且不规范,因此从传统的观点来看应该是一个“红海”,但通过这个工作可以深入客户、根置客户,对于电信企业未来发展是有重大意义的,而且我们有中国电信的优势,拥有全国性网络,深入到本地网的实施能力,这样就能将“红海”变成“蓝海”。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认为集成公司基本上进入

了这个市场的前10名。随着ICT市场越来越规范,对于集成公司是有利的,中国电信转型第二阶段的一个目标就是要打造百亿级ICT业务。

与传统电信业务不同,ICT业务是差异化的“端到端”服务,传统电信运营商在ICT业务中不是主导而是聚合者

记者:发展ICT业务对于运营商来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刘志勇:过去运营商提供的是“点到点”的服务,把带宽和端口提供给客户就可以了,但是对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来说是不够的,需要提供“端到端”的服务。企业需要的是“端到端”的服务,过去运营商在提供“点到点”的业务方面很有经验,基本上就是采取标准化的方式,进而规模化、大规模提供从而实现规模效益;但ICT业务是个性化、差异化的,每个企业的需求都有所不同,而这方面运营商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经验。另外,对于ICT服务来说,运营商不再是业务的主导,而是业务的聚合者,要与社会各个环节合作,这一点跟过去截然不同。

记者:中国电信集团有多个部门涉及ICT领域,如政企客户部、中国电信研究院等,不同的部门分工和职责有何不同?

刘志勇:当政企客户部发现客户、锁定目标并进行业务分类,集成公司根据业务特点制作方案,进行支撑,但是这两个部门之间不存在直接的行政关系。政企客户对业务进行归口管理,是主渠道,而集成公司是辅助销售渠道和项目实施者。集成公司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公司,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公司有公司的机制,合作的机制是通过利益进行绑定的,也是通过对服务的承诺进行实现的,各部门之间通过密切合作,采用流程化的管理,让客户感受到中国电信为他们提供一揽子、一站式服务。集成公司如果不依托于主渠道,是没有优势的。

集成公司是直接面向市场竞争,即我们做的所有产品一定要立刻面向市场,要能够在市场中尽快取得效益,不同于研究院中长期的研发、前瞻性的研发、规范制定等,电信研究院也会做很多ICT产品的研发,但实验室的产品跟商用产品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更多的时候,研究院给我们前端部门很好的支撑,我们会密切合作。

集成公司采用总分架构,公司化运作,这种架构适合ICT发展业务,中国电信的其他转型业务大都采取这种模式

记者:集成公司的架构是怎样的?如何进行管理?

刘志勇:集成公司采取的是总分架构,目前除了上海(上海有理想集团公司),其他省份都有集成公司的分公司。我们从一开始就采取公司化运作模式,这也是中国电信很好的一个尝试,通过分公司我们进行授权经营、属地化管理,即授权省电信公司,代我们去经营。属地化管理,指的是由当地来管理,比如省集成公司的负责人是由中国电信当地省公司党组推荐给系统集成总公司,由系统集成总公司任命,负责各分公司的经

营。

梁海滨:总公司和分公司的分工有什么不同,如何紧密联系发挥综合优势?

刘志勇:总公司和分公司有各自的渠道,各有各的业务。由于北京没有分公司,所以北京的业务由总公司来开展。在省公司与分公司的关系上,总公司出资金、资质、供货渠道,各分公司可以利用总公司的渠道和资源,即各公司之间的人员、案例、产品开发共享(不单纯是业务上的共享),这实际上有点像矩阵式结构。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的分工肯定是不一样的,分公司要开发出针对本地的业务,重点要服务本省客户。记者:您觉得目前集成公司的体制适合国内ICT业务开展的需求吗?

刘志勇:我觉得目前的体制是比较适合开展ICT业务,这也可能是中国电信以后开展很多新的转型业务将会采取的模式,即公司化运作、总分式结构,如号码百事通等业务也将采取这种模式,对这种公司管理架构,中国电信还将重点探索和完善。

IT应用系统的开发目前不是中国电信发展ICT业务的重点,要以集成为切入点,以咨询服务为统领,重点发展视频、信息安全、网络外包等业务

记者:中国电信的客户品牌“商务领航”很大程度就是针对ICT业务的,集成公司与“商务领航”品牌的关系是什么?

刘志勇:集成公司的主要作用就是研发或者说提供不同的个性化产品,来填充到“商务领航”这个品牌中,丰富“商务领航”的内涵,即我们通过实际的应用来跟客户交流,并不断完善“商务领航”品牌。在完善“商务领航”时,首先想到的是推出的产品是否能给客户带来价值,如果能带来价值我们才会去做。

去年一个比较典型的ICT业务就是“全球眼”业务,很多省系统集成公司参与了设计、推广、联合设备供应商和终端供应商、商业模式设计、资金支持等整个环节的工作,由于中国电信有全国性的网络,基于这样一个全程全网的优势,可以满足客户更广泛的、跨城域的需求,从而在环保、海关、“平安城市”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也给我们带来较好的收入增长。在这些方面我觉得是对“商务领航”品牌的支撑。

记者:集成公司参与ICT业务的方向和重点是什么?

刘志勇:ICT业务涉及网络集成应用和IT应用系统的开发,集成总公司及下属分公司目前正在重点做有关网络集成应用的服务,IT应用系统的开发目前来说不是重点。因为参与应用系统开发一定要对相应行业和业务有深入的了解和理解,才能提供优质的IT服务系统。目前集成公司在IT系统开发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如我们已经成功开发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资源管理系统,经过了一年多的调研和开发,现在产品已经上线了。在我们的业务中,纯粹的IT应用我们介入的比较少,这方面还有待于和合作伙伴的合作。目前紧密依托网络之上的业务是集成公司最重要的发展方向,所以我们要以集成为切入点,以咨询为统领,重点发展视频、信息安全、网络外包等业务,因为这些系统都是基

于网络来提供服务的。

目前,做央企500强的信息服务提供商是集成公司的一个重要目标,中国电信希望通过我们的服务使他们认可信息化的价值,促进企业的发展;反过来,企业只有通过这种途径提高了效率和收益,才会认可中国电信的服务,才可能有更多的扩容、升级需求。这样通过ICT服务,中国电信就能把根深深地扎入企业之中,才能有更深入的合作,从而才能真正融入用户的信息化工作。

ICT业务营销对所有的公司来说都是很难的,集成公司最近几年的ICT实施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记者:目前对运营商来说,发展ICT业务时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营销能力比较弱,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ICT业务营销与传统电信营销有哪些区别?

刘志勇:目前,ICT业务营销不仅是电信运营商的弱势,对所有的IT公司来说都是很难的。其实说ICT业务的营销处于弱势,是相对以前的营销方式来说的,因为做ICT业务要首先了解客户的需求然后再作出集成方案,再去引导客户。原来中国电信提供的是标准化服务,客户需要多大的带宽,就提供多大的带宽,但现在不是这样了,需要把握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然后再为客户提供标准化的打包服务,而准确把握客户的需求是比较困难的。但凭借中国电信的实力,我们相信有能力准确把握客户需求,使客户切身体会到中国电信的优质服务。

记者:在ICT实施能力方面,集成公司最近几年有哪些提高?

刘志勇:对于集成公司来说,我觉得提升还是很大的。因为前几年我们只做网络集成,这几年我们逐步转到IT方面的业务,也介入到行业内部,目前网络的集成任务越来越少,而更多的是视频监控、冗灾备份、ERP系统的部署等。

开展ICT服务必须按社会化企业体制运作,受到现有环境的局限性,高端人才仍然欠缺

记者:ICT业务与传统的电信业务有很大区别,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什么要求?刘志勇:既然我们是集成公司,我们一定要有新的企业体系,我们的企业管理架构是按国际先进的体系来建设的,管理模式也与社会接轨,就是按一个社会化的公司来运作的。这里没有正式工、劳务工等人员身份的差异,与中国电信传统的管理体系有很大不同,在考核方面,以岗定薪,岗变薪变。

记者:目前集成公司的人力资源状态能否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

刘志勇:在我们公司目前高端的人才还是非常紧缺的,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也不是那么大,我们的薪酬水平相对来说还不是那么有竞争力,所以我们强调,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然后才是待遇留人。我们公司内部已采取公司化运作,但从公司整体来说还是

受中国电信大环境的影响,即我们在继承了中国电信品牌优势的同时,也同样要遵循中国电信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

ICT业务在以百分之百的速度增长,未来增长空间很大,但难度也越来越大

记者:目前集成公司占中国电信ICT业务收入的比例有多大?

刘志勇:我们这块没有具体数字,因为我们很多的收入是算在了当地电信部门,所以说有直接贡献,也有间接贡献。我们直接贡献可能有十几个亿,但我们对中国电信ICT业务发展的支撑贡献很大,支撑了很多省网和本地网的业务发展,但可以肯定的是,集成公司在中国电信整个ICT业务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记者:集成公司这几年的工作是否达到了中国电信的要求?

刘志勇:整合后的集成公司是2005年12月26日成立的,在2006、2007年,每年的收入都是百分之百的增长,2008年也会保持较高的水平增长。由于中国电信有着很好的品牌效应,有着全国性的网络基础平台,各集成分公司已在全国落地,有全国性的实施能力,我们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确确实实让客户感受到了中国电信的整体服务能力,但随着收入的基础规模增大,高速增长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严格挑选合作伙伴,未来可能采取并购方式增强自己的集成能力

记者:ICT业务的开展需要合作伙伴,挑选合作伙伴的标准是什么?目前集成公司有哪些战略合作伙伴?

刘志勇:其实我们挑选合作伙伴的思路很清晰,就是能否满足中国电信客户的要求。中国电信有一些战略合作伙伴,比如IBM,也是集成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我们目前的合作伙伴数量还不是很多,因为选择优异的战略合作伙伴并不是很容易。我们选择战略合作伙伴的标准很严格,对战略合作伙伴的要求就是大家有能力共同拓展市场,并做好客户的服务工作。

记者:从集成公司来说,在ICT业务方面进行了哪些创新?

通信行业ICT业务发展略谈 篇3

1 ICT发展的基本趋势

据《计世资讯》研究统计, 2007年中国ICT服务市场规模为236.8亿元, 与2006年同比增长为34.0%。预计未来几年, 中国ICT服务市场将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到2011年整个ICT服务市场规模将超过600亿元, 达到683.2亿元。目前, 网络运营商提供的ICT服务业务主要集中在语音、视频等方面的服务, 主要包括:系统业务集成开发服务、网络通信技术及软件系统的开发服务、网络第三方产品的开发和销售服务、信息代理业务、网络安全的运营服务、相关业务的咨询服务、网络开发的租赁业务和其他增值服务等相关的内容。网络服务运营商对ICT业务的管理和开发是网络通信发展的必然的选择, 在通信行业和网络服务的快速发展的今天, 网络运营商如何有效的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提升企业的运营服务, 探索和开发新的网络增值服务, 使ICT业务的发展成了必然。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进步, IT和CT两个业务领域的结合成为网络通信发展的重要趋势, 两种信息技术的紧密配合, 可以有效的促进网络服务的专业化发展。

目前国内ICT业务发展处于过渡阶段, 整体水平不高, 但服务化趋势越发突出, 促进通信运营商的业务调整, 进而使得运营商服务对象不断扩展, 行业应用更加丰富, 并且客户对ICT业务的要求不断提高。

2 ICT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ICT业务的专业人才的缺乏

当前ICT业务的发展基本上都是技术含量高、服务质量高、施工难度大的业务, 由于电信行业的主营业务是通信网络的运营 (移动、固话与宽带业务) , 但是在系统软件的开发、高标准接口技术的开发、高标准硬件研发与集成、系统兼容技术开发以及产品级IT设备研发等ICT技术支撑方面的人才, 明显的不足, 并且成为阻碍ICT业务发展的重大瓶颈。虽然也有一些工作人员从事ICT业务技术的生产和开发, 但是, 大部分工作人员主要是从事网络传统业务的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 对从事高端的ICT技术业务的开发与管理, 在技术上和人力资源的投入上都明显的不足。

2.2 对ICT业务的发展认识和认知度不够

网络运营商的转型业务发展已经到了高速发展时期, 但是很多通信行业从业人员对ICT的转型业务认识不足, 无法对相关的业务和技术展开工作, 对ICT业务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决策层对于ICT业务的发展方向以及ICT的发展对未来客户市场的影响不能很好的把握, 导致不敢加大ICT业务的人力投入和资金投入。由于对ICT业务发展的认识不足, 有些工作人员在进行业务推广时, 总显得信心不足、, 无法说服客户促成合作。由于ICT业务的开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大多数的ICT业务发展初期都是高成本投入的项目, 有的业务在刚开展时, 还处于亏损阶段, 有的业务开展勉强能够维持成本, 有的业务还需要进行售后服务之后, 才能有利润空间, 这些也是导致ICT业务开展的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ICT业务需要多个部门参与工作, 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比较大, 而且有的服务是免费的, 这样就会耗费业务工作人员的大量精力, 形成ICT业务开展两难的境地。ICT投入的资金在短时间内难以在短时间内收回, ICT的业务包含的内容种类庞大, 用户的需求内容多变, 进一步影响国内通信行业无论是决策者还是普通从业人员对ICT业务发展的认识。

2.3 ICT业务的宣传力度不够

在ICT业务实际营销的过程中, 有时候在向用户推介ICT业务时, 有些用户会对ICT业务感到不理解, 很多用户认为ICT业务的开展只有电信部门才开展的, 认为电话和宽度业务是运营商的主营业务、熟手业务, 在遇到有关ICT业务时, 一般都交给一些IT公司来做, 例如软件公司、信息系统集成商等等。目前做ICT业务集成的小公司比较多, 优势比较明显, 例如设备购置成本较低, 资金使用灵活。但是有些公司使用的是劣质的终端产品, 集成的费用比较低, 往往不会考虑售后服务与相关的损耗, 导致ICT业务发展的过程中, 处于劣势地位, 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3 ICT业务开展的对策与建议

3.1 重视ICT业务的拓展

无论是通信行业的决策层, 还是普通员工, 都要认真分析相关问题, 做好ICT业务的宣传和拓展工作, 要充分认识到ICT业务的发展代表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 是信息技术服务的综合性体现, 应该调动相关工作人员积极的开展ICT的业务, 利用好现有的通信资源进行拓展。

3.2 加强企业的宣传力度, 提升ICT业务的品牌意识

通过到一些大的公司去推广ICT业务的优势和效益, 促使用户在考虑本企业或本单位的业务发展时, 会考虑到ICT业务的巨大作用。要通过成功案例, 提升ICT服务的品牌形象, 给用户企业对ICT业务的使用建立信心, 提高人们对ICT业务的认识。

3.3 发挥ICT业务的本地服务优势

在考虑ICT业务时, 用户一般会想到本地的电信企业, 第一是因为电信企业是国企背景, 可信度较高, 并且由于距离较近, 售后服务质量可以得以保障, 响应时间可以大大缩短。电信企业在开发ICT服务时, 一般考虑的是一次性的集成服务, 而将后续的服务作为免费的项目提供给用户, 但是殊不知后续的服务则是需要耗费更多的资源的, 所以, 要逐步的提高ICT后续服务的质量, 实现免费的后续服务逐步向有偿服务过渡, 保证ICT的服务、管理、收入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成立专门的ICT服务售后管理部门, 或是采用售后外包协议, 提高ICT后续服务的工作效率, 在与客户谈判时将“三包”的售后服务纳入协议, 提高行业的收入, 保证ICT业务的投资能够及时的回收。

4 结束语

无论全球经济发展形势如何, 必要的、长期的投资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而对于许多国家而言, 加大ICT产业的投入被普遍认为是最有潜力的投资, 不一定对当下经济起到多大作用, 但对未来发展绝对是稳赢的投资。三大通信运营商在2011年掀起的无线城市建设热潮, 有效提升了政府公共部门的服务水平, 也创造了不少的商业价值。在物联网方面, 运营商对交通、农业、安防等方面的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 给这些行业增加了不少新的附加价值。

可以说, 应用和服务创新将是未来几年ICT领域拉动内需、提升自身造血能力的关键。整个通信产业需要抓住这个机遇, 理清自己扮演的角色, 积极提升服务和创新的能力, 为实现企业价值, 为我国经济转型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海鹏, 周梅.ICT业务发展良策[J].市场经济, 2012 (11) .[1]张海鹏, 周梅.ICT业务发展良策[J].市场经济, 2012 (11) .

ICT业务 篇4

1. 英国电信-“网络IT”战略

英国电信以自身资源为基础,建立了一套与其资源优劣势相匹配的ICT业务体系结构:基础网络架构、应用管理与服务、ICT外包、专业服务四个层次。对于软件型业务、外包服务和咨询服务英国电信都开展了对外多层次合作,组成业务专家、技术、咨询服务团队。英国电信以客户为导向进行前端部门的调整,改变了过去以固定、移动和互联网这样业务导向的部门分类结构,有效地适应了ICT市场发展的需要。其中全球服务部和零售部分别为跨国公司、政府、大客户和中小企业客户提供ICT服务。

建构ICT业务组织结构

英国电信将与集团客户相关的各职能整合至统一的品牌:BT Global Solutions,包括传统电信业务和新增值业务(综合系统集成和解决方案及咨询服务)

通过并购扩充ICT能力

收购Albacom公司、Infonet公司,服务企业客户和政府机构;

收购路透社的Radian公司,服务金融服务行业;

收购dabs.com,增强对中小企业服务能力。

大型ICT服务客户

为联合利华、路透社、飞利浦、菲亚特、Royal Mail等重要客户提供ICT整体解决方案。

2. 德国电信-“一站购齐”的信息服务战略

德国电信ICT业务发展策略之一就是以IT服务为核心,为企业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整合ICT服务;德国电信是欧洲汽车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市场的引领者;德国电信将大型企业客户按照行业划分为:汽车、保险、银行、消费品、制作、医疗、媒体、电信、零售、公用事业、旅游及后勤等;将公共部门客户按照职能分为政府、医疗、教育、科研机构、公共安全及公共运输等。德国电信将自身定位于客户的“业务创新转型伙伴”,为客户提供价值链整合、生产流程再造、客户关怀、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延伸的咨询服务,充分重视了与客户关系的维护,为自己的ICT业务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稳定的客户环境。

建构ICT业务组织结构

成立提供整体ICT服务的T-systems公司,提供的企业ICT服务涵盖面广泛。

扩充行业ICT能力

收购大众汽车IT服务公司,快速形成行业信息化服务提供能力。

合并Debis,发挥在IT服务领域的优势。

大型ICT服务客户

成为欧洲第二大系统方案提供商,为宝马、奔驰、大众、汉莎、拜耳、克虏伯等德国知名国际企业提供全球化服务

二、中国电信的ICT业务战略

业务定位

中国电信将ICT业务定位在推动企业战略转型的高度,并将业务定位聚焦于内容信息服务、IT技术、IP技术的“3I”交融领域。

全业务经营后,中国电信注重将ICT业务引入移动因素,并推广基于移动平台的融合型ICT综合信息业务。

业务管理体系

政企客户部为ICT业务的管理主体、营销主体;集成公司在各省设立集成分公司,各集成分公司由属地省公司和集成总部双重管理,此外,上海理想、江苏鸿信、福建富士通公司也在支撑属地省ICT业务拓展;中国电信集团采取集成公司与各省双考方式拓展ICT业务。

ICT主要业务

ICT业务主要可以分为集成业务、外包业务、专业服务和知识服务四大类。其中,集成业务规模最大,外包和专业服务初步达到一定规模。

这四类业务同通信网络和通信技术密不可分,是中国电信核心能力所在,业务盈利水平较高。

三、中国联通的ICT业务战略

以集团聚焦战略为引领,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与重点产品,快速提升集成实施、服务外包、应用开发三大核心能力,面向产业互联网与行业应用,打造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的集成创新能力,推进产业互联网重大项目、重点客户的突破,实现ICT业务快速发展。

四、江苏联通的ICT战略定位

打造差异核心竞争力,整合行业平台资源,绘就智慧城市蓝图,成为省内领先的ICT服务商。

1. 差异化-融合ICT服务品牌

依托属地4G网络优势,进一步融合系统集成+行业特色应用,建立独具竞争力的融合大ICT体系

2. 专业化-ICT解决方案专家

聚焦行业定制需求,自主研拓属地特色的行业平台,打造移动信息化的最佳服务体验

3. 市场化-智慧城市商业领袖

遵循市场规律,深化公司化变革,占领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制高点,构建高价值的创新商业模式

五、江苏联通ICT创新案例、应用综述

1. 政务行业:南通市应急指挥平台

南通市应急指挥平台搭建了南通市应急通信专网,包括有线电话网络、计算机网络、集群通信网络、公众移动通信网络,以及各个部委办局自建的专用通信网络,应急平台的建设将以现有各种通信网络为基础,使用多种通信手段,构建一个可互相备份、融合统一、安全畅通的应急通信网络,满足市政府与县市区应急平台、各部门应急平台互联互通的需求。

调度平台

目前已经在市公安局、市政府主副指挥中心部署应用。汇聚公安、交通、城管、环保等多个部门近5000路监控图像;实现同应急终端之间的语音调度、视频通话、视频分发等业务;

综合应用系统

包括值班业务、短信平台、多路传真、信息接报、公文管理、通讯录、应急资源、应急知识、应急预案等内容。平台为BS架构,目前属于上线准备阶段。预期用户包括市总值班室、各委办局、县市区近80家单位。

2.医疗行业:靖江市医疗云平台

随着靖江卫生局信息化的深入,数据大集中以及信息交换的要求很高的计算能力。传统数据中心建设和运维的成本(包括电力成本、空间成本、维护成本等)在不断上升。简单的通过设备叠加和设备性能增强已经难以适应上述的要求。因此,当靖江卫生局建设的核心需求为在IT建设模式上进行转变。改变传统的“竖井式”IT建设模式而引入云计算建设模式来整合优化当前信息中心内的硬件资源,提升数据中心的资源弹性、运行效率、交付能力以及扩展能力,并从根本上降低数据中心的建设成本,如下图所示。

3.教育行业:沭阳班班通多媒体项目

2015年底中标宿迁市沭阳县班班通项目,共计完成全县192个学校(中小学、教学点),1996套多媒体教室的部署安装。目前已实施、试运行完毕。

在不改变教师传统教学习惯的同时实现多媒体互动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授课效率;

触摸+红外遥控器双操作方式的结合,使得教师行操作更加灵活的对教学机进,突破了距离的限制等,使得教学更加灵活随意。

触摸式技术+教学软件间接的实现了电子白板的功能,使得教学更为形象生动。

ICT业务 篇5

用户数及收入增长趋缓、客户对服务质量要求却不断提高、竞争成本不断增加, 这些都要求电信运营商一方面更加关注已有服务及第三方服务的捆绑与整合;另一方面更要创新应用, 注重提供以网络技术和网络应用为基础的增值服务。未来的综合信息服务本身将是一个包括传统电信CT业务、IT应用、IT服务等在内的综合服务系统的集成, 传统电信服务将不断走向融合的应用, ICT业务将层出不穷。

ICT服务的捆绑不仅包括传统的电信服务, 也包括功能越来越复杂及多样化的IT应用。在未来综合信息服务运营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多服务的捆绑能力将是电信运营商提高业务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电信运营商在拓展综合信息化服务市场的过程中, 一方面将加强宽带、语音等电信应用的捆绑, 另一方面将更注重对企业IT应用服务的集成能力。同时, OSS/BSS系统作为电信运营商的重要IT支撑平台, 是捆绑业务开通的关键环节, 捆绑服务的提供最终还需要与O S S/B S S系统实现快速有效的集成。

但是现有的技术极大地妨碍了ICT业务的集成。现有的技术障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服务的非标准化;服务的位置和传输协议的非透明化;接口和服务的紧密耦合和各种应用的紧密耦合;各种应用接口的粒度过细, 不能反映业务的真实需求。这些障碍导致了信息孤岛比比皆是, 信息共享实现困难;系统的开发不灵活, 整体弹性小, 市场竞争出击速度和响应速度慢。

在电信服务走向融合应用的过程中, 能否更快速、更低成本地对ICT业务进行有效捆绑、开通及管理从而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便成为了提升竞争力、占领市场先机的关键之一, SOA架构正是提供这一能力的基础。

通过部署SOA来改造电信运营商的业务管理平台, 从而完成ICT业务集成, 实现传统电信服务向综合信息服务的转型, 是电信CT产业与IT产业不断实现融合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1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简介

SOA——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SOA) 是一个组件模型, 其概念是Gartner Group于1996年提出的, 它将应用程序的业务逻辑 (businesslogic) 或某些单独的功能单元 (称为服务) 模块化, 并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呈现给消费者或客户端。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 它独立于具体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 使得构建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使用统一和标准的方式进行通信。

这种具有中立的接口定义 (没有强制绑定到特定的实现上) 的特征称为服务之间的松耦合。应用开发人员或者系统集成者可以通过组合一个或多个服务来构建应用, 而无须理解服务的底层实现。举例来说, 一个服务可以用.NET或J2EE来实现, 而使用该服务的应用程序可以在不同的平台之上, 使用的语言也可以不同。松耦合系统的好处有两点, 一点是它的灵活性, 另一点是, 当组成整个应用程序的每个服务的内部结构和实现逐渐地发生改变时, 它能够继续存在。而另一方面, 紧耦合意味着应用程序的不同组件之间的接口与其功能和结构是紧密相连的, 因而当需要对部分或整个应用程序进行某种形式的更改时, 它们就显得非常脆弱。

SOA可以把企业的业务所包括的不同功能组织成基于标准的、可复用的服务, 可在需要时通过网络访问这些服务, 从而实现业务逻辑的迅速组合、集成及重用,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环境。这样, 不仅不需要做工作量相当大的底层的开发, 节省很多精力, 而且不需要去关心底层构件组装之后的业务质量。这种将业务与技术完全分离的模块化架构思想有助于提高电信运营公司的适应性、敏捷性和反应速度。更为重要的是, 基于这种体系结构, 系统能在业务逻辑发生变化之后, 动态响应新的需求, 快速重新装配各种业务构件和服务。

2 SOA的模型

SOA架构的体系结构模型通常由以下三种角色组成。

(1) 服务提供者 (Service Provider) 。定义、设计并实现可提供的服务功能, 用WSDL (Web Service Definition Language) 描述这些服务, 并用UDDI在服务注册中心发布WSDL文档, 并对使用自身服务的请求进行响应。

(2) 服务代理 (Service Broker) 。注册、删除或修改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数据, 对其进行分类并提供搜索服务。

(3) 服务请求者 (Service Requester) 。利用服务代理查找所需服务的W S D L文档, 在WSDL的基础上, 通过SOAP协议来与要访问的服务通信。SOA体系结构中的组件必须具有上述一种或多种角色。在这些角色之间使用了以下三种操作。

(1) 发布 (Publish) 。使服务提供者可以向服务代理注册自己的功能及访问接口。

(2) 查找 (Find) 。使服务请求者可以通过服务代理查找特定种类的服务。

(3) 绑定 (Bind) 。使服务请求者能够真正使用服务提供者。服务提供者与服务请求者通过事先定义好的契约进行交互, 如图1。

3 SOA的基本特征

(1) 服务的封装 (encapsulation) :将服务封装成用于业务流程的可重用组件的应用程序函数。它提供信息或简化业务数据从一个有效的、一致的状态向另一个状态的转变。封装隐藏了复杂性。服务的API保持不变, 使得用户远离具体实施上的变更。

(2) 服务的重用 (reuse) :服务的可重用性设计显著地降低了成本。为了实现可重用性, 服务只工作在特定处理过程的上下文 (context) 中, 独立于底层实现和客户需求的变更。

(3) 服务的互操作 (interoperability) :通过服务之间既定的通信协议进行互操作。主要有同步和异步两种通信机制。SOA提供服务的互操作特性更利于其在多个场合被重用。

(4) 服务是自治的 (Autonomous) 功能实体:服务是由组件组成的组合模块, 是自包含和模块化的。SOA强调提供服务的功能实体的完全独立自主的能力。SOA强调实体自我管理和恢复能力。常见恢复的技术包括事务处理 (Transaction) , 消息队列 (Message Queue) , 冗余部署 (Redundant Deployment) 和集群系统 (Cluster) 等。

(5) 服务之间的松耦合度 (L o o s l y Coupled) :服务请求者到服务提供者的绑定与服务之间应该是松耦合的。服务请求者不知道提供者实现的技术细节, 比如程序设计语言、部署平台等等。服务请求者往往通过消息调用操作, 请求消息和响应, 而不是通过使用API和文件格式。

(6) 服务是位置透明的 (location transp arency) :服务是针对业务需求设计的。需要反应需求的变化, 即所谓敏捷 (agility) 设计。实现业务与服务分离, 就必须使得服务的设计和部署对用户来说是完全透明的。

(7) 明确定义的接口 (well defined interface) :Web服务使应用功能得以通过标准化接口 (WSDL) 提供, 并可基于标准化传输方式 (H T T P和J M S) 、采用标准化协议 (SOAP) 进行调用。

4 SOA系统的创建

要创建SOA系统, 可将其应用实现层划分为三层: (1) 服务在最上层, 是最粗粒度的实现, 它作为应用系统的外部视图;而内部的重用和组合仍然使用传统的组件设计。 (2) 组件层。 (3) 类/对象层。通常将经历四个阶段:构建、部署、使用和管理。在构建阶段中, 定义业务模型或流程、软件模型和SOA模型, 这个逻辑模型用类/对象图来进行建模, 然后依据具体的需求给出相应的组件模型, 组件的设计主要在于设计其功能接口;最后就是服务模型, 为了使设计更加合理, 要使用到具体的组件平台或相关的设计模式。之后, 就可以创建一组服务, 这组服务可以与已发布的通用接口一起重用。在部署阶段, 提取创建的服务, 并把它们放在一个可执行、可管理的环境之中。在使用阶段, 根据SOA模型来装配应用程序, 并且测试其软件质量以及非功能性需求, 比如性能、可伸缩性等等。应用程序现在已经准备完毕并且可用于用户。最后的管理阶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中, 可以监控并管理安全性和使用, 以及比较其性能。

SOA只是一个架构, 真正要实现SOA一定需要具体的平台性的产品来支持。目前已经有了大量的企业级和开源的SOA产品如下。

主流的S O A的核心技术思想:W e b Service、JBI、SCA、SDO、BPEL。

主流的SOA的开源产品技术:Service Mix、

S D O。

主流的S O A的企业级产品技术:B E A Aqulogic Bus服务总线、IBM Web SphereIntegration Developer、IBM Web Sphere Process Server、IBM Web Sphere ESB服务总线。

5 基于SOA的ICT业务范例

图2是SOA编程模型中定义的标准原子构件:很显然它的技术无关性和消费使用 (Consume) 特征, 如:服务、引用、属性、实现, 是实现业务构件化的关键所在。原子构件就可以是一个事实上的业务构件, 当然也可以在原子构件的基础上进行业务组装形成更大粒度的组合构件 (Composite) 。进而若干个组合构件和资源配置文件形成构件包 (Contribution) , 成为独立可部署的业务功能模块。业务功能模块有了SOA标准下的逻辑构件形态和物理构件形态后, 就可开发、可部署、可运行和可管理了, 也就真正实现了标准的业由业务模块形成的标准化构件 (Component/Composite) 实现各自分工的业务功能, 并通过契约化的SOA服务和引用互相协作, 从而实现了一个典型ICT业务集成场景下对电信用户帐户管理的业务应用。这样构件化的SOA应用, 业务流程明确, 协同关系清晰, 可控性、业务复用度和灵活性都更为高效。务构件化。

6 结语

随着SOA标准化的进一步发展, 必将导致ICT业务资源整合的加速, SOA应用必将遍布于电信业务的各个领域, 大量标准化的服务必然大量涌现, 推动电信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

摘要:随着电信运营企业的经营方式从以业务为中心的货架式经营转变为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个性化定制方式, 研究如何快速、高效的实现ICT业务集成, 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本文对面向服务体系结构 (SOA) 做了研究综述, 介绍了SOA的基本特征, 模型的基本结构, 讨论了SOA系统的创建方法, 着重于如何采取SOA体系结构, 构件化的实现ICT业务集成, 从而提高电信业务的生成效率。

关键词:面向服务体系结构,SOA ICT业务,以客户需求为中心

参考文献

[1]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SOA推动我国电信服务走向融合应用[J].通信产业报, 2007.

[2][美]Thomas Erl[著].[中]王满红, 陈荣华[译].SOA概念——技术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3]叶钰, 应时, 李伟斋, 等.面向服务体系结构及其系统构建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5, (2) .

[4]马殿富.面向服务体系架构SOA[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6.

[5]梁爱虎.SOA思想、技术与系统集成应用详解[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1.

上一篇:国际组织出版物下一篇:CTA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