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收费基础理论研究论文(共7篇)
行政收费基础理论研究论文 篇1
一、引言
行政复议制度在我国已经实行了多年, 但是在对行政复议的实行过程中出现了有一些现状, 主要表现在行政复议的案件数量不多以及在复议的决定维持率方面比较高, 还有就是对于行政复议的程序过于行政化, 这些现状问题导致了这一制度在其公信力以及效率优势上得不到很好的体现, 故此, 这就要求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 要能够形成具有我国特点的行政复议制度。
二、关于我国行政复议的基本概述
从一九九九年的五月开始, 我国的行政复议法得以颁布, 在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过程中, 这一制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所谓的行政复议主要是指公民或者法人以及其它的有关组织, 对于行政的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的行为没有服行, 觉得这一行政的行为侵犯了自身的合法权益, 从而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的复议申请, 而后相关的机关对其进行适当的审查, 再对其作出行政复议的决定。它和行政诉讼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 首先是受理的机关不同, 同时对于解决争议的性质也不同, 在其适用的程序以及审查的强度也不同, 并且在审查和受理的范围上也不同[1]。
行政复议这一概念其实并不是世界范围内都采用的一个概念, 它是对于我国的政法学者的理论总结, 在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行政权力在进一步的得到扩大, 故此对于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的要求也就愈来愈高, 如果是一个社会的问题需要依靠着政府来进行解决的时候, 对于政府而言就会面临两个比较现实的问题, 政府的弱或者强, 而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对于这两个现实的问题出在一个比较矛盾的境地, 既怕政府过于软弱, 又担心政府过于强大, 行政复议这一制度对于行政诉讼的费用高以及程序繁琐等有了很好的弥补作用, 它和行政诉讼相比较在性质上可以说是行政机关自我纠正错误的一个关键的监督制度。
三、行政复议制度在当下实施的现状分析
行政复议制度实施至今已有十余年的时间, 在近些年通过行政复议这一平台来解决行政纠纷的案件超过了八万起, 对于行政复议已经开始向着基层一级初发阶段和行政系统内迈进, 在很大程度上对人们的个人权益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同时把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有效的拉近[2]。在我国的政治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对于行政复议的案件逐渐的突出了多样化以及复杂化, 使得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行政复议的公信力方面受到了人们的质疑, 在行政复议的内在功能以及其自身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在这一方面的争议数量来看, 在行政复议的潜力上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对于行政复议提出申请的数量远没有行政诉讼的数量多, 即便是把其和信访的数量相比较也显得非常的弱, 对其研究可以发现, 首先就是在行政的主体方面没有做好宣传以及告知的相关义务, 这就直接致使了人们在行政复议方面的途径没有一个很好的了解, 还有就是在行政相对人方面对于行政复议存在着不信任, 这也是这一制度在发展中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另外就是行政复议在程序开展的效率优势方面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行政复议制度与其它的纠纷解决的机制相比较有着显著的优势, 即:便利、快捷。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 这些优异的特点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而更多的时候是走向了问题的反面, 使得这一制度的效率明显的降低, 这也是在当下的实行阶段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 在原则方面通过书面的审理方式进行的表达, 这在很大程度上没有体现出公开性, 这就会在具体的实践中受到“行政化”思想的影响, 而这种审批的过程也比较的繁琐, 要经过层层的审批才能够最终起到作用, 从而滋生了“官僚化”这一形式, 对行政复议的快捷、便利的宗旨相违背, 还有就是对于行政复议的机构在设置方面还不够科学规范, 从而致使了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出现拖沓的现象, 最终导致效率得不到提高。
四、对于行政复议基础理论问题的创新完善策略
关于行政复议其实它和行政法两者的关系很是密切, 在行政复议的处理机关方面通过行政机关来实行是在近代的法国, 而我国的行政法和西方国家所走的不属于同一条道路, 在我国的改革开放之后, 在经济以及民主法的建设需求影响下, 在行政法领域受到了愈来愈多的重视, 尤其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我国的行政诉讼法颁布以来, 这对于我国的行政法的发展奠定了一个稳固的基础, 而之后各种法律都纷纷的得以推行, 有了一个较为健全的法律体系, 随着行政纠纷的日益繁多, 行政复议的作用得到了重视, 这些重要的呼声同时也得到了决策者的认可, 党中央以及国务院也要求对于行政复议进行加强, 首先要能够明白行政复议的理论技术问题, 它主要涵盖了行政复议的目标功能以及权力属性, 以及运作的方式和程序的特性等等, 这些内容之间的关系如何去得到有效的理清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这也是政法学者对于行政复议的基础理论问题的一个认知, 同时还对一个国家的行政复议的制度设计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对于在具体的实践中所呈现出的效果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对于行政复议的基础理论进行明确的定位, 是对我国的这一制度得到创新完善的一个基础, 这不仅仅是为我国的行政复议法的理论有了一个支撑, 同时也对于促进我国的行政法理论中国学派形成增添了很大动力[3]。
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对其中的一些规章制度方面的建设得以有效的加强, 进而来对行政复议工作的规范化起到促进的作用, 对于我国现有的一些法律和法规, 在对行政复议的规定方面还比较的笼统, 在可操作的程度上比较低, 再加上我国当前的法律环境不是很好, 在法律的意识上还比较的淡薄, 而行政复议又是一项有着“准司法”这样的性质的行政工作, 它所涉及到的范围比较的广泛, 这就要求着要能够有一个比较系统的法律和法规来进行对其加以规范, 这样才能够使得复议工作在施行的过程中对于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有法可依, 这就需要和行政复议条例相结合的有关制度的建设要得到强化, 比如说在行政复议的管辖制度方面进行加强, 在其申请受理以及案件的审理制度方面得以加强, 并对行政复议案件的报告制度加以建立完善等。同时还要对行政复议的机构加以建立完善, 这样能够给这一工作在组织上有一个很好的保障, 虽然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已经建立了十几年, 但是在机构上的不完善也导致了诸多的工作无法正常的开展, 对于行政复议的机构在设立上比较的复杂, 故此, 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规划探讨, 把行政复议的机构更加合理化的呈现出来[4]。
对于行政复议的权利属性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对于行政复议是保留其原有的行政属性还是把一些司法性的因素加以引入, 或者是彻底的进行改革?这些方面的决定都和行政复议的基础理论分不开, 对于行政复议的权利属性进行准确地界定是关键, 它是一种新型的行政权同时也带有着一定的司法特点, 故此要从多方面的进行对其考量, 要能够清醒的看待。对于行政复议的目标以及功能所表现的是多方面的, 在理论界对其的功能界定主要分为救济功能和监督功能, 但是至今对于其还有着不同的看法, 这两者不是完全分离的同时也不是对立的, 这也需要从实际的情况来加以看待。对于行政复议的程序设计方面要结合行政复议的公信力, 在当前对于行政复议的委员会试点在我国已经推行, 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但是还存在着工作的进展不平衡的现象, 这就要求要能够和我国的国情相结合, 要对我国的行政复议的程序有一个保障。在对行政复议的处理方式的调整以及对其裁决的法律效力进行确定的方面要以最大化的程度进行对矛盾加以处理, 从源头上解决好问题, 要能够把行政的资源以及手段在必要的时候加以运用, 更好的解决好这一问题, 把行政复议的行政性的特点进行充分的发挥出来, 这样不仅能够有利于办案的效率, 更是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从而推进依法行政的服务进程。
五、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我国的法律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 其中对于行政复议制度是对于我国的公民其中保护作用的重要制度, 通过以上的分析探究可以发现, 行政复议的基础理论的制度加以完善, 就要对其基础理论进行创新, 要结合实际情况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进行发展改进, 要有我国的特点, 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的整体进步。
摘要:行政复议制度在我国经历了多个阶段, 从尝试到发展一直到总结完善, 在这些过程中经过了各方的努力才使得这一制度得以确立并有效的施行, 对于行政复议的案件随着社会的变化也逐渐的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在其基础理论方面的问题就要得到重视, 从而更好的加以完善, 促进我国的法律制度的顺利健康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的行政复议基础理论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并结合实际进行思考, 希望能够通过这一努力在此领域的发展上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行政复议,基础理论,思考
参考文献
[1]吴海苗.完善我国行政复议范围立法的思考[J].法制与经济 (中旬刊) , 2011 (07) .[2]彭华.我国行政应急行为司法审查若干问题探讨[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01) .[3]李欢欢.行政裁量怠惰及控制研究——以“醉驾”专项整治行动为例[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13 (11) .[4]马俊.行政调解制度之困境与出路[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13 (03) .
行政收费基础理论研究论文 篇2
在论述行政立法之前,我们可以结合一般立法的内涵,给行政立法设置一个理想的模型,然后从这个模型的各个基本点出发来对行政立法的理论基础作出一番探索,得出最后的结论,范文《论行政立法的理论基础行政法律文书》。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行政立法所立的“法”并不是属于一种立法机关立法的范畴,它和一般情况下的立法又有着很大的区别,毕竟它是由一个具备了权力和独自的利益的部门所立的法,不可否认的是,随着行政权力扩张的趋势,自由裁量权的不稳定性,行政立法中的委任立法和授权立法将越来越少,职权立法逐步的增加,因为任何一个行政部门都在竭力运用各种借口来摆脱全民机关的监督和制约,以达到自身权力的扩张,没有任何一个权力部门希望自己的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但是在很大的程度上行政立法体现的只是众意,而不是公意,因此并没有完全的体现民意。
了解了以上的那么多东西,现在我们正式的进入我们的论题,即模型的建构。作为一个行政立法的理论基础,必须要具有全局性和整体性因此必需的要素是:(1)起源与理论基石;(2)立法程序;(3)利益导向。这三个要素在行政立法的问题上有着其内在的逻辑联系,通过他们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行政立法的全貌,进而找出其理论基础。下面我们就可以循序渐进的对他们进行分析论证:
一、起源与理论基石
“政治生命的原则就在主权的权威,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则是国家的大脑,大脑指使各个部分动起来”,而在行政立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它几乎把立法权和行政权结合在了一起,合为一体。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就已经违背了三权分立原则的初衷,立法权和行政权是相互制衡的,如果结合在一起只能会产生更大的腐败,所以在很多时候看来行政立法是历史的倒退,于是就有了行政立法是立法无能的表现之说,其实,这只是看到了其中的一面,我们姑且承认现代立法的无能,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事物的出现,立法机关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根本不可能把所有的立法事务都集中于一身,在这种情况下,才把一些立法的权限交给行政机关的。在崇尚效率的今天,人们在追求公平的同时已越来越注重效率的作用,甚至已经把效率作为一个更重要的要素来抓。而单纯的立法机关立法只能带来效率的低下,发展时机的延误,特别是立法成本的增加,立法机关不可能为了一个具体的单纯的问题而去进行全民性的公决,那样有的只是得不偿失的后果,盲目的规则主义从成本上分析是不可取的。还有的是一些技术性较强的专业部门的法律的制定,立法机关是没有精力也没有必要去单独立法的。所以把一部分所以把一部分的立法权交给行政机关是必要的。
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的是现在的行政立法所依据的还是法律上的授权立法,立法机关的特别授权立法、委任立法,其自身的职权立法并不多见,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给了行政立法以制度上的制约,法律是立法机关制定的,只有立法机关才有授权的权力。所以即使行政机关拥有自由裁量权,他们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脱离立法机关的制约,行政立法的结果通常还是要经过立法机关的审议和通过才能够正式的生效,而且在行政立法的过程中还有这司法机关的司法审查和听政制度,最重要的是在行政立法之前就已经有了各方面的程序法,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就已经从制度上制约了行政立法的权限。由此可以看出行政立法受到了立法机关在技术和制度上的全面制约,并不是完全自由的。行政立法的成果可谓是历经制约方能生效。
行政收费基础理论研究论文 篇3
一、行政诉讼调解工作的意义
行政诉讼调解工作作为缓解社会矛盾的重要举措,目的并非仅出于对国家政权的维护,更是和谐社会视角下推动民主化发展重要体现。具体而言就是构建民意表达空间的重要工具。由此可见,行政诉讼调解工作对于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
首先,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依赖于社会各界的整体力量,只有不同的社会力量协调一致保证所有功能的均衡性,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运行状态,最终实现协调发展。对此,政府代表着国家公权,必须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核心,最大程度维护国家实体当中所有功能载体的高度协调。而最为有效的举措便是同人民群众之间架设畅通的意见表达渠道[2]。对此,行政诉讼调解工作则有完成此任务的担当。其次,社会的发展推动着国家法制建设的完善,行政裁量权在行政工作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扩大。这样的情形标志着我国行政工作正在朝向现代化急速转型。在此背景下,我国公共行政工作当中亦开始加大行政裁量权的渗透力度,成为了行政工作过渡到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为行政诉讼调解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权利环境基础;第三,社会的民主化发展,赋予了民众以主体地位,群众对于现代民主生活的参与热情正在持续升温。从行政工作实践的理论层面来看,个人意志的表达往往包含在集体的意愿当中,也就是行政意愿,而这种融合则能够进一步调动起人们作为政治受众体的参与积极性。此时,行政诉讼调解工作便为行政工作的有效沟通拓宽了路径。
二、行政诉讼调解工作理论基础分析
行政诉讼调解工作开展的目标在于为了充分协调各方利益以化解各类矛盾,然而该工作的完成,则必然需要以相应的理论作为基础。通过分析,本文认为其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首先,行政理念的转型为行政诉讼调解工作的深化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氛围。长期以来,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行政工作的开展始终强调“行政权力不可处分”,很多行政工作环节具有着一定的强制性。在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推动作用下,加之法制化进程的深入,传统的行政理念已被撼动,尤其是和谐社会背景下政府工作职能转型的环境中,服务型政府理念的融入直接要求将传统的强制性行政模式转变为服务型行政模式,行政诉讼调解工作的推广便顺势展开[3]。由此,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理念越发重视如何提升为民服务的质量,行政主体当中的行政权力也就逐渐成为了公众维护利益的武器,对于推动社会功能的优化作用无可替代。
其次,现代法律体制作为行政诉讼工作的重要依赖,也就是行政诉讼调解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法律理论根基。当前,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当中对于行政诉讼案件的工作目标有着明确的规定,要求以保护当事人的法律地位为首要原则,对于行政案件的处理,亦应当全程维护各主体之间的平等地位。行政诉讼工作的最基本原则与准则亦在于此,其并不仅仅是为了维护政府的权威性,更多地在于为了保证政府“服务为民”理念的有效贯彻落实,最终通过对社会压力的缓解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可见,我国行政工作的重点即在于维护行政诉讼工作各主体与受体之间地位的平等。
第三,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目标定位于和谐社会建设,核心在于对“和谐”的强调,而“和谐”的重要体现即在于民主法治,实为有效解决各类社会问题的重要保障。然而社会始终处于发展进程中,矛盾的增长亦极具多元化,在行政工作力度与延伸的范围有限的状况下,行政诉讼调解工作便成为了维护社会和谐化的最有效保障。
三、行政诉讼调解工作制度的构建原则
行政诉讼调解工作的实施并非是一项无章法的活动,而是需要基于相应的制度来进行,也就是将行政工作的开展放在了制度构建的基础之上。自愿、合法与平等原则也就成为了行政诉讼工作的重要支撑。
首先,自愿性原则实为行政诉讼调解工作的基础,行政主体与受体之间的矛盾属于客观存在的事实,而行政诉讼调解作为一项行政辅助工作,只有行政主体与受体双方完全出于自愿,调解工作才能顺利开始[4]。毕竟行政诉讼调解工作并不具有强制性,一旦有某一方不自愿,那么调解工作的开展也就失去了其价值和必要性。实际上,对于行政案件的处理,审判机关往往会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调解建议,但真正能够决定调解是否可以顺利进行的,依然是行政主体。
其次,行政诉讼调解工作的开展,必须要遵循合法性原则,这不仅是行政诉讼工作的出发点,更是行政诉讼工作开展的最根本约束。也就是说,行政诉讼调解工作的内容与实践必须要合乎法律标准,不能因为任何因素的影响而脱离国家对此所圈定的法律范围;另一方面,行政诉讼调解工作的针对对象也具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并非能够适用于所有的行政案件,这就需要依据具体案件的具体内容选择相对应的行政处理方式。除此之外,行政诉讼调解工作的展开也要严格走好法律程序。
第三,平等性原则即是行政诉讼调解工作的理论基础,又是行政诉讼调解工作的核心,明确要求行政主体与受体之间要构建起平等的地位,各方都介于法律的保护范围之内,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行政诉讼调解工作的价值。不可否认,政府等行政机关固然具有着一定的权威性,但依然需要不断打破这种格局的理念束缚,借各种手段维护行政双方的平等权利,实为社会和谐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四、结论
综上所述,行政工作作为我国民众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在新形势下提高对行政诉讼调解工作的重视程度,切实从理论基础与制度构建视角推动行政诉讼调解工作实效性的不断提升,为我国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助力。
参考文献
[1]喻文光.行政诉讼调解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建构[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3(01):3-16.
[2]郭志远.对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反思与构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62-65.
[3]晋松.困惑与突破:环境司法保护的诉讼模式——基于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反思[J].法律适用,2014(02):69-74.
行政收费基础理论研究论文 篇4
一、对依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 (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 认定的小型和微型企业, 免征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二、上述免征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包括:
(一)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收取的企业注册登记费。
(二) 税务部门收取的税务发票工本费。
(三) 海关部门收取的海关监管手续费。
(四) 商务部门收取的装船证费、手工制品证书费、纺织品原产地证明书费。
(五) 质检部门收取的签发一般原产地证书费、一般原产地证工本费和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工本费。
(六) 贸促会收取的货物原产地证明书费、ATA单证册收费。
(七) 国土资源部门收取的土地登记费。
(八) 新闻出版部门收取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费。
(九) 农业部门收取的农机监理费 (含牌证工本费、安全技术检验费、驾驶许可考试费等) 、新兽药审批费、《进口兽药许可证》审批费和已生产兽药品种注册登记费。
(十) 林业部门收取的林权证工本费。
(十一) 旅游部门收取的星级标牌 (含星级证书) 工本费、A级旅游景区标牌 (含证书) 工本费、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标牌 (含证书) 工本费。
(十二)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收取的清真食品认证费。
(十三)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财政、价格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批准设立的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
三、免征上述行政事业性收费后, 同级财政部门应统筹安排相关部门的经费预算, 保证其正常履行职责。
四、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督促本系统内相关收费单位认真落实本通知的规定, 加强对小型微型企业享受收费优惠政策的登记备案管理, 确保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型企业享受收费优惠政策。
行政收费基础理论研究论文 篇5
最近, 财政部下发通知, 对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实行目录清单管理。《通知》明确, 目录清单之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一律不得执行,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拒绝缴纳。《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中包括认证费、签证费等116项, 《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中包括非刑事案件财物价格鉴定费、土地登记费、水资源费等87项, 《全国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中包括铁路建设基金、港口建设费等25项。
行政收费基础理论研究论文 篇6
近日, 财政部、发改委发布就取消和免收进出口环节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事项的通知, 具体内容如下:
2012年10月1日~12月31日, 对所有出入境货物、运输工具、集装箱及其他法定检验检疫物免收出入境检验检疫费 (不包括对出入境人员预防接种和体检收取的费用, 以及企事业单位承担与出入境检验检疫有关的商业性自愿委托检测和鉴定、出入境检疫处理、动物免疫接种工作收取的费用) 。取消和免收上述行政事业性收费后, 中央财政将统筹安排相关部门的经费预算, 保证其正常履行职责。有关执收部门和单位要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办理《收费许可证》注销手续, 并到财政部办理票据缴销手续。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清欠收入, 按照财政部规定渠道全额上缴国库。各地区和有关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或者拒绝执行, 不得以其他名目或者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方式变相继续收费。各级财政、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落实本通知情况的监督检查。
行政收费基础理论研究论文 篇7
一、对依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认定的小型和微型企业,免征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二、上述免征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包括:
(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收取的企业注册登记费。
(二)税务部门收取的税务发票工本费。
(三)海关部门收取的海关监管手续费。
(四)商务部门收取的装船证费、手工制品证书费、纺织品原产地证明书费。
(五)质检部门收取的签发一般原产地证书费、一般原产地证工本费和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工本费。
(六)贸促会收取的货物原产地证明书费、ATA单证册收费。
(七)国土资源部门收取的土地登记费。
(八)新闻出版部门收取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费。
(九)农业部门收取的农机监理费(含牌证工本费、安全技术检验费、驾驶许可考试费等)、新兽药审批费、《进口兽药许可证》审批费和已生产兽药品种注册登记费。
(十)林业部门收取的林权证工本费。
(十一)旅游部门收取的星级标牌(含星级证书)工本费、A级旅游景区标牌(含证书)工本费、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标牌(含证书)工本费。
(十二)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收取的清真食品认证费。
(十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财政、价格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批准设立的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
三、免征上述行政事业性收费后,同级财政部门应统筹安排相关部门的经费预算,保证其正常履行职责。
四、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督促本系统内相关收费单位认真落实本通知的规定,加强对小型微型企业享受收费优惠政策的登记备案管理,确保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型企业享受收费优惠政策。
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价格主管部门要通过多种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对小型微型企业免征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使小型微型企业充分了解和享受收费优惠政策。同时,要加强监督检查,对不按规定落实本通知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的部门和单位,要按规定给予处罚,并追究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六、本通知自2012年1月1日起执行,有效期至2014年12月31日。
【行政收费基础理论研究论文】推荐阅读:
行政诉讼收费制度研究09-19
行政收费08-31
检验检疫行政事业收费09-27
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07-29
攀枝花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08-24
郑州:大学毕业两年内做生意免行政事业收费10-06
行政主体理论研究11-10
行政法律行为理论研究05-16
行政法治理论研究11-17
收费论文01-02