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2024-08-31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精选12篇)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篇1

0 引言

当前,电网业务数据大致可分为生产数据(如发电量、电压稳定性等数据)、运营数据(如交易电价、售电量、用电客户等数据)和管理数据(如ERP、一体化平台、协同办公等数据)[1]。随着电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电网企业数据量、数据类型、来源等都有了巨大变化,数据量以几何级爆炸式速度增长,同时数据类型越来越复杂、多样。利用大数据的概念和技术,深度分析利用电网企业大容量、类型繁多的数据,能够获取大量的数据附加价值,为电网企业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发展、管理、规划提供有效支撑。鉴于此,本文通过收集分析电力大数据的业务特点,研究当前业界最新的大数据开发技术,完成电力大数据基础体系架构的研究以及应用主题的梳理和规范;开展电力大数据关键技术框架和应用规范性研究,构建适用于电力行业的大数据平台核心技术架构,统一电力大数据标准体系;并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各信息化系统的业务特点和实际需求,探索各种大数据技术路线所适用的业务场景,深入研究电力大数据关键技术,保障大数据技术在电网企业有效落地。

目前,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业务的发展,一级部署业务系统范围不断扩大,智能电表的应用逐渐普及,信息化管理手段、技术需要不断革新,亟需通过对大数据关键技术的研究、验证和示范应用来促进公司一体化、专业化、扁平化、集约化管理水平,构建新型电网企业运营体系,增强价值创造力和核心竞争力。

以《国家电网公司大数据应用建议》为指导, 遵从SG-ERP总体架构,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相关研发单位已有的技术基础和产业发展需要,结合“三集五大”核心业务需求,本文从存储、计算、分析、挖掘、集成、应用等方面开展大数据基础体系框架研究和应用主题分析,选取典型应用场景进行成果验证,逐步构建以高性能存储和计算、业务趋势预测、数据价值挖掘为主的大数据服务体系,对巩固和融合公司大数据研究资源,形成大数据研发产业链,进一步提升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新技术的综合服务能力,深化推进电力大数据发展,有力支撑智能电网及“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根据相关文献[2,3,4,5]的研究成果,围绕国家电网公司大数据应用及管理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结合大数据业务特点,研究电力大数据基础体系架构[6],明确应用主题的梳理及规范,设计面向电力行业的大数据平台核心技术架构,统一电力大数据标准体系[7],深入研究电力大数据关键技术,为在电力行业中应用、推广大数据技术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推进和支撑作用。

1 大数据概述

1.1 定义与特征

大数据 (Big Data),又称为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的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掘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可帮助企业经营者决策的信息[8]。在大数据应用中,一般不采用随机分析法(即抽样调查会降低结果的准确度),而是采用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

大数据具有4个方面的特征,表征为4个“V” (Volume,Variety,Velocity,Value)。

1)Volume:数据量由TB级转变为PB级 (1PB=1024TB),数据量巨大。

2)Variety:数据类型多样化,包括各种业务系统中的日志、视频、图片等多种类型数据。

3)Velocity:大数据应用数据处理速度快,需在秒级时间范围内给出分析结果,这和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有着本质的不同。

4)Value:价值密度低,但商业价值高,大数据中充斥着大量的无关数据,可用的数据可能只占其中很小的部分。

1.2 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技术是指从各种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技术。大数据领域已经涌现出了大量的新技术,成为大数据采集、辨析、抽取、分析、挖掘、存储、处理、呈现与应用的有效手段。大数据关键技术一般包括大数据采集技术、大数据预处理技术、大数据存储及管理技术、大数据分析及挖 掘技术、大数据展现与应用技术等。

1)大数据采集技术。在大数据采集技术中, 大数据智能感知层主要包括数据传感体系、网络通信体系、传感适配体系、智能识别体系及软硬件资源接入系统,可实现对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的海量数据的智能识别、定位、跟踪、接入、传输、信号转换、监控、初步处理和管理等。

2)大数据预处理技术。大数据预处理技术主要完成对已接收数据的辨析、抽取、清洗等操作。由于采集的大数据具有多样化的特征,数据结构和类型可能多样而复杂,通过抽取,可以对这些复杂的数据进行转化处理,将复杂的、不便处理的数据转化为单一的、便于处理的结构类型,以便能够对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处理。同时,由于大数据具有价值密度低的特性,在大量的数据中,并不全是有价值的数据,同时充斥着大量的无关数据,可用的或者用户所关心的数据可能只占其中很小的部分,因此需要通过清洗对数据进行甄别过滤,从而提取出可用的或者用户所关心的数据。

3)大数据存储及管理技术。在大数据存储与管理中,需要用存储器把采集到的数据存储起来, 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并进行管理和调用。需重点解决复杂的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大数据的管理与处理难题。

4)大数据分析及挖掘技术。开发数据网络挖掘技术、特异群组挖掘技术、图挖掘技术等新型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基于对象的数据连接、相似性连接等大数据融合技术,突破用户兴趣分析、网络行为分析、情感语义分析等面向领域的大数据挖掘技术,结合人工智能、数据库、机器语言和统计分析等知识与技术,改进现有数据挖掘技术及算法。

5) 大数据展现与应用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挖掘,将隐藏于海量数据中的可用的或者用户关心的信息和知识挖掘出来进行展现,并应用于日常的社会经济活动中,从而提高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运转效率,大大提升整个社会经济的集约化程度。

2 电力大数据基础体系框架的研究方法

2.1 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从技术、产品、应用3个维度对业界大数据研发情况进行梳理,提炼不同层面的研发方向及要点,依据梳理及提炼的调研要点,对业界大数据的技术、产品、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结合业界大数据技术的实际成果,进行深入分析和研讨,对各家厂商分别编写调研分析报告,形成《业界大数据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调研汇总表》以及《大数据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调研分析报告》。

2.2 应用现状、方式与需求

从软硬件基础环境、应用、业务、数据现状和技术现状5个维度对国家电网公司内“三集五大”体系中大数据的应用情况、应用方式及业务需求进行调研,综合现阶段调研取得的主要成果,对各业务需求调研分析的整体情况进行汇总,并将应用分析结果和示范建设内容写入《国家电网公司大数据应用研究报告》。

2.3 制定大数据发展规划

总结提炼出契合国家电网公司的大数据概念和技术研究方向,确定公司大数据总体目标与原则, 明确大数据技术研究和业务应用方向,确定大数据研究的主要任务和典型应用场景,确定公司大数据应用分析及大数据总体架构与技术路线,并统筹制定大数据工作开展的相关保障措施。

2.4 大数据基础框架与演进路线

1)技术筛选:结合电力大数据的定义和内涵, 选取大数据所包含的详细技术。

2)分层技术研究:从管理层、计算层和应用层梳理电力大数据涉及的关键技术以及各种技术之间的关系。

3)基础框架提出:对业界大数据技术路线进行比对,结合业务系统数据现状和需求,分析并提出电力大数据基础体系框架。

2.5 大数据管理规范

在国家电网公司层面形成电力大数据统筹管理机制和规章规范制度,保障公司各业务部门及省(市)电力公司在进行电力大数据建设时,满足国家电网公司大数据相关政策、总体规划及基本要求,保证电力大数据建设的高效管控与有序开展; 建立公司级跨部门协调、决策机制,公司各部门统筹协调,统一组织内部科研产业单位、省(市)电力公司开展电力大数据的研究、建设和推广。

2.6 大数据相关应用标准

通过梳理国内外大数据相关标准,深入分析公司信息通信、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已有的相关标准,并结合电力大数据技术研究、产品研发、试点建设,总结凝练形成大数据标准规范,覆盖数据计算、数据存储、数据安全、数据挖掘等层面。

2.7 大数据建设与应用规范化模式

综合分析公司业务对大数据应用需求的成熟度和紧迫度,拟定未来大数据应用的主要业务领域。研究并分析业界大数据应用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公司大数据建设情况,对技术研究、组件研发、标准制定、应用验证等进行全局统筹把控,制定电力大数据建设的模式,同时开展各业务典型场景的应用规范化研究工作,实现电力大数据对各业务场景应用流程的全程把控,从而对电力大数据的广泛应用提供指导依据。

3 结语

本文分析了电力大数据的业务特点,研究了当前业界最新的大数据开发技术,完成了国家电网公司当前电力大数据应用现状与需求分析,依托SGERP架构,提出了公司电力大数据发展规划,初步形成可切实支撑实际业务应用的电力大数据基础框架与演进路线,并通过对大数据管理规范、相关标准的研究制定,对电力大数据研究与应用工作提出指导意见,使国家电网公司各单位的大数据相关工作在统一规划与协同下有序开展。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篇2

摘要:通过对项目管理在《机械设计基础》工作页中的开发与研究意义的分析,阐述其研究价值、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很大程度上培养了机械专业学员的创新能力、自主探索学习能力和严谨的科学精神,进而通过项目管理这一平台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项目管理 机械设计基础 工作页 应用与研究

1项目管理在《机械设计基础》工作页中的应用与研究概述

1.1核心概念的界定

1.1.1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原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指在项目活动中,利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的过程。本文则是以专业基础课之一的《机械设计基础》(以下简称《机基》)为“工程”项目载体,依据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将《机基》中的内容细化成若干个子项目,并围绕各个子项目按照项目管理流程进行教学设计全攻略,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机械专业学生学习的项目管理教学流程,进而在本学科甚至其他学科领域进行推广。项目管理流程一般包括起始过程、计划过程、实施过程、控制过程与结束过程。

1.1.2工作页

工作页是现代职业教育中学员的主要学习材料,是直接帮助学员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工具,其核心任务是帮助学员学会工作。工作页的主要内容是专业信息和作业,常以引导问题的形式出现,引导学员完成工作并自我控制学习。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学习工作过程知识,促进关键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1.2项目管理在《机基》工作页中的应用与研究的意义

用项目管理来进行教学,起源于美国,盛行于德国,尤其适合于职业技术教育中,在此基础上涌现出了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等。但目前各职业院校对于项目管理教学模式仍处在探索期,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十二五”期间,加速转变生产方式,调整生产结构,将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要完成这种转变和调整,就必须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作后盾。可以预见,作为在未来10年高级技工教育将会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期。

《机基》是所有现代制造行业中技术人员在工作中所必修的专业理论科目之一,是很好地从事实际工作的理论基石,地位卓然,这也是笔者选择该门学科作为研究对象的初衷。传统意义上的《机基》课程体系不是很完善,或是内容陈旧,理论性过强,实用性不足;或是形式单一,无法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色,更没有形成合理的体系。传统教材缺少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过程;缺少了学员自我动手、自我体验知识并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同时也缺少了学员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评价体系。而以工作页方式还原课堂的教学方式,却能满足这一缺失。

工作页是理论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载体,在工作过程中突出工作页对学员实际操作的指导作用。而《机基》工作页的应用与研究恰恰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死板、抽象,同时工作页也体现出对所学知识的整合与人性化教学,突出学员独立自主学习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员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并通过他们的影响、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优秀创新团队,从而通过职业教育这一平台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

1.3项目管理在《机基》工作页中的应用与研究的价值

学员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在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新教学形势下,工作页的应用与研究有了更新的价值。

1.3.1体系更新。把教材以学科体系为主转变为以专业技术体系为主,并使教学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

1.3.2模式更新。把教材章节模式转变为以项目为载体的工作过程,让学员置身于项目中,根据工作页所给项目任务,扮演项目中各角色,教师在项目管理教学模式下需转变其角色,有效地建立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出学员的主体地位,教师扮演的是良好互动环境下的创造者,互动交流的提供者,学员工作过程的支持者、协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与专业课的工作页区别在于本工作页不仅完成若干项任务,还要为整个项目负责,按照项目管理流程去梳理知识,管理知识,做到心中有知识,拿来就用。培养学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职业教育内容的更新与长久的发展。

1.3.3内容更新。完全打破原有教材理论性过强,知识较深奥、不易被学员所接受的知识体系。用项目管理指导的工作页充分反映了新思路、新形式、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工作页的应用与研究对于职业教育的开展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

1.3.4实用的经典案例下隐含的严谨的科学性。从知识体系、教学模式到内容均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国内外制造技术水平实际情况。在各任务与活动的实例选取上,突出了先进性、实用性和典型性,便于学员理解与吸收,便于组织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学员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的目的。

1.3.5充分体现普适性。虽然工作页受众对象是职业教育学员,但并不仅限于此,还可考虑所有从事机械行业的在职工作人员及在校的大、中专学生,因此工作页的应用与研究基本上照顾到了不同的求学者,适用面比较广泛。

2项目管理在《机基》工作页中的应用与研究的主要内容

工作页将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以“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为宗旨,促进了学习过程的系统化,使教学内容更贴近企业生产实际。笔者认为,有效的工作页应该由工作目标、工作准备、工作过程以及工作总结等四个关键的要素组成。

2.1工作目标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篇3

关键词: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网站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2-0077-03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知识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这是对教育的严峻挑战,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知识在当今社会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不断地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来满足时代的需要。中职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就是工作,学生要适应新的环境、要立足社会就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来补充知识,完善自我。本研究主要是通过自主学习网站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是由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最早提出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其它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它强调每个学习者在自己积累的社会经验的基础上去独立建构知识。强调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接受知识、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是对知识建构者起帮助、引导和促进作用。

人本主义认为人类具有天生的学习的愿望和潜能,这种愿望和潜能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被释放出来;当学生了解到要学习的内容与自身的需要相关时,学习的积极性就最容易被激发出来。

二、设计原则与思路

1.设计原则

实用性强,操作简单。自主学习网站营造的是一个教学和学习的环境,它的每一个功能都为教学和自主学习服务,要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和易操作性,摒弃那些华而不实、严重脱离教学和自主性学习需求的功能。

自主学习,互动性和参与性强。设计时一定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个体化和多样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扩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特点,在网站学习平台的设计中注重学习活动的交互性和学生参与的广泛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保证网站安全可靠。只有安全可靠的网站才能更好地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服务。因为网站里有很多资源和大量的教学信息,还有学生的学习成长记录以及学生的成绩等等,涉及到知识产权和个人隐私,因此,保证网站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设计思路

系统的设计要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学特点。自主学习网站呈现给我们的应该是开放的课堂、课本,多元的内容、评价,使师生探索的空间得到适度的拓展,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先进的教学理论应该改变学习者学习的形式与方法,从教师的知识传授向学生的自主、能动、创造性学习转变,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系统的设计要便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导航是自主学习网站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引导,以免在繁杂的知识资源中迷失学习目标,从而使学习者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为引导学生更好地围绕自己的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帮助学习者更快地找到学习的内容,清晰明了的导航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清晰明确的导航才能真正发挥引导的作用,引导学习者高效地进行自主学习。

系统的设计要一体化。自主学习平台的设计要一体化,也就是说整个网站的设计在符合教学要求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在一个统一的学习系统中可以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而不需要来回在几个系统之间进行切换或者尽量少进行切换,这样可以降低学生自主学习的复杂性,同时也可以节省时间。比如,注册系统、讨论组、聊天室、自助教学系统、微博、练习系统、考试系统等之间尽可能少地进行切换用户名和密码,也就是说减少登陆的次数。

系统具有完全开放性。自主学习网站对教学和学习内容的形态需要比较复杂,这就要求系统具有完全开放性,能够容纳各种各样不同形态的网上教学内容,而不是仅仅限于一些专用工具开发的教学内容,应该支持多种多样的文件格式。

三、技术路线

1.网站模式

网站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结构,具体结构为: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采用B/S结构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在B/S结构中,除了数据库服务器外,应用程序以网页形式存放在Web服务器上,用户运行某个应用程序时只需在客户端上的浏览器中健入相应的网址,调用Web服务器上的应用程序并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完成相应的数据处理工和,最后将结果通过浏览器显示给用户。”

基于B/S体系结构的软件,系统的安装、修改和维护全在服务器端解决。用户在使用时,只需要安装浏览器就可以运行了,并且非常容易进行自动升级。另外,B/S体系结构还可以提供各种应用服务的联机、联网和统一服务的最现实的开放性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自主学习网站的研究与设计

2.开发环境及工具

(1)操作系统:Windows 7;

(2)Web服务器: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3)网页开发工具:Macromedia Dreamweaver 8;

(4)数据库:Microsoft Access 2010;

(5)动态发布技术:ASP;

(6)图像处理工具:Photoshop CS3。

四、主要功能模块

《计算机应用基础》自主学习网站设计为四大模块,分别是用户模块、自主学习模块、评价模块和管理模块。用户模块包括用户注册、用户登陆等;自主学习模块包括情景任务、资源中心、网上练习、在线帮助、学习充电等;管理模块包括在线测试、交流论坛等;评价模块包括等级晋升、在线测试、成长记录、评价反馈等。学生可以在首页导航的指引下进行模块之间的切换或选择,自主进行学习、练习或测试等自主学习活动。如图2所示。

网站的主要内容模块如下:

1.用户模块

用户(学生)注册、登陆:学生在使用该网站时必须先注册,管理员(老师)审核同意后,才能使用相应的权限。注册系统的用户必须填写真实的姓名及相关信息,以便于学生在网站上进行自主学习和同学们进行学习交流和讨论。

2.自主学习模块

(1)情景任务。主要是创设情景,把学生置于具体的工作环境中,假如你到一个公司上班,现在要你制作200份名信片;假如你是一公司文员,现在要你做一个总经理做新产品推广PPT报告课件等。或设计一些类似游戏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情景任务,如有关打字速度的游戏等。通过情景任务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2)资源中心。自主学习知识模块包括有理论题、基本操作题、打字模块、Word模块、Excel模块、Powerpoint模块、网页模块和电子邮件模块等几个部分。而每一模块都配有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微课、教学录相、屏幕录制操作过程、学生练习、教学反思及建议等。

(3)交流论坛。交流论坛实质上是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为自主学习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探索学习的环境。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心得,讨论学习的方法,相互交流经验,也可以把自己遇到的疑难问题在网上进行发贴求助,从而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效果。

(4)在线帮助。当学生在做题过程中遇到难点困难时,可以通过在线帮助来解决问题。具体可以收听相应的教学录像或点击相应的题目,这时会自动弹出正确的解题步骤供学生参考(每个题目会有一个正确答案的链接)。或者学生在做题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或做完一题后点击评析按钮,这时会弹出一个友好界面提醒学生问题出在哪里,给出一个相应的引导或解析,引导对学生自主学习很重要,就像打游戏一样一关一关地往下走,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5)学习充电。学习充电站主要内容包括记忆规律与技巧、阅读能力的培养、学习的方法、意志力的训练等有关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的相关知识,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出自己比较薄弱的环节有针对性地去学习或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3.评价模块

(1)评价反馈。在自主学习网站中,最主要的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借助于自我反馈、评价才能逐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建构,才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及时的反馈、评价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能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的积极性。

(2)在线测试。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测试来练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试题,配有及时反馈功能,供学习者进行自我测试与评价。

(3)等级晋升。类似于学生喜欢的游戏的一种等级进升,实际上是分层教学的一种,这个是和评价指标一致的,当评价达到相应的等级时就可以晋升一级了,通过这个平台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因为学生之间相互比较,相互询问级别,他们会为此付出相应的努力的。

(4)成长记录。记录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水平的发展过程,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信息的收集来完成。如收集学生的在线时间、做题的速度、改错的次数、提交作业的次数、参与讨论的次数、测试的成绩及等级晋升的快慢等自主学习信息的收集,如图3所示。学生的成长记录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的自动处理技术来获取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大部分信息,系统将收集到的信息保存在相应的数据库中,再经过相关的处理和统计之后以图表或数字的形式呈现出来。

4.管理模块

(1)在线测试。进行在线测试系统中的试题的查询、录入、删除、修改。

(2)交流论坛。交流论坛的后台管理系统可以进行论坛常规设置、论坛管理、用户管理、帖子与留言管理及其他相关操作等。

五、设计价值

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的特点,设计自主学习网站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摒弃原有枯燥无味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与多种教学策略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好个性化的高效自主学习平台和环境,既培养了学生的学科知识与技能,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设计在常规资源、学习网站的基础上,强化了自主学习模块和评价模块,记录了学生的网络行为,及时反馈,强化了个性化学习的服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本设计对于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及其类似学科,对于成人的自主网络学习都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封昌权.远程教育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电化教育,2003(3).

[3]胡志飞.浅探自主学习网站的建构与应用[J].读与写杂志,2009(6).

[4]侯慧玲.基于Moodle的C语言自主学习网站设计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7).

[5]景志华,李中帅,陈志海.网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

[6]王焕景.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设计[D].河北大学,2005(6).

[7]张友生.软件体系结构(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篇4

1 多孔金属钽的物理特性

钽 (tantalum) 是一种难熔金属, 熔点近3 000度, 外观呈深灰色, 表面光洁, 多孔状结构。表面及断面可见分布均匀的蜂窝状孔隙, 针尖大小。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及断面可见20~50μm的微粒, 微粒之间有分布均匀直径约400~600μm的微孔结构[6]。孔隙内部相互连通。钽在生物体内极其稳定, 在常温及各种环境中均不溶解, 也不呈现化学反应。当它与一些元素如氧、碳以及氮等元素具有高亲和力, 常温下在钽周围形成保护膜而具有抗腐蚀性特点。多孔钽由钽粉制备而成, 钽粉经加热形成钽蒸汽而沉积于碳或其它元素形成的支架, 去除支架后及可获得高孔隙率75%~85%, 孔径约400~600μm, 具有三维立体空间构型的多孔钽材料[7,8]。在医学上, 钽是比较理想的骨科植入材料, 有“小梁金属”之称。它与人体骨骼、肌肉组织直接接触时, 具有事宜的机械强度, 其弹性

模量介于具有介于皮质骨和松质骨之间, 可以支撑人体骨骼。与体液接触时, 能够与生物细胞相适应, 具有极好的亲和性, 几乎不对人体产生刺激。同时钽的三维立体结构的空隙具有一定的密度, 同时也同时多孔钽的可塑性特点还可以使其在临床医学领域中制备成各种形状的骨科内固定器材, 如用于治疗骨折的接骨板、螺钉、、钽板或钽片修骨;钽丝和钽箔可以缝合神经和肌腱, 甚至是神经纤维, 钽网可以用来修补肌肉组织等[9,10,11]。

2 多孔金属钽的细胞相容性

正常情况下, 人体可吸收与代谢以不溶性钽盐的形式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微量钽元素。当钽进入体内后, 机体清除钽的主要方式是巨噬细胞的吞噬反应。如肺泡巨噬细胞吞噬消化及降解。但是经实验证明这些吞噬反应是轻微的, 并不足以使得吞噬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及崩解, 细胞保持良好状态。这与矽肺病时, 含有游离二氧化矽粉尘进入人体时所发生的肺泡巨噬细胞最终导致变性坏死崩解的现象正好相反[12,13,14]。这说明钽元素无细胞毒性, 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对人体无害。目前, 钽以其优异的理化特性及特有的3D结构被应用于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有研究证明[15,16]:体外将动物成骨细胞与钽复合培养后通过各种显微镜形态学分析与MTT的定量分析, 清楚的揭示了多孔钽比多孔钛更优的生物相容性。与多孔钛相比, 多孔钽表面有更多的细胞粘附和细胞的微伸展, 并且对成骨细胞无接触抑制现象存在。在多孔钽与成骨细胞联合培养时中, 成骨细胞外基质分泌并且发生钙化也证明了成骨细胞与多孔钽细胞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同时当二者共同培养时钽可以促进成骨细胞粘附、增殖并向其内部孔隙长入, 提高成骨细胞的成骨能力, 从而加强与骨组织的整合及固定能力。Findlay等[17]用人成骨细胞复合5 mm厚多孔片钽并与钛、铬-钴合金对比检测细胞增殖与功能基因的表达, 结果显示不同的金属材料测量参数中并无显著差异。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和共聚焦显微镜鉴定人成骨细胞在不同基质材料上附着情况相似。无论是细胞数量还是细胞分裂数, 钽金属材料与其它基质材料均无差异。通过对成骨细胞或成骨活性的众多基因m RNA表达水平分析, 钽金属与其它基质材料无显著差异有时甚至高于其它材料。人成骨细胞体外矿化结果也显示钽金属较其他材料无差异。表明钽金属是人成骨细胞粘附、增殖与分化的良好支架材料。李矛等[18]将细胞与钛、羟基磷灰石及钽涂层支架材料复合培养时, 细胞的相对增殖率以钽涂层最高, 为113.2%, 羟基磷灰石涂层次之, 为110.5%, 钛涂层最低, 为109.8%。表明3种支架材料均对细胞无生长抑制作用。但钽涂层表面更适合细胞的黏附、生长。也有人将兔骨髓基质干细胞接种在多孔钛及钽涂层多孔钛合金支架材料, 在各个时间点钽涂层支架表面的增殖及粘附效果均显著优于多孔钛合金支架, 说明钽涂层支架较多孔钛合金支架有更好的细胞相容性, 有望成为新一代的生物医用金属材料[19]。

3 多孔金属钽的组织相容性

目前, 多孔金属钽优良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相容性而应用于临床。美国在多孔金属钽的生产与研究方面领先于其他国家, 其中Zimmer公司生产的多孔钽材料除具有三维多孔结构且可促进成骨细胞黏附、分化生长, 利于水及营养物质在多孔钽内的运输之特点。人体的组织再造、植骨及置换术等都可应用多孔钽材料植入骨缺损部位, 骨质会沿着多孔钽孔隙及与宿主界面长入, 使钽材料充分与骨组织紧密结合并融为一体。作为支架材料植入人体后, 由于其优良的组织相容性使得多孔钽在人体内不降解, 因此也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20]。此外, 多孔也可钽作为人工关节材料显示出无以伦比的优越性:如多孔钽的弹性模量与比自己相对大的皮质骨相互作用时, 由于多孔钽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及可塑性, 因此并无变形且断裂的现象出现。这一特性可使得在关节重建术中所植入的钽假体与宿主骨之间匹配良好并无松动, 提高了植入假体的稳定性。国外许多文献也证实了多孔钽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Zardiackas[21]研究发现多孔金属钽屈曲强度为10 Nm, 人腓骨平均屈曲强度为8~12.5 Nm, 两者大小相似。多孔金属钽弹性模量约为3 GPa, 和正常人体骨相似, 所以在提供足够生理支持的情况下还可以很大程度上的降低应力遮挡, 从而更加有利于骨质的长入与重塑, 而钛合金、钴铬合金等弹性模量明显高于骨皮质, 容易产生应力遮挡。医用多孔金属钽质地坚固, 抗磨损、抗疲劳能力均优于骨松质、陶瓷制品、冻干骨片, 可以提供足够的生理负荷。这种多孔金属钽已广泛用于临床, 比如多孔钽假体治疗人工关节翻修术后、骨肿瘤切除术后、严重关节炎、严重创伤后骨缺损, 多孔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 多孔金属钽椎间盘融合椎体等, 并且效果满意[22]。

4 结语

目前的研究多为材料学及在骨科领域中的应用, 其它学科都待开发。虽然多孔钽金属材料在骨科领域的应用目前并且取得了不错的短期临床疗效。但其理论上的优势仍有待于临床证据和长期的临床随访。这就需要加强基础理论与相关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对其成形机理, 孔隙结构及孔隙率进行更加全面的研究, 争取更快的推进其多孔钽的国产化及批量生产。扩大其在骨科及口腔科的应用范围。相信随着制备工艺以及临床技术的日趋成熟, 越来越多的金属钽支架材料会材料应用到临床中。

摘要:金属钽一般用于制作电容器的阳极。除此之外因其具有合适的机械强度、良好的弹性模量、耐腐蚀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高孔隙率、合适的孔径以及立体空间结构而作为骨移植材料受到医学界特别是骨科界的广泛关注。该文通过查阅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 就多孔钽金属材料在医学领域中的基础研究及应用进行综述。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篇5

2014年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重点项目指南

A信息、能源与电气工程领域

1.研究目标

通过本领域的应用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在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气工程和新能源探索方面取得新理论、新方法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储备。

2.重点资助内容

A1 光电功能器件及集成技术

A2智能机器人技术及应用

A3太阳电池、高效氢源/燃料电池的基础研究

A4常规能源输送和高效利用的理论及技术

B生物与医药领域

1.研究目标

鼓励开展蛋白质科学、微生物学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针对先进医疗器械关键技术与器件,疾病诊断和治疗新方法开展研究,以获得对学科和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原创性成果;并针对我国重大疾病,在药物的发现及关键技术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为新药发现提供良好的基础。

2.重点资助内容

B1 重要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B2 工业微生物重要代谢途径调控及产物制备关键技术 B3 重大疾病诊疗仪器的新方法新技术

B4 针对重大疾病药物的发现及关键技术研究

C农业与食品领域

1.研究目标 针对都市农业和食品领域存在的重大技术瓶颈问题,在动植物遗传育种、健康养殖、农业设施机械装备、农业生态与环境、食品营养与安全领域开展应用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提高天津市在农业和食品领域的整体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力。

2.重点资助内容

C1 动植物优异种质资源创新、遗传育种、鉴定与健康养殖 C2 农业设施与农业机械装备 C3 农业生态环境修复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C4 农产品贮藏与高值化加工

C5 食品营养与食品安全

D 医学领域

1.研究目标

围绕常见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病、神经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以及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感染性、遗传性、创伤性、运动性、职业性及慢性与老年性疾病的有效预防、诊断和综合治疗,开展应用基础、前沿技术以及传统医学的系统研究。注重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表观遗传学、免疫学、分子影像学、基因组学及生物信息学等研究方法和路线,寻找疾病相关新基因、新靶点、新信号通路、新标志物,显著提高重大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效果。

2.重点资助内容

D1重大疾病发病的分子机制

D2 重大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与修复

D3 中医药、针灸防治重大疾病机理、疗效评价及相关技术的基础研究。

E 新材料领域

1.研究目标

通过本领域资助,力求突破现代材料设计、评价、表征和先进制备与加工方面的科学问题和前沿技术问题,获得一批具有原始性创新的原理和核心技术,引领我市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2.重点资助内容

E1 新型高性能复合材料与轻质材料

E2 新型光、电、磁功能材料、催化材料与分离材料E3 生物医用材料

E4 先进材料制备、连接、加工与改性

F 先进制造领域

1.研究目标

通过资助,解决我市先进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和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科学问题和前沿技术问题,取得一批在国内外产生影响的原始性创新成果。

2.重点资助内容

F1新型装备智能化设计与控制

F2航空航天系统与装备的诊断与控制

F3复杂零部件先进加工制造技术

G 城建与环境领域

1.研究目标

通过本领域项目资助,解决天津市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海洋环境治理与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重点资助内容

G1 城市工程建设引发地面沉降机理与防控关键技术

G2 大型复杂工程结构设计理论与安全关键技术

G3新型污染物及复合污染形成机制、协同控制及生态修复技术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篇6

关键词:钢琴基础 教学内容 拓展应用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在传统上历来被当作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而知识传递的依据就是教材。所以,课程内容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泛指上课所用的教材。 教学内容的更新需要能体现教学规律,符合社会需要以及学生学习规律,突出专业特点,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就是从教学内容中(教材内容)拓展的原则、方向、应用与策略等方面进行细致研究,完善该课程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并促进该学科的发展。

一、钢琴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拓展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入研究音乐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状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道路的音乐表演专业教育的办学理念,本着“打好钢琴演奏基础,较强演奏技巧应用能力,较宽知识面,高素质”的原则,结合音表专业钢琴基础课程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在总结以往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并研究其应用性,以适应培养音乐表演专业应用性人才,并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 钢琴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拓展的原则

1.坚持教材规范化的原则。

在钢琴基础课程教学中,重视教材的规范化,需要教师结合钢琴演奏的技能、技巧,然后结合学生的认知进行系统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编写。对于高校钢琴基础教材的难易程度,应当考虑学生参差不齐的水平,并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作为技术性较强的钢琴教学,要非常注重知识的规范性和系统性,教材的编写也应当按照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规范编写。每一个阶段所包含的知识点和演奏方法都应当符合不同程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最终运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钢琴演奏应用能力,提升学生钢琴的演奏水平。

2.坚持教材基础性原则。

钢琴基础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音乐表演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为基础主干课程,该课程规定音表专业学生必须掌握钢琴的基本演奏能力。因而该课程教学内容拓展必须牢记该课程的宗旨,体现该课程为基础课程这一特征。从基础性原则出发,为学生打好钢琴演奏基础,同时又要从学生各自专业的特点出发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钢琴基本的演奏能力和音乐艺术的表达能力等音乐表演专业的所具备基本能力,为学生日后独立从事音乐艺术文化工作,奠定学业、从业和择业基础。

3.坚持学生是教学主体的原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现代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之一,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高校钢琴基础课教学中的教师而言,教师要勇于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思想,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在高校钢琴基础课程教材的选编和拓展过程中,对于这一原则应当不断加以强化,突出专业特点,结合音表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开阔音乐的视野,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能力,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加强钢琴演奏的应用性学习,并在一定的前提下,为更好地促进和协助其他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奠定好的根基。

4.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线的原则。

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德育教育为核心,培养高素质的音乐表演型人才。素质教育的推进明确了教学改革的方向,同时推进了该课程内容的改革。在钢琴基础课程中把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孝亲类歌曲改编的钢琴独奏曲纳入钢琴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把素质教育中的德育有机地融合在钢琴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钢琴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拓展的方向

1.拓展不同流派、不同风格钢琴作品,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学生文化底蕴。

在钢琴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学习钢琴弹奏的基本技能、技巧,按照教学目标有计划由浅入深的安排不同风格、不同流派时期作品为教学内容,并拓展内容宽度与广度,学习不同时期代表作家的作品,了解不同时期的作品历史、作家与演奏风格,掌握不同时期作品的演奏方法,领略作曲家的个性和作品的内涵;不断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文化底蕴,加强自身的音乐修养。

2.丰富钢琴作品演奏的形式,以独奏为主,加入四手联弹或者简单的双钢琴的作品,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在传统的钢琴基础课程中的教学内容都是钢琴独奏的作品为主,形式单调,在钢琴基础课程中加入四手联弹或者双钢琴的作品,更能充分地发挥出乐器性能中独具的乐队般的音响效果,使钢琴的艺术表现力更丰富、更宽阔.对于学生来说,多样的演奏形式更有新鲜感,能够加强学生练琴主动性,积极性,在平时练习的过程中,要比独奏的难度要大,这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克服困难的毅力,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协作意识。

四、钢琴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拓展的应用

1.注重实用性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钢琴基础课程溶音乐知识性、理论性、技术性以及音乐艺术的应用性为一体,其音乐艺术的实践性是该课程的本体属性。音表专业钢琴基础教学过程中,以音表专业学生不同专业方向、不同级别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依据,通过“一对一”小课的特殊性,根据学生的程度讲授学生对钢琴演奏技术掌握情况、完成情况,以及实践的应用情况,来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这样,既为拓展教学内容明确了方向,同时为学生解决演奏中的技术技巧,培养实践型人才。因此在钢琴基础课程教学中要加强实践环节,拓展教学内容,针对学生学习状况,组织不同层次的教学,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学生的学习需求,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实现钢琴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

2.加强中国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上课教师要充分发挥小课的优势特点,增强自身的主观的民族意识。用最直接的方式言传身教影响学生,从根本解决问题。其次,在钢琴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程度有针对性的学习中国作品,规定中国作品在每学期完成的具体数量以及考试必弹曲目,通过对中国作品的学习与实践演奏表现中国民族的音乐, 反映中国民族的精神, 突出中国民族音乐特点。第三,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拓展丰富的中国作品,并根据学生的程度以及专业不同,编撰具有民族特色的钢琴基础教材。能够更好的推动和发展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与传承,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五、 钢琴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拓展的策略

1.循序渐进分级式的教学策略。

该课程的分级式教学是结合教学目标根据学生不同程度把教学内容按照由浅入深具体划分成十个不同等级,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按照“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原则,根据学生入学情况,因材施教的方法逐级或者跳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从而全面提高学生钢琴演奏能力,为学习其他相关学科打好基础,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分级教学的实施符合实际教学需要,有利于教学改革方案的落实,更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拓展,并促进该学科的发展。

2.确保教学内容拓展与教学目标要一致,并符合市场需求。

2010年,我国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教育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强调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要。

教学过程的核心就是教学目标,围绕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需要扎实地去落实教学内容,加以拓展,完善教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在钢琴基础教材的拓展中,应确保其与教学目标的进度相一致,保障教材拓展内容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人才培养与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结束语

从本文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教学内容拓展与应用研究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撰写教材提供了方向和标准,并增强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培养复合型人才适应社会需要。同时能够促进钢琴基础课程的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林庆华.钢琴基础课程教学形式的改革与实践 [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2]杨菡.音乐表演专业钢琴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 [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3]薛文雅.中国钢琴教材历史沿革及发展之探索与研究 [J]. 安徽师范大学,2015,(10):69-71.

[4]朱亚茹.从新课程标准的角度看高师钢琴教材建设[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5(13):234-236.

[5]邓子欢.钢琴教学的形式应多样化 [J]. 咸宁学院学报,2015(27):158-160

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篇7

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传统实验室教学已不能适应实验教学的改革需要。传统实验教学中,大家都在同一个教室做同样的实验,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来说,可能无法按时完成,这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很不利;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来说,单一的教学内容很快完成,会剩下很多富余的时间[1]。这个现象对于基础差的人来说由于一直完不成实验,可能会对实验产生抵抗心理;对于基础好的同学来说,这些实验很快完成,便会对实验不重视。基于此,人们认为,实验室开放将会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实验室开放将会成为实验室改革的重要趋势。“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学生操作习惯、临床应变等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尝试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通过开放性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研究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和临床应变能力。

1 对象

选取医学系2013级学生163名为对照组,其中,男18名,女145名,年龄为20—24岁;2014级护生157名为实验组,其中,男12名,女143名,年龄20—23岁。两组同学都已学习过“医学基础”课程,考试成绩均无明显差异,均使用同一版的“护理学基础”,教学学时相同。

2 方法

理论课在大教室由同一老师教授,对照组按传统实验教学,实验组按开放式实验教学。

2.1教学模式

2.1.1传统实验教学模式

我国传统护理实训教学[2]由老师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上课时由老师先讲解、演示,学生分组,模仿练习,然后由老师点评,最后实验考核。实验结束后,实验室用物由实验员清洗、归放、检查维修,学生不参与实验室管理过程。

2.1.2开放式实验室教学模式

(1)把157名学生分成12组,每组12~14人,选择一名成绩优秀、管理能力强的学生为组长,课前小组人员根据老师的指导自行确定课题,设计方案,查阅文献,收集资料,熟悉实验步骤,思考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由组长向老师汇报实验设计情况,听取老师意见后,做相应的修改。由学生自行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进行操作。操作结束后,由老师点评,学生上交实验报告,并将实验仪器全部归放到原来的位置。

(2)开放式实验教学采用基础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和设计性训练联合教学模式。基础技能训练包括“护理学基础”课程等30多项技能操作[3]。综合技能训练是指运用基础和专科知识分析患者的健康问题,满足患者需要的综合护理能力。设计性训练是指根据患者的护理问题,自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加以实施。在此基础上筛选,确定开放式综合实验项目为无菌技术操作、穿脱隔离衣、铺床法、生命体征测量、口腔护理、氧吸入法、吸痰法、各种给药法、导尿法、各种卧法10项;设计性项目为皮肤护理、静脉输液、鼻饲法、心肺复苏术4项。

(3)实验室对学生全天开放,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前去练习。实验室的管理由学生共同完成,学生使用完实验室后,及时对物品进行清洗、检查、归放等,并由组长在登记本上做记录。

3 评价

(1)技能操作综合考核评定。期末评估会在所有实验中抽取一项进行考核,由教师和学生一起评价,最后由老师评分。这使得学生必须重视每一项实验,学生评价使学生在看操作的过程中加强思考,并对实验操作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评价标准包括自身准备、病人准备、环境准备、用物准备、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整体的评估。

(2)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学生对“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表于期末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操作技能水平、学习兴趣、研究意识、创新精神、科研能力、信息加工、团队合作、教学效果8项[4]。每项内容都分为3个等级,即“3,2,1”,分别表示“是,一般,否”。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采用统计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5 结果

两组同学期末成绩比较(见表1);两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比较(见表2)。

6 结论

(1)引起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开放式实验改变了传统实验中“老师说怎么做就怎么做”的现象,而是让学生自己在课前预习熟悉实验的思路,操作步骤,思考实验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想明原因及解决方法。老师将会不定期地检查实验进度,并询问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并与学生探讨解决的方法。这能让学生在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充分引起学生的兴趣点,从而进行多层次、多方向的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5]。

(2)加强了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加工能力。学生在设计实验项目的时候,需要翻阅大量文献,并从中选取需要的部分,书写设计方案,这对信息收集和加工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3)具有创新精神和应变能力。在开放性实验中,并没有老师一步步指导,都由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到引导作用。首先,学生要先了解实验过程,并做好实验设计,实验中要以患者为中心,不能盲目地听从书本上的内容,要争取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其次,要借助所学的知识,在众多医学信息中,努力搜寻、筛选。最后,总结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实验方案,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

(4)增强学生研究意识和团队精神。开放式实验中,需要学生有团队意识,若小组成员配合密切,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问题将会快速解决。最后,写实验报告时,就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增强了学生的研究意识。开放性实验教学,使学生开始尝试科学思维的方法,提高了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摘要:实验室开放即将成为高校实验室改革的重要趋势。文章研究的目的在于根据“护理学基础”课程的特点,探索出一套既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加强学生在技能、团队意识、研究意识、创新意识、临床应变等能力的开放性实验教学体系,把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重要目标深入到护理教育的工作中去。研究表明,开放性实验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有助于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开放性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谢茵,全红.开放实验室对实验教学改革初步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506-507.

[2]李光兰,郞维娜,叶昌华,等.我国护理实验教学现状与改革[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10):52-53.

[3]蓝宇涛.开放式护理实验室的管理与教学模式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7(7):18-20.

[4]陈丽,文华,冯灵,等.护理学基础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2(5):395-397.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篇8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分别开设基础英语课和专业英语课。基础英语安排三个学期,每周四课时。学生经过三个学期的学习,通过AB级考试,再进入两个学期的专业英语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发现,学生在由基础英语向专业英语学习的过渡中,感觉吃力,不适应。原因很多,许多学生反映基础英语过于简单,教师主要注重语法讲解,单词解析,注重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而专业英语专业术语繁多,课文生涩难懂,教师比较注重单词记忆和课文翻译。两者知识衔接甚少。部分学生专业知识积累较少,很难用英语理解专业知识,结果专业英语的学习简直变成了死记硬背单词和生硬机械的英汉互译。记得快忘得也快,效果并不乐观。针对这些问题,我校经过充分的调研、考察和实验对英语课程进行大胆改革,在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之间增加了一门《船舶基础英语》。这是我校英语课程改革上一次大胆的尝试,对师生而言都是一次挑战。这次改革不仅是课程内容也是教学方法的新的尝试。为学生更加深入系统地进入专业英语的学习搭建有力的桥梁以及于纽带。使学生通过英语简单了解船舶知识,例如船舶的类型,船舶主尺度、船舶构造、船厂组织结构、船级社、海上救难等基础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英语奠定基础。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简单进行日常会话和业务交流,介绍不同船只的特点和性能、与船东协商谈判、签订构船协议等。

2 船舶基础英语教学方法的研究

(1)船舶基础英语的教育方针以及特色

与基础英语不一样,该课程的教育方针是培育学生运用英语这门语言来学习专业知识,运用英文来处置本专业事务材料的才能,训练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专业英语相对来说较艰涩难懂。其中很主要的原因是它包含了不计其数、千奇百怪的生词怪词。许多词汇在专业英语中扩展了它的基本词义,要根据上下文来选词达意。另外复杂深奥的专业知识的理解也是学生学习中的拦路虎。教学要力图把语言的学习和专业的积累巧妙轻松地结合起来。

(2)学情分析

1)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学生经过多年的积累。已掌握基本英语词汇,了解记忆单词方法、有初步理解课文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借助学生的这一能力,补充大量专业词汇,扩大专业知识,能够模仿实践工作情形,弥补实战阅览,将理论与实践联系,依照工作岗位标准的技术和标准培育学生,以习惯工作需要。

2)学生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学生在第一学年开设了一两门专业基础课,因而对专业知识有所了解。因而专业英语课上教师要将相关知识梳理总结,使得学生深入理解,融会贯通,将英语和专业方面有机结合。

3)学生的求知欲强。市场的需求,就业的压力,让大学生们不仅仅意识到扎扎实实的专业技能的重要性,而且意识到英语对未来职场的作用。英语的学习不光是一纸文凭,关键是英语的实际操作运用能力。与外宾自如地交流,与外商机智地谈判,讨论合作,签署合同,向外商宣传,介绍公司的业务情况,阅读、翻译一手的外文资料,学习外国先进的造船技术等等。这些是未来船厂毕业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在国内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要想赢得工作机会,要想大有作为,掌握并精通专业英语是决定命运的一张王牌。许多学生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他们决心努力学好专业英语。这种学生内因的激发大大促进了专业英语课程的顺利开展。

3 船舶基础英语教学工作中的部分改革探讨

(1)明确指出专业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以及教学要求

船舶基础英语应该是由基础英语向专业英语的一个过渡,所以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上要体现这个过渡阶段的特征。课程的内容应基础实用,简明易懂,目的是激发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兴趣,积累扩大词汇量,了解基础的专业知识,为进一步深入系统学习专业英语奠定基础。

(2)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在船舶基础英语课堂上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教师发挥指导、督促、检查的作用。知识传授应精讲多练,少讲空洞理论,侧重技能训练,以练代讲,以讲促练。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任务教学法,分组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借助多媒体、道具模型、实地考察、模拟实训、集体点评、定期考核等等形式多样的手段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学、互相学习,将知识转变成应用能力。并且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做中学,能够带学生到实习车间参观,让他们深入了解自己所学的东西,让学生在实习中记住重要的专业英语词汇,将专业英语与专业知识相联系,这样才更能表现工学联系的教学形式。

(3)精心的选择教材以及参考书

教材的选取工作应该注重实用性和基础性,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实用型重要人才,而不是研究型的人才。职业学校要根据实际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教材内容,并不断开发教学新资源,编写出反映自身的教学特色的补充教材及讲义等。

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能顺利阅读船舶专业领域的英语资料,能够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以及业务活动中进行专业相关的简单口头以及书面交流。船舶基础英语是通向这一目标的必经之路,在课程的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工作者应当根据学科专业英语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学习习惯等学习特点,坚实基础,拓展专业,为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摘要:船舶基础英语是基础英语方面的后续的课程,也是架设于基础英语学习以及于专业英语应用之间的重要桥梁。怎样开展船舶基础英语课程,为学生深入学习专业英语奠定基础是各位同仁重视的课题。这篇文章论述了该课程的性质及特色,探讨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教学方法,船舶专业

参考文献

[1]顾菊平,王德明,朱建红.电类专业英语教学初探[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

[2]黄后俊.对航海英语口语教学两种观点的再认识[J].航海教育研究,2009(3).

[3]潘艳萍.加强航海英语师资队伍的建设[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4]支伟.关于提高航海英语水平的几点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04(2).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篇9

当前, 结构设计电算化越来越普遍, 建筑行业中结构设计软件层出不穷, 大大提高了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但使得工程设计人员越来越依赖于结构设计软件。实际的工程构件多, 结构复杂及其他多方面影响使得目前的结构设计软件还没有一个能完全做到精确计算。每个结构设计软件都是通过对实际工程进行一定的假定基础上, 简化计算, 而假定的不同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有时其差异非常大, 甚至出现错误的结果。结构设计人员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候, 不能过于迷信结构设计软件, 必须了解所使用的结构设计软件的数学、力学模型及使用条件, 以得到更精确的结果, 本文就是受此启发而开展工作的。在基础设计中, 结构软件设计所起到的作用也是辅助的作用, 这点在独立基础中也有较多的体现。

1 基础结构设计中常运用的结构设计软件

1.1理正结构工具箱对地基承载力、抗冲切及抗剪承载力等来验算;可以对基础的长宽比, 按对称或非对称自动进行设计截面尺寸;最终拿出上部结构传来的轴心或偏心荷载作用, 直接出图, 再转到CAD中。

1.2 PKPM中JCCAD进行基础设计时, 先采用PMCAD建立分析模型, 并接力SATWE, TAT等模块进行结构内力和配筋计算, 生成JCCAD所需的数据文件 (由柱子传到基础的轴力) , 最后进入JCCAD设计建筑基础。

设计柱下独立基础需要点的菜单为:地质资料、参数输入、荷载输入、上部构件, 最后点柱下独基中:自动生成柱下独基。

1.3算易结构设计工具箱一款结构设计计算的软件, 对结构设计可以进行一些常用的计算, 含有独立基础的结构设计的模块, 最后程序绘出计算书 (图文并茂) 和施工图。

1.4计算书大师软件一款服务于结构设计人员、方案编制人员、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的多方面的工程计算软件, 不仅具有结构设计的功能, 还有施工相关计算功能, 它包括了对混凝土柱自动配筋, 设计柱独立基础, 自动查询部分规范中的参数, 一些参数如下:砼弹性模量、抗拉设计强度、抗压设计强度查表等, 不用再去查询相关规范和书籍, 减少麻烦。计算书大师软件强有力地支撑了结构设计人员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人员快速化的决策。

2 比较基础结构设计中常运用的几款结构设计软件

目前的结构设计软件还没有一个能完全做到精确计算。每个结构设计软件都是通过对实际工程进行一定的假定基础上, 简化计算, 而假定的不同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有时其差异非常大, 甚至出现错误的结果。结构设计人员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候, 不能过于迷信结构设计软件, 必须了解所使用的结构设计软件的数学、力学模型及使用条件, 以得到更精确的结果。

2.1比较本文中提到的四种结构设计软件理正工具箱虽然可以对独立基础对地基压力、地基变形、地基持力层的强度以及地基软弱下卧层的强度分别进行计算。但是, 上部结构荷载需要从PKPM或广厦等大型建模设计软件中导出, 它只是起到辅助的设计, 小计算做得很全面, 不用我们来手动计算。

PKPM中的JCCAD是从上部结构中直接导入荷载到基础中, 这样整个建筑模型就很完整, 但是, 就是因为考虑的是全面的计算, 所以在地基压力、地基变形、地基持力层的强度以及地基软弱下卧层的强度这些计算还需要手动计算来输入到JCCAD参数中。

算易结构设计工具箱比理正工具箱多了出计算书的功能以及可以导入到CAD中。这样, 结构设计人员的计算书, 为后期的出图工作节省了很多时间。

计算书大师软件的亮点为施工相关计算功能, 与施工现场需要的一些计算相接轨, 这样也减少了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的计算量和工作量。其次, 它的规范查询也是很方便的, 一般地我们的结构设计软件, 参数都是要自己输入, 在输入之前需要根据结构设计人员的经验来翻规范取值。这一方面, 如果设计人员出现失误, 后面的计算会出现很大的偏差。

2.2从上述中的四种结构设计软件中的特点来分析在对柱下独立基础设计的各种软件比较的过程中, 重点也要研究各种结构设计软件的不足, 本文已经找出了各自的特点, 各自的不足, 也已经对各软件的计算程序还有薄弱环节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在对结构设计软件的数学、力学模型及使用条件对比的同时, 各结构设计软件是都对柱下独立基础的计算过程进行简化, 来得到各软件最终所需要的计算参数, 最后来辅助结构设计的计算。

2.3从上述中的四种结构设计软件中找出柱下独立基础设计的最优方案通过针对各种结构设计软件在柱下独立基础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可以在不同的结构设计软件中找出计算最可靠, 对结构设计人员起到辅助作用最大的结构设计软件, 那么在此之前, 我们必须研究清楚:哪些计算过程是靠设计人员手工计算, 哪些计算过程交给结构设计软件来参与辅助计算来提高效率。通过提出如何更好地在基础设计中运用结构设计软件, 对结构设计软件的优化和改革起到重大的作用。

通过以上的一些比较, 在国内还是以PKPM结构设计为主要结构计算软件, 所以, 还是以PKPM中PKCAD来上部结构建模, 从而对基础的受力配筋计算。以计算书大师软件来进行柱下独立基础的设计, 其他一些细节计算过程可以由理正工具箱来辅助, 最后由计算书大师软件来将图导到CAD中, 以TSSD探索者绘图软件打开, 来做最后的修改布图, 符合现行的平法规则。

当然TSSD探索者结构绘图软件自带的简单的基础设计, 也可以对上述的结构设计中柱下独立基础中复杂的设计过程起到辅助的作用, 可它的主打是绘图, 不建议来计算。各种结构设计软件都必须根据我国现行的规范来将计算结果呈现给广大客户, 对基础结构计算起到辅助的作用。

当涉及到柱下独立深基础时, 其他的设计软件计算达不到时, 可以用PKPM系统实现数据输入、图形编辑、施工图输出等, 功能完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采用较深柱下独立基础时, 拉梁的配置应根据独立基础的埋置深度采用不同的计算模型。

3 基础结构设计中结构设计软件未来的发展

在众多的结构计算软件中, 目前国内大多工程技术人员着重在某一项结构设计软件的应用与研究中有较深层次的提炼。或者对整个结构设计的过程所运用到的结构设计软件进行详细的探讨, 在基础设计这一重要领域有系统的研究与比较。但是在独立基础设计中也是分开进行研究。因此, 笔者对独立基础设计中应用到的软件, 设计过程, 优化设计进行整合, 运用在结构工作当中基础结构设计的体会领悟对这一领域提出自己见解。

期望以后的PKPM面向对象的实体单元建模, 采用平面, 立面和自定义视平面进行功能强大的3D建模, 允许采用较大的单元而不需要在每个节点都进行划分, 并且具有强大的类似CAD的编辑特点, 在一个统一的集成环境中进行建模, 修改, 分析, 设计优化, 并查看结果, 进行交互式的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剪力墙设计, 钢结构设计, 由屏幕直接显示分析与设计结果, 最后动画显示变形、振型、应力轮廓、时间关系曲线等结果, 最后导入、导出模型到通用的绘图软件中。

4 总结

在设计时, 我们要认真地考虑每一个环节, 要使工程实际在简化的计算模型中得以体现, 让实际情况有所体现。并且要清楚各个结构设计软件的适用条件和技术条件, 简单的分析下PKPM软件的应用, 采用PKPM软件进行结构设计的质量要得到提高。并且合理地应用其他辅助的结构设计软件来得当地解决现行PKPM中一些不足。最终用CAD绘图软件 (如探索者) 来保证准确的计算结果;在知识上, 要加强学习规范, 加强概念设计, 使设计的结构满足构造, 建筑可以承受各种可能出现的作用, 保证结构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能。

参考文献

[1]丘科胜.浅谈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J].现代企业文化, 2009 (21) .

[2]袁泉, 朱春明编著.PKPM软件地基础设计入门[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3]张宇峰.国内几种结构设计软件的计算模型比较与应用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2005.

[4]陈志华, 李君华.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优化设计[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 2006 (08) .

[5]陈志华, 李君华.柱下独立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 2006 (02) .

[6]张继武.柱下独立基础埋置较深时结构计算模型[J].甘肃科技, 2007, 23 (8) .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篇10

1 药学研究

疏血通注射液含有动物多肽、多糖、氨基酸、次黄嘌呤等物质, 成分众多, 必须进行质量控制。只有保证有效成分的含量, 控制杂质和易引发不良反应物质的含量, 才能真正做到质量可控和稳定。

1.1 质量控制研究

1.1.1 氨基酸检测

蔡子微等[1]利用高效液相色谱, 采用柱前衍生化、梯度洗脱等方法对疏血通注射液中的氨基酸成分进行了测定, 其方法分离度好、精密度高、稳定性好, 可作为评价疏血通质量的一种手段。孙运霞等[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疏血通注射液中鉴定到17种氨基酸。系统适用性实验数据表明, 其中天冬氨酸和谷氨酸、赖氨酸及脯氨酸分离度较高, 赖氨酸、亮氨酸分离度较低, 分离度最低的甘氨酸与苏氨酸, 峰尖可清晰辨出 (k=0.94) 。试验结果表明, 本检测方法保留时间稳定, 精密度高, 稳定性好, 是分析检测疏血通注射液氨基酸的理想方法。

疏血通注射液虽不含水蛭素、溶纤素、蚯蚓溶纤酶等大分子蛋白, 但其多肽类片段有可能具有与大分子蛋白相似的抗凝溶栓作用。总氨基酸含量减去游离氨基酸含量即可测得多肽类成分含量。本方法不仅可用于质量检验, 还为今后探讨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1.1.2 次黄嘌呤类的含量测定

疏血通注射液主要药理作用为抗凝、促纤溶, 而水蛭、地龙中水蛭素、蚓激酶等大分子蛋白类成分在制备过程中已破坏, 以水蛭素样作用、蚓激酶样作用的小分子多肽及其片段的形式存在, 该类成分种类多、难以测定。因此, 选择地龙中次黄嘌呤作为含量检测对象, 次黄嘌呤性质较稳定, 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方法学研究结果表明, 次黄嘌呤在0.25 μg~2.5 μg范围内 (r=0.999 7) , 线性良好, 回收率98.4% (RSD=1.26%) 。该方法简便、准确, 可作为疏血通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标准。

1.2 质量检查

1.2.1 大分子物质的控制

为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保证药品的质量。孙运霞等[3]对疏血通注射液中高分子量物质的检测及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体积排除法测定疏血通注射液中高分子量物质, 以人胰岛素作为对照品, 按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经测定, 疏血通注射液中大于人胰岛素分子量 (相对分子量5 800) 的大分子物质不超过1.0%。研究结果表明, 该方法结果准确可靠。在质量标准中增加高分子量物质检查项, 可有效控制产品中高分子杂蛋白物质, 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1.2.2 其他相关检查

包括相对密度、炽灼残渣、重金属、砷盐、蛋白质、无菌、热源、过敏反应、异常毒性、溶血与凝聚试验等。

2 药效学研究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2.1 对局造性脑缺血大鼠的治疗作用

张璇等[4]采用高频电刀电凝大脑中动脉造成脑缺血模型, 分别进行给药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接扎后行为的影响和脑梗死面积的影响进行了测定, 结果显示给予不同剂量的疏血通注射液后, 行为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疏血通1.0 g/kg组、2.5 g/kg组和5.0 g/kg组行为评分分别为24.4%、35.8%和45.0%;缺血区脑重分别减少38.2%、81.2%和63.8%。疏血通注射液能使结扎大脑中动脉引起的缺血行为障碍减轻, 缺血范围明显缩小。采用自体血栓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 (MCAO) , 观察到疏血通注射液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缩小脑梗死范围, 降低脑组织含水量, 还可以促进血栓溶解, 使血管再通并减轻脑组织病理变化。

2.2 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刘晓晶等[5]对疏血通注射液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对犬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及溶解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疏血通注射液能明显延长凝血时间, 降低血小板的黏附率, 抑制血栓的形成并能使已经形成的血栓溶解。

2.3 初步的作用机制

张璇等[6]研究发现疏血通注射液可通过促进bcl-2表达, 降低bax表达而抑制海马神经细胞凋亡, 能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王松[7]研究发现疏血通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 的血清含量, 减轻其对脑细胞的毒害作用。王宁等[8]研究发现疏血通注射液能清除脑梗死患者血循环中活化血小板, 有抑制血小板黏附、抗凝及抗血栓的作用。

3 临床研究进展

3.1 脑梗死

刘为民等[9]对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作用进行了系统评价, 现有证据表明, 疏血通注射液与丹参等阳性对照药物比较, 可以部分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3.2 成人难治性肾病

53例难治性N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常规西医组) 和治疗组 (疏血通配合雷公藤多甙组) , 对照组25例, 治疗组28例。对照组采用标准激素疗程治疗8周无效或部分有效者, 治疗加用环磷酰胺 (CTX) 及双嘧达莫 (潘生丁) 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4 mL~6 mL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500 mL中缓慢静脉滴入, 15 d~21 d为1疗程。雷公藤多甙1.5 mg/ (kg·d) ~2.0 mg/ (kg·d) 。治疗组总缓解率达93.07%, 与对照组总缓解率68%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疏血通与雷公藤多甙合用, 在充分改善了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 增加了肾血流量后使雷公藤的抗炎抗免疫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缓解率[10]。

3.3 IgA肾病

110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疏血通组43例, 对照组67例, 均予贝那普利 (洛汀新) 口服, 治疗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静滴, 对照组加用维生素C注射液静滴。观察两组治疗后尿红细胞、蛋白与血肌酐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无统计学意义。全部病例均无出血倾向发生, 无明显肝功能损害及胃肠道反应[11]。

3.4 视网膜静脉阻塞

视网膜静脉阻塞症患者35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20例, 对照组15例。治疗组予疏血通注射液4 mL~6 mL加入葡萄糖液250 mL或生理盐水250 mL中, 每日静脉输注1次, 15 d为1疗程。对照组用曲克芦丁 (维脑路通、路丁、维生素C加低分子右旋糖配静脉滴注。治疗组中14例显效, 6例视力提高到5.0, 有效4例, 无效2例。治疗前后血纤维蛋白原浓度明显降低, 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显效4例, 有效4例, 无效7例。经统计学处理, 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12]。

3.5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

68例完成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 术后加用疏血通注射液10 mL静脉输注, 每日1次, 15 d为1个疗程, 间隔2周后重复1个疗程。两组均于术后6个月再次行冠脉造影, 有心绞痛复发者随时造影。随访观察6个月, 采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的方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冠脉病变的再狭窄情况。结果共有43例患者完成随访, 治疗组23例, 对照组20例。治疗组心绞痛复发3例, 复发率13%, 明显低于对照组 (心绞痛复发7例, 复发率35%, P<0.05) 。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 治疗组血管的病变狭窄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晚期丢失内径及其指数显著小于对照组;而净获得内径及其指数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再狭窄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13]。

3.6 不稳定型心绞痛

10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 (56例) 与对照组 (50例) 。两组均予西医常规处理, 治疗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静脉输注。结果显示, 连续治疗10 d后, 治疗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14]。

3.7 早期动脉硬化闭塞症

80例早期动脉硬化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 观察组服用化浊通脉散每日1次, 连续用药1个月, 同时用疏血通8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 每日1次静脉输注, 2周为1疗程, 用药1月观察疗效, 疗程中间停用疏血通注射液3 d, 复查凝血指标。对照组单纯用疏血通注射液, 用法用量同观察组。结果显示化浊通脉散与疏血通和用具有降脂、抗凝、改善ASO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作用[15]。

3.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患者70例, 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 神经妥乐平加入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输注, 连续15 d为1个疗程。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神经妥乐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有效率92.80%。联合用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明显治疗作用[16]。

4 临床不良反应及主要对策

疏血通注射液不良反应较少发现, 其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皮疹[17,18]、少数患者水肿、出血倾向等不良反应。疏血通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的药理作用, 因此对于本身有出血倾向或存在凝血障碍的患者应谨慎使用。

5 问题与展望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篇11

摘要:文章结合洛阳正大国际城市广场暨市民中心项目——东地块7号楼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无缝施工实例,为确保施工中温控指标及裂缝控制达到工程要求,混凝土强度采用60d强度,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采取粉煤灰与矿粉双掺、减少水泥用量来降低水化热峰值并滞后释放水化热,采用外保温等措施控制混凝土里表温差以进行裂缝控制。经施工后实测,各项温控指标及裂缝控制均达到规范要求。

关键词:超长、超宽、超厚大体积混凝土;优化配合比;60d强度;外保温;电子测温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2-0051-04

1 工程概况

洛阳正大国际城市广场暨市民中心项目——东地块7号楼为洛阳市在建最高的商业办公综合楼,位于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以南,西临开元湖。工程建筑类别为一类超高层公共建筑,工程为钢管混凝土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下3层,地上51层,建筑总高度211.75m,总建筑面积为114952.9m2。

本工程基础采用筏板基础,筏板基础占地面积5653m2,南北长84.75m,东西宽66.7m,采用C50P8抗渗混凝土,筏板基础设计厚度分别为2m、3.3m、4.2m。该基础已于2012年10月21日施工完毕。

本工程筏板基础为超长、超宽、超厚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采用无缝施工,取消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温度后浇带及沉降后浇带,实现完全无缝施工,施工时优化配合比,取消混凝土内部冷却水管,采用外保温。

本文中所用符号不再进行解释,详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及《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中相关符号,只进行取值。

2 筏板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为确保温控指标达到规范要求,该工程在施工前对混凝土设计配合比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粉煤灰与矿粉双掺,增加粉煤灰用量,减少水泥用量,取消膨胀剂,使用聚羧酸减水剂,减小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40±20mm,混凝土配合比强度设计与强度评定采用60d强度,混凝土配合比见表1:

表1 混凝土配合比表

设计

强度C50P8材料种类水泥

(P.O42.5)中砂碎石

(5~30)水外加剂

(ZW-PCA

-HNY-Ⅱ)掺合料1

(粉煤灰)掺合料2

(矿粉)

水胶比0.35材料用量

(kg/m3)24076510561504.515035

砂率42%配合比13.194.40.6250.0190.6250.146

3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计算及实测

在筏板基础施工前,应对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进行试算,并确定施工阶段浇筑体的温升峰值、里表温差及降温速度的控制指标,制定相应的温控技术措施。

3.1 混凝土最高水化热的绝热温升

10月份洛阳的混凝土入模温度按25℃考虑,按规范要求则浇筑体温升不宜大于75℃。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瞬态温度场实测与数值分析》的结论,混凝土最大温度峰值会出现在第3~6d。代入公式为:

Th=W·Q/c·ρ=425×348.75/0.96×2400=64.33℃ (1)

Q=K·Q0=0.93×375=348.75kJ/kg (2)

式中:K按下式计算(K1、K2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表B.1.3取值),K=K1+K2-1=0.93+1-1=0.93;Q0取375kJ/kg;W=240+150+35=425 kg/m3;c取0.96kJ/(kg·℃);ρ取2400kg/m3。

3.2 混凝土各龄期中心计算温度

T1(t)=Tj+Th·ξ(t) (3)

式中:Tj取25℃;由3.1计算Th=64.33℃;ξ(t)

为t龄期降温系数,查《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表10-83。

混凝土浇筑3d后中心计算温度(厚度按4m

计算):

T1(3)=25+64.33×0.74=72.6℃

其余每隔3d各龄期中心计算温度分别为:71.96℃;71.32℃;66.81℃;60.38℃;54.59℃;48.80℃;44.30℃;41.08℃;40.44℃。

3.3 各阶段混凝土中心温度温升差值

混凝土浇筑后3~6d混凝土中心温度温升差值:

ΔT1(3-6)=72.6-71.96=0.64℃

其余每隔3d各阶段混凝土中心温升温差分别为:0.64℃;4.51℃;6.43℃;5.79℃;5.79℃;4.5℃;3.22℃;0.64℃。

3.4 混凝土各龄期中心计算温度与实测温度对比

混凝土各龄期中心计算温度与实测温度对比表见表2:

表2 各龄期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与实测温度对比表

龄期t/d36912151821242730

中心实测温度℃73.672.871.0367.260.755.951.447.545.242.5

中心计算温度℃72.671.9671.3266.8160.3854.5948.8044.3041.0840.44

4 混凝土收缩变形值的当量温度计算

4.1 混凝土各龄期收缩的相对变形值计算

εy(t)=ε0y(l-e-0.01t)M1·M2·M3…M11 (4)

式中:ε0y取3.24×10-4;M1取1.0;M2取1.0;M3取0.925;M4取1.2;M5=1.09(3d),M5=1.02(6d),M5=0.97(9d),M5=0.95(12d),M5=0.93(14~30d);M6取1.0;M7取0.65;M8取0.92;M9取1.3;M10取0.89;M11取1.0。

则:

M1·M2·M3·M4·M6·M7·M8·M9·M10·M11

=1×1×0.925×1.2×1×0.65×0.92×1.3×0.89×1=0.768。

混凝土浇筑后3d收缩的相对变形值:εy(3)=3.24×10-4×(l-e-0.03)×0.768×1.09=0.08×10-4mm。

其余每隔3d各龄期收缩的相对变形值分别为:0.148;0.208;0.267;0.322;0.381;0.438;0.494;0.548;0.6(×10-4mm)。

4.2 混凝土各龄期收缩的相对变形值的当量温度计算

Ty(t)=εy(t)/α (5)

式中:α取1×10-5(mm/℃)。

混凝土浇筑3d后当量温度Ty(3)=εy(3)/α=0.08×10-4/1×10-5=0.80℃。

其余每隔3d各龄期收缩的当量温度分别为:1.48℃;2.08℃;2.67℃;3.22℃;3.81℃;4.38℃;4.94℃;5.48℃;6℃。

4.3 各阶段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差值

混凝土浇筑后3~6d收缩的当量温度差值:

ΔTy(3-6)=Ty(6)-Ty(3)=1.48-0.80=0.68℃。

其余每隔3d各阶段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差值分别为:0.6℃;0.6℃;0.55℃;0.59℃;0.57℃;0.55℃;0.54℃;0.52℃。

4.4 各阶段混凝土单位综合温差

混凝土浇筑后3~6d的综合温差ΔT(3-6)=

ΔT1(3-6)+ΔTy(3-6)=0.64+0.68=1.32℃。

其余每隔3d各阶段混凝土的综合温差分别为:1.24℃;5.11℃;6.98℃;6.38℃;6.36℃;5.05℃;3.76℃;1.16℃。

5 混凝土弹性模量计算

混凝土各龄期的弹性模量可按下式计算:

E(t)=βE0(1-e-0.09t) (6)

式中:β按下式计算(β1·β2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表B.3.2取值),β=β1·β2=0.97×1.01=0.98;E0在C50为3.45×104N/mm2。

混凝土浇筑3d后弹性模量:E(3)=0.98×3.45×104×(1-e-0.09×3)=0.8×104N/mm2。

其余每隔3d各龄期的弹性模量分别为:1.411;1.877;2.233;2.504;2.712;2.87;2.991;3.083;3.154。

6 温度应力计算

6.1 在外约束条件下产生的拉应力计算

σx(t)=[α/(1-?)]ΔT2i(t)×Ei(t)×Hi(t,t1)×Ri(t) (7)

式中:α为1×10-5(mm/℃);?取0.15;ΔT2i(t)见上述计算;Ei(t)见上述计算;Ri(t)取0.5;Hi(t,t1)详见表3。

表3 混凝土各龄期应力松弛系数

龄期t(d)36912151821242730

应力松弛系数0.1930.2090.2130.2320.2590.2860.3010.4350.571

混凝土浇筑后3~6d外约束应力:

σx(3-6)=[α/(1-?)]×ΔT(3-6)×[E(3)+E(6)]/2×[H(3)+H(6)]/2×Ri(t)

=1×10-5/(1-0.15)×1.32×(0.8+1.411)×104/2×(0.193+0.209)/2×0.5=0.017MPa

其余每隔3d各阶段混凝土的外约束应力分别为:0.025MPa;0.137MPa;0.239MPa;0.267MPa;0.306MPa;0.32MPa;0.338MPa;0.167MPa。

经计算可知:

σx=σx(3-6)+σx(6-9)+σx(9-12)+σx(12-15)+σx(15-18)+σx(18-21)+σx(21-24)+σx(24-27)+σx(27-30)=1.817MPa。

6.2 因里表温差的增量产生的自约束拉应力计算

σz(t)=α/2×ΔT1i(t)×Ei(t)×Hi(t,t1) (8)

式中:α为1×10-5(mm/℃);Ei(t)见上面计算;Hi(t,t1)见表3。

计算混凝土浇筑体各龄期里表温差:

T1i(t)=T0+2/3×T1(t)-Ty(t)-Th (9)

式中:T0取25℃;T1(t)见表2;Ty(t)见上述计算;Th取20℃。

T1i(3)=25+2/3×72.6-0.8-20=52.6℃

其余每隔3d各阶段混凝土的里表温差分别为:51.49℃;50.47℃;46.87℃;42.03℃;37.58℃;33.15℃;29.59℃;26.91℃;25.96℃

混凝土浇筑后3~6d的里表温差增量:

ΔT1i(3-6)=T1i(3)-T1i(6)=52.6-51.49=1.11℃

其余每隔3d各阶段混凝土的里表温差增量分别为:1.03℃;3.60℃;4.84℃;4.45℃;4.43℃;3.56℃;2.69℃;0.95℃

混凝土浇筑后3~6d自约束应力:

σz(3-6)=α/2×ΔT1i(3-6)×[E(3)+E(6)]/2×[H(3)+H(6)]/2=1×10-5/2×1.11×(0.8+1.411)×104/2×(0.193+0.209)/2=0.012MPa。

其余每隔3d各阶段混凝土的自约束应力分别为:0.018MPa;0.082MPa;0.141MPa;0.158MPa;0.181MPa;0.192MPa;0.205MPa;0.116MPa

经计算可知:σz=σz(3-6)+σz(6-9)+σz(9-12)+σz(12-15)+σz(15-18)+σz(18-21)+σz(21-24)+σz(24-27)+σz(27-30)=1.105MPa。

7 大体积混凝土抗裂验算

混凝土防裂性能可按下列公式判断:

λ·ftk(t)/σz≥K (10)

且λ·ftk(t)/σx≥K (11)

式中:K取1.15;λ按下式计算(λ1、λ2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表B.7.2-1取值):λ=λ1·λ2=0.95×1.06=1.007。

ftk(t)=ftk(1-e-γt) (12)

式中:ftk在C50为2.65MPa;γ取0.3。

则ftk(30)=2.65×(1-2.718-0.3×30)=2.6497MPa。

代入公式(10)、(11)计算:

λ·ftk(30)/σz=1.007×2.6497/1.105=2.415≥K=1.15

λ·ftk(30)/σx=1.007×2.6497/1.817=1.468≥K=1.15

经验算,累计外约束应力和自约束应力抗裂系数均大于抗裂安全系数1.15,满足抗裂要求。

8 混凝土表面保温层厚度计算

由上述计算可知,筏板基础混凝土浇筑3d后里表温差为52.6℃,大于规范要求里表温差为25℃的规定。为了降低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本工程采取混凝土上铺一层塑料薄膜,上面覆盖一层带铝箔的玻璃丝棉,按下面公式计算玻璃丝绵厚度:

δ=0.5h·λx(T2-Tq)Kb/[λ·(Tmax-T2)] (13)

式中:h为4.2m;λx为0.038;T2=Tmax-25=72.6-25=47.6℃;Tq取20℃;λ取2.33W/(m·K);Tmax=72.6℃;Kb取1.3。

代入公式δ=0.5×4.2×0.038×(47.6-20)×1.3/[2.33×(72.6-47.6)]=0.049m=4.9cm

经计算可知,本工程采取混凝土上铺一层塑料薄膜,上面覆盖一层5cm厚带铝箔的玻璃丝棉能满足要求。

混凝土上表面覆盖保温材料后各龄期实际测量温度见表4,混凝土里表温差未超过25℃,满足规范要求。

表4 各龄期混凝土实际测量温度表

龄期t/d36912151821242730

上表面温度℃48.948.246.24442.540.238.535.732.430.3

中心温度℃73.672.871.0367.260.755.951.447.545.242.5

下表面温度℃53.452.75250.548.847.646.143.940.637.8

9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

9.1 温度监测的方法

采用在混凝土中心、上表层、下表面埋设温度传感器,用上海同汉建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的手持式数字温度仪表进行实时监测。在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期间对埋设在基础混凝土中心和上、下表面的温度传感器实施定时的监测。每天及时提供各测点的温度值,以利于施工技术部门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9.2 测点布置方案

根据基础形状、厚度等临界条件以及混凝土浇筑的顺序,我们在基础的不同厚度部位布置测温组。测温点分布如下:筏板浇筑时设9个测温组,其中01、02测温组为4.2m区域;05、06测温组为3.3m区域,03、04、07、08、09测温组为2.0m区域。各测温组的具体布设位置略。

9.3 监测制度

监测期以基础混凝土开始浇捣起至混凝土中心温度进入安全区为止,起始测温每3h记录监测数据一次,自第3d起每6h记录监测数据一次。

10 结语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进行优化配合比,并进行混凝土温升、抗裂等数据的验算,对施工中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作用较大;通过各种数据的计算能有效地预测混凝土各种峰值数据,对混凝土的养护工序起到指导作用;混凝土浇筑后的温度检测对指导混凝土养护、预防裂缝的产生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 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 50496-2009)[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3]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 王贵君.大体积混凝土瞬态温度场实测与数值分析[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2册)[C].2010.

作者简介:来峻岳(1974-),男,河北邯郸人,河北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施工技术应用。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篇12

电子政务建设是完善政府服务体系的重要手段, 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内容, 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政府电子政务、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使电子政务成为了当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镇江民政基础建设项目管理系统是在信息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和省厅的要求下进行数据集中处理的一项试点性项目。希望在软件项目的实施和运用过程中, 能够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民政基础项目建设有序健康发展, 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对民政基础建设项目规范化管理。

二、系统需求分析

镇江民政基础建设项目管理系统是一个以数据库、Web应用技术为基础, 涉及项目管理、报表统计汇总各个环节的复杂系统。该系统可以将全市民政基础建设项目信息统一录入到系统中去, 并且进行统计汇总。然后通过权限的分配, 市各级民政管理部门可以及时掌握所在区县的建设项目动态信息资料。

通过系统建设, 不仅可以对民政基础建设项目进行更好的管理, 而且能大大减轻各级民政局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各级民政部门可以在系统中对统计汇总结果直接进行查询, 为宏观管理和重大决策提供有效财务统计数据。

解决原来单机版软件数据不能集中处理和使用EXCEL报表格式方式传递数据出现迟缓的问题。利用现有的网络技术进行财务统计数据集中处理, 以达到更好更快地管理民政基础建设项目。

三、系统规划

镇江市民政基础建设项目管理系统的建设需要包含网络基础平台、系统支撑平台、信息应用平台和系统安全平台的建设。

1、网络基础平台

此次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利用各种先进、成熟的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 采用统一的网络协议 (TCP/IP) , 建设一个可实现各种综合网络应用的高速计算机网络系统, 将部门下属各科室通过网络连接起来, 为民政部门提供可靠的、高速的和可管理的网络环境。

2、系统支撑平台

系统支撑平台的建设主要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关系型数据库系统的选型。在系统的建设中采用Windows 2012Server作为服务器操作系统, IIS6.0+.Net框架作为Web服务平台;SQL Server 2012作为后台数据库, 它有着很好的稳定性、较高的性能、支持XML标准, 另外它与Windows 2012Server、.Net框架可以无缝集成, 确保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3、信息应用平台

信息应用平台的建设是指在各政府部门内部根据自身工作内容特点及信息化的要求建设的应用软件系统。在本系统的建设中, 主要的应用系统就是民政建设项目台卡录入、建设项目信息录入、建设项目统计汇总和建设项目查询检索功能。系统通过办公无纸化, 信息建立、传递和发布的电子化, 大幅度提高民政部门办公效率。

通过信息应用平台的建设, 使系统提升到以知识管理和智能决策为核心的新一代“决策支持系统”阶段, 增强管理水平, 从而提升整体创新和应变能力, 提高信息化水平。

4、系统安全平台

系统安全策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系统安全规范制度;

(2) 部署网络安全产品;

(3) 建立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

(4) 冗余系统设计防止硬件故障;

(5) 应用系统采用加密技术。

四、总体设计

1、设计原则

(1) 先进性和实用性原则

系统技术水平要保证先进性, 符合当今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潮流。项目设计必须符合全市民政基础建设项目管理要求的实际。充分利用成熟的技术, 避免盲目追求新技术、新产品, 同时又要防止因系统在设计上的缺陷而造成处理能力不足。

(2) 标准化和规范化原则

各类业务系统都应处理符合民政部、省民政厅、镇江市当地有关政策文件的规定, 坚持标准化与规范化, 也使得各职能部门之间系统信息资源更加易于共享。按照CMM/CMMI的要求制定一系列的开发规范, 并通过质量保证小组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应用体系架构的总体质量。

(3) 灵活性和开放性原则

建成后的系统可根据业务要求, 实现对用户、部门和角色的灵活设置, 可以方便地对各类审批业务流程进行灵活定制;还可以通过灵活的模块管理, 可以动态地增加或删除模块等。另外, 系统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系统组件接口, 方便客户进行二次开发。

(4) 稳定性和可靠性原则

系统建设尽量采用主流产品, 以保证系统的高质量和稳定性。系统应最大限度集成世界上最稳定、优秀的技术及组件, 采用成熟技术以降低系统的不稳定性。应用系统应具备对系统如硬件、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尽可能详尽的故障处理方案, 以保证系统的快速恢复性。

(5) 安全性和保密性原则

系统将建立一套基于角色和工作分工的权限控制机制并进行职能化界面设计, 从客观上保障工作人员“自司其职”, 防止了执行超越权限操作的现象发生。系统分级分层授权, 数据分级分层管理, 以保证业务信息安全和保密。充分考虑在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等方面的安全性。系统另要提供操作日志功能, 任何进入系统的行为都将记录在案, 一旦数据发生问题将会有据可查。

(6) 易操作性原则

良好的人机操作界面, 界面友好、美观、使用方便、易学易用, 从而大大降低对员工计算机知识的要求, 大大降低员工培训费用, 易于维护和扩充;应用系统模块化设计, 可根据需要摘挂、组合;参数化的系统设计和维护;系统具备完善的帮助信息, 使用者可以随时获得与系统有关的在线帮助。

(7) 保护性投资原则

充分利用已有设备和系统, 已有数据的利用和保护, 现有工作人员知识的利用。

2、开发框架

系统在技术结构方面采用Browser/Server结构体系, 采用B/S思路, 将用户界面统一为浏览器, 应用系统全部在服务器端, 是标准的三层结构体系。系统负载轻, 开放性好, 维护升级方便。

本系统的开发完全基于微软.Net架构。Microsoft.NET平台建立在XML标准集成结构及互联网协议之上, 是开发新一代高级软件的创新模型。Microsoft.Net提供了一系列帮助我们更加快速而有效地建立网络应用程序和应用服务的技术。

系统中可能涉及的后台服务器产品如:Microsoft Windows2012 Server, Microsoft SQL Server 2012都是微软.Net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够和Microsoft.Net开发平台无缝集成, 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3、总体架构

系统建设采用先进的框架技术架构, 如图1所示;采用多层B/S应用结构体系, 表示层、业务层、数据访问层分开;支持目录访问协议;支持主流数据库系统;具有分布式事务功能;支持消息服务;支持组件化开发;具有良好安全性;支持负载均衡和群集技术、提供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容错性。

五、建设内容

镇江市民政基础建设项目管理系统建设主要分为四个模块, 分别是建设项目台卡录入, 建设项目信息录入, 建设项目统计汇总和建设项目查询检索。主要具备建设项目台卡录入、建设项目表录入、建设项目统计汇总、建设项目审核管理、项目查询、系统管理等功能。

1、登录

按照身份权限登陆进入系统, 进入系统权限分为系统管理、查询、申报表填写权限。

2、建设项目台卡录入

建设项目台卡录入是民政基础建设项目信息录入的第一步。

民政局工作人员首先需要选择项目所在区县, 所有区县名称以树状结构展现, 如图2所示。

然后就是项目台卡的录入, 录入的内容为项目名称, 项目建设状态, 行政级次, 建设主体等。台卡录入表如图3所示:

在信息录入完成后, 点击“保存”, 系统就会将录入的台卡信息自动保存, 并生成一张建设项目台卡信息汇总表。

3、建设项目表录入

建设项目信息录入功能模块主要分为两块:建设项目表录入和查询检索。

(1) 建设项目表录入

民政局工作人员在完成建设项目台卡录入后, 需要对建设项目表进行录入。首先工作人员需要选择项目所在区县。

然后对项目信息进行录入, 录入的主要内容有当年已完成投资额, 当年接受上级部门资金等。一旦项目信息录入完成后, 系统会自动将项目信息表保存到数据库中, 所有信息将不能再更改, 如图4所示。

其中项目名称, 项目性质, 项目周期, 项目完成时间, 计划投资总额, 建筑面积和床位数可以从录入好的台卡信息中直接提取, 不需要再手工输入;而累计完成投资额和累计接收上级部门资金可以由系统自动计算生成。

在信息录入完成后, 点击“保存”, 系统就会将录入的建设项目信息自动保存, 并生成一张建设项目信息汇总表。

(2) 查询检索

查询检索功能主要是提供给财政局的领导使用, 查询检索的内容为已经完成录入的建设项目表。

系统支持多种组合条件查询, 领导可以通过选择区县, 项目年份, 项目性质, 项目周期等条件进行组合查询。这样可以将相同类型的项目进行统一展现, 更加便于领导进行快速查询项目的相关信息。

4、建设项目统计汇总

建设项目自动生成表的功能是对录入的建设项目台卡和建设项目表进行统一汇总。生成的汇总表主要是两张: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汇总表、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明细表, 同时可以EXCEL表格形式导出数据。

5、项目查询

项目查询的要求为可对库内所有字段进行查询。系统需支持多种组合条件查询和模糊查询, 可以通过选择区县, 项目年份, 项目性质, 项目周期等条件进行组合查询。系统自动生成固定格式的表单进行预览及excel表格输出进行打印。

6、系统管理

用户权限管理:用户注册、注销、用户信息修改、密码修改、用户分类等;对用户使用权限进行添加、修改、删除;可根据单位、部门、不同档案种类的用户进行角色授权, 权限包括:信息的接收、输入、修改 (增减) 、查询、浏览、打印、导出功能等;对数据库系统内已设定的格式和功能的添加、扩充和修改等;基于用户的操作权限管理、数据库密级与用户密级控制、安全操作审计;回收站管理;日志管理;

系统维护:通过用户和角色管理, 完成系统用户帐号及用户角色的维护;

通过基础参数配置, 完成系统基础数据的维护和管理;通过日志管理, 完成系统日志的记录、分类、查询、分析以及日志的处理等;完成查询统计以及报表等的设计和配置;系统数据的备份与恢复措施。

系统设计和配置;完成基础业务字段及项目的配置;对主题词典、分类字典、关联词典等进行管理;使用的频度统计、用户检索情况统计、检索用词词频统计等。

六、结束语

镇江民政基础建设项目管理系统的开发是基于B/S模式的, 各级民政局统计工作人员只要在客户端通过浏览器就可以实时录入与在线管理, 极大地减轻的工作量, 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林海燕.项目管理在软件开发项目中的应用[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3.9.P77~P79.

[2]黄梯云, 李一军.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10-48

上一篇:穿刺置管下一篇:矿山机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