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A研究(精选12篇)
CTA研究 篇1
由于64层螺旋CT具有卓越的时间及空间分辨率,使其在周围血管疾病的诊断中被日益广泛应用[1,2]。同时,受检者辐射剂量的增加以及潜在危害性的增大也日益受到关注[3]。本研究通过64层螺旋CT对3组病例采用不同的螺距扫描,旨在寻找一种图像质量相对较高、辐射剂量相对较低的扫描参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10~2010-09临床疑诊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60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9例;年龄20~85岁。按3种不同螺距将60例受检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
1.2 扫描参数与方法
采用GE light speed VCT,在3组不同螺距下进行扫描:A组1.375,B组0.984,C组0.516;管电压120k V,管电流400Ma,球管旋转时间0.6s/周,扫描层厚0.625mm。扫描体位采用脚先进,双侧踝关节绑带固定,扫描范围从L3水平至足尖,为1 000~1 230mm。SFOV medium body,矩阵512×512,DFOV 36cm,在肘静脉埋置21G套管针,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非离子对比剂优维显(370mg I/m1)90ml,流率4.2m/s,使用对比剂智能跟踪系统触发扫描,触发扫描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设在腹主动脉末端,触发阈值设为200Hu,当ROI内CT值达到200Hu时,手动触发CTA扫描。
1.3 图像评价与分析
1.3.1 图像质量评分
(1)评价内容:将获得图像传至ADW4.3工作站,分别行MIP、MPR、VR图像后处理。将下肢动脉分为腹主动脉远段、髂总动脉、髂内动脉、髂外动脉、股深动脉、股浅动脉、旋股内侧动脉、穿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足底内侧动脉、足底外侧动脉15节段,从下肢动脉显示的血管节段、细小分支显示率、血管边缘的锐利度、管腔内对比剂清晰度4个方面进行评价。(2)评分标准:5分,下肢动脉显示15个节段以上,5级以上分支可显示,血管边缘光滑锐利,管腔内对比剂显示清晰;4分,下肢动脉显示15个节段以上;3分,4项中1项不符;2分,4项中2项不符;1分,4项中3项不符。≥3分为图像质量合格,5分为优秀。(3)评价方法:请2名经验丰富的CT诊断医师以双盲法对图像进行质量评分,意见不一致时,协商统一,采用均值。
1.3.2 组间辐射剂量比较
记录每例患者检查时由机器自动生成的CT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CTD(m Gy)],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m Gy/cm)]、每次扫描的总扫描时间[(To-time,s)]和射线有效率等信息。
1.3.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扫描总时间、图像质量评价、辐射剂量采用方差检验,检验水准均用P<0.05。
2 结果
2.1 图象质量的比较
3种螺距(1.375、0.984、0.516)扫描参数图像质量评分分别是3.55±0.49、3.67±0.28和3.66±0.32。对3组数据差异进行方差检验,P>0.05,表明各组数据无统计学意义。即3种扫描参数下的双下肢CTA图像质量差异无显著意义,3种扫描参数均能满足诊断要求(图1~3)。
图1螺距1.375显示细小分支较少,血管边缘锐利度较差。图2螺距0.984显示细小分支较多,血管边缘锐利度较好。图3螺距0.516显示细小分支多,血管边缘锐利度很好
2.2 辐射剂量的比较
A组单次扫描CT剂量加权指数是14.94m Gy,DLP为1698.75±74.78 m Gy/cm;B组单次扫描CT剂量加权指数是20.87m Gy,DLP为2 331.87±62.62m Gy/cm;C组单次扫描CT剂量加权指数是39.83m Gy,DLP为4 485.69±205.00m Gy/cm。对3种扫描参数下DLP差异进行方差检验,结果均为P<0.05(表1),表明3种扫描方式下的DL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辐射剂量低于B组(28.4%);明显低于C组(62.5%)。3种扫描参数对胫前、胫后、腓动脉的显示率见表2。
2.3 扫描总时间的比较
3种螺距扫描总时间分别为12.34±0.54、17.04±0.44、32.78±1.49,对3组扫描总时间的差异进行方差检验,结果均为P<0.05,表明3种螺距下扫描总时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大螺距扫描所用扫描时间短。
3 讨论
64层螺旋CT方便、无创、快捷、空间分辨率高,能同时清晰显示下肢血管及周围组织,被临床广泛应用于下肢血管造影检查。但是,下肢动脉疾病以男性居多,本组有51例(85%),在扫描中涉及敏感的性腺器官,而1966年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提出性腺、红骨髓、全身均匀照射(成年人)时,照射剂量不宜超过0.05Sv/年和0.03Sv/季。选择最优化的扫描参数在保证图像质量的情况下有效降低辐射剂量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影响MSCT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因素很多,如管电压、管电流、扫描范围、层厚、螺距等。螺距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表现为当进床距离等于总的准直宽度时,两个相邻X线束之间首尾衔接,既无X线的重叠,也没有间隔,图像质量好。进床距离如果大于总的准直宽度,两束X线间存在间隔,图像质量下降。由于螺旋CT采集的是连续的容积数据,在容积数据的基础上再进行任意层面重建,这样就不会错过扫描范围内病灶的探测,从而可以获得最好分辨力的图像。文献报道螺旋扫描中大螺距扫描一般不宜大于2[5],虽然被检部位吸收的X线量会减少,但数据经过重建后不影响对病灶的观察,图像饱和度会低于小螺距扫描所获得的饱和度。多层螺旋扫描时,X球管发出的是孔束射线,它的射线路径长,射线束的倾斜度也大,在横断面图像的重建平面没有可利用的垂直射线,且扫描时检查床的快速移动和采用多排探测器,如果扫描螺距比值选择不当,会使一部分直接成像数据与补充成像数据交迭,使可利用的成像数据减少,图像质量衰退。因此,在进行螺旋扫描时,要注意螺距的选择。在扫描范围一定的情况下,螺距从小到大改变,扫描时间会成比例缩短,相应的辐射剂量也降低。因此扫描时选择一个优化的螺距,设置合理的扫描时间,会得到质量相对较高,辐射剂量相对较低的图像。
本研究结果显示下肢血管边缘锐利度,螺距1.375<0.984<0.516;在显示4级以下的细小分支血管数量上,螺距为1.375显示的细小分支不如螺距为0.984多,更不如螺距为0.516显示的细小分支繁茂;螺距为0.516扫描时能显示Ⅴ-Ⅵ级分支,采用螺距1.375的扫描参数,显示的分支多为Ⅲ-Ⅳ,而Ⅴ-Ⅵ级分支显示较少。螺距为1.375吸收的X线量小于螺距为0.984吸收的量,更远远小于螺距为0.516时吸收的量。螺距1.375与螺距0.984、0.516扫描相比较,虽然吸收的X线量不一样,图像质量有差异,但在显示下肢血管边缘锐利度上,小螺距扫描获得图像边缘锐利,大螺距扫描获得的图像血管边缘显示有些小的锯齿状伪影;对血管阻塞长度、程度、主要侧枝循环、软硬斑块、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下肢动脉主要病变均得以完全显示,能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
与身体其他部位相比,下肢动脉CTA检查的特点是:(1)下肢动脉走行长,扫描范围广,一般为1 000~1 250mm;(2)病人的循环时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一般为10~40s。当为血管阻塞性病变时,如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糖尿病足等病变时,下肢循环时间相应较长;当为外伤、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病变时,下肢循环时间一般较短。因此,在扫描前,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评估其下肢循环时间,如下肢肢端较冷或有溃疡、糜烂等症状,有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史时,多为下肢血管阻塞性病变,循环时间可能较长。图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对射线敏感性不如年轻人高,可设置螺距较小的扫描参数,如0.984或者0.516,使扫描时间足够长,达到血管造影剂充盈的最佳状态,最佳的显示阻塞血管及其周围细小的侧枝循环。当为外伤或无下肢阻塞性病变时(以年轻患者居多),循环时间较短,对射线的敏感性更高,射线对病人产生的危害性更大,可设置大的螺距比扫描,如A组螺距1.375,显示的图像质量既能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又能有效的降低辐射剂量。
本组实验选取螺距1.375进行扫描的20例患者中,观察双侧胫前、胫后及腓动脉6支动脉的显示率,其中8例显示了6支血管,7例显示了5支血管,3例显示了4支血管,2例因为血管阻塞性病变,血管阻塞或者部分阻塞,可见1~2支胫前、胫后或者腓动脉,周围可见丰富侧枝循环。螺距0.984扫描的20例中,10例显示了6支血管,6例显示了5支血管,1例显示了4支血管,3例一侧下肢截肢病人,一侧因为血管阻塞性病变,血管阻塞或者部分阻塞,可见1~2支胫前、胫后或者腓动脉,周围可见丰富侧枝循环。螺距0.516扫描的20例中,9例显示了6支血管,6例显示了5支血管,2例显示了4支血管,3例因为血管阻塞性病变,血管阻塞或者部分阻塞,可见1~2支胫前、胫后或腓动脉,周围可见丰富侧枝循环。大螺距12秒左右的扫描时间,下肢远端的动脉显示浅淡不明显。几乎每一例小螺距扫描均会产生下肢远端静脉血管显影,影响对膝以下动脉的观察。螺距0.984扫描的20例中,15例可见下肢远端静脉血管显影。螺距1.375扫描的20例中,6例下肢远端静脉血管显影。螺距1.375扫描时远端静脉血管显影最少,对动脉的污染最少,而下肢动脉显示率较高。
本研究的局限性:对下肢动脉图像质量及放射剂量影响较大的另一重要因素是管电流。使用下肢动脉自动毫安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可以降低辐射剂量约54.4%[6],本实验未采用自动毫安技术,均是控制管电流在400m A。如果在自动毫安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螺距对下肢动脉进行血管成像,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会如何,有待探讨。
总之,在进行下肢动脉血管成像时,螺距选择在0.516~1.375时对图像质量无明显影响,却能降低辐射剂量。所以,操作时应根据情况设置螺距,1.375的扫描参数可作为常规选择,使得64层螺旋CT双下肢动脉扫描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明显降低辐射剂量,为患者提供一种无创、快速、准确及安全的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Schernthaner R,Fleischmann D,Lomoschitz F,et al.Effect of MDCT angiographic findings on the manageement of 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AJR,2007,189(5):1215-1222.
[2]Fleischmann D,Hallett RL,Rubin GD.CT angiography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J Vasc Interv Radiol.200617(1):3-26.
[3]刘彬,白枚.64层螺旋CT检查中患者受照剂量的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42(10):1050.
[4]Nickoloff EL,Alderson PO.Radiation Exposure to Pati-ents from CT:Reality Perception,and Policy.AJR,2001,177(2):285-287.
[5]潘屏南.现代大型医用设备.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6.
[6]郭滢,葛英辉,史大鹏,等.64层螺旋CT自动毫安技术对降低下肢动脉血管成像辐射剂量的研究.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9,29(6):624-626.
CTA研究 篇2
CTA考试历年命题特点分析之财务与会计
。试卷总分14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40分,多项选择题60分,计算题16分,综合分析题24分。
1.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共有4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40分。要求在四个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一般主要涉及到财务管理中的公式、计算以及基本概念等理论知识,会计部分考核内容主要以会计核算、基本概念以及基础理论为主,其中公式、计算、会计科目的使用以及会计计量、会计分录等是这部分中的重头戏。一般每章内容都会涉及,题量最少1~2个,重点章节最多可达5~6个。
2.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共有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要求在多个备选项中,选出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错选,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从本题主题要求看,和考试题中只提示有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选项,也即不排除所有选项如ABCD都正确的可能,可以全选。但从开始,试题中明确指出:“至少有1个错项”,也即至少有一个选项是错误的,因此,不能几个选项都选,如ABCD四个备选项中,最多只能选3个,不能全选,
备考资料
考生在考试过程中,一定要仔细阅读题上要求,严格按规定答题,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多项选择题考核内容主要以概念、规则等理论表述为主,只有极少数的计算,另外有一些会计分录的内容。多项选择题在各章中大致呈均衡分布,每章题量1~2个,重点章节内容最多可达3~4个。
3.计算题
计算题共有两个大题,总分16分。其中,每一大题中又有4个选择题,每小题2分:在试题要求方面,除了19属于单选和多选混合选择外,其余年度均为单选题。
本题中一般有一个财务管理题,一个会计题。财务管理内容以计算为主,会计内容包括计算和会计核算题。同一大题中多个选择题之间有时有一定的前后衔接关系,有时又是彼此毫无瓜葛、很独立的内容。计算题一般往往分布在个别重点章节。近年采,随着试题难度的加大,计算题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宽,不仅涉及到多个不同章节的内容,而且出现了财务管理与会计内容相结合的趋势。
4.综合分析题
CTA和宏观组 篇3
所属组别:5年期CTA
所在公司:深圳倚天阁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公司创办时间:2007年10月
坐标:深圳
公司AUM:1.9亿美元(截至2016年7月1日)
投研人数:7人
资金来源:海外投资者为主
策略描述:以统计套利为主,结合基本面的投资策略。通过全球资产配置及灵活分散进行投资,基于跨地域、跨品种和跨期套利等市场中性策略,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完成套利交易,实现长期持续稳定增值。主要风险节点是,绝对收益和较小的风险敞口决定了这一策略无法在大牛市中获得很高的收益。
适用市场:波动性较大且缺乏明显趋势性的环境。
简历:拥有19年金融和商品投资经验。1996年从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系本科毕业后,在《佛山日报》从事编辑工作,后任该报主编。他的投资生涯始于1997年,在历经多年成功自有账户交易后,于2004年成立倚天阁投资工作室,专职于商品期货交易。2007年建立深圳倚天阁,担任董事长及投资总监。
肖辉
所属组别:3年期CTA
所在公司:上海淘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公司创办时间:2011年5月
坐标:上海
公司AUM:约30亿元
投研人数:39人
资金来源:银行外投/代销、机构FOF
策略描述:淘利“以交易为生”,定位于打造专业交易型公司,成为上海首间“金融工厂”,盈利主要来自市场波动,致力于成为中国本土最专业的对冲套利专家。公司主要有以下子策略:跨期套利,跨市场、跨品种套利,分级基金套利,趋势策略,CTA策略,阿尔法对冲,商品期货市场中性策略。
适用市场:量化套利策略适用于基差/价差存在一定波动的市场。趋势策略、CTA策略适用于趋势明显的市场。
简历:现任公司董事长/首席投资总监,上海交通大学金融工程博士,上海期货交易所博士后。多年投资管理、量化策略、资产配置、风险预算和投资组合分析经验,曾历任上海群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双隆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市场观点:从股票与股指期货市场看,市场风险已经得到较大程度的释放,但是并没有跌透,筹码没有完成充分的交换。如今经济面临三期叠加,人气的恢复也需要更长期。下半年市场整体处于休养生息的阶段,震荡幅度较窄,以阶段性与结构性的行情为主。
股指限仓的环境下,期指贴水将继续维持常态。下半年流动性的宽裕会延续市场的波动性,带来一定基差波动的投资机会。
从商品期货市场看,大宗商品市场仍然是下半年市场重要的波动和机会来源。今年上半年经常能观察到商品期货对于基本面和消息面的反应速度和力度大于A股市场,其背后的逻辑是商品对于通胀和增长的敏感性强于股市。目前国内外的经济环境处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最敏感的时期,各种黑天鹅事件可能集中爆发,内外盘的商品年度行情都将继续演绎。
胡志刚
所属组别:1年期CTA
所在公司:上海弈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公司创办时间:2012年8月
坐标:上海
公司AUM:约8亿元
投研人数:12人
资金来源:自行募集
策略描述:主要策略包括期货短线CTA、期货长线CTA、期货跨期套利、期货跨产品套利、股票Alpha、基本面选股、量化选股、股票期现套利、分级基金套利、宏观对冲、事件驱动、现金管理等。
适用市场:越是无效的市场,越能够通过提前获取信息,或者依靠对公开信息的深度解读优势,获取超额利润。量化策略在有效性较差、波动率较高的市场,比较容易获利。
简历:弈泰资产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投资官。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学博士,中科院自动化所硕士,中国科技大学学士。2002-2007年在IBM T. J. Watson 研究中心担任高级研究员,拥有近15项美国发明专利和近10年的境外市场量化交易策略和系统开发经验。2009年创立了美国E Tiger Capital Management, LLC ,担任基金经理并取得优异投资业绩。
市场观点:由于各类宏观事件较多(A股未纳入MSCI、美联储加息、英国退欧等),近期市场波动将比较大。
施振星
所属组别:1年期CTA
所在公司:上海元葵资产管理中心
公司创办时间:2013年
坐标:杭州
公司AUM:约20亿元
策略描述:核心策略是宏观对冲,坚持自上而下的大类资产配置,在不同的经济周期和资产周期下投资于不同的证券或者资产,并根据对宏观经济运行周期的判断进行多空配置和对冲选择,并在不同的资产上使用灵活的杠杆比例,进而获取跨越周期的稳健收益。
适用市场:可用于各种市场环境。
简历:元葵资产董事长兼投资总监,超过20年资本市场投资经历,曾任知名PE投资公司基金经理,知名期货公司副总经理,香港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擅长大类资产配置和择时,擅长发现高成长公司。创建的天时投资策略,连续15年获取复利年化30%以上。
陈泽浩/邹倚天
所属组别:1年期CTA
所在公司:黑翼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公司创办时间:2014年5月
坐标:北京
公司AUM:约25- 30亿元
投研人数:9人
资金来源:机构、零售
策略描述:市场中性策略+CTA策略,二者相关性接近零,搭配能进一步提高整个组合收益的夏普比例。
nlc202309091050
市场中性策略主要包括多因子模型和统计套利两类,多因子模型利用成长、价值、分析师等基本面信息建模,统计套利主要利用股票短期价格的超买超卖波动进行获利。股票多头组合的建立会匹配基准指数的各种特征,提高收益的稳定性,降低回撤。
CTA策略以趋势跟踪为主,并辅以一定的日内反转策略。在组合构建上,会充分地分散于各个板块与各个品种,从而获取较为稳健的收益。
适用市场:量化股票对冲策略总体来说在市场波动率较大、交易活跃时表现较好,而以趋势跟踪为主的CTA在商品期货合约呈趋势运动时表现较好。
简历:陈泽浩,黑翼资产执行合伙人,从业9年,2003年获北京大学数学学士、2006年获斯坦福大学数量金融学硕士、2007年获斯坦福大学统计学博士学位。2007-2008年任美国雷曼兄弟投资经理,从事固定收益衍生品研究。2008-2012年任博时基金投资经理,成为国内第一批将量化投资运用到专户投资管理的基金经理,经历过完整的A股量化投资周期。2012-2014年加入中投旗下合资对冲基金中兴源理(PCA),任量化投资团队联席主管,负责超过1.4亿美元的全球CTA投资。
搭档邹倚天,2003年获明苏尼达大学计算机工程系学士、2005年获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硕士学位。2007-2009年任美国巴克莱全球投资的投资分析师,从事美股对冲基金的研究;2009至2012年任博时基金投资经理,2012至2014年加入中兴源理,任量化投资团队联席主管,负责超过7000万美元的QFII A股对冲投资。
市场观点:目前股票和股指期货市场正在朝有利于股票对冲策略的方向发展。股指期货的基差正在不断缩小,IH、IF、IC都已经缩小到了Alpha可以操作的空间。我们也及时把股票仓位加了上去,近期混合类策略的股票对冲策略贡献比较显著。股票市场的热度开始有了显著的提升,这也更加有利于量化选股策略。商品期货方面,今年的波动率仍然会维持在历史的平均水平,而流动性随着股指期货的挤出效应有明显的提升。这在收益率以及规模上都给CTA带来更多的机会。
顾晶 (女)
所属组别:1年期CTA
所在公司:上海双隆投资有限公司
公司创办时间:2007年2月
坐标:上海
公司AUM:约50亿元
投研人数:20人
资金来源:银行、证券、期货、基金
策略描述:双隆早期投资策略可以用“市场中性,统计套利”来概括,即基于数量化模型的统计套利,收益来自市场中存在的特殊的不完美点(市场定价效率、收益率分布的非正态性、价格走势非随机游走的属性等),通过大量交易样本产生统计意义上的持续获利。针对市场的变化和客户的需求,其又在统计套利的基础上,加大各种CTA策略的研究和实战测试,包括金融和商品期货的趋势跟踪、模式识别及跨月套利、跨市场和跨品种套利、多种策略的组合策略等,2014和2015年,这一创新的投资方法抓住了市场机遇,获得年均80%以上的回报,而回撤的风险也控制在产品要求的范围内。双隆投资还在开发泛CTA策略,将CTA策略应用到量化选股和Alpha策略择时模型上,以在股指期货交易受限以及长期负基差的情况下持续获得稳健的收益。
适用市场:CTA策略在市场波动性提高、波幅变大时最有效率;市场正常运行和波动的状态下,Alpha策略能正常运作。
简历:公司总经理助理,英国莱斯特大学生物工程学博士。2007年回国后即加入上海双隆投资有限公司,对于公司的硬件系统、网络架构、系统设计、数据优化、策略研发、交易分析等各项工作都有着重大的贡献。目前负责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和产品设计委员会的管理工作以及金融研发部和投资交易部的研究指导和监督考核。
市场观点:经历了2015年的大起大落之后,2016年乃至今后几年国内金融市场可能会呈现以下特点。股票市场长期向好的格局将会延续,但整体波动率较过去一年明显下降,并持续走低,就目前来看投资机会并不多。衍生品市场(期货、期权)受到专业机构的高度关注,活跃度较之去年有显著提高,能否进一步活跃,有多少投资机会还有待各项监管措施和相关法规的逐步落地。长远来看,债券市场无论规模还是活跃度都将有长足发展,但是债券牛市已经持续将近3年,随着信用债有效打破“刚兑”,需要密切关注信用违约风险以及由此带来的流动性风险。金融市场的规范化、专业化、市场化都会有明显进步,政策导向也明显表达出希望专业、规范的投资机构进一步积极参与市场的倾向。
陈曦
所属组别:1年期CTA
所在公司:广东凯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公司创办时间:2012年10月
坐标:广州
公司AUM:约7亿元
投研人数:18人
资金来源: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机构客户占大概80%
策略描述:
CTA+市场中性策略+套利策略。套利方面,总体偏统计套利,包括股票的期现套、跨期套、分级套,期货的跨期套、跨品种套,债券的期现套。多因子策略方面,多因子市值是完全中性的,行业/风格敞口是收益来源。CTA子策略主要是高频和趋势跟踪。
适用市场:阿尔法策略在股指期货与标的指数之间负基差较小的情况下比较有效,CTA策略则在趋势行情中最有效。
简历:凯纳资本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集团总经理,致力于模式识别与算法的研究,并成功研发股指期货各种套利模型、股指期货高频交易模型等。英国思克莱德大学(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金融硕士,曾先后担任汇丰银行、诺亚财富、国信证券研究员。
市场观点:对市场不做判断,本着量化交易为核心,所有交易都建立在模型的基础上。
CTA研究 篇4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CTA研究,实用价值
先天性心脏病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 是由于胎儿时期其心脏血管的发育出现异常或出生后本应该自动关闭的通道没有完全闭合而出现的畸形[1], 心血管影像学是临床上用来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采用心血管影像能更准确的显示被检测者心脏大血管的解剖结构及出现畸形的具体部位, 对图像进行后处理能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定量评价。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主肺动脉的CTA研究, 并分析多排螺旋CT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及后处理的重建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并整理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经西门子双源CT (SOMATOM Definition) 或东芝320排螺旋CT (Aquilion One) 扫描的主肺动脉CTA检查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73例, 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的内容有患者的临床病史、彩超、肝肾功能的报告单、扫描的各参数以及CT诊断报告单等。所有患者中男40例, 女33例, 患者的年龄最小16 d, 最大61岁。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资料进行分析,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采用多排螺旋CTA进行后处理的诊断方法。患者在扫描前其体温控制在38℃内, 心率稳定在60~80次/分。造影剂为碘海醇 (370 mg/ml) , 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射速率为5 ml/s, 盐水用量为对比剂用量的1/3。其扫描参数为:管电压为120 k V, 管电流为300~500 m A, X线管的旋转速度为0.35 s/r, 视野为200 mm×200 mm, 扫描时间为3.1~5.7 s。后处理重建方法:对于心脏畸形或心脏外畸形的患者结合容积重建 (volume reconstruction, VR) 和多平面重建 (multi-planer reconstruction, MPR) , 心脏内畸形主要应用MPR, 心脏外畸形主要采用VR和MPR。
1.3 观察指标
对扫描图像进行后处理重建方法, 具体内容有对于心脏畸形或心脏外畸形的患者用分节段重建, 心脏内畸形用MPR, 心脏外畸形采用VR和MPR。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得到的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的73例患者均进行CTA检查, 患者均被确定为先天性心脏病, 其诊断准确率与彩超和手术结果进行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中有41例患者为复杂先心病, 其他患者为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狭窄、先天性肺动脉闭锁、右室流出道狭窄、肺静脉异位引流、主动脉狭窄、永存左上腔静脉以及右位主动脉弓, 具体见表1。
3 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给患者的生存质量带来严重的威胁, 一般先心病患者同时还会存在心脏多个畸形, 主要分为两类[2,3], 心内畸形和心外畸形, 其中心内畸形主要是指房、室出现缺陷, 左右室流出道比较狭窄, 瓣膜很狭窄或关闭不全, 主动脉骑跨以及单心房单心室等, 心外畸形主要有主动脉异常、弓离断、缩窄、永存动脉干及双主动脉弓等, 患者出现肺动脉异常主要分为肺动脉狭窄或闭锁、一侧肺动脉的起源出现异常以及肺动脉吊带等。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主肺动脉的CTA研究, 并经后处理重建方法, 对于畸形的心脏采用节段分析的思路进行分析, 能全面的显示心血管的解剖结构、血管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及连接关系, 同时根据心脏的位置, 对内脏-心房位置关系、心房室之间的连接、心房室与血管之间的连接、血管与血管指间的连接进行重建分析, 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正确的诊断, 达到不漏诊[4,5]。从本次研究可看出, 73例患者中有41例患者为复杂先心病, 其中14例患者诊断为房间隔缺损, 4例患者诊断为室间隔缺损, 6例患者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有, 3例患者诊断为肺动脉狭窄, 1例患者诊断为为先天性肺动脉闭锁, 6例患者诊断为右室流出道狭窄, 2例患者诊断为肺静脉异位引流, 2例患者诊断为主动脉狭窄的, 2例患者永存左上腔静脉, 1例患者右位主动脉弓。其诊断准确率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手术结果进行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CTA进行扫描和后处理重建, 能明确诊断出先天性心脏病, 经后处理重建的图像更加直观、细腻、逼真, 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汤泊.64层螺旋CT诊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J].亚太传统医药, 2012, 8 (12) :209-210.
[2]纪晓鹏, 王锡明, 程召平, 等.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低计剂技术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2, 28 (3) :424-428.
[3]阮怀军, 余永强, 沈柱, 等.多层螺旋CT在婴幼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安徽医学, 2012, 33 (9) :1211-1213.
[4]陈伟慧, 郑文龙, 程建敏, 等.小儿心脏大血管CTA低k Vp扫描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 23 (11) :1691-1694.
CTA研究 篇5
一、信托产品溯源
信托业务18世纪出现于英国,主要是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兼营业务,专营信托业务的公司所占的比重较小。英国全部信托业务的90%集中在威斯敏斯特、密特兰、巴克莱、苏埃德四大商业银行设立的信托部和信托公司。由于大部分信托业务是个人承办的,所以英国的信托以民事为主。由法人承受的主要是股票、债券等代办业务和年金信托、投资顾问、代理土地买卖等业务。信托在19世纪初传入美国后,现代信托制度才在美国乃至世界各地得到快速的发展壮大。美国目前是信托制度最为健全,信托产品最为丰富,发展总量最大的国家。随金融工具形式的增多,人们的财富观和价值观都发生了变化。信托关系中的受托人也一改原来那种消极地充当财产持有人的做法,转而以积极的态度运用信托财产增值。在社会经济中,信托日益担负起参与一国经济建设的资金融通作用。受托人角色与功能的变化,一方面促进了受托人自身经营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使信托与投融资日益密切结合。在信托业务发展过程中,具有显著特征的房地产信托也随之发展起来。
中国的信托制度最早诞生于20世纪初,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使得信托业基础薄弱更无力发展,中国信托业的真正发展源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地区和部门对建设资金产生了极大的需求,为适应全社会对融资方式和资金需求多样化的需要,1979年10月我国第一家信托机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经国务院批准诞生了。这标志着我国现代信托制度进入了新纪元,也极大促进了我国信托行业的发展。
二、信托业务综述及现状
1.信托业务综述
现代信托业务已经形成了以资财为核心、信任为基础、委托为方式的财产管理制度。资金持有者将资金委托给可信任的人和机构进行管理,以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受托方则收取一定的资金管理费用。信托业务的成立应具备下述条件:一是必须有包括委托人(信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在内的三方信托关系人;二是必须有信托关系人共同订立的信托合同;三是信托的财产或资金必须是确属委托人所有。
信托业务以信托目的来划分,主要分为委托和代理两方面的内容。前者是指财产的所有者为自己或其指定人的利益,将其财产委托给他人,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代为妥善管理和有利经营;后者是指一方授权另一方,代为办理的一定经济事项。信托的种类从标的物及运作模式来划分有很多种类,主要包括个人信托、法人信托、任意信托、特约信托、公益信托、私益信托、自益信托、他益信托、资金信托、动产信托、不动产信托、营业信托、非营业信托、民事信托和商事信托等。狭义的信托产品通常是指资金信托,即以产品形式发售,面向不定向的资金持有者,通过投资实业如房地产、基础建设、工商企业等,投资于证券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等资本市场获取收益率,达到委托人资产增值的目的。在投资方式上,信托产品同储蓄、国债类似,一般有相对固定的期限,明确的收益率(信托为预计收益率)。投资者购买信托产品后,一般到期便可领取收益及本金,其风险和收益介于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基金股票之间,由于其收益稳定且风险小,受到了广大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青睐。
近年来信托产品市场在巨大的流动性和日益旺盛的投资需求背景下蓬勃发展,如表1所示数据,2008年全年,我国发行不同委托期的信托产品共计3009款,2009年截至9月总发行数量也达到了1167款。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证券市场仍处于相对低位,市场弱势格局仍没有改变,以证券市场及衍生品市场为投资对象的基金、信托等理财产品表现不佳,但今年发行委托期较长的信托产品比例有所上升。今年前9个月发行的两年以上期限的信托产品已接近2008年全年的2.5倍,与此同时,短委托期的信托产品发行数量大幅缩水,这也反映了大众对市场依然保持观望和等待的态度。在整体投资环境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信托产品表现较之于其他单一投资市场理财产品而言具有稳定优势。
表1 按期限分信托产品发行数量
2.期货CTA信托发行适用模式
在众多信托产品中,集合资金信托是比较适合期货CTA产品的一种发行模式,即为了共同的信托目的,将不同委托人的资金集合在一起管理。委托人可以以两种形式参与信托计划,一是社会公众或者不特定人群,以购买标准的、可流通的证券化合同作为委托方式,由受托人统一集合管理信托资金。二是有风险识别能力、能自我保护并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特定人群或机构作为委托人,以签订信托合同的委托方式,由受托人集合管理信托资金的业务。
按照资金运用方向,集合资金信托主要有证券投资信托、组合投资信托、房地产投资信托、基础建设投资信托、贷款信托、风险投资信托等。根据期货市场资金流状况,风险强弱状况以及产品发展现状,期货CTA产品比较适用于组合投资信托模式,即结构化信托产品。其与其他投资产品合作配比分散风险,形成结构化的投资理财工具,并以信托方式筹集资金和分配收益。由于信托产品发行运作受到了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和监督,因此从制度和运行等多方面保证了期货CTA的稳健运行。
图1 组合投资信托资金筹集及投资方向
如图1所示,根据资金筹集方式的不同,组合投资信托产品分为两大类:一是社会公众或不特定人群,二是特定人群或机构。两类产品分别独立运营管理,对投资者(优先受益人)负责,但均按照一定比例投资于股票、期货、贷款、实业及债券等市场。各投资模块在组织结构及投资上均是独立运行的,并且是一个封闭式的标准化系统,保证信托产品整体的盈利及风险控制。
三、信托公司及信托产品发行
1.信托产品发行对期货CTA标准化的要求
结构化信托产品是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金融衍生品等标准化产品或者标准化服务按照一定规则连接组合起来的标准化产品。
从控制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方面考虑,如果“参与结构”的各个专业金融服务主要是个性化而非标准化的,那么其成本将会较高,若达到一定程度,结构化信托的整体或者某个局部就可能发生成本倒挂,失去其商业可行性。因此,各个专业金融机构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应是标准化的,有一套成熟的运营流程及风控制度,不受额外因素,特别是同计划中其他金融产品的影响。
2.期货CTA信托发行的一般流程
图2 期货CTA发行运作流程
信托公司作为信托产品发行中的受托人,是优先投资受益人与一般受益人的桥梁和媒介,并按照信托程序及相关法律法规筹集资金。优先受益人即大众投资者通过银行将资金委托于信托公司、期货CTA等;一般受益人直接将资金委托于信托公司,同时承担资金运作任务,将资金投资于商品期货市场。信托公司另聘风控顾问对投资进行全面监控,收益则由信托公司统一按照合同标准进行公正分配,形成期货CTA在信托产品中独立完整的运作流程。
3.信托业务收益分配及风险承担基本原则
组合投资信托的结构性不仅体现在投资模式中,还深入到收益分配、风险承担等各个方面。信托计划在委托人上采用“一般/优先”模式,社会投资者是优先受益权委托人,一般受益权委托人则为机构投资者。“一般/优先”模式使委托人的收益与风险成正比。从理论上说,初始信托资金由优先受益权资金和一般受益权资金按一定比例配比。期货CTA在信托计划所处的地位就是一般受益人。
如图3所示,在信托收益分配中,按照费用提取,优先受益人提取收益(采用两种模式,高水平固定收益和低水平固定+低水平浮动),一般受益人即信托计划参与者,如期货CTA及其他同质参与者。信托计划中,一般受益人需按一定比例出资,作为风险金储备,当信托计划发生亏损时,首先以一般受益人的资金作亏损资金计费。
图3 收益分配过程
其次,在风险承担上,一般受益人以其初始信托资金承担有限风险在先,而优先受益人承担相对较低的风险在后;在分配顺序上则是优先受益人先于一般受益人。结构化信托理财产品的“避震”功能也就体现于此,当该信托计划出现较大的风险并由此造成亏损时,机构投资者的资金首当其冲,保障个人投资者的资金安全。与此相对应,当投资获得丰厚回报时,机构投资者的收益也将高于个人投资者,个人投资者的收益为约定的固定收益比例或者固定收益配一定低水平的浮动收益,从而也体现了收益与风险之间的正比关系。
4.信托产品风控
在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风控是信托产品健康运作的免疫系统,是实现资产长期稳定的保障。风控一方面要从日常运作中着手,从细节上把握每部分投资主体的资产,对组合中的交易元素建立止损止盈原则,保证账户安全;另一方面从全局考虑,进行阶段性业绩评价及业绩因果分析,把业绩逐层分解为资产配置效应、市场板块配置效应和品种选择效应,同时从风险角度为优化投资策略提供参考。
CTA研究 篇6
《投资者报》从接近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人士了解到,首款基金专户CTA产品元盛一号,于2012年9月初正式成立。不过由于是创新类产品,该产品成立后经过了报备、交易所开户等约一个半月的时间。从10月下旬正式开始交易截至11月13日,该产品净值是1.027元。
这类产品与股票、债券等资产的低相关性、双向交易、高倍杠杆,使CTA基金拥有了丰富的投资策略设计,但投资者教育不足,产品运作参考经历不长,使产品特性短期难以得到投资者的广泛认同。
基金两类商品专户
目前已经有国投瑞银、工银瑞信、财通等基金公司发行了可投资商品期货的专户产品。如2012年6月国投瑞银获批做商品期货的专户,成为上期所首个特殊单位客户。不过,这些产品都主要运用对冲交易策略,以商品期货套利为主。
而另一条投资商品期货的方式,是通过与第三方商品交易顾问(CTA)合作,参与商品期货交易的投资管理。元盛一号的运作,即是华宝兴业基金公司与全球最大CTA元盛资产进行期货交易技术合作。该产品期货交易的投资,主要运用元盛公司开发的“中国多元化策略”进行趋势跟踪。
上述接近期货交易所的人士透露,基金专户CTA可以投资于国内四大期货交易所,总共20多个品种。“方法是通过数量化统计方法,去辨别进场和退场的时间。在风险控制上,通过设定波动率目标,通过设定期货投资杠杆上限,很好控制产品运作风险,并通过银行独立资金托管、监控和估值,来规范化运作。”这种CTA趋势跟踪策略的专户,跟参与商品套利的专户有何不同?
从专户产品开发角度,市场多认为先做套利风险更低,投资者更容易接受。商品套利有两种,一是无风险套利,比如利用股指期货和ETF的套利,利用价格差。但这种机会在过去一两年中在急速下降,当足够的资金涌入,不会去维持很长时间;二是期货市场的套利,这是一种价差交易,并非完全无风险。比如,做多大豆、做空棉花,通过跨品种进行对冲,赌价差会有变化。
“关键还是背后的投资逻辑是什么,赌价差是出于什么样的理由。统计套利这块,我们从私募等机构了解到,收益空间越来越窄,并不是这类产品不好,而是有特定的风险。”华宝兴业创新产品推广主管、负责CTA专户产品设计的章希对本报表示。
主要资产关联度接近0
数据显示,元盛资产的CTA基金成立15年来,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17%,有14年实现盈利,仅2009年亏损4.6%。这类产品和主要资产相关性很低,与股票、债券等资产的长期关联度接近0,从而有助于分散投资风险、优化组合回报。章希称,CTA可以做多与做空,可以做到绝对收益,让投资者表现出了兴趣。但也有很多客户想观望下,因为这类产品在国内没有先例。
随着CTA牌照下发,期货公司也将通过自己的平台发产品。章希表示,“这个市场非常大,哪怕期货公司有了资产管理牌照,我们还是会跟他们合作,共同推动市场发展。”相对而言,CTA是资产管理产品,基金公司对资产管理的产品化的经验,包括对渠道和市场的了解等优势,可以在未来发展中体现出来。
目前,海外CTA投资领域已经包括商品、外汇、利率、股票、信用市场等类别众多、地域广泛的市场。在交易方式上,期货资产管理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通过量化策略,就像元盛CTA通过程序化交易下单;还有一类,是由基金经理主观判断来下单。
账户保证金平均30%
多数投资者一听到期货的反应,是高风险、投机性强、可能让资金血本无归。其实,基金专户产品对产品的投资范围有明确限定,如元盛一号年化波动率在20%左右,跟股票接近。
在章希看来,“期货只是一个工具,想赌可以赌光,放很多倍杠杆。但是如果CTA专户产品中100块钱,平均只有30块钱会放在期货公司保证金账户上,最高不超过50%,其他的都放现金,等于强制规定了风险度,而且还可以根据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进行调整。海外的同类产品,100块可能只有10块投资在期货。”
CTA研究 篇7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常见原因之一。在我国颅内动脉瘤中最常见的为前、后交通动脉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被认为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 但具一定有创性及血管并发症危险。CT血管造影 (CTA) 为无创检查方法, 对于前交通动脉瘤的检出率可与DSA媲美, 对后交通动脉瘤的显示报道不一。本文对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病人进行了DSA和CTA检查, 比较两种方法在前、后交通动脉瘤的检出和显示中的优缺点。现总结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临床怀疑前交通或后交通动脉瘤患者30例, 男13例, 女17例, 年龄30~74岁, 平均50岁。临床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9例, 单侧动眼神经麻痹1例。所有病例均行DSA及CTA检查, 两种检查间隔时间为1~12d。
1.2 DSA检查
应用美国GE公司DLXC++数字减影机。采用改良式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 行全脑血管造影, 必要时超选择性颈内动脉造影。颈总动脉造影流率6ml/s, 总量12ml/次;椎动脉造影流率4ml/s, 总量8ml/次。常规摄正、侧位, 必要时摄左 (或右) 前45°斜位, 更清晰显示动脉瘤及载瘤动脉。
1.3 CTA检查
应用美国GE公司16层螺旋CT扫描仪 (型号:Lightspeed pro 16SUS#CT99_OCO) 。扫描层厚1.25mm, 扫描范围从C1至颅顶。对比剂:300mgI/ml欧乃派克100ml, 高压注射器以3ml/s的流率经肘静脉注入, 扫描延迟时间20s。
1.4 治疗方法
外科手术治疗19例, 介入栓塞治疗11例。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四格表的确切概率法,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所有病人经手术夹闭或介入栓塞治疗共计32个动脉瘤。
29例为单发, 1例为多发, 术中发现右前交通动脉瘤合并右大脑中动脉水平段末端及M1段小分支分叉处动脉瘤 (图1) 。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2个, 后交通动脉瘤17个。
2.2 前交通动脉瘤DSA及CTA检查阳性率均为100%。
其中3例介入栓塞治疗, 9例手术夹闭。
2.3后交通动脉瘤DSA与CTA检出结果见表1。
注:阳性率P=0.262, P>0.05。
2.4 后交通动脉瘤DSA与CTA比较。
2例CTA检查可疑, DSA检查阳性, 手术证实为后交通动脉瘤 (图2~3) ;1例DSA检查左脉络膜前动脉开口部一向后上膨突的不规则囊袋影, 左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呈椎形膨突, 直径小于3mm, 在正常范围内 (图4) , CTA检查示左后交通起始处一囊性扩张怀疑后交通动脉瘤, 手术证实后交通动脉未见异常;1例CTA检查未见明显动脉瘤, DSA检查后交通动脉起始部扩张, 考虑动脉瘤, 手术证实为后交通动脉瘤。DSA检查阴性率为5.56%, 阳性率为83.33%;CTA检查假阴性率为5.56%, 阳性率为61.11%。两种检查方法阳性率进行比较, 无统计学意义 (P=0.262, P>0.05) 。
2.5 DSA与CTA对前、后交通动脉瘤瘤颈、瘤体、钙化血栓的显示情况见表2。
表2显示, CTA对瘤内及瘤周钙化、血栓显示优于DSA。对瘤颈、瘤体方向的显示, 前交通动脉瘤CTA优于DSA, 后交通动脉瘤CTA与DSA差别不大。
3讨论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致残及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在我国, 后交通动脉瘤发生率36.30%~53.60%, 居首位;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率约为23.44%~30.47%。DSA图像分辨率高, 被认为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但DSA为有创性检查, 费用高, 有血管并发症的危险, 对于病情在Hunt三级及以上的患者需病情稳定后才能进行检查。当动脉瘤内形成血栓有可能造成假阴性。CTA可在无创伤情况下对颅内动脉瘤进行检查。相对于DSA而言, CTA检查时间短, 只需经外周静脉注射造影剂, 注射速度比DSA慢, 适用于病情较重不能行DSA检查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
CTA是指利用螺旋CT在检查者靶血管内对比剂充盈高峰期进行连续的解剖、病理及生理原始数据的立体采集, 然后应用计算机后处理软件重建出靶血管立体影像的血管成像技术[1]。图像后处理主要有阴影遮盖法显示 (SSD) 、最大密度投影 (MIP) 、多曲面重建 (MPR) 、容积再现 (VR) 、仿真内镜 (VE) 技术。SSD可直观显示病变与周围结构的空间关系;MPR/MIP可清晰显露动脉瘤所在位置和形态以及与载瘤动脉、周围血管和颅骨的解剖空间关系[2]。
前交通动脉瘤常存在一侧大脑前动脉发育不良, 前交通动脉常存在血管扭曲, 给判断有无动脉瘤带来很大难度[3,4]。CTA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图象进行任意角度的旋转, 使动脉瘤瘤体、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及动脉瘤内有无钙化、血栓得到更满意的显示[5]。本组19例动脉瘤瘤内、瘤周钙化及血栓显示CTA优于DSA。12例前交通动脉瘤, 10例瘤颈显示CTA优于DSA, 7例瘤体方向显示CTA优于DSA。动脉瘤颈清晰度的提高以及瘤内钙化、血栓的清晰显示有助于外科医生选择最佳术式及手术入路;有助于介入医生确定最佳路径, 准确地将导管置入动脉瘤内。
颈内动脉系统与床突、颅底骨以及海绵窦等关系密切, CTA对后交通动脉瘤三维形态和空间关系显示不够理想。本组18例后交通动脉瘤检出阳性率CTA与DSA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262, P>0.05) , DSA检出阳性率在数值上略高于CTA (83.33%, 61.11%) 。本研究的样本量相对较小, 可能使研究结果产生偏差。对后交通动脉瘤瘤颈和瘤体方向的显示, CTA与DSA差别不大, CTA优势不及前交通动脉瘤明显。分析其原因: (1) 病变贴近颅底骨, 图像带有完整的骨性标志, 受颅底骨质的影响。 (2) 血管扭曲。 (3) CTA由于部分容积效应和噪声的限制, 分辨率尚不及DSA, 对小动脉瘤的显示不够理想。 (4) 后处理中, 操作者需要反复去掉一些骨质影像才能使动脉充分显示, 操作者软件组合经验不足。 (5) CTA动静脉同时显影, 静脉会影响动脉瘤的显示[6]。
CTA较DSA微创、安全性好、检查时间短、费用低, 患者对CTA的接受程度普遍高。DSA虽属有创检查, 但通过减影技术只显示造影剂充盈的血管系统;在小动脉瘤显示的准确性和敏感性上具有明显优势;在判断血流方向和优势供血方面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是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基础, 其他检查方法无法取代。笔者认为无创性影像学检查在血管性疾病的诊疗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怀疑前交通动脉瘤的患者, CTA可作为诊断的首选方法;疑为后交通动脉瘤患者, DSA与CTA互补应用可以提高检出率及显示的清晰程度, 为手术或栓塞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Takamura Y, Tanooka A, Morimoto S, et al.Usefulness ofthree-dimensional CT angiography with a single bolus injectionof contrast material for the examination of intracranial and cervi-cal arteries i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screening (J) .No ShinkeiGeka, 2001, 29 (5) :401-406.
[2]谢德宁, 孙大勇, 孔祥臣.16层螺旋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J)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06, 28 (2) :138-140.
[3] Kojima A, Yamaguchi N, Okui S.Three dimensional digitalsubtraction angiography imaging of a ruptured aneurysm on the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J) .Surg Neurol, 2002, 58 (1) :49-53.
[4]黄庆, 李铁林, 段传志, 等.前交通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治疗效果研究 (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4, 3 (5) :350-352.
[5] Matsumoto M, Sato M, Nakano M, et al.Three-dimensional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guided surgery of acutelyruptured aneurysms (J) .Neurosurg, 2001, 94 (5) :718-727.
CTA研究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78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分析, 其中男46例, 女32例, 年龄45~78 (59.6±10.3) 岁;出血量19~71 (36.5±2.1) ml。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出血的标准, 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衰竭、严重肺炎、长期饮酒的患者。均进行发病6 h内进行CT扫描及CTA检查, 并在发病24 h后再进行CT扫描, 并由专门人员进行CTA点征, 根据点征结果分为点征阳性患者 (点征阳性组) 和点征阴性患者 (点征阴性组) 。
1.2 方法
1.2.1 CT检查
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脑部的CT检查, 并同血肿体积的公式进行计算血肿量= (I×II×II) /2, 其中I代表中CT中出现的面积最大层面的血肿最大直径, II代表垂直于I的直径, III代表血肿层数。入院24 h后再进行检查, 计算的血肿量, 两次血肿体积比较, 血肿体积增大超过10%就确诊为血肿体积扩大[1]。
1.2.2 CTA检查
所有患者选用CT (东软医疗有限公司生产) 造影剂为碘帕醇 (上海博莱科信谊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90 ml, 前30 ml采用40 ml/s注射, 后60 ml采用3 ml/s注射。扫描参数:准值器宽度0.75 mm×16 mm, 层厚0.75mm螺距1.0, 140 k Vp, 100 m As。采用CT扫描图像测量血肿体积, 并在0.75 mm的厚度下找点征。入院24 h再进行复查, 操作相同。
1.3 其他指标测定
空腹抽取3 ml静脉血, 采用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 (希森美康医用电子 (上海) 有限公司供应) 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正常时间是9~13 s[2]。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肿体积比较
点征阳性组患者的初诊血肿体积和复诊血肿体积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点征阴性组患者的初诊血肿体积和复诊血肿体积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血肿形态比较
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血肿形态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脑出血患者的血肿扩大与各种指标有一定的关系。CTA点征在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可以预测血肿体积大小, 从而确定血肿扩大的情况[3]。采用CTA点征来确定血肿扩大的情况可以为进一步治疗提高依据, 除了CTA点征的造影剂的外渗与脑出血血肿扩大有关系。相关的研究也发现血压、血量、血肿密度、血肿形态等与脑出血血肿扩大有一定的关系[4]。这些指标为正确的判定脑出血血肿扩大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为进一步治疗脑出血起到参考作用。
本研究采用CTA检查中造影剂外渗情况与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关系进行分析, 通过诊断表现点征阳性的患者30例, 血肿体积扩大的发生率为38.5%, 和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对点征阳性患者和点征阴性患者进行初诊血肿体积和复诊血肿体积进行比较, 点征阳性患者的初诊血肿体积与复诊血肿体积存在明显差异, 而点征阴性患者两者没有明显差异。两组患者的血肿形态和凝血酶原时间均在明显差异, 由此可见, 采用CTA检查, 可以明显发现CTA点征与脑出血血肿扩大有密切关系。
综上所述, 对脑血管的CTA诊断中出现造影剂的外渗与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有一定的关系, 为相应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摘要:2012年1月2014年1月对本院收治的78例脑出血患者发病6 h内进行CT扫描及CTA检查, 并在发病24h后再进行CT扫描, 对CTA原始图像中的点征进行寻找, 对比两次检查的血肿体积。根据血肿扩大情况分为点征阳性组和点征阴性组, 观察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血肿形态及初诊血肿体积和复诊血肿的体积。结果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血肿形态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点征阳性组患者的初诊血肿体积和复诊血肿体积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点征阴性组患者的初诊血肿体积和复诊血肿体积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脑血管的CTA诊断中出现造影剂的外渗与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有一定的关系, 为相应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CTA点征,脑出血,血肿扩大,相关性
参考文献
[1]刘兵荣, 马继民, 肖瑾, 等.脑血管CTA点征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关系的初步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4, 28 (1) :11-14.
[2]彭宗萍, 胡志涛.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分析[J].安徽医药, 2011, 15 (11) :1397-1400.
[3]谭郎敏, 陈阳美.CTA点征在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 (电子版) , 2013, 7 (3) :19-22.
CTA研究 篇9
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 (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PAOD) 是动脉系统中的常见病、多发病。长期以来, 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一直是诊断下肢动脉病的金标准。近年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时间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的飞速提高, 其在下肢动脉疾病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逐渐成为诊断血管病变及术后疗效评价的临床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1]。据文献报道, 多排螺旋CT对下肢血管疾病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已经达到了90%以上甚至99%[2,3], 但这些研究并不仅应用最大密度投影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 重建方法, 还结合了原始轴位图像及其他各种后处理方法, 过程较复杂、重建时间较长, 降低了工作效率, 因此并没有被临床医师广泛接受[4,5]。MIP图像是最接近于DSA的图像形式, 其后处理过程简单、耗时较短、易被临床医生接受, 但双能CT动脉造影MIP重建图像在下肢动脉疾病诊断中的意义如何, 目前鲜见报道。本研究通过与金标准DSA对比, 探讨下肢双能CT血管成像 (CAT) MIP重建在下肢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年12月~2010年12月临床可疑下肢动脉疾病的36例患者进行下肢动脉CTA检查, 其中男20例, 女16例, 年龄51~73岁, 平均63岁。患者主要表现为下肢疼痛或皮温凉 (2例) 、间歇性跛行 (11例) 、足趾溃疡或坏疽 (21例) 、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2例) 等体征;其中23例有糖尿病史、13例有冠心病和高血压史数年。所有患者2周内均进行了DSA检查, 其中行双侧下肢检查者16例、单侧检查者20例。
1.2 方法
1.2.1 使用设备
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64排双源CT扫描机SOMATOM Definition。
1.2.2 下肢动脉双能 (Dual Energy, DE) CTA检查
使用西门子双源CT扫描机Definition。扫描范围从肾以下腹主动脉至足底。扫描参数:2 mm×14 mm×1.2 mm容积扫描, 螺距1.2, 旋转时间0.5 s, 层厚2 mm, 1.5 mm重叠重建, 管电压140 k V、平均管电流34 m As及管电压80 k V、平均管电流144 m As, 双球管、双能量扫描。先后团注100 m L对比剂 (碘普罗胺370 mg I/m L) 及20 m L生理盐水, 流速为4 m L/s。使用CT值实时监测方法, 当肾动脉开口水平以下腹主动脉内CT值达到110 HU后再延迟11 s启动扫描, 扫描时间约25~35 s。将重建轴位图像传到西门子专用工作站 (syngo 2008C) 上, 采用三维MIP技术进行图像重建, 并结合西门子血管评价软件进行分析。
1.2.3 DSA检查
由介入科医生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经患侧或对侧股动脉穿刺, 顺行或逆行插管至患侧动脉, 采用步进DSA技术对单侧或双侧的股浅动脉至足背动脉进行造影。
1.2.4 DE-CTA与DSA图像分析
DSA图像由1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生采用盲法进行分析;所有患者CTA原始数据传到西门子工作站, 分别应用传统去骨方法及双能去骨方法进行MIP重建, 后者重建图像包括去除钙化前图像及去除钙化后图像, 记录两种方法图像处理时间, 两种图像分别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生采用盲法进行分析。把研究范围内下肢血管分成7个节段 (股动脉、股深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 , 36例患者共52侧、363节段血管 (1例患者由于髋关节置换, 传统去骨方法产生较大伪影而无法评价, 排除在比较范围以内) 。按照国际通行的外周血管狭窄5级法对下肢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级[4]:正常、轻度狭窄 (狭窄度<50%) 、中度狭窄 (狭窄度50%~74%) 、重度狭窄 (狭窄度75%~99%) 及闭塞, 对于段中存在的多处狭窄, 取其级别最重的狭窄进行分析。狭窄程度= (狭窄部近心端正常血管直径-狭窄部血管直径) /狭窄部近心端正常血管直径×100%[6]。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分析数据, 首先对DSA与CTA两种重建方法所显示的血管的狭窄程度作一致性对比分析, 计算Kappa值 (用K值表示) , K=0.81~1.0为一致性非常好, K=0.61~0.80为一致性好, K=0.41~0.6为一致性一般, K<0.4为一致性差。以DSA为参照标准, 分别计算CTA诊断大腿部血管、小腿部血管及研究范围内所有下肢动脉闭塞、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对工作站中3D及DE分析软件进行下肢血管自动去骨的图像处理时间进行配对T检验, 得出两者的平均重建时间、t值及P值, 观察有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DSA显示正常142节段, 轻度狭窄69节段, 中度狭窄52节段, 重度狭窄39节段, 闭塞61节段。与DSA比较, 双能去骨方法及传统自动去骨方法得到的结果, 见表1。总的及大腿部血管的K值分别为0.913、0.960及0.858、0.933, 一致性非常好;小腿部血管的K值分别为0.876及0.799, 前者一致性非常好, 后者一致性好。以DSA为金标准, 在血管节段基础上, 两种重建方法得到的MIP图像对于中度以上狭窄的全部 (大腿部及小腿部) 血管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96.1%及93.4%、特异度分别为83.3%及68.8%、准确度分别为92.2%及86.1%;大腿部血管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97.9%及96.8%、特异度分别为98.4%及96.7%、准确度分别为98.1%及96.8%;小腿部血管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94.2%及91.9%、特异度分别为77.5%及59.0%、准确度分别为88.9%及81.6%;对于大腿部血管、小腿部血管及全部血管闭塞、重度狭窄、中度狭窄、轻度狭窄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见表2。
所有病例中, 双能去骨CTA显示假阳性共12个节段, 其中11节段发生于小腿部血管 (尤其是小腿远端血管) 、1节段发生于大腿部血管, 阳性预测值为93.0%、阴性预测值为90.2%;传统自动去骨法显示假阳性19节段, 17节段位于小腿部血管、2节段位于位于大腿部血管, 阳性预测值为87.7%、阴性预测值为81.5% (图1~3) 。
双能自动去骨MIP图像重建时间为 (1.91±0.26) min, 所用时间范围为1.45~2.23 min;传统自动去骨时间为 (2.00±0.21) min, 所用时间范围为1.53~2.38 min, 前者处理时间略低于后者, 两者之间统计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P<0.05, t=2.294) 。
3 讨论
3.1 下肢动脉传统多排螺旋CT及DECT成像方法的比较
传统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Multi-Spiral Computed Tomgraphy Angiography, MSCTA) 是一种无创、快速的血管检查技术, 其覆盖范围大、扫描速度快、Z轴分辨率高、各种后处理能力可较好地显示病变血管的形态, 但其去骨功能是基于物质CT值的衰减, 经常造成去骨不全或去骨过度, 且对血管壁明显钙化部分的狭窄程度的估计容易过高, 常需结合轴位等其他图像进行判断, 明显增加了后处理工作量。
DECT采用两个呈90°排列的X线球管同步旋转, 利用不同的曝光条件 (k V及m As) 对同一解剖结构进行成像 (即利用被扫描物体的不同能级下X射线的衰减值的差异性进行成像, 这种差异性也称为能量分辨率) , 分别将数据传至后处理工作站, 工作站DE软件利用两套数据采集系统获得的独立数据通过一定的数学算法进行相减, 从而将骨组织减掉, 将充满对比剂的血管留下, 达到骨与血管的精确分离, 自动化生成去除骨骼和斑块, 只留下血管的能量减影图像[7]。西门子双能软件具有一键去骨功能, 一次操作即可达到去除骨骼和 (或) 血管钙化斑块的效果, 减少了数据后处理时间和医师工作量, 且不受操作者熟练程度的影响, 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3.2 双能MIP重建方法对下肢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本研究显示, 双能自动去骨方法影像后处理时间略低于传统自动去骨方法,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表2数据显示, 双能去骨方法得到的大腿部及小腿部血管闭塞、中重度狭窄、轻度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已基本达到了90%以上甚至100%, 只有少部分指标为70%~80%;传统去骨方法得到的各数值皆低于双能去骨方法, 虽然一半以上指标达到了90%以上, 但亦有1/3左右指标与DSA的符合率仅在70%~80%左右, 部分数据指标甚至降低到了50%~60%, 因此, 前者可满足诊断要求, 后者 (尤其是小腿部血管) 与DSA的符合程度明显低于双能方法 (小腿部较大腿部更明显) , 不能满足诊断要求, 必须经常结合原始轴位图像及其他重建方法, 这也是传统去骨方法得到的MIP图像不能为临床医生所广泛接受的因素之一。分析其原因, 前者主要由于双能软件是基于碘剂与骨骼的X线衰减率不同, 得出不同的能谱曲线, 从而达到较精确的血管与骨的分离;后者只是根据骨与碘剂CT值的不同来进行去骨, 经常造成去骨过度或去骨不全。
传统去骨方法假阳性例数 (19例) 高于双能去骨方法 (12例) 。分析其原因, 可能是DECT工作站双能量去骨功能主要是利用两套数据采集系统获得的独立数据通过一定的数学算法进行相减, 从而精确的将骨组织减掉, 将充满对比剂的血管留下。然而由于骨、软组织中含有的对比剂, 三者组成的混合物存在部分容积效应, 且在2组数据中表现出的程度不同, 加之扫描时由于被检体的运动等原因造成的两组数据不能完全重叠[8,9], 因此也可能出现去骨不充分或去骨过度, 尤其是去骨过度, 可导致小腿远端与骨联系比较紧密的血管 (机率为足背动脉>腓动脉最下端>胫后动脉远端) 一起被去掉。另外, 少数患者小腿远端血管对比剂浓度不够高, 有时MIP亦不显影。
传统去骨方法高估血管节段52段, 占总数的14.3%;双能去骨方法高估血管节段27段, 占总数的7.4%。分析其原因, 高估血管节段管壁一般都有比较严重的钙化, 可部分或全部掩盖血管内对比剂, 从而造成高估, 而双能去骨方法可去除大部分明显钙化斑块, 很大程度上排除了引起高估的因素, 明显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但后者对血管壁严重环形钙化有时容易出现误判, 本研究出现1例, 发生在大腿部血管, 原因主要是由于严重环形钙化与骨骼的形态相似, 导致软件在算法上失误, 从而错误地被去掉。
3.3 DECTA下肢动脉成像扫描剂量的探讨
文献报道, 双能量扫描技术并没有增加扫描剂量[10,11], Fink等的研究表明, 胸部双能量CT扫描技术的半有效剂量仅为3.2 m Sv[12]。本研究中为了尽量降低扫描剂量, 采用2 mm×14 mm×1.2 mm容积扫描, 螺距1.2, 即在能满足诊断要求前提下的最大扫描层厚和最大螺距。得到的平均容积总剂量为733 m Gy/m As (范围为622~1023 m Gy/m As) , 平均CTDIVol为6.13 m Gy (4.18~8.57 m Gy) , 得到了较为满意图像的同时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减少了对患者的辐射损害。
由于条件限制, 本研究的遗憾之处是没有涉及腹盆部血管 (肾以下腹主动脉、双侧髂动脉) DECTA与DSA之间的对比研究, 有待于以后探讨。
总之, DECTA比之传统多排螺旋CTA, 其去骨时间低于传统自动去骨方法, 其独特的碘骨分离算法去除骨骼更加精确, 且可去除血管壁明显钙化斑块。与金标准DSA比较, MIP图像与DSA图像最为接近, 对血管狭窄率测定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皆较传统去骨方法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高 (尤其是小腿部血管) , 使得多数时候的诊断无需结合轴位及其他重建图像, 大大节约了后处理时间, 更容易为临床医生所广泛接受, 提高了下肢血管疾病 (尤其是小腿部血管) 诊断的准确性及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Lell MM, Anders K, Uder M, et al.New techniques in CT angiography[J].Radiographics, 2006, 26 (S1) :S45-62.
[2]Albrecht T, Foert E, Holtkamp R, et al.16-MDCT angiography of aortoiliac and lower extremity arteries:comparison with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J].Am J Roentgenol, 2007, 189 (3) :702-711.
[3]Fraioli F, Catalano C, Napoli A, et al.Low-dose multidetectorrow CT angiography of the infra-renal aorta and lower extremity vessels:image quality and diagnostic accuracy in comparison with standard DSA[J].Eur Radiol, 2006, 16 (1) :137-146.
[4]Ota H, Takase K, Igarashi K, et al.MDCT compared with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for assessment of 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importance of reviewing cross-sectional images[J].AJR Am J Roentgenol, 2004, 182 (1) :201-209.
[5]郑秀风, 胡志海, 贺文.影响下肢动脉血管成像因素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 2010, 25 (3) :124-125, 128.
[6]Hiatt WR.Medical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and claudication[J].N Engl J Med, 2001, 344 (1) :1608.
[7]Flohr TG, McCollough CH, Bruder H, et al.Firs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dual-source CT (DSCT) system[J].Eur Radiol, 2006, 16 (2) :256-268.
[8]Meyer BC, Werncke T, Hopfenmüller W, et al.Dual energy CT of peripheral arteries:effect of automatic bone and plaque removal on image quality and grading of stenoses[J].Eur J Radiol, 2008, 68 (3) :414-422.
[9]Tran DN, Straka M, Roos JE, et al.Dual-energy CT discrimination of iodine and calcium: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implications for lower extremity CT angiography[J].Academic Radiology, 2009, 16 (2) :160-171.
[10]Johnson TR, Krauss B, Sedlmair M, et al.Material differentiation by dual energy CT:initial experience[J].Eur Radio, 2007, 17 (6) :1510-1517.
[11]Johnson TR, Nikolaou K, Wintersperger BJ, et al.Dualsource CT cardiac imaging:initial experience[J].Eur Radio, 2006, l6 (7) :1409-1415.
CTA研究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4~7月临床需行头颅CTA检查的患者40例, 其中女性17例, 男性23例, 年龄40~65岁, 平均年龄56.5岁, 分为A、B两组各20例。
1.2 扫描技术
两组患者均采用Siemens公司生产的双源螺旋CT (Dua Source CT, DSCT) 进行扫描。A组患者采用单球管单能量模式扫描, 行常规数字减影CTA。患者仰卧于扫描床上, 头颅固定, 先行头颅定位像 (Top) 像扫描, 确定扫描范围。扫描范围为枕骨大孔下缘至颅顶, 先于注药前行头颅螺旋CT平扫, 扫描参数:管电压100 k V, 管电流90 m As, 准直器宽度64 mm×0.6 mm, 螺距1.2 mm, 层厚0.6 mm, 重叠重建0.4 mm。然后经肘静脉用高压注射器团注非离子型对比剂, 流率4~5 ml/s, 延时扫描使用Test bolus自动触发技术, 将颈动脉设为靶血管, 当颈动脉内造影剂浓度达到设定阈值 (100 Hu) 时机器将自动开始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00 k V, 管电流175 m As, 其余参数与注药前相同。B组患者采用双球管双能量模式扫描, 行双能量减影CTA。扫描参数:A球管管电压140 k V, 管电流51 m As;B球管管电压80 k V, 管电流213 m As。螺距0.7mm, 准直器宽度、层厚以及对比剂流速同A组患者。
1.3 图像后处理方法
1.3.1 A组图像
先后将患者注药后和注药前的CT薄层横断面图像装载入工作站中的Neuro DSA卡中, 计算机会自动进行去骨运算并生成2组数据:slim和wide, 利用这2组数据可分别生成去骨的头颅CTA图像。
1.3.2 B组图像
将患者注药后2组能量下生成的2组CT薄层横断面图像同时装载入工作站中的Dual Energy卡中, 计算机会根据预设值进行能量去骨运算;同时, 我们还可以根据需要, 利用软件通过改变能量阈值的设定来对图像进行微调, 可分别生成若干组不同减影效果的头颅CTA图像。
1.4 图像分析
将上述A、B 2组患者减影后重建得到的VR及MIP图像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有无残余骨影、血管分支的显示情况、血管的连续性以及血管边缘的光滑程度。根据上述观察的内容将图像质量分为5级[1]:Ⅰ级:无残余骨影, 血管分支显示良好, 血管连续以及血管边缘光滑锐利;Ⅱ级:无残余骨影, 血管分支显示良好, 但血管连续性欠佳, 血管边缘呈锯齿状欠光滑;Ⅲ级:少许残余骨影, 余同Ⅰ级;Ⅳ级:少许残余骨影, 余同Ⅱ级;Ⅴ级:较多残余骨影, 影响血管观察。其中, Ⅰ级为减影成功, 图像质量优;Ⅱ、Ⅲ、Ⅳ级图像质量依次降低;Ⅴ级为减影失败。并同时记录每例患者检查时的CT剂量指数 (Computed Tomographic Dose Index, CTDI) 。
2 结果
A组20例患者中有2例因病人体位改变, 减影后颅底残留较多骨影影响血管观察而减影失败, 成功率为90%。其余患者减影后基本无残余骨影, 血管显示连续, 边缘较光滑, 血管分支显示达到3级以上水平 (见图1) 。slim和wide 2组数据图像质量无明显变化, 只是对血管边缘的光滑程度稍有改变。整体图像质量较好。CTDI注药前后2次扫描总量平均为24.54 m Gy。
B组20例患者均减影成功, 成功率100%。通过软件对图像进行微调时发现, 当颅底骨质完全去掉时, 远端血管连续性及边缘光滑程度下降, 整体图像质量不如A组患者 (图2) 。CTDI平均为20.81 m Gy。
A、B 2组患者总的图像质量见表1。
3 讨论
3.1 两种减影方法的基本原理
目前, 减影CTA去骨的方法主要有数字减影和能量减影两种, 虽然其最终结果基本一致, 但减影的思路及原理却完全不同。
数字减影CTA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同时获取空间位置相同的平扫和增强, 薄层重建后, 用减影软件在像素水平行增强后数据减去平扫的数据, 得到去除骨和其它无增强组织的纯血管图像。
能量减影CTA的基本原理是:CT对物质的辨别是基于物质对X线的吸收和衰减为基础, 其量化单位为CT值。衰减是由于被扫描物质对射线的吸收和散射造成的, 康普顿效应和光电效应是其中最主要的两种效应, 但它们对不同物质的衰减作用是不一样的, 其差别主要取决于X线光子能量的大小。受X线能量大小影响的主要是光电效应。对软组织而言, CT值不会随着射线能量的变化发生明显的变化;而对于高原子序数的物质而言, CT值会随着射线能量的变化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而且, 不同能量的X线其光谱特征曲线是不同的的。因此, 我们应用不同能量的X线光谱和分析不同物质的X线衰减值, 就能将含钙的物质 (如骨骼) 与其他软组织物质区分开来。
3.2 两种减影方法的优缺点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 两种方法头颅CTA均具有无创、检查费用相对便宜、检查迅速便捷、可显示动脉瘤的自身形态与颅底骨结构关系的优势, 从而为诊断及手术入路选择提供重要信息。
常规数字减影CTA头颅血管成像技术较为成熟, 原理较为简单。从本组对照研究中显示减影后图像质量较好, 但整个扫描过程中首先要保证患者不能移动, 否则减影效果较差, 成功率相对较低;其次, 设定扫描起始位置要一致, 才能使采集的数据空间位置相同, 达到减影目的。扫描起始位置若有移动则可导致减影失败。第三, 扫描时间必须是球管转数的整数倍, 才可使球管在同一点采集, 确保减影效果。第四, 需要在注药前后进行2次扫描, 病人X线吸收剂量相对较多。
双能量减影CTA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减影模式[2]。首先, DSCT在同一个CT机架内安装了2套X线球管和采集系统, 互成90°, 时间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都大大提高, 2套X线球管能同时独立的发射2种不同能量的X线, 分别生成2组不同能量的CT图像且能够完全匹配, 可以完全避免由于病人体位移动, 呼吸运动造成的影响, 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双能量扫描和能量减影。其次, 由于能量减影只需注药后一次扫描, 因此病人的辐射剂量将低于数字减影CTA。第三, 可以通过软件对图像进行细微调整, 弥补减影不足或过度减影。第四, 由于注药后骨骼 (钙) 和对比剂 (碘) 均为高原子序数的物质, 当两者CT值非常接近的时候, 在计算机去骨运算的时有可能将两者同时去掉或同时保留, 这将导致当颅底骨骼去除干净时, 颅底血管及远端细小分支会出现截断现象, 边缘出现阶梯状伪影;当远端血管连续显示, 边缘光滑时, 颅底又会残留少量骨影, 这个问题目前尚未解决。
虽然双能量减影CTA图像质量不如数字减影CTA, 但它仍以一些特有的优势吸引着众多学者去不断探索, 相信随着双源CT软件和硬件的飞速发展, 在不久的将来, 能量减影将会在临床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数字减影CTA与双能量减影CTA两种血管成像方法在脑血管成像中的图像质量和血管分支显示率。方法:将临床需行头颅CTA检查的40例患者分为A、B2组各20例, 所有患者均使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Definition双源CT扫描机进行检查。A组患者用单球管单能量模式行常规64层螺旋DSCTA, B组患者用双球管双能量模式行能量减影CTA, 比较2组图像的质量以及颅内血管主干及分支的显示率。结果:A组20例患者, 18例减影成功, 2例因患者移动而减影失败, 成功率90%;B组20例患者全部成功, 成功率100%;2组患者在头颅血管主干及分支的显示上无明显差异, 但A组患者的图像质量优于B组。结论:随着双源CT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 双能量减影CTA脑血管成像技术在临床上必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数字减影,能量减影,CT血管成像
参考文献
[1]吕发金, 罗天友.数字减影CTA图像质量影响因素探讨[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7, 32 (3) :271-273.
CTA研究 篇11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0月~2012年5月使用64排螺旋CT行急诊头部CTA扫描患者86例,男52例,女34例,年龄32~88岁,平均61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突发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严重的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急诊来我院,CT平扫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肿,脑室积血等征象,考虑有脑血管畸形或脑动脉瘤破裂,需马上做急诊CTA检查,来明确出血原因或脑动脉瘤(单个或多个)的位置及形态,确保急诊手术的成功率。
CTA检查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Nemoto双筒CT专用高压注射器。检查前与患者做好沟通,固定好患者头部。并嘱患者在注射造影剂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全身发热等反应,呈一过性,嘱患者不必紧张,更不能移动。患者取仰卧位,以OM线为基线,扫描范围自颅底下1cm至颅顶,扫描方向自下向上,用非离子型碘影剂(尤维显350ml/mg)肘静脉团注后,颈动脉跟踪并触发扫描。监测点位于C3~4的颈动脉,以4~5ml/秒的速率经肘正中静脉注入50~70ml对比剂,然后以相同的速率注入30ml生理盐水冲管。扫描参数:120KV、450MA、螺距0.984:1、旋转速度0.5秒、层厚0.625、层间距0.625、探头覆盖39.38mm,扫描时间3秒。做2期扫描,第2期延迟20秒再扫描。
结果
发现扫描技术是CTA成功的关键,CTA可清楚地显示较粗大的脑动脉,对Willis环及大脑前、中、后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显示良好,对于脑、脑动静脉畸形及脑动脉狭窄的诊断较有意义,86例中最大动脉瘤直径约7cm,最小0.3cm;囊状55个,梭性16个,尖角状5个,多发动脉瘤3例(其中2例2个、1例5个);脑动静脉畸3例,4例未发现病变,并发瘤内血栓10例;伴脑实质血肿8例,脑室积血12例。
讨论
动脉瘤是常见病,大多患者是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就诊。动脉瘤发病部位好发于颅底基底动脉环的分支,特别是动脉的分叉部位。当再次出血,极其难治,易死亡,应及早手术或介入治疗。64排螺旋CT单圈覆盖范围大、空间分辨力高、扫描时间短,CTA操作简便,创伤小,速度快等特点,并且图像在ADW 4.4工作站上进行容积重建、3D重建、曲面重建及管腔分析等。全脑多支血管同时显示,多方位观察,对Willis环周围瘤径3.0mm以上的动脉瘤显示清晰,均清晰显示瘤体的大小、位置、形态及瘤颈宽度、瘤轴指向、载瘤动脉、动脉瘤与周围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本组中发现86例共79例颅内动脉瘤(动脉瘤88个),经手术或介入DSA证实,其中大脑前动脉9个,前交通动脉25个,大脑中动脉18个,大脑后动脉15个,后交通动脉9个,椎基底动脉12个,清晰显示瘤体的大小、位置及形态、瘤颈宽度、瘤轴指向、载瘤动脉、动脉瘤与周围的血管关系。能为临床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帮助,确保手术有利的进行。研究发现CTA与DSA检查和手术结果基本一致,CTA作为一种无创检查在全身动脉系统疾病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在急诊颅脑动脉疾病中显示出了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滕才钧,黎志文,廖明壮,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脑动脉瘤:与DSA对比研究[J].中國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6,3(4):270-273.
2马睿,周存升,刘澄,等.CTA对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医学影像学杂志,2002,12:19-21.
3吴中学,许百男,沈建康,等.关于DSA、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23(6):401-402.
CTA研究 篇12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排除标准:孕妇或哺乳期妇女、碘对比剂过敏、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血肌酐>120 mmol/L)及屏气不佳者。入组标准:临床疑似冠心病且无冠状动脉CTA检查禁忌证者,BMI<24 kg/m2、窦性心律、心率<70次/分、无明显心律不齐者。
共40例患者入选,其中男23例,女17例。将入选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为A、B两组,A组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41~65岁, 使用270 mg I/m L对比剂;B组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8~67岁,使用370 mg I/m L对比剂。
1.2扫描方法:扫描设备为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AS128层螺旋CT扫描仪。扫描前对患者进行严格的屏气训练,准确安放心电门控电极。将感兴趣区(ROI)置于升主动脉内,启动阈值100 HU,扫描范围为隆突下2 cm至心脏膈面,采用前门控模式,采集带宽设定为35%~75%。准直器宽度为64 mm×0.6 mm,重建层厚0.6 mm,层间距0.6 mm,采用团注法,应用高压注射器以5.0 m L/s的流速经肘静脉注入70 m L碘对比剂和相同流速的生理盐水30 m L。A组采用80 k V管电压应用迭代重建技术;B组应用120 k V管电压。
1.3辐射剂量评价:所有病例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由CT扫描仪自动记录,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公式为: ED=DLP×K,K为胸部剂量权当量,K值为0.014 m Sv/(m Sv•cm)[2]。 本组研究统计的辐射剂量仅为CCTA的辐射剂量,不包括定位相及触发扫描的辐射剂量。
1 . 4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由二位放射科医师共同观察横断面、 MPR、CPR、VRT等图像,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标准,评价冠状动脉的13个阶段,包括右冠状动脉近段、中段、远段及后降支,左主干, 前降支近段、中段、远段及第一对角支,回旋支近段、中段、远段和第一钝缘支[3],对所有冠状动脉节段(管径≥1.5 mm)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分为四级[4]。4分为图像质量优,冠状动脉显示清晰,无伪影及错层;3分为图像质量良好,冠状动脉有轻度伪影或(和)错层, 不影响诊断;2分为图像重量中等,冠状动脉有中度伪影或(和)错层,尚可做出诊断;1分为图像质量差,冠状动脉有严重伪影及错层,不能做出诊断。
1.5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测量主动脉根部、左主干及椎旁肌的CT值和噪声(SD),连续测量三次,计算其平均值,血管测量的ROI尽可能接近血管管腔面积,避开斑块、钙化和血管壁,测量肌肉SD时的ROI大小与左主干者大小相同。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计算公式为:SNR=平均主动脉根部CT值/主动脉SD, CNR=(平均左主干CT值-椎旁肌平均CT值)/椎旁肌SD。追踪评价主动脉根部CT值及图像SD、SNR及CNR[5]。
1.6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辐射剂量方面,对ED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图像质量方面,主管评价以图像质量可以满足诊断的节段(3分)及优秀节段(4分)数量占每组患者总节段数量的百分比定义为合格率及优秀率,并应用χ2检验评价有无统计学意义;客观评价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均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辐射剂量比较:A组与B组辐射剂量对比结果见表1。
2.2图像质量主观评价:A组共显示冠状动脉节段254个,1分4个,2分4个,3分34个,4分212个,合格率为96.85%,优秀率为83.46%。 B组共显示冠状动脉节段258个,1分3个,2分5个,3分30个,4分220个,合格率为96.9%,优秀率为85.27%。对A组与B组的合格率及优秀率分别应用χ2检验进行两样本率比较,两组间合格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优秀率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
2.3图像质量客观评价:A组与B组的主动脉根部CT值及图像SD、 SNR及CNR对比结果见图1~8(图1~4为57岁男患者检查图像,图5~8为51岁男患者检查图像)。
3讨论
本研究中实验组即A组应用的是低浓度碘对比剂(270 mg I/m L), 同时适当的降低管电压(80 k V),根据X线特性可知,管电压降低, 穿透力就会减弱,从而与低浓度对比剂相结合,会间接的增加血管强化程度。有文献报道,当冠状动脉强化高于300 HU时即可满足诊断[6], 因为对于冠状动脉CTA检查,并非一味的追求高浓度即为优,浓度过高不利于钙化斑块的显示,血管强化过于明显时减小了管腔与管壁钙化间的密度差,从而影响了钙化的检出及管腔狭窄的判读,若强化程度过高,还会由于高浓度伪影的干扰而掩盖非钙化斑块的检出[7]。本研究中A组的主动脉强化CT值以达(476.48±94.22)HU,可见,强化程度是可以满足冠状动脉显示的。
本研究A组中因为降低了管电压,但同时应用迭代重建技术,避免了降低管电压所带来的图像质量负面影响,B组采用管电压为120 k V, 所得图像不会产生SD的增加,所以不用迭代算法。研究结果显示A组图像的SD、SNR、CNR与B组经过统计学比较,P值均>0.05,无统计学意义,图像质量的主观判断方面,其合格率及优秀率两种对比剂扫描方式无统计学差异,从而得出结论,应用低浓度对比剂配合降低管电压技术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是可行的。
由于辐射剂量与管电压呈指数关系,降低管电压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A组ED为(2.03±0.53)m Sv,较B组明显降低了约50%,显著降低了扫描的辐射剂量。应用同样的注射方式,而对比剂浓度不同, 又显著降低了碘注射量,从而降低了碘对比剂不良反应产生的概率, 此为本研究的优势所在。但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日后仍需大样本量的研究进一步说明所得结果。
综上所述,应用低浓度(270 mg I/m L)的碘对比剂配合降低管电压及SAFIRE技术是可以满足冠状动脉CTA扫描和诊断要求的。
参考文献
[1]邱建星,王继琛,孙晓伟,等.64层螺旋CT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血管内超声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杂志,2006,22(10):1456-1459.
[2]Einstein AJ,Moser KW,Thompson RC,et al.Radiation dose to patients from cardiac diagnostic imaging[J].Circulation,2007,116(11):1290-1305.
[3]Austen WG,Edward JE,Frye RL,et al.A reporting system on patients evaluated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Report of the Ad Hoc Committee for Grading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Council on Cardiovascular Surger y,American Hear t Association[J].Circulation,1975,51(4 Suppl):5-40.
[4]Einstein AJ,Henzlova MJ,Rajagopalan S.Estimating risk of cancer associated with radiation exposure from 64-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J].JAMA,2007,298(3):317-323.
[5]常妙,李佩玲,初金刚,等.低浓度对比剂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4,25(3):172-175.
[6]崔燕海,黄美萍,梁长虹,等.64层螺旋CT冠脉CTA对比剂注射方案优化[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24(3):374-377.
【CTA研究】推荐阅读: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05-21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08-31
研究计划的研究方法10-19
研究生德育困境研究06-19
研究生党校建设研究08-01
文化研究与地区研究09-07
研究型研究生11-04
从研究范式看文化研究对当代翻译研究的影响07-05
研究生教育精英性研究11-02
在职研究生研究成果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